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1:38:19 页码:13
2023年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精选13篇)
2023-11-20 11:38:19    小编:zdfb

生活中的磨砺和挫折使我们更加坚韧,更加成熟。培养语文兴趣,是掌握好语文的关键。这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验,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篇一

初中学生,正在告别童年走向青春发育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自我意识正在萌发,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还不够成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此时的他们也有一些叛逆心理,单调的说教,灌输的课堂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教育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而辨论赛这种活泼的形式更能贴近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所以,当宣布举行辩论赛时,学生都很高兴,用一周的时间积极的找材料,选拨辩手,写辨词。

“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而学生在准备辨词的过程中,要去收集资料,要选取支持本方观点的论据,要和同一方的同学交流合作,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过程不正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吗?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实现的前提是学生要乐于学习,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但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课改”强调“为了一切的学生”,而对这一部分“弱势群体”该如何指导,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语文学科既是一门工具学科,同时也承载着人类文化。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观,培养健康发展的人。但这种关怀不等同于政治说教,而应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浸染。本次辨论赛题的设置正是出于这种目的,真理越辩越明,在辩论中学生对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将会有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这由学生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自信、顽强、进取。正如他们所说:我们要知行合一。这些正是学生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科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而语文素养是一个立体综合的能力,无法完全分解开来进行单项的训练,而在语文活动中来培养效果更好。辨论赛这种课型正是一个实践过程,赛前学生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材料、写出辩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锻炼。

“课改”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教师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将所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另外,教师作为学生惟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所以,教师不能再满足学生知识的讲授,而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才能为他们以后发展奠定基础,才能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而在这节课上,教师说得很少,只起一个组织管理的作用。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看起来教师的工作是轻松了,实质不言。教师在课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指导学生如何来收集资料、到哪里去收集资料。资料收集到以后,还要指导学生来分析筛选支持本方的论据,最后指导学生写成辩词。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因为学生毕竟学生,完全的自主学习是不可能的,要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综观整节课: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发言也不乏精彩之处,但学生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在辩论过程中不少学生也反映出能力上的缺陷。比如口头表达的能力,发言的针对性,讲话的仪态等。另外,由于是班级pk赛,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有一部分学生只能充当看客,不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篇二

1、班主任要勤观察,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点,这需要我们班主任勤观察,细致了解,慧眼识别,才能发现问题。像我们班级的这种情况,如果不仔细观察和在学生中调查了解,就很难发现,极有可能会认为是学生在某一节课上表现不佳而被忽略掉。如果任由学生将这种不良情绪发展,学生极有可能会逐渐消沉,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最终势必会影响学生整体发展的。

2、班会课形式的选择很重要。我之所以用“展示式”班会形式,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学生觉得在校很压抑。我们学校场地比较小,封闭式的管理导致学生活动范围有限,青春活力无法展现。一学期来学校也没有大型文艺演出,那些爱唱的、爱跳的、爱搞怪的学生的特长一点也发挥不出来,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选择这种形式,即使不会表演、没特长的学生,也能用唱歌来展示一下。所有学生为了在班会上能把自己最好一面展示出来,可以说是使劲浑身解数,从中可看出,学生需要有展示个性的平台,展示自己的同时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使得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美好的希望。

3、科任老师齐参加,增强学生自信。我邀请我们所有的科任老师参加班会活动,对于老师们就是观看学生表演,但对于学生就有不同的感受。在学生心里,他们感觉到的是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认可。而且,因为是老师,他们表演更卖力和投入了,更体现了他们的表演欲望和想得到关注的心理。而我们所有老师也表现极佳,无论表演如何,都给予热烈地掌声,这更让学生自信满满。

4、课后引导要及时。班会活动结束,我趁势引导学生,要学会调节个人的一些负面的小情绪,不要把这种不良的心理表现带入学习生活中。不妨唱唱歌、讲个笑话、跳跳舞、变个魔术、来个小品或冷幽默一下,既展示艺术细胞,又缓解心里的不快,而且能带动周围的人快乐地生活、愉快的学习。

