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3 13:34:59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总结有助于发现不足,促进个人和组织的进步与发展。在写总结时,要注重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避免冗长和跑题。没有人能够百分之百地做到完美,我们只需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会计理论论文范本篇一
经济在进一步的发展,会计行业作为提供经济信息的有效平台,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就我国现阶段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看,针对会计理论的研究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会计实务发展的现有水平,并且在进行法律制度的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使得会计实务的监管不到位。会计的发展对于企业财务系统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会计理论是目前研究会计实务的基础,会计实务是对于会计职能实践工作的有效反应。本文就两者进行了探讨。
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实务状况;研究策略
当前财务部门在企业系统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企业开始逐渐提高对于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即使目前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实务工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就目前会计行业的发展来看,我国的会计状况存在着理论研究过于超前,与会计实务的发展不相符合的状况,使得会计实务相对较为混乱。从一定的角度来说,从事于会计实务的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总结经济体制下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积极研究会计工作的发展规律以及前景,推动我国会计理论与会计行业的完善发展。
(一)会计实务的发展跟不上会计理论
《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会计从业工作人员都希望会计准则的制定能够帮助会计指导实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越来越多的会计学者开始加入到会计理论的研讨当中,促使会计理论的研究迅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大多数的会计理论研究仍然不能够适应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会计行业的专业学者并没有立足于我国当前的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使其理论的确立缺少一定的依据以及对于会计实务工作前景的考虑,与会计实务活动的发展不相符合,会计理论发展进度超过了会计活动能够实现的进度,使得研究的理论逐渐忽略了客观事实,不能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除此之外,我国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工作着重于对于当下热点问题的研究,不重视对会计基础理论、会计操作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会计监督工作等相对较为基本问题的研究,进而使得会计理论的发展远远超过会计实务。
(二)会计实务工作的管理较为混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逐渐将西方经济的会计理论以及会计方法逐渐引入到我国的会计应用中,即使会计理论的研究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及发展,但是有关于会计的法律、法规制度仍然与国际会计的发展稍逊一筹,并且出现了我国会计实务的工作程序较为混乱的实际问题。目前,我国的会计实务的工作受到《会计法》的有效保护,并且直接经过《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有效的执行,即使在会计的发展基础上能够将各个层次进行统一,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但是就实际情况看来,我国的《会计法》对于会计法规的管理仍然缺少一定的保证,特别是严重缺少对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行业制度、会计行业地位、会计行业做的综合性评估,进而使得会计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制度的发展严重脱节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介于我国各个企业类型较为繁多,规模的大小不一致,使其在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中常常会存在一些较为特殊的状况出现,一旦企业遇到相对较为特殊的情况,没有按照可靠的依据进行执行,就会对于会计实务的处理上存在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缺少一定的准确性。新会计制度的推行要确保在共同的管理原则下对于会计实务的处理可以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取一种最佳方案进行,例如会计实务提取折旧的处理方法有:平局年限法、工作量法等;成本计算机坏账处理的方法也有很多的备选方案,针对不同的会计政策的选用能够对企业的当期损益造成直接性的影响,由于对会计实务处理的备选方案规定不明确,在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中,为一些较大型的企业调整利润提供了有效的“合法方案”,进而明显性违背了一致性的原则。
(三)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需要提升
企业的有效运转以及发展与财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往来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会计相关人员的工作素养以及道德素养与会计实务的操作结果有着直接性的关联。立足于现阶段的会计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目前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的增强,对于中级会计以及高级会计人才严重紧缺,较为层级的会计从业人员较多,据相关的有效性数据分析,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约七百万人以上,大专以上的学历占25%左右,会计师以上的专业资格人员相对较为稀少,仅仅占据10%,专业技能相对较低是现阶段会计信息不都准确的根本性原因。所以,各个行业要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的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会计知识的培训课程,使得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逐渐提升,符合现阶段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强化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一致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理论逐渐开始多样化发展,但是缺少专业性的统一管理,一些会计理论甚至自相矛盾,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严重导致会计实务的活动缺少一定的制约性。所以,想要致力于将会计理论的工作逐渐与会计实务工作相一致,使得会计理论的研究对于会计实务具有一定的价值,就必须要强化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存在的矛盾观点进行相应的证实。与此同时,会计理论工作的研究应该立足于我国当前的国情来进行,要摒弃错误理论研究,保存真实会计信息,杜绝虚假信息,使得其在实践中得出相应的理论,进而确保会计理论工作的研究以及会计实务的顺利进行。
(二)保证以客观的角度进行研究会计理论
会计理论的研究工作要确保以客观的态度进行,以准确的准则规定会计实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严禁不正确浮夸式风气。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专业人员要进一步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实践经验,严禁将焦躁的工作风气带到会计工作中,并且逐渐形成创新型的理论,因此,会计理论的研究一定要适应于目前会计实务的发展现状,杜绝凭空想象。除此之外,会计工作学者在进行会计理论的实际研究时,可以有效地借鉴之前研究出来的会计成果,逐渐创新其理论研究并加以完善。使得会计理论能够更好的发展。
(三)强化对于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增强会计人员的素养
现阶段,一些国内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较不完善,主要原因在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不高,使得会计账目经常出现混乱,对于数据的计算也不够准确,手续办理相对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最后致使会计账目记载的不清楚,不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活动动态。因此,要强化对于会计工作的有效性监督,进一步解决会计信息中不准确的问题。企业内部要积极改进会计人员的管理问题,进一步做好培训会计在职人员的工作,不单单要确保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过硬,并且要培养会计人员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熟练操作财务软件的能力。
会计理论的研究一定要当前符合国情的需要,进一步强化会计理论对于我国会计实务的有效指导,强化会计监督工作的落实,推动会计理论工作与会计实务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日照安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梁冠华.浅析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状况[j].商,2015(17):141.
