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读方圆宋江心得体会报告 对于宋江的感悟(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05:22:41 页码:11
读方圆宋江心得体会报告 对于宋江的感悟(四篇)
2022-12-27 05:22:41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读方圆宋江心得体会报告一

一、新课标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对年段要求进行一些微调。虽然是微微的小调整,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感觉新课标真的是替学生着想的。比如:新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要求,在阅读方面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关于让学生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这原来属于第一学段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说实话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确实比较困难,过早让学生学习默读,只会让学生养成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他们只能知道得事实而非,甚至还会挫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现在的新课标将此要求下放到中段,这样孩子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学习、练习默读,新课标把难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默读这样一种阅读方式。

二、全面提升素质,增强课堂驾驭能力。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师通过这个主阵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陶冶情操,促进个性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全面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然而课堂驾驭能力不同的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效大不一样。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一进课堂就有大将风度,成竹在胸,充满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缺乏系统性、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等缺点。尤其是在新课改环境下,随着教学方式的变化,对教师解决突发事件和课堂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可以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潜心备课工作,运筹教学方略,讲究提问设计,发挥教育机智,推敲教学语言,增强心理素质,才能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三、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胆量。

在低段口语交际中,增加了一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要求,老课标中为“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课标重在学生发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当需要讨论交流时,就沉默了,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别人讨论的题他都没有兴趣。而新课标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胆量,只要敢于站起来发言,就给予肯定,至于发言内容是否精彩我们暂且不要求,把学生的胆量锻炼出来了,发言内容是可以在不断训练中越来越切中要害的,说白了,有胆量的孩子,以后成功的概率都大许多。

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新课标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加的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在严英俊老师的报告中,他例举了不少的事例来阐述这一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目标是明确的。这是一个目的地,但每一个人到达目的地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我们不要在乎学生从哪条路走,最后达到了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够了。因为学生自主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获得知识的过程。做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更多的应该有见得地去为学生的自主创新而预设方向。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这次解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收获颇多,也让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以便能更好的把这些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中去,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有关读方圆宋江心得体会报告二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课时。

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联系生活放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

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写字要认真,注意书写的习惯。

体会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三、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

2、课件演示第3自然段:

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3、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4、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课件演示句子。)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课件演示句子。)

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联系生活说一说。)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2、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有关读方圆宋江心得体会报告三

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1.“窃”字的含义:

(1) 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 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窃读”的含义:

(1) 一般含义;

(2) 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一)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

(2) 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

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提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 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2) 设身处地地体会其所反映的当时人物的心情,写在书边(假如我是主人公,我会有何种心情);

(3) 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

(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问: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小结: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有关读方圆宋江心得体会报告四

非常感谢马寨学校刘老师关于每天读书的好建议,让我的女儿们养成了从小爱读书的好习惯。在没有上小学之前,孩子只是会每天要求我读故事给她们听,没有一种自己读书的意识;进入一年级之后,在刘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孩子们读书的兴趣越发的浓厚了,从开始读带注音的短故事,到读长一些的童话故事,一直到现在她们可以读一些不加注音的儿童文学类书籍,比如《杨红樱童话》、《如何让自己成为最出色的女孩儿》、《儿童百科全书》之类的书。对于孩子这些变化,我作为母亲真的很欣喜,同时也非常感激老师的辛勤教导。

小时候,我也非常喜欢读书,读书总能带给我最隽永的乐趣,让我的童年时光变得丰富,让我学会用善良和纯真的目光看待一切。当我成了一名母亲以后,我也希望我的孩子用他们善良可爱的童心在书中品味这个世界,让一本好书教会他们识别善与恶;让他们从书中学会欣赏,学会懂得真、善、美。我们把晚上八点半至九点作为亲子阅读的固定时间,在这个时段里,孩子已完成当日的作业、预习完功课,家长做完了家里的杂务,关闭电视和电脑,全家一起漫步在书中,享受读书的快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耐心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或者也可以不急着回答,反而提一些问题要她们回答,启发她们主动思考,引导她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哪怕她们的想法是粗浅的,偏颇的,也不要粗暴而简单的否定,有许多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答案。我会尽量耐心的跟她们解释,也会进行激烈的讨论,彼此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对方,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向纵深发展,倘若相持不下,我们会再一起查资料,一起看书,寻求最佳答案,这样可以使她们接受的心悦诚服而又自然而然。此时,我也随之增长了一些以前没有关注的或者没有兴趣的知识,达到了和孩子一起积累一起成长的目的。

