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8 12:30:15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比较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从而找出它们的异同和相似之处,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写作有很大帮助。不同领域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总结的格式和内容。
白鹿原读书笔记文章通用篇一
读《白鹿原》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痛并激动着。痛,是因为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旧的东西在努力地自卫而与新东西抗争所产生的一幕幕悲剧;激动,是看到了我们期盼的美好的事物在渐渐成形、渐渐壮大。我在看这本书时,脑海中产生的画面是黑色的,只有当那个美好的人物白灵出现时才让我看到一丝光亮。
《白鹿原》的故事发生在西安这座古代名城,具体地说,它写的是西安其中一个小县的一个平原的人事变迁。
在白鹿原上这种沧海桑田一样的变迁涉及了两代人。老一辈的是白嘉轩、鹿子霖、鹿三这些父辈的人物,而小的当然是他们的孩子们,如白孝文、白灵兄妹,鹿兆鹏、鹿兆海两兄弟、黑娃等。我对此最大的感概就是“两代人”这三个字,因为他们不仅是年龄上的两代人,思想上、生活经历上确实也如此。
白鹿原上的沧桑巨变源于中国的沧桑巨变。在父辈的年轻时代,中国还属于清朝统治下的国家,他们要交皇粮、允许有地主这种形式的存在、他们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他们对儒家是绝对尊崇的。而子辈处于年少轻狂时候正是中国最后一个朝代结束,新的统治形式产生、发展的时期。这种新的治国方式产生初期(国民政党统治——国共合作——合作分裂——共产党占统治地位)是这个故事主要的时间线索。在这种充满浓郁的改革硝烟味的农村,新旧思想的强烈撞击下,不少人成了其中的牺牲品。新时期改革的道路,不可避免的充满坑坑洼洼,在现在处于特色社会主义生活下的我一味地被故事的剧情发展撵着走,像我最喜欢的其中一位重要人物之一——鹿兆鹏,一味地以为共产党的领导是绝对正确的、马克思主义适合在中国实现。而实际上,在共产党建党初期,诸如在农村搞农协的做法在某一程度上说是错误。他们那种做法过于激进,如一开始领导人之一的黑娃就带人去砸了村里的祠堂,到此,我们也许很难联想到,在后来经历了亲人生死、信仰改变、人生事业的成败、荣誉的得失等一系列的大小事情后,黑娃会带着新一任妻子回到家乡在白嘉轩族长的接待下庄重地拜倒在祠堂里的列祖列宗神位前。其实这里也牵扯到老小两辈人之间的思想碰撞与融合,白嘉轩作为维护封建思想的长老级人物,而黑娃当年是对这种封建思想的反抗者。黑娃娶了田小娥为妻,被拒绝在祠堂门外。这也许是导致黑娃反抗的原因之一,并且这件事本身就已经体现了它反抗的性质——追求婚姻自由。然后有了他作为农协主任带头闯进祠堂砸毁乡约碑文的事。农协以失败收场后,黑娃在共产党的军队里当过保卫手,又当过劫匪,最好成了县里保卫团的一个营长——一个属国民政党性质的职位。而白嘉轩则一直以智者的形象维护着祠堂文化,包括把被砸坏的乡约碑文重新粘好。这两代人也因此产生了新旧思潮的碰撞,黑娃反抗性质的思想最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与旧的思想形成了一种交融。
再说说陆兆鹏,他一生都在追随着维护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可以看到,鹿兆鹏给我们现代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很好的,但在他们那个时期却不这样。他作为共产党员这个身份不仅理所当然地遭到国民政党的缉捕,同时也一直为村里人所不喜。我们不能唾弃愚昧的农村人,事实上,我们根本不能怪他们。他们追求的是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而在与国民政党抗衡时期,共产党初期的做法确实不尽如人意,出现过很多错误。连人外人的贤者朱先生都曾经迷惑,何况目不识丁的庄稼人呢!其中,最让我们痛惜的是,很多忠诚的共产党员被不分青红皂白地杀害了,兆鹏的妻子白灵就是其中之一。想说的是,尽管那个时期是这样的灰暗,却还是有很多兆鹏式的共产党人在努力地拥护着党,直到拨开乌云见青天。
白鹿原读书笔记文章通用篇二
我感到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说。
第一次看《白鹿原》是在高二时。一开始读是因为听说作者的身世坎坷,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经历是影响他创作的一个很大因素。正是源于此,我开始读这本书。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
全书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对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怨怨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颤的真实感。
乍一看就是一部陕北高原的简史,其实我更认为是为陕北的故去写的一墓志铭。书中大量的描写都可见陕北的风俗,作者不去作任何评价,但是正是这种不评价,却给了我们更多更大的空间去自我思考,在起伏的情节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彷佛我也身临其境般灵魂受到了荡涤。我想这正是这本书的最大价值。这种价值是其他小说所不具备的,这种价值是伟大的,这不是什么技巧,这是一种心语。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没有正面评价共产党,也没有正面评价其他政治派别。这就避免此类小说具很强的政治色彩,而且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不使读者感到乏味。我想作者晓得我们的读者是知善恶,辨良莠的,不需要那些好作人师的所谓著名作家的说教。
白鹿原读书笔记文章通用篇三
不知道以怎样的心情,反正是很压抑的那种,草草读罢陈先生的《白鹿原》,倒不是这本书会让我压抑,只是我在这样心境的情况下去阅读的,当结束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对不住它的感觉。读完之后,仿佛有一点自己的认识,想记录下来,将来要与再次读它的感受进行些许对比。
本以为这本书是完全在写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事实也却是如此,但这不仅仅是白鹿原上的两个家族,是国与共,当我们谈及到这样的两个大家伙的时候,想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事情的时候,往往是谈虎色变的。本以为在这部书里,陈老先生会大加赞赏共的,可是我没有发现很多这样的字眼,反之出现匪字的频率较多。在你死我和的争斗中,不论是国还是共,都涌现出了堂堂中华之大好男女,只是他们的信仰不同罢了,国共不都是打着拯救中华的旗号的嘛,不都是想得取这块被誉为雄鸡的土地嘛,仅仅只是对策不同罢了。军统为了镇压共产党的兴起,或者说是为了彻底的铲除共,可谓是费尽心机,真不知道,现在的古城西安的墙角下,是否曾经躺着很多烈士的遗体,原来古城的枯井,是不就是埋葬革命者的天然墓穴,把人装麻袋添枯井的举动,是个不错的发明,最起码在当时节约了两颗子弹的经费,并且不用在操心枪毙以后草率处理尸体的事情。关于政治,我不敢说太多,总之我知道最后,鲜艳的五星红旗代替了各个地方的青天白日大旗,谁有了天下,谁就是对的,我只能这样认为吧,就是感慨国人之间的相互杀戮。
我佩服白嘉轩,但是我好像又不赞同他所有的做法,他的腰的确挺的很直,做人也是没的说,但是在乱世当中,岂容你这枝独秀。他一生娶了七个老婆,前六位都是短命的媳妇,传言他的那个重要部位有倒钩刺,是老婆的致命利器。他有三儿一女,大哥和小妹是让他逐出家门的两位,但是后来他又准许了大儿回祠堂祭祖,也就标志了他还认这个儿子。
鹿子霖是可以在那样的社会有所作为的,但是他却偏移重心去战胜白姓,再者,他教养出了一个共产党的儿子和一个在国与共之间游走而最终选择了国但是被共击毙的抗日英雄,但是这都给鹿子霖带来了不少麻烦,他是国的一个小小官员,不得不说的是,他应该骄傲与自己与别的漂亮女人偷情的佳作,用干爸的名义成功的获悉了自己在外还有十多个后代,其风流程度远胜于几百年前的段正淳先生。
白孝武和白孝义略过不说,他们实在没有什么太突出的表现。白灵灵是小说中少有塑造的一位突出女性,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奉献较大,可悲的是他死于激进的共产党人物手中,为了节约子弹,她是被活埋的,她是果断被冤枉的,而出现这样失误的共产党军政委只是要好好检查自己罢了,共同革命的人相互厮杀,往往比洋枪大炮来的更加的猛烈。
