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岁月如梭,总结是我们对时光流转的一种回望。总结要在客观的事实基础上进行,不要带有过多的主观色彩。如果你正在写总结,不妨先来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帮助到你。
情绪研究论文篇一
在上世纪的70年代,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被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当中。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其实际原理是通过对所需要测量的环境数据的优劣来进行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也是目前环境质量指数(eqi)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比如:在进行环境测量工作中,如若环境污染与某种污染物的浓度直接相关时,当把p指代为某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分指数,就是该污染物在实际测量当中的数据,当p值越大,则表明该环境区域的污染越严重,反之亦然;如若环境污染与多种污染物的浓度直接相关时则需要基于单因子质量指数的理论上来计算出实际的综合指数,用来表示多种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当前,我国可以直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和组织主要是要持有相关的甲级评价证书的高等院校、研究院以及设计院等,基本要求配备可以必要测试和实验的实验室。由于高等院校以及研究院在科研方面、实验室质量方面都有着雄厚的实力,因此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研究以及相关技术均是处于我国这方面的发展前沿。比如:设计院掌握了大量、先进的少污染技术,并且在对工程开展可行性的分析、研究上以及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我国冶金部旗下的安全环保研究院就有全国规模最大、科学技术最为先进的电除尘模拟试验室。
与此同时,也有少部分的设计研究院对环境方面的过程设计与评价工作存在轻视现象,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建设项目环保设计规定》来开展相关工作。并且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工作当中,并没有面向大众来征求建议或其他有效措施,因此,这些单位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不能够成为环境工程设计工作开展的依据。由于这类现象的存在,使得社会在对工厂进行改旧建新的环境工程设计上,始终不能够使用主体工艺,也避免不了把环境工程设计放在辅助地位。因此,切实可行的环境影响评价要基于维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探索出更为有效、涉及面更为广泛的环境对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对污染物的治理。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以及基本设施建设的需求,对我国相关企业、工厂等都实行了改旧建新或者是拓建工程,由于当时施工技术的不成熟以及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环境保护的遗留问题多多。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以及可行性分析这三者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合理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环境工程设计。
环境工程设计,不仅具备工程设计的一般属性,而且还是具备属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具体内容为:
2.1环境科研结果的实际表现形式、实际应用以及转化为生产力是要通过环境工程设计得到反映。只有通过环境工程设计这一载体,环境科研成果才能够真正地转化为生产力。
2.2由于环境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是“环境”,表明其主要的效益是倾向于社会效益这一方面,而不能够对其单纯地用经济效益的相关衡量方式来对环境工程设计进行衡量。2.3不管是进行新近进行的工程,还是改旧拓建工程,所需要的环境工程的投资费用都是比较高的。比如攀枝花的提钒炼例厂,由于其需要对原料主厂房布袋进行一个除尘工作,因此初步预算大概1500万元人民币。在对老厂进行改旧拓建工程时,环境工程设计的前提是要在不影响当前的正常生产工作,以及不能够对工厂的主体建筑造成损害。所以,环境工程设计的实际实施还是存在着较高风险。
2.4我国环境科学这一学科是在上世纪的70年代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发展时间较为短暂,使得规范的、科学的、系统的环境工程设计没有得到完善的建设。这就要求在开展环境工程设计工作前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都要做到周密地考量,尽可能地提高该工程设计的安全系数。确保该工程能够实现可持续运行。
2.5在开展环境工程设计的工作中,每一环节都应该要严格遵从设计规范。
2.6要将环境工程设计的辅助工程的地位向主体工程的地位转化,在现代工程的开展过程中,环境工程设计需要专业性和专业配套的设施,这就要求在开展环境工程设计中,需要各相关专业人员的分工合作与配合。
2.7在国际金融危机这一大背景的影响下,我国的大中型企业都存在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因此企业在开展环境工程设计工作中也不太乐观,而在建的环保工程常常会因为资金链短缺被搁置或者是压缩。这就要求在开展环境工程设计工作中,要充分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的治理方案。
3结语。
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环境保护这一问题也会越来越重视,这也就要求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工程设计要不断进行完善,起到促进改善环境的作用。
文档为doc格式。
情绪研究论文篇二
摘要:本文介绍了认知偏差的定义、成因和特征,梳理了有关认知偏差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认知偏差行为金融有限理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认知偏差对经济行为个体的经济决策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并经常扮演核心的角色。行为金融学则认为,由于金融决策更具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投资者的认知性偏差可能更具显著性,所以研究投资者的各种认知偏差很有意义。认知偏差的研究和发现为解释传统金融学所不能解释的市场异象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认知偏差与金融市场的异象。