[2]曹妍.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状况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6):246.
会计理论论文范本篇二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学校。
浅谈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中文摘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规范中最基层的制度规范,是具有垄断性的综合性规范,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借助会计工作进行日常核算和监督。在国家统一会计法规制度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逐渐成为现实之必须。本文从认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性质、地位,了解企业会计内部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分析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而提出有效建设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企业的会计业务是企业的命脉,既为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决策信息,也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管理信息。企业如何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保证有组织、有秩序地做好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及管理的功能,是急需明确和解决的问题。
1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性质和地位。
1.1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性质。
1.1.1内部会计制度是一种较综合性的规范。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综合性是由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决定的。因为它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处理各种业务(尤其是会计业务)时,都必须按会计制度的要求执行。从企业内部控制角度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主体,会计制度必须全面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尤其是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必须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同时,会计工作又具有特定的技术要求,各种会计规范都是以会计技术为基础建立的,这源于会计技术的可选择性。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作为直接约束会计系统运行的规范,具有系统的技术思想,比如要对会计分工中的牵制技术以及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技术做出明确说明。可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综合了会计管理、会计技术、内部控制等内容,是一个综合性规范。
1.1.2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的一种经济政策。
根据企业发展理论,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采用不同的经济政策,即使在同一发展时期中,面对不同的市场也会选择不同的经济政策。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决策支持作用,为经济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像企业经济政策那样有较频繁的变动,但会计制度中会计政策的选择也可以配合不同的经济政策进行。会计系统为企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信息支持,内部会计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可用性,它们都属于企业经济政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1.1.3内部会计制度是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
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看,目前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经营者享有剩余会计规则的制定权。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以《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为依据制定的,其内容不得超越国家统一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这实际上决定了内部会计制度的内容是在限定条件下的选择,其属于经营者享有的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
1.1.4内部会计制度是一种“私有物品”
“私有物品”与“公共物品”是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的特点是每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不会造成他人消费的减少,而“私有物品”则是由特定个体垄断和拥有的。内部会计制度是特定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在国家统一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量身订做”的,只适用于本企业,别的企业不能照搬照抄,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企业。另外,制度的实施会产生特定的经济后果,不同的企业只能使用适应本企业特点的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内部会计制度具有“私有物品”的性质,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1.2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地位。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地位是指其在会计规范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会计规范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几乎包括一切对会计运行有影响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直接约束会计行为,也可以约束会计人员、会计内部的监控机制等。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会计规范,如:按其形成和来源方式,可分为实践中自发形成的规范和人们通过一定形式制定的规范;按其制约方式,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内化性规范、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规范等。会计规范作为会计行为的标准,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也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它对企业会计工作应达到的标准及应采用的方法、技术和程序等都要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给出明确的规定,企业会计工作应该遵守这些规定,而且这些规定最直接地约束或指导企业的会计实务。所以,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在会计规范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由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自身制定的,因此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能否列入法规体系就有两种认识。一种是,从法规制定的权限看,立法权的最低机关是省人大和省政府以及经国家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市政府,其他机关均没有立法权,因此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具备法规的身份,不能列入会计法规规范。别一种是,会计法律规范形式包括法律形式和准法律形式。属于会计法律形式的有《宪法》、会计法律(如《会计法》等)、地方性会计法规和规章,这是会计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准法律形式包括国际条约与公约、国际惯例、司法解释、经济协议和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认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属于会计法律规范的组成部分,其理由是:虽然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具备会计法规的权威属性,但其具备会计法规的内核,它是根据会计法律法规制定的,体现会计法律法规的精神。企业制定内部会计制度也有法律的依据,是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力。且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会计法律规范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件,是最基层的会计规范。
2企业会计制度建立的必然性。
2.1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对会计工作的内部牵制,往往采用职务分管的控制方法,以达到互相牵制、互相稽核、验证的目的,这种方法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是长期从事某一职务,往往会产生“麻木不仁”、“相互串通”、“死气沉沉”等缺点。为克服这些缺点,一般采用职务轮换的方法。
2.2降低小企业税收风险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加大了依法治税力度,加重了对税务违法案件的处罚。由于国家颁发的行业会计制度和公共综合会计制度本身存在许多会计职业性判断和选择,税务机关在纳税检查时,不仅要依据国家颁发的行业会计制度和公共综合会计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依据企业经过判断和选择后确定的企业内部制度。
2.3适应会计改革、完善会计规范体系的需要。
会计规范即会计工作应遵守的规矩。它是处理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的准绳。从我国会计改革的方向看,在会计理论、会计规范、会计教育等方面,根据自身的国情结合国际惯例,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化制度要求的会计法规体系。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能使会计规范成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通用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宏观指导性与微观操作性相结合的有机统一体。
