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范文(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4:19:47 页码:11
最新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范文(优秀19篇)
2023-11-21 04:19:47    小编:ZTFB

方案通常包括明确的目标、可行的实施步骤和评估指标。在制定方案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经过搜集和整理,小编找到了一些优秀的方案样本,与大家分享。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一

围绕区教育局、区教研室提出的各校要大力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关注课堂细节,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新课程标准,充分应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达到提质作用。为展示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我校决定于20xx年5月份举行民新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每周的周四上午第一节;综合组:每周周五上午第一节;数学组:每周的周五下午一节。

分教研组进行,教师上课的顺序由各教研组抽签决定。

语文组:z。

数学组:z。

综合组:z。

三十分钟的教学(带学生),五分钟的才艺展示。

1、学习,动员,明确意义。(3月份)。

2、组内学习、交流、试讲。具体分两次进行。(4月)。

3、请教研室的专家z老师进行小课题的讲座。

语文组:第一次:组长组织学习如何上好作文课?作文课的基本步骤?等文章。任教教师试确定上课内容,组内集体备课;第二次备好课在组内说课,并修改。备注:同课异构,写人的文章。

综合组:第一次:组长组织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有哪些方法等?第二次:组内说课,并修改。备注:重在组织教学。

3、分组比赛,组内成员听课、评课。

语文组:作文教学(写景的)。

数学组:图形的平移。

综合组: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不限。

1、参赛对象:全体青年教师。(35岁以下的教师)。

2、比赛方式:分成语文、数学、综合组进行,组内提前抽签决定上课(赛课)次序。

3、内容:现行的教材,参赛教师必须备好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课件。

4、评委组成:

各组的全体成员。

5、评委要求:

1、自行调好课,保证组内的课全部听到,认真做好听课笔记;

2、认真参与教研组的评课。

3、做到公平,公正。

4、奖项设置:每组评出一个一等奖,其余二等奖。

5、要求:组内成员必须参加组内的听课,教研组长将对听课情况进行记载。

6、抽签时间:在四月底教研活动中进行。

7、电脑的检测及调试:z。

8、奖品准备:z。

9、摄影:各教研组长。

10、新闻报道:各教研组长,进行连续报道。

11、教研组长负责整理每次活动的资料。(包括:照片、新闻、记录表等)。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二

各位领导、各位教研组长:

大家好!

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这一研究主题,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

教学目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是教师在充分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但一直以来,教学目标的确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书写教学目标的角度是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词语来陈述,只说清了“教师做什么”,至于学生学习后是否切实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否被观察到,则没有设定。

本学期在教研中心的统一安排下,通过教师个人上网查看资料、教研组内讨论交流学习以及市教研会议,我们发现:教学目标属于课程目标的第三个陈述层次。第一层,制定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目标;第二层是制定学科课程标准,最后一层,是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落实。鉴于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中的地位,教学目标不能偏离课程标准,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将义务教育课程的总目标和学科课程标准、学段课程目标、学习领域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我们组教师对上述文件进行了学习,让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叙写。

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逐渐发现:看似简单的教学目标的叙写包含着大学问,教学目标陈述应遵循四个原则:

1,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能用“让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等陈述方式,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应使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词语,如说出、阐述、表达、展示等等,而不是掌握、领会、理解这样的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

3,应陈述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

4,应说明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虽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但我们深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在以后的教研中,我们将继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继续开展好教学目标叙写的研究工作,具体想这样操作:开展目标叙写比武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掌控能力,下学期,将开展听评课活动,在课堂上进一步检测教学目标确定的合理性,进一步的完善教学目标。希望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促进体育课堂的效率,将课堂真正的围绕着学生转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上是我们体育组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三

二、问题的提出:本园位置处于孟家沟村,前身为孟家沟小学,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幼儿园的性质为公立幼儿园,无论在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和教学物资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幼儿园的生源现状却不甚如人意,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去了相对较远的孟家沟仁和小区里面的私立幼儿园。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这对我们幼儿园的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但生源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根本,在有利的环境下,如何扩大幼儿园的生源,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幼儿园,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成了我们当务之急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

三、研究对象:幼儿园全体幼儿及其家长。

四、研究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五、研究方法: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六、研究的目的:

(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二)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一)准备阶段:20xx年9月。

1、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学习有关美术教育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幼儿为主体,贴近幼儿实际,注重活动的操作性和启发性,循序渐进、由潜入深,促进幼儿运用色彩能力的发展。

2、对小二班幼儿进行认识色彩、运用色彩水平的测试,为开展《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课题做准备。

3、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1、收集有关作品,组织幼儿共同欣赏,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3、收集相关材料,阶段小结。

第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

1、调整策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导,提高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水平。

2、启发引导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选择各种内容,运用各种手段,开运用色彩绘画教学,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展示出天真稚拙的美、大胆的创造,增强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

3、对幼儿进行后测,并收集相关材料。

(三)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做好总结工作,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总结。

2、收集幼儿的作品,布置作品展。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四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一)观摩课堂,引发思考。

镜头一:在水果单词教学中,a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歌曲《apple》,告知学生今天要学习水果。然后,直接拿着单词卡片,what’sthis?提问、回答,期间,所运用的教授方式都千篇一律。整个课堂,呈现了教师“填鸭”、学生“鹦鹉学舌”的状态,沉闷而又无趣。

镜头二:同样水果单词教学,教师b导入设计了“monkeyandfruits”。课件上活灵活现的小猴摘水果的故事动画呈现,并伴以教师生动形象的旁白,让整个课堂一开场便活跃起来,学生们的心已经深深为故事所吸引,对学习的欲望显而易见。在故事的后续发展中,新授水果单词逐一呈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乐于沉醉于故事中,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说apple,pear,peach等单词,学习高效而自然无痕。

同课异构的两堂课,不难发现,a老师展示的是传统教学模式,b老师应用了故事教学模式,虽然两位老师都能将单词教学灌输于学生,但是课堂上学生的快乐指数完全不同。a老师班级学生学习兴趣很低迷,而b老师班里,学生享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精彩。小学阶段英语学习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在起步阶段培养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果我们能采用正确的方法,那么就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消除疲劳,而且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活力,而这也恰恰是故事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于是,本人大胆尝试提出,将故事教学应用于英语课堂,以改善和丰富一成不变的农村英语教学模式。

