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和总结自己的表现,不要过于主观或带有个人情感色彩。在写作总结时要注意用词精准,用事实和观点来支撑自己的表达。这些总结范文是对某些专业领域的经验总结,非常有参考价值。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一
根据学院期中教学检查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系实际,现对我系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作如下安排:。
一、成立系教学检查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二、检查方式。
以教研室自查为主,系抽查为辅。系期中教学检查小组对检查情况及结果进行督促、抽查;。
三、检查内容。
1、重点检查。
(1)教师课堂教学检查:包括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教学进度、学生到课情况、课堂学习情况等(见附表1、2)。
(2)教师教学教案检查。
2、其他常规检查。
(1)、教学秩序稳定情况检查:统计本系教师1-9周的调代课情况(见附表3)。
(2)、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教研活动开展的次数、教研活动主要成果、开展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意见与建议(见附表4)。
听取学生对系及学院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见附表5、6)。
(4)、教学档案等文件整改:对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多媒体课件、作业等教学资料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检查期初教学检查中存在的整改情况。
四、日程安排。
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地点负责人。
第9周周二,14:30。
1、布置我系期中教学检查工作。
2、教师座谈会全系教职工3栋一楼会议室z。
第9周周二—第10周周二。
教研室对教学检查内容进行自查,并提交相关资料以及自查报告全系教师3栋5楼教研室z。
第9周周一—第10周周五。
教材满意度网上问卷调查-各班辅导员。
第10周周二,14:40。
学生座谈会每个教学班派2名学生参加3栋202周育山。
第10周周二。
系教学检查小组抽查各教研室检查情况系教学检查小组成员3栋一楼会议室z。
第11周周二,14:40。
分教研室进行期中教学检查总结会全系教职工3栋一楼会议室z。
五、提交总结。
向学院提交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二
灵璧县向阳镇官庄村位于灵璧县东南部,向阳镇东部,东与泗县接壤,该村距县城15公里,距向阳镇政府7.5公里,距g343国道3公里,交通相对便利。全村辖7个自然庄,19个村民组,农户1163户,人口4531人,土地总面积16261亩,农用地面积14271亩,耕地12727亩。该村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根据县选派办的工作安排,工作队对该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该村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并进行了解剖与分析,提出了发展村级级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村集体20xx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78.3万元,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481万元(光伏发电441万,扶贫工厂40万),农田水利设施12.8万元,部分已老化待修,有的已经报废。拥有非生产性固定资产597.3万元,主要为办公用房、电脑、空调、监控设备、办公桌椅档案柜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用品等。
20xx年底,该村集体收入达到35万元,贫困发生率0.98%,实现了脱贫摘帽。20xx年底,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3万元,全村164个贫困户,725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xx年底,全村有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11家,全村存栏肉牛50头,山羊800只,猪20xx头,全村人均获得可支配收入15800元。
全村有2730个劳动力,其中:有技术特长的劳动力175人,占劳动力总量的6.4%。全村劳动力按其职业划分:家庭经营劳动力1360人,占50%;外出务工者1070人,占39%,本地务工者275人,占10%,其他职业25人,占1%。
全村农用地总面积14271亩,其中耕地12727亩,人均耕地2.8亩。全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共流转土地950亩,占全村农户承包地面积的7.5%。土地的经营模式仍以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规模经营面积较少。
20xx年全村居住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户数是1080户,占农户总数的93%。全村文化教育卫生有了较好的发展,村内有一个小学、一个幼儿园,年末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率为100%,全村电视普及率已达100%。医疗设施较为完备,村里有2个医务室,7名从业的医务人员。全村生活垃圾全部采取回收处理、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网排放,全村建有公共厕所7座,财政支持完成旱厕改造300户。
脱贫攻坚和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开展,使官庄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集体收入由空壳村跃入到50万元以上村,725个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与先进村相比,仍有差距,仍存在一些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官庄村集体收入虽已超过50万元,但收入仅仅来源于光伏发电和资产租赁,扩大再生产、再造血的功能不足。该村农民收入的来源也比较固定,主要是种植业和外出务工。固定的收入来源使官庄村农民抗风险的能力偏弱,一遇灾害天气,便会造成以粮食为主的农作物减产,引起农民收入的下降。
20xx年度该村养殖业总收入419万元。养殖业收入占第一产业收入比重为13%,与全县相比差距较大,可以看出该村畜牧养殖业发展严重滞后。
该村土地流转不活跃,土地流转面积占农户承包地面积的7.5%,地块细碎化程度高,土地的小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成本,降低了农业的收入;同时还牵制了劳动力的转移,影响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在该村的劳动力中,有技术特长6.4%,此种状况的劳动力,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渠道。
全村公共卫生厕所7个,数量偏少,生活污水虽能通过下水管道排放,但没有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只能排放到河道,容易引起河水污染,河道堵塞。
从该村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良种利用率还是田间管理水平与全国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的要求及农业生产实际的需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该村虽然距离县城较近,交通便利,又是两县交界的小集市,但高效蔬菜设施栽培面积较小,全村仅有小麦、玉米两种粮食作物生产规模稳定,但因品质一般也缺乏市场竟争力。这说明目前该村种田农民的接受新技术能力还比较低,还要在农技推广的具体方法和方式上下一番功夫,确保推广的实用农业技术落实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农户十分缺乏必要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无法实现农户的小生产与国内外需求的大市场有效衔接,农户只能按自已的主观意识和经验进行生产,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而相应调整,使得生产出的农产品未必适应市场导致价格偏低,造成效益下降,从而影响收入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进一步深入,村级集体收入逐步增加,村级公益事业、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开展,但仍有不足,机井、沟渠、桥涵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建设已显得十分紧迫而且十分必要。
目前,该村在农业生产上还是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为主,组织化、规模化水平较低,无法大面积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影响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老弱妇幼,严重影响了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虽然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民的环保意识却依然低下,个别农户依然使用旱厕,生活中随意乱丢垃圾、废水排放的现象依然存在,对环境保护没有任何使命感和责任感。农民环保意识低下,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加快推进官庄村农村经济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的机遇,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市、县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机遇,注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农业稳步发展。目前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因此,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成了当务之急,目前,政府应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全面普及农村基础教育,为农民接受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奠定基础。要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农民灌输科学种田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帮助农民了解最新市场动向,使之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要定期到农村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改善农民的操作水平,增强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措施实施积极主动的营销战略,尽力拓宽销路,抢占更多市场。认真抓好"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抓龙头(企业)+龙头带农户"的路子,具体负责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帮助解决政策要办的、群众想办的、基层难办的问题。