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对金融市场的研究结果就涌现出不少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矛盾的统计异象,在股票收益的历史可预测性方而,按照弱有效市场的观点,投资者无法利用历史价格信息来构造投资策略获得超额利润(按照资产定价模型进行风险调整以后的收益)。从1980年开始,有很多研究发现股票收益是可预测的证据。例如,debondt和thaler(1985)发现股票长期的历史累计收益与未来的长期股票收益负相关。基于这个现象构造的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这个现象称之为“长期反转”。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研究显示股票中期的历史统计收益与未来的中期股票收益正相关,基于这个现象构造的投资策略也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这个现象称之为“中期惯性”。面对传统金融无法解释的市场异象,行为金融学从心理学的角度,从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的认知偏差的出发,为解释市场异常现象做出了重大贡献。
2.认知偏差的定义与分类。
把心理研究应用到投资决策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自slovic首次在论文中论证了心理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再到debondt和thaler正式揭开行为金融学发展的序幕,认知偏差研究的发展经历了缓慢萌芽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许多金融学领域的学者(如:robenshiller,richardthaler.meirstatman,hershshefrin及debondt等)结合心理学对个体行为决策的研究结果,在认知偏差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知偏差概念作为行为金融学的核心范畴,起源于认知心理学。按照认知心理学的实验解析,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具有局限性,个体的判断和决策因此都会产生偏差(tversky和kahne-man,1974)。这种认识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相吻合,即自然选择的结果逐步将人们退化成一种依赖有限理性的决策方式来替代理性决策过程的思维主体,并据此来节约思维成本《si-mon,1955)。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可以看成是人脑的信息处理过程。因此,认知偏差,可以按照认知进行的四个环节中出现的顺序进行分类,即信息识别——信息编辑——信息输出——信息反馈。王宁,茅宁(2005)按认知的信息处理过程将国内外文献中常见的26种认知偏差按照人类信息处理的过程分成分类如下:1)信息识别阶段偏差:易得性偏误,代表性偏差,文化和社会认知,小数字定理,认知失调,从众心理,过度反应,搜寻成本。2)信息编辑阶段偏差:框架依赖,保守性偏差,模糊趋避,无关效果,神奇式思考,准神奇式思考,锚定和调整。3)信息评价阶段偏差:过度自信,后见之明,原赋效果,确定效果,反射效果,后悔厌恶,归因偏差,人性好赌,损失厌恶,宿钱效应,处置效应。李心丹()针对中国股市的特点提出政策依赖性偏差。
情绪研究论文篇三
调查显示有超过35%的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缺乏深入钻研精神,存在消极躲避心理对学生语文学习畏难情绪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主要以以下三个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学习基础不牢。没有能够夯实语文学习基础,加剧语文学习畏难情绪;二是学习方法不当。没有掌握学好语文的有效方法,缺乏了高效的学习方法作为基础,语文学习必将陷入困境;三是学习效率不高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成绩提高不快,能力发展也不快,这些方面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久而久之逐步形成畏难情绪 。
初中语文教学中,突破学习畏难情绪意义重大:一是有助于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激情、树立自信;二是有助于提振学习状态。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可以让他们轻装上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快乐;三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消除畏难情绪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对学习方式方法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破除学生畏难情绪,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中侧重于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认真分析研究,摸准问题根源所在一笔者每接手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之后,都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画像,对造成学生畏难情绪的各种因素进行摸排,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二是开展疏导教育,鼓励树立学习信心。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畏难情绪,笔者侧重于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真实的学习心态,针对他们的畏难心理进行鼓励疏导,从而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灌输激励教育,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加以表扬,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通过这两种路径逐步引导学生止确而对学习中的困难,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自信。
三是注重固木强身,夯实语文学习基础。许多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与学习基础薄弱有着明显的关系。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同头看,夯实语文学习基础。一方面通过测试方式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在同顾总结过程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制定补救计划、明确进度安排、要点难点,将新课程学习与旧知识巩固有机统一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增强语文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这样的措施可以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身语文学习的不足,在下一步的学习中逐步完善和提高二夯实了语文学习基础,学生的语文学习底气更足,自信心更强了,学习畏难情绪便会迎刃而解。
