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王府古城心得体会实用 参观王府的感受(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15:15:57 页码:9
王府古城心得体会实用 参观王府的感受(五篇)
2023-01-05 15:15:57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王府古城心得体会实用一

恭亲王府原是“千古第一贪”的和珅的家,后被嘉庆帝立下二十四条罪状,抄了他的家充公。因最后一任主人是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讠斤,所以称为恭亲王府。

北京城两龙脉,一是京城中轴线,二是护城河。故宫就坐落在中轴线的头上。而恭亲王府就坐落在两龙脉相交之处。和珅曾大言不惭说:“皇上坐龙头,我坐龙尾。龙头虽掌大局,却还要龙尾行大事。”听听,和珅野心之勃勃,真不愧“千古第一贪”!

恭亲王府内,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这“蝙蝠”并不是真实的蝙蝠,而形似蝙蝠的建筑。和珅想让自己很幸福,便取“福”的谐音字“蝠”,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

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只硕大的“蝙蝠”。这是一只形似蝙蝠的池塘,名曰“福池”。池岸边随意错落着假山碎石。福池周围栽满了榆树,榆树的果、叶形似铜钱,每当铜钱般的果、叶掉入福池时,和珅就会笑哈哈:“天上掉下的钱,进入我的‘聚宝盆’,地上的钱也是流入我和珅的囊袋中。”这话可真不假!

我们顺着福池潺潺流水走,便来一扇门前。这是一扇精美绝伦的西洋门,色彩鲜艳,做工精细。据说这也是他二十四条罪状之一。因为这一扇西洋门是仿造皇家园林——万寿园里的西洋门造的。

进了西洋门,绕过“送子观音”石雕,便是和珅家的戏园了。戏园前是一片花园,修剪整齐的灌木丛中开着些许花儿。《环珠格格》中“香妃戏蝶”这出戏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全北京城只有两处是满地青砖,一是故宫的太和殿,二便是和珅家的戏台了。因为青砖的扩音效果十分好,所以在戏台上唱戏不需要任何扩音工具,偌大的戏场人人都能听到音乐,能站在遍地青砖的戏台上为和珅等权贵大臣唱戏也是一种殊荣了。

穿过雕刻精细的朱栏长廊,便来到了和珅的书斋。书斋四面假山竹林环合,清幽宁静。整个恭亲王府,就它不是用石砖砌的。这座书斋是用一种特殊的竹料建成的,冬暖夏凉,和珅最爱待在这里了。

出书斋,前面那座十分大气的建筑就是正殿——和珅会客的地方。要上正殿,有一条很特别的路,只有一节阶梯,然后就是一条笔直平缓的坡路,因为和珅说过他这一世,只有年少时吃过苦,然后就一路平步青云,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颠峰。我们可以跨过最底下的一节阶梯,免吃一点苦,直接“平步青云”。

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孝庄太后年老病重之时,极其爱戴她的皇孙——康熙帝,心情极其郁闷。他让侍女苏麻喇姑准备好纸笔,大笔一挥,写了一个“福”字。写完之后,玄烨和苏麻喇姑看着那个“福”字惊呆了——那个字苍劲有力,十分潇洒。细一看,竟看见了多个词组:多田,多子,多才,多寿……这不就是皇祖母的心愿吗?康熙帝越看越满意,便命人把这个“福”字拓在一块巨石上。结果,久病多时的太皇太后很快康复了!康熙帝大喜,决定将这块饱含吉祥福瑞气息的巨石代代相传,让爱新觉罗家族世代昌盛。

只可惜传到乾隆手中,就被别人偷出了皇宫。这个人就是和珅。现在这块福石就在我们正殿脚下,只露出写有“福”字的一面。这个“福”便是恭亲王府的第一万个福,寓意“万福”。和珅还神气地说:“皇上是‘万岁’,我是‘万福’!”后来,嘉庆帝抄他家时,本想把福石搬回皇宫,可还是没有搬成。和珅太狡猾了,他用石块砌了一座形似蝙蝠的福山,在“福”字左右各砌了一条龙,寓意“龙坐江山”,嘉庆帝不想自毁“江山”,便把福石留了下来。

恭王府概述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使用古游网的导游服务:

王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宫廷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桥梁,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中国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代表着中国的王府文化。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皇帝就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全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国库十几年的总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归了“爱豪宅不爱江山”的嘉庆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与此同时,嫁给和珅儿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聚财的说法。新中国十大元帅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长寿。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75年,周总理在病床上,将三件未做完的事情托付给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王府占地约3.1万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殿七间,左右有配殿。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规模也是王府中最高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我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现在就请您跟随我们的讲解,游览一下这历尽苍桑、重现世人的恭王府吧。

门外院落

首先给您介绍一下王府主体院落之外的部分。在府邸大门外并列有东西两组院落。

西侧一组院落在三间正门两侧开有两座罩子门通向东、西两路院落,门的前方纵列着四排房屋,每排房屋当中各有一座阿思门,东边的阿思门外有一座影壁。

西侧院落南边沿围墙有两排倒座房,是王府的办事机构用房:前排东侧为回事处、随侍处,中间为管事处,西侧为佐领处、档子房、管领处、庄园处、置办处等,后排为粮仓房;两排倒座之间有东房一排,为裁房、厨房、水屋等。

东侧一组院落中南边沿围墙也有一排倒座房,为王府的兵房,驻有护卫王府的旗兵十余名;北边有一组四合院落,据说载滢回府时在此居住。

当时王府的总出入门就开在东侧院落的东墙上。

好了,下面我们将按照由中路入东路,转中路进西路最后到达后罩楼的顺序带领您转转这重新修缮的恭王府。

正门

中路有正门两重,均朝南。现在您要走入的是恭王府府邸的正门,大门面阔三开间,外置石狮子一对,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有12排,代表亲王的爵位。

经过这中路的第一个小院,接下来您还需走过这面阔5间的二门,才能进入王府的中心区域。二门内是正殿及东西配殿,其后为后殿及东西配殿。

向里走您马上会看到的是修复后的银安殿。

银安殿

银安殿俗呼银銮殿,是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它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在经过修复,虽不能与原来的完全一样,但还是能让您体会到它的宏伟与庄重,感受到它的神韵。

