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写总结时,我们要注意用词准确,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下面是一些总结的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一
清明时节雨风风,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的节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了英雄人物故事的书。上面记载着董存瑞、邱少云、雷锋、刘胡兰等等英雄人物事迹。这些英雄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人。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受党的教育参加了革命,十四岁入党。1947年敌人突然袭击他们的村庄,刘胡兰镇静地站在敌人面前说:“只要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决不投降,她在敌人的铡刀下,宁死不屈,牺牲的时候只有十五岁。毛泽东同志为他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读了英雄的故事,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尊严,前仆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面对这些英雄们,我怎能不肃然起敬?我怎能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告慰英烈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懂得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爱祖国,要发奋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请想信我们吧!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榜样。”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二
1942年秋天,高苑县(今山东省高青县)北部的一个日军营地中,谁也没有发现,一个12岁的少年,在给日本人添水烧火之后,偷偷的拿了日本军的100发子弹,回到八路军队伍里。
这名少年,就是如今高青县芦湖街道办事处司官村的一名抗战老兵——冯殿功。84岁的冯殿功老人,自1942年起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小几十场战役,直至1956年才解甲归田,回到家乡。
“我从12岁开始跟着王京仁去当兵,一直到56年才复原回家,这些都是我当兵期间获得的军章和证书。”冯殿功老人将他的军章都小心翼翼的别在衣服的右侧,笔直的坐着,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
冯殿功出生于司官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然而命运并没有赐予他一帆风顺。冯殿功六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了,父亲续弦,后母带着一个儿子来到冯殿功家,冯殿功就成了没有娘的孩子。
1942年,邻居王京仁成为抗日协会自卫队第十中队队长,看到在家无人看管的冯殿功,就对他说:“你在家又没人管,跟着我去打鬼子吧。”12岁的冯殿功就这样去了军营,当了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
由于年龄小,不受日本人怀疑,部队给冯殿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假装普通百姓为日本人“上夫”(音译),也就是给日本人烧水,“那时候,日本人常常让一些百姓去他们营地里干活、劈柴、烧水。”冯殿功以村民孩子的身份成功潜入敌营中。
“当时我记得,是南北两间屋,北边是维持会(汉奸营),南边是鬼子军,枪都在屋上头驾着,两个屋中间有个仓库,全是枪支弹药。我就从窗户里爬了进去,拿了100发子弹就往外跑。”冯殿功回忆道,“我往外跑着,后头的汉奸就大喊问我干啥去?我说找乡长去。那时候我个子小,衣服又大,把子弹藏在衣服里面,他们谁都没发现,就带着子弹回部队里了。”
1943年3月,由于队长王京仁在战斗中牺牲,冯殿功被分到了独立十二团,由于年龄小,冯殿功加入十二团后,并没有让他去上前线,而是让他在后勤处打打下手。后来,由于冯殿功熟悉马性,会骑马,就当了一名骑兵通讯员。
1945春天,部队接到命令,要前往高城打击汉奸老朱所在的一个营,汉奸老朱是当时高青和博兴让人闻风丧胆的伪军头领,仰仗着日本人撑腰,经常残害百姓。
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一个团的人跟着商团长,夜晚9点出发,从高苑县县城一直到高城,整整25里地,他们走了四个多小时的。“四个小时对我们来说,不算累,一想到要去消灭鬼子,走多远的路,我们都觉得充满干劲。”
凌晨1点,到达高城镇鬼子炮楼驻扎地,八四团的战士采用包围作战战术,把炮楼悄悄的包围起来。2点钟,派先锋部队将炸药安放在炮楼北侧,引燃炸药,炸开城门。问起这仗是怎么打的,冯殿功老人说:“还能怎么打?我们拿着枪,看见敌人,我们就开枪。”
这场高城战役,整整打了五个小时。炮楼中所有敌军均被冯殿功所在部队消灭,活捉日本兵数十名。
“1945年8月15日,就是这一天,日本鬼子宣布投降了。”冯殿功老人说,“8月17日,我们前往周村八里河,去炮楼上上俘虏。”
据老人回忆,日本宣布投降以后,其所在的八十四团于八里河缴获日军机枪四挺,重机枪2挺,步枪不计其数。“那时候的日本人已经不抵抗了,也不和我们打了,但是就是不交抢,我们周旋了好久,才缴获武器。”
日本人投降以后,均被送往济南,冯殿功老人的部队负责护送。“我们心里也恨,但是我们是军人,得服从命令,我们也是汉子,投降了,我们就不打了。”冯殿功老人说这话的时候,咬牙切齿。
抗战结束后,冯殿功老人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多次战役,1956年3月6日,冯殿功老人回到家乡,成了退役老兵,也成了一名普通的司官村村民,同年,便于家中与同乡女子接了婚,成了家。“我爸很少跟我提他们打仗的岁月,我都是听村里其他老人说,才知道我爸是老战士。”冯殿功的儿子向营说道。
这名云淡风轻的老人,在70年前,用他的智慧和身躯,帮助我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有时,历史会是巧合;有时,历史会是一种必然。