四是强调学法指导,增强学生学习技巧。技巧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学生因为缺乏语文学习技巧,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应当抓住这一要点授人以渔。笔者强调了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在小组里而交流学习成果,借鉴学习方法,研究思维方式,既能够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同时也让里而的每一个成员实现了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记忆方式上,笔者向学生推荐了框架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联动记忆法等多种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记忆理解效果。在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等学习中,笔者还鼓励学生通过提炼要点、相互交流等方式,增强语文学习的技巧性程度,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也具有较大帮助。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了较多的技巧,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积极情感自然得到了增强,这对于学生畏难情绪的破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而对初中生语文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广大教师应当从认真分析着手,把握突破要点,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化解学生畏难情绪,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动力,创造激情,提高效率。
情绪研究论文篇四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心理疾病也越来越多,就连还未踏上社会尚在学校中的学生也是如此。,全球疾病负担合作研究发现,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预计到,抑郁症将跃升至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第二位,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5%。美国1994年4%的医疗费用于治疗抑郁障碍,高达430亿美元。根据统计表明,中国在校学生的抑郁症比例逐年上升,抑郁症成为在校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如何保障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产生抑郁症的原因,从而更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关键词:
学生情绪抑郁症。
正文:
一、在校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的情绪基础。
情绪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它们的相互感染是情绪基本属性起作用的体现。包括:
(一)情绪的适应性和动机品质决定了存在着正性与负性的根本差异。
(二)情绪的等级结构与情境认知存在着一致性与矛盾。
(三)情绪的检测功能导致情绪对自身系统的放大或削弱的感染。
(四)神经系统中枢与边缘自主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情绪的不可控制。
它们之间的每一次活动均可达到协调而产生正性情绪并有益健康,也可以发生分裂而导致有害的负性情绪而感染健康。
二、情绪疾病——抑郁症。
(一)抑郁的概念。
抑郁比任何单一负性情绪的体验更为强烈和持久。抑郁是一种复杂的复合情绪,主要包含着痛苦,并依据不同情况而合并诱发愤怒、悲伤、忧愁、自罪感、羞愧等情绪。每个人都体验过抑郁,但由于过度压力而情绪低落或绝望,失去兴趣而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自杀企图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就可能向异常情绪转化而成为抑郁症。
(二)抑郁症的.症状表现。
(1)精神症状。
1.心情、情绪的障碍。
抑郁在情绪层面上的症状,即程度较强的忧郁感等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忧郁感、悲哀、说不出的不快、空虚、寂寞孤独、无力、绝望、郁闷、不安、焦躁等。
2.行为、思维受到限制,精神活动能力降低。
处于抑郁状态的人,个人活动受到抑制,整个人处于“停滞状态”,在思维上也会产生障碍,问题的思考找不到突破口,出现“脑筋转不过弯来”“精力不集中”“什么都想不起来,记忆力减退”“判断能力下降,做不出判断”等现象。
3.自我概念的变化。
自我概念,是指人们在对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自我评价,并进而通过个体行为加以表现。陷入抑郁状态的人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懦弱无能感,失去自信,从而厌恶自己,否定自己,甚至常常产生一些认为自己很坏、很肮脏的想法。
4.思维上的变化。
在抑郁状态下,在个体眼中,所有事情看起来都变得更悲观了,考虑事情总往坏的方面想,整个人都处于绝望的情绪支配下,更有甚者,会出现妄想症状。
(2)身体症状。
1.睡眠障碍。
抑郁症必定表现出来的症状之一,就是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可分为入睡困难、易于惊醒、无法睡安稳、浅睡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惊醒,这常常引起人们心情抑郁,总让人觉得“明天又是一个痛苦不安的一天”,促使人们产生自杀的念头。
2.疲劳感。
稍微做点事情或活动就感到疲劳,总觉得全身乏力、酸痛、懒散,给人的感觉就好像生命力和能量即将枯竭似的。
3.疼痛。
抑郁不仅可以摧垮人的精神,还能够扰乱人体平衡,结果导致植物性神经紊乱,从而使血液输送出现障碍,最终出现头部肌肉和神经痛,头晕目眩,头皮发麻等症状。
三、感染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对在校学生的感染。
任何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只能顺其自然地接受家庭的感染,这是家庭感染的强制性,而家庭感染还具有无意识性,因此同一家庭的成员的许多特征都具有相似性。
(1)父母文化水平对子女心理健康的感染。
在对全国6个中等城市的550个家庭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水平与子女的心理异常水平成反比例关系,即父母的文化水平越低,子女的异常程度相对较大,有异常行为的子女多发生在父母为高中文化一下水平家庭。
(2)问题婚姻对子女心理健康的感染。
在所有的家庭因素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感染最大的是问题婚姻,主要包括:父母分居、父母离异、父母再婚和父母冲突。
