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02-20 09:58:51
- 小编:zdfb
- 文件格式 DOC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观潮》教案融入思政因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篇一
1.能正确认读“盐”等12个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潮”等13个字和“奇观”等15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了解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 “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能说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把握内容要点。
4.读古诗《浪淘沙》,能在课文中找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句子。
5.能找出具体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景象的句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说说想象到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与同学交流,了解抓特点写具体的写法,感受体会钱塘潮的壮观奇特。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5。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5。
教师:“盐”等12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盐”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
两课时。
(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不一样的美。学习这些课文,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以便在脑海中展开想象,形成具体形象的表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感情朗读品味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习作训练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让同学有去游玩的兴趣。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自然景象,好吗?
板书课题:1 观潮
2. 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谁能说说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预设:“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指名回答。预设: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4. 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要从课题开始。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观看潮水的事情,向我们展现了潮水这种自然现象的美。那么,作者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让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一)指导预习。
1.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谁观潮?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观的是什么潮?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昂”“鼎”“崩”“震”“霎”。
(3)ppt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观潮、据说、大堤、宽阔、盼望、滚动、顿时、逐渐、一堵、犹如”,复习认读。
提示: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
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采用理解中读,读中理解的策略进行。)
预设:
问题1:课文写了我们观潮。
问题2: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潮。
问题3:观的是钱塘江大潮。
课文大意:课文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
2.小结:对了,课文讲了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这么一件事情。同学们做的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什么样美的钱塘江大潮。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一)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做上记号。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课文从“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结尾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
3.导语: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了。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想一想,“奇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奇观:奇特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观:世界上奇特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1)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2)点明“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同时说明吸引“我们”观潮的原因。(板书:天下奇观)
5.导语:课文第一部分开宗明义,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是“天下奇观”,同时点明了“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回应了题目;也说明了“我们”观潮的原因――因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么,课文接着写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出示任务:默读具体写“我们”观潮的课文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写了哪三个主要意思,用“‖”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出它们的主要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6.反馈指导。(采用读中汇报、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部分1:第2自然段。主要意思:农历八月十八一早,我们来到海塘大堤观潮。那时江面很平静。(板书:江面平静)
部分2:第3、4自然段。主要意思:一点左右,两丈多高的潮头随着山崩地裂的声响飞奔而来。(板书:两丈多高 山崩地裂)
部分3:第5自然段。主要意思: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两丈来高)
(二)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1.导语:通过梳理,我们了解到,课文的第一部分是总的点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天下奇观,然后通过第二、三、四部分,通过写“我们”的一次观潮,具体描述了钱塘江大潮涨潮的过程,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确是天下奇观。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出示任务:借助板书,同桌讨论一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先写“潮来前”,接着写“潮来时”,最后写“潮过后”,课文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3.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江面很平静;潮来时,江面汹涌澎拜;潮过后,江面涨了两丈多高。作者写钱塘江大潮,具体写了什么内容,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来说明它是天下奇观呢?我们继续学习。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学质疑。
1.导语:钱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观,早就吸引了古代的文人墨客纷纷前往观赏,不少诗人还为之写诗赋词,其中,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个字的一首七绝,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诗,好吗?打开课本第4页。
出示任务:借助拼音朗读诗歌《浪淘沙》;结合生活和课文,想一想每个诗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做个记号,然后问同学或老师解决。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检查朗读,以通顺流利为标准评价指导。
(2)质疑。
先汇报同桌互助解决的词语,再提出还没能解决的词语。
预设:
吼地:惊天吼地;触:撞击;须臾:一会儿,很快的意思;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二)说说诗句意思。
1.导语:弄懂了诗句中词语的意思,那么,诗句的意思能说说吗?
