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3:28:58 页码:8
最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汇总18篇)
2023-11-21 13:28:58    小编:zdfb

方案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目标制定的行动步骤和计划。制定方案时需要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和目标,监控方案的执行进度和效果。这些方案范文涵盖了多个领域和问题,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一

摘要:通过对花明楼镇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就该镇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产生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实现农民就业的主要方式,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还能为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发挥积极作用。要更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键是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从制度、政策、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规范和引导,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和完善中介机构,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逐步实现劳动力转移的有序规范。

本人自8月20日至9月10日就花明楼镇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主要以上户调查为主,走访了全镇17个村的部分村组干部和部分长期外出打工人员,在镇属各部门如花明楼镇党政办、经管站、统计站、招商办等部门查阅了相关资料,掌握了一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汇总,写成了此篇调查报告。

花明楼镇位于宁乡东南部,距长沙28km,距韶山20km,毗邻湘潭、望城等地,该镇辖行政村17个,居委会2个,总人口45200人,耕地面积46000多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剩余劳力不断增多,因而外出劳务日趋活跃,外出劳务收入已成为该镇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地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剩余劳动力转移地点现状。由于沿海特别是广州、深圳等地经济较为发达,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机会,加上高工资、高收入的吸引力,使我镇许多劳动力转向广州、深圳及沿海地区。随着我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工业、商贸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兴起,重点工程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如我县房地产业的兴起,沿江风光带的建设,新城区的扩建,金洲新区的建设),一些大、中型企业的纷纷落户宁乡等均为解决本地劳动力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花明集镇的建设,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也吸引了部分回流人员,据调查,花明楼镇2006年外出转移劳动力的分布状况约为30%分布在广州、深圳及沿海地区,25%分布在县外省内其它城市,45%分布在本镇本县。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行业现状。据调查,农村输出的劳动力大部分从事工业和建筑业,其次是商业、餐饮、家政等服务业。男性绝大多数从事建筑业的住房建筑、装修以及电工、木工等工作,女性主要从事制鞋、制衣、餐饮服务,商贸营业和家政服务业等工作。还有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兼业性,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与土地紧紧地联在一起,一部分非长期性外出务工的农民,往往是既“忙外”又“忙内”,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耕种,成为临时性劳动力转移人员。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实现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搞活本地经济。它不仅在于把门外的钱抓回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农村劳务输出,把外面的先进观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等学成回乡,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一)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在一些村、组出现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片、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如竹湖村吴文明,长期在外承包基建业务,在他的带动下,该村男壮劳力基本上跟随他在外打工,人平年收入实现万余元。根据全镇经济收益分配统计,2006实现劳务总收入达到5200多万元,全镇人平1150元,占人平纯收的25%(2006花明楼镇农民人平纯收入为4500元),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了农村居民增加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

机制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具有回家创业的打算。为此,镇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回乡办企业。如减免有关税款和相关的行政性收费、争取银行低息贷款等,为返乡创业人员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参与小城镇建设,佳宁农机、富诚机械、乐邦纸业、湘宁耐材、花明耐材、五星耐材、螺丝加工等一些规模企业纷纷落户花明楼,大热门超市、百顺超市、金龙超市、家家乐服装超市、心连心服装超市等商业物流迎运而生,花明宾馆、福利宾馆、农家乐等餐饮服务业异军突起,促进了交通运输业、流通商贸业、机械制造业、餐饮服务业等的繁荣和发展,搞活了本地经济,促进了本镇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劳动力转移加快了该镇小城镇建设的进程。由于个体私营企业的兴起,镇域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一方面,吸引了部分外来人员投资创业,2006,花明楼镇招商引资实现到位资金6000多万元;另一方面,本地剩余劳力也涌入了镇区经商、从业,为镇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镇区人口逐年增多,镇域面积逐步扩大,有效地加快了小城镇的建设进程。

近几年,外出劳动力转移人数虽然逐步增加,但转移速度却有所趋缓,据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目前,农村经营模式制约了农村劳力的转移,一部分人员舍不了几亩田地的收入,他们无心外出劳务,甚至不愿外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从事的行业一般体力型的较多,技能型的较少,制约了转移空间。农村劳动力中受过技术培训的较少,一般文化水平也不高,他们因缺乏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市场意识,转移出来后大多从事苦、脏、累的工作,一方面,收入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在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同时难以向新兴产业转移。

务纠纷或工伤事故等也无人过问等。

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劳动力一般技能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一般低学历较多,高学历较少,专业技术的学习也不全面、不系统,甚至大多数外出人员没有一技之长,技能水平较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二)缺乏综合管理部门,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难以及时全面掌握,转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协调解决。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劳动力转移仍处于自发、无序状态,主要途径是“亲靠亲”、“邻帮邻”。一些中介机构也不规范,重利益、轻服务,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度。

(四)农村交通不畅,信息闭塞,也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行各行各业、多方位的技术培训。据调查,去年,花明楼镇在劳动力转移中,小学至初中文化程度约占66.5%以上,多数务工成员只能从事普通体力劳动,懂技术、有特长的只占10%左右。针对这一情况,为满足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对技术的需要,提高就业率,必须对务工人员进行多方位的技术培训,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培训内容为缝纫、电脑、家政、保安、幼教、电工、焊工、美容美发、家电维修、养殖等专业。培训的方式可以通过职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镇、村部门举办各类中、短期的培训班,通过培训,使他们符合就业条件,在就业过程中具有一技之长,既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又增加了务工人员的经济收入。

(二)建立镇劳务输出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工作站和流动人口管理站,相应制订劳动力转移的工作措施和目标,并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并逐步与县联网。加强对劳务信息中介机构的联系,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互通信息,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平台,切实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便捷的服务。

(三)逐步建立统一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实现农村劳动力规范、有序流动。要。

逐步健全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降低劳动力外出转移门槛,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制订优惠的政策,简化外出劳务的各种手续,要走出去,多与用人单位联系,与中介机构合作,逐步建立和扩大就业渠道,实现有计划、有组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通过调查分析,导致农民增收缓慢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农业效益下降,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有限,农业科技水平落后导致农产品竞争力差,许多地方都存在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因此,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进而提升农产品质量,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和农产品的竞争力,也可以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地转移。同时,依托资源,建立和扶持龙头企业,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进入农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建立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建立劳动力转移人员保险制度,并能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在不同用人单位之间自由转移;二是尽量解决劳动力转移人员就医难问题及子女就学难问题;三是着力解决劳动力转移人员出租房问题,使用廉租房方式;四是及时处理和解决劳动力转移人员劳动纠纷,对弄虚作假、欺诈劳动力转移的现象及时查处,对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工资、收取押金、扣押身份证、签订无效合同条款等进行及时调处,并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总之,农村劳动力更快更好转移,关键是要从制度、政策、机制和市场等方面入手,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实用技术和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就业用工信息,制定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市场,培育和规范中介组织,严厉打击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欺诈行为,保护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田走出来,农村走出去”,从事经商、办企业、务工就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有关要求,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2016。

4000。

人,转移贫困劳动力不少于。

4000。

人,促进贫困家庭的劳务收入显著增加,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1

.围绕提高农民就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展引导性培训。

对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农民,以国家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基本文明礼仪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遵法守法意识,掌握一定农业农村公共知识,帮助农民树立新型就业观念和提升综合素质,调动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积极性对外出就业的农民,以基本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权益保护、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知识为内容开展引导性培训,提高外出就业农民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能力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

1000。

人。

2

.围绕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

对贫困家庭未能继续升学且有培训意愿的初、高中毕业生,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依托市劳动技工学校、县职教中心、农广校开展汽车维修、电工电子、焊工、钳工、计算机等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天津三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有限公司和长城哈佛汽车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培养储备生产管理第一线急需的专门人才。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

1000。

人。

3

.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结合我县优质果品、食用菌栽培、无公害蔬菜等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开展果树修剪、食用菌栽培、中草药种植等培训,通过培训实现每个贫困户都有一名技术人员,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

1000。

培训。

1000。

人。结合劳务输出,主动与北京、天津、唐山等周边城市就业服务部门和天津。

lg。

200。

人,力争培训后全部实现就业。通过培训促进就业和稳定贫困劳动力就业,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

1

.依托劳务市场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

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乡镇公共事务服务站为主体,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采取定期招聘、专场招聘、集市摆摊设点招聘、入村巡回招聘等形式,搭建劳务对接平台,为招聘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双向”免费服务,每年举办劳务洽谈会不少于

50。

10。

1500。

人。

2

.结合项目建设开发就业岗位。

紧跟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扩大域内转移就业容量,坚持“三个围绕”,实现外部输出与“内部消化”并重。围绕县内项目建设,实施“三同时”战略,即“项目立项时了解用工需求、项目建设时储备人才、项目投产时提供合格工人,每年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500。

500。

500。

人。

3

.发挥品牌效应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

按照“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的目标,将全县划分为“家政服务、满乡服务员、铝合金安装”

3

1000。

人。

4

.推广农民就业协会扩大劳动力转移就业。

积极开展劳务输出“能人带动工程”,由县就业服务局牵头,乡镇公共事务服务站从事劳动保障工作的人员负责指导,以村两委班子为主体,成立农民就业协会组织,建立“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通过发挥“你帮我、我帮他、外出致富靠大家”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家家有技能人员,户户有种养殖能手,集群结队外出就业。每年新成立农民就业协会

