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和经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学习成果。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需要对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6.不同的总结范文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需求,请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和借鉴
管理理论论文篇一
汉语言文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其应用性很广,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也随之而来。为推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高校应该调整课程安排,改变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培养方向,实现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无缝接轨。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进行深入思考,寻找对策。
一、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近些年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率却在降低。当今社会,很多学生选择专业的根本目的是利于就业,好就业成为学生选择高校专业的重要目标之一,更多学生愿意选择好就业的理工科学习,这使得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并不景气。同时,部分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工作缺乏技巧性,且汉语言文学教育是一门社科类学科,其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对其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甚至部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就使得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逐渐成为教育学科中的一个弱势专业。另外,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中,很多年轻教师没有认清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方向,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理念理解得不深,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事业停滞不前。
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课堂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然而,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素质与课程结构不匹配的现象,这对汉语言文学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缺乏明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因此课程不够系统化,教学效率不高。由于专业方向不明确,没有明确的思想作为依托,所以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学不明确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死板,没有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迷茫,没有明确的方向。因此,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
三、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对策。
1.培养更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培养更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俗话说得好,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满足时代的需求,跟住时代的步伐。首先,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其次,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要着重学生的专业培养,尤其要重视对汉语言文学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的专业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掌握各项技能,努力钻研本专业。为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有自我提升的意识,勇于抛弃原有的落后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储备的新途径。同时,高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督导,让教师之间相互探讨,或者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推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
2.改变传统授课方法教师要勇于、善于改变传统授课方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时代早已过去。教师要依靠现代教学设施开展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完美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加生动具体,能够吸引学生,让汉语言文学学习不再乏味。多媒体的融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汉语言文学课程中,有很多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学习起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难理解的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依靠多媒体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调动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教师要与学生们一同探索,不能死板地教学,而是要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汉语言文学学习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学生不能只靠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来提高自己,更要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学习好不如会学习,学生只有善于自主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再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首先,目标是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过程中的指南,其对学生的近期学习,乃至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都起着引领作用。因此,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克服学习困难,向目标不断努力。其次,要制订学习计划。
有了目标后,学生就要结合自身学习特点,制订短期、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计划要既包括学习内容,又包括学习时间。这样,才便于学生严格执行,确保目标能够实现。最后,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的性格和习惯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如果采取相同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可能会使结果适得其反。所以,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能型人才,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成为全能型人才,还能促使学生在以后就业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提升自我。
4.进行专业应用性改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多样化形态。因此,高等教育也要不断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应努力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针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越来越被忽视的现状,许多专业人士提出了专业应用性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指导,再与新观念相融合提供认识理论基础,最后依靠先进的理念指导为专业应用性改革打下基础。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专业情况与社会需求三个方面,明确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定位,围绕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师不能只重视传播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高校应该增设与汉语言文学有关的选修课程,以供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增加知识储备。高校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实习基地建设,改变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高校及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开拓创新。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要依托实际情况,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使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更有意义,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锦莲.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姚锦莲.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略―――基于语文新课改的视角[j].钦州学院学报,2014(03).
[3]蒲晓华.大学汉语言教学改革趋势探讨[j].语文建设,(35).
[4]覃志鸿.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4(03).
[5]李秀茹.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7).
管理理论论文篇二
建筑企业必须坚持劳务层和管理层的分离,由劳务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转变。由于建筑产品固定性与施工生产的相对流动性,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必然要走向两层(管理层和劳务层)的分离和转化。这在更深层次上是因为建筑产品虽然具有固定性的特点,但组织施工生产中必需的生产要素以及他们的占有方式和支配方式都是相对流动的本质所决定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按照不同地域,不同的项目需求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以及各种资源。与此同时,项目构成的层次性,投入产出的经济性,组织施工的社会性更确定了项目本身必然要求项目部构成人员相对稳定,施工队伍视需要随进随出。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是这个意思。
两层分开的目的是形成机制灵活,形式多样,适应性强,有竞争能力的新的企业组织业态,力争使建筑施工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项目管理科学化、劳务管理基地化、施工队伍专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这样一种新的组织结构框架,完成企业由劳务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的转变,使各类企业通过对建筑市场的细分,以不同层次进入市场的不同领域,占领市场,向专业化方向不断发展。
2.企业各结构层的关系。
深入研究企业层,项目层,作业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建立企业新型项目管理机制的理论基础。不管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还是新型的民营企业,都必须深入研究企业层,项目层,作业层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项目管理的新型项目管理机制。即:公司总部为企业战略决策管理层,项目经理部为建筑产品的项目管理层,劳务分包和专业施工者为施工作业层。
企业层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制定企业的战略,建立实现这种战略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的核心资源,建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塑造企业的核心文化,获得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项目层的主要功能是:依据企业的战略要求,实施建筑产品施工主体的管理,实现项目的目标。
作业层的主要功能是:依据自身资源优势,专业化特征,贯彻执行项目管理的具体要求,接受项目层领导和控制,实现项目的具体目标。实践中,必须要正确处理三者之间关系,建立新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项目管理机制。
3.项目经理部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定位。
3.1坚持以矩阵式为主的项目组织结构形式。矩阵式组织结构是指项目管理与专业职能部门的矩阵关系。即按照“精干、高效、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的原则,设立强有力的项目经理和精干有效的项目经理部。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两个方面是企业总部的常设专业职能部门和项目部。这两个方面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即项目经理是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各专业职能部门是从业务管理的角度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施工合同签订,企业法人确定项目经理人选后,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的需要设置项目经理部各岗位人选。在组织过程中,项目经理和部门协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二者的双重领导。在项目结束后视情况决定留用,解聘等。
3.2项目经理部的定位。项目经理部的定位应该根据项目的需要,企业的项目管理机制来定位。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的企业中,应该坚持“一次性”的定位,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性组织机构;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中心;项目经理是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这三个“一次性”的目的是真正做到组织机构层次减少,人员配备精干高效,管理对象直接到位。
4.项目经理负责制。
不论是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还是采用项目经营承包的管理机制,项目经理都居于项目管理的主导地位,因此,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十分必要的。就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的企业来说:项目经理负责制是以项目经理为主体的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项目管理的基本制度,也是实施项目管理的关键。项目经理负责制的内容包括:企业各层之间的关系,项目经理的地位和素质要求,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项目管理的目标管理体系等。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根据企业法人的授权范围,时间和内容对施工项目自开工准备之竣工验收,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在规律和现代管理方法,实施全过程,全面的管理。
5.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5.1加强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的力度。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方面的需要,今后将重点搞好项目经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是wto基本知识,国家新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条文,信息化管理,计算机应用,以及国际工程承包与国际项目管理等的培训。目的是不断提高项目经理的知识层次和整体管理素质,使其真正成为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懂法律,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高层次,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人才。
5.2使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建设向市场化发展。实施项目管理者市场准入制度,填补了工程建设领域执业资格体系的空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项目管理人才与国际接轨和实现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建设向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按照规定我国建造师分为两级:一级和二级。
6.项目成本核算制度的发展。
项目成本核算制是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则、范围、程序、方法、内容、责任、成本要求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制度,这是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一个重点核心问题。推行项目管理必须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合理划分企业与项目的职责、权限和经济利益。
