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8:23:57 页码:14
2023年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实用13篇)
2023-11-22 08:23:57    小编:zdfb

没有总结,我们很容易陷入同样的错误和困境。的写作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清晰的结构安排。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不同类型的作文,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

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篇一

关于龙应台作品中亲情元素的探析现当代文学。

从《寄居者》对严歌岺描写的“边缘人”进行人性分析现当代文学。

仰望苍穹,终是南柯一梦——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现当代文学。

“不像和尚却是和尚”----“糖僧”苏曼殊现当代文学。

在黑白两色中见证伤痕人生——细读迟子建《越过云层的晴朗》现当代文学。

浅谈鲁迅散文中“父亲”的文化想象——以《朝花夕拾》为中心现当代文学。

莫言作品中的在“我”之形象的心理分析现当代文学。

浅谈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儿童视角—以京派小说为例现当代文学。

浅谈《长恨歌》人物的英雄性与平凡性现当代文学。

浅谈小说《活着》的电影改编现当代文学。

缘分牵起的爱美丽但残酷--浅析海岩小说《永不瞑目》里对肖童的命运解读现当代文学。

浅析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象现当代文学。

钱钟书的《围城》与韩寒的《一座城池》中“围城”和“城池”意象的异同现当代文学。

浅析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情悲剧现当代文学。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冲突艺术外国文学。

比较《一文钱》中卢至与《悭吝人》中阿巴贡形象外国文学。

浅析《海边的卡夫卡》的神话原型外国文学。

浅谈生活中的语文课堂语文课程教学论。

从“祥林嫂”形象浅析鲁迅思想中的封建性现当代文学。

浅析白先勇笔下的死亡现当代文学。

浅析三毛和张爱玲作品中爱情观的对比现当代文学。

浅析陆文夫《美食家》中的男性叙事中心现当代文学。

浅析莫言丰乳肥臀中的女性形象现当代文学。

浅析小说动物凶猛的电影改编现当代文学。

试论金粉世家中的女性悲剧现当代文学。

通过余华的活着探讨生存与死去的意义现当代文学。

容器名词临时借用为量词的研究语言类。

维多利亚时代的美狄亚——西斯克里夫外国文学。

“不想长大的孩子”——论《彼得•潘》及《铁皮鼓》中的儿童观外国文学。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外国文学。

中西方文学中的英雄人物之比较外国文学。

浅谈《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象外国文学。

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外国文学。

希腊神话中父权关系的演变外国文学。

巴黎圣母院中小山羊的寓意外国文学。

论红与黑的阶级对立外国文学。

论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意识和人文困惑外国文学。

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现当代文学。

浅析《围城》中的讽刺手法与讽刺艺术现当代文学。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人伦之情现当代文学。

祭奠流逝的乡土记忆——品读《边城》的美丽与哀忧现当代文学。

论话剧《茶馆》的语言特色现当代文学。

小学语文教材的创新价值研究—以文包诗形式为例语文课程教学论。

论语文阅读教学的导入艺术语文课程教学论。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互动性--以课堂提问与学生质疑为例语文课程教学论。

第三学段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语文课程教学论。

从黛玉葬花来探讨林黛玉诗性追求古代文学。

《三国演义》魏延形象分析古代文学。

从《窦娥冤》看关汉卿杂剧作品的风格古代文学。

试论《水浒传》里的女性形象古代文学。

《南柯记》的悲剧意蕴古代文学。

论中国古代狐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文学。

浅析红楼前八十回钗黛袭晴取舍背后贾母与王夫人的矛盾古代文学。

浅析《聊斋志异》中“女强男弱”的现象与原因古代文学。

从侠女、连城、辛十四娘分析《聊斋志异》中女性的侠义之情古代文学。

浅析《西厢记》中未必没有私心的红娘形象古代文学。

浅析关汉卿公案剧中的法与情古代文学。

浅析《红楼梦》中的小人物古代文学。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古代文学。

从《救风尘》、《望江亭》浅谈关汉卿的喜剧风格古代文学。

浅析马致远《汉宫秋》中所体现的民族思想古代文学。

从惜春、晴雯、司棋性格之刚烈浅谈封建礼数对女性的束缚古代文学。

从《红楼梦》细节试述林黛玉之死古代文学。

浅析《红楼梦》中平儿的形象古代文学。

从《红楼梦》看中国封建社会的.嫡庶制度古代文学。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古代文学。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语文课程教学论。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论。

论鲁迅的童年笔墨现当代文学。

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中的插图研究语文课程教学论。

非连续线文本的阅读和连续线文本的阅读的比较语文课程教学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语文课程教学论。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语文课程教学论。

小学语文写作现状与改进策略语文课程教学论。

浅谈教学中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教学论。

小学诗歌教学分学段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教学论。

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研究语文课程教学论。

路遥作品中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探索现当代文学。

浅析金庸笔下侠客形象的变迁现当代文学。

浅析《海滨故人》中的女性形象现当代文学。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析现当代文学。

试论《京华烟云》中道家思想的体现现当代文学。

一条遥不可及的路——从《平凡的世界》看农村青年的择业之路现当代文学。

论《沉沦》“自我暴露”的创作特色现当代文学。

浪漫与孤独——论20世纪代冯至的早期诗歌现当代文学。

叶灵凤作品如何体现新感觉派的特性现当代文学。

附庸与反附庸——棘心中女性意识解读现当代文学。

浅论《呼啸山庄》的哥特色彩外国文学。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外国文学。

简析《简爱》中的女性意识外国文学。

《红与黑》中的女性悲剧性外国文学。

浅论《呼啸山庄》中林顿兄妹的悲剧命运外国文学。

从《灿烂平阳》和《逃离》浅析现当代小说中女性逃离意识外国文学。

撒旦的玫瑰——漫谈19世纪文学中的恶之美外国文学。

浅析《复活》中涅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外国文学。

浅析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特色现当代文学。

《美狄亚》中美狄亚与《伊尼德》中狄多女性对于婚姻不同反应的原因探析现当代文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小学诗歌教学的启示语文课程教学论。

非连续线文本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语文课程教学论。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研究—基于苏教版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教学论。

读的策略知识在教材《国文百八课》中的体现语文课程教学论。

良好课堂气氛的创造与控制语文课程教学论。

论非连续性文本对新课程改革前教学模式的冲击语文课程教学论。

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教学论。

浅析《开明国语课本》对当今教材编写的借鉴意义语文课程教学论。

浅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为例语文课程教学论。

浅析《诗经》爱情诗中“水”意象古代文学。

新述毛诗序对《诗经·硕人》“闵庄姜之无子”的解释古代文学。

《战国策》铺张扬厉风格的形成和影响古代文学。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语文课程教学论。

浅谈小学课外阅读的选择和方法语文课程教学论。

浅谈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课堂学习与课外语文学习的区别语文课程教学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语文课程教学论。

