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3 04:21:22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处理任务时能够客观、理性地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用词精准、句式多样,同时避免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和长篇大论。下面是哲学家总结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对你的人生规划很有启发。
高三范文道德绑架篇一
道德绑架,这个词虽然听起来与我们来说十分遥远,却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因为你是……所以你应该……”像这种以自己的主观认知,来约束别人做一些类似圣人所做的人,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
因为自己是年青人,是否就应该给老年人让座?这个问题曾经在微博之中引起轰动,反响强烈,年轻的网友们纷纷晒出了自己对此事的不满,以及自己曾经被迫让座的经历。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优良传统,如今有那么多年轻人对老年人让座而感到不满,算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视频中的老人因为年青人不肯让座,一个老头就指着他骂,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其间不乏推搡,拉扯等恶意举动,最后年青人没有办法才向老人让座。视频中年青人显然是身体有些不舒服,才不能给老人让座的,老头一直很强势,很无礼,表现得比一个年青人还壮实些。由此可鉴,网友们对让座给老年人的不满是有原因的,获得如此反响,恰恰证明了此类事件在我们生活中并不鲜见。
当然,自身的道德底义自已是要坚守的,但拿来约束别人就不对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这是他们的自由,限制了自由,谁都会难受的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小学时便学过的道理,应以此话约束自己,拒绝道德绑架。
少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了,山顶冷不冷?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即以圣人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道德绑架的现象在生活中也时时发生。比如说公交车上一定要给老人让车,富裕的人一定要捐钱要救济他人等等。
所以不要站在所谓的道德高点去批判别人,指责之前先反思自己是不是符合这套所谓的道德准则,以高标要求别人,自己却也无法达到这个标准,实在是不要脸的两面派,不要再突出自己的“高尚”了,秀儿们,不要让道德成为他人的负担。
韩愈有言: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也。
道德不是义务,我们提倡道德,但不提倡道德绑架。道德应该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善意,而不是在别人强迫之下受伤害,本应该是社会一股良好风气,此时却成为束缚他人的枷锁。
3、被绑架的,是人心。
生存在这个快速更替的时代,约束的东西自然越来越多。万物得到一定的约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过分的约束,甚至是变了质的约束,未必就一定是好事,正如道德绑架。
什么是道德绑架?道德绑架是一种以道德的名义过分约束和左右他人的行为。相信你一定在生活中遇到或看到过类似的场景: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这看上去似乎真的没什么不对劲,让座的人考虑到老人站着不方便,出于好心所作出的本能行为。但是每一个结局都如此圆满吗?曾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件事例:一位老人带着自己的孙子乘坐公交车,当老人将孙子安置在空位上了之后,站在了一个坐着的年轻人旁边,盯着他。年轻人实在受不了,将位置让给了那位老人。其实很多时候,我觉得被过分约束和被绑架的不是道德,是人心。
看来善意的结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圆满。
在道德绑架面前,善意显得那么可悲可哀。英国曾有过这么一位著名的慈善家olivecooke,遗憾的是她已经告别了世界,是以跳桥自杀的方式。在她的一生中,她尽心尽力地为慈善事业作出奉献,坚持卖了几十年的手工塑料花,为皇家退伍军人协会筹款,还捐助了二十个慈善机构,甚至连自己的退休金也捐赠了出去。我们都以为,善良的人应当是为众人的祝福和敬意所包围着的,但是,这位善良的奶奶每月接到超过两百封要求她捐款的邮件以及电话。“我已经付出太多了,我再拿不出更多了。”这句发自肺腑的话,在人性的丑恶面前,显得那么苍白,那么无力。直到她所有的积蓄被掏空,甚至连她寄给儿子的二百五十英镑失踪了的时候,道德绑架彻底切断了她最后的希望……老人尽了她的所能,人们却还在背后说她捐的太少。道德,没有被绑架,被绑架的,是人的心,而绑匪是人心中填不满的欲望。
或许你会问,“他们为什么不反抗呢?”并不是他们真的不想反抗,而是他们反抗过后,换来的并不是理解和接受,而有可能是更加刺耳的说辞和抨击。道德,它一直都在,但是人心,却会为欲望和利益所迷惑,成为它们的奴隶。
面对道德绑架,我们要敢于说出那一声“不。”面对被道德绑架的人,我们不要成为那所谓的旁观者和键盘侠。人心的欲望可以把人变成魔鬼,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仍然有真挚的善良和无私存在,仍然有理智和理解存在。正如前面说到的那个让座的故事,后头是有一位老大爷将位子让给了年轻人,说道:“我下一个站就下了。”后来老大爷站在那位老人的孙子旁边,盯着老人的孙子看,老人的孙子也受不了了,将座位让给了老大爷。
其实,道德没有被绑架,被绑架的是人心。用道德来约束自身,是圣贤,用道德来约束天下,是贼寇。
“你跟小孩子那么计较干什么”“你怎么还跟老人家吵架呢”“大家都不容易互相体谅吧”类似于这种话已经随处可见,不再仅仅是一小部分人。
