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分类是将事物按照其特点和属性进行划分和归类的过程。最后,希望大家在总结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写出更优秀的总结。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一
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哦,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学生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抓住关键内容,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读自悟,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让学生读书、讨论,从而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每个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在理解中感受妈妈对儿子的爱,感受老爷爷话语的深刻含义。
3、学会孝顺、体贴母亲。
1、正确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妈妈对儿子的爱。
2、理解老爷爷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一)古诗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古诗叫《游子吟》,哪位同学愿意背一遍给大家听?(请一学生有感情地背诵)。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千古传颂的古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学生齐答)。
3、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妈妈和她们的三个儿子,让我们看一看妈妈对儿子又是一份怎样的爱。
(二)读中学,读中悟。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文中的三位妈妈,她们眼中的儿子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马上翻开书本,去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用心感受一下。(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她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2、再读课文,提高认知。
(1)怎样能把妈妈的话读得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师范读)。
(2)刚才听了老师读课文,感觉三位妈妈说话的语气相同吗?
学生自由说后,师小结:第一、第二个孩子的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最后一个妈妈说话时是比较平淡,读时语调平稳。
(3)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自由练习再读文。
3、三读课文,感悟情感。
(1)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请几位同学读一读,师相机指导朗读。(得意的语气)。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生齐读。
(2)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师随机指导朗读。(得意的语气)。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妈妈眼中最出色的一个人,谈起自己的孩子总是那么的洋洋得意。但是……)。
(3)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
请个别学生以平淡的语气读一读,师随机指导朗读。
(4)刚才大家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三位妈妈的话。在三个妈妈的眼中,她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示:(生汇报)。
一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
另一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
(三)探究课文,明确中心。
1、质疑: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3个)可老爷爷却说了一句奇怪的话。
齐读:“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让我们一起看看发生什么事?
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反复读)。
(1)你想说什么?
(2)你猜想一下妈妈们此时心里会想什么?
(3)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妈妈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2、但是文中的三个儿子看见“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同桌间一起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
4、此刻,你又有什么话想对第一、二个儿子说吗?
5、所以,老爷爷说????(生齐读:“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一生答:第三个儿子)。
因为这是一个的儿子(请个别学生说)。
6、小结:一个懂得孝顺、体贴妈妈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
7、你曾为妈妈做过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吗?
(四)课外延伸,深化主题。
1、三字经里也有“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只有懂得妈妈的需要,懂得爱自己的妈妈,体贴自己父母的才是好孩子。从古到今,也有许多这样的故事。
2、鼓励阅读。
示两篇小故事:
《卧冰求鲤》晋朝时有一姓王名祥之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黄香扇把温席》讲的是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夏天,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
读后有何想法?相互交流,深化“孝顺”这一主题。
(五)作业布置。
在临近的母亲节,为妈妈设计一张心意卡,把你想对她说的话写进里面。
板书设计:
既聪明又有力气唱歌好听没什么特别。
孝顺、体贴母亲。
真正的儿子。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二
1、巩固、复习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读准人物的不同语气,领悟课文揭示的道理。
1、网络游戏复习生字。
2、开火车认读此语。
过渡:大家真棒!大家看,老师是这样夸你们的,你们的妈妈是怎么夸你们的?今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这些妈妈是怎么夸自己的儿子的。
1、自由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们的话。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要读出她们的样子来。
3、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三位妈妈的话。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第一、二位妈妈的骄傲、自豪。第三位妈妈语气的平淡)。
(第三位妈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相关板书:即聪明又有力气唱歌好听没什么可说的)。
4、分角色表演三位妈妈。
5、在妈妈打水回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6、幻灯片出示第8段,学生齐读,你读了这段,有什么发现?
7、指导读出水重的感觉。
8、默读课文最后几段,想: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9、小组讨论后汇报。
10、引导理解:老爷爷看见的儿子是哪个儿子?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孝敬父母)。
(擦去没什么特别)。
11、看了这三个儿子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给第三个儿子戴上一朵大红花。
(板画:花)。
过渡:在我们的资料城中,还有许多孩子孝敬父母的故事。大家去读一读,等会儿把你了解到的故事说给你的好朋友听。
1、我能做个好儿子(女儿)。
2、说话你平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读了课文和资料城里的故事之后,你有新的想法吗?
3、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三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搞笑,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应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个性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忙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1、会认6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分主角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轮读课文。
2、检查读文状况。
3、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手操游戏,唱歌)。
一、谈话导入,巩固识字。
1、真诚地表扬,导入新课。
2、复习生字词,巩固读音。
3、出示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划出来。
2、交流:你都找到哪几句话,指名读。
3、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2)进入主角,感情朗读。
品读一:第一个妈妈的话。
a、指名扮演主角读,听听她怎样夸自己的孩子。
b、评价。
c、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二:第二个妈妈的话。
挑战读,评价,指名演读。
品读三:第三个妈妈的话。
a、指名读,理解“没有什么个性的地方”
b、范读、齐读、分主角读。
c、小结方法。
(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回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体会妈妈提水的辛苦。
4、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样做的?
