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3 01:54:16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青春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本,我想我们需要充分利用青春的力量去追逐梦想。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这些总结范文中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总结内容,对于我们的总结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论文思路框架模板篇一
1.非专业教育的概念。
非专业教育指的是独立于传统专业教育之外,以教育对象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以人性塑造为基础,利用一系列系统性作业活动作为培养载体,结合具体环境和培养对象自身特点,充分重视外因对内因的影响,通过不同载体人为营造外因氛围,重塑被教育对象观念体系和认知准则,最终实现培养对象具备可持续发展基础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
2.非专业教育的内涵。
非专业教育这一概念名称是为了与传统专业教育相区别而提出的,它教育的目的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通过周密设计的训练方案和情景体味,达到对培养对象自身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修正劣势资源,引导其逼近或成为环境认同的成功要素并在培养对象观念和行为中加以强化。通过不断整合、修正、强化的循环,积极因素得以固化,消极因素被转化或摒弃,使教育对象自身发展平台具备比较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利用这一基础拓展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发展的持续性。
非专业教育体现的是一种对精神、意志、习惯、性格层面的培养与塑造,它与传统专业教育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差异性。非专业教育注重对非智力因素的塑造,通过营造外部干预,渐进性的对人精神层面加以优化,将打造可持续发展平台作为实践的终极目的。传统的专业教育将知识、经验、技能的传授作为目标,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将课堂教学和技能实习作为手段,通过对记忆储备程度和操作完成情况的考察来衡量教育目标完成情况。(2)教育目标的评价不同。非专业教育的目标评价侧重于定性,内容相对宽泛,更多的体现出受教育对象隐性能力的提高,比如魄力的提升、情绪控制的完善等,只能通过具体实践得以反映,无法利用常规考评体系进行评判。传统专业教育结果评价以定量为主,具体要求相对局限,常采用标准化方式进行,比如现行的各级考试制度和技能测试。这种评价体系对培养对象个体差异性的体现相对缺乏。
二、非专业教育的特点。
1.教育形式与载体灵活多样。
非专业教育主导理念是通过情景训练达到人的精神因素与大环境要求相匹配,从而促进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样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标必然需要不同的形式和载体与其相适应。情境设计是整个非专业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教育形式和载体多样化的直接原因。不同的训练目的需要不同的情景,而情景的营造需要对其表现形式进行有计划的设计,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承载实体。由此可见,非专业教育这种“不拘一格”的特点有着内在的决定因素,呈现出独特的丰富性和多元化。
2.注重对人才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培育与塑造。
人才的重要特点不仅体现在精湛的专业性上,更为重要的是其自身有着强大的更新和完善的能力,呈现出一种持续性的发展态势,从而在多变的环境中时刻保持有利地位,创造出比常人更为丰厚的价值。这样一种态势的产生客观上需要个体具备较为全面的非智力素质,包括群体适应性、协作精神、自我激励意识等方面能力。不难看出,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非专业教育研究并力图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人才持续发展能力的探索与塑造已经成为非专业教育的标志性理念和生动特色。
三、非专业教育结构布局原则与方法。
为了使非专业教育更好的服务于教育对象,服务与整个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出自身特色优势,我们需要重视非专业教育结构框架的设计与安排,使这种构建决策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非专业教育的培养效果,达到个体内因环境优化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充分结合和依托专业教育资源,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
非专业教育的模式带有很强的非特异性,是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培养体系,强调对教育对象人性基本层面的优化和完善,力求为其他领域的教育建立优良内因平台,维持和促进培养对象发展的持续性和高效性。因此,非专业教育成果的取得必然会对专业教育的进行产生积极作用,使专业教育的效果得到提高,增加个体对专业教育的接受性和自觉性。由此可见,专业教育是非专业教育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非专业教育在对自身结构进行设计时,应当有意识的'结合个体所处专业教育环境的实际情况,在两者之间建立较为有效的直接联系,缩短两类教育成果互相转化的时间,提高相互促进的效率,最终达到“共赢”的实际效果,使教育对象在人性层面和技艺层面实现和谐共进的良性循环状态。比如,在中文专业学生群体中开展话剧演出活动,利用专业知识支撑话剧表演这一情景设计,使学生在团队协作、应变能力、情绪控制等非专业方面得到积极的锻炼,同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专业学习更具热情和信心,在专业与非专业之间实现良性“共赢”。
2.注重教育对象个体差异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育实践表明,任何教育模式都不可忽视被教育个体的先天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是具有决定性的。所以,非专业教育的构建应当体现对个体的充分尊重,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形式上宜采用相对柔性的结构模式,情境设计和活动参与方面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体现出对不同群体的特殊针对性,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对教育效果的消极影响,利用多层次、宽维度、立体交叉的外因设计,达到对群体宽覆盖的目的,减少差异性的作用范围,力争达到个体等量收益的理想状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组织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运用。
3.全面优化内因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个体内因环境的优化是非专业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其程度体现着教育成果的优劣。对内因环境的塑造要体现全面的特点,查实不足进行改善,面对普通强化特色,针对优势给予提高,使个体观念体系和认知标准不断得到完善,实现非专业教育对个体整体优化的目标,为个体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内因基础。在非专业教育布局的安排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结构框架服务于优化内因这一中心目标,活动设计体现营造可持续发展平台的原则,围绕教育对象全面发展做文章、想思路、建机制,积极开拓新领域,创建新方法,勇于实践,敢于革新,充分利用各项有利条件,为非专业教育体系结构的高效性、持续发展性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敬菊华,郭天平,张珂.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山东社会科学,2006,(08).
[2]王广良,谭梦洁.加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8).
[3]严毛新.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及对策.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01).
