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监督信任心得体会和感想(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5:05:07 页码:13
监督信任心得体会和感想(优秀8篇)
2023-11-19 15:05:07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或某一阶段经历的深刻感悟和思考。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自身的感受和认识,不局限于琐碎的细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大家可以对写心得体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良好的操作方法。当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每个人的体会和总结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大家可以在参考他人的心得体会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写出一份更加真实和有价值的心得体会。

监督信任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党的xx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条例作出的这一规定抓住了信任与监督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既解决了监督方面的认识误区,又填补了监督方面的实践空白。

辩证统一:信任是自律,监督是他律。

信任和监督、自律和他律辩证统一,没有监督的信任就等于放任。作为社会现实中的人,党员、干部也有其两面性,即正面和可能滋生的负面。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就是对党员、干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两面性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信任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肯定,监督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可能滋生负面的预防。

信任是党组织基于党员、干部的正面、即积极的一面、阳光的一面、优秀的一面、美好的一面、可靠的一面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党员像个党员,加入党组织的大多数党员,是符合入党条件的、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干部像个干部,提拔使用的大多数领导干部,是符合党的干部标准的,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带领群众前行的向导。从本质上讲他们是值得信任的,从主流上看他们是应该信任的。信任体现的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一种尊重、一种肯定、一种赞赏、一种期待。当然党员、干部能否不辜负党组织的对自己的信任就不是单纯的主观认定,而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经受考验、交好答卷。

监督是党组织基于对党员、干部可能滋生的负面、即消极的一面、贪腐的一面、堕落的一面、蜕化的一面所作出的价值判断。目前,有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四大考验”,克服不了“四种危险”,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难以自制、无法自拔,自觉不自觉地跟着感觉走,形成官僚的做派、走进敛财的歧路、陷于享乐的迷途、染上奢靡的风气。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由好同志变为阶下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以往我们把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代替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好心但产生的结果并不好。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贪腐。遏制、清除党员、干部身上可能滋生的负面因素,光有信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监督,监督缺位,党员、干部身上可能滋生的负面因素就会野蛮生长。可见监督也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负责任的一种体现,是对党员、干部采取的一种预警措施,是帮助党员、干部走出自我困境的有效办法。

把握维度:信任是放心,监督是爱护。

对于党员、干部的工作,党员、干部的生活,一方面需要从信任的维度放心他们,另一方面需要从监督的维度爱护他们,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就是从另一个维度对党员、干部作出的爱护举措。

信任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秉承放心态度的体现,这符合党员队伍的实际、干部队伍的实际,回应了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对党组织的心理要求。听党话、跟党走,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党员形象努力塑造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是党员队伍的本质和主流,对他们应当放心。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按照好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干部形象努力塑造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干部,是干部队伍的本质和主流,对他们应当放心。从心理投射的情况看,党员、干部对党组织给予他们的放心态度是认同的,欢迎的、满意的,对于他们来说,党组织放心就意味着自己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自便舞台,更多的自主机会、自选动作。对党员、干部以信任为取向的放心是党组织应持的态度,但是放心并不意味着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放任不管,更不是放纵不问,而是让监督这种特别的爱护形式及时跟进。

监督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给予爱护的一种特别形式。监督不是对党员、干部不信任,也不是跟党员、干部过不去,而是提前爱护党员、干部的一种另一种措施。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问题,就在于其对来自党组织的监督有一种逆反心理,不接受监督而导致的苦果。从党内监督的历史经验、历史成效看,监督能够帮助党员、干部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能够帮助党员、干部解决“灯下黑”。一个党员、一个干部真正要做到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其思维定势往往是欣赏自己的长处而掩盖自己的不足,关注自己的成就而忽视自己的问题,解决这种“灯下黑”就需要来自于党组织的监督。二是监督能够帮助党员、干部建立防错隔离墙。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面对市场经济的环境,各种各样的诱惑,出错机率在增大,失足的风险在增强,能不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仅仅靠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不够的,他需要党组织构建监督这道防错“隔离墙”。三是监督能够帮助党员、干部校正前行坐标。党员、干部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各种思想的影响、各种价值的左右、各种声音的干扰、各种生活的浸染,能否大道前行,不走错路、不走邪路、不走歪路,来自于党组织的监督可以帮助他们驱雾霾、引航向。四是监督能够帮助党员、干部堵塞漏洞。“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些党员、干部出问题,最初都是由小问题逐步演变而来的,而来自党组织的监督能及时给党员、干部提个醒,堵个漏、说个不,在问题刚刚露头时就把它解决掉。从以上四个方面看监督确实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特殊爱护。

