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是一种用来记录、记述和评价个人经历、心情和感受的一种文学形式。3.总结应该突出重点和亮点,避免冗长和重复最后,希望大家在情感表达中能够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建立更深入的沟通。
美学原理论文篇一
艺术操作是艺术创造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艺术意象的生产过程中,艺术操作一方面是意象形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赋予意象以最终的形式符号,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表面看来,艺术操作纯然是一种外在的技艺,实际不然。在艺术家准备操作时,心中的意象不一定已经非常清晰、完善,靠着操作运动,意象才逐渐鲜明、完整并得以最后定型、完成。郑板桥讲他画竹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霜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胸中之竹”之所以不同于“眼中之竹”,是因为经过了艺术家的意象孕育和改造,这一目了然;而“手中之竹”又不同于“胸中之竹”,则常为人忽视。其实,这是艺术家把心中孕育的意象用艺术操作加以表达并且用特定形式符号将之凝定下来。因此,不能轻视艺术操作,它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艺术操作是意象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人们应当重视艺术操作中的技能,因为所有的艺术操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离不开特定的技能的。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艺术操作就是艺术技能的运用与发挥。
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由于其形式符号及传达媒介的不同,各有不同的操作和技能。对于外行,由于不能掌握其操作技能,就不可能进入艺术的创作过程,即使有了“胸中之竹”,也变不成“手中之竹”。因此,操作技能是艺术创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然而,如果离开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就会沦为匠艺。如一些广告画,就技能角度看,是符合“画”的要求的,然而缺乏艺术不可少的灵气,所以算不上真正的艺术。这就涉及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关系问题。
这里所谓的“道”是指艺术创造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最高境界。操作技能经过长期训练,娴熟自如,艺术家就能将它们化为自己的血肉,与对象世界亲密无间,从而进入“道”的自由境界。《庄子》记载孔子见佝偻者承蜩(知了)就像捡东西一样简单,便问其道。佝偻者答曰,他是经过长期的技能锻炼,并专心致志,从而达到这种境界的。在这种专注状态中,粘知了仿佛不需要技能,只需要粘就行了。这就是技、道合一的境界。这个思想在《庄子》的另一个故事“庖丁解牛”中也体现出来。它告诉人们,主体在技能之中,是可以探索到“道”的真谛的。也就是说,主体在技能的操作中,是可以体悟、把握“道”并进而达到“道”的。
“技”与“道”是相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道”可以通过“技”体现出来,“技”也可以在高度娴熟时达于“道”。通过长期刻苦锻炼而达于“道”的技能,能将心中所感受的立即转化为手中所操作的,这就是古代书画理论所讲的“心手相应”。心与手之间达到了这种自由和谐,也就意味着消除了“道”与“技”的界限。一切优秀的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1、下列关于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操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离不开特定的“技”。
b.不同门类的艺术各有不同的“技”,如绘画和文学创作的“技”是不同的。
c.“道”是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郑板桥绘画的“胸中之竹”属于这一境界。
d.长期刻苦训练并专心致志,能使“技”转化为“道”,即“技”“道”合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意象形成、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都和艺术操作密切相关。
b.“手中之竹”是艺术家把“眼中之竹”用特定形式符号凝定下来的成型的作品。
c.艺术操作是意象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d.一些广告画缺乏艺术不可少的灵气,原因之一就是离开了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操作既是一种外在的技艺,也是意象逐渐鲜明、完整并定型、完成的凭借。
b.《庄子》中记载的粘知了的佝偻者和解牛的庖丁都进入了“道”的自由境界。
c.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主体只要操作和发挥就可以体悟、把握并进而达到“道”。
d.“心手相应”是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毕生追求的一种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答案】。
1、c。
2、b。
3、c。
美学原理论文篇二
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当中,环境与我们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城市化的进程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大大加快,但是在城市盲目发展的背后也陆续凸显出很多环境问题,好多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城市环境已经不再适合人类的居住,所以从1950年开始,许多国家都开始重新规划城市,改善城市环境。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美学的作用非常重要。
城市环境的美是依靠自然美与人工美来显现的。城市的规划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在进行环境规划设计时要利用环境美学的原理,使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共融,共同创造处环境美好的城市。
二、城市的自然化。