20。

家,组织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600。

人。

1

.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县创业优惠政策和创业典型人物事迹,每年正月初十利用春节期间农民务工人员、大学生返乡高峰期,组织召开座谈会、联谊会等活动,介绍我县相关支持政策,积极营造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发回乡创业热情

2

.组织创业培训。

对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异地搬迁人员开展以“创办你的企业、制定项目计划书、相关创业政策”为内容的创业培训,聘请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讲授创业经历,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激发学员创业热情,帮助其成功创业。

3

.落实扶持政策。

积极为自主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税费减免、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加大对贫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就业见习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每年为贫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发公益岗位

60。

个、就业见习岗位。

100。

个。同时,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高校未就业的自主创业毕业生,提供不超过。

10。

万元的创业贷款、

5000。

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三年的创业房租补贴等扶持政策,助其成功实现创业。

成立县脱贫攻坚就业创业工作小组,定期督导检查工作进展情况。注重发挥县就业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有效开展。

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保障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在开展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方面实行免费服务,用实、用足、用好专项就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定期开展企业欠薪劳资矛盾隐患排查,畅通投诉渠道,简化程序、向社会公布维权电话,快速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事项,为农民工提供有效维权服务。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三

各村、各社区、镇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营造推动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浓厚舆论氛围,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根据《县关于切实做好今后三年劳务经济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及镇上提出的“输出一人、脱贫一户,输出二人、致富一家”工作思路,经镇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将年2月10日至3月10日作为全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宣传发动月,为切实开展好此项活动,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宣传发动的目的。

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宣传发动月活动,使我镇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各类务工信息和培训信息;全面了解县、镇两级政府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指导方针和技能培训的相关优惠政策;学习《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与外出务工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外出务工常识;介绍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带头人和务工典型,让群众认识到外出务工为自身带来的好处。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培训、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将原来的“苦力劳务”转变为现在及今后的“技术劳务”。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凸现劳务经济在促进农牧民增收中的支撑作用,推动全镇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宣传发动的内容。

2、学习《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与外出务工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和外出务工常识。

3、县、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关务工信息(如内蒙古鄂尔多斯招工信息)、培训信息(电焊工培训信息)。

4、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带头人和务工典型,现身说法务工增收入的事迹。

宣传发动的形式。

1、利用广播电台、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2、采取黑板报、政务公开栏、刷写墙体标语、悬挂横幅、编印简报、印刷宣传材料等形式陆续进行宣传。

3、各村、各社区干部及劳务信息员要进村入户,逐门逐户对本村、本社区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去向、劳务收入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登记造册并上报,同时树立本村、本社区内的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带头人和务工典型。积极发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阳山村、中庄村、南山村等土地贫瘠、发展特色经济困难地区的群众外出就业,争取做到“家家有人外出、户户有人务工”。

宣传发动的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这次宣传发动月活动是为了推进农村劳动力走出去、稳下来、能致富,进一步凸现劳务经济在促进农牧民增收中的支撑作用。各村、各社区要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劳务输出为中心,回乡创业为突破,完善政府服务机制,引导更多的人走出去、稳下来。全年劳务输转人数要在去年5651人的基础上提高24%,达到7000人以上;争创劳务收入6085万元以上,组织输出率达到60%以上。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争达到2180人。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和劳务协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力争在省内和新疆、内蒙等地区建成4个100人以上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鼓励支持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使劳务经济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各村、各社区要高度重视,要成立劳务信息宣传发动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组长及劳务信息员负责宣传发动活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2、主动沟通、加强协调。宣传发动月活动工作涉及各村、各社区,覆盖面广,需要多方的配合支持。各村、各社区要积极与镇上及新闻媒体密切协作,加强沟通,做到部门联动,上下配合,切实做好协调工作,努力形成宣传发动月活动领导重视支持、部门倾力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3、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各村、各社区要制定详细可行的宣传实施方案,进行周密的部署和安排。要精心策划,组织专门队伍,集中时间,狠抓工作落实。每个村、社区制作黑板报或公开栏1块,各村书写墙体标语至少1条。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书面总结材料在年4月5日前报镇劳务办。此项宣传活动完成实效将作为年度劳务考核的一项内容。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四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率过高,导致农村劳动力大幅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技术的进步、耕地的日益减少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障碍等诸多因素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越积越多,给社会的的发展带来了很重的负担。

面对越来越突出的劳动力过剩问题,非农就业技能培训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非农就业技能培训即对农村中剩余劳动力进行其他职业的培训,从而使之从事非农行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可以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一个较好出路。本次研究就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解剖非农就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发现在此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

二、研究成果。

1、政策的重视与扶持。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十七大再次明确提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等决定:2003年至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6年至2010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这是党中央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适时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推进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国务院、党中央日益关注非农技能培训问题,在接连公布《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79号)后又于2010年1月21号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确保切实做好非农就业技能培训。

2、农村人口素质普遍较低,急需加强教育与培训。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介绍,农民工整体素质仍然较低,多数从事简单劳动。统计显示,2009年1.45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5%,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以上仅占10.4%。51.1%从未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缺乏职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其转移就业领域将受到很大限制。

另一方面,目前劳动力市场中技工短缺,大多岗位需要具有一技之长、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力,而不少农民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生产技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生产的需要。综上可以看出,迫切需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非农职业技能培训。

1、从政府的角度。

(1)政府对农民工培训重视程度依旧欠缺。由于财政困难,政府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太少,农民要参加培训,培训费、考证费、生活费等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往往使不少农民在培训门槛外望而却步。农业县和贫困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仅靠国家和省里补助进行培训,导致培训时间短,质量没有保证,输出去的多,流回来的也多。针对农民工培训的“阳光工程”,覆盖全国农村的资金只有2.5亿元,且一般都是针对农民工输出数量较多的省份,针对尚未转移的农民实施,而那些农民工聚集的主要城市却少有培训点,已进城农民工很少可以得到免费培训的机会。

(2)政府职能的分配不清。建立培训体系的主体可分为五个:政府、企业、培训单位、行业组织、农民工个人。目前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既是规划者,又是执行者,既是资源配置的制定者,又是资源的分配者。这样一来,政府的主导作用就不明显,不能指导、规范、监督培训体系中其他主体的活动。政府的角色还常常发生错位或越位,政府应承担的职责不清晰。

2、从企业的角度。

企业积极性不高、培训投入不足。国家规定了职工培训费用提取标准,但有的企业特别是效益较差的企业并未得到落实,有的企业尽管按规定提取了职工教育经费,却大量用于领导干部所谓的出国考察等。还有的企业尽管每年剩余大量职工教育经费也不愿多培训员工,企业长期以来对于农民工的看法都认为他们是“临时工”,没有对农民工进行长期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企业的培训职责淡化。

3、从培训机构的角度。

(1)培训质量低下。目前,县乡培训机构大都设施简陋,操作设备缺乏,仅局限于传统的一般性理论讲授,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适应性,培训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存在缺陷,难以激发农民工的学习热情。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的观念还很严重,基本上没有针对农民工技能的非学历教育。非商业化、非市场化的职业培训少且仅限社区服务或自谋职业的技能,与现代化大工业、制造业相关的技工技能培训很少。专业设置上以早已供大于求的服务业专业的初级人才为主,而日益发展的制造业所急需的技术专业却很少。

(2)培训机构缺乏竞争。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阳光工程”,但出现了“多龙治水”的局面,农业部门、科技部门、教育部门等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班层出不穷。少数地方出现了“一女嫁三汉”的现象,个别培训单位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单位和行业组织一般都有各地政府的支持与补贴,缺乏市场竞争,因此也就缺乏不断改善农民工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动力。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五

协议编号:

甲方:

乙方:培训机构。

为顺利实施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确保培训质量,明确培训各方的责任,甲乙双方在诚实守信、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自愿承担甲方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培训职业和人数分别为:职业人、职业人、职业人、职业人。

二、乙方按照甲方提供的人员名单自主进行招生,甲方应为乙方招生提供方便和支持。

三、乙方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需求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选用合适的教材,并在开班前报甲方备案。

四、乙方应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时间,总培训时间不得低于甲方规定的学时数。

五、乙方应根据招生人数合理编班,每个班的人数最多不得超过60人。每个班应配备一名专职管理人员。

六、每期培训班开学后5天内,乙方应将学员名单、任课教师名单、就业方向等报甲方备案。甲方接到乙方培训班开始的报告后,应于5天内派专人到现场考核确认,并在10天内将培训券发给实训学员。

七、乙方应认真组织教学,确保培训质量。

八、乙方应为学员提供食宿条件,费用由参训学员承担。

九、乙方应加强对学员的管理,乙方如发现学员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应及时与甲方取得联系,共同研究处理办法。

十、乙方应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前15天,负责向甲方申报鉴定考核。

十一、每期培训班结束,学员经考核合格,乙方凭学员名册、培训券、学员就业协议,填写“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补贴单位申请表”,向甲方申请培训补助资金,甲方应于受理乙方申请后5天内签署审查意见。资金补助标准为,培训合格率达90%,当期转移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按培训补贴标准的100%,报财政部门核拨培训补助资金;培训合格率达不到90%及当期转移就业率达不到80%的,不予补贴。

