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03-07 21:17:21
- 小编:zdfb
- 文件格式 DOC
生态学实训课总结报告篇一
1.通过对各种生态系统的调查,了解系统的组分组成和结构现状。分析各系统组分构成和结构特点,说明每个系统的营养结构和时间结构现状,加深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了解。2.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的一系列调查,使得我们能够对生物圈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3.为改善系统投入结构和建立新的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数据。
4.为了进一步了解毕节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
5.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二 实习要求
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不同地方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习报告。
三 实习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池塘生态系统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毕节地区不同地方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毕节地区的植被分布特征及人工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 实习时间日程及安排
五 实习地点及概况
赫章水塘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西部的赫章县境内,由相距40公里的水塘林场和平山林场两个景区组成,总面积4733公顷。 公园内森林壮阔、季相鲜明;地质年代久远,地貌类型多样;奇峰高耸,峡谷雄奇;溪瀑多姿,暗河神秘,平塘潋滟;民族风情浓郁,古夜郎文化悠久;具有十分鲜明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特征,是黔西北地区的生态旅游瑰宝。
公园森林资源丰富,华山松、杉木、柳杉等组成的人工林相整齐,树龄大多在20-30年以上,还有面积约500公顷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25公顷的天然山茶和1000多亩的中山草场。杉木、杜仲、板栗、柳杉、种子园等六个专类园圃连接成片,总面积近100公顷。院内有植物20____余种,其中国家
一、二类保护植物有珙桐、水杉等18种,森林覆盖率88.8%。野生动物有117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雕、林麝、猕猴等32种。各种典型次生森林群落,在人为破坏状态下发生着向裸地逆行演替并存在着珍稀植物绝灭的严峻现实。该县的木本植物区系组成,依照植被分类原则,以群落外貌及其建群种为基础,按群系(或群丛组)为单位划分了典型常见的天然林群落类型,对群落外貌、层片结构特征。
赫章县拥有丰富的森林植物资源,已初步查明的木本植物有6 2科2 0 3属6 0 0多种,组成了北亚热带气候环境下的。
贵州屋脊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境内。珠市乡距赫章县城36公里,距六盘水市70公里,距大湾火车站18公里。风景区东起乌木屯,南抵上满定,西北至大坪子,总面积约为25.5平方公里。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得天独厚的高原风光为依托,以神奇秀美的夜郎石林石景为特色,兼有淳朴浓郁的彝族风情,是开展观光旅游与科技文化活动的理想胜地。 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风景名胜区是贵州西部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为加快赫章的旅游发展,赫章县委政府20____年投入20____余万元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贷款1700万元),建成旅游公路17公里,景区步行道3㎞、景区入口大门(牌坊)、石林景区接待中心480平方米、停车场4000平方米、公厕80平方米、阿西里西文化日月广场3000平方米等,工程现已全部建设结束,使景区具备基本接待能力。20____年在住建厅的支持下,将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与赫章大韭菜(万亩韭菜花海),二台坡(阿西里西大草原),古达威奢天坑伏流峰林打捆共同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现已完成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需的《资源评价报告》和《资源风光片》制作,上报工作正在进行中。为统筹赫章旅游发展,县委政府拟成立赫章县旅游开发委员会(副县级机构,已报地区编办)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加快赫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赫章旅游快速发展,贵州屋脊韭菜牝风景区目前分为两个景区和两个独立景点,共计21个景源。 韭菜坪高原风景区:以迤俪迷人的峰峦叠嶂、云山雾海等高原风光为景观特色,面积为13平方公里,包括贵州屋脊、韭菜坪野生植物群、狮子岭、撞机崖、望峰台等5个景点。
生态学实训课总结报告篇二