小孩子去表哥家里玩,非要人家架子上的手办模型,那都是表哥辛辛苦苦攒下的,自然不会那么轻易给出去。小孩子哭闹不已,孩子父母说:“不就几个玩具吗?干嘛那么小气。”但表哥坚决不给,那小孩子便一把将整个支架柜子给弄倒了,稍微易碎一些的手办就这样摔坏了。“不就几个玩具吗。算了。”孩子父母又开口了。表哥一把抓起那个孩子,丢在地上:“赔钱。”“不就几个玩具吗,赔就是了。”那孩子的父母依然满不在乎,当表哥将摔坏的手办损失统计之后,孩子的父母大发雷霆:“几个破玩具哪里就值几万块钱了?你就是想讹我们!”表哥将官方价格一一找出来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依然不愿意。“既然你们管不住自己的小孩,就让我来帮你管教。”表哥持起衣架要打那小孩,孩子父母实在招架不住,只好给了钱带着小孩子走了。
这样的事情我们在生活中时常可见,可最终长辈都会告诉你:“人家只是一个小孩子而已。大度一点吧。”如果这样还体现不出事情的严重性,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下个事例。
在某网站一位网友发表了一篇文章,称自己姑姑的孙子在自己嫂子怀孕四个多月的时候,在嫂子身后猛推,要不是自己赶紧扶住,嫂子就会倒在地上了!问起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推孕妇的时候,熊孩子竟然说就是为了要看孕妇会不会流产,因为电视上都是这样放的。
5、请不要用错做错。
“道德”这两字在我们生活以及学习中经常用到,尤其是在人性方面,但是依然会有人违背了这两字。
有些人总是以道德来威胁人,这就是“道德绑架”。对方本来没有做错事,反倒被他说着,就成了错事。
生活上的例子总是很多,还记得地铁站上,一位大妈跟一位买了座位票的女生,这位女生因没有让座给大妈,被大妈骂了一通,但是许多旁人都说“人家姑娘买了这座位的票,是应当做的啊!”但是大妈却吵着说:“我是老人哎,你应该让座吗?怎么学的,不让座给老人,没点道德修养!”这句话让许多网友很气愤。视频一发在网上,许多人都在说是大妈的问题。其实我也这么认为。
每个人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在享受权利,更何况人家是应当的呢!反而你却用“道德”一词来评价人家,请你自己先看好词,再去使用。在生活上,很多人会以自己是老辈或者其他人士,威胁无辜人,来满足自己。口头上说“道德”,但实际又懂得什么?有人说你要有道德就必须履行义务,但我认为这是错的,义务和道德是根本两码事,不沾边。每个人都有道德底线,但是有人越过了,会变成道德绑架。有人会以自己的经历去否定他人的所作所为,不在观点问题上切入矫正,而是以一种偏激的态度去责问乃至讽刺或辱骂,人和人的经历不同会导致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有部分人会认为自己经历的优先度高于他人,做不到换位思考便先去讽刺批判一番,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换位思考问题。而不是乱用道德,去评价一个人。
“道德”是一个美好的词,用起来就不一样了,请不要用错做错!
高三范文道德绑架篇二
父亲因救了自己的孩子没来得及救另一个孩子,人们怒了。前段时间周立波事件,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词叫“道德绑架”,说的是一名女子被自己亲生父母抛弃后被养父母抚养长大,节目中亲生父母出现了,但是女孩拒绝相认。于是周立波就说女孩心胸狭隘,说她应该学会原谅,否则永远不会幸福。节目一播出,引来了无数网友对周的谴责。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够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情,公交车上,即使你大姨妈来了很难受,也要强逼着给老人让座,因为他就这样站在你身边不走。下面这个故事讲得是两个小孩一同掉进了河里,父亲选择救了自己的孩子,而另一个孩子却溺水死亡,于是人们就开始谴责他。当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在水里,你救谁?这个父亲的答案让所有父母深思。
在一条小河边,一对父子在钓鱼,随后一个陌生孩子走了过来,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玩了起来,正当这个父亲钓得入神,突然扑通两声,两个孩子都掉进了水里。孩子的爸爸赶紧丢掉鱼竿,冲到了两个孩子落水的位置,两个孩子都在水里挣扎,陌生孩子的母亲也出现在河边,但她不会游泳,一个劲儿地喊“救救我的孩子!”不由得多想,男人跳下水,游向了自己的孩子,当他将自己的儿子拖到岸边,再返回去救陌生小男孩时,陌生孩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当陌生小男孩被捞出时,小男孩的妈妈在一旁痛哭:“我的孩子本来只要他一伸手就能抓到,没想到他游去救了自己的儿子,我的孩子离岸边近,他救完我的儿子肯定能来得及救他的儿子……”
当这个父亲抱着自己获救的儿子备受谴责时,他含着泪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违背自己的心,孩子是自己的肉,放弃自己的孩子去救别人的孩子,大多数是被社会道德所绑架,一个连自己孩子都不能保护的父亲,不是一个好父亲。我宁愿做一个好父亲,也不愿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违心的事情。我愿意接受大家的谴责。”
时常见到公车上老大爷、老太太一上车就有意无意地让年轻人让座,否则就是恶言相向,甚至殴打,谴责对方不道德;火车上一家三口带了小婴儿,他们买的是上铺,由于不方便就占了下铺年轻人的座位,当年轻人说自己市提前两天排队买票才得到的座位而要求他们归还座位时,这对父母就谴责年轻人没爱心……做好事固然要提倡,但是”道德绑架“,作为父母的我们,绝不要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
我也时常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个世上没有人应该帮你,也没有什么事情理所当然。当你在街上摔倒了没人扶、当你被扒手偷东西没人提醒、当你走丢了没人带你回家、当你被同学欺负了老师没及时阻止……请不要谴责别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想着别人会帮你。总想着别人帮忙的孩子,他们容易带着依赖的心思,这样的孩子心智得不到成长,他们也永远不能真正长大。当孩子知道了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独立。
