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有机提炼和整体把握,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如何管理时间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中职生音乐论文篇一
广东省在80年代中期就对连锁经营业进行大胆尝试,经过多年实践,连锁商业已成为广东省的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根据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最新发布的《广东连锁经营发展报告》显示,广东省连锁经营业态涵盖购物中心、百货公司、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等,覆盖百货、食品、医药品、家电、珠宝、服饰、餐饮、家居建材、通讯产品、美容美l、汽车分销、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法律顾问、管理咨询、展览、物流、房地产等行业。仅广东连锁五十强企业,全年销售规模就达到4112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4%,门店总数73552间。可见,连锁经营业的多元化发展将创造广阔的就业前景,提供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
与行业迅速发展相匹配的是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连锁经营业的人才数量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不足,基层店长稀缺,物流等一线操作环节人才严重不足,刚毕业的就业人员岗位能力不足,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鉴于此,笔者认为研究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对于培养连锁经营业管理人才,解决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近年来许多职业院校纷纷开设该专业,为企业输送相关人才,但是企业普遍觉得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比较欠缺,实践能力不强,这与该专业的专业建设存在问题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专业定位模糊。
经管专业的学生经常会对自己的专业感到困惑,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感觉自己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不精通,也不知道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许多职校学生在根本不了解经管专业的情况下选择该专业,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是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调剂过来的。可见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普及面不广,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该专业主要是向连锁经营企业输送各种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由于该行业的多元化特点,其岗位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模糊的专业定位导致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就业时往往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尴尬境地。据统计,许多经管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基本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大部分从事与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工作。
2.课程设置专业特征不明显,缺乏核心专业课程。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市场营销、门店营运、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物流、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这个“综合性”使专业课程设置陷入“大杂烩”的误区,认为这个专业就应该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会。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多以营销理论课和管理课程为主,连锁经营类的核心课程并未被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授课以理论传授为主,连锁经营特色并不突出,培养的学生与一般的营销专业学生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懂得一些营销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对连锁经营企业并不熟悉。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兼具专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3.缺乏必要的硬件投入。
传统的“有教室就能授课”的观念已不适应中职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教学理念。特别是对于强调实践性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室里凭着老师一张嘴是办不到的,需要实验室、实训基地以及现代化的模拟实训软件的投入。目前,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缺乏系统的校内实训场所、模拟实验室和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制运行不通畅,急待加强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4.师资结构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不设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只有高职高专和中职院校设置该专业,导致没有优秀的师资力量输入。并且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起步较晚,该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具备连锁经营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学活动容易脱离岗位实际,陷入从书本到书本的“空对空”境地,从而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在技能上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三、对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建议。
针对以上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以职业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实践相对接为出发点,根据就业和创业双线并行的理念,对中职学校连锁经营与管理的专业建设提出四点建议。
1.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明专业发展的总体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目的是培养出具备行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促动下的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不同地区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是不同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因地制宜,从区域内的行业特点出发,避免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脱节,为企业培养相关人才。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建立在对连锁经营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区域内的有效资源,了解连锁经营业运营特点和工作细分,了解区域连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期望,了解已毕业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从而确保人才培养方案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该专业的总体发展指明方向。
2.细分行业业态,划分工作岗位,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把握专业发展的核心环节。
连锁专业人才培养几乎面向全行业和全领域,课程设置涵盖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会计、物流等绝大部分管理类课程,学生学而不精,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就目前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而言,连锁经营专业学生供不应求,人才培养定位不需要求多求全,辐射所有领域和行业。应先做好行业业态细分,抓住行业的共性,才能更好地界定连锁专业就业岗位,并根据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从而打造出连锁专业的特色。
广东省连锁经营业态虽然涵盖面广,但对这些行业的工作领域进行分析,一般可细分为三个区域,即连锁门店、配送中心和连锁总部,每一区域对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可根据该工作岗位的特点,把握该岗位的核心工作任务,设置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是进入行业发展的“敲门砖”,在能力培养的同时,应鼓励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培养模式。结合以上分析,对经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具体见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表。
对该专业中职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大致有三种。一些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就读于职校,是希望拥有一技之长,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一部分思想活跃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好,抗风险意识和情商比较高,他们更倾向于毕业后自主创业;潮汕地区有许多家族企业,这些学生家族中已有一定规模的连锁门店,选择该专业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家族事业。
国家商务部指出,加盟连锁创业的成功率高达80%。无论是自主开店还是加盟开店,连锁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都更具优势。为了保证连锁专业的系统性发展,应根据就业创业双线并行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学生职业发展方向,理联系实际,设置专业实践项目和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认识能力,提高专业应用能力,提前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为毕业后的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经管专业的专业实践项目和课程体系见专业实践项目表和课程体系图。
4.校企转变观念,实现深度融合,推进专业发展的时代性。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创新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要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首先必须找准企业的利益诉求点。对于连锁专业来说,学校可依托内部市场和人才两大资源,联合企业开设实训门店或建立创业孵化园,校企双方共建共管。企业可以借此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营业额,提前抢占人才资源。学校则可以缓释因独立投资在资金以及经营等方面的压力,实现连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岗位化”和专业实践项目的“体验化”,同时提高师资水平。