2.4适应现时代会计电算化的需要。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企业走向市场、宏观调控的加强和各项会计改革措施的逐步展开,对会计快捷、准确地提供各种信息的需要日益迫切,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推进势在必行。而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则完全有赖于一套完整、便于操作的程序,有赖于会计人员严格按规则操作。
3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3.1部分企业未制定内部会计制度。
目前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都直接以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使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过于随意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应在国家统一会计规范和有关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符合本企业会计核算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中,应明确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以指导企业会计实践,保证会计工作规范运行。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应具有适用范围专一、内容条理清晰、程序方法明确和实际操作方便等特点,有便于加强和规范企业日常会计工作。
3.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一般都在一定程度、范围上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的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较为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业务决策人员与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业务授权、业务执行、业务记录、业绩检查兼容的现象;重要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无标准操作现象;财产清查没有制度,家底不清楚;该设的内部机构不设,该配的内审人员不配等,使得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有序进行,保护财产的安全,可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因此,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到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贯穿、融汇于会计制度与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的各个方面。企业只要存在经济业务事项,就需要有相应的控制予以制约。
3.3内部会计制度内容建立不全面,财务处理程序欠规范。
从目前大部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实际情况看,都较为注重财务收支审批、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管理等制度的制定,而忽视了会计核算和监督方面制度的制定。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处理程序制度,甚至为数不少的单位根本就没有建立这方面的制度,因而造成核算行为的随意性。比如,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不同的会计期间,甚至在同一会计期间,其账务处理截然不同;同时,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也随意选择,诸如此类等等。
4如何进行有效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4.1企业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
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得再完善,若没有称职、负责任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杜绝账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等情况,充分体现会计控制制度的职能作用,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定期进行培训、工作考评,奖优罚劣,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才能更有效的发挥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4.2企业必须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4.3企业制度与财务制度建设结合进行。
中小企业因企业规模小,一般不可能建立独立的会计机构和财务机构,通常是合二为一的,因此,在进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制定时,也应该考虑到将二者相结合建设,既要对会计核算的方法、程序进行规范,也要对企业账务活动的组织、财务管理等问题进行规范,以便更合理的满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
4.4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
会计电算化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综合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简称。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记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实现某些信息的资源共享,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因此,必须加快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进程:首先要解决中小企业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提高操作技能;综上所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对现时代的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的制度;起用称职人员担当财务重任;增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对企业在经济日新月异变化的当下的发展尤为重要。只有明确这些才能为企业找寻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2]刘玉适《新修订的〈会计法〉所实现的若干重要突破》,《会计研究》2000/1。
[4]张君颖《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会计工作》,2006/12,p132。
[5]郝毅《当前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会计工作》,2005/10。
[6]马丽英《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市场研究》,2003/11。
会计理论论文范本篇三
[摘要]随着我们周围环境的逐渐恶化,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不恰当利用,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考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应运而生。
[关键词]绿色会计恶化环境资源。
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冠以绿色二字的各类物品或非物品名称不断涌现,如绿色食品、绿色农业、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等,不胜枚举。与此同时,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绿色会计学也在国内悄然兴起。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一、绿色会计产生的背景。
随着当代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无限制开采,工业废弃物大量排放,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全球保护环境运动兴起,许多国家的会计理论界不断将环境问题纳入会计研究的范畴。以比蒙特斯和马林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污染的会计问题》为标志,绿色会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人们开始关注为保护生态环境而提供生态变化会计信息的绿色会计。此后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等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绿色会计问题,绿色会计理论得以快速发展。我国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
二、绿色会计的特征。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成本费用、效益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以综合评估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绿色会计特征如下:。
1.反映和监督内容的完整性。传统会计主要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无法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绿色会计则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活动出发,围绕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费的补偿为中心,完整、全面地反映和监督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活动,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2.核算内容的广泛性。由于传统会计无法核算像空气、海洋、绿化、臭氧层等既无所有权,也不能以货币计量的环境资源,企业对这些资源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经营成本,这不仅使企业的成本虚减、利润虚增,也无形中鼓励了企业以牺牲环境取得利益的行为;绿色会计不仅核算传统会计中的财产物资,而且核算无所有权,不能以货币计量的环境资源,并赋之以价值和价格,对其损耗予以补偿。绿色会计核算内容的广泛性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收益与成本的全面性。绿色会计的成本不仅包含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经济资源,还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整个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各项成本耗费;绿色会计的收益不仅包括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还包括经营过程中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绿色会计收益与成本的全面性使人们关注的对象不再仅仅是单个的企业,而是把社会、环境作为一个考虑的整体,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绿色会计的主体与客体。