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篇三

我用五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夸长道短》的主题班会。整个活动以人都有优缺点为主线,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讲故事、思考问题、讨论交流、教师寄语。本次主题班会主要目的是通过互相指出优缺点、使同学们进一步互相认识和理解、并取长补短:促进同学间的友谊,激发集体主义精神,使每位同学都能主动为他人、为班级、为学校着想。

本次班会突出的地方:

从目的性来看,这次主题班会的目的很明确,让学生感受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整个班会活动流程很顺利。

从形式上来看,这次的主题班会运用了多种形式,如:说话、故事、视频、小游戏、名言警句、歌曲,个别学生的参与、集体的参与,让学生在每一个不同的节目中感受优缺点。

本次班会课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这次主题班会的学生不是自己教的,配合上有些地方欠默契,而且没有试教过,容量太大,只完成两个环节。

2、上课时,我自身的发挥还属于比较正常,学生的纪律较好,但过于拘谨,没有学生的本性,气氛不是很活跃。

3、在确定好优缺点的内容时,应该从更广泛的地方入手,多考虑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质,使学生易于接受。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篇四

通过一系列安全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在校园发生的许多事故,很多都是当事人的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才发生的。如果学生对安全的认识程度高一点,很多事故事可以避免的。所以提高学生对安全的认识程度,提高随时随地防范不测事件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我班学生的安全意识、思维、习惯、安全防护、应急的技能和知识。使我班学生养成自律安全的行为和品德,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大事。

一、班会目的:

安全教育,防患未然。让同学们知道,在安全教育班会里所学的防护知识,要保护自己,要帮助别人。生命教育,首先要以学生了解和认识生命财产的现象、培养珍惜生命财产、热爱生命财产的情感为基础,方能很好地进行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教育,以致达到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生命财产教育不仅是我们开展安全教育的基础,更是我们对同学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

二、时间:20xx年11月7日星期四12:00。

三、地点:c1208。

五、活动背景:

本次主题班会是我班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活动月”活动之一,面对现在突发性安全事故、公共安全事件的次数越来越多,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显得尤为紧迫。我班以“安全月”活动为契机,通过举办多形式的活动来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六、活动宗旨:

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认识,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加强自我安全保护,积极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共同维护和营造学校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七、会议流程:

1、组织委员何明辉发言,宣传委员郑睿发言。

2、安全知识问答,与学生互动。

3、介绍大学生出现生命财产丢失的原因及预防办法等:

(1)寝室火灾。火灾可以说是寝室安全的首要问题,学生在宿舍不规范的使用大功率电器,忘记关闭正在使用的.电器,宿舍吸烟,点蚊香,焚烧杂物,私拉乱接电线、网线等都会引发火灾。

(2)寝室财务失窃。学生经常专注与电脑游戏以及其他事情,致使对一些随意进入寝室的陌生人不闻不问,毫不关心,导致室友的财务失窃;更有学生随意将重要财务放置于表面,比如钱包、银行卡等,偷盗分子可以瞬间将其窃走,学生事发之后才后悔莫及。

(3)寝室人生安全问题。学生学业过重,感情上的纠纷等一些因素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偏差,从而使学生跳楼自杀;服毒轻生;杀害同学等类事件频有发生。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生活及其周围同学生命的威胁,使同学不能安心学习,在学生时代留下痛苦的阴影。

八、活动反思:

这次会议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生动活泼,使“安全教育,防患未然”这一主题深入人心,也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和班级的团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篇五

古希腊特尔斐神庙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篆刻着一句警谕――认识你自己!在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中,认识自己恐怕是最难实现的人类课题。对于即将升入初中的小学生来说,渴望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心需要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本次班会中,我通过精心设计活动企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一课题,精心创设情境,诱出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体验和理解,再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做最好的自己的目的。仔细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