校企双方转变观念,是实现校企融合的保证。学校要理解企业的盈利诉求,尽量按照市场规律经营管理门店,还要注意维护和提高企业的形象。企业也要让渡一部分商业利益,把培养人才视为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有双方换位思考,增进理解,才能找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盈利的平衡点。
四、结语。
总之,建立正确的专业发展战略不仅影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速度、办学成本和质量,更关系到所办专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只有站在更高的起点,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才能为连锁经营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
中职生音乐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通过培训实践,揭示了中职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以及重要性,对实践教学改革与职业教育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思想的解放、教学的改革是搞好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职业能力技能型人才建设。
通过这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我在培训中与各兄弟学校骨干老师的交流中感受到,实训基地建设仍然是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除个别学校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以外,绝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自己的实训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原因有:1)设备陈旧、老化。职业学校大部分实训设备是20世纪添置的,处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技术水平,不能适应现代职业岗位的需求。2)实训装备标准不高,数量不足。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实训设备短缺,既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也离行业、企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7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职教腾飞,实训先行”。我们一定要从加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和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发挥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职业学校生源数量连年减少、质量下降,使职教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大力发展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中职学校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
1实训基地的重要性。
1)实训基地提升职校学生就业能力。实训基地建设解决了职业学校实训条件差、设备陈旧、数量不足的困难,学校实训设备,实训条件显著改善,能够解决“在黑板上写施工工艺”的学习方式,一批批企业急需的技能型紧缺人才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2)实训基地建设职业学校不断探索产教结合、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到学校一对一地辅导学生,为学生创造了真实实训的机会。通过“真刀真枪”的实训,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3)引导鼓励行业、企业兴办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实训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体现直观教学的原则,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体验职业劳动的过程,体验劳动创造,并享受取得劳动成果的乐趣。实训教学就是让学生品尝梨子滋味的教学,实训教学的目标必须实现学生与各种劳动对象的直接接触。俗话说:“舍不得布料,教不出好裁缝”,学建筑必须接触砖瓦、钢筋、混凝土;实训教学必须以直观的形式,这是保证学生真正“入行”的必要条件。
2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端正学生对实习的思想认识,对实习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只有学好理论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实习只不过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势而已,因而轻视实习;有的学生认为实习是难得的防守,何不潇潇洒洒,无忧无虑的热闹几天,因而忽视实习。
1)实训时间不到一半,学生达到中级工水平,目前我国很多职业学校实训条件难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最好实习学校搬到工地去。实践教学难以适应职业学校技能型特色:内容陈旧,难以适应职业技能实训要求。有些学校把实习学生作为顶岗工人。
2)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的成绩仅从学生的实验报告、出勤次数等项目上着手,对实训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技能掌握情况等各环节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3)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一个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实践性经验的实训基地和以自己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又有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由于受到经费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的质量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4)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实际训练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仍不够明确,学科型教育倾向明显,重学历、轻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对经费投入的需求较大,特别是工科专业对实训条件要求比较高,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学校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国家在职业教育上缺少专项资金和有效的政策引导。经费投入不够、缺乏实训环境等原因,也使教师队伍建设不理想,还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探讨。
概括地说,应当是: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状况,强化职业的实用性技能教育。
1)近期,结合社会现实需要;以“就”业为主,兼顾就“高”。实施就“业”、就“高”、不就“理”。少讲乃至不讲过于高深的“理论”,多讲“操作”,多搞“实训”,偏重学技能、出能手。中长期,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发展和研究多门类职业技能、技巧,进一步体现和实现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特有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实现职业专项技能对职业工作者的全员必备性。
2)学生素质条件有现实的可能性。职业学校是有部分学生对传统理论教学接受理解能力不够强,但他们对反复操作即可实现的技能要求,还是能够较好地达到的。
部分可能有“读写困难症”的学生,在技能教育实训中,不但不会“困难”,可能正好“如鱼得水”,可以大展身手。职业学校出“能手”,有学生素质方面现实的可能性。
职业教育,目前也需要顾及现实状况,以就“业”为主,同时兼顾就“高”。在主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开通学生提高学业水平的可能通道,使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在职教学习阶段,根据各自能力和可能,“各得其所”的机会。实现职业教育的“左右逢源”,扩大生存空间,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和积蓄力量。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将投入140亿元专项资金,着力实施职业教育能力建设的“五大项目”其一就是实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到中央财政投入20亿元重点支持建成个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本实现实训基地年培养300万人、培训1000万人次高质量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建设目标。这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就是中央财政投入的专项资金,实训基地的建设除了国家的投资之外还要靠我们的努力。思想的解放、教学的改革,才能把中职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搞好。
中职生音乐论文篇三
近年来,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教学关键词之一。课程设置不仅确定了“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更确定了中职培养人才的目标。作为特殊的一类院校,中职的教学目的是直接为社会输送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因此其课程设定以社会为本。
美术欣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它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促进作用。为了调查中职教育中非美术专业是否需要开设美术课程,笔者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l所示: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大部分的同学认为是有必要开设的。那么对于非专业的学生开设美术欣赏课到底有无必要,笔者是这样认为的。
2美术欣赏活动有助于塑造学生优秀的精神品质。
近几年,我国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差强人意,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可以说在招生方面面临严峻问题。在新生入学后,学校通过专业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而通过设置美术新生课程可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面对美术作品时学生进行积极的鉴赏、审美,美术欣赏是建立在对美的基本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理学生会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沉浸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陶冶情操、升华精神。中职的学生处在成长和人生中的特殊阶段,其心理和生理处于生长期,是一个向成熟期过渡的时期,并没有固定的审美习惯,审美能力尚浅,审美标准也停留在表面,美术欣赏活动恰恰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品味的同时,学生会因为艺术的熏陶而提升自身修养。这对于即将走进社会的中职学生而言是终身受益的课程。
3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要求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美术欣赏课程所培养的不仅是对美术的欣赏能力,还包括对文学、音乐等在内的所有艺术欣赏能力。所谓的审美能力,就是学生能够发现某样事物的闪光点,这种能力在其日后其他各科课程的学习中都至关重要。以写作为例,教师在讲授景物描写的过程中一定会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美丽景色,而多数学生在发出“真美!”之类的感叹后,都觉得无从下笔。这是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发现描写对象好在哪里、美在哪里,换言之,学生没有真正的审美能力。