激励方式:信任是柔性激励,监督是强制约束。

信任与监督作为两个不同的维度,其作用方式一个是自律、一个是他律,但二者的最终目标指向是一致的,即激励、监督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始终做一个好党员、好干部。

信任作为激励的一种方式,是寄希望于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通过正心、修身、坚守、慎独、自省、改正、纠错等主观能动方式,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信任激励能够激发党员、干部在自律方面的内生动力。党员、干部在自律方面的内生动力来自哪里?党组织的信任是他们的重要动力源泉。信任我、是对我的放心,信任我、是对我的鞭策,信任我、是对我的鼓励,信任我、是对我的期待,我不能辜负这种信任,我要努力回报这种信任。党组织给我一个信任,我还党组织一个放心。不忘初心、不忘本色、不忘使命、不忘责任,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方向一路前行。信任激励能够发挥党员、干部在自律方面的能动作用。党员、干部在自律方面的能动作用来自哪里?党组织的信任是他们重要的推动力量。信任我,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充分发挥出党员、干部在自律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党员、干部在自律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一旦迸发,就会自觉筑起思想道德防线,努力做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信任激励作为自律的一种方式也有着自身的局限,一旦党员、干部迷失自我,自律就会成为无律,所以自律需要与他律并进。

严格监督是基于党组织的强制约束,对党员、干部形成一种震慑力、威慑力。党员、干部在社会现实生活中,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巨大诱惑,一次、两次能够说不,一年、两年也许能够抵制,多次行不行,长期能不能?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由好同志变为阶下囚,应该说监督制度长期缺位、实际没有到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告诫我们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律这种“软约束”很难抗衡私念、私欲、私情的反作用力,必须有监督这个“硬约束”,给党员、干部划出一条警戒线、高压线,筑起不可逾越的制度防线。《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一次从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党内监督的基本方式、党内监督的监督体系、党内监督的责任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它是建设廉洁政治、廉洁党员队伍、廉洁干部队伍,形成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重要制度环节。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自觉接受监督、主动配合监督,习惯于在监督下工作、在监督下生活,为此才能一生平安。

监督信任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监督和信任是两个重要而相互依存的概念。监督是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评估,以确保其遵守规章制度和达到预期目标。而信任则是基于对他人诚信和能力的相信,通过信任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监督和信任在组织、社会和个人层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监督和信任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监督和信任的互补关系,同时也体会到了它们对于个人及团体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监督是有效管理和维护秩序的必要手段。在组织和社会中,监督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监督可以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有效地解决问题。当人们知道有人在监督他们的行为时,他们更有动力和责任心去完成自己的任务,遵守规章制度。而没有监督的话,人们可能会滥用权力,违背规则,导致混乱和不公平的现象。监督不仅仅是为了发现和纠正错误行为,它同时也是对工作和行为的引导和改进。通过监督,管理者可以发现团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然而,仅仅依靠监督是不够的。信任是一个团队和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信任是一种基于对他人诚信和能力的相信,它能够使工作团队更加有凝聚力和效率。相互信任的员工之间可以更好地协作,分享资源和信息,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了信任,团队成员更加愿意相互支持和关心对方,在共同的目标下高效工作。信任可以消除互相猜忌和担心,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工作氛围。在现代社会中,信任是企业和个人获得口碑和声誉的关键因素之一。

