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或者案例,进行借鉴和学习。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发现共同的经验和问题,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剖析材料篇一
只要心怀暖阳,何惧x不灭。在当前全民抗x的关键时刻,面对x防控物质紧缺难题,他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急忙从村里赶往省城,自掏腰包、千辛万苦联络货源购买了x万只口罩赠送给所驻镇村用于x防控,他就是x镇x村驻村第一书记x同志。
x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大年初五,一接到归队“抗x”的通知后,还正在老家过年的他,马上自驾x个小时,一路奔波一路逢检赶到村里报到,并立即投身到所驻x村的x防控工作中。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被推举为x村x防控党员先锋队队长,每天坚持与其他党员干部一起进组入户进行宣传动员,认真开展相关情况排查,积极向群众宣传x防护知识,动员农村老党员、乡贤寨老发动村民共同参与x防控。
可以说,无论是在之前的脱贫攻坚战场,还是当前x防控一线,x同志都能时刻擎起迎风飞舞的“党旗红”,展党员担当,保一方平安,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信赖,更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送予一面锦旗:最美书记关键时刻有情怀,大爱无疆x面前显担当!
面对x,x同志率先垂范,冲锋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x与使命,有力彰显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红色力量!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剖析材料篇二
2017年1月,王平同志受组织委派,担任xx乡xx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至今,刚接到单位通知被派驻任第一书记那会时,他没有退缩和任何的怨言,耐心做好妻子的思想工作并得到支持,安顿好年老且体弱多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带着组织的重托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一线。
初到村时,眼前的景象让他至今难以忘怀。偏远穷、行路难、饮水难、产业发展滞后等等问题尤为突出,属全乡人口最多、最边远的旱山贫困村。从地理位置来看,距离县城70公里、乡政府驻地12公里,与xx市xx镇、xx镇接壤。全村10个农业社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仅有的2个社有通村硬化路也早已是破败不堪,老百姓出行极为不便。交通的不便是制约该村落后面貌原因之一。驻村后,带着村两委班子,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短短三年多时间,迎凤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们村出行极为困难,山高路陡,道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娃娃上学,大人就要穿上雨靴背到村小去,卖猪需要好几个人去抬,日子过得艰辛。”村主任杨平介绍,在第一书记的努力下,为了解决“行路难”这一难题,通过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争取相关部门支持,2017年全村完成6公里村道路加宽硬化任务、10公里社道路硬化任务。现在道路通了,老百姓出行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卖个农副产品车子直接开到家门口。实现了道路覆盖到村到社的目标,切实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困境。
作为第一书记,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影响到村上党员干部的工作激情。初到村时还有人曾质疑组织给村里派来的这位第一书记太年轻了,认为是来镀金的!当他听到这话时,没有作任何辩解和反驳,因为他要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来证明自己。从此,院户、田间地头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为了更好的融入工作,他一方面与村干部交心谈心、了解村情民意;另一方面与过去的老干部、老党员座谈,详细了解对当前重点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以及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另外,他挨家挨户逐一入户走访,进一步了解村民所特别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村级发展的看法。通过一段时间走访,他了解到村两委干部班子年龄结构偏大、凝聚力差、战斗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够,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组织建设更是如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带领村党支部书记一班人抓组织建设,首先从党员干部做起,健全“三会一课”制度。组织要不断发展壮大,就要输入新鲜血液,2019年村支部积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人,新培养村级后备党员干部3人,其中2人均为80后,极大地为村级后备干部奠定了基础。其次充分利用农民夜校、村民说事会等载体发挥民主议事制度,对接帮扶部门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建强支部看产业,要想产业兴、产业强,必须要发挥支部的统筹、协调、引领作用。“基础条件好了,老百姓全身都是劲儿,一心往脱贫致富路上奔呢。”村支书李明说,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回引创业等形式,引进两位业主发展青花椒和水果两大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资金入股等方式增加老百姓和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发展花椒1300余亩,水果400余亩。2019年花椒进入第一年初投产期,已实现收入100万余元,老百姓增收致富有了盼头。
不仅如此,为切实解决群众安全住房问题,2017年以来启动易地扶贫搬迁55户207人、危旧房改造37户、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协调帮扶部门修建400余平米村两委办公阵地、解决了村无阵地、无活动中心的困境,凝聚村级组织的战斗力与向心力,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协调水利、电力、发改等部门,加快建设“小农水”项目,维修并新建塘库,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切实改善了农村饮水难、电压不足等问题。
为拓宽困难群众多渠道增收,在发展好产业的同时,他还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好传统养殖业,通过单位和多渠道的资金支持,为村里的困难群众发放鸡苗、幼猪崽等,动员干部职工为结对帮扶31户贫困户发放慰问金2万余元。同时提供公益性岗位给年迈、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贫困户,既让他们增了收,也解决了村内公共环境差等难题。除了修建道路、改善村办公条件、发展产业等,他更关心、关注村上的困难群众,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贫困户何明,家中劳力少,常年在家务农,承担了家里务农的主劳力,谁知一场大病突来,患了大病。入户走访时,作为第一书记的他得知何平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积极发动单位职工捐款并利用水滴筹这一平台转发到相关微信群、qq群,筹集善款一万余元。由于儿子何山常年在外务工,如今父亲患病,为了就近照顾父母妻儿被迫放弃在外务工的机会,回家一边照顾家庭、一边为了不等不靠实现脱贫致富。他找到了第一书记王平,道出了他想留在家搞山羊、生猪、土鸡等养殖的想法。作为第一书记,他主动与驻村农技员一道联系县环保局、农业局、乡镇农业站等相关机构咨询政策和养殖技术。何平高兴地说,“感谢共产党,有了村上和政府的支持,今年我会好好的搞养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财富,争取早日摆脱贫困的帽子。”
“只要把老百姓装在心里,用真心真情去对待他们,什么工作都能如期开展”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驻村三年多时间以来,亏欠最多的还是家庭,母亲年事已高,几次住院都不能陪伴在身边,由于长时间驻村年幼的孩子跟他也不“亲”,孩子的家长会、亲子活动总是缺少“父亲”这一角色。正是他舍小家为大家,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全身心投入在基层扶贫一线工作,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一直好评。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战,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不获全胜不收兵,不摘穷帽不撤退,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作为一名80后,他在基层“第一书记”工作岗位上,都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一员,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着。他热情为民服务,用实干赢得信任,用一腔热血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履行着自己应尽的职责,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无怨无悔、朴实无华地去谱写人生新篇章。
杨松茂,男,39岁,2015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杨松茂2015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杨松茂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不良会风,为民而议,为议而会。党支部的提议要求支部书记放下“土皇帝”的架子,做出为民谋事的样子;党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党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提升了责任;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坦荡胸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杨松茂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杨松茂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杨松茂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杨松茂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杨松茂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杨松茂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杨松茂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杨松茂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杨松茂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杨松茂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杨松茂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杨松茂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杨松茂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杨松茂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男,仡佬族,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安顺市第四次党大会代表,关岭自治县林业局林政站站长、普利乡长田村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立下军令状。
2017年7月,严泽江响应县里面脱贫攻坚的号召,放下了家中嗷嗷待哺的小孩和患病需要照顾的老人,带着未知,来到了离家40多公里的长田村。
初来长田,眼前的山村,贫穷的村貌,他显得有些失望,长田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无集体经济,属典型的“空心”村,贫困人口283户1284人,贫困发生率37%,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村民居住的房屋大多破旧不堪,甚至还有“清风穿墙过,屋漏无处干”的住房……。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他心头翻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的嘱托不能忘,誓要带领群众改变穷貌。“唯有带着责任和感情,视群众为亲人,真情帮扶,真心带动,才能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他的民情日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
入村半年,严泽江走遍了长田村13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走遍了长田村所有建档立卡户,记住了建档立卡户的信息、房屋情况,劳动力情况、入学情况和致贫原因等,他了解的甚至超过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因用心用情开展工作,严泽江在村里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严泽江如同信息储存的数据盘,对建档农户的所有信息如数家珍。
走访了一天的严泽江回到村办公室,开始静下心来整理一天的工作——撰写民情日记,这是他工作的“记账薄”,他把走过的贫困农户,一一记在本子上,并将需要解决的事项重点注明,因学致贫的是哪几家,因残、因病致贫的又是哪几家。工作中的严泽江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更可贵的是他始终站在贫困群众中,和贫困群众在一起,王万献户因其之子王军瘫痪,严泽江便到县残联帮他协调轮椅,并亲自送到家里,还用心鼓励他家要振作精神搞发展。詹友坤夫妇,詹友坤为精神病患者,去年送往医院治疗至今未愈,妻子杨和琴是聋哑人,生活困难,严泽江多次为杨和琴购买生活物资,因学致贫的刘定彬户差点被删除,通过他认真核实后发现其孙女考上内蒙古大学,家庭经济的确困难,绝对不能删......。
率先垂范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自从严书记来到我们村后,经常喊我们这些老党员参与村发展的谋划和决策,时常叮嘱我们一定要发挥好一名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尽余热,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为我们村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今年63岁的老党员陈胜睦会后同其他党员议论说道。今年4月,严泽江组织召开全村党员及群众代表大会,对长田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各位党员及群众代表商讨,并诚恳地听取意见和建议。严泽江到长田村后,同村支两委班子一道把抓基层党建作为脱贫工作的关键,着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的能力。严泽江还“盯上”村中的致富带头人、优秀大学毕业生,将他们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纳入村级班子人才储备库。目前已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名,吸纳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担任文书,为村支两委增强了活力。
村支两委一班人在严泽江的带领下,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他们放弃了自家的家务、放弃了休息时间,冒严寒、顶酷暑,坚持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打牢基础铺好致富路。
说起变化,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田村村民周仕洪竖起了大拇指:“从去年到现在,我们村子的建设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村组公路、机耕道、串户路、庭院硬化、土地流转、连片产业、大批扶贫项目等,样样都饱含着严书记的辛勤与汗水啊!”截止目前长田村已完成串户路37414.5万平方米;庭院硬化17500平方米;组组通5.22公里,机耕道16.9公里。
严泽江刚刚入驻长田村时,长田村几乎没有任何产业,全部为传统的农业模式,整个长田千亩的耕地全部用于种植传统玉米。他深深意识到,长田村必须立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唯有如此才能带动群众致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零突破”。在他的动员和带领下,长田村迅速成立了自己的村社一体合作社—关岭长田村和美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和作社,然后他又多次动员村干部和群众踊跃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2017年7月底至今,长田村村社一体合作社已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710亩,已种植晚秋黄梨套贵农5号刺梨套紫花苜蓿300亩,种植贵农5号刺梨套种紫花苜蓿110亩,单独种植紫花苜蓿100亩(下步将用于套种黄金蜜桃),种植饲料玉米200亩(下步将用于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长田村的产业基本实现转型并初具规模。下一步严泽江还计划带领大家种植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350亩,发展荒山种植茶叶1000亩。
在严泽江同志的大力协调下,长田村还落地了500万元养兔项目一个,该项目的落地实施花费了他不少心思,一开始村支两委干部都怕干,为了打消村支两委的顾虑,他耐心的召集大家开会,并随分管产业的乡领导,先后考察了普定、贞丰、兴仁、册亨的养兔产业,最后还到了四川、重庆等地考察,给大家算账,为大家鼓劲,经过他的动员村干部放下了顾虑,积极投身到养兔场的建设中。
夜里,严泽江刚开完群众会,走在回村委的路上,看着点点灯火,他内心深知,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探索和拓展,才能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笑脸多起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他始终斗志昂扬,用信仰和激情全部武装,用产业和收入收击垮贫困,杠起胜利旗帜,迈入小康路上。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我叫胡红宝,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15年4月份到双龙湾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15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牢记职责使命,用心用情做好驻村工作。