出示任务:朗读《浪淘沙》,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八月的钱塘江大潮涛声就像是山崩地裂、惊天吼地那样传来,数丈高的潮头撞击岸边的山石又倒回(与涌来的浪头相撞)。
很快的,大潮退会江海汇合之处,重归大海,而在江岸边,大潮卷起的座座沙堆就像洁白的雪堆。
3.小结:我们通过读懂诗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诗的内容。诗人刘禹锡仅用了28个字,就向我们呈现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板书设计:
1 观 潮
一、天下奇观
(潮来前) 二、江面平静
(潮来时) 三、两丈多高 山崩地裂
(潮过后) 四、两丈来高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ppt出示《浪淘沙》)谁能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呢?(指名回答。预设: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熟读成诵,想象说话,交流感悟。
(一)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1.导语:诗人刘禹锡仅用了28个字,就向我们呈现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呢?你能对照着诗的内容找出相关的句子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浪淘沙》)朗读课文,然后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与第一、二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
句子: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
句子: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
第4自然段全部句子。
第5自然段全部句子。
(二)熟读成诵,想象说话。
1.导语:课文里只有与诗中涨潮内容相关的句子,没有潮落退潮的句子。课文中有关涨潮内容的句子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钱塘江大潮画面呢?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几个画面,各是什么画面,分别是哪些句子描绘的?
个体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1)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四个个画面。
(2)这四个画面分别是:
①潮头将来的画面;句子: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②潮头涌来的画面;句子:第4自然段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③潮头过后余波涌来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1句。(指导感情朗读。)
④潮水完全过后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2、3句。(指导感情朗读。)
3.出示任务:在这四个画面里,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个画面?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句子说说你想象到的这个画面。注意做到内容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说,用以上两个标准以及有没有用上自己的话评议;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交流感悟。
1.导语:同学们讲述了钱塘江大潮留给自己最深刻印象的画面,为什么这个画面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样深刻的印象?这个自然段写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让你留下了这样的样深刻的印象?尝试用有关的句子说一说。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深刻印象: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
写了钱塘江大潮潮头的样子和潮水汹涌澎湃的声音让我留下了这样的样深刻的印象。
样子的句子:再近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声音的句子:那声音如同……震得颤动起来。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追问:为什么能这个词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
词语:“横贯江面”的“横贯”;“白浪翻滚”的“翻滚”;“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的“两丈多高”(提示:一丈约等于3.33米);“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出示任务:同桌互相背诵第4自然段。
6.反馈指导。
(四)小结:
作者紧紧抓住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的特点,通过具体形象描写钱塘江大潮潮水来时的样子和潮水奔腾的声音,表现了钱塘江大潮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壮美。
四、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导语: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壮美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默读“资料袋”,结合资料袋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壮美的原因。
个体操作。
反馈指导:(ppt出示“资料袋”,学生指插图说话。)能把资料袋的意思说清楚便可。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 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潮(潮水)朝(朝向) 据(据说)剧(剧烈) 堤(大堤)提(提示)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滚”,右边的“衣”字中间是个“公”字,但第二笔是点;“顿”,第四笔是竖提。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具体见教学过程。)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给家人讲一讲钱塘江大潮以及它的成因。
板书设计:
《观潮》教案融入思政因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篇二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读为本,紧抓“奇”进行教学,初读感知奇,品味探究“奇”,美读感悟“奇”。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面不宽,对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很难想象出画面,教师必须指导感情朗读并借助电教媒体等辅助教学。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1、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我将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影像等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寓情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内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教师准备: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查找了和
课文有关的图片和录象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以便对大潮有初步了解。
一课时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过吗?(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壮观的景象。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观潮,(师相机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通过预习学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钱塘江大潮)
2、师介绍: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秦皇岛有好几千里。如果说秦皇岛的北戴河风景区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师板书:天下奇观)
3、师引发问题:“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给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之后可以提醒学生借助字典解决。)
4、多指名回答后明确:“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进一步引导说出“天下奇观”的涵义,即:天底下或世界上奇异的景象。
1、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2、老师发现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就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a、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b、认真的读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刚才教室里可真是书生琅琅,大家读得都那么认真又那么好,现在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自己,我们开火车读一读,注意一定要认真听哦,老师随时会有可能叫到你!
