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是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交往与合作。如何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是许多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总结范文,相信对大家的写作也会有所启发。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一
控制流程是依次贯穿于某项业务活动始终的基本控制步骤及相应环节,控制流程往往是与业务流程相吻合的。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控制流程的设计应该是与企业控制目标相适应的。
控制流程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很多,如按会计科目设计、按经济业务类型设计、按经营单位或管理部门设计,等等。
但是,无论使用哪种(或多种)设计思路,都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目标进行权衡比对,从而选择最适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为了确保制度设计的科学合理,在进行流程设计之前应该对企业现有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整合和提炼,避免重复设计流程(如控制手段、控制过程相同的不同经济事项被重复进行设计)。
另外,在进行控制流程设计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交叉或重复的内容,此时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否则将影响其客观性。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二
现在许多企业都在讲“制度大于一切,制度大于总经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又有几个做到了呢?事实上在一个企业越是处在基层的员工对于管理制度的破坏力越小,因为他们受到各种监督机制的约束,而不敢去破坏制度(至少怕扣钱),而作为企业的主管,特别是高层主管,由于缺少这种监督机制的约束,因而对企业管理制度的破坏力才会更大。这种对制度的破坏是“进行性”的,一旦制度被破坏,将不会终止,也不会逆转。这是因为企业高层主管的各种行为非常容易成为属下效仿的榜样,而一旦其自身对各项管理制度不予以重视,甚或只是敷衍了事,那么员工的心中就会形成一种印象,会觉得企业的各项制度是用来吓唬小孩的,给外人看看,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当然也就不会真正去遵守各项制度。
一日该副总约我到其办公室,一进办公室,看见他一边抽着烟(公司明文规定办公区域禁止吸烟),一边看着文件,当时我开了一个玩笑:“公司不是规定办公区域禁止吸烟吗?”这位副总大人精辟的回答简直令我啼笑皆非,“规定办公区域禁止吸烟,又没规定老总办公不许抽烟”,好像他的办公室不属于办公区域。正所谓不能正己,焉能正人,作为一个高层领导,自己都视公司制度如同儿戏,下面的员工当然上行下效了,公司制度执行不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既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制订者,更应是管理制度的捍卫者,通过自身的行为规范向员工传递对管理制度的尊重和良好的企业执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制度的顺利实施。
日本某大型企业,在接待一个参观团的时候,由一高级副总陪同参观,当来到一个车间的时候,被保安拦住,因为按规定只有佩戴蓝色工牌才能带队参观,这位高级副总忘记了佩戴,这为高级副总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和有参观团在一起而有任何的特殊,而是安排随行取来自己的工牌佩戴好后才带队进入,正是由于企业高层这种对制度的尊重和表率作用,使得该企业的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成为一种自觉性,进而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正是有了这种企业文化作为基础,该企业才能成就为世界级的企业。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三
战略制定。
作为内控管理的第一站,内控战略规划的重要地位在于其对以后实施内控系统建设的所有方面的影响。
合理的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的内控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确保企业的治理水平迅速达到所有者和管理层的预期目标。
制定企业内控战略规划具体应该注意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严格一致。
企业战略目标是制定企业所有具体业务目标的基础,内控战略目标也必须符合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确定的方向。
当前,关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原景、核心价值观等的主流观点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来确定的。
内控战略目标通常可以按照企业希望达到的发展水平来确定。
假如某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在一定的期限内成为本行业的领导者并希望基业常青,那么其内控体系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为符合这一要求提供有力的支撑;既不能高于这个目标,也不能低于这个目标。
惟此,才能被企业内所有利益相关者和运营管理的所有参与者所接受。
此外,内控战略目标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分阶段确定。
例如在某个阶段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某阶段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某阶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
2.明确实现目标的具体标志。
事先确定内控战略实现的具体标志,既可以为企业制订年度内控工作计划或绩效考核目标提供具体的依据,也可以为日后评价本企业内控战略目标的实现状况提供评价依据。
例如:某企业的内控战略目标是达到本省同行业先进水平。
那么,企业就必须对本省的同行业内控管理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然后确定自己的评价标准或实现标志。
评价标准可以具体设置为:企业内控管理程序建设情况;内控组织系统建设情况;内控审计手段的先进和有效程度;舞弊案件的损失指标;企业的风险指标;全体员工对内控管理的理解情况等等。
3.基于企业实际需要的准确定位。
所谓“准确”定位的标准就是目标必须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并清晰明了。
例如一家小型企业集团的内控战略目标没必要定的太高;实现标志可以比较简单;业务范围可以适当缩小。
这样,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
4.明确内控工作理念。
这是开展企业内控工作的基本准则,否则不但内控体系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之物。
例如建立“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的工作理念,就可以避免单纯的监督审计容易引起抵触的缺陷;按照内控五要素,建立全面预防风险的原则,就可以为开展内控工作提供具体的评价依据。
5.认同。
内控战略目标确定过程必须经过所有者或最高管理层的批准和确认。
能够在获得高层批准前,先征求下属分、子公司管理层的意见并取得一致意见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举措可以为日后推行内控管理减少阻力。
机构设置。
内控机构设置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机构名称、层级、汇报对象、专业人员的具体名称、工作岗位设置、工作内容确定、人员选拔和素质要求、工作的具体原则等。
以下将主要讨论组织机构的设置、内控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岗位确定。
1.组织机构设置。
目前中国规模较大的国有或上市公司,通常都会在监督决策层设置监事或独立董事、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在运营管理层则设置内部审计部或监察部等职能部门。
应该说已经建立了内控组织机构。
但关键是这些机构存在许多缺陷,这些问题构成了当前公司治理的主要障碍之一。
具体表现如下:
*具体执行机构缺失。
比如,企业中通常没有具体的执行机构为监事或独立董事的实现监督职能提供“硬件”条件;这使得监事或独立董事的职务常常“沦为”一种对外形象功能,在人员安排上以安排退休前的资深领导为主。
审计委员会通常也处于相同的情况,其获得信息的来源主要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等高层管理者,无法真正履行其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部通常在工作范围以及报告对象上处境尴尬。
一般企业的审计范围仅限于财务审计;其工作报告对象通常只是其监督对象的财务总监或总经理。
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内控管理组织机构,应当在一定独立性的条件下,能够具体介入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这一点应当和外部审计有所区别。
一些像bp这样的国际化大公司在其业务组织机构中就使用了内控部代替内部审计部。
表面看,只是名称不同,但实际上却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
a.独立性程度不同。
内部审计部通常按照审计规则要求,为保持完全的独立性不得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而内控部则可以较深入地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了解更多的情况并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从而达到“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的效果。
b.审计检查范围不同。
虽然当前的内部审计部在审计范围上也在力求突破传统的财务审计,向运营管理审计方面发展,但毕竟受到从业人员资格和工作背景的限制,无法真正实现其对运营管理的有效监督检查。
而内控部由于在雇佣人员方面没有局限性(非财务和审计资格的人员也可以参加内控审计检查工作),因此,可以做到对企业的全面运营管理实行更有效的监督检查。
c.报告对象不同。
内部审计部通常只是向企业的ceo报告工作,向ceo负责。
因此,许多涉及ceo本人利益的问题通常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甚至根本无法解决。
而内控部则可以在向企业ceo报告工作的同时,还能直接向审计委员会、甚至监事或独立董事报告工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系统培训。
任何企业在推行某个新的管理方法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有效地转变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各种传统工作方法和思路。
由于采用现代企业内控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现有的权力结构,这就意味着会遇到巨大的阻力。
为此,企业内控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所有相关利益者进行系统的内控培训,在系统运行之前,把阻力减到最小。
培训的内容主要有:编制培训资料、确定培训计划以及实施培训。
1.编制培训资料。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内控管理资料和各种案例。
内控案例应当以本企业已经发生的事件为主,适当选用社会案例;。
*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筛选资料;。
*使用各种演示手段,组织编排演示文本,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
*培训资料应尽量使用各种案例解释各种概念。
2.确定培训计划。
*确定培训对象。
内控培训对象应该包括企业董(监)事、ceo、cfo等全体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管理人员。
普通管理人员中应当包括库房保管、司磅人员、质量检验人员、保卫干事等敏感岗位的操作人员。
*培训方法。
脱产专门培训和现场在岗培训,单独沟通交流培训以及工作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
*确定培训的目标和具体实施的时间以及考核评价培训效果。
内控培训应该和企业的其他培训计划相结合。
3.实施培训。
对于专业内控管理人员则需要进行全面的脱产专门培训并结合其他在岗和工作交流培训;。
对于其他普通管理人员则以短期脱产集中培训结合现场其他在岗培训。
在整个受训的人群中,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是整个培训的重点。
鉴于财务总监在内控体系中的重要性,企业在考虑选聘财务总监时,应当尽可能选择具有内控工作背景的财务人员。
国际上的一些著名企业如ge公司,其选拔的财务总监通常是来自从事过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
具有从事内控(内部审计)工作背景的人员将成为未来财务总监的重要来源。
有关内控培训方面的工作,如果企业限于自身培训力量和其他考虑,通常可以委托其他专业管理公司的专家来协助进行。
这种培训通常限于集中的脱产培训。
但日常培训主要还得依靠企业内部力量完成。
作业实施。
严格地说,自从企业策划内控战略开始,就可以看作是进入了内控作业的实施阶段,这里指的是具体实施内控作业阶段。
内控作业的内容主要包括:
1.制定企业内控管理程序,或者运营管理程序。