一 实习目的1.通过对各种生态系统的调查,了解系统的组分组成和结构现状。分析各系统组分构成和结构特点,说明每个系统的营养结构和时间结构现状,加深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的一系列调查,使得我们能够对生物圈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3.为改善系统投入结构和建立新的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数据。
4.为了进一步了解毕节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
5.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二 实习要求
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不同地方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习报告。
三 实习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池塘生态系统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毕节地区不同地方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毕节地区的植被分布特征及人工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 实习时间日程及安排
五 实习地点及概况
赫章水塘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西部的赫章县境内,由相距40公里的水塘林场和平山林场两个景区组成,总面积4733公顷。 公园内森林壮阔、季相鲜明;地质年代久远,地貌类型多样;奇峰高耸,峡谷雄奇;溪瀑多姿,暗河神秘,平塘潋滟;民族风情浓郁,古夜郎文化悠久;具有十分鲜明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特征,是黔西北地区的生态旅游瑰宝。
公园森林资源丰富,华山松、杉木、柳杉等组成的人工林相整齐,树龄大多在20-30年以上,还有面积约500公顷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25公顷的天然山茶和1000多亩的中山草场。杉木、杜仲、板栗、柳杉、种子园等六个专类园圃连接成片,总面积近100公顷。院内有植物20____余种,其中国家
一、二类保护植物有珙桐、水杉等18种,森林覆盖率88.8%。野生动物有117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雕、林麝、猕猴等32种。各种典型次生森林群落,在人为破坏状态下发生着向裸地逆行演替并存在着珍稀植物绝灭的严峻现实。该县的木本植物区系组成,依照植被分类原则,以群落外貌及其建群种为基础,按群系(或群丛组)为单位划分了典型常见的天然林群落类型,对群落外貌、层片结构特征。
赫章县拥有丰富的森林植物资源,已初步查明的木本植物有6 2科2 0 3属6 0 0多种,组成了北亚热带气候环境下的。
贵州屋脊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境内。珠市乡距赫章县城36公里,距六盘水市70公里,距大湾火车站18公里。风景区东起乌木屯,南抵上满定,西北至大坪子,总面积约为25.5平方公里。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得天独厚的高原风光为依托,以神奇秀美的夜郎石林石景为特色,兼有淳朴浓郁的彝族风情,是开展观光旅游与科技文化活动的理想胜地。 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风景名胜区是贵州西部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为加快赫章的旅游发展,赫章县委政府20____年投入20____余万元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贷款1700万元),建成旅游公路17公里,景区步行道3㎞、景区入口大门(牌坊)、石林景区接待中心480平方米、停车场4000平方米、公厕80平方米、阿西里西文化日月广场3000平方米等,工程现已全部建设结束,使景区具备基本接待能力。20____年在住建厅的支持下,将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与赫章大韭菜(万亩韭菜花海),二台坡(阿西里西大草原),古达威奢天坑伏流峰林打捆共同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现已完成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需的《资源评价报告》和《资源风光片》制作,上报工作正在进行中。为统筹赫章旅游发展,县委政府拟成立赫章县旅游开发委员会(副县级机构,已报地区编办)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加快赫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赫章旅游快速发展,贵州屋脊韭菜牝风景区目前分为两个景区和两个独立景点,共计21个景源。 韭菜坪高原风景区:以迤俪迷人的峰峦叠嶂、云山雾海等高原风光为景观特色,面积为13平方公里,包括贵州屋脊、韭菜坪野生植物群、狮子岭、撞机崖、望峰台等5个景点。
生态学实训课总结报告篇三
前 言为了加强对专业的认知和对学习方向的认识,我们于________年x日至____日到景洪市的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曼听公园,曼阁佛寺等地方进行了参观,学习傣族的习俗,宗教信仰的情况,学习带团的艺术和讲解的技巧,
内 容