浅析《开明国语课本》对现行语文教材的借鉴意义语文课程教学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语文课程教学论。

浅析教学评价在小学生课堂教学的反思语文课程教学论。

生活化语文语文课程教学论。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研究语文课程教学论。

试从《莺啼序》分析吴文英的写作特色古代文学。

论韦庄词的个性与本质古代文学。

张三影词中“影”意象古代文学。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古代文学。

浅析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古代文学。

《红楼梦》花语研究古代文学。

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谈古代文学。

论徐渭的文学思想古代文学。

《三国演义》马超形象分析古代文学。

浅析《三国演义》中谋士形象古代文学。

女性的审美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文学理论。

论曹禺戏剧中的伦理冲突现当代文学。

纯情的失落与毁灭—蠡酌王朔《永失我爱》中手的意象现当代文学。

论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现当代文学。

浅析《柳家大院》中的女性形象现当代文学。

论方方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现当代文学。

婚姻保卫战——论《围城》中女性现代意识的觉醒现当代文学。

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浅析路遥《人生》中的女性形象现当代文学。

浅析《平凡的世界》李向前人物形象现当代文学。

论沈从文《边城》的生活本色现当代文学。

浅析《桃花扇》中的明末士大夫民族精神古代文学。

马致远的田园志趣古代文学。

由骤雨打新荷看元蒙士人之“闲”古代文学。

从张养浩散曲看其隐逸的独特性古代文学。

浅析柳永词中俚俗化语言古代文学。

《老残游记》的江湖情怀古代文学。

简析论语中之的用法语言类。

析古代汉语表第三人称的代词“之”和“其”语言类。

其字在先秦时期的用法语言类。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语文课程教学论。

分析中西方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异同语文课程教学论。

教学结构设计语文课程教学论。

世纪之交语文教育大讨论研究语文课程教学论。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语文课程教学论。

浅谈语文教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语文课程教学论。

如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教学论。

从眼泪中品味杜甫诗歌的情感意蕴古代文学。

浅析《三国演义》中鲁肃的形象古代文学。

诗经中的水形象古代文学。

浅析《水浒传》中莽汉的人物形象古代文学。

论《西厢记》名称的发展与演变古代文学。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的意象古代文学。

浅析高岑边塞诗中的乐器意象。

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篇二

翻转课堂是一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家或在课外通过观看任课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完成对教学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教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对知识提升和深化的场所。

翻转课堂教学法“使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对常规教学内容和课外学习内容进行‘翻转’,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由此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把授课内容先期制作成教学视频,布置给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度观看上述教学视频,而通过将常规教学内容翻转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内容,翻转课堂为教师教学节省了大量时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互动和合作式的学习活动,解决学生观看视频后产生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和扩展,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二、常州工学院现代汉语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可行性访谈。

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目前常州工学院的在校学生是否了解?如果在常州工学院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对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级一班全体学生进行随机访谈。由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翻转课堂教学法,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一教学法。所以在访谈开始之前,我们对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下面我们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的访谈实录,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情况和可接受程度。

第一位接受访谈的同学。问:你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法吗?你对翻转课堂教学法感兴趣吗?答:不了解,可是我对翻转课堂很感兴趣,但是我担心把课堂交给学生会使场面混乱。

问:你愿意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现代汉语学习吗?答:我很愿意尝试,我觉得这样一定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问:你认为实施翻转后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有提高吗?答:会有提高的,但是一堂课结束的时候最好由老师进行最后总结,否则光由学生讲,其他人都不会太认真听的。

第二位接受访谈的同学。问:你了解翻转课堂吗?你对翻转课堂教学法感兴趣吗?答:不了解。但很有兴趣,也很担心,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模式都适合我们。

问:你认为实施翻转后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有提高吗?答:会吧,因为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且更乐于去探寻、去了解。

第三位接受访谈的同学。问:你了解翻转课堂吗?你对翻转课堂教学法感兴趣吗?答:了解……我对翻转课堂很感兴趣。翻转课堂是指将课堂决定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使学生有大把的时间去进行自己的实验项目研究,更加注重自我学习。我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培养其自我学习能力,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

问:作为学生你觉得实施翻转课堂可行吧?答:可行。目前网络如此发达,学生能够很容易地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知识,而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如果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学习效率会事半功倍的。

问:你认为实施翻转课堂后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有提高吗?答:我认为会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查找不同的知识,加强自我研究能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清晰,为日后学习积累更深厚的知识作好了准备。

第四位接受访谈的同学。问:你了解翻转课堂吗?你对翻转课堂教学法感兴趣吗?答:不了解。但对翻转课堂比较感兴趣,因为通过网络教学,不仅方便了课上教学,而且就好比吃自助餐,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来上,也存在对新的授课方式的新鲜感,我很好奇。

问:你愿意尝试接受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现代汉语教学吗?答:愿意,但不宜长期实践,我担心长期这样的话效果可能会不佳。

问:作为学生你觉得实施翻转课堂可行吗?答:不太可行。就我个人而言,还是传统的课堂更适合,虽然翻转课堂很方便,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学习,但对于我们“九零后”来说,习惯了在教室里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的模式,一旦改成网络的授课方式,多数人没有那么强的自觉性去独立学习,很容易变成用网络来做其他的事情,如聊天,看视频等。

从以上选取的几例有代表性的访谈实录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对翻转课堂并不太了解,当学生被问及“你了解翻转课堂吗”时,只有一位学生回答“了解”,而从她的进一步回答中可以看出,她的了解也有失偏颇。而在美国,翻转课堂的使用已是屡见不鲜,“从起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应用实践开始从中小学教育领域拓展到高等教育领域。很多美国大学的教师和研究者开始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到不同专业的大学教学中”。

三、常州工学院现代汉语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美国已经广泛应用,“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法(flippedclassroom)在国内外受到热捧,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涌现出不少成功案例”。但目前我校大多数学生还不了解这一教学方法。

下面我们列出访谈的数据:访谈中一共有四个访谈问题,我们分别称为问题1、问题2等等。

在全班35位同学中,愿意接受访谈的一共有21位學生。我们把同学们的回答归为三种情况:回答是肯定性的,如:了解、感兴趣、愿意、可行等;回答是否定性的,如:不了解、不太感兴趣、不愿意、不可行等;回答态度不明、模棱两可,或者回答“不一定、看情况”等。

在回答问题1时,21位被访谈的学生中有20位给出了否定性回答“不了解”,比例高达95.2%,由此可见,我校的学生目前对翻转课堂并不了解。

在回答问题2时,有17位学生给出了肯定性回答,比例达80.9%;只有1位同学给出了否定性回答“不感兴趣”,占总人数的4.8%;另有3位同学回答态度不明确,占总人数的14.3%。

在回答问题3时,接受访谈的学生全都给出了肯定性的回答。

在回答问题4时,有17位同学给出了肯定性回答“可行”,比例高达80.9%;有2位同学给出了否定性回答“不可行”,占总人数的9.5%;另有2位同学没有做出正面回答,态度不明朗,占总人数的9.5%。