巧合的是,同样是率部奋勇抗日以身殉国的着名将领,赵登禹和佟麟阁的牺牲日是同一天——1937年7月28日;而必然的是,他们坚定的信念从未动摇过,那就是“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沿着历史的足迹,再次走近卢沟桥。宛平古城墙上的弹孔经历岁月的洗礼已斑驳不堪,但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当年的战火硝烟;桥上的两排石狮子静静伫立,仿佛在回忆那段抗日英烈前赴后继、浴血疆场的铁血故事。
在宛平城东面不远处的西道口,有一座墓地,抗日名将赵登禹便长眠于此,和不远处卢沟桥南路的热闹不同,这里显得很安静。“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只有简单的11个字,却概括了他英勇壮烈的一生。
赵登禹自幼因家中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就拜师习武刻苦练功,武艺超群。1920xx年,年仅16岁的他投身冯玉祥部。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落入日寇魔掌。国家灾难、民族耻辱,震撼着广大爱国官兵。当时,国民革命军第29军的武器装备非常简陋,枪械严重不足,于是他们自制了一批大刀发给战士们。时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的赵登禹还身先士卒给大家做示范,演练大刀劈杀要领。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3月初,日军铃木师团抵达喜峰口。喜峰口是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关口,对确保平津、华北的安全至关重要。经第29军军部研究决定,任命赵登禹为喜峰口前敌总指挥。
喜峰口易守难攻、险要天成。赵登禹率部与铃木师团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喜峰口几度易手。为了削弱日军的武器优势,3月11日晚,腿伤未愈的赵登禹组织三个团的敢死队分路夜袭喜峰口日军营地,临出发前他的一番战前动员慷慨激昂:“抗日救国,是我军人天职。只有英勇杀敌、不怕牺牲,才能挽救祖国危亡……”
此次夜袭砍杀日军千余人,炸毁大炮18门,中国军队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日本鬼子夜半身首异处,孰能不胆破?“之后俘虏日本兵时,总会发现脖子上多了一层铁围脖,据说是用来防备第29军将士的大刀片,那大刀砍下去时直冒火星子。”赵登禹将军的女儿赵学芬回忆,这场大捷让父亲率领的大刀队一战成名,后来作曲家麦新创作了《大刀进行曲》。从此,“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遍了全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加速向华北派兵。7月27日夜,日军从北平、天津等地向第29军阵地发起全线进攻。第29军各部队顽强抵抗,战争大规模升级。7月28日上午,军长宋哲元任命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为南苑地区部队总指挥,赵登禹召集在南苑的各部官长开会,鼓励大家说:“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
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第29军将士伤亡较大,日军从东、西两侧攻入南苑,双方陷入肉搏战。赵登禹临危不惧,指挥第29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与日军展开激烈厮杀。
不久,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要赵登禹指挥部队后撤到大红门一带。凶残狡诈的日军窥出了他们的意图,抢先在南苑到大红门的公路两侧架起机枪封锁道路。
赵登禹乘坐的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时被炸毁,他身受重伤,警卫劝其撤退到安全地方,但他坚决不肯,继续带领部队向日军反击。
突然,一枚炸弹飞来,炸断了他的双腿。赵登禹醒来后含泪对传令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北平城中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而死,也算对得起祖宗了。”赵登禹说罢壮烈殉国,终年39岁。
为表彰赵登禹抗日杀敌、为国捐躯的功勋,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抗战胜利后,原第29军将领何基沣专程赶到北平,将赵登禹和部分第29军阵亡将士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的西道口。1952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赵登禹家属签发了第80号烈属证书。
左权1920xx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0xx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5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并亲自为他写下了荡气回肠,彪炳史册的悼诗: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为纪念左权将军,1942年9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根据辽县人民的强烈愿望,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左权将军戎马一生,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后人继承和学习。
1940年前后,日本侵略军对我解放区实行“三光”政策,在这个节骨眼上,太行山区又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左权将军一面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带领干部、战士开荒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一面带头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当八路军总部来到辽县麻田村时,左权将军听说民房不宽裕,就主动住在村中的一座小庙院里。从老乡家借来一张旧方桌,靠山墙用门板支了一个床铺,上面放着他仅有的一床薄薄的被褥,后墙上挂了一张画满红箭头的军用地图,窗台上摆了一大摞书,就布置好了他的寝室兼办公室。