在土地资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实现“增效、增收”的目标,必须抓好农业的内涵开发,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土地潜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针对官庄村现状,我们已经申请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高标准的农田路网建设,解决交通运输和排灌问题,提高官庄村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能力,确保粮食这一基础产业的稳产增产;同时,加强开展对已建桥路的保养和维护,建管并重,巩固成效。
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靠科技上水平,继续培植壮大小麦、玉米、蔬菜、养殖等支柱产业,大力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农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逐步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高品质农业产品。
一是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二是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明确后续维护管理责任,利用公益岗、在家闲散农户,由村支部牵头带动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各项工作中;三是加大对农民的环保理论教育以及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积极探索环境保护的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农民环保的意识;四是加大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对农村范围内的环保问题进行实时监督与排查;建立污水处理池,实现废水再利用和零污染排放。
一是选好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吸纳有志投入家乡建设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加入党组织,回村任村干部,建设出能力强的农村“领头雁”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阅历、经验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起搞发展;二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三是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四荒”地、养殖水面等资源,集中开发或者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可以在符合规划前提下,探索利用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集体建设用地等,以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相应产业。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性服务。鼓励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等,通过入股或者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三
环球视野编者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同志的这篇文章所阐述的几个问题非常重要。文章以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虽然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严重的挫折,但它是暂时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马克思主义虽然受到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恶毒攻击、污蔑和否定,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更加光辉灿烂,她依然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解放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以美国为首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没有因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而有任何改变;资本主义所固有矛盾和由此所引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依然如故,并且愈演愈烈;除了社会主义国家以外的整个世界,两极分化一直没有停止,穷国、穷人愈来愈穷,富国、富人愈来愈富依然是一个严重的现实……。李慎明同志的这些论述,资料丰富,分析深刻,很有见地,值得我们阅读和思考。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中逐步激化
苏东剧变、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使社会主义运动处于空前的低潮,资本主义则处于二战之后的峰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利用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军事诸方面的优势,竭力推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极大地拓展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主导的高新科技革命也极大地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对于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世界性问题,我们经过认真思考,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四点认识:
第一,在当今世界,以美国领衔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使资本所雇佣的人数愈来愈少,而产品价格和质量却更具竞争力,因而产品的市场也更具全球性。这就使得国际垄断资本在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第二,因特网的广泛使用,使国际资本流动速度以几何级数加快。国际资本可以脱离实物经济和生产环节,在金融及其大量的金融衍生品领域,仅仅通过小小的鼠标轻轻地一点,在瞬间就能掠夺别国和他人的大量财富,从而实现自己价值的成几何级数的增长。
正是主要基于以上两点,产品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金融的高度垄断,这吮吸穷国、穷人的“双管齐下”,使得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在全球范围内,与其说必然,不如说已经出现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经济现象:穷国、穷人愈来愈穷,富国、富人愈来愈富。现在,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人均收入比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高出330多倍;世界南方欠世界北方的外债总额已经从1991年的7940亿美元急增至目前的3万多亿美元,短短十多年,翻了4倍多。
第三,先进的生产工具历来是积累财富和产生、发展先进的革命思想的决定性的物质力量。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科技革命即信息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极有可能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新的社会形态,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大发展的最新生产工具。
第四,因特网作为高新技术革命的标志之一,还会使先进的革命理论的传播变得如同国际金融资本掠夺别国和他人财富一样便捷和迅疾,使全球各地零散的“社会主义复兴的幽灵”,长上在全球迅速传播和集聚的翅膀,这无疑有助于推动全球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反抗与斗争由自在转为自为,并进一步更加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
