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乡村自然景观论文范文怎么写(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5:40:15 页码:12
乡村自然景观论文范文怎么写(通用10篇)
2023-11-20 05:40:15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力,我们需要发掘和利用它们。总结要简明扼要,避免重复和冗长。以下是一些常见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我们带来启示。

乡村自然景观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一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创新之举,是精准扶贫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有效之举。文章通过对精准扶贫和电商扶贫的理论依据进行梳理,简述精准扶贫这一大背景以及铜仁市精准扶贫的开展状况,通过铜仁市的资源现状和其他条件分析出铜仁市开展农村电商的优势,以印江“4+2”模式为例详述铜仁市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的现状和成效,找到电商扶贫实践中存在问题,为铜仁市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发展策略。

精准扶贫;电子商务;电商扶贫;印江“421”

精准扶贫即扶贫政策措施针对真正的贫困群体,通过针对性帮扶从根本上消除致贫障碍,实现可持续脱贫。铜仁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电商扶贫是其中之一。狄荣娜采用ahp法分析得出的结果为物流、农民素质、政府扶持为农村电商起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农产品优劣和消费者偏好是其壮大的条件;林洁通过调研总结出我国农村电商目前存在农村生产规模小、农民认知水平低、物流配送低效等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现有关于农村电商的研究多是从国家层面展开因素和问题分析,少有从地方层面分析电商扶贫意义,本文以铜仁电商扶贫为对象,针对地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一)铜仁贫困现状。

铜仁地处武陵连片贫困地区腹地,贫困人口多、程度深,扶贫任务重。由表1可知铜仁贫困发生率高于贵州省,精准扶贫以来贵州省与铜仁市贫困人口数量不断降低,贫困发生率降低,且铜仁市的贫困发生率减速高于贵州省。

(二)铜仁市精准扶贫工作进展。

铜仁市高度重视扶贫,出台了多个重要文件力争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152566人、贫困村159个,其中搬迁脱贫32576人、产业脱贫78955人、社会保障脱贫6343人。从扶贫资金的投入来看,2013~2016年支出分别为1672万元、1074万元、1320万元、1392万元,2014~2016年支出增长率分别为-35.8%、22.9%、5.5%,在2014年开展精准扶贫后,扶贫支出虽逐年增加但较2013年减少了很多,铜仁市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精准滴灌。

(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推进。

“电子商务”连续4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铜仁市出台《铜仁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等多个文件,市电商办出台电商指导性文件,县区负责人亲自部署电商工作,与组织部、人事局联合开展电商人才培训,与发改局、交通局统筹做好物流规划,保持电商工作联动。

(二)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丰富。

铜仁特殊地势地貌和气候加上民族文化使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独特而多彩。特色农产品有土家“草凳”、玉屏无核糯柿、官舟牛肉干、贵州白山羊等。旅游资源共有11612处,有梵净山等众多aaaa级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仡佬毛龙节、松桃苗绣、思南花灯戏等;苗族“六月六”、赶社节等也是铜仁特色文化瑰宝。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6年贵州已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基本实现电信、计算机、数字电视网络为主的信息网络覆盖。铜仁公路总里程24807公里,高速公路596公里,电话普及率86.74%,互联网用户35.95万户,网络覆盖率约60%,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条件基本满足。

(四)电商巨头助力。

2015年铜仁成为阿里巴巴全国推进农村淘宝的第一个试点市,依托“千县万村”战略建成农村淘宝县级营运中心9个、电商综合服务站515个,成立了邮乐购、京东帮等975个服务站。铜仁市在第三方大型平台上开设铜仁产业带、特色馆,在平台上o2o招商,现已有众多企业入驻天猫贵州特色馆、京东商城,46家企业入驻1688平台,通过b2b、b2c模式推动企业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五)物流系统的不断完善。

铜仁市编制物流发展规划,推进中铁物流等大型物流的建设;出台政策落实物流补贴;借助“千县万村”工程,农村菜鸟物流逐步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基本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市共有物流企业239家,规模以上25家,aaa级物流企业3家,物流快递企业共387家。

(六)消费习惯下的市场潜力。

2016年全国已有32.6%的企业线上销售,31.5%的企业线上采购,33.8%的企业用互联网营销。网民规模6.88亿,农村网民占28.4%,增速为城镇的2倍,互联网普及率达50%以上,网络购物和旅行预订的用户有4.13万和2.6万人,使用率为60%和37.7%;2016年铜仁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742元和8090元,2015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2和40.9,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生活水平低、市场潜在需求大。