7.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项目部要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施工现场管理与质量和安全管理都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点,它是直接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窗口,是项目经理进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管理形成建筑工程产品的重要场所。把企业形象战略的基点定位于现场,把施工现场管理视为企业的“窗口”,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8.企业项目管理机制发展的主要途径。
企业项目管理机制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强化项目管理,坚持三个结合,实现企业运营主体的三个升级。
8.1坚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从本质上讲,企业改制和项目管理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项目管理的调整和生产力发展关系,项目管理的推行将为企业项目管理机制改革创造条件,并巩固和发展企业改革成果;企业机制改革将为项目管理注入动力,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小断提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保证。
8.2坚持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要服从于企业管理的总体目标,综合协调与监督控制;但又由于企业的基点是项目,企业必须为项目创造良好的运作条件,提供优质服务,促进项目管理的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青林,项目法施工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刘新梅,工程经济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3]张三力,项目后评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管理理论论文篇三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学科的分支已得到广泛承认,至今尚未形成一套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针对管理会计对每个会计主体如何确定目标信息,并如何将会计信息运用到管理中,向企业管理层提供简单有效的信息并达到一定目标进行论述。管理会计的本质可描述为:是指为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通过对成本等信息的加工和再利用,为高层管理进行有效的决策提供信息,并对企业和内部各责任单位的日常和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评价和考核的一个管理信息子系统。虽然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学科的分支已得到广泛的承认,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管理会计落实到每个会计主体时,应该管什么,做什么,为管理层提供什么样的信息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我个人而言,认为管理会计在处理业务时就是能看的见,摸得着,工作重点突出,职责明确,操作方便,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
管理会计是为内部决策和管理服务的,必须用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途径传输给服务对象。管理会计应当像编制财务核算说明书一样,编报管理会计经营管理建议书,实际是以财务核算说明书为依据转换为有效管理信息的一个过程。财务核算说明书涵盖的内容较多,管理会计不能将所有内容一一转换为有效管理信息,但每个会计主体在确定管理会计基本目标初期,应先从财务核算和财务职能反映的最基础信息和即时信息着手,编制建议书。
一、以现金流为导向建立现金流预警点。
现金流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通过现金流动的动态,可以把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全面、系统及时的反映出来。在目前经济底迷,资金紧张形势下,管理好企业资金如何流入企业、流出企业、在企业内部如何流动并在企业净现金量达到那个点时要进行筹资活动则显的优为重要。
现金流量表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三部分构成。一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分析,在企业经营正常,购销平衡的情况下,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进行比较,比率大,说明企业销售利润大,销售回款好,创现能力强。二是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分析,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基本为负数,因为当企业扩大规模和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会在项目投资建成后未来现金流入得以弥补。三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分析。管理会计应根据这三种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建立现金流黄色预警和红色预警,当这三种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未负数时,说明企业的现金流入弥补不了现金流出,此点应定为黄色预警点;当这三种活动产生的负数现金流已超过本企业的非付现成本时,说明企业资金链将会出现或即将出现断裂,此点应定为红色预警点。当企业现金流达到黄色预警点时管理会计就应当向企业管理层提供合理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金额,以防企业在出现资金链断裂时,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局面。
二、掌握税收优惠政策将税收优惠落到实处。
75万元。如果这个企业发生研发费用费用化支出100万元,利润总额不变,则应缴纳企业所得税62.5万元,减少税负12.5万元,相当于这个企业所有人员工作一天所创造的利润。这样就能使管理层实实在在了解到享受和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之间的差距,积极主动布置相应工作。
企业在不同的时期,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是不同的,在资金短缺时,需要管理会计提供现金流和融资方面的信息;在有利于本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时,需要管理会计提供如何享受税收优惠方面的信息;当某个时期成为历史时,管理会计就应将这个时期确定的目标信息淘汰,确定新的目标信息。
我国目前建立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成果较少,实践也是参差不齐,总之,管理会计是把会计信息运用到管理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水平,在我国企业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必须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这也是管理会计生命力强大的原因所在。
管理理论论文篇四
近年来,石油行业都非常重视引进和吸收pmp项目管理的理念。该油田技术服务公司较业内业务单一的专业服务公司存在业务范围广、专业跨度大、项目类型多和资源整合难等情况,在项目管理上暴露出许多不足:重视具体项目运作,缺乏多项目统筹;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完整性不够,应急和风控不到位;项目管理与产业特点契合不够,不重视对项目类别的规律总结;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理论水平低下等。这些都促使公司更加重视项目运转规律研究,并依照规律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二、pmp理论应用于项目管理的具体实践。
公司项目管理团队在pmp理论指导下不断探索,准确分析投资、基建和经营等类型项目的特点,控制过程管控节点并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把握项目的类别特征、制约因素、生命周期和知识领域等维度,构建多项目(多类型)的项目管理机制,如图1所示,最后形成具有自身产业特点的分类项目(单项目)管理和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体系。图1项目管理实践组织结构示意图1.探索项目类型化管理的可行性。在项目管理的公司层面,公司在安全生产部设立项目管理岗位,作为公司项目管理的专职机构统筹协调公司多项目监控、协调和考核等职能。公司注重将产业特点纳入项目管理理念的范畴,根据项目类别和规模等特征,探索专职项目组管理模式以加强项目管控能力。通过类型化项目管理实践,总结同类项目管理关键节点,探寻不同类型项目管理的共性,先后区分生产经营类、设备投资购置类、大型基建及改造类等项目类型,并有针对性进行重点管理。例如:以注聚工程建设项目为代表的生产经营类项目,充分融合项目管控要素与过程管理;以连续油管项目为代表的设备投资购置类项目,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成功试验;以人工举升作业支持中心建设项目为代表的大型基建及改造类项目,严把合规质量安全关(详见图2)。图2基建项目ipmt+epc+工程监理三级管理示意图2.成立项目管理专门机构。公司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履行项目管理统筹机构职责,与公司安全生产部合署办公,具体职责为:协调项目所需资源,履行过程监控职能,作为多项目管理机制的核心,考核项目实施质量。3.细化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公司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和项目组的同时,将组织机构建设经验制度化,更重要地是把握项目的.类别特征、制约因素、生命周期和知识领域等维度,完善了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根据组织机构成立的实践,完善了项目组组建、关键岗位任用、行政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根据项目类别特征,细化了投资项目、经营项目和重点设备项目等项目管理制度;关注项目时间、质量和成本等制约因素,编制了质量、预算执行和费用、hse等项目管理制度;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了计划、开工、进度、施工、竣工和报告等管理制度,强化项目管理渗透项目运作全过程。
1.具体项目高效按期完成,保障公司生产经营。自以来,公司所有项目均按期保质完成,各类项目增效降本,未出现延期现象。同时,因为项目统筹的增强,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为公司承揽更多项目提供可能,甚至有专利、课题和技术体系的收获。例如,连续油管项目合计投资2.46亿元,较初期预算3.07亿元,节约成本20%,从列入生产建设计划到采办结束进度提升5%。2.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实现了项目归类管理制度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管理办公室作为公司统筹多项目管理的专门机构,实现了公司层面对多项目计划的安排、资源统筹和项目支持。公司形成以《公司项目管理办法》为总则,涵盖类别特征、制约因素、生命周期和知识领域等多个维度,包含17个具体管理方法为指导核心的项目管理体系。公司探索形成了针对项目类别和规模等特性的管理模式。3.提升公司项目管理水平,培养一批合格的项目管理人才。随着公司项目管理体系逐渐完善和各类项目实践,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项目类型化管理普遍推广,而且为项目管理后评价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标尺,实践结果证明了pmp理论对公司项目管理实践的适用性。一批具备专业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其中有近40人取得了pmi资格认证。项目经理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职业发展路径更加通畅。
四、结语。
公司在pmp理论指导下把握项目的类别特征、制约因素、生命周期和知识领域等维度,建立了针对性的类型化项目管控措施,形成多项目(多类型)的项目管理机制,形成具有自身产业特点的分类项目(单项目)管理和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体系。该实践是项目管理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基于产业特征和pmp理论的具体应用,对类似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的项目管理具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ieee.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冯连勇.世界大型油田服务公司发展趋势分析及对中国公司的建议[j].石油大学学报,(4):1-5.
[3]钟峥.石油企业管理知识读本[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管理理论论文篇五
摘要:本文介绍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最主要的三方面内容,并就行政价值观念的具体内涵进行了简要分析,对新公共管理当中所涵括的新时代精神与文化进行了探讨,对于当代公共行政者而言,在行政价值观念的建构过程中,必须由以下几个视角来展开:民主合作行政、创新发展行政、竞争服务行政、高效质量行政。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政府;行政价值观。
行政价值观的内涵即为行政主体对于其所追求的某种行政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理解。在行政价值观念当中涵括了大量对于具体行政事务的思想解读,因此行政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具体的行政行为也具备着一定的指引价值。因此行政价值观也是公共行政的重要基础之一,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当前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对于行政价值观念也便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公共行政理论发展也为行政价值观念的建构与提供带来了可能。因而,便需要能够由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来全面审视当前我国的行政价值观建构问题。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当中具体就涵括了三方面的内容,即:1)公共服务主体多样化,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于主要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采取的是“多中心公共治理模式”;2)执行机构更加自主化,政府行政单位在具体的行政执行过程中具备有极大的自主性特征,可基于政策与项目整体框架的执行基础上采取合同管理、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等方式,来自主进行对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设计工作;3)地方政府分权化,也就是重点突出地方政府在提供以地方公共产品,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价值。在公共管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如下图1所示。
二、行政价值观分析。
行政价值观即为行政主体就针对某一行政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理解与追求。其中还涵括了拥有相应行政价值观的人员对于具体行政事务的理解,因此其也便具备了一定的解释性特点;并且行政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具体的行政行为也具备着一定的指引意义,具有着特定的方向性特点。也正是基于行政价值观本身所存在着的这双重特性,导致行政价值观念本身便存在着对于具体行政价值进行解释与方向指引的作用。总的来说,行政价值观念将会对政府功能与结构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即存在着怎样的行政价值观念便也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政府体系与公共行政体系。鉴于此,对于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人员而言便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陈旧行政价值观,积极树立起新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来更好的投身于新公共管理事业当中,使公共管理工作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一)由集权转向为民主合作。
新公共管理所倡导的民主并非是原本管理行政当中的民主,而是促使私人部门与非政府组织来引入公共服务,并参与到提供公共产品当中,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建议,切实促进民主走入到公共领域当中。民主行政不但是对社会公平与公共利益的有效维护,其更加重要的是还应注重在执行具体行政操作时民主性,突出对组织健全的制度化公民社会的培养。
(二)由守旧转向为创新发展。
行政管理的命脉即为效率,在此之中效率也涵括了效益、经济与时间三方面的要素,此三者间互为联系,密不可分。传统行政常常是过于关注于对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效率问题;亦或是单纯性的追求效率而牺牲掉了其中的某一项要素,最终所造成的后果便是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行政效率停滞不前。新公共管理的出现便促使关于行政效率的研究步入了新的阶段,其更加注重由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调动起来,转变行政方式、增强行政能力、创造机遇条件,最终实现创新式发展。
(三)由政府中心主义转向竞争服务。
新公共管理理念会促使政府职能发生更加明显的转变,政府将更加倾向于为社会公众提供纯粹性的公共产品服务,并由非政府组织亦或是私人来共同参与为社会公众提供混合公共产品,此两者的积极协同有助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服务主体多样化,摒弃了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处于完全相同的起来,来展开竞争服务。对此,政府的公共管理行政人员必须要能够具备良好的竞争服务意识,加强对这一方面意识素养的培养。
(四)由形式主义转向为高效质量化。
新公共管理促使市场观念与公共观念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促成了在行政理念上的发展与创新;在衡量公共行政基本关系之时,产生了其自身特殊的有关国家、社会、市场、人民、行政等多方面的关系理念,实现了对于行政价值观念的发展;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应用市场经济行为中所较常采用的绩效管理,在突出行政责任的同时,要确保行政管理的高效化,并最终促成行政组织文化的创新。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统治型行政方式已经愈发式弱,公共管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具备了更加多元、丰富的公共特性,同时其也表现的愈发明显。在此阶段当中,基于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价值观主要表现出了以下四方面的发展演变趋势,即:由集权转向为民主合作、由守旧转向为创新发展、由政府中心主义转向竞争服务、由形式主义转向为高效质量化。
参考文献:
[1]黄建红.行政价值观转型与政府职能重塑[j].行政论坛,,(3).