内控管理程序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程序的最大区别是以系统的方法设计业务流程并且事前就充分考虑规避各种潜在的管理风险。
因此,内控部门在组织各职能部门编制内控管理程序时应当首先对所有的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在程序设计中予以规避。
这里包括组织牵制、授权系统确定、政策规定等等。
制定企业内控管理程序应当充分考虑与企业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兼容问题。
2.评估检查企业的授权管理系统。
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是否有内控管理,一定存在一套授权管理系统。
但问题是这些存在的授权管理系统是否科学、清晰合理,是否存在越权和越级的潜在风险。
这就需要内控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评估并提出修改调整意见。
内控人员需要与公司的ceo、cfo以及人力资源部和各业务部门共同合作,对现有的岗位职责进行调整。
岗位职责在内控管理中属于一般授权管理。
建立临时特别授权管理制度。
3.潜在利益冲突调查。
为保证内控管理的组织牵制原则得到有效的实施,当前的主流非家族经营管理的企业通常需要在处理日常业务中避免产生雇员与企业发生利益冲突的情况。
为此,企业内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利益冲突调查文件并提出规避潜在利益冲突发生的具体措施。
然后组织下属企业开展全面的利益冲突调查,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包括替代控制措施。
4.编制年度内控审计指导,实施内控审计。
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内控审计,都应当在审计前制定审计指导。
编制审计指导应当依据一般内部审计准则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需要编制。
具体的审计项目应当按照内控五要素(内控框架)进行分类。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内控审计和传统的内部审计在审计范围上不同,包括了财务之外的其他运营管理工作,如职工安全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和生产现场管理,6s管理,6西格玛管理、精益生产等内容,因此,在设计内控审计指导时应当和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充分的合作,保证审计项目和审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为便于对各下属企业的内控管理进行客观横向比较,内控审计指导可以同时附带建立评分系统。
这样,内控审计人员在审计检查过程中可以提出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
在完成对所有下属公司的年度审计后,内控管理人员就可以对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比较,为分析企业的管理风险提供客观依据。
内控审计指导应当根据企业管理风险变化情况,定期进行调整更新。
实施年度内控审计,通常可以要求下属企业内控人员参加,通过交叉审计对下属企业内控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5.组织风险评估。
控制管理风险是内控的根本目的。
因此,企业内控部应当定期对各下属企业的管理风险进行评估。
管理风险评估应当事先进行全面的规划。
包括确定风险评估的对象(各种业务程序和处理环节),风险种类的确定,风险等级的评定,评估人员的组成,评估表格的设计,评估结果分析等。
风险评估是开展内控工作的基础,也是制订内控管理程序的重要依据。
各个企业由于所处行业不同,地域不同,竞争程度不同,产品种类不同,其管理风险也有很大的不同。
突出重点,抓住高风险项目,是平衡企业控制风险和投入成本的重要手段。
6.内控问题调查(icrq)。
为保证企业内控管理得到有效执行,各企业的下属机构除了要接受总部的内控审计和外部审计外,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自我检查。
自我检查的主体是各分、子公司总经理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
分、子公司的内控管理人员牵头组织实施。
总部内控部通常应当根据上年度审计发现的问题,结合最新企业风险变化情况等,编制企业年度内控问题调查提纲发给各分、子公司供其参考。
分、子公司内控人员可以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和需要,对自查内容进行补充。
企业内控问题调查表,应当根据企业管理风险变化情况和以前年度审计发现的普遍弱点进行调整。
7.舞弊案件调查。
舞弊问题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造成企业效益下降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的重要原因。
因此,预防舞弊风险当然也就成为企业内控管理的主要内容。
舞弊问题产生的后果,通常可以用货币数量来反映。
舞弊损失数量是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内控人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发生的舞弊案件进行调查并分析汇总舞弊发生的原因,为管理者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对于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舞弊案件通常由监察部或纪检委负责调查。
但是,对于没有这些机构的外资企业或上市公司来说,就需要由内控部和内控人员介入调查。
内控部每年应当对企业发生的舞弊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为管理层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8.评价考核内控工作。
评价考核企业内控人员的工作包括两部分。
首先是内控人员绩效完成情况。
根据每年与内控人员签定的绩效协议,对其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其次,对内控管理完成好的企业内控人员进行表彰。
为保证内控人员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内控部将对下属分、子机构的内控人员招聘和解雇提出意见。
9.参加公司董事会会议,对下属企业总经理、财务总监在执行内控政策和遵循授权管理方面的情况提出奖惩建议。
参加公司的重要决策会议,对重大项目实施提出管理风险控制方案。
例如内控先行的概念。
众所周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无数失败的案例表明,造成一个好项目日后失败的众多原因中,没有预先建立严格的内控体系并按照程序规定操作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10.组织保险业务。
购买企业保险,除了能够弥补各种突发事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外,同时也具有预防管理风险的作用。
要做好企业内控工作,除了利用内部资源外,保险业务也可以成为促进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工具。
如何选择购买保险项目,如何事先准备预防保险事故发生以及如何准备保险索赔资料等,都和企业内控管理有重要的关系。
11.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内控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总监。
实践表明,有财务背景的专业人员在得到内控审计培训后,通常可以很好地胜任企业财务总监的工作。
从事过一定时期的内控审计工作后,通常就有机会得到作为一名合格财务总监所需要具备的许多条件。
比如良好的职业道德、敏锐的风险意识、出色的沟通技巧、较多的处理疑难问题的经验等等。
12.内控工作报告。
企业内控部工作报告对象将包括董(监)事、ceo和总经理等人。
内控工作报告有定期和非定期两种。
定期报告主要是定期分析企业总体内控状况,当前存在的高风险问题,各种审计结果,以及针对薄弱问题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好的内控人员可以成为企业董事长、ceo的安全事务助理。
由于打破了内部审计师的工作范围,可以列入实施内控作业的项目还可以增加。
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内控服务”的观念。
我们通常所说的“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就是为了体现这一观念。
它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
从实践经验来看,如果要想使企业的内控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抛弃单纯监督审计的观念,代之以监督审计与服务并重。
内控服务的内容主要应当以提供管理咨询意见和建议为主。
检查评估。
根据内控五要素的解释,检查和评估是内控框架体系的一部分。
这里的检查评估除了日常对企业各个业务操作的检查评估外,也包括对正在实施的内控系统的检查评估。
内控部和外部审计师(也包括将来社会上成立的独立的内控体系评估机构)将构成检查评估的主体。
进入本站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内部自我检查评估。
由集团内控部负责,对企业已经实施的各项内控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从战略规划和年度内控工作计划开始,到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营情况,再到培训工作和实施内控作业,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评估,然后提出改进措施。
2.外部审计师的评估。
根据《公司法》规定,所有企业都应当通过外部审计机构的年度审计。
外部审计师在实施审计时,为规避其审计风险,通常要对被审计对象的内控体系进行检查评估。
因此,获得外部审计师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将从另外的角度为企业改进内控管理体系提供重要的依据。
3.企业为获得更为专业的内控评价意见,也可以邀请具有一定资格的其他独立第三方对企业进行检查评估。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四
到处都是公司,到处都是厂家,到处都是商家,商家、厂家、单位和消费者之间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务的对象,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角色转换十分频繁。
然而,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怪现象,在有些单位,业务开展的时间久了,就会走向受制于人的死胡同。
我分析,受制于人,走进死胡同的原因,主要是单位往往把某项业务全权委托给某一个人,由某一个个人包揽或者垄断某一项业务,使这个人专业化、集权化。
除了他,其他人根本就插不上手,不明白其中的流程原委,不明白其中的明规则或者潜规则。
如果执行和垄断这个业务的员工忠诚度不高,那么他借职务之便做小动作的机率和给企业制造隐患和危险的机率就很难预测。
在这个业务中,垄断者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便领导有疑问,也没有精力追究。
别的同志有疑问,又会碍于同僚的面子,甚至会主观猜测这个人与某领导的关系不一般(这是我们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损失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
一旦有“不识眼色者”提出异议,或者提出更换服务商的建议,垄断者就会以种种理由,特别是“如果更换服务商就会影响到单位某某利益,人家就会在某方面制裁我们”为由百般阻挠,这就是个人已经从中牟利的主要征兆。
然而,没有人认真,没有人认为集体的损失其实就是个人的损失。
人们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的意识不强,或者根本就没有,更谈不上维护集体的利益了。
这种情况,即便是在股份制企业,甚至私营企业也会发生。
为此,我认为,任何单位的业务人员都不能长期专业化、集权化,更不能垄断化,业务人员之间,应该建立定期换岗的制度,这样,就不会出现由于某人请假或外出就会使某项业务停滞的被动局面,就不会使自制力不强的同志走上犯错误甚至犯罪的道路,就不会出现垄断者借助业务专业化、集权化的资本要挟上司、不服管理、形成类似封建割据挑战中央权威的现象,更不会使单位蒙受意料之外的损失。
制度建设,非常重要,个人集权,应当削弱。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五
总之,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应该看到,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尚不成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仍存在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中继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制度设计人员要在具体执行、正确评价等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真正确保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六
为了适应公司全国性布局与规范管理的发展要求,贯彻中建总公司、局内部控制标准化发展战略,公司于8月结合“决策与业务流程优化及组织再造”启动了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化工作。
3月出台《公司管理手册》、《各系统标准管理手册》共11本。
发布了《搅拌站标准管理手册》、《生产作业指导书》、《技术作业指导书》、《人财物及后勤作业指导书》、《搅拌站记录表样》。
公司继搅拌站标准化完成后,紧接着于205月启动了分公司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完成《分公司标准化手册》,4月试运行。