现在让我们先去游览一下东路的主要建筑。下一个景点是多福轩。

05多福轩

多福轩采用小五架梁式的明代建筑风格。这里是奕?的会客处,保存着一些漂亮的凤凰彩绘,因其内部悬挂许多“福寿匾”而得名。多福轩内6个书架4个多宝格每个都是4米多高,全是用楠木复原的。

轩前院子内有古藤萝一架,被称为“藤莹架”,据考已生长200多年,在北京是不多见的。因此这个院子又被称为“藤萝院”。

绕过多福轩,您将进入东路的最后一个院子,看到后院的正厅乐道堂。

乐道堂及嘉乐堂

这里恭亲王奕忻起居的地方。奕?为皇子时,道光帝曾赐“乐道堂”匾额一方,此堂因此得名。

东路游览完了,现在请您向西走,去参观中路后院的嘉乐堂。

嘉乐堂五开间、硬山顶、前出廊,是和珅时期的建筑,悬挂“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从证实。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这就印证了民间对于王府内有座神殿的传说。

看过了银安殿和嘉乐堂,想必您已经发现了,这中轴线上建筑物的屋顶都用绿琉璃瓦、脊吻兽,而配殿屋皆用灰筒瓦。

最新王府古城心得体会实用二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后作为大贪官和珅、庆亲王永璘的宅邸,后被赐予恭亲王奕欣,由此得名恭王府,并沿用至今。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我国十大元帅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长寿。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 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至今仍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此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二十大罪”之一)。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名为“朗润园或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徜徉于园中犹如漫步在山水之间。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寻觅着翠山碧水、曲径幽台在诉说的如烟往事。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建于1776—1785年,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此处私宅便赠给了庆王。同治朝时,由于恭亲王奕忻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而成为恭亲王府。

俗呼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 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

和珅时期之建筑。悬挂有“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和珅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潜侈逾制”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解仿照宁寿宫制度”。因此恭王府的内 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其所表现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 规格最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

二、 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三、 界划灵活,空间丰富:

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

四、 做工精细,技巧高超:

从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异常讲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华格,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能完成,施工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遗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内檐装修,绝大部分已经无存,今天通过研究王府文化,要进一步将其发掘出来,结合今后的王府博物馆展示要求,再现当年辉煌。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 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75年,周总理在病床上,以3件未做完的事情托付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为大学士和珅的私邸。

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欣,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们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六万平方米。其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府后的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在这块位于京城前海西岸,被"蟠龙水"环抱着的风水宝地上,元、明两朝曾经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就连皇帝也来此礼佛上香。大约十六世纪中叶,该寺院才逐渐荒废,沦落为明朝廷的供应厂;清朝入主北京以后,在这里建造大小不等的院落若干,供内务府等普通旗人居住。

乾隆四十年前后,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和珅,相中了这块四周萦水,遥接西山,而且又离“皇上家”不远的风水宝地,遂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恭王府之被称“半部清朝史”,是和居住在这里的三代主人密切相关的。尽人皆知,第一代府主和珅,是乾隆晚期的宰辅、大学士,又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贪官,在清史中十分惹人注目,有关他的传说也因此多不胜数。特别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后来娶了乾隆皇帝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为妻,使这座豪宅一时成为了实际上的公主府……

嘉庆四年,和珅因罪赐死,嘉庆皇帝遂将这座宅第转赐给他的小弟弟庆郡王永璘。永璘大概算得上历代主人里最为钟爱这座豪宅的人。早在和珅当道时,乾隆的诸位皇子便凑在一起商订,将来不管谁当了皇帝,都要“办”掉和珅,惟十七皇子永璘说:“将来不论哪位哥哥当上皇帝,只要把和珅的这座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

说到永璘,或者许多人都不太熟悉,但若提起他的孙子,那个与李鸿章一起同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的庆亲王奕劻,恐怕又是无人不晓了。奕劻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贪官,但与清末那一群懦庸无能的王公贝勒相比,他总还算是一个敢于负责,能够委以重任的人。因此,从同治朝起,奕劻便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在咸丰将府邸改赐恭亲王之前,他一直以辅国将军的身份在此居住。

至于说恭亲王奕欣,那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后(1853-1898年之间)的几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动,"辛酉政变"时,就是他把慈禧扶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奕欣,整部中国近代史,乃至后来的中国历史就会改写。

如果说世间万物都有灵性,那么这座被"蟠龙水"包围着的明珠一般美丽的建筑,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一个充满着忧伤气质,命运多舛的苦命宅园。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处死之后,嘉庆帝即将这座豪宅的西半部,赐给了他那个只要和珅府不要皇帝位的十七弟永璘。之所以只给他一半,是因为当时,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及其额驸丰绅殷德还住在那里。

和孝公主,是整部清朝历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公主,其生母为乾隆皇帝晚年的宠妃汪氏。乾隆四十年正月,当这位性情、外貌全都酷肖其父的"最幼女"来到世界时,皇帝已然是六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十公主虽身为女子,但天生神力,能开十个劲的硬弓,时常陪着父皇骑马打猎,乾隆因此爱她胜过所有的子女,他不只一次叹息:"你要是个阿哥,这个皇位将来非你莫属啊!"的确,十公主非但武功卓绝,而且胸襟非凡,当和珅春风得意时,驸马倚仗其父权势行为娇纵,公主就曾经严肃地训斥他:"你阿玛受我父皇厚恩,不思回报,却只知纳贿。我都替你们担忧啊,到了身家不保的那一天,连我也要受到你们牵累!"

十公主的话,虽不幸言中,但嘉庆皇帝最终还是念着兄妹之情,没有剥夺他这个小妹夫的爵位,公主夫妇也仍然住在原来的家里。这座宅第也就因此一分为二,西为庆王府;东为公主府,一直到道光三年(1820xx年)九月,十公主去世,整座府邸才全部归到庆王名下,而那时,永璘已经死去三年多了……

辛亥以后,按照民国政府优待清室条例的规定,王府成了府主人的私产。后因政局动荡,生计艰危,未世王孙们纷纷卖掉府第,以图生存。恭王府当然也同北京的其他王府一样,没能逃脱可悲的蜕变与分割。

