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信任的议论文提纲(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5 09:14:19 页码:11
信任的议论文提纲(七篇)
2023-03-15 09:14:19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信任的议论文提纲篇一

信任自己,是最基本的。当一个人信任自己的时候,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成为不一样的自己。就像夺得法网冠军的我国运动员李娜,在面对接二连三的受伤,以及失败之后,她没有自暴自弃,反而用“娜”样微笑去面对,重新给自己定位,从内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去改变,坚持不懈的去总结反省自己。是信任自己的力量使她最终得以成功,让观众看到不只是比赛时她有动作敏捷的美,更看到的是内心所散发的自信之美,她的这种美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信任他人,是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信任是前提。唯有信任,两个人的关系才能维持的更长久。亲人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信任,它不需要刻意的去培养,而陌生人之间呢?我们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需要的是社会上更强的生存者,而这种生存者要有强大的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去培养,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中,要想被别人信任,就要先信任别人。而先信任别人也就是信任自己,信任自己选择的人是值得你去对待的、信任的。只有你信任他人,他人信任你才会将这种信任传递下去,这种信任将会转变成人与人关系之间的纽带,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人人之间都能有信任,这样共同协作,创造不一样的气氛而产生美。

信任社会,是最需要的,在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越来越进步,但我们一些传统美德越来越淡化,与文明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远,人与人之间少了信任,,多了些敌意,“信任”一词也变得没有实际意义。导致了现在社会上的老人摔倒也没人扶,怕惹祸上身的心理,这个问题根源都是不信任造成的,而不信任的现象也随身随处能看到、体会到,每当逛超市总会有人跟着,感觉很不舒服,商家对顾客的不信任,随之而来的是,顾客也不信任商家,当商场打折或低价出售时,顾客在心理上也有一种不好的心理来衡量。因为互相的不信任,导致了相互的不理解,造成了很多的误会使社会少了和谐,无疑是不好的事情。

多一些信任,就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理解就会多一些温暖,多一些温暖,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美由信任产生。

让我们多一些信任,创造无限的美吧!

信任的议论文提纲篇二

刚得知“八毛门”这个新闻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也不知道,藏在“门”后面的,究竟是谁的辛酸与隐忍。但当那张陈刚拿着两张x光片的照片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的心里漾起一种酸涩的滋味。在10万元手术费与8毛钱药费的矛盾中,几乎所有人的立场,都倾向患者一边,似乎医院欺骗患者,成了普遍存在的不争的事实。

事件的发生,可说是在想象之外,意料之中。不论怎样,受伤的都是孩子。令我颇感惊讶的是曹操与华佗的故事到了今天继续火热上演。医患矛盾,信任危机并非只属于这个时代。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对华神医开颅除头痛的诊治意见勃然大怒,最终将华佗投入大牢,一代神医及他的著作从此随时光消散,灰飞烟灭。后来,曹操这个乱世奸雄的性命也终结在自己手里,大魏帝业终没有逃脱易姓司马的噩运。在自己的第一判断与他人的诚心相告之间,古人与我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相信自己;最终的结果,都是两败俱伤。由此可见,信任的确是一种力量,是自古以来就真切存在,却常被人们忽视的一种力量。

从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直到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当代,多方人士奔走呼吁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却少有人为建立互信社会作出努力,连信任都没有,谈这些与建空中楼阁何异?中美于20世纪70年代建交,乒乓球将中美两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连在了一起。从此两国领导人握手言欢,相见均笑容可掬。殊不知,一只叫做国家利益的手才是国际关系真正的决定者。美国每年都会发表《中国的人权白皮书》,质疑责问中国的人权问题。虽说美国的民主程度很高,老美的民主意识也强,但如此做法,显然是对中国的人权问题的极度不信任,带来的后果自然是中国的回击,于我国、于国际社会都没有好处。国与国之间若不以信任为基石,一切外交都不过是纸上谈兵,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信任与责任同在的国际大背景。