1.绿色会计的主体。按核算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绿色会计主体划分为不同层次:从国家角度划分,称为宏观绿色会计主体;从区域的角度划分,称为中观绿色会计主体;以各个微观经济组织划分,称为微观绿色会计主体。这样就将会计主体置于环境系统中,从而将环境资源的价值消耗与补偿纳入绿色会计核算系统,体现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的划分规定了绿色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空间界限,即绿色会计只核算本会计主体内部的环境事项以及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环境事项;同时考虑本会计主体内上、下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寻求不同代人之间的环境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这体现出各个会计主体在同一时间、空间中共同占有地球的环境资源,共同对资源的使用与保护负责。
2.绿色会计的客体。绿色会计的客体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因此,绿色会计核算对象中必然包括自然环境,具体说来,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环境资源损耗是指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以及企业生产、储运、销售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超定额消耗。环境资源的补偿是指企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以及以排污费、罚款和赔偿等形式上缴国家或付给他人用以保护环境的支出。
四、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几点建议。
绿色会计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将绿色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从法律上保障绿色会计的实施;其次将与环境相关的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列入会计准则,并使其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同时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加以规范,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最后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使绿色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2.加强社会的环保意识。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要通过开展社会宣传,加强人民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绿色会计的认识,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最终使企业自觉进行绿色会计的计量、记录和报告。
3.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绿色会计主要是核算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但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的进行揭示,因此国家审计机关或会计师事务所等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应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全面审查与监督,以促使企业正确地进行绿色会计核算,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合理开发。
4.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完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仅要具体披露企业本期发生应记入本期损益的环境支出和与环境相关的资本性支出,还要披露企业执行的环境政策、实施情况以及企业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长期目标等;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对环境因素在报表中的披露方式应予以统一规范,增加企业间的横向可比性,避免披露方式不统一而造成的企业环境责任不清和报表阅读者的不便。
5.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绿色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科学交叉渗透而成,因此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人员及能胜任的,要培养专业的、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的专业人才,从而使国家有关环境政策能够被严格执行,绿色会计实务工作能正确开展。
南京大学的杨胜雄教授在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上表示,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应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类,并认为传统绿色会计的不足在于只关注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人文环境,因此革新势在必行。绿色会计应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与环境负债和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报表中确认的环境负债和成本的性质,与某一实体和其所在行业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类型等等。
参考文献:。
[1]潇霖.试论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建立.会计研究,2008.6.
[2]王彩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中国外资,2009.18.
[3]陶方气.我国绿色会计及其理论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8.
[4]刘欣.浅议绿色会计的若干问题.会计研究,2007.9.
会计理论论文范本篇四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已受到全球广泛的关注。经过近几年的探讨,绿色会计理论已初步形成,但仍未在我国会计实物中具体应用。该文结合相关实际,提出一些设想及方法措施。
关键词:发展;环境问题;绿色会计;措施。
一、绿色会计的定义和产生。
绿色会计,也叫环境会计,是指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换言之,是指主要以价值形式,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90年代初,学术界产生了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浪潮,随之而来的是绿色审计的暖流。这一系列的理论研究都围绕着如何把生态环境与产品生产资源耗费的计量与管理结合起来,及如何有效地监督绿色工程的问题。对这些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于会计学来讲属于一个新鲜的,边缘性的科学。至少在我们国家可以这样讲。绿色会计的理论问题应该是站在会计的角度来看待绿色问题、环境问题,自然是用会计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去加以分析、思考,以便解决发展市场与维护生态环境关系。
二、绿色会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绿色会计的主要内容。绿色会计是在修正传统会计基础上产生的,全面监督反映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是绿色会计的重要内容。绿色会计的基本内容大体可分为三部分: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污染成本,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及产生的社会环境代价评估;同时,包括对国家经济发展宏观决策的评估。
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区别于传统会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绿色会计中自然环境核算对象通常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等。由于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其核算对象主要内容是: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
绿色会计的核算方法。绿色会计核算对象自然环境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它能够为人类社会的现在和未来提供多种服务,具有直接或间接价值,如水资源、土地等。如何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是绿色会计核算方法的难点。绿色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是将涉及自然环境的经济业务也作为会计要素,经过辨认确定其数量价格,加以正式记录并入会计报表的过程。由于绿色会计计量自然环境资源价值有一定难度,笔者将价值计量公式简列如下:
现实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
总用户价值=现实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
自然资产价值=总用户价值+存在使用价值。
其中,间接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和存在使用价值又是自然资产价值计量中最复杂的内容,需要借助于价格替代法、支付意愿法、接受意愿法等方法计量。确实难以计量的环境污染,可用数学模型适当测算估计量化。
三、在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思考。
(一)实行绿色会计的基本原则。
1.长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绿色会计的实施,不仅涉及产品成本的市场价格的变更,更主要的是,它涉及市场规律的变动,甚至全球的商品流通准则和经济制度问题。
2.灵活性和边界起步的原则。由于绿色会计所核算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在不同的'环境、地域和历史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应在确定原则的情况下,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对不同的产业、产品,不同的地点和时期选择核算内容和标准。
4.强制性和三种行为结合的原则。推行一项新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具有一定约束强制性。同时,绿色会计制度的顺利实行,必须以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有机结合为保障,缺一不可。
(二)组建绿色会计机构。
为迎接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和结构的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应立即着手实施绿色会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当务之急是成立机构、研究理论、确定准则,开展试点工作。笔者建议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尽快筹建中国绿色会计研究会,组织经济学家、环保专家及会计实务工作者密切配合,加大绿色会计理论研究及实施的力度。
(三)进行绿色会计试点工作。