(一)铜仁市农村电商扶贫推进现状。

铜仁市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创新的思路与路径,“扶贫先扶智”“授之以渔”,为农民创收、改善其生活,农村电商发展本身就是扶贫的进步。铜仁成为贵州唯一入选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江口县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县,万山区、松桃县、沿河县成为省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由表2可以看出,铜仁市的电商实现了较快发展,交易额增长率达50%,其中网络零售额约占20.7%。从销售统计上来看,铜仁市上行产品主要有茶叶、天麻、空心李等150多种本地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助推了“铜货出山”。但铜仁旅游电子商务还未有明确的计划和方案,推进工作较迟缓。据统计铜仁市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农村就业5300余人,带动7250余户贫困户、3.2万余贫困人口,为贫困户节约生活开支3200万元,带动就业3.6万人,电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二)铜仁市印江“421”模式。

印江县“421”模式即坚持“四措并举”,周周电商培训、月月新品上线、季季营销活动、年年产业孵化;做强“两大产业”,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实现“一个目标”建成全国电商综合示范县。首先搭建“一园一区一空间”,完善信息物流网络,全县基本实现网络村村通,行政村快递物流75%的直接覆盖率。其次推进“电商+特色产业”,形成“一认证一体系一平台”网货“淘品牌”建设体系和“一主体一节点一奖励”的电商销售促进体系,在“一认证一体系一平台”方面,全县有21家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证书36张,占全市的65%,建立了5类100家企业可追溯源体系,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品牌2个,已有15家传统企业入驻1688平台工作,52家企业向电商转型,网商网店500多家,村级电商服务站183个,先后举办多次电商年货节、农产品推介等活动,对电商经营主体营销奖励,激发电商创业者的积极性;推进“电商+创业”,实施电商万人培训计划和电商扶贫“一村一品”网货基地建设项目,全县电商从业人员6200余人,开展电商培训79期7904人次,涌现出众多电商示范企业和个人。印江县农村电商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商扶贫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企业带动农户致富,带动青年返乡创业,为印江县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三)铜仁市农村电商扶贫作用。

电商通过互联网和第三方交易平台促进信息高效流动,降低了沟通成本;向外开拓市场、挖掘农村市场,增加了销售量;生鲜特产由于交易时间缩短、损失减少;贫困人民获得更多就业机会,通过培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贫困人民有了更多购买选择,生活生产成本降低,生活更丰富便捷。农村电商通过创收和提高生活福利推动扶贫。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善了政府主导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扶贫模式因市场的波动而难以长期维持和贫困人口因缺乏致富能力而迅速返贫的困境,中介企业可以有效解决市场问题,农民因为电子商务和技术指导获取了致富能力,可实现多元化扶贫格局和参与式社会治理贫困。市场竞争式的自发脱贫机制减少了政策执行力度不足、资源供给不足和贫困人口脱贫意愿和能力不足的问题。贫困地区长期以来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缺乏信息资源而处于劣势,电商为贫困地区人民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科学决策创造条件,大大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电商发展将贫困地区和外部连成一个整体,资源流动更高效、配置更优化,市场更加完善带来的溢出效应推动社会生态系统完善,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公共基础设施推动贫困地区持续良性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铜仁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不能有效率地提供优质、稳定的农产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征限制了地方品牌的建设和市场的开拓;产业链不完整、产品同质现象严重:生产领域以传统的深耕细作为主、深加工不足,流通领域以国家和大型企业收购为主,消费领域品牌意识较差。需充分认识到电商扶贫的前提是地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业扶贫是核心,电商扶贫是手段。政府和农民需在将重点放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完善产业链,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发展,注重品牌建设。

(二)企业与农户结合程度偏低。

龙头企业与农户实现精准对接能起到积极带动作用,但铜仁现阶段企业与农户对接程度偏低。铜仁市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能力偏弱;企业和农户双方合作意识较差,二者的博弈胜于合作,扶贫无法长期维持。在“企业+农户”的模式下,违约的行为多现,往往农户处于弱势地位,损失惨重。政府应大力扶持电商龙头企业,引导其发挥带头作用,同时奖惩结合,鼓励企业与农户的合作,严惩违约行为。

(三)物流运输难题。

在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基本完善的情况下,物流成本较高也是电商起步阶段发展的一大障碍。其次,物流运输技术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尤其在生鲜冷链物流方面。因此现阶段应给与企业和农户适当物流补贴,引进冷链物流等方面的技术,并配以必要的物流知识培训。

(四)铜仁市贫困程度深。

铜仁市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居民集中在偏远落后的山区,恶劣的环境使得其与外界联系困难,电商扶贫任务繁重;同时许多家庭专注于温饱问题,无暇顾及农产品的生产、推广和销售。因此电商扶贫应贯彻精准扶贫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各地经济现状、基础设施和地区资源统筹电商工作,扶贫的根本在于改善民生。

(五)电商人才缺乏。

铜仁市现阶段电商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但专业化人才尤其是电商复合人才缺乏。铜仁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难以留住高素质电商复合型人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电商扶贫发展受限。一方面政府提供优厚的条件吸引和引进电商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定期开展电商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专业化、实用化。

