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学实践新尝试心得体会及感悟 教学实践创新心得体会(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08:29:01 页码:14
教学实践新尝试心得体会及感悟 教学实践创新心得体会(九篇)
2022-12-28 08:29:01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教学实践新尝试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本节课我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我充分利用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田忌赛马”的故事,这样不仅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故事发生的全过程,缩小了故事与学生之间的时空差距,提高了学生对研究主题的兴趣。

透过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引出探究的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透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光和空间,而且我也参加到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用心思考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中,当学生应对实际问题时,我能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互联,,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了异位思考,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

整个教学资料的编排,生活气息浓,都是采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事情要善于思考,讲究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中的几点不足: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要多举些实例。

二、还要努力坚持开发性思考,更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探究问题的成功参与者,让学生产生乐于继续探究数学问题的用心性。

描写教学实践新尝试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架桥比赛》、《有形状的数》、《变一变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都有相当的童趣,也可以从中取得不少直接经验。但是,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 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 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 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 实施措施:

1、活动内容:《架桥比赛》、《有形状的数》、《变一变 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等。 《稳定与牢固》是看现象,说道理。《有形状的数》就是研究数学问题;《架桥比赛》基本活动是研究桥的结构,制作桥的模型,延伸活动就要进行有目的的科学实验了;《变一变效果好》从田忌赛马开始,到玩游戏“变一变”,最后要进行“创新”的辩论,这显然是要求学生深入思考了。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例如《你身上的尺寸》就是要自己测量身体上各部位的尺寸,要学生找出各部位的尺寸的数学关系,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它和传统的做数学题“已知、求、解、答”不同,是要学生自己找“已知”,自己探索规律。《水的观察和实验》则是有目的的科学实验,更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从心理活动来说,这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例如,《水的观察和实验》、《空气的观察和实验》里都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和研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创新;《架桥比赛》里我们要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一边实验一边观察,观察出问题再实验,再研究,再观察,再实验,这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2、师资配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组实验教师 3、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六、 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平。

描写教学实践新尝试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因为是新课程,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习这门新鲜的学科。同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因而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通过引导也能挖掘一些学生潜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相信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必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德育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让充分理解学好物理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双基教学要求:

1、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物理教学空间,扩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3、八年级教学工作计划俘: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5)、(6)、(7)、(8)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低负担,高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深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切实解决和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如下:

1、深入钻研课改理论,更新教学观念,结合教学实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本学期计划学习一些教育科研专著,并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学习心得。

2、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完成初二年级的教学、教研、教改工作。

3、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新教材,轮流说课活动。

4、教学要做到“低负担,高质量”。

描写教学实践新尝试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1、通过研究探讨确立研究的主题,制定好研究的方案,分好研究小组,设计好具体的研究计划。

2、学会设计具体研究方案,提高学生分析研究的综合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4、通过研究探讨培养学生保护名胜古迹的自觉性。

让学生围绕“陆巷古村”确定研究小课题,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设计、讨论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

学生:游览参观陆巷古村,听导游介绍陆巷古村的建筑特点,听老人们讲讲陆巷古村的历史,上网搜索陆巷古村的相关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前期研究,关注进程,了解情况;制作课件。

小学四年级学生

1、录象播放:东山的名胜古迹。

2、你们喜欢这些名胜古迹吗?你知道它们在哪里吗?

1、东山的名胜古迹很多,东山的古村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陆巷古村了,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板书课题:陆巷古村。

2、你们想要更多地了解它吗?都想知道哪些方面呀?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归纳:

大家想得真不错,陆巷古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自然环境优美,景色十分迷人,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内涵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它出色的建筑更需要我们大家的保护。

板书:景色迷人,名人辈出,牌坊接踵,建筑艺术,知名度,保护。

1、这些都是我们想要了解的关于陆巷古村的事。为了了解地更深入,我们需要分组合作进行。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你对哪个感兴趣?

交流。

2、根据学生的意愿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研究组长,确立研究内容。

3、讨论组名。

教师点拨:根据研究的方法和学生喜好,大致命名。

(只要切合主题,尊重学生的命名。)

1、我们怎么来进行研究呢?我们来制定一个合理的研究方案吧。

2、出示一份研究方案,指导填写。

(1)研究方案中要根据你研究的内容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法,比如亲自体验,摄影,网上搜集资料,调查采访等。

(2)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明具体的活动时间、地点、内容。

(3)研究的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展示出来。

(4)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想法,进行修改或自行设计。

2、进行方案填写。

3、投影仪展示,交流方案。

4、相互评价。

点拨:

a、研究的主题语言表达要规范

b、研究过程的安排要合理

c、论证可行性:遇到不能解决的环节可以求助听课老师;邀请陆巷古村导游现场指导;打求助热线电话。

5、根据教师的建议,改进方案。

6、方案展示。

陆巷古村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方案设计,来真正领略一下这一保存最完整的江南古村落的风采吧。

描写教学实践新尝试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检阅》这篇课文选自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课文讲述的是波兰首都华沙,人们欢庆国庆时发生的一件事。博莱克是一名残疾队员,要靠双拐走路,队员们决定把他放在队伍的最前面接受检阅,经过检阅台时,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却洋溢着浓浓的人文关怀,是权利面前人格平等的表现。这与我们今天的研究主题──“课堂上关注人,还是关注课”是一致的,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