(1)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情感地体验、态度地转变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便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本节课中,我以《欣赏你自己》的小诗导入,为的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积极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参与课堂,获得体验,获得成长。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快乐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环节:“自己最美丽的地方”“你最欣赏的一个人的美丽瞬间”“你对自己的哪些地方不满意”……让学生通过写一写,说一说,议一议,真正体味到参与的快乐,收获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从体验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另外,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合作和分享,不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满足自我成长的需求。

(3)达到情感体验、做最好的自己。

通过课前搜集的一些名人资料,让学生真正体味自己的不足与他们这些身残志不残的名人相比,显得多么不堪一击,让学生的情感再次升华,心灵碰撞思维的火花,要想做最好的自己,不仅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完善自己,争当做最好的自己。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做最好的自己》这一主题班会的教学设计方案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后,虽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篇六

xx月xx日下午,我在xx镇xx小学执教了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孙中山破陋习》。本来应该在第一时间写出这一课教学的得与失,但因家庭琐事所累,一直拖到了现在,倍感惭愧!

《孙中山破陋习》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以鲜活的文字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活泼能干的姐姐(已放在第一课时教学)。第二至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写孙中山的母亲受封建习俗的影响,强行给孙中山的姐姐缠足,他的姐姐从此失去了欢乐,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第八自然段写辛亥革命后,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首先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本文主要是写孙中山与他妈妈之间的对话(二至七自然段),感情真挚动人。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重点引领学生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让学生想象姐姐当时承受的痛苦,以至于改变了姐姐活泼的个性。让学生从姐姐的前后变化中体会封建陋习是多么害人。另外,体会母亲也是缠足陋习甚至更多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上一代人、不知有多少代人都是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但他们像母亲一样对封建陋习盲从而无奈,而孙中山却对封建陋习憎恨与抗争,从对比中体会孙中山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精神。大概过程如下:

复习时,先请学生就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聊聊孙中山的姐姐原来是个怎样的女孩子,学生们都觉得他的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我也兴奋地问学生:“有这样的姐姐朝夕相伴,我们高不高兴呀?”学生们都喊:“高兴”,我却话锋一转:“但好景往往不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看看姐姐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到相关的语句,你可以用笔画下来。”学生们静静地默读课文,很快就找到了: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学生们的脸上充满了疑问,我趁热打铁:“是什么样的一件事让姐姐发生了改变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至六自然段,你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在文中寻找着答案,一致认为:是“缠足”让姐姐发生了改变。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这段话:“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学生齐读后,我问:“你知道姐姐缠足时的感受吗?”“姐姐为什么会痛苦地流泪呢?”引导学生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来体会姐姐所受,为学生讲解:“同学们,蓝线画的是我们正常人的脚型图。缠足时,要先把本来直的5个脚指头折断,藏在脚底下,再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把它们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直到最后长成这样的形状。”说完,我走到一位女生桌前:“如果你就是姐姐,脚指头这样被折腾,痛吗?”孩子难过地说:“痛!”“十指连心”呀!你能用声音表现出这种痛苦吗?”她读得非常到位,另外几个女孩子也读得毫不逊色。

