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匆匆的教案导入(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3:10:51 页码:12
2023年匆匆的教案导入(优秀16篇)
2023-11-22 23:10:51    小编:zdfb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系统性。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新思想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份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教案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相信这些教案范文能够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帮助。%20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制定的一种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的文件,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案是教师的思考结果,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依据。我想我们需要编写一份教案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呢?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的要求。教案的编写还需要注意语言简练、层次清晰,以及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只有编写好一份合理、科学的教案,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份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教案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相信这些教案范文能够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帮助。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一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初读。

1、自由读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自悟情况,引导学生的按自己的意愿,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后谈话,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把阅读的权力交给学生,把理解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力交给学生,搜集未读懂的问题,为解学生的“读书之惑”作准备。)。

在交流中应明确:生字新词问题、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与其他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等。

三、再读。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2、指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补充评价。

(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课思想的感悟。)。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二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一、复习古诗,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间)。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要求中我们做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6.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

句子: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7.教师范读:

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8.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板书:在的时候,从过去。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师: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5.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的时候,从过去。

(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五、选读句子,体味语言美。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爱喜欢读它。我相请同学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2.你喜欢它吗?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六、作业。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对时光流逝而无法留住它的无奈和留恋,懂得时光易逝,需分秒必争,有所作为。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体会文中句子的语言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轻音乐。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配乐朗诵《匆匆》第一自然节。

2、听过老师朗诵想说什么?(学生回答)。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师:课前大家进行预习,并请你们了解朱自清或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你们做到了吗?(学生进行交流)。

1、《匆匆》是一篇散文,我们学过散文吗?(学生回答:《鸟的天堂》)。

3、总结学生课前预习及资料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教学立足五年学生具备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充分的读中感悟散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在读中获得独特的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的阅读实践中飞扬,并从课文内容想开去读。

三、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课文,说说读后你从中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交流:懊悔、愧疚、留恋、珍惜生命、珍惜时间……)。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交流。

(1)你想怎么学习这篇课文,用什么方法学习?

(2)归纳出示语文学习“知识树”

四、自读、自悟、积累、运用。

师:你们读出听出的情感如此丰富,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道来心中无限感慨。打开书,让我们细心读书,按照我们刚才归纳的语文学习课文方法,从文中找出描写日子匆匆的字词、句子、段落,也可以是你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通过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1、学生自由读文。

2、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解决问题。

3、教师组织引导学生班上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

交流(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手中溜去……泪潸潸了?”

读懂: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八千多日子离去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广阔的大海里,一嘀水那么小,大海那么大,比喻中对比鲜明,感受到时间有限。

重点理解词语:头涔涔、泪潸潸。(从本义、转义、引申义来入手,联系上下文学懂、会用这个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话,然后指导背诵。

交流(2)课文的第三自然节,朱自清具体描写时间都流逝在哪里了。学生交流:吃饭、洗手、默默、遮挽、掩面、叹息中。

读懂:这里用到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描写时间的流逝,时间本无形,但这里朱自清的描写让时间在笔下有形,突出朱自清对现在流逝日子的无奈、惋惜,以及想急迫留住时间的迫切心情。

重点理解词语:伶伶俐俐、凝然。

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评价读——推荐读。

仿写:根据第三小节朱自清文中对时间的刻画,引导学生拿起笔自己也写一写自己或别人时间流逝的踪影。

交流(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什么痕迹呢?

学懂:利用换词理解“游丝”,如“丝线、丝条”,体会时间流逝的无影无踪。

补充资料:教师介绍学时朱自清的文学上的成就,体会朱自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对时间无比珍爱。

交流(4):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上,……白白去这一遭啊!

学懂:作者反躬自问,思考自己未来的日子不能白白度过,体会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不断思考,度过有意义的每一分,每一秒。

重点理解词语:赤裸裸。

指导朗读:读出坚定,不能平的感情。

交流(5)课文第一自然节。

学懂: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突出过去时间一去不复返。

重点指导朗读、背诵:开头部分读得高兴、轻快,后部分读得深沉、哀愁,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心,懊悔。积累语言,指导背诵这一节。

4、总结学生交流情况,梳理文章内容,适机板书。

【设计意图】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这篇散文的学习中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语文的学习方法形成一种知识体系,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梳理出语文学习由字、词、句、段、篇、章入手,逐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学会写作,注重让学生学懂一篇课文到学会一类课文,再到能学一册书……使六年级的学生学会学语文,从而建立起本色的语文学习课堂。