关注课和关注人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就是以教材为媒介,培养学生和谐发展。关爱学生,激励学生,那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便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伊始,我精心设计对话紧紧抓住“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一评价语,巧妙地把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赞扬博莱克真棒,进而激励全班学生的学习也一定很棒,老师时刻关注你们这样的设计,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和对人格的尊重。

文章不是无情物,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感情的有机结合。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感悟博莱克身残志坚和儿童队员们和善友好相互尊重的美好心灵,我设计了三次读文。第一次指导学生读博莱克参加检阅的句子,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博莱克当时的心情,第二次指导学生读队长的话,进一步体会队员们关爱心灵关爱人格的情感,第三次指导读队员的话和观众的评价语,感悟美好的心灵。因此,我采用了练读、导读、教读、有感情的读,来引导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必须遵循的素质教育思想。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设计提问时,我有意识的做到有梯度,照顾到全体学生。对于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我都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你又进步了,谢谢你听得这么认真”、“虽然你的声音不大,但你却很有勇气”等这种激励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信任与尊重,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课的和谐统一。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描写教学实践新尝试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检阅》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是通过阅读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从中懂得一定的道理。这篇课文主要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检阅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喝彩。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阅读领悟到“关注残疾人就应该给他们和普通人同样的机会”。

本节课我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走进博莱克,感受自强与自信;走进儿童队员,感受尊重与关爱;拓展延伸,升华主题等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凸显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课堂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检阅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要体会检阅的隆重与盛大,就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才会至深致远。因此在课前播放了我国反法西斯七十周年时的检阅视频,直观形象的检阅场面,使学生看后感受颇深:“检阅的场面真隆重、真壮观啊!”“这些军人走得真整齐啊!”这是赞美之语。“我们祖国真强大呀!”“我想为了这次隆重的检阅,他们一定进行了艰苦的训练。”这是学生透过画面想到的。而这也恰恰是我营造这一氛围所要达到的目的,它为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品质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想要走进波兰检阅场面的兴趣,一举两得。

在学习语文时,除了要积累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研读文本时,善于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来丰富文章内容,突现文章的主题。课文要体现博莱克的自尊自强,可对博莱克的描写只有第12自然段,重点描写了他走上检阅台时的动作与神态,要让学生通过这么一段的描写就感受到博莱克的品质,那是比较单薄的。因此我在教学这一段时,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段,看画面,想象博莱克在检阅时能表现的如此出色,离不开检阅前辛苦的训练,那么在训练时他是怎么做的?为了便于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在引导说话时,让学生联系实际:在我们举行运动会前,运动员是怎么训练的?在进行六一节目演出前,同学们怎么排练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巧妙地进行补白。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出了许多画面:七月,天非常热,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博莱克顶着烈日与同学们一起训练,汗流浃背,但仍然坚持;博莱克在训练时摔倒了,爬起来继续练习;当同学们都休息了,可他仍继续练习……在同学们的补白中,博莱克的形象跃然纸上,他的自尊、自强、自信在同学们的想象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检阅》一文共有16个自然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长课文,如果逐段讲解,既显得繁琐,也体现不了重点,更不能按规定时间学完教学内容。因此我采用了抓关键句段理解文意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默读1-10自然段,思考:“重要的事”指什么事?为什么说是一件很重要、很棘手、谁都不愿第一个开口说的事?然后找出文中相关句段读一读,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语:鸦雀无声,理解儿童队员看似无声却有声的矛盾心理,再引出文章第六自然段,描写儿童队员心理描写的段落,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在矛盾之中显真情,在矛盾之中感悟他们对博莱克的关爱。再通过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队长与队员的对话,体会队长想法的大胆及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尊重,文章主题在关键句段的理解中呈现,也实现了长文短教,达到了课堂的高效。同时在教学中也授予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常言说“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在学习课文前我安排学生收集身边身残志坚的事例及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帮助残疾人的事例。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故事,进一步感受人们对残疾人的尊重与关爱。同时我又播放了残奥会上残疾运动员顽强拼搏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他们的帮助,让学生从心里明白作为残疾人要身残而不废,残志坚,作为健康人一定要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在拓展与延伸中升华了主题,在拓展与延伸中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同理一节课总有遗憾之处,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虽能全员参与交流,但在汇报时,不能将自己与组内成员的观点融为一体,显得有些凌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多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汇报,教给他们汇报的方法,使合作学习更加实效化,有力地推进高效课堂深入化。

描写教学实践新尝试心得体会及感悟七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六、课程编排及进度

(略)

描写教学实践新尝试心得体会及感悟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发动学生把自己的拿手本领和同学交流。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如,会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谁能够来现场表演一下?抽生表演。

2.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绝招真不错,而我国北方的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16*绝招》(板书课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有几个孩子在比试绝招?

b.他们比试了哪些绝招?

c.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d.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4.学生讨论后抽生来说说。

5.快速浏览课文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首先明白各个角色说的是哪些话,有哪些动作,然后按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同学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你的绝招是什么?

3.小结: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五、拓展

说说自己的拿手本领是什么?你是怎样才有这个本领的?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把这个本领更上层楼?

板书设计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6*绝招教学设计二,绝招,希望对你有帮助!

描写教学实践新尝试心得体会及感悟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平平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习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