十二、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将培训任务转让或委托给第三方。

十三、乙方承诺负责学员的就业安置与跟踪管理服务工作。

十四、甲方有权了解和检查乙方的招生和教学情况,乙方应提供相应的便利。甲方检查发现培训条件、教学中存在问题,乙方必须给予答复并提出改进方案。若发现整改未到位,甲方有权取消培训资格。

十五、乙方应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数据和资料的采集、管理、上报和建档工作。在每期培训班结束时,将学员的详细资料按甲方规定的电子表格进行上报,并将原始资料保存一年,以备核查、确认。

十六、乙方根据不同的职业和培训时间,按物价局核定的标准计算培训费用,除甲方的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可由乙方向参训学员收取。

十七、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职业供求和工资价位信息。

十八、双方须严格履行本协议条款,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的态度协商解决。

十九、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经双方协商同意可续签。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确定,以附属文件的形式加入本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代表人:代表人:

地址:地址:

电话:电话:

协议签订日期: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六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的国家。据“五普”数据,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4%,约占世界农村人口的1/4(24.9%)。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劳动力结构,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50%,农业劳动力约占世界农业劳动力的1/3左右。

我国农业劳动力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境地,在新时期下,随着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会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将不断减少,可耕地有限,而且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农业就业的余地越来越少;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也遇到了结构性困难,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加入wto后,短期内我国农产品不仅会面临国际市场的价格压力,使农民收入难以通过农业大幅度提高,而且进口农产品势必导致国内农产品的需求减少,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一步扩大。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及其重重困难下,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鉴于此,在有幸参与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赴江西的活动中,我主要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进行了调查。我们走访了湖口县、武宁县、进贤县以及南昌市郊等地方,对江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一些管中窥豹的认识。

一、江西农业概况。

江西省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农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全省实现农业增加值536亿元,比上年增长4.4%,占全省gdp总值的21.9%。农民人均纯收入2334元。全省耕地面积2280千公顷,水面1667千公顷。2002年全省水稻播种面积4876万亩,产量1549.5万吨,其中优质早、晚稻面积1893.2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中,除甘蔗、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外,果树、蔬菜、花卉、中药材等都有较大增幅。畜牧水产业日渐成为江西农业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农口总产值的40%。肉类总产量196.8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38.2万吨。肉牛、肉羊、鹅等草食畜禽及特种水产品发展较快,2002年水产品出口3065.8万美元,连续五年居全国内陆省市水产品出口创汇第一。

江西省农业人口比重大。在我们所走访的几个地方如武宁县,该县人口36万多,其中农业人口30多万,将近占80%;再如进贤县,全县人口72万,农业人口60来万,占80%多。如此巨大的农业人口,在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无疑会遇到重重困难。可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宜的政策、法规,合理引导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

望所能决定的。它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要受到许多方面的制约。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中出现剩余劳动力并向非农产业转移,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经济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劳动力就业领域中作用的结果。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否实现转移,直接决定于社会经济达到了什么样的历史水平,从而是否要求社会劳动力就业结构到达一个相应的高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国的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分布将呈现出由正三角形向桶形,再向倒三角形的结构变化。这一普遍的规律说明,要实现减少农业劳动力、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中就业的目标,就必须努力促进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

2、产业与技术选择。

在非农产业中,不同的产业部门对劳动的需求弹性和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就是同一种产业部门,在技术选择中的不同偏向也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相比第二产业而言,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每安排一个劳力就业,所需的资金量要小得多;相对重工业而言,轻工业每安排一个劳力就业,所需的资本量要小得多。所以,第三产业、轻工业比例过低,是不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并且,农业剩余劳动力大多素质不高,若过分强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不可能大量地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到非农业部门就业。因此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不可忽视发展简单技术产业对吸收低技术层次劳动力的作用。

从我国农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就地发展非农产业是我们今后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发展方向,乡镇企业是农村非农产业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但是,90年代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吸纳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就业弹性明显下降;加上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管理水平、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经济效益不佳,因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趋于减少,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明显减弱。另外,乡镇企业空间布局分散,使农村劳动力在空间上的转移更为滞后。与此同时,农村个体、私营工商业等其他非农产业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减弱。总之,今后我国农村非农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速度、数量、规模都将有下降的趋势。

4、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

目前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大都是自发的,而由政府职业介绍部门组织安排外出的却很少。大量劳动力流动的同时,必然形成初级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市场,政府同样需要宏观调控,但目前还缺少这一环节,即缺乏对农村劳动力的总需求、总供给的调节,缺乏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与指导。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各地各级政府的重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期望解决这一问题。但至今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并未真正得以解决,有不少地方甚至都未纳入规划,政府部门对当地区域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就业状况及劳动力流动有关的具体问题并未进行详细调查,对何地需要劳动力、需要多少、需要什么专业工种的劳动力等问题也无法掌握,难以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系统的规划,难以制定劳动力流动问题的有关措施和决定,因而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自发的。此外,劳动力流动的服务体系及中介组织建设也严重滞后,因缺乏有关信息,或信息不准导致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使大批劳动力徒劳往返,蒙受损失。可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几乎完全处于无组织和无序状态。

(一)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

适时调整农村就业战略,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城镇化是指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现农村小规模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城镇的大规模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转化,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向第二产业,接着又向第三产业为主的城镇化人口转移,农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城镇化。通过农村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来转化农业剩余劳动力。因为通过农村城镇化后形成的小城镇,地域分布广、数量多,新建扩建都有潜力,农民实现身份转移的难度和风险较低,其经济技术结构、职业结构同目前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术状况比较接近,容易协调和在发展中同步提高。城镇是农村工业、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对乡镇企业、文化、科学、教育、娱乐业等产业都有明显的集聚作用。

(二)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

1、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来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江西省可利用的山地资源丰富,内陆水域面积很大,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开发潜力极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资源特点,积极引导农民走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珍农产品,以此达到以深化农业内涵生产来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的。如湖口县,全县国土面积669.3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2.01%,水域面积28.2%,耕地面积25.1%。经济水产种类有100余种,特种水产如鲥鱼、螃蟹、银鱼等驰名中外。再如武宁县,该县拥有林地、山地300多万亩,水域面积40多万亩。宽阔的水域为发展淡水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地。同时,利用山地、林地种植名贵中药材。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经济作物的比率。如今,武宁县已种植黄姜5万多亩,黄姜的生产已初具规模。

2、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内部载体。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把农、工、贸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经营,即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商品化、产业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发展农村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带动关联产业群的发展,将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农民的就业机会,拓展农民的就业渠道。如武宁县,已初步建立了黄姜基地,现在正在发展黄姜的深加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黄姜加工业将为当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提高农民收入做出较大贡献。因此,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拓展农民的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

(三)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业。

第三产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容易进入的产业,也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目前农村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服务业上,一些新兴的第三产业(如科技服务、技术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万面)发展严重不足,发展潜力还很大。现阶段应重点搞好市场建设,包括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资金市场建设,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应注重发育和完善资本、技术、劳动以及企业产权交易等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起体系完备、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市场结构。如武宁县,该县十分注意流通体系的建设,现已形成一个以批发大市场为主框架,以各级综合农贸市场为支撑,以农民购销组织为补充的大市场流通网络。全县现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27个,总面积18万平方米,年成交额达8亿多元。该县在石门楼镇建立了辐射全国的生姜批发市场,年销售量达300多万公斤;在新宁镇建立粮油批发大市场,年吞吐量达2亿多公斤;建成集各种农副产品及深加工产品于一体的综合农贸市场48个;在北京、浙江、南昌、九江等地兴建“窗口”市场。同时还有10万农民流通大军,2万农民职业购销员走南闯北,极大地活跃了农村经济,拉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此外,把交通、通讯、保险、农村金融、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行业作为发展重点,作为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加快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如集名江、名湖、名山、名岛于一体的湖口县,山水风光独特,文化积淀丰厚,开发潜力巨大。湖口县加大旅游开发步伐,以现代市场理念规划旅游发展,组建旅游开发总公司,整体包装湖口旅游项目,重组旅游资源,使旅游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开发人文资源。重点分期开发陶渊明县令古城、民俗文化村;投资20多万元建设石钟山艺术馆,建设石钟山宝钟寺,对石钟山千年沉淀下来的丰富文化进行搜集、整理,让游客更深切地感受石钟山独特的文化魅力。着手建设鄱阳湖森林公园环湖公路,加快森林公园开发,力争今年部分开园;开辟鄱阳湖水上观光旅游项目,建设鞋山岛候鸟观光景点,构筑以山江湖为主体的湖口旅游二日游格局。把发展旅游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拓宽石钟山广场,以建设沿湖、沿江路为重点,有序改造县城老区,建成以城防堤为主体的展现江湖特色的旅游休闲观光区。把湖口逐步发展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江南新兴旅游县城。再如武宁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并在筹建高新技术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观光农业。

针对农村人口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难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的现状,组织有规模、合理有序的劳务输出是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渠道。重点向省外、国外的建筑业、商业、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输出,创造条件,提高劳务输出档次,扩大规模,鼓励向国际劳务市场进军,尤其是开拓国际工程劳务输出市场。武宁县有1/3左右的农民外出打工,目前还是主要停留在农民自发的状态下,在不久的将来,政府将会以较大的力度介入,正确引导民工流动。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七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各级各单位、全体农村党员都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通过强化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一、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农民工就业技能竞争。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国务院一份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影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在9000多万跨地区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