4月10日至12日:在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进行景点导游跟团实习,第一天是有专门的导游带领我们参观,熟悉热带花卉园的概况,第二天是按照导游词自己去熟悉园内的花卉,植物,并由老师安排跟团学习带团的技巧和讲解的技巧,第三天是考核,本来是要进行实地模拟导游讲解但是由于下雨就不能按原计划进行,只能凭记忆讲解,通过这三天的学习,让我对专业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也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学习,知道了作为一个导游人员除了渊博的知识外还要具备很好的交际能力,这就得从很多方面努力,如:与人谈话的言辞举止要得体,灵活应变,有责任感。
4月13日上午:西双版纳曼斗寨曼阁佛寺参观,了解傣族的传统民居个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情况,下午澜沧江边观看民族歌舞表演,赛龙舟,放高升,通过这一天的参观让我知道了很多傣族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在每年的4月中旬,节气3至5天,主要活动有堆沙,放高升,赛龙舟,泼水。赶摆等。关门节由称“进洼”即农历六月九日正值雨季农闲,佛教徒利用这段时间到佛寺里静坐,听经,开门节有称“出洼”即90天佛寺生活的结束,佛教教徒举行盛大集会拜佛,祷告,此后又恢复正常的农事,也是到今天才知道为什么傣族的男性都要当几年和尚:傣族的文字是传男不传女的,所以每个傣族的男性都进寺庙当几年的和尚就是为了学习傣文,在以前没有当过和尚的傣族男性是受到歧视的,当然了千万不要认为傣族是重男轻女,因为他们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家产传女不传男。下午到澜沧江边看民族歌舞表演和赛龙舟,看着柔媚哦的孔雀舞,想起舞蹈老师说过刊授去最柔的舞蹈其实是最用力的。傣族是一个热爱水的民族,水是至柔也是至钢的,这种特性在傣族人身上得以很好的表现。赛龙舟时队员们和着强劲的象脚鼓声一起用力,用最快的速度划过澜沧江此起彼伏的加油声给不和适宜的大雨来了个彻底的冷场,我看到 一个个火热热的灵魂一股团结的力量,晚上看到孔明灯一个接一个的升起,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一切喧嚣都不再继续,看者一个个的希望我们能做的就是雯诚的祈祷。
4月14 日:曼听公园及西双版纳总佛寺的参观。了解傣族皇家园林及宗教信仰情况,走进 曼听公园,走进了一片人海这就是傣族的赶摆,路边有 各种各样的傣味食物,烧烤味弥漫了整个公园,透过人海,穿过人声,你依然可以感受到这座独巨匠心的园林也充满着“傣味”它没有以宏伟的气派耸立在那里,而是以依山就势的自然美征服每个游客的心,在公园的正大门前方50米处有一尊周恩来总理1961年4月15日在此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纪念铜像铜像左边是泰王国公主种下的两棵象征中泰友谊的菩提树,公园后园南侧有西双版纳总佛寺“八吉寺“。是西双版纳的拜佛朝圣中心,总佛寺旁还有佛学院,很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人带着同样真诚的心前来朝拜,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语“布塔沙散那”它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都有极深刻的影响,大约公元六至八世纪传入傣族地区,在此之前傣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崇拜即原始宗教,在这里佛寺建筑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还建有佛塔。
4月5日在景洪城区参加泼水活动,泼水是傣族最热闹的习俗,其含义是相互祝福,以消除灾难祈求平安,人们通过泼水交流感情,传递各种信息:向老人泼水表示敬重,想年轻人泼水表示爱慕,想来宾泼水表示欢迎,水是吉祥之水,尽情狂欢,尽情挥洒朗朗笑声,在这个日子里狂欢属于每个人,狂欢是西双版纳泼水节的代名词,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似乎都习惯了用这种超级热情和狂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和情绪,或许是因为紧张的生活和高度的生存压力使然才会在这样一股特殊的日子里以特殊的方式放纵自己。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的包容,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心理上没有距离。
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因为有连续降雨,所以有些环节不能很好的进行名单我们还是在尽可能的抓住时间学习,在实习中学到了很多作为一股导游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也让我监视到了很多热带花卉,热带作物,亚热带植物,最重要的是 我觉得我走进了一个民族,一个热爱水的民族,他们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有自己的崇拜,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特色。
生态学实训课总结报告篇四
前 言为了加强对专业的认知和对学习方向的认识,我们于________年x日至____日到景洪市的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曼听公园,曼阁佛寺等地方进行了参观,学习傣族的习俗,宗教信仰的情况,学习带团的艺术和讲解的技巧,
内 容
