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是不断进步的关键,我们应该及时检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提高写作表达的技巧。请看下面的一些示例文本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一
今天早上一家人在石龙购书中心看书,我看了《每天学点领导学》一书,简要记录如下:
一。领导要弱化自己,强化下属。
二。管理者就是管人治事,靠制度来管理。
有一故事《七个人分粥》: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这样粥算基本上分得比较公平了,但互相攻击扯皮下来,早就过了大半天,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就是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管理就是管头管脚。管头就是布置什么人,做什么事,管脚就是去检查督促。
四。领导与下属的沟通,用说服还是命令呢?对不成熟者,用命令;对初步成熟者,用说服;对较成熟者,用建议;对成熟者,用布置,放心让他去干。
五。最好的沟通语言:一个字是“你”,二个字是“谢谢”,三个字是“麻烦你”,(一直到5个字,但忘记了,瞧,我这记心。)。
六。亲和力就是领导力。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二
《领导梯队》对我触动很大、感悟很深,我更加清楚地懂得领导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地顺势而变,需要不断地创新。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最核心的领导艺术是如何管理组织的运作艺术。在公司中有着不同的环境及不同性格的人,所以管理要因人而宜。根据环境的变化,领导管理风格同时发生变化,才能更好的管理好自己带领的团队。领导艺术就是与人相处的能力,要有服务的心态和意识。服务于下级,爱兵如子,才能得到下级的拥护和爱戴。领导必须表现出有能力、有担当、有更大的追求;表现出自己的格局、心胸和气质。在实际工作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管人先律己,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效。
作为领导应是一个协调者、组织者,而不应是一个自认为比谁都强的实践者,不应把自己的能力同下属相比。人的能力有差异,固然自己的能力比下属强,对下属取得的工作进展也要及时认可,肯定下属的成绩,要会赞美别人。如此才能调动下属的潜能,下属也才能因受到鼓舞而越战越勇。学会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针对不同性格的员工运用不同的领导方法去管理下属。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注意聆听下属的建议和意见,善于用人所长,最大限度的实现优势互补,做到知人善任,要让公司各相关利益方最大诉求因你而得到、实现和满足。
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常常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老子说过认识别人是有智慧,认识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换位思考是认识他人、认清自己的最有效办法。经常换位思考,就不会出现总是抱怨别人的情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此心态对待别人也更为理性。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经常检查、反省自己的不足,持续性地改进与完善自我;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能够不断发现别人的长处并给予肯定,这样就便于相互间的理解,建立信任关系,便于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高科技驱使下的商业环境下,发掘和留住人才将成为竞争的主战场。成功的领导者是那些善于吸引、发展和保留具备技能和经验的人才,这样才能推进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人的作用,因此要非常重视人才的使用,人才的培养,要提高人才的工作的积极性。首先,是人才的使用应该做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对企业现有的人才应该进行全面的考察及评估,对人的使用上做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在人才的招聘也应该做到要有针对性,不要招高级人才做低级工作(这样可能会留不住人),当然也不要反过来招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其次,是对人才使用要有激励机制。要使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除了要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外,还应该在职务的升迁、工作环境的改善上有所变化,要让人才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促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及水平。再次,对现有的人才进行培训。在为员工的能力提高进行激励的同时,企业也应该有计划的针对各级员工进行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内部人才的水平及能力,同时也会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由于企业的员工水平及能力的提高,也会使企业的发展更加的有利。
总之作为一名领导,并且是一名成功的领导必须要掌握好领导艺术,加以灵活运用,在实践工作中善于总结。领导的艺术就是管理的艺术、就是“以人为本”的艺术。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三
用了2个月时间,认真研读全球排名第一的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全新力作《领导梯队》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全书提出了一个理念,领导力发展经历6个关键阶段:
1、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
2、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
3、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
4、从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
5、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
6、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
现根据这6点,谈下我的感受(有点零散):
经常发现中心内部各种流程不顺,职责界面不分,总有员工提出职责要调整,无论怎样调,都觉得还不顺畅;对于员工,从领导的眼光看,总觉得很多工作不满意,领导究竟应该处于什么角色?亲力亲为地督战?还是当好教练员?不少岗位的人员都羡慕别人的岗位工作好开展,抱怨自己的岗位压力太大,是否需要定期开展岗位交流?员工的工作都很饱和吗?是否忙闲不均?分管和直管的团队,是自己抓每一个人,还是抓住组长,组长通过例会等形式抓细项?分管副总的工作,是直接抓分管副总,还是抓分管副总下一级的人员,仅抓分管副总,是否存在指令衰减的问题?等等问题,一直困扰良久。
阅读本书后,感受极深的就是,一切都需要从基础开始,抓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6个阶段的领导培养,需要从基础开始,每一个阶段有梯队,方能保证一个公司基业长青。而抓基础的根基在于,绝对不能“临时抱佛脚”,平日不投入,机遇来临,选不出好的人才;如公司不重视,自己纵使有才,也缺乏实战。6个阶段的培养,注意针对问题进行:
第一阶段: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一个公司的领导梯队建设,梯队的覆盖不是仅仅指中层领导,而是覆盖80—85%的岗位。而我认为,应该从每一个员工开始,即书中提到的第一阶段,应有机会提拔作为一级经理或主管进行任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刚提拔的一线经理和主管,管理好团队,尤其弥补人际关系。必须把握的技能是:制定计划、工作设计、人员选拔、授权和绩效监督。同时要对员工做辅导,奖励或激励,为部门上下左右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时间管理方面,要能结合年度工作提供计划。工作理念上,通过他人完成任务,要能接受下属员工的成功,而不是抢功和嫉妒。在管理工作方面要像一位真正的管理者一样开展工作,树立在小团队的威信。
作为部门领导,要随时关注信任的主管经理是否在转型中遇到问题。要新任经理学会向上司清楚地沟通成功的标准、主要的问题,业务的优先顺序等事项,不能让他们处于管理孤岛。
第二阶段,部门总监,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这个阶段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对一线经理恰当授权,不仅不授权,还可能剥夺一线经理应用的.权限。部门总监该做什么?能够选拔和培养有能力的一线经理和主管;让一线经理对管理工作负责;在各个部门/小组中能配置各种资源;有效协调自己的直接下属和其他部门的工作。如何帮助部门总监实现领导力转型:工作效率提高的程度,质量提高的幅度,教练辅导的频率和效果;下属可能升职的人数;工作中的团队合作;在新领域内的团队合作。
第三阶段: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即事业部副总。新任本岗位的领导常犯的错误:没有好的参照,会高估自己以前熟悉的领域和价值,对于不熟悉的低估。副总需要具备的:战略的思维,要胸怀全局。需要一定的领导力成熟度,对于某个职能领域能战略性思考;3—5年的职能战略思维、觉察最新的发展状态,全面了解商业模式细节,长期战略方向和目标,市场中如何定位;我的部门能为公司的竞争优势做出什么贡献?如何努力能影响公司战略?如何运作能实现盈利。对于xx而言,这一条尤其重要。