[2]申永丰.论行政价值观的生长历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6).
[3]谭九生,赵友华.创新发展行政理念的结构、功能及其建构路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0(4)。
管理理论论文篇六
新公共管理是在传统科层体制的公共行政已经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社会的发展背景下诞生的,并迅速蔓延世界其他国家。它主张在政府公共部门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效率,强调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公众满意度。
(一)倡导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主张顾客导向原则,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倡导公民即顾客,以顾客满意为宗旨。认为政府的责任是按照公众的需求向社会提供服务,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对公共服务的评价,应以顾客的参与为主体,注重换位思考,通过顾客介入,保证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符合顾客的偏好,并能产出高效的公共服务。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管理应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成本的节省。主张通过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行政资源从生产效率较低的地方转移到生产效率高的地方去,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只有竞争才能迫使政府对顾客的需要变化作出迅速反应,促使其以竞争求质量,以竞争求效率,广泛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创新运作方式,更有效率的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三)讲究“结果导向”,实施绩效目标控制。
追求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与之签定绩效合同,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新公共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关注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主张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作出主动、灵活、低成本、富有成效的反应。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顾客导向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
一是准确掌握员工思想动态。由于员工的年龄、思想觉悟、文化程度等均有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深入基层,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把准员工的思想脉搏,对员工的思想变化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每个员工思想的不同情况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教育和做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二是积极解决员工实际困难。员工的很大一部分思想问题是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引起的,因而在做好有关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要从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解决职工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才能增强组织思想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三是善于采取措施激励人心。人的内心深处,总是渴望得到关怀、重视、尊敬和信任。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政治敏锐性,善于发现员工的先进思想,运用激励手段,及时总结,大力宣扬,用摸得着看得见的具体事例去教育引导员工,另一方面要有伯乐之眼光,善于发现政治立场坚定,党性修养、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高,综合素质较为全面的员工,纳入政工干部储备程序,积极培养和选拔人才,形成政工干部成长长效机制。
(二)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充分发挥竞争优势。
时代日新月异,社会高度开放,思想多元易变,被教育者的思维、眼界、知识储备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单一,个别领导干部创新意识不强,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新思路、新观点,不会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教育媒体。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僵化,找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找不到能引起干部职工共鸣互动的话题,脱离职工思想变化、业务工作,与热点难点问题结合不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管理职能从政府分离出来,这些分离出来的公共管理职能需要相对成熟的第三部门来承担。因此,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对政工人员的考核和考评,实现能者上、庸者下,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和竞争机制,加强政工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计划。另一方面要实现业务外包,加强与高校、专门培训机构等联袂,通过理论宣讲、辅导报告、座谈交流等形式,积极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以及综合素质。而政工组织就要从具体的说教工作中脱离出来,做好配套服务,定好标准、定好性质、做好考核,将传统僵化刻板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做到有声有色,做到有血有肉。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结果导向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重视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改进组织的绩效。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一讲了事,也不能依靠开开会、读读文件等走过场的模式,要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与培训人员和机构以及被培训员工签定绩效合同,运用标杆管理、平衡记分卡等确定考核标准并根据事先确定的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产出和结果,关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流程所能带来的产出的效率和质量,根据绩效反馈的成果以及外界情况的变化和需求作出主动、灵活、低成本、富有成效的反应,并将绩效反馈的结果作为组织和个人年度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
管理理论论文篇七
编者按:
本文主要从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未来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探讨的方向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对财务本质的继续讨论、对于财务的职能,提出财务的两种职能、三种职能、四种职能、六种职能等观点、金融市场上信息的有效性、证券投资组合收益和风险的衡量办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差异、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财务活动本身、建国以来我国财务研究的重点放在财务关系上、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紧紧结合其经济、金融理论的发展、当前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对财务关系的研究是必要的并应当进行下去、财务管理中加入量化方法、将资金的概念进一步扩展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
世界经济发展变化对财务管理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尚不能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实践的需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较滞后。通过我国与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谈一下我国未来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方向。
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第一阶段,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在关于企业财务本质、经济核算的实质、客观依据、考核指标体系、国民经济核算和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的资金理论、成本理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等问题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第二阶段,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从以下方面入手,并取得了了很大成就:。
(1)对财务本质的继续讨论,提出财务本质“价值分配论”、“价值运动论”、“本金投入与收益论”等。
(2)关于财务的职能,提出财务的两种职能、三种职能、四种职能、六种职能等观点。
(3)关于财务调控机制。
(4)关于财务的主体。提出作为企业财务主体的,应当是企业本身。
(7)从产权角度对财务管理的研究。
(8)关于宏观财务或国家财务,即将国家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与作为社会管理者所具有的不同经济权利及责任的学说。
(9)关于财务理论体系,即讨论财务理论体系的构成。
(10)关于预算管理。
(1)有效市场理论。说明的是金融市场上信息的有效性,即证券价格能否有效地反映全部的相关信息。
(2)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这一理论给出了关于证券投资组合收益和风险的衡量办法。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该理论用于对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价值的评估。
(4)套利定价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一种比资产定价模型理论更为通用的定价学说和方法,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将资产的定价从单一因素模型发展成为多因素模型,这样就更好地适合了现实中的复杂情况。
(5)资本结构理论。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负债所带来的节税利益,而节税利益的多少依所得税的高低而定。当节税利益与财务危机成本、成本相互平衡时,便是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6)期权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研究的是期权签出方补偿价格的确定问题。
(7)股利理论。股利理论是关于企业采取怎样的股利发放政策的理论,分为股利无关论和股利相关论两类论点。
从以上的概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差异,这表现在:。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财务活动本身,着重研究资金筹集、投资行为(主要在市场上)和股利分配,研究工作偏重于财务管理实务。研究的内容是这些财务活动如何开展,具有哪些规律,如何去做会更好。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财务活动中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概念,研究工作偏重于财务管理的上层建筑。研究的内容主要为:财务关系应当是怎样的;财务管理应当建立哪些概念,这些概念应当如何表述,相互关系如何,等等。
从财务研究的客观环境看,建国以来我国财务研究的重点放在财务关系上。而西方国家财务研究没有过多地关注企业的财务关系,最近美国的会计造假,冲击了关国的经济,这引起了西方学者对其制度建设的重新审视。当前西方经济学,包括获得诺贝尔奖在内的各类经济学说,研究和解决的主要是其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很少涉及社会经济制度,这与其当前的财务理论研究是一致的;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前和建立之初的经济学说,主要论述的则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
从财务活动的实践来看,由于我国的经济制度处于变动和建设之中,经济活动不稳定且无序,这使我国的财务理论研究不可能像西方的研究者那样针对一贯性的财务活动进行研究,这是中、西方财务研究对象和内容存在差异的另一个原因。
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提和惯性来讲,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紧紧结合其经济、金融理论的发展,与其经济、金融理论相辅相成,水乳交融;这既是西方财务理论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其他任何国家财务理论发展的必要前提。我国的经济理论与西方经济理论不同。首先,我国传统经济理论主要围绕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展开,研究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其次我国传统经济理论所运用的基本是宏观的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很少有微观的和定量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看,西方财务理论研究较多地采用实证的方法,我国财务理论研究则完全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
(1)就研究方向而言,当前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对财务关系的研究是必要的并应当进行下去,但应有相当部分的力量转移到对财务实务的研究上来,以使我们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更多地结合,更好地指导现实财务活动,发挥解释和预测功能。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者注重了对财务实务的研究,比如对企业预算的研究即是一例。