从我乡的实际看。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不断拓展农民致富渠道的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卓有成效地培育了劳务输出这一产业,到目前为止,我乡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达到1.5万人以上,占全乡劳动力的43%,其中有组织、成建制输出的务工人员达11000人,万余名劳务大军跳出贫困偏远封闭的山乡,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受了锻炼。为我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十年来,汇入我乡的劳务资金已达7亿多元,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劳务输出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格局,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务经济。今年以来,我乡劳务输出模式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劳动・就业》、《金土地》、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和《南方周末》、《山东内参》等分别作了采访报道,外来参观者络绎不绝。这是对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充分肯定,也给鹤山乡以极大地鼓舞与鞭策。《南方周末》将我乡劳务输出的做法称为“鹤山模式”。

在劳务输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未经过培训、无技术的岗位明显比有技术的岗位工资低,且工种多为劳动强度大,环境差的行业,到工厂后再实行培训的人员,上班第一年有的不能实行同工同酬,有的因技术问题而被迫中止合同,造成失业返乡。农民工技术技能差、整体素质低成为我乡劳务输出快速发展的障碍。因就业技能差的原因,我乡输出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发展空间都受到影响,对我乡劳务产业产生较大冲击。

从我乡劳务输出的实际看,技术含量低的就业岗位城市需求量逐年减少,而农村低素质劳动力当前状况下供给充分,城乡就业岗位的稀缺和就业技能贫乏的现实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因此,强化农民工的技术技能培训是增强输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只有全面推进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才能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国家正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办学。自20开始,我乡举办服装中专班,聘请了胜芳服装企业技术人员教授专业知识。首批学员已被集体送入江苏吴江胜华制衣有限公司工作。他们在实习期间每人每天收入高的达到30元以上。农技校依据市场要求,采用长班、短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长班学制2年,短班学制3至6个月,培训学员全部由学校推荐安置,并负责学员的长期管理,走出了一条培训输出一体化的路子,2年来共培训人员1800人,全部得到安置。五是多元化办校推进岗前培训。在实施输出农民工岗前培训的过程中,要积极实行校企联合的办法,走“订单”培训的路子,确保农民工培训后的就业安置。如胜芳服装有限公司是我乡的一家合资企业,与乡农技校合作后,所培养的学员不仅为胜芳服装所用,很多学员也输送到了南方企业。有的学员不等培训结束,工厂就急着要人,农技校成了企业的“香饽饽”。我们在办好乡农技校的同时,放开了办学市场,鼓励企业来我乡举办岗前培训班。先后成立了胜芳服装技校、汶河服装技校、申洲服装技校三家技能培训学校,长期从事纺织和服装加工人员的培训,年培训技术工人达上千人。技能培训造就了大批“蓝领”工人,也受到了用工企业的好评。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适应岗位快,业务能力强,整体素质高,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各种技术工种的要求。过去,我们输出的工人进厂后,前3个月为学习阶段,只发生活费,领不到工资,而现在输出的工人,持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进厂后,就能享受到与技术工人同样的待遇。同时,各种速成技能培训班的成立,大大提高了外出务工者的竞争力。持证人员在选择企业时,月工资低于800元的均不予考虑。在行业分布上,前些年全乡农民工一半以上从事建筑业,而现在已有70%以上进入纺织、服装、电子、机械制造等10余个对技能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

在面向劳务输出需要开展培训的同时,要注重加强面向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开展培训,并把农业技术的培训、推广、服务融为一体,努力提高技术技能培训的实效,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实现农民由粗放型种养向技术型发展成功转型。

一是以农技校为主阵地,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对象是农民,他们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既要组织农民参加学习,又要顾及他们自家的生产,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有较大的限制,不可能安下心来长时间做板凳学习。农技校在发挥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民培训的特点,在教学流程上,实行目标、培训、实践、考核四个程序,按照农民特点短平快进行培训。在专业设置上,要以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为中心,以广大农民需求为重点,按照实用高效的原则,积极实施针对性强的培训。在教学形式上,要力求务实多样。一是长短班结合,农闲时办长班,农忙时结合生产技术环节办短班。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讲课与观看相结合。四是讲解与专业户介绍相结合。五是学习与生产相结合。如与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畜牧养殖、种植业等农业技术,要长时间、滚动式办班,组织农民轮流学习技术。对于涉及范围小,针对性强的技术,则以短班的形式组织学习,专人讲解,并上门做技术指导。

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营造科技推广强大氛围。

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聘请技术员住在乡村现场指导,解除农民因技术因素不敢调整的后顾之忧。广大农村党员要自觉学习农业种养技术,不断提高奔康致富的本领,为农业技术技能推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总之,加大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一项促进农民增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切实落实“三上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广大党员要大力探索拓宽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新路,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把鹤山乡的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

二00四年八月。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八

同志们:

经过认真的筹备,龙泉乡农民工培训班今天在这里隆重开班。我代表乡党委政府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位领导和参与培训的各位老师以及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接下来,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龙泉乡地处盐亭南边,与玉龙镇、高灯镇及射洪县仁和镇、天仙镇相邻。全乡总人口1.1万人,劳动力约6461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工超过3300人,劳务收入近9000万元。应该说,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家庭增收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收入来源和支柱。

与此同时,我乡的农民工输出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文化层次不高,就业难度大。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53.3%,高中35.2%。大部分农民工无法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与用工单位的实际要求有较大差距,只能靠体力吃饭。二是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技能培训。26.9%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35.5%当过学徒工,16.9%自费参加过技能培训,5.4%参加过政府组织的培训,31.8%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三是工资收入普遍不高。据统计,农民工工资收入1000-2000元的占62.5%;2000-5000元的占24.8%;5000元以上的仅占0.6%。而收入高的主要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在较为稳定的岗位上工作的人。

农民工培训是党和国家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低问题,最大限度安臵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的重要举措。鉴于龙泉乡农民工输出存在的不足,在我乡开展培训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农民工有接受培训的意愿和动力。现阶段农民工年龄较小,思想活跃,改变生存现状的愿望十分强烈,普遍有继续接受教育的意愿。

2、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用工单位和企业减少用工数量,转而使用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强、素质高的员工。因此,其他的农民工要么转行,要么接受培训,提高自己的从业能力。

3、随着社会发展,将产生一些新的行业和就业岗位,一些原有的行业也有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很多农民工和即将成为农民工的人去学习新的技术,学会新的本领。

4、通过培训的农民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今后即使不在打工,回到老家,也会因为受到新的教育能更好的发展家庭经济,致富奔小康。

这次在我们龙泉乡的农民工培训活动有盐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龙泉乡党委政府组织,绵阳市月儿职业培训学校具体实施。主要内容是培训育婴师。参与培训的学员,培训结束后将发给相关资格证书。

育婴师是指对0岁至3岁婴幼儿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和教育,辅助家庭完成科学育儿工作的人员。

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意识到了儿童早期教育及护理的重要性。传统的育婴模式已经愈来愈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009年后中国进入第四次生育高峰期。据统计,目前全中国有6500多万婴幼儿,今年即将出生的“龙宝宝”可能高达2000万。婴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育婴师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育婴师作为一项新增职业,已被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出台《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取得育婴师职业资格可以从事幼教、社区服务、家政等方面的工作。一般情况下,一名育婴师可以同时对1—3名婴幼儿开展工作。

有这样良好的就业前景,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次培训搞好。

希望开展培训的各位老师充分利用你们手中的资源和丰富的培训经验,精心组织实施,将你们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们。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要做到手把手的教。 希望参加培训的龙泉乡的各位学员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掌握一门新的、有用的技能。所谓“家有千两黄金,不如一技在身”,知识决定命运,技术决定收入。学习过程中要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尊重和配合老师们的教学工作,从培训开始就努力学做一名能为今后广大婴幼儿做出好榜样的、合格的育婴专家。

祝本次培训工作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九

我们里木店镇现有9个行政村,43个自然屯,耕地面积10.8万亩,总户数5650户,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户数5520户,农业人口2.1万人,农村劳动力1.2万人。近年来,我镇从转变观念入手,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上升为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坚持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面向全国打造连锁平台,实行政府领办,群众主办,内转外输,结合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截止到6月末,我镇共转移农村劳动力8750人,占劳动力总资源的71%,其中内转4230人,外输4520人,创收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民人均增收810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挖掘内部就业潜力。通过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拉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一是壮大畜牧业。近两年来由于深入坚持实施市委主副换位战略,建小区、打会战、抓普养,推进了畜牧业快速高效发展。全镇新增奶牛、肉牛、生猪、肉蛋鸡等养殖专业村屯11个,养殖大户430户,引导2200多富余劳力转向了养殖业。二是做强民营企业。通过营造氛围,放宽政策,优化服务,大打民营经济发展会战,迅速掀起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热潮。一年多来全镇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2户,私营企业5户,新上了投资4200万元的绢花厂,500万元的铁铝铸造厂,600万元的黑龙江北方龙信辣椒加工厂,共计安置就业人员1200人。三是调整种植业。按照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特色、林果业和大棚温室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采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一批。其中仅长江小辣椒一项就吸纳社会富余人员1200多人。四是搞活贩运业。充分发挥交通便利、临近哈大两市的优势,抓住农副产品销售旺季的有利时机,组织农民群众大搞经商贩运,做到倒起来、运起来、轰轰烈烈转起来。仅滨洲铁路一条线每日就有近千人往返省内各大城市经商贩运。

