- 时间:2023-11-11 22:34:30
- 小编:李耀Y
- 文件格式 DOC
教案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写的用于指导教学的详细计划。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我们每一节课都需要准备教案,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通过编写教案,我们可以系统地组织教学过程,合理安排各个环节,并且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编写教案时应该注重语言的简洁明确和逻辑的清晰性,方便教学操作和理解。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好的教案范例,可以看看以下的参考资料。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一
第2课时(总第7课时)。
一.教材分析:
【知识要点】。
2、纳税、折扣等实际问题的逆运算如何用方程解。
【新旧教材比较】。
在过去的教材里,分数乘法应用题与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与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在循环中重复多、递升少,浪费了教学资源,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新教材把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安排在一起。六年级下册只编排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百分数乘法实际问题都在练习里带出,夯实了基础知识与基本的数学思想,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增加了问题的现实性和挑战性。教学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和推理能力上,利用题目中最基础、生活中最常见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托,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建议。
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和推理能力上。联系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法概念,把实际问题里的各个数量组织起来,构成数量关系式并根据数量关系式确定解题的方法。用线段图直观表现题目中的百分数的含义和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是得出数量关系式后的自然选择。游戏要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练习、探究。
三、知识链接。
教科书六下p8例4;p11例5、p12例6;p73例2。
四、教学过程。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习题精编。
1.一本书打八折后售价是30.4元。这本书原价多少元?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2.修一段路,已经修了全长的80%,还剩下1.2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6.一次会议的出席率为95%,缺席人数比出席人数少36人。应出席多少人?
7.六(1)班有学生45人,男生是女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用方程和转化方法解)。
9.下表的红框中的5个数的和是60。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处的5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1、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按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如果框出5个数的和是180,应该怎样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个数吗?
为什么?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例2、例3、练一练、练习七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能判别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分数。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问: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图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里有几个1/4?生答师板书。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问: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3)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出: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问:和1相比,谁大,谁小?
学生举例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
(5)小结:学生自己整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特点。
2.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
(3)判断。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集体订正。说明理由。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要通过描点、观察、交流,使学生在直线上直观地看到: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独立完成,交流。
3、练习七第三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作业。
相应的练习册。
第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例4、例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七5-8。
教学目的: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桌相互举出一些分数,说明意义,并说说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根据要求表示分数。
3/4。
4/7。
3、贴出:
红彩带。
黄彩带。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揭示,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二、新授。
1、教学例4。
明确问题,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把谁看作单位“1”?黄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红彩带的1/4。黄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也就是说红彩带的1/4与黄彩带一样长。(贴出答案)。
同桌相互交流。
2。教学试一试。
贴出红彩带。
蓝彩带:
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学生小组讨论:把谁看作单位“1”?蓝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答案。
改题:红彩带的长是蓝彩带的(-)。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
明确:把蓝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红彩带的长与其中的4份一样长,也就是4个1/3,即4/3。
3、教学例5。
(1)出示: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5/4,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绿彩带的长相当于其中的5份。
(2)出示红彩带:
你能画出绿彩带吗?学生独立画,交流校对。
4、教学试一试。
出示。
红彩带:
花彩带:
问:你可以怎样提问?你会解答吗?说说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习七5、6。
请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4、完成练习七7。
(2)学生填空。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完成练习七8。
(1)出示统计图,问:你知道了什么?
(2)补充问题,独立解答。
____是____的(-)。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册。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6、“练一练”、练习四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
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重视方程后检验方法的交流。
教学重点:
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题意。
问:十月份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这里的2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九月份用水量的20%是哪个数量?
让学生画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
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数量。
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检验。
可以用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除以九月份,看是不是20%;也可以用九月份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看是不是440立方米。
二、教学“练一练”
1、做第1题,先审题。
问:比舞蹈组人数多20%应该怎么理解。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解答。
2、做第2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比原价降价15%的意思及等量关系。
再让学生解答。
三、巩固练习。
对比练习:
1、练习四的第8题:先解答;交流比较;小结:虽然一个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相同,但。
由于另一个条件不同,表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2、练习四第9题: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写出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第10~16题。
教学目标:
1、强化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让学生对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能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思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0题。
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说一说形如的方程的解法。
2.做练习四的第11题。
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画出的线段图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要求解出所列方程;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12题。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口头列方程;解出方程并检验。
4.做练习四的第13题。
要求学生画图后,写出数量关系,再对照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检验方程。
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结合起来想,认识到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其实也是分数应用题,只是分数呈现的形式不同)。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4题。
这道题目中还有百分数吗?画出线段图,比较两小题的线段图有什么不同?
从线段图(或关键句)中你找到了什么相等的数量关系?
