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思考的过程,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在写总结时,可以适当使用图表和数据来增加易读性和说服力。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大家好!上完go straight on.一课,我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现在和大家交流一下:
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 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成长,也就没有教育。”想想我们的英语课堂是不是很多时候仅限于对课文文本的学习?所谓的自主学习也仅限于对课文中的词、句的预习和巩固。学生们大多是为学而学,而非为用而学。当“所学”不能为“所用”服务时,学生们当然提不起兴趣。所以,本课中我尽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生活中也能运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流,从而感受学习所带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比如,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争当优秀小导游”这一活动。我发现当学生们看到凤凰湖、法华寺、海滨公园等自己熟悉的景色时,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急切的想参与、想表达。我还观察到一位平日十分沉默寡言的小女孩,今天也非常兴奋的在组内说着自己的想法。相信,在生活的土壤里学生们一定会学的更快乐、更有效。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又特别喜欢表现。可短短的课堂40分钟,怎么能让每个孩子都得到表现和发挥呢?这时候小组互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往往不能让人满意。有的小组“你争我夺”抢着发表意见,有的小组“安安静静”谁也不肯说话,有的小组把“讨论会”变成了“茶话会”,看似热热闹闹,谈论的却是教学以外的话题。 所以,本节课的每个小组活动,我都设计了“任务引领”,让学生围绕着“任务”进行活动。而且我还设计了“目标达成评价表”对每一次活动都有评价,通过自评、组评、师评,对学生的活动起到了监督和引导的作用。也让学生清清楚楚的看到自己的任务达成情况。
活动前有“引领”,活动后有“检测”整节课的小组活动做到了“忙”而不乱,“闹”而有序。每个小组都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
有人曾经说过:歌曲于灵魂就像水于我们的身体一样重要。孩子们是天然的音乐爱好者,他们的音乐感与节奏感较强,学一首歌往往比学一段话更容易。所以在本课之初,我利用歌谣引入新课。让学生们跟着熟悉的兔子舞的节奏,配合活泼的动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中。看着孩子们欢快的表演动作,听着他们甜美的童音回荡在教室的上空,我不由自主的问了一句“are you happy?”我相信那句声音响亮,又充满激情的“yes”是他们由衷的心声。也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英语学习的环境中。同时也在无意识中记住了本课的重点单词left ,right和straight。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大约15分钟左右就会分散精力并对学习内容产生厌倦。所以,在学习turn left.和turn right时,让学生们站起来边转边读。让学生边做,边学,边体验,孩子们学得更快了,记得更牢了,体验的也更深刻了。
在对本课重点 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on.进行机械操练时,我再次设计了一个小chant。熟悉的音乐,郎朗上口的节奏,孩子们像背儿歌一样,轻松的掌握了这些句子。
在本节课中,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活动”中学习。虽然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1.交际活动操练不足
2.作业设计层次不足
在作业环节,我的设计是:画出你家到学校的小地图,并和你的朋友进行交流。从第二天的检查情况来看,很多孩子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有的孩子画不出来,有的孩子谈论不出来。是不是我应该设计一定的分层作业,让孩子们“跳一跳”都能“够到桃子”。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要求:1.针对一堂课堂教学内容完成(2学时教案)。2.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3.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4.建议:在完整学习视频课程后,将所学内容在教学中实践,并在教学设计与反思版块中体现你的实践效果。
注意事项:1.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表格从网页上复制到word中,在word中进行填写,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再上传到网上,为了方便辅导老师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大家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附件形式上传。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注:填写表格时,请您删除蓝色部分篇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篇三: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四:《我是什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1.猜谜语。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他就走。(云)。
(2)线儿有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3)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源自天上来。(雪)。
(4)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雳啪啦从天降,小蛙拾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洼。(雹)2.开小火车读字并扩词。3.齐读词语。
4.读多音字并组词。5.(出示孙悟空图片)师:认识它吗?它会——72变。今天,老师还请来一位小魔术师,它就藏在我们要学的课文里,(师指课题问:瞧!我是什么呢?),相信会读书的孩子一定能找到答案。
6.生自由读课文,找答案,我是什么?7.师:原来小魔术师就是“水”啊!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呀!(板书:水),它还会变呢!你们愿意做水宝宝吗?(愿意)那好,今天咱们都是可爱调皮的水宝宝了。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看看能变什么?反馈,并说说是怎么变的?