二、多路牵线搭桥,努力拓宽外部市场就业空间。我们在实践中把建立外埠就业基地作为推进农村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加速扭转农民自发式转移局面,多领域、多层次、多途径搭建通向外埠的输出桥梁。一是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发挥政府、部门、乡村等各级组织的作用,利用人缘、地缘、亲缘关系,广泛联系劳务项目,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镇劳务服务站多次到全国各地为农民寻找创业门路,提供致富信息,先后同全国多家劳务市场、中介机构、大商场建立了广泛的用工合作关系,共组织3000人外出务工经商,年约创收3800万元。金山村一个村150多名富余劳动力利用政府提供的信息,集体到福州打工,专门为福州市卖小商品,几年中几乎跑遍了全中国,成为远近有名的专业村。去年福州市的几个大老板联合起来专程到金山村开了一次全村庆功宴。二是通过中介组织牵线搭桥。发挥各类协会及经纪人在城乡劳动力开发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速扩张经纪人群体,积极挖掘本地成功的创业能人,扶持其不断发展壮大。四方村民贺海在沈阳成立房屋拆迁有限公司,镇政府与其联系,向其输出劳动力350人。目前,我镇已成立以各类能人为核心的劳务协会11个,输出农村劳动力1200人。三是通过能人牵线搭桥。发挥在外埠有一定根基、成就、信誉度和影响力的能人作用,带动更大的就业群体走出去求发展。全镇在全国15个大中城市等地建立了稳固的发展基地,吸纳转移农民工近1000人。四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牵线搭桥。积极建设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力市场定期发布信息,达到相互间信息共享,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

三、搞好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本领。培训农民工,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这是促进农民外出就业、稳定就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一是多元性培训。充分发挥现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作用,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二是实用性培训。针对用人单位所需,提前掌握信息,主动与各类培训机构联系,实行定向培训,定向输出。年前我们输送到北京王府井王朝海鲜大世界的100名海鲜销售员,专门组织到烟台培训一个月,上岗后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三是灵活性培训。每次向外输出劳动力都采取按需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训和联合培训等形式,多渠道开展职业培训,大大增加劳动者的上岗机会。里木店镇绢花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扩大了生产规模,需招200多女工,我们利用劳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对这些女工进行了专门培训,现已全部上岗,每名女工月收入可达400元以上。

四、强化扶持服务,积极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在鼓励、组织农民外出打工的同时,我们积极为农民外出打工提供各种服务。一是给予政策扶持。在土地流转上,规定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土地不收回,经村委会批准可自行转包;已转让出承包土地的农户,在没有农转非的前提下,继续享有本村村民的各种政治、民主权利和其它有关方面的待遇。在税费上,工商、税务、城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对进城经商的农民工实行税费减免,对受灾户、特困户全免。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优先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身份证、流动人口证、务工证、计生证等证件。二是给予资金扶持。对于农民工创业需要资金支持的,政府全力支持,并主动与金融部门协调,在其担保手续齐全的情况下,优先提供贷款。对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子女学杂费予以减免。三是给予维权扶持。进一步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维护和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协调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及时处理各类用工纠纷案件,切实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促使我镇劳动力转移工作形成了一个了良好的工作态势。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十

各位领导、各位农民朋友:

大家上午好!

为了提高我乡妇女的黎锦编织技能水平,让广大群众掌握一门增加收入的技术,促进xxx农民增收,同时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黎族织锦文化,今天,我们在什哈村委会举办20xx年xxx什哈村织锦培训班。这次培训班是由市文体局牵头,市文化馆主办,乡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办的,在此,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向大力支持此次培训班开班的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此次培训的各位农民姐妹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办好本次织锦培训班,讲两点意见:

黎锦是我们黎族先民创造的纺织技术,工艺存续了数千年,被誉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化石”。开设织锦培训班,是为了更好的传承黎族织锦工艺、弘扬黎锦文化,不让黎锦淡出黎族群众的生活;是提高我乡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要认识到位。今天参加技能培训的每一位学员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这次培训班,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做到尊重老师,虚心求教;要严格遵守培训纪律要求,上课期间要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做好笔记;要认真听从组织人员和培训老师的安排。

二是要学以致用。大家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学习与实践的积累,提升能力素质和织锦水平。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培训,不断提高织锦编织水平,积累经验,掌握技术,为增加农民收入和传承发扬民族文化作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技能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学员学有所成!谢谢大家!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十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省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我市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引导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平等就业。根据省下达给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和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结合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扩大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以劳动力市场及乡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培训促进就业,创业促进就业为手段;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逐步形成市场配置、政府促进、管理规范、流动有序、素质准入的城乡统筹就业的新格局。

为加强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成立“东方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由符海荣同志兼任,办公室人员从市人社局分管股室抽调,具体负责转移就业培训的日常工作,协调各有关部门,统筹、指导和监督各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各项培训工作,并向领导小组负责,确保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工作思路。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两个不变,提高一个标准”,即培训目标不变、基本做法不变、注重提高培训标准。实施“政府推动、部门主抓、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运行机制。

(二)任务分解。根据年省下达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为5100人,全年将组织劳动力培训265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700人。各乡镇年培训、转移任务和工作安排详见附件。

我市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经济落后,观念陈旧,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强,为此,职业技能培训以政府相关培训资金扶持为主,用人单位和个人分担为辅的投入机制,为满足大规模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的需要,除充分利用就业再就业扶持资金外,整合“阳光工程”等其他单位的短期涉农培训资金,扶贫资金等,加大地方配套资金的投入。

(一)劳动预备制培训。对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农村“两后生”),发动组织其参加6至12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充分利用技工院校的教学资源,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过订单、定向培训等新型方式,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有计划地加快培训一批高素质的后备技能人才。

(二)劳务输出培训。组织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劳务输出培训,积极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牢固树立培训促进就业、就业引导培训、维权稳定就业的`思路,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工”培训,在确保培训合格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确保培训后的就业率,努力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技能提升培训。为适应劳动力市场已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的特点,企业对劳动力的专业技能逐步提高的现状,加强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青年的文化、技能水平,使其在短期内获得实用技术,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业技术培训班,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并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操作示范,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做到学以致用。

(五)就业创业培训。对有技术和资金,并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参加失业登记的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组织参加创业培训,加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它当作一项“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去组织实施,努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进程,强化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扎扎实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组织工作。

(二)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劳动力资源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局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的总体要求,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建立村、乡镇、市三级农村劳动力资源台帐,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市劳动力资源状况。各乡镇要以乡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依托,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调查力度,开展专门调查或借助市里针对农村的各项调查活动,深入社区、农村逐户调查登记,了解本乡镇农村富余劳动力状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供依据,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

(三)营造声势,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力度。通过电视、板报、专栏、印发宣传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形式营造转移就业致富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农民离乡离土转移就业。各乡镇要加大对农村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要走村入户做深入细致、简明易懂的宣传发动工作,把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各种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使之家喻户晓。同时,要善于发现和宣传一批务工致富典型,采取“现身说教”等宣传形式,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帮助农民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拓宽思路。通过营造“外出打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的浓厚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使外出务工,增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政府开展的“民心工程”,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各乡镇及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紧密配合,努力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扎扎实实做好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为构建和谐东方而努力奋斗。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十二

协议编号:

甲方: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乙方: 培训机构

为顺利实施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确保培训质量,明确培训各方的责任,甲乙双方在诚实守信、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乙方自愿承担甲方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培训职业(工种)和人数分别为: 职业(工种) 人、 职业(工种) 人、 职业(工种) 人、 职业(工种) 人。

乙方按照甲方提供的人员名单自主进行招生,甲方应为乙方招生提供方便和支持。

乙方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需求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选用合适的教材,并在开班前报甲方备案。

乙方应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时间,总培训时间不得低于甲方规定的学时数。

乙方应根据招生人数合理编班,每个班的人数最多不得超过60人。每个班应配备一名专职管理人员。

每期培训班开学后5天内,乙方应将学员名单、任课教师名单、就业方向等报甲方备案。甲方接到乙方培训班开始的报告后,应于5天内派专人到现场考核确认,并在10天内将培训券发给实训学员。

乙方应认真组织教学,确保培训质量。

乙方应为学员提供食宿条件,费用由参训学员承担。

乙方应加强对学员的管理,乙方如发现学员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应及时与甲方取得联系,共同研究处理办法。

乙方应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前15天,负责向甲方申报鉴定考核。

每期培训班结束,学员经考核合格,乙方凭学员名册、培训券、学员就业协议,填写“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补贴单位申请表”,向甲方申请培训补助资金,甲方应于受理乙方申请后5天内签署审查意见。资金补助标准为,培训合格率达90%(含90%),当期转移就业率达到80%(含80%)以上的,按培训补贴标准的100%,报财政部门核拨培训补助资金;培训合格率达不到90%及当期转移就业率达不到80%的,不予补贴。

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将培训任务转让或委托给第三方。

乙方承诺负责学员的就业安置与跟踪管理服务工作。

甲方有权了解和检查乙方的招生和教学情况,乙方应提供相应的便利。甲方检查发现培训条件、教学中存在问题,乙方必须给予答复并提出改进方案。若发现整改未到位,甲方有权取消培训资格。

乙方应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数据和资料的采集、管理、上报和建档工作。在每期培训班结束时,将学员的详细资料按甲方规定的'电子表格进行上报,并将原始资料保存一年,以备核查、确认。

乙方根据不同的职业(工种)和培训时间,按物价局核定的标准计算培训费用,除甲方的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可由乙方向参训学员收取。

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职业供求和工资价位信息。

双方须严格履行本协议条款,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的态度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经双方协商同意可续签。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确定,以附件的形式加入本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代表人: 代表人: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协议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十三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的意见》(苏*发[20__]12号)精神,推动苏南、苏北劳动力对口交流,充分挖掘劳动力资源优势,营造区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发展格局,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经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____年甲方拟引进乙方提供的各类工种劳务人员____人。

其中:1.缝纫工____人;

2.电子操作工____人;

3.餐饮、宾馆服务员____人;

4.机械操作工____人;

5.建筑、运输业____人。

二、____年乙方可供输出的各类工种劳务人员____人。

其中:1.电子工____人;

2.焊工、车工____人;

3.服务员____人;

4.缝纫工____人;

5.汽车司机____人;

6.其他____人。

三、各项具体事宜由双方按有关规定另行商定。

甲方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日。

(注: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方及省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各执一份。)。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十四

各位领导、各位学员:

大家好!