某同志自派驻下,在派出单位区委老干部局的关心下,在村两委及工作人员的支持下,认真履行第一书记的岗位职责,按照两年派驻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扎实苦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开展走访摸清村情民意。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工作,通过走访184村民,对了解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合理化建议,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进行研究并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制定了两年帮包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抓好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围绕“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内部活动各项规章制度,补充完善相关学习活动资料,积极发展预备党员两名。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好村党支部“六个一”活动,使村上党员学习活动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主动为村上党员同志上党课,收取党费,不定期的开展谈心谈话,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
三、注重办实事惠民生。精心组织,丰富村民文化生活:1、与村两委工作人员一起为马公祠村60岁以上老人们包水饺,举办演出开展欢度“重阳节”村百人包水饺共吃团圆饭活动;2、重大节假日个人购买物品走访看望村里的困难贫困户;3、邀请文艺团队到本村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4、特邀区摄影家协会为本村拍摄宣传片等。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马公祠村文明和谐建设。
积极宣传“消费扶贫”活动,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加大对所挂包村扶贫产业项目、集体经济项目的宣传力度,号召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村、贫困户产品,通过“以买代帮”的方式解决贫困户养鸡销售、种植农产品销售等难题,真正做到“消费扶贫”扶到急需扶的人,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产品量小、分散、难以供应的问题,从而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增加集体收入。
四、集思广益、多方筹资,配合村委做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工作:1、走访入户宣传扶贫相关政策,做好脱贫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为贫困户及时发放项目分红;2、由村委出资对村内主干道路灯不亮的,及时进行更换;3、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雨季受灾的村民走访看望并对受损房屋进行重新维修;4、对因施工致使村上受损的路面及时联系施工方进行重新维护,确保道路畅通;5、在区水务局的支持下,从淋漓湖景区内修建蓄水池一个,安装管道引入到村内,确保全村村民饮水达标;6、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村内卫生环境大整治工作,每周六定为村上工作人员卫生清洁日,对村内卫生死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情况进行清理。
五、严于律己,严守派驻工作纪律。协助村两委做好各项工作。严格遵守“十不准”等工作纪律要求,勤勉敬业、脚踏实地,与群众打成一片,热心为群众服务,个人出资购买肉、油、大米等食品看望生病的贫困户、老党员,开车帮助贫困户拉地瓜等,积极帮助村民宣传推销农产品,做到在帮扶工作中接地气、受教育、增才干,确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六、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今年上半年积极投入到疫情抗击战中去。一是以党建为引领,立即成立马公祠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号召村上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自成立疫情劝返站以来做到主动带班,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做好外来人员的劝返工作和本村村民及车辆的出入村登记工作;二是个人先后为村上劝返站捐赠医用手套100只、口罩60个、方便面两箱、八宝粥两箱及其他食品,带动了村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疫情抗击工作的积极性。
我叫胡红宝,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15年4月份到双龙湾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15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陈地益,男,37岁,富宁县发展和改革局价管股干部,为积极落实“选优配强,尽锐出战”的要求,于2019年2月被选派到谷拉乡多贡村委会担任第一书记。一直以来,他坚持用真情走访群众,用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千方百计强建设,多措并举促脱贫,使多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升,脱贫步伐明显加快。
多贡村是典型的石山村,地难种、水难挖、房难建是其显著特征,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8户550人,其中未脱贫20户53人。陈地益的加入为多贡驻村工作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思路。他深刻意识到,要实现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必须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妥善解决好各类矛盾。从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入手抓队伍建设,通过“三讲三评”主动破冰,增强两支队伍凝聚力;通过“三会一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战斗力;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鼓足士气坚定目标。
从驻村的第一天,他就把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登门入户转走访,摸实情清底数,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说实话,甚至是气话、恼话。历时3个月,完成28个村小组695户的遍访,精准把握整个多贡村村情,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思路,即拉近距离获民心,全力以赴补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脱贫获得感。
图为深入各村寨进行收入核算。
为尽快取得党员群众信任、理解和支持,他带领队员和村“两委”班子发放群众联系卡,把群众当亲人,亲力亲为解群众所难,帮助调节矛盾纠纷5件。动员群众完成旧房拆除22户,建厨房42间,新建卫生间68座,新砌筑房间56间,水窖补漏125口,新安门窗55户,庭院硬化291户,整村小组庭院硬化7个,掀起了补短板的高潮。为解决石山区“晴通雨阻”,他积极向局里反映,争取到总投资为381.96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完成多贡村委会百岩、多龙、谷麻、谷牙至多立、谷益、坤暧、龙中最后7条进村道路的硬化,使多贡村“弯道超车”成为首先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的行政村。
作为一名第一书记,陈地益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责任。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剖析材料篇三
村干部是指村级以上单位派往行政村或自然村帮助村级工作的人员。驻村干部要做方针政策的宣传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牢记职责使命,用心用情做好驻村工作。
某同志自派驻下,在派出单位区委老干部局的关心下,在村两委及工作人员的支持下,认真履行第一书记的岗位职责,按照两年派驻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扎实苦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开展走访摸清村情民意。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工作,通过走访184村民,对了解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合理化建议,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进行研究并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制定了两年帮包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抓好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围绕“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内部活动各项规章制度,补充完善相关学习活动资料,积极发展预备党员两名。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好村党支部“六个一”活动,使村上党员学习活动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主动为村上党员同志上党课,收取党费,不定期的开展谈心谈话,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
三、注重办实事惠民生。精心组织,丰富村民文化生活:1、与村两委工作人员一起为马公祠村60岁以上老人们包水饺,举办演出开展欢度“重阳节”村百人包水饺共吃团圆饭活动;2、重大节假日个人购买物品走访看望村里的困难贫困户;3、邀请文艺团队到本村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4、特邀区摄影家协会为本村拍摄宣传片等。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马公祠村文明和谐建设。
积极宣传“消费扶贫”活动,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加大对所挂包村扶贫产业项目、集体经济项目的宣传力度,号召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村、贫困户产品,通过“以买代帮”的方式解决贫困户养鸡销售、种植农产品销售等难题,真正做到“消费扶贫”扶到急需扶的人,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产品量小、分散、难以供应的问题,从而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增加集体收入。
四、集思广益、多方筹资,配合村委做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工作:1、走访入户宣传扶贫相关政策,做好脱贫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为贫困户及时发放项目分红;2、由村委出资对村内主干道路灯不亮的,及时进行更换;3、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雨季受灾的村民走访看望并对受损房屋进行重新维修;4、对因施工致使村上受损的路面及时联系施工方进行重新维护,确保道路畅通;5、在区水务局的支持下,从淋漓湖景区内修建蓄水池一个,安装管道引入到村内,确保全村村民饮水达标;6、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村内卫生环境大整治工作,每周六定为村上工作人员卫生清洁日,对村内卫生死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情况进行清理。
五、严于律己,严守派驻工作纪律。协助村两委做好各项工作。严格遵守“十不准”等工作纪律要求,勤勉敬业、脚踏实地,与群众打成一片,热心为群众服务,个人出资购买肉、油、大米等食品看望生病的贫困户、老党员,开车帮助贫困户拉地瓜等,积极帮助村民宣传推销农产品,做到在帮扶工作中接地气、受教育、增才干,确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六、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今年上半年积极投入到疫情抗击战中去。一是以党建为引领,立即成立马公祠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号召村上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自成立疫情劝返站以来做到主动带班,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做好外来人员的劝返工作和本村村民及车辆的出入村登记工作;二是个人先后为村上劝返站捐赠医用手套100只、口罩60个、方便面两箱、八宝粥两箱及其他食品,带动了村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疫情抗击工作的积极性。
(一)是全面认真地学习有关政策法规,(二)是积极主动的与其他帮扶工作队交流,学习总结帮扶工作方法;(三)是积极参加了各级部门组织的学习交流和培训会议。(四)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政策。
(一)走得进,呆得住,多与群众交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二)团结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积极与老党员老干部交流,了解村情民意。
(一)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圆满完成了六个自然村秀美乡村建设,四个移民项目建设(二)结合各级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水稻、油菜等种植业、高产油茶,进一步带动贫困户脱贫和一般户创收(三)在全体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配合下,加强就业扶贫(设置工益性岗位,介绍外出务工)、产业扶贫,今年全村九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五.很抓环境卫生工作,努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先锋榜样评选、宣传,提高群众环境卫生意识。
六.狠抓综治,扫黑除恶,疫情防控工作,所有自然村进出都安装了地网工程,疫情期间,组织党员干部设卡守卡,经常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一起巡查到深夜,加强宣传防控措拖,提高群众防控意识,确保让群众有一个公平,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做好本村疫情防控的同时,自觉申请到疫情爆发重点地区,协助付家村委会做好设卡守卡,民情安扶,群众生产生活后勤保障,疫情排查,重点人群隔离,疫情宣传,迅速稳控了疫情发展。
杨松茂,男,39岁,2015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杨松茂2015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杨松茂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不良会风,为民而议,为议而会。党支部的提议要求支部书记放下“土皇帝”的架子,做出为民谋事的样子;党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党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提升了责任;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坦荡胸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杨松茂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杨松茂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杨松茂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杨松茂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杨松茂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杨松茂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杨松茂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杨松茂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杨松茂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杨松茂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杨松茂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杨松茂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杨松茂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杨松茂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__是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副主任,今年5月份,他被委派到__区__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到任以来,他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用心为__村解难题、办实事,村民们称赞他“踏破鞋底真扶贫,扎实干事谋发展”。
__村一直戴着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帽子”,__就任后,坚持把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作为首要任务,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2名公道正派、想干事、群众信任的村干部吸纳为村委会成员,短短半年时间,整个__村党支部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此后,__便全身心投入到__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磨破鞋底,白天奔走__村各个角落,晚上挨家挨户开展调研工作,在找准了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因素和要害问题后,先后帮助__村董静雄、董开生等4户贫困户引入了光伏产业,帮助李森盛、周琦、胡春妹等48名贫困人员和边缘户解决了公益性岗位就业问题。__一次又一次为__村争取到了建设“福利”,如巩卫经费12万元,垃圾清运环卫车15辆,治安维稳巡逻车1辆。联结福返热带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__龙源泽水产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办起了合作社,彻底改变了__村长期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尴尬局面。
__是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副主任科员,今年5月份,他被委派到__区抱古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他把扶贫扛在肩,致富抓在手,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举措,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__带着感情和责任去扶贫,走村入户,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到村组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话生产,了解村情民意,和村民同吃同住,将驻村帮扶当做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逐户制定帮扶计划。他跑遍了抱古村11个自然村,走访580多户,切实感受到贫困群众的“难”,找出了制约该村发展的“症结”。兰玉光是大隆水库移民,大儿子在5岁时患上了软骨病,欠下了一大笔债。在__的帮扶鼓励下,兰玉光大胆地试种了皇帝蕉,年收入突破8000多元。
__立足村情,坚定了引进香水莲花种植和建设立番村共享农庄产业项目的决心。20__年8月,抱古村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组织了首批13户贫困户,成立了抱古村香水莲花专业合作社,首批种植睡莲200亩,探索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抱古“莲花世界”品牌。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脱贫致富铺平了道路。
***,男,仡佬族,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安顺市第四次党大会代表,关岭自治县林业局林政站站长、普利乡长田村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立下军令状。
2017年7月,严泽江响应县里面脱贫攻坚的号召,放下了家中嗷嗷待哺的小孩和患病需要照顾的老人,带着未知,来到了离家40多公里的长田村。