左权同志自我要求非常严格。他认为:“工作可以比别人多做,生活却不能比别人特殊。”炊事人员看着左权将军因工作忙累,身体一天天消瘦了,就把部队喂养的鸡杀了一只炖好,给左权将军端去。可是,他却悄悄的送给了伤病员吃。当伤病员又给他送回来时,他就生气的说:“你们在抢林弹雨中爬来爬去,挂了花,流了血,多吃点肉,养好身体,多杀敌人,不等于爱护我军吗?”左权将军就是这样,别人送给他的食品,他却不轻易吃一口,总是送给别人。
有一次,左权将军的袜子破得实在不能穿了,脚后跟补了三四层,再也不好补了,勤务员带着请示的口气对他说:“参谋长,用这个月的津贴费买两双袜子吧!”原来这位有着赫赫战功的名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每个月才有5块钱的津贴,买了袜子就不能吸烟了。当时,战事频繁,除了战斗,每天都要熬夜工作。因此,烟似乎比袜子更需要些。他便决定:再想想办法,对付到下个月再说。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三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卢沟桥西道口的赵登禹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我是x年级的xx,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讲爱国故事。讲的故事题目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张开铁的臂膀踏着时代的旋律走向辉煌的未来。
但我们心底永远也忘不了这些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忘不了熊熊烈火也吞噬不了坚贞意志的邱少云。更忘不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
1932年10月8日,在山西省文水县降生了一个不平凡的农家女孩,她就是刘胡兰,刘胡兰1946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山西军阀阎西山军队突袭山西文水县,把老百姓都赶到村南大庙,由于叛徒出卖,刘胡兰和六名民兵被捕,在审问过程中,不管怎样严刑拷打刘胡兰都说“不知道”。敌人气得怒吼起来,说:“你小小年纪,这么硬,难道就不怕死?”“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刘胡兰说道。敌人没办法只好把同时捕来的6名民兵当场砸死。刘胡兰毅然甩开压他的匪兵,从容的躺在铡刀的刀床上,把施行的敌人都吓得哆哆唆唆,铡刀按下,刘胡兰殷红的鲜血浸透了这片白雪覆盖着的生她养她的黄土地。同年二月,刘胡兰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主席挥毫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十五岁啊,正值花季,拥有快乐而明丽的青春,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为了祖国的解放,刘胡兰奉献出宝贵而年轻的生命,这是多么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她不愧为中华人民的优秀女儿。
当年溅血处,今日万花红。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从先辈们的奋斗业绩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承担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责任,争做跨世纪的中华好儿女。
谢谢大家。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五
1905年2月13日,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
“两垧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种东北农村小康之家的写照,用到中原及全国各地,同样适用。杨靖宇家有20亩地,又租种地主10亩,自有数间草房及耕牛、农具,父母勤劳苦作,省吃俭用,加上一对小儿女的四口之家,光景应该说是可以的。五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与他和比他小四岁的妹妹,依靠叔叔,和祖母、叔叔家一起生活。丧父失夫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但在经济上仍是可以的。杨靖宇一直没有中断学业,应能证明这一点。同时也说明这个家族的和谐,重视教育。
“杨靖宇”这个如今人人皆知的姓名,是1932年11月作为满洲省委巡视员到磐石、海龙地区巡视工作时用的,之前还曾用过周敏、张贯一、乃超的化名。杨靖宇本姓马,八岁在本村读书时,先生给他起名“尚德”,即马尚德。以至于建国后好长时间,他的女儿马锦云和马氏家族的人,都不知道民族英雄杨靖宇是他们的亲人。
杨靖宇聪明、勤奋,从私塾读到县立高小、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学习一直很好。他尊重老师,和同学不笑不说话,又有反抗精神。
中秋节,叔叔买来四盒月饼,去地主家送礼,说这是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杨靖宇说咱租他的地,不欠他租子,凭什么给他送礼?不合理的规矩就得改了它。
“有钱的王八大三辈。”县立高小当官、有钱人的孩子,也欺负穷人家的孩子。杨靖宇后来1.80米出头的个头,这时也身高力壮,没人敢欺负他,可谁欺负别人也不行。班里有个“孙少爷”,把人打了,还让人家给他当马骑。杨靖宇听说了,把这小子胖揍一顿,问他还欺不欺负人了,并警告他不准向他老子告状,不然还揍你。
杨靖宇参加抵制日货斗争,把与县长勾结的商家的日货都没收了。县里指示校长管教杨靖宇等人,杨靖宇说你在修身课上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族大义,尊严为先”,却屈从于反动官府,阻挠学生的爱国行动。校长恼羞成怒,威胁要开除他们的学籍。杨靖宇说你若敢开除学生,我就号召全校罢课,要求罢免校长。
“五卅运动”中,杨靖宇作为省立第一工业学校的学生代表,在街头讲演,组织募捐,搜查日货、英货,支援上海同胞的反帝斗争。
1926年秋,正当北伐军即将进军河南之际,杨靖宇在第一工业学校初级班毕业。遵照党的指示,辍学回家乡确山从事农民运动,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翌年4月,确山暴动,杨靖宇率数万农民,激战两昼夜,打下县城,活捉县长,成立了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这是河南省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包括杨靖宇在内的7名委员,全部由民主选举产生。
