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抗日爱国故事(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1 10:17:24 页码:11
抗日爱国故事(优质20篇)
2024-04-11 10:17:24    小编:ZTFB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在写总结时,可以请教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些范例,或许能够提供一些启示。

抗日爱国故事篇一

朱自清先生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先生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先生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先生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抗日爱国故事篇二

在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八年抗战中,74军曾有“抗日铁军”和“头号王牌”的威名,而张灵甫一直跟随74军战上海,守南京,保武汉,数战长沙,扬威赣北,喋血鄂西,几乎无役不与。无庸置疑,国共内战之前的74军是一支英雄的抗日部队;否认这段历史,对于那些在疆场上甘洒热血、壮烈殉国的抗日英烈,显然是不公平的。

张灵甫原名张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198月20日出生在陕西长安东大乡的一户农家,1923年在长安中学毕业后,回家乡做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26年,张灵甫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自此开始了其二十年的戎马生涯。

抗战期间,张灵甫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他曾在给家中兄长的信中说:“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未卜,家人当我已死,绝勿以我尚生。予果死,堂上双亲,请兄奉养;膝下诸子,望兄抚教。予妻守嫁,听其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一名职业军人为保家卫国赴汤蹈火、舍生忘死的凛然之气。

1937年8月,上海淞沪保卫战中,时任153旅305团团长的张灵甫勇猛果敢、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在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杀红眼的张灵甫脱掉上身军服,高声喊道:“兄弟们,不怕死的跟我上,小鬼子也没有两条命!”他抱着机枪跳出战壕,带领一百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此后,张灵甫又率领全团将士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八百多人。

1937年12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带领305团阻击日军。在与日军的殊死搏战中,张灵甫左臂中弹,匆匆包扎后继续投入战斗。部下劝他随伤兵撤过长江到后方就医,张灵甫说:“昔日项羽兵败,犹不愿渡乌江,我岂能因伤渡长江?当与敌决一生死以践誓言!”负伤后的张灵甫坚持不下火线,官兵们无不感奋力拼。305团终以团长负伤、连长伤亡五人、排长以下伤亡六百余人的代价,拼死夺回了阵地,把日军堵在南京东南郊的大门之外。当74军51师师长王耀武要求他离队就医时,张灵甫“违抗”军令,拒绝离开部队。雨花台南面阵地被日军突破后,张灵甫在敌两面夹攻之下,依然坚守在阵地前沿,率部力战不退。张灵甫肃立队前,面向紫金山,对部下训示道:“盖有光荣战死之决心,乃能作绝处逢生之奋斗!”他率全团官兵挺枪举拳,向中山陵方向同声宣誓:“誓与日寇血战到底!”此后,张灵甫率部转战上坊镇和华严寺一带,后因伤势严重,暂别部队回到西安养伤。

1938年10月的武汉会战中,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盘踞在江西德安县万家岭、张古山一带的日寇进行围歼。真正让张灵甫威名远扬的,正是这次德安反击战,此次战役是继平型关战役和台儿庄战役之后中国军队的`第三次抗日大捷(史称“德安大捷”或“万家岭大捷”)。张灵甫在这场战役中立下了头功。当时,日军106师团占领了张古山,在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张古山山势陡峭,工事坚固,易守难攻,要拿下绝非易事。而张灵甫却提出了一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办法,亲率一支突击队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在夜幕中悄悄逼近张古山。日军做梦也没想到,中国军队会在这黑灯瞎火的晚上爬上鸟兽绝迹的张古山,当张灵甫的突击队“从天而降”的时候,许多日军还在睡梦之中。在正面部队的配合下,张灵甫率突击队浴血死战,身中七块弹片不下火线,坚持指挥战斗。经过五天五夜的鏖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共歼灭日寇106师团等部六个联队,计一万七千七百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抗日爱国故事篇三

在国民党任职期间总共四次直言进谏蒋介石。

第一次上万言书是“皖南事变”爆发后的1941年3月2日。张治中向蒋介石痛陈对国共问题处理的失策,“父亲认为这是招致两党破裂的开始,关系甚大。”张治中在万言书中建议:“为保持抗战之有利形势,应派定人员与共党会谈,以让步求得解决”,“若犹是听其拖延,其结果将对我无利而有害。”对此,张治中之子张一纯说:“可惜,蒋介石并没有接受父亲的建议。”

