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所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总结要有主题和逻辑,分清主次,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方便读者理解。以下是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州景区导游词篇一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千年古刹——明月寺。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由僧明智所创,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道根重修,战争中曾遭毁,1993年修复开放。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树林,每逢初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古镇一景,清李果有“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的诗句,传诵一时。明月寺与灵岩山上的灵岩寺在布局结构上相仿,一年四季香火旺盛,附近村镇的老百姓平时喜欢到明月寺去寄托自己的祈盼。
这是一座明代古桥,名叫永安桥,建于明弘治十一年,至今已有五百多个春秋。永安桥为单孔石拱桥,桥洞宽敞,倒影如环,葛萝垂挂,古意盎然。当地的新婚男女或小儿满月都有“走永安,祈福保平安”的习俗。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江南著名园林:严家花园。严家花园原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俗称“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几易其主,曾先后经历了三位主人。第一代主人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苏州大名士、《古诗源》作者沈德潜。后沈德潜官至太子太傅,被乾隆皇帝赞为“诗坛耆硕”。沈德潜原住苏州葑门,雍正七年(1729年)迁隐木渎,建屋筑园,号“灵岩山居”,在此开馆授徒。
道光八年(1828年),此园被木渎诗人钱端溪买下,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起名“端园”。此时,宅园初具规模,龚自珍对此园有“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的赞美。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端园转让给木渎首富严国馨。严氏买下端园后,由香山帮建筑大师姚承祖率领能工巧匠重茸一新,严国馨的母亲朱太夫人仰慕前贤,改“端园”为“羡园”。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两次来苏州调查古建筑,对木渎严家花园的布局与局部处理推崇备至,认为此园是苏州园林中的代表作品,著名学者董军教授也在他的《江南园林志》中,对严家花园作了重点介绍,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严家花园的建造者姚承祖大师更是把严家花园作为自己平生最满意的作品,在他的著作《营造法源》中载有大量严家花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文档为doc格式。
苏州景区导游词篇二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
木渎古镇内名胜古迹遍布,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交融,风情独特,其历史可追溯到吴越春秋时代。木渎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木渎有“园林之镇”之美誉,明清时镇上私家园林多达20多处,现仍存有严家花园、榜眼府第、虹饮山房、古松园等古典园林多处。镇上老街纵横,山塘、下塘、下沙、中市街,历经沧桑,风貌犹存。
苏州景区导游词篇三
盘门景区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去游玩,作为导游,会用充分的景点知识,介绍盘门三景的特色给游客了解。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苏州盘门景区。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据古籍记载,苏州城最初是周敬王六年(前520xx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盘门为吴门八门之一,古称蟠门。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震慑越国,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今名。
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筑,瓮城为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明初、清初和晚清都曾进行过修缮。
现存的盘门与南宋《平江图》碑所绘,方位相符,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旧观,水陆两门南北交错并列,总平面呈曲尺形,朝向东偏南10度,是苏州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古水陆城门。
景区内瑞光塔、水陆城门、吴门桥分别为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弘扬历史文化,加快发展旅游事业,近年来,盘门景区修复古城墙,整治瑞光塔院,重建四瑞堂、伍相祠、放生池,还营造一池三山、种树植草,精工修造丽景楼、涛隐翠埜、双亭廊桥、水濂洞等诸景点,景区已经成为苏州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始建于春秋(前514年),重建成于元末。城楼为1986年初夏重建。盘门是苏州古城唯一保存完整的水陆城门,它由两道水关、三道陆门和瓮城相互组合而成。
从城垣北侧石板坡道登上城墙,可以看到整个陆门、水门套城的布置和结构全貌。
陆城门:分内外二重,二门之间设有“瓮城”,可藏卒数百,以备突然出击之用。
水城门:和陆城门毗连,亦系砖石结构,分内外二重。水陆城门均设有巨大的闸门,古代用盘车提升或关闭,可控制往来行人与船只,便于设防守城。
城墙上的雉堞、垛口、射孔、炮洞、闸口、绞关石、天井(防火设施)均历历在目。
吴门桥:出水城,迎面便是古老的吴门桥,从吴门桥洞中穿出,便进入了宽阔的大运河。
此处形势险要,水流湍急,是大运河绕过苏城西南角的一个急湾。北面城墙高耸,下临深渊,为古代舟师出没之所。
瑞光塔:现存的瑞光塔为北宋砖塔,塔高43.2米,7级8面,由外壁、回廊、塔心组成。
瑞光塔中曾多次发现珍贵文物。1963年,在第一层塔壁内发现木佛两尊,第三层塔心内取出石佛一尊以及大中祥符年间砖刻题等文物。
1978年,又在第三层塔心砖龛内发现舍利宝幢、观音、如来铜造像、木刻印刷和碧纸金书的经卷共100多卷,为五代至北宋时文物。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看来江南美景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全家去游览了盘门景区。
我们全家先乘小船,在极具富有江南水乡情调的小河沟里行驶着。划船的老阿婆一边推着船桨,一边唱起了江南名歌:“九月里来,桂花开……”
上岸后,我们先去了盘门。盘门又分为水陆两门,是由伍子胥督建。陆门是打仗用,水门连接着古运河,既可以用来打仗,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我们通过了马道,登上了城楼,先看到是陆城。陆城有十米来高,最靠前的一跺城墙上有一个了望口和射口。了望口下面就是弯形的城门。城门上有一扇闸门。如若敌军中计,进了城,就靠闸门把敌军封锁在城内。水城跟陆城构造基本相同,只是闸门外就是涛涛的运河水,由于有人出入水道,所以城内长满了野草。城台上树这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吴”,它代表春秋时代的吴国。城墙顶上还有一座房子,大概是将领的卧室,否则,怎么里面会有兵器呢!