4月10日至12日:在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进行景点导游跟团实习,第一天是有专门的导游带领我们参观,熟悉热带花卉园的概况,第二天是按照导游词自己去熟悉园内的花卉,植物,并由老师安排跟团学习带团的技巧和讲解的技巧,第三天是考核,本来是要进行实地模拟导游讲解但是由于下雨就不能按原计划进行,只能凭记忆讲解,通过这三天的学习,让我对专业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也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学习,知道了作为一个导游人员除了渊博的知识外还要具备很好的交际能力,这就得从很多方面努力,如:与人谈话的言辞举止要得体,灵活应变,有责任感。
4月13日上午:西双版纳曼斗寨曼阁佛寺参观,了解傣族的传统民居个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情况,下午澜沧江边观看民族歌舞表演,赛龙舟,放高升,通过这一天的参观让我知道了很多傣族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在每年的4月中旬,节气3至5天,主要活动有堆沙,放高升,赛龙舟,泼水。赶摆等。关门节由称“进洼”即农历六月九日正值雨季农闲,佛教徒利用这段时间到佛寺里静坐,听经,开门节有称“出洼”即90天佛寺生活的结束,佛教教徒举行盛大集会拜佛,祷告,此后又恢复正常的农事,也是到今天才知道为什么傣族的男性都要当几年和尚:傣族的文字是传男不传女的,所以每个傣族的男性都进寺庙当几年的和尚就是为了学习傣文,在以前没有当过和尚的傣族男性是受到歧视的,当然了千万不要认为傣族是重男轻女,因为他们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家产传女不传男。下午到澜沧江边看民族歌舞表演和赛龙舟,看着柔媚哦的孔雀舞,想起舞蹈老师说过刊授去最柔的舞蹈其实是最用力的。傣族是一个热爱水的民族,水是至柔也是至钢的,这种特性在傣族人身上得以很好的表现。赛龙舟时队员们和着强劲的象脚鼓声一起用力,用最快的速度划过澜沧江此起彼伏的加油声给不和适宜的大雨来了个彻底的冷场,我看到 一个个火热热的灵魂一股团结的力量,晚上看到孔明灯一个接一个的升起,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一切喧嚣都不再继续,看者一个个的希望我们能做的就是雯诚的祈祷。
4月14 日:曼听公园及西双版纳总佛寺的参观。了解傣族皇家园林及宗教信仰情况,走进 曼听公园,走进了一片人海这就是傣族的赶摆,路边有 各种各样的傣味食物,烧烤味弥漫了整个公园,透过人海,穿过人声,你依然可以感受到这座独巨匠心的园林也充满着“傣味”它没有以宏伟的气派耸立在那里,而是以依山就势的自然美征服每个游客的心,在公园的正大门前方50米处有一尊周恩来总理1961年4月15日在此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纪念铜像铜像左边是泰王国公主种下的两棵象征中泰友谊的菩提树,公园后园南侧有西双版纳总佛寺“八吉寺“。是西双版纳的拜佛朝圣中心,总佛寺旁还有佛学院,很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人带着同样真诚的心前来朝拜,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语“布塔沙散那”它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都有极深刻的影响,大约公元六至八世纪传入傣族地区,在此之前傣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崇拜即原始宗教,在这里佛寺建筑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还建有佛塔。
4月5日在景洪城区参加泼水活动,泼水是傣族最热闹的习俗,其含义是相互祝福,以消除灾难祈求平安,人们通过泼水交流感情,传递各种信息:向老人泼水表示敬重,想年轻人泼水表示爱慕,想来宾泼水表示欢迎,水是吉祥之水,尽情狂欢,尽情挥洒朗朗笑声,在这个日子里狂欢属于每个人,狂欢是西双版纳泼水节的代名词,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似乎都习惯了用这种超级热情和狂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和情绪,或许是因为紧张的生活和高度的生存压力使然才会在这样一股特殊的日子里以特殊的方式放纵自己。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的包容,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心理上没有距离。
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因为有连续降雨,所以有些环节不能很好的进行名单我们还是在尽可能的抓住时间学习,在实习中学到了很多作为一股导游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也让我监视到了很多热带花卉,热带作物,亚热带植物,最重要的是 我觉得我走进了一个民族,一个热爱水的民族,他们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有自己的崇拜,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特色。
生态学实训课总结报告篇五
1实习概况:1.1 实习目的:
增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1.2 实习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____年4月5日
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出发,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实习效果和教训:
1.3.1实习效果:
总结实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
1.3.2实习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习时能做得更好!