1927年11月1日,杨靖宇又指挥了刘店秋收起义。胜利后,农民革命军在总指挥杨靖宇、党代表李鸣岐率领下,在豫东南的确山、汝南、正阳、信阳等地开展游击战争,创造农村根据地,揭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929年5月,河南省委派杨靖宇到上海中共中央训练班学习。因为他在河南已为敌人所熟悉,两个月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东北。从此,这个来自中原大地的大个子青年的足迹和名字,就和这片苦难深重的黑土地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来到千金寨,就把铺盖卖,新的换旧的,旧的变麻袋。”
现在,在民间被称做“千金寨”的抚顺,来了个“山东张”、“张大个子”。
如今一提起煤,人们就会想到山西。而在20世纪中叶之前,没说的,那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曾被誉为“煤都”的抚顺了。1929年夏,当杨靖宇化名“张贯一”,被满洲省委派到抚顺任特别支部书记时,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基本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煤矿多由日本人经营,滚滚乌金流进日本人的钱包。
从学生运动到农民运动,这工人运动是个新课题,杨靖宇把铺盖搬到工人的床铺上,和矿工一起劳动。你是哪旮旯人呀?俺是山东人。山东哪旮旯的呀?曹县。那时东南西北满,走到哪儿,见到个人,一开口,十有六七山东腔,煤矿工人当然也不例外。确山县靠近湖北,离山东远着呢,可山东话挺好学,一听是老乡,那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见他不笑不说话,又发现这人挺有文化,见多识广,有点儿空儿,身边就会聚拢些人,那目光亲切中透着信赖、尊敬。像“精忠报国”这样的故事,有人已经听过多少遍了,可从“山东张”、“张大个子”的嘴里讲出来,就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至于“剥削”、“压迫”、“阶级”、“阶级斗争”这些词句,听着无论多么新奇、陌生,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被称为“臭苦力”、“煤黑子”的人,也会从切身经历的苦难中,或多或少的有所领悟。
日本资本家要裁减工人,工人火了,这不是明摆着还让大家加班加点吗?一时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让杨靖宇拿主意。杨靖宇说:罢工,不给他干了,只要咱们团结起来,就能掐住小日本子的脖子!矿工很快行动起来,杨靖宇则带上几个工人去见日本资本家,让其收回裁人决定,提高矿工工资,不准加班加点,不答应这些条件就不复工。开头日本人挺硬气,撑到第四天头上撑不住了,不得不答应了全部条件。
8月1日是共产国际规定的“国际赤色日”,中共中央要求各省大城市举行示威游行,组织暴动。这天晚上,团抚顺特支书记王振祥贴标语时被捕,酷刑下叛变了,致使以杨靖宇为首的十多人相继被捕。
日本警察觉得这回抓住条大鱼,甚至认为杨靖宇是满洲共产党领导人。杨靖宇根本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俺不知道什么叫“共产党”。警察署高等系刑事横烟吉星找来叛徒对质,杨靖宇一口咬定俺不认识这个人,俺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高等系主任蜂须贺重雄没招了,下令用重刑撬开杨靖宇的嘴巴。皮鞭抽,灌凉水,压杠子,坐老虎凳,关水牢,杨靖宇死去活来,就是那些话。二十五年后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蜂须贺重雄,在所写的供词中说:“横烟对其三十岁左右的被捕者进行审讯间,这人意志非常坚强,不谈抚顺组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六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七
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根据地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只有十二岁,他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海娃的爸爸是民兵中队长,他急匆匆地了把一封信交给海娃,满脸严肃地说:“这里面是攻打鬼子炮楼的路线图,你一定要想办法尽快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这是十分重要的消息,他拍拍胸脯说:“您放心吧,我一定完成任务。”说着他就藏好鸡毛信,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海娃忙着赶路,没想到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心里想:“要是鬼子搜身,搜走了鸡毛信可就麻烦了,这可怎么办啊?”海娃冷静了片刻,看着羊群,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一头老山羊的尾巴下面藏了起来。鬼子拦住了海娃,他们呜里哇啦地说了一会儿话,又把海娃从头到脚搜了一遍,什么也没发现。于是鬼子要海娃给他们带路,并且想吃羊肉。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到了深夜他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出了几里路。鬼子发现海娃跑了,很快就追了上来,他们用枪逼着海娃让他带他们上山。海娃把鬼子带到了一条靠近八路军埋伏圈的山路上,乘鬼子没有防备,拼命往山上爬去,愈爬愈远,身后响起鬼子的枪声,有一枪还打中了海娃的手。想到鸡毛信的重要,海娃忍着疼拉继续向山上爬,嘴里还高声喊着“八路军叔叔,快打鬼子啊……”
张连长和八路军战士们听到枪声和海娃的呼喊,很快冲了上来,把鬼子打了个落花流水。最终,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根据信上的情况,成功地捣毁了敌人炮楼,击毙了“猫眼”司令,打了个打胜仗。
李爱民的故事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有一天,八路军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十分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
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你个小孩,快举起手来!”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衣领。另一个日本军官盯着李爱民的眼睛吼道:“这是个八路探子,抓起来!”