现已建立起总部分公司搅拌站三个层次的一套高效、科学的内控管理流程标准化体系,实现公司管理无缝连接。
近三年来,公司在内控体系的贯彻上,突出“执行”二字,重在“狠”、“严”上下功夫,多次邀请三局领导和外部专家进行了内部流程制度评审与指导修订,有效地实现了防范风险的目的,而且推动了公司各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内控执行、按程序办事的规矩日渐形成。
公司根据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存在着有章不循、执行力不强的现象,进行了对照检查,找出了差距和不足。
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确保内控体系执行有力。
加强培训,注重宣贯,确保手册相关内容人人掌握。
开展以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标准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全面学习。
和重点学习相结合,培育标准化企业文化,增强标准化意识。
各单位召开“达标活动”推进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安排部署。
由公司各系统部门从内部选举标准内部培训师,按标准手册制作ppt培训课件,进行专业标准制度宣贯培训。
将标准制度中相关内容,编成相关工种的培训资料制作成岗位操作规程上墙等活动,为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健全内控工作网络,确保组织机构落实。
公司成立了内控标准化体系工作领导组(内控制度方向把关)、评审组(内控制度质量把关)、工作组(内控制度编制),进一步加强了内控工作组织领导和机构落实。
狠抓落实,层层负责,确保流程控制实现真正的落地。
为了使内控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制定《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星级搅拌站评定管理办法》,明确标准化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宣贯实施及监督检查考核具体方法措施。
主要有:。
(1)与“创先争优”和“标准化青年先行”工作相结合,开展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
为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公司将《搅拌站管理手册》中厂站标准化管理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武汉事业部、成都分公司、天津分公司、设备运输分公司、西安筹备组分别组队,参加了竞赛。
(2)搅拌站星级评定。
为推进公司搅拌站各项业务标准化,夯实搅拌站基础管理,公司根据分级管理与激励的需要,设置“达标搅拌站、三星、四星、五星级搅拌站”四个等级开展星级评定。
每季度,分公司星级评定小组组织所属搅拌站对照《考评标准》,对各。
站、各科室、各岗位的业务操作、内控管理、监督制约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逐项打分,对符合《考评标准》条件单位,推荐申报公司,由公司结合大检查进行验收。
二、严考核硬兑现,确保控制到位、执行有力。
确保内控的有效执行,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是否重视,责任是否落实;二是监督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有力。
公司通过组织内控标准化知识考试并将“考试合格与否”与个人任用、升迁进行挂钩,与新员工能否转正、转岗进行挂钩。
通过上述措施,公司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和员工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公司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严格依照内控流程操作、层层将执行、事事讲程序的良好局面。
三、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针对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相关要求,认真开展了公司业务流程梳理工作,编制《内控职责表》,业务中重大风险不可遗漏,并要在制度相应位置用规定的编号标注出来,风险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成本、法律等风险控制要求的关键控制点,将每一个控制点逐一说明,明确其内控责任,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推动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管理制度在内控体系运行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四、加强控制环境建设,内控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文化一个新的。
组成部分。
控制环境建设是内控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着公司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目前,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工作有目标,行动有准则,前行有动力的内控环境,尤其是公司各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符合内控要求的事坚决不办,依程序履行,领导的示范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公司内控文化的形成。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些上市公司进行治理的重要内容。
它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解决公司内部管理失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复杂的企业运作保障机制,其有效性则直接关-。
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增加和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等大问题。
因此,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同时,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coso报告提出的这个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是迄今为止被国际社会所认可的最具权威性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内部控制定义。
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所规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虽然,我国的内部控制还是建立在会计控制的基础上的,与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还存在差距,但已是异曲同工。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种系统管理工程,它是通过一整套详细、具体的操作规范来约束企业各个环节、部门人员的经济行为,是一种制度规范的规程操作系统。
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企业中最高的规范制度,企业内部的任何人都无权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制度执行中应有特殊群体和个人。
执行中的一视同仁、公平合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生命线。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经营运转的基本规矩,是检查管理者、各部门员工工作质量的尺度,也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标准。
由此可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又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
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
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
企业文化是本文来自文秘114,请保留此标记。
将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的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
根据经验得知,各项制度都有失效的时候,而当制度失效时,企业经营靠的就是企业文化(魏杰,、2)。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会有效地解决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所以,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标准,而企业文化则是统一员工思想、价值观念的黏合剂。
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是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建设,由此所实现的二者结合,才会创造企业发展的奇迹。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各个经营环节的协调约束机制,它是一种制度建设。
我们知道,科学管理要求主观符合客观,任何一项管理办法,其客观成分越多,科学性越强。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也不例外,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
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独特的环境条件、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其控制的关键点不同,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目标公司治理实际上是指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而内部控制则是实施监控管理的直接手段。
因此,其内部控制目标就显得十分明确,即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要达到一种什么效果。
美国coso报告中规定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三点,即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我国所确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则是:一是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通过对上述控制目标的比较,可见coso定义中的内部控制目标它既包括对会计行为的控制要求,又包括对企业效率效果的需求。
作为企业是一种营利性组织,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有经济效益,要有效率,没有效益和效率的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企业有盈利、并且能够快速发展,这是对企业经营者的起码要求。
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则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和失效、管理混乱、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实际状况提出来的,有着鲜明的背景特点。
控制管理的重点则是建章建制,维护企业内部的经营秩序。
处理秩序方面的规范要求。
存在着为控制而控制的倾向,缺乏为经营目的服务的缺陷。
有什么样的内部控制目标,就会产生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客观地分析内部控制目标,有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内部控制要素,把握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科学和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的内容,应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环节实施全方位的控制,明确控制的关键点。
内部控制的重点:一是对企业资金进行的控制,各项资金的收支业务必须按照手续制度办事,按预算计划执行。
要合理调动资金,讲究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避免财产物资的损失浪费zh是加强各环节责任人的监控管理避免权利滥用造成经济损失;三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偷懒和搭便车的问题。
偷懒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在没有制度约束下,人们都有停下来歇一歇的想法,都想尽量轻松、自在。
而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它的宗旨就是盈利,是为了追逐剩余价值而存在的,所以,员工的偷懒是企业经营的大敌。
要让员工不偷懒就要用制度来约束。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控制的关键点制定业务处理的具体规则、程序和要求,按工作对象所具有的数量特征的精细化确定岗位的操作规程,实现工作过程的标准化和制度化,用量化标准来约束员工行为。