第四阶段: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这个岗位和自己很类似,按书中的理论,首先是转变思维方式,管理好错综复杂的问题,学会重视所有的部门,要高度透明。对于新晋的总经理而言,人人都有疑问:能成功吗?能改变战略吗?能争取到所需的资源吗?能维持团队现状吗?是否会改变自己?会偏袒有些部门吗?会过度集权或过分放权吗?是否会受到公司关注?这个阶段容易犯的问题:缺乏激励的沟通;没有能力组建强大的团队,没有掌握业务赚钱的技巧;时间管理有问题,忙于琐事;忽视软环境,尤其组织文化的建设。
这个岗位上必须学会自我提升,自学、历练、反省。总经理要和每一位部门经理沟通,学会提问、倾听、和反馈,帮助每个部门设置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与公司的目标链接起来;同时养成一个习惯,每次出差大以为部门经理随行,这样更好地了解各个部门的作用和实际情况。
这个阶段的转型,向自己提问:主要是战略方向:我们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吗?在正确的市场中竞争吗?竞争优势能保持吗?业务定位有差异吗?可持续吗?选择的客户细分市场合适吗?从组织能力上来说: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我们有正确的流程吗?市场潜力如何?我们产品开发是否授权适当?我们的成本是否太高?面对挑战我们是否将各部门有效地组织起来了?在人员能力方面:员工是否具备创新精神?我们是否擅长设计客户需要的产品?是否有客户导向思维,是否清楚在哪方面开展竞争,目标在哪里?总经理最困难的有时是人员评价,经常容易犯的最严重的错误是:没有认识到创建一个业务导向的团队是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当好一把手,不仅要支持培训,更要可以直接下属一对一进行教练辅导,必须要协调好各部门关系。
第五阶段,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第六阶段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对于目前的自己而言,这2个阶段属于学习,短期内不是重点。但要学会,善于平衡短期与长期的关系,要设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培育公司软实力。
经常会发生,领导者在错误的工作理念驱使下,努力地做本应下属做的工作。虽然比下属做的又快又好,但这会导致该领导和下属能力均得不到发展。每个职责,不要错位,各自为政,岗位应该以结果来定义,这是领导梯队模型的基本原则。随着领导层级的提升,领导力标准也在变化,当一项标准达成,新的标准随之而来。始终关注结果,而不是组织的变革,专注最重要的事情,对于下属是否胜任做出更好的判断,全力以赴地致力于完成任务,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各自为政。作为xx部门一把手,更要关注xx的未来战略,尤其在四川区域性的战略落地,战略方向是什么、怎样来经营,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团队,设立怎样的绩效考核体系,发动整个团队积极性。
特别要注意职责重叠的部分: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对同一个主管或总监下指示;总经理和产品经理都认为开发计划是自己的首要职责。这些问题要尽量规避。要学会实施全面绩效策略,不能管的太细,在错误的层级上工作;错误的工作理念,只关注某一项或几项工作,导致绩效有缺口;或没有选择正确的工作内容。不要让表现不佳者在某一个管理岗位上待太久。不善于倾听反馈意见。也不要想当然地界定工作职责。在已安排的职责后,要适度、适时放手,激发团队更深入地理解,促进反思。作为部门一把手,对于成本的使用和效率、队伍的建设、全局的推进必须予以重视,并能为公司领导提供战略方向的独到思考。
无论是公司还是部门,如不能培养出足够的领导者,也无法让日常的领导工作有效,必须建立起领导梯队,并制定相应的项目,包括领导力培训、继任计划、绩效管理、和薪酬福利。领导梯队的架构设计、运营和质量评估,人力部都需要着重考虑。如果作为分公司一把手,这些也是必须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当公司小的时候,领导梯队无须6个层级均有,有些可以压缩为一级。否则出现领导过多,管人的多,管事的少。关注现在所在的部门梯队建设,也要关注当某一日自己调整为其他区域负责人时,要着眼的除了组织文化建设,还有人力资源建设,整个公司的业务发展模式。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四
在其位则谋其政,领导者地位的高低,首要的取决于其对职责的履行情况。能把自己的份内事做好,这是一个领导干部,在单位立足的根本。解决尽职问题,需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首先,注意充实和提高新的工作技能,防止工作上无能为力。
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处理好适应与创新的关系,要特别注意学习超前的观念和技能,增强和保持良好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本职工作游刃有余,而且还能不断地开辟事业发展的新通道,力争使自己领导的部门,处在领跑的位置。
其次,锤炼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防止因小失大。
领导工作复杂而敏感,既有其一套必须坚持的原则和程序,又要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周密性,任何的疏漏和轻率,都会造成重大失误。因而,工作要有计划性,行动要考虑周详,注意前后衔接,和横向部门的协调。对关键环节和重要事项要及时检查、及时督导、及时排除。
对上级所作的保证,对下级所作的承诺,对同级所作的约定等,自己决不可说了不算,须克服困难加以兑现。
凡事既要有全局意识,敢于定高目标、提严要求、立军令状,也要特别注意解决制约因素,防范意外因素和危机因素,以免遇事措手不及。一旦有什么变故,除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外,要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切不可为逃避责罚而隐瞒真相,导致更大范围的连锁性失误。
在布置工作时,既要考虑工作目标,和完成的质量标准,也要考虑到部属的心理和情绪状态,防止剃头挑子一头热、孤掌难鸣。
平时不仅要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甚至群体的心理习惯,除非是陋习陋规,不要轻易打破,免得招致非议,以致是非缠身。
再次,培养与自身职务相宜的思维方式,对问题的把握轻重得当,对权力控放有度。
工作上只集中精力“点睛”,不包揽一切地“画龙”。要按照层级领导原则,针对部属的能力和心理特点,充分而合理地授权,不与下属争权、争事、争功,以便自己能静下来,筹划神来之笔,使下属尽其责、展其才、受其劳、成其功,事繁而不荒,身疲而不怨。
有的领导处处插手、事事过问,看似细致周到,实则婆婆妈妈、不得要领,当断不能断,该管的管不好,或者不能拿大主意、好主意,企图以忙掩盖庸,让人无法产生应有的崇敬感。
做官是以做人为基础的,没有端正的人品,即使能混上或保住一官半职,也必然是人人侧目,“人气”极差。人品主要是通过处理人际关系,来显现的,有四个问题需要把握好:
一是对上不媚,有坦荡磊落的风骨。
对上级固然要坚持组织原则上的服从,和保持情感上、礼仪上的尊重,但如果口出阿谀之词、面溢诌媚之容、内有卑躬屈膝之骨,曲意讨领导的欢心,尤其当领导意见,不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时,不是立足于说明情况、据理力争,而是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无原则服从,一味迎合取悦于上级,就容易遭到同级和下属的鄙薄。
另外,对上级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有实权者热,对无实权者冷,或者用得上时亲,用不上时疏,同样会遭人诟病。
二是对同级待之以诚,竞争不出损招。
同级之间合作是基础,但竞争也是不容回避的。由于竞争的压力,和不忍受环境的诱导,当事双方很容易萌生不良的念头,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作为一个领导,要把竞争的着眼点,放在追求规则和机会的公平上,不能总盯着结果,而不择手段。居心叵测、存心拆台,也许能让你在竞争中,一时站上风,但你给别人留下的人格上的污点,却永难抹掉,这也注定你将最终输掉竞争。
三是对下级不虚伪、不偏私,做到言而有信,一碗水端平。
下级对领导最不能忍受的,除了平庸无能之外,恐怕就是伪善。上下级关系,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关系,可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领导对下属任何的欺哄行为,都可能被看穿,并招致下属的唾弃。
因此,领导对下属,要摒弃笼络和虚言买好行为,把真诚的关心,体现在实际行动上。领导者一旦给下属留下失信的记录,那么他再多真诚的努力,都可能白费。
再则,领导的公平感,也是其“人气”旺衰的重要因素。以亲疏好恶待人,如同投资选错了项目,失去的总比得到的多。
四是要有自知之明,保持高尚的为人处世风格。
一方面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注意关心人和尊重人;另一方面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设假想敌。尤其重要的一点是,不可私心太重,逢利必争,且势在必得。那样的话,既然你去争,自然就有人去抢,这不仅有损领导形象、有失领导风度,而且并不一定比不争得到的更多。
除了人品之外,领导者的性格,对“人气”的影响也很大。性格是领导风格的基调,不良的性格,容易阻碍领导者与同级的合作,和与下级的交流,影响别人对领导者的客观评价。现实中有不少领导人缘比较差,各种测评得分不高,究其原因,主要不是由于能力和品行问题,而是由于性格问题。
领导的不良性格,大致有如下6种类型:
二是偏执,凡事都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认识,和喜好行事,都要千方百计地,打上自己个性的烙印,甚至不惜利用职权,和耍弄手腕,来坚持自己并不高明的观点,让人敢怒而不敢言。
三是喜好空言,总期望讨好所有人,结果做的总,是没有说的好,给人一种很不实在的感觉,久而久之,形象缩水,就没有人尊重和信得过。
四是心胸狭窄,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一事不合,必假以辞色,看似爱憎分明,实则随心所欲,让人时时有悚惧之感。
五是性子慢,说话干事没有个利落劲,看起来莫测高深、腹有良谋,实际上是疏懒疲塌,让人急不得恼不得。