监督和信任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监督是对他人的约束,而信任则是对他人的放手。在实际应用中,合理的监督可以增加信任,而信任也能够促成更加有力的监督。监督和信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如果只有监督而没有信任,那么监督就可能会变得高压、威胁和冷漠。员工们可能会被过多的监督压得喘不过气来,缺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主动性。相反,过度的信任也会导致工作失控,无法有效地完成任务。监督和信任的平衡是建立和谐工作环境的重要保证。

在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监督和信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员工,如果能够接受恰当的监督,我可以从监督中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和不足之处。通过反思和改进,我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任对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的作用。只有团队中相互信任的成员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创造更好的成绩。在实际工作中,我努力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帮助他人。通过信任和被信任,我感受到了工作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总之,监督和信任是组织和社会管理的核心要素。有效的监督可以带来秩序和规则,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信任则是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促成更好的合作和协作。监督和信任是相互依存的,相辅相成的。只有在监督和信任的平衡中,团队和组织能够达到良好的发展和成就。作为个人,我深刻理解到监督和信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通过接受监督和建立信任,我不断改进自己,通过与他人的协作和合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监督信任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看了央视系列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后第一个感受就是震撼,中央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原主任魏健的一夜白发、广东省政协原主席、纪委原书记朱明国的双面人生、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审理室原主任沈佳主动索贿、主动退还、再次索贿300万等等,专题片中一个个案例、一次次忏悔充分说明打铁还需自身硬,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纪委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干部也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执纪者必须受到更严格的纪律要求,监督者必须受监督。正如朱明国在忏悔中所说的:有人监督、有人看是福,没人看、没人想看、没人敢看是祸。

作为区纪委派驻机构一名普通纪检干部,我认为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会打铁、善打铁”是前提、自身硬是关键。首先要“会打铁”,要熟悉纪检工作流程、熟知纪检政策法规、熟练纪检工作业务,只有知职才能做到守职。“善打铁”纪检工作不能被动等候、不能墨守成规,要主动争取党组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的支持,主动将纪检监察工作融入到局党组的中心工作中去,掌控风险点、把握关键点,这样纪检工作才有存在感、才有生命力。自身硬是关键,尤其是派驻机构的纪检干部,平时和派驻单位的所有同志一起工作、学习、生活,纪检干部是否忠诚干净有担当,自身到底硬不硬,大家平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纪检干部自身硬不硬,会直接影响监督、执纪、问责的执行和效果,会直接影响纪检干部队伍的形象。所以作为一名派驻机构的纪检干部做到全面从严治党把自己摆进去,加强自身建设,要加强学习、修身立德,自觉抵制不当之风,自觉、模范遵守各项纪律,要求别人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别人不违反的纪律自己绝不能违反。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带头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以实际行动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监督信任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为了实现“打铁还需自身硬”,以为的党中央3年来在反腐败斗争中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党中央和中央领导的实际行动,用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用严厉惩处一批批“老虎苍蝇”的硬邦邦的辉煌战果,为全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

那么,党组织如何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呢?对这个问题,强调,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深化标本兼治,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强化党内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就能实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承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何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要求就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就是实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标准。面对新的工作要求、新的工作任务、新的重大部署,我们需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提升自身素质,筑牢服务人民群众的根本思想,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在为人民服务中让权力更加阳光廉洁透明可信,让服务人民群众的举措更加求真务实积极有效,让我们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更加充分地体现,让我们国家与民族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同腐败现象斗争当中,党中央坚强领导,方针政策过硬,为我们反对腐败指明了方向;各级党组织形成牢固的战斗堡垒,反腐工作扎实,为我们反对腐败提供了可靠保证;党员个人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自觉反腐倡廉的素质过硬,为我们打下了牢固基础。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靠“自身硬”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创造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业绩。