信任是种美德,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一种责任,大到国家社稷,小到街坊邻里,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缺了信任能干成什么?信任不是庸人想象的那样,它的赌注不是金钱、不是生命,而是同样的信任。

信任之于我们,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见,如果人人都和陈刚一样,医院会统统倒闭。这场较量中没有赢家,只有输家。记得我曾怀疑过同桌背叛我们的友情,于是怒气冲天、义愤填膺地指责她,在教室里和她进行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争执。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我们的争吵只是源于一种误解。那时的我忘了,信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信任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在信任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赢家。信任能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一束阳光,温暖彼此的内心……

行走在信任的大道上,山水旭日都将笑意盈盈;行走在信任的大道上,猜忌怀疑通通与我无关;行走在信任的大道上,小家大国方能心心相印!

信任的议论文提纲篇三

“一直以来,那些满腹狐疑和爱猜忌的人似乎总会被贴上‘聪明人’的标签。不过,一项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则发现,愿意信任别人的人往往脑力更强。”

“先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能够对别人委以信任的人普遍拥有更好的健康状况和更高的心理幸福感,而此项研究则揭示了信任、健康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非由智力因素造成。正如其作者在报告中撰写的那样,‘此项研究有力地证明了此前关于信任对个体健康和幸福感存在重要作用的观点并非言过其实’,信任本身即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它对于金融市场和福利体系等社会建制的成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机关、宗教团体和公民组织若想发展壮大,都应珍视和培育这种品质’。”

这项研究成果让人感到别有滋味,它颠覆了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多年来,在我们的心目中,总是认为那些戒备心理强、防范意识强,精于算计,善于弄巧的人更聪明,他们永远不会上当受骗,应该很少出事,成功之路较近,成功概率很高。然而科学研究却用事实证明,那只是一种幻象,事实恰恰相反,愿意信任别人的人往往脑力更强,幸福感也更强。

也许是多年的阶级斗争将国人的信任感斗得只剩下怀疑,也许是不良的市场现象将国人的信任感荡涤得只剩下欺骗。因此,多年来我们所爱的教育就是“他人即是你的地狱”,这世界上遍地都是骗子,到处都有“狼外婆”,到处都是看不见的陷阱,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不要与陌生人讲话”。父母这样讲,老师这样教,朋友这样劝,同事这样说。搞得国人之间的信任感不断走低,以至于我们走一步就要回头看一看,是不是又上当受骗了?遇一人就要反复想一想,他是不是又打我什么主意了?因此,“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合作也要留一手,不会以诚待他人。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貌合神离,是互存机心、互相掣肘、互相牵制、互设陷阱,结果不是两败俱伤,就是无果而终。

不可否认,现实中确实存在着坑蒙拐骗的现象,确实存在着尔虞我诈的事实,但这不是社会的主流,更不是生活的全部!也可能我们曾经遭遇过骗局,受到过欺蒙,但如果因为一次风沙迷眼,就永远闭上双眼,那就会永远都是黑暗的世界;如果因为一次跌倒,就趴在地上永不起来,那就不会以后的道路;如果因为一次被噎,就永不进食,那就是直接与生活告别!这也不是真正有大聪明、有大智慧的人所作所为,毕竟,社会的主流是真诚、人际的要义是信任!

说到底,信任是一种心理的因素,是一种待人的态度,是一种处事的风格。容易信任别人的人,往往都比较善良、待人也比较真诚。在他们的意识里,社会上是好人多,因此他们总是从良好的愿望、以善意的思维去看待周围的人,对别人很少有恶意的猜测,也没有特意的提防。总认为“你不是妖怪,我不是妖怪,大家都不是妖怪”。他们对同事都是以诚相待,与他人都是和谐相处,共事时赤诚相见,合作时坦诚相待,也许他们会偶然受骗,但最终会肯定会打动他人,赢得尊重,获得成功,所以他们也是快乐的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要与他人结成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从搬运一张桌子到驾驶飞机上天,从街头问路到扬帆远航,从日常生活到经济发展,从企业生产到科学研究,哪一样能够不与人合作而完成?可以说,任何人离开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如果对他人、对社会没有起码的信任感,又何谈尊重、怎来团结?没有尊重、没有团结又怎么合作、哪来成功?马克思曾经说过:“必须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难以设想,怀疑一切的人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算计别人的人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缺少信任的人会获得事业的成功。