为了让学生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缠足给姐姐造成的伤害,我又为他们出示了一组被缠过的脚的图片,并请学生说了自己的感受。学生们只说出了“这些脚很小。”“这些脚小得还没有我们的手掌大呢!”这些感受。我补充道:“我们把这些小脚称作“三寸金莲”,相当于十厘米左右。是不是比同学们的脚小得多?封建社会,女孩到了四、五岁左右就要被缠足。为了使自己的脚不长大,她们有的在脚底下垫上锥子走路,有的垫上碎玻璃或者是打碎的碗片,有的甚至抓一些虫子放在脚底,好让自己的脚腐烂,不长肉。同学们,听到这儿,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学生们联系自己以前受过的伤害,如手指被刀子割破、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手或脚不小心被玻璃划破了等,进一步体会到了缠足给古代女子带来的伤害之深。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呀!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的反应如何?”我又用这句话引出了孙中山母子的对话,问学生:“从孙中山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们都体会到了孙中山的“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可是,他们是否也理解妈妈的作法呢?所以,我又用奇怪的语气说:“奇怪!同是亲人,弟弟是那么的心疼姐姐,而妈妈却还要坚持给姐姐缠足,难道妈妈就不心疼吗?”很多学生都从“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可、会被人家笑”等词体会到了妈妈也很心疼,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我难过地说:“‘娶妻要娶小脚妻’,这是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习俗。正因如此,母亲们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这份罪,也要让她们缠足。孙中山的母亲也是这样,她也知道缠足很痛苦,她自己也曾受过这样的痛苦。女儿缠足,妈妈也很心疼,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个好婆家,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真是无可奈何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妈妈的这种心情吧!”我相机指导他们分角色朗读母子俩的对话,学生们读得非常投入。

这是对课文二至七自然段的品读。在教学中,我用了很多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再通过读来表达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了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通过朗读,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妈妈的伤心和无奈,也了解到了孙中山的心痛和愤怒。

在学生们齐读完二至七自然段后,我直接出示了第8自然段的内容:“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并进行了如下教学:

1、同学们,年幼的孙中山看到姐姐被缠足,心中充满了对这一陋习的恨,就暗暗立下了废除陋习的决心。长大后,他排除万难,终于破除了这一陋习。让我们带着敬佩,一起读段话!(生齐读)。

2、这个陋习只是害了孙中山的姐姐一个人吗?(指生说)。

3、“残害了中国妇女上千年的封建陋习”呀,你终于被废除了!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女同学读!(女生齐读)。

4、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已被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包括施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感谢孙中山!(齐读)。

现在,你还想怎样读这个课题?(指生读课题,生读出了孙中山破陋习的伟大与了不起。)。

6、(屏显孙中山雕像)同学们,他就是孙中山。他遇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这种可贵的精神,一定会长留我们心间!此时此刻,面对孙中山爷爷的雕像,你最想对孙爷爷说些什么呢?(音乐,交流)。

7、同学们,孙中山爷爷破除的是已在中华民族存行了上千年的封建陋习。可是,就在我们当今社会,我们的身边却还有如此多的陋习在等着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破除。(屏显部分陋习)现在,你能当着孙中山爷爷的面表表决心吗?(指生说)。

8、作业。

以上就是我对《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的简单回顾。应该说,整节课的教学走的是一条情感的主线,因为只有学生入情了,才能悟情。虽然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差,但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最遗憾的就是考虑到课堂的时间分配,一些应该让学生展开说的环节,如“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孙中山,看着妈妈含着眼泪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听着姐姐撕心裂肺的哭声,会想些什么呢?”这一环节真的只是被我以“环节”的形式匆匆走了一个过场,学生的说话欲望还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下面环节的教学。

一节课下来,有得有失,敬请听课的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篇七

“五桂苍苍,东海泱泱,庄严吾校,气象辉煌!唯我先生,四表披光,振兴中华,开来继往!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花雨漫故乡,实现理想须自强,自强,自强!实现理想须自强!”一开始就以激情昂扬的校歌将学生带入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中,焕发出学生昂扬的斗志。接着老师以“生在中山,学于三鑫,听着伟人的故事,沐浴着伟人的精神,成长在中山这座名人之城,同学们,你们是何其幸运,何等自豪!如果说我们的心灵是一片绿叶,那么中山精神就是天空中最温暖最耀眼的那道阳光。今天这堂班会课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收集这道阳光,让阳光住进心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上路去踏寻伟人足迹,传承中山精神,书写奋斗人生!”激起所有学生身为中山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紧接着视频《中山伟业》更是让学生沉浸在对孙中山先生的深深怀念与敬佩之中。尤其是视频最后一段,先生的遗体躺在病床上,在凄凉的音乐中,视频介绍说:“孙中山先生从此闭上了他那渴望祖国独立富强的眼睛,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世界!”此时学生已是情不能自已,老师适时地动情描述:“孙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微弱的声音低声呼喊的是:和平……奋斗……救中国!曾经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他,死后竟未留下一分钱的财产,他所留下的只有那未竟的事业和不朽的精神财富!”一时之间师生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一个个热泪盈眶。一波又一波的情感推动,动之以情达到了高潮。