(2)就研究方法而言,需要在进行规范研究的同时,下更大的力气开展实证研究,以增强研究的可靠性。为什么实证研究重要?关键在于它是建立在较为可靠的依据之上,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可验证性。应当说,我们并非没有进行财务管理的实证研究,只是研究的量和研究面较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也越来越具备了开展财务实证研究的条件,这种研究方法的大规模推广不应该太迟。
(3)财务管理中加入量化方法。随着运筹学、数学等为财务管理提供基础工具支持的学科的发展,从而为企业理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量化财务模型提供了支持,如定量预测、滚动预算、风险决策及不确定性决策等。特别是当跨国资本经营目标确定后,财务管理就要运用价值管理的方法,将经营目标进行分解、量化,做出实现经营目标的规划,为企业进行跨国投资与融资,优化跨国资本存量和流量,防范与控制外汇风险提供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此外,旨在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财务控制方法和包含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指标在内的财务分析方法等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满足新的环境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
(4)加大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克服过去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消极依赖心理,要根据多变的市场状况,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通过编制财务预算表来规范和矫正企业的经济行为,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生产经营各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以预算求平衡,以平衡求发展,使企业经济行为更科学、更合理,从而实现财务目标。
(5)建议用资本代替资金。资本是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垫支的资金,它从货币资金垫支开始,经过运用、耗费、收入、分配几个阶段又回到原垫支的货币资金形态,并在这一过程中带来资金的增值。资本与资金的区别主要在于:其一,资本是能够带来增值的价值,增值是资本内在的本质要求;而资金只有在成为资本后刁有增值性。其二,资金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财产物质的货币表现,其外延过于广泛。
(6)将资金的概念进一步扩展。关于资金,有这样一些定义:“资金是国民经济中物资价值的货币表现”;“资金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物资运动的价值形式”等。这两种表述虽略有不同,但以财产物资形态作为资金存在的物质内容这一点是相同的。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的日益重视,知识、人才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经济活动中,大量存在着以专利、专有技术、商誉、商业秘密、人力资本投资入股的现象,如果我们这时还把资金概念限于是财产物质价值的货币表现,而资本作为财务管理客体,就不能包含上述内容。这显然是与客观经济现实不符的,也是缺乏解释力的。因此,这里认为,资金的内涵必须进行拓展,我们把资金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样,在客观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以专利、专有技术、商誉、商业秘密、人力资本投资入股的现象都能迎刃而解。客观经济环境的改变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化致使资金范畴扩大,而资金概念理论上的突破又进一步推动财务管理对象的扩大。
(7)风险管理成为重要的内容。无论是筹资还是投资,都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在融资方面,筹资渠道是日益增加,其品种将丰富多彩,特别是风险投资基金将成为主要的筹资渠道。企业财务管理者应首先识别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再对各风险因素进行估计和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例如敏感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概率分析法等,确定不同风险的存在,估计风险的大小及今后发展趋势,结合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比较、分析、权衡得失,选择最佳方案,以较小风险取得较大收益,并采取一系列防范、保全、补偿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桂芝,朱洪友.财务管理国际化新动态[j].森林工程,20xx,(3).
[3]@杨淑娥.财务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1).
[4]@刘志远.高级财务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8).
管理理论论文篇八
电子政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公共管理的运作方式以及社会的民主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运作效率,电子政务的开启也增进了公用组织以及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交流。面对信息化的发展,公共管理理论要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并且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水平,这就是新时代背景下公用管理的发展方向。
公共管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政府公共管理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政府将以前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的方式逐渐的改变,将一些公共职能转化为社会公共职能,政府的决策都要以社会的公用利益为目的的,促进公用管理的多元化的方式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公共管理的研究中,我国应重视公共管理的全球化研究,推动理论的革新与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共管理职能要有效的维护我国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积极的参与全球化的政治议题,使我国的公共管理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断的完善化,并且使用社会的发展。
管理理论论文篇九
摘要:建筑工程行业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呈现出加速前进的趋势。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由于技术的进步已逐渐接近成熟,建筑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向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以及先进技术运用更多的方向发展。而与此同时,上述变化也导致了施工安全问题逐渐加大,由安全事故所引起的各种损失也更为严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项目的预期收益,也影响着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对于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以及投入产出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两者的融合方案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投入产出;工程项目;理论融合;安全管理效率。
1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效率概述。
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关键,它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进度,保证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还可以减少安全事故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企业务必要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努力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不能因为担心成本增加而在安全防范措施的施行上有所疏忽或者减少必要的投入。但另一方面,虽然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企业也不能盲目的一味地进行安全建设,同样要对投入的成本进行仔细的斟酌和权衡。在安全措施方面投入过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会影响到企业的预期收益,导致资源的过度投入和浪费,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如何对安全管理投入的多少进行合理把握,从而进一步提升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是很多企业所面临的一大困境。
2安全管理投入理论内涵分析。
2.1安全管理投入概念的界定。安全管理投入指的是在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方面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其目的是为了保障项目施工的安全,降低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危害。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具有很大的必要性,虽然该投入不像在质量和进度等方面的投入那样可以给企业带来较为明显的效益,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但它却是企业建筑施工项目的最为重要的一道保障,可以极大地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这也是对企业利润的一大保障。2.2安全管理投入相关的经济学特性分析。在进行安全管理的投入时,有必要对所投入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优化资源分配方案,从而使较小的资源投入带来较大的安全保障效果,为企业降低成本。因此,有必要对投入的资源进行经济学方面的分析,从而对其经济特性有较好的了解。安全管理投入的经济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收益不确定性。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否属于概率性事件,其所造成的损害同样也是不确定的,这就使得安全管理投入的收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投入的多寡并不会直接对项目收益造成影响;第二,保障性。该特性指的是安全管理投入在施工项目中实际所起到的是一种保障作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并不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第三,有效产出的确定性。虽然安全管理投入并不能直接带来明显的效益,但它在减少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以及降低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方面的巨大作用是可以确定的;第四,边际效益降低性。该特性属于一般的经济学范畴,在此指的是当安全管理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对其进行增加所带来的效益将会出现逐渐降低的态势,即安全管理投入存在最优值,可作为企业在把握安全管理投入力度时的参考。2.3安全管理投入辐射范围的界定。在现阶段,由于计算方式的缺陷,使得安全管理投入的估算只能包括直接性的投入成本,而不能将间接的投入成本进行反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安全管理成本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另外,在安全管理的成本投入中,不仅包含了在对事故进行预防和处理时的费用,还要包含事故发生之后所造成的财产等的损失以及为减少该损失所投入的费用,这样一来才能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所有费用都囊括进来。2.4安全管理成本体现主体项目分析。安全管理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备和设施的购买费用。在实际施工中,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有时会需要购置一些特殊的安全防范设备,从而抵御管理失误或者自然环境所带来的风险;第二,相关机构和部门的费用支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相关部门在进行安全管理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这对于安全生产来说是必要性支出,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第三,信息系统费用。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安全管理中引入了信息系统,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分析、风险监控等功能,极大的保障了施工安全。
3安全管理产出理论内涵分析。
3.1安全损失的组成项确定。工程项目在发生事故时所产生的安全损失主要分为两类: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前者又包括了直接性和间接性损失,直接性损失指的是事故直接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属于事故带来的最主要的损失,是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的地方,而间接性损失则指的是相关设备的损坏所带来的维修费用或更换费用的支出,属于较次要的部分。无形损失的度量比较困难,它对于企业的影响无法用实际的数字进行表现,一般指的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而采取一定措施所支出的费用,其特点表现为:获利空间的减少、信誉的受损、施工生产率的降低以及心理上的影响。3.2安全管理产出辐射范围的界定。安全管理的产出主要是在事故发生时及发生后所造成的安全损失的大小,包括上述的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当安全管理水平较高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无形的效益,例如提升企业的信誉,从而间接增加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4投入产出理论与安全管理效率融合的分析。
