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8 14:37:35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避免拖延症,及时完成任务是有效时间管理的基础。以下是一些行业内的最新研究报告,可以帮助您了解当前趋势。
介绍福建清源山的导游词篇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领略有“秀出东南”美誉的清源山秀丽而多姿的风采!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依次是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尽兴!
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
好,现在我们参观第一站--老君岩。
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大家现在站的地方为老君岩的山门,请大家注意,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树分立两侧,气派非凡。那一丛丛既密又长的树根,有如老子的长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长地久“,无限生机。
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象我们常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告诫人们祸福旦夕,都是相对的,不必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观点,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李老君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悠悠然“由楚入闽”,大概是看中了“泉南佛国”这一风水宝地吧?!
现在让我们来认真观赏老君石雕坐像。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过髯动,指能弹物”。严格他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这夸张和变位却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而最令人喜爱和赞叹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可亲、可近。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只有小娃娃才会信以为真。其实清源山空气清新,又有山野之趣,常到此地,身心得益,不必摸到什么鼻子眼睛,便可延年益寿了。
在亲近了千年老人之后,此刻我们将进入“幽谷梵音”的意境区。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古朴自然的古寺即为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维妙维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磷峋,别有一番情趣。值得一提的是寺前这株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松,不知大家是否瞧出了它的特别之处?你看它树干东西分成两叉,正对寺庙大门,却又不遮佛眼,与寺庙形成一个很美的夹角,令人称奇。古松苍劲挺拔,虬曲盘旋,像一位慈善为怀的老者,张开双臂,迎接四方宾客,因此,无怪乎黄山的客人观摩了这棵古松后,赞叹它比黄山的“迎客松”还美,姿态更加热情大度。
介绍福建清源山的导游词篇二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
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风石刻,是研究中国古代海外交通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来泉州传教,殁葬于灵山,称伊斯兰圣墓。其旁有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为中国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诗词歌赋。
历代文士、武将、高僧、权贵游山,在清源山留下400方碑刻和崖刻。北宋米芾的“第一山”,明将俞大猷的“君恩山重”,现代高僧泓一法师遗墨“悲欣交集”,备受景仰。清源山流传无数的典故、传说、神话等等,使名山更具深刻的文化内涵。
宋·钱熙:《清源山》“巍峨堆压郡城阴,秀出天涯几万寻。翠影倒时吞半郭,岚半凝处滴疏林。”
陈子昂:《感遇》“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白居易:《香》“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有松数十株,有竹千余竿。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其下无人居,惜哉多岁年。有时聚猿鸟,终日空风烟。时有沉冥子,姓白字乐天。平生无所好,见此心依然。如获终老地,忽乎不知远。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何以洗我耳,屋头落飞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左手携一壶,右手挈五弦。傲然意自足,箕踞于其间。兴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言我本野夫,误为世网牵。时来昔捧日,老去今归山。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舍此欲焉往,人间多险艰。”
白居易:《南池》“萧条微雨绝,荒岸抱清源。入舫山侵塞,分泉道接村。秋声依树色,月影在蒲根。淹泊难遂,他宵关梦魂。”
介绍福建清源山的导游词篇三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位于东经118°30'~118°37',北纬24°54'~25°0'之间,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福建清源山的。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领略有“秀出东南”美誉的清源山秀丽而多姿的风采!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依次是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尽兴!
清源山是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
好,现在我们参观站--老君岩。
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大家现在站的地方为老君岩的山门,请大家注意,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树分立两侧,气派非凡。那一丛丛既密又长的树根,有如老子的长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长地久“,无限生机。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美誉的老君造像。者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日聃。”故籍为楚地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象我们常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告诫人们祸福旦夕,都是相对的,不必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观点,充满了朴素的物主义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李老君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悠悠然“由楚入闽”,大概是看中了“泉南佛国”这一风水宝地吧?!