反思之二:对比反照,启发思考。

通过一个对团体、对个体要求都非常高的游戏——穿越封锁线,使参加游戏的学生体会困难和挫折,通过把他们心理活动与孙中山先生面对困难的态度做对比,使学生羞愧,反思自己的行为。

遗憾的是我只对参与活动的同学进行了采访,没有对在座观看的`同学进行提问,使得观看的学生更多地当成娱乐,而没有参与对活动的思考,降低了参与度,使得活动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教学真是门遗憾的艺术。

反思之三:以小见大,导之以行。

孙中山先生做为时代的巨人,在他身上有着多种熠熠发光的精神品质,散发着永垂不朽的人格魅力。如何让先生伟大的人格影响学生?一堂班会课博大宏伟固然是令学生受益匪浅,但是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大而化之的爱国主义、天下为公很难激起他们心中真正的情感体验,进而付诸行动,但若从一个小的角度切入,拨动学生心底的小小心弦,那同样也是一种成功。本课以小见大,以孙中山先生的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为重点,切合学生学习生活,真正将中山精神这道阳光带入他们的生活,住进他们他们的灵魂,真正让中山精神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指导、教育鞭策作用。

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篇八

虽然从文字表述上看,以上三种教学设计(略)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都是(1)要求学生要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2)要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但是从教学流程的安排以及上课时目标的达成度来看,三种设计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是迥然不同的。

表面看来,上述两个教学目标是孤立的,并列的,轻重一样的,实质上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只有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到缠足陋习严重的危害性,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才能感悟少年孙中山的那颗心——对缠足陋习刺心之痛,入骨之恨,有坚决废除它的强烈愿望,才能让学生受到孙中山独立思考,敢于反抗封建陋习,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的熏陶。由此可见,目标(1)是实现目标(2)的基础,目标(1)是先行的,是关键。显然,第三种设计者,由于认真研读了文本,比较深刻地解读了作者、编者的意图,真正明确了教学目标及其关系,使文路和教路有机地统一起来,走进课堂时做到了心中有目标。

反观其它两种设计,轻文本重教参,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参搬家(设计一基本搬了网上的设计)。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虽然把教学要求、教学步骤写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于囫囵吞枣没有消化,效果自然不能令人满意。

所以大家要认识到教材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备课前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通过与文中人物、作者以及编者的对话,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感动,形成自己对文本意义的主动构建。有了这个基础,具体的教学才能做到以教材为本,教师上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本。

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与生活经验背景,是学生的真实起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起点。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改变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中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设计,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才能有效。

由于社会的进步,也就是孙中山的功劳,缠足这一陋习早已销声匿迹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中青年老师来说,如果不去下功夫了解,脑子中对缠足是没有深刻印象的,只是无端地觉得那是用布长期包裹不让脚长大,最终形成小脚。而对于八、九岁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没有看到过,没有听到过,更没有什么体验,可以说是白纸一张。

要让对缠足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学生,单凭文中“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这一句话来感受缠足形象(丑陋形象),进而来感受缠足的毒害,是远远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的。

第三种设计,显然在课前研究了学生,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把握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设计播放缠足动画,旁白介绍缠足陋习这一环节,补上教材的空白点,打通了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知识,更主要的是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对缠足厌恶、憎恨的情感,为下面与少年孙中山产生共鸣,感悟他那真挚的火热的心积蓄了力量,打下了伏笔。