(3)家庭关系对子女心理健康的感染。
家庭关系主要包括: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和三角关系。良好的家庭关系会使子女感到幸福和安全,不良的家庭关系对子女有极大的伤害作用。
(二)学校对在校学生的感染。
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制定了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教育人方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说明,学校的任何变化都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
(1)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染。
学校环境分为外环境和内环境,外环境是指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包括外围坏境、地区环境和社会环境。内环境是指学校内部结构和布局。外环境对学生的感染是通过渗透的方式完成的,而内环境则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良好的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师生交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染。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关系,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感染。它能感染班级群体的主导气氛,也感染着学生的情绪和个性。正常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形成更多的积极情绪,会使学生形成很多优秀的个性品质。
四、在校学生抑郁症的成因——长期性预防的出发点。
(一)客观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有许多研究和临床证据支持抑郁症与儿童时期的家庭状况有关,特别是儿童遭遇父母的自杀。
(2)个人认知歪曲。
生活学习中凡是能造成强大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等事件都可能成为导致抑郁的因素。
(二)身体因素。
(1)生物因素。
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的抑郁症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可以说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且在性别上,女性抑郁症比例要高于男性。
(2)生化因素。
身体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抑郁的产生。
由此可见,引起抑郁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的。并且,在校学生,他们自身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外界的刺激更容易使他们的情绪产生异常。因此,预防在校学生抑郁症的产生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王卫红主编《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重庆出版社出版.11。
2.张楚廷母庚才主编《学校心理卫生学》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08。
3.孟昭兰主编《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03。
情绪研究论文篇五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儿童最大的特点是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邪,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好奇和幻想。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漫漫人生旅程中最为无忧无虑的时期。然而,在“无忧无虑”之中却还潜藏着危机,那就是小学生的情绪问题。
与学习成绩、身体健康等相比,小学生的情绪问题常常被老师、家长忽略。人们总是认为小孩子赌个气、发个小脾气是情理中的事,甚至根本不算事。的确,“六月天,孩子脸”,情绪多变是小学生的普遍特点,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家庭重大变故等种种原因,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情绪问题,如果不及时地加以教育、引导,则很可能会引发性格的偏执,对其人格的形成及人生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果情绪问题过于严重,还会导致小学生的各种逆反及过激行为,如说谎、逃学、打架,甚至自残和自杀。因此,小学生的情绪问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小学生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产生的情绪问题也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种:冲动和胆怯。
1、冲动。
冲动是一种因微小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不能接受的情绪,它经常伴有冲动性的行为。小学生情感不稳,自控能力较差,易激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会因点滴小事爆发强烈的愤怒情绪和攻击行为,难以自控,事前不顾后果,发作后对自己的行为虽懊悔,但不能防止再发。强烈的冲动情绪会给小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等,过度的冲动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自残、自杀或其他严重后果。
2、胆怯。
胆怯是一种轻视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消极情绪。拥有这种情绪的人往往十分敏感、自尊心极强,却又胆小怕事,一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在小学生当中,胆怯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自卑。自卑的.学生总是喜欢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做比较,觉得处处不如人,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不敢跟老师说话;二是冷漠。因为胆怯而心生戒备,从而对生活丧失了热情和兴趣,这样的学生对学习漠然处之,对同学冷漠无情,对班级漠不关心,对老师的批评麻木不仁,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胆怯的学生一般不太合群、精神萎靡,甚至会导致自闭症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二、引起小学生情绪问题的原因。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任何的情绪问题都有其诱发的原因。与成人相比,小学生比较单纯,他们的情绪问题固然有性格等自身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外界影响,主要是家庭和学校。
