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对外开放论文范文 开放的论文(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9:42:46 页码:11
对外开放论文范文 开放的论文(7篇)
2023-01-13 19:42:46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关于对外开放论文范文一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于对外开放论文范文二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他揭开了党和国家发展的新篇章。从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促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经验,可以探知能够继续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向前推进的重要启示。正是得益于这些基本经验和启示,加之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时期的改革难点和重点,解放思想、深化探索,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今天,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就共同回味一下过去,总结一下现在,再展望一下未来。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

4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变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完善和调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回顾风雨兼程的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使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新时代的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续发力。

(一)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

经济以平均9.5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同期世界经济的2.9。

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82.71万亿元,人均gdp增长22.8倍,达到59660元,从世界低收入国家上升到中等收入国家。作为自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以来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比1978

年增长了13个百分点。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国家收入从

1132亿元增加到17万亿元,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

200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8250美元。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

将农村贫困人口从7.7亿减少到3046万人。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出口拉动。与此同时,中国也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gdp(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里突飞猛进,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7.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1万亿元。人均gdp呈指数增长。中国花了10年时间将人均gdp从1980年的468元提高到1990年

的1663元,而2017年的数字从两年前的50251元提高到了59660元。第三产业的占gdp比重的增加。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在过去40年中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相比之

下,同期第三产业的份额增加了一倍多,从1978年的24.6增

加到2017年的51.6。第二产业从47.7小幅下滑至约40。城市新增就业。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展,城市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2000年的260万个新增就业机会到2017年

的1351万个。总能源的输出。过去40年能源总产量显著增加,

从1978年的6.277亿吨标准煤增至2017年的35.9亿吨。消费

品零售总额。中国消费品零售额从1978年的1559亿元增长到

2017年的36.63万亿元。外汇储备。到2017年底,中国的外汇

储备已达到3.14万亿美元,而1978年的数字是1.67亿美元。

对外贸易。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

2017年的41万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加速到2017年的36396元。

居民储蓄存款。随着居民储蓄从1978年的211亿元增加到2017

年的64.38万亿元,中国人的口袋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在经济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这几年,

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变化。

(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4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

年均实际增长8.5。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

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倍,年均实际增长7.8。40年

间,我国居民用31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万元大关,用5年时

间实现人均收入跨2万元大关,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万元大关迈进。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1年:人民生活稳步解决温饱。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行,以及城市地区一系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出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1991年的1701元,年均实际增长6.0;

人均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311元增长到1991年的1454元,年

均实际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

增加到1991年的709元,年均实际增长9.3;

人均消费支出从

1978年的116元增加到1991年的620元,年均实际增长7.5。第二阶段,1992-2000年: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1992

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整体配套、重点突破和全面攻坚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各地非公有制经济迅速

发展,城镇就业岗位明显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027元增长到2000年的6256

元,年均实际增长6.7;

人均消费支出从1992年的1672元增

长到2000年的5027元,年均实际增长6.0。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商品流通特别是农副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也为农民增收带来实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784元增长到

2000年的2282元,年均实际增长4.9;

人均消费支出从1992

年的659元增长到2000年的1714元,年均实际增长4.5。第三阶段,2001-现在: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进入新世

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企业利润分配更多向居民倾斜,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6824元增长到2017年的36396元,年均实

际增长8.5;

人均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5350元增长到2017年

的24445元,年均实际增长7.4。

同期,国家先后出台了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惠农举措,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的钱袋子更加殷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2407元

增长到2017年的13432元,年均实际增长8.0;

人均消费支出

从2001年的1803元增长到2017年的10955元,年均实际增长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把提高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促进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措施持续发力,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等各类政策深入推进,各地扶贫综合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持续落地生根,对居民收入的增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更加扎实地迈进。

在四十年的砥砺奋进中,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显示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实现了由做大到做好,再到分配好的重大转变。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更加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打造出具有本国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三)科技进步程度得到新提高。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在一系列强有力科技政策及措施保障下,我国作为科技活动主

体的研发活动投入持续增加,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经费规模持续扩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创新高,科研基础条件大为改善,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投入大国。

一是科学论文成果丰硕。科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代表了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49.4

万篇,是1990年的5.5倍;

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论文索引

(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32.4万篇、22.7万篇和8.6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论文被引用情况,2017年中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德国、英国,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二是专利实现量质齐升。2017年,我国专利申请数为369.8

万件,是1991年的74倍,1992-2017年年均增长18.0;

