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陋室铭》阅读心得(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5:23:31 页码:10
最新《陋室铭》阅读心得(汇总17篇)
2023-11-13 05:23:31    小编:

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顾过去,还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要写一篇好的总结,首先要对所总结的内容有全面而准确的了解。这些范文是通过对各类总结的梳理和归纳整理而来,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而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可以调素琴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2.下面哪一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动用法?(2分)。

a.无案犊之劳形。

b.凄神寒骨.悄伦幽邃(《小石潭记》)。

c.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而举例分析。

6.b。

7.c。

8.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现环境的清幽,可见陋军不陋。

9.刘禹锡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二

(1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题3】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

【小题4】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5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小题3】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4】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之”的认知能力。例句和“c”项中的“之”都是“助词、无意义”。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此句时注意省略的`“于”即可。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作者的品德来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可。

【小题4】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概括从哪几个方面来“陋室不陋”,然后根据“不陋”的方面来感悟作者的节操和情趣即可。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三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答案:

16.(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共2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

19.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四

金钱,一个诱人的字眼!为了得到它:有些人失了自己的自尊,有些搞得妻离子散,有些人把亲人变成了仇人,读《陋室铭》有感450字。可知,金钱的可怕。

自从学了《陋室铭》,让我懂得了“淡泊名利”的含义。金钱并不是一切,生命比金钱重要,家人比金钱更重要。自古以来,那些成就伟大事业的人无不是淡泊名利的人。在他们成功的背后,就是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并不是所有人却因财富而手足相残。

难道你就愿意把这短暂的一生用在追求荣华富贵的道路上,最终沾得满身铜臭味,以致身心疲惫吗?只有不贪慕虚荣,不奢求,安贫乐道,生活中才会有舒适的心情,读后感《读《陋室铭》有感450字》。如书中所讲,尽管只有“陋室”,但是“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私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种闲雅之治,正是金钱所难买的。

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钱可以买到“房子”,却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娱乐”,却买不到“快乐”;钱可以买到“伙伴”,却得不到一个真心的“朋友”。都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又有谁知道,买得到的东西却并不能陪得了你一世。

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有心安理得的快乐。

所以,我要学习这种崇高的精神——淡泊名利。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五

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今年已105岁了,仍思维敏捷,研究不辍,每天看书读报著文,每月有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刊物上。见过他的人,都会为他那健康的身体和聪慧的思维而惊讶赞叹。

每当有人问老人长寿的秘诀,他就拿出一篇40多年前写的《陋室铭》:“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

周老先生的《陋室铭》虽不及刘禹锡的原作精炼有文采,但有三个特点:豁达、幽默、乐观。而这三点的背后又有他深厚的智慧与知识作为支撑,这就不是一般的苦中作乐,安身守命,而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对红尘的笑眼旁观。

其实,周有光老先生这一辈子,颇多坎坷,但他却从不悲观,总是以微笑相迎。他先遭丧女之痛,6岁女儿死于阑尾炎,抗战时又差点失去唯一的儿子。面对颇多的家庭不幸,生性豁达的他,从未被灾难压倒。在他文弱的外表后面有着常人所不及的坚毅与刚强,他与命运抗争,与恶势力较量,担着家庭与事业双重担子一路前行。

周有光老先生的《陋室铭》,是在他最困难时写成的。那时,他被赶出专家楼,全家三代挤在两间小平房里,工资只留下生活费,可是他却写下了这乐观幽默的《陋室铭》,与全家共勉。后一段时间,他被人有意无意地疏忽,大家替他抱不平,他就拿出《陋室铭》表明自己的心态。久而久之,《陋室铭》就成了他的长寿秘诀。

我爱百岁老人周有光的《陋室铭》,它能化解坎坷岁月带来的困惑,能拨开命运不公带来的烦恼,让人豁达、平和,从而达到平安快乐。

假如生活的乌云突然笼罩住你人生路上某个路段时,别泄气别灰心,好好读读周先生的《陋室铭》,学学他的乐观与豁达、睿智与坚强,像他那样,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物欲的疯狂,让阳光和笑声永远充满生活的每一个空间,让自己的心境明媚灿烂,活出精彩的你,一个健康长寿的你。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六

(一)1.(1)出名、著名(2)是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二】1.桌子我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对比。4.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七

今读《陋室铭》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人的物质愿望是永久没有满足的时候的,在人生路上,难道你就情愿把这短暂的终身耗费在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上,最终沾得满身的铜臭味,致使身心疲惫吗?只要不贪慕虚荣,不奢求,安贫乐道,才会有恬适的表情。虽然只要“陋室”,但是“谈笑有鸿儒”,“能够调素琴,阅金经”,[更多相关的作文以及读后感,请关注名著读后感]“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劳形”。这种闲然和怡雅,正是金钱所难买的,由于那些在物质上万分富贵的达官贵人,很难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也很难有安心理得的快乐。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表示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作者的乐观表情是宝贵的财富。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虽然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需居室仆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分,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奇异精神力量。《陋室铭》最初点题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呀,“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让我悟到,人的生活当然需要物质基础,但人的生活更需要精神支持,当一个人精神生活充分时,物质生活的欠缺也就不会显得那么不胜忍耐了。

《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描述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示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显露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比来,我读完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文章虽短,但内容不断环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恨不得一吐为快。

陋室铭》是一篇铭文。它极力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描述陋室不陋,从而抒发本人的志趣。此中,“斯是陋室,独一吾德馨”句与我产生的共鸣最为强烈,令我浮想联翩。

让我们带着淡泊的心境,在此后人生中享受那份憨厚、心安理得的生活吧!