“listentomyheart”(听从自己的内心),不为别人而活,不被别人的眼光和言行所左右,活出真实的自己。这也是文章开头那位父亲的想法,而作为父母,我们要告诉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尽力给别人提供帮助,但是不应该被道德绑架自己的人生。
乔布斯的这段话一度被誉为经典,这也是作为一位母亲的幼儿教育专家小编,送给各位父母的: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你的生活,你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来决定如何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束缚。
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确实有时候是自私的,只想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孩子,而对于别人,对不起真的想不到那么多。在这里不是说让大家不要帮助他人,强调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我们是应该帮助他人,但是问题是在没有那么多精力下,我们也不想牺牲自己去保全别人。就像前段时间的一个新闻,几名大学生为了救一名溺水老人,自己却被淹死了。明知自己不会水,下去就是送死,一命换一命的事情我们真的不提倡。所以,请时常记得告诉孩子,别人的帮助不是理所当然,我们也不应该为别人而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专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立即通过本站版权申诉渠道提起。
高三范文道德绑架篇三
道德在生活中可以起到约束自我而使这个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作用。可是也有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部分人会以道德的名义去胁迫或攻击他人,左右他人的行为,被称作“道德绑架”。
道德是用来约束自我的,绝不是用来“绑架”的工具。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道德绑架的例子,比如之前的老人子女没有买到全程的高铁坐票,中途被座位的主人请起来,老人女儿想挤着坐被拒,之后一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位,老人女儿却指责道:“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表示很委屈。在高铁上的座位都是大家花钱买的,让座是一个人道德高尚,有爱心的一种表现,但座位主人没有一定要让座的义务。她完全有自我选择让或不让的权益。而老人的子女既然是带老人去看病,买票的时候就应该注意一下这一点。高铁上是对号入座的,这与公交车是不一样的。如果对方让座就应该诚心感谢,对方若是不愿意,也不应该去指责对方,咄咄逼人。
公交车上让座的例子也不少,想一想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给需要的人让座,这是美德的宣扬,是传统美德的延续,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愿意让座。我也是,在我小的时候别人给我让座,现在我长大了,我也常常给别人让座。可我们现在也听到过一些老人要求年轻人给自己让座的新闻。事件中有些年轻人确实是因为身体上的不适,而拒绝了让座。我认为这是可以被认同的,如果老人真的需要位子坐,也可以问问旁边其他的乘客愿不愿意让座。真的没有必要出现对方拒绝让座而扇对方耳光的事件。道德可以让社会更美好,但它若是成为了“绑架”的工具,就只会宣传负能量,还把“道德”这个美好的词和“绑架”给绑在了一起,道德绑架若是盛行,只会让人心愈发愈冷,消耗他人的善良,最后只会让善良的人心被掩埋。所以我们要坚决拒绝道德绑架,要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什么是道德绑架,什么不是道德绑架。我们还在让位这个事情上说说吧,我们不能够因为有关让位的道德绑架事件听多了,而觉得让位就是道德绑架,而再也不去让位,认为凡是告诉我要让位的人都是在道德绑架。那我便在这说,当你见到有需要座位的人时,而你又正好可以让位时,请你不要吝啬你的善良。因为这个世界的黑暗永远不占主流,你若把爱心善良带给他人,你也会被他人以善良对待。就像我之前说的,小时候我被别人让位,现在我让位给别人,我相信未来我老了的那一天,在公交车上,一样会有年轻人像从前那样给我让位。当然,我们也不能认为所有老人都会要求年轻人给自己让位,这样的老人还是占少数的。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给一位老奶奶让位,虽然我离目的地很远。谁知我却遭到了老奶奶的拒绝,她告诉我:“我没两站就下车了,你们学生学习也辛苦,坐着休息会吧!”我本来就是脑子反应慢的人,奶奶的这句话我也是好久才回味过来,记得当时我执意要给奶奶让位,因为看她真的提了不少菜,有些重量。奶奶见我坚持让座,便坐下了。没两站奶奶就要下车了,同时又有一大波人上车,我想等等还会有很多人上车吧,算了,不坐了,多站一会也无妨。谁知奶奶刚站起来就拉着我,要我在原来的位置上坐下,她不想让我一直站着,同时她还表示感谢我的好心。她笑着,提着她的菜下车了。我愣愣的坐在位置上,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与我无关一样。遇到这么好的一个奶奶,心里是暖的,也让我坚定善良是正确的。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所传递的温暖,足以抵御未来的每一场风雪。道德不一定要有多高尚,但若是努力无限去靠近,你会变得更好。而道德绑架只会让那些在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在路上就心灰意冷,在路上就被击败。不是他们的内心不够强大,而是社会的舆论若不辨清明时特别可怕。