我国

专利授权数为183.6万件,是1991年的75倍,年均增长18.1。在专利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专利质量也得到同步提升。以最能体现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为例,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达138.2万件,占专利申请数比重为37.4,比1991年提高

14.6个百分点;

平均每亿元研发经费产生境内发明专利申请70件,比1991年提高19件,专利产出效率得到提高。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经过40年快速发展,我国已

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产出大国。截至2017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

请量已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当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我国受理商标注册申请574.8万件,注册量居世界第一;

著作权年登记量

突破274.8万件,作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分别达到200.2

万件和74.5万件。国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先后出台《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多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保护机制,加强执法力度。截至2017年

底,我国已设立3个知识产权法院和一批知识产权法庭,建立

了19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76个维权援助中心,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到持续提高。

四是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2017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975.5亿元,是1995年的54倍,

1996-2017年年均增长19.9。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下,我国基础研究在量子科学、铁基超导、外尔费米子、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cips干细胞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研究员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榜首。

五是高技术领域成就斐然。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的支持下,我国高技术领域硕果频传。神舟载人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实现平稳交会对接;

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成功发射运转;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创造新的最大深潜纪录;

自主研发超算系统“神威·太湖之光”居世界之冠;

赶超国际水平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和大型水面舰艇相继服役。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部分战略必争领域抢占了制高点,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已经与世界前沿的水平接近或持平,有的甚至领先。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我国自行制造的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视的发展中国家。

(四)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繁荣和发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充实,国家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的声音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的医疗政策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则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四十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

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数不胜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这里我们说几个词大家和大家共同回味一下:

一是票证制度。现在,当年轻人在超市选购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已经越来越少的人会知道。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20世纪

50年代,农业基础落后,粮食等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

出。国家于1953年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人们要凭票证来限量购买粮食、油、布、煤、肥皂等生活必需品。什么样的商品就用相应的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一些当时的贵重物品,如电器、自行车、手表,更是一票难求。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工业和农业迅速发展,粮食和其他日用品日益丰富。80年代初,禽蛋蔬菜价格逐渐放开,一些工业品也逐步达到了供需平衡。于是从1984年开始,以布票为首的各种票证逐渐离开流通领域。到

1992年,随着中国最后的一种票证——粮票被取消后,票证最

终结束了它长达40年之久的特殊身份,老百姓从此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质匮乏时代。

二是蓝色海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和样式单调。映入眼帘的,千篇一律的是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个年代的金科玉律。稍微颜色亮丽一点的衣服根本没人敢穿,一不小心就会引来指责。当时百姓生活

水平有限,衣服的数量也很少。用当时的话讲,叫“艰苦朴素”,说到底还是供应紧张。改革开放后,一些西方的服饰进入中国并且形成了一种社会潮流。20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成了一种大街小巷的时尚。随后,“港裤”“燕尾服”等各种新潮的服装相继涌现。(1979年3月,法国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应邀来华,他是第一位来华的国际级服装大师。他率领12个外国服装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法国时装表演。当年的中国,涌动街头的还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服装表演会的入场券被严格控制,只限于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内部观摩”。皮尔·卡丹回忆说:“第一次去中国时,我到了许多地方。我是第一个让中国人了解什么叫时尚的西方人。我很像马可·波罗,因为我们都具有冒险精神。”皮尔·卡丹带来了“时装”和“品牌”的概念,讲究穿衣服要穿“牌子货”。皮尔·卡丹也成了中国“时尚”的启蒙者,一波比一波繁华的时装潮流、一个比一个华丽的奢侈品牌就前赴后继地来了。)40年来,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三是车。40年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购买自行车要凭票,每年一个单位最多能分到十几张购车票,能有幸分到票的人自然不多。当时人

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外,绝大多数都骑自行车或步行。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骑“永久”就像开奔驰一样有面子,而一辆“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宝马一样。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人们的新宠。(1984年,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喜剧电影《雅马哈鱼档》热播全国。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喜爱上了摩托车。当时一些大商店,都有摩托车卖,虽然都是雅马哈、本田、铃木等进口车,价格比较昂贵,但一般市民也开始光顾了。)199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其中说:“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从此,中国有了第一批车迷。合资生产的桑塔纳、捷达、富康;

引进技术生产的天津夏利、长安奥拓以及易货贸易进口的小型车,私人购买量在北京以及深圳、广州、温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日益增多。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老百姓对于轿车被压抑多年的需求急剧释放。现在,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把轿车当作自己的生活、出行、谋生的现代化工具。

