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24 07:19:57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总结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而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总结的撰写应注意结构合理,要有明确的开头、主体和结尾。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总结写作。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一
关于核心的说法:
1.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3.“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关于(产生)生存和发展的说法:
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或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多样性。
关于关键的说法:
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属性的说法: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可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还可以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有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关于特点的说法: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关于前提、基础的说法: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标志的说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可以说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区别有与无政府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2.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建筑(也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发明。(区别: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关于实质的说法: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关于决定的说法: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辩证法的精神实质――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
关于宗旨的说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宗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政府的宗旨)。
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这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于本质的说法: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关于灵魂的说法:
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主权(还可说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权力)。
1.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还可说是维系中华种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于根本的说法: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关于主题的说法: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关于绝对、无条件的观点:
运动永恒、绝对、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无条件的。
关于相对、具体、有条件的: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静止是暂时、相对、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有条件的(包括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都是相对、有条件的)。
真理是相对、有条件的。
关于“三个代表”的说法:
如何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关于出发的说法: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唯物主义世界观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意识性的东西做为出发点,如真理、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等)。
关于精神火炬的说法:
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文艺(或说文学艺术)。
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
关于原则的说法:
wto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注意区分民族区域自治是基本的民族政策,是基本的政治制度。)。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关于方针的说法: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要坚持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关于战略的说法:
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关于治本之策的说法: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关于政治制度的说法: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称“政体”)。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关于基本要求的说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
关于集中表现的说法: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集中表现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物质性上。
关于基本国策、(政策)的说法:
促进社会统一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相关关键词:知识点大全高中政治,开头怎么写,供大家阅读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为你提供更多创作灵感。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二
1、没有文化人们无法无法生存。(夸大了文化对人的生存的作用)。
2、藏族文化是优秀文化。(每一种文化都包含有科学和非科学的成分。)。
3、文化是指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经济活动。(文化不包括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
4、文化属于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范畴。x。
5、文化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范畴。(文化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所以4、5说法均是片面的。)。
6、文化是自然产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7、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片面了)。
8、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说反了)。
9、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10、文化就是人类精神活动(文化不仅包括精神活动,还包括精神产品)。
11、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二者互不影响。(精神活动是不能离开物质活动的)。
12、文化素养是个人天生的。(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13、在文化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社会生活、社会实践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重要因素,不能认为谁最重要。)。
14、文化素养是后天个人自发形成的。(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1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要在前面加定语:“先进的”或“优秀的”)。
16、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17、人类社会产生的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社会产生前不存在文化)。
1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而不是自然而然地转化。)。
1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也对个人的成长产生影响)。
20、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在前面加:“先进的”或“优秀的”)。
2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22、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3、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前面加“先进的”)。
24、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去掉“根本”)。
25、艺术家的文化根源于艺术家自身的创作。(改为“实践”)。
2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
27、人类的文化比动物的文化要高明。(动物没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特有的)。
28、文化是人类预先设计的精神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不是预先设计的。)。
29、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x。
30、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也决定着经济的发展。(只能是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不能决定经济)。
31、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改为“经济建设”,此说法缩小了范围)。
32、文化是第一生产力。(“科技”)。
33、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目前还没有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34、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x(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可能超前于经济的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35、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36、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文化不能制约经济和政治,正确的说法是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
37、不同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可以说“强弱”,但不能分“优劣”)。
38、美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9、文化是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唯一因素。(文化并非影响人的唯一因素,像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阶层等都会影响人)。
40、文化决定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改为“影响”,文化不能决定一个人、一个社会的发展)。
