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愚公移山英语(推荐)一
1、10分钟掌握作品出处,解决生字词,达到顺读全文;
2、10分钟后让一至二名学生试读,其它同学听后帮助纠错;
3、10分钟了解文章大意,将小组疑难问题在前后黑板上写出,班内共同解决;
4、15分钟争取背过文章第三段,先完成的到侧面黑板上去写;
1、10分钟内,早自习没写课文背诵的同学到侧黑板上去写;
2、与此同时,前三个组在前黑板上分工写一二段译文,后三个组在后黑板上分工写三四段的译文,写完后互看互改;
3、5分钟让侧黑板完成的同学看前后黑板上的译文,前后黑板上完成的同学到侧黑板纠错;
4、20分钟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研读课文,做好预习笔记;
5、10分钟排演课本剧,交流预习收获,交换整理预习笔记;
1、10分钟科代表在侧黑板检测ab组同学重点注释,其它同学在前后黑板写与本课有关的展示内容;
2、5分钟教师点评,学生在小组内进一步准备展示内容;
3、20分钟学生自由展示;
4、5分钟教师总结或学生概括本节收获;
1、了解文章出处
列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人
措施:查找工具书,了解即可ke 2、解决生字读音
惩山北之塞()魁()父箕()畚()穷匮()孀()妻
冀()州始龀()一厝雍()南
措施:结合课下注释,查找工具书,可采用板示的形式。
1、解词疑难例举
方()七百里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河阳()之北
达于汉阴()
2、译句例举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③甚矣,汝之不惠
④其如土石何?
措施: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讨后,将问题写在黑板上,共同解决。
3、学生翻译(随堂检测)
1、复述故事
2、了解结构
第一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第三部分: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第四部分:写愚公的愿望得以实现。
3、结合语句分析愚公、智叟形象。
措施:以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整理在预习笔记上。
4、写作特色
①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可在后面的课本剧中体会)
②语言生动形象
如”跳”既写出了小孩子那种高兴的神态,又侧面写出移山的行动得到了人们的支持,说明移山是广大人民的愿望;”笑”把智叟对愚公的讥笑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献疑”说明其妻对愚公的关心和支持。
③对比手法
如愚公智叟命名的对比,二者对移山态度的对比;京城氏之子与智叟态度的对比等等
措施:本文的写作特色部分,教师应做好相应的预习指导;
也可将研读部分分到六个小组去重点研究,以提高预习的效率。
1、排演课本剧
2、多角度深入分析故事的寓意
教师储备思路:
①人定胜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
②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
③志当存高远;
④躬亲实践,莫纸上谈兵;
⑤少说多做;
⑥心诚则灵;
⑦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要想成功,
⑧敢于迎接挑战;
⑨除了奋斗,别无选择;
⑩团结就是力量;
3、提出质疑:当今社会我们还要不要像愚公学习?
措施:创读部分让学生从其中三项中选择其一,或排演,或质疑,或分析,但在预习笔记上都应有书面材料,如排演的导入语、结束语、质疑中阐述观点的论据,分析寓意的小写作。
措施:让各语文组长和科代表在侧黑板及外黑板抽测部分同学的重点字词;
与此同时,组内其余同学可到前后黑板设计好自己的板面。
措施:在多媒体上事先搜集《愚公移山》的歌曲,课前放给同学们听,形成浓厚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发动学生来设计导入语。
措施:学生在组内进一步搞好合作,教师可稍做指导。
措施:教师做好展示指导及必要的点评,尽可能让学生先展示与文本有关的内容,后谈体会感想等。
愚公移山(预习)课堂实录
山东聊城杜郎口中学徐立峰
(课前学生板示课题、课型及本节目标)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科代表导入:《愚公移山》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其中讲述了一个叫愚公的老头为了使自己出行方便,誓将太行王屋搬走而挖山不止,最后终于感动上天助其成功的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兴趣了解它的内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本节课的预习指导–
生:(齐看黑板,争抢读出)
1、速读:了解作者,圈点疑难;
2、细读:疏通文意,讨论交流;
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
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生发。
师:同学们不光能读出,而且要知道老师出示的目标有何用意。
生:我认为老师还是想按原来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四部曲,即:读-译-析-诵来安排这节课的。
生:可是在老师出示的本节目标中没有”背诵”,因此我认为这节课不要先急于背过这篇文章。
生:对,我认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是在通读顺译的基础上,完成对文章的品评赏析。
生:我认为还应该再补充一点,就是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学文贵有所获”,我们应该在预习笔记上将自己的感悟及时的记录下来。
(其他生默许)
师:”得之以鱼不如得之以渔”刚才的几位同学能够将老师的预习设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说明这些同学不仅想学会知识,而且做到了会学知识,值得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先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速读课文后,小组合作完成对于作者、作品的了解及字词疑难的解决,做到能够顺读本文。
(同学们快速读文,5分钟后在小组内由组长分工分别查找工具书、教辅材料及其他资料,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向组长主动要求)
生:我和常璐来查找关于作者的简介。
生:我和刘倩来查本作品的出处。
组长:其余的几个名同学我们分开来查找本文的生字词。
(有学生先查到后,主动到黑板上去写,其他生做好记录)
生(写):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子》。
生(写):《列子》全书共载134则,大部分属于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生(写):塞se(阻塞)sai(塞住)魁kui父遂sui荷he箕畚ji bei孀shuang龀chen
溃败匮乏反馈希冀双翼
(有学生主动站到教室前面边写边说)
生:我还了解到出自《列子》的一个成语:杞人忧天。讲的是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要崩塌下来将无处藏身,因此愁得觉也不睡,饭也不吃。后来就用这个成语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
生:我还读过《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也出自《列子》,告诉我们片面看问题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作者情况并解决了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能够联系到多音字和形似字,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下面由同学们自由来读一读课文。
生(抢先一步到教室前面):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生:我来给刘晓同学纠正一个错误,应该是聚室而谋(mou)。
刘晓:谢谢杨沙同学!
生: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亡以应。
生:张洁同学在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时断句不太准确。
生:操蛇之神闻之–无陇断焉。
(上课15分钟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试着疏通文意)
师指导:我们在能够做到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还要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先试着自己翻译,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可以写在侧黑板上,但一定要注重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感知,落实到每一个字词,学会圈划勾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分钟后教师集合各小组长分配不同任务)
师:一至三组重点研究一二自然段,四至六组重点研究三四自然段,每位组长将完成的任务板示在各自的板面上,随后任意点名本组内的成员讲解给大家。
(三位组长为一小组将分到的任务再细分,每组任务更加具体。各组由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去写本组的具体内容,其他成员开始在一起研究一部分,教师在各组之间巡视,了解疑难)
生(小组代表走到老师面前):老师,”甚矣,汝之不惠”是不是应该翻译为”你不聪明真是太厉害了”。
