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长歌行mp3音频课文朗读音频下载 《长歌行》朗读音频(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18:42:40 页码:13
长歌行mp3音频课文朗读音频下载 《长歌行》朗读音频(9篇)
2022-12-25 18:42:40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长歌行mp3音频课文朗读音频下载一

长歌行古诗主要描写了一派怎样的景色呢?在诗中诗人是如何寄托自己的情感的?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解题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最新长歌行mp3音频课文朗读音频下载二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可以说,曹操的功绩是非常大的。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shào曾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脸。其实,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曹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作家介绍及背景

(一)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说他是政治家呢,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知人善察,唯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呢,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是文学家呢,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他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看一看他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解题

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三)、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三、整体感知

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朗读感知:所谓诗歌是“三分诗,七分读。”下面我们听下《短歌行》的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听后我请同学来谈谈有什么感觉体会?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给红色的字标音)

2、字词点拨: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现在请同学们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请学生翻译。

3、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提问:你以为在本诗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板书: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

(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4、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5、诗歌的主旨 :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解决疑难(内容、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7.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3)借代。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课外探究

(1)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

最新长歌行mp3音频课文朗读音频下载三

长歌行赏析 古诗

乐府是秦汉时期官方设立的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曾经大规模地扩建乐府,并从全国各地收集民间诗歌,配乐演唱。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歌行!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诵读:

前四句要读出万物在春天竞相生长的勃勃生机,语调较为轻快愉悦。后四句要与前面形成对比,读出忧心、疑虑的感觉。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激励人们应该趁年轻发愤努力,做出成绩,因此要重读,表达出劝诫的意味。

注释:

①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②葵:菜名,即冬葵。又名冬寒菜。③朝露:早晨的露水。④晞:晒干。⑤阳春:温暖的春天。⑥布:散布。⑦德泽:恩惠。⑧生:焕发。⑨恐:担忧。⑩秋节:秋季。[11]焜:明亮。形容落叶枯黄的颜色。[12] 华:同“花”。 [13]衰:衰败,凋零。[14]百川:众多的河流。百,形容多。[15]徒:白白地。

译文:

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

赏析一: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种写法被称为“托物起兴”。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清晨的露珠等太阳出来就会被晒干,春天的美景到了秋天就会衰败、凋零,千万条江河东流到海一去不返。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努力奋斗,到年老力衰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全诗借物喻理,出言警策,催人奋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赏析二: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最新长歌行mp3音频课文朗读音频下载四

长歌行古诗诗意赏析

长歌行

作者: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百草道理。

大自然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最新长歌行mp3音频课文朗读音频下载五

长歌行的古诗赏析

长歌行 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提供长歌行的赏析,欢迎借鉴!

长歌行

作者: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长歌行》是一首汉族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惠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基本简介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诗中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尤为著名。

【中考预测】

1.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 )

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昆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云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炼醒目,与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

d.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2.诗中勉励少壮要抓紧时间,及时努力,趋少壮年华有所作为的句子是_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___。

3.诗中“百川东到海”是说成百上千条河流向东流向大海。我们曾学过一首词,其中有地句此句相反,请写出这一句:_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苏轼《浣溪沙》)

【作者简介】

《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最新长歌行mp3音频课文朗读音频下载六

长歌行 古诗赏析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长歌行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今译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少壮年华时不发奋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解题

《长歌行》是南朝宋代文人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注评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日:太阳。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的照耀。○描绘葵的形象。托物起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的太阳散布恩惠。 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对春天的礼赞。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huā)叶衰』 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时常。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衰:衰老,衰败。○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可译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气了。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可译为“空”。伤悲:悲伤。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情景动人。

其中最有名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本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另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向日葵即其中之一。此外,蒲葵也可简称.“葵”,用蒲葵叶做成的扇子称“葵扇”

衰:

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i,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全诗赏析

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七、八句用生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像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句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这两句诗是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格言,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全诗看起来平淡,都是些当时年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乃是在平浅的语句中寄寓着不平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读过之后,很受启发。

名句赏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反而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中心

前四句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后一句直抒胸臆,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

最新长歌行mp3音频课文朗读音频下载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领会诗人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大家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经常见到他。

《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兵临赤壁城下,想要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即《短歌行》。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 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三、听范读,齐读,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

(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四、合作探究,诗句解析:

你认为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慷慨悲壮。

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忧。

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在此感叹什么?明确:光阴易逝、人生短暂。人生的短暂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没了。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朝露: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有特定意义,即生命短促易逝。

③杜康——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不是的。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所以这个“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实际上在这里作者有意无意也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你们也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典故。诗人在此借古人之语,抒发的是自己的何种情怀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诗经·子衿》,原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样思慕你们贤才啊。

呦呦四句出自《小雅—鹿鸣》本是周代朝廷与民间宴请宾客的诗句,主要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相处的温情。诗人运用这四句诗表明只要贤才来投奔我,我曹操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

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诗人将这几句诗,信手拈来,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心愿,与全诗融为一体,显得巧妙和谐。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存,看望,问候。相,偏指一方,这里指曹操。契阔:久别重逢。旧恩:老交情,老朋友。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四句仍是作者想象大家在一起畅快交谈的情景。

第三层写出了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人才的欣喜。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巧用这一典故,在于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有宽广的胸襟,殷勤地接待贤才,希望天下贤士都来归顺自己。同时,在这里,诗人也是以周公来勉励自己,只要得到人才,我就可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了。)

总结:作者忧的是什么?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求;三忧功业未就。

五、小结: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文。

总结:

《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人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这绝非杜康酒所能消解。这首诗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感情深挚,婉曲动人;引用《诗经》成句,自然贴切。风格则苍茫悲凉。

最新长歌行mp3音频课文朗读音频下载八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可以说,曹操的功绩是非常大的。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shào曾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脸。其实,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曹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作家介绍及背景

(一)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说他是政治家呢,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知人善察,唯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呢,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是文学家呢,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他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看一看他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解题

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三)、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三、整体感知

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朗读感知:所谓诗歌是“三分诗,七分读。”下面我们听下《短歌行》的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听后我请同学来谈谈有什么感觉体会?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给红色的字标音)

2、字词点拨: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现在请同学们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请学生翻译。

3、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提问:你以为在本诗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板书: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

(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4、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5、诗歌的主旨 :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解决疑难(内容、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7.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3)借代。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课外探究

(1)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

最新长歌行mp3音频课文朗读音频下载九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可以说,曹操的功绩是非常大的。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shào曾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脸。其实,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曹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作家介绍及背景

(一)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说他是政治家呢,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知人善察,唯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呢,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是文学家呢,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他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看一看他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解题

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三)、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三、整体感知

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朗读感知:所谓诗歌是“三分诗,七分读。”下面我们听下《短歌行》的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听后我请同学来谈谈有什么感觉体会?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给红色的字标音)

2、字词点拨: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现在请同学们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请学生翻译。

3、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提问:你以为在本诗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板书: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

(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4、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5、诗歌的主旨 :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解决疑难(内容、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7.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3)借代。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课外探究

(1)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