默读课文,用“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1)出示课件:“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2)说话训练: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段话。
5、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课件播放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分主角朗读。
(3)讨论: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总结拓展,明理导行。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晃荡”(田字格)。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3、生练写,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贴图贴图贴图孝。
翻跟头唱歌提水敬。
(好儿子)父。
母
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一、细读文本,读中领悟。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而我校的研究课题“阅读教学的语文本色研究”也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要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我在设计此课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空间,以指名读、齐读、范读、分主角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潜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对文本资料进行仔细地揣摩。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主角之中,设身处地地读,如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妈妈,夸一夸自己的孩子,并对学生进行采访之类的形式,挖掘学生内心的交流,让学生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此外,透过主角扮演、讨论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忙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二、语言训练,悄然无痕。
作为本课的一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三个儿子不同做法之后,我安排了一次说话训练: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让学生能透过课文相关段落的学习之后,及时进行口语训练。对低段的学生来说,这是学习上一个难点。如何突破?我在课件中设置了一部分学生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带给了“借助教辅说话表达”的机会,之后再进行引导,透过一次又一次的说话,拓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实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这种段式的运用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感悟明理,升华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是在搞笑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孝敬父母”,要让学生透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就应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对文本进行了解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由于对文本资料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感悟,再加上贴近生活,学生往往就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从而于无形中升华了本课的主题,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来颂读《三字经》,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颂读中更深地体会我们中华民族所颂扬的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四
1、字词复习。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看你还记不记得词语宝宝。(请小朋友打开练习本,把猜出来的词语写在本子上)。
1)猜字谜:小朋友学习要带上耳朵,眼睛,嘴巴和一颗心,这样就会变得——(生写聪明)。
2)看图写字:水桶或一桶水均可,校对时进行说明。
3)看动作猜字:拎。
4)看图猜字,一个人靠着一个亭子。
5)看实物写词语:胳膊。
2、课件出示结果,给自己打打分。
3、小朋友们真厉害,看来上节课都觉得很认真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个儿子》,谁还记得妈妈们是怎么说自己儿子的呢?请你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说一说。(课件出示)先指名说,然后出示三个妈妈的话,齐读。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五
认知目标:巩固生字字音、字形,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义。
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有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的句型练习说话。
情感目标:理解老爷爷说的“一个儿子”的含义,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
2、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3、今天我们要认识三位小朋友,他们在这方面会怎么做呢?
4、课件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谁开口讲话了?讲了什么呢?
(课件配音:“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咦,明明图片上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齐读课题)。
用乌鸦反哺的故事导入后,激疑:乌鸦知道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课文中的三位孩子的表现又如何呢?然后利用课件导入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在自主观察、探讨中自然地引出本文的重点、难点:‘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这个问题,引领学生把握住了重点,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一)出示读书的要求:(课件出示)。
一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并圈出难读的生字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课文,用“____”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二)交流反馈:
1、巩固生字。
(1)带拼音复习生字。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给生字宝宝打声招呼。(齐读、开火车读)。
(2)读准字词: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既聪明又有力气。(提醒读准“沉甸甸”)。
2、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3、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尝试模仿妈妈的语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从感知文章的语言符号——文字开始,认识生字,生词是顺利进行阅读的前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朗读课文的能力。这一过程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自主空间。
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你都在课文中找到了哪几句?
(课件出示前两位妈妈夸奖自己孩子的话)。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指导朗读。
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
2、扶放结合。
师生搭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读。(骄傲、自豪的语气)。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预设)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来。
师:那你能上来试一试吗?
(预设)(昂首挺胸,骄傲的眼神)读得有声有色。
大家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3、学法迁移。
利用课件,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
(3)你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这位妈妈的心情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应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甚至可以“授之以渔场”,这环节的设计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人人都灵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最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去,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1、过渡: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1)谁来读一读?这个字叫——拎。什么是“拎”呢?(拎:用手提,把水提起来。)。
(2)角色转换:同学们,站起来。此刻你就是那三位妈妈,你面前有一桶沉甸甸的水,你正拎着这桶水走在回家的路上。
采访:妈妈,这桶水重吗?大概有多重啊?你告诉大家——一桶水可重啦!(随机问3个)。
妈妈们,一起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齐读)。
(3)那么重的水,你提着辛苦吗?(预设:好辛苦啊,好累啊!)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妈妈提水很辛苦呢?把你找到的词语或句子用波浪线线画出来。(水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腿也酸了)。
2、结合课文理解“晃荡”。(向两边摆动)“直晃荡”(不停地向两边摆动)。
(1)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妈妈走一步听三步的辛苦样子读出来呢?(指名读)。
(2)补充词语:一桶水可重啦!妈妈累得()。
3、师:如果你看到妈妈提着这么种的水桶,你会怎样做?
(预设):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妈妈。
师赞扬:你真是一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课文中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师小结:前两个儿子虽然本领都很大,但他们却没能孝敬自己的父母。第三个儿子虽说没有什么特别,但其实他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他能够?(孝敬父母)。
学生通过第三个儿子默默无声的表现,立刻就能体会到:一个好儿子的好,不能光表现在会翻跟头、会唱歌上,而应以实际行动去分担妈妈的重担。此时,学生已模糊地意识到,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课件出示: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师提示: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可以说说大自然中的动、植物。
通过对以上这个句型的练习,让学生从多角度大胆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想象创造的火花,课堂气氛顿时活跃无比。
五、精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师:当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妈妈面前时,一位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1、师范读。
2、小组讨论:为什么明明三个儿子,而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呢?(指名答)。
4、想象一下这个儿子平时还会帮助妈妈做什么?