监督信任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按照支部的组织安排,本人就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观看“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题片的学习认识和几点心得体会和大家交流,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一句中国传统谚语、名句,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让人深有感触。党中央高度重视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后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解决“谁来监督纪委”问题,三次全会上提出要解决好“灯下黑”问题,五次全会上要求纪检机关“清理好门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态度坚决、要求明确,越讲越具体,概括起来就是:忠诚、干净、担当。这6个字来源于党章,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具体化,不仅是每一位纪检干部的基本标准,也是我们每位党员干部的基本标准。对党忠诚是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干净是必须守住的行为底线,敢于担当是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基本要求要求自己:

一是政治上要过硬。

要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坚决服从中央决策部署,做一个政治上靠得住的人。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增强政治素质。

二是要提高履职尽责的本领。

首先是加强学习。学习是立身做人之本,是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基层干部只有加强理论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才能增强政治素质。作为基层干部,当务之急是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三是要加强自我修养,保持自身清正廉洁。

要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从思想、品德,行动上从严要求自己,做一个执行各项制度的带头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建设好党的决心和信心的宣誓。如果党的自身不“硬”,党和人民事业这块“铁”就打不动,就会折断党的臂膀,就无法向人民交代,就会落后于时代,就会被人民放弃、时代抛弃。所以,必须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百炼成钢,成为钢铁巨人,我们的党才能不为任何腐蚀所侵,不为任何利诱所惑,才能以健康的肌体吸纳新知识、接受新教育、应对新考验、取得新进步,才能使党永葆青春和活力,体现时代性、富于先进性,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监督信任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题,也是“四个全面”战略总布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又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毫不避讳地指出,当前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党的内部有着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问题。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近日,兴隆街道全体党员干部通过观看《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题片,看到曾经国家领导和党员干部,普遍利用职务上的影响力用打招呼、组饭局等迂回的方式为官员、商人、同学、同乡等牵线搭桥,给他们充当保护伞,继而懈怠了精神思想,一步步滑入欲望的深渊。

在专题片中,违法的党员干部现身说法,他们将自己思想蜕变的过程和违纪,违法行为都剖析开来,使我感触颇深,魏健说“后期我也不是没想过有危险的,只是那时候麻木了,再一个也是觉得,中纪委这地方,谁查中纪委啊?真是这种心态在里边。”朱明国说“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

幸好,兴隆街道是一支党的队伍,不是孤军奋斗的铁匠,兴隆街道成长在团结奉献的团队中,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都是党组织精心培养的结果,每一个干部的成长都离不开团队建设。作为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是我们照镜子、正衣冠的重要会议,我们要正确对待民主生活会,作为同事,相互关爱的最好方式就是能够拿着手中的手电筒,相互照一照。朱明国反思“过去是信任就没监督,一提要有人监督,就觉得组织对我不信任、领导对我不信任。其实有人监督、有人看是福,没人看、没人想看、没人敢看是祸。”

俗话说“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意思是说绣花要绣得好看,手必须要灵活灵巧;要打出坚固耐用的铁器,铁匠必须“自身硬”,有打铁的实力,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这次《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题片再次警醒我们党员,要有主动意识,处理好自身的问题,通过反腐倡廉,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要用铁的纪律,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这一保卫战。

监督信任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是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上篇,下面是整理的《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范文,欢迎借鉴!

党的xx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条例作出的这一规定抓住了信任与监督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既解决了监督方面的认识误区,又填补了监督方面的实践空白。

辩证统一:信任是自律,监督是他律。

信任和监督、自律和他律辩证统一,没有监督的信任就等于放任。作为社会现实中的人,党员、干部也有其两面性,即正面和可能滋生的负面。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就是对党员、干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两面性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信任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肯定,监督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可能滋生负面的预防。

信任是党组织基于党员、干部的正面、即积极的一面、阳光的一面、优秀的一面、美好的一面、可靠的一面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党员像个党员,加入党组织的大多数党员,是符合入党条件的、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干部像个干部,提拔使用的大多数领导干部,是符合党的干部标准的,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带领群众前行的向导。从本质上讲他们是值得信任的,从主流上看他们是应该信任的。信任体现的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一种尊重、一种肯定、一种赞赏、一种期待。当然党员、干部能否不辜负党组织的对自己的信任就不是单纯的主观认定,而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经受考验、交好答卷。