道德,约束自己,让自己更优秀,让温暖在社会上传递。道德不是绑架的工具,拒绝道德绑架,保护自己,守护道德的一篇纯净。
道德绑架,顾名思义就是用自己的道德观强迫他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而在如今的中国,这种荒谬的事居然屡见不止。
例如,某富豪因为没有捐款,被极端网友骂的狗血淋头,甚至还说:“你有那么多钱,应该捐出去一份,反正那些钱对你来说不值一提。”“一点善心都没有,捐点钱怎么了!”“你不捐就是不善良”等等疯狂的言论。
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关于孝方面的“儿子就应该把父母接过去住,女儿就应该老实在家里做一个家庭主妇。”“赚来的钱就应该全给父母。”等。也有关于其它方面的“年轻人就应该给老人让座、不让座就是不道德”“遇到乞丐就要发善心给钱,给少了就不道德”“小孩子还小不懂事,让着他点哈。”“歌唱节目自爆家里穷苦,希望评委老师通过比赛。”“你弱的人就应该被照顾,有能力的人无需帮忙”“我年纪大,插个队怎么啦?”等等,数不胜数。
我只想说,只要不违法,不违背自己的道德线,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无需在意少数的疯狂言论,相信在这个文明的时代,还是正常人居多。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也是我国流转至今的美好品德,有时候也会被当作评判一个人的标准。追求道德,本是一种良好品质,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衍生出一个新词: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公交车上时“现在的年轻人啊,越来越不懂事了,看到老人都不会让座了”,亲戚带着孩子来家里玩时“不就是一块表吗?摔坏就算了,他只是个孩子,不懂事,你和他较什么劲”,路边看到乞丐给了点零钱时“看你穿得那么好,怎么只给这么点啊,我那么穷,你不应该多给点吗”,在明星微博下的评论“这么有钱还不如捐给山区,只会贪图享乐”
他们自以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一旦不一致就会出言讽刺,仿佛别人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道德绑架便是以道德作利刃,当为人提倡的道德变成了束缚人的枷锁,它便也成了导火索,只需一个火花就能将这个社会引爆。
道德应该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是一种良好的意识形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这些都是优良的美德,为整个社会都增添几分温暖人心的色调。可是,道德绑架让原本的美德变了味,当礼让从美德变成义务,当行善从主动变成被动,这个时代也像被颠倒过来一样。这样的绑架实在可怕,麻痹了人们的善良之心,挟持着大众的选择权利,这样的行善早已成为压在心中的负担。当人们已经害怕厌倦了,道德也就随之瓦解。
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道德,理性反对道德绑架,让道德绑架不再是行善的绊脚石,让社会被善意和温暖拥簇着,这才是它该有的样子。
道德绑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人打着道德的名义,去要求,胁迫或者攻击别人。采用着圣人或者超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我们周围几乎时刻都发生着道德绑架的事情,不论是电视上播报的新闻,还是身边发生的事情,都让人感到不舒服。
运动会上有项目没人报,便强制让谁去,不去就说是没有集体意识。把自己感动的事情分享给朋友,别人没什么反应就说是冷血。动车上给老人让座原本是一种美德,但现在却形成了一种捆绑。这些事情屡见不鲜,给我们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运动会原本就是让人开心放松的时间,每个项目都是自愿去参加,有能力的人也不会故意不报。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强制别人去参加他们并不擅长的项目?并且并不是没有报名就是没有集体意识,他们也会在其他方面为班级做出贡献。分享感动原本是增进友谊的好方法,但却经常结束一段友谊。不论感动与否都应该尊重别人的观点,你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如果朋友被感动了只能说明你们很投缘,不感动也不代表连朋友都不能当了。而对于地铁让座这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引用网络上的一句话“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指责别人,每个人都有让或者不让的选择。让了给别人一句“谢谢”,不让也不用去指责别人。
每个人都不容易,不绑架别人,不被别人绑架。道德绑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帮助人们拥有的道德意识,但同时也会寒了很多人心。因为总是有很多自以为热血,实际上只是在凑热闹的人在“真情实感”的实施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在当今社会,这种现象层出不穷,竟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利用他人善良为非作歹的行为应坚决抵制,否则危及你我!
曾人一人因其女的病向六位富豪索要钱财治病救人。却只有两位表示愿意捐助。旁观者迅速殂成两在阵容,一边指责此人“道德绑架”,一边谴责富豪一毛不拔。明理人都十分清楚其中的是非对错。不捐助的富豪有错吗?拥有巨额财务的人一定要回报社会吗?依我所见,富豪没有错,帮助他人只是一种义务,帮与不帮是自己的选择。而此人利用他人的善良无理取闹,却是不对的。如若真的危机当头,也应通过正确的渠道筹集钱财,而不是通过道德绑架逼迫他人就范。这样于已不义,于他人不利。
更为离谱的是,一位老人因坐公交车没被让坐,竟堂而皇之的坐在一名乘客腿上破口大骂。这样情景让人心寒,年过花甲的老人无人让坐,以道德的名义逼迫他人让座。这个社会是怎么了?我们应该深深的反思这种现象,难道“道德绑架”会让你披荆斩棘,心想事成吗?其实并不会,只会让我们的心逐渐变冷,不再有爱,不敢再爱!
我们必须要向“道德绑架”说不!