第二次是1945年11月,国民党当局正在为发动内战做准备。张治中再写万言书,托人带给蒋介石,力言对国共问题采取政治方式解决是独一无二的途径,反对重起内战。他在万言书中说:“我国经八年之长期抗战……民穷财尽,无日不在水深火热之中。……倘战争再度爆发,必益增人民之痛苦,违反人民之愿望。”

第三次是在1948年5月5日,此前的5月1日蒋介石和李宗仁分别当选为总统、副总统。张治中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指出大局已经到了最严重的阶段,提出补正之道是:执行亲苏政策、和共政策、农民政策、改革土地制度。蒋介石对这封信很重视。5月12日,张治中就收到了蒋介石的回电。蒋在电文中说:“来函与意见书今始详阅,应再加研究后另行电告。”但是,此后再无下文。

第四次是在1949年。张一纯说:“1949年参与北平和平谈判时,父亲还给蒋介石写过长篇改革建议。”此前,张治中在溪口劝蒋出国未成,在北平更是感到蒋介石留在国内是对和平的最大障碍,所以在万言书里痛陈利害。张治中后来回忆起这最后一封万言书时说:“不知蒋介石看后反应如何,但事实已经说明他是不会接受的。”

坚持正义。

“__”开始后,张治中的家也受到了冲击。在张治中家最艰难的时候,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他们一家。周恩来把张治中送到解放军总医院,改名叫林友文,不让家属去也不让通电话。张治中从此变得很沉默,也不说话,但是他的健康却被这种郁闷的情绪所吞噬。在生命的最后三年,张治中每天晚上问儿子张一纯“”的情况。

听说彭德怀被打倒,张治中写信给毛泽东,听说刘少奇被打倒,张治中也写信给毛泽东。彭德怀被打倒后张治中写了1万多字的信为彭德怀讲话。他在信里讲:“彭德怀的生活非常简朴,对自己非常的严,洗脸水都不倒掉,留着接着洗脚。彭德怀非常艰苦朴素,他绝对不会反对您老人家。”然而,张治中写的这两封信都被周压了下来。周恩来安慰张治中说:“你写的信主席收到了,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休息,剩下的事我来办。”

抗日爱国故事篇四

王朴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外,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然后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当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时,王朴怎么也不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威胁王朴。王朴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昂首挺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毫不畏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在文中画出描写汉奸丑恶嘴脸的词语。

3.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王朴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2)没有丝毫害怕和恐惧。……4.读了本文,我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让侵略者再无机可乘。(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抗日爱国故事篇五

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中,有许多热血男儿为*腐朽的清朝,拯救祖国,献出了生命,事迹非常感人。

有个叫禹之谟的革命志士,是湖南人。他痛恨清朝卖国害民,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因为他敢说敢做,带头反对官府,揭露清朝官员的丑恶行为,被官府视为眼中钉。官府千方百计要抓他,有人劝他去避难。他说:“我能为国家为社会而死,是件好事。革命,就要有人流血断头,我愿意先死!”

禹之谟被捕以后,清朝官吏对他动用惨无人道的酷刑。他被脱光衣服,用绳子吊起大拇指和大脚趾,悬起来拷打;绳子断了,他重重摔下来,手脚指被拉断了。官吏又用香火一下一下烧他的皮肉,让他跪在铁链上,用皮鞭抽打900多下。他被打得血肉模糊,几次昏死过去,却决不屈服。朋友们劝他吃下有毒药的食物自杀,免得再受酷刑。他说:“我不能这样死。大丈夫要死得光明磊落。我要到刑场上去死,让百姓看我的刑伤,唤起他们奋起斗争。我情愿像牛马一样被杀,也不当奴隶而生!”