人类是自然之子,自然是人类之母。按照环境美学原理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使人、建筑、自然甚至整个城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是城市环境规划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在重新规划设计城市的时候都考虑到了城市自然化的問题。城市的自然美指自然环境当中的山、水、花草树木之美,自然景观是环境美学的基础。以自然风光为基础,把山水、花草树木等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自然景观巧妙地组织到我们的城市规划中来。比如依山而建的城市,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可以运用地形的走势将城市建设成层次感很强的山水城市。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美,保护好城市原有的风景名胜,充分利用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风景优势,在对其进行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使城市的自然景观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谐共融。
三、城市的人文美。
人文美指建筑、景观小品、马路、园林布局等的美。环境美学研究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审美要求和审美规律,研究什么样的环境能够迎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心理情况等,这些都是环境美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的建筑。
城市的建筑有居住建筑、生产建筑和商业建筑。在居住建筑上,可以建设具有同样风格的居住建筑以突显出城市建筑应该有的整体性,而承担商业功能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各个方向,外观一般都比较有个性,并配套有一个较大范围的商业区。生产建筑一般具有特殊用途,则可以将这些生产建筑设立在下风位上,使城市环境保护有保障。城市建筑应该具有自己的独自风格,既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定位,又能形成一个城市各自的特色。具有这种美的城市空间,没有高楼一憧紧挨一憧的压抑感,也没有色彩上和风格上的不适感,使人与建筑、人与整个城市、人与自然相得益彰。整个城市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里的高层建筑,然而城市街道两旁的高楼,假如总是一幢紧挨着一幢,密密麻麻地排列,人们就会感到沉闷和压迫。在一个建筑群当中,应该有落差高低和参差不齐的建筑,这种参差不齐不是乱七八糟,而是疏密相间,高低统一,充满和谐与自然。
(二)城市的道路设计。
堵车现象已经困扰了许多城市,在设计城市的道路时,要充分保证市民出行条件,比如在城市内修筑像地铁、轻轨等便捷的立体交通网,使城市交通错落有致,增添城市的美感。
(三)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
绿化是城市规划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一些城市在过去花大力气搞一些大规模的公园建设,这种用围墙围起来的大公园对城市美化作用并不大,同时也非常不便于人们游玩。近年来政府开始关注建设散点式的小园林,把公园景观放在街头。在道路小园林景观的设计上,既考虑了内部景观,又考虑园林外围的视觉效果,构成具有美感的的市容街景。这样,人们既使不去公园,也能欣赏到优美的园林风景。更有一些发达国家则开始在“立体绿化”上做文章,创造额外的绿色空间,创造不同的大自然色彩,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大自然的青睐和向往。
四、结语。
一个文明的城市,应该具有整齐、干净、舒适、优美的环境。作为一种状态,美的环境应当随着城市建设加以合理保护并进行创造,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还处于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初期阶段,环境美学还没能较好的应用于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但是规划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城市规划建设的环境美学原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努力实现城市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人人得以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梅伟民.城市规划建设与环境美学刍议[j].学术论坛,.
[2]刘光生.环境规划中的环境美学问题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7.
美学原理论文篇三
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星级大酒店,先到的人在这里吃喝睡,迟来的人伺候人家吃喝睡。等到谁吃饱喝足睡够了走人,那伺候的人才能替补上去吃喝睡。
有个人来得太迟到,连吃喝睡的差事都没有了,只好去伺候撒。
但他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这里有面大镜子可以照面孔,有香喷喷的毛巾码成一大螺,有热气烘手,温暖如春。鲜花天天换香水时时喷。有光洁的地板如镜。这一切比大酋长小酋长家的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人家顶替轮流换了一轮又一轮,只有他爱死了这个岗位哪也不去,过了一年又一年。
终于他也到了婚嫁的年龄,只好告别相守多年的星级wc回家去了。但他心中总有一份挥之不去的美好情节。于是他把新房装饰成他心中最美的地方,无论是新娘还是客人都说这里真是漂亮,于是推广开来造出了许多wc似的屋宇。
美观是外部世界寸入内心的一样东西,那人觉得酒店的wc很美,就接受了它,并再现出来,这是多么纯的审美过程啊。
美学原理论文篇四
《美学原理》是由王德胜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适用于高等学校文科的教材。本书着眼于教学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在合理吸收传统美学思想精华、关注和借鉴当前国内外美学研究新成果的同时,突出了美学理论的当代特点。书中着重以审美活动为基点,把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分别从美学学科定位及其对象、人类审美发生、美的本质、美的存在、审美类型、审美经验及其结构与过程、审美判断、艺术审美与创造、审美文化特征及其生产与消费活动、审美教育等各个方面,对美学中的诸多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实证、概念与形象的统一,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美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审美分析能力,以益于学生的审美实践发展。接下来,我将着重从以下方面来谈谈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