论文思路框架模板篇二
摘要: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的主流模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与房地产的关系,甚至创造出“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本文基于连锁经营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及应用,以期使连锁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展现了其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现代商业的主流模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了与房地产的关系,不但在房地产的经营中广泛采取了连锁经营的方式,而且在连锁商业中,房地产经营已成为连锁企业的主要收入渠道,麦当劳公司的收入90%来自于房地产经营,我国发展最快的大型连锁商业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均通过房地产辅助其扩张,甚至创造出了“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因此,连锁经营中的房地产战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一般认为,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价格,在多处同样命名的店铺里,出售某一种(或某一类、某一品牌)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这种经营模式即称之为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是商业制度的创新,被誉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自1859年美国出现第一家连锁企业――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后,连锁经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欧美国家,连锁经营占到整个零售商业的60%-70%,销售额占90%。美国连锁大王“沃尔玛”公司,其销售额已连续七年超过美国通用和微软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名。
标准化。标准化即指经营的商品、服务、企业整体形象的统一而标准化。连锁企业拥有统一的企业名、企业徽,统一的建筑形式、统一的店堂陈列、统一的广告宣传、统一的服饰等。连锁企业经营的商品具有同类性,服务的水平和风格也完全相同,从而树立了统一的企业形象。
专业化。专业化是指连锁企业的商品采购、储存、配送、销售及经营决策等职能的相互分离而专业化。连锁企业对业务活动进行了详细分工,甚至每个人的职责都趋向专业化,使其职责分明,各负其责。通过业务活动的专业化,从而保证了连锁经营各项活动的决策正确以及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集中化。分工越细的体系就越需要集中化管理。连锁企业实行集中决策和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即销售计划与经营战略、店铺选址、员工教育、商品采购等,均由总部负责;广告及信息也都由总部控制,形成一整套的决策管理体系。连锁分店负责商品销售及提供服务。通过集中管理,实现连锁企业的统一经营。
简单化。连锁企业在业务操作规范上化繁为简,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连锁企业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操作规范简单而好记,容易掌握,从而保证了连锁企业服务的标准化和工作的高效率。
规模化。规模化是指连锁企业在销售网络上、商品采购、商品配送、企业人员培训、销售广告等各种经营资源方面的规模化利用。连锁企业必须是若干个企业(店铺)联合而成的,形成规模经营,单个企业不能称之为连锁经营。如沃尔玛全球有4000多家分店,麦当劳有30000多家分店。连锁企业通过大量采购,从而降低商品进货价格,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统一管理、标准化经营,使各分店商誉共享、经营管理技术共享,降低了经营费用;数量众多的销售网络,大大增强了销售能力。规模化为连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所以,连锁经营从本质上看,是把独立、分散的商业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覆盖面很广的大规模销售体系。它是现代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理论在商业领域里的运用。连锁经营这一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以其自身的特点,发挥着巨大的“魔力”,掀起了现代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
(一)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本质要求。
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开店即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以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连锁企业只有不断开新店,才能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降低进货成本和管理费用,发挥规模效益,取得快速发展。
而开新店,首先就要确定开店的业态,即要开一个什么类型的店、经营什么、以什么方式经营?开一个与原有连锁经营体系相同的店还是开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店?零售商业的业态有很多种,分为便利店、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等18种。但从总体上分为有店铺经营和无店铺经营两种业态。有无营业场所和营业场所的规模、结构不同,则连锁分店的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商品销售方式、服务功能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连锁企业开新店,首先必须确定开店的经营业态,以确定连锁企业的经营目标。
就目前世界范围零售业态的分布来看,有店铺经营是零售经营的主要业态选择。显然,店铺的开发和建设是有店铺零售店的首要任务。铺面规模、结构会影响连锁经营的规模、商品结构和经营方式以及服务方式;铺面建设资金的占用量会影响连锁经营体系流动资金的使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铺面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会影响连锁分店的开业时间是否正常和连锁体系的开店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而店铺的开发和建设就是连锁店的房地产开发,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从本质上讲就是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选址战略。连锁企业的选址战略,就是要确定店铺的选址标准、开新店的条件、商业区选择、商圈调查、商圈市场评价,从而确定恰当的业态、优越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营业面积、有利的商业和购买环境,使店能够经营成功。而这一切,正是商业房地产开发的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符合了连锁经营的要求,才能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便利条件,如果商业房地产开发不符合连锁经营的要求,店铺选址不当、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规模过大或过小、购买力不足、交通不便、同业竞争过于激烈等等,都会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致命的影响。因此,选址是连锁经营成功的秘诀,选址战略是连锁经营的重要战略。而连锁经营选址战略从根本上讲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网络战略。营业网点多、销售规模大是连锁经营的最大优势。连锁经营必须开发许多的网点、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具有规模效益,发挥规模优势。而规模的扩大,仅仅依靠扩大经营范围和商业促销已经不能奏效,只有依靠网点的增加,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顾客市场上,不断增加新网点,扩大销售网络才能实现。因此,连锁经营实质上是网络经营战略。不断地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市场上选址、店铺设计、建设及装修、开业,这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
连锁经营的资本运营战略。美国贸易法规定:连锁店是至少有在一家总店控制下的10家以上的经营相同业务的分店。英国则认为,连锁店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单一所有,即一个公司或一个合伙店或单个业主所有;集中领导,统一管理;设立的店要相同;有10个以上成员店。日本“连锁店协会”则规定“连锁店是在全国拥有11家以上的商店,每年销售额不少于10亿日元零售额的店”。
从以上世界各国连锁经营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连锁经营是规模化的经营,通过规模经营来获取规模效益。连锁经营是商业资本集中、垄断和扩张的产物。而其中,房地产是其最大的资本。因此,连锁经营战略首先是房地产资本运营战略,其房地产运作的好,连锁经营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其房地产运作的不好,将导致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失败。
(二)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实践背景。
1.为了推进连锁事业的发展,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房地产开发是连锁经营的先决条件,没有经营场地无法开展经营。而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本,用于土地购置、店铺建设和店堂装修,少则上百万,多则上亿元。而且连锁店要不断的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或吸收加盟店,以扩大规模获得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了减少资金压力,有些连锁企业不是自己买地开发,而是采取租用的方式获得经营场地,甚至与地产商合作经营。而对于更多的加盟商来说,他们往往既缺加盟金、更缺建房款,正是资金的困难限制了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为了推进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也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加盟店只需缴纳少量的房租就可开业。麦当劳就是借此方式而实现了加盟店的迅速扩张。