41、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人的终身发展。(“决定”用的太绝对了)。
42、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
43、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改为“影响”)。
44、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强制性。(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强制有形的)。
45、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在前面加“优秀的”或“健康向上的”)。
46、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天生的。(改为“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47、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文化素养的全部内容。(改为“核心和标志”)。
48、人们的“三观”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三观”也会发生变化)。
49、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一个不自觉的感悟过程。(改为“自觉学习,主动接受”)。
50、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改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51、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52、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前面加“优秀”)。
53、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前面加“优秀”)。
54、人的全面发展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不能认为谁决定谁。)。
55、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相同的内涵。(“不同”)。
56、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大,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太绝对)。
57、人的全面发展是受文化影响的必然结果。(受文化影响不一定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受不良文化影响,人的发展也不会好)。
58、文化作品都能给人以激励,催人奋进。(在前面加“优秀”,不良文化不会催人奋进)。
59、文化环境决定人的文化素质。(改为“影响”)。
60、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太绝对了)。
61、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多样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角度来说的,从性质上还指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2、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改为“部分内容”)。
3、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
4、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改为“民族节日”)。
5、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是相互交融的)。
6、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各民族一律平等,不能说“高于”)。
7、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的生活文化状况的体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而不是单纯指当前的文化生活。)。
8、世界必须形成统一的文化。(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能强制性地统一。)。
9、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多样性)。
10、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世界文化是多样的也应多样,不能消除差异)。
11、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只能说“中华文化是世界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4、文化交流是单向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既包括引进外来文化,也包括向世界推广民族文化。)。
15、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和借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环境中形成的,并不是适合每个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的,因此不能盲目交流与借鉴。各国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都渗入了“糟粕”,因此不能不分好坏地随意借鉴。)。
16、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改为“口语”)。
17、大众传媒是从网络的广泛运用开始的。(改为“印刷媒体的推广)。
18、世界上每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太绝对了,有的文化就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19、各民族的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作出了同样的贡献。(去掉“同样的”)。
20、大众传媒具有方式灵活、反馈及时的特点。(改为“口语”或“人际传播”)。
21、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创造文化(x)、文化传递、文化沟通、文化共享。(传媒是传播的重要手段,但传媒不能创造新的文化。其他传递、沟通、共享都对)。
22、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改为“并不意味着”)。
23、大众传媒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主要)。
24、两国文化的趋同。(两国文化之间不能用“趋同”,因为各有特色,另外,做选择题时,一般来说,“趋同”都是错误的说法。)。
25、传统文化就是古代文化(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是针对文化的时代划分的;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性而言的,这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仅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26、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夸大了作用)。
27、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我们应全部吸收。(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8、我们应摆脱传统束缚,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文化。(这种说法否定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9、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抛弃传统,全盘西化。(太绝对,应辩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0、中华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1、借鉴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或: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积极向上的内容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会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32、端午节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改为“习俗”)。
33、传统习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改为“传统建筑”)。
34、一切传统文化都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要全部继承下来。(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成分应去除)。
35、一切传统文化都已不符合时代特点,要全部抛弃。(不能全部抛弃)。
36、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太绝对)。
37、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失。(并没有消失)。
38、我们应抵制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抵御”“抵制”都是错的,对外来文化应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9、对待传统文化应全盘肯定。(全盘否定)(这两种说法太绝对了)。
40、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在否定中发展,在抛弃中创新。(“否定”“抛弃”的说法均是错误的)。
41、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前面加“优秀的”)。
42、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
43、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说反了)。
44、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说反了)。
45、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先继承后发展。(继承和发展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正确的说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6、私塾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最好形式。(去掉“最好”)。
47、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改为“社会实践”)。
48、没有教育就不可能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太绝对了,教育只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49、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地说是有益的。)。
50、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51、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改为“社会实践”)。
52、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3、文化创新的渊源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54、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是双向制约关系。(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和根本途径;另一方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决定性的,而文化9、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多样性)。
10、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世界文化是多样的也应多样,不能消除差异)。
11、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只能说“中华文化是世界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4、文化交流是单向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既包括引进外来文化,也包括向世界推广民族文化。)。
15、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和借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环境中形成的,并不是适合每个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的,因此不能盲目交流与借鉴。各国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都渗入了“糟粕”,因此不能不分好坏地随意借鉴。)。