另外,中年级学生的感情是非常朴素的,他们的心是善良、正直的,当自己喜欢的人受到伤害时,反应是强烈的,毫不犹豫的。所以当老师问:如果缠足的不是孙中山的姐姐,而是你的姐姐,你非常喜欢的姐姐,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时,学生有的说难过,有的说心疼,有的说生气,有的说恨妈妈,这种角色体验一下子把孩子与孙中山的距离拉近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老师研究学生的结果。而第一二种设计或关注了文,没有考虑人;或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着眼灌输;或高估了学生,使学生无法“披文入情”“入情入境”,教学平淡无味。所以教师教学时要研究学生,走进儿童的心灵,了解儿童,做到以人为本,目中有人。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维。”由此可见,新课程把“感悟”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而本课时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感悟缠足的危害性和少年孙中山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因感动而醒悟”,“有所感触而领悟”呢?第三种设计同其他两种带有灌输式、问答式倾向的设计相比,呈现出更丰富的策略。

1、朗读中感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文本意义不是客观地先于文本之中,而是读者读出来的,或者说是在读中生成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缠足陋习对妇女的毒害是通过姐姐缠足先后的不同表现体现出来的,妈妈对缠足的无奈、少年孙中山对缠足的憎恨和反抗是蕴含在他俩的对话之中的。所有这些怎样让小学生去感悟?教师首选的策略是引导学生朗读体味。成韵的朗读是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的过程,学生在朗读中会不经意地体验、意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读出了那颗心、那份情”,达到“披文以入情”的境界。同时,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安排学生充分朗读,能激发起学生自己的情感,使学生之情、文中人物之情和作者之情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2、比较中感悟。

有比较,才有发现。学生只有在不同语词、不同句式、不同顺序的比较当中,在人物的不同表现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

(1)姐姐缠足前后的不同表现的比较。

(2)第7自然段与补白的比较: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他看到的是(姐姐的愁眉苦脸);孙中山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他听到的是(姐姐的叹气声、哭声)。

(3)孙中山和妈妈对缠足不同表现的比较。

(4)孙中山和妈妈自身不同描述的比较: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这种比较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有可能获得潜能的激发、方法的领悟、思维的启迪、智力的生成、情感的熏陶。

3、想象中感悟。

语文教学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它要求我们还语文以画面、还语文以旋律、还语文以意象。孙中山的姐姐缠足时的情景,学生自然没有见过,书上也只有短短的两句话,而这个内容对学生感受缠足陋习对带来的痛苦非常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引发学生的想象,由于此时学生已有缠足这一丑陋形象的表象,短短的两句话被赋予丰富的内涵,烙上了学生独特而多元感悟的痕迹。这对学生加深课文理解、走近孙中山的心灵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法,那法,只有符合语文教学特点的,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胸中有法。

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篇九

5月7日,第二次月考后,在政教处的安排下,我和实习生经过精心策划举办了一场励志型的主题班会——《成功无捷径,学习当奋斗》。这是一节学生、老师,两方参与的班会课,针对的是月考过后部分学生心情浮躁,思想懒惰,不爱学习的现象。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可以说,结果既在我的预料之中,又超出了我事先的设想,使我自身也深受启发。

为了确保学生活动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果,本节课重点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让他们自由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第六个环节,感受到了母爱,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还不够,学生们还要学会去回报自己的妈妈,因此设计了学生合唱《烛光里的妈妈》,并在唱歌的过程中将之前写的`明信片送给自己的妈妈。最后,在学生的合唱中结束本课教学。