1920xx年,小恭王溥伟为筹集复辟经费,将恭王府府邸部分的"龙票",以八万银元的价格低押给北京天主教会的西什库教堂。十几年后,利上加利,原先八万银元的抵押款,滚到了近二十万,穷途末路的溥伟早已无力偿还这笔巨款债务了。1932年,由罗马教会兴办的辅仁大学,以教会之间的关系,用一百零八根金条代偿了这笔贷款,产权遂归这所大学。1937年,辅仁大学因扩充女生宿舍,收回房产,将府邸部分作为女院,并把后罩楼通向萃锦园的通道砌死,这样,府邸与花园就开始分开了。同年,原先居住在邸园中的溥伟二弟溥儒,又以十万银元的价格将花园也卖给了辅仁大学。

1949年,恭王府花园改为某国家机关宿舍;府邸为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及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使用。1952年,中国音乐学院拆府前部一进四合院,盖起一座"现代风格"的食堂;1959年,又拆掉了原府邸大门外的所有房屋,建筑起一座曲尺形的琴楼和一座一字形的画楼。"文革"期间,厂桥空调器厂占用了大戏楼等花园东部的"半壁江山";国管局幼儿园则占据西路建筑。由于不合理使用与地震的破坏,到七十年代中晚期,花园的部分游廊和府邸东路南部一进院落的正房及东西厢房先后倒塌,其他建筑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所幸王府总体格局未遭破坏。

恭王府——世界最大的四合院,除皇帝和家眷外,任何人是不得住进紫禁城的。因此皇亲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宅弟,以为家居之所。于是,王府便产生了。今日的北京城里,还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北京的清代王府都分布在内城区里,这和清代北京城的居住限制密切相关。城墙未拆除以前,北京城的格局是大“口”里面包小“口”,最中心的是故宫,外面的第二层是皇城,为政府衙门,第三层是内城,为清代八旗王公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最外面的第四层,才是汉人和其他民族的集中居住地。今天在北京内城漫步,还能时时看见深宅大院。

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大观园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描绘的一大园林。《红楼梦》成书于北京,有中国封建社会秘史之称。根据书中的描写,人们在北京西南角建起了一座园林。这处取名大观园的新园是今日北京的一大胜景,每天游人不断。

由于恭王府有着《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某些景物,因此 有人说恭王府花园是大观园的蓝本。但是,许多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恭王府到底是不是大观园的蓝本呢?这可能也是一个永远的秘密了。

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 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如果你看到深宅大院的门口耸立着石狮,你马上就可以判定大院的主人是不低于五品的-;如果你再仔细数一数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你就会进一步认定品极;皇帝门口的石狮上有13排疙瘩,亲王12排,爵位越低,数量递减。

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替越的。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相和坤,他修建了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这是其中的一条罪状。

最新王府古城心得体会实用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

恭亲王府原是“千古第一贪”的和?的家,后被嘉庆帝立下二十四条罪状,抄了他的家充公,因最后一任主人是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讠斤,所以称为恭亲王府。

北京城两龙脉,一是京城中轴线,二是护城河。故宫就坐落在中轴线的头上。而恭亲王府就坐落在两龙脉相交之处。和?曾大言不惭说:“皇上坐龙头,我坐龙尾。龙头虽掌大局,却还要龙尾行大事。”听听,和?野心之勃勃,真不愧“千古第一贪”!

恭亲王府内,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这“蝙蝠”并不是真实的蝙蝠,而形似蝙蝠的建筑。和?想让自己很幸福,便取“福”的谐音字“蝠”,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

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只硕大的“蝙蝠”。这是一只形似蝙蝠的池塘,名曰“福池”。池岸边随意错落着假山碎石。福池周围栽满了榆树,榆树的果、叶形似铜钱,每当铜钱般的果、叶掉入福池时,和?就会笑哈哈:“天上掉下的钱,进入我的‘聚宝盆’,地上的钱也是流入我和?的囊袋中。”这话可真不假!

我们顺着福池潺潺流水走,便来一扇门前。这是一扇精美绝伦的西洋门,色彩鲜艳,做工精细。据说这也是他二十四条罪状之一。因为这一扇西洋门是仿造皇家园林——万寿园里的西洋门造的。

进了西洋门,绕过“送子观音”石雕,便是和?家的戏园了。戏园前是一片花园,修剪整齐的灌木丛中开着些许花儿。《环珠格格》中“香妃戏蝶”这出戏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全北京城只有两处是满地青砖,一是故宫的太和殿,二便是和?家的戏台了。因为青砖的扩音效果十分好,所以在戏台上唱戏不需要任何扩音工具,偌大的戏场人人都能听到音乐,能站在遍地青砖的戏台上为和?等权贵大臣唱戏也是一种殊荣了。

穿过雕刻精细的朱栏长廊,便来到了和?的书斋。书斋四面假山竹林环合,清幽宁静。整个恭亲王府,就它不是用石砖砌的。这座书斋是用一种特殊的竹料建成的,冬暖夏凉,和?最爱待在这里了。

出书斋,前面那座十分大气的建筑就是正殿——和?会客的地方。要上正殿,有一条很特别的路,只有一节阶梯,然后就是一条笔直平缓的坡路,因为和?说过他这一世,只有年少时吃过苦,然后就一路平步青云,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颠峰。我们可以跨过最底下的一节阶梯,免吃一点苦,直接“平步青云”。

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孝庄太后年老病重之时,极其爱戴她的皇孙——康熙帝,心情极其郁闷。他让侍女苏麻喇姑准备好纸笔,大笔一挥,写了一个“福”字。写完之后,玄烨和苏麻喇姑看着那个“福”字惊呆了——那个字苍劲有力,十分潇洒。细一看,竟看见了多个词组:多田,多子,多才,多寿……这不就是皇祖母的心愿吗?康熙帝越看越满意,便命人把这个“福”字拓在一块巨石上。结果,久病多时的太皇太后很快康复了!康熙帝大喜,决定将这块饱含吉祥福瑞气息的巨石代代相传,让爱新觉罗家族世代昌盛。

只可惜传到乾隆手中,就被别人偷出了皇宫。这个人就是和?。现在这块福石就在我们正殿脚下,只露出写有“福”字的一面。这个“福”便是恭亲王府的第一万个福,寓意“万福”。和?还神气地说:“皇上是‘万岁’,我是‘万福’!”后来,嘉庆帝抄他家时,本想把福石搬回皇宫,可还是没有搬成。和?太狡猾了,他用石块砌了一座形似蝙蝠的福山,在“福”字左右各砌了一条龙,寓意“龙坐江山”,嘉庆帝不想自毁“江山”,便把福石留了下来。