我们变成了“云”,太阳一晒,我就变成了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了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2.我们什么时候穿什么样的衣服来打扮自己?反馈后看图片。3.指名读出喜爱之情。
学习第二自然段1.除了变成“云”,还能变什么?(指名读)2.指名说。(雨、雹子、雪,并相机板书)3.思考:变成了“雨”,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变成了“雹子”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变成了“雪”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落、打、飘)4.联系文本,思考:能不能给它们调换一下位置呢?5.师。
总结。
:我们为了能用词更形象更准确,所以用雨是落下来,雹子是打下来,雪是飘下来。再让学生填空。
学习第三自然段。
导朗读。
3.师:我们的生活真丰富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试一试。4.指名读---评价---小组比读。
总结:将学过的内容读一读,背一背。
水
云雨雹子雪。
人教版小语第三册第七单元《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它与《四季的脚步》、《清清的溪水》、《植物妈妈有办法》一同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知识、自然常识,进行环境教育。其中,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行设计。
一、魔术激趣,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特点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和抓住“水”是会变化的一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学生很感兴趣的请来魔术师来吸引大家。然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魔术师就是“水”。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魔法。这样设计导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紧扣主线,理解朗读。
文章的主线是作者的写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路,理清思路,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卫民路小学姓名:周旭朝。
学习内容:教材p52~53例。
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学习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学习方法:观察、比较、思考、交流。
学习准备: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你今年几岁了?再过两年呢?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年龄,根据教师的问题回答:过几年就用年龄十几,n年就加n。2.质疑:这里的n表示的是什么?(一个数)3.揭题: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1.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引导: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1岁时爸爸3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2.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通过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追问:“小红的年龄”写起来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红”“红”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
4.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可能用n+30表示,n表示小红的年龄,n+30就表示爸爸的年龄;也有可能用a+30,用a代表小红的年龄,因为爸爸比小红大30岁,所以用a+30就是爸爸的年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代数式)。
(都表示小红的年龄。)(板书:小红的年龄)。
追问:是不是只能用这些字母表示?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任意字母来表示小红的年龄。
质疑:这些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呢?能表示200吗?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这里的字母能表示从1开始的自然数,但是不能表示太大的数,不能表示200,因为人不可能活到200岁。
引导学生小结:用字母表示数时,在特定的情况下,字母表示的数是有一定取值范围的,比如表示年龄时。
5.质疑: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都表示什么呢?
(表示爸爸的年龄,也表示小红比爸爸小30岁。)。
归纳: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多媒体出示)。
6.提问:如果用a表示小红的年龄,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学生自主计算,汇报:a+30=11+30=41(岁)。
当a=12时呢?学生汇报:a+30=12+30=42(岁)。
(二)教学教材第53页例2。1.引导: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月球上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瞧瞧。
(出示教材第53页例2):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在地球上我只能举起l5kg。
你们知道为什么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吗?
出示:教材第53页的表格。
通过刚才的列式,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入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把人在地球上能举起的质量用字母表示(以用x表示为例):
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就是x×6千克。3.简写乘号。
直接教学:x×6,我们可以写成6x,中间的乘号省略不用写。在省略乘号时,一般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想一想: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列式汇报:3x。教师提示乘号简写的注意事项。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
先让学生回忆厘米、千克用什么字母表示(厘米:cm;千克:kg),再自主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一个结果以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在特殊情况下,字母的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2.在省略乘号时,一般要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作业: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3、7、8题。
板书设计:用字母表示数。
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1)对于相同字母相乘,用“平方”表示,强调不够,教学时,只具体针对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2)数字写在字母前面,1可以省略,在做练习时强调的,教学时忽视了这一点。(3)练习设计中通常对第一、第二层次的练习关注较多,如何把握第三层次的练习——即综合运用这一部分,以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1. 能富有激情地学会演唱《幸福快车》这首歌曲,唱出心中快乐的感觉。
2. 能用满活力的舞姿随着歌曲《幸福快车》欢快的节奏和动感的旋律参与听赏活动,表达内心的快乐。
3. 能与同学一起以音乐的方式,分享心中的快乐,从中体验“把欢乐带给别人也是一种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
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幸福快车》。
教学难点
明白开心的真正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寻找开心的秘诀
(一)回忆开心的事情(播放歌曲《幸福快车》的伴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心中最开心的事情和开心的感觉。
(三)讨论开心的内涵
1、归纳开心的秘诀。
秘诀一:悄悄地做好事,心里暗暗地笑。秘诀二:学会本领,越想越自豪。秘诀三:生活在友爱的集体中,永远没烦恼。学生齐读开心口诀。
2、播放背景音乐——《幸福快车》主旋律音乐。
二、释放开心的情怀
教师导语:当我们开心时,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如何释放你开心的情感呢?让我们跟唱歌曲《幸福快车》。
(一)跳出心中的开心
1. 听赏歌曲《幸福快车》,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跟着音乐欢快的节奏,选择不同的方式尽情地表演。
2. 师生共舞。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用舞蹈尽情表现《幸福快车》。
(二) 唱出心中的开心
1.聆听歌曲。
2.思考:歌曲有几个声部?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记住了哪几句歌词?歌曲中为什么要用顿音呢?(表现同学们开心时一蹦一跳的样子。)
3. 学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歌曲旋律。学会之后老师将采用多样的组合方式,指导学生演唱歌曲。
并对其点评。
课堂总结
师:优美的舞姿、欢快的歌声已让我感受到你们的快乐,希望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找到更多的快乐。
课后反思
开心是人的一种情绪,每个人都有开心的时候,也体验过开心的感觉。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它能给人以愉悦、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
正因如此,本课从学生的情感生活入手,选取了歌曲《幸福快车》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开心的感觉,表现开心的情感。学生在歌声和乐曲中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愉悦与享受,笑容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能用音乐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这是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并能够背诵。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挂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 情感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诗句体现的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有感情的读课文。
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1.查阅书籍或上网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2.借助相关资料尽可能弄懂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了解古诗大意。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也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那你眼中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唐代诗人吕岩的七言绝句《牧童》,感受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1、自读古诗三遍,要求读准字音。
2、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
3全班有感情朗读。
4、读了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
(一)欣赏美丽原野:
小黑板出示第一句:草铺横野六七里
1、指名朗读。从第一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想象这是什么样的原野?从那里看出来的?