5、指名分角色读妈妈和老爷爷的话。现在,我们终于明白老爷爷这句话的含义了,谁愿意当老爷爷来说说。
评价:老爷爷的话真是意味深长啊。
师小结:小朋友,你最想当哪个儿子啊?(针对学生回答总结)是啊,生活中有的人确实没有什么特长。但是只要有一颗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的心,那么,你就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就是爸爸妈妈心中的好儿女。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到这里,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体验的升华。此时,不需要干涩说教,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堂语文课的价值不在教材内容本身,不在简单到认识文章的字词句,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而在教材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世界,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向这个意义世界。因为,文本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
1、小组内合作表演文中的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续编对话,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真正起到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着力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把它写进你的日记里。
2、倡议:从现在起,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一是视觉,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板书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因而是提高教学效果。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单元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位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妈妈拎水桶,他才是真正能够孝敬父母的儿子。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三个儿子》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六
1、师:大家会背三字经吗?那我们就来做个三字经接龙的游戏,老师说一句同学们接一句。
2、师:在三字经中还有这样一个句子呢!(课件句子: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它告诉我们啊:小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儿女应该做到的。
一、导入课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6课。看看课文中的三个儿子是怎样做的?(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师:课文中讲到的是怎样的三个儿子呢?让我们快快走进故事中。打开课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
(1)师:你们琅琅的读书声,把词语娃娃也吸引来了,快去跟它们打声招呼吧!(课件:拼音词)。
自己读一读——谁来读一读?——哪位小老师领着大家来读一读。
强调:指读“聪明”
u谁来说说你怎么记聪这个字?
“聪”字里面有我们身上的好多器官,你们瞧右边“总”的那两点多像——眼睛呀。聪明的小朋友必须学会用耳朵听、眼睛看、嘴巴说、心里想。
(出示“胳膊”“晃荡”)。
l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l轻声音节,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齐读。
u(出示“甸”)。
l谁来读?生:dian。
l这个字在课文里组的是个什么词?(生:沉甸甸)。
l谁来读读?(指名读)。
l“甸”在词语“沉甸甸”里边读第一声:dian。跟老师读。
l大家一起读。
师:你还能说一个abb式的词语吗?
[课件播放:词语“胳膊”]。
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呢?
师边总结边板写,生跟着数空。学生练写。
展评优秀作业,同位互评。
6、师:我们一起来开辆小火车读读字宝宝。(课件:火车字)。
三、自读自悟、合作研讨。
(一)学习课文2、3、6自然段。
师:师:三个儿子在妈妈的眼中是怎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1、学生默读课文,画有关的句子。
2、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谁来读一读。【出示投影】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3、师:你最喜欢读哪个妈妈说的句子呢?选出自己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1)谁来读。
(2)谁还想读。
(3)大家想一想:这位妈妈在夸奖儿子时的神态和动作会是什么样的?
(4)妈妈再为儿子感到骄傲,谁来夸奖地更自豪一点?
(6)指名两个学生读剩下的两个句子。
(7)师:我们来分角色读读三个妈妈说的话(师生)。
2、四、指导阅读第八至十三自然段。
1、指导提水部分。
(1)师:时间不知道不觉就过去了,三个妈妈也打完了一桶水,提着走回家去。这是一桶怎样的水呢?谁来填一填。
(3)师: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师:把你的体会送到句子中去读一读。(指名读)。
2、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9、10、11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1)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指三名同学回答)。
a、生说动词,师课件变红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师: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第三个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生答。
(3)师:真是的,表扬的孩子不帮妈妈,没什么特别之处的孩子却这么孝敬父母。(板书:孝敬父母)。
3、师:(师指课件)我们看到了三个儿子,可是一位老爷爷却说(课件句子:“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谁来读一读?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提(板书:一个儿子?)。
师: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生说。
师:噢!原来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板书:)。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五、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师:你们对父母的孝心让老师感动。
1、倡议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每天回家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用你的实际行动来关爱家长。(课件)。
2、课下和你的好朋友分角色演一演课文。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展演。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七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师:我现在的角色变成了一位妈妈了,昨天我见到了三个儿子,你想知道这三个儿子怎么样吗?那就让我们去见一见这三个儿子吧!(教师板书:三个儿子)。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的生字词(带拼音)。
师:妈妈要考一下孩子们,看你们是不是都学会了呢?(开火车认读)。
师:评价读的情况,不服也不行呀,妈妈想听一听这个故事,指生读。
师:讲得不错,刚才我听到三个妈妈好像在说自己的儿子,说什么呢?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教师指学生读一读。)。
师:当妈妈的多高兴啊!