师(走到该小组):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的原则,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灵活一些,将其翻译为”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另外这句中的”甚”是形容词作谓语,放在主语前表强调,”之”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翻译。
(先讨论完的同学到黑板上帮其他小组解决疑难,师5分钟后击掌示停,同学们自觉集中到教室前面位置)
一组生: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生(边指边译):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有万丈高。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生(强调重点):在这里”方”指长度,不指周长;
生(补充):”河”在古时是黄河的专称。
生:”阴””阳”用于表山水的位置时,”阳”指的是山南水北,”阴”指的是山北水南。
生:我们不防这样来记,(加手势)假设把我们的教学楼看成是山的话,那么楼的南面能够被太阳照射,故称为”阳&
2023年愚公移山英语(推荐)二
《愚公移山》是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传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本文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三年级阶段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里,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分析】
经过两年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教学设想】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理解,故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通过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步骤】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部分: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
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
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穿插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三:合作讨论,探究质疑。
此版块共设置了11个问题(略),通过问题的解答即熟悉了课文又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进一步深化。
四:拓展延伸,能力训练。
由课内到课外,开阔知识视野,培养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此环节安排的拓展训练的形式是课内外的文段阅读,具体见教案。
五:布置作业,强化巩固.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供课外练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题目是:本文是传统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阅读后感受最深的一点,请你写一篇感受。
六:板书设计:
2023年愚公移山英语(推荐)三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文章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愚公移山》。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传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文章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文章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理解,故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通过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通过自读文章,达到对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点拨、引发、生生互动,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剖析难点,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文章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文章。(15分钟)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文章,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3.再读文章,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学生再读文章,对照注释,复述文章。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20分钟)
此版块共设置了四个问题,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壮举,谈谈你的看法。
3.故事结尾写神仙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对于这几道题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文章,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大组(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四题的设计意图及处理方式分别是:
第一题:主要引导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对于移山的不利的条件,学生可能对愚公其妻与智叟提出的疑问混为一谈,对此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读文章,明确他们所说的话的不同语气及在情节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第二题: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的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可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估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愚公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估计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愚公移山的做法不聪明,不明智,如果搬迁自己的住所,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不是更好吗?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看法,在评价时注意评价的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第三题:主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本文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尾的含义,它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处理方法是:改写比较法,即把结尾换成:“愚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挖啊挖啊,终于把这两座山挖掉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再将它与文章的结尾作比较,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解答出来,分解了难点。
第四题: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正确评价愚公的精神,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又是难点之一。让每位学生写一段话,说说学了本文后的感受,但必须紧扣本文的寓意来。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能力训练。(6分钟)
由课内到课外,开阔知识视野,培养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此环节安排的拓展训练的形式是课内外的文段阅读,具体见学案。
第五版块:布置作业,强化巩固.(1分钟)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供课外练习,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消化.题目是:本文是传统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阅读后感受最深的一点,请你写一篇简单的文学评论.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发表的粗浅看法,再次恳求各位领导、专家的批评指正。谢谢!