3、当你置身于这一片广阔的、绿草如茵的草原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男女生分别读)
(二)倾听悠扬笛声:
2、要是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汇成一首动听的笛子声,那该多好呀!想听吗?
3、录音机播放悠扬的笛音。
4、多么悠扬的笛声,是谁在吹呢?(小黑板出示第二句)
5、指名朗读,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笛声?你怎么知道的呢?
6、牧童是怎样吹笛子的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三)拓展数字诗歌:
1、齐读前两句诗,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句后半段有什么特点呢?
2、你还知道哪些数字诗呢?
(四)体会自由生活:
1、牧童置身于美丽的原野中,吹着悠扬的笛子,你觉得他过得是怎样的生活?谁能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2、小黑板出示后两句古诗
3、轻声朗读诗句,想一想:牧童从哪里归来?怎样归来?
5、如此轻松自在的牧童,你能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6、如此自在的牧童在月光下,美美的躺在原野上,他想做些什么呢?
(五)想象美丽画卷:
1、闭上眼睛,听录音朗读古诗,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小组交流。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画面。(学生自由交流)
(六)结合背景,体会情感。
1、吕岩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牧童呢?
2、出示吕岩小传,指名朗读。
3、结合吕岩的介绍,你能知道原因吗?
《牧童》这首诗让我们体会到了原野生活的乐趣,我们认识了这位天真烂漫的牧童,欣赏了他美妙的曲子。现在,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诗,再次感受山村迷人的暮色,感受古代孩子天真烂漫,自由自在。
1. 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2、搜集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抄在积累本上并在小组进行交流。
这是27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牧童》,它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这首诗形象鲜明的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和牧童快乐的生活,文字浅显,用意很深。
关于这首古诗的教学我让学生通过品词、品句、想象画面来深入理解古诗,这种方法既可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情感之美。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就淡化了诗意,通过品析诗句,反复诵读,去感悟诗情。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了解诗句大意。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及想象感受牧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这节课一方面是读古诗,从整体上感知古诗内容,二是通过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整节课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代孩子的天真烂漫和自由自的童年生活。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较好,由于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的数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观察上海各个区的人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再进行教学,可能效果比较好,在教学后,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数感。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不把它当成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时,我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积极发言、积极参与的同学奖章,给予他们鼓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不断总结和表述思维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生生间的评价。
需要改进之处:
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题,导致课堂气氛,学生放得不够。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在这次的班班通教学赛课活动中,我选择了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课文《空城计》。这篇文章堪称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也是最能体现诸葛亮才能的名篇之作。对于这篇课文,我们有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讲过,同样的教材,同样的知识。怎样才能上得具有新意?怎样才能把我们的白板教学与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怎样才能让学生能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课堂中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这些问题我反复琢磨、研究,最终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以期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反思与体会:
一、 如何将白板教学熟练地运用于教学之中
白板教学是一门新生的教学方式,它让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更强。但如何熟练地运用好这门工具,还需要我不断的去学习与探究。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白板中的拖动功能、遮挡功能、播放功能等形式展开教学。在教学中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互动,但我认为互动的时间还不够。在运用白板时还有些功还不能准确熟练的掌握,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运用并改进才行。
二、 学生的课堂活动还要加强
在本节课,学生的课堂活动除了对字词的检查之外,其余就是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整个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的参与性比较强。但在问题的设计上,我认为并不十分完美。梯度感不是很明显。在教学中,如能加上学生的主动表演可能效果会更好,但这需要老师更多的参与与指导。
三、 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及时评价
初中学生,需要是得到他人的真诚评价,特别是老师的评价他们会更在意,这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我及力的去做到这一点,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个别学生的评价还是不够及时,语言不够丰富。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另外,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自己的意思表达想表达的内容。
总之。通过这节白板公开课的教学,使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不断学习,力争把白板教学掌握得更好。让其真正能为老师服务,为我们的学生服务。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作为语文教师,写教学反思是我们每天必做的事情了,只有写教学反思,我们才会发现在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在哪里,然后总结归纳,提出更好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进步。这是我写的是课文《边城》教学反思日志。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中长篇小说,课文节选了有关端午节翠翠巧遇傩送、大佬等人物的场景,语言朴实,韵味无穷。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的心头却萦绕了深深的痛。
首先,激趣阅读就没有达到预定效果。自认为是小说所以在设置时给了简介,给了背景介绍,给了作家作品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自读。但课上我发现阅读效果不好。
其次,导学目标不够具体。我们的学生已经是高一的学生了,我认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已形成,故给了综合鉴赏题(品味语言)。结果在审题上又有学生吃亏。
最后,课上教师导学过程不够灵敏。课上发现问题虽及时停止了继续学习,但未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致此课师生收益都不大,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虽然在第三课时及时调整了学习方法,但该导学课实施过程的缺失却至今让我耿耿于怀,我怀疑自己所做的努力,我怀疑自己的教学理念。可是学生的读书习惯却让我痛上加痛,他们告诉我:老师即使你说得再好,我们也不可能读这样的文字,它离我们太远了。找到了根我才释怀,我知道我依然缺了一样东西:应该平实地带领他们穿行于语文学习中,而不是凭感性。
今天我们师生都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都能心态平和的阅读和学习了。我注重教学过程的每一步实施,学生注重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咬文嚼字已经成为目前我们学习语言的一个法宝。