在我国实行绿色会计,要从实际出发,由简入繁、从易到难,先从明确的易于掌握的科目入手,即先选择个别产品在部分地区、部门试行。绿色会计的实施先从绿色食品、用品入手,将环境资源用直接损益法计入成本,以不计算环境资源成本原始账为准,以绿色会计账做参考。在取得切实可行的经验后,再修正完善,逐步推行。
(四)对绿色会计宣传教育。
建立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加强学校环保基础知识教育,在中小学增设环保常识课,在大中专学校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应将绿色会计宣传、培训列到《全国环境初级教育行动纲要》中,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工作,尽快筹办我国绿色会计刊物,以加大绿色会计实施宣传力度。
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绿色会计的研究有助于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个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更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江.企业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杨玉波.绿色会计的核算[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会计理论论文范本篇五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形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直接了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本文浅谈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求解决对策,意在促进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完整化和规范化。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形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直接了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档案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会计人员去认真学习、去积极探索。通过学习和探索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自身素质。因此,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可以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1、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充分的认识,意识淡薄,导致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许多单位只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没有专职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会计人员上岗前,很少进行会计档案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大多数是由会计人员兼管,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不懂得档案的基本操作规程,对财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标准不清楚,导致整理出来的会计档案达不到规范要求,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2、会计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有的单位只重视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专业资料的归档,却忽视了会计文件材料的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3、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些单位存在一些财会档案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坚持原则,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甚至违法乱纪、伪造、篡改、变换记录凭证;建假账、建账外账、虚列成本。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了国家宏观决策、危害极大。
4、财务档案管理不完善、不规范。设置财会档案管理机构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法律规章的需求,但实际工作中财务档案工作均不完善,不规范,都未设置此机构,档案工作由会计人员兼职。财务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往往不受重视,许多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多年来只归档不鉴定,更不销毁,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难以开展,从而影响了档案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5、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管理不同步。有的单位将会计信息存人磁性介质后,对磁盘、光盘中的会计信息疏于管理,造成会计信息的丢失;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升级换代很快,许多单位没有把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从而造成会计电算化档案无法调阅。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规范管理。《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五条指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领导,保障档案工作依法开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四条则更加明确地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由此可见,是否重视对会计档案的管理,是一种严肃的法制行为。各单位的领导一定要提高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意识,从法律的高度来依法加强管理,切实把会计档案管理列入领导工作的议事日程,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加强会计档案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八条则将“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档案工作人员培训”,作为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档案法》第九条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因此,各单位应该依法加强对会计档案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把增强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会计人员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除要搞好关于会计和档案的岗位培训外,还要搞好后续教育,在财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统一思想,坚持科学管理和责任心,则可以有效地防范档案管理工作中诸多问题,使得财务档案相关信息在质量上得到提高,对企事业增强活力、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建立健全财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使财务档案规范化,必须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总体,制定档案工作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并建立健全一套档案管理制度,如《财务档案工作人员职责》、《财务档案保管制度》、《立卷归档制度》、《财务档案保密制度》、《财务档案移交、销毁制度》等,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利用等各项工作程序、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4、要定期进行会计档案资料鉴定销毁。《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条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会计档案人员会同财会部门,积极搞好会计档案的鉴定工作,有价值的妥善保管,无价值的大胆销毁,对于涉及保管期限已满、暂未清结的债权债务和其它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重新立卷,并在销毁清册的备注栏内及保管清册的相关栏内注明。
5、同步计算机相关系统和档案管理文件的升级。在近几年财务会计档案查询中,常常出现打不开档案管理系统的事件。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由于计算机现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保存资料的系统版本不一致。只需将系统恢复到旧的版本即可解决,但该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在进行管理系统升级时,需要同步升级旧的资料文件。磁性储存介质应该放置在远离磁场的地方,并注意防高温、防霉、防尘保护。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会计档案工作必须要紧紧联系时代发展要求,要从观念上更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档案现代管理模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会计理论论文范本篇六
会计学诞生巳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对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却是近代才开始的课题,长期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会计在实务中的运用,而并未对理论结构的构建进行过多的关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实务中的演变速度加快,迫切需要一套适宜的会计理论结构对会计实务进行理性指导和规范,帮助财务人员加深对会计事务内在本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活动。
会计的理论结构是指会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而会计的构成要素较多’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假设等,会计理论结构就是将这些要素以及理论按照一定的逻辑方式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层次丰富而又完整的理论系统,以对会计实务进行指导,所以会计理论结构最重要的问题是对逻辑起点(即理论结构出发点)的探讨。目前学术界对于会计理论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分别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理论结构探讨,研究的重点主要在财务会计方面,另一种则是将二者包括在内,研究宏观层次的会计理论结构。关于会计理论的划分则有两种主流观点,一种是将会计理论结构划分为基本理论结构和行为理论结构,其中,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会计要素按照内在的逻辑性排列成有机整体,形成会计基本理论结构,相互联系的约束性会计要素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另一种观点则是将会计理论结构划分为结构性、解释性和行为性理论三个层次,结构性理论和解释性理论是根基,反映会计本质和属性,而行为性理论则涵盖各种会计程序和方法(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实务性较强的内容)。总的来说,目前尚未在研究思路、逻辑起点以及划分层次上面形成统一的观点。