2023年愚公移山英语(推荐)四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文章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愚公移山》。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传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文章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文章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理解,故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通过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通过自读文章,达到对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点拨、引发、生生互动,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剖析难点,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文章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文章。(15分钟)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文章,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3.再读文章,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学生再读文章,对照注释,复述文章。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20分钟)
此版块共设置了四个问题,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壮举,谈谈你的看法。
3.故事结尾写神仙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对于这几道题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文章,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大组(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四题的设计意图及处理方式分别是:
第一题:主要引导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对于移山的不利的条件,学生可能对愚公其妻与智叟提出的疑问混为一谈,对此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读文章,明确他们所说的话的不同语气及在情节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第二题: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的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可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估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愚公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估计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愚公移山的做法不聪明,不明智,如果搬迁自己的住所,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不是更好吗?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看法,在评价时注意评价的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第三题:主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本文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尾的含义,它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处理方法是:改写比较法,即把结尾换成:“愚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挖啊挖啊,终于把这两座山挖掉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再将它与文章的结尾作比较,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解答出来,分解了难点。
第四题: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正确评价愚公的精神,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又是难点之一。让每位学生写一段话,说说学了本文后的感受,但必须紧扣本文的寓意来。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能力训练。(6分钟)
由课内到课外,开阔知识视野,培养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此环节安排的拓展训练的形式是课内外的文段阅读,具体见学案。
第五版块:布置作业,强化巩固.(1分钟)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供课外练习,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消化.题目是:本文是传统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阅读后感受最深的一点,请你写一篇简单的文学评论.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发表的粗浅看法,再次恳求各位领导、专家的批评指正。谢谢!
2023年愚公移山英语(推荐)五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可谓家喻户晓,众人皆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这篇脍炙人口的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创意、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1、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习兴趣;
2、可读性强,易于记诵;
3、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
4、寓意深刻,实践性强;
5、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偏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本文安排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六单元中。从本单元教学目标和编者意图看,是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提高学习文言能力的目的。
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几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学习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语言,又要像阅读现代文那样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只要教师给予方法技巧上的点拨指导就能成功。
创意一:
从“体验”角度组织教学,全课的教学由“朗读体验”──“发现体验”──“学法体验”三个部分组成。在“学法体验”中向学生介绍若干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创意二:师生互动,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激励性评价贯穿课堂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原则,及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如下几方面:
1、知识目标:
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
文言文的诵读;多种学法的体验。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积极进取,要有战胜生活学习上的“太行、王屋”的决心和勇气。
4、创新目标:
智叟也智。
教学重点确定为发现体验。教学难点是通过探讨愚公移山举动的“智”与“愚”,学习愚公的意志与毅力。教学课时为第一课时,教学课型定为学法体验课。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启思、点拨式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分四个版块进行教学。学法则以诵读、发现、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版块之一:
同学们进行读诵体验。(15分钟)
教学活动围绕掌握课文诵读和理解课文的大意、积累文言词进行。
1、导入。请一个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导入课文学习(1分钟)。
2、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楚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画出疑点。听朗读后的师生互动探讨。(3分钟)
⑴着重掌握以下几个句子节奏:
方/七百里;
惩/山北之塞;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投诸/渤海之尾
⑵着重读准以下几个语气语调: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担忧的语气)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讥讽的语气语调)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痛斥的语调)
“何苦而不平?”(坚定反驳的语气)
3、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4分钟)
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从什么写到什么?
同学们发言。
同学们与老师的对话可能有:从有大山写到山被背走,从大山阻塞写到无垄断,从愚公移山的想法写到愚公移山的行动,从开始移山写到移山结束,从人的移山写到神的帮助,从愚公移山的远大理想写到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
4、参看课下注释,让学生小组合作学生翻译课文、记住文下注释里的文言词。(共7分钟)
首先鼓励学生回忆翻译的原则:
信──忠实原文,达──通顺流畅,雅──优美生动。
翻译方法指导:(2分钟)
⑴加。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⑵改。如“仞”现在已经不作长度单位运用,可改为意思相近的词“丈”来代替。
⑶补。文言文中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⑷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
⑸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
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5分钟)
教学板块之二:
学生进行“发现体验”(15分钟)
教学活动围绕文章的主题写法、进行探讨。并且给每个自然段或情节标上小标题。
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段,围绕这么两个问题交流:本段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本在冀州之南”中的“本”字有什么作用?