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应包括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在内控制度制定中不应留控制盲点。
所制定的内控制度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执行和检查。
(三)建立合理的授权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员工行为的规范约束,是对人的行为要求的控制管理。
这种控制管理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从事该业务活动人员资格的认定问题;二是合理委托授权问题。
人员资格认定,是客观判断职工工作能力和品质的过程,通过这种认定能够合理确定工作岗位的合适人选,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梯队。
而合理委托授权,要解决的是责、权、利的约束问题。
人员的先定和分派使用,是建立合理授权控制机制的核心问题,在用人问题上应本着知人善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选择好合格人员,安排其从事适合他的工作,才能使企业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不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凡是出现重大的舞弊和经济案件都是用人不当、授权不当的结果。
所以,加强对人员的监控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首先,要将岗位的责任、权利、利益严格确定下来,使员工的每天工作都在制度的约束中进行。
其次,要建立适时的监控系统,让不称职的员工离开其工作岗位。
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对企业内部各层次管理者的监督、约束、协调工作,要使内部各层次管理者的工作能够协调有序、各负其责,就要建立各层次的授权委托制度,通过这种授权委托形成内中合理的监控系统,以便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
委托授权,是一种任务、责任相匹配的适当授权,是一种职务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约束的权利分配。
要通过合理的授权和责任界限的严格划分,实现用一个人的工作可以证实另一个人工作的准确性。
还要通过定期轮岗制,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防止有关人员之间的相互勾结,避免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
(四)企业内部控制应关注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内部控制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去执行也不会产生好的效率、效果来。
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首先,应加强对企业员工诚实守信的教育,因为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出现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的现象,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企业产品的信誉。
其次,要关注员工自身价值的建设,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应当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每年提出不同的.知识更新要求,通过培训、考试、考核和业绩评估等形式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能力水平。
同时,管理者还应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便满足职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应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规定责任追究制度是企业内控制度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就会使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个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
惩罚规定是责任追究制度的补充,它既是治理违法违规、偷懒、弄虚作假的直接手段,又是树立正风,打击歪风邪气的有力武器,这种制度规定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
在内控制度面前人人平本文来自文秘114,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等,全体员工都应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部不应有特殊员工。
尤其是对违法违规的处理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性原则,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才是有效的,并具有权威性。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泰勒曾指出:“在引进最好的制度之后,获得成功的程度同管理人员的能力、言行一致及其职权受到的尊重成正比例。”即好的环境条件是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贯彻执行的关键,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要创造一个具有高度亲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要有内部环境条件的支持,即是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关注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它通过组织、群体、个体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来,尽管不同的企业文化其表现形式不同,但这些文化的内容都包含着公正、诚实、勤奋、正直、自尊等特征,它是企业精神的再造,形成企业的一种共识。
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笔者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一种统一,不是简单的命令式和形式上的认同。
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独立文化,即使规定出各种制度和要求来,也没有创造出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很好地将企业的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很好的结合起来,由于缺乏文化氛围的支撑,当企业发生一点变故,如总经理换人,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任何战斗力。
因此,要想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必须要使企业员工在价值观上达到一种统一,要对统一的行为标准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这种潜移默化所塑造的企业风格,才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步。
2、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质和形成的有效结合作为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和表现是很重要的,它可以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创造一种积极热情和充满朝气的氛围。
但形式毕竟是形式,它永远代替不了内在素质的建设。
外在形式好学,而内在的价值观的形成却是长期的,艰苦磨炼而形成的。
文化作为通过教育和模仿而传承下来的行为习惯,对于各种制度安排都将生产直接影响。
所以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塑造更应注重内涵。
应该说,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是企业文化塑造的原动力。
只有企业管理者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比较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价值理念,这样才能影响和激励企业内部文化氛围的建设,才能避免和消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短期化行为。
3、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作为一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团结协作具有团队精神是力量的象征,充满竞争力的表现。
而且任何人的自我价值都可以通过这种集体的力量得到发展和实现。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强调团队精神的认同感,如果没有这种价值观上的认同,就会出现企业内控制度难以执行,盲目突出自己的现象。
企业的力量最主要就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协作和团队精神,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要求。
因此,企业还要创造保护和倡导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良好氛围。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一种制度建设,它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它所包括的内容应以文字形式确定下来,以便组织企业职工学习、掌握和遵循。
一般可以采取员工手册的方式,让全体员工人手一册,并定期学习和培训。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仰、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所凝聚的力量。
所以,企业内部的文化学习、宣传和鼓励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领导者的言行对文化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言行将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涵。
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受到企业管理者个人意志和素质的影响。
在这一点上,业内人士都深有感触。
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增加外部监控力度,提出建设标准和条件,全力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二是要选好企业负责人,要让真正干事业的人担任领导工作;三是企业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珍惜国家、投资者和职工给予自己的工作机会,踏实敬业,一切从企业发展着想,自觉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的价值观念的规范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办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企业的制度建设中,企业文化建设是基础,内部控制制度是手段,只有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才能凝聚起企业真正的力量,这个企业才会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应成为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应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予以强化。
同时,作为会计的主管部门应强调制度规范的标准化和监督检查的经常化。
如果制度规范的标准化和监督检查的经常化能够实施,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七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为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国内外企业长期管理实践经验的结晶,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的基本准则,有效规避风险。
(一)实施内控体系建设是实现集团公司整体协调发展目标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将以保障国家油气安全供应为己任,突出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战略,率先建成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尤其是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客观上需要集团公司理顺内部管理流程,针对关键的风险控制点,采取积极稳妥可行的措施,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抵御内外部风险的能力,为实现集团公司的整体协调发展目标创造适合的环境和氛围。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八
内控制度建设总结,每个工作的地方都会有制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内控制度建设总结,欢迎阅读!