现在看到学生的时步,我也心慰了。课文《边城》教学反思日志暂时就是这样了,通过这次的教学反思,我相信对于其它课的教学是有所帮助的。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1. 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 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1. 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表格从网页上复制到word中 ,在word中进行填写,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再上传到网上,为了方便辅导老师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大家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附件形式上传。 2. 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 学情境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种方 法来解答。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经过前一个环节之后,对有小括号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方法已经明确。在本环节 主要关注学生能否找到单位“1”以及怎样通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引导学生运用固有的知识进行迁移,来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具 体的计算方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现状为教 学基点,教师顺势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明晰所学知识,做好知识的建构。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生成 生:乔木林占 1/2,灌木林 占 3
学生自主探索对 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目 尝试计算 的通过比较加深认识, 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1.完成教材第 118 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2.完成教材第 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 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 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八.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 200 字):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情境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 种方法来解答。 连加的知识探索过程比较简单, 学生的思维经过旧知识的迁移, 可以自主探索出结果。 有些问题是有单位“1”的加减混合的运算,学生需要找单位“1”再进行运算。这个环节添加了异分母分 数的连减和带小括号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自我优化。学生在经过前一个环节之后,对有小括号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计 算题方法已经明确。在本环节主要关注学生能否找到单位“1”以及怎样通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 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固有的知识进行迁移,来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 会具体的计算方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现状 为教学基点,教师顺势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明晰所学知识,做好知识的建构。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重点: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难点: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1课时。
教师: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图书角,我们班已经有了上百册的课外书了,为了方便大家每个人都可以看这些书并且保护好我们的图书,我们现在需要制定一个图书借阅公约,让大家有秩序的借书还书。今天,我们的课堂主题就是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板书:图书借阅公约)。
(一)出示提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二)小组讨论。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同学。
2、围绕着给出的提示问题,小组逐一将结论讨论出来,最后统一结果,由组长汇总。
3、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
(讨论要求:每个学生轮流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4、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讨论总结。
5、综合各组讨论结果,把条例逐条列出来,写在黑板上。
6、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
7、全班齐读公约。()。
在我们共同讨论,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班的图书馆借阅公约,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自觉遵守。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她。
将图书借阅公约打印出来,张贴到图书角,方便每个人都能看到,严格遵守。
图书借阅公约。
一、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10~1:40。
二、排队取书,轻拿轻放,切忌推、挤、抢。
三、登记后方可借阅,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四、每本图书借阅时间不超过15日,15日内未看完可登记续借。
五、借阅人有责任保存好图书,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应仔细检查,如出现破损、缺页、随意涂画或图书遗失等情况,借阅人应按所借图书原价赔偿,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
口语交际的教学重难点就在于学生能清晰的表达自己,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集思广益,让每个人都主动参与到制定图书借阅公约这个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爱护图书的习惯,也加强学生对班级公共财产的保护意识。我引导学生在提示下,有目标有方向的讨论,确保讨论的主题不会偏离,以保证讨论的质量,最终综合各组的讨论结果,张贴公约,让学生树立班级主人翁意识,加强班级团结,促进班级建设。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
1、初步学会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并能利用自制的指示剂鉴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2、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碱、中性的各种物质。
3、意识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产生进一步探索奥妙的愿望。体会到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用自制指示剂准确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师准备:用滤纸剪出“醋”和“碱”字,毛笔,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烧杯若干,滴管、镊子,盐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及各种带检测物品、塑料袋等。
学生准备:不同矿泉水、肥皂水及各种带检测物品(苹果、桔子、面包等)、抹布等。
本校六年级学生问题意识、实验能手较强,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科学探究的特点,围绕变化创新地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充分让学生通过合理猜测、实验操作、分析比较等手段去感知和发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1、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谈话:同学们紫甘蓝吃过吗?喜欢吃吗,紫甘蓝不仅营养丰富,是一类强身健体的蔬菜。(投影:甘蓝菜是一类强身健体的蔬菜,营养丰富,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经常食用能够增强人的活力,对于维护皮肤健康十分有益。这类蔬菜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能够增强胃肠功能,经常吃甘蓝蔬菜还能够防治过敏症,因此皮肤过敏的人最好把甘蓝视为一道保留菜。还能够防治感冒引起的咽喉疼痛,关节炎患者最好经常吃这类蔬菜。)
演示实验:紫甘蓝也是很好的科学实验材料。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请看。(用滤纸剪出“醋”和“碱”字,贴在一张a4纸上,先用毛笔在“醋”字上抹一些醋,在“碱”字抹一些碱水,用喷壶向两个字上喷上紫甘蓝水。发现“醋”字变红,“碱”字变绿)
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设计思考:将导入实验进行了改进,教材安排的做好一朵纸花,先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在“叶子”上抹碱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在多次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经常把试剂变红变绿分别呈酸性和碱性弄反,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将实验改进为:用滤纸剪出“醋”和“碱”字,贴在一张a4纸上,先用毛笔在“醋”字上抹一些醋,在“碱”字抹一些碱水,用喷壶向两个字上喷上紫甘蓝水。发现“醋”字变红,“碱”字变绿。这样“酸红碱绿”一直呈现在黑板上,强化对学生的认识,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强化认识,形成概念。
(1)学生阅书p36第2小节
(2)教师讲述(投影):
像白醋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3)学生分组实验:用试纸检测醋和碱。
提示:其实我们的科学家早就根据这样的原理制作了携带方便,检测准确性高的ph试纸。
(4)思考: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是酸性物质?哪些物质是碱性物质?