3、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利用这个过程纠正学生读不准的字音。
4、刚才看到大家火车开得那么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5、指名回答后明确: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1、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你认为“天下奇观”到底奇在哪里呢?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你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词句。读一读这些词句,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班内汇报)
①.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清晰”。
《观潮》教案融入思政因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篇三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语文要素】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1.学习课文的描写顺序。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江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江的壮美。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重点)
4.初步了解诗歌《浪淘沙》(其七)的意思。
一、激趣导入,释题,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思考: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课件出示单元导读,反馈指导。
3.师小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不一样的美。学习时,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一边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让同学有去游玩的兴趣。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自然景象,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释题。提问: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观看潮水的事情,那么,作者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等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读课文,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谁观潮?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观的是什么潮?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反馈指导:字词。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先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再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精准指导。预设:“昂”“鼎”“崩”。
(2)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复习认读。
3.反馈指导: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确、读通顺了。
4.反馈预习指导:粗知课文大意。(采用理解中读,读中理解的策略进行。)
预设:
问题1:课文写了我们观潮。
问题2: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潮。
问题3:观的是钱塘江大潮。
课文大意: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
5.师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怎样的钱塘江大潮。
三、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一)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里到哪里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做上记号。
2.反馈指导。
预设:从“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结尾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
3.导语: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了。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想一想,“奇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奇观: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观:世界上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1)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2)点明“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同时说明吸引“我们”观潮的原因。(板书:天下奇观)
5.导语:那么,课文接着写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具体写“我们”观潮的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写了哪三个主要意思,用“‖”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出它们的主要意思。
6.反馈指导。(采用读中汇报、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
部分1:第2自然段。大意:农历八月十八一早,我们来到海塘大堤观潮。那时江面很平静。(板书:江面平静)
部分2:第3、4自然段。大意:午后一点左右,两丈多高的潮头随着山崩地裂的声响飞奔而来。(板书:两丈多高山崩地裂)
部分3:第5自然段。大意: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两丈来高)
(二)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1.导语: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2.出示任务:借助板书,同桌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预设:课文先写“潮来前”,接着写“潮来时”,最后写“潮去后”,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学质疑
1.导语:钱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个字的一首七绝,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我们一起来学学。
出示任务:借助拼音朗读诗歌《浪淘沙》(其七);结合生活体验和课文,想一想每个诗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做个记号,然后向同学或老师提问解决。
(1)检查朗读,以通顺、流利为标准评价指导。
(2)质疑。先汇报同桌互助解决的词语,再提出还没能解决的词语。
吼地:惊天吼地;触:撞击;须臾:一会儿,很快的意思;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二)说说诗句意思
1.出示任务:朗读《浪淘沙》(其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反馈指导。(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
3.师小结:我们读懂诗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诗的内容。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重点)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难点)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2.提问:[出示《浪淘沙》(其七)]谁能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呢。
二、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熟读成诵,想象说话,交流感悟
(一)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1.出示任务:[课件出示《浪淘沙》(其七)]朗读课文,然后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预设:与诗第一、二句内容相关的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第4自然段全部句子;第5自然段全部句子。
(二)熟读成诵,想象说话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几个画面,各是什么画面,分别是哪些句子描绘的?(个体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1)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四个画面。
(2)这四个画面分别是:
①潮头将来的画面;句子: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②潮头涌来的画面;句子:第4自然段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③潮头过后余波涌来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1句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④潮水完全过后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2、3句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3.出示任务:在这四个画面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画面?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句子说说你想象到的这个画面。注意内容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4.反馈指导。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用以上两个标准以及有没有用上自己的话评议;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交流感悟。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深刻的印象?这个自然段写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尝试用有关的句子说一说。(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深刻印象: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写了钱塘江大潮潮头的样子和潮水山崩地裂的声音;样子的句子:再近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的句子:那声音如同……震得颤动起来。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用实心圆点标记出来。(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词语:“横贯江面”的“横贯”;“白浪翻滚”的“翻滚”;“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的“两丈多高”(提示:一丈约等于3.33米);“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出示任务:同桌互相检查背诵第4自然段。教师再进行反馈指导。