为了适应公司全国性布局与规范管理的发展要求,贯彻中建总公司、局内部控制标准化发展战略,公司于2009年8月结合“决策与业务流程优化及组织再造”启动了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化工作。
2010年3月出台《公司管理手册》、《各系统标准管理手册》共11本。
2011年发布了《搅拌站标准管理手册》、《生产作业指导书》、《技术作业指导书》、《人财物及后勤作业指导书》、《搅拌站记录表样》。
公司继搅拌站标准化完成后,紧接着于2011年5月启动了分公司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完成《分公司标准化手册》,2012年4月试运行。
现已建立起总部分公司搅拌站三个层次的一套高效、科学的内控管理流程标准化体系,实现公司管理无缝连接。
近三年来,公司在内控体系的贯彻上,突出“执行”二字,重在“狠”、“严”上下功夫,多次邀请三局领导和外部专家进行了内部流程制度评审与指导修订,有效地实现了防范风险的目的,而且推动了公司各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内控执行、按程序办事的规矩日渐形成
公司根据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存在着有章不循、执行力不强的现象,进行了对照检查,找出了差距和不足。
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确保内控体系执行有力。
加强培训,注重宣贯,确保手册相关内容人人掌握。
开展以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标准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全面学习
和重点学习相结合,培育标准化企业文化,增强标准化意识。
各单位召开“达标活动”推进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安排部署。
由公司各系统部门从内部选举标准内部培训师,按标准手册制作ppt培训课件,进行专业标准制度宣贯培训。
将标准制度中相关内容,编成相关工种的培训资料制作成岗位操作规程上墙等活动,为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健全内控工作网络,确保组织机构落实。
公司成立了内控标准化体系工作领导组(内控制度方向把关)、评审组(内控制度质量把关)、工作组(内控制度编制),进一步加强了内控工作组织领导和机构落实。
狠抓落实,层层负责,确保流程控制实现真正的落地。
为了使内控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制定《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星级搅拌站评定管理办法》,明确标准化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宣贯实施及监督检查考核具体方法措施。
主要有:
(1)与“创先争优”和“标准化青年先行”工作相结合,开展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
为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公司将《搅拌站管理手册》中厂站标准化管理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武汉事业部、成都分公司、天津分公司、设备运输分公司、西安筹备组分别组队,参加了竞赛。
(2)搅拌站星级评定。
为推进公司搅拌站各项业务标准化,夯实搅拌站基础管理,公司根据分级管理与激励的需要,设置“达标搅拌站、三星、四星、五星级搅拌站”四个等级开展星级评定。
每季度,分公司星级评定小组组织所属搅拌站对照《考评标准》,对各
站、各科室、各岗位的业务操作、内控管理、监督制约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逐项打分,对符合《考评标准》条件单位,推荐申报公司,由公司结合大检查进行验收。
二、严考核硬兑现,确保控制到位、执行有力
确保内控的有效执行,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是否重视,责任是否落实;二是监督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有力。
公司通过组织内控标准化知识考试并将“考试合格与否”与个人任用、升迁进行挂钩,与新员工能否转正、转岗进行挂钩。
通过上述措施,公司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和员工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公司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严格依照内控流程操作、层层将执行、事事讲程序的良好局面。
三、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针对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相关要求,认真开展了公司业务流程梳理工作,编制《内控职责表》,业务中重大风险不可遗漏,并要在制度相应位置用规定的编号标注出来,风险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成本、法律等风险控制要求的关键控制点,将每一个控制点逐一说明,明确其内控责任,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推动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管理制度在内控体系运行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四、加强控制环境建设,内控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文化一个新的
组成部分
控制环境建设是内控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着公司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目前,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工作有目标,行动有准则,前行有动力的内控环境,尤其是公司各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符合内控要求的事坚决不办,依程序履行,领导的示范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公司内控文化的形成。
扩展阅读: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些上市公司进行治理的重要内容。
它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解决公司内部管理失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复杂的企业运作保障机制,其有效性则直接关-
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增加和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等大问题。
因此,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同时,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coso报告提出的这个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是迄今为止被国际社会所认可的最具权威性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内部控制定义。
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所规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虽然,我国的内部控制还是建立在会计控制的基础上的,与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还存在差距,但已是异曲同工。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种系统管理工程,它是通过一整套详细、具体的操作规范来约束企业各个环节、部门人员的经济行为,是一种制度规范的规程操作系统。
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企业中最高的规范制度,企业内部的任何人都无权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制度执行中应有特殊群体和个人。
执行中的一视同仁、公平合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生命线。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经营运转的基本规矩,是检查管理者、各部门员工工作质量的尺度,也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标准。
由此可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又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
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
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
企业文化是本文来自文秘114,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将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的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
根据经验得知,各项制度都有失效的时候,而当制度失效时,企业经营靠的就是企业文化(魏杰,、2)。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会有效地解决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所以,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标准,而企业文化则是统一员工思想、价值观念的黏合剂。
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是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建设,由此所实现的二者结合,才会创造企业发展的奇迹。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各个经营环节的协调约束机制,它是一种制度建设。
我们知道,科学管理要求主观符合客观,任何一项管理办法,其客观成分越多,科学性越强。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也不例外,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
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独特的环境条件、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其控制的关键点不同,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目标公司治理实际上是指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而内部控制则是实施监控管理的直接手段。
因此,其内部控制目标就显得十分明确,即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要达到一种什么效果。
美国coso报告中规定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三点,即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我国所确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则是:一是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通过对上述控制目标的比较,可见coso定义中的内部控制目标它既包括对会计行为的控制要求,又包括对企业效率效果的需求。
作为企业是一种营利性组织,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有经济效益,要有效率,没有效益和效率的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企业有盈利、并且能够快速发展,这是对企业经营者的起码要求。
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则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和失效、管理混乱、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实际状况提出来的,有着鲜明的背景特点。
控制管理的重点则是建章建制,维护企业内部的经营秩序。
处理秩序方面的规范要求。
存在着为控制而控制的倾向,缺乏为经营目的服务的缺陷。
有什么样的内部控制目标,就会产生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客观地分析内部控制目标,有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内部控制要素,把握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科学和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的内容,应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环节实施全方位的控制,明确控制的关键点。
内部控制的重点:一是对企业资金进行的控制,各项资金的收支业务必须按照手续制度办事,按预算计划执行。