“我是来放驴割草的。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李爱民机智地回应。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李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八路军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是三年级的柏燕疆,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讲爱国故事。讲的故事题目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张开铁的臂膀踏着时代的旋律走向辉煌的未来。
但我们心底永远也忘不了这些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忘不了熊熊烈火也吞噬不了坚贞意志的。更忘不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
1932年10月8日,在山西省文水县降生了一个不平凡的农家女孩,她就是,1946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山西军阀阎西山军队突袭山西文水县,把老百姓都赶到村南大庙,由于叛徒出卖,和六名民兵被捕,在审问过程中,不管怎样严刑拷打都说“不知道”。敌人气得怒吼起来,说:“你小小年纪,这么硬,难道就不怕死?”“怕死就不当共产党。”说道。敌人没办法只好把同时捕来的6名民兵当场砸死。毅然甩开压他的匪兵,从容的躺在铡刀的刀床上,把施行的敌人都吓得哆哆唆唆,铡刀按下,殷红的鲜血浸透了这片白雪覆盖着的生她养她的黄土地。同年二月,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主席挥毫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十五岁啊,正值花季,拥有快乐而明丽的青春,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为了祖国的解放,奉献出宝贵而年轻的生命,这是多么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她不愧为中华人民的优秀女儿。
当年溅血处,今日万花红。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从先辈们的奋斗业绩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承担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责任,争做跨世纪的中华好儿女。
谢谢大家。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很高兴为大家讲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那就是《小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村庄叫“鬼不灵”。村上有个孩子叫张嘎,他一心想当八路,想缴一把真枪,有一位在他家养伤的八路老钟还特地为嘎子削了一把木头枪。
张嘎只有一个惟一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但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
突然之间,他变成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儿了!但是,张嘎是个勇敢刚强的孩子,失去亲人的悲痛没有使他消沉,敌人锋利的刺刀更不能使他屈服;相反,在他幼小的心里燃起了炽烈的复仇之火,一定要为奶奶报仇,要救出老钟叔!而且他要实现自己向往已久的理想——像老钟叔那样,当一个勇敢而又机智的侦察员,狠狠地打击敌人。
在中秋前夕,我们部队的大批药品要在指定时间路过白洋淀。有个日本鬼子叫龟田,他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奸细石磊将区队八路的药品一网打尽,鬼子的计谋被嘎子无意中发现,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配合区队八路使药品顺利过境,并一举歼灭这伙小日本鬼子。在战斗中,嘎子还真缴获了一把真枪。
同学们,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从嘎子身上,反映出了他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也同样可以把他的精神运用于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困难勇于克服,不怕挑战,不怕挫折。
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小小年纪的嘎子就不怕牺牲,打鬼子。而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更应该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那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抗日小英雄海娃勇斗日本鬼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海娃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小英雄海娃。于是他以放羊为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鬼子追上来时,什么也没有搜到。他们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在一个深夜他好不容易溜了出来,他赶紧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从羊尾巴上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很快,后面的鬼子追了上来,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痛扯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赶来的八路军消灭了日本鬼子,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八路军张连长,胜利完成了任务。
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克服一切困难,长大后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九
星期天的早晨,我认真地读了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这篇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抗日战争时期,放牛娃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一天王二小放牛时被日本鬼子抓住,要他带路,机智的王二小假装听话的样子,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当四面八方响起枪声时,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看完这篇故事,我被王二小深深地感动了。他非常机智勇敢,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临危不惧,沉着应对;他为了防止日本鬼子危胁到乡亲们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引鬼子进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最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要学习王二小的这种不畏艰险的精神,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坚决不当逃兵,努力去面对困难。我还要学习王二小的这种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乡亲们的精神,热爱我们的班集体,维护我们班级的`荣誉,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协助老师,要成为老师的合格小助手。
在学习和生活中,不会永远都一帆风顺的,我会在那些波折中慢慢成长起来,我会加倍珍惜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努力把幸福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十
杨靖宇(1905——1940),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
1940年杨靖宇率警卫旅转战于吉林省蒙江一带,与日寇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击敌死伤20余人,2月23日,壮烈殉国,时年35岁。