下了盘门,我们又去了雄伟的伍相祠,高大的瑞光塔,秀美的四瑞堂,水花飞溅的水帘洞,清澈的放生池等。
最有意思的唐朝的那个千年古刹,它由铜铸成,两米多高,上面刻着字,刚跨进钟楼,就听见古钟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当……当……当……”就好象有为巨人在咆哮,当敲击完古钟后,它还在不停地抖动,手摸上去,好象附在了古钟上,抖个不停。
这就是美丽、幽雅而令人向往的苏州盘门景区。
苏州景区导游词篇四
石湖,是太湖的支流,居上方山东麓,离苏州城西南十八里。相传春秋时,范蠡带了西施就是从这里泛舟入太湖的。石湖东面有越来溪,溪上有座越城桥,是当年越王勾践率兵攻吴从太湖挖通水道,屯兵士城而得名。就在越城桥的右首,有座九环洞桥,叫行春桥。这里是石湖看串月的最佳处。
每当农历八月十七半夜子时,月亮偏西时,清澈的光辉,透过了九个环洞,直照北面的水面上。这时,微波粼粼,在石湖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在波心荡漾,这就是“石湖串月”奇景。游人为了看这一胜景,一过中秋,不仅苏州城里城外,大小船只一租而空,甚至还有人远从无锡、常熟、吴江等地、赶来看串月的相沿成习。这二三天中,石湖里灯船、游船往来如梭,丝竹诗人蔡云曾有诗说:行春桥畔画桡停,十里秋光红蓼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河亭。
石湖景区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地-太湖风景名胜区十三景区之一,位于姑苏城西南郊太湖之滨,跨苏州虎丘区、吴中区两行政区,距苏州古城5.5公里;东距澹台湖、宝带桥6公里;东南距蠡墅镇3.5公里;南距越溪镇5公里,距太湖梢6公里;西距木渎镇7公里,距灵岩山8公里。
“苏州好,串月有长桥”,除了行春桥,苏州还有一座桥梁史上的杰作-宝带桥。宝带桥53孔,犹如“长虹卧波”横卧在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相传在农历八月十八半夜,明月正中,照在湖上,每一个桥忆亦都幻出一个月亮,水中的月亮,随波起伏,犹如一串明月。
然而,“宝带桥串月”却不如“石湖串月”那么有名。这不仅因为上方山石湖景色如画,而且同上方山的另一个风俗有着连带关系。相传,农历八月十七,是“五通神”的生日,苏州一带善男信女都要到上方山去烧香,“借阴债”。明代时,香火极盛,夜间,师娘(即巫婆),装神弄鬼,热闹非凡。十八日一早,四乡八里的烧香船都涌向石湖,许多船上载着各种会打拳弄武的高手,敲锣打鼓随着画舫穿越桥洞,还把钢叉从桥洞这边飞过桥面,越过热闹的看客的头顶,待船到桥洞那边正好接住,以此来显示该村村民武艺的高强。这时,行春桥上人山人海,喝彩声四起。明代吴门画派文徵明曾为此景作过一幅《泛舟石湖》诗画卷。直到清末康熙年间,苏州巡抚汤斌为了防止苏州人利用结社赛会图谋不轨。他亲自拆掉了五通神庙。从此,迷信的“五圣作祟”煞住了,而八月十七的石潮讯却依然存在,并流传至今。
每年八月十七,夜色清朗,苏州旅游业纷纷增开“石湖串月”游览专艇,这时,上方山上,楞枷塔下,皓月当空,澄澈万里,湖波山岚,一片清光。苏州城区,繁灯如星,恍若人间天堂。还有小船载酒,泛月湖心,传出弦歌之声。一到半夜最佳时刻,人们群集行春桥周围,待一轮明月升上中天,透过九个桥洞,神奇地显现在波心之中,游人们都会为此千古奇观而发出欢呼和惊叹。
石湖景区以吴越遗迹和江南水乡田园风光见胜,拥有众多的古寺、古塔、古墓以及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等人的别墅。此外还有渔庄、天镜阁、行春桥、越城桥、顾野王墓、越城桥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石湖串月等景观景物。附近的上方山上还有吴王拜郊台、吴王井、藏军洞、楞枷塔、范家祠、潮音寺等优美景观。
石湖:石湖,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公里,周围10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越来溪穿湖而过,南接太湖,北汇胥江,流入苏州市区。越城桥与行春桥形成八、九十丈的堤桥,堤桥正北有一座雄伟的“吴中胜景”牌坊,坊额由当代书法家顾廷龙手书。
上方山:上方山,又名楞伽山。山下有楞伽寺,山上有楞伽塔,该塔在苏州诸塔中,仅次于虎丘云岩寺塔而居第二位。登山远望,石湖佳山秀水尽收眼底,湖光凝碧,横山叠翠,“山深林幽,花果茂盛“,凝聚江南田园之美。
石湖串月:行春桥位于茶磨屿东,石湖北诸,又名长桥、九环洞桥,因为桥下洞函中不仅流过一条小河,而是几处溪流分别流经其不同的桥孔,故人称九环洞桥。桥上有重级石栏,游人可随处坐憩。桥面俱石砌成,平展光滑,桥身九洞相连,湖水越洞而出,水清映物。农历八月十八夜,秋月如练,石湖行春桥九个桥洞,各挽一汛月影,形成串月之绝景。
石湖精舍:南宋末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归隐石湖养老,自号石湖老人。范成大筑石湖别墅,又名石湖精舍,建有北山堂、农圃堂、寿乐堂、天镜阁、千岩观、玉雪坡、锦绣坡、梦鱼轩、说虎轩、倚云亭、盟鸥亭等多处景观。