四是四大件。四大件,又名“三转一响”,是指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这几乎是一个家境非常好的人才能够拥有的奢侈品。这“四大件”会让上了年岁的人如数家珍,在其头脑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块手表曾经就是她的嫁妆,而一辆崭新的“飞鸽”或“永久”也许使他当上了新郎。进入

20世纪80年代,四大件是指:黑白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录

音机。最近的10年,中国家电产业厚积薄发,开启了全面超越外资品牌的征程。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家电智能化过程中,中国家电企业明显走在全球产业的前列。2008年国内家电销售金额为4345亿元,10年后的2017年销售金额几乎翻了一番,达

到8120亿元。现在使人很难从中选择出哪种商品与你息息相关,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大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并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40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是体现在它推动我国实现或正在实现的五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一)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十年“文革”结束后,我国虽然进行了初步的拨乱反正,恢复并稳定了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但“左”的影响依

旧强大。“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仍然占据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国家的发展进步仍然受到禁锢。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思想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号召人们彻底打破思想枷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由于有了这个转变,才可能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变封闭半封闭的状况,进而迎来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内核,为我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活力源泉。

(二)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今天,我们已经彻底告别了由国家计划统配社会资源的时代,市场繁荣、产品丰富。绝大多数人认为,遵循价值规律、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实际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极为不易,是改革开放曾经走过的最艰难的历程,也是到目前为止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就在农村和局部地区铺开,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农产品日渐丰富,但城市经济因延续计划管理体制未见大的起色。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

大突破。此后,经过不懈探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5个主要环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后10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以这

5项工作为中心,推动了我国的发展进步。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无疑,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各项工作中长期存在一种“左”的偏见,盲目自信,唯我独尊,排斥国外好的做法和经验,使我国经济管理、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等很多方面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初,国务院决定设立蛇口工业区。同年7月,中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0年,全国人

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按照市场取向进行改革探索。1984年,国务院决定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1985年,中央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推进形成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带。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国内商品市场丰富和繁荣起来,使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力冲击了计划经济的樊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由沿海地区迅速向内陆腹地拓展。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吸收利用外资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在2011年度全球排名就上升至

第二位,并连续20余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仅仅在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推动者,这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改革推动了开放,开放也在倒逼改革。以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为例,为使国内经济制度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中央政府部门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

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使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与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相一致。一些长期难以突破的顽疾在这个过程中被顺利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得到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迸发出更大活力。

(四)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坚定走依法治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同志就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迫切,因为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正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3月,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

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够从根本上杜绝“文革”那样的政治混乱,进而保障经济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下顺利发展。法治还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主体的微观交易行为,比如商业谈判、签订契约、解决纠纷等,无不需要法治的规范。市场交易遵循成熟的法律制度,纠纷能在良善的司法体系中获得合理解决,市场主体就会产生稳定的预期,就会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市场经济的活力就会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全面走向法治社会,必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非常繁重而艰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

(五)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改革4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

暖转变到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

年,“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

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文盲率从1982年的22.8

下降到目前的4.1,每年有数百万高等院校毕业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无穷的活力。

三、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高速发展40年,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发展奇迹。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推动新一轮改革大潮澎湃涌起。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总体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以推进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迈上了新的台阶。习近平改革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的,它既是改革的重要经验总结,也是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习近平改革思想,涉及改革开放的

历史地位、前进方向、基本原则、总体格局、实施重点以及方法论等等,是一个层次分明、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一)狠抓落实,持续提升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实践要求,着力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要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导,围绕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汇聚起磅礴的改革民心民力。

(二)驾驭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今后,我们要牢牢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筑牢防范风险的人心根基。要不断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三)盯住重点,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关系。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视和善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政府。今后要进一步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解决的,政府要简政放权、松绑支持,不要干预;

凡属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只有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

场关系这个重点,实现“两只手”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转,进而确保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四)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党员干部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的责任,通过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制度设计,不断压实党员干部肩上深化全面改革的担子。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障和调动党员干部的改革积极性,特别是今年5月,中央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确立了明确的导向,强调要为改革创新和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解除后顾之忧,必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的改革积极性主动性。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作出无愧时代、无愧人民、无愧历史的业绩。

同志们,回望改革开放40年伟大征程,中国收获的最珍贵的启示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

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改革思想指导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一定能够劈波斩浪,不断赢得新的成功、取得新的胜利。