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他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惊。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毛泽东革命故事一则——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延安时期,毛泽东到各个干部学校给学员作报告,经常是安步当车,不让接送。1939年秋的一天,他去马列学院作报告,从学院到毛泽东的住地杨家岭有四五公里,中间还横着延河水。半路上遇到了学院派来接他的教育处长邓力群等人。
毛泽东抢先问:“你们4个风风火火的,要干吗子去?”邓力群回答:“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笑了笑:“接我?是怕我忘了今天的报告会吧?学院给我的任务,我是忘不了的。”邓力群连忙解释说:“我们是来接主席的,我们来晚了,很不好意思。”毛泽东扬起手来摇了摇:“这样做有点不好,1个人作报告要4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他环顾一下四周,幽默地说:“哦,4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4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大家闻言都笑了。毛泽东笑着循循善诱:“那才不像话嘛!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要坐八抬大轿,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摆威风。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既要革命,就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我们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这几步路算不了什么。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毛泽东的一席话,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使大家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十一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每当回想起五壮士惊人的壮举我就感到非常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却,有时甚至就放弃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我羞愧万分,不断地责备自己.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十二
()()()()。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
王朴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大声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狗汉奸!”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1、通过查字典我认识的字有这几个:
2、读了小英雄王朴的故事,令我最感动的地方是。
3、我最想对他说赞英雄:
读歌谣: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来到这个山沟。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旁边。
我们十三岁的王二小。
英勇的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里。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蓝天。
一阵阵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一批爱国的少年小英雄,他们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读书可使女人变美,男人变帅,孩子变聪明,老人变睿智!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享受这幸福的生活时,应该想一想,王二小在面对敌人时的坚强不屈,以大家利益为重,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在学习中有时候我也会碰到不会做的难题,我每次面对难题时,会想一下,想不出来便放弃了。我们面对困难时应该勇敢的去面对,而不是低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努力才会成功。
王二小是我心中的英雄。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十三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爸爸老赵是民兵连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个“小羊倌”,也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平川炮楼的敌人出来抢粮,村里的人看到海娃拉倒了“新闻树”,都纷纷退到山上去。海娃正赶着羊向山里走,溘然遇到他爸爸,海娃的爸爸老赵获得了炮楼里自己人递出来的新闻--炮楼里只剩下“猫眼司令官”和几个看家的日军、伪军。
老赵拿出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和一封信,要海娃送到三王村交给八路军张连长,叫张连长赶忙带队伍去攻打炮楼。海娃看到信上插著三根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事,就已放羊做掩护,携信立刻上路。没想到在山沟里就遇到了敌人的队伍。海娃情急智生,把鸡毛信牢牢绑在头羊的尾巴上。敌人看中了海娃的羊群,还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为了老羊头尾巴下的鸡毛信,一起上海娃忍受着日军伪军的打骂。太阳下山了,敌人的队伍开进了平西庄,四处开枪,翻缸倒罐搜粮食。晚上,伪军怕海娃逃走,把他推到屋子最里边一个墙角睡。过了午夜,海娃跨过睡的象死猪的敌人,逃出门来,取出鸡毛信,溜出了村子。可是在路上却觉察鸡毛信不见了,于是海娃又转头去找。在村口海娃找到了鸡毛信,但却被伪军给抓到了。伪军强迫海娃带路到龙门村去。海娃把敌人带到一条山路上,敌人的骡马不能爬陡峭山坡,海娃越走越快,来到了山腰。敌人觉察走错了路,开枪打伤了海娃。海娃忍痛跑到山顶,倒在地上。危急时刻,张连长泛起了,一场猛烈的战斗,日军和伪军所有被祛除,海娃也得救了。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立刻率领队伍攻下了炮楼,生擒了“猫眼司令”。海娃回到了龙门村,他比以前更勇敢更小心的站在山头巡查。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十四
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抗日英雄,大家印象深刻的有哪些人?本文是本站小编整理的抗日英雄故事。
演讲稿。
仅供参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是三年级的柏燕疆,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讲爱国故事。讲的故事题目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张开铁的臂膀踏着时代的旋律走向辉煌的未来。
但我们心底永远也忘不了这些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忘不了熊熊烈火也吞噬不了坚贞意志的。更忘不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
1932年10月8日,在山西省文水县降生了一个不平凡的农家女孩,她就是,1946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山西军阀阎西山军队突袭山西文水县,把老百姓都赶到村南大庙,由于叛徒出卖,和六名民兵被捕,在审问过程中,不管怎样严刑拷打都说“不知道”。敌人气得怒吼起来,说:“你小小年纪,这么硬,难道就不怕死?”“怕死就不当共产党。”说道。敌人没办法只好把同时捕来的6名民兵当场砸死。毅然甩开压他的匪兵,从容的躺在铡刀的刀床上,把施行的敌人都吓得哆哆唆唆,铡刀按下,殷红的鲜血浸透了这片白雪覆盖着的生她养她的黄土地。同年二月,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主席挥毫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十五岁啊,正值花季,拥有快乐而明丽的青春,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为了祖国的解放,奉献出宝贵而年轻的生命,这是多么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她不愧为中华人民的优秀女儿。
当年溅血处,今日万花红。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从先辈们的奋斗业绩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承担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责任,争做跨世纪的中华好儿女。