1、家庭影响。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往往呈现出“124”的结构,即:一个孩子,两个大人(爸爸、妈妈),4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特定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教育存在着种种误区。
误区之一:百依百顺。“124”的家庭结构使得孩子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总是尽力满足,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意志锻炼和人格培养。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对物质的需求毫无节制。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冲动、愤怒等不良的情绪反应。
误区之二:缚手缚脚。有一部分家长还受封建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将“听话”、“顺从”视为好孩子的标准,孩子的一举一动他们都要干涉,不得越雷池半步。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没有丝毫独立的空间,也不敢说出真实的想法。他们的心灵受到压抑,很容易出现自卑、自闭等不良情绪。
除此之外,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的增加,使得单亲家庭不断增多,这样的家长往往责任感不强,对待孩子要么简单粗暴,动辄拳打脚踢;要么不闻不问,把责任全推给学校。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情绪问题自然更加严重。
2、学校影响。
相对于幼儿园的轻松、率性,步入小学的孩子第一次感到了压力,虽说当今提倡素质教育,但学习的竞争仍不可避免。如果老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不能一视同仁,而将精力集中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就会使多数学生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而少数尖子学生则易产生优越感,不能正确认识评价、对待自己和他人,从而产生自傲、嫉妒等不良情绪。教师如果不了解或不关心爱护学生,在教育中采取命令的方式或强制、粗暴的态度,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造成学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问题。
此外,社会大环境中那些负面的东西,如“读书无用论”、
拜金主义等,也会对小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引发他们的情绪问题。
三、小学生情绪问题的应对策略。
如果小学生存在情绪问题,必须及时地进行调整和矫正,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从而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
1、家庭教育。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小学生情绪问题的矫正还得从家庭教育入手。家长不能一味地溺爱或不加节制地“严加管教”,而要把握好一个“度”,在宽容的同时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平等对待孩子。努力营造出和谐温馨、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
2、学校教育。
学校是小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自己的厚此薄彼而让学生产生情绪上的波动。除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之外,教师还需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主要方法有回避和引导两种。
回避:即“冷处理”。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有冲动情绪的学生。当学生情绪发作时,可以视而不见、不闻不问,甚至可以暂时离开他一阵子。学生见情绪发作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便会自觉无趣。这时候老师再适时地进行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引导:即说理、谈心。对有情绪问题的学生要多进行正面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情绪问题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对于有胆怯情绪的学生,更是需要老师主动去找他们,进行朋友式的谈心,耐心启发,正确引导。需要注意的是,引导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所以教师不能急躁,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出不良情绪的阴影。
小学生的情绪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单凭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到的。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客观、理智地对待孩子的情绪问题,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共同帮助孩子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情绪研究论文篇六
情绪是可以被管理的,只要我们在情绪来临时,有意识地去控制它。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在感到生气和烦躁时闭上眼睛深呼吸,喝杯水,或吃颗糖果,也可以暂时离开,到另一个房间安静一会儿。我们要积极尝试用各种方法对即将泛滥的情绪喊:“停!”因为一旦坏情绪开始释放,就很难控制了。当情绪暂停后,可以迅速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生气?我生气是否能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我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能让父母自身用比较理性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感受,找到疏导情绪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父母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无形中也给孩子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二、换个角度看问题。