2.房地产的稀缺迫使连锁企业必须开展房地产经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土地成为稀缺和珍贵资源,地价飞涨,土地竞争十分激烈。连锁店为了开新店,纷纷在各个城市圈地布点。但是,由于土地竞争激烈,好的地块早已拿不到,即使是拿到了,拿地成本也很高。而零售商业又十分强调在城市商业中心、人口稠密地区、交通便利地区开店,这些地区往往是城市土地资源最少、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因此拿地成本就最高,甚至是天价土地。再加上不断上涨的建筑材料费、人工费等,使得开店的'成本越来越高,经营收益弥补不了涨价的损失,企业无法承受。在我国每年递增5%至10%的房租成本,已成为企业开店的最大难题。这就迫使连锁企业不得不考虑房地产开发的问题,考虑如何才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较好的位置和良好的经营环境。另外,房地产价格的快速的增值保值性,迫使(或者说是吸引)连锁企业开始考虑投资房地产业。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连锁企业自己开店的需要,而且还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消除地价的上涨、增加房租收益,增加连锁店的总收益。房地产高达20%-30%的毛利率,使商业地产成为商业资本又一个很好的投资选择。
这也是很多连锁商业与房地产经营联合的主要原因,许多连锁店同时成立房地产公司,许多房地产公司也同时经营连锁商业,“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在商业和地产界已开始流行。麦当劳的快速扩涨就主要依靠麦当劳房地产公司的运作,我国国美集团也拥有鹏润房地产公司。如果没有房地产运作的支持,国美电器要实现20后连续四年的利润暴涨和国美股票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
3.零售经营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零售店获得经营场地的方式有两种,自建开发或租赁经营。自建开发,往往得不到好的地块,或拿地的成本过高,影响连锁企业的开店步伐和经营收益。通过租用经营可以找到好的位置(因已经有房地产公司先抢到好的地块进行了商业开发),但由于房租上涨过快,经营利润会被涨租吞掉;并且无法对店铺进行改造,租房的结构、布局甚至水电设施,都会对连锁经营的商品构成及经营方式带来很大的限制。因此,是自建开发还是租赁经营,必须与连锁经营的整体战略联系在一起考虑。而商业房地产的开发也必须与商品经营的需要相结合。我国商业地产空置率高达30%,商铺销售后期经营不佳,其主要原因就是地产商脱离了商业经营的需要,单纯搞房地产开发,商铺的规模、结构不适应商业经营的需要造成的。所以,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必然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必须与商品经营相结合。
美国的麦当劳(mcdonalds)原来只是卖快餐的,但当它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制造快餐的程序、店面摆设的规则、店铺选址的秘诀,并最终利用麦当劳的牌子以特许经营的方法扩张时,麦当劳在很大程度上已变成了一家经营房地产的店。麦当劳总部如今基本上不具体经营快餐业务,而更多地分析哪个地段是一个城市将来人流最旺的地方。论证完毕后,就买下看中的地块并建立快餐店,然后寻找特许经营的合作伙伴,将快餐店租给他们经营,向他们收取特许经营费和这块商业旺地的铺租。只要承租的加盟者能够生存,麦当劳至少可以在房地产上赚取40%的利润,而且随着物价上涨,麦当劳的租金只涨不跌。
以租赁为主的房地产经营成为麦当劳主要的盈利模式。由于加盟者一般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3万美元的土地费用和4万美元的建筑费用,也常无力争取贷款,麦当劳公司就负责代加盟商寻找合适的开店地址,并长期以低价承租或购进土地和房屋,然后将店面出租给各加盟店,获取其中的差额。这是麦当劳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实质是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为实施房地产策略而成立的公司)用各加盟店的钱买下房地产,然后再把它租给出钱的加盟店。这种房地产经营策略,实际上是把第一债权人的权利转让给了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以使它能具备从银行取得贷款的资格。这既解决了加盟者开店的资金困难,又增加了麦当劳公司的收入,同时,通过控制房地产,更有利于麦当劳加强对受许人的管理。资料表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麦当劳的近万家餐馆中,有60%的房地产权属于麦当劳总部,另40%是由总部出面向当地房地产主承租的,使麦当劳成为全美价值最高的零售房地产公司,仅在帐面上,就值41亿美元。麦当劳收入的1/3来自直营店,其余来自加盟店,其中,房地产收入占这部分收入的90%,由此,房地产收入成为麦当劳的主要收入。如今,麦当劳有30000家快餐厅,其收入就可想而知了。
麦当劳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分店,在北京东单大街与长安街接口处的黄金地段。20世纪80年代末麦当劳进驻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土地可以转化为资本,后来王府井的改造使麦当劳仅因拆迁而得到大笔的土地补偿,此时人们才知道麦当劳投资房地产眼光的犀利。
其实,在地产中淘金的非地产企业,远不止麦当劳一家。如世界第一、第二大零售连锁商业沃尔玛和家乐福,以及国美、苏宁等国内的很多品牌零售店,其实就是商业用房的最大房东,因为这些店是一个知名品牌,同时它要的商业用房的量很大,所以他可以用一个很低的价格租到房子,如沃尔玛的租金就比其他中小零售商低20%-80%。由于沃尔玛是一个品牌,对地段的商业前景有较专业的分析,所以可以用比较高的价格把店铺分成很多块租给小业主,租金差价就是这些店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因而,这些零售店不仅仅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赚取利润,而且以自己的方式经营房地产赚取巨额利润。
目前,我国连锁业的发展正处在快速扩张,遭遇国外跨国连锁集团的渗透,竞争激烈和地价飞速上涨,经营成本过高的不利环境下。连锁经营中的房地产战略,给我国连锁企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有利于困境突围的经营之道。
参考文献:
1.李晋源.从一到无限――连锁店的经营与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王吉芳.连锁经营管理教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冯宛平,宋之苓.中国连锁商业理论与实务[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4.郎咸平.模式――零售连锁业战略思维和发展模式[m].东方出版社,2006。
论文思路框架模板篇三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的工作内容与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会计工作的特点逐渐进行融合。因此,本文针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融合策略,以便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模式,通过有效的财务分析,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营业绩。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方式;经济发展。
作为会计行业中的重要内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对相关会计人员的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在会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吸取过去的经验,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估,向预期型系统逐渐进行转变,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成功转变的关键。虽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有很大不同,但是在提供信息的很多方面具有相同的特征,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界限变得模糊。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含义:
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财务会计提供的内部资料和其它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加工报告,使企业的管理人员能根据整理出来的日常报告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了解、规划和控制,客观的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切实提高企业总体经济效益。财务会计是指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已经交易的活动和信息事项,进行加工处理,根据财务报表制作为财务报告形式,将财务信息向企业外部进行汇报[1]。财务信息可以反映出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以货币为计量尺度,添加财务信息文字进行适当描述。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同点:
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占有重要地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目标相同,都是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服务,具有相同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其工作信息也可以互为所有。在具体工作中,管理会计的工作信息是财务会计总结的,通过对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利用;而财务会计要以管理会计的工作结果为工作参考,在一定程度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相互联系、相互限制的关系,保证现代企业财务工作的高效合理,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点:
(一)工作内容不同:
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企业资金进行分析评价,预测和控制企业资金风险;而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利润等企业流动资金进行准确核算,以报告的形式表现出企业的经营状态,给决策者提供信息依据。
(二)服务对象不同:
管理会计主要向企业内部提供有价值的经营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直接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财务会计是向企业外部提供基本财务信息,面向所有与企业存在联系的利益集团,服务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2]。
(三)工作重点不同:
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是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服务,定期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预估和决策。而财务会计的工作重点是根据过去经验信息数据,以报告的形式进行表现,准确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状况。
(四)工作报告编制时间不同:
管理会计的工作报告编制时间存在一定弹性,根据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需求,可以为一天,可以为几个月,也可以为几年。而财务会计的工作报告编制时间存在硬性规定,一般来说,财务会计的工作报告编制时间为一个季度,或者一年。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策略:
(一)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属于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下现代企业过于重视财务会计的工作,认为会计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企业资金进行记录和计量,而忽视了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积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提高自己对会计工作的认知水平,将会计的财务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高要求,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融合打下基础。
(二)建立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企业高效经营管理过程中,离不开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与自身状况相结合,建立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协调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严格遵守会计准则,重点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从而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数据,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三)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
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部门的工作繁重,涉及了大量的预决算和资金成本核算等工作内容,由于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工作人员的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很难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企业要及时根据会计工作的需要,将属于管理会计的职能从财务会计部门进行分离,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各自最大优势。
(四)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随着信息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降低了信息处理的资金成本,还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质量,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和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对会计信息资源进行整理总结,为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工作使用提供便捷[3]。先进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满足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工作过程中对实时信息的需要,还为收集信息和传播信息提供了安全渠道。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为了充分的发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必须加大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力度,建立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构建完善的会计工作系统,促进企业健康高效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论文思路框架模板篇四
[摘要]文章详细分析了战略性成本管理及成本企划的特征和实施思路。文章认为,战略性成本管理是顺序思考方法,成本企划是倒序思考方法,这两种方法的采用并不冲突。企业为了进一步获得竞争优势,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关键词]企业集团战略性成本管理成本企划。
新制度经济学家用交易费用的概念来解释企业扩大的动因和效率,他们认为企业的扩大或集团化可以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费用。著名的“科斯定理”说明,只要交易费用不为零,就可以利用明确界定的产权之间的自愿交换来达到配置的最佳效率,从而克服“外部效应”。德姆塞茨也认为:产权的交易会导致效率的提高。由于企业集团是由许多不同的单体企业集团化而形成的,这为实施低成本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委托代理的层极增多,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降低,管理和协调的费用均上升。要保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则依赖于企业集团如何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发挥集团的整体组合优势,制定科学、高效的成本管理系统。其中战略性成本管理及成本企划对于企业集团的成本管理具有特殊意义。
一、企业集团的战略性成本管理。
战略性成本管理是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对成本问题的考虑。战略性成本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大多要涉及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等有关资源配置的问题。
战略性成本管理的体现之一是新的成本核算方法的采用。
传统的成本制度以数量为基础进行成本计算和管理,认为产品导致费用发生,费用分摊到产品上去,形成产品成本。成本按照是否随产品数量变化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而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多样化,导致企业的间接费用大幅度上升,而直接人工比重显著下降。这就使间接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小时数或机器小时数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比较,作业成本计算在直接材料的核算方面基本一样,主要在制造费用和直接人工的核算方面。传统的成本计算通常把制造费用按照产品所消耗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进行分配,而作业成本法认为制造费用应该按照决定成本发生的“作业”进行计算和分配。
此外适时制的出现也推动了成本管理的发展,在传统生产管理系统下,供产销各环节都有较多存货,因而成本计算是连续的,即本期产品成本水平包括期初存货成本的影响,而由于价格的不断变化,结果不能如实反映本期生产发生的实际成本。采用适时制后,实现了“零存货”,本期产品成本就是当期的购货价格,真实地反映了当期的成本,便于当局进行成本分析,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并且,适时制下,许多在传统成本会计中的间接费用如检验费用、维护费用、材料处理费用,甚至制造单元内的折旧费用在新的制造环境下都变成了直接费用。间接成本减少和直接成本增加的结果使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了可能。加上生产已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化,直接人工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下降。传统成本会计中过分强调的直接人工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显然已不合时宜,必须进行成本动因分析,按“作业”进行分配。
战略性成本管理的体现之二是企业集团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对成本问题的考虑。企业集团选择经营领域属于企业集团的战略行为,可供选择的战略有:
1.归核化战略。在当前,以企业核心能力和合理规模以及价值创造为目的的归核化经营受到许多企业的追捧。企业集团的经营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企业原有的经营领域,采用归核化战略可以合理利用原有的市场机会,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在战略目标方面,从以往追求市场占有率及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最大化;在战略手段方面,由以往强调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成本最小化,转向加强企业能力开发、要素利用和职能创新,以及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2.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从理论上来说,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资产组合理论。自从马克维茨(itz)1952年创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以来,资产组合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证券投资中,资产组合理论常常用来寻求风险―收益的最佳组合。同样,公司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业务组合来分散公司经营中的非系统性风险。对于企业集团来讲,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单一产品经营战略到主导产品经营战略再到多元化经营战略。显然,当企业主导产品的市场容量趋于饱和,扩大市场份额会遇到很大困难或不经济时,企业集团就会在巩固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在更广阔的产品市场领域寻求发展机会。
多元化经营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内部优势和分散公司经营风险来提高公司价值。与单一经营公司相比,相当于将原来由多个单一化经营公司的经营活动组合在一个公司类进行。在这个公司内,管理人员借助于计划和行政手段决定不同经营方向之间的资源配置,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可以称为协同效应,协同效应之所以能增加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绩效,则在于协同效应能充分利用共有的资源,减少投入,降低成本。
二、企业集团的成本企划。
成本企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为日本丰田集团所首先采用,在20世纪80年趋于成熟并在其他行业推广。成本企划的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战术。它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此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且如以预计价格出售就会有足够盈利的产品。它使“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预计售价扣除期望边际利润,即可得到目标成本,然后最重要的是设计能在目标成本水平上满足顾客要求并可投产制造的产品,作为一种成本管理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它的突出成就主要是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