从以上选取的有代表性的访谈实录和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出,目前常州工学院高达95%的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法不太了解,但出乎意料的是,80%以上的学生却对这个不了解的教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当回答“你愿意尝试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现代汉语教学吗?”这一问题时,肯定性的回答已经达到100%,学生表示愿意尝试和接受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但也有近10%的同学对这一教学法的运用表现出了一定的担心。

所以通过访谈和调查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常州工学院现代汉语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适时尝试开展运用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需要实施者及时发现问题、适时改进,并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经验和驾驭能力将翻转课堂教学法的长处发挥出来,以便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篇三

摘要:课程群建设是当前课程改革和建设的热点。

基于课程群内涵界定原则探讨了“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

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核心,在横向上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dsp技术与应用”三门本科学历教育课程有机整合,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并形成与之配套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使学生打牢宽广扎实的信号处理基础知识。

在纵向上,改革建设“数字信号处理(本科)”、“数字信号处理(硕士)”和“现代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使学生知识体系向纵深拓展,培养高端研究型人才。

关键词: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课程改革。

按照高等院校教育模式转型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正在由单专业岗位型向厚基础宽口径型转变。

为了适应这种转变,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

课程群教学方法正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改革,对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在海军工程大学电气电子类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课程的本科、硕士、博士系列教学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部分课程内容有重叠,衔接不流畅,如“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均用较多的篇幅讨论了z变换和抽样定理;课程理论推导多,应用实例少,学生对课程的实用性产生疑惑;部分电气类研究生在信号处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有欠缺,影响了后续学术研究的深度。

基于以上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学科专业的优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为目标,课题组进行了“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在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课程群内涵研究。

课程群是与单门课程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国内高校进行课程群建设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1990年,北京理工大学基于“在课程建设中应当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提出要注重“课群”(课程群的早期称谓)的研究与建设之后,一些高校陆续开展了虽名称相同或相似但差异较大的课程群建设的实践。

为达成共识,提高课程群建设的质量,国内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对课程群的内涵进行了理论探讨。

[1]一般认为,课程群是以单门课程为基础,整合两门或以上内容相关联或程度逐步加深的课程组成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课程群体。

课程群具有两大属性:一是关联性。

课程群虽以课程间的知识、方法、问题等逻辑联系为结合点,但在课程群建设未实施前,这一关联尚属内隐。

伴随课程群建设,这一关联不断外化,并在实际教学中促使学生的认知迁移达到贯通。

二是整合性。

课程群通过对课程的重新规划、设计填补原先课程间的空白,删除原先课程间的重复内容,体现群内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意义,并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整个课程群的关系,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益。

基于课程群内涵界定原则,需要建设“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

通过对课程的重新规划、设计填补原先课程间的空白,删除原先课程间的重复,体现群内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意义,并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整个课程群的关系,从而达到少学时的整体教学效果大于多学时分散式多课程的教学效果。

具体而言,课程群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基本理论为核心,在横向上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dsp技术与应用”三门本科学历教育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优化实验课程内容,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并形成与之配套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使学生打牢宽广扎实的信号处理基础知识,并从理论学习上升到实际应用,形成完整的系统概念,掌握便捷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有效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纵向上,改革建设“数字信号处理(本科)”、“数字信号处理(硕士)”、“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博士)”和“dsp技术与应用”课程,使学生知识体系向纵深拓展,培养高端研究型人才。

课程群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结构框图。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

1.本科学历教育的横向课程建设。

设计的课程群的本科阶段包含“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dsp技术及应用”三门课程。

“数字信号处理”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科专业的共同基础。

“信号与系统”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前导课,也是连接信息处理领域理论与应用的重要基础课程。

“dsp技术与应用”讲授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软硬件开发,属于实践与应用课程。

三门从理论学习上升到实际应用,形成相互连接与照应的整体。

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体系建设。

海军工程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的本科授课对象有两类:一类是电子、通信类专业;一类是电气、控制类专业。

电子、通信类专业信号处理的对象主要是弱电信号,对理论深度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分别开设了70学时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和50学时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课程设计时注重理论计算法的深入探讨,更新、增加应用实例(例如调制解调),加强在通信、雷达、声纳等传统信号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分析,拓宽学生视野。

“dsp技术与应用”课程以ti公司的c5000系列芯片为对象,以语音处理的实现为实践内容,讲授dsp的应用。

电气、控制类专业属于强电领域,信号处理在该领域的应用属于交叉学科,对信号处理的理论深度要求稍低,在课程设置时没有将“信号与系统”作为先导,同时将“数字信号处理”扩充为60学时。

首先用16个学时给学生补充信号分析与系统分析的相关基础知识,并适当降低知识点的理论深度,注重实际应用(如滤波器设计中直接讲授滤波器设计指标和matlab设计方法,略去理论分析)。

另外,电气控制类专业涉及的强电信号频率相对较低,信号幅值较高,而且多为缓变信号,对信号的采用频率、算法的精度、实时性要求不高。

在实际讲授中,着重强调傅氏变换在频率测量方面的应用,略去拉氏变换在电路求解方面的应用,加强数字部分,将状态空间移至”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讲授。

为改革课程使之更切合电气控制类专业,编写了适合该类专业的信号处理入门基础课程教材《数字信号处理》,[2]并于5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已经在两届学生中使用,学生反映教材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效果好。

相应的“dsp技术与应用”课程以ti公司的c系列芯片为对象,以马达控制的实现为实践内容,讲授dsp的应用。

2.本科及研究生教学的纵向课程建设。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前沿交叉性学科,它在经典的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和算法方面进一步扩展,其基本内容一般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讲授。

硕士讲授内容一般为最小二乘滤波器、自适应滤波器、功率谱估计和同态信号处理,博士讲授内容一般为高阶谱估计、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维格纳分布和多速率信号处理。

同样地,由于学科发展的历史原因,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大部分教材在内容、深度以及联系实际应用等方面基本上以通信、电子类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而极少以电气自动化和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为对象。

为满足电气自动化和机械工程类专业研究生(硕士、博士)对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需求,编写了《高等数字信号处理》教材,[3]作为硕士研究生“数字信号处理”和博士研究生“现代信号处理”的教材。

该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十一五”规划教材,以研究生水平的数字信号处理内容为主,适当兼顾与本科数字信号处理内容的衔接,并导论性地介绍信号处理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使学生既打牢基础又有发展空间。

三、实验体系建设。

基于“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建设的总体计划和建设目标考虑,学校在建设了“信息处理基础实验室”,以该实验室为实验平台,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dsp技术及应用”三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整合,并编写了《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讲义。

实验体系的建设实现了基本原理与工程应用的有机结合,软件仿真与硬件实现的有机结合。

实验内容的设置围绕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信号处理综合应用和信号处理软硬件实现四个层面展开。