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1.出示任务:默读“资料袋”,结合“资料袋”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原因。(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出示“资料袋”,学生读插图说话)能把“资料袋”的意思说清楚便可。
四、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如“潮”与“朝”,“据”与“剧”,“堤”与“提”。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点拨:“滚”,右边的“衣”字中间是个“公”字,但第二笔是点;“顿”,第四笔是竖提。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一、天下奇观
二、江面平静(潮来前)
三、两丈多高(潮来时)
山崩地裂的声音
四、两丈来高样子:横贯翻滚(潮去后)
出现白线
飞奔而来
风号浪吼
《观潮》一文是本册书中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紧接着,我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大意,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顺应新部编教材的编排,我以课后习题中的古诗《浪淘沙》(其七)为切入点,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想象说话,落实本课“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语文要素,顺利完成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双线教学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地理知识储备不足,在结合“资料袋”说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只有少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原因。
《观潮》教案融入思政因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篇四
《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
(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
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课件出示: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
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b.指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
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
c.指读、师读、齐读
4.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雄伟壮观)
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
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在网上查看学生练习情况)
7.调一学生的练习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
(板书:远近)
(2)师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
(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
(5)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学生质疑。
(六)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自己解疑。
(七)学生通过网上访问教师计算机。调作鹏博士软件中《观潮》一课的练习,
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自我检测(教师网上查看,个别辅导)。
(八)课堂总结。
(九)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十)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观潮远潮来前雄伟壮观、(钱塘江潮)潮来时近潮过后
《观潮》教案融入思政因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篇五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观潮》第二课时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
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
: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观潮》教案融入思政因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篇六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出现的四个字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板书:
观潮
(齐读课题。)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
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
⑴ 同桌互读互查:
同桌互相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合作将这篇文章读完,看是否读正确、流利了;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如果你的同桌在朗读时遇到了困难,也请你帮帮他,好吗?
(反馈情况:获得表扬的同学请举手。)
⑵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
据说 笼罩 薄雾 犹如 霎时 余波 恢复 涨高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踮着脚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开火车读,齐读。)
⑶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
相机板书: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三、朗读感悟、发展语言
1、你们看见过钱塘江大潮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
钱塘江大潮录像
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2、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呢?
3、自由练读三、四自然段,你觉得哪些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喜欢的理由或者你的感受,好吗?
(学生练读。)
4、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依次出现课件内容:
⑴ 出示课件内容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①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谁来学学看?
(指名学,齐学。)
板书:
闷雷滚动
② 作者用“闷雷滚动”形容潮水的声音,真是太形象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⑵ 出示课件内容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①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东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人们是怎样沸腾的呢?我们一起来表演看看。
(学生用欢呼、尖叫等各种声音来表示。)
板书:
一条白线
② 这就是沸腾,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能形容这种场面,能找到吗?
(人声鼎沸。)
③ 能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吗?
指名读,齐读。
⑶ 出示课件内容三: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① 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板书:
横贯江面
② 读出这种感觉来。
(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⑷ 出示课件内容四: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条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① 你从这句话中又感受到了什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板书:
白色城墙
② 分男女比赛读。
⑸ 出示课件内容五: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①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
板书:
白色战马 山崩地裂
② 喜欢这句话的举手。老师也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要读好它还真不容易,下面我们大家再准备准备,待会来比比赛,看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③ 指名读,评价鼓励。
④ 能让我也试试吗?
教师读。
⑤ 该你们了,喜欢这句的一起来,让我也为你们喝彩!
(学生有感情的齐读。配乐朗读。)
⑹ 出示课件内容六:
① 我们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的句子合起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一下大潮的宏伟气势,好吗?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齐读。
② 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5、作者描写潮来时的景象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远──近)
快速默读3、4自然段的内容,找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6、练习背诵:
⑴ 这么优美的词句,这么精彩的段落,你们愿意将它背下来吗?
⑵ 你可以根据板书背诵,也可以根据这些表示描写顺序的提示语来背诵,老师还可以提供录像帮助你背诵……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⑶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根据录像背诵。
7、提示语练习背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 )。顿时( )。过了一会儿,( )。那条白线( )。再近些,( )。浪头越来越近,( );那声音( )。
四、积累词语
1、从学过的3、4自然段中找出四个字组成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
2、学生汇报。
3、课件出示词语: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飞奔而来 白色城墙
(学生带读或齐读。)
4、词语运用:
⑴ 大家找得非常准,读得也很好,那么是否会用呢?老师这有几幅图,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把图上的内容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图片。
⑵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句式说话。
五、拓展作业(作业任选)
1、把潮来时的景象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有关祖国风景名胜的资料、图片,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3、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思考人们为什么选择八月十八日这一天来观潮?