现在让我们来认真观赏老君石雕坐像。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雕技绝年代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倒也名符其实。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过髯动,指能弹物”。严格他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这夸张和变位却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而令人喜爱和赞叹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可亲、可近。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只有小娃娃才会信以为真。其实清源山空气清新,又有山野之趣,常到此地,身心得益,不必摸到什么鼻子眼睛,便可延年益寿了。
在亲近了千年老人之后,此刻我们将进入“幽谷梵音”的意境区。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古朴自然的古寺即为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维妙维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磷峋,别有一番情趣。值得一提的是寺前这株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松,不知大家是否瞧出了它的特别之处?你看它树干东西分成两叉,正对寺庙大门,却又不遮佛眼,与寺庙形成一个很美的夹角,令人称奇。古松苍劲挺拔,虬曲盘旋,像一位慈善为怀的老者,张开双臂,迎接四方宾客,因此,无怪乎黄山的客人观摩了这棵古松后,赞叹它比黄山的“迎客松”还美,姿态更加热情大度。
从千手岩往上攀缓十多分钟,即到弥陀岩。弥陀岩可以说是清源山的精华之一,这里有流泉飞瀑、古树名木、庙宇石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巧夺天工。我们来看这一处“泉窟观瀑”。瞧,清澈的泉水从五十米高的陡壁上泻落,在青石上飞珠溅玉,充满了诗情画意,把人间的凡尘俗念荡涤贻尽,历代文人骚客每每至此,不免文思流溢,满目的摩崖石刻,如“洗心”、“清如许”、“流膏”等题刻仍熠熠生辉,为我们增加了观赏雅兴,不知大家是否有人生画中游的美妙感受!
在瀑布旁的这一株由古榕和重阳木合抱成一体,造型奇特的附生树,如情深意笃的“天侣”,故美其名曰:“天侣呈瑞”。看着它们如此亲密无间,如胶似漆,令人既惊叹不已又不由得浮想联翩,不少的文人墨客说它是陈三五娘留在故乡土地上的化身。因此,这里常有年轻的恋人,如意的夫妇相偎于此,留下充满诗情画意的纪念照。而仅隔几步之遥的这棵浓荫如盖的大树,相传是700多年前施琅将军的的部将从中国台湾带回故乡栽种的“洋蒲桃“,俗称“莲雾”。每当收获季节,树上绿里透红,果实累累,形若斗笠,顶部尖、底部宽,吃起来清凉可口,别有风味。
再往上,过云台,穿“一线天”,便到了高筑云台之上的弥陀岩石室,弥陀岩是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仿木结构,平面近方形,背依石壁,面宽5.6公尺,歇山顶,正脊中间置一葫芦,门上横额书“阿弥陀佛”,柱头及外檐用斗拱,岩内顶为叠涩方形藻井,石壁岩面浮雕“阿弥陀佛”立像一尊,高5米,宽2米,造型端庄大方,面容丰满,慈祥和善,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据佛经上说,这是表示要满足信徒的愿望,接引众生往极乐世界的意思。难怪这么多善男信女,见了阿弥陀佛,都顶礼膜拜,虔诚备至。
右室右侧有一方石碑《元代重修记事石碑》,这一方石碑记载了弥陀岩石室石刻的重修过程,而有价值的则是碑文中出现的多处简化字,是汉字简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寺前平台叫“一啸台”,台的左右各有3.5米高的5级实心佛塔一座。站在一啸台极目远眺,晋水横流,双塔凌空,红房碧野,景色妖娆,使人心旷神治,留连忘返。
泉州具有宗教博物馆之美誉,这在母亲山--清源山体现得更为突出。前面我们参观了老君岩(道教),千手岩、弥陀岩(佛教),现在让我们一起登上碧霄岩(喇嘛教),去领略碧霄岩三世佛的风采吧。
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架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主司现在的世界,其造像作触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抚地,一手向上。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主管过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托钵。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作施定印之禅定相,即双手交叠置于腹部。险要的地势,精湛的技术和迥异的形状,无不让每一个参观者啧啧称奇。
三世佛是13世纪以来藏传密教(俗称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元代画塑记》上记载,元大都的藏式寺院中,三世佛皆供于“正殿”,是当时元朝信奉的主神。目前,这三世佛石刻经专家考证后认定为:我国发现的现存时代早、保存、位于东南的梵式三世佛造像。南侧20米处有一方石刻即记载三世佛刻于1292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名碑奇石,密荫幽涧,是碧霄岩的一大特点,以“三世佛”为中心,南侧有1991年所建的闽南民居风格的广钦法师塔院建筑群体;于其背后,我们看到了这个很大的南宋摩崖楷书石刻“寿”字,字体高3.5米,宽3.15米,誉称“闽中大‘寿’字”;旁边是伏虎僧雕刻,下方则有清代名士留下的数方石刻。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顶峰,高处登临,眼界顿觉开阔。清源洞、南台岩这两个景点可以说是我们今天抵达的峰,称之为“山海大观”。清源洞作为清源山洞,溶合泉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积淀,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学术价值。清源洞又名“纯阳洞”、“蜕仙岩”。《泉州府志》称:“清源洞尤其大而奇者”。宋绍兴年间有裴姓道人在此蜕骨登仙,时人塑像供奉。裴道人何以在此羽化成仙?这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说的是裴道人为民除害,追杀残害生灵的巨蟒至清源洞,堵住洞口而蜕化。若问清源洞有多深?民间尚有“清源洞通洛阳江”的传说。洞前有裴仙祠、观音殿、文昌阁等三教祠宇森然并列交相辉映。还有一大批历史名人纷至沓来留下无数胜迹;李光缙、何乔远、姜志礼、洪承畴、粘本盛、马负书、施琅、……清源洞不仅具有深邃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极为壮观优美的自然风光。现在让我们领略此处的万千气象。这一带山脉横断,峰峦起伏,层次变化极富规律;群落丰富多彩,四季常青,具有亚热带雨林特征,从中随步可见历尽风霜依然生机盎然的古树名木。春夏之间山顶云雾蒸腾,洞前亭阁缥缈。又因高居主峰,下临无际,近景有山影倒映天湖,中景有古城尽收眼底,远景有大海苍茫,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海大观”意境图。南台岩则如“空中楼阁”,巨石高耸,视野旷远,左挹大海,右带金溪,晋水横波,古城在抱,紫帽凌霄峙其前,东西两塔拜其下,是“山海大观”意境区中一处妙夺天工的奇景。同样有释、道、佛三教建筑紧依绝壁而起,四周树木葱笼,亦是一处游人登高远眺之佳景。