会计理论的构成要素涵盖了一系列的理论体系,涉及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会计的目标、对象、环境、原则、职能、方法、程序等’这些理论要素不仅在内容上相互联系,而且在层次上具有一定的依赖性、逻辑性(如会计职能就与会计目标密不可分),每一类要素都可以回答会计领域的某些问题,或是对会计工作进行指导,例如,会计目标指引具体任务的安排,会计对象对会计工作的内容和范围进行界定,会计假设为会计核算奠定基础……这些彼此发挥作用又相互联系的要素共同为会计的实践工作进行指导。
在进行会计理论结构的构建时,主要考虑的要素为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和会计环境。会计假设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所处的经营状态所做出的合理推论,这也是会计理论结构最基础的部分,如果没有合理的假设为前提’会计实务工作就无法开展,会计原则是对会计实务进行规范,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而会计环境则在更广泛的层面影响会计理论结构的构建,20世纪3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开始注重会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因而催生了英美国家诸多的会计创新,所以,会计环境是进行理论结构构建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会计理论结构的不同逻辑起点。
(一)会计假设论。
如前文所述,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进行会计工作时必须对某些无法确认的经济事项做出合理的推断,同时对政治、经济环境进行一定的评估,进行会计假设。会计假设是会计实务的前提,也是进行演绎的先决条件,所以不少学者提出将会计假设作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会计职能、会计原则等都应该在会计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这样的会计理论结构才具有客观性和逻辑性。
但这个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会计假设也包含了对环境所做出的推断,同时也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相连,但却无法从这个逻辑出发推断出其他的理论,譬如会计目标和会计对象,相反的,会计假设还会受到会计目标的影响’故而一些抽象的会计理论范畴无法得到良好的诠释,以此为起点串联起的会计理论结构势必有一定的瑕疵。
(二)会计本质论。
会计本质意在探讨会计的本质属性’诠释会计“是什么”,这种观点较为抽象,我国传统的会计理论结构研究就是选择这个观点作为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原则等理论要素的研究,但是对于会计本质的界定存在诸多争议,所以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结论来回答会计本质问题,因而使得“本质观点论”受到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从这个起点出发所探讨的会计理论结构就与实践存在一定的距离,更多的是一个纯理论性的体系,无法将会计环境、会计目标等与企业息息相关的要素联系起来’在这基础上构建的会计理论结构存在着会计要素的脱离。
(三)会计环境论。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会计环境对于会计各要素的重要性,会计的诞生、发展、进化都无法脱离所处的环境,会计理论结构的完善也是为了与环境相适应,因而会计环境必须作为会计理论的重要部分。
在这个观点下,会计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揭示会计的本质问题,体现和发挥会计职能,外环境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着会计目标的确定和实现,会计目标必然要适应于相应的会计环境,此外,在通常情况下,会计主体所处的经济、法律环境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因而会对会计程序、会计方法产生直接的影响,影响会计最基本的反映职能,会计职能又是联系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纽带。所以这种观点认为当新的环境发生变化时,所有的会计要素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将会计环境作为逻辑起点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个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每个系统而言,都会受到所处的系统环境影响,虽然环境会影响会计理论,在进行理论构建时需要纳人考虑,但并不意味着环境可以成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例如法律环境对会计要素有重要影响,但是却无法由此进行其他要素和理论的推导。
会计的诞生和存在是为了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核算、管理、监督等问题,会计理论结构也是为这个终极目的服务的,因而有学者提出会计目标应该为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按照这一理念,会计理论结构的构建即为: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原则,所有其他的会计要素都是从目标衍生出来的,为了达成会计目标而服务,从不同的角度来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会计目标的确定也是从企业的经营目标衍生出来的,即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确定了会计目标,那么会计目标也是将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考虑在内,也是会计主体的主观反映,当会计主体处于不同的环境时势必会调整会计目标,从这个角度出发,会计目标很好得将会计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虽然会计目标会比实践层次更高一点,发挥其指导的作用,但会计目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是可预知的、可实现的,不会超越实践太多,毕竟,没有一个主体会设置过高而不切实际的目标。
这种观点较为主流,与很多其他研究领域的理论结构构建逻辑相似,目前美国的财务概念框架即是选择此作为研究起点和整个框架的基础。
(五)会计对象论。
20世纪代末,有学者对会计理论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应将会计对象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因为会计对象是会计主体一系列的价值运动,而所有的会计理论都是从这些价值运动中衍生出来的,形成了概念、方法、原则等,为了如实地计量和反映价值运动,我们才需要制定会计原则、进行会计假设,会计对象从根本上影响着会计目标的确定,毕竟,一个会计主体的目标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由会计对象所导致的,所以会计对象才是推导、衍生其他理论的基础,为其他会计要素的发展进行指引。此外,会计对象也是会计客体的抽象概念,与会计环境密不可分,是发挥会计职能的基础,很好地将会计理论与实务联系起来了,所以理应将会计对象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会计对象起点论也符合一般的逻辑思维’即从具体事物出发来研究、推导出与之相关的概念体系,再运用这些概念体系对具体事物进行指导,因而会计对象作为逻辑起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恰当选择逻辑起点。
要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理论结构,就必须谨慎地对逻辑起点进行筛选,这也是构建会计理论结构的出发点,恰当的逻辑起点应当准确地展示各个会计要素的内在联系,使会计要素呈现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同时又无遗漏、无脱节,对于逻辑起点的选择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为了甄别出恰当的逻辑起点,就需要明确逻辑起点的作用,用目的、作用作为标准来进行衡量;其次,还需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逻辑起点的选择,会计理论结构从来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各国都对会计理论进行融通,取长补短,但是任何国家的会计理论结构都有一定的国家特色(会计环境影响),因而我们只能借鉴不能照搬,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谨慎选择逻辑起点;最后,建立完善的会计理论结构还需要考虑时代的因素,与时俱进,增强会计理论的指导性,就如过去我们将会计本质作为理论结构的起点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复杂的会计问题对过去的理论结构造成冲击’因而选择逻辑起点时、构建理论结构时,不能墨守成规,一味坚持过去的先进经验,唯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不管以何种要素作为逻辑起点,会计理论结构的根本目标还是为了更有效地指导会计实务,因而会计理论结构必须回归指导实践、规范会计行为的本质,这也是会计理论结构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如果会计理论结构与实务脱节,那么理论的正确与否得不到实务的反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而也无法发现理论问题和结构漏洞’那么会计理论结构也得不到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无法进化的理论结构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无法给予会计实务指导的理论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也终将被人们所抛弃。
但是另一方面,重视会计理论结构的实用性并不意味要摒弃所有超前的会计要素,任何学科的理论指导实践都需要一定的过程,有时还会耗费非常长的时间,如计量属性中的公允价值,这一概念的提出要远远早于其运用,就算现在大家对公允价值都较为了解,但在实务中我们依然保持着谨慎运用的态度,如果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尚不完善,无法为获取公允价值提供支撑’那么人们还是会选择历史成本计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允价值无用,只是运用条件尚不成熟而已。所以一方面,会计理论结构要重视实用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将“现在”是否实用作为评判的标准。