(能完成第一题,可以得三颗星星,完成第一二题,可以得四颗星星;完成第一二三题,可以得五颗星星。)
〖板书设计
潮来前
闷雷滚动
远 一条白线
观潮 潮来时 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近 白色战马
山崩地裂
潮来后
《观潮》教案融入思政因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篇七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创设情境,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充分展开练说句式,积累感悟的过程。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体会大潮给人的启示。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播放大潮来时的真实录像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到钱塘江大潮雄壮美丽的景象中,让学生通过听、读、议、赏的方法,自读自悟,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大潮神奇伟大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形之奇来理解课文。
2、从大潮的奔腾咆哮气势,感悟大潮给人力量的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1、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2、谈谈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
1、课文都写了什么时候的潮?
2、感悟发现
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1、词汇练习
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说词语
2、同桌互练
1、读:观潮前,你最深的感受市什么?
2、创设情境,体会观潮前人的心情。
如果你就是观潮人中的一员,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人群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1、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2、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1、导入:大自然万事万物无不给人以人生的启迪,钱塘江大潮又向我们昭示怎样的风采呢?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3、师生交流:谈观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4、总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前去赏潮,看看它究竟奇在哪里?
1、读:描写大潮声音的语句
2、悟: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那些句子写出了这种巨大的声音?
3、议:从这种声音中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之声。
5、再读:谁能把这种声音的力量读出来?
1、练说:大自然中奇妙的声音世界
2、总结:如果为这美妙的声音再谱上一支雄壮之曲,钱塘江大潮就是最强音,这是大潮的声之奇
过度提问:除了声音方面,还能感受到它的什么之奇?
1、读:学生自读第三四自然段
2、引导学生体会:哪儿写出了大潮的形之奇?
3、品读:朗读文中的'描述大潮壮观的句子。
4、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5、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你又有什么感受?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大潮还像什么?
句式练习:大潮像(),大潮像(),真是()!
2、赏:再赏大潮雄奇景象
3、指导朗读,体会大潮美
提问:这雄壮之势,真可谓天下壮观呀!谁能把这种雄壮之势读出来?
4、练说:用美妙的语言描述各种形态的潮
创设情境:再现一线潮、交叉潮、碰头潮、回头潮等各种形态的潮
(模拟情境)
选择喜欢的潮,起个美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潮的美
5、总结:如果大自然是千万幅美的画,那钱塘江大潮就是最壮观最雄伟的!
句式练习: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由()及(),由()到(),最后又恢复了()。
提问:祖国这一奇美壮丽的景象怎能不令人赞叹不已呢?你佩服作者什么?
过度提问:欣赏了钱塘江大潮的风采,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那些现场观潮的人们心情激动、兴奋,表现在哪儿呢?
1、体悟心情,升华激情
从潮来前的急切期盼到潮来时的人声鼎沸,沸腾时,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会说些什么呢?
2、深悟中心,感情升华
如果把这种心潮汇成一句话,为大潮题词,你想说那句话?(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过渡提问:同时我们也能从大潮身上汲取一种力量,一种怎样的力量?(永不退缩,勇往直前)
3、总结:这就是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的启示。
1、激发探究兴趣。对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什么?
2、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指引回家查找资料
第三课时
1、读全文
2、自选喜欢的句子读
模仿《观潮》一课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场面
1、课外阅读篇目推荐
2、积累课外有关描写壮观场面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天下奇观”
潮
永不退缩
勇往直前
战胜困难
创造明天
声之奇------启示-------形之奇
《观潮》教案融入思政因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篇八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这次有幸听到第三届重庆市语文赛课活动中南岸区的郭蕾老师执教的《观潮》受益匪浅,郭老师不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读的兴趣,而且让听课的老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勾出出来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老师抓住这个契机,)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学生如临其境地(齐读)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老师和蔼地说,)你欣赏他读的哪些地方?
生:流利、正确,有点感情。(实事求是地评价。)
师:你能比他读得更有感情吗?
生:(自信地说)能。学生读“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生:读出了从远到近的感觉。
师:他是怎样读出了从远到近的感觉的呢?
生: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语气逐渐加重,他读出远到近的气势。
师:(问读的那个学生)你自己觉得呢?