朋友们,我们的游程即将结束。大家知道清源山佳景遍布,我们今天所见仅仅是凤毛麟角,但我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各位能对清源这座名山留下美好的印象,能引发您寄意山水,重游故地之情!
后,谢谢大家的配合,愿有机会再和各位朋友相聚!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各位亲爱的团友们,大家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告诉我们:福祸是相对的,有所得必有所失。所以大家既然已来到有着“海滨邹鲁”之称的泉州,就不要担心抱怨其它什么了,打开你们的心,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尽情地放松游览吧!
好!各位亲爱的团友,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欲望,首先来游览这“秀出东南”的泉州清源山。
清源山风景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占地面积达62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主峰海拔498米,清源山借仙而得名,那是什么神仙与它有着如此的身世之缘呢?这可要涉及到一个传说了喔!大家都知道“八仙过海”八仙中有个叫做铁拐李,对吧?传说啊,李铁拐云游至此,停在了山头上休息时,见有山下蓝海绿原|、山上苍松翠柏、曲径通幽之美景,这可把铁拐李乐得高举拐杖点地啊,极呼:妙哉、妙哉!可这拐杖呀,因用力太大深入底层数丈,冒出清泉喷射不止啊!于是因泉眼诸多,后人名为“泉山”,而泉州呢,也就因此而得名了,后又渐渐衍化为清源山了,又因山高入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郊北部又称“北山”;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
说到三台山大家也许就会联想到佛教名山——五台山了,同五台山一样,泉州清源山自唐代就有“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后逐步发展成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了。
我们带着这种意境继续往前走,话说柳暗花明又一村,好!我的朋友们,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呢,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喔!老君是谁呢?诶!就是我刚才说到的老子啦!那又是谁雕刻的呢?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啊,原来是一块形状稍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民间工匠略施技艺而成的。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大家仔细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咯!可不要真的爬上去摸,石像可是受保护的喔!
各位团友,神仙是可以腾云驾雾的,但我们可不能腾云驾雾,我们得细细的游览。下面还有更多的景点让我们慢慢的观赏!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
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风石刻,是研究中国古代海外交通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来泉州传教,殁葬于灵山,称伊斯兰圣墓。其旁有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为中国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诗词。
歌赋。
历代文士、武将、高僧、权贵游山,在清源山留下400方碑刻和崖刻。北宋米芾的“第一山”,明将俞大猷的“君恩山重”,现代高僧泓一法师遗墨“悲欣交集”,备受景仰。清源山流传无数的典故、传说、神话等等,使名山更具深刻的文化内涵。
宋·钱熙:《清源山》“巍峨堆压郡城阴,秀出天涯几万寻。翠影倒时吞半郭,岚半凝处滴疏林。”
陈子昂:《感遇》“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白居易:《香》“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有松数十株,有竹千余竿。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其下无人居,惜哉多岁年。有时聚猿鸟,终日空风烟。时有沉冥子,姓白字乐天。平生无所好,见此心依然。如获终老地,忽乎不知远。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何以洗我耳,屋头落飞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左手携一壶,右手挈五弦。傲然意自足,箕踞于其间。兴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言我本野夫,误为世网牵。时来昔捧日,老去今归山。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舍此欲焉往,人间多险艰。”
白居易:《南池》“萧条微雨绝,荒岸抱清源。入舫山侵塞,分泉道接村。秋声依树色,月影在蒲根。淹泊难遂,他宵关梦魂。”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位于东经l18度30'-118度37',北纬24度54'-25度o'之间;与发展中的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绘萃,尤以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风石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来泉州传教,殁葬于灵山,称伊斯兰圣墓。其旁有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为我国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区最高海拔498米。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人所形成的,岩体外部呈黑褐色,岩层节理不发达,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土壤为温润型;年平均气温17度-21.3度c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1550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