软件实验基于matlab仿真环境,作为“信号处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内容,侧重于信号处理算法的仿真和系统的模拟,以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利用信号处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硬件实验基于ti公司的tms320c5x和tms320c2x开发环境,作为“dsp技术及应用”课程实验内容,侧重利用dsp系统资源实现信号实时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开发应用能力。

四、与时俱进,改革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改革上,理论上以当代信息科学的观点讲授经典理论;实践上突出工程应用软件的.应用,突出信号处理技术在电气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经验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考虑专业的特点,既精选内容避免重复又注意内容的衔接。

离散信号的z变换、抽样定理在两门理论课程均有体现,内容重叠且深浅不一致。

根据电气、电子专业对理论深度要求的差异,在教学中合理安排该内容在相关课程出现的位置和学时,并注意和前后内容的连贯。

2.拓宽知识面,增加授课信息量,注重经典理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课程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学生认识和记忆了多少定义、定理的条文,而应注重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典型的物理问题。

[4]随着信息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迅速发展,对于许多经典理论的认识需要补充、修正或以新的观点来审视。

在刚开始建立信号传输概念时,从全球定位系统、个人通信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等实例引入,营造了当代信息科学飞速发展的浓厚气氛。

又如,按照传统的观念,带通滤波器的作用主要是针对频移信号的检测。

这种系统按需要设计之后无需改动频率参数。

而从当代信息科学的观念来看,必须以窗函数理解各种带通的作用,而且许多带通问题要求频率参数随时可以灵活调节,小波变换即是这种应用实例。

对于电气专业,增加介绍信息流、能量流、管理流互动的智能电网的概念,实现电气电子的交叉融合。

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讲清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而不是过分强调数学公式的推导和证明。

例如,在讲解相关分析部分时介绍其在噪声消除中的应用;介绍频谱分析时,注重其在频率测量、谐波检测、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中介绍了用matlab语言实现信号处理算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结合学校课程设置实际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的研究内涵,突破了以往课程建设多以本科同层次课程组合的模式,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课程的综合优化衔接的纵向模式。

课程群既包含密切相关、相承、渗。

透、互补性的三门本科课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的横向课程,又包含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衔接的深入拓展的三门纵向课程。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而又与时俱进的工作,其间总会产生新的问题,形成新的看法,以后将进行进一步研究讨论,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篇四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学术条件的成熟,促成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建立和发展.它是汉语词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关注的是现代语言,所以同现代汉语的学习、应用关系更加密切.国家政府历来重视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重视语言的纯洁和健康,制定了一系列的语文政策.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更是将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提高到法制的层面加以保证.

作者:符淮青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刊名:语言文字应用pkucssci英文刊名:appliedlinguistics年,卷(期):2005“”(3)分类号:h1关键词:

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篇五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篇六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语言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语言修养。现代汉语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母语的认识,使之系统化,增强按语言规律办事的自觉性,使他们在语言运用中既能“匡谬正俗”,又能求异创新,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现代汉语课程面向的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和相关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经过高中的学习,大多一开始认为现代汉语就是中学语文的重复,也有的认为现代汉语就是我们的母语,没必要重视,因而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仔细研读教材,积极捕捉、整理、分析各种各样活的语言事实,不断补充、完善授课内容。课堂上,尽量用富有时代感,具有针对性的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现代汉语中枯燥抽象的理论趣味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词汇时,可以尽量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辨别,选择最准确、贴切的词语表达。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其中最显著的就体现在词汇上,“神马都是浮云”、“有木有”等网络词语产生的原因何在,又为何会普及开来,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做引导、总结。汉语词汇丰富,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比如以稻米为主食的南方,稻谷叫“谷”,脱壳的叫“米”,煮熟的叫“饭”;而在北方,稻谷叫“稻子”,脱壳的叫“大米”,煮熟的叫“米饭”。

也可以给出一个词,让不同方言区的同学分别说一说家乡方言的表达,比如北京话“一个苹果”,量词用“个”,苏州话用“只”,福建、广州话叫做“一粒苹果”。这些在讲课的时候适当补充,让学生时刻体验活的语言就在自己身边。学习文字时,将汉字与文化结合起来。因为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分析汉字的造字法,可以通过有趣的例子将理论形象地讲解。如“贝”字做偏旁的汉字,多和钱财有关,这是因为古人曾用“贝壳”充当货币商品。又如从“取”的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是用手拿耳,古人打猎或打仗用手拿左耳作为立功的凭证。从“男”“、女”的造字上,可以看出古代男女不平等的历史事实。也可以适当穿插字谜、拆字、填字的游戏,寓教于乐,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灵活创新,开阔眼界。现代汉语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学会分析语言现象,并具有一定的语言研究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语言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充分发挥语言工具的作用,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死记硬背,那样只能将理论僵化,无益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比如讲到规范用字,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身边或见到的不规范现象,并分析其优劣。学习修辞时,选取名家经典语段,仔细推敲、分析,使学生学会遣词造句,形成较好的表达效果。现代汉语课堂在教授汉语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研究素养。大胆质疑,小心求证,产生一种问题意识。“尽信书不如无书”,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永远站在问号的前面。如发现与语言事实不符的情况,及时指出并分析。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积极思考。能够从平时的语言事实中,发掘出隐藏在背后的规律。比如“他的老师当得好”能说,而“他的教师当的好”一般不这样表达,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又如在“把+名词+动词重叠”的结构中,“把桌子擦擦”、“把书读读”、“把马溜溜”,都是适当的表达,而“把桌子买买”、“把书借借”、“把马骑骑”却一般不这样说。这其中的规律又是怎样的,可以让学生搜集类似语料,归纳分析,从而得出答案。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言理论是一个静态的知识体系,但语言能力的培养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用实践去培养和强化。理论的终极目的就是指导实践,现代汉语也一样。它除了要求老师的课堂讲授之外,还需要学生参与进来,成为实践主体,发挥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书本上的理论切实地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激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不断地提高语言素养。从形式上来划分,现代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在教学上两者应该兼而有之。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教学内容繁多、教学观念守旧等因素影响,现代汉语课大多是沿袭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模式教学,就形成了重视书面语教学,而忽略口语训练的局面。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尽管试卷成绩良好,却不能流利地表达。

