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总结。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鉴优秀的范文,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技巧。以下是教育专家总结的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请大家积极尝试。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汇总篇一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下面谈一谈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对、做好。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并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妈妈。于是引出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小集团”教学法。
“小集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在“小集团”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老师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精神放松了,思想顾虑在融洽的气氛中消失了。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造,引导他们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汇总篇二
阿尔都塞在其《从资本论到马克思的哲学》这篇长文中提出了一种所谓的“征候阅读”。这种阅读方法就是“把所读文本中隐匿的事件挖掘出来,并在同一运动中将其联系另一不同文本,而这另一文本却作为必然的不在场存在于前一文本中。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阅读文本的空白而发现新的问题。对于苏格拉底的对话,我们也可以进行这种征候式的阅读。苏格拉底在与人对话中讨论的核心问题即是与美德相关的若干概念。正是在讨论这些概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但是如果我们将这类文本进行相互参照仔细考察的话,就会感到我们并不能那么乐观地对待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他的对话背后所隐藏的一些相当深刻的问题可能被我们所忽视了。本文即试图分析其中所隐藏的若干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的启示意义。
一助产与引产。
苏格拉底称其对话方法为“产婆术”。汉语学界通常将其译为“助产术”并且也不对这两个词语加以分别,但是事实上这样可能会阻碍我们对其方法的深入探讨。严格说来,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助产”并不是苏格拉底“产婆术”的重心所在。在我看来“产婆术”的外延应该更大些,因为所谓“助产术”其目的当然在于“助产”,然而“产婆”之职并非全部在于“助产”,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之目标更不在此。
在《泰阿泰德篇》中,苏格拉底阐释了其母所从事的产婆职业的特点。在这个对话中他提到了当时能够成为产婆需要的两个条件:一个是“过去曾经生育”;另一个是因为“年纪太大而不能怀孕生育”。只有这样的妇女才可以作产婆。对于产婆的作用,他说,一是“准确地判断妇女是否怀孕”;二是“使用药物和符咒,可以随意加剧或减轻产妇分娩的痛苦,可以使难产者顺产,也能在妇女怀孕之初想要流产时给她们引产”。由此不难看出,作为产婆在两个阶段起着作用:首先在妇女出现所谓“怀孕”迹象的过程中,判断她是否真的怀孕;其次在生产的过程中,或者是帮妇女“顺产”,或者是给妇女“引产”。显然,用“助产”这个词语就难以涵盖苏格拉底所说的产婆的几个作用。
然而,即使我们对上述两种译法不加区别而称苏格拉底的方法为“产婆术”或“助产术”,这种方法与他的母亲所从事的产婆职业也存在极大的区别。我们看苏格拉底是如何说的:。
我的助产术与她们的助产术总的说来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我的病人是男人而不是女人,我关心的不是处在分娩剧痛中的身体,而是灵魂。我的技艺最高明的地方就是通过各种考察,证明一位青年的思想产物是一个虚假的怪胎,还是包含生命和真理的直觉。
这段话对于我们理解他的对话的精神实质是很有益的。但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倒不是他所说的他的助产术和他母亲的助产术之间的那个“惟一的区别”,即男人和女人、灵魂和身体的区别;而是他所说的他的技艺的“最高明的地方”,这就是“通过各种考察,证明一位青年的思想产物是一个虚假的怪胎,还是包含生命和真理的直觉”。他还说他运用这种“产婆的技艺”的目的是“用它来帮助年轻的男人,让他们拥有慷慨大方的精神和美的气质”。实际上,联系苏格拉底的对话,能否生产出思想的“胎儿”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判断是否真的怀孕”的过程。苏格拉底对泰阿泰德说:。
在考察你的论断时,我可能会把其中的一些判定为假胎。如果我对它引产,将它抛弃,请别像一位被夺走头生子的妇女那样说我残忍。人们经常对我怀有那样的感觉,并想指责我消除了他们孕育的某些愚蠢的观念。他们看不到我正在对他们行善。他们不知道神不会恶意对待人,也不知道我的行为并非出于恶意。我的所作所为只是因为我不能容忍对谬误的默认和对真理的压迫罢了。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以上所引的两段话中分析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他母亲的“产婆术”除了有他所说的那个“惟一的区别”之外,还有着更大的区别。我们己经分析了产婆对于怀孕的妇女来说在两个阶段起着作用,当然最重要的是在第二个阶段:她们的最大意义就是在于让产妇顺利生产胎儿。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在怀孕之初的“引产”和使难产者“顺产”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它们都是为了减轻妇女的痛苦。
我们习惯上都将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分为四个环节:反讥、归纳、诱导、定义,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他的对话从来没有在最后得出任何定义。尽管如此,苏格拉底仍然乐此不疲地不断与人对话,因为他享受的是对话的过程。这才是他的对话式的“产婆术”和他母亲的“产婆术”之间的最大区别。苏格拉底重视的是在对话过程中的考察:考察青年的头脑之中是“虚假的怪胎”,还是“包含生命和真理的直觉”。如果是“怪胎”或者是“假胎”,他就会毫不留情地“引产”或者说“抛弃”。事实上,在苏格拉底的判断下,还没有哪个青年怀上了“真正的胎儿”,他们怀上的都是些“愚蠢的观念”,是些“对谬误的默认和对真理的压迫”。所以他的“引产”是和“考察”紧密联系的,这和他母亲的“产婆术”是极其不同的。尽管他总是说要通过对话引出那个普遍的定义,但是苏格拉底的对话进程己经说明“助产”倒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引产”。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苏格拉底将他的对话比喻为“产婆术”并不恰当。因为“产婆术”有其最后的宗旨,即让胎儿顺利地“呱呱坠地”(我想在苏格拉底的时代引产也只是少数特殊的个案)并让其成长,不管它是丑陋还是漂亮。苏格拉底当然也有他的最后宗旨,即寻找适用于任何特殊的普遍定义,但他始终没有达到目的,因为这样的定义是没有的。这就好比在妇女怀胎之后,如果不能证明这个胎儿是十全十美的,就不能让他正常地出生,只能将其引产。
他的母亲的“产婆术”需要的是结果,而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体现的是过程,因为哲学探索不是生儿育女。我们愿意享受哲学探索的过程,但是大概没有哪个产妇愿意享受生产的阵痛,只是为了那个胎儿,她必须忍受。对于苏格拉底的母亲来说“产婆术”的目的主要就是来“助产”,但是到了苏格拉底这里,问题就另当别论了。所以也难怪美国学者斯东这样说:。
苏格拉底常常把他的辩论术比喻为产婆术—用提问题的方法套出他的对辩者的真正思想来。但是在《拉奇斯篇》中,像在别的地方常常发生的那样,他一个接着一个把这些思想刚出论辩的娘胎就加以窒息了。产婆似乎是个老手。
斯东的话不无道理,因为苏格拉底的对话的确具有这样的嫌疑。我们通过分析《卡尔米德篇》说明这个问题。这篇对话主要探讨了“节制”:苏格拉底谈到了节制的问题,为了证明卡尔米德是否有“节制”的品格,就让他回答“什么是节制”。卡尔米德第一次的回答是“所谓节制就是某种平静”,然而这个回答很快就被苏格拉底所否定。接着卡尔米德第二次给出答案,说“节制使人感到羞耻或使人谦虚,节制与谦虚是一回事”。这个答案同样遭遇了被否定的命运。于是卡尔米德不得不给出第三个回答,说“所谓节制就是做我们自己的事”。然而在苏格拉底的反驳下卡尔米德招架不住,克里底亚接过对话,并且又提出自己新的定义:“节制就是自我认识。”最后当然也以失败告终。
我们不能否认这几个答案都是很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否认它们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几分合理的成分。如果把这些答案进行适当归纳的话,可能会得到更加合理的东西。但苏格拉底并没有接着任何一个进行分析,仿佛他的任务就是用来否定这每一个所谓的定义。在“什么是节制”这个问题上,他确实保持着自己的“无知”,但在如何揭露对方定义的片面性上,他是非常在行的。
苏格拉底在与人对话的过程中,总是以让对方给出定义开始。许多不熟悉他的对话风格的人经常在开始时进行经验的罗列,这当然需要得到苏格拉底的纠正,并且他有时还做出示范。我们知道,他在对话中没有哪一次得出了理想的答案,但是他在给对手做出示范时,却总能拿出近乎完美的.定义。譬如在《美诺篇》中,他问美诺“美德”的定义,美诺说了许多种美德,于是苏格拉底以“形状”和“颜色”为例告诉美诺如何定义;在《拉凯斯篇》中,为了让拉凯斯说出他关于“勇敢”的定义,他则说了“快”的定义为其示范。这就很难让人相信他所经常说的“无知”是否真诚。
实际上,苏格拉底所听到的那个神谕也就说明他去找别人对话,并非为了能够得到关于诸如“美德”之类的东西的普遍定义,而是为了证实自己是否真是最具有智慧的,而那些自称有知识的人却是真正的无知的。在这方面,他得到了答案。
二怀疑与诡辩。
苏格拉底生活在智者运动的时代,他也深受智者的影响,所以他的对话不仅具有很强的怀疑精神,而且同时也有很浓的诡辩色彩。
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说苏格拉底与智者有许多共同点,其中之一就是“对于一切看来只不过以传统为依据的事物持批判的态度”。如果从苏格拉底追求知识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知识则只能是常识、意见,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这些传统的看法只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而不是理性的基础之上,因而是不全面的。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精辟地分析了苏格拉底的原则:。
我们的知识仓库是建立在沙丘之上的,略受袭击,全部大厦就会坍倒破碎。我们必须清理自己的观念,了解用词的真正意义,正确地为所用的概念下定义,确切地知道我们所说的是什么。而且,我们要有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要证明我们的论断,要思维而不是猜测,要对我们的理论加以检验,用事实予以证明,参照事实进行修改和纠正。
梯利对苏格拉底的这种判断无疑是正确的。这段话很容易让我们想到笛卡尔的哲学思路,这就是典型的怀疑精神。不同的是,笛卡尔是首先将日常认识搁置起来,寻找所谓的“第一原则”作为知识的基础;而苏格拉底在怀疑日常意见的真理性的同时,试图从中提取出绝对的东西。也正像策勒尔所说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索总是从经验出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苏格拉底是以经验来推翻经验的。因为经验的东西是不能囊括所有经验的东西的,所以他在对话中总能成功的推翻对方以经验为基础而下的定义。