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海蓬莱"意境区内的羽仙岩下。1988年月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车曰聃。"他的籍里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道教尊他为教主,奉承《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
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垂耳飘髯,指能弹物,目光炯炯,独具超尘脱俗、仙风道骨神韵。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
老君岩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群,规模宏大,蔚为半观,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道观明代已废,但老君造像经风历雨何存至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众多学者慕名而来参观考察。现在老君岩已成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游热点。法兰西共和。
国学。
者黛安娜·李作为我国文化部外文局专家,随外籍专家组来泉州考察时,在老君岩题留:"这已是我第二次参观老君岩,但我仍和上次一样激动,因为这位老人和大地紧紧地融为一体,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我国著名规划专家任震英题赞老君岩造像为:"老子天下第一"。
各位团友,早上好!欢迎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我们的司机师傅姓杨,他是一位很经验的司机,他可以做到钥匙一插马达就响,车轮一动平安送到。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泉州开元寺,我们在这里游览的时间为1个小时,请大家11:00上车,请大家随我下车,关好车窗,代好您的贵重物品,请记住车号为闽d12345。
今天我们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xx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在这里,道教、伊斯兰教、儒教、基督教、佛教和平共处,这也体现了泉州人兼容的气度和宽阔的胸怀。今天我们参观的开元寺是一座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刹。而开元寺的东西塔则是泉州古城的标志,我们泉州人常说:站着要像东西塔,躺着要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泉州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庙之一。好,各位团友,已经来到了开元寺内,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远看这两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么做的,啊!刚刚有人说像是木头做的,又有的说是像砖做的,也有的说是铜做的,那还是让我们到近处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应该知道答案了吧,对它是用石头做的,但非常像木头做的,这座塔是仿木结构,特别是用花岗岩石表现仿木斗拱结构,是最具权威性的成就。这对姐妹塔,也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标志,他可是一位历经风雨的老者,两塔最初皆为木塔,后毁于火灾,后又用砖,最后改建成现在的五层石塔,东西塔历经740多年风雨雷电以至8级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称石塔之冠。东塔“镇国塔”高48米多,西塔“仁寿塔”高45米多,当年,建塔的工匠们把东西塔,特别是东塔,每一层的八个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庄严。大家看东塔的的人物浮雕从他们的表情、发型、服饰、兵器、手势是如此形象,及细微处的衣服上的绦带都有有数十种花样,如果不是对生活的熟知,凭想象是设计不出来的。大家可以仔细地看塔身,我们可以看见菩萨、高僧、罗汉、神将、金刚等琳琅满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不引起我们注意的在东西塔的须弥座转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别小年这些貌不惊人的畸形人,但他们智力不亚于常人,而且又有体力,所以古代的达官司贵人常把他们当作苦力来役使。中国的古建筑常在二根横梁之间竖一短柱作为支撑,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营造法式》一书中,也把这个建筑上的重要构件称作侏儒柱。在佛教造像艺术中,常把扛负须弥座的力士塑造成侏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中央邦的桑奇大佛塔,塔上有一幅《阿育王礼佛》浮雕,画面上阿育王在宫廷侍女环绕之中,从跪伏的大象背上下来,准备去社拜释迦牟尼卒堵坡坡,他把匍匐在地的侏儒当作踏阶,于是侏儒托举负重,也就成为佛教建筑和造像艺术中常见的形象。泉州东西塔须弥座16尊侏儒,每尊只有30厘米高,采用的是深浮雕技法。这些侏儒大家看,个个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们各据一角,以身当柱,作出耸着肩,拱着背,顶托巨塔的姿势;有的穿无袖短衫,有的裤子滑在肚脐下,有的单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两手举托,有的双手撑膝,有的歪关侧脑,有的憋气运力,有的龇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脸,有的满面苦相,一个个拚力卖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个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里作吹唿哨状,好像是个领头的,在指挥大家一起出力,这些没有生命的石雕侏儒,引人同情又使人揪心。他们比塔上的人物浮雕和须弥座的佛传图浮雕更富有艺术的魁力和深刻的思想。泉州东西塔须弥座的侏儒,不失为当时社会的写照,把侏儒的忍苦受罪的样子真实的表达出来了。泉州东西塔创造了具有宋朝那一个时代的造型艺术也可从这对姐妹塔中看出南宋时代的科技水平,近年东塔入选中国“四大宝塔”邮票发行。从布局来看,东西塔是开元寺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从塔的自身来看,又是独立的建筑,也许可以说,开元寺就像是一壶好茶,需要慢慢品尝,细细回味,自有无穷余韵在心中。
好,各位团友,看完东西塔后,现在我们有15分钟照相时间,15分钟后,我们将继续参观开元寺,谢谢!