2 实习记录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燕南与别墅中,她愿意选择燕南。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燕南的自然环境舒服。在离开燕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2 静园及其附近: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静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静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屋檐下,我们发现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 未名湖及其附近: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许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诉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 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充满脏水的河,河边有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大概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花样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当我走近这些老太太时,却诧异地发现她们竟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坏。而矛盾的是,这些老太太告诉我们她们都很喜欢这个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万泉文化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朋友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诉我他们经常带他们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野开阔,空间大,空气新鲜,而他们更为喜欢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欢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意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乘凉的地方。告别了快乐的一家子,我却发现在离他们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四个大字。
接着,我到了公园的广场。从上向下望,广场并非很大,有着不少人在广场中滑冰。广场中央有一个喷水池但并不喷水。在广场的左边,设计师们刻意搁置了一些横放或者竖放的大石柱,让我觉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着一些老人,其中有的用书遮挡着太阳。在广场的周边,等距放置着一些美观的圆球,广场的外围有着一弧形的比广场地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并没有水。我访问了一对坐在广场右边的老年夫妇,他们觉得这个广场树太少,以致于没有一个乘凉纳荫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时他们认为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质太低,既然已经是不允许了,就不应该这样做;这种不遵守公共道德,应该给予指责。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讶。
2.6 到颐和园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建筑没有了城市的现代化和整洁,有些凌乱,肮脏,带有些乡土气息,应该是处于城乡过度带。同时还看到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著名的京西稻区。后来因为北京缺水,而农业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户,所以将农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设的绿化隔离带。
2.7颐和园:
在颐和园南如意门前,昆玉河的两旁是用水泥铸成的堤坝,看起来很干净,然而却没有了河流的弯曲美和自然美。在桥上,我们访问了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告诉我原来昆玉河的两岸是自然的河堤,但是由于没人管理,很脏,而现在好多了,如果以前也有人管理的话,也如现在一样干净的话,他们还是更喜欢以前自然的河堤,有着自然美,不象现在显的有些生硬。
颐和园中有条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的。在西堤旁的湖中,我看到湖水有些儿脏,似乎是被污染了。然而走近一看,才发现,那不是污染物,而是湖旁大树落下的枯枝败叶堆积而成。这枯枝败叶,对怎个湖泊生态系统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样堆积究竟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呢?
生态学实训课总结报告篇六
1实习概况:1.1 实习目的:
增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1.2 实习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____年4月5日
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出发,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实习效果和教训:
1.3.1实习效果:
总结实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
1.3.2实习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习时能做得更好!
2 实习记录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燕南与别墅中,她愿意选择燕南。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燕南的自然环境舒服。在离开燕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2 静园及其附近: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静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静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屋檐下,我们发现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 未名湖及其附近: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许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诉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 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充满脏水的河,河边有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大概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花样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当我走近这些老太太时,却诧异地发现她们竟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坏。而矛盾的是,这些老太太告诉我们她们都很喜欢这个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万泉文化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朋友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诉我他们经常带他们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野开阔,空间大,空气新鲜,而他们更为喜欢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欢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意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乘凉的地方。告别了快乐的一家子,我却发现在离他们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四个大字。
接着,我到了公园的广场。从上向下望,广场并非很大,有着不少人在广场中滑冰。广场中央有一个喷水池但并不喷水。在广场的左边,设计师们刻意搁置了一些横放或者竖放的大石柱,让我觉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着一些老人,其中有的用书遮挡着太阳。在广场的周边,等距放置着一些美观的圆球,广场的外围有着一弧形的比广场地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并没有水。我访问了一对坐在广场右边的老年夫妇,他们觉得这个广场树太少,以致于没有一个乘凉纳荫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时他们认为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质太低,既然已经是不允许了,就不应该这样做;这种不遵守公共道德,应该给予指责。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讶。
2.6 到颐和园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建筑没有了城市的现代化和整洁,有些凌乱,肮脏,带有些乡土气息,应该是处于城乡过度带。同时还看到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著名的京西稻区。后来因为北京缺水,而农业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户,所以将农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设的绿化隔离带。
2.7颐和园:
在颐和园南如意门前,昆玉河的两旁是用水泥铸成的堤坝,看起来很干净,然而却没有了河流的弯曲美和自然美。在桥上,我们访问了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告诉我原来昆玉河的两岸是自然的河堤,但是由于没人管理,很脏,而现在好多了,如果以前也有人管理的话,也如现在一样干净的话,他们还是更喜欢以前自然的河堤,有着自然美,不象现在显的有些生硬。
颐和园中有条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的。在西堤旁的湖中,我看到湖水有些儿脏,似乎是被污染了。然而走近一看,才发现,那不是污染物,而是湖旁大树落下的枯枝败叶堆积而成。这枯枝败叶,对怎个湖泊生态系统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样堆积究竟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呢?