后来,官府要绞死他。他大声说:“我要流血而死,你为何不杀我的头,不让我的血流出来,辜负了我的报国心!”官吏说:“你总说要流血牺牲,今天偏不叫你如愿!”禹之谟哈哈大笑“好!我可以保住我的血纯净不受污染了!”他实现了为国而死的愿望。

抗日爱国故事篇六

读了《爱国英雄王二小》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王二小这个少年英雄,更敬佩王二小等其他抗日英雄们,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1942年10月25日,十三岁的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鬼子进山扫荡,王二小为了不让鬼子发现隐蔽着八路军和乡亲们的山沟,故意暴露自己,与鬼子周旋,并假装给鬼子带路,把鬼子引到八路军的埋伏圈。那是条死路,鬼子很快就发现上当了,举起刀,狠狠地刺向王二小的胸膛,高高地挑起,把他摔在巨石上。与此同时,枪炮声四起,八路军全歼了这股敌人,但王二小也英勇牺牲了。

王二小,他小小的年纪,竟会不顾自身安危,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且遇到敌人,竟然能如此冷静、勇敢。他又怎会不知道,自己把敌人带进埋伏圈,必定是死路一条。但是,王二小为了八路军的安危,为了党和人民,宁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冷静、舍己为人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我震惊了,谁不珍惜宝贵的生命呢?王二小只是一个儿童,却为国捐躯,这让我第一次明白,原来儿童也可以爱国!有了那些为国捐躯、舍己为人的抗日英雄们,有谁能打倒团结奋斗的。中国呢?虽然抗日战争胜利了,但我们也要在生活中帮助别人,从小事做起,传播正能量,将爱心播撒,让希望萌芽,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好。

陈嘉庚认为“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他睦到办学是关系到祖国兴衰存亡的大事,就把办企业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办学。据统计,他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合1.5亿元。1929年因经济危机,他的企业也亏损了,不得不向银行借贷,尽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计地维护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费用。他的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衣服破了一补再补,伙食也是能省则省。他认为:“该花的钱千百万都不要吝异,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墓葬厦门集美。

抗日爱国故事篇七

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父亲影响,吉鸿昌幼年即具有爱国思想。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他因吃苦耐劳、智勇正直被冯赏识,提升为枪连连长,不久又提升为营长。当外国人都在歧视中国人的时候,吉鸿昌在自己胸前挂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真可谓是爱国名将。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在国外,吉鸿昌通过利用记者的采访,以事实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并斥责英国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和蒋对日妥协的丑恶行径。在德国时,吉鸿昌曾多次要求到苏联进行访问,遭到蒋反动政府使馆的百般刁难,不予签证。悲愤之下,吉鸿昌挥笔疾书:"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抗日爱国故事篇八

赖宁,英雄少年。14岁(指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时,下同),四川石棉县人。他胸怀大志,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曾获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和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小学毕业后,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石棉县一中。

抗日爱国故事篇九

张自忠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盟军中阵亡的最高将领,也是现代战争面对面厮杀,贴身肉搏,喋血拼刺中唯一战死的将军。

那是长江流域春夏之际的一个夜晚,张自忠将军率领着只有两千战士的部队渡过湖北襄河,直扑日军主力,死战不退,最终全部阵亡。张自忠将军浴血之战的真实意图,就是以决死的意志,扑向劈面而来的日军。“我生国死,我死国生!”将军呼啸着冲向敌阵。此一战他就是要杀敌,就是要战死沙场!

像岳飞、袁崇焕一样,张自忠也受过冤屈。1937年,“卢沟桥事变”张自忠奉命和谈,他没能与日军作战,成了全国一片骂声中的汉奸与卖国逆贼。张自忠将军无言地承受了这一切。他率领这些穿着草鞋的农家子弟,有的只有十六七岁,长得还没有枪高,就要和敌人去拼命。他们从南到北地行进着,谁能知道将军的心里一直在寻找机会,历史最终将给将军一条保留名节的血路。

这一天终于来了。

穿过冰冷的河水,暗夜里行进的他心里清楚,他要战死在这里。中日战争中最惨烈搏杀的战场是在长江三峡东口外的鄂北。据战报公布,张自忠将军生命的最后时刻,全身被数弹洞穿,可他没有倒下,仍面对日军挥舞着早已无弹的手枪,最后几位保护他的士兵也全部阵亡了。日军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一枪,击中张自忠额头,血污糊住了将军的`眼睛,他大声呼叫杀敌!日军一等兵藤冈之用刺刀穿入了他的左肋。日军惊遇鬼神,说将军倒下时像一座山。