爱无处不在,我们的爱心教育也时刻不能停止,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远比只教会孩子如何读书学习重要。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孩子们于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充分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付出,认识到了母亲的关爱无处不在,仿佛春雨润物,细细无声。正因如此,更应该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不足之处是:1、对于“感恩社会”方面没有进行深入地挖掘延伸,只局限于对父母的感恩。2、没能现场请家长代表发言,谈谈作为母亲,对这节课的感受,对孩子的期许,如果能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相信这节课的最后能更出彩。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受启发,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点评:本节课力求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依托情境导入、巧妙组织、打造亮点力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于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说的也是身边发生的事情,因此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教师及家长的参与,一度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再加上精心选择的歌曲,给人心灵以强烈的震撼,恰如其分地渲染烘托了课堂气氛。而且,课堂也注重了实效性。当然,此次主题班会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同学没在课堂上倾诉自己的心声;课堂组织形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丰富。但无论如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能将把这次感恩教育进行到底,让它渗透到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定能让感恩的种子在每个学生心底生根发芽!(段明磊)。

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篇十

《孙中山破陋习》讲述的是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有这么几个理解的难点:

1、课文所反映的年代与事件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不了解孙中山,不了解辛亥革命,不了解缠足。

2、这篇课文让学生感悟的是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对于憎恨的情绪学生通过品读文中词句能感悟到,但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就不太容易理解了。

要解决以上难点,必须让学生对文中人物以及时代背景有个了解,在介绍孙中山时,我让学生明白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担任了临时大总统,被称为我国的国父。而辛亥革命则让学生明白这是一次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革命运动,正是有了这次变革,才有了以后中国的发展。关于缠足,文中介绍得很少,只是讲了妈妈给姐姐缠足,姐姐的痛苦,妈妈的无奈,孙中山的生气。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学生的感悟会不深刻。于是,课前,我搜索了有关缠足的资料,了解了缠足的起源以及缠足的过程。在课上和学生进行了讲解。

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搜集一些缠足的图片,我想要是有了图片的.话,学生对这一陋习的了解会更深刻。但是通过我的讲解,学生也能感受到缠足的丑陋与残忍。从学生脸上惊讶、痛苦的表情,我知道学生肯定对缠足的痛苦有一定理解了。但这也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让学生去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于是,教学时,我还是从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情感入手,引导学生感悟词句。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孙中山喜欢的姐姐是怎么样的?后来姐姐变得怎么样了?通过前后的对比,就不难体会到缠足的痛苦。最后是引导说说所了解的以前生活中还有的陋习。这是课文后要求的,我让学生课前去调查。原以为学生不会有什么收获,但学生通过询问,还是有所收获。

在交流时,学生说到了现在还存在的一些不好习惯,如随地吐痰,拥挤、争先恐后、插队,大声喧哗,闯红灯等。由此,我趁势讲解陋习也指不好的习惯。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一些陋习,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奋斗,除掉陋习,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篇十一

三月是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季节,三月更是一个讲文明、树新风,把雷锋精神吹遍每一个角落的季节。在弘扬雷锋精神,大力倡导学雷锋的日子里,我们家长也有幸来参加班级的“学雷锋爱心教育”活动,开展了以“学雷锋”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

每年的3月5日是学习雷锋叔叔的日子,为了让的小朋友了解雷锋叔叔,知道雷锋叔叔是个解放军,一生一直在做好事情,老师通过上网收集、看书查阅等形式整理了很多关于雷锋的故事、照片、图书、歌曲等,活动前我们家长在家里也给孩子讲述关于雷锋的小故事,通过唱歌、讲故事等活动的开展,初步认识了雷锋,宣传了雷锋精神。让知道雷锋叔叔是一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经常为别人做好事的解放军叔叔;并将助人为乐的精神渗透在一日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引导幼儿愿意帮助别人,知道关心集体。学雷锋、做好事的感觉可真好!好事情就是要从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带着一次性手套、垃圾筒到小区里捡垃圾,孩子们在嘻嘻闹闹的实践中体验了集体劳动,学雷锋做好事的快乐。我们也将继续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这些活动慢慢地将学雷锋变成一种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每一天都能争做文明小雷锋。今天的学雷锋活动很有意义,当今社会好人好事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社会的冷漠有时真让我们觉得寒心,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在孩子中传播正能量,让他们有一颗爱心愿意帮助别人。在看过一组雷锋生平的图片后,引导孩子去思考到底雷锋叔叔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环节时,我发现在“勤俭节约”的讨论中,孩子们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节约用水、光盘行动等等。当苏钰涵小朋友说我们在外面吃完饭妈妈都叫打包的时候,我就很感动,让我发现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自身的一言一行都是给孩子起到一个榜样作用,这个孩子带来的影响是无穷的。