高三范文道德绑架篇四
摘要道德绑架法律是指社会一部分民众打着道德的旗号,通过强大的舆论力量来胁迫他人不得不履行或终止一定与道德的基本价值相悖的行为。
道德绑架法律的影响之深远现在我们还无法估量,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道德绑架法律现象的不断蔓延不仅仅对于法学理论界,甚至对于司法实践领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予足够的关注。
这一问题的合理解决不论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还是对于实现司法公正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道德绑架舆论压力司法公正。
近些年来,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不断更新发展,网络平台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引发公众舆论的社会热点问题,现在却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型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并影响愈加广泛。
这种“影响”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增加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我国司法监督机制的完善;但是,另一方面却出现了道德绑架法律的现象,为我国新闻媒体的正常运行制造了不必要的障碍,为实现司法公正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8月的某个上午,石家庄某公交车上,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拄着拐杖上了车。
老人不顾前边乘客给让出的座位却径直走到对着后门的一个座位前,要求座位上的女孩儿让座。
因为当时女孩儿正戴着耳机听音乐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身边的老人,这位大爷见女孩儿没反应,便一边推女孩儿一边破口大骂。
被莫名推搡后,女孩儿很不满意,后摘下耳机才明白怎么回事。
见女孩儿无动于衷,老人居然一屁股坐在了女孩儿腿上。
女孩儿恼羞成怒,拿出手机准备拨打110。
司机见状将车停靠在路边,在同车乘客的纷纷劝解下,老人和女孩儿的争论才得以罢休。
无独有偶,3月13日,河南郑州89路公交车上,一名约60岁左右的老人上车后站在一位年轻女孩儿身后暗示为其让座,女孩儿没有反应。
随后情绪激动的老人便对女孩儿大暴粗口,进行语言攻击,最后即将下车的老人居然拽着女孩儿的头发拳脚相加。
每每类似事件发生后都会在网络微博上持续发酵,引来较高的关注度。
本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这也仅仅是道德层面上的要求,道德与法律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不具有强制性。
不给老人让座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其他一切个人以及组织机构都无权通过强制措施来迫使他人让座,谁也没有权力以暴力来要求别人遵守道德。
没有让座,并没有侵犯任何人的权利,但对他人实施辱骂以及拳脚相加则是对他人合法权利的侵害,就应该受到法律的规制。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而不是道德僭越于法律之上,道德一旦大于了法律就会呈现公民漠视法律的局面,道德还需要法律来监督,否则让道德衍化成反常态的法律绑架行为就会使道德丧失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某一天一个“座上”的人,没有注意到旁边的老人则会惶恐,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冠以“不道德”的称号出现在媒体上,成为广大网友抨击的对象。
而那些没有被让座的“老人”则会更加嚣张,不仅要坐,而且还要挑座,一旦不满意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
这样,道德似乎已凌驾于法律之上,社会秩序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司法审判工作进行不正当干预的影响逐渐加深,社会公众高涨的道德义愤以及广大网民先入为主的直觉式价值判断使得司法工作人员承受的社会舆论压力越来越大,无形中给司法活动的正常运行秩序造成了负面干扰。
司法活动是司法工作者严格按照法律精神的指导进行的,不应该受到社会舆论和民众道德判断的左右。
本文基于道德舆论对司法审判工作的影响就下面案例切入进行探讨。
事情发生在月某日深夜,行为人药家鑫驾车不慎将被害人张妙撞伤,但其因为害怕承担法律责任将受害人连刺数刀致其死亡。
随后,行为人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当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次年4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开庭审理,最终行为人药家鑫以故意杀人罪被判死。
之后提起上诉,但二审判决宣布维持原判。
同年6月7日,药家鑫被依法注射执行了死刑。
药家鑫案是最为轰动的刑事案件之一,媒体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
首先,就案情而言,涉及到了交通肇事,后又涉嫌故意杀人,其犯罪性质之恶劣、犯罪情节之严重大家有目共睹。
其次,就舆论焦点而言,肇事者大学生的身份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深度反思;同时,行为人与被害人的社会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开着车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一个是社会服务行业的弱势群体,这样的反差吸引人的眼球,符合当下舆论的关注点。
因此,舆论哗然,各界人士争论不休也是不足为怪。
药家鑫最终被判处了死刑立即执行。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将死刑复核权收回,从此以后我国对于死刑判决尤其是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可谓是慎之又慎。
我国《刑法》规定如果不是必须应当被立即执行的死刑的犯罪分子,就可以被宣告适用缓刑。
对于药家鑫一案的死刑立即执行无疑是受到了社会舆论压力的影响,社会民众直觉式的道德判断严重影响着司法判决,司法独立最终不得不屈服于社会舆论压力。
三、维护法律权威,实现司法公正。
民众、媒体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社会普通力量对司法的监督可以有效的扼制不断膨胀的权力,有效保护公众的合法利益,所以倡导社会监督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然而,当下道德绑架法律现象的不断蔓延正是社会监督权利滥用的恶果。
当舆论足以左右法官专业判断的时候,法律就会被彻底架空,一种大众司法就会随之出现。