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和高新科技革命,对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而言,无疑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在一段时日内,可以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另一方面,我们在充分估计资本主义生命力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科技革命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不但不可能消弭反而会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随着这一矛盾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垄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西方发达国家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等世界性难题,也将进一步趋向激化。这些矛盾与难题,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是根本不可能得到解决的。霸权的主义和单边主义的进一步强化,只会使这些矛盾与难题进一步加剧。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历史已经终结了。马克思主义到底过不过时?历史会不会终结?我们说,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没有过时,历史不仅不会终结,社会主义在21世纪可能会有极大的复兴并生机勃勃的发展。
《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四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经济制度经过了怎样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是如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面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的应对之策以及我国经济的状况及经济环境又是如何,2010年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持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针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但由于在思想上没有摆脱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分别看作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束缚,当时提出的改革措施至多只是加强一些市场调节的力度和作用,不可能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总的框架。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1979年,他提出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虽然这一提法仍然坚持计划经济主体框架不变,但它允许市场调节存在和发挥作用。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要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体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后来又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992年,邓小平于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述,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思想,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建设,20世纪末,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江泽民也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30年来,我们既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更好的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比较。
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和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物质文化需求的生力军。2008年,全国登记个体工商户2917.33万户,私营企业657.42万家。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的比例,从1978年的0.2%增加到2007年的75.7%。”2008年,我国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由于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大,为防范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冲击,有必要及时灵活地调整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相关经济政策,力争把这场危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表示将采取审慎的经济政策,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来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定位: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的国家;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相交织;我国面临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正面效应在递减;中央银行面临两难的选择。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适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相匹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当前必须从强化货币政策职能、保证央行超然独立性和健全货币政策体系等方面改革货币政策,目前财政政策支持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可以采取如下举措。如适当增加财政贴息资金的规模,扩大贴息政策使用范围:用财政资金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等。
经济学家刘国光认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政策调整方面,“要创立多管齐下,形成合力的格局”。一要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的就业和收入预期;二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四要提倡超前消费观念,鼓励消费信贷;五要清理各种卖方市场条件下出台的抑制消费的政策;六要开辟旅游、电脑、轿车等新的消费领域。
政府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立足于这样一个现实基础: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造成了富有阶层消费倾向低和贫穷阶层消费倾向高但购买能力低下,进而造成的社会平均消费倾向低是导致我国有效需求不足、内需增长乏力和经济增长出现下滑趋势的根本原因。“如果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使收入继续向高收入的富有阶层转化,那么将继续加剧经济的萧条。如国债政策客观上就有这种作用,总是富人去购买国债,再享受国债利息,政府的政策加剧了“马太效应”(叶振鹏,焦建国,2002)。因此,扩大内需和治理经济萧条的可行的政策选择是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向贫穷阶层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
时期。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
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
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
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2010年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10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江晨捷10408070424国贸104。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五
近年来,郴州桂阳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以树立理想信念和加强思想道德为基础,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治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得到中央纪委的认可,在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典型推介。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1目标要求。各主要责任单位对其承担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并将任务落实到各个乡镇及相关责任人。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对落实《分工意见》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失职的乡镇和村组织,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各责任单位把贯彻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列入主要负责人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狠抓宣传教育,提高廉政意识。