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安全管理效率进行融合,即将安全管理投入与安全管理产出之间的比率作为安全管理效率的值,从而可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首先要对投入和产出进行一定的计量和合理的评价,通过将整个工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进行统一核算来计算投入总成本,再根据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以及安全损失的衡量等对所避免的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估算,可求得安全管理产出的大小,其次是计算二者的比率,得到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最后可得出各组成因素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现代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关系到工人的安全和企业的财产,还对整个行业甚至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效率以及投入产出理论进行了仔细分析,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智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蔡守华,周明耀,叶志才.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估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
[3]李舒亮.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效率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管理理论论文篇十
因此,加快德育学科建设是德育工作者的时代责任。
一、关于“德育原理”的称谓问题。
“德育原理”在我国共有四种称谓,“德育原理”是其一,“德育论”、“德育学”、“德育学原理”为另外的称谓。根据现有资料,国外还没有类似我国有关德育学科的这种称谓,如凯兴斯泰纳(kerschensteinergeorg)《性格与性格教育》、涂尔干(emiledurkheim)《道德教育论》、杜威(johndewey)《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原理》等。西方在德育学科建设中,一般不刻意去追求德育学科的体系完整,并且其内容和德育的语境也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德育原理”的这四种称谓都是我国学者在德育学科建设过程中提出的。我国从20世纪初就不断有“德育原理”着作或教材问世,如梁启超的《德育鉴》、余家菊的《训育论》、姜琦的《德育原理》和吴俊升的《德育原理》,以及当代胡守棻的《德育原理》、鲁洁的《德育新论》等。由此可见,“德育原理”是我国学者提出的对德育学科的基本称谓,反映的是我国德育学科建设的成就。我国学者在对教育科学进行学科分解时,“德育原理”自然也就成为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
在我国,以“德育论”、“德育原理”、“德育学”、“德育学原理”等称谓的德育着作都有问世。那么,“德育论”、“德育原理”、“德育学”、“德育学原理”它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哪种称谓相对能够反映德育学科的特点?这是我们分析“德育原理”称谓问题的意义所在。“德育论”是关于德育基本问题的学说和观点。它既可以是有关德育的系统的学说和观点,也可以是有关德育某些问题或某个特定问题的学说和观点;它不追求研究问题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它所论的既可以是有关德育的基本问题,也可以是有关德育的局部问题。“德育论”是德育学科的最原始形态。“德育原理”的核心在于“原理”.《辞海》解释“原理”:“通常指某一领域、部门或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科学的原理以大量的实践为基础,故其正确性能被实验所检验与确定,从科学的原理出发,可以推衍出各种具体的定理、命题等,从而对进一步实践起指导作用。”显然,“原理”一是指由科学研究中得来的被实践检验的为实践和学术所公认的有关对象的规律性认识,二是指形成的有关对象的规律性认识都能够指向一个明确的实践问题,具有实践的针对性。根据原理的这一内涵,“德育原理”是指学者们把自己或他人对德育研究的成果经过系统的归纳和演绎后概括得出的具有明确实践指向的有关德育基本问题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其突出的特征是研究问题的实践指向性和解决问题的操作性及学术思想的系统性。“德育学”的侧重点在“学”.“学”的学理解释是: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德育学”就是关于德育的系统的知识,它既遵循人们关于德育认识和实践的思维要求,又符合德育科学研究的一般逻辑。无论从对德育问题的研究,还是从德育理论的逻辑关系,“德育学”有着涉及德育基本问题的研究对象和与这些问题紧密相连的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其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楚,内容完整,前后衔接,互相照应,自成体系。“德育学原理”与“德育学”相比,它容纳了元“德育学”的全部内容,又涉及到了德育的基本问题研究,其理论体系相对更加完整,涉及到了德育学科以及德育基本问题的研究。在分析“德育论”、“德育原理”、“德育学”、“德育学原理”称谓之后,我们不难看出,“德育论”和“德育原理”没有要求研究对象的全面性,也没有要求学科内在体系的完整性,而“德育学”、“德育学原理”则强调从学科内在关系上对德育问题进行相对系统而完整的研究,其学术性和理论性比较明显。因此,“德育学”、“德育学原理”是具有学科意义的称谓,“德育论”、“德育原理”虽然可以作为德育学科的表述,但作为德育课程的名称则更为恰当。
二、关于“德育原理”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学科的问题。
有的文章和着作说“德育原理”是一门科学,有的则说“德育原理”是一门学科。“德育原理”到底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学科,这也是我们全面认识“德育原理”性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学科元认知分析,“德育原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即“德育原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学科。
首先,“德育原理”是一门科学。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结论。”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科学就是在对对象事实和经验的总结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对象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的内涵是对象存在的事实及规律。“德育原理”是一门科学是说“德育原理”有着科学的特点、科学的规则和科学的精神。第一,“德育原理”作为一门科学,它的根本意义就是探讨和研究德育规律。任何一门科学都力求揭示对象的本质和探讨特定对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如果一门科学不研究对象的规律它就没有存在的前提。德育活动作为人类教育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必然有其独特的本质和规律,“德育原理”作为一门科学就是研究人类道德教育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否则,“德育原理”永远也不会跨入人类科学的殿堂。第二,“德育原理”作为一门科学,其作用在于解释和指导人类的德育活动。解释和指导是科学的基本价值所在。“德育原理”的解释价值表现在,它通过对人类德育的实践事实进行理性分析之后,明确告诉人们德育是什么?它的存在状态和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德育原理”的指导价值在于,它在对德育存在状态和变化发展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告诉人们,应该怎么样按照德育变化发展的规律去组织德育活动,用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德育的基本问题。第三,“德育原理”作为一门科学是没有穷尽的。
科学是没有穷尽的,只要对象存在,对它的研究就会永远存在。“德育原理”在探索德育本质和规律的时候,总是在一个过程中完成,在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去接近德育事实和本质。在这个过程中,有关德育的问题逐渐明晰,有关德育的思想逐渐深化,有关德育的理论逐渐提升,有关德育的原理逐渐修正。
第四,“德育原理”作为一门科学,其理论成果总是零散的、局部的。科学在对对象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总是不能穷尽对象所有领域和特征,只能由感性到理性、由局部向整体逐步延伸。这也是科学研究的魅力所在。“德育原理”作为科学,其理论成果未必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的研究成果往往是零散的和局部的,研究者在对德育规律探索过程中只能求其一点或局部,其理论成果自然是零散的。
《牛津大辞典》无论是在“subject”还是在“discipline”中都明确解释为:“在学校中学习和研究的科学领域。”综合这些观点,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学科:学科是在学校教育中按照受教育者学习的特点所组织和编排的有关科学领域的知识体系。作为学科的“德育原理”,它的知识体系必然具有连贯性、顺序性、系统性和教育性,其体系安排和内容的顺序也符合科学思维的逻辑关系和人的认知规律。同时,它在内容筛选上也会更多倾向于德育科学研究中关于德育认识的基本观点。
科学与学科是有区别的,这是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最基本的常识。科学是学科建立的基础,没有某一科学的诞生,就没有相应的学科的产生;没有科学对对象知识的整理和积累,学科就没有充实的理论支持和知识渊源。“德育原理”首先是以科学的形态存在于人类科学的大家庭,它是伴随人类道德实践的深入、人类教育领域的扩大和教育内涵的把握而逐渐走入科学的殿堂,它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教育的一种自觉。由于有了德育这门科学,有关德育的知识才逐渐丰富。而德育原理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在近代师范教育产生以后,德育原理作为一门学科又促进了德育原理作为一门科学水平的提升。
三、关于“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问题。
对德育原理而言,研究对象的确立,才会使其有充分的存在的价值与理由。“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总的来说是德育,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但是,德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随着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德育原理”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这就使得其研究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关于“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我国学者提出了不少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德育学研究的对象既包括德育规律,也包括品德形成规律”[4];有的学者认为“德育原理也就是研究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5];也有学者认为“德育学原理研究的是整个德育领域中最一般的问题,德育的共同本质和一般规律问题,是最基本的德育理论问题”[6].近年来,一些中青年学者又提出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学校范围和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实践(包括实践中产生的德育经验与德育思想)”[7].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学者们对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还是有争论的',还没有从科学和学科的角度形成相对一致的认识。
对“德育原理”研究对象的认识,有一个基本的方法论我们必须清楚,就是德育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有区别的。“科学的长远目标主要是产生稳定的、能概括‘事实’和细节的理论。”
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德育原理要能够产生出有价值的理论,必须研究“德育现象”、“德育问题”、“德育规律”、“德育本质”,而“德育原理”正是通过对上述对象的研究才构成了其理论的特殊性。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就有了一定的局限,如家庭德育原理它必然的研究对象局限于家庭,学校德育原理主要研究学校背景中的德育;同时,它也要研究德育价值、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德育环境、德育评价等特定领域内的德育的这些基本问题,而且,对这些基本问题还要有由经验事实来验证和支撑的、相互之间没有逻辑矛盾的系统的阐述。
至于有些学者提出的“德育原理”研究的是德育的“一般问题还是特殊问题”,是“历史的德育问题”还是“现实的德育问题”,是“中国的德育问题”还是“外国的德育问题”,这显然是“德育原理”研究对象认识的一个悖论。在科学研究中,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本土问题和国外问题本身就是互相依存的,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德育的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历史的德育问题和现实的德育问题、中国的德育问题和外国的德育问题它们都是德育原理的对象,在德育研究对象的选择中,很难把它们割裂开来。
有学者提出“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理论和实践的,也有学者提出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经验与思想的,其实它们都是“德育原理”研究对象的题中之意。因为,“德育原理”无论是作为科学还是学科,其研究对象肯定包含有德育的实践和经验,没有德育的实践和经验,“德育原理”就没有研究的切入点,其研究就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德育原理”研究的成果则表现为提出和构建一种德育理论、形成一种德育思想,德育理论和德育思想就是德育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从科学研究和学科构建的逻辑基础来看,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
四、关于“德育原理”的科学基础问题。
1生于其他学科的思想。从表面上看,“德育原理”确实是从其他学科如教育学中分离出来的,但从科学产生发展的规律看,“德育原理”作为科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在人类的道德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身产生、发展的轨迹。它是由许多思想家通过逻辑的方法和科学的方法在对人类道德教育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产生和成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它也不断吸收借鉴其他科学的成果,特别是借鉴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的成果。从科学的意义上讲,“德育原理”的科学基础主要有哲学、逻辑学、数学。而“德育原理”作为一门学科则是在德育科学研究成果基础上伴随师范教育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二战以后,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德育原理”走入了教育科学的殿堂,使“德育原理”作为科学和作为学科的价值做到了有机的结合。从学科角度来讲,对“德育原理”提供理论基础的学科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美学。概括起来讲,“德育原理”的科学基础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作为方法论的科学基础,主要是哲学、逻辑学、数学;二是作为理论支撑的科学基础,主要是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美学。