初来长田,眼前的山村,贫穷的村貌,他显得有些失望,长田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无集体经济,属典型的“空心”村,贫困人口283户1284人,贫困发生率37%,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村民居住的房屋大多破旧不堪,甚至还有“清风穿墙过,屋漏无处干”的住房……。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他心头翻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的嘱托不能忘,誓要带领群众改变穷貌。“唯有带着责任和感情,视群众为亲人,真情帮扶,真心带动,才能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他的民情日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
入村半年,严泽江走遍了长田村13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走遍了长田村所有建档立卡户,记住了建档立卡户的信息、房屋情况,劳动力情况、入学情况和致贫原因等,他了解的甚至超过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因用心用情开展工作,严泽江在村里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严泽江如同信息储存的数据盘,对建档农户的所有信息如数家珍。
走访了一天的严泽江回到村办公室,开始静下心来整理一天的工作——撰写民情日记,这是他工作的“记账薄”,他把走过的贫困农户,一一记在本子上,并将需要解决的事项重点注明,因学致贫的是哪几家,因残、因病致贫的又是哪几家。工作中的严泽江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更可贵的是他始终站在贫困群众中,和贫困群众在一起,王万献户因其之子王军瘫痪,严泽江便到县残联帮他协调轮椅,并亲自送到家里,还用心鼓励他家要振作精神搞发展。詹友坤夫妇,詹友坤为精神病患者,去年送往医院治疗至今未愈,妻子杨和琴是聋哑人,生活困难,严泽江多次为杨和琴购买生活物资,因学致贫的刘定彬户差点被删除,通过他认真核实后发现其孙女考上内蒙古大学,家庭经济的确困难,绝对不能删......。
率先垂范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自从严书记来到我们村后,经常喊我们这些老党员参与村发展的谋划和决策,时常叮嘱我们一定要发挥好一名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尽余热,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为我们村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今年63岁的老党员陈胜睦会后同其他党员议论说道。今年4月,严泽江组织召开全村党员及群众代表大会,对长田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各位党员及群众代表商讨,并诚恳地听取意见和建议。严泽江到长田村后,同村支两委班子一道把抓基层党建作为脱贫工作的关键,着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的能力。严泽江还“盯上”村中的致富带头人、优秀大学毕业生,将他们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纳入村级班子人才储备库。目前已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名,吸纳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担任文书,为村支两委增强了活力。
村支两委一班人在严泽江的带领下,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他们放弃了自家的家务、放弃了休息时间,冒严寒、顶酷暑,坚持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打牢基础铺好致富路。
说起变化,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田村村民周仕洪竖起了大拇指:“从去年到现在,我们村子的建设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村组公路、机耕道、串户路、庭院硬化、土地流转、连片产业、大批扶贫项目等,样样都饱含着严书记的辛勤与汗水啊!”截止目前长田村已完成串户路37414.5万平方米;庭院硬化17500平方米;组组通5.22公里,机耕道16.9公里。
严泽江刚刚入驻长田村时,长田村几乎没有任何产业,全部为传统的农业模式,整个长田千亩的耕地全部用于种植传统玉米。他深深意识到,长田村必须立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唯有如此才能带动群众致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零突破”。在他的动员和带领下,长田村迅速成立了自己的村社一体合作社—关岭长田村和美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和作社,然后他又多次动员村干部和群众踊跃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2017年7月底至今,长田村村社一体合作社已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710亩,已种植晚秋黄梨套贵农5号刺梨套紫花苜蓿300亩,种植贵农5号刺梨套种紫花苜蓿110亩,单独种植紫花苜蓿100亩(下步将用于套种黄金蜜桃),种植饲料玉米200亩(下步将用于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长田村的产业基本实现转型并初具规模。下一步严泽江还计划带领大家种植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350亩,发展荒山种植茶叶1000亩。
在严泽江同志的大力协调下,长田村还落地了500万元养兔项目一个,该项目的落地实施花费了他不少心思,一开始村支两委干部都怕干,为了打消村支两委的顾虑,他耐心的召集大家开会,并随分管产业的乡领导,先后考察了普定、贞丰、兴仁、册亨的养兔产业,最后还到了四川、重庆等地考察,给大家算账,为大家鼓劲,经过他的动员村干部放下了顾虑,积极投身到养兔场的建设中。
夜里,严泽江刚开完群众会,走在回村委的路上,看着点点灯火,他内心深知,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探索和拓展,才能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笑脸多起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他始终斗志昂扬,用信仰和激情全部武装,用产业和收入收击垮贫困,杠起胜利旗帜,迈入小康路上。
我叫胡红宝,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15年4月份到双龙湾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15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xx,男,39岁,20xxx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xx20xxx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xx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不良会风,为民而议,为议而会。党支部的提议要求支部书记放下“土皇帝”的架子,做出为民谋事的样子;党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党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提升了责任;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坦荡胸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xx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xx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xx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xx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xxx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xx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xx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xx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xx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xx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xx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xx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xx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xx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xx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执着奉献不言悔倾心为民显作为。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剖析材料篇四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府、军事机关为弘扬廉洁、表彰先进、推动工作,为本单位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的书面宣传材料。它们是官方文件。先进事迹写作属于应用写作的范畴。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2015年7月,xxxx县文广新局干部xx被选派到省级贫困村——xxxxx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来,他带领群众建强基层组织,决战脱贫攻坚的事迹被四里八乡的群众传为美谈,后涧村容貌焕然一新,500亩荒山变为"聚宝盆",被当地村民亲切称为"韶山脚下拓荒牛".2016年底,xx被渑池县委、县政府授予"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先进个人",2017年7月,再次被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健全设施强班子。
2015年7月30日,xx携带铺盖进驻后涧村村委。他从改善村委办公设施入手,多方筹集资金12万余元对村委办公楼房屋楼顶修缮,粉刷内外墙体1570平米,硬化村委院内外广场1000余平方米,建起了包含村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他带领村干部们自己动手,对村委大院进行绿化,种上了松树和冬青树。购置了新办公桌、档案柜,配置了电脑和打印机,协调移动公司接通网络。同时设置两块公开栏,书写宣传标语4条,制作党建宣传版面16块,更换村办公楼外宣传标语2块,村室内外面貌大为改观。xx带头讲党课课堂上,他的承诺掷地有声;"假如我是贫困户"、"脱贫攻坚,党员应该怎么办?"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讨论会热火朝天;联系帮扶单位科级干部轮流每个月为村党员干部上党课;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为方便服务百姓,xx带头值班,建立村干部"全天候"值班制度;扶贫资金使用中,新的村班子做到资金公开公示。低保评定和危房改造评定公开透明;在资金使用中,严格执行报账制,落实村监委会监管制度,无一违规违纪现象发生;近三年来发放法规政策资料2000余份,村党员干部形象在群众中的威信一下子竖立起来了。
水路电通甩膀子。
后涧村因水资源短缺,x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积极协调资金3万余元为全村拉水135车,把水送到村口,暂时缓解全村吃水难。又不辞辛苦多次辗转奔波到县水利局联系,上报人畜吃水工程项目,将本来明年才能实施的水利项目提前一年实施,目前已新打403米深水井一眼,铺设管道14427米。联系交通部门,杨家门至石庙后自然村一条主道路4.02公里、设计路面宽4.5米、投资120万元高标准村间道路已完成。为解决村民通电问题,他多次到电力部门联系实施电网改造,栽植电杆132根,架设电线6325米,农电入户率达100%。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他联系卫计委,协调上级资金2.5万元,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联系妇幼保健院上门服务,每年为全体村民举办两次义诊活动。
精准拔除穷根子。
扶贫开发成败之举在于精准。xx按照农户自评、群众互评、代表测评、村级核评、乡镇审评,精准确定贫困户46户163人。贫困户脱贫,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三怕收获时卖不出去。xx迎难而上,逐一破解。为8户符合条件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每户申请贴息贷款3万元发展养殖业(养牛)。贫困户购买花椒树苗需资金1万余元,钱凑不够,他带头拿出500元,帮扶人员也纷纷慷慨解囊相助,为28户贫困户种植98亩花椒树。协调资金2万余元为贫困户免费购买柴胡种子,帮助29户贫困户种植柴胡75亩。同时积极筹集资金6万余元购买600余亩花椒树苗免费发放到农户手中帮助发展农林产业,目前全村发展种植花椒900余亩、中药材280余亩、流转土地230亩。为帮助农户解决不懂技术难题,xx每年都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在花椒地现场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柴胡技术培训。共计参加培训贫困群众300余次。为解决经济作物出售难,xx联系工商税务部门注册成立了仰韶镇后涧韶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三门峡市九龙羊肚菌种植公司和垚鑫菌业两家公司签订技术支持和回收合同,还与亳州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达成长期合作协议,让百姓吃了"定心丸"。为增加集体收入,建设中药材(连翘)烘干加工基地。新建食用菌大棚15座。同时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在牤牛山建设300kw光伏发电站一座,目前已经建成,每年发电可分红18万元,46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
为民解忧扑身子。
他主动放弃双休日,以村为家开展脱贫攻坚,自己动手做饭,与百姓打成一片。xx的车几乎成了村里的办公用车。建设村卫生室为了省钱,私家车变成了"货车",后备箱装上砖块、水泥、瓷砖,一次又一次往返。外出参观学习,为节省开支赶时间,xx每次都是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天不明出发,半夜返回,两年来他的车为村里跑项目行驶4万多公里。60岁的村民xxx肢体残疾,妻子股骨头坏死动了手术,家境贫困一筹莫展。xx开车带两人去县残联帮助联系办理了残疾证,让他们享受了低保,后期治疗费也可以二次报销,减轻了家庭负担。2017年7月9日,他联系珠海一家公司的爱心志愿者,为46户贫困户送去了价值3.6万元的米面油和床上用品。遇到村民们发生邻里矛盾、占地纠纷,xx利用文化人的细心和耐心帮助一一化解。
脱贫攻坚贵在谋划长远发展。xx打算依靠村内林地较多优势,在400亩林地下种植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增加村内集体收入并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计划于三门峡市甘露制水厂合作投资500万元建成年产1万吨纯净水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将于近日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安排40余名劳动力就业。并联系在外成功人士计划在后涧村投资100余万建成高标准农家乐一座,可安排10余名困难群众就业。
**,男,中共党员,现任**市**单位办公室主任,20**年*月选派到荔浦县新坪镇**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立足**村实际,坚持用情走访农户,用心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发展,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从建强基层组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入手,推进精准脱贫,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两年多来,他扎根**村,情系**村,兢兢业业地开展工作,踏踏实实地为**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村群众的的认可。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第一书记,自身素质高低,对政策把握准不准,直接影响驻村工作开展和服务群众水平。他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政策,完善自我的首要任务。两年来,他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利用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学习、培训的机会,自觉加强党的扶贫方针政策以及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政治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平,增强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抓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他以“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为契机,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了村干部的思想,树立了干事的信心。他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村务、党务、财务等事项公开,奠定了党建工作基础,使村各项工作开展更加有序。他帮助推动村级网格化管理,利用工作经费,购买了办公桌、打印机、文件柜等办公设备,制作了党建宣传栏,完善了党员群众学习的软硬件环境,帮助解决党组织“软弱涣散”等作风问题及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和带民致富的能力,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
三、多渠道争取项目,千方百计改善民生。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是通信信号不畅、屯道硬化、宽带网络安装等,针对这些实际问题,他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邀请相关领导进村考察、指导,多方寻求帮助和支持。通过努力,荔浦电信公司介入,向国家申报了宽带安装项目,并获得国家立项支持,**村委20**年*月宽带安装进村入户,村委村民看上宽带电视,用上无线网;经多方协调,**村所属的柑子槽屯、金竹屯的2个通讯信号塔建设项目于20**年*月上报自治区相关部门立项;20**,分别向扶贫、民宗等部门争取通屯道路硬化项目经费共270多万元,对金竹、白腊及柑子槽屯5.5公里的通屯道路进行硬化;经积极争取,在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海威公司向**村委捐赠太阳能路灯12盏,在村委人口相对集中的路边安装,为村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20**年*月,在**村开展吴茱萸中药材种植示范15亩;为支持**村产业发展,20**年*月,**村正式注册成立“荔浦县**瑶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解决农民销售难的问题,让合作社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桥梁和纽带”。