(二)理性认识。

1、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达到的二级目标要求:“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2、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是忠实的“故事迷”。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恰可以满足学生体验享受语言学习带来的那份快乐。

3、英语综合能力提高的需要。借由故事创设恰当的故事情境,学生在读故事、演故事过程中,操练了语言知识,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表演、表达、口语运用的能力。

4、小班化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自然形成的独特小班优势,为故事教学法的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和时间条件。

综上所述的.各种需要,再结合日常教学上的点滴尝试经验,由此提出了这一课题。

(三)研究综述。

1、纵观各研究文献,关于英语故事教学的研究也有很多前辈的意见可寻,有实践运用故事到字母、词汇、语篇、语音教学等方面的,有深入探究故事教学运用原则方面的,也有专注于寻找故事教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策略的。本课题将在原有研究成效的基础上,着重开展小班化教育环境下将故事教学灌输于整个课堂,对课程的导入、新授、操练、拓展等方面进行实践操作,以打造独具特色的小班化英语故事教学课堂。

2、小班化教学已经正式大张旗鼓地踏上我们的教育平台,但纵观各研究成效,多为针对全校性开展的小班化教育活动,而专门针对个人实践的英语课堂小班化特色研究方面,所涉及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且,故事教学法的“专职”课堂引入,对于我们农村英语科研活动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本课题的创新所在。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故事教学法:以故事情节为教学主要载体,将故事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即把课文中的字词句放在生动的故事中学习,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听英语,在讲故事的时候学说英语,同时,伴以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故事情境中去,从而达到学习英语知识的目的。

(一)研究指向:本课题旨在针对课本资源“storytime”的故事教学基础上,将故事教学法贯穿于英语教学课堂。同时,针对小班化特色活动的开展,利用故事教学活动来满足学生对活动的需求,从课堂的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知识新授环节的故事化呈现,巩固重难点方面的故事运用,再到拓展步骤的故事演绎,整一堂课,都以故事为主导,真正做到故事进课堂,还课堂于学生。让孩子们在故事学习中演绎精彩,掌握知识文化。

本课题的主旨是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全面推进故事教学模式。而“故事教学法”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策略。所以,本课题研究,重在实践、探索、整合、检验,通过教学探究,形成一套系统的、可借鉴、可操作的新型小班化英语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的充满童真、趣味。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导入设计故事化打造起点之精彩:“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从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王道俊、王汉澜,1989)所以,课堂导入阶段,活用故事情境打造生本课堂,为小班课堂创设故事教学情境,也为新知识的引出打好基础。

2、新授教学故事化呈现知识之精彩:根据所授课型不同,巧妙运用故事教学法,让枯燥的字母“趣”起来,让乏味的单词“动”起来,让单一的句型“满”起来,让呆板的语音“活”起来,从而为小班课堂知识的传授打造精彩。

3、巩固操练故事化感知重难点之精彩:知识的巩固操练环节,继续贯穿使用故事教学法,通过故事有意识地重复语言点,使学生学过的东西得以巩固和记忆,特别是对一些重难点知识予以强化训练。

4、拓展延伸故事化演绎尾音之精彩:利用看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猜故事,增加课堂活力;学故事,提高阅读能力;演故事,展示综合能力;编故事,展现个性特色等。

此外,故事教学指导下的小班英语故事教学模式、故事教学取得的成效,以及教师、学生在英语教与学方面的实效性研究也将予以开展。

(一)研究对象:三年级、四年级学生。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年9月―10月)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2、实施阶段(20**年11月―20**年5月)。

(11月―12月)阅读、查阅理论依据和一些成功的案例作为实践的理论指导。

(1月)总结反思前段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

(2月―5月)深入探索,通过实践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成果。

3、总结阶段(**年6月):试验成果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请领导鉴定和课题验收。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调查分析法。

(四)可行性条件:本校为一所小班化实验学校,自然小班的独特优势,为本课题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很大便利。本人所撰写的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得县级荣誉奖项,如《关注全员参与共享语言魅力――以pep小学英语book2unit4《doyoulikepears?》为例》获杭州市小班化论文三等奖,小课题《农村小学高段英语音标学习策略研究》获县二等奖。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毛凌燕、毛辉。故事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5。

[4]张志远、高云智。英语教学研究方法[m].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0。

[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五

根据省、市、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方案部署安排,为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切实解决存在问题,区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将集中开展调研活动,现制定如下调研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此次调研重点围绕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贯彻省、市、区有关决策部署,围绕查找出的突出问题、短板问题和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部务会成员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确定调研课题,在主题教育期间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确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二、调研安排。

(一)调研时间。

20xx年9月至11月。

调研工作要充分体现务实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确保调研工作取得实效。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蹲点调研,深入了解情况。各部务会成员围绕组织部门如何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组织工作如何更好地让群众满意,基层党建工作如何更深入、更细致开展等课题深入到全区乡镇街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村、社区开展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干部群众意见建议。

2.个别谈话,充分交流思想。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党员干部、群众,通过与基层党代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企业负责人等面对面的交流、心对心的沟通,真实了解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调研前要要拟定好谈话提纲、设定好谈话范围、充分做好谈话准备。

3.书面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根据课题需要,可将实地调研与书面调查相结合,设计调查提纲,收集相关资料。

三、调研要求。

(一)着力突出调研重点。领导班子成员要立足实际,确定调研主题,制定调研计划。围绕解决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干部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紧迫问题和抓紧抓实党的建设工作等进行调研,真正把情况摸清楚、找到症结所在,提出破解难题、改进工作的措施方法。

(二)切实改进调研作风。调研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杜绝形式主义,调研成员务必要深入基层一线,到群众中去,把存在的问题摸清楚、搞明白,真正拿出解决问题的举措,坚决杜绝“扎堆式”“作秀式”调研,使调研过程称为密切同群众关系的过程,成为推动建设专业化组工干部队伍,提升组织工作质量的过程。

(三)精心撰写调研报告。调研结束后,部务会成员要对认真梳理整个调研过程,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研判,以详实的数据为佐证,撰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要求层次分明、语言精练、思考深入,对存在的问题简明扼要抓住重点,分析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同时强化调研成果运用,为进一步推动今后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六