生态学实训课总结报告篇七
实习目的1:(1)巩固和加强生态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为林学、森保、环境、生物学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2)使学生掌握生态学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方法;
(3)使学生懂得并能正确地使用生态学调查一些常用的工具;
(4)熟悉和掌握野外工作的一些安全操作常识,增强实习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
(5)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习目的2: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三.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四.实习内容以及体会:
我们于20____年6月16日开始了生态学综合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在实习实习期间我感触很多,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野外实习是个很好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此次实习实习的第一个项目是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景区进行的,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认识崂山地区的植物,并了解其经济药用价值;对崂山地区的植被进行调查。虽然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领略北九水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我以前去过北九水,所以这次实习也就没太注意已经看过的美丽风景。一天的时间,我们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北九水,亲身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更加的激发了我对生态学学习热情。
爬山总是很累的,但是如果是集体爬山就会变得很有意思。所有人聚在一起,爬山的过程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疲惫。最喜欢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三五一群坐在石头上,吃着自己从学校带来的东西,看着崂山美丽的风光确实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崂山的路还算比较平坦,但是由于路途比较曲折蜿蜒,爬上山顶还会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不过,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终于相伴爬到山顶。在山顶休息的时候,大概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种或大或小的成就感。
野外实习的第二天上午是在教我们生态学的柳新伟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进行的。我们主要是在崂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同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在这次野外实习中不仅学习到了生态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我们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认识崂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经济价值。同时也学会了使用植物检索表和植物志来查询不认识的植物,不仅能够把课堂上所学的植物分类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也握了在植物生态方面的一些研究方法与技巧。
我个人觉得认植物是很好的一个实践活动。身在校园里面的我们,对很多常见的植物的基本信息感觉很陌生。很多植物我们天天见,却不知道它们的名字。通过这次认植物,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树木和草本植物的名称。比如,在崂山最常见的黑松树,以及以前从没有见过的山茶黄杨还有樱桃树。但是我知道,这样的认识只是表面性的。如果想要做进一步的了解,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做一个有心人。多多动手多多动脑,遇见不认识的植物要多多翻阅资料或者上网查询。
在这短短的三天生态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生态学试验中划定样方和数植物的全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的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升华。这三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自思考、团结合作、不停探索。也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专业知识上了一个新台阶。
生态学实训课总结报告篇八
实习目的1:(1)巩固和加强生态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为林学、森保、环境、生物学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2)使学生掌握生态学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方法;
(3)使学生懂得并能正确地使用生态学调查一些常用的工具;
(4)熟悉和掌握野外工作的一些安全操作常识,增强实习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
(5)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习目的2: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三.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四.实习内容以及体会:
我们于20____年6月16日开始了生态学综合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在实习实习期间我感触很多,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野外实习是个很好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此次实习实习的第一个项目是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景区进行的,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认识崂山地区的植物,并了解其经济药用价值;对崂山地区的植被进行调查。虽然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领略北九水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我以前去过北九水,所以这次实习也就没太注意已经看过的美丽风景。一天的时间,我们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北九水,亲身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更加的激发了我对生态学学习热情。