一是加强理论培训。以乡镇、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及村党组织负责人为重点,定期举办学习培训班,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普遍进行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和党风廉政教育,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中纪委下发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简易读本》。同时,依托党员电教室这一农村教育宣传重要阵地,组织村干部学习“六要六不要”行为规范。二是开展示范和警示教育。以现身“说纪说法”等主要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学习了王瑛同志先进典型事迹,开展了“勤政廉政,富民强县”优秀领导干部和勤廉村支书、村主任评选活动。三是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办好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目前,全县已建成村级活动场所256个,农家书屋52家。印发10万份“廉政文化进农村宣传词”,在全县农村广泛宣传廉政文化,促使党员干部依法依规办事,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三、完善监督体系,规范权力运行。
行账户、加强资金监督;统一支付方式、保护集体利益;统一凭证账本、规范会计核算;统一业务指导、提高核算水平;统一办公场所、配齐硬件设施;统一工作考核、增强服务功能)的办法,严格实行支票“双面印鉴”制、“票证统一冠名”制、非现金科目核算制和支出“审批凭证”专用制,对村级所有资金实行“村账乡管”,使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有序。实施以来,39个乡镇代管全县506个行政村的村级集体资金共6800余万元,其中,中央、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安置等补偿款3700余万元。五是强化村级财务审计。先后开展460多个村级财务审计项目,审计金额达1.5亿元,涉及违法违纪人员121人,处理村级干部63名,通过审计挽回农村集体经济损失890余万元。
四、加强监管惩治,维护合法权益。
一是加强惠农政策监管。将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逐一分解到相关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领导,严格监管惠农资金的发放,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累计发放粮食生产、农机购置、退耕还林、移民后扶、救灾救济、扶贫开发、合作医疗、通乡通村公路、烟水配套、病险库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等各项涉农资金7268.56万元。二是加强农民减负监管。继续大力推行农民减负《责任书》制度,年初各乡镇、县直涉农收费20个部门与县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并列为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开展收费专项治理,先后对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民建房收费、办户口或身份证收费、村组报刊费用限额制等进行了2次综合性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实行跟踪监督,有效确保了农民负担不反弹。三是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由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带队组成检查组,对各专项资金分别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点检查项目资金是否有被挤占、挪用、拖欠、滞留,有无降低标准发放和克扣截留项目资金问题,有无虚报冒领、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问题,惠民资金是否做到“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上。对于各类损害农民利益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从严查处。共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4件,其中涉农补贴方面的案件6件,比较典型的有:樟市镇农技站站长谢某在发放水稻保险理赔款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采用更改、虚造农户领款条等手段,侵占水稻受灾理赔款共计人民币6.4万元案;欧阳海乡两湾村支书李某、主任宋某、会计廖某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利用职务便利合伙侵占征地补偿款9万余元案;敖泉镇卫生院原派驻敖泉镇合管办参与合作医疗报账工作的职工唐某、和平卫生院派驻和平镇合管办参与报账工作的职工秦某与常宁市中医院职工毛某等人相互勾结,通过高科技及内外勾结手段伪造报账资料共计69份,套取合作医疗资金80余万元案。以上6人均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六
各村党支部(总支)、村委会:
为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深化拓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着_办事问题,夯实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现结合实际,制定全乡20__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明确年度发展目标。
各村要高度重视,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切实选定适宜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确保发展有实质进展,全乡到20__年底努力实现两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三个村达到1万元以上,其它各村均取得较好成效,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二、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新路。
大力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多形式多渠道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村级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搞活集体资产经营。对集体原有“三资”,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搞好资产经营,也可以采取合作、联营、入股等方式参与项目开发和企业经营,有效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2.大力实施土地流转。推进集体用地使用权流转,依法经营土地资产。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建设用地单位或其他经营组织合作、合资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要积极引导、鼓励土地向大户集中,探索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并以入股、租赁和联营等方式流转土地,不断增加集体资产性收入。
3.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村党支部、村委会发挥组织优势和地域优势,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牵头成立专业经济协会或合作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整合土地、技术、资金等各种资源,提供农技农机、技能培训、产品营销、法律咨询、休闲饮食等服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4.有效开发集体自然资源。立足优势资源,按照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原则,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工商、农业等企业投资参股,或通过集体投资、农民入股等途径,深度开发集体水面、山场、田地、四荒地等,以建设村级集体光伏电站为重点,积极兴建农产品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产业,形成“资源承载产业实体,产业凸显资源价值”的发展氛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三、规范村集体资产管理。
1.健全村“三资”管理制度。认真实施“阳光村务工程”,严格推行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确保村集体“三资”安全有效管理。对村级集体经济年度财务收支、购置或处理重要固定资产、重大投资项目或举债以及“三资”经济管理有关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运行,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保障广大村民对集体“三资”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
2.坚决遏制村级债务的增加和蔓延。采取有力措施,结合今年上级部门清理村级债务的有利时机,对村级原有债务,要认真进行清理,弄清借债原因,落实债权人,摸清、摸实底子,采取清理往来、盘活资产,积极稳妥地进行清理化解村级债务,严格防范发生新增债务。村级借款要进一步严格程序和范围,村级兴办公益事业和生产项目,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严禁村干部以个人名义私自代集体借款,每年年末要公布一年内发生的债务余额。
四、完善工作措施。
1.加强工作领导。乡领导小组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组织、协调、指导,乡直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提供良好服务,大力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村要结合实际制定集体经济发展年度工作计划,村党组织负责人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精心组织,认真谋划,狠抓发展。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化结对帮扶。不断深化选派、帮扶、结对共建等成果,继续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结对村出思路、出资金、出人才、出技术,鼓励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3.严格考核奖惩。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农组年度目标重要考核内容,对完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任务较好的村给予加分和奖励,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绩突出、作出重要贡献的的领办人,从村集体当年纯收入中列支一定比例资金给予奖励,并优先推荐县级表彰。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七