生:刚才读得还不够有气势,我相信我还能读得更好。(学生自发地为他的自信喝彩。)
师:你很自信,那就请你再读一次,我们再欣赏欣赏。(可以看出老师非常尊重学生,学生有表现的欲望,老师就给他提供空间)
生:(生读)
师:我也欣赏这句,但我更欣赏他的勇气和自信。
我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老师声请并茂地读,还带上了动作表演读。(老师读后学生自发地鼓掌。)
(老师很谦虚地问)有没有你欣赏的地方呢?
生:您的字音很准。
师:谢谢你,你很有礼貌,对长辈称呼“您”。
生:老师带上了动作。
师:做动作有什么好处呢?
生:让我们感受到了潮来时的气势越来越凶猛,感觉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生:很直观,让我们加深了理解。
师:那谁来说说,横贯江面是什么意思?
生:占满的意思。
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到的?
生:从你读到“横贯江面”时做的动作体会到的。
师:一边观察,一边动脑筋理解,这种学习方法很好。
你们也做做动作读读这句话。老师全面巡视,适时帮助,参与学生的读和评议(学生读得铿锵有力,似乎要把整个江面占满,可以看出学生都理解了),两个学生带上动作读后互相评议对方,老师加入其中一组评议时说:“我欣赏这样的孩子,互相读后纠正,评议,这样能帮助我们把书读得更好。”
(学生读得有滋味,激发了老师读的愿望,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在这个读的片段里郭老师让学生先当老师,自己当学生!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老师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和谐的气氛和环节设计中学生很自然地又学到了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技巧――带上动作表演读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做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角色变换,而是从深层次分析,反映了教师对主体意识的深刻认识。这样匠心独具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准备,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学生很积极地准备。)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学生自发鼓掌,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就这样在学生竞争着读,男女生比赛读,老师参与其中竞赛,小组比赛读中学生读地主动,读得用绘声绘色,使听课的老师赞不绝口。
(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在前面分别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回归整体,老师请学生再读一读三段,引导下面的老师们也去观潮。
(学生再一次带着自己深刻的体会朗读,使听课的老师也感受到潮水一步一步在向我们逼近和潮水滔天的声势。)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现在自己说说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可以看书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还可以跟着老师的画面说。
(学生自由说,兴趣很高)
学生一起边看课件画面边说边表演潮来时的景象。
(先读后背,先扶后放,先分解再综合,先凭借文字感悟再看课件实实在在地感受,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很轻松地将这一段课文背诵下来。这样达到了及时将学到的精彩的语言积累起来的目的。)
这节课老师把朗读作为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对于个人来说,朗读是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对于学校的教学来说,朗读又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许多知识通过朗读来传达给学生,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本课教学中老师具备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能力,引导学生每次朗读有层次,有目的:一读理解词语,二读体会潮的壮观,三读把人们带入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创设了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不愿意读到读出了味,读得意由未尽,就这样用读的`方式把对课文的理解一步一步地推向高潮。郭老师就是这样把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带入了语言文字的佳境,领略课文的意味,直到下课,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意犹未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来自读的魅力。
总评:
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整体观潮,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三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
反思:
这节课的通过创设情景把读运用得可谓灵活自如,老师能不能创设新的情境,比如设计一个综合运用本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落实“三维”目标,我想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发展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到写作中是有好处的。
《观潮》教案融入思政因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篇九
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八.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
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观潮》教案融入思政因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篇十
《观潮》是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文章。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抓住钱塘江大潮壮美雄奇这一特点,由远及近的把享有天下奇观这一美称的钱塘江大潮描写的有声有色。是一篇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语感的好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把交流建立在了平等、融洽的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流是在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的,使学生体验到了交流的乐趣和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本课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既理解课文内容,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掌握11个会写的生字。理解“笼罩、沸腾、水天相接、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霎时”等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3、 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4、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词语。
两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一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来描述的观潮过程,谁来说一说潮来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自由朗读潮来时的内容。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在交流中随机进行重点指导:
(1) 大潮声音
①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样的?(低沉)指导读好这句话。
②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想象“山崩地裂”的声音,指导学生读出气势。
教师指导:体会声音的变化,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朗读。
(2) 大潮样子
①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水墙。
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教师指导:
① 体会大潮样子的变化。(让学生说一说有关语句)
② 用手势演示大潮样子的变化。
③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作者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让学生画一画、用手势演示体会潮水的变化,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到了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助于学生背诵课文。
④ 观看潮来时的视频
⑤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大潮的壮观,学习文章的生动的语言。
自读课文,思考: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大潮的壮观?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对有关钱塘江大潮的知识进行补充,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我们也来学学古人赞美一下钱塘江大潮好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研讨现场:
王老师:鄢老师课上比较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出大潮的气势。但是,是不是朗读上要靠声音的大小来突出气势?指导学生朗读时,是不是靠加重声音就能表达感情?