当天夜里,日军确认战死的是张自忠上将时,发出了短暂的欢呼,接下来他们一起郑重地给张将军敬礼。第二天,日军又用柏木棺材埋葬了将军,当晚他们接到总司令部命令,把张自忠的遗体运到武汉。是夜,一支中国军队突袭此地,发了疯的中国军人敢死队冲向日本鬼子,二百多名官兵倒下,他们从敌人手中抢回了将军的忠勇之驱。中国军人作战的果敢、顽强,以前所未有的火力,使日军为之胆战心寒。将军以死激发了中国军人复仇的火焰。将军不惧死,士兵何曾怕死?正如张将军战前所言:“人生百年,终有一死,贵在死得其所!”他属下的士兵斩断了生的念头,毅然地冲向了敌人。

张自忠将军的灵柩,由湖北武昌起程运往重庆,举行国葬。当日,十万人口的宜昌,倾城出动,万人空巷。在将军灵柩经过的长江边,为他送行。日军飞机多次在宜昌上空盘旋,十万宜昌人眼睁睁地看着敌机,没一人惊恐躲避。日军看着这破天荒的场面没有轰炸。将军以死拼杀没能战胜的敌人,显然被将军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所震慑。

轮船汽笛响彻长江,载着将军缓缓驶离宜昌码头远去,驶在长江上,开向流着中华民族忠勇之士热血的天险三峡。

张自忠上将的遗躯经过秭归,峡边高山上再一次立满了人群。这是屈原故里的乡亲,他们默默地望着。长江上传来一首古老的歌谣,这是两千多年前屈原的《招魂》,凭吊亲人,秭归人从来就是这么唱着:“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一个人把自己置于死地,将军深义何在?一个民族,一条大江,正是有了这样的忠勇之子,其文明才能日夜不息地流淌至今。

抗日爱国故事篇十

66年前,1945年8月15日,一个令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无条件投降。

经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我们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对抗外敌侵略取得的第一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

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拼死搏斗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战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

历史充分说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强国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正义,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是他们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他们浴血奋战于抗战的。最前线,是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军民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伟大奉献。

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那些悲壮义举,铁骨忠魂,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在我们中华历史上曾蒙受巨大的耻辱,给予人民沉重的灾难,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多少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大家抚摸一下胸前的红领巾,抬头望望血红的国旗,那井冈山上染红的杜鹃,长征路上烈火烧红的天空;我们的毛泽东、刘少奇同志当年南征北战、重振中华的往事;红军时期宁死不屈的各位烈士,指挥战争不怕牺牲的杨成武,抗日战争时期那些坚信着“头可断,血可流,阵地不能丢〞的英雄烈士们……就是他们,用革命先驱用鲜血、用生命给所有的人换来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日子,立志勤奋学习,为建设绿色家园做好准备吧!

在抗日战争中,有多少民族英雄壮烈牺牲,虽然他们已经死了,但他们那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将会成为永久的丰碑,永垂不朽!通过重温那一段悲壮、激越的民族记忆,使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此,我要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开展,为建设泰安:“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做好全面准备。

抗日爱国故事篇十一

雨来的家在还乡河边上的芦花村。这是晋察冀边区的一个小村庄。芦花村,多么美的名字啊!原来,还乡河里长着许多芦苇,芦苇开花的时候,风一吹,鹅毛一样的苇絮就漫天飞舞,把小小的村庄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雨来最喜欢到还乡河里游水玩。每到夏天,雨来就跟铁头、三钻儿几个小伙伴,光着屁股在河里玩个没够。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他能脸朝天在水面上躺着,把黑黑的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雨来12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他送进了夜校。雨来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把油印的小书包上了皮,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上了“雨来”两个字。

穿着一身青布衣褂的女教师,给他们上的第一课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祖国。”雨来学得挺认真,跟着女教师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他知道,家里穷没有钱送他去学堂,在夜校里要好好学几个字,不能做个睁眼瞎。

这一天从夜校回来,雨来躺在炕上念书,念着念着睡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睁眼,看见爸爸回来了。

只听爸爸小声对妈妈说道:“鬼子又要扫荡了,这次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

雨来爬起来问道:“爸爸,远不远?”