监督是党组织基于对党员、干部可能滋生的负面、即消极的一面、贪腐的一面、堕落的一面、蜕化的一面所作出的价值判断。目前,有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四大考验”,克服不了“四种危险”,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难以自制、无法自拔,自觉不自觉地跟着感觉走,形成官僚的做派、走进敛财的歧路、陷于享乐的迷途、染上奢靡的风气。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由好同志变为阶下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以往我们把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代替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好心但产生的结果并不好。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贪腐。遏制、清除党员、干部身上可能滋生的负面因素,光有信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监督,监督缺位,党员、干部身上可能滋生的负面因素就会野蛮生长。可见监督也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负责任的一种体现,是对党员、干部采取的一种预警措施,是帮助党员、干部走出自我困境的有效办法。

把握维度:信任是放心,监督是爱护。

对于党员、干部的工作,党员、干部的生活,一方面需要从信任的维度放心他们,另一方面需要从监督的维度爱护他们,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就是从另一个维度对党员、干部作出的爱护举措。

信任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秉承放心态度的体现,这符合党员队伍的实际、干部队伍的实际,回应了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对党组织的心理要求。听党话、跟党走,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党员形象努力塑造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是党员队伍的本质和主流,对他们应当放心。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按照好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干部形象努力塑造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干部,是干部队伍的本质和主流,对他们应当放心。从心理投射的情况看,党员、干部对党组织给予他们的放心态度是认同的,欢迎的、满意的,对于他们来说,党组织放心就意味着自己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自便舞台,更多的自主机会、自选动作。对党员、干部以信任为取向的放心是党组织应持的态度,但是放心并不意味着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放任不管,更不是放纵不问,而是让监督这种特别的爱护形式及时跟进。

监督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给予爱护的一种特别形式。监督不是对党员、干部不信任,也不是跟党员、干部过不去,而是提前爱护党员、干部的一种另一种措施。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问题,就在于其对来自党组织的监督有一种逆反心理,不接受监督而导致的苦果。从党内监督的历史经验、历史成效看,监督能够帮助党员、干部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能够帮助党员、干部解决“灯下黑”。一个党员、一个干部真正要做到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其思维定势往往是欣赏自己的长处而掩盖自己的不足,关注自己的成就而忽视自己的问题,解决这种“灯下黑”就需要来自于党组织的监督。二是监督能够帮助党员、干部建立防错隔离墙。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面对市场经济的环境,各种各样的诱惑,出错机率在增大,失足的风险在增强,能不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仅仅靠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不够的,他需要党组织构建监督这道防错“隔离墙”。三是监督能够帮助党员、干部校正前行坐标。党员、干部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各种思想的影响、各种价值的左右、各种声音的干扰、各种生活的浸染,能否大道前行,不走错路、不走邪路、不走歪路,来自于党组织的监督可以帮助他们驱雾霾、引航向。四是监督能够帮助党员、干部堵塞漏洞。“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些党员、干部出问题,最初都是由小问题逐步演变而来的,而来自党组织的监督能及时给党员、干部提个醒,堵个漏、说个不,在问题刚刚露头时就把它解决掉。从以上四个方面看监督确实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特殊爱护。

激励方式:信任是柔性激励,监督是强制约束。

信任与监督作为两个不同的维度,其作用方式一个是自律、一个是他律,但二者的最终目标指向是一致的,即激励、监督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始终做一个好党员、好干部。