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欢迎来到泉州开元寺。人们常说:不游开元寺不算到泉州。如果说,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那么,开元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说泉州素称“泉南佛国”,那么开元寺便是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刹。而开元寺内的东西塔则是泉州古城的标志。
在我们生活的年代,高楼大厦的建设者运用现代化机械从事“高空作业”,古代呢?没有起重机,没有大吊车,更谈不上“直升飞机”和“电脑设计工程”,然而华夏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无数令世人惊叹的古建筑。大家看,耸立在草坪上的两塔就是其中之一。我国古塔专家罗哲文教授曾望塔兴叹:“鬼斧神工”!
据《寺志》记载:东西塔建于南宋,前后历时20xx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古代泉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两座塔重约19510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部用花岗岩依照木头入榫的结构建造而成,这在中国古塔建筑史上相当罕见,充分体现了我国宋代高超的建筑水平。
我们眼前的是东塔“镇国塔”,建于南宋,塔高48.24米,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石塔,被誉为“石塔之王”。近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发行。而西塔“仁寿塔”高度与东塔相差四米多,为44.06米,先东塔十年而建(公元1228—1237年)。两塔相距200米左右,配对成双,俗称“东西塔”。
介绍福建清源山的导游词篇四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位于东经l18度30'-118度37',北纬24度54'-25度o'之间;与发展中的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绘萃,尤以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风石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来泉州传教,殁葬于灵山,称伊斯兰圣墓。其旁有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为我国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区最高海拔498米。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人所形成的,岩体外部呈黑褐色,岩层节理不发达,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土壤为温润型;年平均气温17度-21.3度c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1550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
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海蓬莱"意境区内的羽仙岩下。1988年月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车曰聃。"他的籍里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道教尊他为教主,奉承《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
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垂耳飘髯,指能弹物,目光炯炯,独具超尘脱俗、仙风道骨神韵。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
老君岩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群,规模宏大,蔚为半观,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道观明代已废,但老君造像经风历雨何存至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众多学者慕名而来参观考察。现在老君岩已成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游热点。法兰西共和国学者黛安娜·李作为我国文化部外文局专家,随外籍专家组来泉州考察时,在老君岩题留:"这已是我第二次参观老君岩,但我仍和上次一样激动,因为这位老人和大地紧紧地融为一体,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我国著名规划专家任震英题赞老君岩造像为:"老子天下第一"。
介绍福建清源山的导游词篇五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各位亲爱的团友们,大家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告诉我们:福祸是相对的,有所得必有所失。所以大家既然已来到有着“海滨邹鲁”之称的泉州,就不要担心抱怨其它什么了,打开你们的心,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尽情地放松游览吧!
好!各位亲爱的团友,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欲望,首先来游览这“秀出东南”的泉州清源山。
清源山风景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占地面积达62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主峰海拔498米,清源山借仙而得名,那是什么神仙与它有着如此的身世之缘呢?这可要涉及到一个传说了喔!大家都知道“八仙过海”八仙中有个叫做铁拐李,对吧?传说啊,李铁拐云游至此,停在了山头上休息时,见有山下蓝海绿原|、山上苍松翠柏、曲径通幽之美景,这可把铁拐李乐得高举拐杖点地啊,极呼:妙哉、妙哉!可这拐杖呀,因用力太大深入底层数丈,冒出清泉喷射不止啊!于是因泉眼诸多,后人名为“泉山”,而泉州呢,也就因此而得名了,后又渐渐衍化为清源山了,又因山高入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郊北部又称“北山”;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
说到三台山大家也许就会联想到佛教名山——五台山了,同五台山一样,泉州清源山自唐代就有“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后逐步发展成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了。
我们带着这种意境继续往前走,话说柳暗花明又一村,好!我的朋友们,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呢,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喔!老君是谁呢?诶!就是我刚才说到的老子啦!那又是谁雕刻的呢?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啊,原来是一块形状稍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民间工匠略施技艺而成的。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大家仔细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咯!可不要真的爬上去摸,石像可是受保护的喔!
各位团友,神仙是可以腾云驾雾的,但我们可不能腾云驾雾,我们得细细的游览。下面还有更多的景点让我们慢慢的观赏!