第一章节向我们论述了什么是美学,从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美学的历史与现状、美学的学科定位、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及怎样学习好美学。美学被称之为“无用之学”,这是从它的实际作用来说的,它没有特别实际性作用,但它却有着潜在的功效,一个人如果对美学有着特殊的理解,或者有着系统化的学习,那么他便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形成一种意识,即审美意识,这种潜在的意识,会让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它会促使你不断发现和体会生命的无尽意味。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它着重体现了人文实践领域的价值特性,因此,要正真把握美学的对象,就必须始终抓住人类审美活动。也就是说,美学是以人类审美为自身特殊领域,以审美活动为具体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来追踪、构建人类审美价值体系。
从这一章节中,我还了解到美学研究的方法,它包括: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理论与实践性统一、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相统一、兼收并蓄与民族特色相统一。这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对于我学习好美学原理这门科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节向我们论述了审美发生,从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审美的发生论史、人类劳动与审美发生、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审美关系以及价值。审美的发生论史包括模仿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性本能说、游戏说,以上四种学说,在美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代表性,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局限性,就是没有揭示出人类审美活动背后的、促使其发生的现实基础,即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它揭示出了审美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劳动创造了人并为审美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基础,并且为审美发生提供了现实素材。
审美活动主客体的统一,推动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扩大人类审美范围,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第三章重点向我们阐述了美的本质问题,包括美的定义、美的来源、美的存在。美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价值,与真、善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至于外观美和形象美,是两种必须加以区分的美,只有当外观美不妨碍形象美、完全服务于形象美的时候,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第四章即美的存在系统,包括美的社会存在及类型、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以及美与现代社会。美的社会存在的核心是人的生命活动,包括人的美、人文环境美、日常生活美等等。美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如建筑没、风景美等。
第五章审美类型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我重点所要写的部分。本章节包含了中和之美、优美和壮美、崇高和悲剧、喜剧、丑和荒诞以及审美类型的文化风格。
中和之美属于与“崇高”相对应的审美范畴,突出审美过程中主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及各种形式美的协调统一,给人以愉悦、轻松的审美快感。中和之美是处于优美与壮美之间刚柔相济的综合美。其意蕴刚柔兼备,情感力度适中,杂多与对立的审美因素和谐统一,具有含蓄、典雅、静穆等特性。优美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优美的基本特性是“和谐”。优美作为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壮美,也称“阳刚之美”,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强盛,具有宏大、奔放、雄浑特征。中和之美、优美和壮美以赏心悦目的形式感染欣赏者,其愉悦性质适应了人类最基本、最深层的享乐天性,能够充分唤起人们的审美欲望,使其投入到更加广泛的审美活动中。
崇高和悲剧属于同一序列的审美类型,他们都侧重于审美主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冲突。具有由不和谐到和谐,由痛感到快感的`过渡性、双重性,是以痛感、压抑感为基础的复杂的情感体验。崇高和悲剧对于人们振奋精神、升华理想、培育理性审美能力、端正审美态度等,有着非常积极的美育意义。另外,还有喜剧,它有利于培养人乐观旷达的审美心理和幽默的人生态度,使人眼界开阔、心胸宽广,能在平凡中获得价值,让生活充满情趣。
丑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不和谐,具有紊乱、嘈杂、破败、粗陋、畸形、邪恶、虚假等特性。荒诞最为丑的极端化形式,是理性协调的颠倒,表现为极度的不合理不正常,给人以无可奈何、哭笑不得的痛苦感受。但它们具有迁徙默化的影响,对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仍起到促进作用。
第六章至第十章包括以下内容:审美经验、审美判断、艺术审美、审美文化以及审美教育。在这五个章节中,我重点从审美教育出发来谈谈我的感受,审美教育是本册书最后一个章节,作者将其放在尾部,是因为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功用。审美教育着力于以一定的教育手段,培养和强化人的感知力、想象力,丰富人的情感,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创新求异能力,它具有形象性、娱乐性、情感性、个人创造性和潜移默化性。他对于青少年德智体起着有益的补充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借助美的魅力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具体教学过程来贯彻审美教育的宗旨,而这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