爸爸说:“那哪儿有准儿啊!你快睡吧!”

爸爸又对妈妈说:“明天你去东庄他姥姥家,告诉他舅舅快把民兵带到区上去集合。”

第二天一早,爸爸走了,妈妈也到东庄姥姥家去了,家里就剩雨来一个人。

快晌午的时候,雨来吃了点剩饭,趴在炕上念书。忽然听见外面有人跑,声音越来越近,窗户纸震得哗哗响。

雨来赶紧跳下炕,把书藏在怀里就往外跑。他刚一迈出门槛,一个人跑来与他撞了个满怀。雨来吓了一跳,抬头一看,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平时常来雨来家落脚。

几个日本鬼子,叽哩哇拉地在后面追赶着李大叔。李大叔来不及说什么,急忙跑到墙角把一口缸搬开,跳进洞里,对雨来说:“快把缸搬回原地方,对谁也不许说。”

那缸里有半缸糠皮子,雨来人小,费了很大力气才把缸搬回原处。这时候,日本鬼子已经闯了进来。雨来赶紧往后院跑,鬼子端着枪大声喊道:“往哪儿跑?”雨来没有停下脚步,鬼子开枪了,子弹从他头顶上飞过。

后院没有门,怎么办?雨来急忙往墙根底下一棵桃树上爬,想跳出院子。可是,鬼子已经追过来,伸手拽住雨来的双脚往下一拉,雨来掉在了地上,被鬼子抓住,用绳子捆了起来。

雨来被鬼子摔倒到屋里。鬼子正在屋里翻箱倒柜,被翻得乱七八糟,连枕头都用刺刀扎破了。

一个扁鼻子的日本军官坐在炕沿上,两只老鼠眼直瞅着雨来的胸脯。雨来低头一看,原来是他的课本露在了胸前。

鬼子军官给雨来松了绑,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温和地说:“小孩,不要怕,书的,我不管,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的没有?”

雨来用手抹了一下鼻子,说:“我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听了,用手去掏口袋,雨来心想,是不是掏刀子?可是,那鬼子军官掏出来的是一把日本糖块,往雨来的手里一塞,说:“这个大大的好!你的,说说,八路的在什么地方,金票大大的有!”

雨来没有回答,也没有接那一把糖块。

一个鬼子兵不耐烦了,抽出刀来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拦住了,耐着性子又说道:“死拉死拉地没有,我喜欢小孩,快说,看见那个人没有?”

雨来摇了摇头,还是那句话:“我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发怒了,他瞪着凶狠的双眼,突然伸出像鹰爪的双手,揪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往两边拉,然后,又用一只手在雨来的脸上左右开弓,还用力拧他的脸。雨来的脸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疼痛难忍。旁边那个鬼子也狠狠地朝雨来的胸脯打了一拳,雨来倒退几步,正好撞在墙柜上,又被拽过来推向炕沿。雨来的头昏沉沉的,鼻子也直流血,一滴一滴地溅在他那课本上的两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不停地打雨来,都打累了,可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暴跳如雷,嗷嗷的叫道:“死拉死拉的,拉出去,枪毙!”

几声枪响,划破了天空,随后,周围静了下来,雨来也不见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不见雨来来搬缸,就从另一个地道口钻了出来。屋里屋外,李大叔找不到雨来,跑到街上一问,有人告诉他,雨来被鬼子打死了。

李大叔一听,一下子眼泪掉了下来,可是到处没有雨来的踪影,不但不见尸首,连一滴血也看不见。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雨来是不是被鬼子扔到河里了,于是,人们都顺着河流去寻找,找了半天,大家都失望了,突然,铁头喊道:“那不是雨来吗?”

人们看到,芦苇中,从水面上露出一个小脑袋,像个小鸭子那样抖了抖头上的水,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喊道:“鬼子走了吧?”