关于对外开放论文范文三

为有利于双方发展,充分利用双方对外融资的有利因素,加强企业间经济合作,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甲、乙双方就融资担保问题经过充分酝酿,共同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在融资领域内进行友好合作。

二、甲、乙双方共同确认:双方承担总额度为 元的 贷款责任担保,并同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履行各自责任。

三、在乙方需要担保时,甲方为乙方提供的担保额度总共为 万元,不管是乙方中的一家公司还是二家公司;在甲方需要担保时,甲方可以选择乙方中的一家公司,为甲方提供相同额度的贷款担保。

四、甲、乙双方在履行互为担保时,最长担保期限不超过三年,贷款必须专款专用,担保方有权对被担保方的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期满还清贷款本息时,被担保方应主动向担保方提供还贷凭证,以便对方及时了解。

五、任何一方为对方担保时,应如实提供各自财务报表、营业执照、信用证明复印件以及有关企业概况等资料。

六、担保方的继受人(包括因改组合并而继受)将受本协议的约束,并继续承担担保责任。未得到对方事先书面同意,担保方不会转让其担保义务。

七、担保方代被担保方清偿债务后,有权向被担保方追偿。

八、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乙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本合同,确需变更本合同条款时,应经对方协商同意,达成书面补充协议。

九、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都应遵守本协议的约定,任何一方违约,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万元,并赔偿守约方的一切经济损失。

十、争议的解决方式

在履行本合同中发生的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或通过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任何一方都有权向原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十一、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十二、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十三、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以兹共同遵守。

甲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

关于对外开放论文范文四

关于拟使用自有资金对外投资的公告

本公司及监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对公告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负连带责任。

一、投资概述

20xx年10月 19 日,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 )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 四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拟使用自有资金对外投资的议案》,同意公司 拟与湖南子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子牛集团”) 以现金方式共同出资8000万元设立湖南子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公司出资2400万元,占资本总额的30% , 子牛集团 出资5600万元,占资本总额的70% ,双方将协商签订《出资协议》约定出资方式等相关事宜 。

本次对外投资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不涉及关联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根据《公司章程》及《对外投资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规定,此议案无需通过股东大会审议。

二、除公司外其他投资主体的基本情况

名称:湖南子牛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本:人民币 8000万元

法定代表人:瞿吉辉

成立日期:20xx年2月26日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雄天路1号隆平高科技园内湖南金丹科技创业大厦b栋第3层

经营范围:生物科技研发;日用品、化工产品(不含危险监控品)、农产品、化妆品、工艺品、健身器材的销售;企业管理咨询;投资咨询;企业形象策划;会务服务;商务信息咨询;文化活动的策划;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批发兼零售(凭许可证、审批文件经营)。(涉及许可审批的经营项目,凭许可证或审批文件方可经营)

股权结构:三名自然人股东,其中,瞿吉辉出资 4400万元, 占比55%; 刘定新出资 2400万元, 占比30%; 王佑增出 资 1200万元,占比15% 。

三、 湖南子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的基本情况

名称:湖南子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以工商部门最终核定为准)

注册资本:8000万元人民币

股权结构:子康生册资本总额为人民币 8000万元,认缴资本为人民币8000万元,均以现金方式支物注付。其中:公司出资2400万元,占资本总额的30%;子牛集团 出资5600万元,占资本总额的70% 。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瞿吉辉

拟申请的经营范围:生物科技的研发;日用品、化工产品(不含危险监控品)、农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工艺品、健身器材的生产和销售;企业管理咨询;投资咨询;企业形象策划;会务服务;商务信息咨询;文化活动的策划;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批发兼零售等。(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为准)。

四、拟签订的协议内容

甲方: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乙方:湖南子牛集团有限公司

目标公司:湖南子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 、目标公司的经营方向

( 1 )目标公司以直销模式开展运营;

( 2 ) 目标公司成立后依法启动申请直销牌照程序。

关于对外开放论文范文五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他揭开了党和国家发展的新篇章。从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促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经验,可以探知能够继续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向前推进的重要启示。正是得益于这些基本经验和启示,加之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时期的改革难点和重点,解放思想、深化探索,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今天,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就共同回味一下过去,总结一下现在,再展望一下未来。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

4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变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完善和调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回顾风雨兼程的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使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新时代的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续发力。

(一)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

经济以平均9.5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同期世界经济的2.9。

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82.71万亿元,人均gdp增长22.8倍,达到59660元,从世界低收入国家上升到中等收入国家。作为自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以来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比1978