中职设置的专业非常多,建筑装饰、园林工程、动漫设计等与美术息息相关的专业对于生源没有固定的美术功底的要求,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后都会暴露其较差的美术基本功和审美能力。而美术欣赏课程恰恰可以弥补学生的不足。即使是与美术毫无干系的专业的学生,拥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学生会比审美能力较差的学生有更出色的表现。
4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要求有助于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美术欣赏都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艺术欣赏的内容只是针对一些名家的名作,反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美。俗话说,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名家名作也是来源于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衣、食、住、行都可以显示一个人对美的要求和享受。如果学生只看到了课本中的美而忽略了生活中真正的美,这是人生中最大的遗憾。对美的欣赏是为了服务生活的,美术欣赏课本中的雕塑、建筑、陶艺、绘画等各类艺术品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可以从狭隘的'审美走向更广阔的美的世界中,可以意识到美的欣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着眼于各个领域而发现真正的美。
5美术欣赏水平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中职非美术专业美术欣赏课与小学、初中的美术课有着实质性的差别,前者比较注重欣赏,后者比较注重实际,相对而言,中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难度反而较大。中职非美术专业的教师都是美术专业毕业的,他们都经过了系统的学习,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虽然如此,但是中职非美术专业开设美术欣赏课所需要的教师必须拥有除美术欣赏课知识外的其他相关背景知识,仅仅靠教材和大纲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片面知识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这些对中职学生的知识需求是无法满足的。美术教师在分析和评价美术作品时应该给学生一些建设性意见,而并不是命令性的教学。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水平。综上所述,美术欣赏水平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6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欣赏在中职非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美术欣赏课是中职非美术专业开设的一个必要课程。只有了解美术欣赏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审美热情,中职教育才能通过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体现美术欣赏课开设的价值。
中职生音乐论文篇四
1.1生源的质量较差:目前,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程度较低,很多家长认为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对于孩子以后的就业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在中考结束后,许多学生会选择去普通高中继续学习,使得中职学校的生源紧缺。而且,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中职学校只有不断的降低招生标准,以获得更多的学生,致使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很难达成教学目标,致使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较低,不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1]。
1.2舞蹈教师队伍薄弱: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社会对各门艺术教师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缺乏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强的专业舞蹈教师,使得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较低。一些中职学校会从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中,招聘舞蹈教师,而这些大学毕业生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舞蹈知识不丰富,只能教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得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较低[2]。
1.3舞蹈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学习时间一般分为:两年学校学习时间,一年岗位实习时间,这种课程设置,使得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较短,舞蹈课时较少,给从未接触过舞蹈学习的学生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一些学生的舞蹈功底差,而舞蹈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锻炼机会,再加上学习舞蹈的难度较大,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舞蹈的信心,进而影响了舞蹈教学的效果。
1.4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不科学: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落后,实用性不强,给教学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一些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材过度强调教学活动的通用性,教学内容繁多,并且倾向于专业化教学,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使得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舞蹈教材内容缺乏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没有体现中职教育的职业性、专业性和服务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严重影响了舞蹈教学的质量。
中职生音乐论文篇五
由于学生个性化的不同,现代心理学普遍认识到,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稳定的,但是每个人都具有某种心理倾向,这体现为心理特征的本质。在整个理性的教育和培训中,学生潜能分为先天性和后生的,由于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声音条件、环境因素、人际网络,以及个性化的培训,从而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更好的促进社会进步。因此,要不断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音乐教育的可能性,在职业教育中全面强调音乐教育。
(一)培养目标导向的人格。
为了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个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同时又不断地被外界改造和强化,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模仿、评价、观念共同塑造出一个理想人格,理想人格的形成主要从社会选择参考标准。教音乐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理解,体现了社会的需求,可以说音乐教育处于当代文化消费的最前沿。因此,音乐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职业学生形成目标导向的个性。
(二)加深对客观世界的理解。
一般来说,世界上有两种理解的方式,一种是科学的推理,通过推导和证实来得到准确的数据和客观的规律。一种是艺术的理解,它是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艺术化的方式,用高度的艺术化思维去概括世界的艺术形象。虽然两者可以互相补充,但不能代替音乐作为艺术表演。作为一名学生,认识一般是理性的知识,但是艺术的理解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一)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审美教育中,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有净化的作用。在音乐教育中,多种旋律和韵律的曲子能够实现和谐,节奏感强的音乐能够带动人的气质的变化,实现听众内心的和谐,通过教育向学生展示音乐的魅力,就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形成个性化的审美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熏陶,并利用独特的方式,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特征。审美态度是创造美学和审美对象的前提,审美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只有教师才能带动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才能促进学生理解音乐内涵。
(二)采取多元化手段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在教育的新阶段,人格自由体现在表达方面,不同领域独自拥有独特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实现个性化的表达,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一般来说,个性具有独特特征,学生重要性的能力之一就是表达能力。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学生的音乐人格才是完整的,学生的人格才不至于成为隐性人格。学生在音乐课中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中职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是音乐素养的一个重要表现,只有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学生才能完整准确地将音乐内涵描述出来,通过描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中职院校的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个人演讲等形式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
从表面上看,团体意识与个性养成之间的关联并不大,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甚至可以说两者之间的促进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需要把握团体意识的内涵,鼓励和引导个人能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独立思考者的个性,压制个性的团队不是一个合格的团队。因此,音乐教育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教师可以以团队的形式组织音乐活动,促进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的提高。同时团体意识也是音乐表演的一个重要素质,多种乐器的组合以及演奏者与表演者之间的配合,都需要良好的团体意识作为基础。
结语。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制定适合广大师生的音乐教育课程,目前中国的体制变革趋势是有利于教育的改革的,这有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生的优秀人格。中职音乐院校的教师要认识到政策对教育改革的有利性,制定新型教学方案,探索丰富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天慧.奥尔夫音乐活动对幼儿个性品质的促进[j].新课程(上),,04:219.