16、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改为“口语”)。
17、大众传媒是从网络的广泛运用开始的。(改为“印刷媒体的推广)。
18、世界上每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太绝对了,有的文化就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19、各民族的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作出了同样的贡献。(去掉“同样的”)。
20、大众传媒具有方式灵活、反馈及时的特点。(改为“口语”或“人际传播”)。
21、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创造文化(x)、文化传递、文化沟通、文化共享。(传媒是传播的重要手段,但传媒不能创造新的文化。其他传递、沟通、共享都对)。
22、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改为“并不意味着”)。
23、大众传媒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主要)。
24、两国文化的趋同。(两国文化之间不能用“趋同”,因为各有特色,另外,做选择题时,一般来说,“趋同”都是错误的说法。)。
25、传统文化就是古代文化(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是针对文化的时代划分的;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性而言的,这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仅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26、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夸大了作用)。
27、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我们应全部吸收。(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8、我们应摆脱传统束缚,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文化。(这种说法否定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9、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抛弃传统,全盘西化。(太绝对,应辩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0、中华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1、借鉴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或: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积极向上的内容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会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32、端午节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改为“习俗”)。
33、传统习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改为“传统建筑”)。
34、一切传统文化都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要全部继承下来。(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成分应去除)。
35、一切传统文化都已不符合时代特点,要全部抛弃。(不能全部抛弃)。
36、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太绝对)。
37、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失。(并没有消失)。
38、我们应抵制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抵御”“抵制”都是错的,对外来文化应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9、对待传统文化应全盘肯定。(全盘否定)(这两种说法太绝对了)。
40、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在否定中发展,在抛弃中创新。(“否定”“抛弃”的说法均是错误的)。
41、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前面加“优秀的”)。
42、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
43、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说反了)。
44、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说反了)。
45、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先继承后发展。(继承和发展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正确的说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6、私塾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最好形式。(去掉“最好”)。
47、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改为“社会实践”)。
48、没有教育就不可能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太绝对了,教育只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49、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地说是有益的。)。
50、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51、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改为“社会实践”)。
52、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改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3、文化创新的渊源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54、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是双向制约关系。(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和根本途径;另一方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决定性的,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55、文化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去掉“根本”)。
55、文化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去掉“根本”)。
56、社会实践要为文化创新的成果服务。(说反了,改为“文化创新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57、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去掉“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58、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根本途径)。
59、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文化创新是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而不是取代它)。
60、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说反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61、离开了文化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改为“社会实践”)。
62、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文化创新,(说反了,改为“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63、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作的主体。x(改为“人民群众”,这一说法缩小了范围。)。
64、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x(改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65、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改为“人民群众”,这一说法缩小了范围。)。
66、我们应拒绝接受外来文化。(这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
67、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是值得我们弘扬的。(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值得弘扬,而应是优秀文化,且要有鉴别地吸收。)。
68、文化是无阶级性的。(文化是有阶级性的。)。
69、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时,应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应以我为主)。
70、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改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71、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说反了)。
72、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然结果。(说反了)。
73、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改为“社会实践”)。
74、文化竞争排斥文化合作,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水火不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
75、社会实践要为文化创新的成果服务。(反了,“文化创新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有影响,但这个时期中华文化尚未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v。
3、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强势文化”。v。
4、相传我国从汉朝开始,历朝历代都没有史官。(改“夏商时期”)。
5、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改为“文字的发明”)。
6、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走向没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社会发展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7、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改为“文字”)。
8、汉字文化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与史书典籍的延续。x(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得益于汉字与史书典籍,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终辉煌。(中华文化在近代也经历了衰微)。
1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改为“占有重要位置”)。
12、滇黔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吴越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说反了)。
13、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改为“渐趋融合”)。
14、各民族文化具有趋同性。(不能用“趋同”一词,一般用“趋同”都不选。)。
15、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
16、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之精髓。(改为“中华民族精神”)。