鄢老师:因为是抓住大潮来时的声音逐渐变大来指导朗读,所以靠学生音调的增高突出大潮的气势越来越汹涌。这种指导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朗读指导。
任玉霞老师:我很欣赏本节课的教案,思路清晰,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抓住大潮的声音、形态,利用视频营造学习气氛,课堂学习氛围浓厚。但边读边思考,大声朗读应改成默读,这样便于思考。老师可以帮孩子将由远及近的写作方法提炼出来。整堂课,教师“牵”的痕迹重,应引导学生多读,感受语言的魅力。
陈老师:对于文章重点“潮来时”部分,教师采取从整体到分层的方式,将大潮声音、形态分解开来体会,指导朗读,学生感悟比较到位。但是还应该有一个回归整体的环节,顺便指导背诵。
王老师:课堂中两次大潮的课件,重复播出没有必要。
尹老师:学生两次观看大潮视频都是为了指导感情朗读;在“赞大潮”的环节,教师出示描写大潮的古诗句后,提出“仿照古人赞美大潮”的要求。前面的环节目标不明确,层次性不强,后面的要求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过高,不如将目标降低并分层:第一次观看视频,指导朗读;第二次观看视频,练习表达:试着赞美大潮,不用非仿照古人,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受或将文中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都可,逐层深入,顺学而教。
《观潮》教案融入思政因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篇十一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1、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第一课时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第一幅图片展现大潮风光,了解观潮的盛况。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观潮者的表现体悟观潮盛况。
(一)激趣导入
1、昨天老师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今天老师把它请进课堂,一起来观看。它有个名字叫:观潮(出示课题)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难懂的词语做上标记。
2、同桌间互相检查。
3、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读了一遍课文后都有答案了吗?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假设你就是图片中的观潮者,此时你看到了什么?
『1』指导朗读句子(美的感受)『2』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焦急)
『3』做解说员介绍
3、设疑引思
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想问,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想去观潮呢?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等着、盼着?(天下奇观)
(四)小结
这天下奇观是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从声音与形态的变化两方面,体会到潮的壮观。
2、边读边记忆大潮的'变化过程,练习背诵。
1、分别能找出大潮声音与形态变化的词语。
2、结合词语体会潮的气势雄伟与壮观。
3、通过反复阅读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一)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1、默读3、4自然段,思考: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气势雄伟、壮观、难忘、凶猛……)
2、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气势雄伟、壮观呢?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壮观)
你能壮观的读一读吗?
指导朗读。
3、适时发问:这是从声音方面描写大潮,这两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也是从声音方面来写的?
4、当闷雷滚动时,人们――
当响声越来越大时,人们――
(二)看谁本事大,能看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些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看到的词语写下来。
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三)讲读最后一段
潮退了之后的景象
(四)全课小结
经过同学们的认真学习与观察,我们把这幅美丽的图画看完了。来,把掌声送给自己。
《观潮》教案融入思政因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⑴出示潮、浩、沸、涨等生字,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都是形声字)再口头组词:
⑵出示犹、据、踮、恢等左右结构的生字,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⑶出示罩、薄、崩、霎等生字,说说特点。
⑷出示
闷:多音字:mēn(闷热闷酒)mèn(闷气闷雷)
⑸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置境引入
1、播放录像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钱塘江大潮录像的部分内容)
2、谈话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好吗?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二、联结感悟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里感受到的?默读课文,做上记号。
3、小组合作学习
⑴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⑵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⑶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适时播放课件)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⑴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⑵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⑶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⑷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感悟。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三、生成新知
1、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2、通过学习,我们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呢?