常见的是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语句不通,思路混乱,有的学生普通话表达还不过关,有的学生经常带有“然后”、“就是说”等的口头禅,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进行专门的口语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一言丧邦,一言兴邦”,口语表达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自觉口头训练的意识。生活中我们每天要与人交际,几乎天天都在使用语言,当与别人交谈时,要注意分析别人的语言,有意识地积极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便于人与人之间的顺利交际。其次,开展“今日我主场”的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每节课前可以让同学围绕指定话题或自备话题,进行3分钟的演讲。从音、义、技来要求学生,逐步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音主要从发音、吐字、语调、节奏来把握,克服学生吞吞吐吐,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发音,能够做到发音吐字清清楚楚,易于让人明白。义主要是演讲的结构和内容上,要求结构清晰、主旨明确、内容丰富。技就是演讲的技术性,要求学生注意站姿、眼神交流和手势语等的运用,克服胆怯心理,得体大方,形成自信从容的交际风度。我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对于说话和写作大有裨益,教师要及时更新授课语言,结合生动新颖的语料,将语言教学与社会、时代、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授文字的时候,有许多关于国家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其中就有和社会紧密相关的语言运用上的规范化问题等,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也要让他们参与其中。比如可以开展社会用语规范调查,街巷名称、广告标语、报刊杂志上使用语言等等都是鲜活的素材,然后撰写调查报告,开展讨论。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语音教学上,要注意纠正学生固有的不准确的发音习惯,让他们从意识上注意自己的发音。很多学生认为声母、韵母等内容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大不必在课堂上再来学习。殊不知我们不仅要学会发音,还要通过与不同语系的语音的对比,对其产生规律性的认识。也有的同学受方言音的影响,个别发音总是出错,这就要及时纠正和鼓励学生,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多加练习。通过音频的播放,让学生掌握准确发音,也可以让学生做示范朗读,互相比较,共同提高。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上,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讨论会、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对问题产生深刻的理解。比如,“整”、“忽悠”等东北方言词,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可以以此为论题展开讨论,从中能使学生更加明确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同音词、多义词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也很难分辨,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何分辨,积极思考,教师加以点拨,这样比起单纯的教授效果要好得多。语言理论需要语言事实来支撑,语言事实也需要理论来指导。只有将两者巧妙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语言理论的价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课外还可以组织各种主题的兴趣研究小组,比如“汉语方言研究”、“汉语词汇研究”、“社会用语”等,集中组织,围绕主题开展研讨,积极开展提高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从中得到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如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使语音教学为推广普通话服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报社、网站进行文字校对的相关实践,组织各种主题形式的演讲、辩论、朗诵等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语言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从中得到很好的语言综合能力的锻炼。综上所述,现代汉语教学要切实将语言素养成为首要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篇七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影响广泛的学科。在现行的大学学科体制中,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合并在一起,称之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它其实告诉人们,这两个专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在19世纪末期,闭锁的中国开始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艰难一步。

其中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兴办现代报刊,这些现代报刊以城市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基本采用白话文或文白夹杂的语言,以白话文为主要叙述语言的文学作品逐渐在这些报刊中占据更多的版面,这类文学作品可以视为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形态的雏型。但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诞生,却是自觉提出文学革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语言上断然与传统划清界限,强调新文学是以白话文进行写作,坚决反对传统文学的文言文写作。白话文即现代汉语的起点,它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生命,而中国现当代文学近一百年的发展和实践,一个重要的功绩则是催熟了现代汉语,使现代汉语逐渐规范化和经典化。现代汉语的叙述特点、审美特点和它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也先天地注定了当代文学发展的走向和局限。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对待中国当代文学,并不是单纯地在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引入语言学的方法,而是想通过分析现代汉语生成的历史背景所带来的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进而分析这种特殊性对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形态所造成的影响。我把中国现当代文学定义为现代汉语文学,显然这里的现代汉语是特指一种书面语,是对应古代文学的书面语一文言文而言的。其关系完全是一种否定性革命关系,而不是渐进的改良关系,因此现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断裂的状态,二者之间缺乏美丽圆润的过渡,中国古代文学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要移植到现当代文学之中来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但这种移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近百年来的过程中从来没有间断过。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经验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本土性的、最具原创性的精神资源,当代文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更好地开发我们独有的精神资源。为了更好地开发古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就应该从二者断裂的根源总结起,根源就在于现代汉语对文言文的彻底否定。这也是本文从现代汉语思维人手来讨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理由。

一现代汉语的革命性和日常性。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系,现当代文学相对于古代文学当然不仅仅是语言形态的改变,而是在于语言形态的改变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的改变。现当代文学是以现代汉语思维为逻辑关系的新的文学体系。现代汉语取代文言文,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首先是中国现代化运动进程中的.启蒙运动的需要。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开展一场思想革命,而这场思想革命则是以语言革命为先导的。胡适在其《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事”,其中有“五事”是纯语言问题,一句话,就是要以白话代替文言,要。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白话是指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因为只有采取日常生活中的白话,才能让思想革命落到实处,让广大的民众能够接受。

“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反复强调,文言文是死去的文字,必须摈弃不用,而白话则是活的语言。其实,说文言文是死去的文字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情景,文言文在当时是通行的书面语言,在传统社会里,它还是活得有滋有味的。如果依胡适的极端主张,还很难看出文言文与白话文谁优谁劣。

胡适就说过,要把《丁文江传》改为《丁文江的传》,这样才是彻底的白话文。若真要按这种思路进行文学革命,恐怕白话文是难以战胜文言文的。但文言文只对传统社会有效,它无法处理一个新社会新时代的思想和文化,“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不得不合弃文言文,而选定白话作为启蒙的语言工具,于是一种活在引车卖浆之流口中的语言登上了大雅之堂。这就决定了现代汉语思维的两大特点:一是它的日常性,一是它的革命性。现代汉语革命性的思想资源并不是当时的白话所固有的,它主要来自西方近现代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多半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他们在国外直接受到西方现代化思想的熏陶,并以西方现代化为参照,重新思考中国的社会问题。

通过翻译和介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就将西方的思维方式、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注入到白话文中,奠定了现代汉语的革命性思维。高玉在研究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时注意到思想革命与语言变革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说:“思想革命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绝对是重要的,而思想革命并不像五四先驱者们所理解的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理论上可以独立运行的运动,它和语言运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没有语言之外的思想革命。”反过来说,现代汉语从它诞生日起,就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交流工具,而是承担着革命性的思想任务。“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以现代汉语建构起新的文学时,必然采取的是宏大叙事,现代汉语的革命性思维在宏大叙事中得到充分的展开。另一方面,现代汉语的日常性思维又将现代文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铆在了一起,生成了一种日常生活叙事。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现当代文学绚烂多彩的风景,而这一切,我们都可以从现代汉语的思维特征上找到本源。

对于现代汉语思维的革命性和日常性的根本特征,海外的汉学家也许是“旁观者清”的缘故看得比较清楚。夏志清在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把“五四”叙事传统的核心观念明确地表述为“感时忧国”精神。认为“感时忧国”精神是因为知识分子感于“中华民族被精神上的疾病苦苦折磨,因而不能发奋图强,也不能改变它自身所具有的种种不人道的社会现实”而产生的“爱国热情”。而这种“感时忧国”精神让中国现代文学从一开始就负载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重负。夏志清、李欧梵等一些海外学者将这种文学叙事称之为“五四”和左翼的宏大叙事,或称之为革命叙事,或称之为启蒙叙事。而中国内地的现当代文学史基本上是以这种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建构起来的。他们提出了另一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思路,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存在着一种日常生活叙事,挖掘出代表着日常生活叙事的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作家的资源,并勾画出一张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地图。