渔庄:民国二十一年,书法家余觉在天镜阁故址建别墅,俗名“渔庄”。其主厅为慈禧太后所赐“福寿堂”,堂南临湖新建望湖亭,可畅览石湖、上方山景色。新增茶室、鱼塘,可供游人品荼、垂钓和休息。
越堤烧烤基地:这是苏州最大的野外烧烤基地,备有烧烤所需器具,并有十余艘小船、竹筏可游玩。每当风和日丽,游客或坐于绿树环绕之中,或泛舟湖中,享受着碧波荡漾、绿草如菌以及烧烤的诱人香味。
华南虎养殖基地:华南虎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在这里游客能更清楚地了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观看到华南虎的雄姿。
苏州景区导游词篇五
各位团友,早上好!欢迎来到素有“花果之城”的漳州,我是__旅行社的导游员__,我们的司机师傅姓杨,他是一位很经验的司机,他可以做到钥匙一插马达就响,车轮一动平安送到。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东山岛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动石风景区。请大家随我下车,请记住车号为闽d12345。
啊!人来齐了。沿着这个石阶而上,我给大家大概介绍一下东山的情况,东山岛位于福建省最南端,是福建第二大岛,也是一个岛县,与中国台湾仅一水之隔,距中国台湾高雄港143海里。今天我们将看到的风动石可是以“天下第一奇石”载入《世界地理之最》一书中的。刚才有位朋友问我,有没有黄山的飞来石大?看了您就知道了。来,请大家跟随着我,好,各位团友,现在眼前这个外观有些像老鼠有些像兔子又像猴头的这块石头,就是东山的标志――风动石了,而现在大家看到这块石头虽没有飞来石大,但别小看这块石头,他可很有骨气,据说日本人曾用二舰军艇企图抢走风动石,可是这位老兄却怎么也不肯动,而我们自己人只要用小小的力气推推,这位重200多吨的老兄,它就像很舒服似地摇一摇,动一动。各位,风动石可是东山的镇岛宝贝,大家可要和它合个影。各位团友,我们照好像,请随我去看看另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胜古迹――关帝庙。
关帝庙,又叫“武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关帝庙是一座闻名海内外的庙宇,具有明清古建筑艺术价值。
好,各位,现在我们看到这座依山临海,气派魏然,就是关帝庙,现在请大家随我直接步入中殿看看吧,在中殿的正中就是关帝神像了,两边是四员大将,庙内这“万世人极”的匾额,是清咸丰皇帝的御笔。好,各位我们现在去看看另一匾额“追源谒祖”是中国台湾的信徒赠献的。大家好像已恍然大悟了,对,中国台湾关帝庙信仰文化正源于此,至今中国台湾有951座的关帝庙,有许多就是东山的分庙。
东山也因此成为传播中原文化和关帝文化的发祥地。每年中国台湾就有数万信徒来此朝圣谒祖,而东山岛人民更是崇敬。现经过历代补充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关帝民俗文化。现在东山家家户户悬挂关帝画像和楹联,外甥结婚,舅舅必定要赠送一套关帝神像及楹联,东山民众历来都有到关帝庙求签的风俗,相传,郑成功在收复中国台湾之前到此庙来抽了一个上上签,签上写道:韩信战霸王,这支签说明郑成功征战中国台湾就像韩信战霸王一样,会成功。郑成功马上把这件事告诉将领们,使大家备受鼓舞。将士对关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东山还有一种古老的民俗,――迎神,即抬着关帝神像游街,我们在中殿看到前面一尊就是老百姓常请出来游街的神像。这种方式当地认为可以造福民间,消灾避邪,保佑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如意。关帝出游仪式先择日:每年农历正月或二月,由民间父老推选一位有名望的长辈,身穿马大褂,头戴碗帽,到关帝庙向关帝虔诚地投茭问卜,定出出游的日子,为是择日,然后鸣锣报街:派一人在出游前三天,沿迎神的街,边鸣锣边通知各家各户打扫卫生,以迎关帝,这叫报街。最后就是最荣重的出游:出游那天,由关帝信徒若干人,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游神队,游神队伍先由马头锣开道,后随两对或多对“肃静”“迥避”牌,横彩“山西夫子”;后面就是锣鼓班;八般武器如大刀、斧等兵器队,其后是龙旗队,其中周仓的黑色龙旗走前面,为保驾旗,接着黄龙旗、红龙旗,旗为长方形,后面是化了妆的孩子手们捧花、水果等,长辈身穿着大褂,手捧铜炉,一对红灯在神轿前面,神轿先周仓,后神轿里有关帝神像,后面就善男信女们手握香炷。出游队伍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摆香案,跪拜迎接,焚香放鞭炮,,迎神队伍十分热闹,人山人海,乐声悠悠。这是一种规模盛大的民俗活动。
大家听了是不是想看看,那么我们好客的东山人民欢迎你们有机会再来领略。好,各位团友,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参观,11:00我们在关帝庙前集合。谢谢!