(六)农户文化和认知水平待提高。

农户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生产、营销和网络信息技术,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导致电商开展低效率。多数农户目光短浅,不注重品牌的打造和维护,看重短期收益,坐地起价、以次充好、品控不稳定,不利于电商长远发展。因此电商人才的指导带头作用和电商知识培训必不可少,农户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政府通过教育方式灌输生产和营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需要用法律法规和严格的监管手段加以管制。

乡村自然景观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二

中国百姓祖祖辈辈吃大米,对大米的依恋如同乡愁一般,镌刻在我们的基因之中。新鲜优质的大米,在焖煮时就能飘香千米,勾出尘封已久的食欲。待到盛出开饭,晶莹的米粒、满口的香甜,瞬间让食客回到童年记忆之中。大米是母亲的巧手在平淡生活中创造出的花朵,最无论离家多远都能品尝到的温暖。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一个盈满大米香甜的地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

朝鲜族地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享有盛名的延边稻米,晶莹剔透,清香扑鼻。和龙市位于朝鲜族自治州南部,土地总面积506861.55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479017.13公顷,占总面积的94.52%。这座美丽富饶的东北小城,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乡村振兴,农民笑容更灿烂。

国家的报告多次提出了对“粮食”的关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还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

近年来,和龙大米声名鹊起,新鲜优质的大米销往更多远方城市。据报道,“和龙大米味道香甜,我们这边人都喜欢吃,另外和龙是我们宁波对口扶贫城市,那里山清水秀东西品质好,所以我们连续两年采购和龙大米给职工搞福利。”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银行去年春节从和龙采购了1050公斤大米,受到员工广泛好评。

和龙市各级政府、基层组织都积极致力于乡村振兴,积极推广本地农产品,让农民增加收入。除了大米,各类农产品的产业化都逐渐走向成熟。在和龙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辣白菜、大米、野山参、林下灵芝、桑黄等五大主导产业已经开始显现他们的带动作用,给集体经济分红、提供就业岗位、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贡献力量。

农产品比以前卖得更快、价格更高。农民们在家门口销售本地特产,辣白菜、大米、野山参、林下灵芝、桑黄、林蛙油、松籽……同时为了推动这些优质农产品的销售,和龙拓展销售思路,结合和龙优质旅游资源进行营销,推出共享稻田、乡村旅游观光加农产品采购线路,近年开始在上海、宁波等十个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推动农产品走高端路线。

同时,各产业发展也创造了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和龙市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不再像过去那样抛家舍业、背井离乡。经济收益不断提升,就业形势持续好转,家家团聚不再分离,和龙的农民笑容更灿烂了。

人文建设,民风淳朴有魅力。

韩剧里,观众总能看到韩国民众的餐桌上摆满了辛辣、凉爽的小菜,酸甜的冷面让人胃口大开,烤盘上滋滋冒油的五花肉让人垂涎欲滴,用苏子叶包上咬一口,齿颊留香!

“共享稻田”项目是和龙市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人文经济建设项目,上文提到的宁波市鄞州银行职工们就参加了和龙的共享稻田项目,每人认领一定面积的水稻田,可以通过视频查看稻米生长情况。参加了“共享稻田”的全国各地人民,在品尝了香甜的和龙大米后,都想去和龙旅游参观。

和龙市光东村、延安村等村还借此发展了民宿旅游。在广袤的田野上,一排排木制小屋,一栋栋画着美丽图案的民宿和小院落,每年都接待大量游客,特别是五一、十一节庆,全国各地大批游客纷至沓来,赏民族歌舞,品朝鲜族美食,看淳朴的自然风光。

有香甜的大米,有鲜亮可爱的朝鲜族服饰,还有淳朴的民风。越来越多对朝鲜族文化感兴趣的“驴友”开启了他们的和龙之旅。

未来可期,贫困县的大逆袭!

现在百花齐放的和龙市,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桑黄产业的兴起是和龙市靠产业致富的一个缩影。

圆葱曾是八家子镇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但是,圆葱附加值低、受市场影响波动大,始终无法让村民彻底摆脱贫困。

五年前,和龙市重新谋划发展路线,大胆提出利用自然条件优势,结合科学技术,种植高端作物。在联系当地一家科技生物公司进行科研考察后,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繁育桑黄。桑黄又称“森林黄金”,市场价可达每公斤六七百元。之后市政府开展东西部对口帮扶协作,和龙市与宁波市鄞州区结成帮扶对子,八家子镇获宁波援建帮扶资金1765万元,给桑黄产业立项再添良机。他们流转南沟村、河南村35公顷土地,种植了71.8万袋桑黄。2019年,八家子镇利用东西协作扶贫资金2400万元,在河南村重新维修冷棚15栋,种植桑黄13.5万袋;南沟村新建120栋冷棚,种植桑黄58.3万袋。