苏格拉底的对话,尤其那些讨论定义的篇章,的确很能体现他的审慎的辩证态度。但是也就是在这些对话中,也渗透出他那难以觉察的诡辩色彩。
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如何以诡辩方式推倒传统的看法或说推倒那些在经验基础之上的意见的。比如在《卡尔米德篇》中,他让卡尔米德回答什么是节制,卡尔米德说“节制就是某种平静”。为了推翻这个所谓的“定义”,它首先将“节制”与“好”联系起来,说“节制属于高尚的和好的这一类事物”,然后列举了生活中许多平静并不是“好”的情况,那么在这些情况中平静当然不是节制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推理下,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说:“节制并非平静,节制的生活也并非平静的生活,因为人们都承认有节制的生活是好的,根据这种观点来看节制的生活肯定不是平静的生活。”但是,如果作为品质的集合“好”和“平静”有一交集,而“节制”则正好包含于它们的这一交集,这同样能够满足他对三者关系的讨论,却不能由此否定卡尔米德的观点,也不能得出他的结论。苏格拉底的方法其实是将个别情况武断地扩展到普遍情况从而抹杀了卡尔米德观点的合理性。在卡尔米德那里“节制”本是“平静”的特殊情况,但他却将“节制”与“平静”等同起来;“节制”本来也可以是“好”的特殊情况,但他又将“节制”与“好”等同起来。这样,由于“平静”与“好”之间存在冲突,所以“节制”也就无法用“平静”来定义了。所以,他的这种反驳实际是不成功的。
那么难道苏格拉底不能将普遍与特殊区分开来吗?我想他区分得是很清楚的。比如在《美诺篇》中,他要美诺拿出一个“美德”的定义,美诺首先说了男人的美德、女人的美德、孩子的美德、老人的美德,并说美德的种类有很多。但是苏格拉底说:“我想要一个美德,但却发现你有一大群美德可以提供,就好像发现了一大群蜜蜂。”他要的是“使它们之间无差别并且全都相同的这个性质”,是“贯穿于各种美德的美德”,他所寻求的是具有普遍性质的“美德”。苏格拉底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普遍定义。显然,如果他不能区分普遍与特殊,他就不能提问,也就不能以对方无法达到他的目的的理由推翻他们提出的具有经验特色的观点。
在《美诺篇》中,苏格拉底的论证也存在着其它逻辑上的错误。美诺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给“美德”下了定义:“对优秀事物的向往和有能力获得它们。”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美诺认为有人“向往恶”,有人“向往好”。很明显,美诺这里所说的“优秀”或者说“好(善)”都是道德意义上的,是以群体的利益为标准的。而苏格拉底在随后的论证中说,如果向往恶有时会带来伤害(这是美诺同意的),而伤害可以看作不幸,人们都是追求幸福而避免不幸的,所以对好事物的向往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如果我们认真思考的话,不难发现苏格拉底在后来使用的“伤害”己经不是道德意义上的了,也就是说己经不等同于道德意义上的“善恶”之“恶”了,而只是有损于个人的利益。避免个人的利益受到损失并不能说他在追求道德意义上的“善恶”之“善”,而只能说他在追求个人所认为的“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在考察对方定义的过程中,经常会以一种在逻辑上出现问题的论证反驳对方的观点。这种带有诡辩色彩的论证完全可以说明他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对方得出一个定义,而是要否决对方得出定义的任何一种可能。所以我们可以说,他的所谓“产婆术”的目的根本不在于“助产”,而只是施行一次次的“引产”,来证明他的对手所怀的都是些“虚假的怪胎”和“愚蠢的观念”。
三实证与形上。
亚里士多德说:“两件大事尽可归之于苏格拉底—归纳思辨与普遍定义,两者均有关一切学术的基础。”我认为,也正是这两点使得苏格拉底的对话没有因为具有智者色彩而流于单纯的诡辩,没有彻底成为像阿里斯托芬《云》中所说的那种胡搅蛮缠式的“不败的逻辑”。我们也可以说,苏格拉底以智者的方式结束了智者。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苏格拉底已经把这两者成功地运用于他的哲学探索,或者说将这两者成功地统一于他的哲学探索。亚里士多德只是指出了他在这两点上对于哲学的贡献。我们说苏格拉底是在这两个方面为后人的研究指出了方向,甚至可以说他是以一种殉道的方式为后人的研究指出了方向。苏格拉底的肉体被法庭宣判了死刑,然而他的追求绝对定义的哲学思考却被他的对话方式斩断了头颅。他的“归纳方法”和“普遍定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却没有第二个人继续按照他的方式探讨他所追求的那种事物的本质所在。
苏格拉底寻求普遍定义的理性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危险。因为在他的心目当中,“知识先于实践”,正如张志伟教授所说的:“按照他的观点,我们只有认清了事物的真相,才能把握事物的本性,把握了事物的本性,才能把事情做好。现在的问题是,人们不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少真实可靠的知识,而且通常都是在盲目无知的情况下参与政治生活的,这就是雅典衰落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只有人们知道了“美德”是什么,并将其实践于政治的时候,才能够治理好整个国家。但是在他的方法和目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悖论:他的目的是达到事物的绝对定义,然而他的方法却是经验归纳。他在追求事物绝对定义的过程中不能明白普遍是不能完全覆盖特殊的。由于具有像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庭相似”的特征,我们很难从描述的角度达到包含所有特殊的那个抽象的彼岸。他的目的在于实践美德,如果按照他的理论“美德即知识”的话,如果在没有关于“美德”的知识,在没有掌握“美德”的普遍性质和绝对定义的情况下,那么美德的实践就会遥遥无期。这种危险正如基托所说的:。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尽管他没有关于美德的定义,却并没有影响他在生活中实践美德;尽管他没有关于勇敢的定义,也并没有影响他在战斗中表现勇敢。这里我们将他与孔子作个比较还是有益的。孔子并不是像苏格拉底那样试图从经验上升到无法达到的那个抽象,而是采用了从普遍下降到特殊的过程,他不是先由特殊归纳出“仁”的普遍定义,而是在首先确立了“仁”的思想之后,将之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对于不同的人,他会给以不同的关于“仁”的答案。不可否认,孔子的这种方法更有利于道德的实践。苏格拉底始终在追求着绝对的定义,但是他的方法却使他的目的成为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他的对话总是在经验中展开,仿佛他相信事物的定义应该来源于经验,但他不是从经验中提炼抽象,而总是以经验排除经验。比如,他知道“勇敢”有多种表现,但他不是从这多种表现中抽象出一般(当然这个一般也不是绝对的),他能够清楚地区分特殊和一般,但他却不知道特殊和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抛开个体去追求那个所谓的绝对定义。
所以他的对话以辩证的方式与真理擦肩而过,他的对话反映了哲学思维和日常思维的冲突。黑格尔说过:“哲学的观念常常正是通常观念的反面;而我们通常所假想的观念每每发现与事实不符。确实是这样的,在思辨的领域之中,我们需要哲学思维的参与;但在日常生活的领域之中,哲学思维有时会形成一种阻碍的力量,当然也许这种哲学思维是将人们引向“善”的。苏格拉底没有处理好日常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关系,这在客观上也可能会阻挡人们求知的道路。但哲学家们好像都有知难而进的勇气,他们沿着苏格拉底的道路继续前进,不过并没有按照他的方式。他的伟大弟子柏拉图直接拿出“理念”,解决了他的老师始终没有解决的普遍定义问题;而亚里士多德发展出的三段论法和“种加属差”的定义法则展示出了逻辑的力量。我们知道,归纳法在培根那里获得新生,但他也没有以此去追求苏格拉底式的普遍定义。他们都在以各种方式试图摆脱苏格拉底方法中所存在的那种实证路线与形上目标之间的内在困难。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汇总篇三
国家富强靠发展,发展之力在人才,人才培养在高校。胡锦涛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高等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总体上要实现教学教研、管理工作、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高等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内容丰富,涉及到学校办学的各个领域,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教学质量和未来发展状况,于年8月完成关于魏县第一中学办学质量的研究。以访谈的方式了解到县一中在新的领导班子和新的办学方针下发生的重大改变。
近年来,魏县第一中学在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正确领导下,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先进的的办学理念把德育、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要求广大学生“先学做人,后学知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校风校纪,教学教风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该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1.先进的办学理念。
好理念成就好学校。8月1号我就这个问题走进了张瑞荣校长的办公室。县一中在近几年的办学实践中,结合校情和发展实际,探索出了先进的办学理念。针对国家的要求和当前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培养优秀品质,养成良好习惯,夯实个人发展基础”的理念。在学生管理中,魏县一中坚持“严爱相济,疏堵结合,知行合一。”张校长说,04级前,由于新校刚落成,管理不佳,校园风气很糟。我们在次年底就规定了校园“五不准”,即不准抽烟、喝酒,不准打架,不准上网,不准谈恋爱,不准偷盗及破坏公物。针对带手机进校园影响学生学习,弊大于利的情况,一中一方面组织相关科室严查,另一方面为方便学生与家里的联系,除校园话吧外,学校教务处、政教处等开通8部电话,免费让学生使用。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也是一中办学理念,张校长补充道,我们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设立了校长信箱,收集学生来信。学生的很多建议,如调整作息时间、三个年级的学生错时就餐、提高饭菜质量等都被学校采纳,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
2.科学的教学管理。
作为县级高级学府,为改变多年教育成绩较落后的状况,魏县一中在教学管理中,实行领导包班制,每周同任课教师座谈,给学生开班会,进班听课,共同提高教学效率。8月2号课间时间,高三年级主任张晓耕老师接受访谈时说:“引入竞争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学校每学期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按考试成绩教师排位,成绩优秀的上光荣榜,名次落后的要进行谈话。”在教学管理中,一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模范作用,着力打造好“两个核心团队”。