介绍福建清源山的导游词篇六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领略有“秀出东南”美誉的清源山秀丽而多姿的风采!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依次是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尽兴!
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
好,现在我们参观第一站--老君岩。
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大家现在站的地方为老君岩的山门,请大家注意,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树分立两侧,气派非凡。那一丛丛既密又长的树根,有如老子的长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长地久“,无限生机。
介绍福建清源山的导游词篇七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位于东经118°30'~118°37',北纬24°54'~25°0'之间,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福建清源山。
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领略有“秀出东南”美誉的清源山秀丽而多姿的风采!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依次是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尽兴!
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
好,现在我们参观第一站--老君岩。
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大家现在站的地方为老君岩的山门,请大家注意,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树分立两侧,气派非凡。那一丛丛既密又长的树根,有如老子的长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长地久“,无限生机。
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象我们常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告诫人们祸福旦夕,都是相对的,不必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观点,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李老君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悠悠然“由楚入闽”,大概是看中了“泉南佛国”这一风水宝地吧?!
现在让我们来认真观赏老君石雕坐像。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过髯动,指能弹物”。严格他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这夸张和变位却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而最令人喜爱和赞叹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可亲、可近。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只有小娃娃才会信以为真。其实清源山空气清新,又有山野之趣,常到此地,身心得益,不必摸到什么鼻子眼睛,便可延年益寿了。
在亲近了千年老人之后,此刻我们将进入“幽谷梵音”的意境区。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古朴自然的古寺即为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维妙维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磷峋,别有一番情趣。值得一提的是寺前这株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松,不知大家是否瞧出了它的特别之处?你看它树干东西分成两叉,正对寺庙大门,却又不遮佛眼,与寺庙形成一个很美的夹角,令人称奇。古松苍劲挺拔,虬曲盘旋,像一位慈善为怀的老者,张开双臂,迎接四方宾客,因此,无怪乎黄山的客人观摩了这棵古松后,赞叹它比黄山的“迎客松”还美,姿态更加热情大度。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领略有“秀出东南”美誉的清源山秀丽而多姿的风采!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依次是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尽兴!
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
好,现在我们参观第一站--老君岩。
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大家现在站的地方为老君岩的山门,请大家注意,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树分立两侧,气派非凡。那一丛丛既密又长的树根,有如老子的长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长地久“,无限生机。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者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日聃。”故籍为楚地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象我们常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告诫人们祸福旦夕,都是相对的,不必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观点,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李老君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悠悠然“由楚入闽”,大概是看中了“泉南佛国”这一风水宝地吧?!
现在让我们来认真观赏老君石雕坐像。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过髯动,指能弹物”。严格他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这夸张和变位却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而最令人喜爱和赞叹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可亲、可近。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只有小娃娃才会信以为真。其实清源山空气清新,又有山野之趣,常到此地,身心得益,不必摸到什么鼻子眼睛,便可延年益寿了。
在亲近了千年老人之后,此刻我们将进入“幽谷梵音”的意境区。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古朴自然的古寺即为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维妙维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磷峋,别有一番情趣。值得一提的是寺前这株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松,不知大家是否瞧出了它的特别之处?你看它树干东西分成两叉,正对寺庙大门,却又不遮佛眼,与寺庙形成一个很美的夹角,令人称奇。古松苍劲挺拔,虬曲盘旋,像一位慈善为怀的老者,张开双臂,迎接四方宾客,因此,无怪乎黄山的客人观摩了这棵古松后,赞叹它比黄山的“迎客松”还美,姿态更加热情大度。
从千手岩往上攀缓十多分钟,即到弥陀岩。弥陀岩可以说是清源山的精华之一,这里有流泉飞瀑、古树名木、庙宇石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巧夺天工。我们来看这一处“泉窟观瀑”。瞧,清澈的泉水从五十米高的陡壁上泻落,在青石上飞珠溅玉,充满了诗情画意,把人间的凡尘俗念荡涤贻尽,历代文人骚客每每至此,不免文思流溢,满目的摩崖石刻,如“洗心”、“清如许”、“流膏”等题刻仍熠熠生辉,为我们增加了观赏雅兴,不知大家是否有人生画中游的美妙感受!