今天,20xx年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暨"扶贫培训"两个班在二郎吴家沟村正式开学,在此,我代表四川省xx凯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xx劳务输出有限公司、xx县建筑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情欢迎!并对各位领导一贯重视、支持劳务培训工作致以衷心感谢!向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表示祝贺、预祝大家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是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为了促进农民工更好的`就业和创业的重要举措。这次培训的抹灰工、砌筑工两个专业就是有针对性的根据农民工在就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开设的。近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我县建筑行业对外劳务用工输出已经从松散、零星、没有形成有建制等形式转变为有组织、有计划,有建制的劳动力转移输出。"扶贫培训"主要是为了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业转移,摆脱贫困,最终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的目的。这次通过抹灰工、砌筑工两个专业的培训,将促进农民工素质的提高,使他们学得一技之长,真正掌握专业技能。xx劳务公司将在学员培训期间,有计划组织学员到贵州、等集团公司所属项目工程基地进行实习,学员培训合格后,可进行有建制地对外输出,切实解决就业,我们一定努力开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新局面,将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培训期间,请各位学员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笔记,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培训中心要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在规定的培训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内容。

xx劳务输出有限公司自建立"xx县建筑劳动技能培训中心"以来,曾于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多次开展建筑专业劳动技能培训,积累了较丰富的培训教学经验,教学设备配套齐全,授课教师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国家颁发的工程师资格,并拥有多个实习基地。

我们相信,有各级政府、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重视,有我们对农民兄弟强烈的责任感;有各位参加培训学员的勤奋努力,这次培训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十五

xx职中xx年7月被四川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命名为“四川省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以来,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在各级扶贫开发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先定单,再培训,后就业,长短结合精技能”的特色办学之路,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学校先后被评为巴中市劳动转移培训先进单位,巴中名校,四川省职业技术先进单位,四川省劳务扶贫先进示范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四川省重点职业高中”,“国家示范专业教学点”、“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先后开办了电子装配、计算机应用、家政服务、车工、钳工、保安、电动缝纫、饭店服务等十多个专业的强化技能培训,还为的“三大产业”培训了“南江黄羊饲养员”、“乡村兽医”、“银花、核桃、银杏的栽培及加工技术”等人才。几年来共培训安置了4860人到富士康、亚特兰斯、步步高、康佳、华维、托普、松下、恩斯迈等电子集团,北京、西安、青岛等地的建设公司,正大、希望、大北农等享有盛誉的企业。xx年2月以来,培训了各类技工2520人,其中农民工1669人,2380人到外地务工就业,人平月工资都在1200.00元以上。

一、党政领导重视。

组织机构健全。

党政充分发挥小河职业中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的龙头作用,有效地整合师资、设备资源,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工程,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和科技扶贫致富工程。

人,100%的学员获得“农村党员适用技术合格证书”,85%的领到了“农民技术员等级证书”,20%的学员达到中、高级技术资格水平。96人外出务工,其中39人竞争到管理人员岗位,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宣传部到各乡镇中小学、卫生院调查研究,与各中小学校长、卫生院院长一同制定规划,签订目标责任书,用三年时间将教师、医生在农村40岁以下的家属进行一次种植、养殖、劳务技能等的培训,并把此项工作列为中小学、医院的工作考核范畴。xx年参训的家属98人,其中75人到特区务工,年纯收入都在壹万元以上。县扶贫办深入到各企业、机关调查了解自愿外出务工者及贫困乡村务工人员的情况,造册登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经费到位、统一组织到小河职中进行培训。招收265人,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安置到全国四个大中城市15家企业,月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小河职中的3000余名职高学生来自全县的各个乡村,学校印发了10000余份招生简章,在电视、报纸进行宣传:劳务输出要由数量体力型逐步向技能、智能型转变,增强劳动力综合竞争能力,3000余师生齐动员,顶烈日、冒严寒,走乡串户招收学员970余名。学校把招生宣传列为对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考核。每期大规模从小河职中送走的农民工,县委书记、县长都要在欢送会上进行热情洋溢的讲话,预祝他们人人都能抱回一个金娃娃。

学校于。

xx年7月份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杨志成为组长的“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常年坚持办公,制定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培训规划,负责招生培训安置等工作。并在深圳设立了“安置就业指导小组”,对已安置的农民工进行跟踪服务,确保他们有业可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

学校聘请了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课教师12人为实习指导技能培训教师,还在建设局、旅游局、磷肥厂、水泥厂等单位聘请了8人为技工指导教师。

二、设备设施齐全。

保证培训需要。

学校在相当紧张的财力中,拿出120万元来解决硬件设备。1.首先解决培训场所。在县政府关怀下,购买了原东榆粮管全部房屋3000余平方米。粉刷更新了房舍,重新安装了生产用电线,修通了学校到粮管所的桥梁、公路,总投资68万元。2.购置了设备。计算机80台、电动缝纫机二十五台、彩电、vcd、40多种电子原件、机床全套设备、电焊机十台、电工部分设备等总投资40万元。3.添置200人住宿用的钢架床100架、200架床铺设备,投资6万元。

4.多媒体教室180平方米、投影仪、手提电脑等设备,投资6万余元(房屋在外)。

三、远走高飞闯市场。

安置就业铸辉煌。

学校通过培训90%以上农民工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且收入丰厚。就业务工的同志深有感触的说:外出务工练了胆子,换了脑子,挣了票子,找了路子。据初步调查:进入厂家有高技工328人、中技工758人、管理干部126人。

学校培训后统一输送到沿海特区的李斌,现任“瑞华皮革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年薪50万人民币。在成都从事养殖业的鲜成雄,现任“成都金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引资伍仟万人民币,年创利润800万元,在自贡、乐山、华阳有其分支公司,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接见。曾在“松下集团”

工作,月薪1500元以上。目前在训的128人,三月底将奔赴上海就业。

学校坚持为“科技扶贫、服务三农”的原则,围绕“一专多能市场化,务工创业闯天下”的培养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工业化,面向第二、三产业,面向城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既培养了“远走高飞找门路,立竿见影挣现钱”的4000多名技能劳动大军,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二千多名精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猪状元”、“羊司令”、“种植大王”。

四、几点成功经验。

(一)抓好“五个一”

1、更新一个观念。通过培训过程中举办的讲座反复给农民工灌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牢固树立“干技术活,吃技术饭,挣轻省钱”的观念。

2、掌握一门技术。在开展的十多项岗前培训中,自选一门或几门实用技术,使其一进厂就是一位较为熟练的技工、多面手。

3、办好一个证书:在培训结束时,与劳动人事部门一起对学员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和技能等级证书。

4、就业一个厂家。

5、致富一方百姓。把学了实用技术后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地方经济,使他们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

(二)实施五个“三”工程。

1、做到“三个结合”:即把职高学生长期的学历培训和农民工短期的技能培训相结合,把单项专业技能培训与多专业多技能转换培训相结合,把培养低层次员工和高层次白领管理干部相结合。

2、实行“三个合作”:即学校、企业、劳务扶贫部门通力合作。

3、搞好“三个设置”:设置好课程,添置实验实习设备,配备好教师队伍。

4、唱好“三步曲”:一是实行定向、定点、定单培训。二是培训好后派专人护送。三是保证头天到,第二天就上岗。

5、实行“三包”。一包送到工厂。工资不低于800.00元(出全勤者)。三包安置三次,跟踪调查指导两年。

概括起来,我们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跑“订单”;二是按“订单”需要设置专业,增置设备;三是按订单要求优化课程结构,配备教师队伍;四是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强化学员动手能力;五是搞好就业安置,确保培训人员有业可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六是强化服务意识,搞好跟踪指导。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十六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既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又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为使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向产业基地和重点企业有序转移,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省、市会议和文件精神,特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缓解我县工业规模企业招工难的重要举措。想方设法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力度、引导力度和对接力度,积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由跨省劳务输出为主向以县内工业规模企业就业为主的转变、由无序流动向有组织地到县内工业规模企业就业的转变、由谋生型转移就业到全面发展型就业的转变、由单纯就业向就业和创业并重的转变,切实激活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方向的战略转移。