中职生音乐论文篇六
摘要:我国幼教培养日趋高教化,而幼教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却在整体上有所下降,出现了高学历低能力的问题。
文章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引导的角度,介绍了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构成、价值和作用,为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找到更加明确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音乐审美心理音乐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音乐技能的基本知识,以发展音乐审美能力为基础,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引导审美心理要素,提高音乐基本技能。
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的音乐素质融汇于自己的教育行为之中,使其德育、美育、智育并行发展。
而目前,这种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引导教育,在我国学前专业音乐技能教育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匮乏的。
因此,认真思考怎样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入手,教会学生做人、学习和实践,这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适应幼儿教师教育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
一、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价值和作用。
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由音乐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大要素构成。
在音乐技能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歌唱、器乐、舞蹈、欣赏等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使他们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获得的音乐技能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真实,也是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培养的价值所在。
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们把感觉到的美通过知觉反映、评价做出的情感判断。
音乐审美想象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感知到的事物(声音、图像等)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对以往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联想和创造。
如果说感知是眼前形象的呈现,想象则是运用这种形象思维来设计音乐语言。
丰富的音乐审美想象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大大激发人的审美感受力。
二、德育功能――学会做人是前提。
学前幼师教育是一个集综合性、实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专业教育,学生除了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外,学会怎样做人是十分重要的。
音乐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德育功能,通过倾听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音乐作品来进行教学,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视的音乐审美心理的教化作用。
近几年,我国适龄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但随之带来的是一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特别是现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些学生的入学水平,大致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等教育的学生入学水平。
一些学生素质差,也是导致职业技能教育起点低、培养难等问题出现的原因。
这些学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是孤儿、有的认识问题容易偏激、有的人际关系差、有的人格发展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认识。
音乐技能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
通过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综合课教学,改善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取向问题,使学生的音乐技能素质和心理素养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挖掘德育功能之学会做人的前提所在。
三、美育功能――学会学习是条件。
美育功能具有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是音乐技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手段。
在几年的音乐技能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教师对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引导教育认识不够,才使得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例如,对钢琴小乐曲中旋律形象和风格的想象力,对声乐演唱中音乐旋律线条的运用力,对儿歌即兴伴奏弹唱中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对舞蹈中肢体语言的表达力等,这些音乐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开发音乐审美心理的美育功能教育才能实现。
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美育功能是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音乐技能快速而有效提高的必要条件。
四、智育功能――学会实践是准备。
音乐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中之重,而目前学前专业音乐技能课从教法上在全国的很多学校都强调“专业性和技术性”,对“师范性、基础性、多元性”和学前特色“认识不透,突出不够”,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智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也很难适应当前幼师职业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
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以规划职业生涯为目标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课和实训基地,以音乐审美心理引导为核心进行知识结构的提取、分析、整合、运用,使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在理论学习阶段得到加强和巩固。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是集艺术性、实践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要在表演、塑造、鉴赏的过程中运用学到的音乐技能知识,通过接受艺术熏陶创设更多有价值的实践机会来完成人格品格的塑造,全面培养自身的音乐素质,使音乐技能得到综合运用。
同时,音乐技能教育也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育形式,将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引入到音乐技能教育中发展学生的德育、美育、智育,这将对学前幼师教育的培养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2】。
摘要:随着幼儿音乐教育不断的受人们的关注,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我国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搞好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优秀幼儿教师。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问题策略。
1.引言。
音乐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可以发掘幼儿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因而幼儿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就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综合的音乐素质、音乐教学能力、音乐审美教育能力以及音乐创新能力。
但是目前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的教学现状并不能适应这些新的要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2.1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目前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一次声乐公开课上,教师教授的是《渔光曲》,在学习歌曲旋律的时候,教师示范后就带领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地演唱曲谱,但是由于这首歌采用的是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每一段旋律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学生在练唱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纠正过多次还是唱错了。
这时候教师觉得很恼火,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消退了。
为了完成上课的任务,最后老师不得不将就填词带领大家又唱了几遍,匆忙地结束了课程,教学效果显而易见是很不理想的。
如果老师在教曲谱之前让学生们先自主研究一下这三段在选了与节奏上的区别与特点,让学生们对歌曲先有所了解,然后演唱的时候教师在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纠正。
这样学习效率必然大大提高。
2.2教材选用不当。
我国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发展历史不长,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
中职生音乐论文篇七
1.树立爱岗敬业、投身教育的远大职业理想。投身教育事业并规划自身发展方向,这是每个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也是其人生理想中非常实在的一部分。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一旦选择从事教育事业,就应当做到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从内心深处真正尊敬教师这一高尚职业,并且努力储备教师应当具有的专业技能知识。
2.承担责己责人、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承担职业责任不仅是当代青年教师应当具备的品质素养,更是教师具备的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开展师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使教师将教育教学作为心中的一份职责,同时还要做到关爱学生、教导学生。
3.具备终生学习、开拓创新的职业技能。青年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承者与弘扬者,并且也是传播文化知识的优秀传播者。因此,只有对新知识领域进行不断开拓与创新,充分满足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多元化需求,才能做到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创新是每个时代前进的必然驱动力,因而青年教师不应当墨守成规,积极开拓新教育时代的发展局面,同时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与知识,从而适应未来教育事业中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4.坚持团结协作、廉洁育人的职业纪律。团结协作、廉洁育人不仅是每个青年教师应当坚持的职业纪律要求,更是教师团队共同努力团结的结果。教育事业的作用在于传播人类先进思想与知识,因而教师必须坚持团结协作的教育原则,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玷污教师这份光荣的职业。