(多指几生读一读。)要求把妈妈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师:两个妈妈夸完了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是怎样说的呢?课件出示: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特别的地方。(指生读。)。
教师板书:一个一个另一个(让学生根据他们书上的描述给他们起名字。)。
大力士歌迷一般。
师:妈妈提着水桶回来了。
出示: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及时表扬。)。
师:看着妈妈提水,那三个儿子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象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结果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找三个学生读一读。)进行激励。
另找三位读,读后教师对他们进行现场采访:当你看见妈妈提水回来时,你在做什么?(板书:翻跟头唱歌提水)。
师:出示:“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指生读。
师:我很奇怪,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第三个儿子做得不错,你能评价一下他吗?
板书:懂事孝顺真正的儿子。
师:是不是只帮妈妈提水就是孝顺妈妈,我们还可以帮妈妈做些什么呢?
(板书:妈妈,我要)。
师: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声音最洪亮。
师:激励学生,提出要求:请一位学生读给大家听。
师:一个人读全文真辛苦,我们一人读一段吧。
师:现在我们对三个儿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休息一下,我们来写字。
出示:桶甸(提醒应注意什么)。
师:布置作业:想想怎样才是爸爸妈妈真正的孩子?在家帮爸爸妈妈做一做。
一个一个一个。
翻跟头唱歌提水(懂事孝顺)。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八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为儿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懂得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师:
1、同学们,课文明明以《三个儿子》为题,而老爷爷却说自己只看见一个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多么奇怪呀!
2、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3课三个儿子自由朗读吧!(板书:23三个儿子)。
1、课文除了有三个儿子,还有哪些人物?(指导看图:三个妈妈一个老爷爷)。
2、思考:三个妈妈分别说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找出有关的段落来读一读。
(二、三、六自然段)。
(1)第一个妈妈是怎么说的?请第一组同学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板书:一有力气)。
思考:第一个妈妈的心情怎样呢?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再读一读。(生回答:得意.自豪)。
请大家.用......既......又......造句。让学生练一练,说一说。(板书:......既......又......)。
(2)第二个妈妈是怎么说的?与第一个妈妈的语气相同吗?请第二组的同学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生答:相同板书:二唱歌)。
(3)第三个妈妈又是怎么说的?请第三组的同学来读一读第六自然段。(生答板书:三没特别地方)。
思考:第三个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呢?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平和.平淡)。
(4)指名分色地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3、三个孩子见到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怎样做?(学习七至十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七至十一自然段。找出三个孩子怎样做的段落。应用什么语气读?
(2)第四组的同学来读一读第一个孩子的做法。(板书:翻跟斗)。
出示:小黑板第九自然段仿造句子读读说说。)。
(3)女生来朗读第二个孩子的做法。(板书:唱歌)。
(4)男生来朗读第三个孩子的做法。(板书:帮妈妈)。
4、指三名男生分角色地朗读三个儿子的做法并上台演示。
5、当孩子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时你们觉得怎样?哪个词语体现出?(重沉甸甸)。
6、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孩子吗?一起来读一读第十三自然段。
(1)老爷爷说话的语气怎样的?再读一读。(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
(2)读了十二自然段你们知道老爷爷说的话意思吗?(知道因为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帮妈妈提水)。
(3)指名上台演示老爷爷说的话。
7、你们喜欢哪一个?(第三个因为他懂得孝敬父母)。
8、学习了课文你们懂得了什么?
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多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二三。
有力气唱歌没什么特别。
翻跟斗唱歌帮妈妈。
好儿子。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九
1、巩固、复习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呦,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麽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记得你的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夸奖自己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互相交流)。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互相读这句话)。
交流二: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麽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麽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神情)。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嗷,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交流三:(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麽可说的,他没有什麽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麽也没有说,这是为什麽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话的时候会是怎麽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麽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麽发现。
2、交流反馈:
3、(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三个妈妈——,胳膊都——了,腰也——了。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麽?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真想有人来帮忙)。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假如是你拎着这麽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麽?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麽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5、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麽表现呢?
(1)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外一个孩子跑到妈妈面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麽发现?(水很重)。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麽呀?想说些什麽?(学生自由交流)。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麽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麽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习哪个孩子?为什麽?
你觉得该怎麽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麽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板书。
妈妈儿子。
既聪明又有力气翻跟头。
唱歌好听极了唱着歌。
没有什麽特别的接过、提着走了。
孝顺。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十
1、认识“拎、聪、嗓“等10个生字,会写词语“胳膊”。
2、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结合上下文理解“拎着、晃荡、特别、沉甸甸”等词语。并结合生活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句子。
3、运用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语,填提示语,对比阅读等方法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4、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并能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
认识生字词、书写生字。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读好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6课,齐读课题,大声地再来读。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初读课文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下面的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端起书,大声朗读课文。
(生自由读文)。
2、分组学习字词。
(1)出示:拎指名读,做拎着的动作。
水桶(指导读准字音)。
拎着什么呢?(动画:拎着水桶)想一想生活中还会拎着什么呢?