课题研究工作是本学期我校科研工作的重点,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的主阵地。本学期我校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目的,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二、具体内容。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课题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越显得重要。本学期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工作,准备结题。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题小组成员的培训。

(1)每位课题小组成员每月自学有关多元评价及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并书写读书笔记。

(2)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科研培训,交流讲座,促进教师课题研究能力的提高。

结合学校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课的活动,围绕研究课开展相互交流、促进教师相互提高。

(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个课题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5、开展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撰写。

九月: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的研究任务。

实验教师上交本学期的研究计划。

十月:按照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围绕课题开展一年一度的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

十一月:召开科研课题研讨会,修正完善,总结经验教训。

十二月:集中科研培训。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七

1.背景。21世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特别是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从现实看,我们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当然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的普及化,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不高。据权威部门测试,当前我国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为17%,许多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他们身上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率。中小学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学校教育的关注,在实施素质教育,实施课堂教学中必须适当渗透心理教育。

2.理论依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径也应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心理学认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是通过自己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实现的。赞科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心理健康因素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因为课堂教学所占时间最多、分量最重、涉及面最广、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全面、最深刻,所以要抓住课堂教学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学校背景。

我校学生结构复杂,外来务工子弟的学生比较多,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教育的也较多,还有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得到家庭的关心比较少,使得部分孩子学习中出现了脆弱的心理,甚至出现一些小的思想倾向。所以小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心理辅导显得极为重要。面对这一问题,1999年和20xx年,我校相继提出“农村小学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和“培养小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目的是想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相关学校心理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筛选,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同时对不同特征的问题学生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心理疏导的要求与方法。两个课题分别于20xx年和20xx年成功结题,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我校也被评为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而要彻底扭转这一现状,学校还应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在已有的经验上进一步总结、提炼、升华,立足于课堂内外的时间。尤其是教师在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时,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有着深刻、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鉴于上述客观事实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我校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所以,我校提出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通过此课题研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社会大家庭中健康地成长。

(三)本课题国内外现状的分析。

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在人才素质中具有核心和关键的作用。小学生受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由于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社会阅历还没有,加上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在学生的心理上出现障碍现象,产生“心理负效应”。

而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国外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学校心理学,20世纪初产生,3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它主要研究5岁-18岁这一年龄段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和有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或行为障碍等的儿童、青少年。现在国际上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学校心理学联合会。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我国香港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模仿了美国的模式。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今已有不少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纵观上述研究现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准备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小学1―6年级)科学可行的教育内容,同时结合我校实际,建构既能有效教育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又便于教师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心理教育的模式。心理教育应该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积极性,这才是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什么是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心理素质”之“心理”――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心理过程”之“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什么是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四)什么是“渗透性学习”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指出:“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在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之下,你就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很多东西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一个长时期的接触,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懂了。这个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应该端正学校教育思想,将心理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要以“学习为主导教育,课堂教学渗透教育,学校、班级、家庭通力合作”为主导思想,注重环境熏陶的教育作用,更好地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地发展,努力让孩子享受生命的光辉。

(一)总目标。

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而带动整个课堂教学。

提供探求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

(二)具体目标。

通过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改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研究,使教师能把现代教学心理的研究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能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

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养成合格健全的人格,使每个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接纳自己。

通过研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研究内容。

1.心理健康基本要义研究。心理健康的基本要义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从根本上说,心理健康必须符合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的要求,即实践标准是心理健康与否的根本依据;从实践活动的时间维度上讲,心理健康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着,表现为辨证的发展性;从实践活动的空间维度上看,心理健康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条件下也是各不相同的,呈现出文化的多元性。

2.心理教育的渗透型课堂教学结构研究。渗透式教学,即将某个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通过各门学科课程化整为零地实施教育。这种课程模式,便于将心理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内容进行渗透,使学习者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拥有健康的学习心态。

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结构而是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的不同而变化的。心理教育的渗透性课堂教学结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体验问题,独立自学,寻找解题方式;明确问题,交流点拨,知识归纳;学生出题,教师答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3.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渗透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教师定位。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靠教师去实施。第二,激发兴趣。课堂效率的高低和学科成绩的好坏往往受个体兴趣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与认知之间关系,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并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第三,坚持表扬。表扬就是对学生心理上施加刺激,以产生激励效应。表扬就像阳光,没有它,学生就不能健康成长。教师只有以深厚的师爱,宽容的师德,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并以愉快的心情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云。第四,暂缓评价。不要轻易评价学生创新成果。教师的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令人难以估量的。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在学生心目中都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评价能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是活跃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五,鼓励质疑。让学生大胆发言是正确处理学生与思维之间关系的最好方法,要鼓励学生刨根问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种种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广开言路,让广大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互相急论,引导学生无所顾虑地提出不同意见,同时再让学生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共同探讨,让学生自己找到最佳答案和解释。第六,教学相长。心理学上所谈的教学相长的心理相容原则就是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关系的原则。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师于课堂教学,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并将成为学生今建立人际关系的一种潜在模式。4.积极学习心理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互评,促进合作,共同发展。让课堂教学评价成为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师要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评价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美而努力!

(二)操作方法。

心理教育渗透策略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依托教材内容渗透心理教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课堂管理中进行有效渗透,使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交融在一起,备受学生欢迎,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2.依托教学语言渗透心理教育。渗透心理教育,教师的教学语言尤为必要。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要求教师的情绪自我调控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控,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以富有爱的教学语言培养良好的心理气氛,以此缩短师生距离,使课堂保持教与学的热情。

3.依托生际交往渗透心理教育。从健康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积极开展人际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课堂上和谐的生际关系,适当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展示。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放的社会,要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人际关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托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交往中的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是每个老师的必修课。

4.依托随机事件渗透心理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适时开展活动,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孩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机事件的发生,并适时进行心理教育。

1.课题组组成了科研小组实施和协调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2.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聘请市、区教研室领导及有关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学校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作为保障。

3.落实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核心组成员来自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长和青年骨干教师,都为重要的研究者,有组织、能力和物质保证,有利于课题的顺利开展。