鹿兆鹏是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他和国-党做着很多无休止的斗争,的确是把脑袋放在裤腰带上的英雄人物,白鹿原上的国--党大肆的搜捕他未遂,他却说自己一直在白鹿原上未曾离开,是一位会躲躲藏藏并且暗地里干事的人物,是地下人物的一个小核心。他和自己的弟弟深爱着的白灵在一次假扮夫妻的任务中假戏真做了,当然这绝对不是偶然。鹿兆海是一名抗日英雄,值得一提的是,他拥有43杀日本小鬼的记录,他却悲催的死于共产党的枪下,相煎何太急呀。他深爱白灵,发誓终生非她不娶,当他得知她和自己的哥哥好上并怀孕时,还为这样的一位异党份子秘密转移,可见其心,真男人也,自己的种.种委屈在那时连毛都不是。
鹿黑娃是我最佩服的人,他敢爱敢恨,敢打破枷锁,由于这样不准祭祖,父亲不认这样的儿子了,他的一生是悲剧的,当也是可歌可泣的,他做过长工,当过土匪,闹过革命,当过国-党军官,小时不好好读书,最终成为可以一提的儒生。他知道小娥和白孝文的偷奸,却不得不在白孝文拯救他后冰释,他敬重自己的父亲却被扫地出门,并且父亲强杀了自己带回来不被认可的媳妇,最后还不得不向父亲和族人祈求原谅自己以前的所为所做,他咽下了仇恨,却被白孝文这样的非君子人物算计而得到一颗子弹的馈赠。从一个坏人变回好人又如何,你最终还是抹不掉那些坏人的事迹呀。
还有很多的人物我暂时不再介绍了,这样的一本书道出了生活的艰辛和革命的来之不易,渴望的是一种太平。事事不随人愿,求改变,但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在一定的度中行驶。人这一辈子需要那样的一口不愿意咽下去得气,但是不能和人永远斗气,虚伪的表面平和,真实的背后斗争,当即将入土的时候才明白这都是那样的没有意义,一切皆是浮云罢了。
白鹿原读书笔记文章通用篇四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忠实老先生在这部四十多万字的小说开篇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这句话,其实也就告诉了我们他老人家的真正的写作意图。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陈老先生通过对西安东南这片天然的黄土台原上地域人风的描写,折射出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变。这当然是《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理由之一,但不可否认,那凝重的文笔传达出的充满西北黄土高原的土地气息的文字,颠覆传统对人性与政治的一刀切的判断,是获此殊荣的最终理由。
纵观全篇,小说的人物描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说人物主要叙写了白鹿原上白姓一族和鹿姓一族,还有与这两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冷先生、朱先生两家。
我个人按照《红楼梦》里曹雪芹先生给十二钗正侧的分法认为,以白嘉轩为首的白家,孝文孝武孝义三个儿子和女儿白灵,姐夫朱先生以及长工鹿三和其子兆谦应该算是主要人物,而妻子仙草和三个儿媳只能是为凸显男人们而存在的陪衬人物。以鹿子霖为首的鹿家,儿子兆麟兆海应为主要人物,而与两家均为儿女亲家的冷先生当然是主要人物。
忠实老先生正是通过对这诸多的主要人物的描写,一步步凸现小说的写作意图。
白嘉轩: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凡人和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於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圣人的好多广为流传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实际上只有圣人自己可以做得到,凡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第二章)。
圣人能看一丈远的世事;咱们凡人只能看一步远,看一步走一步吧,像黑娃这号混饨弟子,一步远也看不透,眼皮底下的沟坎也看不见。你急也不顶用。让他瞎碰瞎撞儿回,也许能碰撞得灵醒过来,急是没用的。(第十章)。
以上两段文字是白嘉轩对姐夫朱先生做人的领悟。在他的心里,大姐夫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圣人,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的凡人。从姐夫朱先生为人处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做人的真谛,这让他终生受用。但令人遗憾的是,他至死也没有真正领悟透朱先生全部的做人法则,因为他还是有一件心事,到最后才说出来,那就是换地。
白嘉轩在一次一次的动荡中渐渐悟到了朱先生的做人真谛。尽管他没有上过学,但凭着族长的英明睿智,他还是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真谛,领悟到了那亘古不变的真理。但他还是不能成完全领悟。尘世争名夺利的喧哗,不容许他这个族长以一个超脱世外的圣人的形象存在。
白嘉轩想:‘这些人在这儿吃谁的?’他几次想把姐夫朱先生写给张总督的民谣念出来,却又几次作罢。他清楚鹿子霖不是张总督,他自己也不是朱先生,念了也没有用。他应酬着坐了一阵子,再也坐不下去,就起身告辞了。(第七章)。
白嘉轩一心恪守做一个好族长的原则:为了族人的利益闹农协;听了朱先生的话,之后的党派纷争便不在参与;送儿子到白鹿书院念书,不去县城念新书;为维护祖训,不顾妻母阻挡,族人相劝,坚持痛笞爱子,与即将成为族长的儿子断绝父子关系他是封建末期族长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一个圣人。因此,当圣人姐夫朱先生逝去的时候,白嘉轩说:中国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文人了。其实,又何止没有这样的文人,恐怕就连这样的人也没有了吧。
前面已经提到,白嘉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称职的族长。他宽以待人,尤其对自己家的长工鹿三,他们已有几代的交情了。当年白嘉轩的父亲白景德给鹿三娶妻,时隔多年,白嘉轩又诚恳地提出要给鹿三的儿子鹿兆谦娶妻,并让自己的掌上明珠白灵认鹿三做干大凡此种种,全都彰显了白嘉轩作为族长的仁义。
白鹿原读书笔记文章通用篇五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陈老先生通过对西安东南这片天然的黄土台原上地域人风的描写,折射出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变。这当然是《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理由之一,但不可否认,那凝重的文笔传达出的充满西北黄土高原的土地气息的文字,颠覆传统对人性与政治的一刀切的判断,是获此殊荣的最终理由。
纵观全篇,小说的人物描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说人物主要叙写了白鹿原上白姓一族和鹿姓一族,还有与这两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冷先生、朱先生两家。
我个人按照《红楼梦》里曹雪芹先生给十二钗正侧的分法认为,以白嘉轩为首的白家,孝文孝武孝义三个儿子和女儿白灵,姐夫朱先生以及长工鹿三和其子兆谦应该算是主要人物,而妻子仙草和三个儿媳只能是为凸显男人们而存在的陪衬人物。以鹿子霖为首的鹿家,儿子兆麟兆海应为主要人物,而与两家均为儿女亲家的冷先生当然是主要人物。
陈忠实老先生正是通过对这诸多的主要人物的描写,一步步凸现小说的写作意图。
白嘉轩:“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凡人和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於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圣人的好多广为流传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实际上只有圣人自己可以做得到,凡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第二章)。
圣人能看一丈远的世事;咱们凡人只能看一步远,看一步走一步吧,像黑娃这号混饨弟子,一步远也看不透,眼皮底下的沟坎也看不见。你急也不顶用。让他瞎碰瞎撞儿回,也许能碰撞得灵醒过来,急是没用的。(第十章)”
以上两段文字是白嘉轩对姐夫朱先生做人的领悟。在他的心里,大姐夫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圣人,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的凡人。从姐夫朱先生为人处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做人的真谛,这让他终生受用。但令人遗憾的是,他至死也没有真正领悟透朱先生全部的做人法则,因为他还是有一件心事,到最后才说出来,那就是换地。