追问:应设谁为。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做练习四的第15题。
两个分数各是什么意思?哪个是具体量,哪个是分率?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设谁为?降价部分怎样表示?
你会列方程吗?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16题。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怎样的对应关系?数量关系式是什么?你会列方程吗?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因数与公因数、倍数与公倍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的含义。巩固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
3、使学生感受新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整除中的有关概念。
设计理念:练习设计有梯度,便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练习实效。学生在掌握规律后,及时运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且在练习中安排了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整理与反思。
1、结合第5题练习,让学生说说正数与负数、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2、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让学生适当总结多位数的写法。
3、完成第7、8两题。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结合第9题总结。
(1)读表中各数,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怎样读多位数。
(2)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3)适当总结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5、完成第10题。
(1)组成的数中素数和合数各有哪些?什么叫素数和合数?
(2)组成的数中哪些有公因数2、3或5?什么样的数能被2、3、5整除?
(3)什么叫做公倍数?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板书:
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除数的积除数和商的积。
倍数关系:小数大数。
互质关系:1两数之积。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从高位起一位一位的往下写,哪一位上1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向右扩大。
向左缩小。
可以摆出12个不同的两位数。
二、练习与实践(1)读出下面的数。
4003400340033043000000。
指出:读整数时,每四位一级,每级按个级上的数读,并读出级名“万”或“亿”。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五百。
三千五百万三千五百。
十二亿三千五百万。
注意:每个数中“0”的个数。
(3)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素数和合数。
(2)最小的素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
(3)下面的数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785l23579190。
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交流学习的方法。
()()()()留给有能力的学生课后完成。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设计理念:统计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问题。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体会描述数据的方式的多样性,重视对扇形统计图描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学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1、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2、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
你能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分析。
大组汇报、相互评价。
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揭示: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的关系。
3、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的面积。
说说是怎样想的?
从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什么?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能知道吗?
学生看图思考。
小组内充分交流。
相互补充。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说说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观察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有什么想法?在班级进行交流。
3、练习十五第1题。
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
交流: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4、练习十五第2题。
先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了干果拼盘的20%进行估计。
5、练习十五第3题。
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
用计算器计算,并填写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
6、再次出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你能从图中读出什么?
今后你会怎么去做?新课标第一网。
讨论交流。
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
大组讨论交流。
大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
四、评价延伸。
评价总结。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4、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量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数学最终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生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了就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开门见山,
1.教学例4,认识折扣。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强调:原价是单位“1”,原价×折扣=现价,区别降价多少元。
学生观察场景图。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导检验,沟通联系: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启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学生讨论。
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尝试列出方程。
学生独立验算,再交流检验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
学生解答后再解读方程:你是怎样列方程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方程解答。
四、拓展提高1.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商品打折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的第2题。
先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学生先相互说一说,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
五、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商品的原价、现价、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一些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自己计算商品的现价或原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七
“用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5~86页的学习内容,它是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接触到的都是具体的'数,而现在要学会用字母即抽象的符号来代表具体情境中的数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一次过渡,也是思维的一次飞跃。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教学有一定难度。本节课从设想到实践,有很多体会,而我感受最深的是有机整合学习材料,追求教学的实效性。“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入门内容。
为上好这节展示课,我认真学习了“课标”中关于这一部分的目标要求,并查阅了不同版本实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编写。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发现各版本实验教材与“老教材”都有很大的不同。“老教材”非常强调知识技能的。目标,而各版本实验教材则是更加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中编入的“青蛙儿歌”、“年龄问题”和“摆三角形”三个材料都非常有利于学生反复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基于以上认识,我决定依据北师大版教材,选择这三个典型材料教学。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对目标的整体把握,适当进行了扩充和调整。把教材上“推想淘气和妈妈年龄”的活动改为“推想同学和老师的年龄”,这样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合学习材料时,考虑的不是新、奇、异的素材,而是重视创设富有思考性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有效地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利用“青蛙儿歌”引出课题展开新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体会字母的作用;将教学重点放在“推想同学和老师的年龄”和“摆三角形”这两个环节,使学生自然地萌生出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并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我把“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与略写”这项内容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在反馈检查时,学生对自学内容掌握得也很好。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明晰了课堂教学主线,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八
式与方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整体认识知识的能力,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熟练找出等量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与式与方程有关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知识。
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题过程。
解:设现在平均每小时走了x千米。
2.5x=3.832.5x2.5=11.42.5x=4.56。
答:平均每小时走了4.56千米?