谢谢大家。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抗日小英雄海娃勇斗日本鬼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海娃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小英雄海娃。于是他以放羊为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鬼子追上来时,什么也没有搜到。他们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在一个深夜他好不容易溜了出来,他赶紧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从羊尾巴上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很快,后面的鬼子追了上来,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痛扯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赶来的八路军消灭了日本鬼子,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八路军张连长,胜利完成了任务。
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克服一切困难,长大后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是三年级的柏燕疆,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讲爱国故事。讲的故事题目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张开铁的臂膀踏着时代的旋律走向辉煌的未来。
但我们心底永远也忘不了这些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忘不了熊熊烈火也吞噬不了坚贞意志的。更忘不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
1932年10月8日,在山西省文水县降生了一个不平凡的农家女孩,她就是,1946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山西军阀阎西山军队突袭山西文水县,把老百姓都赶到村南大庙,由于叛徒出卖,和六名民兵被捕,在审问过程中,不管怎样严刑拷打都说“不知道”。敌人气得怒吼起来,说:“你小小年纪,这么硬,难道就不怕死?”“怕死就不当共产党。”说道。敌人没办法只好把同时捕来的6名民兵当场砸死。毅然甩开压他的匪兵,从容的躺在铡刀的刀床上,把施行的敌人都吓得哆哆唆唆,铡刀按下,殷红的鲜血浸透了这片白雪覆盖着的生她养她的黄土地。同年二月,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主席挥毫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十五岁啊,正值花季,拥有快乐而明丽的青春,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为了祖国的解放,奉献出宝贵而年轻的生命,这是多么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她不愧为中华人民的优秀女儿。
当年溅血处,今日万花红。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从先辈们的奋斗业绩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承担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责任,争做跨世纪的中华好儿女。
谢谢大家。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十五
【英模小传】邱少云,重庆市铜梁县(原四川省铜梁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3营9连战士。1952年10月,志愿军参加金化以西“391”高地争夺战,邱少云所在排潜伏在距敌前沿60多米的蒿草丛中。敌军发射的侦察燃烧弹点燃了附近草丛,烈火蔓延到他身上,为不暴露潜伏部队,他强忍剧痛始终未动,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牺牲后,所在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烈火可以烧焦他的躯体,却摧不毁他履行使命的钢铁意志;烈火可以烧坏他身下的钢枪,却撼不动他“纪律重于生命”的顽强坚守。63年前,邱少云的意志品质在烈火中升华;多年来,他的英雄精神被人们一代代传承。
盛夏,记者来到邱少云的家乡,一路寻访一路重温他的英雄壮举。
烈火中,邱少云的双手深深地插在土里,头慢慢低下来,后来贴住了地面,直到身体逐渐变成焦炭。
“邱少云救过我,可我却没能救他……”在四川内江,邱少云生前所在排排长、85岁的郭安民老人,眼含泪光向记者提起邱少云。
1951年4月,在一次反击战中,郭安民臀部受重伤,是邱少云冒着敌人炮火,一路把他背到了后方救护所。
1952年10月11日,争夺“391”高地的战斗打响了。这个高地是上甘岭前的一颗“毒牙”,必须拔掉!战前宣誓时,邱少云说,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坚决遵守潜伏纪律,哪怕子弹打中我,也不动弹一下。假如我在战斗中牺牲了,请连队接受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邱少云是爆破组的,潜伏在靠近敌人铁丝网的地方。他把爆破筒埋在土里,冲锋枪压在身下,身上披着伪装网,插着野草。部队还发了止咳糖,每个人随身带着能提神的辣椒。
潜伏中,几名敌人来附近水渠取水。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我方用炮火把这些敌人消灭了。这让敌人慌了神,先是炮火还击,接着用暗堡机枪向开阔地草丛乱打。七连战士庞宗德被打中壮烈牺牲。
枪炮声后,敌人又打侦察燃烧弹。潜伏区的草被烧着,浓烟熏得官兵把脸埋在事先挖好的小坑里躲避。这时,一发燃烧弹的汽油溅在邱少云左腿上,烈火瞬间像毒蛇一样缠住了他。郭安民离他不远,看到他左腿轻轻抖了起来,极力控制着自己。
——对邱少云烈士英雄壮举的调查寻访。
傍晚,总攻打响了。数百名官兵一跃而起,怒吼着冲向高地,仅用40多分钟,就把敌人歼灭了。
拔掉这颗“毒牙”后,上甘岭战役在两天后打响。
为了能参加那次潜伏战斗,邱少云让卫生员为他剜疮疗伤。
“邱少云能潜伏在敌人眼皮下,直到牺牲都没有暴露目标,是他训练扎实过硬的结果。”当了近30年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的王成金告诉记者。
战斗间隙,爆破组官兵经常钻出坑道,在附近小树林苦练隐蔽接近、抵近伪装、滚进、拼刺刀等。邱少云训练刻苦,衣服常被撕破,膝盖也总是磨破,他的战术动作是最敏捷最过硬的一个。看过他训练的师团领导称赞说:“这样的速度,叫敌人无法抵挡。”
可在那次潜伏战斗前的练兵中,邱少云在爆破撤退时,翻滚动作没做完突然腿一瘸,耽搁了一刹那。幸亏他反应快,在目标爆炸时连续翻滚到安全地点。连长问邱少云怎么了,邱少云内疚地说,连长,今天我的动作迟缓了,下去后加紧练,保证战斗打响前达到要求。连长撩起邱少云的裤腿,只见他的右大腿外侧长了一个大疖肿。连长让邱少云安心养伤治疗,先不要考虑参战。
回去后,邱少云着急地找卫生员询问:“能不能想办法让脓包快点好”。卫生员说,要等长“熟”了才能动刀。邱少云却说:“什么熟不熟,剜块烂肉算什么,你晓得我心里有多急啊!”
卫生员心软了,用颤抖的手划开他腿上的疖肿,含着泪帮他挤脓、消毒、包扎。这时,邱少云虽然疼得一个劲咧嘴,脸上却露出了笑容。
今天,我们再思索邱少云牺牲的细节,就会明白,他靠的是坚决履行使命的钢铁意志!
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能过上好日子,邱少云说“我死了又算个啥”
“二哥不怕死,火烧也要坚守战场纪律!”85岁的邱少华是邱少云健在的弟弟。邱少云兄弟4人,邱少云排行第二,邱少华排行第四。
邱少华说,二哥出国作战前,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前些日子,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明天就要出国打仗去了。听指导员说,侵略者在那里杀人放火,干尽了坏事。他们占领我国台湾省,还想占领我们的国家,我们就要回到旧社会去,分的房子和土地又要被地主夺去。我恨死了侵略者。到战场我一定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
这封写于1951年3月15日的信,现在存放于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1953年10月,邱少华随访问团来到朝鲜,了解到二哥在朝鲜战场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有一次,邱少云冒着敌机轰炸冲进正在燃烧垮塌的茅草屋,救出一名眉毛头发都烧着、熏得脸乌黑的小女孩。女孩名叫金顺玉,只有4岁。深山沟里没有人家,邱少云和战友轮流背着她走。到了有人家的村子,把小顺玉交给一位老阿妈,还留了几袋大米。
20xx年5月,邱少华和侄儿邱光兵再次来到朝鲜时,见到了当地群众为邱少云修建的纪念碑。邱光兵说:“二叔牺牲得壮烈,中朝人民至今都没有忘记他!”