一是班主任团队,二是备课组长团队。教学活动中,坚持逢课必说,先说后讲,不说不讲。据副校长韩金说,高考,县一中在市教育局高考成绩排位中,理工类理综第三名,英语第六名,语文第八名,文史类语文、数学、文综、英语均为第五名。坚持开放式办学是一中教育教学管理的一大特色,学校高度重视同名校的沟通和交流,见贤思齐。成为邯郸一中的联办学校,两校之间不断交流,互相召开座谈会,教研会,互听互评、共同提高。韩校长还说,近年来,学校每年都组织老师外出学习,先后到省内、山东、河南等知名学校观摩学习。每次学习归来,就组织专题研究会和报告会,将学到的东西结合学校实际迅速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高。
3.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
魏县一中发展的背后,是一大批敬业奉献的老师,他们不仅做学生良师,还做学生的益友。一中的老师们深刻理解“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道理,坚持舍小家顾大家,着力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8月3号至6号我先后走访了几位任职教师,早晨6点到校,晚上10点回家,已成为魏县一中老师的常态。物理高级教师顾长喜老师(我原来班主任),化学高级教师翟银海老师,他们都已办理退休手续,但退而不休,都担任三个班的课程。还有离岗不休息的姜凤芹老师、任海绣老师,他们都在教学管理的一线默默工作。历史教师马志红老师,家有丧事,也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原高三6班班主任华艳峰老师结婚,就结婚当天请了一天假,第二天就返校给学生上课。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年高考,他所带班的成绩在同类班级中排第一名。
4.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
高考成绩是体现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开始魏县一中在生源基础较差的情况下,高考成绩一年一大步,连年上台阶,每年都有新跨越。20高考,一中本科上线633人,上线率32.5%。今年高考本科上线1673人,上线率82%,上线人数净增1040人,在全市县级中学排名第一。年高考魏县一中本二的上线120人,上线率仅为6.2%,今年高考本二上线638人,上线率31%。上线人数是06年的5.3倍。06年本一上线21人,今年本一上线235人,上线人数是06年的11.2倍。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先进的办学可以外塑形象、内聚人心,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动力。可是,卓越成绩的背后,问题也出现了。
1.学生仍触“高压线”
据保卫科科长郭连泼老师说,虽然学校对学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仍有很多学生不顾警告,去触碰学校的“高压线”,影响学习。为此学校不得不对他们进行处分,对有极其恶劣行为的学生甚至作开除学籍处分。
2.部分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质量低。
由于学校成绩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近年来引进的新教师总体素质较好,但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备课不认真。
3.当前学校经济还很困难。
由于新校区的建设,学校目前仍负债,还有些工程项目没有落实。教职工办公设备还不是太完善。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规范办事管理程序。
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着力提高干部与教师队伍的素质。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上来。二是大力开展师德教育,规范教师行为,切实做到为人师表,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3.加快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
从现在起将这项工作提到议事日程,要落实专入,开展检查,制定计划。要针对学校目前工作中存在的软肋、短腿问题,加快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美化绿化校园,丰富图书馆藏,充实实验设备。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学校的建设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正确的办学方向,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辉煌的高考成绩,使一中迅速崛起。在成绩面前,魏县一中的领导和老师没有因成绩而陶醉,他们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总结和发扬成功的经验。他们坚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有校委会的正确领导,有全体师生的戮力同心,魏县一中一定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创造出令社会瞩目的辉煌,魏县一中的明天会更好。
完稿时间:2010年8月15日。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汇总篇四
根据市局安排,科研所同志积极协助其他单位、科室做好相应工作。
(一)为了举全省之力做好备战参赛十三运会科技服务工作,我所王雅榕、刘骞同志今年3月份借调至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主要负责身体机能测试、样本检测、康复理疗及科研中心办公室日常文件处理、新闻稿的整理等工作,测试血常规、肌酸激酶、血清睾酮、血清铁蛋白、血清皮质醇等指标,测试运动员共计3100人次。“十三运”决赛期间,两名同志全程参与赛事,主要负责科技保障服务车中超低温冷疗设备的应用,35天服务运动员共计202名,服务项目涉及自行车、橄榄球、排球、田径、足球、篮球、武术套路、柔道、摔跤等,为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的备战、决赛过程中运动员的科研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山东军团取得全运会三连冠贡献出一份力量。另外王雅榕同志还参与了科技惠民、全民健身科学指导等课题验收的材料准备工作、山东省体育及体育用品标准化委员会及三个分委会的构建准备工作,并积极参与前沿科研技术讨论会议、十三运下队科研人员工作总结会等多个专题讲座,丰富专业知识。
(二)我所任华飞同志抽调到局办公室办公,主要负责济宁市大型场馆和中小型场馆免费低收费的申报、济宁市所有县市区体育事业统计年报、精神文明单位资料收集和上传及各种相关材料的起草等工作。
(三)我所张宸宁同志抽调到竞赛科办公,主要负责各项目组队参赛、办赛(射击冠军赛)筹备、裁判员培训班筹备等工作。
(四)为全力备战山东省第二十四届运动会,成立济宁市备战办,抽调我所王静同志到备战办综合组集中办公。主要负责全市运动员现训情况实时统计、全省各地市年度锦标赛成绩统计及分析、备战办安排的其他任务及青少科日常事务处理等工作。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汇总篇五
在体育教学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理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去安排教学、直接灌输知识,这不利于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下面谈一谈我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在低年级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象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蛙妈妈。于是引出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集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在“小集团”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老师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精神放松了,思想顾虑在融洽的气氛中消失了。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造,引导他们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效果:1.构建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要我练”为“我要练”“我想练”;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积极刻苦学习,使学生不感到体育学习是一种痛苦和负担。使教学从单纯教书到既教书又育人,从单纯传授体育知识到既传授体育知识又开发智能。2.创造了良好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能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够做到“求”、“趣”、“行”、“创”、“活”。所谓“求”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趣”是运用语言艺术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实践兴趣。“行”即是提供机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表现机会,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创”即创造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认知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活”即活跃课堂气氛。3.多次实验课表明,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情绪和意志等心理指标普遍处于良好状态,心理负荷适当(基本不存在压抑感)、课堂活跃,教学任务完成率基本上在85%至95%这一区间。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汇总篇六
今天是5月12日,现在距20河海大学研究生复试结束已经快一个月了,想着上这个月的时候,这会应该在南京忐忑不安的准备着复试前最后的复习。说到这儿,还有一个小插曲,也就是4月17号那天吧,我和同学正在武汉东湖玩,然后有同学告诉我学校的建议录取名单出来了,然后我看表格里自己的名字在后面,一开始吓了一跳,想着自己初试的成绩很高,不可能复试就一下子把我拉在了最后面,要知道河海是研究生录取是奖学金制的,排名靠后很可能要交一部分费用,后来才发现它这个名单应该不是按名次排的,而是按姓氏的字母,心情这才平静下来。之所以说到这个小插曲,我也是想告诉大家,任何时候遇到事情时要冷静,不轻易听信传言,也不感情用事,当然,我到现在也没能做到这一点,和大家一起努力吧。
然后说说复习,以前在准备研究生复习时,估计和大家一样,对于复习心里会有很多疑惑和焦虑,我也会没事时经常在考研论坛和河海大学研究生网站上转转,了解一下最新的动态和信息,在这儿,我就谈谈我个人对于河海行政管理专业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1、关于专业课教材。我希望大家要按照招生简章上的指定教材进行复习,教材是重中之重,我想大家都知道。四本书,以周三多的管理学和张成福的公共管理学为主,另外两本,有时间的话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复习,没有时间的话了解一下即可,因为每年的考试形式都会有变化,所以时间充裕还是多准备的好。但是,大家也可以发现,两门专业课的教材内容是相通重复的,比如管理学,不管是周的还是罗的,内容差不多,而且大家还会发现,两本书对于同一个概念也许定义的就不同,如管理的定义两本书就不一样,所以,所以两本教材的复习选择更应该有个主次才行。这是我根据往年专业课真题总结出来的经验,让大家参考。本人今年两门专业课平均分也都在130以上,顺便想强调一下,考上的同仁们专业课平均分估计也不会低于115吧,所以想告诉大家,只要复习到位,专业课很容易考高分。