年增长了13个百分点。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国家收入从

1132亿元增加到17万亿元,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

200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8250美元。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

将农村贫困人口从7.7亿减少到3046万人。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出口拉动。与此同时,中国也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gdp(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里突飞猛进,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7.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1万亿元。人均gdp呈指数增长。中国花了10年时间将人均gdp从1980年的468元提高到1990年

的1663元,而2017年的数字从两年前的50251元提高到了59660元。第三产业的占gdp比重的增加。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在过去40年中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相比之

下,同期第三产业的份额增加了一倍多,从1978年的24.6增

加到2017年的51.6。第二产业从47.7小幅下滑至约40。城市新增就业。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展,城市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2000年的260万个新增就业机会到2017年

的1351万个。总能源的输出。过去40年能源总产量显著增加,

从1978年的6.277亿吨标准煤增至2017年的35.9亿吨。消费

品零售总额。中国消费品零售额从1978年的1559亿元增长到

2017年的36.63万亿元。外汇储备。到2017年底,中国的外汇

储备已达到3.14万亿美元,而1978年的数字是1.67亿美元。

对外贸易。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

2017年的41万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加速到2017年的36396元。

居民储蓄存款。随着居民储蓄从1978年的211亿元增加到2017

年的64.38万亿元,中国人的口袋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在经济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这几年,

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变化。

(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4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

年均实际增长8.5。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

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倍,年均实际增长7.8。40年

间,我国居民用31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万元大关,用5年时

间实现人均收入跨2万元大关,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万元大关迈进。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1年:人民生活稳步解决温饱。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行,以及城市地区一系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出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1991年的1701元,年均实际增长6.0;

人均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311元增长到1991年的1454元,年

均实际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

增加到1991年的709元,年均实际增长9.3;

人均消费支出从

1978年的116元增加到1991年的620元,年均实际增长7.5。第二阶段,1992-2000年: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1992

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整体配套、重点突破和全面攻坚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各地非公有制经济迅速

发展,城镇就业岗位明显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027元增长到2000年的6256

元,年均实际增长6.7;

人均消费支出从1992年的1672元增

长到2000年的5027元,年均实际增长6.0。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商品流通特别是农副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也为农民增收带来实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784元增长到

2000年的2282元,年均实际增长4.9;

人均消费支出从1992

年的659元增长到2000年的1714元,年均实际增长4.5。第三阶段,2001-现在: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进入新世

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企业利润分配更多向居民倾斜,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6824元增长到2017年的36396元,年均实

际增长8.5;

人均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5350元增长到2017年

的24445元,年均实际增长7.4。

同期,国家先后出台了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惠农举措,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的钱袋子更加殷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2407元

增长到2017年的13432元,年均实际增长8.0;

人均消费支出

从2001年的1803元增长到2017年的10955元,年均实际增长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把提高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促进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措施持续发力,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等各类政策深入推进,各地扶贫综合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持续落地生根,对居民收入的增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更加扎实地迈进。

在四十年的砥砺奋进中,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显示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实现了由做大到做好,再到分配好的重大转变。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更加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打造出具有本国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三)科技进步程度得到新提高。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在一系列强有力科技政策及措施保障下,我国作为科技活动主

体的研发活动投入持续增加,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经费规模持续扩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创新高,科研基础条件大为改善,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投入大国。

一是科学论文成果丰硕。科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代表了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49.4

万篇,是1990年的5.5倍;

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论文索引

(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32.4万篇、22.7万篇和8.6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论文被引用情况,2017年中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德国、英国,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二是专利实现量质齐升。2017年,我国专利申请数为369.8

万件,是1991年的74倍,1992-2017年年均增长18.0;

我国

专利授权数为183.6万件,是1991年的75倍,年均增长18.1。在专利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专利质量也得到同步提升。以最能体现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为例,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达138.2万件,占专利申请数比重为37.4,比1991年提高

14.6个百分点;

平均每亿元研发经费产生境内发明专利申请70件,比1991年提高19件,专利产出效率得到提高。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经过40年快速发展,我国已

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产出大国。截至2017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

请量已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当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我国受理商标注册申请574.8万件,注册量居世界第一;

著作权年登记量

突破274.8万件,作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分别达到200.2

万件和74.5万件。国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先后出台《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多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保护机制,加强执法力度。截至2017年

底,我国已设立3个知识产权法院和一批知识产权法庭,建立

了19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76个维权援助中心,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到持续提高。

四是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2017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975.5亿元,是1995年的54倍,