要合理调动资金,讲究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避免财产物资的损失浪费zh是加强各环节责任人的监控管理避免权利滥用造成经济损失;三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偷懒和搭便车的问题。
偷懒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在没有制度约束下,人们都有停下来歇一歇的想法,都想尽量轻松、自在。
而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它的宗旨就是盈利,是为了追逐剩余价值而存在的,所以,员工的偷懒是企业经营的大敌。
要让员工不偷懒就要用制度来约束。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控制的关键点制定业务处理的具体规则、程序和要求,按工作对象所具有的数量特征的精细化确定岗位的操作规程,实现工作过程的标准化和制度化,用量化标准来约束员工行为。
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应包括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在内控制度制定中不应留控制盲点。
所制定的内控制度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执行和检查。
(三)建立合理的授权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员工行为的规范约束,是对人的行为要求的控制管理。
这种控制管理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从事该业务活动人员资格的认定问题;二是合理委托授权问题。
人员资格认定,是客观判断职工工作能力和品质的过程,通过这种认定能够合理确定工作岗位的合适人选,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梯队。
而合理委托授权,要解决的是责、权、利的约束问题。
人员的先定和分派使用,是建立合理授权控制机制的核心问题,在用人问题上应本着知人善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选择好合格人员,安排其从事适合他的工作,才能使企业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不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凡是出现重大的舞弊和经济案件都是用人不当、授权不当的结果。
所以,加强对人员的监控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首先,要将岗位的责任、权利、利益严格确定下来,使员工的每天工作都在制度的约束中进行。
其次,要建立适时的监控系统,让不称职的员工离开其工作岗位。
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对企业内部各层次管理者的监督、约束、协调工作,要使内部各层次管理者的工作能够协调有序、各负其责,就要建立各层次的授权委托制度,通过这种授权委托形成内中合理的监控系统,以便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
委托授权,是一种任务、责任相匹配的适当授权,是一种职务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约束的权利分配。
要通过合理的授权和责任界限的严格划分,实现用一个人的工作可以证实另一个人工作的准确性。
还要通过定期轮岗制,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防止有关人员之间的相互勾结,避免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
(四)企业内部控制应关注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内部控制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去执行也不会产生好的效率、效果来。
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首先,应加强对企业员工诚实守信的教育,因为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出现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的现象,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企业产品的信誉。
其次,要关注员工自身价值的建设,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应当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每年提出不同的知识更新要求,通过培训、考试、考核和业绩评估等形式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能力水平。
同时,管理者还应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便满足职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应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规定责任追究制度是企业内控制度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就会使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个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
惩罚规定是责任追究制度的补充,它既是治理违法违规、偷懒、弄虚作假的直接手段,又是树立正风,打击歪风邪气的有力武器,这种制度规定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
在内控制度面前人人平本文来自文秘114,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等,全体员工都应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部不应有特殊员工。
尤其是对违法违规的处理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性原则,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才是有效的,并具有权威性。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泰勒曾指出:“在引进最好的制度之后,获得成功的程度同管理人员的能力、言行一致及其职权受到的尊重成正比例。”即好的环境条件是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贯彻执行的关键,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要创造一个具有高度亲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要有内部环境条件的支持,即是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关注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它通过组织、群体、个体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来,尽管不同的企业文化其表现形式不同,但这些文化的内容都包含着公正、诚实、勤奋、正直、自尊等特征,它是企业精神的再造,形成企业的一种共识。
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笔者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一种统一,不是简单的命令式和形式上的认同。
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独立文化,即使规定出各种制度和要求来,也没有创造出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很好地将企业的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很好的结合起来,由于缺乏文化氛围的支撑,当企业发生一点变故,如总经理换人,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任何战斗力。
因此,要想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必须要使企业员工在价值观上达到一种统一,要对统一的行为标准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这种潜移默化所塑造的企业风格,才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步。
2、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质和形成的有效结合作为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和表现是很重要的,它可以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创造一种积极热情和充满朝气的氛围。
但形式毕竟是形式,它永远代替不了内在素质的建设。
外在形式好学,而内在的价值观的形成却是长期的,艰苦磨炼而形成的。
文化作为通过教育和模仿而传承下来的行为习惯,对于各种制度安排都将生产直接影响。
所以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塑造更应注重内涵。
应该说,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是企业文化塑造的原动力。
只有企业管理者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比较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价值理念,这样才能影响和激励企业内部文化氛围的建设,才能避免和消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短期化行为。
3、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作为一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团结协作具有团队精神是力量的象征,充满竞争力的表现。
而且任何人的自我价值都可以通过这种集体的力量得到发展和实现。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强调团队精神的认同感,如果没有这种价值观上的认同,就会出现企业内控制度难以执行,盲目突出自己的现象。
企业的力量最主要就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协作和团队精神,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要求。
因此,企业还要创造保护和倡导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良好氛围。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一种制度建设,它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它所包括的内容应以文字形式确定下来,以便组织企业职工学习、掌握和遵循。
一般可以采取员工手册的方式,让全体员工人手一册,并定期学习和培训。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仰、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所凝聚的力量。
所以,企业内部的文化学习、宣传和鼓励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领导者的言行对文化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言行将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涵。
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受到企业管理者个人意志和素质的影响。
在这一点上,业内人士都深有感触。
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增加外部监控力度,提出建设标准和条件,全力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二是要选好企业负责人,要让真正干事业的人担任领导工作;三是企业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珍惜国家、投资者和职工给予自己的工作机会,踏实敬业,一切从企业发展着想,自觉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的价值观念的规范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办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企业的制度建设中,企业文化建设是基础,内部控制制度是手段,只有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才能凝聚起企业真正的力量,这个企业才会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应成为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应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予以强化。
同时,作为会计的主管部门应强调制度规范的标准化和监督检查的经常化。