在具体个案中,当舆论的观点不同于法官的专业判断,而舆论的力量又足够强大时,就难免影响法官在审判中公正裁判,甚至可能使法官产生一些偏见,做出具有倾向性的裁判结果,这就必然对一方当事人不公平,实体公正难以实现。
同时也破坏了程序公正,大众司法的存在一定会加速或是延缓司法审判,破坏司法程序的内在机制,这不仅会影响裁判人员对案件事实的准确认定和对证据的专业判断,还会使裁判结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受到质疑。
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当司法程序受到社会舆论不良影响时,那司法公正全面实现就无从谈起。
(一)扼制民意的不正当干预。
不论是古代封建社会还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司法活动,都会受到民意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预。
在司法公正和民意干预这场博弈中,同时做到既满足社会民众的意愿又符合法律的实体和程序公正结局恐怕往往不很完美。
因此在肯定民意对司法公正进行社会监督发挥着有力作用的同时,更要清楚地认识到民意滥用影响司法独立这一不争的事实。
司法实践中,民意应当被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既要发挥促进的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还要不影响司法独立原则的全面贯彻。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限制,就会在无形中助长民意不正当干预司法实践的气焰,那么司法的独立性就无法保障,司法公正也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二)杜绝新闻媒体的横加干涉。
人们获取信息的众多途径中新闻报道占据了不可取代的地位,但同时新闻媒体对司法实践的横加干预所引发的新矛盾就无法避免。
在西方国家传媒权被称为“第四种”国家权力,与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相并列,这就对媒体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是传媒权并不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国家权力,传媒只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渠道,通过传媒公众对于社会信息的知情权得以实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广大民众参与权的行使,传媒对社会生活的渗透反映了舆论对社会的监督。
参与到了社会信息会以不同的方式通过这一媒介传播给不同的人。
“在这一过程中,传媒既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也引导了大众的参与权。
毋庸置疑,新闻媒体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作用意义重大,但是目前我国对于新闻媒体的法律规制还很匮乏,很多案件都会被新闻媒体无节制炒作,当案情被倾向性的大肆渲染后难免给大众和裁判者造成一定诱导。
因此,对媒体新闻进行立法约束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专门立法的出台应该是最有效的方式,通过立法对新闻媒体进行必要的法律限制,以控制新闻媒体的不当报道,影响司法的公正性。
四、道德绑架泛滥下的法律救济。
道德绑架法律现象肆无忌惮的蔓延势必会给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协调好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我们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立法。
首先,要完善对道德绑架行为的处罚规定,严格打击性质恶劣的道德绑架行为。
公交车上的“被让座”,明星等公众人物在自然灾害后的“被捐款”,以及民营企业家不计其数的“被求助”等一系列道德绑架事件中总是有人以社会公德为借口,以行善为幌子,实施一些其实并不道德而且还涉嫌违法的行为。
以公交车让座事件为例,不但是道德败坏的表现,从法律角度而言还涉嫌故意伤害、侮辱、猥亵妇女。
所以在立法上,在避免走极端的情况下应该加大对此类行为的处罚力度,而不该仅仅以道德谴责来治理道德败坏,否则势必会助长社会“伪道德”的嚣张气焰和不正之风。
对于社会影响恶劣的道德绑架行为,更应该上升到刑事处罚的高度,保障国家法律的权威性。
(二)严格执法。
这里的严格执法主要是针对司法工作人员而言。
网络媒体、大众舆论对司法审判工作的不正当干预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司法审判工作者承受得住社会舆论的.高压,争取不受各种媒体报道的影响,做到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分析判断相关证据,严格遵守相关法律。
司法独立原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原则之一,同样也是解决道德绑架问题的必要手段。
在面对复杂的外界舆论干扰时,作为司法审判人员,应当严格坚守司法独立原则,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同时,这也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的大力配合,应当树立现代的法制意识,充分信任司法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尊重法院的判决结果。
再之,加强司法信息的公开度也必定会降低舆论的炒作力度。
高三范文道德绑架篇五
那天遇见乞丐乞讨,便翻找兜里的零钱,刚好有三个五毛钱的钢镚。正要给乞丐时,有两位看着比较有钱的大妈凑了过来,一把将我的手扒拉到一边,一人给乞丐10块钱。我愣了一下,才把三个可怜的钢镚小心的放在那两张纸币上面。乞丐托举双手,不停冲两位大妈感谢,似乎没我什么事儿了。
也罢,我这人就这样,向来碰见乞丐,总是要表示表示的,至于乞丐理不理我,从未想过。我转身要走,就感觉有人扯住了我的衣服。回头一看,是那两位大妈。
找我有什么事么?我一脸茫然。其中一位叉着腰相当不屑地看着我,十分不高兴地说,我俩老太太都一人给了乞丐10块钱,你怎么才给一块五,你看合适么?另一位大妈也叉着腰,不时的附和。我完全蒙了,我这是遇见神了,他们三个不会是一伙的吧?想自己也算是“行善”多年,还头一次碰见这样的。两位大妈见我像个似的杵在那,便提高了嗓门,指责我没同情心,不善良,不讲公德。围观的人开始议论纷纷,但是最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要求我再给乞丐10块钱,否则甭想离开。好汉不吃眼前亏,我扔下10块钱后才得以脱身。
离开了很远,突然又听见两位大妈的声音: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样呢。得,我又罪加一等,我竟因为10块钱,把其他年轻人都给连累了。
一件根本与那两位大妈没有任何关系的事,两个根本与我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就这样神奇地变得有了关系。什么都甭说,我感谢那个乞丐!