审美教育的作务就是鼓舞人们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使其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美育更深层次的目标,则是培养人们的审美创造力。它是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来转移人的心理气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也就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具备崇高情操与富有的实践能力的人。
美学原理论文篇五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b.悟c.观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
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
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
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卢梭。
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
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总的指导意义b.具体方法的意义c.重要启示意义d.实践意义。
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27.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这一现象说明()。
28.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的美学家是()。
a.德谟克利特b.休谟c.博克d.康德。
29.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
30.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
a.心手相应b.刻镂无形c.胸有成竹d.气韵生动。
二、多项选择题。
31.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2.布莱克说:“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这说明审美是()。
33.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
34.李泽厚认为,美的`特点主要有()。
a.典型性b.观念性c.客观社会性d.主客观统一性e.具体形象性。
35.美学思想不同于审美意识的特点主要在于()。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36.寓教于乐。
37.美学研究的对象。
38.生命的机械化。
39.集体无意识说。
四、简答题。
41.简述喜剧性的效果。
42.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
43.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附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44.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美学原理论文篇六
摘要:本文介绍了肌理的概念和作用,并且从色彩、文字、图形、材料等方面论述了肌理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肌理色彩文字图形材料。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会使人产生多种不同的感觉。运用不同的肌理效果构成种种的肌理装饰效果,就这一意义来说,肌理效果与肌理美是平面设计艺术的语言,是以平面设计为手法的各种作品不可或缺的艺术处理手法。从肌理变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根据肌理元素的不同性质,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肌理效果与视觉效果等方面都有现实的意义。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色彩肌理变化大体分为4种:
1.粗糙无光泽表面中的色彩——由于粗糙的表面吸收光线的能力比较强,反射光线的能力比较弱,色彩看上去显得比较稳定,会表现得比本身的色彩明度低。
2.粗糙有光泽表面中的色彩——除了反光能力与无光泽有所差别外,更有一种滑动感和生命感,在流畅和宁静中毫无烦燥和粉气是其特点。
3.细密有光泽表面上的色彩——由于反光能力比较强,色彩也会表现得不太稳定,使之看起来比较实际明度要高一些。如金属、玻璃器皿等,在表现中应加以重视,力求让这种美感表现出来。
4.细密无光泽表面上的色彩——除了与有光泽表面在明度上的相同,它的`色彩比有光泽表面要稳定些,多少有些粉气,有些无生命体的味道,如石膏等材料物品。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色彩可以最快、最直观传达信息,通过肌理构成强化设计作品中色彩信息的刺激,从而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并最终对作品产生好感。在对平面设计色彩肌理的构成中,通常是使用一些常用的色彩表现技法对色彩进行处理,一般包括自流、画、喷、洒、摩、擦、浸等手法。
文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起着直接传递作品信息的重要作用,同时文字也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存在于设计之中。因此,在设计中不仅要研究文字字体的笔画、结构、造型以及编排的变化,更要注重对文字运用一些肌理的表现手法进行处理,这样文字作为一个图形的概念,就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所以,平面设计中文字不仅仅是为了求得形式上的美,形与色令人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通过肌理的构成手法使每个文字形态富有个性,并通过这种个性来表现作品的内涵。
平面图形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以利用平面媒体传达信息为目的的,因此,平面图形设计本身就是元素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又是以元素的方式,元素的原理为依据与手段的。由此可以见,对元素运用的合理与准确,对于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找到一个元素,可以准确的传达的信息,成为了一个平面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对图形进行肌理构成的再设计就显得非常必要。传统的肌理表现由于工艺只是局限在拓印、贴压、剪刮等手法,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摄影与印刷技术的广泛使用,设计中肌理手法的运用也随着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在文字和图形中的表现性。这将使得设计作品带有浓厚的感情倾向,这种倾向先给人以间接的情感暗示,但情感暗示很容易过渡到对作品的渴望和好奇,从而产生联想和好感。