学习管理情绪,就要学着用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去看待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自身常常会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身上的问题。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多数是出于他们好玩、好奇、好动的天性,以及各种能力没有发展完善所引起的。一位教育专家曾说:“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错误,只有成长!”所以父母在遇到问题时少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孩子,多包容和接纳孩子的“错误”,这样就不容易心烦意乱,许多怒气、怨气等负面情绪也会随着观点的改变而逐渐消散。
三、为自己的需求负责。
在情绪管理中需要明确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能帮助父母有针对性地找出应对当下问题的策略。但面对需求,家长常常进入一些误区。例如,父母自身常常把自己的需求误认为是孩子的。成人要求孩子听话、讲卫生、有礼貌、大方、勇敢、守秩序等,认为这些是孩子的需要。实际上是父母希望孩子们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要求他们这样做,这些都是成人的需求。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与品质,但在这些习惯和品质没有培养起来之前,家长就必须为孩子负责,直到孩子成长起来,把这些习惯和品质转变成自身的需要。又如,父母常常觉得孩子不配合,却始终用同样的方式要求孩子。在改变别人前,先尝试改变自己。要求孩子要配合就是把事件的主导权交给了孩子,只要他一直说“不”父母就拿他没办法。这时就需要父母想办法,通过尝试变换自己教育的方式方法,调整教育策略,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建设性地解决方法。
顺应孩子的天性,用正面积极、与人双赢的态度和创意解决问题。孩子们都是好奇、好玩的,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喜好和兴趣点,这能帮助父母更有针对性地找出适合的教育方法。处理问题时多一些创意,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的形式来引导孩子,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多收集各种育儿资料,让自己在遇到问题时有更多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借鉴。最后,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在当下解决,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先接受它,与问题和平相处一段时间,等待更好的时机,或是找到更好的方法时再进行处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有烦恼,当问题出现时请“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学会管理情绪,做有智慧的父母!
情绪研究论文篇七
从情绪视角对公正感进行研究只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是公正感理论的前沿理论研究课题.尽管国外有少数学者将公正感与情绪理论进行结合,但依然存在大量需要研究的问题,而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匮乏.长久以来学者们都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人们的公平判断过程,把人当成完全的理性主义者,在公平判断之前对相关信息进行仔细的分析、评价、权衡,然后做出理性的判断,完全不受情绪的影响.当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认知资源时,这种过程可能比较适用.然而有些情况下人们可能得不到所需的认知资源,即在信息不确定情况下,人们的公平判断可能受到情绪的强烈影响.因此本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打破冷认知的禁锢,选择情绪这一最富有色彩的心理因素作为关注的焦点,从功能上探讨情绪对公正判断的影响.另一方面关于组织公正感效果变量的研究很多,但都集中在态度和行为变量这两个方面,鲜有对情绪变量的考察.情绪在作为前因变量对公正感产生影响的同时,反过来,已经形成的公正感受也会对情绪这一效果变量产生影响.
为了探讨上述问题以及全面阐释情绪与公正感之间的关系,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系统回顾了公正感与情绪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介绍了在这两个研究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有代表性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假设.
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共包括六个实验.本研究既采用心理学中经典的实验法,又采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研究范式,根据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步骤,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研究内容有以下四点:(1)不确定条件下,自身情绪对公正判断的影响,(2)公正判断中他人情绪效应的研究,(3)情绪、社会价值取向与分配公正观,(4)公正感知对具体情绪的作用.上述四个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不确定性调节了情绪与公正判断之间的关系.不确定条件下,情绪具有信息等价的功能,处在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更易作出公平的判断,处在消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公平判断较低,在确定条件下,情绪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其次,他人情绪影响人们的公平判断.模糊情境下,当他人展现出愤怒情绪,人们的公平判断较低,当他人展现出内疚情绪,人们的公平判断较高.第三,情绪、社会价值取向、博弈顺序对分配公平观影响不同.社会价值取向对个体在两次博弈中的提议数额都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和亲社会取向的个体相比,亲自我取向的个体在最后通牒博弈和*者博弈中的出价更低,更关注自我获益.情绪对最后通牒博弈提议数额影响显著,和愤怒情绪个体相比,愉快情绪下的个体愿意分配给对方更多的钱.博弈顺序对提议数额影响不显著,但是和社会价值取向的交互作用对*者博弈影响显著.第四,分配结果和分配程序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愉悦、失望和骄傲是受分配结果影响的一般情绪体验,有利结果时愉悦、骄傲情绪高,不利结果时失望情绪最高.内疚、愤怒是受分配结果和分配程序共同影响的具体情绪.当个体获得一个由不利程序导致的不利结果,愤怒情绪最高,当个体获得一个由有利程序导致的不利结果,内疚情绪最高.