17、中华文化已发展到顶峰。(文化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18、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v。
19、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民族无高低贵践和优劣之分)。
20、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去掉“最”。因为民族精神也无高低贵践和优劣之分)。
21、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面临危机,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这种精神无论在哪个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22、团结统一的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产物。(很早就形成了)。
23、中国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主张放弃使用武力。(太绝对了)。
24、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改为“各国人民”。)。
25、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改为“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6、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说反了)。
27、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抹杀了爱国主义的时代性,在不同时期,爱国有不同的内涵)。
28、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改为“经济和科技”)。
29、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夸大了爱国主义作用)。
3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工作者特别是英雄模范的职责。x(人人有责)。
31、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具进的品格,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推陈出新,丰富和充实着自身的内涵)。
3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应同时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二者并不矛盾。)。
33、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缩小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范围)。
34、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改为“马克思主义”)。
3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6、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开放性。(没有“开放性”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市场低俗化是市场盲目性的结果。(自发性)。
2、文化市场需要文化行政部门直接管理。(不能直接管理,只能宏观调控)。
3、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人民群众需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先进文化)。
4、流行的文化,通俗的文化、高雅的文化都是大众文化。(流行、通俗的文化在形式上可能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但不一定是人民大众真正真正需要的,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对此要具体分析,高雅的文化在形式上很难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5、发展大众文化必须严格管理,限制文化产品的商业化。(在当代,文化产品具有强烈的商业性,不能限制商业化。)。
6、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加强打击、取缔流行性娱乐文化产品。(流行性娱乐文化也有健康的和腐朽的之分,不能笼统地说“打击”“取缔”)。
7、时尚的、流行的文化就是经典文化。(时尚的、流行的文化不等于经典文化)。
8、淫秽色情文化是落后文化。(改为“腐朽文化”)。
9、大众喜爱的文化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文化。(大众喜爱的文化,即大众文化,它不等于我们所要倡导的文化。)。
1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抵制通俗娱乐文化。(通俗娱乐文化中,有不少是先进的,积极的,不能笼统说“抵制”)。
1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提供不同性质的文化产品。(落后、腐朽文化坚决不能提供)。
12、我们应该取缔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态度不一样,对落后文化要通过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而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13、各种文艺创作都应跨越观赏者的年龄界限。(不一定)。
14、电影创作应把满足各类观众需要作为第一目标。(太绝了)。
15、淫秽色情属于落后文化。(腐朽)。
16、清明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冥用品,如纸钱、元宝等属于腐朽文化。(落后文化)。
17、大众文化就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大众文化也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低俗的区别,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社会主义文化。)。
18、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不等于,因为传统习俗中既包括精华,也包括糟粕,而落后文化仅仅是指糟粕。因此,不能笼统地认为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
19、落后文化都是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改为“常常”)。
20、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都是落后文化。(改为“并非都是”)。
21、腐朽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改为“落后”)。
2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文化属于精神范畴,不是物质范畴)。
2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改为“共同富裕”)。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始终科学的体系。(太绝了)。
25、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展大繁荣,就应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一元化)。
26、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展大繁荣,就应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8、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展大繁荣,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应是各级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人民群众才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29、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改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0、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力量。(改为:共同理想)。
31、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外来文化)。
32、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制度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出发点。x(当代中国国情)。
33、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
3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把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改为“社会效益”)。
3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改为“灵魂”)。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改为“主题”)。
37、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改为“精髓”)。
38、我国经济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作用。(夸大了道德的作用)。
39、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基础)。
40、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基础)。
41、传统道德是先进文化。(不一定)。
42、传统道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加“优良的”)。
43、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44、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改为“解放发产力,发展生产力”);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都是培育“四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45、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相承接。(改为“传统美德”)。
46、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改为“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
47、所有的科学文化修养都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良好的)。
48、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都重要,不能比较)。
49、只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就能提高。(太绝对了)。
50、科学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也高。(二者相互促进,但不一定同步)。
51、在现代化建设中,应当坚持以思想道德修养为中心。(改为“经济建设”)。
52、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科学文化修养。(二者相互促进,不能认为谁决定谁)。
53、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或: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x(两者都重要,无法比较哪一个更重要)。
54、道德冲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不能认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产生道德冲突”)。
55、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改为:“为人民服务”)。
56、只有先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然后才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二者不可分割,不能有先后之分。)。