会计理论论文范本篇七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给出了笔者的几条关于如何让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议。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不确定经济事项的不断增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使得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更加的凸显,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一直都在不断的规范会计职业判断的建设,从1985年5月1日起执行,由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简称《会计法》),就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再到1993年12月29日和年10月31日对《会计法》的重新修订,更是丰富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内容。
以及1993年7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6月17日实施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01年2月20日实施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办法》,201月1日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1月1日实施的《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1月1日实施的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会计法规都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行了规范。
但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会计法规的要求,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尽可能制止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滥用,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会计职业判断及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现状。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指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的会计事项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性,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原理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从企业的理财环境以及经营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资料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通过对比分析、计算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不确定经济事项应采取怎样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等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过程。
虽然可以用简单的六个字来形容会计:确认、计量、披露,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则是一个会计人员全面综合素质的展现。
怎么去认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按照学术界的一般界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关会计标准,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不确定经济事项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计原则的选择和协调,会计估计,重要性原则的运用等进行合理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事实上可以说,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实质上一种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问题,还要求会计人员坚守职业道德,提高法律意识,抗拒外界环境的影响等,合理合法的对不确定经济事项按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职业判断。
由于长期以来的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还是比较的少。
会计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没能有效地结合,没用充分的考虑实际环境,不重视职业判断。
另外,多数会计人员处在比较低的核算层次,缺乏更高更远的视角去思考会计环境,加上当前多数企业的岗位划分很细,会计人员难以对不确定经济业务进行全面把控,以及会计人员很容易受利益驱动。
所以当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对提高会计信质量意义重大。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人员自身的因素。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影响会计职业判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现实工作中,会计估计,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计原则的选择等都涉及到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了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领会了会计法律、法规的精神,才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诚实、正直的品质,崇高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也就是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素质,是导致会计人员做出的判断是否客观、公允的一个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涉及到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时,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纪律等更是意义重大。
所以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及相关会计法律的规范下,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等,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会计人员的个性特征。
会计人员的气质、个性、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特征,对会计职业判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坦率直爽的个性去对不确定的经济事项做出果断的判断,更需要严谨的态度度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运用会计职业判断选择最优的会计政策。
只有会计人员具备了清晰、敏捷的思路,良好的交际能力,谨慎的工作态度,坚定的意志等,才能做好财务工作。
(二)企业的因素。
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
具体的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经营特点以及公司的治理结构。
一般而言企业的管理当局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形式,而企业的组织形式又决定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企业资金来源不同的企业的会计事项的判断和选择有不同的侧重点,进而又影响着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不同要求的企业,需要进行的职业判断也有较大的差异。
如国家颁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就是为了对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实行差异话的规范。
另外,企业管理当局的立场决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所以公司的治理结构又成了限制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也是利益主体在权、责、利上进行划分和牵制的机制。
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的雇佣关系又导致了会计判断要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影响。
所以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对会计职业判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
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一种主观行为,他是服务于一定社会环境下的经济主体。
在市场体制下,会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由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国家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这种社会环境对会计职业判断有着不可避免的影响,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依据不同,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换,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也不经相同。
社会环境中的文化、风尚、观念等因素对会计职业判断也同样有影响。
如过于保守、谨慎的倾向,往往会导致过高计提坏账,低估企业的资产等。
一个文化水平很低的社会,会计信息的提供和利用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从法律角度看,每个企业的会计政策都会受到法律的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属于规范性的文件,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当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没有规定或者没有明确的规定或是其他有可供选择的情况,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充分发挥其职业判断能力。
健全的法律、法规能有效的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客观、公允的提供会计信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要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下转第109页)(上接第107页)展,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理论的学习,特别是《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的学习。
例如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等,都体现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其次会计人员应该系统、全面的掌握会计各门主干课程的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