1.部分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缺乏,教学投入不足。当前,有一些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将教育工作当成自身的普通职业,因而在教学时缺乏足够的.敬业精神,仅仅止步于传授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有的青年教师甚至将教育当成自身的一种副业,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2.育人意识淡薄,仅仅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较少,对学生思想教育与综合素质不闻不问,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一些青年教师在学生的生活漠不关心,对于有困难的学生也视若罔闻,没能真正履行作为教师应当肩负的责任。
3.一些青年教师自身素质较低,师德欠缺。当期中职院校中有部分教师师德欠缺,对学生的成长缺乏关爱,有的甚至打骂学生,允许学生上课接打手机,对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产生严重干扰。
1对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完善创新。中职院校开展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师德教育工作。学校领导应当深入研究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在对我国传统优秀师德与品质进行挖掘的同时,还应当依据新时期环境对师德建设提出的各种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内容,从而使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与时代同步。
2.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第一,青年教师应当提升思想政治觉悟,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第二,青年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并掌握国家在《教师法》中关于教师的一系列规定与要求,将其中的理论思想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并在行动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第三,教师应当自觉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与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并主动培养职业责任感。此外,中职学校应当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相关师德建设的培训活动,培养其爱岗敬业与奉献精神。
3.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考评制度。要想使师德建设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应当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并且在结合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师德规范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考评制度。在进行师德考核过程中,要坚持民主评价的理念,并将教师自身评教、教师互评以及学生评教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对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态度进行重点考察。其中的职业道德考评是重点内容。在考评时应当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将教师考评工作具有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要在建立科学考评制度的基础上,将师德建设工作进一步量化与细化,并且依据师德建设要求构建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一些品格高尚、表现出众的青年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表彰,并将其列为教师榜样以激励其他教师。
四、结语。
师德建设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事业与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部分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以及学校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为此,中职学校应当完善师德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水平以及构建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从而促进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稳步提升。
中职生音乐论文篇八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职学校一直是培养幼教师资的“主力军”,随着90年代“三级变二级”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行,教师教育层次结构上移,高师本科院校成为发展重点,大专和本科层次的毕业生走上幼儿园一线岗位将是大趋势,中专层次将逐渐被取消。然而,当前幼儿师资大缺口导致大中专科模式、本科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将呈并存与互补的状态。再则,我国已有大量的中职中专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且就读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至,全国中职类学前教育毕业生数(全日制)由335371人增长到415086人,增长率近24%。因此,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还可继续充当幼教人才的输送渠道,尤其可继续为欠发达地区输送各类幼教人才。在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其迫切任务是如何在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谋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扩招增加了孩子入读普通高中的机会,极大削弱了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从学前教师岗位供求形势的数据来看:学前教师岗位的文化程度准入“门槛”从新世纪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转变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已出现就业困难的局面。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对应的职业工种是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自,我国幼儿教师资格政策发生了战略性转变,“学历”与“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分离制度逐渐推广,取消以往幼师资格证随毕业证书一起发放的做法,考试形式上逐渐转变为全国统考,中专学历不能参考。在此形势下,国家对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准入要求和专业素质要求均有提高并日趋规范,中职学校已很难胜任培养新型幼儿教师的工作,急需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中专学前教育传统的专业课程一贯沿袭幼儿师范“艺体型”“技能型”的培养模式,以传统“三学六法”和“几能几会”课程为主,技能技巧训练占绝大部分比重,这样的课程设置已不符合当代幼儿师资的专业要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容回避,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高数量和高质量的现实需求直接倒逼着专业改革。如何在新形势下寻求新的发展定位,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实现发展转型迫在眉睫。本文拟从政府和学校两方面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一)国家和政府:综合考察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评估中职学校办学质量。
在学前教育师资紧缺的关键时期,国家应扶持一批合格的中职学校继续培养和培训合格的幼教人才。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地区要综合考虑当地各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恰当规划中职学校的发展。在师资充足、结构良好、整体学历层次高的地区,如北上广各大城市,可逐渐减少招生数;在现有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且整体学历不高的中西部地区,可实行“当地培养,就近就业”,依据国家政策文件进行改革,如建立当地定向教师培养机制、培养保育员、升级院校等,争取和地方高校建立联系,为欠发达地区培育幼教人才。同时,为保证发展质量,政府应对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对认定合格学校进行整改和扶持。
(二)国家和政府:继续为中专生提供学历提升的政策保障。
在为中专生提升学历方面,政府有3个举措可供实践:第一,推行“技能高考”。技能高考由湖北省于在全国首创,即高校面向中职学校统一招收应、往届毕业生,形式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实现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对口升学,让中职生与普通高中生形成错峰竞争。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衔接起来,实现“技能+学历”双重结合,为中职在校学生提供升学路径和深造的机会。第二,继续推行“3+2”的大专套读模式,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政府联合当地高校,考察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对符合条件、发展势头好的学校,或可升格为师专学校或挂靠专门的师范学院。如第一期三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就有9所中专院校升级。第三,加大财政投入和职业培训力度。一方面继续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减免和资助政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人力资源和各种设施加大投入,如专业教师的聘任、各种实践操作室的投资。另一方面对在校生加大职前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以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函授、脱产学习,国家予以有效考核并予以承认。
(三)学校:深入领会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