五、拓展迁移,升华情感。

1、朱自清到底在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节。

3、用名言、诗文、警句表达一下自己此时的感受。

4、情动而辞发,老师用一首小诗表达我的感受,来看,喜欢吗?齐读。

让我们再次感悟朱自清散文中朴素淡雅的文风,诗情画意的神韵,和他“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铮铮铁骨的人格。

【设计意图】读其文亦读其人,促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趋丰满,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兴趣。

燕去柳枯桃花开,

平复周始可重来。

八千日子茫然去,

凝然思索时惜爱。

匆匆那年观后感。

匆匆读后感500字。

匆匆读后感500字作文。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四

1學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學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语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學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浪费时间,不再回来)。

你说得真好。是啊,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刘庆不会也不能让时间倒流。今天我们就来學习由伟大的诗人、學者、民主战士、散文家朱自清写得一篇关于时间的优美散文:匆匆(板书课题)。

课前同學们进行了预习,你来告诉我,读了几遍课文?你呢?

很好,下面有请三位同學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學认真倾听,看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读完了,谁能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你说的真好,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同學们做得非常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得出自己的体会。收获真不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同學们,再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師范读(配乐朗诵)。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走了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非常好,能体会散文的意境,诗一样的语言。

你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句子。

b、词。

c、段落。

读第三段,你觉得哪些句子能体现匆匆呢?(交流讨论)。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又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对,不能。

1、同學们,有一篇文章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推荐给大家!

(补充《时间布》)。

2、老師寄语:

时间的宝贵就在于它的一去不复返,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时光吧!

3、同學们,课下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上课时我们再交流。谢谢大家。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五

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出示生字词,小组合作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感情。

2、懂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巩固本课的生字词。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一、复习探究。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匆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写重点字词。听写重点词语。强化记忆,识记字词。

二、合作交流。

1、试答追问。

学习交流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2、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1、交流体会文章的后两个自然段。

2、交流名言警句。

三、指导朗读。

1、带着体会有感情的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背诵。

3、分小组朗读比赛。感情朗读、背诵片段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四、巩固延伸。

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六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2、听了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揭题:8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写下了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读题。)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书:朱自清)。

1、你了解朱自清吗?(生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本文自主阅读的状态。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1、整体感知:录音朗诵《匆匆》。

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懂文中的每个自然段。

(1)老师选择几个难度的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正音。

(2)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

(3)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媒体映示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指导有侧重点地读好问句。

(1)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强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3)小结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读法和感受。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用不同的语气朗读重点语句,通过不同角度的朗读,引导学生获取不同的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且获得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课文中,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读品品,并在旁边做些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在读读写写中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3、交流,随机映示语句,相机指导朗读。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a、指名几声读,谈体会。(在交流中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写作方法,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b、请读的出色的学生介绍为什么能读得好,让学生们明白怎样读进文字中去。

c、小结方法:朗读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就能把文章读好。

d、运用上述方法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教学时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且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研读讨论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会了课堂的互动。

(2)于是——洗手时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时,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圈画:“水盆”“饭碗”“双眼”下面加点。)。

a、读了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b、学生评议:他读得怎样?听了同学的朗读,你还想到了什么?

c、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读后的感受,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说话,落实了读的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一次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a、教师范读,你能体会到什么?是你想到了那些时光飞逝的词?

b、时间能”跨”能“飞”,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谁也能把日子的这种飞逝的感觉读出来?和老师比一比。指名读。

c、男女生赛读。

d、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站起来读。设计意图:该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化阅读的时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四、配乐齐读,深化情感。

1、学生配乐读第2、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2、此刻让我们再来回味文章开头的问句,你是否有新的体会呢?再读。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的设问句在课堂首、尾的运用,既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又对理解文章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帮忙。

五、总结全文。

既然日子这样容易匆匆而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品味,寻找答案。

六、作业。

1、课外读一读《跟时间赛跑》。

2、协议据有关珍惜实间的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自己的不同感受,将自己的情感、内心体验、思维方式带入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飞扬。

教学内容: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请齐读课题:匆匆。

2.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在课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3.听老师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些什么?