等会,我们去参观谷文昌陵园。等会见。
各位亲爱的来宾,大家好!我是__旅行社的导游__。欢迎来到美丽的东山岛。东山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是明代闽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学者黄道周的故乡.今天我将带大家游览国家四a级景区风动石景区.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称的东山风动石一直是岛上人民引以为荣,视为珍宝的自然景观.现在它已经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诗云:“风吹一石万钧动”,这是对风动石最好的写照。大家请看,耸立在陡崖上的风动石,高4.37米,重约200吨。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你要是有兴趣可以仰卧盘石上,用你双脚推推看,不过可别把它推倒了。站于风动石下。它摇摇欲坠,有一种惊险的感觉,你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于此处看风动石象仙桃,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掉下的七彩石,搁在这里,斜放于盘石之上,两石叠在一起,如情侣般亲密,时有动摇,但却永不分开;大家随我走上台阶,站在这台阶上看风动石,像什么?像不像偷吃刚才那只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还滴溜溜的转,转眼间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关于风动石,还有段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海上倭寇侵扰东山,企图抢走这奇异的风动石,用了数艘兵舰,套上绳索,他们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只听“嘣”了几声,绳索全断了,倭寇纷纷落入海里,十分狼狈,风动石依然屹立于原地。它与周围景色交相辉应,难怪文人墨客会在这里留下“这里风景独好”的赞叹。风动石以奇险摇而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不是风摇石而是石摇风”。
沿着这条幽的小路,大家随我去参观景区内另外一处很有地方特色的名胜古迹――东山关帝庙。关帝庙又叫做武圣殿,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请看,它那燕尾式飞檐,弯月起翘,鸟兽凌空。显得轻巧灵动。屋脊上雕有八仙过海和唐宋120个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种瓷料剪贴镶嵌而成,长年风吹日晒,色彩鲜艳不变。这种剪瓷、嵌瓷工艺,都是闽南古建筑的传统技艺。东山关帝庙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圣庙。据传郑成功当年收复中国台湾前曾到此求得吉签,而后收复告捷,将士对关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诚昭日月,义气薄云天。”关帝以其忠,信,义,勇而德行天下,数百年来被闽南人民视为保护神。大家站在这里,面对着大海,海的那头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东山与中国台湾一水之隔,明清之时远涉海峡守护中国台湾的将士就曾供奉带到中国台湾的关帝。中国台湾目前有951座关帝庙,据统计,以东山关帝庙为祖庙的就有470多座。东山也因此成为传播中原文化和关帝文化的发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召唤,使得跨越海峡前来祖庙朝圣的台胞络绎不绝,关帝文化扎根于海峡两岸,成为联络感情,促进交流的桥梁,如同彩虹,横贯于海峡上空,祥云流彩,灵光普照。
古代的东山与中国台湾之间有一道浅滩,称为东山陆桥,成为古人类,动物通往中国台湾的途径.今天的两岸人民通过关帝文化――这座桥梁沟通感情;汹涌的中国台湾海峡隔不断骨肉之情,没有了东山陆桥,我们有关帝之桥,有心桥,两岸人民心间有千千万万座桥!
好了,各位亲爱的团友,今天的游览在这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配合与支持!祝愿在美丽的东山渡过最美好的日子。
苏州景区导游词篇六
好,各位,现在我们看到这座依山临海,气派魏然,就是关帝庙,现在请大家随我直接步入中殿看看吧,在中殿的正中就是关帝神像了,两边是四员大将,庙内这“万世人极”的匾额,是清咸丰皇帝的御笔。好,各位我们现在去看看另一匾额“追源谒祖”是中国台湾的信徒赠献的。大家好像已恍然大悟了,对,中国台湾关帝庙信仰文化正源于此,至今中国台湾有951座的关帝庙,有许多就是东山的分庙。
东山也因此成为传播中原文化和关帝文化的发祥地。每年中国台湾就有数万信徒来此朝圣谒祖,而东山岛人民更是崇敬。现经过历代补充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关帝民俗文化。现在东山家家户户悬挂关帝画像和楹联,外甥结婚,舅舅必定要赠送一套关帝神像及楹联,东山民众历来都有到关帝庙求签的风俗,相传,郑成功在收复中国台湾之前到此庙来抽了一个上上签,签上写道:韩信战霸王,这支签说明郑成功征战中国台湾就像韩信战霸王一样,会成功。郑成功马上把这件事告诉将领们,使大家备受鼓舞。将士对关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东山还有一种古老的民俗,——迎神,即抬着关帝神像游街,我们在中殿看到前面一尊就是老百姓常请出来游街的神像。这种方式当地认为可以造福民间,消灾避邪,保佑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如意。关帝出游仪式先择日:每年农历正月或二月,由民间父老推选一位有名望的长辈,身穿马大褂,头戴碗帽,到关帝庙向关帝虔诚地投茭问卜,定出出游的日子,为是择日,然后鸣锣报街:派一人在出游前三天,沿迎神的街,边鸣锣边通知各家各户打扫卫生,以迎关帝,这叫报街。最后就是最荣重的出游:出游那天,由关帝信徒若干人,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游神队,游神队伍先由马头锣开道,后随两对或多对“肃静”“迥避”牌,横彩“山西夫子”;后面就是锣鼓班;八般武器如大刀、斧等兵器队,其后是龙旗队,其中周仓的黑色龙旗走前面,为保驾旗,接着黄龙旗、红龙旗,旗为长方形,后面是化了妆的孩子手们捧花、水果等,长辈身穿着大褂,手捧铜炉,一对红灯在神轿前面,神轿先周仓,后神轿里有关帝神像,后面就善男信女们手握香炷。出游队伍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摆香案,跪拜迎接,焚香放鞭炮,,迎神队伍十分热闹,人山人海,乐声悠悠。这是一种规模盛大的民俗活动。
大家听了是不是想看看,那么我们好客的东山人民欢迎你们有机会再来领略。好,各位团友,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参观,11:00我们在关帝庙前集合。谢谢!