xx镇位于xx县北部,距县城30公里,西邻xx省xx县,北接xx县,中心位置突出,是xx县建制镇中面积、市场容量比较大、人口比较多、人力资源比较丰富的一个镇。全镇国土面积191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1.8万亩,山地20万亩,下辖14个行政村,181个村民小组,有汉、畲两个民族,共约3.2万人。
一是大力扶持果业优势产业,带动就业。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镇已新建果品收储仓库26家、果品加工企业14家,加工能力达172吨/小时,年产值达3000万元,解决了约8000人的就业岗位,不仅化解了产业风险,同时也带动了许多群众发家致富。
二是大力实施校安工程及文化卫生事业建设。我镇利用三年的时间,积极安排校安工程国债项目资金约2194万元,进行了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在xx中心校新建了一栋三层的教学楼和宿舍楼,一栋两层的师生食堂,新增校舍面积3734.6平方米;在xx中学新建了一栋教学大楼和宿舍楼,新增校舍面积1800平方米,动工新建了大墩、汶口、北亭、桂丰四个村的小学教学楼建设,新增校舍面积达4885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部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消除了安全隐患。兴建了综合文化站,医院住院用房得到了改造。
三是大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累计投入1300多万元,对12个村进行村级主干道的硬化工程,累计硬化道路32公里。现全镇已全部实现通村公路水泥硬化。硬化通组水泥路15条,总里程18公里。同时还积极争取“一事一议”和老建扶贫及农业开发项目,筹集资金25万元,在大墩小学出口路段修建了一座桥梁。
四是积极开展移民扶贫工作。近年来,我们抢抓省、市扶贫搬迁政策机遇,对全镇生活在海拔近千米地区的贫困户纳入我镇移民扶贫计划,在圩镇建设了三个移民新村,新建移民住宅356套,于20xx年至20xx年成功地对深山区的240户近1680人实施了移民扶贫,共发放移民搬迁扶贫资金204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850万元,先后在等8个行政村实施新农村建设,建设示范点40个,惠及农户1200多户。有效的改善了相关村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五年共举办培训80多期,培训学员6500人次。
如果要更好的开展扶贫工作,不断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就要结合当地的特点和优势,经过调查了解,xx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特殊的镇情。191平方公里,3.2万人,14个行政村,181个小组,村少、村规模大。4000人以上村,全县只有3个,全部在xx。1000人以下的村1个(长畲),1000人至2000人的村7个,2000人至3000人的村3个,其中少数民族村2个。以姓氏命名的村全县有4个,3个在xx。姓氏集中,族人团结,都居住在圩镇附近。xx镇有两个一,全县唯一有少数民族村的乡镇,北亭和汶口是少数民族村,另外还有桂岭一个少数民族小组;全县传统果业第一大镇,有10万亩果。
二是特殊的地位。座落xx北部,是xx“一体两翼”中的北部一翼。属xx次中心城市,第一个提出打造xx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性乡镇,是县首批统筹城乡发展示范乡镇之一。
三是特殊的区位。206国道贯穿南北,瑞寻高速顺利通车,即将建设的寻全高速在长畲村与瑞寻高速交汇互通,xx村有一出口,xx镇的区位优势突显。
四是特定的发展阶段。“春江水暖鸭先知”,经济快速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xx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成果最早收获最早享有,社会管理难题也最先遇到,尤其从20xx年瑞寻高速公路开工以来,大项目大投入,推动了xx的大发展,带动相关企业跨越式发展。有果品加工生产线15条,塑料果框厂5家,30万斤以上果品仓储库26家,东源果品加工厂评为市级龙头企业。即将开工的寻全高速,又一次出现新的历史机遇,即将给予xx“春天的力量”。
(一)贫困人口土坯房比例依然较大。
根据调查,我镇贫困人口所占比例依然很大,全镇农业总人口29636人,总户数8050户,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户数1805户,涉及人口8014人,占总人口的27%。农村土坯房户数2750户,建筑面积227576m2。各村由于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发展进度等因素有差距,造成村与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不断增大。
(二)产业发展滞后,品种结构单一。
xx镇经济发展存在产业发展不全面,产业链条不顺畅,品种结构单一,果品上市相对集中,产业承担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我镇虽属全县传统果业大镇,但是工业经济不发达,矿产资源贫乏,14个行政村无农业产业化项目,果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所占比重较低,发展后劲不足,高科技含量项目几乎没有,严重影响全镇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一旦果业产业遭遇风险,势必影响社会稳定。
(三)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通过调研发现,全镇公路基本上属于四级以下公路,90%的村小组还未通到硬化路。虽然xx处于三省交界处,但是通往各处的道路级别偏低,群众出行难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生产力发展。
(四)人畜饮水问题比较突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
第一、人畜饮水问题是群众最关注也是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我镇目前为止不通自来水的行政村有7个,不通自来水总人口15621人,不通自来水的自然村99个,不通自来水的户数3471户,不安全饮用水户数2108户,因过度开发,造成水质下降,严重威胁人畜饮水安全。第二、由于几年来xx农民弃稻种果,许多灌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造成灌溉能力骤减,由于种果本身风险较大,一旦遭遇毁灭性打击,退果还耕的时候,必然对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五)镇村经济不发达,镇村两级债务压力较重。
经调查,镇财政每年仅有4万元固定收入,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历年累计产生债务300余万元。各村均无盈利性经济实体,村级财政来源主要是上级转移支付及向上级等靠要,而且许多项目负债运行,20xx年前后,镇村两级债务累计1443.1万元,其中:镇级300万,村级1143.1万,村级债务中其中公路欠款735万元。镇村两级债务压力较大,严重影响镇村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八
框架:
3、中国大陆社会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4、小组成员看法及启示。
第一阶段:创建与调整阶段。
第二阶段:停滞阶段。
第三阶段:恢复与发展阶段创建与调整阶段:
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66年。
内容:两项主体,三项补充两项主体:
1、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三项补充:
1、农村社队集体保障。
2、社会救济。
3、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停滞阶段:
时间:1966—1978年内容:
1、各级组织、机关被撤销。
2、各项制度被否定和废止,社会工作无法可依。
3、社保变成企保恢复与发展阶段时间:1978年至今内容;。
开始恢复国家--单位保障制(是指计划经济年代,建立在“单位体制”上的“低工资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职工作为单位人,生老病死全部费用都由财政和企业负担,个人基本上不用交纳任何费用。)正式进入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时期,完成了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历史使命。
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支柱,国家---单位保障制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并存。
1、制度不统一(按照《宪法》的精神和社会保障的原理,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但是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中在制度安排上有较大的差别,一部分社会成员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而另一部分的社会成员只能享受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或者其保障待遇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和其他劳动者之间。在城乡之间,根据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劳动者一般享有政府提供的比较完整的社会化风险保障服务,而农村就没有这么多的保障,他们缺乏社会化的生育保障、就业保障、职业伤害保障、住房保障等。这几年推行的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水平很低,社会养老险实际覆盖率和保障待遇也很低。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劳动者之间,社会保障的待遇差别也很大。养老保障方面,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一般是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的两倍以上而在广大的农村,其保障水平和支持力度差距更是大。)。