多一点信任感吧,那是一种美好的情感,那是一种高贵的品质,那是一种珍贵的资源,那更是一种发展的力量!

信任的议论文提纲篇四

伴随我们每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东西有许许多多,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的层面的,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而笔者认为,最基本的、也是最长久的恐怕要数信任二字了。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信任二字显得尤为重要。有了信任,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社会就会更加安宁和谐!信任,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应当成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我不知道现在的社会到底怎么了?人与人之间始终存在着信任的危机,难怪现在报纸连篇累牍地呼吁要建立诚信社会。是高楼的林立还是钢筋混凝土的副作用?是思想的蜕变还是金钱至上?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的倒退?

信任是什么?信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能力与水平、诚信与忠诚的认知;信任,也是一种自信,是对人鉴别能力的肯定;信任,更一种责任的委托或托付。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更是学习工作的原动力所在!

古往今来,一个人得到信任,就会充满信心,从而激发内在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就会充满阳光、活得精彩;反之,缺乏了应有的信任就会让人陷入迷茫无助、就会在十字路中徘徊、就会走向平淡,甚至会走向对立面,造成矛盾和痛苦。

信任,应当放心放手。信任是一扇不上锁的门,生活中,对别人多一分信任;就等于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紧闭的门;也为自己赢得了更丰富的空气和阳光。工作中,信任,仿佛是一付催化剂,有了信任,就会激发其智力、潜能,就会焕发无限的青春活力,就会增加工作的源动力。一旦失去了应有的信任,那就缺乏工作的信心和动力,就会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学会放心放手,是一个成功人士的最好的选择。

信任,应当支持鼓励。积极地支持鼓励让人乐观向上,过分的批评指责让人悲观失望。信任,就应该多鼓励,少指责;多关心,少批评;多爱护,少猜疑。多为对方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创造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和氛围。支持鼓励应该贯穿于一个人成长过程的始终、工作过程的始终。支持是相互的,对等的。既不要一味地鼓励,也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责备求全。妥善处理好支持与与批评、鼓励与指责的关系。适当把握批评的分寸,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注重批评的场合、时间、地点,讲究方式方法,讲究艺术!

信任,应当抓大放小。善于把握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而不应该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其结果是什么都管,什么也管不了,管不好。学会抓大放小,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管自己应该管的事情,绝不能越俎代庖。相信别人的能力和水平,扬长避短,发挥每一个的特长,相信别人会做得好,有可能会做得更好。

信任,应当相互平等。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主体,人与人之间都应当是相互平等的主体关系。而不应该居高临下,时时处处以长者自居、以能人自傲、以领导自赏。那样的信任,充其量只能让人敬畏,而不能让人敬重。相互平等,应当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对方的人格,不以地位高低,论尊重,也不以能力大小论平等。切忌以小人之心度君之腹。多一点常态思维,少一点逆向思维,千万不能把正常的事情想成不正常,不正常的事情反到是正常的,颠倒了事物本来的面目;更不能夜郎自大,自以为是,大男子主义,对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居高临下,动不动就训斥,殊不知那是无能的表现。

信任不应该区别男女老少、能力强弱、地位高低,也不应该区别有无过错的对象。对于曾经有过过错的人,更应该给予充分的信任,相信只要经过努力,能够学得更快、干得更好。假如缺乏信任的基础,那就没有什么热情可言。

信任,应当学会敬重。诚信是和谐的基石!要学会勾通、交心。以已之心换别人之心。以诚相待。试想,一个自己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人,怎么会取得别人对他的好感与信任?信任源于自己的心,自信者信任于人;不自信者,常常疑人!