1.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也有了自己初步的感受。非常不错!散文是需要细细品读的。

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cai出示)。

自读自悟:

画出你特别喜欢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

说说你喜欢哪些语句?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读这个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或:你体会到什么?你理解到什么?)。

(2)谁也喜欢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评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

(3)这个句子写得多好,作者用一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老师也喜欢这个句子,我能读读吗?那你们要认真听,等一下来评评老师的朗读。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点击:“水盆”“饭碗”“双眼”下面加点。)。

(1)读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能不能通过朗读将你的体会表达出来?

(3)这是个排比句,我想请三位同学轮读这句话;(指名三人轮读。)。

(4)是呀,日子就是这样在我们不经意中过去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日子的匆匆吧!

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点击“跨”“飞”变色)。

(1)你读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朗读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指名读。

(4)喜欢这个句子的站起来读。

2.那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

一一既然日子这样容易匆匆而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品读课文,寻找答案。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八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二、复习古诗,谈话激趣:

生: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要求中我们做什么?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4.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学生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

句子1: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7.教师范读: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8.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板书:……的时候,从……过去。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师: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5、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的时候,从……过去。

(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五、品读第四自然段: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六、选读句子,体味语言美。

(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2、你喜欢它吗?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八、板书设计: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九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1、学生们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们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们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们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们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们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1、默读。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学生们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们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学生们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

(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读起来格外轻巧婉转,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们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赏读。以“挑战擂主”的形式学生们自由选择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也可以背诵积累。

(竞赛朗读鼓励学生们进行个性解读,体现了由会读书到读好书的过程。)

1、学生们汇报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散文、诗词、格言警句。

2、从“写名言”的视角,让学生们仿照名人写出自己的名言。

3、课外阅读建议(可从中任意选择):

继续查找有关时间方面的资料,召开“惜时”交流会;

阅读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录制朗读录音带,也可找伙伴合作进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十

1、引导深入读书,体会文字之美,获得个性感受,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感情朗读水平。

一、回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的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温故引新,自然衔接。)。

二、研读。

(一)引导学生思考体悟文章内容,获得个性的体验,组内研读,交流理解,相互补充。

研读建议:从课文中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如:

1、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渐渐空虚了。

2、在逃走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4、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二)小组汇报,加深感悟,相机引导感情朗读。

(读为根本,读书与感悟相互促进,体会语言美,情感美。)。

三、统读。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再读全文,畅谈感受。)。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课堂练习。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依照这样的写法,试着加上几句。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录下来。

实践活动: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交流阅读体会。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十一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教学准备。

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故事。

教材简析。

《匆匆》写于1922年3月,当时正值“五·四运动”落潮之际。面对令人失望的现实,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苦闷,又为看不到前途而彷徨。但作者虽苦闷但不颓唐,虽彷徨但不消沉。本文抓住人们日常习见而又易于忽略的物象,寄情述怀,感叹韶逝,人生短促,告诉人们需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有所作为。

本文运用排比、对比、拟人、比喻、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展示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文章开头,作者以“燕子来去”“杨柳青枯”“桃花开谢”三个排比句来描写春景,用自然界的事物与时间作对比,点出题眼“日子一去不复返”。然后,在第2、3段,作者把自己过去生命时间的流喻作一滴水,把大自然“时间的流”比作大海,以渺小和浩瀚两相对比,抒发了伤时而又惜时的感喟。再以拟人化手法叙述时光来去匆匆,说“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日子从“水盆”“饭碗”“双眼”“手边”“跨过”“飞去”,饶有情味地刻画了日子来去匆匆的样子,深化题旨。最后在第4段,作者全用反问句来追寻自己过去生命“像游丝样的痕迹”,显示了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和对生活执著的追求,并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结,与开头呼应,表现了难以平静的心情,引人深思,启示人们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本文以“匆匆”为题,抒写时间易失难得,蕴理于情,意蕴深厚。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单纯,“燕子”“杨柳”“轻烟”“微风”“薄雾”“初阳”等事物飘忽灵动,给人营造出一种清隽淡远的意境。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在读中积累语言。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文章起首,作者描绘了一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的动物迁徙、植物荣枯的画面,和时间作对比,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是暗示时光流逝,一去不回。由此牵发作者的想象,想起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就这样无影无踪消逝,“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接着,作者用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从“吃饭”“洗衣”“凝视”“上床”,乃至“叹息”的瞬间,日子就此“逃去如飞”,如“轻烟”,似“薄雾”那样消逝。为此,作者深感既然“来到这世界”,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层次井然地揭示了题旨。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释题“匆匆”入手,让学生根据题目提问:什么匆匆?怎样匆匆?带着问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学生很容易在课文第2、3段找到相关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3段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具体形象地刻画出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在不经意间,已经从“水盆”“饭碗”“双眼”“手边”“床上”“叹息”中“跨过”“飞去”“闪过”。教学时要抓住这些重点语句和词语的理解,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仿照课文的写法,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现象与事物中感受时间的来去匆匆。