(3)第三组:聪、嗓指名读,强调平舌音。怎么记住他们?练习用聪明说句子。
(4)第四组:荡、膊。
指名读。出示晃荡胳膊(看他们跑到了这两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练习读好轻声)。
指导书写“胳膊”反馈,评价。
词语都读好了,让我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都知道了什么?指名说。你们很会思考,就像大家所说的课文讲了三个不同的儿子,在妈妈眼里,他们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画妈妈说的话。
1、练习读好第一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妈妈说儿子的时候,想象妈妈此时的心情,她会怎样地说呢?(骄傲、自豪)。
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总结方法:(生齐读这句话)。刚才,我们边想象妈妈的心情,读好了第一个妈妈的话。
2、练习读好第二个和第三个妈妈的话。
相信第二个妈妈和第三个妈妈的话,你也能用这种方法读好。自由练读。
自己先练习读。指名读。
3、小组分角色练习。前两个妈妈都为儿子骄傲,另一个妈妈却很平淡。我们四人一个小组,三个同学分别读妈妈的话,另一个同学当小评委,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展示读。
过渡:三个妈妈说完自己的儿子,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慢慢地走着。老爷爷看到。
四、朗读感悟,认识真正的儿子。
1、感知水重,体会妈妈辛苦。
【出示: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疼了,腰也酸了。】。
来,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晃荡”“走走停停”“痛了”“酸了”这些重点词语知道了水很重,并练习有感情朗读。
2、妈妈拎着水桶都快走不动了,此时妈妈在想些什么?三个儿子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的9——11段。
出示图片。练习说话。并引导学生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这样的句式来介绍。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个儿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再转,真好看。一个儿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儿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是呀,这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呢?
3、练习对比阅读。让我们再沉下心来对比着读读这三句话,看能不能读出三个孩子的不同表现。自己对着着练习读。
4、揭示真正的儿子。读到这儿,你一定知道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指名说。是呀,聪明有力气会唱歌,都很优秀,可是这时候,妈妈最需要的是帮助,所以另一个孩子就是这样做的。让我们再来读。
一个儿子,翻跟头,真好看,一个儿子唱歌真好听,另一个儿子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桶,真怎么样呢?(出示:真————)。
总结:能帮助妈妈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老爷爷说的那个儿子。孝顺懂事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五、练习说话、巩固词语。
比如说:下课了,同学们都到操场上玩,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同位俩互相说一说。
换成“一只、一只、另一只”你还会说吗?先自己说一说,指名说。
2、巩固词语。
感谢教研室姜主任和学校领导,给予我这次难得的展示机会,给予我教学上的精心指导。凝结各位领导的智慧,这节课上得还算比较成功。结合教学设计和课堂效果,我总结如下:
一、依据学情,准确定位年段教学目标。
在选定课题,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定位在把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我在把握年段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教材内容、学情实际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紧紧围绕“识字学词”“读通读好课文”两个重点展开教学。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采取了“抓住重点、分散难点、关注趣点”重要的策略。这里的“重点”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是识字、学词。对学生来说读好,体会人文价值观是课文的难点。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在集中识字环节,抓住这节课重点难读的字音进行指导,如“拎”沉甸甸的“甸”变调,“晃荡、胳膊”轻声,让学生发现规律,并积累类似词语。对于词语的理解是低年级教学一大重点,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借助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拎着、晃荡、特别”等词语。本课的难点和趣点是正确认识“老爷爷为什么只看到了一个儿子”,我们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读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另一个孩子真————!”从而体会到到“聪明有力气唱歌好也很优秀,但在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懂得孝敬妈妈才是真正的儿子”有效突破了难点。
三、读为主线,教给方法,整合设计教学流程。
从整节课的教学来看,我以读为主线,采用板块结构,巧妙地将指导读书、识字写字、学习词语、初步感悟融为一体,整合设计教学流程。如指导读书,扎扎实实,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先把课文读正确。做到字字正确,句句通顺,包括生字、新词,包括轻声(清楚)、变调(沉甸甸)都要读正确,接着教给学生通过加提示语、想象妈妈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语、对比阅读等读书方法,把课文读好。其次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读流利,读出语气来。
四、指导学习,学用结合,有效渗透学习策略。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渗透,并在读书、识字、学词、读句子的过程中内化方法,进而形成学习的能力,是这节课的又一特色。例如识字问学生“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的”让学生用“加一加”“换一换”“猜字谜”的方法识记“聪”“嗓”等字,并进行归类月字旁的字都有哪些,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教给学生归类识字的方法;写字时又提醒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再如:练习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练习说话”老师首先给学生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结合生活,练习说话,减轻了难度,激发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整节课,我们所体现的教学策略正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但因个人水平有限,个别地方还没有落实到位,恳请大家的指点。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十一
1、理解课文资料,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就应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
1)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4)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5)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习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习状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1)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2)确定自己所扮演的主角。
3)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十二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识记字形,规范生字的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识记字形,规范生字书写。
教学准备: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活跃气氛。
1.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2.学生读课题。
1、老师提出初读要求。
2、让学生按照初读要求自读课文。
3、认识生字新词。
(1)学习文中要求会认的字:既嗓甸拎桶晃,引导学生会读会认。
(2)指导学生读文中难读的词:晃荡沉甸甸胳膊。
(3)认读文中词语:拎着水桶嗓子沉甸甸胳膊晃荡。
(4)读好文中的长句和难读的句子。
(5)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识记字形。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分析字的结构和写法。
(2)老师指导学生写最难写的一个词:胳醇。
(3)学生写字,老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4)写字反馈。
1、再读课文。
2、整体感知。
(四)、教师小结,设悬念。
师生谈话,老师小结,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巩固、复习生字。能有感情地明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谈话:带着上一节课留下的悬念进入第一课时。
(二)、复习上一节课的生字。
(三)、能有感情地明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
(四)、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还会说什么呀?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
(五)、展示表演的结果,随机点拨升华主题。值得委半敬父母的道理,
(六)课外作业:回家后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话。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十三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繁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协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褒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褒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褒扬你的吗?(同学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同学自由扮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身的小朋友了,请你自身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褒扬小朋友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小朋友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褒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小朋友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小朋友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小朋友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示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身的小朋友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出现在小朋友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身的小朋友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褒扬的话。
2、你把自身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小朋友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小朋友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身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同学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他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身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小朋友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小朋友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示好的话,我要好好褒扬他!