1996-2017年年均增长19.9。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下,我国基础研究在量子科学、铁基超导、外尔费米子、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cips干细胞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研究员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榜首。

五是高技术领域成就斐然。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的支持下,我国高技术领域硕果频传。神舟载人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实现平稳交会对接;

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成功发射运转;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创造新的最大深潜纪录;

自主研发超算系统“神威·太湖之光”居世界之冠;

赶超国际水平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和大型水面舰艇相继服役。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部分战略必争领域抢占了制高点,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已经与世界前沿的水平接近或持平,有的甚至领先。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我国自行制造的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视的发展中国家。

(四)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繁荣和发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充实,国家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的声音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的医疗政策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则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四十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

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数不胜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这里我们说几个词大家和大家共同回味一下:

一是票证制度。现在,当年轻人在超市选购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已经越来越少的人会知道。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20世纪

50年代,农业基础落后,粮食等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

出。国家于1953年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人们要凭票证来限量购买粮食、油、布、煤、肥皂等生活必需品。什么样的商品就用相应的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一些当时的贵重物品,如电器、自行车、手表,更是一票难求。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工业和农业迅速发展,粮食和其他日用品日益丰富。80年代初,禽蛋蔬菜价格逐渐放开,一些工业品也逐步达到了供需平衡。于是从1984年开始,以布票为首的各种票证逐渐离开流通领域。到

1992年,随着中国最后的一种票证——粮票被取消后,票证最

终结束了它长达40年之久的特殊身份,老百姓从此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质匮乏时代。

二是蓝色海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和样式单调。映入眼帘的,千篇一律的是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个年代的金科玉律。稍微颜色亮丽一点的衣服根本没人敢穿,一不小心就会引来指责。当时百姓生活

水平有限,衣服的数量也很少。用当时的话讲,叫“艰苦朴素”,说到底还是供应紧张。改革开放后,一些西方的服饰进入中国并且形成了一种社会潮流。20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成了一种大街小巷的时尚。随后,“港裤”“燕尾服”等各种新潮的服装相继涌现。(1979年3月,法国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应邀来华,他是第一位来华的国际级服装大师。他率领12个外国服装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法国时装表演。当年的中国,涌动街头的还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服装表演会的入场券被严格控制,只限于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内部观摩”。皮尔·卡丹回忆说:“第一次去中国时,我到了许多地方。我是第一个让中国人了解什么叫时尚的西方人。我很像马可·波罗,因为我们都具有冒险精神。”皮尔·卡丹带来了“时装”和“品牌”的概念,讲究穿衣服要穿“牌子货”。皮尔·卡丹也成了中国“时尚”的启蒙者,一波比一波繁华的时装潮流、一个比一个华丽的奢侈品牌就前赴后继地来了。)40年来,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三是车。40年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购买自行车要凭票,每年一个单位最多能分到十几张购车票,能有幸分到票的人自然不多。当时人

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外,绝大多数都骑自行车或步行。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骑“永久”就像开奔驰一样有面子,而一辆“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宝马一样。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人们的新宠。(1984年,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喜剧电影《雅马哈鱼档》热播全国。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喜爱上了摩托车。当时一些大商店,都有摩托车卖,虽然都是雅马哈、本田、铃木等进口车,价格比较昂贵,但一般市民也开始光顾了。)199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其中说:“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从此,中国有了第一批车迷。合资生产的桑塔纳、捷达、富康;

引进技术生产的天津夏利、长安奥拓以及易货贸易进口的小型车,私人购买量在北京以及深圳、广州、温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日益增多。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老百姓对于轿车被压抑多年的需求急剧释放。现在,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把轿车当作自己的生活、出行、谋生的现代化工具。

四是四大件。四大件,又名“三转一响”,是指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这几乎是一个家境非常好的人才能够拥有的奢侈品。这“四大件”会让上了年岁的人如数家珍,在其头脑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块手表曾经就是她的嫁妆,而一辆崭新的“飞鸽”或“永久”也许使他当上了新郎。进入

20世纪80年代,四大件是指:黑白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录

音机。最近的10年,中国家电产业厚积薄发,开启了全面超越外资品牌的征程。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家电智能化过程中,中国家电企业明显走在全球产业的前列。2008年国内家电销售金额为4345亿元,10年后的2017年销售金额几乎翻了一番,达