恭王府概述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使用古游网的导游服务:

王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宫廷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桥梁,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中国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代表着中国的王府文化。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皇帝就褫夺了和?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全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国库十几年的总收入,所以有“和?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归了“爱豪宅不爱江山”的嘉庆胞弟庆僖亲王永?所有。与此同时,嫁给和?儿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聚财的说法。新中国十大元帅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长寿。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75年,周总理在病床上,将三件未做完的事情托付给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王府占地约3.1万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殿七间,左右有配殿。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规模也是王府中最高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我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现在就请您跟随我们的讲解,游览一下这历尽苍桑、重现世人的恭王府吧。

门外院落

首先给您介绍一下王府主体院落之外的部分。在府邸大门外并列有东西两组院落。

西侧一组院落在三间正门两侧开有两座罩子门通向东、西两路院落,门的前方纵列着四排房屋,每排房屋当中各有一座阿思门,东边的阿思门外有一座影壁。

西侧院落南边沿围墙有两排倒座房,是王府的办事机构用房:前排东侧为回事处、随侍处,中间为管事处,西侧为佐领处、档子房、管领处、庄园处、置办处等,后排为粮仓房;两排倒座之间有东房一排,为裁房、厨房、水屋等。

东侧一组院落中南边沿围墙也有一排倒座房,为王府的兵房,驻有护卫王府的旗兵十余名;北边有一组四合院落,据说载滢回府时在此居住。

当时王府的总出入门就开在东侧院落的东墙上。

好了,下面我们将按照由中路入东路,转中路进西路最后到达后罩楼的顺序带领您转转这重新修缮的恭王府。

正门

中路有正门两重,均朝南。现在您要走入的是恭王府府邸的正门,大门面阔三开间,外置石狮子一对,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有12排,代表亲王的爵位。

经过这中路的第一个小院,接下来您还需走过这面阔5间的二门,才能进入王府的中心区域。二门内是正殿及东西配殿,其后为后殿及东西配殿。

向里走您马上会看到的是修复后的银安殿。

银安殿

银安殿俗呼银銮殿,是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它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在经过修复,虽不能与原来的完全一样,但还是能让您体会到它的宏伟与庄重,感受到它的神韵。

现在让我们先去游览一下东路的主要建筑。下一个景点是多福轩。

05多福轩

多福轩采用小五架梁式的明代建筑风格。这里是奕?的会客处,保存着一些漂亮的凤凰彩绘,因其内部悬挂许多“福寿匾”而得名。多福轩内6个书架4个多宝格每个都是4米多高,全是用楠木复原的。

轩前院子内有古藤萝一架,被称为“藤莹架”,据考已生长200多年,在北京是不多见的。因此这个院子又被称为“藤萝院”。

绕过多福轩,您将进入东路的最后一个院子,看到后院的正厅乐道堂。

乐道堂及嘉乐堂

这里恭亲王奕忻起居的地方。奕为皇子时,道光帝曾赐“乐道堂”匾额一方,此堂因此得名。

东路游览完了,现在请您向西走,去参观中路后院的嘉乐堂。

嘉乐堂五开间、硬山顶、前出廊,是和?时期的建筑,悬挂“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从证实。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这就印证了民间对于王府内有座神殿的传说。

看过了银安殿和嘉乐堂,想必您已经发现了,这中轴线上建筑物的屋顶都用绿琉璃瓦、脊吻兽,而配殿屋皆用灰筒瓦。

最新王府古城心得体会实用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大理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大理古称叶榆,是云南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汉汉武帝在大理设置郡县;南诏国(738—902年)、大理国(937—1253年)在此建都,是当时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初设迤西道、大理府等。由于大理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艺术丰厚,被誉为“文献名邦”、“西南的敦煌”。大理还是蜀身毒道及茶马古道(即今滇印、滇藏公路)经由地,西亚、西南亚文化以及汉、藏、彝、白、纳西、傣等民族文化在此交汇,形成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开放性以及宽和、兼容的文化特征,有“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之称。

1956年,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

南城门

前面这一座雄伟的城楼便是大理古城最古老的建筑—南城门,它也是古城的正门。刚才在214国道隔离带的巨石上我们看到“双鹤拓疆”四个大字,传说白族的祖先是循着一对双鹤的足迹来到这块风水宝地的,意思是“大理是仙鹤开拓的疆土”,所以南城门又称为“双鹤门”,双鹤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城门上巍峨的城楼被当地人称为“南门古楼”,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是古代殿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城门上的“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大理时所题。南城门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影视中上镜最多的“大理古城标准像”,可不要错过拍照留念的好机会哦!

各位朋友,拍完照后我们马上就要沿着皇城根进入“六朝古都”—大理古城游览。请看,眼前的这一段城墙气势宏伟、曲折蜿蜒,现存300多米,高8米,是1999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

登上城楼,大理风光奔来眼底,古朴的城墙处处透露出王者的风范,这也是我们将其称为皇城根的主要原因。说到这,可能有的朋友就会问:刚才你说的“六朝古都”不会是南京吧?其实我告诉您,我们大理也是名副其实的六朝古都。熟悉云南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云南的彝族、白族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从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开始,先民们便已经在这块土地上先后建立了独立政治的南诏国和武侠小说中脍炙人口的大理国,再加上南诏国灭亡之后的三个小王朝和大理国时期的大中国、后理国,这几个王朝都以大理古城为都,所以说大理古城是“六朝古都”。从公元779年到大理国灭亡前的500多年里,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到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跨革囊渡过了金沙江,翻越苍山灭了大理国,将云南行省省会迁移至今天的昆明。

大理古城的历史

古城大理,原为白族先民“西洱河蛮”所建筑的“羊苴咩城”意为羔羊之城。据清代学者解释说,大理地肥水美,就连娇弱的羔羊都能在这里幸福地生长,可见大理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把都城太和城迁到这里,仿长安城格局建造南诏王都。重建的羊苴咩城方圆十五里,外城“六街三市”为四方商贾所居,异国珍奇都在这里交易。中间又筑了方四里的内城,名为叶榆城,为南诏王室和文武大臣的住所。南诏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期(824—859年),在城西南建立了“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的五华楼;城西北又建崇圣寺和千寻塔,延续到大理国时期才完成三塔全部工程。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时,仍以羊苴咩城为都城,并以“大理国”为国号,改叶榆为大理。“大理”一词来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大礼国”。“礼”与“理”谐音。段思平改为大理国,有改革旧制、推行礼制、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此后,“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