信任作为激励的一种方式,是寄希望于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通过正心、修身、坚守、慎独、自省、改正、纠错等主观能动方式,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信任激励能够激发党员、干部在自律方面的内生动力。党员、干部在自律方面的内生动力来自哪里?党组织的信任是他们的重要动力源泉。信任我、是对我的放心,信任我、是对我的鞭策,信任我、是对我的鼓励,信任我、是对我的期待,我不能辜负这种信任,我要努力回报这种信任。党组织给我一个信任,我还党组织一个放心。不忘初心、不忘本色、不忘使命、不忘责任,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方向一路前行。信任激励能够发挥党员、干部在自律方面的能动作用。党员、干部在自律方面的能动作用来自哪里?党组织的信任是他们重要的推动力量。信任我,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充分发挥出党员、干部在自律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党员、干部在自律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一旦迸发,就会自觉筑起思想道德防线,努力做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信任激励作为自律的一种方式也有着自身的局限,一旦党员、干部迷失自我,自律就会成为无律,所以自律需要与他律并进。

严格监督是基于党组织的强制约束,对党员、干部形成一种震慑力、威慑力。党员、干部在社会现实生活中,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巨大诱惑,一次、两次能够说不,一年、两年也许能够抵制,多次行不行,长期能不能?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由好同志变为阶下囚,应该说监督制度长期缺位、实际没有到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告诫我们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律这种“软约束”很难抗衡私念、私欲、私情的反作用力,必须有监督这个“硬约束”,给党员、干部划出一条警戒线、高压线,筑起不可逾越的制度防线。《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一次从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党内监督的基本方式、党内监督的监督体系、党内监督的责任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它是建设廉洁政治、廉洁党员队伍、廉洁干部队伍,形成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重要制度环节。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自觉接受监督、主动配合监督,习惯于在监督下工作、在监督下生活,为此才能一生平安。

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干部监督,是xx大报告传递出的一个强烈信号。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在与学术界人士座谈时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指出了我们制度建设中一个严重的文化障碍。

西方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性恶论”,假设所有人都是坏的。“把权力关进笼子”,成为现代政治理论的基本共识,从而使制度设计走向法治化。

我们的文化强调人性善和“大多数人是好的”,更希望道德自律和道德约束,注重信任,忽视监督。深入地分析,是缘于面子与人情。鲁迅先生说:“面子是中国人精神的纲领。”这是我们文化中一个很不好的基因。监督谁,似乎就是不给谁面子,被监督的人,也觉得没有面子。

传统文化认为:用谁,就要全面地无条件地信任谁,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孙权之于周瑜,刘备之于诸葛亮,完全地信任,完全地放手,千百年来传为美谈。传统文化中的士大夫情结:自认是赤胆忠心,天地可鉴,但接受不了被怀疑,被监督,视不被完全信任为屈辱。“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中西两种文化的源头,使西方惯于对事不对人,中国则亲亲相隐,不言人短,不论人非。这种文化潜意识成为监督制度建设的深层次障碍。

现代人才观认为:疑人可用,用人要疑。人随着环境的改变,世界观、价值观在不断地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人都是可被怀疑的。如果疑人不用,将没有可用之人。只能是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既要给人才以施展的天地,又要有严格的监管。“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识人是非常困难的事,客观地说,许多出问题的官员在被提拔时还是比较优秀的,上级也是出于公心的。再好的干部不置于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下,都会有蜕变的可能。主观的伯乐相马要变为客观的考场试马,赛场选马。再值得信任的马,也要被套上缰绳,不能任由天马行空。许多革命先驱最后走到革命的对立面,说明昨天的辉煌与正确并不是明天可靠的保证,这就要用制度约束,保持合理适度的怀疑,监督贯之于始终。

人是矛盾的复合体,集善与恶于一身。正是因为人的复杂性,在用人上,要信任与监督并重,以信任弘扬其善,以监督防范其恶。历史已反复证明:权力的制衡、严格的监督远比个人的自觉更可靠。

监督是最大的爱护。应当承认,许多倒在贪腐上的干部,是有能力、有头脑、有胆魄、有政绩的,他们因出色的表现被赋予了更大的权力。权力的本质具有无限的扩张性和排他性,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贪腐。正是没有监督的信任腐蚀了他们。监督就是悬崖边上的护栏,站位越高,越需要栏杆的防护。一位对审计工作很有研究的领导讲:审计的作用之一是“岔道口上指路,悬崖边上救人”。就是以日常的严格监督,防止干部失足坠落。