白嘉轩在一次一次的动荡中渐渐悟到了朱先生的做人真谛。尽管他没有上过学,但凭着族长的英明睿智,他还是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真谛,领悟到了那亘古不变的真理。但他还是不能成完全领悟。尘世争名夺利的喧哗,不容许他这个族长以一个超脱世外的圣人的形象存在。
“白嘉轩想:这些人在这儿吃谁的?他几次想把姐夫朱先生写给张总督的民谣念出来,却又几次作罢。他清楚鹿子霖不是张总督,他自己也不是朱先生,念了也没有用。他应酬着坐了一阵子,再也坐不下去,就起身告辞了。(第七章)”
白嘉轩一心恪守做一个好族长的原则:为了族人的利益闹农协;听了朱先生的话,之后的党派纷争便不在参与;送儿子到白鹿书院念书,不去县城念新书;为维护祖训,不顾妻母阻挡,族人相劝,坚持痛笞爱子,与即将成为族长的儿子断绝父子关系……他是封建末期族长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一个圣人。因此,当圣人姐夫朱先生逝去的时候,白嘉轩说:中国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文人了。其实,又何止没有这样的文人,恐怕就连这样的人也没有了吧。
前面已经提到,白嘉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称职的族长。他宽以待人,尤其对自己家的长工鹿三,他们已有几代的交情了。当年白嘉轩的父亲白景德给鹿三娶妻,时隔多年,白嘉轩又诚恳地提出要给鹿三的儿子鹿兆谦娶妻,并让自己的掌上明珠白灵认鹿三做干大……凡此种种,全都彰显了白嘉轩作为族长的仁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白鹿原读书笔记文章通用篇六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老先生在这部四十多万字的小说开篇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这句话,其实也就告诉了我们他老人家的真正的写作意图。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陈老先生通过对西安东南这片天然的黄土台原上地域人风的描写,折射出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变。这当然是《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理由之一,但不可否认,那凝重的文笔传达出的充满西北黄土高原的土地气息的文字,颠覆传统对人性与政治的一刀切的判断,是获此殊荣的最终理由。
纵观全篇,小说的人物描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说人物主要叙写了白鹿原上白姓一族和鹿姓一族,还有与这两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冷先生、朱先生两家。
我个人按照《红楼梦》里曹雪芹先生给十二钗正侧的分法认为,以白嘉轩为首的白家,孝文孝武孝义三个儿子和女儿白灵,姐夫朱先生以及长工鹿三和其子兆谦应该算是主要人物,而妻子仙草和三个儿媳只能是为凸显男人们而存在的陪衬人物。以鹿子霖为首的鹿家,儿子兆麟兆海应为主要人物,而与两家均为儿女亲家的冷先生当然是主要人物。
陈忠实老先生正是通过对这诸多的主要人物的描写,一步步凸现小说的写作意图。
白嘉轩:“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凡人和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於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圣人的好多广为流传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实际上只有圣人自己可以做得到,凡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第二章)。
圣人能看一丈远的世事;咱们凡人只能看一步远,看一步走一步吧,像黑娃这号混饨弟子,一步远也看不透,眼皮底下的沟坎也看不见。你急也不顶用。让他瞎碰瞎撞儿回,也许能碰撞得灵醒过来,急是没用的。(第十章)”
以上两段文字是白嘉轩对姐夫朱先生做人的领悟。在他的心里,大姐夫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圣人,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的凡人。从姐夫朱先生为人处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做人的真谛,这让他终生受用。但令人遗憾的是,他至死也没有真正领悟透朱先生全部的做人法则,因为他还是有一件心事,到最后才说出来,那就是换地。
白嘉轩在一次一次的动荡中渐渐悟到了朱先生的做人真谛。尽管他没有上过学,但凭着族长的英明睿智,他还是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真谛,领悟到了那亘古不变的真理。但他还是不能成完全领悟。尘世争名夺利的喧哗,不容许他这个族长以一个超脱世外的圣人的形象存在。
“白嘉轩想:‘这些人在这儿吃谁的?’他几次想把姐夫朱先生写给张总督的民谣念出来,却又几次作罢。他清楚鹿子霖不是张总督,他自己也不是朱先生,念了也没有用。他应酬着坐了一阵子,再也坐不下去,就起身告辞了。(第七章)”
白嘉轩一心恪守做一个好族长的原则:为了族人的利益闹农协;听了朱先生的话,之后的党派纷争便不在参与;送儿子到白鹿书院念书,不去县城念新书;为维护祖训,不顾妻母阻挡,族人相劝,坚持痛笞爱子,与即将成为族长的儿子断绝父子关系……他是封建末期族长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一个圣人。因此,当圣人姐夫朱先生逝去的时候,白嘉轩说:中国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文人了。其实,又何止没有这样的文人,恐怕就连这样的人也没有了吧。
前面已经提到,白嘉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称职的族长。他宽以待人,尤其对自己家的长工鹿三,他们已有几代的交情了。当年白嘉轩的父亲白景德给鹿三娶妻,时隔多年,白嘉轩又诚恳地提出要给鹿三的儿子鹿兆谦娶妻,并让自己的掌上明珠白灵认鹿三做干大……凡此种种,全都彰显了白嘉轩作为族长的仁义。
在看了卞寿堂先生的《白鹿原文学原型考释》和鹏鸣先生的《世界文学简论》中一篇关于写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的文章后,我对《白鹿原》这本书的理解又更深刻了一些。
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美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的反映出了鹿姓和白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白鹿两大家同宗、不同姓,为房为地,明争暗斗,陈忠实先生把关中农民生活中的矛盾斗争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越读越被里边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吸引。
鹏鸣先生在文章中这样讲:“我手里捧的仿佛不是一部书,而是西安古城上沉甸甸的砖块头和城砖一样厚重的沧桑的历史。《白鹿原》给人一种历史性的压抑感,给人无限的思考。……陈忠实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人,能把一种震撼留在读者心底,让人思考命运和人生,思考国家、民族、个人的关系,不自觉地觉醒,找寻人类精神困境的突围。”所以,《白鹿原》绝对不是一部简单地描写农民矛盾和男女生活的小说,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书里刻画了好几个关中农民的形象,其中最深刻的无疑便是白鹿两家的大家长,封建正统的族长白嘉轩,有权有势的封建社会地方政权人物鹿子霖。对白嘉轩,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挺直的腰杆,而这腰杆却被后来当了土匪的黑娃鹿兆谦唆使手下打折了。白嘉轩据守封建道德、大义做人,一生也数次遭难,但从来没被击垮过,这些磨难对他来说就像关中大地上严冬酷暑的轮回。或许在有些事情上他的处理让人觉得不近情理甚至是冷酷,像是和女儿白灵断绝父女关系、在祠堂里惩罚田小娥。可是这完全能够被理解,这是由白嘉轩的性格所决定的。白嘉轩和朱先生一样是坚持儒家思想的,如果说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儒家思想的精神领袖,那么白嘉轩就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在他身上几乎承受着传统民族文化的全部负荷。白嘉轩虽然没有从理论上系统地接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却把“仁、义、礼、智、信”完全融合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典范行为为村民树起了一个楷模。