六是琐碎唠叨,总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让人日久生厌。
如此等等,这些性格上的问题,领导者一般都缺少自觉,也容易忽略,但对领导形象的损害,却是很大的。作为领导干部,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注意反省自己,性格上可能存在的不足,努力加以弥补和克服。
领导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讲,体现在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上,领导者若没有过人之见,遇事或者人云亦云,或者不着边际地空发一番议论,就不可能树立起现实的领导权威,而只能成为附庸和摆设。对此,领导者应记住几点忠告:
一是增强忧患意识,注意进行前瞻性的筹划。
大局的稳定,有其特定的平衡点;事业发展,有其必须遵循的路径,这些都不是寻常所能把握和发现的。领导者要把自己的职责,转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比一般同志的脑子里,多想点事,多一点深邃的思考,和具有前瞻性的谋划。
要时时处处地注意,搜寻危机因素、风险因素和发展契机,在单位遇到棘手问题时,能出高招和实招;在单位陷入发展困境时,能提出既有见地,又有深入思考,和充分依据的建议。
二是广闻博览,开阔视野。
一流的见识,必须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作基础、以广博的知识作阶梯,诚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现实中,有不少领导尽管工作勤谨,作风正派,但限于知识和理论素养不高、眼界较窄,尽管工作很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办事员,没有起到一个领导者应有的作用。
因而,领导要下决心超脱于琐务之外,经常性地浏览新知,关注新的理论突破,思谋新政策、新法规,对本单位事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确保想得深看得远。
三是苦心孤诣,力求在某方面,形成绝对优势。
作为一个清醒的领导者,要注意发现单位事业发展,最需要什么样的领导素质,并反观自身的素质特点和发展潜力,从需要与可能的均衡点上,锤炼和提高某一方面的特质,从而在特殊时刻,或某一关键方面,发挥别人无可替代的作用。有特殊的能力,就会有特殊的地位,就容易给人留下出类拔萃、举足轻重的良好印象,使自己的“人气”飙升。
四是注重与方方面面的交流和沟通,保持思维开放。
领导的高瞻远瞩和真知灼见,不能靠老僧人定般的苦修,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靠广泛的交流和沟通来开启思路、博采众长、感受挑战、激发创造的欲望。
首先,要经常与上级保持接触。领导掌握着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也会有其过人之长和丰富的经验,善于借重领导的力量,这不仅易于建立融洽的上下级关系,关键是能够通过经常听取上级的指导、点评乃至批评,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如果对领导敬而远之,不仅容易失去上级的信任,也等于自动放弃了一种重要的领导资源,是十分不明智的。
其次,要经常与同级切磋。同级既是强劲的竞争对手,又是得力的合作伙伴。客观地看,同级中的优秀分子很多,许多人或者比自己强,或者有值得自己学习的长处。因而,要摈弃狭隘心理,防止以邻为壑,或自我封闭,而应坦然地投身到与同级的公平竞争,和诚心合作之中,推心置腹地交流工作得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警,以强化和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共同提高。
再次,要经常听取下级的意见和建议。西方有一句谚语:“再高贵的主子,在仆人眼里也是可笑的。”对领导者而言,也是如此。下级对领导的不足,往往感受最深、了解最透,希望领导提高素质、改进工作的愿望也最强烈,而且还有许多很好的想法。作为领导者,切不可企图靠拉大与下级的距离感来遮丑,而要下决心融人到下级中去,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愿望,从中汲取智慧和动力,这不仅会因集下级之长,而高于下级,而且会最终赢得下级的尊重和信赖。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五
合起《领导梯队》,我长舒了一口气,用16天读完这本书,写下了一万多字的笔记。十多年前,在大学的图书馆,我读过一本《杰克·韦尔奇自传》,那时候他刚从通用电气退休,光环无数,被誉为最受尊敬的ceo,全球第一ceo,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等等。现在我已经忘记了那本书的内容,但现在令我又想起他,是因为《领导梯队》的作者拉姆·查兰是杰克·韦尔奇最为推崇的管理咨询大师。甚至有说是排名世界第一的管理咨询大师。
这本书的特点是它把领导力从隐性的概念显像化了。作者把从员工到首席执行官的领导力发展分为六个层级,每个层级都需要相应的工作理念、领导技能和时间管理能力,这个框架就被称为领导梯队模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有了这个工具,雇主可以明晰自己的职业生涯路径,管理层可以用以考核绩效、培养继任者和和教练辅导。这本书还提供了花旗、万豪等世界级企业的案例。无论你是雇员还是雇主,这件工具都使你得益,帮助你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当然任何工具都必然有其局限,比如冲击钻不能用来钉钉子,领导梯队模型是世界级公司经验的总结,所以不适用于微型企业和个体公司,而且作者也说必须根据公司情况对模型进行修改。所以神器在手,端看你如何使用了。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六
从毕业到现在也几年了,工作期间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也看了很多职场发展的书,可总也找不到答案。领导安排读了这本书,看了之后这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领导梯队模型”将从员工成长为首席执行官的管理历程划分为六个领导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要掌握特定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第一阶段:从管理自己到管理他人,重点是从自己做事转变为带队伍做事的工作理念的转变;第二阶段: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关键技能是教练选拔人才担任一线经理;第三阶段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需要学会新的沟通技巧以跨越两个层次与员工进行沟通;第四阶段:从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重点是转变思考方式从盈利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评估计划和方案;第五阶段: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必须擅长评估资金调拨和人员配置的战略规划;第六阶段: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必须具备重视外部关系的视角。在这个基础上,从领导技能、时间管理、工作理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对于企业领导梯队的建设和个人领导力层次的提升有了更加直观和理性的认识,但局限于目前所处的层级较低,所以对于书中的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也不是很到位,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鉴别各层级职责和工作内容是否合理,让我们能够客观检查本岗位的工作理念、内容与上级及下级之间是否是重叠交叉,或者是错误、越位。尽可能做到各层级之间相互独立,同时也能检查各层级岗位是否会出现不作为的情况。与上司之间的关系需要换位思考,主动向上级汇报你的工作进展,与上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将获得他身后的资源、信息等支持,从而与全公司的管理工作联系起来,理解公司是如何运作的。与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换位思考,需要将自己的位置放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解决问题,建立与兄弟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的合作关系,置身事中,凡事不能置身事外。
爬山时吸氧时间要充裕,这样才能在登上的过程中更加稳健有力。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要在当前层级上把基础功打扎实。根深叶茂,根就是基础。只有根基牢固了,才能更好的成长进步。
通过这本书学习,最为重要的是具体的运用。要对照此模型,找到自己所处的领导层级及该层级的要求,同时客观分析目前的现状与差距,作出适当的改变来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进而提升组织与整体的绩效。
时间有限,感觉对这本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以后有时间还要继续读,我想肯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七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因人而异的。黑格尔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没有完全相同的领导者和领导模式。有多少个领导者就有多少种领导模式。
结合实际工作,并将领导知识予以致用。在医院科室中有着不同的环境及不同性格的人,所以管理要因人而宜。根据环境的变化,领导管理风格同时发生变化,才能更好的管理好自己带领的团队。领导力就是与人相处的能力,要有服务的心态和意识。服务于下级,爱兵如子,才能得到下级的拥护和爱戴。领导必须表现出有能力、有担当、有更大的追求;表现出自己的格局、心胸和气质。在实际工作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管人先律己,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效。