如今,在邱少云壮烈牺牲的“391”高地崖壁上,刻着“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25个大字。高地无言,默默见证着邱少云永垂不朽、光照千秋的英雄品格和革命精神。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1962年10月12日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参观者两千多万人。人群中,记者见到一对来自贵州的青年男女,他们专程来这里参观。他们说,邱少云是他们崇敬的英雄。
英雄精神的丰碑,还会继续激励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十六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班长。河北省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45...入伍前,参加本村抗日儿童团。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本军队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
新中国成立后,管桦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9.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大多是10岁至15岁的孩子,他们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
10.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李殿冰是中国民兵著名战斗英雄。1913年生,河北曲阳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战勇敢,机智灵活,荣立大功3次。抗日战争时期,李殿冰任曲阳县尖地角村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和联村民兵中队长。他经常带领民兵出没于山野密林、青纱帐中,采用忽聚忽散、时东时西的“麻雀战”,不停地袭扰和打击日伪军,配合八路军作战。
1941年秋,1200余名日伪军进犯口头村和中佐村,他带领民兵抄小路上山,居高临下突然袭击,毙伤敌5人。后将日伪军引向老母庙附近,抓住战机再次开火,毙敌30余人,迫使日伪军撤退。1943年9月,日伪军集结4万余人,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16日,日军1000余人包围尖地角附近几个村庄,他混入被日伪军驱赶的民工人群中,摸到敌人将要偷袭驻武家湾村八路军2团的企图,抄近路送出情报。继而带领民兵占领有利地形,预设埋伏,同时向南、北两面进攻的日伪军射击开火,制造日伪军双方误会,引其自相攻打,致敌重大伤亡。
在3个多月的反“扫荡”作战中,李殿冰率领民兵游击组作战27次,共毙伤日伪军267人。1944年2月,他出席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战斗模范代表大会,被边区政府授予“神枪手”和“二等战斗英雄”称号,并获“太行勇士”匾额。在作战间隙,他积极组织民兵开荒生产,被抗日民主政府评为“劳动英雄”。1950年9月,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971年离职休养,离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新乐县人民武装部部长。1982年7月病逝。
12.“独臂英雄”——洪超。
洪超,1909年出生,湖北黄梅人。1926年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曾任儿童团团长。1927年夏入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学习。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南起义后到井冈山。曾任朱德警卫员,排长,红4军军部参谋,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底调入红5军,任军部参谋,第1纵队中队长、大队长等职,参加长沙战役和巩固湘鄂赣苏区的斗争。
1930年8月起任红3军团第8军4师团长,第5军1师师长、3师师长,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3月在草台岗战斗中负重伤,失去一臂。后任红3军第4师12团团长,第6师师长,第4师师长,率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月在攻占沙县县城战斗中,指挥所部担任主攻,率先攻入城内。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多次率部出色完成战斗任务,曾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
抗日战争中的狼牙山战斗介绍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境内,距保定西北约50千米,是晋察冀根据地的东部门户。1941年9月,日军集中7万人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因主力调出掩护军区领导机关,这里只留第l军分区第l团第7连担任防御。
9月25日晨,日军约2000人开始向狼牙山进攻,第1团团长给7连的任务是坚守到中午12点,然后撤出战斗,向主力靠拢。7连隐蔽在山腰,待敌人接近时突然开火。
日军以为是八路军主力,拼命猛攻。几次交手之后,7连伤亡不小,连长也负了重伤,指导员带领伤员首先转移,把继续坚守的任务交给了6班。这时,6班也只剩下5人,他们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全班沉着应战,机动灵活,凭借有利地形,又打退敌人几次进攻。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1905年生,湖南省醴陵县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5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全国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严密细致的参谋业务,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受朱、彭的赞扬。1940年秋,协助彭德怀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1941年11月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行黄崖洞保卫战,经8昼夜激战,以较小的代价歼敌千余人,被中央军委称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他还“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从1939年至1941年,他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余篇。左权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抗日时期英雄故事篇十七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习宪法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范本(汇总12篇)
- 幼儿大班体育活动教案范文(大全19篇)
- 抗日小英雄雨来的事迹简介资料(大全8篇)
- 如何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文参考范文(四篇)
- 如何写事业编制单位辞职申请书通用(四篇)
- 精选共青团的光辉历史团课心得感悟通用(精选18篇)
- 2023年就业三方协议书范文怎么写(优质16篇)
-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文参考范文(实用15篇)
- 初中语文听课评议简短(实用17篇)
- 2023年行政诉讼文书范本(优质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