五、为民办实事,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他在走访调研中注重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求,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一是帮助解决农民异地就医网上直报,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村与平乐县大发瑶族乡接壤,最近的就诊点是平乐广运卫生院,因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村民到大发卫生院及其广运分院看病不能直接办理新农合报销手续,只能以现金支付医疗费用,再到统筹区域内的荔浦新农合办报销,且平时看病不能享受门诊补偿报销费用。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不方便、报销难的现实问题,他将收集到的情况以报告的形式向县卫计部门反映,在荔浦县卫计局领导关心及农合办的联系协调下,20**年*月份开始,平乐大发卫生院及其广运分院和**村卫生室与荔浦县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了**村民在统筹区域外及本村卫生室看病就医,即时结报,并享受门诊补偿报销费用。二是帮助办理户口迁移,解决上学难题。他在走访中发现,**村白腊屯建档立卡贫困户庞某,70多岁,带着两个孙子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经了解,20**年*月其儿子意外去世后,不慎将其所有的遗物全部销毁,同时户口也被注销,公安机关以不能确定血缘关系为由不予办理落户荔浦手续,最后只好将两个孙子的户口迁至儿媳所在的昭平县仙回村。因户口不在荔浦,其孙子只能到昭平读书。在他的努力下,20**年*月,顺利将老人两个孙子的户口从贺州昭平迁回荔浦;三是帮助贫困户分户,享受危改补贴。由于户籍管理原因,**村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分户,几代人都在一个户口薄上,按照危房改造政策要求,一本户口薄只能享受一次危改补贴,这对于一家几个兄弟的家庭来说,意味着即使分家建房,有危改指标,因为没有分开立户,也无法享受危房改造补贴。他先后帮助为4户贫困户分户,并享受危改补助。
六、帮扶教育,关心下一代。他所派驻村的小学因地理位置特殊,且偏远,教育投入有限,学生除了课本,没有其他书籍可供参阅。为弥补**小学教学不足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发展能力,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他积极向所在单位和有关学校争取,20**年**月,为**小学捐建了价值*万多元的图书室*所,捐赠图书*册、书柜*个、桌椅*套;捐赠乒乓球台*张、篮球架*个,并赠送了篮球、乒乓球及拍等体育用品。为拓宽贫困山区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勤动手、善动脑、爱科学、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邀请专家开展“科普进贫困村校园”、“科普小实验进校园”及“六一慰问”等活动,通过开展科普讲座、现场讲解科普实物挂图、教同学们制作植物粘贴画等活动,激发了贫困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学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让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科技的神奇,开阔了视野。
__是市林业局主任科员,他任__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半年多来,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用心用情、扶人扶志、苦干担当,为推进整村集体产业增收努力奔波。
__带领村“两委”干部,坚持学习和会议制度,以“两学一做”、“4?13”重要讲话大宣讲、“勇当先锋、做好表率”等活动为契机,引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建设“整村推进”和“美丽乡村”的示范点,推进香水莲花项目落地,实现“土地租金+务工薪酬+分红+乡村旅游”四方面收入。推进红掌种植扶贫产业,收益全部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兜底分红保障、鼓励建档立卡户就业创业奖励。村委会购置28头黄牛交由农户代养,为日后壮大养牛产业打下基础。让干沟四村小组的村民开展蒌叶种植。组织部分不方便外出打工的村民,学习制作彩雕画增加收入。
__村作为全市迎接省脱贫攻坚“大比武”观摩示范村,以崭新的面貌顺利通过省检查组的观摩。并获得了检查组一致好评。全村村民共同对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让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目前拆除危房10栋,计划为贫困户入户路进行硬化53条,已有17条正施工;厨厕整改59处,已完工55处。
岳庄村位于西李村乡东南部,距三门峡市区80公里,是省级贫困村。群众生计主要以外出打工、养猪或种植粮食作物为主。
2015年7月份,按照组织的安排,我到西李村乡岳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以来,在陕州区委、区政府,区委组织部、区公安局以及西李村乡党委政府等单位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我和岳庄村"三委"班子一齐团结奋进,扎实工作,采取多种渠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筑牢了岳庄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累计利用扶贫政策投入资金227万元硬化了通往东山村民组、古道村民组、寨上村杨家沟村民组三条道路和一座漫水桥,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拓宽了岳庄村街道,安装43盏太阳能路灯,美化亮化了岳庄街道;投入资金360万元种植连翘和香菇、蔬菜和建设配套设施和水利附属等设施;投入66万元建村卫生室、村室、文化广场和增加幼儿园玩具,使岳庄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投资13万元种植650亩油菜,为西李村乡万亩油菜景观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拍摄《舌尖上的陕州—岳庄红薯粉条》并在微信、腾讯视频平台上宣传,提升了岳庄红薯粉条的知名度和销售量;成立桃源种猪养殖合作社,投资1000万建成一座占地30余亩集育种、繁殖、保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种猪繁殖基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岳庄村的贫困户已由2015年的178户576人缩减到45户115人,主要做法是:
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三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在岳庄村村易通互联网网站开辟"党建专栏",建岳庄村党建微信群,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党的政策、党建知识、益农信息、扶贫攻坚政策向岳庄村党员、干部、群众发布。每月28日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重温入党誓词,颂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组织带领村党员学习《党章》,培养和发展3名预备党员,吸收了一名积极分子,壮大岳庄党组织。
根据岳庄村村群众生计主要靠外出打工、养猪或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实际,一方面是在三门峡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与市、县劳务培训部门和相关务工企业联系,组织部分群众三门峡市区打工,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大力发展连翘种植,申请到户增收项目20万,发展50户250名群众在耕作难度较大的山上种植中药材连翘1000亩,起到了即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增加观赏价值,还能节省劳力,更能增加群众收入的一举四得的效果;其次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对东山、下山组、岳庄村三四组、上河村民组符合条件的380亩坡地进行土地整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油菜、红薯等经济作物。再次大力发展香菇和蔬菜绿色经济,在我的鼓励下,张宝峰等6户群众于2015年12月建大棚11座种植香菇7万余袋。2016年,仅香菇种植一项,就为6户群众带来30万元的纯收入。2017年,在西李村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岳庄投入331万元建香菇大棚100个、蔬菜大棚各86个及香菇配套设施、蔬菜大棚水利配套设施、冷库等项目,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日渐高涨。
在西李村乡率先利用"互联网+"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业务。2015年至今,利用传统的销售渠道和"互联网、微信"帮助群众销售小米1500余斤,土鸡蛋1200余斤,粉条11.5万余斤,菜籽油4500余斤,西瓜13万余斤,萝卜5万余斤,白菜2.5万余斤。群众销售农产品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
在帮助群众解决农产品"难"销售的同时,群众生活是否安心也是我一直放不下的事。2015年以来,我先后拿出35000多元,帮扶救助困难户王蒙蒙、张五宝各500元;帮助李丹丹1500元助其安心上学;帮助刘线涛办理残疾证;拿出30000元帮助贫困户王相武种植香菇;购买礼品到陕县医院、黄河医院看望马点群、张治礼、杨春华等四位病人;拿出600元钱给张素妮做核磁共振,检查出困扰张素妮6年的疾病(脑膜瘤),并帮她获得12600元的保险救助;给岳庄村18岁以上的515名村民办理了意外伤害险。
任职以来,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引导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路还需开拓,跑项争资力度还要加强,农村落后基础设施亟待解决等。
我叫xx,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xxx年4月份到xxx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xxx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xxx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南昌市检察院挂点帮扶的新建区金桥乡大观村是省级“十三五”规划贫困村,全村有8个自然村,总户数591户,总人口2142人。自2015年南昌市检察院对该村实行定点帮扶后,2018年底已实现了整村脱贫。如今,走进大观村,修葺一新的村综合服务中心,宽敞整洁的村级活动广场,宽阔平整的沥青路面,绿化美化有花有绿,整个村庄干净、整洁,俨然走进了一幅乡村水墨画。
真情帮扶暖民心。
“刘书记!我的社保卡激活了,真的非常感谢你!”陈阿姨在电话中高兴的说道。2020年12月,区里通知要每户低保户户主本人到银行激活社保卡,可是陈阿姨儿子远在深圳,没办法回来,陈阿姨心情非常着急。刘青青与银行和社保所联系,仔细了解需要的材料,然后带着陈阿姨驱车来到乡社保所和银行,与相关部门协调,终于帮助解决陈阿姨家的难题。
遍访脱贫户、走访边缘户,矛盾纠纷化解,是刘青青的日常工作。通过与村民“唠嗑”“拉家常”,及时了解村组动态以及村民的困难,同时宣讲相关帮扶政策,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问题。面对群众的求助,刘青青总是有求必应,2021年为民办实事20多件,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产业帮扶助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目前,大观村已建成1个30kw光伏电站、10亩蔬菜基地、8亩鱼塘、6亩葡萄基地、百亩芦笋种植基地,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0余万元。为支持村集体产业发展,刘青青协调单位食堂定期采购部分农产品,多次组织开展采摘扶贫助农活动,帮助销售8万余元农副产品。积极协调流转土地100多亩,争取扶贫资金212.49万元,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引进百亩芦笋种植项目,村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教育帮扶显真心。
金阿姨的孙女小万一直在河南读书,由于疫情影响,小万未能在当地参加中考,只能在本地复读,却不知道怎么办理转学手续。刘青青上户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马和金桥中学的校长取得联系,带着小女孩来到学校,在开学前终于帮助小女孩办好了转学。
2020年疫情期间,所有学生都在家线上学习。通过摸排,村子里有个学生因为家里没手机无法学习,刘青青立马赠送了一个自己曾经使用的手机,帮助困难学生正常线上学习。“扶贫先扶智”,他积极与团市委联系,赠送大观村团结小学30个名著小书包,鼓励贫困学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组织本单位青年干警开展“情系大观村、欢庆六一节”活动,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意识,用心护航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
就业帮扶稳民心。
刘青青定期组织脱贫户开展“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动员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外出务工或是自主发展,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多方收集务工信息点对点发送给脱贫户。结合村实际需求开发公益岗位10个,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且收入较低脱贫户就业。帮助脱贫户申请小额信贷10万元。通过村集体收入分红、产业基地务工,多措并举提高脱贫户收入,2021年脱贫户人均收入达1.8万余元。
责任与担当同行,耕耘与收获相伴。南昌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2019年、2020年连续获评全市先进驻村工作队,刘青青荣获2021年全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某同志自派驻下,在派出单位区委老干部局的关心下,在村两委及工作人员的支持下,认真履行第一书记的岗位职责,按照两年派驻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扎实苦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开展走访摸清村情民意。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工作,通过走访184村民,对了解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合理化建议,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进行研究并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制定了两年帮包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抓好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围绕“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内部活动各项规章制度,补充完善相关学习活动资料,积极发展预备党员两名。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好村党支部“六个一”活动,使村上党员学习活动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主动为村上党员同志上党课,收取党费,不定期的开展谈心谈话,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
三、注重办实事惠民生。精心组织,丰富村民文化生活:1、与村两委工作人员一起为马公祠村60岁以上老人们包水饺,举办演出开展欢度“重阳节”村百人包水饺共吃团圆饭活动;2、重大节假日个人购买物品走访看望村里的困难贫困户;3、邀请文艺团队到本村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4、特邀区摄影家协会为本村拍摄宣传片等。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马公祠村文明和谐建设。
积极开展“净环境、送温暖”公益活动,联合村两委成员、党员、妇联等志愿服务队,开展卫生清洁志愿活动,整治村容村貌,到贫困户家中,为年老多病的贫困户整理室内卫生,积极做工作争取卫生环境帮扶单位资金支持5000元购买蔷薇花种在村主要干道进行绿化;。
积极宣传“消费扶贫”活动,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加大对所挂包村扶贫产业项目、集体经济项目的宣传力度,号召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村、贫困户产品,通过“以买代帮”的方式解决贫困户养鸡销售、种植农产品销售等难题,真正做到“消费扶贫”扶到急需扶的人,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产品量小、分散、难以供应的问题,从而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增加集体收入。
四、集思广益、多方筹资,配合村委做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工作:1、走访入户宣传扶贫相关政策,做好脱贫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为贫困户及时发放项目分红;2、由村委出资对村内主干道路灯不亮的,及时进行更换;3、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雨季受灾的村民走访看望并对受损房屋进行重新维修;4、对因施工致使村上受损的路面及时联系施工方进行重新维护,确保道路畅通;5、在区水务局的支持下,从淋漓湖景区内修建蓄水池一个,安装管道引入到村内,确保全村村民饮水达标;6、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村内卫生环境大整治工作,每周六定为村上工作人员卫生清洁日,对村内卫生死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情况进行清理。
五、严于律己,严守派驻工作纪律。协助村两委做好各项工作。严格遵守“十不准”等工作纪律要求,勤勉敬业、脚踏实地,与群众打成一片,热心为群众服务,个人出资购买肉、油、大米等食品看望生病的贫困户、老党员,开车帮助贫困户拉地瓜等,积极帮助村民宣传推销农产品,做到在帮扶工作中接地气、受教育、增才干,确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六、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今年上半年积极投入到疫情抗击战中去。一是以党建为引领,立即成立马公祠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号召村上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自成立疫情劝返站以来做到主动带班,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做好外来人员的劝返工作和本村村民及车辆的出入村登记工作;二是个人先后为村上劝返站捐赠医用手套100只、口罩60个、方便面两箱、八宝粥两箱及其他食品,带动了村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疫情抗击工作的积极性。