1.成本企划的特征。从成本管理的思路看,西方企业通常是先设计产品,再算出产品成本,然后估计市场有无竞争力,如果成本太高,再回到设计阶段,修改设计。而日本成本企划的思路是,先求得目标成本,以此约束设计人员、营销人员和工程人员考虑设计、工程、外购品价格问题。把成本管理的思路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开发设计阶段,具有超前意识。从目标成本的确定看,成本企划是通过市场上消费认可的售价,减去期望利润,倒推计算出目标成本,作为设计的依据。它把降低成本的活动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从源头抓起,避免以后制造阶段产生大量无效作业。也就是说,在将材料、部件等汇集在一起装配成产品的同时,就把成本一起“装配”进去。从成本管理的方法技术看,成本企划并不把成本看成是单纯的账簿产物。它既然在制造过程中产生,就应该从工程学、技术领域去掌握处理成本信息,以工程学的方法技术去进行监控和管理。
2.企业集团化是成本企划在日本获得成功的原因。企业集团作为具有共同利益和统一目标的企业联合体本身为成本企划的实施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使成本企划在降低集团产品成本方面更能发挥作用。首先,企业集团内部的分工合作,使得大企业能够利用自己技术上的优势,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而中小企业则集中研究某几个零部件,也容易取得突破。这就为新产品在设计阶段为达成目标成本而采取各个击破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其次,在企业集团内部,将原来各企业间的纯市场关系变成了一种准市场关系,成员企业间建立了一种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这就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节约了交易成本。再次,在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后,大企业将许多零部件固定下包给中小企业生产,就可以大大降低大企业零部件生产的种类,从而为提高大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和组织大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零部件承包给中小企业后,中小企业由于有了稳定的生产任务,它们也能按照小而专的方向发展,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这就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了可能。
三、结语。
战略性成本管理是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对成本问题的考虑,主要是新的成本核算方法的采用和企业集团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对成本问题的战略考虑。而成本企划是通过市场上消费认可的售价,减去期望利润,倒推计算出目标成本,作为设计的依据。它把降低成本的活动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从源头抓起。战略性成本管理是顺序思考方法,成本企划是倒序思考方法,这两种方法的采用并不冲突,所以为了进一步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参考文献:。
[1]董邦国:.对企业集团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上海会计.03。
[2]fredr.david(美):2001.战略管理(第八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3](美):.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
论文思路框架模板篇五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已有很大进步。但就成本管理层面考察,仍有一些企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和盈利空间,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这就需要广大中小企业正确定位企业成本管理主体,坚决压缩行政开支,运用作业成本管理,讲究资金运行效率,找准目标市场,按单生产,并树立现代成本效益观,发挥成本的最大效益,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结构简单、决策迅速、反应敏捷等优点。但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生产效益、技术进步、资金筹措等诸多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以至于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赢利少。而且中小企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高级人员配备不足,加上资金因素,很难实施全面的技术更新。因此,中小企业应强化成本意识,注重成本管理。本文拟就目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思路。
一、正确定位企业成本管理主体。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主体上存在失误,把成本管理作为少数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做生产者,导致管理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成本。广大职工的成本意识淡薄,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么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而且职工们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如此大的管理群体自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企业应意识到这个问题,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不论是经理、财务人员或生产负责,还是全体员工,都要树立成本意识。企业管理人员要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教育,使大家明白企业成本与本职工作之间的关系。而且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成本形成与统计的过程,对生产流程中的每道工序、每台设备、每位操作者所发生的材料与工时消耗数据,都要及时记录,准确填报。因此,可以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填报生产过程中的这些原始数据联系起来,奖优罚劣。从而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个个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万众一心做好成本管理,必然能使成本下降,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坚决压缩行政开支。
中小型企业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满足企业管理和生产要求的岗位一应俱全,各部门、科室的各项开支如果不加限制,日积月累会成为企业一个不轻的负担。
压缩行政开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既可能流于口头空喊,又可能激发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矛盾。因此,中小企业可参照现代管理学中的零基理论行事。零基理论是指在遇到难题争执不下时,各方都退到起点,即从零开始思考问题。企业各部门、科室对各自的行政费用进行详细的预算,重新申报业务需要,主管人员组织审核,适当地节省开支,讲究资金利用率,最终进行评定。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行政管理费用不是不开支,而是要会开支。
三、运用作业成本管理。
成本计算既是成本会计的中心也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而目前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包括以汇总、分配、再汇总的形式计算制造产品成本和以标准成本为核心手段进行成本预算。泰鑫麻业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实际成本法下的品种法。在这种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为直接人工小时,这种分配方式在企业产品品种少和间接费用数额不大的情况下能够适用。但随着企业产品品种的增多,人工工时在各产品间很难精确界定,而且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也逐渐增加,使得分配也难以做到合理。
作业成本核算就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分配不真实而提出来的。在作业成本制度下,成本归属从因果关系出发,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不在各产品间直接分配,而在各作业项间进行分配,这样就体现了费用分配的因果性。从而使作业成本乃至产品成本的计算较为准确。而且作业成本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对成本认识的深化。它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描述为一个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其中,作业推移的过程也是价值在企业内部逐步积累、转移,直到最后形成转移给顾客的总价值(即最终产品成本)的过程。中小企业需要的正是这种“以顾客为中心”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管理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不是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反映,对最终产品形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必须进行战略的考虑。要从单纯降低料工费项目的生产过程成本的管理上,拓宽到从产品设计开始,包括技术开发、制造、销售、市场营销、服务在内的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进一步深入到为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作业成本的管理,达到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持续的动态的成本管理。
四、树立成本效益观。
当前大多数公司的成本管理好坏都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人手,强调节约和节省,认为降低产品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也许你会说这没有什么不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因为,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能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获得经济效益,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始终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应树立成本效益观。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重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的.增加一部分成本,但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又如,企业推广合理化建议,虽然要增加一定的费用开支,但能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开发的检验费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会因此而逐步提高;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些支出都是不可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体现了“花钱是为了省钱”的思想,即为了长期的大量的减支(相当于现实的机会收入或未来的真实收入)应该支出某些看起来似乎高昂的费用。这都是成本效益观念的体现。中小企业通过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将降低成本运用得更为灵活。向市场提供质量更高、功能更全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五、讲究资金运行效率,运用“集群成本管理”