1.作为方法论的科学基础。
“德育原理”要对德育进行科学的研究,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论作为研究的基础。从德育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作为方法论的科学基础,哲学、逻辑学、数学是最重要的科学基础,是它们在指引我们对德育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有意义的研究。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体,是哲学催生了德育思想。正是哲学对人类、人生、社会的理性关注,才有了人类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德育思想最早就是萌芽于人类的哲学思想之中。
严格地说,在古代社会,德育思想主要包含在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中,许多哲学家在论述人的问题及社会问题时,都论述了德育,许多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都包含着深刻的德育思想。在现代德育学产生以后,许多哲学家、教育家又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方面来思考德育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德育思想,推动了德育学的发展。哲学还为“德育原理”认识人的道德、把握人的品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德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具体讲以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为对象。德育对人的关注与哲学对人的关注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有一个归宿,就是如何让人成为“人”.德育为了培养人,必须依据哲学关于人的理论成果去认识人,按照哲学所提供的关于人的本质的逻辑和方法去分析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德育学”才是真正的以人为中心的德育学。除了哲学中关于人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了解和研究德育的对象之外,哲学关于世界的思想、关于认识的思想、关于思维的思想对“德育原理”也有着方法论的指导意义。过去,长时间内我们把政治学作为“德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使“德育学”长期得不到人学关注而停滞不前。目前,“德育原理”要站在时代的前锋来研究如何培养人和教育人,就必须从哲学中去把握时代的脉搏。
逻辑学与科学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支撑人类思维大厦的基础性学科。逻辑学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内驱力,离开逻辑学谈科学,必定是残缺的、畸形的科学。逻辑学是一门从形式方面确定人类思维正确性和科学性的知识与方法体系,它对于科学研究问题的形成、结论的确立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它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德育原理”要界定研究问题、形成研究假设、梳理研究成果、建构基本的理论框架,必须借助于逻辑去存真辩伪,特别是逻辑学中的直观和演绎、列举或归纳、分析和综合等方法对于“德育原理”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观点和方法论,奠定了“德育原理”的科学地位。
法国著名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笛卡那就是秩序和度量,这两者是世界可理解性的标准和基础。“德育原理”看似与数学毫无关系,其实,除了数学与逻辑的天然联系在影响“德育原理”的科学研究和学科构建之外,它直接承担着“德育原理”实证研究的唯一方法。可以说,没有数学的方法,“德育原理”的研究成果就不能提供科学上的支撑。
2.作为理论支撑的科学基础。
作为理论支撑的科学基础,包括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美学等。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它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道德的研究,如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运行机制及社会制约因素;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生修养的研究,如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第三部分是关于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如个体道德发展的过程和个体道德活动等。伦理学的对象无一不是“德育原理”构建的科学基础。“德育原理”
要对道德的基本问题解释清楚,必须运用伦理学的有关原理,“德育原理”要对道德教育过程进行分析,同样离不开伦理学。如果离开了伦理学,“德育原理”就只剩下教育理论的“外壳”.心理学与“德育原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学为“德育原理”提供了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二是心理学深化了德育思想;三是品德发展的心理学研究提升了“德育原理”的科学化水平。无论是传统的德育思想,还是近现代的德育理论,都十分重视吸收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后,许多心理学家对人的行为变化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有些心理学家更是专门致力于人的品德发展研究,如以皮亚杰、柯尔伯格为首的一批心理学家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专门研究人的品德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德育原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深远的影响,使“德育原理”的科学化程度有了较大提升。
“德育原理”与教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从德育思想产生起,它就与教育思想混杂在一起的。近代教育学产生以后,德育理论与教育学又是交织在一起的。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赫尔巴特在其《普通教育学》中就十分突出地强调了教育的德育价值,使教育为了德育的目标而存在。教育学是人类社会一切教育现象的理论形式,是人们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各种教育问题和各种教育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教育学理论对教育的宏观把握对教育其他领域的研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特别是教育学中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规律的研究,对“德育原理”基本问题的研究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
可以说,一个时代的教育科学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德育原理”学科的发展水平。人的品德就是一种行为的美。对此,许多学者都表达了相同的看法。赫尔巴特指出:“德行的生动感情至少可以用单纯的美学情感来获得。德行的生动情感只是内心自由的一个方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崇高的道德行为是一种美”;“从美感方面来体验美是认识人的社会意义的重要条件”.品德和美的这种天然联系,要求德育原理必须借助于美学的理论来研究人的品德形成特点和品德形成心理。
社会学是社会人文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社会行为、社会的内在结构与功能、社会的秩序与发展、社会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社会的分化与分层、社会的权力与国家等。社会学对于指导人们认识与驾驭社会生活、控制人的社会行为,使人向着更加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原理”要对人的品德行为及教育进行研究,离不开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人的许多行为也只有在社会学的范畴内才能得以解释和分析。“德育原理”对社会学的依赖除了理论上的需要以外,更重要的是,德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德育中的许多问题不单纯表现为教育问题,而是与社会问题紧密相连,要研究德育问题,必须借助于社会学知识。
参考文献: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434.
[3]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69.
[4]华中师范大学。德育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1.48.
管理理论论文篇十一
互联网正以其蓬勃的发展速度席卷全世界,它的虚拟商业行动扭转着咱们的糊口方式,和世界经济与社会秩序,它也在极短的时间里造就了如“雅虎”、“dell电脑”、“思科公司”等网络新贵。我国的企业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及中国加入wto之后将面临新的市场竞争规则的挑战,要及时遇上潮流,运用电子商务这1新世纪的竞争新利器,将其作为1种企业能力,晋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咱们企业决策者面对于网络经济的到来,将有何作为?管理理念将会产生何种变化?如何调剂?一九九九年上海“财富论坛”给咱们的启示之1即是网络扭转了竞争,扭转了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及管理理念。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electronicco妹妹erce,ec),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网络来做生意,是使用电子科技的方式来实现商业目标的法子。它包含信息交流,电子货泉传送,网上信息存取,网络服务器存取技术与设计,信息分级服务,信息目录存取,网上购物,及电视与网络的互动技术等。电子商务整体可以分为两大部份:第1种,是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b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
电子商务的特色是: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信息,比如美国联邦快递公司(fedex)藉由他们的网站往返答用户的查询,并且使顾客可以在任什么时候候等闲地透过它的网站,精确地追踪自己包裹的所在位置,这样的流程不只比之前更有效力,本钱更低,更让顾客能独立完成1些本来靠员工来协助完成的'工作。
减少了在人员服务上的开支,精简流程后,一样能应付忙碌的业务,在公司业务量沉重时,只需增添网络的频宽,加快电脑的处理速度和贮存空间便可,所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是将钱投入到更多的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上。
电子商务使消费者以及企业透过互动的进程,使消费者能主动抉择产品规格、品质与价格。美国“dell电脑公司”的网上商店,打破了自八0年代个人电脑产业出生以来所有的营销手腕、流通模式与既定的观念,当传统的电脑营销通路均墨守成规遵循着制造、流通、经销分层负责的同时,dell电脑彻底将此定律洗心革面,从新打造了1个胜利的商业模式,其独特作风在于完整透过网络邮购及电话中心来进行定单及出产的工作,也即所谓接单后出产模式(buildtoorder,bto),有效地去除了流通领域的中间利润,使患上dell的库存本钱,即便节制在接近零的水平,仍然能维持高效力的运作。企业将此新的营销方式引入,其实是1种运作流程再造。
电子商务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捕捉顾客光临网站的各项数据信息,以此来了解顾客的偏好,预期新产品概念以及广告效果,终究使顾客介入到产品的设计中来,电子商务使患上高质量的、个性化量身定做的产品再也不是富有人的专利。
电子商务不受时空限制,全世界化、全天候的服务使交易更为便利,同时对于于运用电子商务的公司来讲,它的最好效果是强化了与客户间的瓜葛,树立了1对于1客户服务。
对于企业来讲,电子商务不只是1种营销通路以及法子,而是进入了1种新商业模式,1种新兴市场,大家正目击许多立异的虚拟企业,虚拟市场以及虚拟贸易集团的呈现。对于大企业来讲,它使企业具有更有效的方式来面对于竞争的市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排除了了许多进入新领域的障碍,患上以迅速成长,美国硅谷中许多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创业胜利即是明证。所以,企业决策者应顺应潮流及早制订适应网络经济的公司战略,同时,咱们注意到网络经济使管理理念也产生了很大转变。
企业在构建网站,提供网上交易,施行电子商务营销策略时,应注意到它的意义毫不是设立网上交易而已经,它的费用也绝非购置电脑软件、硬件等的直接费用,还触及到企业内整个流程的再造,和对于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甚至企业组织成员的价值观、理念所发生的冲击。
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可以概括成四p或者六p组合,而电子商务环境下,互联网以现代高新技术正在转变这1状态,网络经济下发生的虚拟组织再也不需要地舆上的销售渠道,也不需要存储清单,不需要大量的办公场所,就能够实现全世界化业务,网络使企业失去地舆疆界优势,竞争已经无地域限制。在过去,企业常常应用地舆的空间及距离创造竞争优势,消费者因无力走遍天涯,货比3家,只有被动选购货物,而电子商务的世界里人们能货比无数家。此外,只要1个挪动电话,1张数据卡,1部手提电脑,人们就能够在任什么时候间任何地点上网工作、学习以及购物,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应从新评估自己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不是是基于地舆优势,如果属于由地域而构成的优势,应尽快转换,同时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开发新的核心竞争优势。
良多企业现在都以客户满意为经营基础,而网络时期,则是那些让顾客觉患上自己做主的企业,才会有服务顾客、完成交易的机会。所以,企业经营者要从协助顾客胜利的角度,站在顾客立场审视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并致力于树立全员协助顾客胜利的共鸣,视客户为主人,不等闲谢绝客户的请求,并运用信息科技强大的资料收拾、计算及互动功能,协助顾客没必要多费力气便能胜利,这是许多经营网站企业胜利的窍门,同时也要注意网上顾客与企业互动时的新鲜感、利便性、速度、价格及服务。
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应主动提供更多的客观信息,在网络上营销,产品信息的提供必需客观、中立,防止过度宣扬以及包装,这就需要管理者在企业文化里导入“务实”的价值观,力求表里如-,名不虚传,使组织成员在产品出产,行销进程中树立顾客对于企业的信任以及信念。
导入电子商务后,企业内部运用信息科技,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各部门经整合后的信息交流加快,工作效力将大为提高,良多工作将由电脑来接替,企业管理者应从新确立人力资源的价值,关注员工的立异能力,并培育员工具有数字科技所没法取代的能力。此外,管理者应将员工视为顾客那样尊敬,有钻研显示,未来知识竞争的时期,员工具有的知识即是财富,因而愈来愈多的员工今后只是忠于自己的专业,而非企业,企业只有把员工当做顾客,以保持客户的态度与法子对于待员工,员工才能愿意贡献自己的智慧与专业,与企业1同成长。