在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和孩子共同经历着书藉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心情让我和孩子心贴的更近,彼此间没有隔阂,可以象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家庭环境。

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一书中这样写道: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在梦中不能想见的,你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因为生命是不能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你们是弓,孩子是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你无法预定他的轨迹。因此,我觉得对于父母来说,千万不要奢望可以教给孩子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给孩子一个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感觉的,情绪的,认知的,心理的,精神的完整成长,而不只是被灌输属于父母的认知和技能,那样的人生无味而无趣。

我深知,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并不是一日之功,它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家长的考验,我会一直陪孩子把每天读书的良好习惯坚持下去,让孩子把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乃至以后的人生成长中。让孩子通过读书对将来要面对的这个复杂的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热情、乐观、坚韧、坦然的态度来走好她们人生中的每一步!

阅读,不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也是在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项技能。我校在“书香一缕进校园”的系列读书活动之后,开展此次“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园”活动,通过组织家长与子女共同读书,扩大家长与儿童的阅读视野,增长知识储备,形成阅读行为习惯,达到提高家长与儿童两个素养的目的。

在本词活动中,我班通过要求学生完成《亲子读书手册》来规范孩子的读书过程和方法,比如填写书本标题、出版社、制定读书计划、摘抄好词好句、写读书感受、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此外添加的家长读书感言,更是想通过由此引导家长多陪孩子看书,一起阅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在本次活动中我有一下收获:

1、以往我对亲子阅读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认为家长和孩子一起去读书就算是亲子阅读了。而在本次读书活动中,我认识到亲子阅读应从选书的时候开始,一直到读后的交流,形成一个“选书—读书—聊书—再选书—再读书??”循环立体的过程。从家长的读书反馈中发现,有的书家长并不认可,认为此类书没有意义,在与孩子一起读书上就无从做起,亲子阅读最好是家长与孩子共同选定,而老师给的书目仅是参考。

2、从共读的形式上看,亲子共读可以是大人读给孩子听,也可以是孩子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孩子读给孩子听,也可以是自己读给自己(默读或读出声音);除了“读”的形式,还可以有表演、图画、手工、实验等等多种形式,重要的是,大人与孩子一起享受这个过程。

因此,从广泛的意义上说,亲子共读可以理解为大人与孩子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

从家长反馈中不难发现部分家长认为只要监督孩子去读书了,就算是亲自阅读,缺乏大人与孩子的共享意识。应该也是目前我班子阅读存在的一个难点。

3、从阅读方式上看,亲子共读推荐两种主要的方法:大声为孩子读书和持续默读。我班大部分采用的是家长读给孩子听的方式。

我给家长的建议是大声为孩子读书,在家庭中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每天至少5—10分钟,关键是孩子喜爱的书。而持续默读,就是在家庭中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家庭的全体成员各自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报纸、杂志,安静地享受阅读,每天至少5—1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不提问、不讨论,不监督孩子的行为,也不要求做任何读书记录或写读后感。这种读书方式得到了部分家长的积极配合,效果良好。

4、在亲子阅读中,总有将共读看作“考察”孩子阅读能力的手段的现象出现,所以在布置共读作业之初,我就引导家长在读书中,注意去引发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重视问题,通过开放性的结论引导孩子更广泛的思考。对于受教育良好的家长比较好做到。而班上更多的家长而言,能做到前三点就可以了。

通过本次活动,对于我而言,让我对亲子阅读这种形式有了更多了解和思考。对于家长和孩子而言,应该也是一个难忘的回忆,当然,我更希望由此亲子阅读的习惯可以在班上更多同学的家庭中继续开展下去。让书香家庭“香飘十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