中职学校要深入贯彻国家相关文件指示,针对问题有的放矢,有效进行专业改革,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招生门槛,吸引优质生源。一是要严把招生关,不能“来者不拒”,入学前设置分数基准并进行面试,考查品行、心理素质和专业兴趣,对不愿或不适合从事幼教事业的学生予以劝离。同时,想办法吸引优质生源,如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提高办学优势、广泛宣传。在招生异常激烈的生源市场上,品牌决定着生源流向。二是争取政策,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学费补助等国家政策吸引生源,同时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课程设置、实践培训、就业保障等方面加强建设,增强综合办学能力。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就业率。学校要善于利用幼师升级与中低端师资紧缺之间的人才培养空间,将目标做专。当前学前教育中低端师资紧缺,保育员、助教、家庭养护指导需求量大。培养目标可定位于助教、保育员和育婴师等,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真正成为有职业情感、有爱心、有扎实的幼儿培养及护理技术,并能适应我国早教事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合理设置课程,凸显专业特色。不少研究者正尝试重构三年制或五年制中专学前教育培养方案,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根据幼教政策文件的要求,实行“学科课程专业化,专业课程实践化”课程改革。在全国教师资格国标省考形势下,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专业理论课的比重,改变原先“几能几会”“轻文化轻实践”的课程模式;根据教师资格准入标准,采用“3+2”大专模式,在校学习与自学函授相结合,学历提升与进修并举;课程设置要以相关专业标准和专业证书的要求为依据,如针对普通话证书,设置普通话训练课程,手工课程改为幼儿园环境布置等。二是凸显专业能力课程,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为参照,以职业岗位需求为起点,强化教师教育和保育能力,注重全面素养的培养。如幼儿教师的环创能力和组织保教活动的能力,保育员、育婴师的操作技能要求训练,发挥专业特色,拓宽就业渠道。课程的改革和调整应在充分发挥原有课程的优势下进行,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专科型教师,同时通过增设理论课程或学历提升来加强理论素养。在当前国家、社会和市场对学前教育教师都提出高要求的形势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除上述问题之外,还应考虑存在的其他问题,如针对师资队伍和专业实践模式等,可通过着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质量、改革实践模式、提高专业水平等措施进行专业改革。总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转型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学校的专业改革和学生的勤学奋进。
中职生音乐论文篇九
论文摘要: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深化事业的单位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回顾我校的发展历程,应当说在推动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构建并逐步完善激励机制、人才流动机制、聘任机制等先进管理办法,人本理念被越来越广泛接受和实践,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有所提升等。但总的来说,现阶段仍处于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阶段,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问题。
教师一直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近些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这与教师长期以来待遇不高、专业化程度不高有关,也与中国社会传统的权利价值取向有关,也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度出现的体脑倒挂、部门利益分割不均衡等现象有关。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教师引进力度,但教师的流失率也在增高。究其原因在于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仍不健全,缺乏吸引、留住人才的优良环境、以及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逐渐提高,现有条件不能满足个人的需求,因此造成学校的教师流失。流失方向主要以收入较高的企业和学校的行政管理岗位为主。并且流失的教师以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对口的骨干教师为主,同时,由于相应的配套制度不健全,一些本该流出的低学历、低职称教师和一些行政人员无法流出。这种不合理的人才流动,使得“该进的进不来,该出的出不去”的现象日趋严重,造成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所下降,队伍稳定性遭到破坏。
(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当前大多中等职业学校人事管理部门仍然叫做人事处或人事科,学校的人事工作以行政事务性工作为首要任务,人事管理是一种被动的、指令性和常规性的事务管理。由于学校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理论缺乏了解,未能意识到现代人力资源是现代职业学校最重要的资源,人员素质的高低会极大地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核心标准,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必然选择。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信息相对闭塞,管理方式相对落后,虽然近些年来陆续定制了学校“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
(三)人力资源录用制度。
从国家职教事业发展历程来看,为了解决各类职业学校师资不足,双师型教师不足问题,20世纪90年代开始,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成立了高等职业示范院校、技师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来弥补职业院校师资不足的问题,但是直至目前,这种体现“职业技术加师范教育”特点的“职教师资培养基地”数量不多、基础不厚、层次不高、覆盖面不大,使职业学校“招不来人”。
(四)人力资源结构。
师生比是一个衡量办学条件的参数,师生比越低意味着单位在校学生拥有的教师数量越多,学校的人力资源总量越大,但师生比过低也会导致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低下,进而影响办学效益。
(五)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是指能够独立承担一门专业课或实践教育、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兼职教师主要应从企业或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管理思想。
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应破除传统观念,充分体现学校人力资源高度开放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价值观和不拘一格的选才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
(二)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远景规划。
根据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办学规模和战略目标,确定人员编制和岗位职数。
(三)根据规划拟订实施计划。
在科学、合理的分析基础上,按照制定的中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规划,拟订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
(四)师资的`录用。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发展的需要存在着大量的人员缺口,然而此时不能盲目引进,而应在开发现有的师资的前提下,以职务分析为基础,通过选择适合标准要求的相应数量的人员来填补岗位空缺,量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对教师的录用应坚持公开招聘原则,实行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师资补充方式,以形成按需进入、择优聘任、公开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
1.科学招聘专职教师。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在选聘教师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根据教师人力资源规划,而只是依据学校专业设置及学生数量等来招聘教师。所发出的需求信息当中缺乏详细的职务说明,导致学校招聘到部分教师与岗位不匹配。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学校健康发展的一个保障是招聘到优秀教师,而能否招聘到学校所需要的优秀教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前提:一是教师人力资源规划,二是职务说明书。
2.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不能把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作为发展中职教育的权益之计,而应该作为一项策略来抓。一方面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的有利时机,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时间经验或操作技能,而且熟悉本地区、本单位情况、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欣,李梅.面向新世纪的人力资源改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4).
[3]伊燕.中职学校教师人力资源方法探析[j].安徽高职学报,,(9).
[4]王杰法.中职院校教师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m].北京:电力出版社,2004.
中职生音乐论文篇十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仍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指导就业为基本目标。随着对音乐教育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观念上的更新,中职音乐教育及活动也迅速成长起来。部分学校开设了音乐课,将音乐课作为基础课程,还组织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少数学校尚未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还未得到普及。
1.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
音乐可以鼓励人们正确对待人生,调节人的感情,优秀的音乐作品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思想行为。欣赏和理解好的音乐作品,可使中职生在触景生情、借物咏志的音乐旋律中,接受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洗礼。广播站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可利用这个窗口给学生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的音乐应该是积极向上、富有热情的,让学生一进校门就有充沛的精神,以最饱满的情绪迎接新的一天。例如,维瓦尔第的弦乐四重奏《四季》中的《春》,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听着这样轻松快乐的音乐,整个人都会感到神清气爽,以良好的心态和心情开始新的一天。午休时间则选择轻松、舒缓的音乐,如肖邦的圆舞曲、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都可让校园充满温馨,使师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下午放学后也可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歌曲,以及表现家庭和睦、温暖的歌曲。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独唱曲《渔光曲》、舒曼的钢琴曲《梦幻曲》,让学生在愉快中回味、结束一天的校园生活,回家享受家庭的温暖。
音乐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音乐的知识,还能培养、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品性。它以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还给人带来美的感受,通过美的教育影响人的道德意识与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道德习惯、信念和理想,从而指导人的行为。合唱节作为学校一年一度的传统项目,已经开展了16届,这是以班级为团体进行的合唱比赛。大部分中职生在初中时的学习成绩不好、纪律和集体观念不强,一般不大关心班级事物,不爱参加集体活动,逆反心里严重,不会与同学合作。只要是集体活动,班主任在组织的过程中便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音乐却具有特殊的魅力,几乎没有学生不喜欢音乐、不喜欢唱歌,因而合唱就成了最好的集体活动。