林子大了,什么鸟人都有,你见到的,远远不及这世界存在的。
朋友养只小狗,平时宠爱有加,却从不带着出门。有一天,小狗一直蜷在客厅的角落,只是偶尔望望门口。朋友以为小狗病了,便将宠物店的医生请到家里为小狗诊治。医生随便询问了朋友几句,又摸摸小狗的.脑袋。小狗见到生人立马兴奋起来,围着医生转,还不时地汪汪几下。医生说小狗在楼上太久了,领出去遛遛就会好的。
朋友倒是听话,抱起小狗就去公园了。公园里有很多人,大家都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朋友。朋友看看自己怀里的小狗,心想,可能自己抱着小狗显得太另类,于是就把小狗放到地上。小狗第一次被领到公园,都谈不上兴奋,简直疯掉了,开始撒欢儿地蹽,见谁跟谁汪汪几声,还不时地钻到人的裤裆下,咬人家裤脚。有害怕的,特别是小孩子,都以为小狗要咬他们,一边忙着躲闪,一边厉声尖叫。
有人开始指责朋友,一个公共场合,怎么能把狗撒开呢,太没有道德,太没有公德,太缺德。不一会儿,围过来好几个人,你一言,他一嘴,无一例外,都在指责朋友。朋友满头大汗,抱起小狗转着圈不停地给大家作揖赔罪。朋友定下神来一瞧周围这几个人,有隔壁单元的李家大爷,有兄弟单位的王师傅,有曾经一起打过牌的张婶,有一起聊过天的赵大哥……都熟人。朋友差点喷血,他们昨天还带着各自的小狗在公园遛来着,今天竟责备起别人了。朋友无语,抱着小狗冲出了包围圈,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领小狗出来了。
朋友给我讲这个故事时,我在一旁一直呵呵地乐。临别,我跟他说,那天可能是社会道德日。
高三范文道德绑架篇六
何为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常言道: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人们对高尚的追求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常常促使我们以道德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行为。不得不说,这样的一种社会风气让社会群体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籍籍无名的普通人,还是聚光灯下的公众人物,都无时无刻的处在道德的约束里。但是,这种道德的约束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于对他人,是否真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试图批判我们眼里的所谓的“不道德”言行时是否又真的站在了一个客观的角度,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在无意间以道德之名行绑架之实!
甚。不少网友跑到马云微博底下留言,指责马云“为什么不给天津捐款”、甚至还有一些过激的言论,比如“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了”。以至于,在马云7月29日更新的一条微博下,30569条评论中,几乎所有的评论都是网友关于“网络逼捐”的争论。对于这场微博里的口水战,一部分媒体以其彰显了国人高度的道德责任感为题大加赞扬,而更多的媒体和公众则斥责其为一场典型的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这两个词并不晦涩难懂,但对这两个褒贬极端的词进行组合,我们又有多少了解呢?百度百科对道德绑架的定义是这样的: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一般是一个群体思想道德低下,认为资源多的人就必须帮助资源少的人,才能达到一种心理平衡,也顺带达到了自己帮助别人的虚荣感。从这定义里我们看到了什么?道德只是亮丽的幌子,出发点不过是以掩盖心里的阴暗。自己无力而为,却对他人强加高标准的要求,甚至进行言语上的抨击,行动上的强迫,这完全不是道德二字的真正含义。在当今社会,我们推崇道德,敬畏道德,所以似乎给人一种假象,只要打着道德的旗号,我们能够只看新闻标题,就对新闻事件进行道德评判,对当事人随意谩骂、恶意攻击,甚至人肉搜索,人身侮辱。没有谁可以主宰别人的选择,用道德qian奸他人的自由意志,根本上是社会文明的倒退。
很重,无论如何,在批判的最后,总要辩证法的来一句:“但是多数人是需要我们帮助的,普通人还是需要做好事的。”这句话说多了自然弱势群体就会把礼让当成理所当然,即使自己做不到,他们也会把这种心理投射到更具有能力的人身上,渴望借助他们的能力实现自己做好事的精神需求。毫无疑问,公众人物的确是具有比普通大众更优越的经济条件,也更有能力凭借自己的行为去带动去影响普通大众的行为,但是,公众人物也只是芸芸大众的一员,他们也有选择做与不做的自由。
公众意志凌驾于个人意志之上,个人的选择似乎没有坚持的意义,换句话说,是整个社会替我们做出了选择。
道德绑架是双向的,我们可能在无意中以道德绑架他人,也可能因道德压力迷惑个人选择,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承认“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和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我们不能忽视道德在人类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矫枉过正,一切事情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道德为唯一标准随意评论。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三范文道德绑架篇七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在实践中地不断延伸,很多都涉及道德这个视域。本篇文章就是从伦理学的角度,探究式的去分析这个课题;从生活实践中提取案例,去分析“道德绑架”这一现象的实质和原因,以及其在社会中所映射出的轰动,带来的恶性循环。
道德一直被大家挂在嘴边,但道德的具体概念是什么以及人类作为社会的全体到底要不要为道德去买单?道德是个名词,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产生的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如下:第一,在主观条件上,人必须有自我意识的出现;第二,在客观条件上,必须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关系,使得自我意识能够分化,从而个体自我认识到自我的独特利益。就此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