4.组织课题研究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形成学习组织,学习有关文献资料,率先行动,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八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难》,又在音乐学科范围内做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我区是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本文特选题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动和主票观点。

(一)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验证性研究。

1、验证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适切性,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

2、检验实验教材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教材改革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检验实验教材在试验区的可行性。教材是否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体验、模仿、讨论的建议。

4、实验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实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认知发展的适切性研究j实验教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语体风格、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二)教师培训与提高研究。

1、培训内容:设置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分解为理论与技能、考察与实践、课题研究三大板块。

具体内容包括(回)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1)新课程的教与学;(2)新课程与学生发展;(3)新课程与教师教育;(4)新课程与教学评价;(5)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实施与评价;(6)教学方法的新探;(7)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2、培训模式:分解为专题培训、反思实践培训、案例式培训、观摩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导师指导培训、学术沙龙培训、网络交流培训。

3、培训目的:(1)被培训者对新课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与理念上的认同;(2)被培训者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得以提高;(3)建立一支热心并胜任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与开发的音乐教师骨干队伍;(4)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改革与课程评价研究。

1、评价内容:(1)学生方面: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2)教师方面:评价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

2评价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3、评价流程:档案纪实、分项积累:发挥特长、强项评价:鼓励为主、综合评定。

(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1)提供必要的音乐教学设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2)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教学容量;(3)加强学科整合,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2、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3、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三、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创新程度。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鼓励探究式学习。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3、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

4、本课题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目的中从四个层面强调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做法。

5、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6、体现了学科功能即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功能、有陶冶情操培植学生品质的功能、有健身育心的功能、具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

7、本课题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二)理论意义。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三)应用价值。

1、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音乐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经验,培养和锻炼教师,为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四、确保完成任务的基础、条件、措施。

(一)基础。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范围很广,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必须由行政部门宏观调控,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统一安排。为此,我区成立了由区教委主任、副主任、普教科科长、进修学校校长、各业务部主任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组成的课政领导小组。教委主任亲自参与听课、研讨、例会等活动,了解实验工作的进程;同时我们还成立了由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校、基层骨干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及时反映基层学校的问题,及时与进修学校各部门沟通,及时反馈区教委,共同研讨,商榷解决途径。这种行政、业务、基层三维度组建起来的组织机构,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使我们的课改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二)条件。

1、教师提高自我的愿望强烈,参与课改的热情高涨。

2、有多位一体的组织保证。

3、课题项目负责人是西岗区音乐教研员和科研室人员,小学高级教师,曾在《大连教育》《辽宁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获得过辽宁省优秀音乐教师称号,所写的论文在省、市多次获奖,多次上过国家、省、市、区观摩课,有实际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的课在国家、省、市获奖。

(三)措施。

1、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我们课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工作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出现的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思路,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监控。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成立由科研室、小教部、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实施研究中心组,定期组织全区范围内的研讨,发挥中心组的辐射作用。

3、建立教研制度。我们改变了过去各校独立教研的方式,采取全区统一教研,分片教研,及时交流,共同研究,切实把握教育改革方向。

4、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每位实验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札记、教材小议、课后小结、教案、教学随想等分期上交教研员,及时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以便对新课程的验证积累实证。

5。建立经费保障制。区教委设立了“课改”专项经费,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程序与预用效果。

(一)研究程序。

第一周期预定为3年(20xx.7~20xx.9),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启动阶段(20xx.7~20xx.9)。

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开展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必备的条件。

2、研究阶段(20xx.9~20xx.7)。

(1)研究前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

(2)研究中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交流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学校和骨干教师引入研究实验的层面。

(3)研究后期主要任务是适时建立规范,使学校在没有外来特定支持条件下能独立实施课程,使学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活动持续化。

3、总结阶段(20xx.7~20xx.9)。

全面总结实施课程改革实验,提炼研究成果。

(二)预期效果。

1、阶段及周期实验报告。

2、新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3、全员培训经验总结。

4、课题评价经验总结。

5、新课程资源开发成果。

6、对小学音乐学科实验教材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7、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课程实施研究报告。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九

1、电影课程的开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学校教育还是以学科教学一统天下,因而软化学科边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发展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观看影视,是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色调,学生从电影电视中获得的知识、观念要比其它渠道得到的多得多。优秀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融戏剧、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题材,是一门不具学科分类,独具知识性、审美性、思想性、教育性的综合课程,能与各项育人目标有机整合,通过优秀电影能提高育人实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发电影课程是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

审美能力的强弱,影响人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艺术的欣赏与创造,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对人的`同情与理解,对现实生活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与扬弃,对自己的认知与调控,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等等,它决定了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社会、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因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点。优秀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涵,充分发挥电影的美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3、电影课程的开设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各地学校在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如何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使学校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开发切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不失为明智之举。而数以百计的中外电影名片则可提供给各校足够的选择,各校完全有可能从中选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电影组合,使之成为校本课程。电影课将教材从单一文字载体变为集“形、声、光、色”于一体的生动、直观的多载体形式,由单纯的学科形式变为综合艺术形式,必将以其独有的特性引起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重大变革,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特点,把呆板、乏味、说教的方法转变为生动、直观、形象、综合的方法,把约束式、封闭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为开放式、参与式、自我教育式的教学模式,使电影有效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可行的常规和操作体系,能进入课堂教学广泛使用的电影教案、教辅活动设计仍然匮乏。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选定《电影课程开发》子课题进行研究,以探索出一条小学电影课教学的良好途径。

二、研究目标。

1、形成电影课开课教材。要使电影课成为一门课程,必须要有一套符合学生特点的、科学的教材。电影课程开发的研究,就要从数以百计的影片中挑选出每个年级学生适合观赏的影片,科学地安排好这些影片的观看顺序,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电影课程教材。

2、研制出以美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主动、持续和谐发展的各年级教案、教辅活动设计。

3、形成组织安排学生按年级观片的可行性常规,如课时安排、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等,规范电影课程操作体系。

4、进行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研究,研究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内容、比例和组织管理方法等。