二、提出问题。
1、这是我们熟悉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我们解题的一种方法。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主梳理有关代数的知识。
2、小组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将这道具体的例题作为一个点,四散出各个基础知识,边回顾边整理,成为一个具体的体系,使学生明白基础的重要。)。
三、分析知识建立联系。
(一)学生汇报各类知识小组汇报知识,要求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汇报,边汇报教师边完善,同时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后需要集体进行知识的再加工与再整理,使知识更加完善。)。
(二)解方程与方程的解。
1、具体知识。
4.56是方程的解,而求这个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补充提问: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九
一、运用简便方法使计算更简单。
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学校买来一批篮球和足球。买来篮球12只,共用a元,买来足球b只,每只25元。
篮球的单价比足球贵多少元?当a=576时,篮球的单价比足球贵多少元?
买这批篮球和足球共用了多少元?当a=1200,b=80时篮球和足球共用了多少元?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十
2.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依法纳税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学重点:税率的意义以及求纳税额的方法。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教学。
设计理念: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安排的内容正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税收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个人所得税的教学还要突出探索性和开放性。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由此引出税收和纳税。
你知道税收是怎么回事吗?
师:税收都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把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为什么要纳税呢?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看完这段录像,你知道了什么?
师生小结:看来,依法纳税可以支援国家建设,税收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说错,教师应利用好他们的这个知识盲点对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思想教育)。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二、教学例2。
三、巩固练习1.(过渡)在税收中也有许多百分数问。
题,一起来看纳税中的百分数问题,出示例2。
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思考:关键句中的5%是以谁作为单位“1”的?
师:这里的5%就是税率,是指应纳税额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就叫做税率。
你认为怎样列式求纳税额呢?用什么方法计算?
2.怎样计算60×5%呢?(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来计算)。
按自己的想法计算出结果。
3.追问:如果十二月份的营业额是80万元呢,应缴纳税款多少元?要求学生口答列式。
4.小结:怎样求纳税额?
1.读题后明确:买车一共要花的钱应包括车的价格和车辆购置税。
要求最后的问题应该先求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先算出要缴纳的车辆购置税是多少元)。
题目中的10%指的是什么?以谁作为单位“1”?怎样列式解答?
2.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3.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怎样缴纳营业税。税收还有很多种,比如说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税率,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阅有关资料。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列出算式。
学生讨论。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口答。
学生说说求纳税额的方法以及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1.做练习二的第1题。
2.做练习二的第2题。
“应缴纳17%的增值税”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的量?你会做吗?
3.做练习二的第3题。
读题后讲解什么是个人所得税:是国家为了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由税法规定的按个人收入一定的比率征收的税目。
问题求实际得到奖金多少元首先要求什么?实际得到奖金怎样求?(明确实际收入=应得收入-纳税额)。
学生回答后列式。
学生回答后列式。
根据分析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五、指导练习。
1.向学生详细讲解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目的。(调节个人收入差距,让较高收入者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
2.自学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
3.理解“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这句话的意义。
举例说明哪些情况不交税,哪些情况要交税。
4.试着让学生分解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
要求自己试着列式。
5.阅读书上第7页的《你知道吗》。
学生自学第4题的标准部分。
学生讨论1800元应分成几部分,哪一部分要交税,交税部分的税率是多少?汇报后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
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六、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十一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与算术的一个重要区别,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有了用字母表示数,使具有相同性质的不一样数学问题都能够用同一个式子表示出来,使数量关系的表示简洁明了,更具有普遍意义了,给研究和计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本节教材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已经渗透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并已开始用字母表示计算法则和公式,所以学生较容易理解。初一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构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的气氛较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本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为此,我没有利用青岛版教材的情境图,而是利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开学了,每人需要2个本,3个人需要几个本?4个人呢?10个人呢?100个人呢?照此算下去,什么时候能算完呢?这时学生提出问题了,能否用一个简单的式子来代替呢?有的孩子提出用三角符号,有的孩子说用字母,这样自然就产生了用字母来代替数,学生也就顺其自然的明白了在算很多同样的东西时,无法用算式表示完的时候,就产生了用字母来表示。那里的字母能够表示哪些数呢?用字母来表示有什么好处呢?经过刚才一系列的探讨学生自然就心领神会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十二
授课课题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基本。
内容p58例4和练习十一t9-14。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学法指导迁移、概括。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习例4。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23÷214÷4512÷10310÷6。
9÷3104÷452÷3141÷32。
2、揭示课题:分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4。
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
2.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
(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得多少?
(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板书: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教学环节设计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板书:=。
3、验证猜想。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再长方形中涂色表示,看看里有几个,有几个,再计算。
=
你发现了什么?
