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心得体会总结 微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6:24:56 页码:11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心得体会总结 微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3篇)
2023-01-13 16:24:56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心得体会总结一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应该取那些富含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土样。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类型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采用透明圈检验法检测培养物中是否有产淀粉酶微生物的生长。

1、器材: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烧杯、三角瓶、酒精灯、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淀粉、卢戈氏碘液、蒸馏水、250ml三角瓶中装90ml无菌水加20粒玻璃珠,作稀释用等。

3、土样:

取自贵州大学农生楼后土壤10g,地下10cm左右。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400ml(用于11个平皿和7支试管斜面)牛肉膏0.5%…………………………………2g

蛋白胨1%……………………………………4g

nacl0.5%…………………………………..2g

琼脂2%……………………………………..8g

淀粉0.5%........................................2g

ph……………………………………7.0~7.2

(2)无菌水的制备

分别取9ml蒸馏水加入5支试管中,加塞后用报纸包扎捆绑,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备用。取90ml蒸馏水加入250ml三角瓶中,同样的操作,灭菌备用。

(3)器皿的准备

将刻度吸管用报纸包扎,培养皿装入专用灭菌杯分别放入高温灭菌箱灭菌备用。

2)倒11个平板和7支试管斜面,包扎,0.1mp、121℃、灭菌30min.

2、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0g,放入盛有250ml无菌水的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摇匀10min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然后用移液枪从三角瓶中吸取1ml(此操作要求无菌操作),加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分别制成制成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3、涂布培养:

0.00001、0.000001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作为涂布平板培养的对象,将其分别涂布在3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共6个培养基,标号,37°c温箱培养48h。

4、选取目的菌株:

两天后对土壤溶液的微生物培养基进行观察,并取两个菌落形态完全一致的分散的单个菌落,对其中一个喷洒卢戈氏碘液,观察其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如果出现透明圈说明此菌株产淀粉酶,是目的菌株,记录细菌明显的性状。

有关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心得体会总结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认识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动物、植物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这些知识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各类动植物的特征,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想适应,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找到学习生物的规律,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原因:

1、学生对生物比较感兴趣。

2、学生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能完成实验报告册,课堂练习认真。

3、课堂管理也很关键,如果管理不好,再好的方法与技巧也无济于事。

4、注重通过课堂培优补差,以使部分成绩差的学生鼓足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5、注意学生的自主管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很重要。

6、注重对生物知识的探究、观察,从感性到理性。

二、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物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第一节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第二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四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 生物圈与栖息地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五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 动物的运动

第三节 动物的行为

第四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病毒

第二节 细菌

第三节 真菌

第四节 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三、新课标对本学期内容的要求:

1、理解科学探究: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用假设。科学探究要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取,同时也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更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与合作。

2、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

3、指导学生用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让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4、加深学生对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理解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并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动物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6、理解病毒、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认识领域: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知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情感领域:

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不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六、能力领域:

1、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2、根据自己所学的卫生保健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3、让学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4、初步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本学期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向课

堂45分钟要质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为志趣。

3、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科学探究,学生探究的一般方法。

4、加强优化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以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

5、扎实落实好新的教学改革,将新课改落实到每一节课。

6、加强教材研讨的力度,使自己能灵活把握新教材,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

八、教学进度表:见下页。

学期教研课题及重大教学

活动安排:

一、教研课题:

1、加大课改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争取课堂教学改革有较大成效。

2、努力进行校本教研。

二、重大活动安排:

1、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发挥其优势。

2、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新的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教学方法。

3、积极听评课,进行课堂研究。

4、扎实落实教务处的各项常规。

有关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心得体会总结三

第十次实验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应该取那些富含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土样。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类型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采用透明圈检验法检测培养物中是否有产淀粉酶微生物的生长。

1、器材: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烧杯、三角瓶、酒精灯、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淀粉、卢戈氏碘液、蒸馏水、250ml三角瓶中装90ml无菌水加20粒玻璃珠,作稀释用等。

3、土样:

取自贵州大学农生楼后土壤10g,地下10cm左右。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400ml(用于11个平皿和7支试管斜面)牛肉膏0.5%…………………………………2g

蛋白胨1%……………………………………4g

nacl0.5%…………………………………..2g

琼脂2%……………………………………..8g

淀粉0.5%........................................2g

ph……………………………………7.0~7.2

(2)无菌水的制备

分别取9ml蒸馏水加入5支试管中,加塞后用报纸包扎捆绑,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备用。取90ml蒸馏水加入250ml三角瓶中,同样的操作,灭菌备用。

(3)器皿的准备

将刻度吸管用报纸包扎,培养皿装入专用灭菌杯分别放入高温灭菌箱灭菌备用。

2)倒11个平板和7支试管斜面,包扎,0.1mp、121℃、灭菌30min.

2、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0g,放入盛有250ml无菌水的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摇匀10min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然后用移液枪从三角瓶中吸取1ml(此操作要求无菌操作),加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分别制成制成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3、涂布培养:

0.00001、0.000001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作为涂布平板培养的对象,将其分别涂布在3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共6个培养基,标号,37°c温箱培养48h。

4、选取目的菌株:

两天后对土壤溶液的微生物培养基进行观察,并取两个菌落形态完全一致的分散的单个菌落,对其中一个喷洒卢戈氏碘液,观察其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如果出现透明圈说明此菌株产淀粉酶,是目的菌株,记录细菌明显的性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