57、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以后的事。(该观点割裂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58、思想道德建设能够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夸大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三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企业和经营者。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6.银行和储蓄者。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有对内职能(依法打击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科文卫事业;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维护安定团结和社会治安、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兴办公共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和对外职能(防御外敌入侵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特有的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等)并且必须自觉履行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
(3)我国的国家机构: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实行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当家作主的地位。
(4)我国的公民与国家:
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坚持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认真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决定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调动各方面的各级因素);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方式)。
(6)我国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都得到发展和不断进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消除东西部差距,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首先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需要国家、发达地区的帮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7)我国的宗教政策:
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8)当代国际社会:
国际关系是变化发展的,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度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9)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各国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10)我国的对外政策:
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辩证法。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3.认识论。
(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含义、特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四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
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五
1、国家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国家的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2、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4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世界上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没有全民的民主。
(二)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5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6游行、示威自由)、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检举、申诉和控告权)。 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最基本的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7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8、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平等地适用法律主要表现在: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六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1)特定的文化环境(2)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如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等,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三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文化塑造人生。
1、文化如何塑造人生?(或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
(1)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空前繁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2)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激励人们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迸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七
夏季:立夏、小满(四月);芒种、夏至(五月);小暑、大暑(六月);。
秋季:立秋、处暑(七月);白露、秋分(八月);寒露、霜降(九月);。
冬季:立冬、小雪(十月);大雪、冬至(十一月);小寒、大寒(十二月)。
节气命名:“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极致。夏至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北半球白昼最短。“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知识点拨】:备考时特别要注意节气的名称对应的季节,同学们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歌进行识记: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干支纪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以干支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因插花相配,首个组合为甲子,故称花甲子,俗称花甲。
【知识点拨】:备考时要注意给出一个干支纪年可以推出其他的干支纪年。例如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按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那么1895年称为乙未年。
(三)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始龀、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幼年朋友称总角之交;。
10岁以下-黄口;。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
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年逾半百、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还历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悬车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120岁—花甲重开。
140岁—古稀双庆。
77谓之喜寿,88谓之米寿,99谓之白寿,108谓之茶寿。
【知识点拨】:备考时要注意各个年龄的一些特殊称谓。特别是10岁、30岁及50岁等注意识记。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八
(2)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行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必须履行宪章所规定的义务;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各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
2、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1)、联合国大会:
大会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拥有广泛的职权,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
表决程序:每一会员国都有一个投票权。有关重要问题的决定, 例如关于和平与安全、接纳新会员国和预算事项的决定, 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其他问题则以简单多数决定。
职权:大会就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广泛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决议;接受并审议安理会和其他机构的报告;批准会员国的加入和除名;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全部理事国、托管理事会部分理事国,与安理会各自独立选举国际法院法官,经安理会推荐任命秘书长;审查和批准联合国预算,向会员国分摊会费。
(2)、安全理事会
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表决程序:安理会对程序问题的决定以15个理事国中至少9个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对实质性问题的决定也需9票通过,并且不得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
职权:安理会有权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提出调解争端的办法;制定计划,以处理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建议应采取的行动;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侵略;对侵略采取军事行动。(安理会是联合国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和平的机构)
(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由大会选出的54个理事国组成,任期3年,每届大会改选三分之一,可连选连任。
职权:就有关国际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研究并向大会、会员国及有关专门机构提出建议案;促进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和遵守,并提出建议;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召开国际会议,起草提交大会的公约草案;协调各专门机构的活动。
(4)、托管理事会,是负责监督托管领土的管理机关,协助安理会或大会履行它们在国
际托管制度方面的责任。已完成历史使命。
(5)、国际法院,是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联合国主要司法机构,由15名法官组成。法官任期9年,可以连选连任。
(6)秘书处,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从事各种日常工作,为其他主要机构服务,并执行这些机构制定的方案与政策。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任命,任期5年,可以连任。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九
高中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背熟课本,文科类科目把书背透了才能得高分,尤其是政治主观题目特别多,背会了题目就会做,背不会连蒙都不知道从何入手。政治从高一到高三的选修和必修课本都要背下来,而且是灵活的去背书,把各章节知识点融会贯通。
政治不能死记硬背,可以通过回忆的形式检验记忆的程度,哪里存在知识盲点就再背一遍,巩固扎实,直到记牢为止。
2.政治选择题答题要有技巧。