这张新地图无疑把一些被遮蔽的历史显露出来,但由此颠覆以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为主线的现代文学史,又可能会导致另一种历史的遮蔽。事实上,不应该将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看成是截然对立的两种叙事,它们恰好是现代汉语思维的两种表现形态,是一张面孔的两种表情,会同时存在于一个作家的写作之中,不过在有些作家那里,启蒙叙事处于显性的状态,日常生活叙事处于隐性的状态;而在有些作家那里正相反。进入到当代文学阶段,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被赋予唯一正统地位,日常生活叙事受到严重的打压,但它仍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作家的创作之中,或者在政治气候比较宽松的时候,展示自己的风采。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政治环境的大改变,日常生活叙事得到显性的发展。这也得益于文学理论的推进。特别是海外学者关于文学史建构的理论的影响。使现代文学中一直被遮蔽的日常生活叙事显露出来,并成为作家们寻求创新和突破的重要参照对象。于是启蒙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就像是两辆并驾齐驱的马车,共同获得充分驰骋的自由天地。无论是启蒙叙事,还是日常生活叙事,现代汉语思维这两种内在的叙事在新的文化气候中都结出了新的果实。

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篇八

摘要:高职文秘专业《现代汉语》教学存在学生普遍不重视汉语学习,教师不重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积极措施有:打破现代汉语原有的教学体系,调整原来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开展适当的专题讨论课。

1.开设专业分析。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其他中文或者语言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以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为依据,系统的讲授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容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各方面知识,是阅读、写作、理论学习的基础和工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以促使学生对于现代汉语的语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中文相关类专业都选择性地开设了语言类、文学类和文艺理论类三大类型的课程。一般而言,《现代汉语》所属的语言类课程对学生来说吸引力不是很大,文学类课程却大受学生欢迎。

2.课时及学生重视程度分析。

就我校文秘专业教学实践表明,同《现代汉语》相比,同样是语言课,《大学英语》更受重视些。现在四六级英语考试正在改革,由应试型英语向实用型转变,英语的教学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英语成绩要与文凭学位挂钩的,关系到个人的前程和事业,所以学习热情普遍高涨不下。

作为理论知识传播课程,《现代汉语》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尤其是语法部分,对各种语言单位的分解组合,显得更是抽象乏味;现行的几种影响较大的教材,大都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在教学理念上重理论轻实践,过于强调系统性和科学性;《现代汉语》课不重视对口语的研究,脱离现实语言生活,只是从静态的、形式的角度去研究语言,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趣度很低;大学《现代汉语》课中的许多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就接触过,到了大学不过是将其系统化条理化,并增加一些深度而已,很多人认为在汉语母语国家考试《现代汉语》,不学也能够混个及格吧,这样的心理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

3.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便于系统地教授学科知识,但是这种类似新闻联播式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在视觉上、听觉上和心理上产生疲惫感。师生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重要,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值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理论、方法、技能、操行等诸多方面。以上这些,教师在教学中都有深刻的共识。不少教师希望通过提问来争取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主要原因是提问也有局限性,提问过滥,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等,同样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结果往往是“启”而不“发”,甚至出现“问”而无“答”的尴尬局面。更多的时候,不少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情绪低落、消极漠然,教师的热情反而被学生给冷却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冲着学分来学《现代汉语》的,这种心境下,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都很难进行,更不要说理想的教学效果了。

根据学科特点,废除落后陈旧的知识体系,取消原来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五大板块各自独立的格局,吸纳语义学、语用学、句法学等方面的科研新成果,建构一个各部分密切相关的科学的动态的汉语教学新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加强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重视语言和社会、语言与人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把最新的科研成果适时的介绍到课堂中去。教师要多做科研,以科研促教学,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充实、更新教学方案,调整和整合教学内容。

2.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教学内容,课堂设计有关语言方面的趣味问题,或者选择一个语言热点,或者引入一些精彩范例,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寓教于乐,乐中有得。如在讲授语音时,不妨举些这样的例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中的孩子是真正的孩子吗?首先提问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而不解的情况下,结合方言知识把答案讲出来,原来“孩子”是南方方言“鞋子”的谐音,南方一带,声母“x”也有发“h”的习惯,“鞋”一般读成“hai”,所以这里的“孩子”应是“鞋子”,因为做父母的不可能狠心到把孩子扔出去套一个狼回来的地步。讲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时,举例说明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名词不能重叠,但有一个例外,儿童语言中常把名词重叠起来。

其次,课堂上经常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灯谜、歇后语、笑话、幽默小品等,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好的帮助。还可以将外国人学习语言的体验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如比较下面两句话“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两句话中胜利的是哪一方?学生们会迷惑起来,因为可以体会出两句话意思完全一样,但是表面用字却是相反的。这时,教师再适度引导答疑则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教师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突破教法上的单一性、一贯性,适当引进现代教学技术,把有关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声情并茂地进行演示,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现代汉语》课的内容包括知识、理论和技能,但是教师往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授,却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一学就会、一用理论分析问题就不知所措的现象。在《现代汉语》课上使用问题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和意义,就是督促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普通话来表达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现代汉语各部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将自己的观点自如地运用普通话来表达,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现代汉语》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指引性作用,但是学生对于自己一知半解、没有多大趣味的教材内容,感到味同嚼蜡之余往往是浮光掠影的浏览一遍,学而不思则罔,慢慢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多问学生一个为什幺,施行启发性教学,体现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老师要因势利导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是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工具性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发现《现代汉语》不仅仅是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而且是可以用来解释说明奇妙的生活语言现象的工具,这样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让这门课程在学生的心目中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发挥到它应有的作用。

4.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开展适当的专题讨论课。

在教学中,除了讲授书本知识外,要较多的引用并分析现实语言生活中的相关用意,引入相关学术性的信息。例如,对歌曲《牵手》中的“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这句话中的快乐和悲伤二词的用法解释,前一个“快乐”“悲伤”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后一个“快乐”“悲伤”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再有分析歌曲《大中国》中的“看那一条长城万里在云中穿梭”这句歌词里长城的量词用“条”可以不可以……通过分析这样的例子,学生就懂得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开展适当的讨论课,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提高课堂的生机和活力。

文档为doc格式。

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篇九

信息的焦点集中于不同的因素并由此形成不同的语言功能:集中于说话人,就形成情感功能;集中于语境,就形成参照功能;集中于接触手段,就形成交际功能。[4]因此当人们使用一个亲属称谓的时候,这个称谓融合于当时的语境,便承载了有关使用这一称谓系统的社会中人们之间关系的许多内容。不同的亲属关系在人心理上唤起的感情亲疏程度是不同的。“感情”又可以从两方面去看:心理学可以从机体的生理变化来说明感情的本质和种类,社会学却从感情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去看它所发生的作用。人产生的喜怒哀乐的心理变化固然是生理现象,但是总是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且也会影响人事的关系,因此人的情感和其他个人的行为一样,在社会现象的层面里得到它的意义。