3月5日雷锋日,这个活动应该传承下去,好人好事无论哪个年代都不应淘汰。今天上午,我们班开展了“学雷锋”主题活动,通过看图片、听故事、学歌曲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学习雷锋精神的积极性。孩子们之间互帮互助,哥哥、姐姐带着小弟弟、小妹妹散步,帮助他们脱衣服午睡,让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感恩,学习雷锋精神。通过此次学雷锋活动,在孩子们心目中树立了雷锋助人为乐的良好形象,也让孩子们了解到学习雷锋精神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愿意帮助、关心别人。

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篇十二

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

时间一点一点的消逝,每一分钟,都有着不少灾区人民因抢救官兵与医生的资源不够,而面临着死亡。在电视、在网上,最新的消息不断传来,而其中一则新闻,更让我难以忘怀: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中心德阳市东气中学里连续救出了4名学生,但是他们能活下来,全都是因为他们的老师。在地震发生那一瞬间,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扩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名学生,他们都获救了,但谭老师却不幸离开我们了!

读了这篇报道,我觉得谭老师真可敬!竟可以用血肉之躯挡住水泥钢筋,我感动极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总要好人离我们远去,而坏人却逍遥自在?他没有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真是患难见真情,那四个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才会对得起为他们而死去的老师。

面对困难,团结就是力量。当13亿中国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的时候任何困难都是暂停的,任何灾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反思篇十三

活动目的:

着力提高学生的“两个意识”即公德意识和安全意识;告别一个“不良行为”就是要告别随手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和形成一个“良好习惯”就是要养成爱我校园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交流评议。

小组汇报各自搜索到的内容。

可围绕这六种现象展开评议,说说自己的看法。

1、扔垃圾、折花草现象调查。

2、班级卫生、教室物品摆放、值日生值日观察。

3、中午的时候在水间倒饭菜。

4、在楼内喧哗、进楼不站队、跑楼梯。

5、课间活动时不能文明游戏。

6、不完成作业,让父母、老师伤心。

7、管不住自己,总在教室里说小话。

8、使用文明用语现象调查。

9、上放学整齐有序调查。

10、等车学生文明情况调查。

11、乘车安全意识调查。

围绕上述现象,充分展开交流。

三、榜样引领。

请班级里文明使者发言。

请班级里优秀学生发言。

其他学生聆听发言,对比反思。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咱们的校园环境之所以如此洁净、优雅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校园就。

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护校园环境,不但不扔垃圾,还要主动捡垃圾,那样,我们的校园就能成为真正的花园学校。我们的班级更是我们快乐成长的家,我们要努力把自己的事做好,人人用心为班级服务,我们的班级才能更整洁。通过今天的讨论、交流,通过聆听文明学生代表的发言。我们是否有信心做文明懂礼貌、习惯优秀的好少年呢?好,让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效果反思:

今天下午第六节课,我们按时召开了《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班会。我全程主持本次班会。我先引导孩子们思考了“什么是习惯”,然后借助名人的成长故事使孩子们认识到养成好习惯很重要。习惯优秀的人才有机会成长为真正优秀的人。对于本次班会,孩子们进行了认真准备,各个小组针对各种现象进行了观察,并写了观察体会。尤其在交流环节,滟泽小组四个人发现了在校园里撕疯打闹的现象,诚恳地发出呼吁:伙伴们,我们应该文明游戏!还很郑重地点名批评了几个同学。刘主任来班聆听了班会,对孩子们的表现感到满意。

在总结环节,我结合交通安全知识,再次强化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本次队会效果很好!希望我们的校园处处盛开文明与和谐之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