2、关于学校和复试问题。以我个人感觉和我从往届学长处了解的信息来说,我觉得河海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公平的学校。只要你的初试成绩高,歧视性没有理由的把你刷掉的概率也是很小的。在这里还是想强调一下,成绩才是关键的,或许对于一些没有进入复试或是复试不幸被唰的同学来说这有些残酷,但事实是那些被录取的同学分数确实更高一些。对于考研,大家在选择学校时就应该清楚的知道,北京上海江苏这些地方由于地理位置好,好学校多,竞争也是最残酷的,所以选择这些地方的学校,你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然后大家都应该听说了2012考研出现的一些意外,所以今年研究生国家线下调,同时为保证公平,今年各学校都是进入复试比例的人数增加,因此河海才会出现30人复试只有21人建议录取的情况。
3、关于考研复习。现在就看这个帖子的同学,说明复习已经很早了,我建议大家确定好学校后,认真复习才是关键的。四门考试,英语才是最难的,今年国家线50,这个分数是很松的,如果不是出现一些意外,我认为今年的国家线肯定能达到55分。然后四门复习,在保证政治和英语过线的基础上,好好复习专业课拿高分。各科复习,大家可以与身边的同学研友多交流交流,怎么复习的有效率,就怎么去复习。政治英语我不多说了,专业课的话,我建议以教材为主,然后找找往年的真题看看题型,然后在网上下载一些案例分析,看看答题方法,其他资料的话,我个人觉得没有太大必要。教材复习到最后,你在脑海里应该形成整个教材的知识框架,这样看到题你才能知道从何入手。
4、关于其他。一是可以尝试着去认识一些考上的研一学长学姐或是同考河海行管的战友,有什么疑问和心得可以交流一下。二是研究生考试的报名等,与你身边考研的同学保持一致,不要掉队。三是关于政治英语复习资料的选择,问问往届的学长学姐,选择最适合自己复习的资料。四是初试通过后的复试和复习,这个大家先不用太着急,努力在初试中考个高分,然后再去准备。
确定好学校和专业后就勇敢的努力的坚持,最后,祝2013考河海的学弟学妹们,努力都能转化为硕果,加油。
大学网考研频道.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汇总篇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讲解、课堂作业和期末考试来评价成绩,使学生处于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被动局面,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出现不同程度的科学研究方法问题。
2.投稿论文选题不当、写作格式不规范。投稿论文是研究者将科学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一种形式。与学位论文相比,其审查通过的标准和条件会更加严谨、更具科学性。在投稿论文中因存在选题不当、题目大而空及写作格式不规范等问题,使体育学术期刊对稿件的录用率低至10%,体育类核心刊的录用率更低仅为5%左右。而且,不仅是体育专业学生,甚至体育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人员中也存在应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类似缺陷和不足。
3.申报的科学研究课题缺乏新意、理论依据不充分。目前,各级体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种类及数量不少,但由于课题申请者所掌握的国外文献不足、信息交流少、学术视野窄、不了解各学科前沿动态、选题仓促及科学研究方法不当等原因,有不少选题重复、内容缺少新意、理论依据不充分、实践价值和经济效益不高等现象。这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体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设计质量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4.体育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的评价不高。科学研究能力反映一个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也是评价高校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汪元榜对全国部分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生、教师及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及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满意度均达到70%以上,而对科研能力的满意度还不到34%。本科生认为自己科研能力好的只占11%,近90%的学生对自己的科研能力不满意。这说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5.课程内容严重老化,开设的时机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目前,我国22所综合性大学的多数体育专业研究类课程开设时间较晚,除几所学校在三年级第一学期之外,普遍都在三年级第二学期或者四年级第一学期才开设科研方法课。而且教材内容严重老化,主要罗列各项内容的一般操作方法,还达不到技术的层面,可参考的专著和书籍也少。最为明显的是,在国外作为科学研究方法的经典专著,体育专业研究生及体育科学研究者必读的thomas和nelson合著的《researchmethodsinphysi-calactivity》一书,自1985年以来已第4版,而国内还未见该著及相关内容的翻译与报道。以致对国外前沿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不充分,体育科学研究很难与国际接轨。
二、实践性教学过程。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作为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和评价学生体育基础理论、运动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熟练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能够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也是一门应用课程。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目标、教学内容和时数等具体内容,对课堂讲解内容及实践性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解和系统整合,可使实践性教学成为系统的科学研究过程。
1.课堂讲解内容及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2学时,因尚无实践课程时数,在课堂讲解中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必须对实践性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使实践性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部分作为课外作业来编排。实践性教学的实际操作部分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依据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在32学时内将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单独的实际操作和练习,课程结束后利用课外4周时间,将全部内容系统的整合和融会贯通,形成实践性教学模式。
2.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模型。实践性教学过程从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始,至参加论文报告结束。其具体过程可包括学生寻找问题、设定问题、检索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及写出论文等内容。同时,全班同学也参与每个人的科学研究活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相互交流、互相提高,使课程教学真正成为一个科学研究的互动平台。另外,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给予认真、切实的建议和指导,使学生完成的科研论文不仅包含科学研究的因素,而且写出的论文符合科学论文的写作格式和规范。
3.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使学生基本掌握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写作论文的系统训练,大多数学生在了解本课程分解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课程全部内容的有效衔接和使用,使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同时,通过论文写作过程,学生不仅掌握论文写作的格式和规范,而且也学会在学术会议上进行论文报告的形式,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训练。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他们真正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学会阅读论文、设计研究计划、撰写论文和报告论文。另外,参加学生论文报告会的教师也认为,本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创新性,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建议。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以体育教育专业2年级蒙语授课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目前,许多专业课程还未开设,学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水平还不高,对体育领域相关内容的了解不足。为此,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采用课堂讲解和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到的内容仍然停留在书本知识层次,还不能升华或转换为具体技能。因此,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精心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使每个独立单元内容变得更加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通过了解和熟练掌握不同单元的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为各单元内容的整合和相互衔接做好准备工作。然后按照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和程序,将课程内容与实践内容相互链接,课堂讲解与实际操作同步实施,使学生能够对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更加透彻,明确重要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熟悉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切实提高运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能力。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汇总篇八
1.确定论文论点、选择论证资料。
2.按照论文格式分配材料。
其实,在合理分配第一手资料时在我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文章的大概。只是,在具体撰写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小的重新分配和再次切分。