二、工作目标。

1、联通一个网络。20*年底前,完成县级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统一全县数据系统。20*年底前,实现县、乡两级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互联互通。

2、完善一个平台。在全县现有21个乡镇劳动保障所的基础上,全县各行政村按省、市统一要求设立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20*年底行政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设立率要达到30%,20*年底达到80%,2009年全部建立。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以村委会会计为主,各乡镇协管员名单要报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3、签订两个合同。20*年底前,全县工业规模企业与乡镇签订用工合同和全县工业规模企业与培训机构签订定向培训合同均应达到50%。20*年全县实现两个合同全覆盖。

4、建立三个台帐。20*年底前,乡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台帐,全县工业规模企业用工需求台帐,培训机构、职业学校管理台帐达到60%。20*年全县实现三个台帐全覆盖。

三、工作重点。

1、加大宣传力度。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全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县宣传、文化部门要通过电视、标语、墙报、广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县工业和产业基地发展的大好形势、招工优惠政策,广泛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切实转变农民就业观念,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2、加强劳动力资源和工业规模企业用工需求的调查。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要积极协助各乡镇对本辖区的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造册登记,根据县工业规模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上门招工;县工业办、经贸委、个私办要协助投资创业服务中心和各产业基地,摸清各企业用工需求情况。

3、整合资源,开展定向订单培训。要进一步整合培训资金和资源,把劳动保障、财政、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金和资源整合起来,统筹安排,以政府主导、企业承接、社会参与的形式,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形成资金来源、培训主体、培训方式多元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制;按照工业规模企业的用工需要,签订好定向培训合同,通过县乡合作、乡企合作、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大力推行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积极参与、有效衔接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形成以培训为纽带,促进就业、加快发展的新机制。

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要积极开展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并有60%以上实现就业且签订了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根据培训专业、培训时间,按规定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对在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并在县内工业规模企业就业满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学员,对其学杂费予以补贴。两项补贴资金,在上级各类培训资金中列支。

4、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凡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可作为招商引资项目,享受客商投资企业的同等待遇,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好返乡创业人员的优惠政策。在工业园区落户的返乡创业企业,其招用工、员工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劳动合同鉴证,由劳动保障部门提供减免费用服务。

5、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劳动保障部门要组建创业指导中心,经贸委、个私办、科技局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共同为进城务工人员免费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和政策咨询等服务。进城务工人员自主创业,县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应为其提供担保支持,贷款额度可提高到5万元以内,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两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一次,展期最长不超过一年。

6、以完善的保障体制促进转移就业。凡在县工业规模企业工作满三年后与企业续签了三年以上(含三年)劳动合同且已转为非农户口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可在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还可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和租住廉租房。

7、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持就业。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继续开展“春节万人招聘活动”;县劳动服务保障中心要免费为县工业规模企业招工信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鼓励城乡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为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经其介绍成功就业的,按规定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四、工作步骤。

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工作布置会,确定乡镇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加大对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宣传。

2、摸底阶段。主要工作是利用一个月时间,组织有关人员逐村、逐户、逐厂、逐校开展调查摸底,村级向乡镇上报的文字表格材料,村级要留底,实行动态管理。乡镇汇总文字表格材料后,要按要求录入微机,并按规定时间向县上报文字和表格材料和电子文本。

3、验收阶段。主要工作是按照省、市、县规定的标准,组织人员进行达标验收。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省、市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会议精神,提高对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思想认识。县政府已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关部门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抽调专人、集中办公、明确责任和分工,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2、强化调度。为确保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县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领导小组将定期召开调度会,总结前一阶段工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同时,还将结合工作步骤和要求进行督查,对完成工作开展不利的单位、乡镇进行通报。

3、健全机制。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通报制度、领导联系挂点制度、部门信息交流制度、工作进度督促检查制度以及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制度和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各乡(镇)需派一名副乡(镇)长专门负责抓紧落实此事。各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协调配合,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十七

劳动力培训是增强劳动者就业技能、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易地搬迁贫困户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阻断产业薄弱增收乏力根源的有力措施,对提升劳动者素质、培育产业工人、弥补产业发展短板、增加家庭收入、跨越式进入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细化工作措施,利用三年时间,把全县劳动力全部培训一遍,让每一名劳动力都变成技能型劳力,向产业工人转变转型。

(一)总体目标。

20xx-2022年,力争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劳动力培训54115人。

(二)年度目标。

20xx年,完成劳动力培训18039人;

2021年,完成劳动力培训18038人;

2022年,完成劳动力培训18038人。

二、依托重点产业,拓宽培训渠道。

(一)围绕文旅产业,打造服务团队。以锁南、河滩、达板和唐汪等八大镇为重点,大力开展宾馆服务、特色农家乐、中式烹饪、餐饮服务、花卉养殖、特色农业等工种的培训,培训完成后积极引导从事旅游文化产业工作。

(二)围绕工业经济,打造产业工人。依托现有的“扶贫车间”,及时对接企业,瞄准短缺工种,积极开展产业经、商业营销等技能培训,打造一批素质过硬、技术优良的产业工人,助力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强电商就业创业培训,使我县广大青年借助数字经济发展东风,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三)围绕现代农业,打造新型农民。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着力提升种养大户发展高效循环农业的能力,同时,重点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素养、农业生态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农业创业指导、“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攻关模式、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培训内容,打造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围绕劳务产业,打造品牌队伍。按照劳务产业内在需要,依托建筑技工、工程机械驾驶、美容美发、电焊、东乡手抓、河州小吃、牛肉拉面等劳务品牌,深化劳务基地对接,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培训机构按照岗位需求拟定培训计划,以“岗位+劳务机构+培训”模式,开展“嵌入式”、订单式、“培训券”培训式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精准度,搭建起“原始劳动力+培训基地+就业基地”的完成链条,使劳务变成名副其实的产业。

三、创新工作措施,优化培训模式。

(一)强化针对性,推行“培训券”式培训。为实现贫困劳动力自主选择培训项目的意愿,大力开展“培训券”式培训服务方式。由县人社局将培训机构、培训项目信息和“培训券”同时提供给群众,群众在自愿选择完成培训后交付“培训券”,培训机构凭“券”结算。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培训券”具体使用管理办法,对“培训券”发放程序、管理使用、核查验收提出严格明确的要求。坚决打击倒卖“培训券”等行为,确保培训工作健康有效推进。

(二)强化岗位对接,开展“嵌入式”培训。组织各类劳务机构、培训机构以“岗位+劳务机构+培训”模式开展培训。劳务机构提前向培训机构推送用工岗位信息,由用工单位对招聘人员在用工岗位上开展岗前技能培训或技能再提升培训,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在培训岗位就业。

(三)强化市场对接,开展订单式培训。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培训机构与用工单位对接,用工单位按照岗位需求拟定用工订单,委托培训机构按照订单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也可邀请用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培训机构授课培训,培训结束后到用工单位就业,争取培训一批、合格一批、就业一批。

(四)强化操作能力,开展实操性培训。培训机构要优化课程设置,实操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为7∶3,实操实训课程要安排在车间、工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或就业创业示范基地等地开展,有条件的乡镇可根据本地实际建立种植养殖、蔬菜大棚、果木栽培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农业技术需求人员的培训力度。

(五)强化平台建设,开展“互联网+”培训。充分利用门户网站、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学员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各相关部门要指导各培训机构,积极搭建网络平台,为培训对象推送岗位信息、招聘信息、创业项目、在线讲解、技术指导等各类网络辅助应用。

对相关责任人按照管理权限进行问责。四是要根据劳动力培训需求、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培训目标台账。同时合理设置专业、培训内容、课程课时,着眼培训结业率、鉴定合格率和培训后就业率,建立培训流程台账,有效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措施实。

(七)强化培训实效,优选培训机构。一是要扩大选择范围,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可在全省范围内择优选择培训机构。对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种植养殖技术等现场教学,本地无优质培训资源的,可组织培训对象到县域外培训。二是要强化职业院校,合理使用培训资金。支持县内职业院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对承担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开展培训所得收入的50%可用于学校公用经费。职业院校内部资金分配时,应向承担培训工作的一线教师倾斜。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全部向具备资质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放。三是要依托产业实体,提升技能水平。加强与培训机构合作,有效利用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实训设备、场地、师资、技术等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对务工人员开展在岗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组织引导更多的劳动力就近就地参加培训和实现就业。四是要利用厦门资源,加强合作对接。积极组织引导劳动力前往厦门职业院校接受学制性职业教育培训、参加企业岗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四、强化组织领导,增强培训合力。

(一)成立专责机构,统筹开展培训。县上成立劳动力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人社部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县人社、教育、农业农村、商务、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同制定全县劳动力培训三年实施方案,全盘安排培训计划,结合县人社、教育、农业农村、商务、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下达的年度培训计划和富余劳动力培训意愿,以全县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20xx-2022年劳动力培训实施计划。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实施。坚持县级组织推动,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县级各相关部门要率先垂范,积极主动作为,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履职尽责。县人社局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协调各相关单位落实培训任务,负责劳动力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县教育局负责建立培训师资库,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对贫困“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县职校负责电工、电焊、中式烹饪、餐饮服务、汽车驾驶、家政服务、塔吊、装挖机操作、叉车驾驶、保洁保绿等特色工种培训。团县委负责青年劳动力创业就业培训。县妇联负责妇女劳动力就业技能、创业、手工编织等培训。县商务局负责电商、产业经营、商业营销培训。县园林绿化中心负责园林技术培训。县林草中心负责护林员、草管员等培训。