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常常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老子说过认识别人是有智慧,认识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换位思考是认识他人、认清自己的最有效办法。经常换位思考,就不会出现总是抱怨别人的情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此心态对待别人也更为理性。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经常检查、反省自己的不足,持续性地改进与完善自我;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能够不断发现别人的长处并给予肯定,这样就便于相互间的理解,建立信任关系,便于工作的有效开展。领导还应是一个协调者、组织者,而不应是一个自认为比谁都强的实践者,不应把自己的能力同下属相比。要相信团队的能力,人的能力有差异,对下属取得的工作进展也要及时认可,肯定下属的成绩,要会赞美别人。如“我承认我犯过错误”“你干了一件好事”“你的看法如何”“不妨试试”“咱们”等等,如此才能调动下属的潜能,下属也才能因受到鼓舞而越战越勇。学会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针对不同性格的员工运用不同的领导方法去管理下属。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注意聆听下属的建议和意见,善于用人所长,最大限度的实现优势互补,做到知人善任。
总之作为一名领导,并且是一名成功的领导必须要掌握好领导艺术,加以灵活运用,在实践工作中善于总结领导的艺术就是管理的艺术、就是“以人为本”的艺术学习培训是提高各方面能力的有效办法,但是平时坚持自学、经常学、系统学更不可缺,我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学风,不断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为医院的辉煌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八
今年4月,我在上海与杭州电商团队的总监嵇钰讨论部门团队发展以及人员管理等事宜的时候,发现自己在人员管理上,存在不少困惑,比如人怎么管,怎么激发人员的潜力,如何保持团队良性发展,如何驱动团队核心能力等。
5月,就在我回武汉的第二周,收到了一个来自杭州的匿名快递,拆开一看,是一本《领导梯队――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思前想后,定是嵇钰送的。随后问到,嵇钰说:“一起看,共勉吧。”我甚是欣慰。过程中,被一位到部门不久的新同事看到,她瞪大双眼表示惊讶,说:“我司的同事之间是这样的革命友谊啊!无事便互赠书籍?”我说:“是的,欢迎来到东风鸿泰。这个时代这样的团队不多了哦,你来对地方了!”
书香原来就是如此,感染读书人,也影响寻香而来的'人。
带着疑问看这本书,如何才是最高效的团队管理办法?
拉姆?扎兰说,大多数企业在梯队建设上存在一个问题――“无从下手”.人才培养观念落后、缺乏系统、方法欠佳、收益甚微,没有建立起领导人才“胜任能力模型”,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谈不上如何培养了。
在业务中,我发现,业务管理层领导经常对下属有意见、有想法,经常指责“文案怎么总是过不了”“方案中总是犯错”“业务怎么还弄不清楚”……但此时,我们是否告知员工你需要学习什么、什么样的文案才是好的、业务基础知识应该去如何了解。总而言之,这个岗位胜任需要符合哪些标准,作为管理者是否在员工上岗前、工作迭代过程中告知过大家。如果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标准,也不知道如何传导标准,一旦业务出现问题,就只会“秋后算账”,如何谈员工培养?首先需要培养的,就是自己。
拉姆?扎兰在书中写道,现在的企业大多喜欢“拔苗助长”,常常“士兵当做排长用,排长当做连长用,连长当做团长用”,导致人岗错配、管理问题层出不穷,战略执行难以到位。只重视领导人才的业务能力,忽略了带队伍的能力。担任领导职务,仍然还是“业务员思维”,凡事亲力亲为,不善于识人用人、授权赋能、激励人心,培养不出优秀的下属,只能贡献业绩,不能贡献人才。
的确,我们部门的业务层领导们,都是从基层策划做起,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的。但如果长时间把业务员当领导,把领导当业务员,都会产生不少问题。有的业务员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业务员问领导:敢问路在何方?我们的回答永远是:路在脚下。说明我们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去定义岗位晋升通道。有的领导还在亲力亲为,举着锄头向前冲,忘记了做业务很重要的是,“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而不是自己蒙头向前冲。
以上讲到的,只是书中一角。还有很多“知识点”可以运用到工作中去,例如:如何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再到管理主管,到管理经理乃至部门;如何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问题(甲方、团队、领导,都是我们的客户);如何梳理职业发展规划,等等。还有很多非常值得分享的工作方法,感谢嵇钰送的这本书,让我对管理梯队有了新的认识。
我也相信我们有同样的共鸣和信仰:我们作为一家国企,一家从传统制造业中孕育而生的互联网及大数据公司,我们有优势,有资源,我们要学会利用好先天条件,驱动员工,上下同心,齐力破冰,一定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稳扎稳打、乘风破浪,我们也会在这期间成为自己内心的“铜墙铁壁”.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九
读到同志的《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这篇文章针对性的提出了要求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读完这篇文章对我触动很大,想法颇多,自身渐渐地发现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要爱读书,理论结合实践,为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动将学习运用到工作之中。求知的方式无外乎三种:一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学习,二是向前人请教学习,三是从书本上学习。在这三种方式中,读书学习是基本也是最佳的方式。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信息海量的时代,只有不断的从书本中获得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前进的步伐。读书学习是提升工作能力的奠基石,需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神圣的职责,一种精神德境界,一种自身的追求,自觉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零星学”向“系统学”转变,从“一般学”向“深入学”转变,真正形成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自觉把学习融入工作,融入生活,做到少一些应酬多一些阅读,少一些娱乐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空谈多一些实践。我们应该充分地挤时间学、下苦功学,坚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发扬挤劲、钻劲、韧劲,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的精神干劲。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业务技能,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能手、业务精英。尽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业务技能,精通统计知识,使服务行为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更好地满足服务单位多层次的需要。这既是我们的工作责任,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义务,更是我们满足社会的根本和前提。
二、要读好书,增强工作能力,努力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人的学习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我喜欢读一些经典著作,觉得那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享受,是一种与古今中外。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十
《领导梯队》中提到: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职业发展方向上,今天的大多数员工比过去的员工更加务实和清醒。他们知道真正的工作保障是具备生存的技能,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因此,他们渴望职业发展机会。这个现象是否在中国也真实存在?也许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职业发展路径还很迷茫,但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是否更加清晰?无论员工职业路径是否清晰,对一线经理来说都是一个机会,都是激励和引导员工的契机,而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摸清员工的状态。对于已经有清晰职业发展路径的员工来说,寻找到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找到共同的利益诉求点,将是非常有利的局面。而对于尚未有清晰职业发展路径的员工来说,帮助他们建立起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发展路径,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提升职业稳定性,以及企业的战斗力。