政治选择题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去做,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灵活解题。可以用直选法,也可以用排除法,大家读题时一定要读好题干问什么,题干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陷阱;答案里哪些是无关选项,什么选项是干扰性,可以直接pass掉。
政治选择题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只要找到题眼,有时候甚至不需要把题目一字不漏的读完就能选出正确答案,有时候正确选项是很明显的。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十
反映现实三百篇;。
手法牢记赋比兴,
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
《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
“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
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及《孟子》,
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及《庄子》,
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
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
后者《春秋》与《左传》。
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壁”人称赞,
建安七子推“三曹”;。
田园鼻祖是陶潜,
“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
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
《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
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
《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
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
《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
小说初起尚粗糙。
唐代鼎盛累如山,
“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
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
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
“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
“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
高、岑诗歌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奇丽,
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
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
《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
代表作推《柳毅传》。
宋代文学词泱泱,
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
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
“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
“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
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
《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
《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
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
《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
作者沈括美名扬。
元代散曲分两种,
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
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
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
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
《桃花扇》及《牡丹亭》;。
长篇都是章回体,
“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
《聊斋志异》多流行;。
尚有短篇拟话本,
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
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龚自珍,
《己亥杂诗》劝天公。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为什么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4.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联系是怎样的?
(1)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十三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十四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生产者购买生产资料或接受劳务,付出货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购买者购买商品的目的在于取得商品的价值。
总之,商品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2.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本身也是一种商品。
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广泛流通,成为一般等价物的表现形式。
货币具有价值,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4.我国的经济制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经济制度。
5.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是:我国现实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我国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7.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包括: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越来越低。
9.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居于世界前列。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已居于世界前列。
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大国。
10.科技、教育。
科技振兴,教育为本。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十五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2、依据类。
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3、为什么类。
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4、怎么办类。
“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5、启示类。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6、认识类。
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这种题型有两类:一类是对某种已定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一类是对某些具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
回答第一类,实际上是一种论证。要运用相关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个角度去回答。第二类实际上具有辨析的性质,回答这类问题,要针对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方面,进行点评、分析。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十六
基本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总体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时代要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核心的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要求,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特点。
二、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和关键:
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三、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因为:(1)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文化的多样化。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
(3)思想文化越是多样性,越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十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1)主要障碍:强权政治的存在。
(2)解决途径: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出五项原则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环境上互相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篇十八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宗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政府的宗旨)
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这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主权(还可说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1.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还可说是维系中华种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运动永恒、绝对、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无条件的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静止是暂时、相对、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有条件的(包括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都是相对、有条件的)
真理是相对、有条件的
如何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唯物主义世界观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意识性的东西做为出发点,如真理、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小平爷爷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等)
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文艺(或说文学艺术)
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紧急升级通知简短(精选17篇)
- 赞美感恩老师的诗句如何写 赞美感恩老师的诗句如何写好(9篇)
- 暑假假期实践作业报告(汇总17篇)
- 荷塘月色朱自清课件(汇总18篇)
- 2023年幼儿园剪纸教学反思通用(精选14篇)
- 最新科研诚信的学术论文(优秀10篇)
- 2023年小班幼儿园家访记录(优秀16篇)
- 2023年生命的列车人生感悟美文怎么写(通用16篇)
- 劳动最美散文汇总(大全9篇)
- 2023年中学生入团演讲稿范本(优质2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