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大理城在唐宋500多年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个年代是古代大理城最辉煌的时期,据美国学者考证,公元1000年时大理曾为世界上十四大都会之一,排名第十三位。当时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大理成为国际城市,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如今的大理城,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南诏、大理国的都城—羊苴咩城西部的旧址上修建的。历代曾经多次扩建、重修。大家看到的东(洱海)、南(双鹤)、西(苍山)、北(三塔)四座城门楼和部分城墙,按照当今国际上对古代文物的“修旧如旧”原则,已在逐步修葺,大体恢复了昔日的容貌。

白族居民

城内街道纵横、井井有条,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九街十八巷大都保留明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居民建筑特点,显得故意盎然。

白族居民特点:青瓦白墙、朴素大方、典雅别致、崇尚文化。

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大理建房靠苍山、面洱海,正房坐西朝东,每当下午至傍晚阳光照耀在这一墙壁上再反射到院内,把整个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称“照壁”。所谓“四合五天井”,即由四方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辆房子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

苍山十九峰十八溪间的鹅卵石,被聪明的白族人民信手拈来,垒墙筑房,造就了民间所说的,大理有三宝,其一是“卵石砌墙墙不倒”的奇迹。根据8世纪的《蛮书》记载,大理用卵石砌墙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的丰富经验,已形成特殊的砌墙技巧。其要点是:大小搭配、错缝垒叠、大头像内、小头向外、认真填塞、块石砌墙角。技法包括:干砌、夹泥砌和包心砌三种。有趣的是,刚砌好的卵石墙,用手掌拍打,会颤抖的才坚固耐久,于是有“新墙如豆腐”之说。另外还有哪两宝?待会儿下了城楼,我带大家细细看看去,慢慢道来 复兴路

穿过城门,回头看,在城门后方还有佛龛,龛内有佛像,这是其他古城楼所看不到的,这些佛像是大力作为“妙香佛国”的重要见证。

这条古色古香的街道叫复兴路,它连接了南北两座城楼,就像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把古城一分为二。它不但是古城的“长安街”(古城最长的南北主干道),还是古城的“王府井”(古城主要商业街)。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土特产和手工艺品让你看得眼花缭乱,这里终日熙熙攘攘、365天的热闹非凡,就怕你不花钱。扎染、草编、大理石;翡翠、木雕、金银器;沱茶、乳扇、卤饵块、雕梅、蜜饯、水泡梨就看你吃的了多少,驮得动多少喽?不过合适的提醒你一句,回家的路费可要留够哦!不然“讨个鹤庆婆,当做骡子驮”,你买再多的东西也要有人帮你驮了;当地的白族金花,不仅温柔善良,而且能干贤惠,只是连你也许都会被驮到她家去喽!

杜文秀帅府(大理市博物馆)

大家请看,大门匾额上刻着“总统兵马大元帅府”,这里原为云南提督衙门,也曾是清末滇西农民起义领袖杜文秀的帅府,现在是达历史博物馆。该馆陈列的历史文物的藏品总数为4883件,其中不少是精品文物。分别有“历史文物展厅”、“陶俑馆”、“佛教艺术馆”、“书画艺术馆”、“大理白族扎染艺术馆”、“杜文秀起义图片展”、“大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馆”、“碑林区”等展区。馆内的碑林是云南省目前最大的碑林,收集了大理国至清代的200余通碑刻,其中“山花碑”是用汉字记录白语的珍贵碑刻,距今已有500多年,是明代白族著名诗人杨黼所

作,碑文主要咱送了大理的美景和抒发了个人的思想感情,需用白族语言才能朗读。

红龙井水景街

这条潺潺的美丽小街叫红龙井。那是因为这儿曾经有过一口水井,叫红龙井,是附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后来当地人就用“红龙井”来指代这条400多米的街道。以井的名称来命名街道也是古城的一个文化特色。

大理古城周边的美得益于沧洱美景,但城内真正的美却在于水,在于清凉甘洌的苍山雪水,在于神秘清甜的地下井水。这山溪与井泉,既平添了古城无限的静谧与温柔,也造就了水神与龙的美丽传说。关于红龙井,就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古时有位孝子非常孝敬老母亲,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孝子四处求医问药,病情终未见好转。一晚,孝子梦见一老者告诉他,在古城的某个地方埋藏着一颗玉白菜,可治百病;玉白菜有四条红龙看守,让孝子用诚心去感动红龙。梦醒后半信半疑的孝子按照老人的指示果然找到了玉白菜,并告诉红龙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好心的孝子终于得到了红龙的同情,摘得玉白菜,治好了母亲的疾病。消息传开后,财主想霸占这颗神奇的玉白菜,便冒充孝子来到红龙井,贪心的财主想把整颗白菜拔走,一时间地动山摇,红龙踩死了贪心的财主。从那以后大理就隔三岔五的地震,人们说,那是因为财主动了龙脉。

20__年,大理市政府以“红龙井与玉白菜”传说为素材,全新打造了一个及食宿、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水景文化休闲区。水仍是苍山流淌下来的溪水,穿西城从红龙井洞直泻而来;落差,则是古人的大智慧,几百年前造城就顺应自然,整个城市略微西高东低,无怪乎大理城自古“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房前柳成荫”。

现在,我们进入了全长408米的红龙井水景街区,溪水轻轻抚过四个盘形石水槽,奔流向东。这里塑“孔方兄”寓意深长:方孔之中“水满则溢”,水代财,属于自己的财好好留住,不该属自己的财就让它自然地流去吧!我们可以沿着溪水两旁的人行道分级而上,路两旁绿柳成荫,路上鲜花盛开;眼前清泉流淌,水花溅起,如玉珠落盘,潺潺水声不绝于耳。大家看,顽皮的小孩追逐着跳过了水中的石头,有的还干脆脱掉了鞋子踏进溪水里,有的半蹲着戏水打闹;在尖叫声、欢笑声中,也许有回忆起了童年的你。水是这样清澈,如果感兴趣,你们也可以去踩踩水,去泼泼水,大理红龙井的吉祥幸福水,会给你们带来好运!