二、撰写格式要求。
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通篇格式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即前文、正文、辅文。具体项目内容和写作要求分述如下:
1.前文部分的内容与写作要求。
(1)论文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论文主要内容和观点的高度概括,是论文精髓的集中体现。拟写论文题目,要求主题鲜明、准确得体,便于检索分类;用词严谨无华,简短精炼,不宜过长;内容宽泛的大题目,可用副标题限制。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汇总篇九
【内容提要】文章对-国家社令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年来立项数量和资助力度逐年上升,为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良好条件;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是历年来主要的立项项目,重点项目和自筹基金项目则相对偏少;地处北京的单位立项数为最多,占有较大的地理优势;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经济学、少数民族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管理、体育概论、体育市场是历年来的研究热点,奥林匹克研究、体育社会学、体育信息学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的基金研究项目,它面向全国高校、社科院、党校、党政机关的科研部门、军队院校等五大系统,被社科界视为衡量科研实力和科研组织能力的重要标志。就体育学而言,被单列为一级学科且列入申报范围的时间较晚。首次设立“体育学”类,并资助了一批有关课题的研究项目,之后每年均有立项课题,这无疑对提高我国体育社会学科的研究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国家最高级的科研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的指南和立项资助基金项目,从宏观上反映了本学科研究的热点,现状及发展方向,因此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体育学类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发展动态,为科研选题提供导向,为学科建设决策提供参考,为发展和完善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制度提出有关建议。
2讨论与分析。
2.1立项数量年度统计分析。
表11977~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类项目统计一览。
立项类别19972002合计。
重点项目0000224。
一般项目1512917232197。
青年项目52125823。
自筹基金项目0000112。
合计201410193132126。
从表中的'各年份的立项情况看,除、数目下降外,近年来立项数量增长较快,2002年已达到32项,与2002年则几乎相同。从项目类别分布来看,一般项目与青年项目为最多(分别为97项和23项),是历年来申报的主要项目,重点和自筹资金项目则偏少(分别为4项与2项),且从20才开始立项。据有关报道,2002年国家社科基金有突破性增长,比2001年的6000万元增长了4000万元;比192600万元几乎增长了三倍;国家将继续加入投入力度,这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2.2立项单位排序分析。
从表2的数据上看可分为三个层次,国家体育总局立项数量最多,达17项,占立项总数的13.49%,为第一层次;居第二层次的为各老牌体育学院,包括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院、武汉体院,其立项数量与各大体院的实力排名基本一致,居第三次层次的是其它体院及师院体育系,其中清华大学代表了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从单位所在地来看,由于国家社科基金的管理机构在北京,因而地处北京的单位占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共占32项,占总数25.39%。由于争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竞争非常激烈,许多单位都非常重视,并纷纷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如对本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给予相应的配经经费资助,这些良好的激励机制为今后的申报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表2项单位排序一览(立项数量为3项以上的单位)。
序号单位立项数量比例(占总数)单位和住地。
1国家体育总局1713.49%北京。
[1][2][3]。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汇总篇十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科研培训学习。今年2月,科研所3名同志参加了由山东省体育局科宣处主办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承办的山东省体育局地市科研人员培训班,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丰富了科研理论知识,强化了实操能力。同时积极联系聘请专家莅临指导,进行科研器材操作、营养、训练等方面的专题讲座,1月份邀请专家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及康复器材的操作使用集中培训,11月22日,体科所联合备战办邀请国家公共营养师、运动营养师、临床营养硕士李思凡讲师、北京康比特体能训练研究所运动讲师齐光涛进行了题为《大强度训练的运动营养策略》、《当前运动表现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组织科研人员及教练员一同学习,齐老师下到训练场地,和运动员一起进行实操。从最初的准备活动的动态拉伸到核心力量的训练到训练后的静态拉伸,以一堂训练课的方式完整的呈现,提升认识水平及业务素质,更好的为训练队伍提供科技服务。
一年来,通过体科所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新的一年马上来临,我们将在总结过去得失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创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一
高校课堂教学不同于中小学的教育方式,因为其本身不再需要经历各种较为严苛的考试,我国的高校教育一般采用宽进严出的方式,只要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校门,其以后的学习就全凭学生本身的自觉性。再加上目前的教学方式还是采用中小学时期的教学方法,因此就造成学生缺乏上课的积极主动性,还会出现逃课的现象。
一、激励理论概述。
激励理论在国外被较早提出,是西方科学管理中的重要方法。在激励理论中较为著名的几个理论包括: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按照重要性和产生的顺序把人的需要分成5个层次。第一层:生理需要。生理的需要是人类发展之初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类物质条件的基础,为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提供最基本的条件。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人类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各项生产生活,如果最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那么接下来的一些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无从谈起了。第二层:安全需要。人们的最基本生理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需求更高层次的要求,即安全的需要。这个安全不仅指生理的安全,还有心理的安全和经济方面的安全。这些安全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促使人类进行更高层级的活动。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对于人类的各项活动都有着促进的作用,因为其自身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就会较为轻松地进行相关的活动,情绪也会得到调动。但是同样地也要注意度的把握,如果一直都处于安全性较高的环境中,容易失去进取心和热情。第三层:社交需要。对于生理和安全这两种需求已得到满足的人来讲,就产生了社交的需要,即通常所说的社会归属感。人类早期是最为群居的生物发展演化而来的,因此当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更深层次的要求,试图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展现自身的价值。第四层:尊重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前三种需要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还可以看成是人类在发展中为了生存必须存在的需要,而社交和尊重的需要就可以看作人类在情感方面的需要。高等生物不同于低等生物的一个特征就是其本身具有自己的情感活动,因此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以后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情感的需求。在情感需求中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我尊重都相当重要,决定了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第五层:自我实现需要。对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应该是人类在团体中最高级的'需求,只有上述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自我价值就是人类在相关的工作和生产中希望达到和自己能力相符的成绩,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理想和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即以后自己发展的目标或者希望自己达到的高度,在树立了相关的目标以后,从自身进行努力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即是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后三种需要的产生及其强烈强度与人的性格、志向、价值观及社会经历、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存在紧密的联系,并在较大程度上受其制约。
2.阿得德佛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阿德佛在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关结论,认为一个人的需要只需三种就可以:生存、相互关系、成长,简称为erg理论,分别是existence(生存),relatedness,growth(成长)三个英文字母首字母的缩写,这三种理论的详细理解如下:
(1)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生存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只有生存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才有条件进行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其他活动。生存需要包括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相关方面的需要,即一般意义上讲的物质生活需要。
(2)相互关系的需要。在人类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满足以后,就产生了相关社交的需要。人类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的传达都需要社交进行传输。在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类要求通过交流来分享自身的经验和情感,以期自己的感情的需要得到满足。
(3)成长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通过对自己在今后的事业前途方面的考虑,制定相关的目标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就是满足了自己在成长方面的需求。从本质上说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需求相似。组织领导人员要想在对下属的控制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对下属的需求进行了解。什么样的需求是他们所需要的,对他们以后发展有力的因素要了解清楚。通过这些因素的控制来影响下属的日常工作和行为。如果组织的领导不能很好地把握员工的需求,就不利于对员工的掌控,对团队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相关结论:第一,单纯的工作本身的一些因素,可以构成对员工的工作满足感的形成和工作态度的激励。这类因素的改善,在员工工作积极性、生产效率提高和激励机制建立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这类因素就是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可以概括为六点:工作中得到的成就感;工作过程中得到的认可;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对职务负责;未来发展前景;在工作中的晋升和发展机会。这些因素虽然在管理中非常重要,但是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第二,在双因素理论中,另一方面的保健因素在工作中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管理制度、技术的监督系统、与同级人员关系、与上级人员的关系、与下级人员的关系、薪金、安全、工作条件。这些因素的缺乏直接会导致员工对于工作中的不满情绪的爆发,影响日常的工作效率。保健因素实际上就是人类在集体活动中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因素,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因素得不到满足,员工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就会使他们缺少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消极地进行日常工作,对工作效率影响很大。
二、高校课堂存在问题及原因。
1.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课堂教学中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缺乏主观能动性。因为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就是在期末考试中及格就好,而且学校还制定了各项补考制度,考试不合格的学生还可以补考通过测试。这样就造就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惰性,使得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2.高校课堂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校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从学生方面来讲,因为大学的学科是按高考分数进行划分的,而且自身所学的专业和以后工作有着很大的联系,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并不是因为对这项学科感兴趣而进行学习,仅仅是因为以后比较好就业。这样本身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兴趣就不大,影响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教师方面来讲的话,大学的教师本身上岗的条件就和中小学不同,一般大学教师都是在学术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或者学术水平较高,而其本身并没有经过教书系统的培训,这样就造成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关注学术水平而忽略了教学本身,使得相关的课堂教育缺乏趣味,只是进行学术的灌输,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从学校方面来讲,对学生的管理较为松散,特别是在考试方面,对学生较为宽容,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因为考试较为轻松通过而选择只在考试之前才进行相关的复习,对日常的课堂教学较为忽视。
三、针对高校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制定目标激励方法。
教师在授课时既要灌输学术知识,又要与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关长远目标和阶段的目标。在学术教学中,穿插着进行现实教育,对目前该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传输,通过对就业压力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紧迫性,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通过制定相关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就感,激励学生在下一步的学习中更加热情。
2.语言激励。
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相关的激励语言,在大学教育中,一些较为风趣幽默、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的教师往往比较受学生的欢迎。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仅只是传输相关的学术知识,也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准确的语言激励提高学生在课堂听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环境激励。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学生解决不了的环境,让学生的心理出现落差,认识到自身还存在着不足需要加强自己的知识水平。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通过对这种差距的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对自身学术水平进行提高。
4.教师自身魅力激励。
我们都知道一些有自身魅力的教师总是拥有大量的学生拥护。因此,教师应该提高其自身的各项修养,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用积极饱满的热情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大学教育中的较为枯燥的学习方式,积极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自身的实际经历进行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同深受,和学生打成一片,积极进行沟通。这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授课,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高校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性,就给教学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因此,在高校的教育中,应该采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励方法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方法。通过激励,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二
摘要:本文通过对激励式教育进行分析,研究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起到的推动作用,并且总结出一些对策与意见,以此对未来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建议,促进当代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激励式教育;高校体育;体育教学。
师生之间在相互欣赏的基础上来开展教学活动,这个过程就是激励教育。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正确规范的引导,而且可以体现对学生不足之处的包涵精神及对大学生优点的表彰作用,而采用激励式教育还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提供一个和谐、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其中充分得到成长。可见,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激励式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对提升的体育教学质量及体育兴趣是一个十分有效可行的办法。
1、激励式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教学中,某些不经意的方式可能会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高校体育的教育方式与其他学科相比,需要掌握更好的技术要求,但是可能会因为教学整体性的不完善或者是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教学中教育方式的不足等影响,学生对完整的教学动作不能够完全地吸收,对体育的内涵不能够很好地理解。
但是通过利用激励式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亲身示范,将每一个教学动作都详细地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都有显着的提高。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都不能及时地知道自己在训练中的错误,更不用说及时地改正,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因为学生人数较多,无法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教学,只能够对普遍学生的明显错误进行修正,这也就导致了教学训练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大大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激励式的教学方法去教导学生,亲自示范规范动作,让学生能够自我意识到不足,并且自我改正。而且采用激励式教育可以较好地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了解,及时地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相符的教学方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的进行,有效地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重视,促进高校体育教育能够良好地发展。