所以即使后来他的腰被打断了,他的躯体弯折了,可是他的思想、他的“正义”、他给全族人带来的精神没有夭折,他还是以他的威严执行着他认为应该维护的社会道德的言行准则。
白嘉轩和长工鹿三之间的主仆关系也颠覆了我对封建社会地主和工人的认识。白嘉轩对待长工鹿三的态度是重之、携之,而且常常教育子女要尊重鹿三,并让自己最疼爱的女儿白灵认鹿三当干大,而在鹿三身上也丝毫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被剥削者深受苦难的痕迹,他也丝毫没有反抗的意思,反而把白嘉轩当作自己的恩人,虔诚地信奉和捍卫着白家执掌的宗祠文化。而鹿三死后,白嘉轩的那句评价“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个长工去世了”,则表现出了白嘉轩对鹿三的丰富情感。所以在我看来,白嘉轩不失为一位值得敬重的长辈。我们应该学习白嘉轩的为人处世之道,又要摒弃其陈旧保守的思想。
书中最具鲜亮特色的另一个配角便是田小娥。从小娥身上折射出来的是农村女人被压迫被损害的命运。在今天看来,一个女人把依靠男人作为一生的命运无疑是非常愚蠢的选择。但在《白鹿原》中,找个可靠的男人依附却是一个女人毋庸嘲笑的全部愿望。小娥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而小娥所有的命运无不在男权的支配下,并与男权做着一次又一次的抗争。给郭举人做小妾、与黑娃偷情私奔、与鹿子霖的纠缠、后又勾引白孝文,直至最后被鹿三杀死,从头到尾掌控她命运的都是男人。小娥代表了在那个社会上无数的女性,和无数女性的归属。容不下她的不是这个社会,而是这个男权社会下女人的命运。她死后仍在不懈抗争,她引来了瘟疫,令整个白鹿原一片恐怖。她的鬼魂附体到鹿三身上那段,无疑是她整个命运中最酣畅的时刻。就在她即将胜利的时候,她还是被所谓代表正义的白嘉轩给镇压了,她甚至被修了六角塔压住,永世不得翻身。女权最终还是没有战胜男权。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人力无法扭转的趋势,在那男权当道的社会,女性基本毫无命运可言。终其一生,小娥也不过是男权下一个可悲的牺牲品而已。
鹏鸣先生说看完这部作品,就想到两个词:命运、人生。确实如此啊,人生的变化总是在悄悄进行着,我们无力改变什么,只能顺其自然,这便是命运。命运静静躺在心里的某个角落,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地发酵,逐渐转入深沉,进而渐渐沉淀为现在的一种回忆。总是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牵制人的脚步,摆布着人的命运。或许又叫宿命。
想到《白鹿原》,也总是会想到书中那头神秘的白鹿。当白鹿原上彩霞满天或朝阳灿烂的时候,抑或是在大雪过后白茫茫的雪地上,白鹿会从哪一处呼啸而出,跃入人们的视线,带给人们崭新的希望。
白鹿原读书笔记文章通用篇七
第一次听说《白鹿原》,还是因为王全安的电影。电影中古老的关中平原,苍劲的八百里秦川,黝黑结实的陕北汉子,一幕幕镜头变换,清晰又凌乱,编织出陈忠实笔下细密而宏大的白鹿原。这不禁引起我对原小说的好奇心,于是便开始了纸上对白鹿原的探寻。
《白鹿原》说的是清末到建国时的陕西农民的生活,讲述了白鹿原上白鹿两大家族所有人的命运。
书中情节早已被分析透彻,我就不再予以置评,我想谈谈的是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它对国共两党的描写。并没有简单的评价对错,而是相对真实地还原,这种态度让我震撼。以前上中学时,听到的所有关于国共两党的评论,国民党都无疑是众矢之的,而共产党的任何领导都是英明的,即使犯了错误,也只是简单一句带过。书里写道,白灵参加地下党之后,发动了许多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国民党没将她置之死地,反而是共产党内讧清除叛徒的运动让她年纪尚轻就死在了异乡,当中的荒谬和无情让人咋舌。接受了许多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我才发现很多事并不能尽信书,太多的真相掩藏在短短的几行铅字背后,就像人死后一块石碑就概括了他的一生,其实当中有多少故事,是非对错,又怎能断言得如此轻易。
其实且不说个人,哪一个组织能说自身没有见不得光的内容?小到家庭,大到家国政党,有谁不在努力掩饰甚至埋藏自己阴暗的过去和内心?中国有句古话“家丑不可外扬”,其实何止是不可“外扬”呢?就连内部也能少一个人知道就多对一个人隐瞒吧,不止家丑,“党丑”也一样。
既是自己做下的事和自己存在的问题,却还害怕别人评说,以至于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压制别人评说,这便是心虚的典型表现,而胸襟坦荡的人是不会心虚的。古人还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而有些人却忘得一干二净了,专干写防民之口的勾当。古人又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然还能煮粥,而这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有些人却忘得更干净,在他们眼中,水是最柔弱的一种物质而已,自己铸个什么模子,水就能变成什么形状,自己挖个到哪的沟渠,就能把水引到哪里去,可他们却忘了黄河屡改故道的先例了。总有一天,无穷的“围追堵截”会让黄河再次泛滥的,我们等待着。
书里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起起伏伏的,却不遵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做尽了坏事的得善终,回头是岸的土匪头子却被杀死,叹一句生死无常,再回头想想,其实人生因为难以预测才美好,而立人之本不会因为好坏有所不同,正直、善良、热忱始终是我们要坚持的品格,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就像当年的红军长征、一样,到现在渐渐被剥开迷雾,更多的人用客观理智的眼光看问题,留给后人的将是一部健全、公正的历史。
白鹿原读书笔记文章通用篇八
在看了卞寿堂先生的《白鹿原文学原型考释》和鹏鸣先生的《世界文学简论》中一篇关于写忠实和他的《白鹿原》的文章后,我对《白鹿原》这本书的理解又更深刻了一些。
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美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的反映出了鹿姓和白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白鹿两大家同宗、不同姓,为房为地,明争暗斗,忠实先生把关中农民生活中的矛盾斗争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越读越被里边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吸引。
鹏鸣先生在文章中这样讲:我手里捧的仿佛不是一部书,而是西安古城上沉甸甸的砖块头和城砖一样厚重的沧桑的历史。《白鹿原》给人一种历史性的压抑感,给人无限的思考。忠实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人,能把一种震撼留在读者心底,让人思考命运和人生,思考国家、民族、个人的关系,不自觉地觉醒,找寻人类精神困境的突围。所以,《白鹿原》绝对不是一部简单地描写农民矛盾和男女生活的小说,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书里刻画了好几个关中农民的形象,其中最深刻的无疑便是白鹿两家的大家长,封建正统的族长白嘉轩,有权有势的封建社会地方政权人物鹿子霖。对白嘉轩,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挺直的腰杆,而这腰杆却被后来当了土匪的黑娃鹿兆谦唆使手下打折了。白嘉轩据守封建道德、大义做人,一生也数次遭难,但从来没被击垮过,这些磨难对他来说就像关中大地上严冬酷暑的轮回。或许在有些事情上他的处理让人觉得不近情理甚至是冷酷,像是和女儿白灵断绝父女关系、在祠堂里惩罚田小娥。可是这完全能够被理解,这是由白嘉轩的性格所决定的。白嘉轩和朱先生一样是坚持儒家思想的,如果说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儒家思想的精神领袖,那么白嘉轩就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在他身上几乎承受着传统民族文化的全部负荷。白嘉轩虽然没有从理论上系统地接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却把仁、义、礼、智、信完全融合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典范行为为村民树起了一个楷模。