师生的互动交流可能有:写太行、王屋两座山异常高大,暗示挖掉这两座山简直是太难了;说明了这两座山原先的位置所在。“本”字的作用在于为故事制造一个“悬念”:这么高大的两座山已经不在原先的地方,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力量使这两座山变动了位置呢?有此县念,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激起读者探求答案,乐读文章的兴趣。为后面写愚公精神作了铺垫。鼓励学生加小标题。
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包含哪几层意思?写了愚公的什么思想精神?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的作用是什么?
愚公移山的原因,移山的决心,愚公移山的目的,老愚公领着家人投入开山除障的行动,运上搬石的艰巨劳作,邻人孀妻的小孩子也跑去和他们一同干起来……愚公具有崇高的思想、宏远的志向、坚强的决心;“其妻献疑”衬托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小孩子“跳往助之”表明愚公此举之得人心,也有烘托的作用。鼓励学生加小标题。
朗读第三段。思考:智叟责难愚公之不自量力的话有什么用意?愚公是怎样针锋相对地驳斥智叟的?愚公的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精神?
讲解智叟之先言表明他自视聪明,而嘲笑愚公之不智。为了加强其嘲讽之意,他还用了个倒装句;智叟之言说是在责难愚公之不自量力,连山上的一根草也无力除之,却要去挖出掘石。出言不逊的智叟,自视聪明,傲慢待人,其实是个识陋智拙,胸狭见短之人。通过智叟的言行,更加突出愚公的伟大。
愚公首先斥责智叟自视聪明,然后用子孙后代是“无穷匮”的道理驳斥,令智叟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愚公的这些话表现了他的志向的宏远,心愿的挚诚,意志的坚定,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有战胜自然的信念,这种信念是愚公开山平险意志坚定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鼓励学生加段落小标题。
朗读第四段,提问这则寓言的结尾写天帝“感其诚”,命大力神背走二山,以此作结,好与否?这个结尾是宣传封建迷信呢,还是具有神话色彩呢?
让学生讨论后明确:这样作结有三个好处:
①赞颂了愚公心意之诚,意志之坚,突出了故事的主题。愚公开山平险心意之诚、意志之坚,使山神“惧”了,天帝也受之感动。
②增添了故事的瑰丽色彩,如此作结,既富于想象,又寓托深情。
③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借神力惩服自然,以实现愚公之志,这是人们的共同心愿。
5、进一步明确主旨的3分钟辩论:愚公该搬家还是该移山。辨证的看问题:明确智叟也有智的地方。
教学版块之三:同学们进行“学法体验”(8分钟)
向同学们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多次概括法──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几次概括。
文序把握法──找出表现文章顺序的关键字或句子,迅速理出文章脉络。
画面标题法──从文章中选出一个或几个精美的片段,然后给它“命名”。
请各位同学任选一种方法进行尝试,并进行课中交流活动。有的同学如果认为自己还有更好的读课文的方法,也可以将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准备来配合各学法补充的内容有:
多次概括法:
⑴壮举
⑵移山传说
⑶艰巨的任务与微弱的力量
⑷远大的理想,坚韧的毅力
⑸愚公不愚
⑹智叟不智
⑺永不放弃
⑻感天动地移山情
⑼艰辛的移山,曲折的情节……
文序把握法:
文章先制造悬念,然后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第一部分(1)写山高大与原来的位置。
第二部分(2-3)移山的原因和经过。
第三部分(4)移山的结果
画面标题法:
第二段:愚氏开山运石或毕力平险
如第一段:高大的山
第三段:“愚”“智”之辩或智叟不智愚公不愚
第四段:神力相助或理想成现实
教学版块之四:师生小结后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
选作一题发挥想象,将课文有关内容改写成片段作文:
⑴在家庭会议上
⑵愚公智叟辩难
2023年愚公移山英语(推荐)六
自主学习落实文言词句,反复朗读感知故事情节,合作学习探究形象寓意。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它告诉我们要克服困难就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本文描写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1.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2.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了解文言虚词“之”“其”“而”的用法。
2.准确翻译、理解课文。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第一课时
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可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励角度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俗话说,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读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读原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品尝出独特的滋味。
(二)自读感知
1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读,根据要求相互评价。)
2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自读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准备向同学、老师求助。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的进展情况。)
(三)合作解疑
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检查自读(可用投影,也可课前打印)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rèn)惩山北之塞(chéng)(sè)
荷担者(hè)箕畚(jī)(běn)
河曲智叟亡以应(wú)一厝朔东(cuò)(shuò)
始龀(chèn)无穷匮也(kuì)
雍南(yōng)
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辨析多义词:
(1)焉且焉置土石(哪里)
有子存焉(呢)
(2)而而山不加增(可是,表转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饰)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
(3)其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其妻献疑曰(他的,指愚公的)
惧其不已(他,指愚公)
4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甚矣,汝之不惠
(3)其如土石何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五)小组评价
学习小组内,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巡视,解决学生争执不下的问题。