我逆流而上,现在到达了景区的核心区。来,大家进入这个小亭子,这里就是红龙井的原址。请看!亭子中心这个雕塑正是传说中的“玉白菜”;雕塑四周墙壁上:这边刻有“红龙井与玉白菜”的传说;这边有“十二生肖图”,这里是“红龙井的建造过程”;哎!怎么单单少了红龙?哈哈!这位朋友精明!让他看到了。我们就只顾往下面看雕刻,也没注意朝上看看,这不是,龙正盘在亭子的四根柱子上守护着玉白菜呢!

这一路上,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小酒吧、小餐馆,且大都将座椅放置在水边,如果有谁走累了,在竹椅上歇歇,沏上一壶清茶,来几样美味或点心,约上几个朋友,照样也能谈天说地聊人生。夜晚来临,当水边的仿古街灯依次亮起,灯光随水晃动,景致更是迷人。坐在水边,不用弯腰,你的手野呢个伸进清凉的溪水;清风拂过,柳叶划过你的发梢,远处传来飘渺的古乐,你肯定以为自己来到了世外桃源。呵呵,人生之惬意,也不过如此吧!大理,更适合一心向往“慢生活”节奏的忙碌都市人解压放松、休闲度假。

大理武庙

您前方这块古照壁已经屹立了600多年,它长21米、高15米,属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当年大理尚“武”精神的见证者。照壁具有装饰、辟邪和反射阳光的作用,曾有人说埃及人在金字塔里用镜子层层反光汇集阳光,而我们白族则是用智慧留住了阳光。

照壁对面就是大理古城内香火最旺的地方—武庙会。

大门石碑牌坊—棂星门,本该是文庙建筑。跨过此门,考生学子得神赐福,必定金榜题名。请注意:坊门正面字体颜色为青色,背面则为蓝色,喻指从此步步高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此为“石马井”,相传是古城财富之眼,围绕古井,依四象方位有麒麟、貔貅、金蟾、龙龟四只招财纳福的祥兽镇守。品饮瑞祥兽口中涌出的清泉,福禄寿喜便会始终围绕在身边。地上的雕刻均为“孔方兄”,还刻着四个字“河赕古道”,什么意思?让我给大家解释:据唐宋时期文献记载,洱海在南诏国时期称为“河”,白族称坝子(盆地)为“赕”,河赕就是洱海地区,河赕古道,也就是指通过大理洱海坝子的这段古驿道。

穿过武成门,地上铺就着“阴阳太极八卦图”,寓意天、地的鲲鱼和鹏鸟雕塑下方各置一刻度盘,每盘刻有易经六十四卦象,对应关武帝与六十三白族本主神,转动鲲鹏依卦象找到自己的守护本主,为幸福生活祈愿祈福。

再穿一殿,又一广场,中央置道教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后天八卦与二十八星宿组合的卦位圆盘环绕四灵而设,可对照生辰卦位找到自己的守护星辰。

我们眼前这座气势恢弘的建筑,就是在明代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武庙大殿。进得大殿,对面端坐正中的红脸美髯公—对,您说对了,关圣帝君!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关羽,三国名将,一位武功盖世、高风亮节,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历史人物,堪称人之楷模,为万世敬仰。他还有“治病救灾、驱恶辟邪”,“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的神力,所以被奉为武财神。旁边两位照例是关平、周仓。可后边的呢不知道了吧!那是六十三位我们白族的本主神。

将关帝圣像与六十三尊大理本主神像同侪供奉,妙香千里。这可是头一回,大理武庙将成为全球3万多座武庙中唯一的“本主武庙”。

何谓本主呢?本主是白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其实就是本土本地的保护神,也称为村社保护神或民族保护神,就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生死祸福的神灵。在大理白族地区,几乎村村寨寨有自己信奉的保护神,有龙、虎、牛、羊、鸡等动物;有南诏王劝丰佑的清平官段宗榜;有唐代征伐南诏的将军李宓;有为人民除害的英雄段赤诚以及历代的节妇孝子等等。这是一种由神到人的意识观念的转变现象。每逢春节以及本主神,所有村民都要沐浴更衣,打扮一新,杀鸡宰羊,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将山上本主庙中的本主迎接到村中供奉,一同欢度佳节。此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一年比一年热闹,一村比一村隆重。

历史上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大理会举办规模很大的“春醮会”,主会场就在武庙内,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云集武庙,向关帝求财祈福、祁五谷丰登,然后在庙会上看表演、听洞经音乐,进行商贸交易,逛集摊点,热闹非凡。

武庙会将推出最原生态的庙会和民俗文化活动,特别不同的“本主文化体验周”:拜本主诸神、吃本主宴席、赏本主舞乐、接本主巡游等活动,把原汁原味的,兼具观赏性、趣味性与参与性的白族本主文化推介给全世界!

洋人街

大理有条洋人街,很多游客千里而来,慕名寻访,这部,我们已经来到街口了。大家看,街道两旁虽都为白族居住,可橱窗上却写满了洋文,旅游旺季时金发碧眼的老外满街都是,进了小酒吧,那四面的墙壁,甚至顶上,哪国的文字都有,写得满满的。洋人街原名“护国路”,为纪念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全国首义、起兵护国而得名。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理旅游业逐渐兴盛起来,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基本都住在这条街的第二招待所内(后改名红山茶宾馆,现已拆除并建为中心广场),为了适应这些游客的需要,这里陆续出现了很多面向外国人的酒吧、西餐厅、工艺品店、彩拓店以及出租车铺,无论早晚,都能看到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慵懒地坐在路边的小桌旁,或埋头看书,或低声叙旧,或高谈阔论,组成了大理一道别致的风景,整条街充满了浓浓的西洋味,久而久之成了一条亦中亦西的街道,于是这条街就被称为“洋人街”。

如今,随着大理旅游接待设施的逐步完善,外国人的身影已经在大理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了。来自各省的国内游客从当地人那里开始学会了感受说,享受生活。尤其是学会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或许激情过后更需平淡,或所以更趋向于恬静、安逸便变成了大力顺德黛米。很多到过大理的朋友都认为,在大理的感觉其实就是像邓丽君各区《小城故事》中的境界,在冬日温暖的的阳光下、在洋人街边放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本好书,这样的生活不知大家是否向往?