学生阅书p37,
相互交流:你知道了些什么?(要求:每人说一句,交替进行)
3、动手实践,提升认识。
(1)问题:当我们弄不清某种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时,怎么办?
(2)分组实验:自制甘蓝水指示剂。
(投影:1、将紫甘蓝撕成小碎片,装入厚透明塑料袋中。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3、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4、将紫甘蓝水倒入小烧杯中。)
(3)分组实验:检测酸性物质、碱性物质,
提示:紫甘蓝水,以及滴管的使用;对于实验现象不明显的,要注意长期观察,跟踪观察,所以分工、合作很重要。
填写实验报告的指导(投影)。
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巡视,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老师准备了一杯纯净水、自来水、酒、洗衣粉等,让学生自行选择物品进行检测,同时小组之间可以交换物品进行检测。
(4)汇报交流:你检测的是什么物品?出现什么现象?是酸性还是碱性?
讲述:像纯净水这样的物质不能让紫甘蓝水发生变化,这样的物质就叫做中性物质。
今天,我们用紫甘蓝水做试剂,检测了我们身边的物品的酸碱性。在日常中,紫甘蓝水的制作也很方便,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书尝试着做一做,可以检测更多物质的酸碱性。不过,对于自己不认识的物质,不可以随便检测,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设计思考:科学课上主要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还有极少的个体实验,制取紫甘蓝水指示剂按地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个实验操作能度不大,但经常出现“颜色过淡、袋子弄破、试剂倒得到处是等现象”,从而影响后面用试剂对各种物质进行检测的数量和时间。我则改为学生自行阅读制作过程,每人动手将分发到每组的一片紫甘蓝叶撕成小碎片,统一送到教师准备好的由几层保鲜袋套在一起的两个袋子里,倒入温水,由学生传递依次用手进行挤压,最后交给教师。(在此过程中,教师强调检测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滴管的使用、记录的填写等),然后教师将试剂分别倒出各个烧杯中分发给各组进行实验。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效果非常好。)
4、拓展运用,深化认识。
(2)认识酸性食品、碱性食品
谈话:植物生长对土壤酸碱性需要一定的要求,我们每天都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酸碱性不同,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不一样。它们呈现什么性质?进入人体内又会怎样?对我们的健康起什么影响?看一段资料。
投影:酸性食品、碱性食品
(3)检测:胃药的酸碱性检测,为什么胃药是碱性的?可以给学生看一下胃药的功能。
(4)课后阅读小资料(每人一份)
(设计思考:在学生阅读完植物生长与土壤酸碱性关系后,我引入话题“植物生长对土壤酸碱性需要一定的要求,那我们每天都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酸碱性不同,进入人体内又会怎样?对我们的健康起什么影响?”这时我出示常见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酸碱失衡影响肠胃、酸性体质与癌症等相关资料,拓展了课程资源,发展了学生兴趣。)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一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本课蕴涵着伟大而丰富的情感,教师始终要饱含对朝鲜人民的崇敬之情,用生动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再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以读感悟,读中熏陶。进而抒发、升华自我情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思考、质疑感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配乐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 等手段,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产生共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再见了,亲人》是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出了一个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课文分别选取了送别路上在火车站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在送别路上,记叙的是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的回忆,把现实的告别场面与往事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人物典型、场面典型。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学生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学习体会结合上下文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决句子含义;在理解典型事例对表现中心意义的基础上,来体会写文章应该选取典型材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再见了,亲人》内容简练,涉及的许多知识学生都没有机会形象的了解,所以是一篇结合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好教材。多媒体是新兴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是教改的新课题,也是我们要探索的内容。本课力求体现科学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认知语言能力,使学生在认知语言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得语言信息和处理语言信息的本领。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认知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突出电教媒体的最佳结合点和恰当展示时机的设计,体现电教媒体的作用与优势。
flash歌曲《志愿军战歌》; 课文录音课件;重点语句、问题课件;课文插图课件
各种声音的课件。
师:“再见了,亲人”中的亲人指什么人?
〔抓住题眼,带领学生深入领会,意在开门见山,直奔中心。〕
生:指朝鲜人民。
生:指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
师:从血缘关系上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是不是“亲人”?
生:不是。因为亲人是指爸爸、妈妈、兄弟、姐妹……
生:亲如一家。
生:亲密无间。
师:不要只考虑一个词,用一句话来说。
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师:说得好。中朝人民这种情谊就叫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板书)
〔通过剖析“亲人”一词的含义,拎出理解全文的“纲”,意在举纲以张目。〕
师:下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读的方法是默读,画重点词语。思考的问题是(出示课件)“本段写了大娘的几件事,哪一个事例最能突出表达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读书时可以轻声议议。
(学 生读书思考,教师巡视,并及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哪个同学把大娘的第一个事例读给同学们听听。(指名朗读)
生:在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了温暖。
生:在人家最需要帮助时,及时地给予帮助。
生:读时应突出大娘“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这样能突出大娘爱护志愿军的精神。
师:请同学们练习读读。(生读)
生:大娘丢下小孙孙,救出了志愿军伤员,这个事例最感动人。
师:这个事例中有两个词对比非常强烈,你刚才画出来了吗?