1、采用座谈、问卷调查、统计等方法挑选出每个年级适合观看的影片,科学地安排影片的观看顺序,形成各年级电影课开课的教材。

2、采用经验总结法编写电影课程教案及教辅活动设计。先由各个班级语数教师讨论、设计出初稿,然后全年级其他班级教师试按照该方案进行教学,并认真写好教后感,提出自己对初稿的修改意见,最后由全年级教师再讨论,由初稿执笔者定稿。

3、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展开对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内容、比例的研究。

四、教案设计要求。

教案的设计是电影课程开发的重点,电影课教案的设计,既要遵循一般的规律,又要充分发挥电影课的优势,突出实现以下两个转变:

1、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观世界然后形成世界观”,学生的审美能力、思想情操和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是在其目不转睛地、全身心投入地观看影片和回味影片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以教材为中心,以自己为中心的做法,使自己成为一位学习的指导者,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把教案编写的重点放在“导”和“促”上,而不是“填鸭”、“牵牛”或“放羊”,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2、转变学生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人的主体性是素质发展、提高的关键因素,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禁锢学生发展的能动性,阻碍学生的发展。电影课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不能靠告诉、讲解,也不能靠灌输、命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才能实现与影片的共鸣,使电影课充分发挥具有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充满情感、知识和教育性的特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促进学生辨别影视片中、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个性品质的发展。所以电影课应该摒弃填鸭式的“灌”或“喂”,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鉴赏、质疑、争辩、联想、求异、进行知识再创造等,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境地,主动去“觅”得可口的“食物”,建立动态的、自主探究的、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同时,在教案设计中要把握三个环节:

2、观影中:要把握情感激发点、想象激发点、审美关键点、知识关键点和心理作用点,适当点拔、激发,恰当地提出审美、思维或想象要求,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体验、讨论,使学生受到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或潜在智慧的启迪。

3、观影后:引导学生回味影片精彩情节和印象深刻之处,进行表演、复述或交流观后体会等,进一步陶冶性情、美化行为、净化心灵。

五、教辅活动设计原则。

1、自主性原则:电影课以其色彩、声音、影像集于一体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扩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之中,因此电影课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活动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思维境况,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活动,积极参与活动组织过程和评价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人。

2、实践性原则:教辅活动的设计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通过情境式、表演式、训练式、辩析式、讨论式等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乃至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获得直接体验,发展各项潜能。

3、综合性原则:设计的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活动应进行综合性考察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仅从单一学科角度评价学生活动中的表现。

4、开放性原则: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想、行为自由;活动空间可不受课堂场地的限制,应根据确定的活动主题来选择;活动设计要有利于开放学生的心理空间,开放教材的育人空间,开放学生的经验空间和课外生活的空间。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十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方式深受大家的喜爱。因此启发我开始关注能否引用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班会是一直是教育学生的主要形式,是养成良好习惯解决班级问题,发扬民主精神的平台,同时,我校一直以20分钟晚点活动为学校常规教育平台。因此,将20分钟晚点活动转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微型主题班会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他时间较短,符合初中阶段学生持续注意力时间,在短时间可以更高效解决问题,达到思想上的共识;其次微型主题班会主题明确,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目的明确、快速安排班级任务;再次活动选材简单、短小精悍。学生可以用随机生成的教育素材,如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情景剧,学生通过简捷快速的语言表达,就可以生成一种观点或者解决一个小的班级问题;正所谓小活动、大德育。

而在现实中班会课存在很多问题:

1、老师不知道如何开展班会课;。

2、班会课流于形式,达不到教育效果;。

3、如何结合学情、班情开展有效的班会课。

4、开成功的班会课如何去总结记录并让效果延生。

学生在初中阶段。

助于学生的成长。

研究此课题,对如何开展高效的微型主题班会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还直接影响班级建设。让微型主题班会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成为自我反思和教育的平台。最后让班级用微型主题班会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成长的班级,并走向卓越。

1、塞林格曼积极心理学。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塞林格曼将人的乐观、幸福感、好奇心、韧性、利他、智慧和创造的勇气等积极品质作为实证研究的课题,他提出要关注学生积极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性格优势,并借助这种力量解决心理困扰、消除问题行为、建立防御挫折的机制。这对于正在成长的初中生来说,阳性激励、正面引导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理论:我十分坚信,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3、吉姆.克莱默的组织心理学:老师是学生可以问路的旅伴,路在学生与老师的前方,班级是一个团队,团队有助于普通人实现不平凡的业绩,老师作为团队的指导者,就应该激励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

微型主题班会达到三个层次的教育效果:第一层达到发现班级问题、明确个人职责、统一思想认识的自我认知教育;第二层达到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主管理水平,铸造班魂的自觉行为教育;第三层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观,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起一个相互亲近家庭式的幸福班级体的自我成长教育。

所成型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老师或者学校有借鉴价值。

探索微型主题班会怎样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主题班会的效果从3个方面界定:1、是否解决了班级问题;2、是否起到凝聚班级力量的作用;2:是否提高了学生某项能力。为了指导日常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将从以下方面去研究:

(三)、研究有效的微型班会的教育方法:归纳总结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及巧妙处理问题的方法,不让主题班会流于形式,使主题班会在20分钟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研究微型主题班会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内容或者主题,采取何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哪一些活动形式可以取得更多的教育成果。

(五)研究微班会的效果延生:如何让班会产生持续性的效果。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参阅教育家关于班级活动的书籍和文章,以及教育一线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研究成果,给微课题效果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的指导。

主要通过晚点时间坚持实施小主题为核心的自主教育活动,并把活动从准备到实施、再到效果进行文字性记录,并配上照片或者拍班会实录。

3、经验总结法。

通过总结以往的班会经验或者借鉴他人有效的班会活动方案,来解决自己班级的问题,从而研究同一个主题和方案在不同班级实施的教育效果有何不同。

4、问卷调查法。

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实施自主小班会后,学生内心和行为发生的变化,调查和搜集学生更具创意和有效的教育题材和形式。

准备阶段。

1.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教育理论和其他人研究的前沿动向。

2.通过调查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及措施。

3、召开班干部会议和学生会议,明确微型主题班会研究的意义和班级要做的准备工作。

实施阶段。

1.根据制定的“初中微型主题班会效果研究”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主要是通过主题班会时间去实践,总结、反思,提升来验证班会教育效果的实效性。