爬山总是很累的,但是如果是集体爬山就会变得很有意思。所有人聚在一起,爬山的过程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疲惫。最喜欢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三五一群坐在石头上,吃着自己从学校带来的东西,看着崂山美丽的风光确实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崂山的路还算比较平坦,但是由于路途比较曲折蜿蜒,爬上山顶还会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不过,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终于相伴爬到山顶。在山顶休息的时候,大概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种或大或小的成就感。
野外实习的第二天上午是在教我们生态学的柳新伟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进行的。我们主要是在崂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同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在这次野外实习中不仅学习到了生态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我们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认识崂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经济价值。同时也学会了使用植物检索表和植物志来查询不认识的植物,不仅能够把课堂上所学的植物分类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也握了在植物生态方面的一些研究方法与技巧。
我个人觉得认植物是很好的一个实践活动。身在校园里面的我们,对很多常见的植物的基本信息感觉很陌生。很多植物我们天天见,却不知道它们的名字。通过这次认植物,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树木和草本植物的名称。比如,在崂山最常见的黑松树,以及以前从没有见过的山茶黄杨还有樱桃树。但是我知道,这样的认识只是表面性的。如果想要做进一步的了解,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做一个有心人。多多动手多多动脑,遇见不认识的植物要多多翻阅资料或者上网查询。
在这短短的三天生态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生态学试验中划定样方和数植物的全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的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升华。这三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自思考、团结合作、不停探索。也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专业知识上了一个新台阶。
生态学实训课总结报告篇九
一、实习概况1. 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 实习路线及内容:20____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 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 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观点似乎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矛盾,这种情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
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生态学实训课总结报告篇十
一、实习概况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生态学实训课总结报告篇十一
实习地点: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实习要求:调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的植物造景状况,分析其造景手法及利弊本次园林植物造景实习的重点调查对象是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调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理想设计与实际景观之间的差异有所了解,为将设计付诸实施的可能性积累经验。在学习的同时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问题 ,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或是错误的做法,通过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借鉴同时避免今后设计中犯相似的错误。
结合园林花卉学及园林植物栽培学实习内容和经验总结,从植物材料、设计理念、施工情况、景观效果及养护管理情况等方面对植物造景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接下来将从实际景观出发,结合园林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从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园林道路和广场的植物造景、以及园林水体的植物造景这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又要考虑季相和色彩、对比和统一、韵律和节奏,以及意境表现等艺术问题。园林植物造景,一方面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群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植物配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美观原则、适用原则、多样性原则、地方特色等,植物的造景形式是指按照树木的生态习性,运用美学原理,依其姿态、色彩、干形进行平面和立面的构图,使其具有不同形式的自由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美景,创造出各种引人入胜的树木景观。
1.1树木配置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是可以归纳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类,具体又可以分为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等形式孤植,休息空间的中心位置设置花坛,以高大的杨树孤植成景,使之成为此空间的视觉中心,对廊架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和装饰的作用。
用于孤植的树木要么挺拔高达,要么夜色鲜亮、花果美丽,要能够从背景中跳出来,要能够成为栽植空间丛植,植物组合而成,突出了小规模树木群体的形象美。丛植的构配置方式十分丰富,根据树木数量的不同,丛植要遵循不同的法度,比如“两株一丛要一俯一仰,三株一丛要分主宾,四株一丛的株距要有差异······”,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群植,由李及林下灌木组成的混交树群,成为主要景观之一,滨水景观效果好,同时也能成为岸边景观的背景。
树群所体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内部不允许游人进入,因此不利于做庇荫休息之用,与丛植相比更注重乔灌的搭配。
列植,杨树双列植于校园入口,使入口空间的边界更为明确,同时也起到了引导游人视线和路线的作用。列植的树木要保持两侧的对称性,但是并非绝对对称,如株行距不一定绝对相等,可以有规律的变化。既可以作为背景,也可以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