在瀑布旁的这一株由古榕和重阳木合抱成一体,造型奇特的附生树,如情深意笃的“天侣”,故美其名曰:“天侣呈瑞”。看着它们如此亲密无间,如胶似漆,令人既惊叹不已又不由得浮想联翩,不少的文人墨客说它是陈三五娘留在故乡土地上的化身。因此,这里常有年轻的恋人,如意的夫妇相偎于此,留下充满诗情画意的纪念照。而仅隔几步之遥的这棵浓荫如盖的大树,相传是700多年前施琅将军的的部将从中国台湾带回故乡栽种的“洋蒲桃“,俗称“莲雾”。每当收获季节,树上绿里透红,果实累累,形若斗笠,顶部尖、底部宽,吃起来清凉可口,别有风味。
再往上,过云台,穿“一线天”,便到了高筑云台之上的弥陀岩石室,弥陀岩是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仿木结构,平面近方形,背依石壁,面宽5.6公尺,歇山顶,正脊中间置一葫芦,门上横额书“阿弥陀佛”,柱头及外檐用斗拱,岩内顶为叠涩方形藻井,石壁岩面浮雕“阿弥陀佛”立像一尊,高5米,宽2米,造型端庄大方,面容丰满,慈祥和善,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据佛经上说,这是表示要满足信徒的愿望,接引众生往极乐世界的意思。难怪这么多善男信女,见了阿弥陀佛,都顶礼膜拜,虔诚备至。
右室右侧有一方石碑《元代重修记事石碑》,这一方石碑记载了弥陀岩石室石刻的重修过程,而最有价值的则是碑文中出现的多处简化字,是汉字简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寺前平台叫“一啸台”,台的左右各有3.5米高的5级实心佛塔一座。站在一啸台极目远眺,晋水横流,双塔凌空,红房碧野,景色妖娆,使人心旷神治,留连忘返。
泉州具有宗教博物馆之美誉,这在母亲山--清源山体现得更为突出。前面我们参观了老君岩(道教),千手岩、弥陀岩(佛教),现在让我们一起登上碧霄岩(喇嘛教),去领略碧霄岩三世佛的风采吧。
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架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主司现在的世界,其造像作触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抚地,一手向上。左尊称为x师佛,即过去佛,主管过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托钵。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作施定印之禅定相,即双手交叠置于腹部。险要的地势,精湛的技术和迥异的形状,无不让每一个参观者啧啧称奇。
三世佛是13世纪以来藏传密教(俗称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元代画塑记》上记载,元大都的藏式寺院中,三世佛皆供于“正殿”,是当时元朝信奉的主神。目前,这三世佛石刻经专家考证后认定为:我国发现的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好、位于最东南的梵式三世佛造像。南侧20米处有一方石刻即记载三世佛刻于1292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名碑奇石,密荫幽涧,是碧霄岩的一大特点,以“三世佛”为中心,南侧有1991年所建的闽南民居风格的广钦法师塔院建筑群体;于其背后,我们看到了这个很大的南宋摩崖楷书石刻“寿”字,字体高3.5米,宽3.15米,誉称“闽中第一大‘寿’字”;旁边是伏虎僧雕刻,下方则有清代名士留下的数方石刻。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顶峰,高处登临,眼界顿觉开阔。清源洞、南台岩这两个景点可以说是我们今天抵达的最高峰,称之为“山海大观”。清源洞作为清源山第一洞,溶合泉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积淀,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学术价值。清源洞又名“纯阳洞”、“蜕仙岩”。《泉州府志》称:“清源洞尤其大而奇者”。宋绍兴年间有裴姓道人在此蜕骨登仙,时人塑像供奉。裴道人何以在此羽化成仙?这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说的是裴道人为民除害,追杀残害生灵的巨蟒至清源洞,堵住洞口而蜕化。若问清源洞有多深?民间尚有“清源洞通洛阳江”的传说。洞前有裴仙祠、观音殿、文昌阁等三教祠宇森然并列交相辉映。还有一大批历史名人纷至沓来留下无数胜迹;李光缙、何乔远、姜志礼、洪承畴、粘本盛、马负书、施琅、……清源洞不仅具有深邃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极为壮观优美的自然风光。现在让我们领略此处的万千气象。这一带山脉横断,峰峦起伏,层次变化极富规律;群落丰富多彩,四季常青,具有亚热带雨林特征,从中随步可见历尽风霜依然生机盎然的古树名木。春夏之间山顶云雾蒸腾,洞前亭阁缥缈。又因高居主峰,下临无际,近景有山影倒映天湖,中景有古城尽收眼底,远景有大海苍茫,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海大观”意境图。南台岩则如“空中楼阁”,巨石高耸,视野旷远,左挹大海,右带金溪,晋水横波,古城在抱,紫帽凌霄峙其前,东西两塔拜其下,是“山海大观”意境区中一处妙夺天工的奇景。同样有释、道、佛三教建筑紧依绝壁而起,四周树木葱笼,亦是一处游人登高远眺之佳景。
朋友们,我们的游程即将结束。大家知道清源山佳景遍布,我们今天所见仅仅是凤毛麟角,但我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各位能对清源这座国家级名山留下美好的印象,能引发您寄意山水,重游故地之情!