大家喜出望外,急忙跑过去,把雨来拽上了岸。

原来,日本鬼子刚要开枪的时候,雨来一头扎进了河里,鬼子朝河里开了几枪,以为雨来被打死了。

抗日爱国故事篇十二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向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应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终,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终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抗日爱国故事篇十三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抗日爱国故事篇十四

李商隐年少有为,并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

这首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实际上并无其人,只可是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显,写作的目的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是难能可贵!

抗日爱国故事篇十五

杨儒是清朝驻俄国公使。1901年,他到任后不久,就开始和俄国政府谈判我国东北问题。当时,俄国政府借口镇压义和团,派兵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土地,又想在谈判桌上逼迫中国代表承认他们在东北的特权,永远霸占东北。杨儒坚决不一样意,拒绝在俄国人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俄国人威胁他:条约文本已由沙皇批准,一字不能改。你不签字,就不必谈判了。俄中两国也就无“友好”可谈了。杨儒不怕对方的威胁,回答说:“我宁愿与你们决裂,宁愿被我国政府治罪,也决不签字!我不能出卖祖国的权益。”

俄国代表又假意安慰说:“你们政府已授权给你,出了问题职责也不在你呀!如果你签了字,贵国政府要治你的`罪,我们俄国会出面保护你的。”杨儒感到受了莫大的污辱,气愤地说:“你何出此言!我是中国的官员,怎样会寻求你们的保护呢那不就太无颜面了吗我难道会那样做吗”

杨儒因为担忧国事,心境沉重,加上年事已高,一次谈判归来,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伤,一病不起。可是他依然坚持自我的主张,不肯向俄国人屈服。

之后,清朝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同意了杨儒的意见,拒绝签约。杨儒的斗争胜利了,他不愧是一位有气节的外交官。

抗日爱国故事篇十六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定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大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这是电影里说的话,原话已经无从证实了)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此时,他年仅19岁。

抗日爱国故事篇十七

今天,我从书中我了解文天祥的事迹。

文天祥,出生于1236年,是现在的江西县人,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端,号文山,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保佑四年时,文天祥考取了年进士第一,因为父亲逝去所以未受官职。后咸淳六年1270年,文天祥因得罪奸相贾拟道而遭到罢斥。可是,好人多磨难,文天祥最终还是没能摆脱命运的折磨,家离破碎,国家又快要换皇帝了。可是,文天祥就是文天祥,即使是在南宋危亡之际,也仍然领兵抗敌,可最终兵败被俘,身陷囚禁,但即使在最终临死之际,也仍然不肯向任何元朝官员下跪,最后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文天祥就这样就义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抗日爱国故事篇十八

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抗日爱国故事篇十九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抗日爱国故事篇二十

虽时光荏苒,但中华儿女从未忘记曾经所经受的屈辱,我们鉴往知来,在对历史的铭记中奋斗和崛起。

回望历史征程,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中国被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然而,中华民族从未屈服,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抛头颅,洒热血,1945年,不屈的中国人民彻底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一百多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它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是他们!那群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人;那群用手中的笔和纸来抵制侵略者的人……是他们!是他们的奋力反抗,让一直被挨打的中国“站”了起来!让曾经一直受欺凌辱骂的人,也能挺直腰板说话!他们在中华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地站起来,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日寇指向老百姓的'枪口!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们宁死不屈,绝不让日寇从嘴里套出什么,而去危害人民群众!

就是这么一群将生死置之度外,将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的人,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对于老百姓送的一针一线,他们都不接受,反而将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人民群众。

“蔡廷锴坚拒日寇”“许世友搏杀日本大佐”郝梦龄浴血忻口”“抗联英杰杨靖宇”“永远的赵一曼”……就是这些不断涌出的英雄人物,做出了一件又一件惊人的事,给全国人民做出了榜样!让全中国人民的心拧在了一起!

他们做这些,不就是想让我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不受人凌辱吗?我们都知道,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如今的幸福生活也是由他们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那么,生活在安然盛世的我们不应该做些什么吗?现在我们虽是稚气的小学生,但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就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本领,就是我们反击敌人的利剑。

“落后就会挨打!”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