等会,我们去参观谷文昌陵园。等会见。
各位亲爱的来宾,大家好!我是__旅行社的导游__。欢迎来到美丽的东山岛。东山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是明代闽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学者黄道周的故乡.今天我将带大家游览国家四a级景区风动石景区.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称的东山风动石一直是岛上人民引以为荣,视为珍宝的自然景观.现在它已经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诗云:“风吹一石万钧动”,这是对风动石最好的写照。大家请看,耸立在陡崖上的风动石,高4.37米,重约200吨。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你要是有兴趣可以仰卧盘石上,用你双脚推推看,不过可别把它推倒了。站于风动石下。它摇摇欲坠,有一种惊险的感觉,你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于此处看风动石象仙桃,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掉下的七彩石,搁在这里,斜放于盘石之上,两石叠在一起,如情侣般亲密,时有动摇,但却永不分开;大家随我走上台阶,站在这台阶上看风动石,像什么?像不像偷吃刚才那只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还滴溜溜的转,转眼间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关于风动石,还有段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海上倭寇侵扰东山,企图抢走这奇异的风动石,用了数艘兵舰,套上绳索,他们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只听“嘣”了几声,绳索全断了,倭寇纷纷落入海里,十分狼狈,风动石依然屹立于原地。它与周围景色交相辉应,难怪文人墨客会在这里留下“这里风景独好”的赞叹。风动石以奇险摇而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不是风摇石而是石摇风”。
沿着这条幽的小路,大家随我去参观景区内另外一处很有地方特色的名胜古迹——东山关帝庙。关帝庙又叫做武圣殿,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请看,它那燕尾式飞檐,弯月起翘,鸟兽凌空。显得轻巧灵动。屋脊上雕有八仙过海和唐宋120个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种瓷料剪贴镶嵌而成,长年风吹日晒,色彩鲜艳不变。这种剪瓷、嵌瓷工艺,都是闽南古建筑的传统技艺。东山关帝庙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圣庙。据传郑成功当年收复中国台湾前曾到此求得吉签,而后收复告捷,将士对关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诚昭日月,义气薄云天。”关帝以其忠,信,义,勇而德行天下,数百年来被闽南人民视为保护神。大家站在这里,面对着大海,海的那头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东山与中国台湾一水之隔,明清之时远涉海峡守护中国台湾的将士就曾供奉带到中国台湾的关帝。中国台湾目前有951座关帝庙,据统计,以东山关帝庙为祖庙的就有470多座。东山也因此成为传播中原文化和关帝文化的发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召唤,使得跨越海峡前来祖庙朝圣的台胞络绎不绝,关帝文化扎根于海峡两岸,成为联络感情,促进交流的桥梁,如同彩虹,横贯于海峡上空,祥云流彩,灵光普照。
古代的东山与中国台湾之间有一道浅滩,称为东山陆桥,成为古人类,动物通往中国台湾的途径.今天的两岸人民通过关帝文化——这座桥梁沟通感情;汹涌的中国台湾海峡隔不断骨肉之情,没有了东山陆桥,我们有关帝之桥,有心桥,两岸人民心间有千千万万座桥!
苏州景区导游词篇七
各位游客,您们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__x。
苏州紫金庵又称金庵寺,位于苏州西南郊东山镇以西,梁陈时期,唐贞元年间废后复建,至今已有1400的多年历史。世人称紫金庵泥塑彩绘罗汉为“天下罗汉二堂半”之一堂,是我国雕塑美术史上的文化遗产。
从二山门走进罗汉堂,这里银桂飘香,古意盎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堂极具特色的南宋泥塑。有道是:“天下罗汉两堂半”,我们紫金庵里的罗汉就是其中的一堂。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组罗汉。请看,眼前的三尊罗汉“精神超乎,呼之欲活”。而他们的眼神有一个共同的焦聚点——那就是赤柱上的.这条五彩蛟龙。大家看,这位挺颈而坐、怒目而视、肌肉暴起、全身赤红的就是降龙罗汉,他双眉紧蹙,目光犀利,右手做说法印,左手托降龙钵,暗示了降服蛟龙势在必得的决心。大家再看,旁边这位面容清瘦的中年罗汉被这场好戏深深地吸引住了,干脆脱下鞋子,侧身坐着,目不转睛地慢慢欣赏。无意之中,嘴角一抿,伸出右掌表示心悦诚服的敬佩,赞叹之声不绝于耳。“嗯,好!”这位就是钦佩罗汉。这时,旁边的这位老罗汉则表现出了与钦佩罗汉迥然不同的神情,藐视之意,形于颜面。他翘起二郎腿,好像在有节奏地抖动着右脚,同时摇晃着左手,心想:“我活到这把年纪,从未见过有人能把龙降下来,不可能,不可能……”虽然,他面部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但眼神却迫不及待地朝着这个方向偷偷瞄上一眼。这样,就把藐视罗汉心口异志的复杂心态生动、立体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或许雷潮夫妇是想告诉我们,当我们专注于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有人支持和钦佩你勇气可嘉,也总有人怀疑,甚至冷眼藐视。但这些都没关系,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各位游客,走出罗汉堂,跨过圆洞门,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晴川轩。大家请看,眼前是一幅精美的壁画。画中的人物色泽明亮、线条流畅,只寥寥数笔,却十分地生动形象。这幅壁画是由著名国画家亚明先生在1998年历时半个多月精心绘制而成。时年75岁高龄。那么,亚老画的是谁呢?原来,这位低头沉思,缄默不言的就是寒山,而旁边这位一手指人,若有所悟的就是拾得。清代的雍正皇帝曾经册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我们苏州民间则把他们称之为和合二仙,象征着幸福美满、吉庆祥和。
据说,寒山拾得本是三世冤家,后经丰干禅师点化,才终于和好。朝夕相处,亲密无间,以友善而驰名天下。请朋友仔细观看,在壁画的上方还有他俩的一段对话,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我如何处置呼?”拾得回答说:“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段对话,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和谐相处,要宽容与忍让,告诉我们:“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则海阔天空。”
各位游客,和合是我们吴文化的核心,更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合文化不仅造就了我们苏州人性格的温和、语言的柔和,生活的祥和,更彰显了我们苏州人兼容并蓄、和谐为本的人文情怀。如今,我们苏州人更是将“融合”作为了城市精神,这是对几千年来和合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此,我也借这和合二仙,祝愿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也祝愿各位朋友,家庭和睦,生活和美!