中小企业资金规模不大,且融资通道有限,若盲目投资,遭遇失败,很可能一蹶不振。由此可见,资金的运行需经过缜密的分析。对欲采取的投资方案,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不可过分追求尖端技术和产品,更不可以轻易投资“夕阳产业”,以求稳扎稳打,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败。但如果因循守旧,一味维持现状亦不可取,企业密切关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和升级。不断改革工艺,更新设备,积极的积蓄资金、技术和人才力量,瞅准时机,实现产业升级,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与大型企业并存甚至抗衡,就必须突破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与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形成联盟,通过合资、技术交换、产能互换、市场共享等方式,显著提高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能力,从而大幅度降低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资金运行效率。
六、选准目标市场,按单生产。
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营销能力有限,用于广告宣传的资金不足。如果撒开大网,漫海捕鱼,必定难有收获,也会使企业市场营销费用过高。而且,有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档次不高,容易过时,这使得企业要么退出市场,要么降价促销。将本就不大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有时甚至陷入蒙受亏损的境地。所以,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除低值易耗商品和小日用品采用存货生产外,一般厂家宜采用订货生产。
这种选择相对集中市场的做法,既可以培育相对优势,又可以提高局部市场占有率,获得相对完整的市场信息。更重要的是能节约营销开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单位产品的成本。同时,按单生产既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克服产品的滞销,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按合同期限交货,还能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最终,加速资金的周转,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资金不足的困难。
论文思路框架模板篇六
作为已经耗费的价值,人力资源成本是人力资源能力在逐步形成的投资过程(也包括人力的再生产过程)中所支出的成本,属于尚未补偿的投资成本。与其它物质资本成本相类似,人力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在筹集和使用人力资本过程中所支付的代价。筹集过程中的代价主要是人力资本招聘费用,如支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考试与面试费用、培训费用等。使用人力资本的代价(不包括机会成本或隐性成本)是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酬中除用于补偿人力资产摊销以外的部分,即员工以人力资源为资本向企业投资取得收入中的收益部分,薪酬包括企业向员工支付的各种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的价值总和。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酬从资本性质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人力资本股本的返还,另一部分是人力资本出资人资本收益性质的股息、红利。
人力资本成本中经济性薪酬易于统计,非经济性薪酬需要货币化,货币化的前提条件是能够商品化。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必须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从这个角度考虑,非经济性薪酬能够满足商品的条件为:首先,非经济性薪酬对员工具有使用价值;其次,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价值的成本,非经济性薪酬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复合体,具备货币化的先决条件。对非经济性薪酬计量须将企业总成本(按照现有的财务体系,将员工人力资本投资取得的收入视为企业成本,这里应将这部分剔除)支出中,属于员工非经济性薪酬部分进行归集。
划分非经济性薪酬依据两个条件:一是以员工为支出对象;二是能够满足员工个体或集体的工作、生活需求。按照目前会计体系,非经济性薪酬主要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中的部分账户核算,例如劳动保护、工作环境改善、定期培训、私人秘书等支出。需要指出的是私人秘书等以企业员工为服务对象的员工,需将其总收入扣除收益部分后计入被服务员工的非经济性薪酬。具体分配方法为:集体性非经济性薪酬常规部分经过归集,可以按照企业的薪酬体系,分配于各个工作岗位,某一员工在此岗位工作,视为享受相应数额的非经济性薪酬;偶然性的非经济性薪酬,需要按照收益对象分配给特定员工,在实务中可以按照会计年度对每个岗位重新调整其常规非经济性薪酬份额,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非经济性薪酬货币化。
(二)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具有平等地位。
以企业为主体的人力资源成本是立足于货币资本强权理论的提法,认为是物质资本购买、开发人力资源,形成企业的人力资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平等的契约合作关系。人类社会从商品经济时代开始,历经工业经济时代,并向知识经济发展,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人力资本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由商品经济时代的被支配地位到工业经济时代的从属地位,再到目前所处“后工业经济时代”与物质资本取得平等地位,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将以企业为平台形成平等合作的契约关系。这在客观上决定:企业核算对象为人力资本成本而非人力资源成本,这种成本类似于目前的股权融资成本,而人力资源成本是人力资源载体对自身人力资源投资耗费的价值,是人力资本成本的重要依据,但与企业人力资本核算无直接相关性;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具有相同的投资收益率,即人力资本使用成本与物质资本收益率相同,双方有平等权利从未来收益中获取自己的产权收益,片面强调任何一方产权收益都是不公平的。企业角度的人力资本使用成本即员工以人力资源入股企业作为企业人力资本所取得的投资收益:当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当期人力资本收入-当期人力资本收入。
论文思路框架模板篇七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成本管理论文,欢迎借鉴!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人们对于“投入-产出”的研究愈加关注。成本在企业竞争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一个长久不变的主题。如何在我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这一政策背景下,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使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差距得到有效的缩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并结合当前供给侧改革这一热点问题,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最后通过沙钢集团在供给侧背景下的成本管理的改进案例,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下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问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钢铁行业;成本管理。
一、引言。
2015年11月10日,习**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调整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优化供给侧各要素的配置,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了量的增加和累积,当前供给侧改革则是要将过去量的积累转化为质的飞跃,要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对钢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改革,进而实现开源节流,增强国民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分配结构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而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供给侧改革在以国外多年的实践作为基础的情况下,还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作为支撑。在成本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供给结构方面,我国粗钢产能虽然过剩,但高端特殊钢却供给严重不足。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生产中低端优特钢的企业居多,低端输送过快,然而高端钢却停滞不前,严重缺少高铁、汽车等行业用钢,中高端特钢也存在供给不足,大多数高端产品只能依靠进口来使国内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十分必要。
二、我国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现状。