在时间管理方面,是我需要重点提升的。我时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分身乏术。今年我有意识地抓一些重点项目,在一些我认为不是特别重要的项目上,基本上只把最后一关。但是有很多时间还是放在技术上,和外部沟通的时间较少。明年,随着部门成员能力的提升,我有机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更有突破性的项目上,放到团队的发展方向上。
最后,我想说,集团组织大家学习《领导梯队》,从研发中心角度上讲无疑是一个利好。一个只追求短期财务目标的企业是不会关注领导力发展,更不会投入研发,通过这次学习,也能更加坚定研发中心的发展,稳定研发中心的军心。
另外,我想补充一点,阅读《领导梯队》不要只关注自己的层级要做的事,更要了解高层级领导者的关键技能,一方面它可能代表了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一方面会帮助你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如果你知道越高层级需要越有全局意识,需要统筹各方利益,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那你就能理解为什么领导不会永远护着你,因为他需要关注各部门的共同发展。那么,你在做决策或者创建团队氛围的时候就要更加关注成员的跨部门合作性、开放性,做好成员的心理建设,让团队成员有心理准备,这样团队才能稳定。
《领导梯队》将个人的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如果每位管理者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领导力的转变,企业的综合能力无疑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十一
全书提出了一个理念,领导力发展经历6个关键阶段:1、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2、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3、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4、从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5、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6、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现根据这6点,谈下我的感受(有点零散):。
一、读书前的自我感受。
经常发现中心内部各种流程不顺,职责界面不分,总有员工提出职责要调整,无论怎样调,都觉得还不顺畅;对于员工,从领导的眼光看,总觉得很多工作不满意,领导究竟应该处于什么角色?亲力亲为地督战?还是当好教练员?不少岗位的人员都羡慕别人的岗位工作好开展,抱怨自己的岗位压力太大,是否需要定期开展岗位交流?员工的工作都很饱和吗?是否忙闲不均?分管和直管的团队,是自己抓每一个人,还是抓住组长,组长通过例会等形式抓细项?分管副总的工作,是直接抓分管副总,还是抓分管副总下一级的人员,仅抓分管副总,是否存在指令衰减的问题?等等问题,一直困扰良久。
二、抓基础,坚定的信念、持久的耐心和持续的培养。
阅读本书后,感受极深的就是,一切都需要从基础开始,抓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6个阶段的领导培养,需要从基础开始,每一个阶段有梯队,方能保证一个公司基业长青。而抓基础的根基在于,绝对不能“临时抱佛脚”,平日不投入,机遇来临,选不出好的人才;如公司不重视,自己纵使有才,也缺乏实战。6个阶段的培养,注意针对问题进行:。
第一阶段: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一个公司的领导梯队建设,梯队的覆盖不是仅仅指中层领导,而是覆盖80-85%的岗位。而我认为,应该从每一个员工开始,即书中提到的第一阶段,应有机会提拔作为一级经理或主管进行任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刚提拔的一线经理和主管,管理好团队,尤其弥补人际关系。必须把握的技能是:制定计划、工作设计、人员选拔、授权和绩效监督。同时要对员工做辅导,奖励或激励,为部门上下左右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时间管理方面,要能结合年度工作提供计划。工作理念上,通过他人完成任务,要能接受下属员工的成功,而不是抢功和嫉妒。在管理工作方面要像一位真正的管理者一样开展工作,树立在小团队的威信。
作为部门领导,要随时关注信任的主管经理是否在转型中遇到问题。要新任经理学会向上司清楚地沟通成功的标准、主要的问题,业务的优先顺序等事项,不能让他们处于管理孤岛。
第二阶段,部门总监,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这个阶段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对一线经理恰当授权,不仅不授权,还可能剥夺一线经理应用的权限。部门总监该做什么?能够选拔和培养有能力的一线经理和主管;让一线经理对管理工作负责;在各个部门/小组中能配置各种资源;有效协调自己的直接下属和其他部门的工作。如何帮助部门总监实现领导力转型:工作效率提高的程度,质量提高的幅度,教练辅导的频率和效果;下属可能升职的人数;工作中的团队合作;在新领域内的团队合作。
第三阶段: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即事业部副总。新任本岗位的领导常犯的错误:没有好的参照,会高估自己以前熟悉的领域和价值,对于不熟悉的低估。副总需要具备的:战略的思维,要胸怀全局。需要一定的领导力成熟度,对于某个职能领域能战略性思考;3-5年的职能战略思维、觉察最新的发展状态,全面了解商业模式细节,长期战略方向和目标,市场中如何定位;我的部门能为公司的竞争优势做出什么贡献?如何努力能影响公司战略?如何运作能实现盈利。对于而言,这一条尤其重要。
第四阶段: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这个岗位和自己很类似,按书中的理论,首先是转变思维方式,管理好错综复杂的问题,学会重视所有的部门,要高度透明。对于新晋的总经理而言,人人都有疑问:能成功吗?能改变战略吗?能争取到所需的资源吗?能维持团队现状吗?是否会改变自己?会偏袒有些部门吗?会过度集权或过分放权吗?是否会受到公司关注?这个阶段容易犯的问题:缺乏激励的沟通;没有能力组建强大的团队,没有掌握业务赚钱的技巧;时间管理有问题,忙于琐事;忽视软环境,尤其组织文化的建设。这个岗位上必须学会自我提升,自学、历练、反省。总经理要和每一位部门经理沟通,学会提问、倾听、和反馈,帮助每个部门设置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与公司的目标链接起来;同时养成一个习惯,每次出差大以为部门经理随行,这样更好地了解各个部门的作用和实际情况。这个阶段的转型,向自己提问:主要是战略方向:我们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吗?在正确的市场中竞争吗?竞争优势能保持吗?业务定位有差异吗?可持续吗?选择的客户细分市场合适吗?从组织能力上来说: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我们有正确的流程吗?市场潜力如何?我们产品开发是否授权适当?我们的成本是否太高?面对挑战我们是否将各部门有效地组织起来了?在人员能力方面:员工是否具备创新精神?我们是否擅长设计客户需要的产品?是否有客户导向思维,是否清楚在哪方面开展竞争,目标在哪里?总经理最困难的有时是人员评价,经常容易犯的最严重的错误是:没有认识到创建一个业务导向的团队是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当好一把手,不仅要支持培训,更要可以直接下属一对一进行教练辅导,必须要协调好各部门关系。
第五阶段,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第六阶段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对于目前的自己而言,这2个阶段属于学习,短期内不是重点。但要学会,善于平衡短期与长期的关系,要设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培育公司软实力。
三、领导者学会做最重要的事。
经常会发生,领导者在错误的工作理念驱使下,努力地做本应下属做的工作。虽然比下属做的又快又好,但这会导致该领导和下属能力均得不到发展。每个职责,不要错位,各自为政,岗位应该以结果来定义,这是领导梯队模型的基本原则。随着领导层级的提升,领导力标准也在变化,当一项标准达成,新的标准随之而来。始终关注结果,而不是组织的变革,专注最重要的事情,对于下属是否胜任做出更好的判断,全力以赴地致力于完成任务,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各自为政。作为部门一把手,更要关注的未来战略,尤其在四川区域性的战略落地,战略方向是什么、怎样来经营,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团队,设立怎样的绩效考核体系,发动整个团队积极性。
特别要注意职责重叠的部分: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对同一个主管或总监下指示;总经理和产品经理都认为开发计划是自己的首要职责。这些问题要尽量规避。要学会实施全面绩效策略,不能管的太细,在错误的层级上工作;错误的工作理念,只关注某一项或几项工作,导致绩效有缺口;或没有选择正确的工作内容。不要让表现不佳者在某一个管理岗位上待太久。不善于倾听反馈意见。也不要想当然地界定工作职责。在已安排的职责后,要适度、适时放手,激发团队更深入地理解,促进反思。作为部门一把手,对于成本的使用和效率、队伍的建设、全局的推进必须予以重视,并能为公司领导提供战略方向的独到思考。
四、既关注现在,又着眼未来。
无论是公司还是部门,如不能培养出足够的领导者,也无法让日常的领导工作有效,必须建立起领导梯队,并制定相应的项目,包括领导力培训、继任计划、绩效管理、和薪酬福利。领导梯队的架构设计、运营和质量评估,人力部都需要着重考虑。如果作为分公司一把手,这些也是必须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当公司小的时候,领导梯队无须6个层级均有,有些可以压缩为一级。否则出现领导过多,管人的多,管事的少。关注现在所在的部门梯队建设,也要关注当某一日自己调整为其他区域负责人时,要着眼的除了组织文化建设,还有人力资源建设,整个公司的业务发展模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十二