生:我为我的小朋友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同学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示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小朋友们更进一步地把自身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小朋友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身的小朋友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身的小朋友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同学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协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他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同学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小朋友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示。同学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身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同学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同学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同学用自身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小朋友学会了学习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身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你能用朗读来表示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局部,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小朋友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小朋友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同学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身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小朋友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身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扮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扮演对话。
2、上台扮演:指名两个组来扮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家长的小朋友,才是真正的小朋友。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十四
1、学习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
生字卡、插图卡片。
【设计思路】。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会边读边想,围绕“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讨论学习。
一、提示课题,质疑激趣。
1、谈话导入:
世上谁是你最亲的人?最爱你的人是谁?
(用一首歌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2、导入课题: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看,三个儿子他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妈妈的。
(出示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根据文内注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
2、以游戏形式学习生字,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宝宝的。
三、小组合作,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带着以下三个问题,继续阅读课文:
1、这件事发生在哪里?
2、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
3、三个妈妈提水时,三个儿子怎样做?
四、加深巩固课文内容。
1、分角色朗读。
2、表演巩固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3、提问:
你喜欢谁?为什么?
4、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5、提问:
三个儿子中,你们最喜欢谁?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谁吗?
6、教师小结:
老师喜欢歌声嘹亮的儿子,也喜欢力气大,能翻跟斗的儿子,却更喜欢体贴、关爱妈妈的好孩子。
思考:
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五、课文延伸。
平时你是怎样孝顺妈妈的?以后又准备怎样做?
一个聪明有力气翻跟斗。
一个爱唱歌好听唱着歌。
一个不特别接过水桶。
老爷爷: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文档为doc格式。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搞笑,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应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个性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忙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能够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这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透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立刻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此刻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资料。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资料: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齐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理解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必须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主角,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带给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样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样样?
生:我觉得他还能够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忙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能够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能够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齐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情绪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个性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样样的情绪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十分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习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资料,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潜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那里设计了一个透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样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那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透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那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齐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透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主角,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样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务必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样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样样帮忙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忙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习带给生活的保证。
三、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资料,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就应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资料,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样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样的?”从而导入课文“那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透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潜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潜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用心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用心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用心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主角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十六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
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
生:……。
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词语:
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师:谁想读读?
(生流利的朗读词语)。
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
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
师:你来?
(生再读词语)。
3、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
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
(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
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
(当生读第二句话时)。
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
师:咱们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句子)。
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再读文)。
5、师:小朋友练习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
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
(生分别读三句话)。
师: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
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
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不过他。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生齐读)。
4、交流二:
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5、交流三:
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
(一生读的好)。
师:哎呦,你读懂了课文。
(一生读的不好)。
师:再想想该怎么读?生读好了。
师:对,就这样读!
6、师:让我们继续读课文的7到11段,去认识这三个孩子吧!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十七
既然拎水桶好嗓子沉甸甸晃荡胳膊聪明走走停停。
指导:“拎”和“沉甸甸”(师夸学生)你们读得真准确!你们的声音可真洪亮!
(二)生活情景导入。
1.不仅老师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也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经常怎么夸你们的呢?
2.不仅咱们中国的妈妈爱夸孩子,这儿有几位俄罗斯的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一)品读三个妈妈的话。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有滋有味地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三个儿子在妈妈心目中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几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画出来。
2.指导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1)第一位妈妈说的话。
师: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咱们班谁也是既聪明又有力气?师问这生:你既聪明又有力气,你的妈妈会为你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
师:课文中的这个孩子既聪明又有力气,他的妈妈也会为他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孩子是妈妈的骄傲,在妈妈的眼里,自已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谁来学做这位妈妈,通过朗读,来夸夸这个孩子。
(2)指名读第二位妈妈说的话。
师:第二个儿子有什么特长?(唱起歌好听极了,好嗓子)。
指导朗读师:这个孩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他的妈妈会感到(自豪、骄傲、幸福……)。谁来学做妈妈,夸夸孩子。
(3)指名读第三位妈妈说的话。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妈妈?(你为什么不夸夸自己的儿子?)。
师:这个儿子没什么特别,很普通。他的妈妈爱他吗?(爱。妈妈是伟大!即使儿子没什么特别,既不是那种聪明又有力气,也不是那种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但妈妈也会同样爱儿子。只是把爱儿子默默的放在心里,不用嘴巴来夸耀儿子。
师:这句该用怎样的语气比较恰当?(谦虚、平常)。
3、孩子永远都是妈妈的心头肉,掌中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妈妈的爱,分角色朗读1——6段。
(二)体会一桶水的重。
1.三个妈妈打完了水,就要走回家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听老师范到读文,想想你有什么发现?(师读7、8段)。
2.你感觉这一桶水怎么样?(水很重)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水很重的呀?