2、覆盖范围小(社会保险权是现代社会中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覆盖全体公民的,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排他性。虽然说五险的覆盖范围基本全面,可以说是“应保尽保,”但是仍有一大批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益尚未实现。从全国来看,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征集对象主要是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三者缴费。但是仍有一部分的人参保率很低,他们是私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以及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的人、外地农民工。原因主要是,制度设计不合理,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适应国有企业的,二是,政府认识不到位,社会保险执法不够。)。
一、效率低下等问题。在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存在贬值的可能,且从长远来看,基金的增值能力和支付能力也令人担忧。我国的社保基金缺乏一个明确的投资运营管理主体。在我国现阶段,大部分省市的社保基金是县级统筹管理,基金结余基本只是存在银行。我国的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渠道单一的前提下,安全性有保证,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存在贬值的可能,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都是用的混合管理模式,个人账户很大程度上被弥补于统筹账户在发养老金时的不足,且和统筹账户一并存入银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基金作用。这种模式必然会影响养老保险金的投资运营效率,也会导致养老保险金的头筹层次难以提高。)。
4、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社会保障的法律监督弱)。
5、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发展缓慢对策。
1、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社会保险制度健全与否的标志之一。是看其是否将应该覆盖的保险对象全部覆盖。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看,社会保险的扩大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将已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人群纳入,即现在制度内的城镇职工;第二步是将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人群纳入,包括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城乡结合部即将农转非的居民、乡镇企业及各类收入比较稳定的中小企业职工;第三步是将从事种植业的农民纳入。而且应该是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同时,应该尽早的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2、进一步推进制度整合(我国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由职工医保、城局医保、新农合和医疗救助组成,即“三险一助”,新农合与城居医保制度的性质完全不同,因此应该根据城市化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按照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积极推进两项制度的整合,逐步实现社保制度的统一性。)。
3、加强社会保险资金的筹措机制(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一方面要继续扩大社保基金的征缴覆盖面和提高基金征缴率,另一方面要调整财政支出结余,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包括发行社会保障长期债券、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等。)。
1、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减震”与“稳定”功能。
2、重视弱势群体与贫困人口。
3、“社会保障制度”也要贯彻公平正义。
4、“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建立联动机制。
1、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减震”与“稳定”功能。
目前中国大陆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立法缺失、社会化服务发展缓慢、覆盖范围有限、统筹层次偏低、资金的筹措及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在現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扣完善現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加快社会保险各项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发展社区化的社会保障服务等。可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作用。
2、重视弱势群体与贫困人口。
重点考虑弱势群体,要用公平的理念来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主张起码在城乡的贫困人口的救济制度应该是统一。
3、“社会保障制度”也要贯彻公平正义。
保障公平正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处理好分配领域中的关系和矛盾。
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注意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发展慈善事业。保证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4、“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建立联动机制。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九
由于思南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思南地区的林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
思南地区属灾害性天气较多的地区,主要灾害有干旱、冰雹、大风、倒春寒、凝冻及暴雨等,危害严重的干旱有春旱和夏旱。
这些自然灾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是极大的,并且不利于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管理部门不规范。
现在很多的林业部门与市场经济之下的要求是不协调的,也是不符合的,甚至一些林业部门没有充分的发挥林业部门的管理作用。
思南地区林业部门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自身定位的不准确,使得林业部门不能够积极地发挥自己部门的作用,不明确自己的管辖范围,管理上也不规范,甚至有的时候出现错位的情况,再者就是有一些部门不了解自己的职责,导致林业部门生产效率和办事效率低下,给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后果。
(三)欠缺可持续发展理念。
林业经济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然而思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后,经济比较贫困,经济发展不平衡,思南地区的林区大多数又在山区,这些山区往往是思南地区最贫困的地方,人们为了维持生计,对土地资源利用意识淡薄,为里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林区破坏性的掠夺采伐时有发生,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势必会影响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缺乏高素质的林业队伍。
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由于思南地区处于贵州省一个普通县,缺乏高素质的林业作业人员,缺乏会高科技的专业人员。
再加上思南地区经济发展一般,人们的普遍素质比较低,受教育文化水平不高,导致思南地区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林业队伍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灾后补救。
要解决思南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首先就应该加强灾后补救。
由于思南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比较多,对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进一步促进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应该尽量挽回旱灾对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在开展抗旱保苗和全面灾情调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并依托中央和省级营造林补贴项目支持,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在各乡镇进行林业种植。
围绕思南地区进行小班作业,实施造林,发展特色林业经济生产,促进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转变林业部门职能。
要解决思南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其次还应该加强转变林业部门职能。