好,又没有其他人让座,于是他很无奈地看了那对夫妻两眼,不想竟挨了几耳光。”[1]此事在微博和网络上持续发酵,引来关注目光无数。本来乘车是一个民事行为,只要他买票就有了坐座的权利,只要当时有空位在,这是合法的民事权利。让座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不是他的义务。好的品德修养有益他人,值得提倡,但道德毕竟是一种自律而不是他律,“当事人不能用暴力去要求别人遵守道德啊。”有法律界人士说,不让座,没有侵犯他人的权益,而打人,则是对他人权利的直接伤害。这是简单的是非和常识。不能因“道德”剥夺他的合法权益,这是“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民主社会的退步,是危险的,道德的裁判是一个的公心,这是一个人治社会的体现,一个社会怎么可只依靠一个的人道德判断来规范别人的行为呢?一个社会一旦失去对法律的尊重,也就不会有对人权的尊重。人们的情绪在短时间内几度波折,当小伙子面对怀抱婴儿的妇女没有让座,人们心怀不满,但是当小伙子遭遇暴打,人们的情绪变成愤慨和同情。当小伙子被曝腿不太好,事情就变得刺痛人心了。我们这个社会有多少案例说明了,对法律的尊重,才能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力。
所以我们必须用法律来监督道德,不能让到道德衍化成反常态的绑架行为。自律的行为也需要他律来作为引导,以防自律不严,滋生事端。那对打人的夫妇,就是带着正义的幻觉去侵犯他人权利,往往更加残暴。
道德绑架的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半强迫性的捐款、本不该进行的道歉等等。道德绑架之所以容易得手,是因为在强调群体和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中,舆论具有足以杀人的功能。因而就出现了不自愿的捐款和满含委屈的道歉。中国是一个道德社会,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时候甚于对法的力量的恐惧。我们每一个人的确会经常遭遇并难以承受许多道德的绑架,然而,这也不是说道德社会就一无是处,如果你适应了,还会去依靠它。而具体到某一事件,比如范美忠事件,又不能说公众对他或对教师群体进行了道德绑架。在任何时候,教师保护学生的利益,都属于公众正常的期待,也属于相关法规的正常要求。
高三范文道德绑架篇八
雅安地震,举国悲痛。本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方式奉献自己的爱心。然而,当爱心与榜单挂钩,与名利相关,这种爱心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变了味。你永远想象不到有多少无耻之极的人,你永远想象不到有多少舍生忘死的人。有人在笑,有人在哭。有人在生,有人已逝。有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满口胡言乱语,有人抗震救灾流着血汗也不一定能踏上回家的路。这是一个多么糟糕又多么美好的矛盾。
关于这条微博上的情况我也有遇到过。
在一系列悲情或者感动之后,我们能否找到更多的方法来预防灾难的发生?再多的眼泪也挽救不了生命!相反,一味的煽情可能导致更多“道德绑架”现象的发生。灾区需要的是物资而不是金钱!我实在不敢苟同那些数以万计的爱心捐赠是真正给予了受灾人民帮助,还是让某些黑心人士当作了利欲的温床!
这个春天已经很悲伤了,请别再来制造另一场灾难。浅评“道德绑架”
雅安地震,举国悲痛。本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方式奉献自己的爱心。然而,当爱心与榜单挂钩,与名利相关,这种爱心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变了味。你永远想象不到有多少无耻之极的人,你永远想象不到有多少舍生忘死的人。有人在笑,有人在哭。有人在生,有人已逝。有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满口胡言乱语,有人抗震救灾流着血汗也不一定能踏上回家的路。这是一个多么糟糕又多么美好的矛盾。
关于这条微博上的情况我也有遇到过。
在一系列悲情或者感动之后,我们能否找到更多的方法来预防灾难的发生?再多的眼泪也挽救不了生命!相反,一味的煽情可能导致更多“道德绑架”现象的发生。灾区需要的是物资而不是金钱!我实在不敢苟同那些数以万计的爱心捐赠是真正给予了受灾人民帮助,还是让某些黑心人士当作了利欲的温床!
这个春天已经很悲伤了,请别再来制造另一场灾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爬山惊心动魄天河山范本 天河山游记作文400字(4篇)
- 销售励志心灵鸡汤散文(优质19篇)
- 2023年顶岗实习总结(优质18篇)
- 党支部理论学习情况总结范文党支部理论学习总结(优秀9篇)
- 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传统文化范本(精选8篇)
- 2023年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9篇)
- 党支部理论学习情况总结范文党支部理论学习总结怎么写(大全20篇)
- 最新学习宪法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简短(模板11篇)
- 广州塔的英语通用 广州塔的英文介绍及翻译(五篇)
- 康复治疗技术论文 康复治疗技术论文1500(三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相关文档
-
有关自来水公司更换水表的通知范文范本(5篇)
27下载数 231阅读数
-
2023年社区科普活动方案范文(模板9篇)
15下载数 788阅读数
-
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情况报告(精选9篇)
18下载数 756阅读数
-
2023年财务人员自我评价简短(优秀14篇)
48下载数 197阅读数
-
员工对领导评语(大全10篇)
41下载数 375阅读数
-
中国航天英雄个人事迹(模板12篇)
23下载数 341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