在排练合唱的过程中,各班学生从选定歌曲、排练、租服装到最后的表演,学生都能够表现出积极的状态,他们自发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练习,每位学生都出谋划策,争取在舞台上表演得更完美。很多班级会邀请笔者指导他们排练,此时可趁机向他们渗透合唱的概念,以及与独唱的区别。合唱的要求是所有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像是一个人唱,这需要大家通力合作。不仅唱好自己的部分,还要学会听别人唱的部分。当大家的声音达到统一、和谐时,才是真正的合唱。合唱比独唱更难,这也是合唱的魅力所在。通过对合唱的了解,学生慢慢开始尝试合作,寻找和谐的声音,统一的节奏,均衡的声部,一致的速度与力度。在音乐实践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意志、共同的情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精神。
新年音乐会、五一音乐会、十一音乐会也是学校的传统活动。音乐会的目的是为师生提供欣赏优秀音乐的机会。除了师生表演的节目外,还邀请了专业团体的演员为我们带来更为精彩的演出。中职生很少听过真正音乐会,不懂得音乐会礼仪。平时接触的音乐基本都是流行歌曲,对于器乐、美声、民族歌曲都不太了解,他们对于古典音乐、民歌有所排斥,觉得这些不适合他们欣赏。可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形式,提高审美能力。一首圣桑的《天鹅》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钢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优雅的神姿,以及安详自在地浮游时的情景。所有在场的学生和教师都静静地聆听,一下子就被这么美的音乐所吸引。结束后,还有很多学生想了解这首乐曲的具体内容。其实古典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也不神秘,是每个人都能欣赏的。
3.音乐的表演性和娱乐性可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学生通过欣赏、亲身表演,在实践中去感知美。中职生的学习比较轻松,有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艺术节作为学校的传统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自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学生在一次次的表演中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
特别是有些学生的其他成绩并不是很好,但他们却能从音乐中找到自己,找到信心,让教师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星星,他们都同样耀眼,能放射自己的光芒。“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这就是音乐、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在不断的音乐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是非的鉴别能力,使学生能自觉审视自己的心灵,规范自己的行为。音乐教育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在不断的音乐实践、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探索,用自身的特点对于校园文化的渗透与建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职生音乐论文篇十一
我国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这些凝聚着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和文化名人智慧的宝贵财富,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认为,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生不了解民族音乐、不喜欢民族音乐、偏爱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崇拜外来音乐等。我们从整体区域出发,探索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路径,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一、在音乐课堂中激趣。
1.利用名人效应了解民乐魅力民乐、民歌离当代学生的确有一段陌生的距离感,如何缩短这个距离?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喜好来入手,利用名人效应,从学生的追星兴趣入手,来步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比如,周杰伦的《双截棍》《菊花台》《青花瓷》等都是学生熟悉的作品,我们引导学生聆听分辨出周杰伦音乐中的一些中华民族音乐元素,并让学生懂得这些作品是西方rap节奏元素与中华民族音乐完美的结合。引导学生不但会唱,还深知原来流行歌星周杰伦的音乐中运用了大量的民乐旋律主题和许多民族乐器的演奏,让学生重新认识中华民族音乐,了解中华民族音乐的魅力,在保护学生兴趣的同时,对民族音乐形成正确的理解,引导正确的音乐观。
2.创设有趣比赛促进主动参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已初步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我们利用民族音乐知识抢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分小组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比赛的民族音乐方面的音像、历史背景资料。在活动中,让学生用充足的例子来说明中华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学生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民族音乐知识,在抢答和介绍音乐作品时,又将这些知识相互交流,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了解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二、在欣赏教学中育情。
1.精选内容、融乐入境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千百年来,我国的民族音乐紧紧伴随着我国人民的现实生活,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教育,首当其冲的便是抓好音乐欣赏这个音乐教学的主阵地。由于现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理解民族音乐的情感肯定会有一定的差距。欣赏时,教师可以采用整体感受、分段欣赏、提问、讨论、对比、扮演、启发联想等方法进行引导或提示,介绍一些音乐大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乐曲创作背景等,推进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感悟力,把学生融入到中华民族音乐的情景中。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精选一些能够代表我国特色的古乐名曲和优秀民歌呈现给学生。当然,要注意结合课本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精选难度递增的中国优秀民乐曲目,形成固定的民乐教学欣赏序列教材。
2.视听结合视听结合、音画共赏在民乐欣赏教学中运用视听结合、音画共赏的方法,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提高学生赏析能力。在音乐教学中,与其让学生用单一的器官――耳朵来听音乐,不如调动学生视觉器官引导学生一边“听音乐”一理一六六教学管理边“看音乐”。学生直观地看民族管弦乐团中有哪些民族乐器、那些投入自如的民乐演奏家,还有激情四射的指挥家……在音画欣赏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在课外活动中实践。
1.建立艺术团队建立艺术团队、以表演促提升为促进民族音乐教育,在校内,有条件的中小学可以组织民乐队、合唱队配合音乐课的教学,教唱民族音乐和民族歌曲,还可以组织各种民族歌曲比赛,或参加各级民族音乐比赛,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使学生普遍接受民族音乐教育。比如,有学校建立民乐特色团队,内容包括民乐队、鼓乐队、笛文化研究社等。我区就有一所小学从开始建立第一届民乐特色班,十多年来,已经有八届民乐特色班从校园里走出去,每学期对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民乐汇报表演;定期举行民乐欣赏专场音乐会,对全校进行民乐演奏赏析;在民族音乐学习中,学生们带着心爱的民族乐器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向国际。
2.请名家进课堂请名家进课堂、学唱乡音乡情新课标提出: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将有本地特色的、有审美教育意义的民族民间音乐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对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掌握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知识,弘扬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无锡是民乐之乡,培养了许多民乐巨匠,同时也是戏剧泰斗荟萃的地方,但目前我们身边能唱锡剧的人越来越少。对于锡剧断层的现象,我区有一些小学邀请专业人士走进课堂,教唱无锡传统锡剧,通过乡土、乡音、乡情等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直接感受并了解家乡丰富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这个过程中,既丰富了教师的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也提升了民族音乐教育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在教学实践中研训。
1.逐层组织培训,增加民乐修养目前,在职音乐教师中很多都是中等师范音乐班毕业的,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自身的努力下获得了大专及本科学历。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中想再进修学习可谓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也就很少有教师能有为个人的专业素养而去执着的追求了。我们针对区域内音乐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是否参加进修、个人追求、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查后,制定了一系列培训方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采用了集中培训和分层培训相结合、师徒结对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大大提升了音乐教师的再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定期邀请有关高校音乐专家、音乐教研员、民族音乐研究人员来我区开展讲座和研讨活动。通过对音乐教师进行民族音乐的培训,并在理论中进行实践的指导,定期组织教师走出校门、走出市区外出学习,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把教师送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培养,使得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充满生命活力。
2.开展民族教材教学观摩开展民族教材教学观摩,增强教师施教能力为了把民族音乐的精华与魅力传递给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开展了中青年优秀教师课堂展示和青年教师赛课等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的区级、片级和校级三级观摩,研讨、探索民族音乐教育的课堂模式,把握民族音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让教师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有效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法设计,让民族音乐教学展现别样风采。在目前的音乐教育形式下,我国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需要在实践上有切实可行的举措,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职责,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我们认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应该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民族素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地位去认识和理解,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我们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必须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前提下,用民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