所以即使后来他的腰被打断了,他的躯体弯折了,可是他的思想、他的正义、他给全族人带来的精神没有夭折,他还是以他的威严执行着他认为应该维护的社会道德的言行准则。
白嘉轩和长工鹿三之间的主仆关系也颠覆了我对封建社会地主和工人的认识。白嘉轩对待长工鹿三的态度是重之、携之,而且常常教育子女要尊重鹿三,并让自己最疼爱的女儿白灵认鹿三当干大,而在鹿三身上也丝毫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被剥削者深受苦难的`痕迹,他也丝毫没有反抗的意思,反而把白嘉轩当作自己的恩人,虔诚地信奉和捍卫着白家执掌的宗祠文化。而鹿三死后,白嘉轩的那句评价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个长工去世了,则表现出了白嘉轩对鹿三的丰富情感。所以在我看来,白嘉轩不失为一位值得敬重的长辈。我们应该学习白嘉轩的为人处世之道,又要摒弃其陈旧保守的思想。
书中最具鲜亮特色的另一个配角便是田小娥。从小娥身上折射出来的是农村女人被压迫被损害的命运。在今天看来,一个女人把依靠男人作为一生的命运无疑是非常愚蠢的选择。但在《白鹿原》中,找个可靠的男人依附却是一个女人毋庸嘲笑的全部愿望。小娥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而小娥所有的命运无不在男权的支配下,并与男权做着一次又一次的抗争。给郭举人做小妾、与黑娃偷情私奔、与鹿子霖的纠缠、后又勾引白孝文,直至最后被鹿三杀死,从头到尾掌控她命运的都是男人。小娥代表了在那个社会上无数的女性,和无数女性的归属。容不下她的不是这个社会,而是这个男权社会下女人的命运。她死后仍在不懈抗争,她引来了瘟疫,令整个白鹿原一片恐怖。她的鬼魂附体到鹿三身上那段,无疑是她整个命运中最酣畅的时刻。就在她即将胜利的时候,她还是被所谓代表正义的白嘉轩给镇压了,她甚至被修了六角塔压住,永世不得翻身。女权最终还是没有战胜男权。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人力无法扭转的趋势,在那男权当道的社会,女性基本毫无命运可言。终其一生,小娥也不过是男权下一个可悲的牺牲品而已。
鹏鸣先生说看完这部作品,就想到两个词:命运、人生。确实如此啊,人生的变化总是在悄悄进行着,我们无力改变什么,只能顺其自然,这便是命运。命运静静躺在心里的某个角落,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地发酵,逐渐转入深沉,进而渐渐沉淀为现在的一种回忆。总是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牵制人的脚步,摆布着人的命运。或许又叫宿命。
想到《白鹿原》,也总是会想到书中那头神秘的白鹿。当白鹿原上彩霞满天或朝阳灿烂的时候,抑或是在大雪过后白茫茫的雪地上,白鹿会从哪一处呼啸而出,跃入人们的视线,带给人们崭新的希望。
白鹿原读书笔记文章通用篇九
这书还没读完的时候就有想写这个书评的打算了,之后一直在构思。读完后因为赶上返校的日子,来学校后又散漫了几天,今天终于开始着手写了。估计再不写之后会更加懒得写了。
我是去年才开始养成阅读这个习惯的,相较于刚开始读的一些畅销书,陈忠实先生这部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不朽之作,更有一种魅力吸引着我。这本书简单的来说概括为: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起史诗,一幅中国农村宗族式生活的斑斓画卷。
书的开头就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读下去:“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详。接着就是关于他七娶六丧的详情了,而同时也确定了本书的核心人物——白嘉轩。即便长辈同辈和一些后辈都相继离世,他最后还活着。估计作者是想用这人的眼睛来着这五十年的历史。再之后情节愈发的深入,就如同一幕幕鲜活的话剧上演着: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终究让人罢读不能。由于背景设定于落后的封建社会,因而有些事件为了推动情节而发展,其真实性就不是那么的考究了。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是比较通俗的,即便有不少污言秽语和不可描述的香艳场面,也犯不上低俗一说,对于《白鹿原》中的性的描写,众口难调,或太过露骨,或恰到好处,鄙人之拙见还是以为对于此书的框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未太过出格。书中的人物个性分明,为人处世或圆滑,或刚正,或稳重,或轻浮。小说借由历史这条时间轴展开的,中间穿插着较多的回忆片段,但却并没有让我读着混乱。以白鹿原上的白鹿村里的两个大户之间的明争暗斗为主线,各个人物的命运为结局展开的。对于这些人物的刻画也是印象极为深刻的。我想要具体说说我对几个主要人物的看法。
首先是白嘉轩,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他的人物特点是代表着广大的农民形象的。无论是皇帝没了,军阀来了,还是國民党和共产党谁能得天下,他大部分都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观望着,基本不掺和,老实本分的种自己的庄稼。只有当他作为庄稼人时的利益被侵害时,他才会反抗,所以闹出了鸡毛传帖这档子事。他的这份淡然处之的心态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同时作为族长,他对整个村子的人负责,什么事都想着要给大伙一个交代,监视着任何想坏了规矩的人。因此即便是他给予厚望的长子做了不耻的事情后,他也按族法处置。不过他的这种大公无私更多的是倾向于自己要脸面。他领乡亲们诵读乡约,也是为了维护自己族长的权威。白嘉轩同时也是一个自私的人,所以小说的开头才会说他对自己的六娶六丧是引以为豪的。他不顾那些女人的死活,只想能保住白家的香火。这也是受他父母的影响,他的父亲死前还交代他去把第五房娶了,不用为自己守孝,绝了后才是大逆不孝。母亲也说过女人不过是糊窗子的纸,破了烂了揭掉了再糊一层新的,家产花光了都值得。可见白嘉轩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他成为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也不足为奇。虽然后面讲到他绞短辫子,不让女儿裹小脚这类顺应时代发展的举措,但却不能动摇其根本。即便失女丧妻,家破身残,他的文化信仰也不是能轻易撼动的。文中是这样提到的“凡是生在白鹿村炕脚地上的人们,只要是人,迟早都会跪倒在祠堂里头。”。但白嘉轩既然代表着农民的形象,作者在其身上还是展现了庄稼人应有的优良品德,兢兢业业,恪守本分。在小说的结尾看见几近疯癫的鹿子霖后,对于设计夺取他的风水宝地一事还是心存愧疚的。
而与其斗争的另一个家族里,鹿子霖这人就和白嘉轩截然不同。虽同为庄稼人,但这人却不是那么的讨喜。这人两面三刀,颇具城府,攻于心计。明面一套话,暗地又是另一套。我认为这个人不是个坏人,他只是个不能坚守本心的人,更是个软弱的人。他想光宗耀祖,不想输给白家,于是想着各种办法想对付白嘉轩。巧取风水地这一事件他以为是他自己占了便宜,之后又利用田小娥来色誘白孝文,让白嘉轩把他大儿子从家里赶了出去。再之后又借此买白孝文的地,拆他的房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白嘉轩颜面尽失。但结果是自己却过得并不那么顺心。大儿子因为包办婚姻的事和他闹翻,让他对亲家过意不去,同时又因为鹿兆鹏共产党的身份差点连坐罪名,之后二儿子也因为国共内斗而死。之前夺过来的田又都因为保释卖了回去,最后自己也落得个疯癫的结局,不过我并不认为他这人有多么值得同情。他落魄过也潇洒过,权当是报应罢了。整个白鹿原的人都知道他表面是个看似正派的人士,可私底下却是个禽兽。命苦的田小娥走投无路求他,他却把人家给潜规则了。还有本村的,邻村的一些女子也与他有染,最后又闹出个四处认自己私生子女为干儿子干女儿的笑话。这样的人实在无法多施舍一点同情予他。所以做人还是得本分为好,至少经历了多舛的命途之后还会值得人去怜悯的。