生:我画的是“丢下”、“背进”。
师:“丢下”的是谁?
生:是大娘的小孙孙,她老人家的“唯一”亲人。
师:好!你很尊敬老年人,称呼“她老人家”既恰当又准确,大家应该向你学习。
师:那么谁再说说“背进”的是谁?
生:志愿军伤员。
生:(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师:在志愿军伤员的心目中这位朝鲜妈妈——
生:(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通过对大娘典型事例的分析,呼应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一中心。〕
师:第一段我们学得很好。文章按照临行话别、追忆往事、赞颂友谊三层意思来叙述,请同学们按照这个分层方法,把第二段也分作三层。(学生很快分好并说出了起止点。)
师:小金花的妈妈和敌人“同归于尽”了,这个词怎么讲?
生:一齐走向死亡。
师:意思懂了,但请同学们再想想小金花妈妈的死和敌人的死能相提并论、一样看待吗?
生:不能。因为小金花妈妈死得有意义,敌人死得没有意义,他是坏蛋,他该死!(生笑)
师:谁能比较准确地说说小金花妈妈的死和敌人的死有什么根本不同?
生:敌人是侵略者,他的死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小金花妈妈的死,是为了祖国和中朝人民的友谊,她死得有价值,无尚光荣!
师:你说得好极了!一个是轻于鸿毛,一个是重于泰山,虽然是“同归”,但死的意义绝对不同!
师:当小金花得知妈妈牺牲后她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读课文时要注意描写她的动作、神态的词语。
生:可是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师:“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说明什么?
生:说明小金花恨敌人,痛恨侵略者。
生:强忍悲痛,没掉一滴眼泪,说明小金花非常刚强。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小金花的话。
(生练读)
生:(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师:在志愿军战士看来,小金花和她的妈妈——
生:(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通过小金花的典型事例的分析,呼应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中心。〕
师:现在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段。读书时请同学们注意,看看有几个“挖”字?
生:用了三个“挖”字。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带有“挖”字的句子,看看大嫂都到什么地方去“挖”野菜?
生:“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小篮子上山去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上挖。”
生:前沿阵地不是挖野菜的地方。
师:为什么?
生:因为前沿阵地是打仗的最前线,非常危险。
生:(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师:在志愿军的心目中,这位大嫂——
生:(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通过大嫂的典型事例的分析,再次呼应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一中心。〕
师:为什么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能有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崇高情谊?
生:因为志愿军跟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生:因为朝鲜人民和志愿军同生死,共患难,战斗在一起,血流在一起,这种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师:同学们理解得好!正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与共,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就叫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仍抓住“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予以深究,从而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时课堂忽然响起火车的汽笛声,机车的排气声,火车开动时车轮的滚动声,火车站上人声鼎沸,一片“再见了,亲人”,“再见了同志们”,“中朝人民友谊万岁”的呼喊声。随着电脑课件中的乐曲声,教师引导同学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让我们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多么深厚的情谊啊!列车缓缓地行使着,我们离开了这可爱的土地。但是我们的心紧紧拥抱在一起,在这离别的时刻,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对朝鲜人民说上一句‘再见了,亲人!’”。
生:(齐读)“再见了,亲人!”
(设计意图: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和作者产生共鸣,表达心声。)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生:医护人员、清洁工、家民、老师……
师:今天老师挤出时间来听我们的课,对我们的学习如此关心,他们——(学生补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师:现在他们就要结束听课了,在他们即将离开教室之时,让我们深情的喊一声——(学生深情的呼喊):“再见了,亲人!”
(这一环节,意在赞美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们,进一步深化主题。)
对表达思想感情强烈的课文,老师应多花点精力,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以读激情引起共鸣。
《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阵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在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又从言中挖掘出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片断,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
教师适时地安排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导语,也是启动学生思维,激发朗读情感的好手段。在讲完课文第二部分后我设计了以下的导语:朝鲜人民为志愿牺牲流血,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在朝鲜的士地上,长眠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其中就有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烈士。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谊,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就要分别了,怎不叫人依依难舍,怎不叫人泪如涌泉?让我们满怀深情齐读第二部分,同时用声音的摹拟系统,再现当时的话别场面:课堂响起了火车的汽笛声,机车的排气声,火车开动时车轮的滚动声。火车站上人声鼎沸,一片“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这充满激情的呼喊声。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让学生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二
《烟台的海》是一篇写景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本文的语言很美,写法上也着鲜明的特色:(一)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文章写“景”也写“人”,“景”与“人”交相晖映。“总——分——总”的结构,又突出了文章的重点。(二)语言凝练,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我设计的是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悟烟台的海四季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于是这堂课我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欣赏烟台四季的海的独特景观。2、了解烟台人多彩的生活。3、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一)品词析句教学烟台冬日的海时我主要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从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的角度去品重点词,析重点句。并通过朗读来感悟冬日海的壮观。这样的设计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品析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语感。
(二)借图促情学生对于四季海的变化会产生疑问,在学生从文本中找答案的基础上,出示地图以及四季不同海景的图片,帮助学生对课文语言理解得更为透彻。