(六)诵读巩固
(七)布置作业
1整理文中的通假字。
2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3反复诵读课文,给自己的父母复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的解读,巩固文言知识,了解不同人物对移山的不同态度,把握愚公这个艺术形象,领会寓言的教育意义。
(一)诵读导入
(二)研读新课
上一堂课,同学们认真自读,提出了不少问题,许多问题由于大家积极动脑,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可见只要大家积极思考,学习上的许多事是自己可以做好的。今天老师将提出一些问题,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看看对课文理解得怎么样。
1这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
提示: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板书)
2愚公多大年纪了?智叟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那个“遗男”多大了?
提示:愚公——“年且九十”,将近九十岁。(“且”,将近,快要。)
智叟——老年人。(“叟”,老头。)
遗男——“始龀”,七八岁。(“始龀”,刚刚换牙,七八岁的光景。)
3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什么益处?
提示: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益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阴”:水的南岸,山的北坡;“阳”水的北岸,山的南坡。)
4有哪些人参加了移山劳动?总共几个人?
提示:参加移山的人有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儿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遗男;总共五个人。
5移山的任务艰巨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务的艰巨?
提示:(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面积大,高度高,可见土石工程之艰巨。(2)愚公“年且九十”,遗男“始龀”,“荷担者三夫”——移山者,老的老,幼的幼,总共还只有五个人,就移山这项巨大的工程而言,劳动力极弱,可见要完成任务极其艰巨。(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叩”“垦”“箕畚”,可见劳动工具落后,完成任务谈何容易。(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一年),才回家一次,可见运送土石的路途遥远,劳动何其艰辛。……
(学生只要能结合文本的解读,体会到移山的艰巨,言之有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亦无须拘泥于上述提示。)
6在如此艰巨的移山任务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孙、遗男、智叟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由此可见他们各自持怎样的态度呢?
提示:(板书加点的字)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献疑”——关心、担心。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而止之”——轻视、嘲笑。
(3)(子孙)“杂然相许”;(遗男)“跳往助之”——支持、参与。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讲的话差不多,态度似乎也很接近,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可以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结合“献”与“笑”,“君”与“汝”,“如……何”与“其如……何”等字词及句式的比较,来实现教学目的。)
7愚公认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么,他是怎样驳斥智叟的呢?
提示: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
8这段话念起来让人感到特别有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顶真”的修辞作用)这段话,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增强了语言的力量,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9小组讨论:同样是面对移山这件事,可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
提示:愚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献自己造福后人的美好愿望,所以对移山充满信心;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畏惧困难,怀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获利,从而断定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10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人聪明,哪个人愚笨呢?
提示:愚公不“愚”,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这叫“大智若愚”;智叟不“智”,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板书加点字上的引号)
11追问: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呢?有何用意?
提示:作者在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12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了神仙的相助才搬走的,有人说,愚公到底还是无能的人。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提示:“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可见愚公移山的决心行动,使山神都害怕了;“帝感其诚”——表明愚公的精神连天神都感动了。所以,故事以神话结尾,更加突出了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时故事的结局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
(三)延伸拓展
讨论思考: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明显偏频的观点,教师应该引发学生相互评点或辩论。)
(四)布置作业
以《“愚公移山”外传》为题,写一则小故事,表明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藏族舞蹈主持词范文(模板9篇)
- 小熊的春天 小熊的春天绘本读后感(7篇)
- 运动会赛出好成绩文案句通用 形容运动会取得好成绩的句子(七篇)
- 最新理性消费高中(通用14篇)
- 2023年如何写学习习惯通用(汇总8篇)
- 同学之间的矛盾(优秀12篇)
- 迷宫大班教案如何写(优质8篇)
- 军训的新闻稿(通用20篇)
- 高中英语缩写 高中英语缩写作文(六篇)
- 个人从业简历模板(实用13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