据报道,桑黄产业让全镇771户1337名贫困户脱了贫。依托东西部对口帮扶协作平台,和龙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1000余座桑黄大棚,同时,当地还推动桑黄产业向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龙头企业、村集体和村民形成了产业带动、利益联动、效益共享的发展机制,全市不仅有6700多名脱贫户通过产业分红增加收入,还吸纳解决脱贫户就业500多人。

2019年11月18日,和龙市入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这个贫困县的努力被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动容。

未来五年,和龙继续将发展农业农村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将和龙打造成为“特”“优”现代农业新高地,努力推动辣白菜、大米、野山参、林下灵芝、桑黄五个主导产业,蜂蜜、松籽、油香鸡、林蛙油、冷水鱼五个优势产业发展。和龙市也将启动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园建设,在精深加工上寻求突破。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建项目、建基地、建品牌,优化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骨干企业,着力打造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确定发展目标和支持措施,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集中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让农民在创业中增收,靠产业致富。

曾经的“贫困县”,现在的排头兵,逆袭还在继续。这座萦绕着米香、孕育着“森林黄金”的东北城市,正吸引着更多人去品尝她的香甜、探索她的奥秘。

乡村自然景观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三

通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既有《新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创新及应用》等理论学习,也有美丽乡村及特色小镇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围绕本次培训学习体会,结合目前我县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重大,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工业、养殖业不断扩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又缺乏环保意识,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留住绿水青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减少农村工业污染,鼓励循环经济,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大环境污染惩处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减少农药污染。农村环境治理重在建设,难在坚持,只有通过逐步完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是保住了金山银山。

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农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目前人们衣食住行已离不开互联网,依赖于互联网。一个品牌的成功,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营销策划是打响品牌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下,想网民所想,思网民所思,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来做宣传策划,戳中要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触。近年来,我县农产业搭上大数据后,发展迅速,宣传力度逐年提升,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身份证,让消费者随时查询产品的生长过程,吃得更放心。围绕大数据引领和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实际运用,全面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农产品出口,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等。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意义就是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乡村发展必然要有兴旺的产业支撑,要因地制宜、要具有特色。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发展才能长久,经济才能带动发展。还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乡村更加互助发展。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让村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要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整合起来形成治理有序的规范体系。要充分科学合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生活陋习,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使农村成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只有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生活水平,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

乡村自然景观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四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领袖的号召,投身于乡村建设。在我看来,这体现的是新时代青年们的热血赤城与责任担当。

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最具有活力和富有责任担当的群体,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领袖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当代青年正生逢最伟大的时代,该勇担重任,志存高远,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奋斗中释放出具有时代价值的青春激情。

一代人有一代的责任和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翻看历史,五四运动发端于青年,陈独秀、鲁迅站在时代的潮头振臂高呼,点起科学真理的火把,照亮了一个时代;战争年代,千百万有志青年、英雄儿郎投身革命,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带领下,抛头颅洒热血;建国伊始,华罗庚、钱学森等一批青年学者冲破重重阻碍,回归祖国,为国铸重器。而我们,身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应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学习秦玥飞,学习李忠凯,像280多万驻村干部一样,扎根乡村,奋战在脱贫一线,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愿得牺牲能壮志,浴血坚持创小康。

也许有人认为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机会,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在我看来,“事业靠人,业由人兴”,在农村,在基层,有着更广阔天地,更大的舞台。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正是有理想、有本领、有眼界的青年人大展拳脚,建功立业的时候。廖俊波为官一方,脚下有泥土,心间有真情,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海归学子秦玥飞放弃优渥的工资待遇,回到乡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一批批青年教师支教一乡,为闭塞的乡村带来朗朗读书声;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回到基层,为乡村振兴带来新鲜血液。领袖16岁到乡村插队,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他曾说,在他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在沃土上施展才华,在基层一线挥洒汗水,投身乡村,大有可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将责任握在手中,担当放在心头,用赤城热血浇灌出一片美丽乡村。

5篇现如今,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乡村自然景观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五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在今年春节,新冠疫情的爆发给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一道“附加题”,疫情发生后,上级领导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心做好考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9个月过去了,时间得到了答案,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精准的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当前,许多村干部带动着村民搞产业发展,而产业做强做大做成规模,要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同时,注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在抓典型示范上下功夫,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地理优势,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稳定集体经济来源。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现如今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的劳动力缺乏,能够带领农民实施乡村振兴的人才非常缺乏。所有要注重培养、选拔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和后备力量,从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致富带头能人中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和选拔村干部,建立起数量稳定、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有一技之长的后备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后备力量。注重把外出务工的青年党员、能人吸引回来,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带动更多要素向农村聚集。要强化村民的集体意识,打好低收入群体返贫的阻击战,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长效机制。

总之,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并在实现乡村振兴之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仅让贫穷的人过上小康生活,更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脱贫,让全国贫困人口真正脱贫。