就目前钢铁行业现状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我国钢铁行业现代企业制度所建立的历史并不长久,从管理层面到实践方面仍存在着照抄照搬国外管理理念的问题,其发展受到我国传统管理模式的长期制约。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以成本节约为主导的,片面的强调节约成本来规避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然而,这样过分的强调节约成本,既无法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落于实处,又无法与所在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因此企业的长期战略优势难以发挥。从现代成本管理制度角度看,成本的降低对成本管理来说存在一定的条件和界限。在某些情况下,成本费用管制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产品的质量有所降低,以至于对于企业的长期效益造成不好的影响,可谓是得不偿失。然而,现代市场经济对于优化资源的配置和高效管理的资本产出十分重视。由此可见,企业在注重产品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更要关注产品在现代市场上效益创造。现代市场经济所说的降成本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谓的相对成本的降低指的是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来改善企业经济技术水平,以产生更大收益。要不断加强企业中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在各个部门当中进行合理分配,对产品的整个过程进行成本管理,使企业中每个员工都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管理的观念。
(二)成本统计数据不全面。
我国钢铁行业生产产品的过程十分复杂,生产产品的流程相对较长,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副产品,其物流关系也比较复杂。要做好成本管理,就必须对生产中各个环节和每道程序进行及时的记录。其中,钢铁行业的主要成本管理在以下环节的统计数据不全面:
1.原料成本。
我国采用的原材料——铁矿石大多是进口铁矿石。随着整个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我国钢铁行业的原材料成本难以降低。铁矿石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我国不少钢铁企业开始进行原料储备,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钢铁行业原材料储备金占用率的提高,加之很多因改进工艺而淘汰的原料开始积压,并长期占用库存,使得企业的运行成本高居不下。这些附加的储存成本和运行成本难以精确地统计,因此原料成本的统计数据并不全面。
2.物流成本。
钢铁行业的生产流程很长,且各个生产阶段之间的各项物流非常频繁。运输过程不合理,出现车辆空载、搬运重复、流动路径不合理等情况将会使运输效率变低,并且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同时,由于车辆是否空载或载物不满难以确认、搬运重复数难以计量、流动路径不同,造成物流成本数据统计不全面。
3.炼钢成本。
钢铁行业属于联合生产企业,钢铁行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生产工序的成本,而忽略了生产过程以及各生产环节的实际成本。钢铁行业属于多段生产的大型生产和管理模式,有着工序多、形式不一的特点。繁琐的过程造成企业无法全面进行统计的后果,企业根本无法得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工厂甚至每一个锅炉的全面信息和数据。不能准确地记录各生产环节的实际成本,就使得炼钢成本核算不全面,造成成本管理失真的等况。
4.能源成本。
钢铁企业的运作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钢铁的生产需要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供水供电。因此,能源成本也是成本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钢铁行业属于一种高污染的行业,对于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环境成本也应列入成本核算的范围内。不间断的供水供电量和无法估计的环境成本,使得钢铁行业的能源成本无法全面而清晰地统计。
(三)成本核算方法陈旧。
许多规模较大、部门较多的钢铁企业,各部门逐步形成了一套自身的核算和奖励机制,使得各部门只是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由于各部门间的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不同,造成企业整体的优势弱化,造成企业的成本管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同时,我国一些小型的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够,并且其成本管理仍处于手工核算的状态。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的核算方法相对落后,只注重财务成本的核算而忽略管理成本核算,只注重生产成本核算而无视供应成本核算,该情况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市场下的成本管理要求。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树立成本管理理念,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现如今的国内市场中,钢铁行业中供大于求的现象十分显著。目前,在我国整个钢铁行业中存在着一种全面亏损的情况,企业生存压力巨大,国内外的经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因此,钢铁企业亟需转变现有的传统思维,提高成本管理的意识。其次,企业应制定好一个总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将这一整体目标逐级下分,分配给每个部门、每一个人,并将成本管理这一重要工作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形成一项企业独有的文化,让员工从根本上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对企业成本的管理,使成本支出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企业还应定期培训公司的财务人员,让他们具有更加专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更加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并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成本管理流程和方法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和效果。
(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实施成本控制的首要前提是要完善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因此,企业要想有效地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就应该把成本管理的理论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完备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应结合产品制造等环节,从产业价值链的方向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找出增值小甚至不增值的产品,去除成本与价值不匹配的产品,从而使成本有效的降低。企业必须要对目标责任制进行整合和完善,将目标成本自上而下一级一级的进行分解,把成本指标与绩效考核体系以及科学的奖惩制度三者融合起来,并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不同进行科学的比较,才能使目标成本有效执行。
(三)创新成本管理方法,优化企业作业流程。
企业应建立起“降本增效,向成本要效益”的管理观念,确定成本管理的目标,将成本管理的理论逐步扩展到全面的多层次的管理中去,并且有效地对企业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企业的财务人员和成本管理人员应明确公司的业务流程和价值链,进而保证全面的成本核算,与此同时要充分分析额外成本出现的动因,找出成本管理应注意的关键点,对成本核算的模式进行规范,对成本管理的方法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一步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过程。
(一)供给侧改革前沙钢集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钢铁行业都是运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沙钢也是一样,并不注重管理。在企业的长期运作过程中,沙钢集团堆积了不少已经淘汰的、难以再利用的废弃原材料,如此便使得企业库管员的管理复杂,使得仓库保管费用高居不下,造成了资金和空间的占用,使得额外成本增加。沙钢集团对于物流成本的'管理一直很松散,在沙钢工作的调度人员一直无法实时掌握码头和料场的全部情况,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来调度运输,出现轮船闲置或者空运的情况,如此便在无形中增加不许多额外的成本。废钢废料的利用率严重不足,废水废气的排放量也十分不合理,如此一来,造成利用率低下、原材料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都使得沙钢集团的额外成本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变化越来越频繁,铁矿石的采购价格以及钢材产品的销售价格也随即波动,沙钢集团采用以前的“计划价”成本管理制度,造成企业无法看到真实的市场情况,仍然生产有些已经亏损的产品。
(二)供给侧改革下沙钢集团成本管理的突破。
在成本控制方面,沙钢集团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其中录入的全厂管理人员的人数只占职工总人数的5%左右,并且董事局的副总都是五六人在一间办公室工作。在成本管理的目标上,沙钢自上而下逐级进行目标的制定,有效的把一个目标具体化到各个部门,甚至各个员工中去,并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在完成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奖励,使目标责任制得到有效的体现。沙钢集团机修总厂的负责人提议:采用检修派工,取消外包团队,使所有费用支出都由本企业掌控,如此一来每年将有2000万的用工成本得到节约。同时,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看到了企业成本管理数据不全面的问题,开始严格控制库存,并在公司内部提出严抓成本管理的要求。因为中国其他钢厂的生产线都很长,使得成本管理的数据无法全面估计,数据漏洞百出,但是沙钢率先运用短流程,在能够避免难以控制的额外数据的同时又能赚很多钱,建造同等规模的工厂,沙钢的投入的资金仅是同行的三分之一。目前沙钢正在努力做大做优现代化物流行业,物流行业的加强为钢铁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方便,也降低了产品运输成本。为了解决成本统计数据不全面的问题,计算机应用中心上线了一套“快速成本核算系统”,最后将成本考量的指标与计划成本、库存成本和当前的市场成本这三个价格成本与销售价格结合起来,从而准确地判断出企业赢利还是亏损。另外,沙钢对原油落后的生产线进行了快速改造,也大大降低了成本。车间的考核制度必须进一步改善:考核周期由原来的一个月一次,缩短为一周一次。这样一来,每周沙钢在召开成本分析大会的时候,就可以对各个车间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并督促各车间使其不能连续两周超出考核指标。通过这个考核制度的管理,沙钢半年内从车间有盈有亏的情况,变成全面盈利的状态。通过这一举措,沙钢的企业内部制造成本得到严格控制,为实现沙钢的最大利润做出重要贡献。由此可见,优化企业作业流程对于钢铁企业这种流程长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刘玉梅.企业成本管理与决策[j].中外企业家,2015(18).