最后,抓住课文首尾问句“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想课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作者在文中回答了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最后以此问题结尾,有什么作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从不同角度想想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又是怎样过的,你了解的名人的日子又是怎样过的……另外,还可以结合介绍朱自清的生平事迹,或者让学生交流搜集的珍惜时间的名言、典故等。

*课后第2题第一句用拟人化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时间来去匆匆;第二句告诉我们日子稍纵即逝,要珍惜时间,不能枉度此生。教学时,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悟,要让学生多读,从朗读中体会,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计参考。

一、释题导入,质疑导学。

1.出示课题,释题。“匆匆”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课文中讲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样的匆匆?等等。

3.把课题“匆匆”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三、品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1.学习第1段。

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开篇三个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复始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激发兴趣。

2.学习第2段。

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学习第3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讨论:

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你读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谁能照样子补充上几句?

全班交流。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4.学习第4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迹以及“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

(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来说体会,谈感受。)。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有所作为。)。

6.同学之间交流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品读课文时,除了读懂课文内容外,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从阅读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

五、课外拓展。

1.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3.仿照课文写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觉。

(古庆书)。

参考资料。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前夕,患胃病辞世。

朱自清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19年2月发表了他的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收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2.关于珍惜时间。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到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十二

(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是啊,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叹、惋惜。

1、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3、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a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d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我能做_____,我还能做_____。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板书设计。

匆匆。

花有重开日。

逝去如飞珍惜时间。

人无再少年。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十三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小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语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故事导入,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浪费时间,不再回来)。

你说得真好。是啊,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刘庆不会也不能让时间倒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伟大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家朱自清写得一篇关于时间的优美散文:匆匆(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你来告诉我,读了几遍课文?你呢?

很好,下面有请三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读完了,谁能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你说的真好,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谁能说一下?

4、小结:

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得出自己的体会。收获真不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同学们,再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二、精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小组读,默读等)来读课文。

师范读(配乐朗诵)。

2、划分层次,再读课文。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走了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3、生再读课文(配乐)。

非常好,能体会散文的意境,诗一样的语言。

你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句子。

b、词。

c、段落。

读第三段,你觉得哪些句子能体现匆匆呢?(交流讨论)。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又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4、小结:

对,不能。

三、拓展延伸,情感倾诉。

1、同学们,有一篇文章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推荐给大家!

(补充《时间布》)。

2、老师寄语:

时间的宝贵就在于它的一去不复返,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时光吧!

3、同学们,课下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上课时我们再交流。谢谢大家。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十四

1、学习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3、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

2、板书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些问题你想怎么解决?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收集,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汇报交流,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质疑导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自读课文,要求:(1)把句子读通顺,自学生字词。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检查交流:(1)指名读课文,正音释词。

(2)交流: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里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交流感受:你读懂了什么?从句中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3、师生品味重点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于是,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掩着面叹息……”

4、师生交流评价。

(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5、仿写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几句话。

(由读引入写,让学生在读懂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6、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背诵。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3、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4、收集有关惜时的资料办一版专题手抄报。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十五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小学资源网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文章极有些地方写得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重点句段的含义。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1.感悟文章重点句的含义。

一、情境导入,感知匆匆。

1.同学们,听,这声音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匆匆)。

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2.配背景画面范读课文。

二、初读文本,感受匆匆。

(一)品读二、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语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了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示课件,感受作者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的渺小。

教学设计意图:【“……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含义深刻,学生缺乏具体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作者虽运用了化无形为有形的比喻的表达手法,但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特别是对“时间的流”的概念,学生更是模糊。为了使学生对“时间的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通过视频播放时空变迁的大致历程,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秒的时间里,感受到宇宙时空的无限,人生的短暂,以及“八千多日子”的稍纵即逝。帮助学生感悟唯其渺小更值得珍惜的道理,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3)引读:师:“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我的日子滴在这亿万年的时间的流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想到这,“我不禁——”

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4)此时你有何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

2.引读第三自然段,时光究竟是怎样匆匆溜走的呢?