信任,应当是社会化的,而非个别层面的。只有建立互相信任的平台,把信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才能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信任,才能真正成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有了信任,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更加和谐,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当然信任是有底线的,信任也是有度的。信任是基于诚信的基础,信任是基于对对方了解的现实,信任是相互的作用。信任,不是盲目的信任,而是在相互间在彼此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内心感应!长久的相互诚心交往是相互信任的基础!

但愿人与人之间多些真诚,少些欺诈;多些信任,少些猜忌吧!

信任的议论文提纲篇五

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信任是社会的根基,信任是和谐的保障。——题记

材料中的老大娘能够如此“洒脱”的撂摊回家,让人们自觉去付钱,完全是出于她对当今社会的信任,的确,现在的社会建设越来越好,不光是硬件,文化软实力正在逐步跟上gdp的发展脚步,人们的道德水平正在提高。类似于张大娘这样的事例并不在少数,在我们身边就常常发生。

前几天和同学去郑大,我们疯玩了一下午后,去买吃的,卖煎饼果子的大叔很是忙,手不停的擀面,翻饼,所以他和那位张大娘一样,都是让顾客自己找零钱,他连看也不看,同时还和那些大学生聊天,可见他的坦然,没有一丝担忧他的钱会少了。

像张大娘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当今社会的正能量,因为他信任这个社会,信任每一个人,而当今社会恰恰缺少这种信任,他们正是典范和榜样。想必我们每一个人还记得小悦悦,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她的不幸正折射出这个社会的冷漠,十八个人的无视,十八个人的.逃避,导致了这个社会“性质”的转变,白岩松对这个事件曾有这样一句评论:“这个社会难道没救了吗?”接下来的天津彭宇案更是让人们面对老人摔倒不知所措,这些事件都折射出这个小康社会的信任危机。

然而,像张大娘这样的正能量正在填补这些“漏洞”,她通过让顾客自觉购物的方式,给予这个社会每一个人以信任,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就像佚名所说的那样:“信任别人是自己善良的明证。”但这不仅体现了张大娘的善良,她同时也给予了人们锻炼自己的机会,使人们重新与别人沟通,战胜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当今社会正在努力建立健全信任机制,当然,社会信任需要法律作为保障,但更需要每个人的道德素养作为依靠。要把一些美好品质当成习惯,而不是法律提倡和法律约束,

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的:“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只有我们真诚待人,别人才会信任我们,真诚待我们,这也是可以积累的。只有积累的信任多了,积累信任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才会步入正轨。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是重要就可以衡量的,因为有了信任,人与人才能沟通;因为有了信任,人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为有了信任,社会才会和睦相处。

信任的议论文提纲篇六

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持有一张信用卡,它透支的不是现金,是信任。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微妙的关系,它既坚固又脆弱,也许带给你机遇与幸运,也许诱骗你走进无尽深渊。

信任是一种最原始的力量,从它诞生起就尾随着怀疑和猜测。人类在不断地试探中依附这种联系建立起大大小小的整体,随着时间流逝和社会发展,信任这条纽带变得越来越脆弱不堪,商鞅立木、曾子杀猪、季布一诺千金这些诚信的佳话似乎已变成过往的美好回忆,渐行渐远。每天打开网页,满满当当的负面新闻扑面而来,善良的女孩送孕妇回家却因此殒命,热心少年扶起路边老人却卷进官司……种种,每天不断刷新却内容一致的社会新闻渐渐教会我们武装自己,教会我们冷漠,教会我们拒绝来自这个世界的每一次问候。社会这张大信用卡的余额被透支殆尽。