2.由参与者学生对微型主题班会进行体验式感受班会效果并完成效果调查问卷。

3.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改进微型主题班会操作流程和主题设计,积累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整理各个阶段研究的材料: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撰写研究报告,书写结题报告。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十一

为了进一步增强科研意识,加大科研推进力度,指导广大教师从研究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探索省时高效的教学思路和策略,提高工作效率,特制订本方案。

学校成立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在教务处协调管理下指导全校小课题研究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如下:

顾问:宗xx负责小课题研究咨询指导。

组长:袁xx负责小课题研究宏观管理与协调。

副组长:王xx负责小课题研究工作规划与协调、阶段性工作检查指导、课题研究成效评估管理。

学科组组长:

孙xx负责语文学科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指导。

李xx负责数学学科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指导。

刘xx负责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思品等学科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指导。

二、建立和完善小课题管理制度。

(1)学校一般于学年初组织小课题选题申报工作,提出小课题申报选题指导建议。教师可根据学校选题指导建议,结合自身实际申报选题。

(2)研究周期短或提早结题的教师,或因种种原因尚未承担小课题研究任务的教师,亦可随时申报选题,报请指导小组审核、教务处备案。

(3)教师应从自身工作需要出发,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自愿申报选题,填写小课题研究计划表,并根据指导小组建议及时进行修改调整,指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由教务处统一备案,纳入学校小课题研究管理。未经指导小组立项审核的小课题教务处不予备案,不享受学校小课题研究考评奖励待遇。

(4)教师申报选题,一周内应提交《小课题研究计划表》,一个月内应根据指导小组建议对《小课题研究计划表》进行修改完善,并将修改好的《小课题研究计划表》报教务处备案存档,然后根据《小课题研究计划表》扎实开展研究工作。未及时修改完善上报的小课题选题,学校不予承认。

(5)小课题选题名称、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一般不得随意变更。特殊情况下确需变更者,须由课题主持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小课题指导小组同意、备案后方可实施。

2.小课题检查、交流、指导与结题鉴定制度。

(1)学校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发布《学校学期小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明确活动安排。各学科组组长根据学校计划安排,组织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2)一般说来,学校每学年上学期组织小课题研究阶段性交流,下学期组织课题研究中期述职检查,学年末组织结题鉴定与成果展示活动。研究周期短或提早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也可提早申请结题鉴定,学校将根据其课题完成情况决定是否单独组织成果鉴定。已完成结题鉴定的教师方可继续申报新课题。

(3)课题结题鉴定的一般程序是:课题主持人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整理课题研究档案,提交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提出成果鉴定申请;学校组成专家、相关管理干部、骨干教师代表,组成课题成果鉴定委员会,对申请结题鉴定的课题进行书面评估,然后根据课题特点,决定采取何种形式组织现场鉴定和成果展示活动;成果鉴定委员会根据书面评估、现场鉴定、成果展示情况,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决定是否准予结题、成果鉴定等级。

(4)学校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适时组织课题研究经验交流、问题研讨、专题讲座、对话咨询等活动,并利用网上qq空间及时提供诊断、咨询服务。

(1)小课题研究通过结题鉴定后,应及时制定成果应用推广计划,尽快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取得更大的科研效益。

(2)课题成果应用推广采取项目制,由课题主持人具体负责,成立成果应用推广项目组,确定成果应用推广范围,制定成果应用推广计划,报请课题指导小组审核批准,然后组织实施。

(3)学校为小课题研究成果应用推广提供支持与指导服务,并于学期末组织成果应用推广评估活动,根据成果推广项目组主持人工作汇报及档案资料查阅、现场考察等情况,对成果项目推广情况进行评估考核,成绩纳入年度业务绩效考核。

(1)小课题研究纳入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管理,作为教师业务研修的重要指标,列入期末、年度业务考核。学校根据课题研究选题申报、研究计划制定、阶段性交流、中期述职、结题报告与成果展示情况,对课题研究具体情况进行评估考核,考核成绩列入教师业务考核指标。

(2)学校每学期都根据课题研究进度,组织小课题阶段性检查、经验交流、问题研讨、中期述职、成果展示等活动,及时反馈检查交流结果,期末汇总各项活动评估信息,设立优秀课题主持奖、优秀课题参与奖、优秀课题推广应用奖等奖项,对小课题研究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十二

一、课题的提出:

1、目的意义:

行我素,甚至走向对立。从而出现教师的“教切”与“学困”的矛盾,使教学陷入困境。那么,如何转困、脱困,改变单靠“时间”上下功夫的局面,去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学困生教学规律,已成为广大教师迫需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决定开展《学困生预防和矫治》的课题研究。

2、课题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二、实验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困生坚定“你行,我也能行”的信心,走出笼罩在学困生头上自卑的阴影,促使他们尽快转化,尽快脱困,取得新的进步。

四、平等相等,成为知心;五、改变厌学,形成热心;六、

正面教育,投入耐心。

三、实验内容:

1、本课题以我校所有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数学、语文、英语三大学科为主,兼顾其它学科,共同参与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拥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研究。

2、调查总结受欢迎教师的典型教育教学行为的特点及基本表现形式,探索推广的措施。

3、探讨满足学困生特殊需要的策略。

(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

4、加强教学反思,调整教育观念和行为的研究。

(1)学困生学习档案的建立: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表现情况。

(2)学困生的学习评价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问题。

(3)对学困生教育帮助行为与效果的反思。

(4)制定奖励学困生制度。

四、实验方法。

程中情感活动,共同营造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

2、兴趣层进原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是互相促进,递进上升的。为此教师必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困生渗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其在活动中的兴趣,并得以积累,进一步形成对所教学科的兴趣,感受到学科的魅力。

3、激励性原则学困生的“优”和“劣”是相对的,并且他们都处在运动和发展之中,从本质上都是要求进步和积极向上的。因此要激励学生,气可鼓而不可泄。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扬其所畏,克服不足,同时要抓住他们素质结构中的品德、意志因素,促进其它因素的发展。已致形成一个“思想鼓励、舆论导向、提供机会、积极评价、励成功”的激励机制。