(三)朗读感悟美文欣赏,一是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中去赏,另外要从朗读中去赏,所以教学时我设计了多种朗读,以情感朗读来体现语言文字的美妙,从而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三
澳大利亚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东半球的其他地区和国家第四节内容,澳大利亚属于区域地理中的国家地理,非常重要。同学们学完前两章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美国、巴西等,澳大利亚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导入新课:以澳大利亚著名景观悉尼歌剧院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注重参与面。
2、课件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七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件中我运用了大量图片,可爱的动物,美丽的城市、直观的地图,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比较好。
3、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本节课最大的优点:课前准备充分,图片、地图、插图的合理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较充分地发挥。教学思路清晰,知识点联系紧密,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地图中自己学习知识,发现问题。抓住澳大利亚最突出的特点,用解疑的方式,把自然地理融入到特有现象中,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动物的独特性入手,引出位置特点;从发达的养羊业,引出地形、气候特点等,这种设计改变了学生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贯结构,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完成新课标的要求。
本节课的不足:
1、师生活动仍不够充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教学过程中应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
3、教学内容容量应结合学生实际,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改进措施: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四
上周五我执教了课文《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第二课时,本课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过上幸福、温暖、文明、健康的生活,不惜触犯天规,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感人,语言准确,结构清楚,在课文中,还非常注意人物的个性描写,特别是其中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善良、无私、勇敢、坚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教学中,我首先复习导入了新课,利用课文中难读的人名引导学生概括了课文情节,通过回顾上节课普罗米修斯帮助人类过上有火的日子的情景为学下文,激发学生情感做了铺垫。然后进入本课的重点环节“品读课文。深刻感悟英雄受难”。在课堂上,我采用抓住关键词句、语段的悟情方法,配乐引领孩子们激情朗读,体现长文短教。我们知道,一篇文章中往往有几个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句,从中能够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一句话中,很多时候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往往又在个别重点词上。在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句子中又抓住重点词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学习,我适当的引导、创设情景,取得的教学效果较好。
在这堂课上,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
1、指导学生进行了个性化朗读。英雄受难部分,既能让学生产生对普罗米修斯的同情,还有对宙斯残暴无情的痛恨,更有对英雄坚强不屈的敬佩。学生用读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图文结合,让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高大的形象和高贵的品质,加上音乐的渲染,勾起了学生说和朗读的愿望。
2、通过《普罗米修斯的赞歌》这首诗,再次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的高贵品质,感情再次升华!对于英雄行为有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理解。
3、小练笔:在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书法对英雄的赞美之情,并进行了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文章的重要部分虽然学生有所感悟,但由于背景资料课前补充不够,学生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其次,本节课情感性较强,由于个人语言素质之原因,上完后总觉得情感投入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努力的。
《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五
《小屋》是作者童年的家。那里是一个物质生活贫乏,但精神生活异常丰富的地方。瘸腿的大门,方方的窗子,光光的火炕,木呆呆的箱子……都留下了童年美好的回忆;妈妈对儿的声声呼唤,儿依偎在妈妈的身边,听妈妈讲书中好听的故事……怀恋之情让作者无法割舍。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力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品味优美词句,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记忆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4.认识“秸、笆、沃”3个生字,会写“巢、沃、蹈、勾”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记忆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创设情境。
(播放歌曲《童年》)同学们,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的时期,童年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请说说你童年的快乐时光。
2.谈话导入。
(多媒体出示画面“小屋”图片)在那绿油油的田野深处,有一间装满儿童作家王立春整个童年记忆的小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那间小屋,去感受作者对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标出易读错和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写了童年时在小屋生活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那段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
三、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一)细读探究,体会小屋的简陋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描写小屋的语句,想一想,小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汇报,概括出小屋的特点就是“简陋”。
3.体会小屋的“简陋”。
请找出关键词语,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小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在以下几处引导深入体会:
(1)门是“瘸瘸”的。
因为门是由“几根长短不齐的木棒结成的”,立不稳,所以是“瘸瘸”的,用“瘸”来形容这样简陋的门,拟人化的描写,生动有情趣。
(2)窗口是一只方方正正的大“眼睛”。
窗户只有一个,可见小屋的小;把窗口说成“眼睛”,又让人感觉到语言的生动,富有童趣。
(3)地上站立的两个箱子,木呆呆的,绿色的鼻子,总也不会笑。
用拟人的手法写箱子的笨拙。一切简陋陈设,在“我”的眼中,都是富有情感的,都是充满情趣的,都像是“我”童年的伙伴。
(4)北墙上挂着一面拥满半边花的镜子。
此处要向学生说明,镜子用的时间长了,背面的水银会脱落,留下许多斑块,就像花一样,把镜子上的斑块说是“拥满半边花儿”,可以看出在“我”的心里,小屋的一切都是美的。
4.请再一次快速浏览3、4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由屋外到屋内的顺序)
教师小结:文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有序的描写,小屋虽然简陋,读后却感觉充满了愉悦,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过渡:这样一间简陋的小屋,为什么会让“我”终身难忘呢?