在工作理念方面,在部门中总有一些人是你自己挑选的,可以说是你一手培养的,你是否能平等对待所有人,而不是偏向所谓的“自己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讲究“尊尊”和“亲亲”,就是长幼有序,差序格局,这些在领导的传承上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例如作为基层管理者,有些人是自己招进来的,就变成了自己的嫡系,你有没有“亲亲”的想法,对于别的部门转过来的人,你是不是另眼相看了,这样优秀的员工就会灰心,会觉得没有希望,甚至不专注于把事情做好,而是开始学会拍马屁,或者建立自己的小团队,培养所谓自己的人,风气就坏了。如果只用和你亲近的人,时间久了,一个部门的人都同质化了,这样也就危险了,因为听不到不同的声音,我们要的是“和而不同”,要能讲实话,能把风险说出来的人,做研发的千万不能藏着掖着,产品有风险,我们要说出来,内部讨论,想办法把问题解决,办法总比问题多。
在领导技能方面,其实对一个初级管理者来说,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在团队中树立你的威信,尤其是一个新组成的部门,大家年纪都差不多,智商也没有特别高,只因为你早做一年研发就要听你的?显然这不是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我也时常在想,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能够领导比自己技术好的人,要能够吸引最好的员工到你的团队中,到底依靠的是什么?我可以找一个很牛逼的技术,让大家都信服于我,但是知识经验技能太容易被更替,那些吸引人的优势显然在冰山以下。我隐约感觉我要看得更远,更有大局观,控制自己的情绪,具备同理心,正直诚信,勇担责任,客观审慎。最近我看到了一个词,或许能够概括出之前我做的一些努力:“开放意识”。丹尼尔·戈尔曼认为“开放意识”是一种大有裨益的注意力,它指的是你能够广泛地注意到周遭发生的事,但并不沉溺其中或者被细节牵着鼻子走。在运用开放意识的时候,我们不会对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做任何评判、批评或抵制,只是单纯地感知一切。保持开放意识的人虽然能注意到这些人,但不会受其干扰,而且他们能注意到更多正在发生的事情。但在开放意识上,我还做的远远不够,还要做很多努力。
对于任务的分配,也首先要对下属的能力水平有了解,给他们的任务最好要略高于他们的能力水平,需要他们努力一下才能完成,但又不是遥不可及,不能拔苗助长,如果是遥不可及的任务就要辅导,要给资源,不能“见死不救”,不能让下属产生习得性无助,甚至产生逃避的心理。事实上,我们现在有些项目是超出能力范围了,那就只能鼓励大家,共同探讨,突破自己。
对于团队氛围的打造,我们既要紧张也要活泼,关键是要激发工作热情、管理情绪,调整心态。研发工作要求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每个研发项目都不同,同样的知识结构不可能胜任所有研发项目,因此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因此我们尤其要强调学习能力,这个学习能力更多地要体现在学习的主动性上。我们的团队是“开放、分享、合作、学习”。我想任何人都有善和恶的一面,关键是要营造一种好的氛围和好的环境,把大家善的一面激发出来,所以团队氛围一定要好。当然,我在部门管理上还有很多的不足,我在与同伴进行分享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是在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另外,还有代际差异的问题。当高层开始面对80后的时候,你已经开始面对90后了,你做好准备了吗?《领导梯队》中说,“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方式,一线员工获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大量信息,他们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去创新,影响运营结果和服务客户。但由于一线经理的“半军事化”管理理念,员工们不会利用这种自由。今天,员工希望获得过去被认为是少数人才知道的信息,希望可以参与到决策制定的过程中。同时,他们也希望在工作方式上有一定的自由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既需要知道也需要自由。”确实如此,新生代员工对于自由的渴望的同时,又需要适当的指导,因为当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能力自豪,而当事情不那么顺利的时候,他们又希望把压力释放出去,这时候没有系统的培训和适时指导就成为了理所应当的借口。因此,有限制的自由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而一线经理在这件事上,除了要有极大的宽容去承受员工的指责,同时又要帮助员工去改变心态,让他们学会多角度思考,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中的优秀者也会成长为一线经理,适当的让他们了解你的处境,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培养。随着企业的发展,对于一线经理来说,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员工,90后员工已经与80后员工有较多的差异。他们更盲目,又更自信,对于挫折也容易产生情绪,如何管理他们,成为又一大挑战。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十三
《领导梯队》这本书很有意思,因为每个人都能在中间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够对号入座,看到自己的过去,甚至预见自己的未来,相信每个人读这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我仅从研发中心、技术研发部、我个人的角度来谈谈读这本书的感悟。
《领导梯队》是一种领导力发展阶段的理论学说,类似于发展心理学中各家对人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但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尽管《领导梯队》中明确了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需要经历哪些阶段,但这些阶段与年龄的相关性并没有个体发展阶段那么密切,如果能够快速转变自己的观念,短时间内接受更多的历练,70后,甚至80后成为首席执行官都有可能,因此《领导梯队》它的实操性和指导意义更强。
《领导梯队》中,虽然将管理人员分为7个层级,6个发展阶段,但不同的企业并不是严格按照对应的层级来安排人员,尤其是如今企业的组织结构越来越扁平化,就意味着在许多公司并没有7个层级,那么对每个层级的要求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例如,即使你在某家企业处于一线经理的岗位,但你仍可能需要具备部门总监的领导力。下面,我将以自己为例,提出我所在的层级、需要的工作理念、领导技能、时间管理(我认为工作理念最为重要,最先阐述),以及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被任命为研发中心的协调人并协助管理技术研发部的日常事务。年初立项的时候,领导并没有给我分配很多研发项目,我能感觉到领导有意想让我多做一些管理工作。虽然没有直接的说,但是我想人并不是在某个岗位上才要承担某些责任,而是当你主动承担起某些责任的时候你才会被放在这个位子上,而且这个时候的研发中心确实需要这样一个角色去做一些工作。现在看了《领导梯队》这本书,我想这应该算是一次工作理念的转变吧。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首先要给自己定位,找准自己的方向,哪些事情要管,哪些事情要抓,哪些事情要放,在做事之前,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按照《领导梯队》的模型,我应该处于一线经理的位子,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按照目前的情况,我仍需要做一些个人贡献者的事务,以及掌握一些部门总监的技能。不光是自己的定位,我还要帮助团队找到部门的定位,让成员知道自己的责任,我把今年的技术研发部定位为“战略执行者”、“产品创造者”、“形象塑造者(专业形象)”,明年我们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两项,就是“变革引领者”和“知识传递者”,技术研发部能不能挑起这个担子,发挥更大的价值,今年是打基础的一年,对大家都非常重要,甚至对研发中心的未来发展都非常重要。
在找到了个人和团队的定位之后,就要调整自我的工作理念。我清楚地知道团队的力量,一枝独秀不如百花齐放,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技术研发部才能得到发展,研发中心才有存在的价值。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每个人都能说团队重要,但是你是不是真心想去发展一支团队?我觉得与其担心辛苦培养的人才流失,不如担心留在部门的不是人才。有些人会认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想说能被饿死的师傅是停滞不前的师傅,是早晚会被淘汰的师傅。技术研发部从我做起,所有人都要无私地去带人,教人,去辅导,因为我们都必须具备一颗开放的心态。如果你的下属无法掌握你掌握的技术或能力,无法完成你正在从事的工作,得不到上级的信任,那你就永远无法去做更重要的事,获得更大的成长,因为在上级没有找到可以取代你的人之前,你就永远要做手头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帮助下属提升能力,获得上级信任,对下属,对你都有好处,是共赢的关系,不是竞争的关系。一个人的格局是要让今天的你超越昨天的你,可以是无限的超越,不要把自己的最大能量限制住,让下属去逼迫你成长,不要想着一劳永逸,要有不断进步的自信和决心。如果一个人能够转变工作理念,让自己更开放,不管他身处在哪个层级,他都是自己的领导者,都会具备领导力。
