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光的流转,总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总结需要回顾所学知识和经验,对于巩固学习成果和提高工作能力有很大帮助。小编找到了一些较为经典的总结范文,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一
1、使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掌握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3、理解得失电子、氧化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板书】。
一、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
cuo+h2cu+h2o。
1、在以上反应中,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依据是什么?
2、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从中分析三种元素化合价各有什么变化。
【讲解】。
小结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把氧化还原反应跟化合价联系起来。
【讨论】。
2na+cl22naclh2+cl22hcl。
【讲解】。
小结上述讨论后,得出:
【板书】。
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这一类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巩固性提问】。
下列反应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各是什么物质?
【板书】。
二、电子得失和氧化还原反应。
1、电子得失和化合价升降。
【讲解】。
以钠跟氯气反应为例,讲清钠原子为什么失去1个电子,氯原子为什么获得1个电子以及得失电子跟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后,再举铁跟稀硫酸、铁跟氯气、氯化亚铁跟氯气的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小结如下:
【板书】。
2、电子得失和氧化还原反应。
【讲解】。
把电子得失跟化合价升降的关系以及化合价升降跟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联系起来。
【讲解】。
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思考题】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3、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作业略。)。
教学说明。
氧化还原反应共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从复习初中已有的得氧、失氧角度出发,通过化合价的升降过渡到从电子得失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讲解另一种电子转移即电子对偏移(这样安排是为了分散难点),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氧化剂、氧化性、氧化反应等概念的辨析及联系。第三课时是习题课,通过学生自己思考、练习,巩固上两课时内容,能较熟练地判断氧化剂和氧化反应等。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二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通过用设计实验的方法进行化学探究,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经验相联系,让学生体验化学学习的价值,增加学习化学科学的兴趣。
一、教学中值得发扬的方面。
2、本节课教学拟采用“指导发现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生活—化学—社会”的教学思想,即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抽象出化学理论或用化学原理去解释,回归生活并利用理论为社会服务。
3、课后小调研课题的模块的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中反思不足的方面以及后期需要加强的措施。
1、由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能充分展开,以及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些薄弱,不能很好的进行探究过程,这有待以后进一步的训练。
2、部分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完成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总结,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和培养,帮助他们掌握物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从个别事物到一般事物的认知规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三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对于氧化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阶段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学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即可;通过后续课程如金属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既要复习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和以辩证的观点来思考问题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4、重难点设置: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大,要使同学们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教法,力求深入浅出,而且还要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者。所以我采用“问题解决法”教学,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的、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向深入。
问题的设计由以下几个问题的环环相扣来完成。
问题一:让学生回忆出初中学过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举出一些典型的例子。
同学们根据初中的知识从得氧失氧这一方面来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回答可能会有很多个反应。此时老师挑选出两个比较典型的反应式来进行分析。如:。但初中学习时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的,所以我接着让学生讨论:
问题二:以为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发现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是并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将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两个过程人为地分割开,是不恰当的,也不能反映该类反应本质。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深化对各种问题的认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通过这个问题不仅深化了学生的认识,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师还可趁势引入新课,从得氧失氧角度归纳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以上问题的设置可以说是为引入新课作了坚实的铺垫,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既复习了初中知识,又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调动起来,使得新课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
问题三:标出上述反应的各元素的化合价,观察化合价有无变化,变化有无规律?