4、循序递进原则学困生思维容量小、节奏慢、教学上切不可跨大步或拔苗助长,否则道得其反。为此在教学目标设置上要遵循渐进由旧到新、由低到高。同时要注重学困生学习量的递进、学习难度递进,参与学习次数的递进,并控制其递进的幅度,使他们在循序渐进之中逐步提高。

端正,学习动机不强烈,认识结构不合理。若他们学习情况,成果得不互及时的反馈,就会使他们丧失意志。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及时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产生激励效应,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实验对象:本校各班的学困生。

六、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3月)收集有关资料,学习研究,初步形成研究方案。

2、调查阶段(204月)对造成学困生成绩分化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3、实施阶段(5月―7月)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结合学困生本人进行实证性研究,记录实施的过程和效果,并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

4、结题阶段(月)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写一份详细具体的结题报告。

七、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韩世昌。

副组长:马凤梅。

组员:马桂花马秀马耀梅朱敏郑永霞海霞马凤娟姬莉红梁向旌姬秀丽。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十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日记是最自由的书面表达形式,绘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的表达的形式。我发现,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帮助孩子开始写话,不仅充分尊重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写话书写表达的难度,更快地促使他们口头和书面语言发展。

图文日记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写话兴趣,降低了日记的写作难度,建立了学生写话的信心和恒心。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叙事或抒情、议论等方式在日记中表达出来,逐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习惯。通过写日记探索出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路径,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学生日记的界定:小学生日记,即指小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图文日记:以画面为主,以文字为辅的初级“写话”形式,孩子用这种形式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笔记下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用图文日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的方法。

2、研究图文日记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的方法。

3、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形式和方法。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自学讨论,认真学习作文教学的学术论文,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检测法。通过前期检测,了解实验前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情况,通过实验后的检测,掌握具有说服力的数据,用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实验班前后的比较,从中归纳出实验所取得的优势。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探索图文日记的具体操作方法。

三、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一)、所读书目。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坎贝尔等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图解语文》江伟英着新世纪出版社。

(二)、阅读设想。

从即日起至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时间读1小时书,暑假期间利用每天下午时间读书。

(三)、具体时间安排。

xx年6月——xx年7月完成《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的阅读。

xx年8月——xx年9月完成《图解语文》的阅读。

xx年10月——xx年1月完成相关篇目的阅读。(根据课题研究的所需选择更多书籍)。

四、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一)、完成读书笔记的具体时间安排。

1.网上收集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知识xx年6月。

2.《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xx年6月——xx年7月。

3.《图解语文》xx年8月——xx年9月。

4.每天读书1小时,每月写两篇读书笔记。

(二)、完成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xx年7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现状调查及分析)。

2、xx年9月完成教学案例分析。

3、xx年5月完成教学案例。

五、申请结题。

**年6月完成课题研究,申请结题。

研究结果以论文或报告的方式表现,规划方案《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十四

丰富的校园生活,使学生个性特长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让酷爱美术的学生在能尽情挥洒手中的画笔,自由放飞心中的梦想,勾勒出一幅幅七彩的画卷,为我们校园生活增添光彩!小学美术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以更好的发展,更深刻的了解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育出美术人才为目的。

(一)能够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基础知识,了解美术种类及常用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使学生渗透基本知识的训练,对于简笔画、剪纸进行基础性训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激励学生自主的参加校园环境布置,如:设计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和锻炼,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

(四)培养学生观察与热爱生活的习惯,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德育及审美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的热爱。

(一)名作欣赏:

指导学生搜集各种有关少儿优秀作品,欣赏讨论学习作者如何观察生活、构思、取材,怎样着笔,作画表现生活,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讲授美术知识:

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美术理解,激发其创作的热情。

(三)自办画刊:

组织学生学习并创作班级的黑板报、手抄报,布置班级墙报,要主题鲜明,布局合理,让学生有一个施展才艺的展示台。

(四)作品展览:

举办美术展览、交流、评价、总结学习成果,使学生能够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美术这门艺术学科。

四、具体安排:

三月:各年级制定兴趣培养发展主题。

四月:课堂教学有针对性辅导,学生创作阶段。

五月:筹备学生作品展览,迎接区、市级美术作品展览。

六月:展览活动,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十五

古人云:“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浅,国无礼则不宁”,我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作为现代中国人,秉承优良的传统美德,讲文明、讲礼貌,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立身处世的基本要素。而观之现今社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礼仪之邦自居的国人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文明程度却远远落后于当今的发达国家!所以如何把优良的传统美德传承下来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幸运的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礼仪教育又受到了国人极大关注,大家已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礼仪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模仿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的干扰,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在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可以重塑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形象,有利于培养明文有礼的下一代,形成一个真善美的良好礼仪氛围,构筑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社会教育合力,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垛梁镇中心幼儿园地处农村,靠近台城,周边工厂林立,大部分孩子来自于农村和农民工外来子女,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大多数孩子都是有爷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只知道在物质上给予他们很好的照顾,让他们吃好穿暖,而在精神方面凡事都顺着他们,缺乏对孩子的谆谆教导,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也使他们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随意、拖拉、不讲卫生、不拘小节、有的连基本的交往礼仪都不太会。而我们街道经济发展比较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也不断推进,对孩子的教育要求逐步提高,为了跟上发展的步伐,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建设文明校园、提高孩子的文明程度,我们设想在我园进行《农村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项目研究,并以此为突破口探索幼儿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我们凭借研究项目,注重行为养成、促进内化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并在研究过程中有效引导老师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合理改善教育行为,努力构建礼仪教育的课程实践体系。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教育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等,为制定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和内容,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2、心理学理论。

学前心理揭示从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身心不断成熟的过程,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文明礼仪教育只有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育的规律,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才能形成科学的教育梯度序列。

社会心理学揭示了人们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文明礼仪教育着眼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吸收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探索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内部机制。

3、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任何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孩子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实践,通过在循环往复的体验中形成正确的理性认识,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的行为表现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

1、通过我园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活动,使我园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规矩,讲文明语言,守公共秩序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身受益。

2、在《纲要》的指导下,以幼儿发展为本,探索我园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幼儿文明礼仪的实效性。