如果制度规范的标准化和监督检查的经常化能够实施,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为了适应公司全国性布局与规范管理的发展要求,贯彻中建总公司、局内部控制标准化发展战略,公司于20xx年8月结合“决策与业务流程优化及组织再造”启动了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化工作。
20xx年3月出台《公司管理手册》、《各系统标准管理手册》共11本。
20xx年发布了《搅拌站标准管理手册》、《生产作业指导书》、《技术作业指导书》、《人财物及后勤作业指导书》、《搅拌站记录表样》。
公司继搅拌站标准化完成后,紧接着于20xx年5月启动了分公司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完成《分公司标准化手册》,20xx年4月试运行。
现已建立起总部-分公司-搅拌站三个层次的一套高效、科学的内控管理流程标准化体系,实现公司管理无缝连接。
近三年来,公司在内控体系的贯彻上,突出“执行”二字,重在“狠”、“严”上下功夫,多次邀请三局领导和外部专家进行了内部流程制度评审与指导修订,有效地实现了防范风险的目的,而且推动了公司各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内控执行、按程序办事的规矩日渐形成
公司根据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存在着有章不循、执行力不强的现象,进行了对照检查,找出了差距和不足。
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确保内控体系执行有力。
加强培训,注重宣贯,确保手册相关内容人人掌握。
开展以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标准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全面学习和重点学习相结合,培育标准化企业文化,增强标准化意识。
各单位召开“达标活动”推进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安排部署。
由公司各系统部门从内部选举标准内部培训师,按标准手册制作ppt培训课件,进行专业标准制度宣贯培训。
将标准制度中相关内容,编成相关工种的培训资料制作成岗位操作规程上墙等活动,为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健全内控工作网络,确保组织机构落实。
公司成立了内控标准化体系工作领导组(内控制度方向把关)、评审组(内控制度质量把关)、工作组(内控制度编制),进一步加强了内控工作组织领导和机构落实。
狠抓落实,层层负责,确保流程控制实现真正的落地。
为了使内控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制定《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星级搅拌站评定管理办法》,明确标准化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宣贯实施及监督检查考核具体方法措施。
主要有:
(1)与“创先争优”和“标准化青年先行”工作相结合,开展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
为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公司将《搅拌站管理手册》中厂站标准化管理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武汉事业部、成都分公司、天津分公司、设备运输分公司、西安筹备组分别组队,参加了竞赛。
(2)搅拌站星级评定。
为推进公司搅拌站各项业务标准化,夯实搅拌站基础管理,公司根据分级管理与激励的需要,设置“达标搅拌站、三星、四星、五星级搅拌站”四个等级开展星级评定。
每季度,分公司星级评定小组组织所属搅拌站对照《考评标准》,对各站、各科室、各岗位的业务操作、内控管理、监督制约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逐项打分,对符合《考评标准》条件单位,推荐申报公司,由公司结合大检查进行验收。
二、严考核硬兑现,确保控制到位、执行有力
确保内控的有效执行,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是否重视,责任是否落实;二是监督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有力。
公司通过组织内控标准化知识考试并将“考试合格与否”与个人任用、升迁进行挂钩,与新员工能否转正、转岗进行挂钩。
通过上述措施,公司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和员工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公司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严格依照内控流程操作、层层将执行、事事讲程序的良好局面。
三、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针对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相关要求,认真开展了公司业务流程梳理工作,编制《内控职责表》,业务中重大风险不可遗漏,并要在制度相应位置用规定的编号标注出来,风险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成本、法律等风险控制要求的关键控制点,将每一个控制点逐一说明,明确其内控责任,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推动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管理制度在内控体系运行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四、加强控制环境建设,内控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文化一个新的组成部分
控制环境建设是内控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着公司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目前,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工作有目标,行动有准则,前行有动力的内控环境,尤其是公司各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符合内控要求的事坚决不办,依程序履行,领导的示范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公司内控文化的形成。
一年来,在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分局结合本单位职能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来做,成立了以分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来组织落实相关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经过分局全体成员一年来的努力工作和执行,我分局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国税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朽斗争的基础性工作和治本之策。
我分局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强政治思想建设:1、在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健全教育机制,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研究教育规律,注重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2、在教育内容上,把反腐倡廉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法制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3、教育形式上,把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思想灌输与启发式教育、理论教育与形象化教育、树立正面典型与剖析反面案例结合起来。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国税依法行政能力。
二、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制度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具有惩治和预防腐朽的双重功能,是惩治和预防的有机统一。
我分局在制度建设上,注重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当前,尤其抓好三项制度的落实:
一是进一步落实和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二是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三是进一步落实好检查和廉政谈话制度。
要认真落实检查和廉政谈话制度,完善廉政谈话情况报告、情况反馈、跟踪监督、档案管理制度,形成定期谈话、信访谈话、诫勉谈话相衔接,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廉政谈话机制,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两权”监督工作,优化权力运行机制
要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我分局在强化监督上的举措。
一是建立“两权”监督工作责任制。
将“两权”监督的所有内容一一细化,按照股室工作职责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建立权责一致的“两权”监督运行机制,将“两权”监督融合渗透在“两权”实施的全过程中,与“两权”的实施相互结合、同步运行,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对权力的规范、监督、制约就延伸到哪里,确保“两权”监督贯穿税务工作全过程。
二是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
通过行政效能监察,以解决行政不作为为重点,认真解决好对上级安排部署和各岗位的各项工作敷衍拖拉、效率低下、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力的问题。
三是加强对八小时以外的监督。
进一步优化“八小时”之外监督方式,积极开展家庭助廉、群众评廉活动,加大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力度。
四是充分发挥监察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
继续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纳税户、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不断改进工作质量。
四、加强风险防范取得的成效
我分局对《xxxxxx内控机制建设办法(试行)》中的重点监控风险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针对各个风险点的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现就以如下两个风险点为例来介绍我分局加强风险防范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加强户籍管理,积极防范该风险点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开业登记环节,我分局对新开户派出管理员认真开展实地查验工作,加强同工商、地税等部门的信息交流,认真比对户籍信息,加强对所辖地区业户的管理和检查,严防税源税款的流失;在停业、注销登记环节,我分局加强巡查,通过巡查严防少数纳税人通过虚假停业、虚假注销等方法逃避纳税义务。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九
为了适应公司全国性布局与规范管理的发展要求,贯彻中建总公司、局内部控制标准化发展战略,公司于20xx年8月结合“决策与业务流程优化及组织再造”启动了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化工作。
20xx年3月出台《公司管理手册》、《各系统标准管理手册》共11本。
20xx年发布了《搅拌站标准管理手册》、《生产作业指导书》、《技术作业指导书》、《人财物及后勤作业指导书》、《搅拌站记录表样》。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十
——两种资本关系的界定与对人力资本的激励。
(一)两种资本关系的界定。
出资人资本——货币资本。
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者。
——职业经理人。
(二)人力资本为什么登上了历史舞台,是知识时代的特征,
竞争力是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的两大标准。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者。
——市场标准与职业经理人。
(三)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1对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激励。
——岗位工资、年终奖、期权、职务消费、福利补贴。
——人力资本持股与职工持股。
2对人力资本的权利与地位的激励。
——首席执行官——ceo。
ceo除了拥有总经理的全部权力外,还拥有董事长的部分权力。在ceo产生的条件下董事会不再对重大经营决策拍板,而主要功能是选择、考评和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的薪酬制度。
——战略决策委员会。
是支持或者否定ceo经营决策的最主要咨询机构,其人员主要是社会上在企业管理、经济学、法学以及各种产业方面的知名人士构成。
——独立董事。
往往是经济与法律方面的权威人士,是从社会价值方面来约束企业的行为。
——人力资本在经营中说了算。