乡村自然景观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六

【内容摘要】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是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结合我县实际,必须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村美、民富、人和”的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崇明生态岛建设品质。打造“美丽乡村”是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号召,为深入推进崇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内涵和品质,促进生态岛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指明了方向。自2007以来,崇明县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总投资累计超过40亿元,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农村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功能得以完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为美丽乡村的后续建设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美丽乡村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工作得到落实的保障,直接影响着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下面,笔者就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谈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政府主导有余,其他力量参与不足。美丽乡村建设中,村级规划、决策大多由村委会少数人说了算,乡村建设也主要采取传统的行政动员、运动式方法,这就导致决策规划视野狭窄,市场机制引入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尤其是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存在“等、看、要”思想,甚至出现“干部热情高,农民冷眼瞧,农民不满意,干部不落好”的情况,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二)组织协调有待加强,部门间合力联动不够。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具体实施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间明显存在合力联动欠缺的现象。如在清理河坡违建行动中,水务局要求禁止河坡一米内种植农作物,防止河坡坍塌,村民提出由上级部门统一种植树木,这样既美观又能防止水土流失。水务局答复这是绿化市容局的职责范围,需要村委会自行与其进行沟通。

(三)重建设轻规划,设计近乎趋同。美丽乡村建设涵盖面广、类别众多、建设周期长,且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各有差异,这就需要在统一规范管理、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色”差异设计。然而在建设实践中,各村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的多,软件建设少;同质化建设严重,特色化建设不足。

(四)治理机制长效不足、监督管理有待完善。一是资金问题。虽然目前对农村地区环境管理有专项资金规定,但是只涵盖了河道保洁、农村公路保洁,而对于村级项目后续长效管理、养护资金却未纳入其中,例如:泯沟绿化后,河坡草坪清理杂草费用、太阳能路灯长期维修费用等,增加了村级财政负担和心理负担,使美丽乡村建设由好事变成了坏事。二是监督考核问题。目前对各村的考核的手段仅限于一次性的实地查看及台账资料的翻阅,对“村美”的持续发展缺少长期的跟踪,对“民富、人和”的目标达成难以进行有效的评估。

(一)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

建设美丽乡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编规划、给资金、建机制、搞服务,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要通过构建村民民主参与机制、自治机制等,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决策主体、建设主体、监督主体、维护主体。

(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单靠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也是不能持久的。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鼓励吸引工商资本、银行信贷、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农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外来资本投入、社会捐赠捐助”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三)处理好统一规划管理与差异设计的关系统一规划管理是指对规划编制、资金项目规范管理、监督考核等一般性的统一顶层要求,同时,又要考虑到各村情况千差万别,必须因地制宜,尊重差异,鼓励特色设计,发挥各村优势。

(四)处理好牵头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美丽乡村建设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党委政府牵头部门要发挥好统一组织协调的作用,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形成建设合力,把各种分散在各个部门中的惠农资金、力量统一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平台上,提高办事效率效益。

(一)强化部门联动,整合各方力量资源。

1、加强组织协调,构建部门联动机制。美丽乡村建设中,各相关部门要制定明确的权力清单,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同时,牵头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整合好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加强组织协调,构建部门联动机制,全力为各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实现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一张图、条块一盘棋”。

2、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建立有效的引导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些具体项目(如乡村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实施,要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方式,交由企业和市场去运作,最终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二)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探索村级经济发展新模式。

1、建立村民民主参与机制。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农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增进农民民生福祉。因此,从规划、建设到管理、经营,自始至终都要建立农民民主参与机制、村务公开机制,使政府、村级规划建设的美丽乡村和农民心目中想要的美丽乡村相统一,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切实调动农民参与建立的积极性,让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可出台一些奖励制度,加大对五星级文明户等奖励力度,适时推出“美丽家庭”等各项评比活动,增加群众自觉参与的热情。

2、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可通过“村规民约”等载体,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对乱倒垃圾、乱建坟墓等违反规定的家庭予以经济和精神处罚。通过一段时间的密集监督和惩戒措施,逐步改变村民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建立村民督察队,通过群众管群众的方法推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家园建设。

3、探索村民参股运作机制。探索引导村民股份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把土地、资金、劳力这三个生产力要素整合起来,做到土地入股——地生钱,资金入股——钱生钱,劳力入股——力生钱,农民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使美丽乡村真正变成老百姓共同的奋斗目标、致富家园。

(三)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1、立足乡村特色,进行分类制度设计。在中央对美丽乡村提出的“五美”(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创业之美)要求基础上,注重规划引领,立足乡村特色,编制村庄规划。各乡镇、村根据各自特点,编制镇域规划,开展村庄风貌设计,着力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将建制村分类规划,分为特色农业村、休闲产业村、综合发展村等类别,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品牌建设。