2017年1月,王平同志受组织委派,担任xx乡xx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至今,刚接到单位通知被派驻任第一书记那会时,他没有退缩和任何的怨言,耐心做好妻子的思想工作并得到支持,安顿好年老且体弱多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带着组织的重托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一线。
初到村时,眼前的景象让他至今难以忘怀。偏远穷、行路难、饮水难、产业发展滞后等等问题尤为突出,属全乡人口最多、最边远的旱山贫困村。从地理位置来看,距离县城70公里、乡政府驻地12公里,与xx市xx镇、xx镇接壤。全村10个农业社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仅有的2个社有通村硬化路也早已是破败不堪,老百姓出行极为不便。交通的不便是制约该村落后面貌原因之一。驻村后,带着村两委班子,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短短三年多时间,迎凤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们村出行极为困难,山高路陡,道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娃娃上学,大人就要穿上雨靴背到村小去,卖猪需要好几个人去抬,日子过得艰辛。”村主任杨平介绍,在第一书记的努力下,为了解决“行路难”这一难题,通过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争取相关部门支持,2017年全村完成6公里村道路加宽硬化任务、10公里社道路硬化任务。现在道路通了,老百姓出行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卖个农副产品车子直接开到家门口。实现了道路覆盖到村到社的目标,切实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困境。
作为第一书记,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影响到村上党员干部的工作激情。初到村时还有人曾质疑组织给村里派来的这位第一书记太年轻了,认为是来镀金的!当他听到这话时,没有作任何辩解和反驳,因为他要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来证明自己。从此,院户、田间地头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为了更好的融入工作,他一方面与村干部交心谈心、了解村情民意;另一方面与过去的老干部、老党员座谈,详细了解对当前重点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以及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另外,他挨家挨户逐一入户走访,进一步了解村民所特别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村级发展的看法。通过一段时间走访,他了解到村两委干部班子年龄结构偏大、凝聚力差、战斗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够,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组织建设更是如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带领村党支部书记一班人抓组织建设,首先从党员干部做起,健全“三会一课”制度。组织要不断发展壮大,就要输入新鲜血液,2019年村支部积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人,新培养村级后备党员干部3人,其中2人均为80后,极大地为村级后备干部奠定了基础。其次充分利用农民夜校、村民说事会等载体发挥民主议事制度,对接帮扶部门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建强支部看产业,要想产业兴、产业强,必须要发挥支部的统筹、协调、引领作用。“基础条件好了,老百姓全身都是劲儿,一心往脱贫致富路上奔呢。”村支书李明说,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回引创业等形式,引进两位业主发展青花椒和水果两大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资金入股等方式增加老百姓和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发展花椒1300余亩,水果400余亩。2019年花椒进入第一年初投产期,已实现收入100万余元,老百姓增收致富有了盼头。
不仅如此,为切实解决群众安全住房问题,2017年以来启动易地扶贫搬迁55户207人、危旧房改造37户、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协调帮扶部门修建400余平米村两委办公阵地、解决了村无阵地、无活动中心的困境,凝聚村级组织的战斗力与向心力,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协调水利、电力、发改等部门,加快建设“小农水”项目,维修并新建塘库,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切实改善了农村饮水难、电压不足等问题。
为拓宽困难群众多渠道增收,在发展好产业的同时,他还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好传统养殖业,通过单位和多渠道的资金支持,为村里的困难群众发放鸡苗、幼猪崽等,动员干部职工为结对帮扶31户贫困户发放慰问金2万余元。同时提供公益性岗位给年迈、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贫困户,既让他们增了收,也解决了村内公共环境差等难题。除了修建道路、改善村办公条件、发展产业等,他更关心、关注村上的困难群众,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贫困户何明,家中劳力少,常年在家务农,承担了家里务农的主劳力,谁知一场大病突来,患了大病。入户走访时,作为第一书记的他得知何平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积极发动单位职工捐款并利用水滴筹这一平台转发到相关微信群、qq群,筹集善款一万余元。由于儿子何山常年在外务工,如今父亲患病,为了就近照顾父母妻儿被迫放弃在外务工的机会,回家一边照顾家庭、一边为了不等不靠实现脱贫致富。他找到了第一书记王平,道出了他想留在家搞山羊、生猪、土鸡等养殖的想法。作为第一书记,他主动与驻村农技员一道联系县环保局、农业局、乡镇农业站等相关机构咨询政策和养殖技术。何平高兴地说,“感谢共产党,有了村上和政府的支持,今年我会好好的搞养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财富,争取早日摆脱贫困的帽子。”
“只要把老百姓装在心里,用真心真情去对待他们,什么工作都能如期开展”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驻村三年多时间以来,亏欠最多的还是家庭,母亲年事已高,几次住院都不能陪伴在身边,由于长时间驻村年幼的孩子跟他也不“亲”,孩子的家长会、亲子活动总是缺少“父亲”这一角色。正是他舍小家为大家,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全身心投入在基层扶贫一线工作,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一直好评。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战,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不获全胜不收兵,不摘穷帽不撤退,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作为一名80后,他在基层“第一书记”工作岗位上,都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一员,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着。他热情为民服务,用实干赢得信任,用一腔热血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履行着自己应尽的职责,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无怨无悔、朴实无华地去谱写人生新篇章。
我叫胡红宝,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15年4月份到双龙湾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15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剖析材料篇五
第一书记当念好“四字真经”
第一书记是中央政策的落点,也是精准脱贫的支点,更是乡村。
振兴。
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引领基层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凝聚着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尤其是组织部门的第一书记,更要念好“四字真经”,争做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乡村振兴带头人。
下车伊始就指指点点也不能做“旁观者”“局外人”只图挂职之名不行干事之实。要紧密团结村“两委”以抓队伍、促和谐、谋发展为己任找准优化班子的切入点强化村庄发展的“领头羊”。
的突破点,他们的一个“土办法”或许就能成为推进工作的“药方子”“金点子”。
“净”字入手,当好宣传者。第一书记身在基层,不仅要时刻谨记组织重托,履行好自身的责任、使命,也要当好宣传者,清正廉洁,树立、维护好党和政府在基层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不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民心”,要时刻提醒告诫自己,做到警钟长鸣,唯有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才能得到群众的敬重、拥护。
“兢”字落脚,当好实践者。第一书记要力戒形式主义,要兢兢业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困难面前不退后,矛盾面前不低头,特别是对棘手问题和复杂局面,要认真调研、摸清原因,要敢于碰硬、敢于动真。时刻把群众所思所想记心中,以兢兢业业、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准则,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支持,才能增加彼此之间的深厚感情,才能找准制约村庄发展的问题、困难,做真抓实干的实践者,走准适合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第一书记来到基层,唯有念好“四字真经”,把组织重托和人民期待常记心头,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仗接着一仗打,才能干得出群众满意的,实实在在叫得响的业绩,实现自身价值,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待。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剖析材料篇六
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阙柳松同志,1991年至1994年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1998年5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阙柳松同志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01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6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阙柳松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1997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98年8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矗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600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1998年10月,阙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
多年来,阙柳松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阙柳松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矗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1248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998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阙柳松同志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30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阙柳松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3—4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先后建立了6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各乡镇涌现了各行业的致富典型。西屏镇西坌村的残疾人杨裕宗开发的养殖基地,每年养猪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年收入可达3万元,并带动6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是在县残联扶持其2000元资金开始开发起来的水果基地。在建此基地过程中,阙柳松理事长亲自为他送资金、送化肥、送苗种。通过几年的发展,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68.7万元,并开展了一帮一、众帮一等结对扶助活动,扶持3223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贷款回收率达98%。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剖析材料篇七
陈地益,男,37岁,富宁县发展和改革局价管股干部,为积极落实“选优配强,尽锐出战”的要求,于2019年2月被选派到谷拉乡多贡村委会担任第一书记。一直以来,他坚持用真情走访群众,用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千方百计强建设,多措并举促脱贫,使多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升,脱贫步伐明显加快。
多贡村是典型的石山村,地难种、水难挖、房难建是其显著特征,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8户550人,其中未脱贫20户53人。陈地益的加入为多贡驻村工作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思路。他深刻意识到,要实现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必须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妥善解决好各类矛盾。从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入手抓队伍建设,通过“三讲三评”主动破冰,增强两支队伍凝聚力;通过“三会一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战斗力;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鼓足士气坚定目标。
从驻村的第一天,他就把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登门入户转走访,摸实情清底数,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说实话,甚至是气话、恼话。历时3个月,完成28个村小组695户的遍访,精准把握整个多贡村村情,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思路,即拉近距离获民心,全力以赴补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脱贫获得感。
图为深入各村寨进行收入核算。
为尽快取得党员群众信任、理解和支持,他带领队员和村“两委”班子发放群众联系卡,把群众当亲人,亲力亲为解群众所难,帮助调节矛盾纠纷5件。动员群众完成旧房拆除22户,建厨房42间,新建卫生间68座,新砌筑房间56间,水窖补漏125口,新安门窗55户,庭院硬化291户,整村小组庭院硬化7个,掀起了补短板的高潮。为解决石山区“晴通雨阻”,他积极向局里反映,争取到总投资为381.96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完成多贡村委会百岩、多龙、谷麻、谷牙至多立、谷益、坤暧、龙中最后7条进村道路的硬化,使多贡村“弯道超车”成为首先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的行政村。
作为一名第一书记,陈地益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责任。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剖析材料篇八
事迹是指事物发展的轨迹,以及生活的经历和所做的各种事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一)是全面认真地学习有关政策法规,(二)是积极主动的与其他帮扶工作队交流,学习总结帮扶工作方法;(三)是积极参加了各级部门组织的学习交流和培训会议。(四)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政策。
(一)走得进,呆得住,多与群众交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二)团结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积极与老党员老干部交流,了解村情民意。
(一)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圆满完成了六个自然村秀美乡村建设,四个移民项目建设(二)结合各级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水稻、油菜等种植业、高产油茶,进一步带动贫困户脱贫和一般户创收(三)在全体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配合下,加强就业扶贫(设置工益性岗位,介绍外出务工)、产业扶贫,今年全村九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五.很抓环境卫生工作,努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先锋榜样评选、宣传,提高群众环境卫生意识。
六.狠抓综治,扫黑除恶,疫情防控工作,所有自然村进出都安装了地网工程,疫情期间,组织党员干部设卡守卡,经常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一起巡查到深夜,加强宣传防控措拖,提高群众防控意识,确保让群众有一个公平,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做好本村疫情防控的同时,自觉申请到疫情爆发重点地区,协助付家村委会做好设卡守卡,民情安扶,群众生产生活后勤保障,疫情排查,重点人群隔离,疫情宣传,迅速稳控了疫情发展。