最后,谢谢大家的配合,愿有机会再和各位朋友相聚!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位于东经l18度30'-118度37',北纬24度54'-25度o'之间;与发展中的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绘萃,尤以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风石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来泉州传教,殁葬于灵山,称伊斯兰圣墓。其旁有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为我国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区最高海拔498米。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人所形成的,岩体外部呈黑褐色,岩层节理不发达,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土壤为温润型;年平均气温17度-21.3度c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1550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
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海蓬莱"意境区内的羽仙岩下。1988年月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车曰聃。"他的籍里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道教尊他为教主,奉承《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
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垂耳飘髯,指能弹物,目光炯炯,独具超尘脱俗、仙风道骨神韵。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
老君岩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群,规模宏大,蔚为半观,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道观明代已废,但老君造像经风历雨何存至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众多学者慕名而来参观考察。现在老君岩已成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游热点。法兰西共和。
国学。
者黛安娜·李作为我国文化部外文局专家,随外籍专家组来泉州考察时,在老君岩题留:"这已是我第二次参观老君岩,但我仍和上次一样激动,因为这位老人和大地紧紧地融为一体,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我国著名规划专家任震英题赞老君岩造像为:"老子天下第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领略有“秀出东南”美誉的清源山秀丽而多姿的风采!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依次是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尽兴!
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
好,现在我们参观第一站--老君岩。
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大家现在站的地方为老君岩的山门,请大家注意,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树分立两侧,气派非凡。那一丛丛既密又长的树根,有如老子的长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长地久“,无限生机。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者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日聃。”故籍为楚地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象我们常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告诫人们祸福旦夕,都是相对的,不必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观点,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各位亲爱的团友们,大家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告诉我们:福祸是相对的,有所得必有所失。所以大家既然已来到有着“海滨邹鲁”之称的泉州,就不要担心抱怨其它什么了,打开你们的心,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尽情地放松游览吧!
好!各位亲爱的团友,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欲望,首先来游览这“秀出东南”的泉州清源山。
清源山风景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占地面积达62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主峰海拔498米,清源山借仙而得名,那是什么神仙与它有着如此的身世之缘呢?这可要涉及到一个传说了喔!大家都知道“八仙过海”八仙中有个叫做铁拐李,对吧?传说啊,李铁拐云游至此,停在了山头上休息时,见有山下蓝海绿原|、山上苍松翠柏、曲径通幽之美景,这可把铁拐李乐得高举拐杖点地啊,极呼:妙哉、妙哉!可这拐杖呀,因用力太大深入底层数丈,冒出清泉喷射不止啊!于是因泉眼诸多,后人名为“泉山”,而泉州呢,也就因此而得名了,后又渐渐衍化为清源山了,又因山高入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郊北部又称“北山”;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
说到三台山大家也许就会联想到佛教名山——五台山了,同五台山一样,泉州清源山自唐代就有“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后逐步发展成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了。
我们带着这种意境继续往前走,话说柳暗花明又一村,好!我的朋友们,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呢,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喔!老君是谁呢?诶!就是我刚才说到的老子啦!那又是谁雕刻的呢?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啊,原来是一块形状稍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民间工匠略施技艺而成的。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大家仔细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咯!可不要真的爬上去摸,石像可是受保护的喔!
各位团友,神仙是可以腾云驾雾的,但我们可不能腾云驾雾,我们得细细的游览。下面还有更多的景点让我们慢慢的观赏!
介绍福建清源山的导游词篇八
清源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
清源山主峰最高海拔498米,山高入云,风景秀丽,山青水秀。山泉有100多眼,别称“泉山”。最著名的是“孔泉”也称“虎浮泉”,泉水从一斜卧大山石孔隙中迸发。
清源山经过历代的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
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泉州清源山“清源天湖”,为清源山顶的人工湖泊,景色雄伟壮观,是人们垂钓休闲的好去处。
清源山冬暖夏凉,气候湿润,适宜观光旅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二十四节气小雪日记(汇总14篇)
- 纪检监察干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实用19篇)
- 设备的验收报告范文机器设备的验收报告格式如何写 机械设备验收报告范文(八篇)
- 回忆散文通用(精选13篇)
- 2023年精选勇于自我革命心得体会范文(优秀15篇)
- 校园元旦文艺汇演(通用14篇)
- 护士个人简历中的工作经历范文 护士个人简历中个人经历怎么写(9篇)
- 2023年低碳生活政治论文(模板19篇)
- 最新我身边的英雄六年级范文通用(模板19篇)
- 苏州耦园导游词通用(汇总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