2、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建议在已有专项资金规定的基础上,研究并完善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专项基金,将项目建设后续管理、维护资金纳入其中;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监管,要完善专款专用、专户拨付、专户报帐的核算体系,切实规范报账制度,严禁建设资金挪作他用;以乡镇报账为主体,建立健全县级专户拨付、镇级报账和村级台账的核算体系,并规范总账、明细账、分户账和凭证管理制度,做到账证一致、合法有效。

3、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平时不定期督查、年末考核验收的监督机制,完善部门、乡镇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具体化、责任化,并通过网络平台和村务平台进行公开,注重广大村民的监督,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乡村自然景观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七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中央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此次集体学习前两个月,总书记就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定战略、明思路、论办法,习近平主席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下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正逐步成为现实,一步一步的向着目标迈进。

振兴乡村,聚焦三农,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很多,这时候就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上抓起,严格落实《乡村振新战略规划(20__-20__)年》的行动纲领。实施乡村振新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显著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就是要切实把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应认识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十分关键的,要想让农民提高收入,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打开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同样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视农民,特设了农民丰收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为了农民的丰收带来了许多好的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保留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此同时,农村也要大力引进发展需要的人才,引入资金,大力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的特色农产品。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开拓网络市场,将市场扩大化。

要以科学、全面、实用、精准为原则,大力发展乡村事业,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落实好乡村振兴的计划,未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努力,为了让乡村城镇共同发展努力。

乡村自然景观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八

今年是全国乡村旅游年。××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旅游六要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了××省乃至全国乡村游一颗闪亮的明珠。截止11月,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0%。在今年“20xx—××乡村游十大美景及十大景区”大型评选活动中,××景区以最高票位入选,并获得最佳影响奖。××在发展乡村游产业的时候,以环境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为背景,以特色为亮点,深度挖掘××的民俗风情、文化传统、农耕文化、民间技艺等××本土化的东西,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社会价值,使该产业逐渐成为××旅游兴县的主导力量。

该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始终认为,要做大做强该产业,必须紧紧依托本县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生态这一品牌,宣传生态、保护生态,以生态留客,以环境聚财。一是××具有资源优势。××是××省唯一的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区。境内山青水秀,风景如画,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3%,年均气温17摄氏度,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7%,空气质量优良,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5万个,有全国罕见的无菌区,被誉为“天然氧吧”。境内九岭山海拔1794米,是赣西北最高点,从其南麓源出的北潦河南北两支流平行横贯全境,水资源四季充沛,且无污染、矿物质含量高。二是生态产业链初具规模。优良的生态,造就了×ד中国椪柑之乡”和唯一的“中国娃娃鱼之乡”的美名。以无公害椪柑、绿色大米、珍稀白茶、早熟梨、油光板栗、高山蔬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和加工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产品上市前全部达到了生态和环保的要求。三是生态保护卓有成效。××是全省沼气工程建设先进县,全县沼气池保有量达7000只,有数万农民从中受益,年节约薪材3万多立方米;××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娃娃鱼保护,现已成功繁殖娃娃鱼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20xx年颁布了禁伐阔叶林的政府公告,近年来共关闭30多家粗放型的木竹加工企业;严令禁止在境内主干河流上游开工建厂。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国内乡村游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的经验说明,传统文化越丰富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更红火。因此,××注重把自身的文化建设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去,使得该产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该县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唐升元年(公元937年),迄今一千多年,诗词文化、青天文化、禅宗文化、客家文化,交相辉映。历史上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有唐代诗人刘慎虚、高僧马祖道一,宋代诗僧释善友,明代礼部尚书李叔正、清官况钟,清代著名词人舒梦兰,当代著名导演陈方千。境内座落千年古刹宝峰寺,是佛教禅宗“三大祖庭”之一,南天八祖马祖舍利归骨地,全国各地数百高僧在此修性传佛,享誉东南亚,由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亲任方丈,并在寺内兴建××佛学院。××是“中华诗词之乡”,乡乡有诗社,妇孺皆吟诗,被认为“踏遍山乡路,诗朋满××”。通过精心酝酿,科学规划,该县在乡村游的各条线路、各种产品中以不同形式铬入本县文化历史的东西,让乡村游注入文化这一元素,使游客在游览美丽的山水风光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了乡村游的内容,提高了乡村游的品味。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无限生机与希望。一方面,该县发展旅游的大举措、大手笔为乡村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该县县委、县政府本届班子以来,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把旅游列入县域经济工作的重点,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县直单位和乡镇的领导相继外出到四川成都、湖南张家界等地考察学习,对照典型,分析县情,召开千人大会进行部署和动员,把旅游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落实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任务分工方案》、《风景旅游区“穿衣戴帽”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定》和《关于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付诸实施。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该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经过几年来的发展,××风景区已形成了由况钟园林、宝峰、盘龙湖、骆家坪“四大景区”组成的百里风光带。景区有国家级景点93个,开发出漂流、户外拓展、滑草、野战、溜索、水上娱乐、农家乐等20多个项目,有山庄、宾馆40多家,床位3500余个,成为一个集休闲度假、避暑疗养、观光娱乐、宗教朝觐、名人瞻仰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是全国著名的“漂流大县”,境内开发峡谷漂流点4个,有船只3000余只,同时,一支上千人的××漂流大军在全国20多个漂流点投资兴业。正是因为该县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旅游产业逐产翻番,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实现旅游投入10亿元,接待各类游客550万人次。旅游业的大发展使乡村游的大发展成为可能,并成为该县旅游发展的品牌产品和主打产品。