杨松茂,男,39岁,2015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杨松茂2015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杨松茂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不良会风,为民而议,为议而会。党支部的提议要求支部书记放下“土皇帝”的架子,做出为民谋事的样子;党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党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提升了责任;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坦荡胸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杨松茂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杨松茂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杨松茂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杨松茂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杨松茂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杨松茂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杨松茂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杨松茂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杨松茂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杨松茂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杨松茂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杨松茂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杨松茂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杨松茂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我叫xx,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xxx年4月份到xxx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xxx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xxx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我叫胡红宝,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15年4月份到双龙湾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15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牢记职责使命,用心用情做好驻村工作。
某同志自派驻下,在派出单位区委老干部局的关心下,在村两委及工作人员的支持下,认真履行第一书记的岗位职责,按照两年派驻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扎实苦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开展走访摸清村情民意。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工作,通过走访184村民,对了解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合理化建议,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进行研究并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制定了两年帮包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抓好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围绕“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内部活动各项规章制度,补充完善相关学习活动资料,积极发展预备党员两名。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好村党支部“六个一”活动,使村上党员学习活动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主动为村上党员同志上党课,收取党费,不定期的开展谈心谈话,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
三、注重办实事惠民生。精心组织,丰富村民文化生活:1、与村两委工作人员一起为马公祠村60岁以上老人们包水饺,举办演出开展欢度“重阳节”村百人包水饺共吃团圆饭活动;2、重大节假日个人购买物品走访看望村里的困难贫困户;3、邀请文艺团队到本村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4、特邀区摄影家协会为本村拍摄宣传片等。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马公祠村文明和谐建设。
积极宣传“消费扶贫”活动,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加大对所挂包村扶贫产业项目、集体经济项目的宣传力度,号召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村、贫困户产品,通过“以买代帮”的方式解决贫困户养鸡销售、种植农产品销售等难题,真正做到“消费扶贫”扶到急需扶的人,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产品量小、分散、难以供应的问题,从而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增加集体收入。
四、集思广益、多方筹资,配合村委做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工作:1、走访入户宣传扶贫相关政策,做好脱贫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为贫困户及时发放项目分红;2、由村委出资对村内主干道路灯不亮的,及时进行更换;3、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雨季受灾的村民走访看望并对受损房屋进行重新维修;4、对因施工致使村上受损的路面及时联系施工方进行重新维护,确保道路畅通;5、在区水务局的支持下,从淋漓湖景区内修建蓄水池一个,安装管道引入到村内,确保全村村民饮水达标;6、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村内卫生环境大整治工作,每周六定为村上工作人员卫生清洁日,对村内卫生死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情况进行清理。
五、严于律己,严守派驻工作纪律。协助村两委做好各项工作。严格遵守“十不准”等工作纪律要求,勤勉敬业、脚踏实地,与群众打成一片,热心为群众服务,个人出资购买肉、油、大米等食品看望生病的贫困户、老党员,开车帮助贫困户拉地瓜等,积极帮助村民宣传推销农产品,做到在帮扶工作中接地气、受教育、增才干,确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六、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今年上半年积极投入到疫情抗击战中去。一是以党建为引领,立即成立马公祠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号召村上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自成立疫情劝返站以来做到主动带班,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做好外来人员的劝返工作和本村村民及车辆的出入村登记工作;二是个人先后为村上劝返站捐赠医用手套100只、口罩60个、方便面两箱、八宝粥两箱及其他食品,带动了村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疫情抗击工作的积极性。
陈地益,男,37岁,富宁县发展和改革局价管股干部,为积极落实“选优配强,尽锐出战”的要求,于2019年2月被选派到谷拉乡多贡村委会担任第一书记。一直以来,他坚持用真情走访群众,用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千方百计强建设,多措并举促脱贫,使多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升,脱贫步伐明显加快。
多贡村是典型的石山村,地难种、水难挖、房难建是其显著特征,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8户550人,其中未脱贫20户53人。陈地益的加入为多贡驻村工作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思路。他深刻意识到,要实现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必须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妥善解决好各类矛盾。从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入手抓队伍建设,通过“三讲三评”主动破冰,增强两支队伍凝聚力;通过“三会一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战斗力;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鼓足士气坚定目标。
从驻村的第一天,他就把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登门入户转走访,摸实情清底数,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说实话,甚至是气话、恼话。历时3个月,完成28个村小组695户的遍访,精准把握整个多贡村村情,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思路,即拉近距离获民心,全力以赴补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脱贫获得感。
图为深入各村寨进行收入核算。
为尽快取得党员群众信任、理解和支持,他带领队员和村“两委”班子发放群众联系卡,把群众当亲人,亲力亲为解群众所难,帮助调节矛盾纠纷5件。动员群众完成旧房拆除22户,建厨房42间,新建卫生间68座,新砌筑房间56间,水窖补漏125口,新安门窗55户,庭院硬化291户,整村小组庭院硬化7个,掀起了补短板的高潮。为解决石山区“晴通雨阻”,他积极向局里反映,争取到总投资为381.96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完成多贡村委会百岩、多龙、谷麻、谷牙至多立、谷益、坤暧、龙中最后7条进村道路的硬化,使多贡村“弯道超车”成为首先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的行政村。
作为一名第一书记,陈地益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责任。
__是市林业局主任科员,他任__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半年多来,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用心用情、扶人扶志、苦干担当,为推进整村集体产业增收努力奔波。
__带领村“两委”干部,坚持学习和会议制度,以“两学一做”、“4?13”重要讲话大宣讲、“勇当先锋、做好表率”等活动为契机,引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建设“整村推进”和“美丽乡村”的示范点,推进香水莲花项目落地,实现“土地租金+务工薪酬+分红+乡村旅游”四方面收入。推进红掌种植扶贫产业,收益全部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兜底分红保障、鼓励建档立卡户就业创业奖励。村委会购置28头黄牛交由农户代养,为日后壮大养牛产业打下基础。让干沟四村小组的村民开展蒌叶种植。组织部分不方便外出打工的村民,学习制作彩雕画增加收入。
__村作为全市迎接省脱贫攻坚“大比武”观摩示范村,以崭新的面貌顺利通过省检查组的观摩。并获得了检查组一致好评。全村村民共同对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让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目前拆除危房10栋,计划为贫困户入户路进行硬化53条,已有17条正施工;厨厕整改59处,已完工55处。
***,男,仡佬族,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安顺市第四次党大会代表,关岭自治县林业局林政站站长、普利乡长田村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立下军令状。
2017年7月,严泽江响应县里面脱贫攻坚的号召,放下了家中嗷嗷待哺的小孩和患病需要照顾的老人,带着未知,来到了离家40多公里的长田村。
初来长田,眼前的山村,贫穷的村貌,他显得有些失望,长田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无集体经济,属典型的“空心”村,贫困人口283户1284人,贫困发生率37%,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村民居住的房屋大多破旧不堪,甚至还有“清风穿墙过,屋漏无处干”的住房……。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他心头翻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的嘱托不能忘,誓要带领群众改变穷貌。“唯有带着责任和感情,视群众为亲人,真情帮扶,真心带动,才能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他的民情日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
入村半年,严泽江走遍了长田村13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走遍了长田村所有建档立卡户,记住了建档立卡户的信息、房屋情况,劳动力情况、入学情况和致贫原因等,他了解的甚至超过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因用心用情开展工作,严泽江在村里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严泽江如同信息储存的数据盘,对建档农户的所有信息如数家珍。
走访了一天的严泽江回到村办公室,开始静下心来整理一天的工作——撰写民情日记,这是他工作的“记账薄”,他把走过的贫困农户,一一记在本子上,并将需要解决的事项重点注明,因学致贫的是哪几家,因残、因病致贫的又是哪几家。工作中的严泽江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更可贵的是他始终站在贫困群众中,和贫困群众在一起,王万献户因其之子王军瘫痪,严泽江便到县残联帮他协调轮椅,并亲自送到家里,还用心鼓励他家要振作精神搞发展。詹友坤夫妇,詹友坤为精神病患者,去年送往医院治疗至今未愈,妻子杨和琴是聋哑人,生活困难,严泽江多次为杨和琴购买生活物资,因学致贫的刘定彬户差点被删除,通过他认真核实后发现其孙女考上内蒙古大学,家庭经济的确困难,绝对不能删......。
率先垂范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自从严书记来到我们村后,经常喊我们这些老党员参与村发展的谋划和决策,时常叮嘱我们一定要发挥好一名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尽余热,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为我们村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今年63岁的老党员陈胜睦会后同其他党员议论说道。今年4月,严泽江组织召开全村党员及群众代表大会,对长田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各位党员及群众代表商讨,并诚恳地听取意见和建议。严泽江到长田村后,同村支两委班子一道把抓基层党建作为脱贫工作的关键,着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的能力。严泽江还“盯上”村中的致富带头人、优秀大学毕业生,将他们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纳入村级班子人才储备库。目前已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名,吸纳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担任文书,为村支两委增强了活力。
村支两委一班人在严泽江的带领下,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他们放弃了自家的家务、放弃了休息时间,冒严寒、顶酷暑,坚持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打牢基础铺好致富路。
说起变化,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田村村民周仕洪竖起了大拇指:“从去年到现在,我们村子的建设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村组公路、机耕道、串户路、庭院硬化、土地流转、连片产业、大批扶贫项目等,样样都饱含着严书记的辛勤与汗水啊!”截止目前长田村已完成串户路37414.5万平方米;庭院硬化17500平方米;组组通5.22公里,机耕道16.9公里。
严泽江刚刚入驻长田村时,长田村几乎没有任何产业,全部为传统的农业模式,整个长田千亩的耕地全部用于种植传统玉米。他深深意识到,长田村必须立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唯有如此才能带动群众致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零突破”。在他的动员和带领下,长田村迅速成立了自己的村社一体合作社—关岭长田村和美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和作社,然后他又多次动员村干部和群众踊跃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2017年7月底至今,长田村村社一体合作社已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710亩,已种植晚秋黄梨套贵农5号刺梨套紫花苜蓿300亩,种植贵农5号刺梨套种紫花苜蓿110亩,单独种植紫花苜蓿100亩(下步将用于套种黄金蜜桃),种植饲料玉米200亩(下步将用于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长田村的产业基本实现转型并初具规模。下一步严泽江还计划带领大家种植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350亩,发展荒山种植茶叶1000亩。
在严泽江同志的大力协调下,长田村还落地了500万元养兔项目一个,该项目的落地实施花费了他不少心思,一开始村支两委干部都怕干,为了打消村支两委的顾虑,他耐心的召集大家开会,并随分管产业的乡领导,先后考察了普定、贞丰、兴仁、册亨的养兔产业,最后还到了四川、重庆等地考察,给大家算账,为大家鼓劲,经过他的动员村干部放下了顾虑,积极投身到养兔场的建设中。
夜里,严泽江刚开完群众会,走在回村委的路上,看着点点灯火,他内心深知,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探索和拓展,才能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笑脸多起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他始终斗志昂扬,用信仰和激情全部武装,用产业和收入收击垮贫困,杠起胜利旗帜,迈入小康路上。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阙柳松同志,1991年至1994年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1998年5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阙柳松同志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01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6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阙柳松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1997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98年8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矗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600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1998年10月,阙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