肌理和质感是把触觉的感受引入到平面的视觉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摸过这些材料,因此看到这些图像时会唤起我们的感受。肌理和质感把不同材料的组织结构细节展现出来,或者人为地再现这种材料的结构和纹路。肌理偏重于材料纹理,质感更偏重于材料和质量对心理的暗示,如丝绸和钢铁分别给人柔软光滑和冰冷坚硬的感觉。自从杜尚以来,大量的现成作品成为了“材料”,可以自由使用。当然,当代艺术的材料的使用有着特殊的语义,但是无论凭着拿来主义精神,还是对现成品本身意义的开发,还是应该关注和开发成品在构成和设计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肌理作为一种变幻莫测的设计语言与视觉形式,依托于色彩、文字、图形、材料等各种设计元素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平面设计这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是沟通联系人——作品——环境——社会——自然的中介,直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设计工作者应该在从上述种种方面人手,发掘肌理元素的潜能,将人文、科技、环保等主题融入设计肌理元素中,更多的传达出设计师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钟蜀珩.色彩构成[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
[2]邹明.绘画肌理断想[j].美术观察,(10)。
美学原理论文篇七
1.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原本是用来形容音乐的名词,然而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完美艺术追求之一。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远古人类运用行云流水的笔法勾勒出三块空白,又在每一空白处以剪影似的平涂手法,画了五个手拉手的舞蹈人。以单色平涂来表现舞蹈的动态。这种规律的编排和变化,以及舞蹈的本身就象征着节奏的韵律,进而将平静的画面在二维的世界中凸显出视觉空间的动感因素。设计外在表现的节奏与内在意蕴和韵律,是成功设计的构成要素。nike公司把nike的标识叫做“swoosh标志”,因为这个标志像跑步时飞快的速度,“嗖”的一声。但此标志的内在意蕴是指胜利女神翅膀上的羽毛,代表动感和轻柔,又像老师用来判改对错的“对钩”,隐喻nike公司是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朝正确方向发展。
2.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形式上的相同、相等与相似,让人产生“严谨、庄重”的感觉,均衡是指各元素的摆放、组合,让人们在心理上感到客观的均衡,这种均衡是指画面的组合使人心理上呈现“稳”的感受。然而非对称平衡在平面设计中会运用大小、形状、距离、疏密诸因素来调节平衡,给人以新颖、活泼、运动的感觉。均衡作为形式美原理的基础,由于源自本心,符合最质朴、最经典的审美品味。例如马蒂斯的《蓝衣少女》画面,是带有一定变换因素的对称,人物形象既端庄稳妥,又栩栩如生,更有一丝回旋、辐射的均衡美。
3.对比与调和。妥善处理色彩对比与调和之关系,可以提高平面设计作品画面的视觉美感,进而促进广告整体效果的统一和谐性。在平面设计中对比与调和一般是指色彩、材质、重量等。例如香奈儿的口红广告,采用强烈的明度对比,主要配色的明度差在5机以上,叫做长调。此海报發挥了对比的优势,烈红与亮白的色彩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使得女人左眼形象鲜明,富有光感,显示出了香奈儿口红的颜色纯正,好看的可以作为眼影,突出主题,画面强烈的对比而富有活力。
4.虚实与留白。绘画章法中有“密不容针,宽可走马”一说指的是布局的疏密、许是关系处理。所有的艺术形式都与虚实结合相关,平在面设计的构图中有明显的体现。留白画面中的无,亦是虚,有利于信息传达、情感交流,获得少则胜多的效果,能够提高作品的感染力,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在平面设计中体现“虚实关系”的就是“图与底”,恰如经典的太极图形象,给人以共享空间的妙处,“虚空间”衍生出的设计意境亦是令人神往、流连忘返。其图案形状如阴阳两条鱼,阐释了相互依存的美学思想,表现了生生不息、持续的生命力。留白具有无声胜有声的感觉,犹如中国水墨画,留白运用于设计中,韵味也会出现。留白手法的运用譬如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空白有耐人寻味的意境感,诠释了留白所表达的奇特效果。
当今我国的科技高度发展,平面设计作品的制作方式愈加多样,电脑处理技术和电子成像技术日趋多样化,因此平面设计的表现力也显得投机取巧和浅显,比如过于注重视觉上的炫目效果和强调技术,缺乏艺术的真善美,逐渐远离了我国传统的美学观念,缺乏艺术感染力是现代我国平面设计作品的现状。
现今我国的平面设计师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前提,应该是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设计美学的规范,将生冷的技术设计赋予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提高平面设计的审美层次,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诸如道家“返璞归真”思想、佛教美学思想的“禅意”等,平面设计师应当融入这些优秀的美学思想在设计作品中,设计出符合这个好时代的优秀作品。耐人寻味的作品总是源自于其中的'内涵,形势与内容相统一,表现力强而自然质朴。
三、结语。
平面设计是一种形式美的体现,国内外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无不体现着均衡、韵律、节奏、调和、虚实等美学原理。但究其根源其实是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实际上是遵循形式跟随功能,形式和功能相辅相成,这种理念环绕在平面设计的全过程。我国早期的平面设计以大量的模仿和抄袭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家为主,这种简单模仿缺乏艺术的真实性,是低层次的审美。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平面设计迅速发展,有一部分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已经开始深入融合本民族的文化,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根据市场的需求,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审美向高层次发展。应当继续弘扬现代的平面设计中的优秀基因,深入挖掘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学,现代平面设计的作品从市场需求、产品的实用性出发,使平面设计作品对消费者起到认知和审美的功能,最终回到实用功能。因此具有这种特色的中国平面设计才能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屹立于世界平面设计之林。
参考文献:
[1]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07).