朱先生这个角色是我最欣赏的,之所以如此的喜爱这本书,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朱先生这个人物的存在。关于朱先生的原型貌似是真的有,并没有做太多了解,只是觉得此人是以一个上帝视角来观看着全局的。幽默这个词在他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言行举止间无不令人觉得风趣而又引人深思。因为他是“圣人”,“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而凡人却看不透凡人的所作所为”白嘉轩是这样诠释这个圣人一词的。诚然,朱先生无论是生前只身一人劝退军阀的进攻,还是死后不用棺材一切从简戏弄后人的故事,无不充满传奇色彩。他是个睿智的人,他的双眼能看清眼前事物的本质,更能看到未来(一句有意的提醒让白嘉轩免遭土改的厄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评价于他是不算过誉的。他一个儒学大家能成为白嘉轩眼中的圣人甚至是读者心中的圣人并不意外,因为他就是白鹿原上那一只庇佑着这原上生命的白鹿。“平生自愧无憾事,死后方敢对青天”,这幅挽联是对其最高的评价。他是一个角色,更是作者表达自己态度的媒介。文中不少地方作者都借朱先生之口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更多的是对于种种闹剧的批判,用个不那么恰当的词叫吐槽。作为一个读者,能感受到这本书不单单是为了写作而成书,更有作者对于这数十年里中国命运变迁的情感在其中。这种情感作者在当时不能表达出来,而将其寄于此处。
鹿兆谦,很陌生的一个名字,还是叫黑娃熟悉点。一个年少轻狂不爱上学的小子后来竟成为了朱先生的得意门生。黑娃虽然有不少出格的事,但其实根本算不上坏。黑娃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枷锁的斗争者,当然不只是他敢和田小娥偷情。他自小就很叛逆,他知道白家待他父子俩亲如一家,但他就是不喜在白家做事。他嫌“嘉轩叔腰杆太硬太直”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他坚持要去大村子里闯,可见他是一个富于冒险精神的人。后面闹农协,去打仗,当山贼,暗中帮助共产党,他从没有退缩过。他亦是重情重义之人,听闻小娥的死后便带着山贼弟兄去报仇,鹿兆鹏几次溃败他也都想法帮着他。在求学朱先生后也开始明事理了,对于以前所做的恶行也都表示了悔过。朱先生送他的四字“学为好人”是多少人能做到的?无奈的是这样一个人最后还是被陷害死了。他糊涂半生,混账半生,闯荡半生,而当一切都开始走向正轨后,在新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即将到来时却被当做共产党的敌人处决了。或许他的死是为了向我们揭露那个大时代背景下的真实,但我还是有点不太愿意接受的,可以说他的死比田小娥和白灵的死更让我为之触动。他的`死也很讽刺,上学堂时和鹿兆鹏白孝文三人一起逃课看配种,而今却落得这光景。
现在开始说说鹿兆鹏和鹿兆海两兄弟,鹿兆鹏一直在挑战着封建礼教,从拒婚开始就注定了要和封建思想抗争到底。可是,他的革命成果代价却很大,农协失败,连累黑娃不说,之后的几次军事行动也都成了丧家犬,要不是黑娃和土匪大拇指,早就身首异处了。之后为了掩护身份,没想到和白灵假戏真做了,他弟弟和白灵的死也和他脱不了干系。盲目的革命就像不懂事的小孩到处屙屎却要别人擦干净尻子(这几个词汇我是从这书学到的,就借来用用)。可以说他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成功的革命家。而他的弟弟鹿兆海,一个青年中的佼佼者,正是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年纪,却死于内战。而本来和白灵好上的他却因为与其政见不和,都不愿让步的双方最后却选择分手。一段战乱年代美好的爱情却被政治玷污了,确实有点惋惜,果然政治这东西害人匪浅啊。鹿兆海无疑是悲剧的,女朋友跟大哥睡了不说,最后死的都不是那么光荣(若是光荣也就没必要隐瞒事实了)。可怜他还发誓非白灵不娶,真可谓是自古多情空余恨。这这也让我讨厌白灵多一点理由了。
白孝文这个人很不喜,懒得说他了,直接跳过,接下来是此书中两位举足轻重的女性角色——田小娥和白灵。
田小娥,一个基本算做被卖了做洐奴的可怜人,想反抗命运却遭遇种种困难而终究无法逃离其魔掌的女子。她的死我并不惋惜,我觉得这对她何尝不是一种解脱。食不果腹,无依无靠,名声极其败坏,不被这个社会所容纳的她活着对她自己何尝是种煎熬。对于田小娥的不齿行径,我觉得并不能做太多批判。和黑娃偷情,是对命运反抗的第一步,不过却也是最后一步了。之后为了就黑娃不得已和鹿子霖不轨,之后勾引白孝文一开始是为了满足鹿子霖的要求,后面也不过是为了找个依托罢了。对当下社会最原始的反抗就得用最原始的方式——性。田小娥与《1984》里的茱莉亚的方式不谋而合。你可以束缚人们的思想,限制他们的行动,但你无法束缚他们追求最原始的自由。田小娥真的是放荡和堕落吗?不过是一个弱女子在用仅剩的资本反抗罢了。田小娥并不是应该是遭人唾弃的人,她只是个走投无路的人。
但对于白灵,实在是喜欢不起来了。书中描写的白灵一开始是白鹿原上的精灵,活泼可爱的,国难当前义不容辞的贡献者自己的一份力。敢于追求爱情自由的她也是个刚烈女子。我本以为她和鹿兆海的爱情在经历父辈的阻挠后会修成正果,但作者不会这么这么俗套,这毕竟不是言情小说。在安排了她和鹿兆海的矛盾激化分手以及她和鹿兆鹏的结合后,白灵整个人都变了,成了一个狂热的革命者,她身上的灵性没了,我竟开始讨厌起这个角色来了。可能这也是我个人的偏见吧,不愿让任何东西玷染纯洁质朴的爱情。她的死最后还是让人不禁恻隐——为了省子弹将人活埋,死于她投身全部的共产党,她的死和黑娃一样不值。
《白鹿原》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当代文学作品,相较于之后看过的《活着》,《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读起来而更加的舒适——整本书都写活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放荡不羁的措辞。而也正因为这本书,勾起了我对当代小说的兴趣。我很欣赏那个时代,那时的作家大部分都是真才实学,如今的所谓的畅销书作家难以望其项背;那是的物质生活虽不发达,但他们有我没有的信仰。更重要的是,那时的爱情,很多人都还是相信的。当然我不会真的想去那个时代,只是觉得我们应该正视那个时代。
白鹿原读书笔记文章通用篇十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陈老先生通过对西安东南这片天然的黄土台原上地域人风的描写,折射出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变。这当然是《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理由之一,但不可否认,那凝重的文笔传达出的充满西北黄土高原的土地气息的文字,颠覆传统对人性与政治的一刀切的判断,是获此殊荣的最终理由。
纵观全篇,小说的人物描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说人物主要叙写了白鹿原上白姓一族和鹿姓一族,还有与这两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冷先生、朱先生两家。
我个人按照《红楼梦》里曹雪芹先生给十二钗正侧的分法认为,以白嘉轩为首的白家,孝文孝武孝义三个儿子和女儿白灵,姐夫朱先生以及长工鹿三和其子兆谦应该算是主要人物,而妻子仙草和三个儿媳只能是为凸显男人们而存在的陪衬人物。以鹿子霖为首的鹿家,儿子兆麟兆海应为主要人物,而与两家均为儿女亲家的冷先生当然是主要人物。
陈忠实老先生正是通过对这诸多的主要人物的描写,一步步凸现小说的写作意图。
白嘉轩:“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凡人和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於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圣人的好多广为流传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实际上只有圣人自己可以做得到,凡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第二章)。
圣人能看一丈远的世事;咱们凡人只能看一步远,看一步走一步吧,像黑娃这号混饨弟子,一步远也看不透,眼皮底下的沟坎也看不见。你急也不顶用。让他瞎碰瞎撞儿回,也许能碰撞得灵醒过来,急是没用的。(第十章)”
以上两段文字是白嘉轩对姐夫朱先生做人的领悟。在他的心里,大姐夫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圣人,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的凡人。从姐夫朱先生为人处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做人的真谛,这让他终生受用。但令人遗憾的是,他至死也没有真正领悟透朱先生全部的做人法则,因为他还是有一件心事,到最后才说出来,那就是换地。
白嘉轩在一次一次的动荡中渐渐悟到了朱先生的做人真谛。尽管他没有上过学,但凭着族长的英明睿智,他还是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真谛,领悟到了那亘古不变的真理。但他还是不能成完全领悟。尘世争名夺利的喧哗,不容许他这个族长以一个超脱世外的圣人的形象存在。