(1)快速默读课文,捕捉时光轻轻悄悄地挪移的身影。

(2)出示:

通过重点词语的感悟,体会时光脚步的匆匆,作者心灵的颤动。教学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齐读第四自然段,面对匆匆溜走的光阴,作者只有无奈与惋惜吗?(1)读后谈感受(2)出示他24岁前的经历。

1912年入高等小学,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谈感受,指名读本段。)。

(3)再出示他24岁后的资料。

1923年发表的《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1.在这匆匆而过的40十分钟里,你曾留下怎样的“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出示:

匆匆,是燕去燕还。

匆匆,是花谢花开匆匆,如薄雾蒸融。

匆匆,如轻烟消散,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不,不——留住他们轻轻悄悄挪移的脚步,就不会白白走这一遭!

(分角色再读红体字并写感受)3.向学生推荐有关朱自清名篇的网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选读朱自清散文。

匆匆的教案导入篇十六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确乎、涔涔、潸潸、徘徊、游丝”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时光匆匆逝去焦急、无奈、惋惜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借助想象把时间形象化、排比和连续的问来表现内心的焦急,表现时光匆匆、一去不返,体会借助想象把时间形象化、十一问、排比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惋惜之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解释课题。

3、通过预习,简单介绍作者朱自清。

4、师介绍课文的体裁——散文。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课题及作者进行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时读书情况,随时正音,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对易错的字音进行强化。

2、自由读课文,读熟、读通。

三、再读课文,读懂词句。

2、 集体交流:逐段交流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学生之间互相解答,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预设:

学生提出的词语可能有:

一去不复返 确乎 空虚 涔涔 潸潸 轻轻悄悄 挪移

茫茫然 凝然 伶伶俐俐徘徊 蒸融 游丝 赤裸裸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四、理解大意,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课文先讲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然后写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2、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觉得时间流逝得很快,无影无踪,作者非常的无奈、惋惜,想留住时光。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内容及主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1、回忆上节课所学,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时间匆匆而过,转瞬即逝,一去不复返。

2、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觉得时间流逝得很快,无影无踪,一去不复返,作者非常的无奈、惋惜,想留住时光。

二、深入品读,感受表达之妙。

1、是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看不到,摸不着,可是作者却通过自己的想象把他写的有模有样,我们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的笔下,时间都是什么样的?用“﹏”勾出来。

2、集体汇报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

预设:

第一段:“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第三段:“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第四段:“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3、静静地品读这些句子,这样的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好处?边读边把你的思考写在边上。

4、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思考,按作者的写作顺序来交流。

第一段:

1、 预设:围绕“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是

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想象把流失的时光想象成了自己丢失了的东西,再联系设问的

修辞体会这样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突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留恋之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然后,通过将这些有去有返的事物与时光的一去不复返作对比,强调了时间的一去不返的特点。)

3、感情朗读第一段,读出作者的无奈、焦急、留恋。

第二段:

1、预设:围绕“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到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八千多日子”比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让我们感受到时间过得非常快,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滴水是非常快的,而且是“溜去“日子过得像滴水一样,可见日子过得多么快。

生接: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无奈、焦急,害怕。)

3、生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内心那种复杂的情感,无奈、焦急,甚至有点害怕、恐惧。

第三段:

1、 预设:围绕“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

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交流。

先让学生围绕上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2、 师引:时间的脚步是怎样挪移的?标出体现时间挪移的动词。

预设:过去、过去、过去、过去、跨过、飞去、闪过。

3、 你从这一连串描写时间挪移的动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这样的拟人、排比让我们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作者很着急、很无奈。

4、 修改后对比读,哪个效果更好。修改后: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

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样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突出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的好处。)

5、 模仿排比句式联系自己的生活仿写,体现时间的匆匆。

6、 感情朗读,读出时间的来去匆匆以及作者的无奈、焦急。

第四段:

1、预设:围绕“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如轻烟”“如薄雾”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光稍纵即逝、无影无踪。

2、师:面对着如烟、如雾般逝去的岁月,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预设:抓住“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六个问句体会作者对过去在“徘徊”中匆匆度过时光的不满、后悔,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内心。

3、感情朗读,读出作者不满、后悔,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心情。

师:最后的问题和开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却没有回答?

预设:首尾呼应。深化主题,更突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不甘虚度时光的内心,同时给读者留下留下思考的空间。

三、诵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2、配乐分行读课文(能背的可以背)。

四、拓展阅读,体会朱自清散文特点。

阅读朱自清其他作品(《春》《荷塘月色》《背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