除此之外,要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团队意识,这个也要从我做起,接到的任务,不管合不合理,是不是你应该做的,既然到了你手上,你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因为我们在团队中一直灌输这样的理念,你不代表你自己,你代表研发中心,如果你把事情做砸了,别人不会说是你没把事情做好,会说你研发中心不行,你有没有这个勇气让研发中心所有人帮你背黑锅,所以现在我们部门的人做事会有压力,会有责任心,团队成员间也会互相帮助,会有向心力,觉得我们是荣辱与共的。
另外,研发中心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也非常多,和集团产品部、市场部,各分子公司的销售、顾问,应该说很难找到和我们不相关的部门。对于各部门你是否能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到了年末的时候,各个分子公司都会来协调人,我们也很累,也有很多的任务,怎么去平衡好这些关系,也是一个考验。首先,我要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所以研发中心的每个人都希望各个部门都很强,都很厉害,我们要齐头并进,要共同成长,所以我们也会尽力去协调时间,做好支持性的工作。
在工作理念方面,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部门中总有一些人是你自己挑选的,可以说是你一手培养的,你是否能平等对待所有人,而不是偏向所谓的“自己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讲究“尊尊”和“亲亲”,就是长幼有序,差序格局,这些在领导的传承上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例如作为基层管理者,有些人是自己招进来的,就变成了自己的嫡系,你有没有“亲亲”的想法,对于别的部门转过来的人,你是不是另眼相看了,这样优秀的员工就会灰心,会觉得没有希望,甚至不专注于把事情做好,而是开始学会拍马屁,或者建立自己的小团队,培养所谓自己的人,风气就坏了。如果只用和你亲近的人,时间久了,一个部门的人都同质化了,这样也就危险了,因为听不到不同的声音,我们要的是“和而不同”,要能讲实话,能把风险说出来的人,做研发的千万不能藏着掖着,产品有风险,我们要说出来,内部讨论,想办法把问题解决,办法总比问题多。
在领导技能方面,其实对一个初级管理者来说,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在团队中树立你的威信,尤其是一个新组成的部门,大家年纪都差不多,智商也没有特别高,只因为你早做一年研发就要听你的?显然这不是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我也时常在想,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能够领导比自己技术好的人,要能够吸引最好的员工到你的团队中,到底依靠的是什么?我可以找一个很牛逼的技术,让大家都信服于我,但是知识经验技能太容易被更替,那些吸引人的优势显然在冰山以下。我隐约感觉我要看得更远,更有大局观,控制自己的情绪,具备同理心,正直诚信,勇担责任,客观审慎。最近我看到了一个词,或许能够概括出之前我做的一些努力:“开放意识”。丹尼尔·戈尔曼认为“开放意识”是一种大有裨益的注意力,它指的是你能够广泛地注意到周遭发生的事,但并不沉溺其中或者被细节牵着鼻子走。在运用开放意识的时候,我们不会对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做任何评判、批评或抵制,只是单纯地感知一切。保持开放意识的人虽然能注意到这些人,但不会受其干扰,而且他们能注意到更多正在发生的事情。但在开放意识上,我还做的远远不够,还要做很多努力。
对于任务的分配,也首先要对下属的能力水平有了解,给他们的任务最好要略高于他们的能力水平,需要他们努力一下才能完成,但又不是遥不可及,不能拔苗助长,如果是遥不可及的任务就要辅导,要给资源,不能“见死不救”,不能让下属产生习得性无助,甚至产生逃避的心理。事实上,我们现在有些项目是超出能力范围了,那就只能鼓励大家,共同探讨,突破自己。
对于团队氛围的打造,我们既要紧张也要活泼,关键是要激发工作热情、管理情绪,调整心态。研发工作要求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每个研发项目都不同,同样的知识结构不可能胜任所有研发项目,因此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因此我们尤其要强调学习能力,这个学习能力更多地要体现在学习的主动性上。我们的团队是“开放、分享、合作、学习”。我想任何人都有善和恶的一面,关键是要营造一种好的氛围和好的环境,把大家善的一面激发出来,所以团队氛围一定要好。当然,我在部门管理上还有很多的不足,我在与同伴进行分享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是在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另外,还有代际差异的问题。当高层开始面对80后的时候,你已经开始面对90后了,你做好准备了吗?《领导梯队》中说,“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方式,一线员工获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大量信息,他们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去创新,影响运营结果和服务客户。但由于一线经理的“半军事化”管理理念,员工们不会利用这种自由。今天,员工希望获得过去被认为是少数人才知道的信息,希望可以参与到决策制定的过程中。同时,他们也希望在工作方式上有一定的自由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既需要知道也需要自由。”确实如此,新生代员工对于自由的渴望的同时,又需要适当的指导,因为当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能力自豪,而当事情不那么顺利的时候,他们又希望把压力释放出去,这时候没有系统的培训和适时指导就成为了理所应当的借口。因此,有限制的自由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而一线经理在这件事上,除了要有极大的宽容去承受员工的指责,同时又要帮助员工去改变心态,让他们学会多角度思考,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中的优秀者也会成长为一线经理,适当的让他们了解你的处境,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培养。随着企业的发展,对于一线经理来说,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员工,90后员工已经与80后员工有较多的差异。他们更盲目,又更自信,对于挫折也容易产生情绪,如何管理他们,成为又一大挑战。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十四
我们必须通过带领团队完成工作,领导必须带领队伍、分配属下开展工作,并且来监督他们的工作。这是领导力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要想完成某项工作,不是靠领导自己单打独斗而是通过带领队伍去完成的。
对于领导者来讲,如果他们不选择正确合适的人选,他们在工作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要想成为领导人必须要有远见,而且带领队伍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工作的结果。比如,大家都知道苹果公司是非常有远见非常有想象力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公司在不断精益求精地为客户提供最完美的产品。
对于领导人来说,并不是你说工作多么努力,或者你思维多么快,因为你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贡献者。如果对于单独的贡献者来说,普通的员工如果有非常好的记性和非常快的思维都是无可厚非的,领导人是带领其他人完成工作。领导者可以鼓励员工发展其个人能力,使他们进行多项任务处理,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发展员工。所以在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是领导人要发展员工的能力。不管你是处于哪一个行业,无论是在商业、体育界还是在军界,人才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领导者在思考这三件事情后,还需要注重企业里面的领导梯队建设。简而言之,领导力梯队就是首先有普通的员工然后到管理人员,再慢慢的发展,从个人贡献者发展成一线经理,发展成部门总监,最终是首席执行官。
首先,一家企业的ceo下面有几个管理层级,假设简单的讲一下三个层级,分别是l1、l2、l3层级,如果我们的公司非常大,也可能公司的领导层级会更多。在l1的层级下面,我们有普通的员工,我们从普通的员工当中挑选一线经理。在第l2层级,我们也是有不同的管理人员,在三个管理层级以上,我们就有ceo,尽管大多数的公司有l1、l2、l3的层级,他们是直接在ceo管理之下。这个就是简单的管理梯队、领导梯队,所以对于最普通、最基层的员工的关注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是未来领导梯队的基础。
一线经理是从个人贡献者即普通员工升级而来,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教练辅导:给下属分配工作,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这期间一线经理要避免亲历亲为,要搭建团队去完成工作。事实上,很多一线经理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任何事情都亲历亲为,而不是带领队伍开展工作。很多一线经理并没有明确的分配任务,而是稀里糊涂的往前冲,走到哪算哪,这样开展工作会出现不顺利的环节。而他的下属就会认为,一线经理已经干了我们要做的工作,这会使得下属有很大的挫败感。所以,对于一线经理来讲,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搭建和管理队伍,并且带领队伍完成工作,而不是任何事情都是通过自己完成。在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很多一线经理都是很优秀的人才,他们大部分有可能过去是非常成功的销售员,是最好的科学家,或者是最好的技术人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成为最好的经理。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十五