第三部分为总讨论.在本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研究中的得到的一些研究结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信息不确定性对情绪与公正判断的调节作用、情绪在公平判断中的信息等价功能、个体在资源分配中体现出的公平偏好以及分配结果和程序对情绪的影响,并就如何提高组织公正感和管理效能提出加强情绪管理的新视角.
第四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并从概念的澄清、研究方法的改进、分析层面的拓展以及理论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情绪管理引用文献:。
情绪研究论文篇八
摘要:本文介绍了认知偏差的定义、成因和特征,梳理了有关认知偏差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认知偏差行为金融有限理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认知偏差对经济行为个体的经济决策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并经常扮演核心的角色。行为金融学则认为,由于金融决策更具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投资者的认知性偏差可能更具显著性,所以研究投资者的各种认知偏差很有意义。认知偏差的研究和发现为解释传统金融学所不能解释的市场异象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认知偏差与金融市场的异象。
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对金融市场的研究结果就涌现出不少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矛盾的统计异象,在股票收益的历史可预测性方而,按照弱有效市场的观点,投资者无法利用历史价格信息来构造投资策略获得超额利润(按照资产定价模型进行风险调整以后的收益)。从1980年开始,有很多研究发现股票收益是可预测的证据。例如,debondt和thaler(1985)发现股票长期的历史累计收益与未来的长期股票收益负相关。基于这个现象构造的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这个现象称之为“长期反转”。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研究显示股票中期的历史统计收益与未来的中期股票收益正相关,基于这个现象构造的投资策略也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这个现象称之为“中期惯性”。面对传统金融无法解释的市场异象,行为金融学从心理学的角度,从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的认知偏差的出发,为解释市场异常现象做出了重大贡献。
2.认知偏差的定义与分类。
把心理研究应用到投资决策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自slovic首次在论文中论证了心理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再到debondt和thaler正式揭开行为金融学发展的序幕,认知偏差研究的发展经历了缓慢萌芽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许多金融学领域的学者(如:robenshiller,richardthaler.meirstatman,hershshefrin及debondt等)结合心理学对个体行为决策的研究结果,在认知偏差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知偏差概念作为行为金融学的核心范畴,起源于认知心理学。按照认知心理学的实验解析,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具有局限性,个体的判断和决策因此都会产生偏差(tversky和kahne-man,1974)。这种认识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相吻合,即自然选择的结果逐步将人们退化成一种依赖有限理性的决策方式来替代理性决策过程的思维主体,并据此来节约思维成本《si-mon,1955)。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可以看成是人脑的信息处理过程。因此,认知偏差,可以按照认知进行的四个环节中出现的顺序进行分类,即信息识别——信息编辑——信息输出——信息反馈。王宁,茅宁(2005)按认知的信息处理过程将国内外文献中常见的26种认知偏差按照人类信息处理的过程分成分类如下:1)信息识别阶段偏差:易得性偏误,代表性偏差,文化和社会认知,小数字定理,认知失调,从众心理,过度反应,搜寻成本。2)信息编辑阶段偏差:框架依赖,保守性偏差,模糊趋避,无关效果,神奇式思考,准神奇式思考,锚定和调整。3)信息评价阶段偏差:过度自信,后见之明,原赋效果,确定效果,反射效果,后悔厌恶,归因偏差,人性好赌,损失厌恶,宿钱效应,处置效应。李心丹(2003)针对中国股市的特点提出政策依赖性偏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情绪研究论文篇九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消极以及不好的情绪状态都会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严重的情绪困扰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认知情绪,了解情绪的发生原理,明白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不可掩盖的作用,也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情绪是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也是一种对人生成功具有显著影响的非凡智力因素。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izard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一)情绪(1)有其生理反应: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如在愤怒的状态下会出现面红耳赤,汗腺的分泌等。(2)是一种内心感受:不同的情绪状态必然会反映到人的知觉以及意识上来。从而形成人的不同内心体验。如:再有人受伤时,会感到痛苦。(3)会表现在行为中:面部表情最直接的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当自己所希望的球队获胜时,脸上会不由自主地会喜笑颜开;当有的学生遇到挫折时,会愁容满面。还有就是情绪也可以通过体态行为和声音语态来体现。(二)情绪的作用(1)自我保护的功能;如被人伤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2)人际沟通;(3)信息传递功能;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互表爱意。在了解到情绪的产生原理及情绪的作用。我们引出了一个话题: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情景与相同的遭遇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下面就这个问题展开探寻。
1、什么个体情绪差异?