(二)细读探究,感受小屋带给作者童年的快乐。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些快乐?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的快乐?把相应的词句画下来。
2.前后桌4人小组交流画下的语句。
3.全班交流,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
预设:
(1)伙伴们在小屋里玩耍的快乐。
从“震天动地地喊”“扭着荒诞不经的舞蹈”“莫名的喜悦”看出“我”和伙伴们玩得自由、尽兴。小伙伴们在一起,不需要什么好的游戏形式,没有像样的玩具,就是放纵心情,就是释放童真,就感到无比的快乐。这种快乐,让“我”终身难忘。
(2)在大自然中找到的快乐。
在第6自然段中运用多个“abb”式词语,写出了令“我”神往的小屋外的世界。语言生动,富有韵律。
第7自然段中连续几个“拼命”,真切地展示出了“我”玩得是多么的尽兴。段尾的反问句,更是生动地写出了我对外面世界的留恋。
(3)深入探究:写难忘小屋,为什么又要写小屋外面的世界给我带来的快乐呢?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这是为下文在小屋中读书,体会书给“我”带来快乐做的铺垫。尽情玩耍的年龄,也是需要学习、读书的年龄。先有了“心野野的撒在外面”,再有下文的妈妈要把“我”的心拢回来。既想着要在外面撒野,心中又放不下小屋,所以作者说“梦里我变成小鸟要飞了,小屋却系在翅膀上,好沉好沉”。
(4)在小屋里听书、读书的快乐。
喜欢听妈妈读书,让“我”了解到书中的故事,书中的世界;自己读书,心被紧紧地栓在了小屋南角的那个装满书的箱子上。所以这时的小屋是满满的。
4.从5—9自然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朗读情况,教师适时指导,要读出愉悦、欢快的心情。
过渡:小屋,不仅仅养育了作者,也给了作者难忘的童年时光。当作者要离开这与他朝夕相伴12年,给了他无穷快乐的小屋时,心中又有着怎样的深情呢?到文中亲身感受一下吧。
(三)细读探究,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感受。
1.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从哪看出“我”不舍得离开小屋?
2.读文后交流读书收获。
(1)从“车轮卷起一股烟儿,泪扑噜噜掉”看出对小屋的不舍,“我”是流着泪离开小屋的。
(2)从“小屋小了”“小屋远了”看出对小屋的不舍,从“小了”“远了”可以感受到“我”离去时,眼睛一直在望着小屋。
(3)从窗子“愣愣地望着我”和大门“傻傻地踮着脚”看出对小屋的不舍,这样的表情描写,表面是写窗、门,实际是写“我”离去的心情,自己不明白为什么要离开。读了让人感到离别的惆怅。
(4)“我”长大了,可念念不忘小屋,要背着小屋去逛大海,更深切地表达了“我”对小屋,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3.朗读指导。
请同学们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请你再一次浏览全文,此时作者笔下的“小屋”又让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物质生活贫乏,但精神生活异常丰富)
2.谈一谈在你的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5、6自然段。
2.小练笔:写写你自己的小屋。
第2课时
一、回顾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5、6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感悟?
二、积累内化
1.学习生字、
(1)先独立认读要求会认的字,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认一认。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3)指导书写。
学生汇报生字的写法,教师重点指导“巢”的字头部分是3笔写成,注意收笔,不要写得太宽。
2.练习,比一比,再组词。
蹈()躁()睬()蜗()
滔()噪()踩()锅()
3.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或童年最有意义的事。举办“童年的记忆”交流会,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四、小结
本文写了我的童年时代在小屋居住的一段生活经历,通过写自己对小屋情感的三个阶段,写出我成长历程和对小屋眷恋感恩之情。
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会走入误区: 要么把语文课上成了语言文字训练课,上成了纯粹的技术课,这就使学生怕语文,不愿意学习语文。教出来的学生呆板,没有创新意识,不会运用,知识也成了死知识。要么就是为了开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的感悟,置文章的语言文字于不顾,一味地去“感悟”“体验”,忽略了词句的积累、句式的训练,丢失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教学变得空洞而不够踏实。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
本课在教学设计时,尽量寻找一个结合点,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首先是改变了过去单一开掘人文价值的做法,在教学中尽量辅以对字、词、句、段的训练与品读,同时在训练中蕴涵对学生情感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热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本文写作方法上始终以儿童视角、儿童语言、儿童心理叙述故事。同时,他赋予小屋以人的情感,把一个简单的搬迁,写得充满了浓郁的感伤和牵挂。
但是在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对小屋的情感时,处理得比较简单,不够细腻,应该逐步分析每一个我对小屋的情感变化,从孩子的视角,体味“怀念”这种情感。
此外,在本课教学导入时,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较为成功。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延续这种做法,教学效果就不够圆满。应该围绕“我”对小屋的情感变化,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就会使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训练达到双赢的效果,更加圆满地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学校调查报告总结(优秀16篇)
- 2023年夏夜多美课后反思(模板10篇)
- 学期教学总结与反思(精选10篇)
- 2023年这儿真好课件(优秀16篇)
- 2023年雪的说课稿(模板8篇)
- 最新研究生导师推荐信中文(汇总9篇)
- 2023年聊斋志异读书笔记600字(优质14篇)
- qc小组名称和口号(大全10篇)
- 2023年企业读书活动总结(大全14篇)
- 最新请假条疫情原因(优秀1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相关文档
-
打扫敬老院心得体会范文(优秀12篇)
41下载数 821阅读数
-
北京环球影城心得体会精选(实用16篇)
33下载数 770阅读数
-
2023年给母亲节送礼物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9篇)
35下载数 867阅读数
-
2023年财务人员自我评价简短(优秀14篇)
39下载数 474阅读数
-
有关自来水公司更换水表的通知范文范本(5篇)
49下载数 288阅读数
-
最新工作亮点及心得体会和方法(通用11篇)
15下载数 901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