3、通过课题研究,形成教师关爱幼儿,幼儿尊敬老师,幼儿之间相互理解、关心、帮助的良好文明氛围,同时,促使教师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的理念,激发教师认真学习钻研的热情,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通过幼儿家长、教师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现状调查,了解现状,分析原因,提出策略。

2、挖掘、构建我园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体系,开发适合各年龄段特点的“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园本课程。

3、研究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及教师组织指导实践的方法、途径及操作策略。

4、构建适合各年龄段的幼儿文明礼仪要求,探究文明礼仪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的有效平台和方式。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构建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和适合各年龄段的幼儿文明礼仪要求,探究文明礼仪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的有效平台和方式,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思路。

本课题将采用实践-分析-总结-重构-实践这一研究思路,在教学实践中边实践边思考边分析边总结边调整,将“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使幼儿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在实践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最后形成并表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2、方法。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并以调查法、文献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为辅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研究过程。

本课题计划从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共四年)分五个阶段进行扎实有效地实验研究。

第一阶段:20xx-09--20xx-01准备阶段:课题论证、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报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织。

第二阶段20xx-02--20xx-08实施阶段一: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制订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筛选有关课题研究内容的课程资源加强园本课程建设。

第三阶段:20xx-09--20xx-06实施阶段二:开展子课题研究活动:创建环境,营造氛围;日常渗透,习惯养成;专题研讨,共同提高。

第四阶段:20xx-09--20xx-01实施阶段三: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修正完善研究方案,提升研究水平。

第五阶段:20xx-02--20xx-06总结与结题阶段:提出结题申请,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验收。各班撰写阶段性总结。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十六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诸如“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可以学有所成”等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在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有人说,现代教学论就是追求以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后来,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再后来,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所以,现今的课堂教学就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就其内涵来说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前提、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关键、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主线、灵活而多样的作业练习是有效课堂的保证、课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课堂的助推剂。

有效课堂教学应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育人目标的大前提和课程标准的规范下,40分钟课堂的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的精心设计与准备,才能真正创建“有效的课堂”。就班级授课制而言,引入新知、学习新知、巩固应用、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仍是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环节。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对有效课堂教学提出过九大教学步骤:1.引起学习注意2.交待教学目标3.复习相关旧知4.呈现新课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给予信息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6-7循环)9.强化保持与迁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将有效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五大步骤:1.启动动机/兴趣/注意/目标2.导入复习/提示回忆/补缺3.展开呈现/编码/练习/反馈4.调整补救/补充5.结束小结/照应/提示课后作业。参加新课改实验的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也遭遇到了“有效性”问题的最大挑战,由于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经验,课堂教学出现“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等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将对课改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1、教师通过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等研究,寻求有效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十七

1、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2、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实现研究目标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实验类课题还要有研究假设。

1、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界定;

2、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3、对关键概念(变量)的界定。

2、课题操作的策略、措施等。

研究报告或论文,其他有关材料。

注:以上各项可根据需要选择,不一定全部包括。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十八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但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对幼儿的培养存在“重知识、轻情感技能”的现象,这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不容忽视。为还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我们将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途径与策略,探索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师介入指导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区域活动(areaactivities):也叫“活动区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当时美国正流行“开放教育”,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大。“区域活动”在英文中有多种名称,例如,游戏区(phayingarea)、学习区(leamingarea)或兴趣小组等。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从刘焱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是具有幼儿特点的,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多元化的活动材料、情境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及合作伙伴,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活动。

有效性:是指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有良好的效果。这里是指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组织方式的有效性、实施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等。

区域活动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有效区域活动环境,投放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差异性的有效区域活动材料,并给予幼儿有效的启发式指导,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材料,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幼儿探究、交往、动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由于班额过大、空间范围小,开展活动区活动存在拥挤、凌乱的情况。

(2)活动区设置缺乏科学性。

(3)活动区材料的投放缺乏适宜性、动态性和层次性。

(4)教师的指导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活动区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有很大启发。

(三)以加德纳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强调人有多种智能,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智能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呈强势智能,有些呈弱势智能。这就表现为不同的个体在某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拥有优势,相反,在另一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显现相对的弱势,因此教育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强势智能。活动区活动的宗旨就是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既能让幼儿充分满足自己兴趣、展示强项,又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其它能力。

1、文献研究法:以新《纲要》理论知识为指导,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时使用此方法。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实施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事实材料,以取得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六、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

3、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1)区域墙饰创设及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2)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指导策略;

(3)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评价策略。

(三)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区域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小、中、大班。

八、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年4月--**年5月)。

(1)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明确个人分工。

(3)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年6月--**年6月)。

(1)对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2)召开教师会议让全体教师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3)专题讲座,以理论引领实践。

(4)骨干教师区域活动观摩研讨,及时反思、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5)撰写阶段性总结及论文,完成各课题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年7月--**年9月)。

(1)区域现场展示活动。

(2)论文的撰写及汇编。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组织专家鉴定。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科研人员能力保障:

(1)课题组主持人欧燕钦和蔡榕芳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水平,欧燕钦是市骨干教师,蔡榕芳是县级优秀青年教师、并在20xx年参加“福建省第六期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她们撰写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

(2)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是本中心幼儿园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人,县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她们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的论文曾有多人次获得县级一、二等奖,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

2、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统一认识,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准备充分。

组长:欧燕钦蔡榕芳。

组员:陈惠钦吴晋梅林丽香陈静静陈美燕郑贞。

3、时间保障: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阶段经验;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实验成果,部署课题研究,巩固和推广研究成果;幼儿每周区域活动时间充足,教学与科研同步进行。

4、经费保障:

学校核拨专用款项用于该课题的研究、实施。

1、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调查与分析。

2、区域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论文汇编。

3、各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及玩法案例收集。

4、区域活动现场展示。

信息库建设研究方案篇十九

一、目的、意义(问题提出)。

1、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2、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三、研究内容。

实现研究目标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实验类课题还要有研究假设。

四、研究范围。

1、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界定;

2、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3、对关键概念(变量)的界定。

2、课题操作的策略、措施等。

七、研究的程序设计研究步骤、时间规划、管理措施等。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或论文,其他有关材料。

九、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十、经费预算情况。

注:以上各项可根据需要选择,不一定全部包括。

学校(单位):编号:

嘉兴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汇总表(一般)。

县(市、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