我们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朋友的求助,愿意亲吻他们的脸颊,却不愿意回应来自一个陌生人的问候,接过陌生人递来的一杯水,因为太多次的坦诚相待被辜负,我们害怕又一次被伤害。可是呀,每一个你的亲密朋友在先前都是陌生人,每一个陌生人都是别人的父母亲人,朋友伴侣,他们也在被信任,而你也在被猜疑,所以为什么不迈开第一步,伸出一只手,即使迈进的是陷阱,即使被无情的推翻在地,但至少你尝试了,总有一个人,会紧紧握住你伸出的手,珍惜你所支出的坦承与信任。

一个中国姑娘,在被一个陌生的德国男孩邀请时毫不犹豫的跨上了他的摩托车后座。他们凭借一台摩托车游遍世界,踏过千山万水,最后定居在风景如画的英国过着童话一般的幸福生活。

一个中国古镇,村民们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村子里没有一把像样的锁,集市上甚至没有一个小贩,货物任凭自取,钱财却从未少过分厘,人们生活在信任的国度里自由自在。

一个传承百年、享誉世界的汽车品牌——德国大众,任何型号的车辆出现了问题,它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在灾难发生前将同批次的车辆全部召回,所以大众依然是大众的,奔驰依旧在路上。

信任是风险投资,付出的数额越庞大,才越有可能收获的多。也许你今天送出了一个微笑,明天就会收获左邻右舍的熟识与热情;也许你旅途中的一句关怀一声问候,就会认识一个新的相识,孤单旅途将因此变得趣味无限。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

愿我们彼此信任,愿世界待我们真诚。

信任的议论文提纲篇七

按照词典对信任、信心和信仰三个词的一般定义来看,理解这几个词幷不困难,但把它们放在法治的语境里则显得有点复杂了。最近国内发生的诸多事件都充分说明,民众与政府之间在此三者的理解和处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信任是对他人的肯定性的接受态度并且相信通过依靠这种态度能够达到希望的目标和目的。从社会角度看,信任是人际交往和互动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表现。从法治角度看,信任包括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民众的信任。前者是政府施政的基础和保障,后者是政府存在的民意反映与互动。

信心是可以使人得以获得他相信可以获得的东西一种心境。信心包括他信和自信。自信源于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通常不会有问题。但是他信,即相信他人,则复杂得多。他信取绝于当事各方,也是各方进一步行动的基础。从民众来看,是否对政府抱有信心取决于政府的行为和能力,即政府是否有公信力。从政府来看,对民众的信心则决定于自身的制度建设和执政水平。

信仰,是指极度相信和尊敬而产生敬畏和崇拜的思想感情,并作为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是持久稳定的信任、信心和依靠的意念和意志。法治语境下的信仰是对正义的信仰。信仰和实现正义是法治的目标。

信任是法治的基础,信心是法治的动力,信仰是法治的保障。没有信任的社会不会和谐,没有公信力的政府就不会是法治的政府,没有对正义的信仰的社会不会成为法治的社会。

当前的中国社会正是缺乏对信任、信心和信仰的合理解读与和谐构建而形成的法治困局。民众对政府缺乏信任,一旦有突发事件,谣言满天飞,汶川地震的灾情发布和“周老虎”案件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这一点。政府对民众的认知与行为自主能力没有信心,动辄以民众素质低、时机不成熟为拒绝践行民主与法治寻找借口,如部分地区推行基层自治和民主选举举步维艰。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对正义的共同信仰,依法办事没有形成社会共识,甚至普遍怀疑法治的效果与功能,走后门、找关系成为人们解决问题的惯常思路。

依法治国是法治社会的构建过程和我国的治国方略,其核心是依法治官,但在实际生活中被不断分化为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乡、依法治村,最后归结为依法治民,原来应该成为法治对象的官却成功变身为法治的主体,依法治国成为依法治民的堂皇手段。没有法治政府就不可能有法治社会,而建立法治政府必须先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建立公信政府,必须切实尊重和保障民众包括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内的基本权利。只有政府与民众之间形成互相信任、互有信心、信仰正义的良好氛围,才能有助于真正实现法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