在我县,虽然发展乡村游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有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为基础,有发展乡村游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县委、政府始终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创造出××乡村游的特色和亮点,只有这样才能在乡村游市场中脱颖而出,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兴县”的发展目标。一是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县委、县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农家乐”项目的发展,目前,中源乡、高湖、宝峰镇等乡镇已开发建设的“农家乐”示范点20多个,让游客住农家房、吃农家饭、种农家地、享农家乐、体验乡村风情民俗。二是丰富乡村游内容。来到××,不仅可以使游客享受到乡村田园风光,探访古村古建筑,还可以体验漂流、野战、滑草、看环球飞车表演,采野果、摘椪柑、观赏娃娃鱼、帐篷露营、篝火晚会、风昧烧烤等,乡村游与风光游、体验游相结合,相得益彰。三是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每年农历2月举办的马祖节,在宝峰寺举行,突出“禅宗祖庭”品牌,弘扬“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教义;每年7月举办的漂流节,突出“娱乐天堂”品牌,打造“锦锈中华第一漂”;每年11月举办的椪柑节,举行采椪柑,垒椪柑、吃椪柑活动及比赛,丰富秋冬季××乡村游内容。由于××乡村游主题突出、特色明显、内容丰富,成为众多游客外出旅游的首选。

××××乡村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渊源流长的传统文化、政府主导的强大支撑和独具特色的娱乐项目,使得该县乡村游呈现出强劲发展地逼人态势,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景区竞争中牢牢地占据一席之地。该县将坚持既定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全力支持乡村游发展,××乡村旅游,一定大有可为。

乡村自然景观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九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城镇化建设同农村经济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针对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受阻的原因进行讨论,提出一些能够促进农村经济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城镇化建设论文。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脚步,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说是我党所领导的中央政府多年以来不变的心愿,然而在实际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城市发展水平要以牺牲农村发展和农民利益为代价的话,那样的城镇化发展不要也罢。

2.1农村土地利用转化率低。

要想更好地实现我国城镇化建设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看见二者之间存在的障碍。农村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太快,使得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低,也就是农村土地利用的转化率过低,城镇化转换规模太大了,没有经过规划就私自占有农民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我国已经有超过680县级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到了0.8亩警戒线面积以下。

2.2农村农业资源大量流失。

第一,财政支农比例下降。由于我国城市城镇化建设发展需求不断上升,进一步造成了农村农业资源的大量流失,很明显地就反应在了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中,对于农业生产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下降,城镇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掠夺了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中共中央一直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将农村经济建设的投入比例提高到20%以上,但是一直都没有实现。第二,乡镇企向城镇集聚。在城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很多乡镇资源,乡镇企业向城市方向靠拢都是潜移默化,比如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大量农民工向城市涌入,甚至不再选择回到农村,而是选择在城市中安家落户,这是因为城镇中医疗卫生资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资源,都要比农村好很多,自然也就没人愿意选择回到农村发展建设家乡。第三,农村人口就业城镇化进程缓慢。尽管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到城镇,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农民就能够彻底摆脱“农村”身份,真正被城市所接受,实际上他们还是以“农民工”生活着,近20年来,真正的“农转非”人口数量不到35%,说明农村人口的城市融入发展进程缓慢,城镇化建设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所起到的刺激带动作用并不是很强。

3.1正确处理城镇化同农村农业间的关系。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同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农民收入水平,需要地方政府能够正确处理好城镇化建设同农村农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绝对不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来换取城镇化建设成绩,要把提高农业生产率放在农村发展的首要位置上,加强农业发展的主动性,城镇化速度要依从于地方农村农业的发展速度。

3.2做好农村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

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做到对土地的合理优化配置,根据科学发展观原则,处理好农村工业建设用地和耕地之间的关系,对那些能够异地开发非耕地资源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鼓励,实施老、旧厂房改造工程,能够结合目前提出的“合乡并村”项目,对小城镇中的商品房集中开发,加强对现有土地生态环境的科学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因工业生产对农村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

3.3加强地方中心城镇建设。

关于中心城镇的建设问题,就是要统筹规划区域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工业、文化产业集聚地,整合地方产业建设资源,进而扩大区位优势,尽可能地扩大中心城镇的建设管理范围,鼓励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地方中心城镇聚集,在中心城镇的建设过程中,培育孵化创新创业性产业,引进更多高层次高素质型人才,从而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