电子商务依存于网络科技的发展、相干的法律以及法规、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水平及计算机的利用普及率等因素,它的症结是网络化及金融电子化。我国目前网络利用远不如欧美先进国家,企业间的商业模式大多仍是什物经济,然而咱们应当看到,国内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正在快速发展。据预测,全世界电子商务(b-to-b)到二00三年将到达一兆三千亿美元,发展潜力无可估计,未来的竞争不是大吃小以及质量、本钱的竞争,而是快吃慢的速度竞争。
管理理论论文篇十二
电子商务起源于前的专用增值网络和edi的应用,在internet的商用推动下电子商务得到迅速发展,而且表现出一些与internet相关的特点:信息化、虚拟性、全球性、社会性。什么是电子商务?以陕西财经学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李琪教授为代表的中国电子商务专家分析认为,电子商务是指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人,系统化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过程。
(一)组织形态。
1.虚拟企业。
从本质上讲,虚拟企业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所谓的复杂开放的巨系统是指规模复杂,功能目标多样,且维数高、空间大、影响因素众多,并且有极大的随机性,有的还受制约于主观因素影响的开放系统。
(1)虚拟企业的定义。
虚拟企业是一种利用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手段,对市场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企业动态联盟,所以又称动态联盟。从信息网络的角度来说就是指企业组织无形化,通过信息网络加以联结的企业组织,如网上商店、网上银行等都为虚拟企业;从组织的角度来说就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网络组织。在合作过程中各成员彼此互不干涉,且共同分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当预期目标达到之后,此组织即将解体。如多个实体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2)虚拟企业的特点。
合作型竞争。虚拟企业是建立在共同目标上的合作型竞争,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合作比竞争更加重要。
动态性。虚拟企业能动态地集成和利用资源,从而保持技术领先。虚拟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集成和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各成员企业以及各个环节的员工都能参与技术创新的研究和实施工作,因而更能够维持技术领先地位。
组织扁平化。扁平化的网络组织能对市场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方式和中间管理层的作用,虚拟企业通过社会化协作和契约关系,外包非核心零部件生产和认证零部件质量的可靠性,使企业的管理组织扁平化、信息化,削减了中间层次,使决策层贴近执行层。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学习型组织。由于虚拟企业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动态联盟,有着共同的价值观,所以能采用学习型组织。
2.电子商务企业。
电子商务时代是社会生产能力与商品过剩的时代,客户存在极大的商品选择空间和余地,而且表现出“个性化”需求特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只能以“客户”为导向,按多品种小批量组织生产。产品的持续创新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手段,“客户满意度”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企业能否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变化,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能否生存和发展。
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是组成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通过提供交易信息和交易平台(主要是交易订单和交易结算)公共服务提高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效率。我们可以将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服务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公共交易信息服务、公共交易平台服务、公共应用系统服务。它具有中介特征、有偿服务特征、电子经纪的广泛性、知识性与情报性等特征。
3.企业电子商务。
企业电子商务是新世纪的新的企业经营模式。电子商务是以internet、intranet为架构,以父易的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的支付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库为依托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型;是一种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连接的商业模型,电子商务是信息商务。
从商务的角度来讲,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支点的企业商务活动。从企业组织理论的角度讲,传统企业若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实行基于网络的商务运作模式,那么它必然会形成一种有别于实体组织、虚拟组织的新型组织形态——企业电子商务组织。所以从组织形态的角度讲,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传统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三大技术平台来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
从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虚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还是企业电子商务从事的都是电子商务活动。我们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
1.横向。
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从横向看主要是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消费者)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内部之间的电子商务。
(1)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可以使用互联网或各种商务网络向供应商定货、接收发票和付款结算。b-to-b的商业模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有现成的庞大的交易,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大大加快这种交易的速度,使企业迅速见效,因此,企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的改造和管理的提升也明显地向电子商务型企业发展和转移。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信息流更加有效的管理。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企业本身、供应商和客户。企业通过应用电子商务,对内能够提高内部管理过程的效率,对外能够有效地定位市场、扩展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以赢得客户满意度,并加强与供应商合作,使业务流程科学化。企业-企业方面,公司可以使用网络向供应商订货、接收发票和付款。电子商务在这方面的应用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而且使用得也很好,特别是通过专用网络或增值网络实施的电子数据交换。
(2)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主要通过网上商品浏览、挑选,在线支付、配送等环节完成。网上零售已无可争议的成为典型的网上电子商务活动。企业通过网络向消费者推销产品,其中又可使企业自己销售自己的产品为网站企业提供一个平台,让其他企业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企业——消费者方面基本等同于电子化的零售,它主要随着www网的出现而迅速地发展起来。目前,在internet上遍布各种类型的商业中心,出售从鲜花、书籍到计算机、汽车等的各种消费商品和服务。
(3)政府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指企业与政府部门的电子商务。政府上网后通过政府服务网(gsn)提供各种行政应用和便民服务的同时,也直接参加电子商务活动,实施政府网上采购工程。它包括信息发布、数据利用、政府采购等等。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访问有关的网站并可以迅速有效的得到问题的详尽解答。企业,政府方面,包括公司与政府组织间的各项事务。例如在美国,政府采购清单可以通过h-temet发布,公司可以以电子化的方式回应。目前在这方面应用还很少,但随着政府利用自己的行为去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这方面的应用一定会迅速增长。美国政府已经宣布从1月起将通过edi完成政府年度采购任务,并于最终取消纸面单证。
(4)企业内部电子商务。主要有员工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和员工与消费者等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电子商务是利用企业内部网(也称为内特网)创建的电子商务活动。消费者-政府方面的应用尚未出现,但随着企业-消费者方面和企业一政府方面的发展,政府也许会把电子商务扩展到福利费发放和个人财产税的征收方面。
2.纵向。
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从纵向看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的形成和电子商务管理的职能两方面。
企业的.发展沿袭了历史,历史是发展的。电子商务活动从产生到发展,都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基于edi的商务运作全过程的电子化,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基于全球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电子商务,他们所从事的仍然是电子商务活动。
从电子商务管理的职能看,电子商务管理仍然具有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在决策中,决策者可以通过全球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决策软件进行信息收集、市场调查、数据整理等进行决策;在组织活动中,组织者可以通过决策目标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在领导中,领导者通过指导人们的行为,沟通人们之间的信息,增强相互的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在控制中,管理者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控制系统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创新职能,特别是技术创新是电子商务管理中最突出的一个职能,电子商务的基础技术发展是与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的开发、研制和创新分不开的。因为发生变化的和新兴的标准、快速的技术创新以及对于处理、存储和数据资源不断提高的要求与电子商务的发展都要求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电子商务活动把横向和纵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揭示了电子商务管理的内涵,反映了电子商务管理的本质。
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很广,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及消费等众多领域,其管理和应用也涉及到政府、金融及用户等多方面。我们仅从企业、市场(消费者)和政府三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的应用。
(一)企业。
0.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网上售中服务主要是帮助企业完成与客户之间的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等商务过程。网上售后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客户解决产品使用中的问题,排除技术故障,提供技术支持,传递产品改进或升级的信息以吸引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反馈信息。
1.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的应用。国内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大多初建规模,许多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了网络、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电子商务的应用。
(二)市场(消费者)。
在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消费者(投资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以下电子商务活动:
1.在线父着据消费者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从大量的供应商中反复比较,找到理想的供应商,进行交易,如机票预订、旅行注册、网上购物等。
2.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的产生使传统银行业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客户可以在网上支取现金,在网上进行转账,也可以进行网上借贷等。
3.网上证券交易。网上证券交易是指投资者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证券买卖的一种方式。证券投资者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进行快捷交易、查询等。
4.网上保险。投保人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网上进行咨询、承保、理赔等。
(三)政府。
政府即是电子商务的管理者,又是电子商务的使用者。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通过电子方式可从网上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政府机关内部实现办公自动化,也可以在网上采购和进行电子招标,进行网上项目申请、审批和注册,网络会议,电子福利支付,电子税务,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网上选举,网上民意调查,公务员网上招聘,网上公共事业服务等。