到8120亿元。现在使人很难从中选择出哪种商品与你息息相关,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大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并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40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是体现在它推动我国实现或正在实现的五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一)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十年“文革”结束后,我国虽然进行了初步的拨乱反正,恢复并稳定了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但“左”的影响依

旧强大。“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仍然占据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国家的发展进步仍然受到禁锢。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思想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号召人们彻底打破思想枷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由于有了这个转变,才可能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变封闭半封闭的状况,进而迎来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内核,为我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活力源泉。

(二)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今天,我们已经彻底告别了由国家计划统配社会资源的时代,市场繁荣、产品丰富。绝大多数人认为,遵循价值规律、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实际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极为不易,是改革开放曾经走过的最艰难的历程,也是到目前为止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就在农村和局部地区铺开,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农产品日渐丰富,但城市经济因延续计划管理体制未见大的起色。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

大突破。此后,经过不懈探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5个主要环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后10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以这

5项工作为中心,推动了我国的发展进步。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无疑,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各项工作中长期存在一种“左”的偏见,盲目自信,唯我独尊,排斥国外好的做法和经验,使我国经济管理、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等很多方面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初,国务院决定设立蛇口工业区。同年7月,中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0年,全国人

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按照市场取向进行改革探索。1984年,国务院决定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1985年,中央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推进形成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带。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国内商品市场丰富和繁荣起来,使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力冲击了计划经济的樊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由沿海地区迅速向内陆腹地拓展。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吸收利用外资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在2011年度全球排名就上升至

第二位,并连续20余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仅仅在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推动者,这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改革推动了开放,开放也在倒逼改革。以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为例,为使国内经济制度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中央政府部门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

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使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与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相一致。一些长期难以突破的顽疾在这个过程中被顺利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得到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迸发出更大活力。

(四)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坚定走依法治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同志就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迫切,因为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正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3月,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

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够从根本上杜绝“文革”那样的政治混乱,进而保障经济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下顺利发展。法治还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主体的微观交易行为,比如商业谈判、签订契约、解决纠纷等,无不需要法治的规范。市场交易遵循成熟的法律制度,纠纷能在良善的司法体系中获得合理解决,市场主体就会产生稳定的预期,就会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市场经济的活力就会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全面走向法治社会,必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非常繁重而艰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

(五)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改革4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

暖转变到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

年,“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

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文盲率从1982年的22.8

下降到目前的4.1,每年有数百万高等院校毕业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无穷的活力。

三、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高速发展40年,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发展奇迹。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推动新一轮改革大潮澎湃涌起。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总体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以推进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迈上了新的台阶。习近平改革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的,它既是改革的重要经验总结,也是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习近平改革思想,涉及改革开放的

历史地位、前进方向、基本原则、总体格局、实施重点以及方法论等等,是一个层次分明、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一)狠抓落实,持续提升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实践要求,着力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要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导,围绕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汇聚起磅礴的改革民心民力。

(二)驾驭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今后,我们要牢牢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筑牢防范风险的人心根基。要不断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三)盯住重点,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关系。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视和善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政府。今后要进一步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解决的,政府要简政放权、松绑支持,不要干预;

凡属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只有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

场关系这个重点,实现“两只手”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转,进而确保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四)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党员干部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的责任,通过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制度设计,不断压实党员干部肩上深化全面改革的担子。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障和调动党员干部的改革积极性,特别是今年5月,中央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确立了明确的导向,强调要为改革创新和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解除后顾之忧,必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的改革积极性主动性。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作出无愧时代、无愧人民、无愧历史的业绩。

同志们,回望改革开放40年伟大征程,中国收获的最珍贵的启示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

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改革思想指导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一定能够劈波斩浪,不断赢得新的成功、取得新的胜利。

关于对外开放论文范文六

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好!

我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伟大事业。在此期间,我们涉及了无数的危险海滩,啃下了无数的硬骨头,其中都闪现了敢于思考,敢于做,敢于世界第一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的时代意义。借此机会,恳请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重新探讨、研究和解释我党改革开放的历史。然后,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教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83%,可以说是绝对贫困人口。此外,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个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国领导人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一九七八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因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的探索之路,即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赶上时代进步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锐意进取。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此前提下,根据国情的新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中国古代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高。通过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和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的推动下,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随着创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历了从触电和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40年里,我党充分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不仅扩大了蛋糕,而且合理分配了蛋糕,从而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矛盾的水平,解决了基本的社会矛盾。

——科技日新月异。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规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越来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的科技水平。在材料、计算机、通信、制造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斗机的成功开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改革开放有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社会思想文化的包容性日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大提高。中国文化在多彩的世界文化舞台上传达出良好的声音,绽放出华丽的色彩。