4、概括方法。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作业。
板书。
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周次7课次(本周第几课时)4。
授课课题除法简单应用题(一)。
教学基本。
内容。
p62例5和练习十二t1-3。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1、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
及手段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法指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习例5。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提问: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5。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环节设计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用除法计算,教师可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1)出示题目。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十二t1。
3、小结解题策略。
作业。
板书。
设计。
大瓶的果汁*=小瓶的果汁。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十三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
设计理念:通过不同题型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是描述数量关系的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数学模型,列方程解决问题具有独特的方法价值。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会根据几个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复习根据应用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答,(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来解答应用题。同时还要能根据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算术方法或用方程来解答应用题。
2、复习解题步骤。
提问:我们过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板书:(1)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
(2)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案。
你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为什么?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步骤进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板书:关键:找等量关系)因为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来的,只有等量关系找正确,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才正确。
学生个别口答后再整理。
2、京沪高速公路全长1262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出发,相向而行,每小时分别行120千米和95千米。用计算器算一算,大约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得数保留整数)。
4、完成93页第6题。
(1)理解鞋的码数与厘米数的换算关系。
(2)进行码数与厘米数的换算。
强调:根据题目的情况,合理选择方法,列算式或列方程。
5、完成93页的第7题。
理解“一种药品降价10%”的含义。
6、完成93页的第8题。
强调:(1)两种衬衫的原价相同,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价不同。(2)108原是这两中衬衫现价的和。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两人一组,分组开展活动,适时互换角色。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互说体会。
四、拓展延伸。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十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例5、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重视方程后检验方法的交流。
教学重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教师需树立“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的观念,因此教学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画线段图,找数量关系,列方程等方法来解决相关的类似的题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情促思。
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已掌握了不少百分数的知识,今天给大家呈现的是一种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想不想攻克它。
要攻克它,我们首先要了解它,分析它,师出示例题。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评价总结。
2.从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板书有意义的信息,教师适当引导):
男生人数×80%=女生人数。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36人。
引导学生将上面的关系式进行综合后老师板书:男生人数+男生人数×80%=36人。使学生用方程解答成为一种迫切的内因。
下面你会求男生人数了吗?怎样求?
3.这个方程你会解吗?女生人数怎样求?你解得对吗?
板书学生的方程,解读学生的方程。
追问:你是怎样检验的?
追问:你为什么设男生为?为什么不设女生为呢?(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设单位“1”为较为合理。
怎样确保自己的正确率?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思考:数量关系在哪句话中,是什么?应该把谁看作,另一个量怎样表示?
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会解这个方程吗?你怎样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3.做练习四的第1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4.做练习四的第2、3两题。
先说一说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5.做练习四的第4题。
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画线段图。
学生讨论后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综合后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把男生人数设为列出方程。
学生解方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计算20+16是否等于36。
学生思索比较。
学生可能会说两种答案:“美术组有36人”和“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后者说的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用来解设更为方便。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列出方程。
解方程。
检验。
学生口答。
列方程并解答。
检验。
学生练习,尽量口算,集体订正。
学生说数量关系。
列方程解答。
集体检验。
学生口答。
列方程解答。
检验。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两个关键句中梨树都是1份数,桃树都是3份数,虽然单位“1”不同了,但倍比关系并未改变。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使学生感受正、反比例是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又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设计理念:本课意在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理解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并利用”练习与实践”中7--9题的练习,引导学生看、算、量、画、判等系列活动,来巩固了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练习与实践”中第10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结合实例,回忆整理。
(一)出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揭示课题。
(二)教师提问:
3、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例如:青菜的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因为,第一,数量和总价这两种量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种量总价随着另一种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都是单价。单价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三)练练:
1、下表中两种量成比例吗?为什么?
加数122.51424。
加数1827.5166。
总吨数422610024.4。
余下吨数41259923.4。
因数35320。
因数159101.5。
2、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
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做,再讲评。讲评时注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讨论后,交流。
学生举例、交流。
指名学生练习。
独立练习。
二、结合练习强化方法(一)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8题:引导学生列举几组对应的数值再具体分析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后再判断。
2、完成第9题:其中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断。(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再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
(二)复习比例尺。
教师提问:
1、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举例说说它的意思?(重点是线段比例尺)。
2、怎样求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
指名学生练习。
观察计算。
判断。
描点。
画线。
判断。
指名回答。
测量计算。
三、全课小结,说说想法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想法?请与同学们交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青年创业就业调研报告(大全9篇)
- 最新青年创业者调研报告(优秀10篇)
- 最新我看白鹿原1000字 我看白鹿原1500字论文(五篇)
- 2023年提高执行力的方法(优质12篇)
- 2023年教师学宪法心得体会800字(实用8篇)
- 保险法概念总结(模板12篇)
- 我眼中的宪法600字(通用15篇)
- 机务常用工具名称(5篇)
-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精选11篇)
-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排查报告(汇总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