“个体情绪差异”是面对同一件事或同一情景,每个人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情绪。
2、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社会文化。
不同地区的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如:信基督教的杰克与来自神秘草原的安妮在同一所大学读书,由于暑假俩人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生病了。在杰克看来他生病是因为他暑期去教堂祈祷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上帝,这是上帝对他不虔诚的惩罚,是自己罪有应得;而安妮认为这次的生病是巫术造成。巫术是一股不可预知的力量,所以安妮感到害怕、焦虑。这一个案例正说明了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了对“生病”产生的反应及情绪有较大的差异,情绪体验可以完全体现人类的本质及社会文化。当然这也不能意味着文化之间不存在相似之处,有些理论认为,害怕;悲伤和快乐等是超越文化鸿沟,普片存在的情绪体验,但就是因为社会文化背景的,相同的情绪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含义。大学是一个不同区域群体的聚集地,是由具有不同文化习俗的人所组成的。所以不同的文化对大学生的情绪有所影响。
家庭背景与教养差异。
家庭背景:大学中,部分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常常会为了生活困难,学费及家庭的债务而感到困惑、焦虑、忧郁。同时家庭富裕的学生,他们优越的家庭环境与大学艰难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也会出现厌学,无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等情绪困扰。家庭教养:其教养方式分为独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由于教养方式各具特色,之女在其中所感受到的情绪以及发展出的应对情绪的方式也就各有差异。我们来看一个属于独裁型的简单例子:大学里小美和阿伟相恋了,可是她却变得越来越迟凝,虽然知道阿伟对自己很好,但考虑到母亲不喜欢阿伟,嫌弃阿伟家庭背景不好,总是有意无意的把阿伟与亲戚比较,现在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要继续与阿伟交往下去了。妈妈的态度让小美有一种不安,惶恐的感觉,没有妈妈的认同,小美对场恋爱真的没有信心。对于这个不稳定的恋爱大学中普片存在,通过这个简短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给子女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发展,以及我们会做出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
性别角色与城乡差异。
不同性别在情绪状态上也呈现出差异性。通过研究表明,女性对情绪的沟通与表达比男生自在;有耐心;也更清晰,对非语言信息的传达与接收也比男性熟练,也比男性善于处理情绪的相关问题,男性则易于处境沮丧的人,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但不排除男性没有处理情绪方面的长处,例如在保证、原谅、尝试妥协方面就做的比较出色。另外男女大脑的构造不同也会造成女性的感情洞察力较为优于男性,情绪的感受及表达方式也有着大大的差异及生理上的差异也会造就情绪的变化。另外,城乡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以及自尊、主观幸福感等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情况看,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在以上心理体验上要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主要表现为:状态焦虑、内射性抑郁、自杀危险性高和自尊感、幸福感低。本研究提示我们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对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了解其经济状况,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另外,情感上的社会支持也是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建立比较密切和稳定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其综合应对能力,保持情绪健康的重要基础。在常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为保持情绪健康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和辅导,让每个同学都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另外,这类活动也可以满足大学生情感倾诉和人际交流的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探索、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掌握影响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因素,了解到情绪的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情绪差异,可每一个所拥有的情绪是一样的,只是所表达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肢体与表情的反映。“情绪管理”即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据此,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2005年9月第11次印刷,第274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户籍删除申请书汇总(实用11篇)
- 最新会计事务职业规划范文(优秀13篇)
- 取消税票申请书(汇总12篇)
- 2023年银行防疫应急处理方案范文通用(精选11篇)
- 手术后免责协议书汇总 术前免责协议(9篇)
- 最新收养收养申请书怎么写(大全14篇)
- 2023年房屋不抵押协议书怎么写(大全9篇)
- 房租拖欠还款协议书 房租拖欠还款协议书范本(2篇)
- 2023年监督立法调研报告完整范文怎么写(优质10篇)
- 工会技能提升培训方案范文(优秀11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