3.4改革绩效考核制度。

在地方中心城镇的发展建设中,还要求地方政府能够建立一个正确的政绩观,不要去做那些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要能够真正意义上为农民谋福利,谋发展,深入到群众内部去考察农村现代化发展动向,比如乡镇企业的聚集程度,农村土地的利用率,人均耕地面积情况等。

3.5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当然,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地方政府能够加大投入,扩大城镇化建设范围,进而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城乡一体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物流环境,加强对农村的“三网融合”力度,改善农民住房的居住条件,扩大农村招商引资范围以及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各界对农村产业项目进行投资培育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我国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在今后的农村经济和城镇化发展中,就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原则,正确处理城镇化同农村农业间关系,做好农村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加强地方中心城镇建设,改革农村建设绩效考核制度,从而更好地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及服务的建设发展水平。

[1]陶伟。区域农村循环经济构建与发展策略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2]杨朝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理论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3(4).

[3]杨曙辉,宋天庆,陈怀军,欧阳作富。基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的理性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2(5).

乡村自然景观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

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必然是非比寻常的。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于我国有着6.7亿农村人口的特殊国情,要想在这种情况下既保证城镇化的正常推进,又要在城镇化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还要保持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必然要寻求一种特殊的经济发展方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国人民逐渐摸索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新型农村经济提出的主要背景。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人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型农村的发展方针。它完全不同于以前农村以农业为主的发展形式,而是对农村发展形式进行了完全的创新,从而使农村经济更具活力与竞争力[1]。在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困扰农民多年的“三农”问题能得到更好的解决,也有利于推动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结构,为二元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充足的条件。长期以来,我国深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导致农村经济一直得不到较好的改善,农村经济长期远远落后于城市,致使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但是,城镇化的发展大大改变了这一落后局面,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强大推动力,对缩小差距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变了农村以土地为主的单一的生产方式,在传统农村转化为新型农村的道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深刻变革。

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生产力提高对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改革放开30多年的进程中,城镇化的程度一直在加深,相应的它也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态,为新型农村经济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首先,生产力的提高对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其次,生产规模的扩大化和生产机械的先进化、集中化,都是新型农村经济必不可少的。城镇化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为新型农村经济的产生准备了充足的必要条件。

1、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

新型农村经济在农村变革中继续发展,但是由于组织问题等因素的不健全,导致发展前景堪忧。新型农村经济概念刚刚提出,还未能在社会上得到完全普及,而且,经济组织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发展较艰难。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新型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问题,在分配和积累、利益和风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和有效的国家支持,多数农民对新型的农村经济信心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经济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工作粗放松散。

由于我国的新型农村经济起步较晚,国内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所以其组织结构多是由国家发起建立起来的,在农村施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运行、管理上的问题和缺陷。首先,由于多数农民缺乏鲜明的法律意识和知识,很多经济组织并未在相应的部门登记注册,导致许多管理组织不能取得合法地位。其二,管理体制不够先进,民主性也不够强。很多组织内部的管理者都是政府任命或自封的,没有得到多数农民的认可,其决策很难得到农民的大力支持[2]。况且,由于组织建立的仓促性,许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没有跟着完善起来,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也严重限制了组织的健康发展。

3、发展条件落后,导致经济组织发展缓慢。

由长期的社会发展实践可知,一个组织机构的组织发展能力是和其发展前景息息相关的。但是,对于新型农村经济来说,其外部发展条件极其恶劣,严重阻碍了新型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其外部发展条件恶劣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人们对新型农村经济的认识存在偏差,只看到了其发展的缺陷,而忽略了其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且,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配套不够完善,不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其次是新型农村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国家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扶持,但是正是由于新型农村经济缺少这种有力的扶持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缓慢。

1、创新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

传统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虽然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将其与新型的农村经济相结合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农业产业化经营必然少不了市场、企业和农民间的紧密联系,但是新型的农村经济要大胆开创更多形式的经营模式,各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都可进行尝试,如与中介组织、各种龙头领导组织等合作。还要合理引导农户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经营模式,以实现新型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

2、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新型农村经济是面向全体农村、以期能改善农民现状的一种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征询农民的建议,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另外,还应该聘请农业经济专家,对这种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产业的发展实施专业的指导,从而保证新型农村经济在农民的主体作用下能健康持续发展。

3、健全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机构。

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而引发的一系列发展问题必须得到及时的制止,才能促进其全新发展。所以,不仅要健全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组织机构,还要对其进行合理调整,改变其单一的管理职能,结合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发展前景,彻底完善其组织机构,发挥对其的领导管理职能[3]。而且,还要健全与其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使其管理工作有明确的依据,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城镇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更何况城镇化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益处。当前社会的工作重心就是在这种高度城镇化的背景下,做好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工作,这必然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但是为了社会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策略,推动新型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作者:卫方方单位: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党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