从“感情”的角度选择称谓词来称呼对方,反映出了中国“四海之内皆一家”的传统思想,同时也有重视人际关系的文化心理。用血缘关系的称谓来称呼非家族成员的现象可谓是汉语亲属称谓的一大独特之处。在中国,可以根据称呼人的年龄和性别选择相应的血缘亲属称谓。如,孩子很自然的会称呼“警察”、“解放军”以及其他中青年男子为“叔叔”。从亲缘关系讲“,叔叔”是父亲的弟弟。在上面的例子中,被称谓者的辈分与年龄不一定与称谓者的父辈相当。这类“叔叔”,不但有称谓的功用,还表达着某种情感。“警察叔叔”就是对从事警察这一职业的男性的礼貌称谓。再如“,雷锋叔叔”这一短语,除了指称作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雷锋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分析语用实际,可知“叔叔”这一称谓已或多或少地附加了崇敬的含义。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使用亲属血缘称谓称呼非家庭成员的时候,几乎所有用于称呼非亲属的旁系血亲称谓都是父系血亲,而不使用母系血亲称谓。比如,伯伯、叔叔、(大)侄子,只有“阿姨”一词除外。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重男轻女,以及以父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在现代语言应用中的遗存。“阿姨”作为仅有的一个来源于母系亲属称谓的泛化了的称谓词语,其产生有着深刻的动因,胡培安提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语言自身称谓缺位的矛盾性”的观点。[5]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封建思想逐步被剥离,女性的人格意识开始觉醒。女性所参与的社会活动逐渐增多,这就要求语言系统要做出相应的反应。弥补缺位的方法有语言内部的自我组织和调整,“阿姨”一词将原属于亲属称谓的义项增加,泛化为交际对象的指称。《汉语大词典》中关于“阿姨”有6个义项,“阿姨”除了表示“姨母”、“妻子的姊妹”以及“母亲”的亲属关系外,还代表对比丘尼的称呼、称呼跟母亲年岁差不多的妇女、称保育员或保姆。最后两个义项很明显体现了“阿姨”补充交际需要的结果。在社会前进发展中,旁系血亲称谓也在逐步推动着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完善。

随着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的比例增大,独生子女的增多,同胞关系的减少直接导致过去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旁系血亲称谓变得不常用起来,如:大伯、二叔、大表哥等。“家族本位”思想已经逐步为“人本位”思想所代替。冲破家庭的束缚,把自己融入社会,使自己成为社会人,这是现代人的意识。父亲和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这些亲属称谓已经被人名或者一些通俗简单的称呼(如:哥哥、姐姐)所代替,这种简化反映出严格区分血缘远近差别的传统聚居式家族的解体,传统宗法和伦理观念的淡化。汉语传统的亲属称谓出现了简化的趋势,合流的现象。

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篇十

在视觉词这一词群中,视觉动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视觉动词进行专项研究的文章并不多,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视觉动词研究的情况.一、视觉动词的界定问题视觉动词的`界定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在作者所查找和翻阅的众多论文和书籍中,几乎没有人对视觉动词的定义做出明确的说明.

作者:张晓丽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刊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10)分类号:h1关键词:

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篇十一

[论文摘要]针对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现代汉语课程特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探讨新形势下的汉语教学规律,从观念到实践明确新时期汉语的教学目的,并提出了一些汉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完善,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现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包括语音文字、文学、词汇、语法、修辞五部分。内容丰富,概念繁多,知识结构复杂。在授课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在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基本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学生对现代汉语课产生兴趣,使他们通过学习不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理解、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有所提高,为其将来从事的工作打好基础。

一、课程定位问题。

提起教学改革,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教学方法的改进,这可能对于自然学科很适用,但对于现代汉语就未必适用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前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问题还没解决,即通过现代汉语教学应达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等都还没能得到解决。关于现代汉语课程的专业定位有多种提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点:一是重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简称“三基”)的训练;重视理解语言、分析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简称“三能”)的培养。二是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并获得初步的`研究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建议指出,这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带有共性的抽象性表述导致在现代汉语教学中,一方面教育者盲目施教,不知道到底该教些什么;另一方面学生容易产生“不知道学些什么”的厌倦心理要想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必须首先明确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目标。我们常常将基础层定位在“三基”“、三能”上,这本身并没有错,但不够全面。因为这没有体现其专业特点,导致很多人对现代汉语课程定位产生了误解,把“现代汉语学”理解为“学习规范的现代汉语”。所以,现代汉语课程定位应该在培养学生“三基”、“三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为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论意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目标,唤醒其对现代汉语的自觉学习意识,实现认识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构建较为系统的现代汉语知识体系。

二、针对课程特点落实素质教育。

现代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小听的说的用的就是现代汉语,课本中有些内容又是学生在中小学接触过的,如汉语拼音,句子成分,词类、修辞手法等,这样不仅缺少新鲜感,而且容易使人产生没有必要学习现代汉语的思想。加之语言本身比较枯燥,它不像文学有形象有情节,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所以,提高现代汉语教学的趣味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当然,趣味不是目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其潜力。根据现代汉语课的特点,教师应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现代汉语的社会意义及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是根据语言学的特点,帮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语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认识语言学在人类科学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认识现代汉语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在微观上从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认知需要和自我提高需要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主意识。

其次,在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现代汉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寓教于乐,力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培养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如恰当选用笑话、相声和小品片段,选用有关诗文和寓言故事等学习语音与词汇知识,体验审美感受,培养语感能力,赏析语言大师的名篇佳句,引导学生体悟句型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妙用,提高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一些语言材料学习语言,如老百姓的鲜活口语,富于时代气息的网络语言和时尚词语等。

三、借助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熏陶与影响。

发挥汉语教师的外语优势,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与适时点拨下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不同语言的对比分析能力。当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在影音世界中,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五音杂色的侵扰和污染。作为汉语教师如何开动脑筋将汉语教学和当今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接受语言美的教育的同时,自觉地将所学到的语言理论与现实中的语用现象结合起来,并且学会将汉语与英语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就显得相当具有紧迫性。我们在教学中大胆运用不同的现代影音设备如:电子课件、录音机、影碟机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熏陶与影响,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我们知道,不同语言从大的理论体系上讲是相通的,但是不同的语言又因文化背景和适用地域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表达特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及学生对外语知识的了解及外语水平的提高,在汉语课上加强汉语与英语的对比分析是可以行得通的。汉语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利用语言优势将语言知识融会贯通,以贯通古今,纵横中外的气度,将语言课讲活讲深。具体做法是,语音从两种语言的发声技巧作对比,词汇从汉语中的外来词和英语中的“借词”着手,语法从汉语史上成功引进美国结构主义的语法体系讲起,全方位立体地将汉语与英语作对比、分析,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加以及时的点播与提醒,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语言的热情。