(“重”、“晃荡”、“走走停停”、“酸”、“痛”。)。
3.谁能通过读来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呢?指名读,齐读。
4、体验:这一桶水到底重不重?请两个同学扮演妈妈来体验一下。(两名同学提水,其它同学念课文。)。
随机采访:两位妈妈,水重不重?你们家离这远吗?
你们想让别人来帮帮你吗?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指名读。
2.自已读一读三个儿子的做法。想一想:你比较喜欢哪个儿子的做法?为什么?
(1)指名回答。
(3)小结:同学们,只有这个“儿子”在妈妈有困难的时候给了妈妈最需要的帮助;只有这个儿子心中有妈妈,知道关心妈妈,孝敬妈妈,难怪老爷爷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
2、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端端饭、洗洗碗;
原来,爱妈妈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原来,爱妈妈就是在妈妈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
3、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爸爸妈妈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1、读一读〈〈黄香温席〉〉和〈〈卧冰求鲤〉〉的故事。
2、倡议:每天做一两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十八
《三个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前两个儿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长,只有第三个儿子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为帮助大家更好备课《三个儿子》课文,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分享以下《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正确认读“胳膊、晃荡、沉甸甸”3个词语,读准轻声与变音。理解“晃荡、沉甸甸”的意思。
2、学写“甸、晃、荡”3个生字。
3、学习7—13自然段,理解老爷爷的话。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7—13段。
4、懂得要体贴、孝顺长辈。
理解老爷爷话的意思,懂得要体贴、孝顺长辈。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1、字词复习。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看你还记不记得词语宝宝。(请小朋友打开练习本,把猜出来的词语写在本子上)
1)猜字谜:小朋友学习要带上耳朵,眼睛,嘴巴和一颗心,这样就会变得——(生写 聪明)
2)看图写字:水桶 或一桶水 均可,校对时进行说明
3)看动作猜字:拎
4)看图猜字,一个人靠着一个亭子
5)看实物写词语:胳膊
2、课件出示结果,给自己打打分。
3、小朋友们真厉害,看来上节课都觉得很认真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个儿子》,谁还记得妈妈们是怎么说自己儿子的呢?请你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说一说。(课件出示)先指名说,然后出示三个妈妈的话,齐读。
1、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故事,大声读读课文的7—13段,看看,你的小脑袋里会出现怎样的疑问。
2、读着读着,你的小脑袋里冒出了怎样的疑问呢?
3、学生质疑,出示老爷爷的句子
1)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是的,老爷爷说——(齐读)
为什么老爷爷认为是第三个孩子呢,让我们来好好读读课文,研究研究。
(现在小朋友有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说第一个,有的说第二个,还有说第三个的,怎么办呢,让我们好好读读课文,研究研究,到课文中把答案找出来吧)
4、请再来读读第7——13段,请小朋友边读课文边用“﹋”划出描写儿子表现的句子。(学生边读边划)
5、反馈:三个儿子是怎么表现的呢?(如果学生不按次序说话,可以将这三部分内容同时呈现。)
反馈一: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反馈二: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反馈三: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1)你真能干,找到了这句话。谁愿意来读一读?正音“沉甸甸”(刚才他把这个词语读得特别好,让我们跟他读读。单独一个字时就读……可以组词:草甸子猜猜看,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它呀就是指放牧的草地,当这个字放进“沉甸甸”里就要变调,读第一声,把它送进句子中,再来读读。 读一读(课件演示)
2)沉甸甸是怎样的感觉呢?请学生先说,再看,谷穗粒粒饱满,好像在鞠躬呢,我们可以说——沉甸甸的.( )
果子熟了,压弯了枝条,这就是——沉甸甸的( )
在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东西也是沉甸甸的?(沉甸甸的书包 沉甸甸的沙包等)
3)在生活中,你拎过沉甸甸的东西吗,有什么感受?如:我们从超市回来,我拎着沉甸甸的袋子等。当学生读出时,提醒把话说完整。
4)课文中什么是沉甸甸的?(一桶水是沉甸甸的。)你怎么知道一桶水是沉甸甸的?课文中的哪一段具体写了这桶沉甸甸的水呢?请小朋友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学生读文找句子)
3、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是这句话吗?谁来读读?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比较难读,出示“晃荡、胳膊”词卡,请学生认读。把它们送回句子中,我们再来读一读。(2人,齐读)
2)读了这句话,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桶水很重?
反馈一:可重啦!