人力资本在保证货币资本增值保值的条件下,
文档为doc格式。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十一
规矩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项羽力能扛鼎,勇冠三军,却因为过分自大、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而越国大夫范蠡深知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在灭吴之后,并不邀功请赏,反而急流勇退,告老还乡,经商贩马,以享余年。
由此可见:人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要学会自我约束或接受来自外界的约束,才能实现双赢。
不仅赢得个性的发展,更有智慧上的收获。
国不可一日无法,党不可一日无纪,家不可一日无规,企业不可一日无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也称为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内部的“法律”。
他指出:“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好的制度能够使员工积极工作,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不好的制度能够使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阻碍企业的发展。
所以,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和不断修改、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形成适应员工、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的可靠保证。
规章制度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应该无处不有。
小到个人职责,大到公司规章,应该随处可见。
特别是我们在工作中如若没有一个规范和标准的话,你的责、权、就没有办法量化,就没有你价值的体现,同样一件事,若有不同的人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肯定是不一样。
所以说任何事都必须有一个标准,让所有的人围绕着一个标准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都是一样,这才是真正的管理。
为什么要讲规章制度呢?因为企业大了机会也多了,同时,问题也多了,“人”的因素也会越来越多。
用规章制度实现非人化管理,就会产生三方面的好处。
首先,把智慧凝结下来。
其次,解放了经营者。
最后,实现规范化运作,抑制了人为因素。
从狭窄思维出发,可以认为规章制度是管职工的,但从更长远的眼光看,缺乏必要的、合理的规章制度的管理,企业是不能生存发展的。
因此,规章制度既保障企业的利益,也保障职工的利益。
如果从后一个观点来看问题,我们就可以支持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了。
有一个故事,说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可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实际上,轮流分粥就是七个人总结经验教训后订出的一项制度。
通过此故事得出一个结论: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说不同的制度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可见一个好的规章制度不但能化解集团内部矛盾,更重要的是把集体智慧凝结下来,达到提高效益和公平、公正之目的。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国家的立法是同样的道理,国家制定的法律再健全,如果人人都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必然会造成国家的混乱,社会的动荡。
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再好、再规范,如果内部成员都不遵守,相当于没有规章制度。
或者说企业的管理层对其内部成员的违章违规行为不照章处罚。
等于包庇纵容违章者。
最终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降低效能,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而演变成违法的问题。
因此,每一个企业都要形成良好的规章制度文化,在内部控制中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十二
内部控制权限的'设计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精髓之一,控制权限是否设置合理,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授权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控制权限进行合理配置。
笔者认为,对内部控制权限进行设计要遵循重要性原则、责任明确原则,既要满足控制目标的需要,又要兼顾工作效率。
明确内部控制的控制权限应从授权阶段就开始进行控制。
管理层在进行授权时,应该统筹考虑授权的范围、层次与责任,将所有的经营活动都纳入授权范围,把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列为权限划分的重要依据,防止出现权力重叠或责任真空的现象,做到权责明晰,为各中间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以所授权限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管理者通过合理授权以保证经营决策得以有效运行、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实现权力制衡。
在设计中实现相互牵制也非常重要,若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包办,则难以实现管理控制的目标,必须要有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进行控制权限设计同样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十三
成立由肖继国任组长,曾辉、谢启宏、曾志任副组长,李爱顺、熊和平、侯志刚、李恩堂为成员的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制定我局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监督、指导内部控制工作开展。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爱顺兼任办公室主任,刘华斌、代君慧为成员,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十四
控制流程是由控制点组成的,控制点又分为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两种类型,对不同的控制点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进行管理。
关键控制点与一般控制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措施的关键在于抓住关键控制点,企业管理者只有将注意力集中于业务处理过程当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对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至关重要的关键控制点上,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因此,控制点的设计非常重要,其中关键控制点的选择更是重中之重。
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应该以选择关键的成本项目、业务活动、业务环节、重要要素及重要资源为选择依据,即将影响成本项目费用的主要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盈利能力有重大影响的活动、要素和资源及容易发生且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环节设定为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经济业务活动其关键控制点是不同的,某环节在某项业务中属于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并不意味着它永远都是,也许在其他的业务活动中,该环节仅是一般控制点。
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必须根据管理或内部控制目标的具体要求、业务活动的类型及特点等来选择和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十五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企业的发展壮大与成功都离不开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笔者所在的(集团)公司在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基本制度》这一“根本大法”的颁布为标志,自以来,公司制度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框架和中期建设目标;以《制度管理制度》的实施为标志,制度建设及其组织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现就公司制度建设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引发大家共同思考和探讨,文中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制度建设必须注意系统性、完整性,并突出重点。
公司制度建设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每项制度又包含具体完整的内容,各制度起草小组在制订制度过程中,要根据公司管理需要和轻重缓急突出各阶段的建设重点及制度本身的重点,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系统性、关联性。比如,物品管理规定,涉及办公用品、各类低值易耗品、各类办公家俱、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其重点应该突出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制订时要与采购、预算管理、会计政策等制度关联,车辆管理规定、计算机网络硬件管理规定等在制订时要与物品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统一。
可能存在的误区:内容面面俱到,但重点不突出;制订时就制度而制度,孤立存在,不考虑关联制度,或矛盾或重复。
二、制度应具可操作性,粗细适度,简单有效。
另外,一项具体制度是采用规定形式还是流程形式,或者两者兼有,或规定中附带流程,我认为应该看哪个形式既便于执行,又简单有效。如果规定更简单且可操作的,就不再制订另外的流程。如果规定不直观,可附带流程。如果流程本身很复杂,条件判断框等过多,可通过规定来明确。如果两者内容相差不多,只取其一。
可能存在的误区:制度或条款过原则或过细;同一管理事项的规定与流程内容相差无几。
制订制度要从企业实际出发,要切合企业实际,切不可照搬或网上下载后略改完事。这就需要事先进行周密调研,要考虑现有的做法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要宽严适度、逐步提高,并考虑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但不宜过超前。如果制订制度有难点或不够成熟,可先试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不断完善。如果相关管理事项过超前,没有相关制度或做法可借鉴,可在工作中边总结,边以备忘录形式记录有关做法,待条件成熟时再行制定。
可能存在的误区:制度与现实脱节,或过于超前,即使制定了,也得不到有效执行。
四、要注重制度的推行、检查、评估。
制度建设一定要注重推行和检查评估环节。制度的制定过程本身是对管理过程的规范,由于一项制度从报批到批准有一个过程,建议在制度报批后,对新制度与原有制度或做法没有原则性冲突的,可按新报批的制度执行起来。待制度正式批准后进行重点的落实、推进,并不定期地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提醒员工违反制度的行为,逐步使员工对一项制度从最初发布时的抵触情绪变成其自觉行为,形成独有的制度文化。同时,制度建设不是一劳永逸,是一个pdca循环。制度执行一段较长时间后,相应职能部门和制度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其有效性,如不符合企业现有情况,应及时组织修订完善,避免失修。
可能存在的误区:对推行、检查不够重视,认为制度报批后就万事大吉。或者制度失修,形同虚设。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yingj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安装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 2023年安装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图(三篇)
- 最新银行十佳员工演讲稿(汇总11篇)
- 周一值周教师讲话稿(优质19篇)
- 最新小学生的即兴演讲题目(优质18篇)
- 宪法演讲稿200字(汇总8篇)
- 2023年高中生国旗下演讲稿(模板9篇)
- 最新有关我爱祖国的演讲稿题目(优秀17篇)
- 2023年我的理想演讲稿2分钟(实用17篇)
- 50米加速跑说课稿(大全11篇)
- 弟子规演讲稿400字(汇总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