2.1、根据大学生的兴趣来开展。
当代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强,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高校进行体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鼓励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上取得的进步,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开展激励式的教育。
首先,可以对大学生的身材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教师尽可能地根据不同大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和素质,分别采取不同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体育教育。虽然,高校在制订体育教学方案时,制订了严谨、统一、科学的教学计划,但是教师在不违反学校的相关教学规定的前提下,还是能够在一般技能教学及共性指导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并且通过激励式教学的方式对大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及体育素质起到促进的作用。
2.2、根据大学生的特长来开展。
可以依据高校大学生的特长及特点进行划分,总体概述为2个形式的内容,并且以此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式的教育活动。第一,对学生的个人特长进行对比,对大学生过去学习过的体育项目进行了解,并且让学生发现自己比较擅长的体育项目。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比较熟悉的体育项目。再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估,帮助大学生制订一个完善、科学、有效的计划,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这样才可以将大学生的特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例如,喜欢打球的大学生,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篮球技巧培训或足球教学等教育,促进大学生的特长发挥和发展,以此提高大学生的体质。第二,与其他人做比较,发现特长所在。在对大学生之间进行比较中发现,虽然当代大学生体质整体性在下降,但是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测试,高校大学生在柔韧性、体力、速度等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地对大学生特长进行了解把握,大力夸赞学生的特长,积极鼓励大学生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去,以此全面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对奔跑速度较快的大学生,教师可以正确、科学地引导大学生练习短跑或接力跑等,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大学生不断坚持训练,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2.3、利用鼓励的形式来开展教育。
鼓励的形式所指的也就是对有进步的大学生们进行鼓励,如大学生在某个与体育有关的方面取得了进步,那么就应对大学生加以赞许,并鼓励他继续奋勇向前。即便是点滴的进步,或是在个人优点上继续发扬而形成的微小进步,教师都需要多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并告诫他们这种进步不仅仅是对他们的体质提升有好处,同时也帮助了他们改善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
2.4、利用理解式教育形势。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某些大学生可能会利用一些借口、原因及理由来逃避体育训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只是像传统教学模式中那样去指责和批评学生,而是应尽量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试图理解他们。并且通过学生的角度,去积极地支持、赞同、认识他们的观点,然后帮助他们去解决这些问题,以避免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此外,教师必须责无旁贷地以一颗真诚、用心的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到他们一片苦心的同时,也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产生对体育的理解与进一步认识。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能够适应大学生现状的自由、快乐学习法来推动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合理地引导、督促他们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3、激励式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1、摆正教学态度,多多鼓励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虽然这种鼓励看似平凡,可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大学生正能量,使他们感受到来自校园与教师的温暖。此外,教师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正视自己的教学态度,因为只有教师将态度摆正,以正能量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学生们才能够从中领悟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并树立终生的体育意识。
3.2、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所以,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对不热爱体育,甚至对体育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教师们应多多关注,对他们进行合理引导,并帮助改善他们这种心理状态。例如,现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且难以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点来想办法将学生对网络的热情转移至体育中来。其次,许多大学生会产生对体育的抵触心理,主要是源于体育运动对身体能量所产生的消耗性。
而且还有一些体育项目极具危险性,也会导致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学生不热爱体育,甚至抵触体育。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将大学生对体育的这种抵触进行转移。例如,通过对轻松体育课堂氛围的营造来激励学生的拼搏、挑战精神。或是将体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多样化,适当引入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等,以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3、培养大学生的优点。
由于高校大学生已经进入青年阶段,所以他们自己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已经基本养成。因此,这就要求各高校的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大学生的自身优点,或是与他人相比较来说的优点进行延伸,站在激励的视角去发展他们自身已经具备的优点,将大学生正确地引导至体育活动中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可以通过2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兴趣与特长优点。首先,是特长优点,根据前面所说的,每个大学生已经根据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体育特长。所以,教师要对这一点充分进行利用,积极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点继续发扬光大。其次,就是大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可能在某些体育运动上接触的并不多,或者是不擅长,但是却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激励他们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并开展专项性教学来对大学生们进行体育方面的提升。
3.4、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日常实践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们感受自己的进步,这对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来说是很有效的,也是激励式教育中的重要要点之一。
首先,在每一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都需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认识,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取长补短,避免自己的弱势,发挥自己的优势。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看见自己在体育上日积月累的进步,无论进步的大与小,哪怕只是点滴的进步,教师都需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协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体育运动中更有行动力。例如,教师可以实用一些量化形式,像是对学生的分数进行判定,额外增填评语栏给每个学生,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来激励他们。或者是将大学生在学校运动会或者是一些其他体育赛事中的表现以直观数据展现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整体进步,从而营造良性的学习氛围。
4、结语。
如今时代,大学生们普遍体育积极性低,且整体身体素质也呈下滑趋势。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激励式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及体育能力来说,都能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但是,想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将激励式教育彻底贯彻落实,就需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大学生面对体育学习,合理激励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提升教师的主动性、包容性与创新性。使得大学生最终能够在与教师共同进步的同时也树立终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三