当天边大团大团的云朵自由舒卷,当清爽的空气里开始弥漫山花的幽香,当身着艳丽服装的白族男女擦肩而过,终于相信,这一次真的来到了大理。

早起的晨光将肃穆的大理古城涂上一层淡淡的金色,九街十八巷式的棋盘式布局隐隐透射出古代王都的风采,大理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两汉起,中原通往缅甸、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沟通东南亚与川滇藏的茶马古道交汇大理,使之一跃成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南昭十三代,大理国二十二代,连续了516年。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铸就了传统中最富内涵的人文精神。兼容并蓄,和谐共生。追忆这段辉煌的遗迹,在大理随处可见。太和城旧址树立的南诏德化碑以汉语骈文写成,表达了南诏国与唐朝修好的愿望。在张胜温绘制的大理国繁像中,古代南亚西亚16国君王,朝贺大理国王的生动画面历历在目。著名的蓝天瑰宝剑川石窟里有一副南诏第6代国王异牟寻议政图,形象再现了南诏王的宫廷生活。有力佐证了大理区域文化形态彻底的开放性和广泛的包容性。屹立在苍山洱海间的崇圣三塔仿佛冲天的文笔记录了大理的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清风吹皱的三塔的倒影,散作涟漪远扩,这一刻,历史好想要被唤醒了似的。历史是鲜活的,它植根在大理的山水人情,更融进了每一个搭理人的血脉中,闲游大理,沉浸在历史的古色古香,更为天地造化的自然景观叹为观止。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伫立在澜沧江的霁虹桥上,斑驳的铁索曾一次次承载着满怀艰辛与希望的旅程。小坐于沙溪古镇幽暗的驿站,仿佛满耳都是马帮如释重负的酣畅欢笑。大理之美,首推横列芦萍,十九峰连绵不绝的苍山,高原巨大的云朵将沉沉的影子肆意投射其上。蔓延的绿色被涂抹的深浅不一。走进苍山,数不清的奇峰怪石扑面袭来。穿越在巨石之间,居然体会到夹缝中求生存的快感。这是一山分四季,隔离不同天的世界。山势巍峨挺拔,造成了明显的地理气候。奇峰怪石,丰富植被,赋予了苍山雄伟的险境和千般的俊秀,清白如练的溪流瀑布让苍山充满了动人的灵性。苍山脚下的蝴蝶泉因五朵金花声名远扬,至今游人如织。每年的蝴蝶泉会,身着盛装的白族青年男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递着爱情,欢乐地氛围另苍山也为之侧目。

与苍山相映成趣的是洱海,曾孕育出大理最早的人类文明。25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由北望,浩大_,音波无际,从西看,清新秀美,犹如新月。迎帆点饰,海鸟翩跹的景致为苍洱风光平添了几分雅趣。上官花迷离了游子的双眼,下关风飘落了一墙的愁绪。

天,蓝的纯粹,云,白得纯粹;山,绿得纯粹,水,清得纯粹。置身其间,仿佛遨游于一个巨大的美的气场,连心灵也纯净了许多。大理地区长期和睦共处着汉、白,彝族、苗,回等多个民族。

南诏大理国一脉相承的开放与宽容,令他们创造出丰富而多元的文化模式,大理宗教最富特色的是白族的多神崇拜。它集原始崇拜和佛道儒等宗教内容于一体,神人物之间没有严格定义,自然随性,帝王将相,英雄孝子,甚至奇树怪石都可位于供奉之列。

以百组文化为代表的大理世俗文化,精彩纷呈,与日程生活中处处显示出无尽的创造性和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力。白族尚白,妇女的服饰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户户有水,家家养花的白族,十分注重居住环境,村寨一般保持一致的格局,门楼常用花雕砌成飞檐斗拱,并饰以浮雕、彩绘,形成一高两低的三滴水并隔式建筑,院落则流行土木结构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景和走马转阁楼。白族人待客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以最简单的形式凝练了人生百态,蜚声海外的大理石天然画,意境悠远,浑然天成。运用古老传统工艺制作的扎染,印纹自然,明楚清雅。

最显大理大理风情的,当属每年众多的节庆仪式,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三元街,白族的火把节,东方狂欢节的绕三菱等,汇集了成千上万,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普通百姓,弹起三节琴,敲起八角鼓,舞动霸王鞭,纵情释放着大理人自信、豁达的天性。那种集体狂欢的场面,洋溢出一股股生命的本真。即使是旁观者,也无不为之动容。

皎洁的洱海月,映衬着大理源远流长的过去,古城洋人街上,阑珊的灯火,昭示着大理充满希望的明天,大理的山水人文,仿佛一面多能镜,折射出五彩斑斓的浪漫魅力,亲近大理,感悟大理的方式有许多种,慕名而来,一见倾心,住上三五载甚至度过一生的游致,休闲度假,盘桓月余,乐而不思归的游致,即使一个行色匆匆的游着,在大理毅然会收获颇多,携着一抹苍山的悠远,带着一泓洱海的宽广,还有大理人脸上温暖的笑意,生命中从此从满了一种积极乐观,宽容和谐的情愫,而大理作为一个经济和谐发展,民族和谐共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土,正逐渐演变成一个记忆中的亮点,时间越久反而更加清晰明朗。

最新王府古城心得体会实用五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后作为大贪官和珅、庆亲王永璘的宅邸,后被赐予恭亲王奕欣,由此得名恭王府,并沿用至今。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我国十大元帅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长寿。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 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至今仍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此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二十大罪”之一)。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名为“朗润园或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徜徉于园中犹如漫步在山水之间。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寻觅着翠山碧水、曲径幽台在诉说的如烟往事。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建于1776—1785年,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此处私宅便赠给了庆王。同治朝时,由于恭亲王奕忻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而成为恭亲王府。

俗呼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 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

和珅时期之建筑。悬挂有“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和珅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潜侈逾制”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解仿照宁寿宫制度”。因此恭王府的内 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其所表现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 规格最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

二、 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三、 界划灵活,空间丰富:

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

四、 做工精细,技巧高超:

从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异常讲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华格,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能完成,施工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遗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内檐装修,绝大部分已经无存,今天通过研究王府文化,要进一步将其发掘出来,结合今后的王府博物馆展示要求,再现当年辉煌。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 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75年,周总理在病床上,以3件未做完的事情托付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为大学士和珅的私邸。

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欣,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们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六万平方米。其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府后的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在这块位于京城前海西岸,被"蟠龙水"环抱着的风水宝地上,元、明两朝曾经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就连皇帝也来此礼佛上香。大约十六世纪中叶,该寺院才逐渐荒废,沦落为明朝廷的供应厂;清朝入主北京以后,在这里建造大小不等的院落若干,供内务府等普通旗人居住。