学生通过练习、观察不难发现凡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此时老师重点强调: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还原反应。紧接着让学生分析:
问题四:没有得氧失氧,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从分析中学生可以得知尽管没有失氧和得氧的关系,但是发生了化合价的升降,因此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由此可见,用化合价的升降来定义的氧化还原反应大大扩展了其内涵。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有关概念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到电子转移的过渡,是其概念的升华和对其本质的认识过程,也是教和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的难点。我紧接着设问:
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弄清化合价的数值和正负跟原子的电子得失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氯气和金属钠的反应、氯气和氢气的反应制成动画,把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中电子的转移加以形象化。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想象上的难度,也顺利突破了难点。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已顺利完成,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提出问题:在初中所学到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哪些反应类型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并对同学们得作答做出解释和说明。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通过环环相扣的五个问题把整个课堂串联起来,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过程中多种感官同时合作,多项信息综合运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学习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方法。教师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充分贯彻了新课程的“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四
皂化反应通常指的是碱和酯反应,而生产出醇和羧酸盐,尤指油脂和碱反应。狭义的讲,皂化反应仅限于油脂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钾盐和甘油的反应。这个反应是制造肥皂流程中的一步,因此而得名。皂化反应除常见的油脂与氢氧化钠反应外,还有油脂与浓氨水的反应。
水解反应。
水解反应中有机部分是水与另一化合物反应,该化合物分解为两部分,水中的h+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羟基(-oh)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无机部分是弱酸根或弱碱离子与水反应,生成弱酸和氢氧根离子(oh-)或者弱碱和氢离子(h+)。工业上应用较多的是有机物的水解,主要生产醇和酚。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五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中和反应。
【自主练习】。
1.认真观察图10-14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hcl在溶液中离解出h+和cl-,naoh在溶液中离解出na+和oh-(用粒子符号表示),而在反应后的溶液中,h+和oh-消失了,变成了水分子,而na+和cl-仍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
2.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写出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在水中解离的离子化学方程式。
3.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仔细回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举例说明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小组讨论】。
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能否反应,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如书本60页图10-13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2)当滴入盐酸溶液的量较少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溶液呈红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当滴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实验中加入酚酞的作用是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反应。
(3)在实验中某同学不小心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呈酸性。若要除去实验中过量的盐酸可选用的试剂是氢氧化钠。
(4)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吗?请说明理由。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跟踪练习】。
1.现有二氧化碳、铁丝、氧化铁、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烧碱,写出它们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b)。
a.酚酞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吗?
b.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小斌认为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硫酸、硫酸钠。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3)稀硫酸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h+与oh-反应生成了h2o;锌和硫酸铜能发生反应,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zn与cu2+反应生成了zn2+和cu。
学习指导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
阅读书本6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由于酸雨导致土壤变成了酸性,人们将适量的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土壤的酸性,请写出h2so4和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ca(oh)2caso4+2h2o。请问一下,为什么不加氢氧化钠?说明理由。
2.处理工厂的废水。
试写出工厂处理废水的化学方程式h2so4+ca(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
(1)人的胃液里含有过量的盐酸时,服用al(oh)3药品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请谈一下理由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oh)3+3hclalcl3+3h2o。
【跟踪练习】。
1.过多的胃酸会危害健康,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b)。
(oh)2(oh)3。
2.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c)。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当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六
过程与方法: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七
1、知道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同种酸和同种碱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体会到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2、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ph的测定,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酚酞试液、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橙汁、白醋、洁厕灵、洗洁精、洗发水、护发素、石灰水、自来水、ph试纸。
教学环节。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ph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聆听老师讲解。
根据实验测得的洗发水和护发素的ph,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教材、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到化学于生活。
2、提出问题:分别往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盐酸,试着画出ph随着盐酸加入量的关系图。
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画出之后,标出a、b、c三点,引导学生分析a、b、c三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3、追问:稀释酸溶液或者碱溶液,ph与加水量的关系图是怎样的?
学生合作画出图像,然后分析a、b、c中溶质成分。
a点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点溶质只有氯化钠,c点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
学生画出稀释酸碱溶液的图像。
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ph7为“酸性”ph=“/”7为“碱性”。
2、测定ph的方法。
3、改变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加水或加酸、碱溶液。
4、酸碱度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八
“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体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
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节课将承担的主要教学功能之一即是对学生“分类观”的完善以及“微粒观”(“离子观”)的建构。
学生情况分析:一方面,学生刚刚经过中考复习,对于常见酸、碱、盐溶液间的复分解反应非常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课前测查发现,“原子”、“离子”、“分子”等概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个名词,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可以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认识物质间的反应,因此,“微粒观”的建构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之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的过程,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独立思考探究酸、碱、盐的定义。
3、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习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习方式。
【重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2、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的理解。
1、实验仪器:学生电源、微型导电性实验装置、导线。
2、实验药品: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水溶液、硝酸钾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分组做溶液导电性的实验,然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顺利地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再思考电解质溶液为什么导电,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为例,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分析讲解、讲练结合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数学教研组总结(模板20篇)
- 最新历史期末成绩分析总结与反思(优质20篇)
- 一个人一颗心一生等待散文怎么写 等一个人的散文(九篇)
- 最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方案(大全12篇)
- 2023年自立自强高考(精选10篇)
- 最新问卷调查报告格式及范文(优秀14篇)
- 小飞人卡尔松的读后感范文(实用17篇)
- 2023年正面管教学习总结(大全14篇)
- 最新白杨礼赞说课稿范文(大全19篇)
- 创新寓于作业设计之中论文 创新作业设计方案(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