经济建设是核心任务,在经济工作中处理好信任与监督的关系,也甚为重要。

政府要抓好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效率,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以诚意取信于民,取信于商,与商家建立互信,吸引客商投资。同时,也要牢记,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在对近年招商引资项目跟踪审计后发现:建立信任易,监督落实难。资本的天性是逐利,利益最大化是资本运作的原动力。生意是生意,交情是交情,本应分得清楚。但中国人抹不下面子,总是把交情与生意混为一谈。合伙做生意,开始是相互信任,由于没有监督机制,逐渐心生猜忌,最后反目成仇,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在近年招商引资大潮中,承诺不到位者有之,抽逃资本者有之,套取财政补贴者有之,甚至招摇撞骗者也时有所见。招商引资,实质上就是地方政府与外地企业合伙做生意,必须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下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有详细的路线图和严格的时间表,有严密的监督机制和违约处罚措施。这才是精诚合作、长久信任的根本保证。政府代表和维护着人民的利益,承载着群众的希望,在引资时不仅要有热心,有诚心,也必须有戒心,对资本逐利的本性时刻保持着警惕,在强化互信的同时不忘有效地监督。

孔子讲人生最高的境界是: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既可以理解为内心的道德自律,也可以理解为外部的监督。从文化本源上追溯,有效地监督和自觉地接受监督是传统文化中的应有之义,只是在几千年的演化中削弱了,淡化了。现在到厘清信任与监督关系的时候了。犹太人有句。

谚语。

:不要把钱借给你的朋友,不然,钱也没了,朋友也没了。正是因为只有信任而没有担保、抵押等监督措施,最终也失去了信任。现代公民社会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基于信任的监督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基于监督的信任才是真正可靠的信任。

监督信任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在人际关系中,监督和信任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无论是家庭、友谊还是工作关系,监督和信任都是彼此之间相互支撑和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个人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我逐渐领悟到了监督和信任的重要性,这不仅使我在人际关系中更加融洽,也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信赖。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监督和信任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监督和信任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人际关系中,监督是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评价,是一种起到引导作用的监管机制。而信任是基于彼此对于对方的行为和表现的可靠性的认同。监督和信任相互联系,互为前提。没有监督,信任可能会变得盲目,而没有信任,监督就变得毫无意义。例如,在团队合作中,领导者的监督可以帮助成员们遵守时间表和规定,但如果没有成员们对领导者的信任,他们可能会感到不安和怀疑,这样工作效率就会下降。

其次,监督和信任需要平衡。在监督和信任的过程中,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过度监督可能会导致对方感到压抑和不自由,进而破坏关系。相反,过度信任则可能导致对方的不负责任行为或利用这一信任。因此,建立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在监督时,我们要尊重对方的权利和隐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在信任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觉,不盲目轻信。在实际生活中,我意识到在家庭中,我应该对我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监督,但也要给予他们必要的信任,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重视。

再次,建立监督和信任需要时间和经历的积累。监督和信任并非来之不易,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经历的积累。通过时间的推移和相处的深入,我们才能明白对方的价值观和原则,从而更好地建立起互相监督和信任的关系。这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沟通,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在我的工作中,我与我的同事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合作,在共同努力中,我们建立了相互监督和信任的关系,这不仅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顺利,也使我们的团队更加紧密。

最后,监督和信任是建立稳固关系基石的重要因素。正如一座建筑物需要牢固的基础一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离不开监督和信任。监督让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信任则促使我们相信对方的能力和诚意。这两者共同构筑了稳固的关系基石,使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能够相互支持和鼓励,形成合力。我对这一点的认识在家庭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亲人之间的监督和信任是家庭安定和睦的保证,也是家庭成员们共同进步的推动力。

总之,监督和信任是人际关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要素。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在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平衡、时间的积累和经历的积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监督和信任,从而建立互相支持和鼓励的关系。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监督和信任的理解和运用,以促进我与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成长和进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