“可重啦!”是一点点重吗?不是,是非常非常的重,怪不得后面还用上“!”呢!把它送回句子中去,谁来读读?(3人)
反馈二:直晃荡
a“晃荡”是什么样的?那直晃荡又是什么样的?(生:在晃来晃去,晃来晃去会怎样呢——水溅出来了。)
b为什么会晃荡呢?(生:水很满,也很重。)
c这么重的一桶水,妈妈拎不稳哪——(回读句子)
反馈三:痛和酸
1、哎呀,为什么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2、回读:妈妈累坏了!一桶水可重了!——
反馈四:走走停停
三个妈妈走走停停,停下来是因为……
回读:妈妈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桶水可重了……
积累词语:这桶水真是太重了,妈妈们累得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真是腰酸——(背痛),你还能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说说妈妈们累得怎样呢?——学生接:(满头大汗 气喘吁吁 精疲力竭 汗流浃背) 学生自由说——老师送四字词语,学生练说——回到句子朗读(是呀,一桶水可重啦!——学生接读)
4、这时候,妈妈多么希望——(学生接说 :休息 帮助)
5、三个儿子中哪个儿子感受到妈妈的辛苦,和妈妈心连心,去帮助妈妈了呢?
1)生:第三个儿子。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哪句话告诉我们他在帮助妈妈呀?出示句子,读一读。再回到第8段。
出示:
当三个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辛苦地走着,力气大的孩子只顾着 。嗓子好的孩子只顾着 ,只有那个“没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跑到妈妈跟前, 所以,在老爷爷看来只有一个儿子。
先让学生自由练说,再指名回答,最后出示关键词、齐读。
怪不得,老爷爷意味深长地说……(再读句子)
怪不得,老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再读句子)
2、师小结:小朋友们,当父母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作为孩子就应当去帮助,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出示“羊跪乳,鸦反哺”的文字,看,这些动物也知道要孝敬长辈,何况是我们人类呢。我们古人在《三字经》中也说——齐读“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猜猜看,这是什么意思?(做儿女的,我们应该从小知道孝敬父母,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学生再次齐读。现在让我们精神饱满,字正腔圆地来读一读,能把它记下来吗,赶紧行动吧,把它记在你的脑袋里,它将伴你一生!
小朋友,读了这句三字经,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三个儿子的表现吧,一起读读课文的7——13段。
写字:甸 晃荡
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学生书写,评议,再书写。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十九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本课内容十分浅显,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心中那份纯朴的爱,让学生获得浓厚的情感熏陶,同时也发展了语言,丰富了想象。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还注意突出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特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补充阅读材料
一、古诗引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古诗,随机引导背诵歌颂母爱的诗歌《游子吟》。
3、揭示课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请学生自己提出初读要求。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
2、师小结: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标出小节,划出新词,质疑问难。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自读反馈:
a.按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该请几个同学?
b.指名读课文,随机正音。
c.识记生字,随机理解。(课件先出示短语或词组,再抽出生字。)
先出示:
既聪明又有力气
好嗓子 胳膊 晃荡
拎着沉甸甸的水桶
指名认读后,让学生试着用“既??又”夸一夸同学,并演一演“拎着沉甸甸的水桶”,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好它们。
2(设计意图:事实已经证明,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优质高效的。)
再出示:
既
嗓
拎
桶
晃
甸
指名认读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想重点教哪一个字,为什么?
d.同桌交流解决自学时遇到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e.师及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表扬鼓励: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还初步读懂了课文,真了不起。
三、细读探究,读中感悟。
1、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夸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2、课文里的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读读课文,划出妈妈夸孩子的话,并试着读出妈妈的语气。
3、反馈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5、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指名读后,随即采访: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一点。生自由练读。师评价。同桌互读。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指名读后,大家评价是否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并在交流中练习提高。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朗读评价。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文本进行对话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习了。)
6、读读演演,体会真情。
a.三位妈妈,打完了水,走在回家的路上,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7、8自然段的内容)指名朗读。
b.你愿意来演演当时的情景吗?指名表演。大家评价。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转换角色,体会妈妈的辛劳。)
d.读读课文,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运用句式说一说: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设计意图:让孩子们进行语言实践,把课文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自由交流: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7、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大家讨论。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你认为该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
2、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五、延伸课外,拓展阅读。
1、分发课后补充阅读材料:《乌鸦反哺》、《黄香温席》、《子路借米》。
2、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篇二十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繁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协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褒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褒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褒扬你的吗?(同学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同学自由扮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身的小朋友了,请你自身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褒扬小朋友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小朋友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褒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小朋友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小朋友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小朋友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示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身的小朋友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出现在小朋友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身的小朋友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褒扬的话。
2、你把自身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小朋友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小朋友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身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同学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他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身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小朋友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小朋友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示好的话,我要好好褒扬他!
生:我为我的小朋友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同学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示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小朋友们更进一步地把自身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小朋友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身的小朋友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身的小朋友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同学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协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他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同学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小朋友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示。同学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身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同学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同学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同学用自身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小朋友学会了学习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身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你能用朗读来表示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局部,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小朋友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小朋友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同学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身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小朋友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身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扮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扮演对话。
2、上台扮演:指名两个组来扮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家长的小朋友,才是真正的小朋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在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会上表态发言范文(汇总13篇)
- 小学生国庆节作文材料范文(模板20篇)
- 2023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最新(优秀11篇)
- 朱自清散文好词好句【优秀】
- 妈妈的账单的教学设计(通用11篇)
- 最新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优质11篇)
- 大班古诗春日教案及反思优秀(模板11篇)
- 2023年征文创意活动策划方案通用(模板17篇)
- 那件事让我想起来就难忘精彩作文(优质17篇)
- 最新高一语文《红烛》教案优秀(汇总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