——民生改革大踏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的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实施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40年来,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推动了人民幸福指数的上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创造。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大觉醒。正是这种伟大的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在进行的时候,还没有完成。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的来说,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就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以下,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个原因。

第一,正确选择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具有中国特色。

第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导下,中国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尽管政府鼓励一些人先变得富有和强大,但最终的目标仍然是实现共同的财富。因此,国家在扶贫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制定了相关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旨在通过准确的扶贫措施,使中国成为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在过去的40年里,扶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增加就业岗位和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有益结果。

第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监管。同样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并没有从自身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出发,复制三权分立,而是构建了共产党领导、人民主导、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但也给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宽松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做大事,充分发挥市场的独特魅力。此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历史悠久,流传下来的治国理论在当前德治法治一体化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作用,对秩序与规则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的关系影响很大。这使得中国的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具有地域特色和国家特色。

第二,坚持市场改革方向。

经济发展的高速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方向的坚持。这是世界上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自1978年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振兴商品经济。因此,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和制度。当然,中国并没有完全否定计划制度和制度。政府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努力促进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新旧经济体系共存,进一步发挥整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这样,通过实施渐进式改革,不仅推进了改革,而且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和市场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有效维护了经济社会的稳定秩序。

目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伴随着国整体经济自由度的逐步提高,国家经济改革同步改善。此外,中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没有异议。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是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工作重点的重大转移。这表明,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经济发展。此外,所有其他工作都服从并服务于这项重点工作。

面对全国资金短缺的普遍问题,中国积极判断海外投资形势,积极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进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数不胜数。特别是沿海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档次也相应提高。在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后,各地区经济增长极为明显,gdp增长率极低于10%。即使在广大郊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成。随后,中国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发展迅速。

第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合。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融合程度日益提高。中国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积极融入全球开放的进程。

第一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广东、福建、上海等沿海地区发展最快。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变成了全球制造基地。例如,东莞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引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个融合阶段,连接世界贸易规则和产业链。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完成了世界贸易圈的接受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己的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联系起来,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受。这对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非常有利。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在价值链中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世界贸易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正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超过了日本。中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

三是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自2013年以来,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了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了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这个过程开局好,效果好。

第三,对改革开放未来的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复杂的。当许多在座的人听到课程的进展时,他们不禁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如何发展?当然,我不止一次问自己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绝对不能关闭,应该越开越大。

首先,中国要向国人和世界展示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中国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被人摆布的东亚病夫,而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发展中国。我们有理由骄傲和骄傲,但我们也应该有相应的信心和行动。中国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增加和扩大进口渠道和途径。中国应以实际行动开辟新的对外开放格局,以高度的民族自信推进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二是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对世界保护主义逆流的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和自由贸易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坚持。对此,中国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的重大措施时,要尽快贯彻早不晚,早不慢的精神。需要注意的是,扩大开放的措施是由中国自主决定的,不能受第三方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必须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

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于对外开放论文范文七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安排,会前我们围绕改革开放史进行了集中学习,下面我结合学习成果与各位同志交流以下几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这四个“深刻”,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背景和历史方位,再次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在新时代不忘改革开放初心、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神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生动写照。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和国家陷入危难之中。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对“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进行深刻反思与总结,打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40多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40多年来,中国由一个国民经济一度濒临崩溃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们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回答和应对了“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难题和挑战,扭转了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挽救了党,挽救了新中国,党和国家由此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进而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政治上确立了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经过艰辛努力,中国从一个农业国转变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国。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些充分说明党的八大对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分析是完全正确的,然而由于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党内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而忽视了经济建设,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十年“文革”的爆发。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要求全党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们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自觉摆脱历史虚无主义,充分肯定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接续总结,生动具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矛盾尖锐,同时西方国家也对新中国进行了种种打压封锁,发生在我国周边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是西方反华势力企图封锁包围社会主义国家发动的战争。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同时在1978年底敏锐提出,“最近我们的同志去国外看了看。看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多么落后”“必须承认自己落后,我们的很多做法都不对头,需要加以改变”“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决定实施对外开放政策。4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积极促成“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达到30%以上,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发展引擎。

我们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回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幼小走向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形成,归根结底在于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和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人民群众也逐渐摆脱贫困奔向小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发展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划,开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我们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人民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坚持将人民群众放在内心最高位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一批各族群众心里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