多年来,阙柳松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阙柳松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矗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1248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998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阙柳松同志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30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阙柳松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3—4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先后建立了6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各乡镇涌现了各行业的致富典型。西屏镇西坌村的残疾人杨裕宗开发的养殖基地,每年养猪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年收入可达3万元,并带动6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是在县残联扶持其2000元资金开始开发起来的水果基地。在建此基地过程中,阙柳松理事长亲自为他送资金、送化肥、送苗种。通过几年的发展,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68.7万元,并开展了一帮一、众帮一等结对扶助活动,扶持3223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贷款回收率达98%。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剖析材料篇九
村干部是指村级以上单位派往行政村或自然村协助村级工作的人员。驻村干部要做方针政策的宣传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我叫胡红宝,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15年4月份到双龙湾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15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2015年2月,刘永林同志受组织选派到梁山县赵堌堆乡董花园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牢记省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包工作中,先后在梁山县精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上代表省派第一书记表态发言,梁山县电视台今日梁山播放了典型事迹专题片,先进事迹材料被选报省委组织部。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作为省派第一书记,从省城刚一到完全陌生的村庄开展工作,刘永林同志面对的情况简直是千头万绪,难以着手;他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到老党员、退休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终于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
为拓宽党员群众发展经济的思路,他带领村里10余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潍坊、威海和青岛等地考察农业种养殖项目,学习借鉴外地的致富经验;在多方征询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地制定出董花园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村级制度建设汇编》、《村级党建工作规划》、《2015年党建工作要点》、《2015年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等相关规划制度,为帮包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组织带领村党员学习党章,领会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掌握省、市、县、乡的有关政策文件,鼓励带动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思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党员找准自身在思想、工作、纪律、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在工作开展中,他以开展活动为契机,很好地将党员群众团结在党支部周围:一是召开三八妇女节暨创业交流座谈会,就该村党的建设、村庄规划、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妇女搞创业等议题广泛征询意见建议。二是在“六一”儿童节时,为全村120多名小学生每人赠送了一件爱心书包、一只文具袋和书籍,在为孩子带去欢乐的同时,进一步拉近了与村民群众的距离。三是在“七一”建党节、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9户特困户党员购买米、面、油等慰问物品,并组织全体党员召开座谈会,重温入党宣誓,加深党性教育。四是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全家福拍照”活动,发放倡议书200余份,春节期间评选“好媳妇”3名,“好婆婆”3名,并发放了荣誉证书和奖品,“拍摄全家福照片”300张,并装裱发放到每户,带动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风貌,五是开展关爱特困户过暖冬活动,为7户(11人)送去取暖煤1吨/户、棉大衣1件/人、棉被1床/人、花生油1桶/户、面粉1袋/户。六是多次召开村“两委”和党员代表会议,同委员和老党员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帮包村特困人员的情况,他利用民政扶贫政策,为孤儿董圣杰争取住房整修款3万余元。
针对该村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状况,他认真研读学习省、市、县扶贫政策及有关文件,熟悉扶贫精神,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为帮包村办实事、办好事。
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为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农田水利浇灌难问题,他发挥水利工作特长,不辞辛苦地全方位考察了全乡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对董花园村每一条田间路、每一座涵桥都进行了调查,找准了董花园村的水利困结所在;牵头完成了《赵堌堆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赵堌堆乡董花园村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并争取将董花园村纳入到“国家千亿斤粮食项目工程”。组织引导村民成立了“黄河金粒有机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黄河滩区土地416亩,用于种植有机小米;向省水利厅申请专项资金40万元,新打深水机井7眼,铺设地下管道2400米,安装变压器1台,架设农业用电缆3200米,使整片农田实现插卡式灌溉,届时亩均年增收将达2000多元,同时也为村集体带来3.1万元的年管理提成收入。
建设经营场所,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为破解村集体收入薄弱、贫困户致富无门路的问题,经多方研究论证,他多方筹集资金178.35万元,在德商路西侧村集体土地上,建设上下20间共计1547.06平方米的沿街门市房,用于对外出租,贫困户也可就近就业打工;此项目建成后年租金收入可达24万元,其中8.5万元用于村集体收入,15.5万元用于补贴39户74名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门面房租赁,将使村集体年增收11.6万元,贫困人口年均增收5100余元,年底,村里精准扶贫对象全部实现脱贫。
为响应上级美丽乡村建设有关精神指示,改变群众出行难、缺乏文化娱乐场所的现状,他多方奔走,四处“化缘”:协调资金17.01万元,对村庄6300余平方米的.小街巷、胡同进行“户户通”硬化,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行路难时代;筹措43.64万元,修建面积达2000余平方的高标准文化广场,配套建设围墙、厠所、篮球场、文化长廊、文化墙、舞台、健身器材和景观绿化等,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好去处。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刘永林同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团结带领董花园村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男,仡佬族,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安顺市第四次党大会代表,关岭自治县林业局林政站站长、普利乡长田村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立下军令状。
2017年7月,严泽江响应县里面脱贫攻坚的号召,放下了家中嗷嗷待哺的小孩和患病需要照顾的老人,带着未知,来到了离家40多公里的长田村。
初来长田,眼前的山村,贫穷的村貌,他显得有些失望,长田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无集体经济,属典型的“空心”村,贫困人口283户1284人,贫困发生率37%,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村民居住的房屋大多破旧不堪,甚至还有“清风穿墙过,屋漏无处干”的住房……。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他心头翻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的嘱托不能忘,誓要带领群众改变穷貌。“唯有带着责任和感情,视群众为亲人,真情帮扶,真心带动,才能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他的民情日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
入村半年,严泽江走遍了长田村13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走遍了长田村所有建档立卡户,记住了建档立卡户的信息、房屋情况,劳动力情况、入学情况和致贫原因等,他了解的甚至超过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因用心用情开展工作,严泽江在村里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严泽江如同信息储存的数据盘,对建档农户的所有信息如数家珍。
走访了一天的严泽江回到村办公室,开始静下心来整理一天的工作——撰写民情日记,这是他工作的“记账薄”,他把走过的贫困农户,一一记在本子上,并将需要解决的事项重点注明,因学致贫的是哪几家,因残、因病致贫的又是哪几家。工作中的严泽江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更可贵的是他始终站在贫困群众中,和贫困群众在一起,王万献户因其之子王军瘫痪,严泽江便到县残联帮他协调轮椅,并亲自送到家里,还用心鼓励他家要振作精神搞发展。詹友坤夫妇,詹友坤为精神病患者,去年送往医院治疗至今未愈,妻子杨和琴是聋哑人,生活困难,严泽江多次为杨和琴购买生活物资,因学致贫的刘定彬户差点被删除,通过他认真核实后发现其孙女考上内蒙古大学,家庭经济的确困难,绝对不能删......。
率先垂范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自从严书记来到我们村后,经常喊我们这些老党员参与村发展的谋划和决策,时常叮嘱我们一定要发挥好一名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尽余热,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为我们村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今年63岁的老党员陈胜睦会后同其他党员议论说道。今年4月,严泽江组织召开全村党员及群众代表大会,对长田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各位党员及群众代表商讨,并诚恳地听取意见和建议。严泽江到长田村后,同村支两委班子一道把抓基层党建作为脱贫工作的关键,着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的能力。严泽江还“盯上”村中的致富带头人、优秀大学毕业生,将他们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纳入村级班子人才储备库。目前已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名,吸纳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担任文书,为村支两委增强了活力。
村支两委一班人在严泽江的带领下,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他们放弃了自家的家务、放弃了休息时间,冒严寒、顶酷暑,坚持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打牢基础铺好致富路。
说起变化,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田村村民周仕洪竖起了大拇指:“从去年到现在,我们村子的建设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村组公路、机耕道、串户路、庭院硬化、土地流转、连片产业、大批扶贫项目等,样样都饱含着严书记的辛勤与汗水啊!”截止目前长田村已完成串户路37414.5万平方米;庭院硬化17500平方米;组组通5.22公里,机耕道16.9公里。
严泽江刚刚入驻长田村时,长田村几乎没有任何产业,全部为传统的农业模式,整个长田千亩的耕地全部用于种植传统玉米。他深深意识到,长田村必须立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唯有如此才能带动群众致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零突破”。在他的动员和带领下,长田村迅速成立了自己的村社一体合作社—关岭长田村和美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和作社,然后他又多次动员村干部和群众踊跃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2017年7月底至今,长田村村社一体合作社已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710亩,已种植晚秋黄梨套贵农5号刺梨套紫花苜蓿300亩,种植贵农5号刺梨套种紫花苜蓿110亩,单独种植紫花苜蓿100亩(下步将用于套种黄金蜜桃),种植饲料玉米200亩(下步将用于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长田村的产业基本实现转型并初具规模。下一步严泽江还计划带领大家种植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350亩,发展荒山种植茶叶1000亩。
在严泽江同志的大力协调下,长田村还落地了500万元养兔项目一个,该项目的落地实施花费了他不少心思,一开始村支两委干部都怕干,为了打消村支两委的顾虑,他耐心的召集大家开会,并随分管产业的乡领导,先后考察了普定、贞丰、兴仁、册亨的养兔产业,最后还到了四川、重庆等地考察,给大家算账,为大家鼓劲,经过他的动员村干部放下了顾虑,积极投身到养兔场的建设中。
夜里,严泽江刚开完群众会,走在回村委的路上,看着点点灯火,他内心深知,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探索和拓展,才能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笑脸多起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他始终斗志昂扬,用信仰和激情全部武装,用产业和收入收击垮贫困,杠起胜利旗帜,迈入小康路上。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杨松茂,男,39岁,2015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杨松茂2015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杨松茂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不良会风,为民而议,为议而会。党支部的提议要求支部书记放下“土皇帝”的架子,做出为民谋事的样子;党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党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提升了责任;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坦荡胸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杨松茂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杨松茂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杨松茂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杨松茂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杨松茂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杨松茂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杨松茂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杨松茂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杨松茂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杨松茂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杨松茂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杨松茂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杨松茂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杨松茂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__是市林业局主任科员,他任__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半年多来,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用心用情、扶人扶志、苦干担当,为推进整村集体产业增收努力奔波。
__带领村“两委”干部,坚持学习和会议制度,以“两学一做”、“4?13”重要讲话大宣讲、“勇当先锋、做好表率”等活动为契机,引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建设“整村推进”和“美丽乡村”的示范点,推进香水莲花项目落地,实现“土地租金+务工薪酬+分红+乡村旅游”四方面收入。推进红掌种植扶贫产业,收益全部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兜底分红保障、鼓励建档立卡户就业创业奖励。村委会购置28头黄牛交由农户代养,为日后壮大养牛产业打下基础。让干沟四村小组的村民开展蒌叶种植。组织部分不方便外出打工的村民,学习制作彩雕画增加收入。
__村作为全市迎接省脱贫攻坚“大比武”观摩示范村,以崭新的面貌顺利通过省检查组的观摩。并获得了检查组一致好评。全村村民共同对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让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目前拆除危房10栋,计划为贫困户入户路进行硬化53条,已有17条正施工;厨厕整改59处,已完工55处。
我叫xx,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xxx年4月份到xxx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xxx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xxx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xx,男,39岁,20xxx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xx20xxx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xx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不良会风,为民而议,为议而会。党支部的提议要求支部书记放下“土皇帝”的架子,做出为民谋事的样子;党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党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提升了责任;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坦荡胸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xx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xx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xx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xx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xxx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xx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xx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xx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xx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xx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xx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xx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xx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xx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xx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执着奉献不言悔倾心为民显作为。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剖析材料篇十