从商务的角度讲,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支点的企业商务活动,此时,企业电子商务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商务活动。从组织形态的角度讲,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传统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三大技术单元来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此时,企业电子商务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电子商务组织。
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也是电子商务的内容,也揭示了电子商务的本质。电子商务是传统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是以传统商务活动为基础的。所以,电子商务既继承了传统的商务活动,又发展了传统的商务活动一一在网上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这种电子商务活动是其它活动无法替代的。因此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对象就是电子商务活动。
管理理论论文篇十三
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大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时代,这种大环境,将推动会计发生相应的重大发展。
1、会计具有重要地位。
一般人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在各方面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代替了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不需要现在这么多的会计人员,这些多余的会计人员,应从会计的核算工作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服务。在这种条件下,会计更重要。
会计是千秋大业,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内容范围扩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需要加强了。更需要在新的条件下,以新的、更高的要求对经济进行会计核算。所以,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在会计工作中,由于使用计算机而富余的会计人员,不是无事可干而失业,而是要不失时机地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当会计核算工作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而发生变化时,会计人员一方面应拓宽会计核算范围和深化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应将主要力量和精力,集中于会计管理工作中,用知识进行管理,使会计管理工作达到现代化的水平。会计核算工作的变化,是会计工作进入新阶段的机遇,是发挥会计工作作用的新起点。
2、会计的重心在管理。
会计工作不等同于会计核算工作,它包括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两个方面。
会计是否有管理职能,还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会计就是会计核算,不是算帐,就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不具有管理职能。
[1][2][3][4]。
管理理论论文篇十四
电子商务是近年兴起的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其显著特点是边缘性、交叉性、前沿性和综合性,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专业、企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金融学、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发展而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系统掌握现代商务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电子商务开拓能力,市场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策划、开发、运营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跨度大、综合性、交叉性强,其中既有经济管理相关知识、也有法学、计算机网络技术、金融等方面的知识,是后续一系列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前置导论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既能促进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热情和兴趣,甚至影响学生电子商务实践能力。因此,搞好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研究对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及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都有深远的意义。
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要通过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必须精心选择教材和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目前,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材多种多样,往往会让任课教师无所适从,感到难以把握授课重点,因此把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主线,对教学内容柔性化处理是关键。
(一)通过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勾划专业知识体系。要通过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结构知识的全貌有一个粗线条的全面把握,因此,笔者认为电子商务概论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本部分包含电子商务基本概念、模式、理论基础);电子商务实务篇(本部分应当包括网络营销、电子交易与支付、订单履行、物流管理等知识);电子商务技术与环境篇(本部分包括电子商务基础技术,如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商务支付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等,以及电子商务的社会运营管理、法律环境)。作为电子商务概论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概论中许多内容与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内容重复,因此,概论课程讲解过程中要把握适度,提纲挈领,蜻蜓点水,其目的是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兴趣和需求,为以后专门的、深入的学习作铺垫,打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柔性化选择。目前,市场上的电子商务概论教材非常多,每本教材的内容也各有一些不同,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成为许多教学者头痛的'问题,另外电子商务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专业,其发展很快,而电子商务概论教材的更新周期却相对较长,从而不能及时介绍学科最新、最有价值的成果。因此笔者认为,电子商务概论教师应当对概论的内容做柔性化处理,以一本教材为主,适当在补充介绍新的学科成果,以充实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注意学科发展的良好习惯。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内容多,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一)案例教学法。
电子商务概论中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以电子商务应用为基础的,因此,在电子商务概论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笔者认为案例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导入式案例教学、穿插式案例教学、讨论式案例教学以及综合专题式案例教学法。但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好3个环节:选好编好案例题材、组织好案例讨论、作好案例评论。其中,精选经典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与教材紧密相关,有讨论探索价值的、与课程内容结合紧密、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案例的选择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是案例教材成功的核心,因此,这就需要电子商务概论教师多花功夫,平时坚持收集素材,并对收集到的素材及时进行编制和整理。笔者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章都精选两个左右的案例,并不断更新。
(二)抛锚式教学法。
抛锚式教学法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情景创设、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协作学习、解决问题等环节设置,在教师的有效引导进行学习并解决问题。如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章节的讲授时,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较好的免费提供个人空间的网站如爱迪个人门户网站及优秀的商务网站如淘宝网、当当书店、京东商城等,让学生体会一个好的商务网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感受到各类商务网站要求的基本功能,然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一些简单的网站制作工具创设一个简单网站的架构,并将其设想及成果在课堂上演示,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互相评价,并指出各自网站的优点和缺点,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学生会对网站建设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抛锚式教学方法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同,学生在该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模拟实习教学方法。
电子商务概论中很多内容与实践联系紧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电子商务概论的课堂教学必须和实践相结合。笔者认为,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是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笔者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过程中,采取两种实践教学方法:一是利用电子商务模拟系统进行,电子商务模拟系统中往往有b2b交易、b2c交易、c2c交易、网上银行、物流中心、ca认证中心、办公自动化等模块,学生可以模拟进行各个电子商务交易,帮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电子商务各个流程及相关技术。二是给学生布置任务,建议学生到一些提供免费开店的商务网站去实践操作,从而到现实世界中去体会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如注册成为会员,再在网上上传个人身份证复印件进行身份认证,就可以在淘宝平台卖东西,只要在货柜中上传宝贝,就可以在淘宝网上免费开店。学生通过网上交易可以理解并消化理论知识,进而运用于实践。
(四)阶段性作业。
笔者在每一阶段教学结束后都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加以讨论,使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对电子商务有了深入地了解,如对网络经济三大定律的讨论和举例;如何正确理解互联网对企业战略的影响;结合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试调查分析一个实际的电子商务企业的例子,分析其盈利模式及前景等等,都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思考题。同学们对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认真完成。
(五)辩论课堂教学。
辩论式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构建自主、开放、合作精神。因此,笔者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过程中经常设置辩论课堂,如将学生分成两组:正方辩题“发达地区更需要电子商务”,反方辩题“欠发达地区更需要电子商务”展开辩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贯穿于实际操作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电子商务教学与电子商务实际发展同步。笔者认为,强烈的责任感是教书育人的关键,只要愿意多下功夫,多花时间备课,就能上好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十多年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运用了上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乃至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既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后续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坚定专业信仰,树立专业思维和专业理想打下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研究生党员思想汇报汇总(优秀10篇)
- 最新校卫新学期工作计划(大全11篇)
- 最新生日快乐祝福语搞笑版沙雕(精选16篇)
- 信客读书笔记范本(优质8篇)
- 最新本科生面试的自我介绍(通用20篇)
- 最新学生旷课的检讨书(汇总10篇)
- 法语的自我介绍 法语自我介绍中文对照(三篇)
- 法院判决强制执行申请书(大全9篇)
- 幼儿园全员轮训制度(通用16篇)
- 道德经第六章心得体会(精选1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2023年
管 理 理 论 论 文(优质17篇)13下载数 805阅读数 -
管 理 理 论 论 文(模板14篇)47下载数 278阅读数 -
2023年安全
管 理 论 文范文安全管 理 论 文(实用12篇)44下载数 921阅读数 -
最新
管 理 理 论 论 文范本(通用19篇)36下载数 899阅读数 -
最新
管 理 理 论 论 文(优秀20篇)40下载数 474阅读数 -
于
管 理 论 文的论 文2论 述知识管 理 论 文(七篇)39下载数 385阅读数 -
仓库
管 理 文章 仓库管 理 论 文(8篇)26下载数 864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