“白嘉轩想:这些人在这儿吃谁的?他几次想把姐夫朱先生写给张总督的民谣念出来,却又几次作罢。他清楚鹿子霖不是张总督,他自己也不是朱先生,念了也没有用。他应酬着坐了一阵子,再也坐不下去,就起身告辞了。(第七章)”
白嘉轩一心恪守做一个好族长的原则:为了族人的利益闹农协;听了朱先生的话,之后的党派纷争便不在参与;送儿子到白鹿书院念书,不去县城念新书;为维护祖训,不顾妻母阻挡,族人相劝,坚持痛笞爱子,与即将成为族长的儿子断绝父子关系……他是封建末期族长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一个圣人。因此,当圣人姐夫朱先生逝去的时候,白嘉轩说:中国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文人了。其实,又何止没有这样的文人,恐怕就连这样的人也没有了吧。
前面已经提到,白嘉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称职的族长。他宽以待人,尤其对自己家的长工鹿三,他们已有几代的交情了。当年白嘉轩的父亲白景德给鹿三娶妻,时隔多年,白嘉轩又诚恳地提出要给鹿三的儿子鹿兆谦娶妻,并让自己的掌上明珠白灵认鹿三做干大……凡此种种,全都彰显了白嘉轩作为族长的仁义。
白鹿原读书笔记文章通用篇十一
我感到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说。
第一次看《白鹿原》是在高二时。一开始读是因为听说作者的身世坎坷,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经历是影响他创作的一个很大因素。正是源于此,我开始读这本书。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
全书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对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怨怨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颤的真实感。
乍一看就是一部陕北高原的简史,其实我更认为是为陕北的故去写的一墓志铭。书中大量的描写都可见陕北的风俗,作者不去作任何评价,但是正是这种不评价,却给了我们更多更大的空间去自我思考,在起伏的情节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彷佛我也身临其境般灵魂受到了荡涤。我想这正是这本书的最大价值。这种价值是其他小说所不具备的,这种价值是伟大的,这不是什么技巧,这是一种心语。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没有正面评价共产党,也没有正面评价其他政治派别。这就避免此类小说具很强的政治色彩,而且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不使读者感到乏味。我想作者晓得我们的读者是知善恶,辨良莠的,不需要那些好作人师的所谓著名作家的说教。
伟哉《白鹿原》,不朽《白鹿原》。
白鹿原读书笔记文章通用篇十二
假期有幸借到了学校图书馆的小说《白鹿原》,在家认真的读完了,好久没有这样认真去读一本书了。看完之后感触颇深,《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这段话很有些《百年孤独》的行文风格:时间他们的笔下可以不断穿梭,可以在现在回忆过去,可以现在展望未来,更牛的却是现在的未来中回忆过去,读者就像乘上了时光机器,每一个人都成了时间旅行者。
陈忠实的长句读过来常常让人觉得喘不过起来,本来的三四句话甚至十几句话到了老先生这里就只是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的一句话,那些一长串一长串的排比句让读者练出了无比深厚的内力——肺活量惊人!那些语言读着读着就不舍得放手,作为一部现实文学的杰作具有如此之高的文字黏性确实太惊人了,起点上那些官场啊商场啊情场啊悬疑啊什么的我可以理解他们的黏性,但作为一部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而且作为一部能够被反复阅读的文学作品,我只曾在很少的几本书中经历过这种超强吸引力的黏性之作:《尘埃落定》、《围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红高粱》,还有就是《白鹿原》。不能不说这些文字给了《白鹿原》以生命和灵魂,就像鹿子霖家破人亡之后突然收到的那个小孙子赋予了他新的生机一样,陈忠实的文字赋予了《白鹿原》以独特的灵魂印记。
《白鹿原》和《尘埃落定》、《围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红高粱》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情节发展很快,只是短短数页也许就是一代人过去了。还是有些《百年孤独》的意味,百年的发展也只是薄薄的一本书而已。这可能也是《白鹿原》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因为这不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不会读者感到拖沓、懒散,薄薄的《白鹿原》从清末一直叙述到解放初,而且其中的时光常常从清末穿到解放后,再从解放后回到那个古老的地方——白鹿原。
人物是小说的生命和血液,就像数学中定义域是函数的生命线一样(如果你会一点数学,那么你会懂我为什么这样说)。《白鹿原》中每一个人物有着独特的个性,几乎没有重合模糊的地方,这是一个作者非常牛气的地方,这也是起点上那些快速写作的作者所严重缺乏的东西。就比如白孝文和黑娃,两人一出场一个貌似忠孝两全之辈,一个貌似天生的土匪痞子,但观察两人的为人处事、一举一动,读者就会发现貌似仁义的白孝文事事依附强者、为人阴柔,为了获得权势可以牺牲一切。相反的是黑娃,什么温良恭俭让统统不懂,先是跟了共产党,后来从了土匪,接着又投了国民党,最后又回到了党的怀抱,但却被阴狠的白孝文设计枪毙了。
每当我看到这里,都会觉得陈忠实实在是太残酷了,难道就不能好人不死、坏人得到惩罚吗?不能,因为根据白孝文和黑娃两人的性格,现实一定会这样发展,作者写到这里已经不能自主了,就像《安娜·卡列妮娜》中安娜非要死在车轮下一样,书中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人生选择。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征鲜明,我最喜欢的是白灵,她性格活泼,不受封建家庭的束缚,开始一个人跑到西安上学,她与鹿兆海一直相爱,却由于党派之争,俩人不能相爱!白灵在西安加入了共产党,作为知识青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而又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她与鹿兆海的大哥——鹿兆鹏假扮夫妻在西安城里做起了地下工作。
因为革命道路的一致性,俩人终于相爱成了真正的夫妻。后来,白灵因为在一次领导学生运动中,她一砖头砸到了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梁上,由此身份暴露被迫转入红军的根据地。在根据地,白灵满腔革命热情地工作,可是由于一名西安来根据地的学生叛变投敌,一场红色恐怖在根据地开始了。抓内奸抓特务,一大批革命同志被牵连。白灵也未能幸免于难,她也是作为“特务”被监禁,最后被活埋。真是,没有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却死在革命者自己的手里。
解放后,白灵也是被作为革命烈士对待的,家里也挂上了革命烈士的牌牌。白嘉轩问起白灵的死因时,几位干部嗫嗫嚅嚅地无法回答。奇的是,白灵的死的那晚,白嘉轩做一个梦,梦见了白鹿也梦见了白灵。这使得白嘉轩一大早冒着风雪,跑了好远的路,来到朱先生住的地方——白鹿书院,要求朱先生解梦。奇的是,白嘉轩的大姐也是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朱先生心道,白灵出大祸事了。可是朱先生没有说出来,只是宽慰他们姐弟俩!
性爱是人类繁衍的需要,所以最朴实;性爱,相爱男女相互吸引而快乐,所以最幸福。乱交和滥交,那是对性爱的亵渎和糟蹋。
我成年前是个谈性色变的年代,记忆中看电影的两个画面也许可以证明:一是当年可能看的香港引进的电影,戏演到男主人公突然把女主人公扑倒在地,这时,电影放映人员赶紧用手遮住镜头,电影院里是骂声一片,等到屏幕上有影像的时候,男女主人公已经整理好衣服了;一是有个男人被人吊起来毒打,上半身光着,而他的裤子可能皮带质量很差,一被毒打就松了,于是裤子掉了下去,镜头是猛然往上移,可全场观众很多人站起来,以为这样可以看到那个男人的下半身,发现自己这种潜意识是错误的时候,他们失望了。说明一下,这两场电影的观众都是中学生,基本上(99%)没有过性爱经历,出于好奇和神秘,所以对这些敏感。那个年代里一部描写爱情的小说《第二次握手》会变成手抄本在全国流行更是说明了一切,因为那是只有样板戏流行的年代!