另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计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好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学、金融学、贸易学、风险投资、战略管理、法律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同时可以建立一个科学的考评制度,来敦促和检验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
(二)加强会计实践训练。
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处理复杂多变的会计事项的能力,才能做好会计职业判断。
这种能力就需要会计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逐步的积累起来。
所以我们可以在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加大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视案例剖析,通过这种实践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还可以在企业中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使得会计人员能够全面的了解和熟悉不同岗位的各项经济业务,从而通过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另外,可以建立经验交流的网络平台,供会计人员互相交流学习。
单位内部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经验交流活动,总结和分享实践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当然也可以组织一些技能竞赛活动,可以使企业内部,也可以在企业之间进行,通过竞赛活动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会计职业判断至关重要。
会计职业判断单靠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工作技巧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
尤其是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只有职业道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首先可以以成文的形式,来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而在会计教材中充实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另外可以实地开展一些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讲座或是网络公开课程,通过结合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增华.对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的探析[j].企业研究,(10).
[2]李杰.如何加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j].财经与管理,2012(4).
[3]吕景秋.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新解[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6).
[4]钱红华.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及对策[j].金融与经济,(11).
会计理论论文范本篇八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进步,会计档案管理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作为会计业务不可分割的部分,其重要性得到了普遍认同,因而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也自然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会计档案管理依然纯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会计档案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当前会计档案管理所存在的,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进行尝试性的分析和解答,进而希望企业、单位在实现自身的效益同时能够实现社会效益。
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它在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利用价值。会计档案具体内容:包括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和其他类;包括以书面形式存放或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档案及存储在各种介质上的会计数据和与会计软件系统有关的文档资料、结构图、流程图、源程序等。
会计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性、知识性和价值性,但是由于它反映的对象内容及业务性质不同,又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来源的广泛性。会计档案来源于具有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因此,凡是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财务收支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
内容的专业性。会计档案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形成的,而这种方法是会计特有的专业手段。
形成过程的严密性。会计核算是利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反映和监督。因此,会计核算的严密性也就决定了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严密性。
依据作用。会计档案是会计分析和会计核查的主要依据。无论在制定经济计划,进行经济活动可行性研究,作为经济活动决策等都需要会计档案提供大量信息。
凭证作用。会计档案可以作为事后考查某个会计事项的书面证明。会计档案,尤其是会计凭证,既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依据,又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史料的作用。会计档案是研究经济、财政、财务历史的可靠系统资料。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反映出一个单位财务收支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历史面貌,还可以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年度活动的特点。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发展不均衡。近些年来,随着各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会计档案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会计档案管理的发展存在着各个单位之间不平衡,良莠不齐的局面。
对会计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工作难展开。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意识的失位,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单位的领导层,对会计档案的认识,在主观意识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偏失。
会计档案管理方式落后,科技性较差。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普遍采用人工管理方法,不仅人力资源浪费,而且,会计档案管理处于低水平。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对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同样受到影响。
相关专职人员素质较差,能力不足。目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困扰会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但是,不得不面对我国会计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普遍综合素质不高这一现实。
会计档案的基础工作不规范、不扎实。由于历史的原因,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偏差,甚至不能够胜任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会计档案管理的技术和规范往往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现实状况是,会计档案管理的基础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关于会计档案管理的技能培训,审查与监督制度。会计相关的从业人员首先要树立会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意识,增强其专业性、规范性的会计档案管理能力。
设立专职人员或部门,对会计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统一、利用分析、编研及鉴定销毁等主要环节,需要有专门的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便于工作的连贯性及管理的科学性。
单位设立健全的、科学的、规范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健全的制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环节,设立科学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使该项工作开展有条理、有依据,无疑会更好地促进工作的开展。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优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中更好的使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档案的存储及查对,也更便于档案的归纳分类。当时用的同时也要定期的维护看管,防止数据的损坏外泄。
随着管理学科的兴起及科学技术的创新,会计档案管理已不再是从前的样貌,其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会计档案管理所包含的新的科学内涵和更高的管理要求,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专业的、科学的、规范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满足如今会计相关事业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的需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有关交换故事通用(大全8篇)
- 全体人员参加会议通知 组织参加会议通知(2篇)
-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模板9篇)
- 自由与自律(通用17篇)
- 颁奖词万能模板 人物颁奖词万能模板(4篇)
- 最新绩效评价实施方案(通用11篇)
- 2023年打击欺诈骗保的总结范文怎么写(优秀10篇)
- 最新党关系介绍信回执单必须交吗(大全10篇)
- 最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心得体会汇总(优秀14篇)
- 最新单位预算编制工作总结(大全1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