3、再次播放录像和图片,编写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4、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观潮》教案融入思政因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篇十三
⒈过理解钱江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⒉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⒊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观看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资料,并写下了自己看到的潮水的样子。
(二)了解学情,确定学习目标
⒈你在练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了解学情)
⒉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从而学习作者是如何将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悟语言,体会写法。
⒈读课文,想象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的?画出写潮形和潮声的语句。
⒉习写潮声的语言。
⑴自由读要求:努力读的精彩些。
⑵指读听他读你有什么感受?
⑶练习读表现声音的变化与气势
⑷汇报读学生评价
⑸老师范读
⑹齐读大地真的在颤动吗?还有那些词语用的好?
⑺分工读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同学们读起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受呢?(感悟写法)
(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声音变化的方法。)
⒊运用所学知识,学习写潮形的语言。
⑴组学习交流,根据所学潮声的写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潮形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做些批注。(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a、白线城墙战马(形状变化)
b、只见很快地再近些越来越近(由远而近变化之快)
c、出现移来形成飞奔(变化之多动态之美)
⑵练习朗读写潮形的语言,想想应该怎样读?
⑶汇报读,评读。
(感悟语言,进一步体会写法)
2、声形交织,领略潮来之势,回归整体。
看录像并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积累语言。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略读)
(六)谈感受,运用语言,修改课前练笔。
(七)作业:
1、继续修改练笔
2、推荐相关网站,搜集、积累古今名人咏潮的诗、词、篇章。
(八)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声
闷雷
滚动
山崩地裂
按顺序
天下奇观
潮来时
抓特点
形
白线
城墙
战马
词语准
潮过后
《观潮》教案融入思政因素 观潮教案第一课时篇十四
农历八月中旬是钱塘江潮最壮观的时候,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是怎样的景观。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熟悉课文内容,注意以下问题:
⑴ 找出文中的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工具书的方法掌握这些字的读音和意义。
⑵ 用笔画出你在查阅了工具书后还不能理解的字、词和不懂的语句。
2、结合课文中的解释,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⑴ 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难字、生词和较难的语句。
⑵ 强调以下文字的理解:
方:刚刚,开始。 既而:一会儿。 出:来到。 倏尔:一会儿。
皆:都。 略无:毫无;略,大概,大致。 夸能:夸耀才能。
3、请大家齐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请学生示范朗读文章,其他学生思考:
⑴ 写钱塘江潮的语句有哪些?(集中在第一段)
⑵ 出具体写潮水的语句,读一读。
⑶ 说说自己读后对钱塘江潮的认识。
2、默读课文其他段落,引导学生拓宽对潮的界定:
⑴ 课文其他段落是写什么的?
明确:
① 水军在潮里演习;
② 吴中健儿溯迎弄潮;
③ 江边喧闹的看客。
⑵ 也可用带潮的词概括形容这三段文字的'内容:人潮
1、我们分别请同学来读写水潮和写人潮的语句,你来品味这两潮各自的魅力。找出文中写这两种潮特点的词语,用见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中潮的特点。
⑴ 水潮:
(伟)
远 近
色 声 形
小 大
⑵ 人潮:
(奇)
数百、四起、山崩、无迹 宏大
数百、溯迎、鲸波万仞、百变、略不沾湿 能
溢目、塞途、百物、倍穹、不容闲 荣
2、人因所赏景之美愈多,景因所到人之多而更美。
请大家带着对文章的理解,再一次来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带给我们的钱塘江潮美景。
请赏析文中杨诚斋(杨万里)的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我们国家的文学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描绘祖国美丽可爱、宏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起阅读的航船,向着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伤心日记150字(汇总11篇)
- 最新口腔助理年终总结报告(优秀10篇)
- 最新企业军训心得体会300字(通用14篇)
- 校园消防演练心得体会100字(通用9篇)
- 最新三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模板9篇)
- 最新青春正当时携手创未来心得(大全12篇)
- 最新环境保护心得体会50字(通用15篇)
- 最新寒假打工心得体会100字(精选13篇)
- 最新庆五一劳动节心得体会100字(优质20篇)
- 最新建国72周年心得体会(汇总11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