四、联系社会生活,着重语言应用。

理论脱离实际就会失去生命力,任何学科研究的终极目的都是应用,不面向应用就没有出路,现代汉语教学更不例外。汉语教师必须走出象牙塔,现代汉语教学必须面向社会、面向时代、面向应用才有出路,这是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总原则。上课时,教师要尽量使用第一手语料,要关注那些鲜活的语言事实,要研究口语。现代汉语教学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解决一些语言运用中的实际问题。如《现代汉语》教材中,有不少内容都涉及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以及汉语规范化等与社会语言运用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知识的讲解不能只讲一些抽象的定义,而应该联系实实在在的社会语言生活。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去调查招牌、广告等社会用字的规范问题,然后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相关讨论。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调查、分析和研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现代汉语课本该是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但目前的现代汉语课较之其他课程显得更加远离生活,这应该引起所有教研人员的高度重视,应该让现代汉语课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让学生充分感受时代进步的节奏。其实,学生可能比老师更敏锐地感受着时代变化所带来的语言词汇变化,只是他们缺少理性的认识,教师可以织学生有意识的收集社会上出现的新词新语,并引导学生从语言规范化角度进行讨论,条件成熟时可以撰写相关的小论文,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2]张秀琴,对改进现代汉语教学的思考.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2).

[4]侯友兰,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改革的思考.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1).

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篇十二

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

信息、信息技术。

教学难点。

信息的概念。

教具。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综合归纳法、启发式。

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前沿科学的发展及应用。

小结。

回顾本节主要内容。

练习。

见课本。

作业。

1、信息是指________________其具有__________特点。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2、信息处理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次信息革命。

课后记。

新闻与现代汉语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针对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现代汉语课程特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探讨新形势下的汉语教学规律,从观念到实践明确新时期汉语的教学目的,并提出了一些汉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完善,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现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包括语音文字、文学、词汇、语法、修辞五部分。内容丰富,概念繁多,知识结构复杂。在授课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在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基本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学生对现代汉语课产生兴趣,使他们通过学习不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理解、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有所提高,为其将来从事的工作打好基础。

一、课程定位问题。

提起教学改革,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教学方法的改进,这可能对于自然学科很适用,但对于现代汉语就未必适用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前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问题还没解决,即通过现代汉语教学应达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等都还没能得到解决。关于现代汉语课程的专业定位有多种提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点:一是重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简称“三基”)的训练;重视理解语言、分析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简称“三能”)的培养。二是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并获得初步的`研究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建议指出,这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带有共性的抽象性表述导致在现代汉语教学中,一方面教育者盲目施教,不知道到底该教些什么;另一方面学生容易产生“不知道学些什么”的厌倦心理要想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必须首先明确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目标。我们常常将基础层定位在“三基”“、三能”上,这本身并没有错,但不够全面。因为这没有体现其专业特点,导致很多人对现代汉语课程定位产生了误解,把“现代汉语学”理解为“学习规范的现代汉语”。所以,现代汉语课程定位应该在培养学生“三基”、“三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为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论意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目标,唤醒其对现代汉语的自觉学习意识,实现认识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构建较为系统的现代汉语知识体系。

二、针对课程特点落实素质教育。

现代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小听的说的用的就是现代汉语,课本中有些内容又是学生在中小学接触过的,如汉语拼音,句子成分,词类、修辞手法等,这样不仅缺少新鲜感,而且容易使人产生没有必要学习现代汉语的思想。加之语言本身比较枯燥,它不像文学有形象有情节,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所以,提高现代汉语教学的趣味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当然,趣味不是目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其潜力。根据现代汉语课的特点,教师应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现代汉语的社会意义及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是根据语言学的特点,帮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语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认识语言学在人类科学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认识现代汉语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在微观上从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认知需要和自我提高需要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主意识。

其次,在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现代汉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寓教于乐,力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培养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如恰当选用笑话、相声和小品片段,选用有关诗文和寓言故事等学习语音与词汇知识,体验审美感受,培养语感能力,赏析语言大师的名篇佳句,引导学生体悟句型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妙用,提高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一些语言材料学习语言,如老百姓的鲜活口语,富于时代气息的网络语言和时尚词语等。

三、借助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熏陶与影响。

发挥汉语教师的外语优势,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与适时点拨下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不同语言的对比分析能力。当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在影音世界中,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五音杂色的侵扰和污染。作为汉语教师如何开动脑筋将汉语教学和当今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接受语言美的教育的同时,自觉地将所学到的语言理论与现实中的语用现象结合起来,并且学会将汉语与英语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就显得相当具有紧迫性。我们在教学中大胆运用不同的现代影音设备如:电子课件、录音机、影碟机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熏陶与影响,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我们知道,不同语言从大的理论体系上讲是相通的,但是不同的语言又因文化背景和适用地域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表达特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及学生对外语知识的了解及外语水平的提高,在汉语课上加强汉语与英语的对比分析是可以行得通的。汉语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利用语言优势将语言知识融会贯通,以贯通古今,纵横中外的气度,将语言课讲活讲深。具体做法是,语音从两种语言的发声技巧作对比,词汇从汉语中的外来词和英语中的“借词”着手,语法从汉语史上成功引进美国结构主义的语法体系讲起,全方位立体地将汉语与英语作对比、分析,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加以及时的点播与提醒,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语言的热情。

四、联系社会生活,着重语言应用。

理论脱离实际就会失去生命力,任何学科研究的终极目的都是应用,不面向应用就没有出路,现代汉语教学更不例外。汉语教师必须走出象牙塔,现代汉语教学必须面向社会、面向时代、面向应用才有出路,这是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总原则。上课时,教师要尽量使用第一手语料,要关注那些鲜活的语言事实,要研究口语。现代汉语教学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解决一些语言运用中的实际问题。如《现代汉语》教材中,有不少内容都涉及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以及汉语规范化等与社会语言运用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知识的讲解不能只讲一些抽象的定义,而应该联系实实在在的社会语言生活。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去调查招牌、广告等社会用字的规范问题,然后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相关讨论。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调查、分析和研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现代汉语课本该是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但目前的现代汉语课较之其他课程显得更加远离生活,这应该引起所有教研人员的高度重视,应该让现代汉语课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让学生充分感受时代进步的节奏。其实,学生可能比老师更敏锐地感受着时代变化所带来的语言词汇变化,只是他们缺少理性的认识,教师可以织学生有意识的收集社会上出现的新词新语,并引导学生从语言规范化角度进行讨论,条件成熟时可以撰写相关的小论文,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邵敬敏,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改革与创新意识.中国大学教学,.(12).

[2]张秀琴,对改进现代汉语教学的思考.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2).

[3]田宇贺,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论析.社会科学家,,(5).

[4]侯友兰,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改革的思考.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