苏州景区导游词篇八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遐迩闻名在于她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盘门景点位于苏州长古城西南隅,在唐宋年间曾是南北交通要冲,加上瑞光禅院香火旺盛,形成商贸云集的繁华地区,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打苏州,清军溃退纵火,使昔日繁华付之一炬,盘门逐步成为冷水盘门,但仍保存众多古迹涵丰富,景观独特。
盘门景点占地24.86公顷,早在1983年苏州市政府就立项改造盘门景点,1986处重建城楼,修复城墙及驳岸各300米;1988年起部公修复了伍相祠;1990年整修加固了瑞光塔;为了加快盘门景点的建设速度,1997年,市面上政府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列入苏州市跨世纪重点实事工工程之一。盘门景点建设总投资历约3.2亿元人名币(除吴宫大酒店),整个景氏由五个部分组成:南面为闻名中外的古水陆城门,早在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设计和督造,是现今全国仅存的一座水陆城门,著名学者陈从周先生曾称道:北看长城雄伟,南看盘门秀丽。
北面是由中新合资建造的五星级宾馆,耗资近十亿人民币的吴宫喜来登大酒店,目前是苏州档次最高,经营较好的酒店之一。
东、中、西区,97年市委、市府决定由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改造,通过近二年的建设,搬迁居民七百户,单位近十家,投资近二亿人民币。目前已建成东部商市区,占地2.1公顷,仿明清古建群1.2万m2。中部也就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中央庭园占地113亩,投资近1.2亿元,自98年10月开工,至99年9月竣工,恢复、修缮景点二十几处。西部为高档别墅区,依园傍水。现已投资四仟余万元,用于拆迁和基础设施改造,建成后高档别墅为70套,高档公寓1.2万m。九九年建成开发的中央庭园,位于景点中部,传承“一池三山”的造园思想,园中挖地成湖堆山,水面与内城河连成一脉,水路贯穿景点各个景点,重建的塔园、丽景楼、四瑞堂、涛隐翠野及钟鼓楼、瑞光胜迹牌坊、白牛助役、白龟听禅、放生池、水上蓬莱、绿坪广场、双亭廊桥、碧波夕照、春水宫影、听枫拜月、千年夹石、蟠龙迎贵等二十多处重要景点,山池亭榭、湖光山影、绿地草坪、古树名花,和历史文物盘门水陆城门、瑞光塔、吴门桥等构成一个极富江南特色的盘门景点。请大家看那座高大的牌坊,这是进之景点的标志性建筑。
牌坊作为一种用以纪念先贤,旌表功德之外,已引申用来表示仪注,引导游客进入游览胜迹的象徵。牌坊高8.8米,宽12.8米,8、8、1、2、8皆音是发、发、要、你、发,象征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牌坊采用吴地之传统风貌重檐四柱三间三楼石木结构,坊顶两精饰开口哺龙脊,合角处、戗脊上分别塑饰12只雄师和12条飞龙,象征中华腾飞。正间坊前额为谭以文书《瑞光胜迹》,后为郦方书《赤乌遗踪》,告诉人们:盘门景点瑞光胜迹源自三国时期赤乌年间,额书雄浑纹饰,牌坊檐角高挑,群昂飞动与古塔相得益彰。
穿过牌坊,来到庄重肃穆的将军门楼,大门两侧为高低错落的仿古建筑组成的明清商市区,位于塔圆的东、南、北三个方位的三座将军门楼由1.5米高的仿宋式塔园围墙相连接。
入东将军门即是塔园,闻名中外的瑞光塔是国家级保护文物,由于塔基比外面路基低近一米,因此塔院呈下沉式,有石阶拾级而下。瑞光塔高53.57米,其中塔刹9.14米,为七级八面楼阁式佛塔,塔作为一种佛教艺术,是名胜古迹的重要标志之一。
苏州建塔的历史悠久,造塔初衷是为了存放佛祖和高僧的舍利子。佛教界认为:舍利是佛的象征,具有列比圣洁和崇高,供奉舍利就是供奉菩萨,所以要先造庙后建塔,塔必须造在庙的旁边。塔从印度传入我国后,受我国建筑艺术的影响,塔的形式大都以楼阁式佛塔为主,而塔的层次与平面图形受到了中国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林家数数看,瑞光塔有几层?对,应该是七层。为什么是七层,而不是六层或八层呢?因为按照五行阴阳学说:偶数是阴,奇数为阳,阴为地,阳为天。塔的平面图形在地,应为偶数;塔的层数是往上朝天,则应为奇数。一般塔的层数以七层为多,所谓“七级浮图”就是塔的同义词。
瑞光塔起源舍利塔,据史志记载:赤乌四年(241年),西域康居国(地处中亚西亚)高僧性康,千里迢迢来到三国时期东吴郡讲经说法,吴大帝孙权为迎接他,特在盘门内建一座普济院。六处后即赤乌十年(274年),建十三级舍利塔于寺中,以报母恩,这是瑞光塔前身,也是苏州历史上最早建的塔。现存的瑞光塔建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竣工,历经二十年余时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朱缅赀重修,赐额瑞光禅寺。靖康兵毁,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法林禅师重葺,复塔七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昙芳再修,永乐元年(1403年)、十五年(1417年)两修,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乾隆四年(1739年),道光年间三次修建。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毁,禅寺全毁,仅剩孤塔。古塔从此形影相吊,年久失修,塔体发生倾斜。从1979年开始,苏州市政府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对古塔进行了测绘、考试,制订出科学的维修方案。
1987年由市修塔办公室组织施工,1990年竣工。修复后的瑞光塔,内有楼梯和回廊可直上顶层。外立面恢复宋塔风貌,每层均有平座,勾栏和伸展深远的飞檐角,檐角下悬铜铃,风吹便会发生清脆的铃声。
瑞光塔作为一座七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佛塔,无论是营造技艺,装饰艺术,还是塔藏的稀世珍品,都是古代匠师专的智慧结晶。
1978年4月在塔的第三层塔心窖穴曾发现一批极为珍贵的五代、北宋文物,其中以真珠舍利宝幢(俗称珍珠塔)最为珍贵,已定为国家级文物。真珠舍利宝幢仅珍珠就用了四万多颗,技艺之精,用材之贵,造型之美,是国内在古塔中发现的最精美的工艺品,堪称列价之宝,现珍藏在苏州博物馆。
瑞光塔和真珠舍利宝幢象一座东方女神,瑞光照耀四方,迎接来自中外的游客。
苏州景区导游词篇九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景色宜人,美轮美奂的苏州。
正说着,苏州已经到了,我们的第一站是虎丘。“七里山堂到虎丘”。经过热闹的山塘街我们来到虎丘的山门海涌桥。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景区方圆230来亩,最高处海拔仅34米。然而,在这里大大小小分布着50多个景观呢!