乾隆四十年前后,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和珅,相中了这块四周萦水,遥接西山,而且又离“皇上家”不远的风水宝地,遂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恭王府之被称“半部清朝史”,是和居住在这里的三代主人密切相关的。尽人皆知,第一代府主和珅,是乾隆晚期的宰辅、大学士,又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贪官,在清史中十分惹人注目,有关他的传说也因此多不胜数。特别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后来娶了乾隆皇帝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为妻,使这座豪宅一时成为了实际上的公主府……

嘉庆四年,和珅因罪赐死,嘉庆皇帝遂将这座宅第转赐给他的小弟弟庆郡王永璘。永璘大概算得上历代主人里最为钟爱这座豪宅的人。早在和珅当道时,乾隆的诸位皇子便凑在一起商订,将来不管谁当了皇帝,都要“办”掉和珅,惟十七皇子永璘说:“将来不论哪位哥哥当上皇帝,只要把和珅的这座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

说到永璘,或者许多人都不太熟悉,但若提起他的孙子,那个与李鸿章一起同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的庆亲王奕劻,恐怕又是无人不晓了。奕劻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贪官,但与清末那一群懦庸无能的王公贝勒相比,他总还算是一个敢于负责,能够委以重任的人。因此,从同治朝起,奕劻便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在咸丰将府邸改赐恭亲王之前,他一直以辅国将军的身份在此居住。

至于说恭亲王奕欣,那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后(1853-1898年之间)的几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动,"辛酉政变"时,就是他把慈禧扶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奕欣,整部中国近代史,乃至后来的中国历史就会改写。

如果说世间万物都有灵性,那么这座被"蟠龙水"包围着的明珠一般美丽的建筑,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一个充满着忧伤气质,命运多舛的苦命宅园。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处死之后,嘉庆帝即将这座豪宅的西半部,赐给了他那个只要和珅府不要皇帝位的十七弟永璘。之所以只给他一半,是因为当时,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及其额驸丰绅殷德还住在那里。

和孝公主,是整部清朝历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公主,其生母为乾隆皇帝晚年的宠妃汪氏。乾隆四十年正月,当这位性情、外貌全都酷肖其父的"最幼女"来到世界时,皇帝已然是六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十公主虽身为女子,但天生神力,能开十个劲的硬弓,时常陪着父皇骑马打猎,乾隆因此爱她胜过所有的子女,他不只一次叹息:"你要是个阿哥,这个皇位将来非你莫属啊!"的确,十公主非但武功卓绝,而且胸襟非凡,当和珅春风得意时,驸马倚仗其父权势行为娇纵,公主就曾经严肃地训斥他:"你阿玛受我父皇厚恩,不思回报,却只知纳贿。我都替你们担忧啊,到了身家不保的那一天,连我也要受到你们牵累!"

十公主的话,虽不幸言中,但嘉庆皇帝最终还是念着兄妹之情,没有剥夺他这个小妹夫的爵位,公主夫妇也仍然住在原来的家里。这座宅第也就因此一分为二,西为庆王府;东为公主府,一直到道光三年(1820xx年)九月,十公主去世,整座府邸才全部归到庆王名下,而那时,永璘已经死去三年多了……

辛亥以后,按照民国政府优待清室条例的规定,王府成了府主人的私产。后因政局动荡,生计艰危,未世王孙们纷纷卖掉府第,以图生存。恭王府当然也同北京的其他王府一样,没能逃脱可悲的蜕变与分割。

1920xx年,小恭王溥伟为筹集复辟经费,将恭王府府邸部分的"龙票",以八万银元的价格低押给北京天主教会的西什库教堂。十几年后,利上加利,原先八万银元的抵押款,滚到了近二十万,穷途末路的溥伟早已无力偿还这笔巨款债务了。1932年,由罗马教会兴办的辅仁大学,以教会之间的关系,用一百零八根金条代偿了这笔贷款,产权遂归这所大学。1937年,辅仁大学因扩充女生宿舍,收回房产,将府邸部分作为女院,并把后罩楼通向萃锦园的通道砌死,这样,府邸与花园就开始分开了。同年,原先居住在邸园中的溥伟二弟溥儒,又以十万银元的价格将花园也卖给了辅仁大学。

1949年,恭王府花园改为某国家机关宿舍;府邸为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及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使用。1952年,中国音乐学院拆府前部一进四合院,盖起一座"现代风格"的食堂;1959年,又拆掉了原府邸大门外的所有房屋,建筑起一座曲尺形的琴楼和一座一字形的画楼。"文革"期间,厂桥空调器厂占用了大戏楼等花园东部的"半壁江山";国管局幼儿园则占据西路建筑。由于不合理使用与地震的破坏,到七十年代中晚期,花园的部分游廊和府邸东路南部一进院落的正房及东西厢房先后倒塌,其他建筑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所幸王府总体格局未遭破坏。

恭王府——世界最大的四合院,除皇帝和家眷外,任何人是不得住进紫禁城的。因此皇亲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宅弟,以为家居之所。于是,王府便产生了。今日的北京城里,还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北京的清代王府都分布在内城区里,这和清代北京城的居住限制密切相关。城墙未拆除以前,北京城的格局是大“口”里面包小“口”,最中心的是故宫,外面的第二层是皇城,为政府衙门,第三层是内城,为清代八旗王公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最外面的第四层,才是汉人和其他民族的集中居住地。今天在北京内城漫步,还能时时看见深宅大院。

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大观园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描绘的一大园林。《红楼梦》成书于北京,有中国封建社会秘史之称。根据书中的描写,人们在北京西南角建起了一座园林。这处取名大观园的新园是今日北京的一大胜景,每天游人不断。

由于恭王府有着《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某些景物,因此 有人说恭王府花园是大观园的蓝本。但是,许多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恭王府到底是不是大观园的蓝本呢?这可能也是一个永远的秘密了。

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 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如果你看到深宅大院的门口耸立着石狮,你马上就可以判定大院的主人是不低于五品的-;如果你再仔细数一数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你就会进一步认定品极;皇帝门口的石狮上有13排疙瘩,亲王12排,爵位越低,数量递减。

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替越的。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0相和坤,他修建了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这是其中的一条罪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