[2]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李砚祖,芦影.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学原理论文篇八
一、单项选择题:
1、被后人誉为“美学之父”的是。
a鲍姆嘉通b亚里士多德c康德d黑格尔。
2、1883年,()采用汉字“美学”来命名法国美学家维伦所写的“审美学”的。
译本,从此“aesthetics”等于“美学”便为中国学界所接受。
a鲍姆嘉通b王国维c中江兆民d亚里士多德。
3、美学属于()学科。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人文科学d艺术学科。
4、“异质同构”说的代表人物是()。
a阿恩海姆b恩斯特・卡西尔c罗杰・弗莱d毕达格拉斯。
5、美学以()为研究对象。
a艺术品b审美活动c美的理念d美的事物。
6、美学的客观性靠()来提供保证。
a审美活动中超个人、超历史的普遍形式b审美活动中的主体。
c审美活动中的客体d审美实践规律。
7、审美发生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
a亚里士多德b克罗齐c别林斯基d席勒。
8、审美发生巫术说的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泰勒b席勒c克罗齐d荣格。
9、在审美活动中,人所追求的是()。
a客体的合目的性b客体的合规律性。
c客体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d客体的审美价值。
10、审美关系必定具有的双重性格是()。
a客观性与主观性b审美性与对象性。
c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d客观物质性与主观精神性。
11、对于审美活动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审美主体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劳动。
b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与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
c对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d审美活动可以脱离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直观表象和情感体验形式。
12、审美的发生是从()开始的。
a工具的制造b欧洲的洞穴壁画c人类诞生d原始人的巫术礼仪。
13、对于审美与艺术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审美在先,艺术在后b审美决定艺术c艺术决定审美d艺术在先,审美在后。
14、关于美学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学研究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的艺术和审美活动。
b美学所探讨的是文明与人的精神实践的关系以及人在精神上寻求自由的可能性。
c美学是追踪、建构人类审美价值体系的人文学科。
d美学研究始终不脱离感性形态,并且总还保留阐释上的明晰性、精确性和唯一性。
15、审美活动的关键在于()。
c审美客体丰富可感的形象性。
d审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16、关于“劳动起源说”不正确的表述是()。
a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b劳动创造了人并为审美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基础。
c劳动为审美发生提供了现实素材。
d人类的审美活动不产生于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
17、审美发生的性本能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b席勒c康德d阿多诺。
18、审美发生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
a雷纳克b荣格c斯宾塞d弗洛依德。
19、在()中,席勒指出:在摆脱了动物状态奴役的一切民族中,存在着共同的现象,即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爱好。
a《论美》b《美育书简》c《谈美》d《原始文化》。
21、审美发生游戏说最初是由()提出的。
a荣格b谷鲁斯c席勒d莱辛。
22、()提出早期人类所具有的那种万物有灵的观念,成为原始人巫术观念的基础。
a雷纳克b席勒c克罗齐d爱德华・泰勒。
23、弗雷泽在他的代表作()中提出,原始巫术具有相似律和接触律两条原理。
a《金枝》b《美育书简》c《原始文化》d《诗学》。
25、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
a《诗艺》b《诗学》c《诗品》d《论崇高》。
26、不属于“前美学”形态的是()。
a先秦两汉到近代王国维之前b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
c古典阶段d美学学科的.建立。
27、到()年,美学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了。
a1800b1705c1750d1735。
28、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克莱夫・贝尔b谷鲁斯c罗兰・巴特d桑塔亚那。
29、存在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萨特b柏格森c科林伍德d苏珊・朗格。