根据各训练管理单位备战年度锦标赛的要求,对216名重点运动员进行生理生化指标跟踪测试。
1、4月27日前往水上基地对我市23名赛艇、皮划艇重点运动员进行连续两天三次的赛前跟踪监测,将运动员训练前、中、后的身体机能状况进行测试,并在28日下午汇总全部测试结果,针对每个重点运动员的测试情况给出建议,便于教练员及时调整赛前训练方案。
2、5月25日对我市8名女子拳击重点运动员进行为期两天六次的外训前跟踪测试,通过测试及现场观看运动员训练表现给每位运动员制作一份训练监测分析报告,帮助教练员全面掌握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对训练负荷承受及疲劳恢复状况以科学合理的安排外训计划。
3、6月7日前往体育中心对我市43名手球、橄榄球运动员进行为期两天三次的赛前(手球)、赛后(橄榄球)跟踪测试。手球是赛前测试,马上就要外出比赛,科研人员根据测试结果,现场和运动员、教练员进行交流沟通,分析运动员身体机能情况,以更好的调整备战状态。橄榄球是赛后测试,经过高强度的比赛,一部分运动员处于疲劳未恢复期,科研人员根据每个运动员的测试数据给出不同的如何补给如何训练的调整建议。
4、6月17日对我市5名乒乓球重点运动员进行测试,因运动员年龄较小,安排了两次的监测,将数据汇总后给出建议反馈教练员、负责人以便及时调整训练。
5、6月27日前往水上基地对我市60名赛艇、皮划艇运动员进行连续三天六次的跟踪监测,汇总全部测试结果给出建议,便于教练员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6、7月20日对我市63名田径运动员进行测试。因多名运动员出现训练疲态,田径中心申请科研测试,针对此情况,安排了对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值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及调整建议第一时间反馈教练员。
7、10月26日前往日照对我市14名重点自行车运动员进行科研监测,将测试数据反馈教练员,帮助教练员细致了解和掌握运动员冬训前身体机能状况,因人而异的制定冬训计划和方案。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四
[摘要]从体育欣赏的方法入手,对欣赏比赛的形式与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学生体育欣赏的方法并得出结论。实现体育教学与体育欣赏有机的结合,以全面发展学生为中心,与终身体育锻炼接轨,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
体育欣赏是人们生活方式多元化和体育文化大众化、生活化的产物,它可使个人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因此,有必要对体育欣赏的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让学生掌握体育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欣赏能力;使体育教师能在体育教学目标、思想、内容与方法中结合体育欣赏的方法进行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1.1欣赏体育精神从整体上说,它包括竞争精神、自我超越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体育比赛的最大魅力在于永恒的竞争,在于有规则的公平、公开、公正(平等、和平)的竞争。从运动员的内在智慧及精神的角度观赏体育竞赛,竞技体育最能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比赛不仅比技术,而且比战术,比智慧,比精神。如篮球、排球比赛中如何发挥身高优势或避开身高弱势等。
1.2欣赏比赛的形式与过程竞技体育比赛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欣赏直接对抗性竞技项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手球等球类项目以及拳击、摔跤等个人项目。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个人技术的运用和整体战术的'配合以及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那种勇于承担责任、视野开阔、豁达合群和大智大勇的精神状态。(2)欣赏对比性竞赛项目。包括体操、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这类项目比赛的特点是对比,要求运动员按规定条件和动作质量去完成比赛的技术动作,比赛中强调动作难度、美观和富有艺术性。(3)欣赏记录性竞赛项目。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那种你追我赶的拼搏精神及勇敢坚毅、刻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1.3体育欣赏特性体育欣赏特性一般有直觉性、创造性、趣味性、超越性等。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欣赏直觉性教学,使学生的感性世界具有丰富的精神多样性。结合体育欣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多方位创新能力。依据体育欣赏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提高对该项目的欣赏水平,养成习惯、培养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要多利用体育欣赏的超越性,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增强自信、担当责任、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促进学生心理正常发展。
2.培养方法。
2.1体育教学必须增加体育欣赏基本知识传授,才能满足学生对它的渴求。根据培养目标内容来看,只有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了解体育必须通过体育欣赏的手段,体育欣赏就是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通过它,才能懂得健康的含义,才能通过观察、思维、创造去进行体育实践,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而我们现有的体育教学大纲上根本没有这些内容。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有体育欣赏方法的基本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把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增加学生想要的知识传授。为形成终身的体育习惯作准备。
2.2加快对体育欣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满足现代学生需求。只有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完善体育科学体系,才能更有效地去指导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3重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文化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体育文化的产生是满足人类的需要,体育欣赏也是现代学生的基本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才能满足现代化学生的渴求。
2.4加强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必须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体育物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体育锻炼、医疗保健、饮食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为学生安全,健康、生动活泼的成长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物质环境。另一方面是体育精神环境,(网络、校园文化、座谈交流会等)让学生处处可以通过传播媒介获取他们需要的体育文化知识,感受到体育人文的亲和力。
2.5加强体育老师对体育欣赏知识的培训。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不仅仅是学习几个体育动作,而是对体育全方位的需求。体育老师是传播体育的文化人,这就给学校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达到纵横结构上的合理、尽力满足学生渴求体育欣赏知识的要求。
3.结论。
体育欣赏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许多对发展学生个性起着良好作用的潜在因素,我们只有充分挖掘,利用多途径向学生传授和传播体育欣赏的基本知识。并结合影响因素进行合理优化教学,让学生去真实地感知欣赏体育比赛和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爱好体育,谈论和欣赏体育,并参加体育,形成“欣赏体育热”,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最优化地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通过论述欣赏体育的方法、了解体育的特点、提出对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体育欣赏对于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于现代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于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认识是绝对必要的。社会体育的哲学基础是生活世界,体育回归生活正成为世界体育发展的时代潮流。21世纪人们把体育与人民生命历程和人的基本权利联系起来,使体育向生活化、终身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标志着体育的发展是以人文为目标重新定位和以健康为目的的重新定向。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必须以生活世界为基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满足学生文化生活的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欣赏中,关注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从而实现欣赏与实践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动力和自激互动的内在活力,使社会体育及其欣赏与实践的驱动力源于人们内在的生活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司员工转正申请书(通用12篇)
- 报名招聘岗位申请书范文参考 报名招聘岗位申请书范文参考怎么写(五篇)
- 党员民主评议的会议记录总结怎么写(通用15篇)
- 医患关系的心理学论文汇总(大全14篇)
- 纪念九一八日记范文如何写 纪念九一八日记500字(8篇)
-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手抄报一等奖作品如何写 健康环保的手抄报一等奖(8篇)
- 2023年安全事故事例简短(优质14篇)
- 高中生语文学好散文散文分类怎么分简短 高中语文散文语言特点有哪些(3篇)
- 食品发酵技术论文2 食品发酵工程论文(九篇)
- 标准版门面租赁合同简短(优秀1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