在设置林业部门的时候,应该合理的设置,采用比较简单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规范部门,采用统一化的原则切实发挥林业现有的职能机构工作体系的重大积极作用。
在思南地区设置的林业部门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职责,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规范,秉公处理,提高林业部门的工作效率。
此外,还应该提高林业部门的服务职能,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服务以及自律意识。
思南地区的林业部门在设置的时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其工作人员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提高整个林业部门的管理的公开与透明,促进现代林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要解决思南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再者还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不断完善和建立了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规范了森林资源的利用行为,严格控制资源浪费。
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就应该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凭证采伐制度,强化林木采伐管理的各项措施,加大对森林采伐的检查力度,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测,保护森林资源。
加大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贯穿于整个林业生产过程。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切实维护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在合理利用的同时,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四)加强林业队伍素质的提高。
最后,要解决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应该加强林业队伍素质的提高。
解放思想,积极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思南地区林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为加强思南地区林业队伍素质的提高,还应该经常派遣林业从业人员去外地学习,学习各种林业从业科学技术,加强领导班子引导的正确性,把党员干部的心思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思南发展、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上来,增强了队伍活力,从而加强林业队伍素质的提高,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
文档为doc格式。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十
水务局于2004年至2005年对xx村进行包扶,自01年我局第八批包村工作组进驻以来,我多次到村进行蹲点调研,2004年8月份县里开展了“党员联农户闯市场”活动,我局的18名党员与该村的农户结成致富了对子,我定期到所联系的曹维忠家进行座谈,根据这次培训班的调查安排,我利用“十一”期间的时间到该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社会调查,我问计于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完善配套水系,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全村145户,人口499人,土地面积1530亩,现耕地面积980亩,98年底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由于近年来黄河断流的影响,海水入侵,土地次生盐碱,耕地逐年减少,人均中、高产田0.9亩左右。自xx公社撤离后,该村的水利建设几近停滞,自99年借助宣传部x部长联系该村契机,依托市县两级水利部门联合包村的优势,围绕水字做文章,循着水路找财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01年自我局工作组进村以来,先后无偿投资62.2万元,大大改善了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将村内原饮水坑塘从0.7万方扩容到2.8万方。维修扩建了村里的自来水。二是从十八户干渠上为该村挖了一条长4.1公里的干渠。三是新建了一座0.5立方米每秒的扬水站。并对全村耕地进行了统一规划,开挖排碱沟4.5公里,整平土地1200亩。水利建设配套已具雏形。新建了柏油路,改善了村里的交通状况,投资近1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文化大院。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去年该村种植小麦380亩,每亩投入在50元左右,产出300元,一年收成基本可解决全年温饱,全村今年植棉近200亩,平均亩产180公斤,去年棉花价格较去年低,每公斤皮棉在2.3元左右,亩净效益在290元,村劳动力农闲以外出务工和手工业经营者占到全村人口的1/3,目前全村有石材、油料、零售等商业经营9户,电气焊和机械维修8户,家庭养鸡7户,养羊92户,农产品加工3户,水产养殖4户,2001年底该村人均年收入为1364元,收入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农业收入,人均240元,二是家庭养殖及副业,该村现小尾寒羊存栏量达340只左右,户均两只,每只母体年效益大约在700元左右。我所联系的曹维忠一家今年种植小麦2.6亩,棉花1.3亩,大豆2.5亩,农业收入在1000元左右,曹维忠是村里的电工,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其人均收入在2200元,在经济上是村里的中等户。
存在的问题:
一、该村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脆弱,农业发展受水的制约很大,通过对该村的农田、水库、渠道、扬水站等水利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同群众一起分析查找原因,主要是干渠较长,引水不畅,需机提水,增加了用水成本,由于水的限制,致使该村农业发展缓慢,土地碱化,现在已有近800亩土地由于水的制约而弃耕。
二、土地较为分散,该村的土地村南有800亩,村北600亩,村西500亩,该村五队的耕地在崔家村南,土地的分散,致使输水渠道过长,势必增加用水量和用水成本,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
第三,土地盐碱较为严重,村北和村西的耕地因灌溉不及时,已经开始碱化,需定期大水漫灌压碱或深沟排碱。
发展对策:
xx村的发展应以农业为突破口,围绕水字做文章,循着水路找财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
一、借助水利配套,进一步加大农业开发力度。
xx村现有人口499人,现有耕地1600亩,1999年至2000年在我们的住村帮扶下,对该村1200亩土地进行了整平,并建设了较为配套、合理的供排水体系,目前尚有1000亩已经整平的耕地耕地还未进行开发而弃耕闲置。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借助现有的水利配套设施,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动粮经比例的缩小,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在目前状况下xx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二、抓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利用紧邻灌区的灌溉优势,大力发展冬枣、薄荷等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薄荷每亩投资110元,第一年收入在500元左右,自第二年每亩收入1200元左右,今年要搞好村里180亩薄荷的种养管护和销售,条件成熟时,再进一步膨胀产业规模,成为该村种植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xx乡积极推进冬枣产业化经营,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具有相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如果利用紧邻xxx灌区的灌溉优势,发展300亩密植型冬枣圆。每亩按110棵,每棵7元计算,需投资23.1万元,具体资金筹集渠道为:为增强种植户的管护责任感,由种植户每棵承担2元,争取上级资金(市局现在在该村包村)扶持16.5万元,每棵5元,种植完成后,每棵补助2.5元,明年按成活率,每棵再补助2.5元,由于冬枣可以进行枣粮间作,第一年不影响粮食生产,第二年开始结果,每亩年收入可到1500元,人均增收900元,进入丰产期后,产量和效益将大幅度提高,与种植户签定种植合同,待有效益后,所投资金分期收回,用于该项目的滚动发展。使冬枣成为xx村种植业的支柱产业。
继续重点支持发展种养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我局工作组投入资金6万元,同养殖户签定了小尾寒羊和波儿山羊杂交养殖养殖合同,现在存栏量已达300多头,一只种羊的年效益可达700元,群众们发了“羊”财,积极性很高,如果因势利导,继续膨胀养殖规模,再购进波儿山羊母体和小尾寒羊,用于小尾寒羊和波儿山羊杂交的发展,可使该村的波儿山羊杂交体存栏量达800--1000头,成为该村的养殖龙头产业。人均年收入增加800--1000元。
利用村北空置的荒地进行水产养殖,目前市县包村工作组正在积极的筹备,准备投资5万元,利用紧靠干渠的水源优势,开发荒碱地100亩,进行河蟹养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xx村目前有两个自然村,五队在xx的东南部,出入道路仅靠一条土路,一遇雨雪,泥泞不堪,交通隔绝,村民深受其苦,成为阻碍五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经与村两委商定,决定由包村工作组投资1万元,为该村五队修建500米长的道路一条,新建穿涵一座,以改变五队的交通状况。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有关要求,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搞好文化大院建设,以此为根据地,积极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致富技术,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十一