驻村干部的“劲”与“禁”
近日,各地组织部门正在紧张有序地研究部署着人员派驻相关工作,有的驻村干部缺乏基层一线工作的经历,难免出现畏难情绪、厌战情绪和急躁情绪等消极情绪。笔者认为,驻村干部要正确对待“劲”与“禁”,才能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离不开“劲”:
“咬定青山不放松”,干字为先“不松劲”。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回望八年脱贫攻坚历程,在党的领导下,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的奇迹。但必须充分认识到,全国仍然还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驻村干部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推进乡村振兴伟大战略面前,不能停顿、不能大意、更不能放松警惕,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一枝一叶总关情”,驻村帮扶“用足劲”。心中有真情,脚下有力量。有的驻村干部将农村工作想得过于美好和简单,一旦入驻后发现基层中的许多问题比想象中繁重和复杂,就开始泄气、埋怨。但驻村不是“镀金”,更不是“作秀”,驻村干部要常思“驻村为了谁、驻村干什么、驻村怎么干”等问题,真诚听取群众的呼声,真实反应群众诉求,真心关心群众疾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后顾之忧,理清驻村发展思路、促进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用汗水和真情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敢教日月换新天”,开拓创新“再加劲”。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需要攻克的难关,广大驻村干部要勇于以亮剑精神,直面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障碍,要以强有力的“头脑风暴”,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勇于开拓创新,大胆探索,为全面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动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以创新思维帮助人民群众创新生产方式、谋划新的发展路子,不断激活农民的积极性,带领群众将乡村振兴蓝图变成现实。
坚定意志、心无旁骛,离不开“禁”:
“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战越勇禁气馁。对于很多年轻干部来说,驻村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行业从事陌生的工作。加上有的长期在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面临当地干部、群众不信任等因素的困扰,容易催生“畏难”心态。驻村干部是党和政府派在一线的尖兵,是打仗的能手,畏难就不能打仗,更不能打胜仗。驻村干部要勇于克服畏难情绪,多向基层干部请教,拜人民为师,快速融入基层一线,不断提升解决困难的能力,努力成长为基层“全面手”。
“一山还有一山高”,不断超越禁忘形。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刚摸到一些门道,取得一些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放松了思想和要求。要深刻认识农村改革永远在路上,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长期性、历史性任务来对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谋划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思路和实施路径。要永远把成绩当作新的起跑线,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新的突破,不满足于一时之得、一尺之进,不断自我加压,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每临大事有静气”,沉得下心禁浮躁。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攻坚拔寨的歼灭战,那么乡村振兴就是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因此,每一名驻村干部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怀着对“三农”工作的无限热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扛得住担子。要发扬奉献精神,克服急躁心态,摒除驻村帮扶中早脱贫、早脱钩、早脱身的错误想法,躬身实践、亲力亲为,真蹲实住、真抓实干,沉得心、扑下身、扎下根,全心全意地投入基层一线,在广袤的原野上施展更大抱负。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剖析材料篇十一
(一)是全面认真地学习有关政策法规,(二)是积极主动的与其他帮扶工作队交流,学习总结帮扶工作方法;(三)是积极参加了各级部门组织的学习交流和培训会议。(四)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政策。
(一)走得进,呆得住,多与群众交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二)团结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积极与老党员老干部交流,了解村情民意。
(一)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圆满完成了六个自然村秀美乡村建设,四个移民项目建设(二)结合各级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水稻、油菜等种植业、高产油茶,进一步带动贫困户脱贫和一般户创收(三)在全体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配合下,加强就业扶贫(设置工益性岗位,介绍外出务工)、产业扶贫,今年全村九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五.很抓环境卫生工作,努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先锋榜样评选、宣传,提高群众环境卫生意识。
六.狠抓综治,扫黑除恶,疫情防控工作,所有自然村进出都安装了地网工程,疫情期间,组织党员干部设卡守卡,经常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一起巡查到深夜,加强宣传防控措拖,提高群众防控意识,确保让群众有一个公平,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做好本村疫情防控的同时,自觉申请到疫情爆发重点地区,协助付家村委会做好设卡守卡,民情安扶,群众生产生活后勤保障,疫情排查,重点人群隔离,疫情宣传,迅速稳控了疫情发展。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剖析材料篇十二
__是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副主任科员,今年5月份,他被委派到__区抱古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他把扶贫扛在肩,致富抓在手,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举措,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__带着感情和责任去扶贫,走村入户,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到村组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话生产,了解村情民意,和村民同吃同住,将驻村帮扶当做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逐户制定帮扶计划。他跑遍了抱古村11个自然村,走访580多户,切实感受到贫困群众的“难”,找出了制约该村发展的“症结”。兰玉光是大隆水库移民,大儿子在5岁时患上了软骨病,欠下了一大笔债。在__的帮扶鼓励下,兰玉光大胆地试种了皇帝蕉,年收入突破8000多元。
__立足村情,坚定了引进香水莲花种植和建设立番村共享农庄产业项目的决心。20__年8月,抱古村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组织了首批13户贫困户,成立了抱古村香水莲花专业合作社,首批种植睡莲200亩,探索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抱古“莲花世界”品牌。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脱贫致富铺平了道路。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剖析材料篇十三
***,男,仡佬族,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安顺市第四次党大会代表,关岭自治县林业局林政站站长、普利乡长田村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立下军令状。
2017年7月,严泽江响应县里面脱贫攻坚的号召,放下了家中嗷嗷待哺的小孩和患病需要照顾的老人,带着未知,来到了离家40多公里的长田村。
本里有这样一句话。
入村半年,严泽江走遍了长田村13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走遍了长田村所有建档立卡户,记住了建档立卡户的信息、房屋情况,劳动力情况、入学情况和致贫原因等,他了解的甚至超过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因用心用情开展工作,严泽江在村里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严泽江如同信息储存的数据盘,对建档农户的所有信息如数家珍。
这是他工作的“记账薄”他把走过的贫困农户一一记在本子上并将需要解决的事项重点注明因学致贫的是哪几家因残、因病致贫的又是哪几家。工作中的严泽江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更可贵的是他始终站在贫困群众中和贫困群众在一起王万献户因其之子王军瘫痪严泽江便到县残联帮他协调轮椅并亲自送到家里还用心鼓励他家要振作精神搞发展。詹友坤夫妇詹友坤为精神病患者去年送往医院治疗至今未愈妻子杨和琴是聋哑人生活困难严泽江多次为杨和琴购买生活物资因学致贫的刘定彬户差点被删除通过他认真核实后发现其孙女考上内蒙古大学家庭经济的确困难绝对不能删......。
率先垂范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自从严书记来到我们村后,经常喊我们这些老党员参与村发展的谋划和决策,时常叮嘱我们一定要发挥好一名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尽余热,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为我们村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今年63岁的老党员陈胜睦会后同其他党员议论说道。今年4月,严泽江组织召开全村党员及群众代表大会,对长田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各位党员及群众代表商讨,并诚恳地听取意见和建议。严泽江到长田村后,同村支两委班子一道把抓基层党建作为脱贫工作的关键,着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的能力。严泽江还“盯上”村中的致富带头人、优秀大学毕业生,将他们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纳入村级班子人才储备库。目前已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名,吸纳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担任文书,为村支两委增强了活力。
村支两委一班人在严泽江的带领下,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他们放弃了自家的家务、放弃了休息时间,冒严寒、顶酷暑,坚持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打牢基础铺好致富路。
说起变化,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田村村民周仕洪竖起了大拇指:“从去年到现在,我们村子的建设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村组公路、机耕道、串户路、庭院硬化、土地流转、连片产业、大批扶贫项目等,样样都饱含着严书记的辛勤与汗水啊!”截止目前长田村已完成串户路37414.5万平方米;庭院硬化17500平方米;组组通5.22公里,机耕道16.9公里。
严泽江刚刚入驻长田村时,长田村几乎没有任何产业,全部为传统的农业模式,整个长田千亩的耕地全部用于种植传统玉米。他深深意识到,长田村必须立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唯有如此才能带动群众致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零突破”。在他的动员和带领下,长田村迅速成立了自己的村社一体合作社—关岭长田村和美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和作社,然后他又多次动员村干部和群众踊跃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2017年7月底至今,长田村村社一体合作社已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710亩,已种植晚秋黄梨套贵农5号刺梨套紫花苜蓿300亩,种植贵农5号刺梨套种紫花苜蓿110亩,单独种植紫花苜蓿100亩(下步将用于套种黄金蜜桃),种植饲料玉米200亩(下步将用于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长田村的产业基本实现转型并初具规模。下一步严泽江还计划带领大家种植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350亩,发展荒山种植茶叶1000亩。
在严泽江同志的大力协调下,长田村还落地了500万元养兔项目一个,该项目的落地实施花费了他不少心思,一开始村支两委干部都怕干,为了打消村支两委的顾虑,他耐心的召集大家开会,并随分管产业的乡领导,先后考察了普定、贞丰、兴仁、册亨的养兔产业,最后还到了四川、重庆等地考察,给大家算账,为大家鼓劲,经过他的动员村干部放下了顾虑,积极投身到养兔场的建设中。
夜里,严泽江刚开完群众会,走在回村委的路上,看着点点灯火,他内心深知,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探索和拓展,才能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笑脸多起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他始终斗志昂扬,用信仰和激情全部武装,用产业和收入收击垮贫困,杠起胜利旗帜,迈入小康路上。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剖析材料篇十四
__是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副主任,今年5月份,他被委派到__区__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到任以来,他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用心为__村解难题、办实事,村民们称赞他“踏破鞋底真扶贫,扎实干事谋发展”。
__村一直戴着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帽子”,__就任后,坚持把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作为首要任务,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2名公道正派、想干事、群众信任的村干部吸纳为村委会成员,短短半年时间,整个__村党支部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此后,__便全身心投入到__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磨破鞋底,白天奔走__村各个角落,晚上挨家挨户开展调研工作,在找准了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因素和要害问题后,先后帮助__村董静雄、董开生等4户贫困户引入了光伏产业,帮助李森盛、周琦、胡春妹等48名贫困人员和边缘户解决了公益性岗位就业问题。__一次又一次为__村争取到了建设“福利”,如巩卫经费12万元,垃圾清运环卫车15辆,治安维稳巡逻车1辆。联结福返热带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__龙源泽水产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办起了合作社,彻底改变了__村长期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尴尬局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家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优秀16篇)
- 最新学校领导班子述职报告(模板19篇)
- 2023年我的大学生活演讲稿3000字(优秀12篇)
- 述责述廉报告点评及建议 述责述廉点评词(7篇)
-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活动方案A10(大全17篇)
- 2023年期末中职学生评语(优质9篇)
- 最新期末中职学生评语简短(大全16篇)
- 医院上半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报告(优质9篇)
- 第三次新疆座谈会发言材料(精选19篇)
- 2023年第三次新疆座谈会发言材料标题(优秀12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2023年
驻 村 工作心得体会驻 村 工作者心得体会(大全13篇)36下载数 319阅读数 -
2023年
驻 村 第 一 书记工作计划第 一 书记工作计划(汇总12篇)19下载数 800阅读数 -
2023年
村 驻 村 帮扶工作计划驻 村 帮扶工作计划(优秀19篇)49下载数 181阅读数 -
2023年
驻 村 年度工作总结 年度驻 村 工作总结(精选16篇)40下载数 371阅读数 -
乡
村 振兴驻 村 工作汇报 乡村 振兴驻 村 工作总结(通用15篇)10下载数 859阅读数 -
2023年
驻 村 干部个人工作计划驻 村 干部个人工作计划驻 村 干部(实用12篇)42下载数 511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