[2]董丽.美国未来钢铁业发展趋势[m].现代材料动态,201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文思路框架模板篇八
摘要:加入wto之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医药流通领域,中国巨大的市场必将吸引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国内的医药流通企业也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连锁经营作为国际流行的零售方式也必然成为医药流通的主要方式。本文分析了中国医药连锁经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自己的思考,笔者认为只要抓住宝贵的市场机遇,中国企业还是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的。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的有关条款,中国将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外资的进入,这对中国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将会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外资进入的冲击,我国医药流通企业都在探索合适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以组织结构扁平化、流通速度快、节约成本的连锁经营就成了众多医药企业的选择。和两年间,中国现代医药流通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纵观我国医药连锁经营市场,既有许多优势条件,也存在许多问题。
在过去的两年中,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前后,全国大约有200多家医药连锁企业,5000多家连锁医药零售商店。由于医药零售点高达20%—40%的毛利率,许多投资者在等待市场进入的机会。另外一个特点是医药连锁经营市场出现了制药企业、老牌医药流通企业、原有医药批发企业共同竞争的现象,更多的制药企业倾向于建立自己的连锁店。
如果我们把2001年称作医药连锁经营的元年的话,20可以称得上是扩张年,一些制药企业和纯粹流通企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扩张势头。三九医药集团作为50家可以跨省连锁的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生产企业,200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行动神速、不事张扬的收购了国内400多家零售药店,并且计划要花13亿元在3年内开8000家连锁要点,力争占领国家不低于5%的零售市场份额。深圳万基的目标是在未来三五年内投资20个亿在全国建立1000家药店,每年达到10几个亿的销售额。同仁堂要在前建500家分店。一些纯粹医药流通企业也开始了扩张,北京金象大药房大规模吸纳特许加盟店,打算在未来3年内北京及全国范围建立500家连锁店,其中北京地区200家,预计销售额将达10亿元。
1.连锁经营数目虽然多,但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我国现有医药连锁经营企业200多家,拥有门店5000多家,但其中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在较为成熟的美国、加拿大市场,前10家药店就占了整个零售市场的50%,但中国最大的200家连锁药店加起来只占了市场的15%,市场覆盖面小,不能承担起分销的重任。
2.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区域限制,影响了医药连锁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管理体制,是医药连锁发展的瓶颈。由于各级医药公司的存在,许多医药连锁经营企业仅仅局限于某一城市或地区,部门分割造成的“小商店林立”现象,虽然国家药品监督局已经允许一些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跨省经营,但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开办连锁经营的申请拖延或人为设置障碍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3.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目前,绝大部分医药连锁企业仍然为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实现管理上的集权化和一致性。企业只注重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许多连锁店只是挂上了总部的牌子,其原来的单体店经营模式改进很少甚至照搬,根本没有达到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且内部管理分工不明确、协调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和价格优势。
1.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
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先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然后通过优化整合,逐步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同时应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也可以考虑加盟店,待时机成熟进行收购转化为直营店。
(2)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有着丰富的医药连锁经营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医药流通中有品牌效应,应该采取特许连锁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加盟店的质量,防止假连锁和不规范连锁。
(3)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3.整合现有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为迎接外资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连锁经营的最终目的市取得规模效益,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分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连锁总部的物流配送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中国目前有200多家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面对即将来临的外资冲击,迅速改变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运用整合甚至是医药联盟的方式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4.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地域限制,为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出台针对医药连锁企业的法律法规,使医药连锁经营在我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国家药品监督局应该加大放开的力度,特别是取消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限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为医药连锁经营的地区、跨省经营扩张扫除障碍,同时加强对医药连锁经营审批的管理,使医药连锁企业的扩张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5.实现保持统一和有效激励的充分结合。保持店面、广告、物流等方面的统一,是连锁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连锁经营的价值所在。在总部和分部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只注重统一而忽视了对分部的管理,否则不能达到整体的有机结合。
6.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逐步放开,特别是otc(非处方药)的放开,医药连锁形式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资本大量流入使竞争趋于激烈,药品的价格下降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尽快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只有将最终顾客作为上帝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7.连锁分店的设置应该以便民为原则。医药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的销售也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方便、快捷的需要。医药连锁企业药店店址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区、商业区中,使人们方便购买。在这方面医药连锁企业可以借鉴日常商品连锁店和超市的网点设置,而且可以考虑与它们平行设置。
8.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传统观念认为,药店只是销售药品的场所。但是,随着otc药品的普及,老百姓已经将药店当作了小医院,常常会提出一些与药品疗效有关的问题。医药连锁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
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出现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笔者相信,只要充分利用发展机会,遵循科学的医药连锁经营框架构建思路,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中国的连锁经营企业还是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
论文思路框架模板篇九
摘要:在《通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导向下,民用机场在推动社会经济保值增值方面发挥显著的作用,最佳效益的取得为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注入巨大的能量。在国内机场建设规模不断扩张,投入资本量不断增加的局势中,机场建设进程中衍生出多样化问题,积极做好建设成本管理工作,为民用机场工程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奠定基础。
关键词:民用机场;建设成本;维修成本;成本管理;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产品定价协议书模板简短(优秀18篇)
- 2023年个人申请书部队范本(汇总9篇)
- 最新武汉小型年会策划方案范文通用(模板14篇)
- 2023年小学综合评价手册范文范本(优质19篇)
- 最新房屋民事起诉状范文范本(通用16篇)
- 农村房屋滴水协议书(大全11篇)
- 2023年起诉移送申请书(汇总13篇)
- 居间贷款协议书(通用15篇)
- 应聘申请书(优质9篇)
- 2023年车祸死亡协议书模板通用(实用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