作者:张红单位: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教研室。
中职生音乐论文篇十二
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因此,职业教育应该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结合起来,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陕西平利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是西北名茶大县,早在清朝乾隆年间,生产的“三里垭毛尖”茶就曾被列为贡品而风靡全国。因此,我认为,将茶文化引入我县的中职教育,会因其独特魅力对学生产生受益终生的重大影响,同时也能促进我县茶文化的挖掘与开发,推动我县茶饮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茶文化概述。
首先,茶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它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融为一体,独成一派,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平利的茶文化,又有其独到的地域特色,我县已把茶文化作为女娲文化与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着力营造全民饮茶、懂茶和爱茶的茶文化氛围;我县还把平利茶做为对外开放的名片着力打造,先后参加了中华茶艺之墨竞赛、杨凌农高会、北京农高会、西洽会、青岛农产品博览会、广交会以及在俄罗斯卡罗加州举行的俄罗斯中国年活动,目的就是要广泛宣传推介平利茶产业。继以来成功举办“中国平利茶之旅文化节”,把宣传活动推向高潮,使平利的茶饮产品知名度大增,备受消费者青睐。如今,逛典雅茶楼,观精美茶艺,听优美茶歌,品女娲绿茶已成为社会风尚。如今,茶文化已经不只是一种饮食文化,更体现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茶园遍布,陈陈相因。丰富的茶园景观,厚重的茶文化积淀,淳朴的民风与茶俗,相映成趣。我县也策划了以发展茶叶生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因此,我校引入茶文化,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而为之,非常有必要。
二、将茶文化引入中职教育对中职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1.茶文化有利于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
对于茶文化,每个学生都处在同一起点。学习茶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其精神世界。
2.茶文化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审美能力。
中职生的审美能力较差,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文化内涵。在一些学生看来,美仅仅是服饰和发型上的另类。而茶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美、品味美,最终创造美。
3.茶文化可以促进中职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近年来,很多研究茶的人和文化学者都将茶道的思想内涵总结为“和、静、怡、真。”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情绪常常比较浮躁。让茶文化走进课堂,可以让他们抛却浮躁,恢复纯净的心灵。
4.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目前,茶艺师已经是得到国家认可和社会认同的职业,同时,也是衡量茶艺水平的一种标准。在各等级的演艺茶馆及餐茶馆中,茶艺师比例比茶艺馆略低。一方面,懂茶道的茶艺师需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各学校把茶文化作为一个专业是很少见的。这种状况使得高素质的茶艺师供不应求。因此,既知茶艺又懂茶道的茶艺师必将成为未来新兴事业的“宠儿”。在中职院校中引入茶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系统的'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学到茶文化,既能掌握本专业,又能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取得茶艺师资格,为将来的就业增加一块敲门砖。发掘茶产业的文化内涵,营造相应的乡村休闲文化氛围,这样的探索是务实的,甚至是一种哲学思考。中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往往是特别不听话的学生,不爱学习、成绩差,违纪、旷课、与课任教师发生顶撞、打群架等现象时有发生。让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茶文化,可以使他们徜徉在茶文化的海洋中,让细腻温润、内涵丰富的茶文化滋润其心灵,拂去其浮华之气,帮助他们步入“轨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
中职生音乐论文篇十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当前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极高,不仅中小学阶段教育受到极高的重视,学前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逐渐显露出无法适应的现象!这就要求广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针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提升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水平,进而全面提升我国中职学前教育的质量。
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当前在我国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过度注重成绩的考核,而忽视了音乐教学的内涵:培养幼师掌握音乐教学的技巧、思维。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将声乐教学、乐器演奏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不仅课程教学中予以重点教学,同时更把对它们的考察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绩的'重要标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必然会导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偏离实际,忽视了音乐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无法掌握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技能,进而影响到他们毕业后的教学工作水平。
优秀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当是拥有扎实的教学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中职学前教学专业音乐教学虽有众多的理论学习,但是学生却缺乏有效的实践学习,使得学生不能够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如此一来,必然会致使学生虽有满腹经纶,但一到工作岗位却无从下手,不仅严重的影响了他们今后音乐教学的质量,更会造成学生教学工作质量的下降。因此,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学习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针对于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音乐教学偏离实际的现状,我们需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这一问题,否则广大教师的音乐教学效果必将南辕北辙。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促使中职学前专业教师教学理念的积极转变,使得教师降低对学生音乐教学成绩的考核力度,真正的做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音乐教学技能的教授上,不仅要使得学生能够良好的掌握这些教学技能,更要让他们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可以采取通过在音乐教学中模拟幼师教学情境,在相关音乐教学技能教授完成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幼儿的学习状态的短片,为学生分析幼儿的学习特点,在学生充分理解后,教师指导他们就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他们所学到的音乐教学技能展开模拟教学。如此一来,不但能够使得学生得以将音乐教学技能运用,而且通过模拟教学也可以让他们得到良好的锻炼,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绝大部分都是面向幼儿园,对他们的音乐教学也只是为了促进他们更好的就业。对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积极改变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在保持理论知识教学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学校积极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的交流沟通,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真正的到一线教学环境进行音乐教学的实践学习,不仅能够使得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起他们所学音乐教学技能,并且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提升学前教育的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于学前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攀升,我国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逐渐面临着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其的殷切期望。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以其对幼儿的独特作用,一直备受重视,然而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不仅存在着偏离实际、理论与实践不相符的现状,这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质量,从而极大的桎梏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对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进行改革,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更要通过加强多方联动,提高他们实践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技能。通过以上方法,才能真正的使得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有关超市柜台转让合同协议书(模板13篇)
- 城市土地复垦申请书 土地复垦验收申请(四篇)
- 社保达成的和解协议书汇总 社保私下签订和解协议(2篇)
- 服装实体店招聘文案范文 招聘服装销售文案(4篇)
- 提前还款怎么申请书(大全10篇)
- 最新车辆不限号申请书怎么写(汇总10篇)
- 瑜伽抖音直播宣传文案范文 抖音直播间介绍文案(5篇)
- 冻结部分股权申请书汇总(优秀8篇)
- 最新参加抗疫申请书(汇总8篇)
- 最新异议的书面申请书范本(优秀11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