(三)精准测算需求,有效整合资金。根据各部门年度培训计划任务和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统筹扶贫、就业、东西协作、上级行业部门下拨的培训资金和本级预算安排的培训资金,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并根据各部门培训补贴标准,科学计算、合理制定资金年度安排计划。

(四)融合培训力量,统筹建立师资库。从相关职能部门一线人员、企业技术骨干、职业院校专职教师、“土专家”、“田秀才”中选聘兼职教师,建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师资库并实施动态调整,根据培训需求统筹调配使用师资力量。

(五)强化金融支持,提高创业能力。做好创业者的指导、服务工作,协调各相关部门、金融贷款机构、银行为创业者扩大融资渠道,提供必要创业担保贷款、后续发展贷款、扩大生产贷款,扶持一批创业致富带头能人。

(六)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追踪问效。要建立月调度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各部门培训进展,培训资金使用情况,对工作滞后的部门要及时进行通报,督促落实部门职责。建立季度巡查机制,抽调责任部门业务骨干,组建巡查组,对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发放整改通知书,责令责任部门进行整改。

五、细化工作要求,有效推进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劳动力培训工作作为推动就业、创业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懈,纳入县乡工作的考核内容,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完善机制,落实培训措施,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见到实效。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各自承担的培训工作任务,加强配合衔接,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关于劳动力培训的安排部署,确保三年时间内我县劳动力实现向技能型转变。

(二)规范管理资金,落实补贴政策。要按照统筹规划、集中使用、提高效益的要求,将中央、省级和州级就业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好用足于劳动力培训各项补贴政策。要严格按照“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的原则,切实履行业务指导和资金监管责任。加强规范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吃透政策、找准方向,合理安排和使用培训资金。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办法,以资金的来源分类,分别建立资金收入台账。重点是以资金支出项目分类,分别建立资金支出合账,要详细记录各项培训资金去向。详细规划各类培训工作的资金需求,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比例,使其在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发挥最大效益。

(三)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培训水平。进一步加大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实训场地、硬件设备等建设力度,强化劳动力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机构工作力量,并选派优秀教师到州外培训机构进修,培养市场紧缺专业的师资力量,制定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培养规划,解决培训机构专业教师长期得不到补充的问题。进一步改革完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工作,加大对民办培训机构教师职称评价的服务力度。借鉴和学习先进培训机构的优势和强项,提升地方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

(四)加强工作监督,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县上要对培训中心、培训基地和技能培训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并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及时通报培训进展情况,既要督促检查基地建设、设备配置、师资力量等情况,又要检查培训任务落实、学员档案建立、劳动力就业等情况。通过扎实的督导检查和科学合理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确保劳动力培训工作既有质量,又有实效。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篇十八

滩歌镇位于**县西**,距县城22公里,与**县锁龙乡、**县东泉乡接壤,辖29个行政村,157个村民小组,8200户,3.86万人,现有劳动力2.1万人,占总人口的62.18%,外出就业劳动力8100人,剩余劳动力1.29万人,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61.43%,是一个劳动力相对富足的乡镇。镇域总面积186.7平方公里,镇区占地2.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4万亩,山地4.27万亩,川地4700亩,人均占地1.2亩。2012年全镇生产总值达1.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30元。

滩歌镇在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大好政策的支持下,要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农村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剩余劳动力进行有效的利用,并未社会创造相应的社会财富。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新农民,特别是要把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劳动力资本,完成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在于农村劳动力通过发展规模化农业和劳动力转移。同时,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现实情况下,必须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逐步减少农村人口。发展小城镇规模,是一部分农民逐渐脱离从事农业工作,这是极其必要的。

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需要。近年来滩歌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其中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滩歌镇是**县**阴湿乡镇,人多地少矛盾突出,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是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乡镇内基本没有较大的企业,不能够大规模的就地转移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提出了“44531”镇域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在县劳务办的指导下,镇劳务工作站积极配合开展各项农民工技能培训,使得部分的农民工成为了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工,是他们外出打工的门路和报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012年全镇共转移剩余劳动力0.81万人,实现务工收入0.9404亿元,人均2436.27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45%。实践证明,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需要。我镇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注重技能培训,通过镇劳务工作站进行有组织的输转。平常注重组织农民工参加各种培训,提高从业技能。同时,农民通过外出务工,能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掌握知识,提高素质,积累财富,成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的推动力量。在转移出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成功人士,有的在外成就了一番事业,真正变成了“城里人”,有的返乡投资创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也实现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力的就地转移。

第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发展不够,农村远离城市文明,农民的收入低下,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日益加大,部分农户至今无法脱贫。长此下去必将酿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农村稳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在对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时发现存在两个方面的文体,一方面农村有大批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去,另一方面却出现了“转移难”的现象。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农民自身因素导致“转移难”。一些农民知道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挣不了几个钱,也懂得出去闯荡才能走上富裕路。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多数农民不愿转移,不敢转移。集中表现为“五怕”:一怕变化。认为在家务农虽然苦了点,但是自由自在,想在什么时候休息就休息,可以照顾老婆孩子的思想严重。二怕欺负。受本村或邻村打工人员讨要工钱难的事情影响,认为打工挣钱不怎么好。出力挣钱要不到手,还不如在家种上几亩薄田,粜了粮食等农作物得到的是现钱,少受麻烦。三怕风险。因多数人年龄偏大,接受文化教育少、素质低,没有一技之长,不适**市产业多样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对劳动力的需求,加大了农民进城就业风险;四怕碰壁。一些农民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量小,想出去打工不知该干什么,想学技术,不知要到哪里去学;五怕限制。就业渠道不畅,怕权益得不到保障。毕竟每年的有组织输转人员都是一些受过培训,有一技之长的人,而且年龄也相对比较轻。

第二,社会环境导致了“转移难”。一是少数地方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现象,实际上是农民的隐性失业现象。目前,政府对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农民的转移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保障农民工的政策,但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落实;二是社会服务不够。在县一级组织中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劳动力转移的协调、服务、培训等项工作,但毕竟能够得到培训的农民工毕竟是少数。而农民工在户籍管理、婚姻、子女入学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三是城乡差别大。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虽然镇政府积极协调县劳务办公室促进农民转移,而大城市却通过限期清理等政策压缩雇佣农民工;四是就业空间不够。从近年来“民工潮”流动的去向来看,越是大中型城市越具有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是城市过大、民工过多,又会造成交通、治安和劳动力市场秩序等方面的混乱,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五是政策保障缺位。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分割状态,在城镇已初步建立起了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非常薄弱,没有很好的连续性。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乎农民生存、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我镇需高度关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局,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积极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

我镇需高度重视,把打工经济当作支柱产业来抓。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机构,负责劳务经济的组织协调、督办指导、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工作。做到镇有劳务工作,发挥正常的作用。村有劳务输转带头人,形成“上下互动、各司其职、合力攻坚、强力推进”的镇、村劳务输出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制定发展目标。制定打工经济发展目标和技能培训规划,大力推进“两转两型一输出”,即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着力培养专业型、技能型劳动力,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促进劳务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强化宣传工作。通过在镇区中心花园进行宣传、村级广播经常播放劳务用工信息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知识、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特别是落实有关保障和扶持政策,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引导农民转移就业。四是加大投入力度。镇财政要结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加大投入力度,预算专项资金,用于劳务输出的培训、输出、奖励、担保贷款、应急基金和配套设施建设。

(二)整合资源,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针对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低、就业难的状况,坚持以“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方针,把突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务工本领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首要环节来抓。一是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社会办学等教育资源,通过资格审查,确定培训基地。紧扣市场需求,配合上级部门合理设置培训内容,编写劳动法律法规、务工常识和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劳动技能知识手册,作为培训教材。二是探索培训途径。要积极探索各种实用、实效的培训方式,着力让培训基地与用工企业对接,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向式输出,多途径地培训农村劳动力。劳动力市场与职业中学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将培训重心外向企业延伸、内向乡镇延伸。三是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对初高中毕业回家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考试考核,发放职业技术等级资格证书,并定向输出就业。四是创新投入机制。要在政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学校担保、银行放贷、政府贴息、签订合同、免费培训、打工还本”的扶持贫困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新路子。

(三)依托市场,探索模式,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针对农民外出打工存在盲目性、活难找、效益差等问题,立足市场,采取“领导干部走出去、把用工单位请进来”的方式,巩固老基地,发展新伙伴,大力开拓外埠劳务市场,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规模输出、有序转移。一是依托骨干企业定向输出。与部分企业签订常年劳务输出协议,实施定向培训、定点转移。二是政府间合作输出。由政府出面,与劳务输入地政府结为友好县市、友好乡镇,签订常年劳务协议,政府间合作开展劳务输出。三是劳务派遣输出。以用人单位为依托,组建劳务派遣公司,组织人员派往企业务工,配合用工单位共同管理,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四是打工能人带动输出。以打工能人为依托,带领本地劳动力成规模对外输出。

(四)搭建平台,筑巢引凤,吸引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制定返乡创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对返乡创业者不限所有制形式、不限投资领域、不限经营范围,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在外创业成功的农民回乡投资兴业,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