踏上山道,进入景区我们游览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景点。这条长约数十米的山道,点缀着憨憨泉、试剑石、枕头思、仙桃石以及真娘墓等名胜古迹,着你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穿过一个圆洞门,我们来到了虎丘最美丽的地方――剑池。这里四周石壁合抱,有一种形式奇险,气象萧森的感觉。狭长形的水池,南稍宽而北微窄,状如宝剑,池水清澈甘冽,唐朝时曾被品为“天下第五泉”。峭壁前,有摩崖石刻“风壑云泉”4字,右壁上有“剑池”两个篆体大字,相传是书圣王羲之的笔迹。
过双桥往西,再经雪浪亭北上,来到虎丘塔前。只见虎丘雄踞塔园中央,塔身显得有点苍老班驳,但依然矫健挺拔,姿色迷人。众所周知,意大利有座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虎丘塔要比比萨斜塔早建400多年,所以虎丘塔有被称为“东方斜塔”。
不知不觉一天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在车上我想虎丘不但有山的风骨,也有水的柔姿。
最后,我想借用古人的两句诗来评价我们今天的虎丘之行:平生游览遍天下,游之不厌惟虎丘。
今天的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继续游览吧!
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
苏州景区导游词篇十
木渎有“园林之镇”之美誉,明清时镇上私家园林多达20多处,现仍存有严家花园、榜眼府第、虹饮山房、古老街古巷中深宅大院荟萃。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苏州木渎景区。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
木渎古镇内名胜古迹遍布,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交融,风情独特,其历史可追溯到吴越春秋时代。木渎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木渎有“园林之镇”之美誉,明清时镇上私家园林多达20多处,现仍存有严家花园、榜眼府第、虹饮山房、古松园等古典园林多处。镇上老街纵横,山塘、下塘、下沙、中市街,历经沧桑,风貌犹存。
苏州木渎古镇,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古镇。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位于中市街18号,创业于乾隆55年(1790年)。经百年苦心经营,逐渐形成以十大名菜为主的独特菜肴体系,世有石菜之誉,为苏帮菜系的代表之一。其中,鲃肺汤更是名满江南。李根源、于右任、李宗仁、张大千、费孝通、盖叫天、金声伯等名人都曾慕名来此品尝。
可去百年老店石家饭店品尝鲃肺汤、太湖河虾。另外,木渎镇乾生元产的松子枣泥麻饼非常有名,各式蜜饯也非常入味,价格又很便宜。还有现做现卖的粽子糖,小小的身材,碧绿清透,让人爱不释手。姑苏十二娘风情街上有家号称“天下第一”的臭豆腐店。
这里是林则许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马桂芬的故居。他坐南朝北,有许多房间。前面为门厅、大厅和楼厅。花园中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池子,还有一座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在一个园子里,还呈现着一幅风景如画的“姑苏繁华图”,画面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介狮和两山间,入苏州郡城、经盘、胥、阊三门,穿山塘街,至虎丘山止。作者自西向东,由乡入城,重点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镇苏州、一街山塘的景物,画笔所至,连锦数十里内的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社会风情跃然纸上。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古松园,古松园因园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罗汉松得名。我们欣赏到了姚建萍刺绣艺术馆里的刺绣作品,如《和平》、《国色天香》、《待嫁绣娘》等。
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我们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不一会儿,“乾隆皇帝”在大臣、太监的簇拥下坐上了龙椅,太监宣读“圣旨”:“为选拔优秀人才,特在木渎组织一场特殊的恩科考试。”然后,又宣布了考官名单和考场纪律。而且这次考试和以前不同考官给我们发了一把扇子,要求我们笔在扇面上写上“木椟古镇”,扇的背面则可自由创作。一些同学赶紧写了起来,不到十分钟我们就都写完了。经过“乾隆皇帝”“钦阅”,我们班的陆一阳等3名同学获得了考试的前三甲。因为他们都练过书法,所以能写一手好字。
下午我们来到灵岩山风景区的“童玩街”,这有很多游乐项目,如滚铁环、打陀螺、踢毽子、调房子、放风筝等传统游戏。这是我看见了一座长80米的吊桥,我立刻冲了过去,可惜我来得太晚了,早有一群同学在排队,看来只好等了。五分钟后,我可以过桥了。我直接冲了过去,没到30秒,我就过桥了,后面的同学还没过中点呢!后来我一连走了好几次,我觉得过吊桥实在太好玩了。
2点半,我们失望地听了老师喊了一声:“同学们,我们要回去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灵岩山风景,告别了木渎。我一定会再回来和你见面的,一定会的!