《白鹿原》开篇就写了白嘉轩的性爱,他娶了七个老婆,前六个都是得病而死,要么是生理上的病,要么是心理上的病,只有最后第七个老婆为白嘉轩生了三儿一女(成活的),白嘉轩由懵懂到喜爱和疑惑,这个过程中间白嘉轩还有愤怒和报复的成分,但目的依然只有一个,传宗接代,完成父亲交给他自己的使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白嘉轩的性爱很简单,就是朴实而又幸福着,虽然娶了七个老婆,但都不是同时进行,而是死了一个,接着娶,甚至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由其父其母逼着再娶,他没有偷过一次。
白鹿原上的大多数人和白嘉轩一样,性爱目的就是传宗接代,当然,在这过程中可以享受快乐。
为了传宗接代也有借种的,白嘉轩的三儿子白孝义不会生孩子,最后由兔娃和他的妻子完成了这个使命。
白孝文和他的父亲一样,刚开始什么也不懂,他的新婚妻子甚至以为他要休了她,在妻子的帮助下,白孝文不仅喜欢上了性爱,甚至是迷恋纵欲了,所以有他母亲和奶奶逼他不要纵欲的细节描写。后来白孝文喜欢上了田小娥的肉体,可以说他本性里欲望并没有因为被禁欲有所减弱,并由此走上吸毒的道路,要不是鹿子霖引荐他去县保安队,不要说后来当上县长,恐怕早也死在沟渠喂野狗了。
偷情描写比较复杂,鹿子霖不仅和田小娥偷情,原上很多有些姿色的女人他都染指,并认下很多干儿子、干女儿,让这些干儿子逃避了被抓壮丁的命运,鹿子霖不要脸,但隐藏较深,特别是和田小娥的关系,甚至他和田小娥密谋要害死白孝文的阴谋始终没有人知道。
田小娥本来嫁给一个举人做偏房,可是耐不住寂寞,和黑娃好上后,黑娃娶下了她(不正规),两个人本来可以就这样过着甜蜜的小日子的,可是命运多舛,黑娃最后被逼出逃直至当了土匪。田小娥因为没有生活来源,也因为耐不住寂寞,用上自己的肉体换取饮食和慰藉,可最终被自己的公公,黑娃的父亲鹿三杀死在窑洞里,小说的描写接近残忍,最后田小娥让白鹿原蒙受了一场瘟疫,六棱塔镇住了田小娥的鬼魂才使瘟疫结束。
耐不住寂寞而性幻想的是鹿兆鹏的原配——冷医生的女儿,鹿兆鹏被逼成婚,只有新婚那夜“颤抖”了一回,妻子还没有领略到其中滋味,但兆鹏从此不回来,他的妻子只好幻想着性爱,对象便逐渐扩大,最后因为公公鹿子霖醉后的非礼使她发疯,药力无法治愈,导致她下身糜烂而死,非常的凄惨。
糟蹋性爱最过分的是鹿子霖的祖先马勺娃,因为自己为了学艺受尽屈辱,最后报复教他烹饪艺术的人,让乞丐糟蹋师傅(也算师傅,无论当年怎么对待他)之尻,残虐而死,把尸体丢在西安城根。最朴实和最幸福的性爱到了这步田地,那是最悲惨的了,性已经没有了爱了,只有虐的内容了。
《白鹿原》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悬念,一直到最后作者都没有交代土匪大拇指郑芒是什么人毒死的。从事情后来发展的情况看,我觉得始作俑者一定就是白孝文,根据罪案谁受益最多谁就是最大的犯罪嫌疑人的观点来看,白孝文一定就是凶手,最起码也是最大的嫌疑人,书的最后白孝文非要害死黑娃,估计除了害怕黑娃和他争夺县长的位子之外,还有的原因估计是杀人灭口和报复了(黑娃撞折了白孝文父亲白嘉轩直直的腰杆,当然还有小娥的事)。
不知道以怎样的心情,反正是很压抑的那种,草草读罢陈先生的《白鹿原》,倒不是这本书会让我压抑,只是我在这样心境的情况下去阅读的,当结束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对不住它的感觉。读完之后,仿佛有一点自己的认识,想记录下来,将来要与再次读它的感受进行些许对比。
本以为这本书是完全在写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事实也却是如此,但这不仅仅是白鹿原上的两个家族,是国与共,当我们谈及到这样的两个大家伙的时候,想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事情的时候,往往是谈虎色变的。本以为在这部书里,陈老先生会大加赞赏共的,可是我没有发现很多这样的字眼,反之出现匪字的频率较多。在你死我和的争斗中,不论是国还是共,都涌现出了堂堂中华之大好男女,只是他们的信仰不同罢了,国共不都是打着拯救中华的旗号的嘛,不都是想得取这块被誉为雄鸡的土地嘛,仅仅只是对策不同罢了。军统为了镇压共产党的兴起,或者说是为了彻底的铲除共,可谓是费尽心机,真不知道,现在的古城西安的墙角下,是否曾经躺着很多烈士的遗体,原来古城的枯井,是不就是埋葬革命者的天然墓穴,把人装麻袋添枯井的举动,是个不错的发明,最起码在当时节约了两颗子弹的经费,并且不用在操心枪毙以后草率处理尸体的事情。关于政治,我不敢说太多,总之我知道最后,鲜艳的五星红旗代替了各个地方的青天白日大旗,谁有了天下,谁就是对的,我只能这样认为吧,就是感慨国人之间的相互杀戮。
这篇小说发生在陕西省蓝田县西蕴藏着浓郁的关中风情。反映的是中国文化,反映农村人的心理素养,尤其存在着半个时期漫长历史,沉淀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组成白、鹿两大家族。通过故事人物的描述,如此真实、透明、写得实事求是。
白、鹿两大家族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生存繁衍。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大家族以及周围所发生的各种变化而改变不同的命运。
一书主人白嘉轩是个典型淳朴、善良、地道的庄稼汉,是个循规蹈矩的保守派,是两大家族的代表族长。他虽然文化不高,但明白事理,受过封建思想的洗礼,有担当、有责任感。自己没有文化如果遇到最积极不能解决的事,则请教有文化有见识的人作参谋。白老汉尊重有文化的人,要求自己的子女从小读书,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理。我喜欢老实巴交的白嘉轩。
讨厌书中的鹿子霖,一个趁人之危、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小人。害人害己,埋下的因果最终还是要还的。读完此书,回味无穷,最大的体会就是善有善报。白、鹿两家的命运结局截然不同,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
乡土人民,对传统文化和它的“道”,是敬畏的,持有宗教般的虔诚。他们难以完全尊从圣人训诫,但他们心目中无疑是潜移默化地接受它并奉为价值判断的依据。因此这两种文化规范如泾渭分明却一道奔流一样,因为殊途同归、互不逾矩,而在不同的社会层面上各自相安。
如果白嘉轩象征乡土农民身上的一种仁性的话,鹿子霖某种意义上象征的是一种劣性。他是旁支,祖上出身不高,没有累世耕读积累的祖德,所以更市侩、圆滑一些,自以为聪明,但却没有智慧,因为太过短视,只顾眼前。(朱先生这样的“圣人”看一丈,白嘉轩这样的“仁人”看一尺,鹿子霖这样的“凡人”便只能看一寸)鹿子霖对于族内的地位、族长的荣耀非常渴望,渴望出人头地,能有到祖坟上放铳子、光宗耀祖的机会,所以城里“反正”(辛亥革命)以后,他是最积极的,也果然得到了“乡约”的职位。有了权力地位,他身上的劣性被放大,他的短视、虚荣、贪婪、好色,将他一步步引向了灾祸。
如果要把这部小说分为几部分的话,我觉得第一部分便止于“反正”(辛亥革命)时期。此前的白鹿原,总体上一派淳朴祥和的景象,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也不出乡里,无非是争争土地,偶尔发生点拳脚。乡人也被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或者具象化为刻在了祠堂里的《乡约》)凝聚下,过着平静的生活。这一部分大概是作者所理想的乡土吧。
生活的真谛就是生活。
《白鹿原》是主要描写抗日战争前到解放战争胜利这段时间白鹿原的历史。总地来说写了白鹿原上白家和鹿家的故事,书中涉及几种类型的人物:以白嘉轩为代表的封建人物,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以为岳维山、田福贤为代表的另一个党派,以黑娃鹿兆谦、郑芒为代表的土匪(虽说后来黑娃投靠了另一个党派),以及以朱先生为代表的中庸派(有爱国情怀,但不参与任何党派)等。
《白鹿原》,人完全被搅进了各种天灾人祸之中,特别是政治之中,生不能生,活不能活。
秋日下,那白鹿原一望无际滚滚金色的麦浪,本是生活之源,却不得不一把火烧了。离开本源去讲什么道德、传统、文化、法律和政治,那一定是祸害,都无法让人生生不息。
生活的真谛其实就是生活,“生”和“活”,这是最大的政治,最高的道德,最大的传统,最大的文化,是天对一切生物个体发出不容践踏的旨意,违背了这个天旨,就是天之敌,人之敌,自然之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青春如歌以青春为话题(优质11篇)
- 2023年餐厅的经营管理模式方案范文(优秀17篇)
- 文化历史故事范本 历史故事的范文(7篇)
- 最新介绍甘肃张掖丹霞地貌的导游词范文简短(通用13篇)
- 党员学习会议记录范文党员学习会议记录总结范本(实用11篇)
- 2023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心得范文简短(实用9篇)
- 防疫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实用13篇)
- 最新观察银杏树范文范本(优秀15篇)
- 高考专题先秦散文 有关高中语文先秦诗歌散文(6篇)
- 有关学习牢记初心使命心得体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个人感悟范文(模板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