中央政治局在近20xx年时间内集体学习70多次,为全党全社会树立了榜样;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和地方党委的领导干部帮学带学促学蔚然成风……在“学习”成为时代追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以表率作用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深入开展,践行中央“把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根本途径”的要求。
这些新挑战、新矛盾、新实践,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新考验。也因此,中央领导一再强调,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履行好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也是检验党性有没有、强不强的重要指标。
风成于上,习化于下。领导干部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对全党全社会也是一种行动导向和风气引领。老百姓常说,群众盯着党员看,党员瞄着干部看,基层比着高层看。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学,才可能在形势任务发生变化、重大决策部署出台时,及时领会、准确引导群众,才能以实际行动成为学习典范,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激发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
今天的领导干部,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必须看到,领导干部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或是认为自己现有知识差不多了,不用学习也能应付;或是以为干比学重要,懂不懂理论无所谓;更多人则强调工作太忙,没时间顾不上。说到底,这些“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还是因为没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第一需要。
常思能力不足,才会重学好学,在学习中坚定信念,拓宽视野、把握规律;常怀本领恐慌,才会勤学苦学,拿出挤劲钻劲韧劲,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常找学习差距,才会广学博学,求得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常念为民解忧,才能学以致用,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现实难题。对广大领导干部来说,充分认识到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就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避免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
“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我们担负的使命光荣艰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各级领导干部都当经常自勉:始终走在学习的前列,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领导梯队读书心得篇十六
《领导梯队》这本书很有意思,因为每个人都能在中间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够对号入座,看到自己的过去,甚至预见自己的未来,相信每个人读这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我仅从研发中心、技术研发部、我个人的角度来谈谈读这本书的感悟。
《领导梯队》是一种领导力发展阶段的理论学说,类似于发展心理学中各家对人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但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尽管《领导梯队》中明确了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需要经历哪些阶段,但这些阶段与年龄的相关性并没有个体发展阶段那么密切,如果能够快速转变自己的观念,短时间内接受更多的历练,70后,甚至80后成为首席执行官都有可能,因此《领导梯队》它的实操性和指导意义更强。
《领导梯队》中,虽然将管理人员分为7个层级,6个发展阶段,但不同的企业并不是严格按照对应的层级来安排人员,尤其是如今企业的组织结构越来越扁平化,就意味着在许多公司并没有7个层级,那么对每个层级的要求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例如,即使你在某家企业处于一线经理的岗位,但你仍可能需要具备部门总监的领导力。下面,我将以自己为例,提出我所在的层级、需要的工作理念、领导技能、时间管理(我认为工作理念最为重要,最先阐述),以及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被任命为研发中心的协调人并协助管理技术研发部的日常事务。年初立项的时候,领导并没有给我分配很多研发项目,我能感觉到领导有意想让我多做一些管理工作。虽然没有直接的说,但是我想人并不是在某个岗位上才要承担某些责任,而是当你主动承担起某些责任的时候你才会被放在这个位子上,而且这个时候的研发中心确实需要这样一个角色去做一些工作。现在看了《领导梯队》这本书,我想这应该算是一次工作理念的转变吧。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首先要给自己定位,找准自己的方向,哪些事情要管,哪些事情要抓,哪些事情要放,在做事之前,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按照《领导梯队》的模型,我应该处于一线经理的位子,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按照目前的情况,我仍需要做一些个人贡献者的事务,以及掌握一些部门总监的技能。不光是自己的定位,我还要帮助团队找到部门的定位,让成员知道自己的责任,我把今年的技术研发部定位为“战略执行者”、“产品创造者”、“形象塑造者(专业形象)”,明年我们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两项,就是“变革引领者”和“知识传递者”,技术研发部能不能挑起这个担子,发挥更大的价值,今年是打基础的一年,对大家都非常重要,甚至对研发中心的未来发展都非常重要。
在找到了个人和团队的定位之后,就要调整自我的工作理念。我清楚地知道团队的力量,一枝独秀不如百花齐放,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技术研发部才能得到发展,研发中心才有存在的价值。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每个人都能说团队重要,但是你是不是真心想去发展一支团队?我觉得与其担心辛苦培养的人才流失,不如担心留在部门的不是人才。有些人会认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想说能被饿死的师傅是停滞不前的师傅,是早晚会被淘汰的师傅。技术研发部从我做起,所有人都要无私地去带人,教人,去辅导,因为我们都必须具备一颗开放的心态。如果你的下属无法掌握你掌握的技术或能力,无法完成你正在从事的工作,得不到上级的信任,那你就永远无法去做更重要的事,获得更大的成长,因为在上级没有找到可以取代你的人之前,你就永远要做手头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帮助下属提升能力,获得上级信任,对下属,对你都有好处,是共赢的关系,不是竞争的关系。一个人的格局是要让今天的你超越昨天的你,可以是无限的超越,不要把自己的最大能量限制住,让下属去逼迫你成长,不要想着一劳永逸,要有不断进步的自信和决心。如果一个人能够转变工作理念,让自己更开放,不管他身处在哪个层级,他都是自己的领导者,都会具备领导力。
除此之外,要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团队意识,这个也要从我做起,接到的任务,不管合不合理,是不是你应该做的,既然到了你手上,你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因为我们在团队中一直灌输这样的理念,你不代表你自己,你代表研发中心,如果你把事情做砸了,别人不会说是你没把事情做好,会说你研发中心不行,你有没有这个勇气让研发中心所有人帮你背黑锅,所以现在我们部门的人做事会有压力,会有责任心,团队成员间也会互相帮助,会有向心力,觉得我们是荣辱与共的。
另外,研发中心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也非常多,和集团产品部、市场部,各分子公司的销售、顾问,应该说很难找到和我们不相关的部门。对于各部门你是否能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到了年末的时候,各个分子公司都会来协调人,我们也很累,也有很多的任务,怎么去平衡好这些关系,也是一个考验。首先,我要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所以研发中心的每个人都希望各个部门都很强,都很厉害,我们要齐头并进,要共同成长,所以我们也会尽力去协调时间,做好支持性的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党员活动室党员大会会议记录2017(精选18篇)
- 党员积分制会议记录(通用15篇)
- 贫困户退出会议记录(汇总11篇)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记录模板(精选17篇)
- 2023年党支部选举优秀党员会议记录(汇总16篇)
- 最新幼儿园大型活动安全会议记录(通用15篇)
- 最新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两推会议记录(优质12篇)
- 讲奉献有作为专题讨论会议记录
- 村每月综治会议记录(大全14篇)
- 收银领班工作心得体会(实用17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