苏州景区导游词篇十一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位于的是苏州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园“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有人说,拙政园酷似我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下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面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称“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欣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楼可四观,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观望中。”现在所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过来的,体量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馆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长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
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不同的团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看这座半亭倚墙而作,亭中有一圆拱门,三面凌空,长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极远处又有一亭,亭内也有一圆拱门,这就是西花园的“别有洞天”园门。而在亭台楼阁旁,小桥流水之上,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那就是园外远处的北寺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这一借景的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费尽了心机。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浴室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方亭,4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会联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和远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缓步登山,这座轻巧若飞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义于唐代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的诗:“书后欲提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居高临下,与远香堂遥遥相对,站在亭内,园中各处亭台楼阁一览无余。停住上有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上方还有明代画家倪云露的“山花野鸟之间”题额。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中部花园的中心池边,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亭、香洲、见山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和远香堂等景点。
湖中岛上的“荷风四面亭”上有一幅很有趣的楹联,不仅描绘了此处的景色特点,还巧妙地点出了四季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楹联上联仿济南大明湖“小沧浪”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联则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的“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与“荷风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坊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而这艘石坊由亭、台、楼、阁、榭五种典型建筑组合而成: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所以在园林中也建有石坊。同时石坊也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借此表白园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经过九曲石桥,沿着游廊走,就见到“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见山楼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它三面环水,似苍龙嬉水,楼是龙头,水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相传此楼曾被用作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处。登楼远眺,可见苏州西南的灵岩山。这里视野开阔,为北部的主景区,与南部次景区小沧浪、小飞虹和得真亭的空间窄小的布局形成对照。
从“见山楼”沿着游廊往南走,可以来到“小沧浪”。“小沧浪”的出典是《楚辞?渔夫》,原话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缨,准备出仕辅助朝纲;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双脚,决心引退逍遥自在。“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似乎“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四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种余味未尽的感觉。
从小沧浪往东走,就来到了“远香堂”。远香堂位于中部花园的中心位置,回抱于山池之间,后面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时,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所以称为“远香堂”。远香堂建筑形体高大,而且厅内没有一根阻碍行动和视线的庭柱,四面都镶有玻璃,可以坐在厅里品茶、聊天、看景。厅的南边是一座峻峭的黄石假山,北边是池岛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边池塘边有“倚玉轩”,给人以近山远水,山高水低的感觉。“远香堂”匾额原为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沈德潜手笔,现为近代书法家张辛稼补书。两边有一副对联,共80字,是苏州诸多园林中最长的对联,记载了当年八旗奉直会馆达官贵人聚会时的盛况。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物,十分重视意境的设计,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法作点缀,既记述了名园的历史,又点明了景点的精华,还书法了园主的情怀。
远香堂的东南角圆洞门中,深藏着一组各具特色的小建筑,闲庭别院,这里被称为拙政园中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而得名“枇杷园”。各位游客走到这里,见到前面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再往前走就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当我们步步走近时,门洞渐渐扩大,你会发现门洞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白色的云墙上。穿过门洞后,这轮明月又被这边的黄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从月洞门外向南看,嘉实亭掩映于枇杷丛中;入洞门回首北望,掩映于烟波林木中的雪香云蔚亭与月洞门、嘉实亭同在一条视线内,收到了隐蔽对景的效果,由此可见,苏州古典园林在辟门开窗时,除考虑到出入和采光外,力求处处有景,景随步移。
苏州景区导游词篇十二
枫桥经过这么多年,当然历经沧桑。可能是人们太喜欢张继的这首诗了,所以历代都设法保护好它。唐代的桥一直传到今天,实属罕见。枫桥有记载可考的修建有明崇祯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同治六年(1867),最后一次整修是1985年。被国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枫桥,旧作“封桥”,因为这座桥晚上要关上木栅门封掉。宋代王郇公寄居在苏州时,将张继诗书刻在石碑上,也是《枫桥夜泊》最早的石碑,把“封”字改成了“枫”,大家觉得桥名更有诗意了,从此就叫它枫桥,一直沿用到今天。
现在大家看到的枫桥为单孔石拱桥,长39。6米,宽5。27米,跨度10米,南、北坡各有12级引桥。北面桥柱中间联刻:“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两旁对联为:“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恼人语恶视恶行恶三年天必降之祸”南面中间联:“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都是劝人为善的佛教精神。
枫桥的有名,一是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另一就是从张继诗里名声鹊起,尔后南来北往的文人都喜欢停泊在这里,体会《枫桥夜泊》的诗境;继尔,步张继后尘,作诗题咏。如:
唐代张祜:“惟有别时因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北宋程师孟:“晚泊枫桥寺,迎风坐一轩。”
南宋俞桂:“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旁边系小船。”
元代释英:“晚泊枫桥寺,冥搜忆旧游。”
明代徐源:“寒山钟尽便开船,来往枫桥共几年。”
明代文肇祉:“此夜维舟不成寐,寒山依旧起钟声。”
清代沈德潜:“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
清代李绳:“寺钟渔火枫桥泊,已是思家第一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苏州景区导游词篇十三
苏州寒山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气息的地方,也是人们旅游的好去处,在寒山寺上,感受千年的文化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州寒山寺。
导游词。
我们一起来看看!
寺位于城西枫桥镇,建于公元508至520xx年的梁代天监年间,当时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唐朝时才叫寒山寺。寒山寺并非因山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唐代时,寒山、拾得两位高僧到此,后人为纪念寒山,改寺名为寒山寺。寒山确有其人,是唐朝诗僧,著有《寒山子诗集》留世。寒山寺自唐代以来一直名扬中外,魅力无穷,寻本探源,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使它家喻户晓。“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些传世佳句,起到了文因景传,景因文名,钟声诗韵,名扬百世的效果。该诗不但在我国流传极广,而且很早就传到了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因此,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记》一文中说过:“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到今天它仍被编人日本学校教科书中。在东南亚、欧美,这些诗句也很受青睐。
第二,佛门弟子一直认为,曾住持过此寺的唐代和尚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的高僧,并把他们神化为我国的和合二仙,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神仙。民间传说,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钟,飘洋过海到过日本一个名叫萨堤的地方,传播佛学和中国文化。这个故事曾以连环画的艺术形式在日本的1989年第4期《中国医报》杂志上登载,题为《寒山寺钟声》,更使寒山寺多了个娓娓动听的中日友好话题。
第三,民间相传,张继诗中涉及的钟,历经沧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山田寒山先生便四处探寻,欲将此钟归还原主,但终无下落,便募捐集资,铸一对青铜钟,一送寒山寺,一留日本馆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史册中,写下了美好的一页。
第四,寒山寺的钟声不但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还有奇妙的功能,这功能用12个字可以概括二“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为“觉悟”“大彻大悟”。所以旅游者都要亲自聆听寒山寺的钟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感悟青春高一作文800字(汇总17篇)
- 雨伞写作文 雨伞说明文作文(4篇)
- 2023年中国法制史期末题库 2023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题第四章(五篇)
- 最新阆中状元坊导游词(实用16篇)
- 青春励志高一作文素材(优秀8篇)
- 最新青春语文作文素材(模板13篇)
- 最新有关春节的高三作文素材(通用17篇)
- 中国法制史课后总结 法制史考点总结(5篇)
- 2023年励志高三作文1000(模板17篇)
- 最新我的爸爸高二作文600字(优质1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