因而,我想向全中国的孩子们呼吁:“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的思想决定了未来祖国的命运。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吧,这样,祖国的明天将会愈加美好!”

《陋室铭》全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能够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多么文雅标致的文章,每次读起来都仿佛置身文雅的环境、恬静的生活,表情格外的轻松。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八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谈笑有鸿儒鸿:(2)无案牍之劳形劳:

(3)可爱者甚蕃蕃:(4)亭亭净植植: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7.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4分)。

18.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15.(4分)。

(1)鸿:大(2)劳:使……劳累(3)蕃:多(4)植:立。

16.(4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17.(4分)。

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

18.(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

《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九

1、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名:名气。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博学的人。

d、无案牍之劳形劳形:身体劳累。

2、作者笔下的居室宁静、雅致。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调素琴,阅金经”展示给你的画面。

参考答案:

1、c。

2、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芳草的颜色映人帘里,帘内满目青葱。在简陋的屋子里,有人在尽情地弹奏古朴的琴,有人在吟诵着佛经。(意对即可)。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周末,我在家里细细的品读这段古文——《陋室铭》,呀!真是美!作者刘禹锡仅仅用了81个字,通过赞美陋室而表现出了他那种不求功名、不慕荣利的精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意思是: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大家会发现,这两句话中的仙和龙应该是突出山或水的,但是,作者却是用仙和龙与他们的陋室相比较,突出了他们身居陋室,但是他们的行为,语言、并不”陋“,突出了刘禹锡的高尚情操。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是: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晚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刘禹锡认为他们都是一个个有才的学者,来和他们谈论,所以,无论每个人,在他的心中,都是博学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意思是: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看得出刘禹锡把地位、财富……放到了最后几位,他是一个不求功名的人,因为他是一个追求之高雅的人。

从《陋室铭》之中,我知道了:一个人受不受人的尊敬不在于它的家是否华丽,而在于这个人人品怎么样。我还感受到了刘禹锡是一个不慕荣利的人,并且对这个世界有一种不求闻达的生活情趣!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十一

《陋室铭》名作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并且通过对居室的描绘,表达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情趣。

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徳),是(唐)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在于)(名:著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上)(入:进入)。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大。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素琴:不加修饰的琴)(金经: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无丝: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由于)室主人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d)。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在)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五、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室主人与人交往的高品位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写室主人日常生活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六、这段文字从哪几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幽雅的室外环境、高品位的与人交往和高雅的日常生活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表达了作者高洁伟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作者的交友方式,你认为可取不可取?

(可取,与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不可取,作者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对偶、拟人。“上”和“入”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写出了室外环境的幽雅,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九、“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类比。用古代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十、今天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你是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趣?

如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在享受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更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仍要保持节俭的生活,追求精神文明。

原文。

陋室铭。

翻译。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十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4)无案牍这劳(形)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参考答案:

1、(1)有名(出名、闻名)。

(2)大。

(3)干扰(扰乱、使……乱)。

(4)形体、身体。

2、(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意对即可)。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a。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十三

【小题1】下而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可以调素琴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小题2】下面哪一句划线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动用法?(2分)。

a.无案犊之劳形。

b.凄神寒骨.悄伦幽邃(《小石潭记》)。

c.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3】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而举例分析。(2分)。

【小题4】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现环境的清幽,可见陋室不陋。

【小题1】刘禹锡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解析【小题1】此题是课内文言文的考查。题型有选择和问答两种,涉及到字词的意思,词类活用,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有与其它课内文言文的.比较。

【小题1】此题是课内文言文的考查。题型有选择和问答两种,涉及到字词的意思,词类活用,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有与其它课内文言文的比较。

【小题1】题干已有提示,这三个方面选任一个即可。

【小题1】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精神追求的字眼,回答不可偏离要求。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十四

一.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二.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

4.草色入帘青()5.鸿儒()6.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8.调素琴()。

9.无案牍之劳形()()10.阅金经()。

三.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3.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一.基础知识填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a.何陋之有?()b.忘路之远近()c.渔人甚异之()d.具答之()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f.君之病在肌肤()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十五

(一)1.(1)出名、著名(2)是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十六

最近,我读完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文章虽短,但内容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恨不得一吐为快。

陋室铭》是一篇铭文。它极力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形容陋室不陋,从而抒发自己的志趣。其中,“斯是陋室,唯一吾德馨”句与我产生的共鸣最为强烈,令我浮想联翩。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那些被抓的高官们。他们个个都有几百甚至上千平方米的别墅、几百万个人财产、几部豪车。想必大家都知道近几个月被抓的“微笑局长”“表哥”杨达财吧,他在体察民情时经常以笑脸示人,仿佛十分爱民;可他却被查出至少有八十三块名表,九百万人民币的现金!他该受了多少贿、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啊!他在虚荣心的驱使之下,变成了“拜金主义者”。正是因为他成了“拜金者”,突破了思想底线,心中只有钱,所以才被抓,自食其果。

再看看我自己,虽然没有锦衣华食,住的也不是琼楼玉宇,但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群能同舟共济的朋友;可我还总在抱怨生活如何苦、条件如何差。写到这里,我忍不住为我自己感到羞愧,因为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就会沦为过分依赖物质条件、没有思想的人。

因此,我想向全中国的孩子们呼吁:“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的思想决定了未来祖国的命运。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吧,这样,祖国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陋室铭》阅读心得篇十七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

2.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1)著名、出名、闻名。

(2)大。

(3)使身体劳累。

2.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意对即可)。

3.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