30、()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美学学科。
a朱光潜b王国维c宗白华d蔡仪。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社会步入“后工业”时代,后现代主义的文。
化思维转向了()。
a反深度性b反中心性c反体系性d反折衷性。
2、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代表人是()。
a马尔库塞b阿多诺c德里达d柏格森。
3、()思潮的流变更迭,构成了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主线。
a人本主义b表现主义c科学主义d存在主义。
4、现代西方美学的主要特点是()。
a以非理性因素解释艺术创造和艺术接受的本质。
b基本背离了传统思辨形式。
c以审美――艺术为中心,重视研究艺术本质特征规律等问题。
d在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基础上,展开了对具体审美经验或艺术事实的经验描述、理论推演和一般概括。
5、审美关系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前提条件。
a具有“对象化”自身本质力量的主体b审美客体。
c审美价值的形成d“人化的自然”
三、简答题:
1、简述美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美与真、善的关系。
四、论述题:
试述美的本质。
1abc2ab3ac4abcd5ad。
简答。
1简述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是一门有自身特殊性的人文学科。其研究对象应从研究内容上反映美学的学科特性。
认定审美活动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普遍创造形式,体现了人文实践领域的价值特性。
因此,把握美学的研究对象,就应抓住人类审美活动着个关键。
1审美活动之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其主题构成决定的。
2审美活动之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人对现实审。
关系特性决定的。
审美关系:审美活动中主体确定的自身与外界实物的对象性关系,产生与审美活动之中。
3审美活动之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美学的研究目的决定的。
目的:揭示审美现象背后的价值本质。离开人的审美活动,就没有美以及审美现象。
2简述美与真、善的关系。
它们并列为人类生活的三大基本价值,分别属于三个不同领域。
1美与真属不同范畴。
艺术的真实服从美,是艺术的组成部分。
哲学、科学的真是真理,无所谓美与不美。
2美与闪属不同范畴。
善是指有用和有道德,而美是实物的观赏价值,无功利性。
美是一种相对独立是价值,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命创造活动。
论述试述美的本质。
1人的本质在于非异化的劳动。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动态的劳动。这是解决美的本质问题的基本理论基础1劳动的本质。
2异化劳动与真正劳动。
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一种必然扭曲形式。
非异化劳动是真正劳动,劳动的过程是自由创造与表现的过程。
1人在本质上是审美的。
真正的劳动是审美的,但劳动不等同于审美活动,劳动者不等同于艺术家,只表明人类的劳动不是纯粹的工具性劳动,还包含价值性方面。
2美的主客观统一是以劳动为基础的。
事物要成为审美对象,需要两个条件:1自身的某些特性2审美主体的能力。因此,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劳动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劳动本身具有主客观的统一性,这带来了审美活动的主客观的统一性。
总之,美是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主客观统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总结范文汇总(精选18篇)
- 最新长白山导游词介绍(汇总10篇)
- 2023年关于大学生实习总结与简短(优秀20篇)
- 高速切削技术论文2范本 分析高速切削加工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八篇)
- 英语小短文励志(通用13篇)
- 2023年电梯维修工个人述职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论战略成本管理论文(优秀8篇)
- 沉默是金高一范文汇总 沉默是金议论文800字高二(七篇)
- 吵架后给男友写的一封信范文 吵架后给男朋友的小作文(9篇)
- 最新坐公交车吧(优秀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相关文档
-
名人小故事简短(模板13篇)
34下载数 146阅读数
-
2023年社区科普活动方案范文(模板9篇)
47下载数 660阅读数
-
2023年给母亲节送礼物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9篇)
46下载数 291阅读数
-
流水别墅心得体会范本(优质10篇)
23下载数 313阅读数
-
警察与医院共建协议书怎么写 警医合作协议书范本(三篇)
49下载数 435阅读数
-
我的幸运日英语myluckyday 我的幸运日英语作文80词(三篇)
24下载数 154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