1.2.花境的设计
花境是以宿根和球根花卉为主,结合一、二年生花草和花灌木,沿花园边界或路缘布置而成的一种园林植物景观,亦可点缀山石、器物。花境外形轮廓多较规整,内部花卉的配置成丛或成片,自由变化。花境增加了园林景观,还有分隔景观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花境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花境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从设计形式上分主要有单面观花镜、双面观花镜和对应式花境3类,从植物选择上,可分为宿根花卉花境、球根花卉花境、灌木花境、混合式花境、专类花境5类。
农大中的花境有单面观花镜和双面观花镜两种设计形式,主要是灌木花境。
单面观花镜是传统的花境形式,多临近道路设置,供一面观赏;
灌木花境应用的观赏植物为灌木,以观花、观叶或观果的体量较小的灌木为主。 花境的色彩主要由植物的花色来体现,常见的配色方法有:单色系设计、类色系设计、补色系设计、多色系设计,农大中主要的花境配色方式为多色系设计,也有少量单色系设计。
生态学实训课总结报告篇十二
实习地点: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实习要求:调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的植物造景状况,分析其造景手法及利弊本次园林植物造景实习的重点调查对象是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调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理想设计与实际景观之间的差异有所了解,为将设计付诸实施的可能性积累经验。在学习的同时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问题 ,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或是错误的做法,通过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借鉴同时避免今后设计中犯相似的错误。
结合园林花卉学及园林植物栽培学实习内容和经验总结,从植物材料、设计理念、施工情况、景观效果及养护管理情况等方面对植物造景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接下来将从实际景观出发,结合园林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从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园林道路和广场的植物造景、以及园林水体的植物造景这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又要考虑季相和色彩、对比和统一、韵律和节奏,以及意境表现等艺术问题。园林植物造景,一方面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群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植物配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美观原则、适用原则、多样性原则、地方特色等,植物的造景形式是指按照树木的生态习性,运用美学原理,依其姿态、色彩、干形进行平面和立面的构图,使其具有不同形式的自由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美景,创造出各种引人入胜的树木景观。
1.1树木配置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是可以归纳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类,具体又可以分为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等形式孤植,休息空间的中心位置设置花坛,以高大的杨树孤植成景,使之成为此空间的视觉中心,对廊架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和装饰的作用。
用于孤植的树木要么挺拔高达,要么夜色鲜亮、花果美丽,要能够从背景中跳出来,要能够成为栽植空间丛植,植物组合而成,突出了小规模树木群体的形象美。丛植的构配置方式十分丰富,根据树木数量的不同,丛植要遵循不同的法度,比如“两株一丛要一俯一仰,三株一丛要分主宾,四株一丛的株距要有差异······”,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群植,由李及林下灌木组成的混交树群,成为主要景观之一,滨水景观效果好,同时也能成为岸边景观的背景。
树群所体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内部不允许游人进入,因此不利于做庇荫休息之用,与丛植相比更注重乔灌的搭配。
列植,杨树双列植于校园入口,使入口空间的边界更为明确,同时也起到了引导游人视线和路线的作用。列植的树木要保持两侧的对称性,但是并非绝对对称,如株行距不一定绝对相等,可以有规律的变化。既可以作为背景,也可以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
1.2.花境的设计
花境是以宿根和球根花卉为主,结合一、二年生花草和花灌木,沿花园边界或路缘布置而成的一种园林植物景观,亦可点缀山石、器物。花境外形轮廓多较规整,内部花卉的配置成丛或成片,自由变化。花境增加了园林景观,还有分隔景观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花境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花境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从设计形式上分主要有单面观花镜、双面观花镜和对应式花境3类,从植物选择上,可分为宿根花卉花境、球根花卉花境、灌木花境、混合式花境、专类花境5类。
农大中的花境有单面观花镜和双面观花镜两种设计形式,主要是灌木花境。
单面观花镜是传统的花境形式,多临近道路设置,供一面观赏;
灌木花境应用的观赏植物为灌木,以观花、观叶或观果的体量较小的灌木为主。 花境的色彩主要由植物的花色来体现,常见的配色方法有:单色系设计、类色系设计、补色系设计、多色系设计,农大中主要的花境配色方式为多色系设计,也有少量单色系设计。
生态学实训课总结报告篇十三
一、实习概况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生态学实训课总结报告篇十四
一、实习概况1. 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 实习路线及内容:20____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 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 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观点似乎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矛盾,这种情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
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协会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通用15篇)
- 2023年磨床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汇总8篇)
- 自动化生产实训心得体会(汇总11篇)
- 2023年写一封感谢的信作文(模板9篇)
- 2023年养蜂合同(17篇)
- 志愿者感谢信(汇总15篇)
- 在订婚宴上的主持词(精选13篇)
- 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方案策划与实施(通用14篇)
- 2023年酒店员工提成方案(优质15篇)
- 最新劳动合同不续签通知函(实用12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