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现就我区经济建设和发展,谈一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对于我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可以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来进行一下分析和说明。
从纵向比较看成绩显著:
____年我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__.__亿元,比____年增长___%,gdp达到__.__亿元,发展速度是可喜的。
产业结构状况进一步改善。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____年_._:__:__._发展为_:__._:__._。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例明显提高。
____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____万元,比____年增长___._%,年均递增__._%,是**区财政增速最快的时期。
从横向比较看差距明显:
我区的经济增长虽然较过去有了很大增长,但由于经济总量增速缓慢,势必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区的经济增长较之全市其他县区仍然落后。
产业结构仍有调整空间。相对于发展较快的地市区,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仍处落后,一产和三产的比重仍有进一步调整空间,从而达到最佳的配置。
财政收入水平仍处落后。我区财政收入较之往年有大幅提高,但部分原因归结于财政政策的部分改变,以及全市财政收入提高的拉动作用,在与全市其他县市比较来看,仍处于落后。
通过以上的分析表明,我区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发展成果,但与先进地市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反映出我区经济发展仍有巨大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我区经济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和薄弱环节。
_、我区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使得经济发展总体缺乏特色。特色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而我区的经济发展趋于粗放型发展,缺乏“亮点工程”,宏观调控应在此问题上发挥其作用,积极引导特色经济的发展。
_、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企业对于我区的发展环境仍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不敢果断投资,需进一步放宽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消除企业的顾虑。
_、对民营经济的发展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较为混乱,缺乏有效监管和扶持,这方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_、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
_、投资总量相对较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强。投资是扩大再生产、改善基础设施、改善劳动手段和技术装备手段的重要途径,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和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物质基础。我区投资总量不仅不能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增长,还导致再生产能力不能持续扩大,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低水平的投入,不仅对当前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还影响未来的发展后劲。
_、消费需求不足,对经济的拉动力偏弱。由于诸多方面原因,我区消费水平较为低下,然而刺激消费难度大,消费升级步伐缓慢,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我区经济工作的对策。
_、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从区域经济看,民营经济已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从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民营经济的发展还有巨大潜力。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膨胀民营经济,一是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对民营经济的政策要尽可能放开放活,在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二是要积极引导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兴办“龙头”企业、“龙头”市场,发展具有技术支撑的高效企业;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大众、低质产业产品中退出,发展特色经济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引导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姻结缘,提高民营经济整体素质;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大胆参与市场竞争,开拓更大市场。三是要优化发展环境。良好宽松的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借鉴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区的经验,多引导少指责,多扶持少限制,多服务少处罚;先放后导,先予后取。四是要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律宣传,加大对“三乱”的查处力度,废除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依法制定一些保护、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_、抓支柱、抓骨干,促进名牌企业大发展。要依托现有的基础,进一步抓住机遇,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尽快确立区域竞争优势,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_、鼓励工业企业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高增值。从增强发展后劲看,要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壮大财政实力,必须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让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垂直配套的产业分工体系,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_、重视利用资本市场,解决推进企业所需的资金问题。长期以来,资金短缺始终是困扰我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加之,企业经济效益差,流动资金周转缓慢,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意识增强,各项贷款急剧收缩,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解决资金短缺,需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重要的是利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问题。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十二
xx~xx年特别的寒假里,在学院领导的号召下,我决定于寒假期间开展主题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奉献青春促和谐”大学生志愿者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准备调查我镇的经济发展状况。
我于xx年1月17号返回家乡,但很不幸,我一回到家乡就下了连续10几天的雨,并且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在2月3号那天还下了很大的雪,随后就连续性断电,一直到正月初五。由于天气的影响,把我原来的计划全盘打掉而不能更具体的调查。以下是我的几方面的调查结果:
我的家乡位于粤北的xx县黎埠镇,小北江中游,位于国道107线和清线一级公路互通处,距县城25公里,到广州约185公里,离小北江河不足10公里,可直通清远、广州珠三角工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有丰富的非金属和金属矿产资源,尤其是石灰石、白石资源和选矿储量更大,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属亚热带雨林气候,风景优美,人口多且密集。
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初级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类主要有:水稻,蔬菜,桔子,李子,马蹄等;养殖业主要有:猪,鱼,牛,鸡等。
另外,近年新兴起了一些小型企业,有:黎埠重质碳酸钙工业园区﹑xx县黎埠镇粉体加工基地﹑深装总公司精细粉体加工厂﹑中矿实业有限公司﹑盈达矿业有限公司﹑11万伏变电站﹑机砖砖厂等。
在寒假期间,从家人(本人是出自农民家庭)和本村一些农民口中得知种一亩水稻所需成本数据:
从数字上可以看出,如果单纯靠耕田种水稻为收入,根本上无法维持现在的基本生活,也因为如此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出外打工,他们每年每人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
通过过年拜年时,从亲戚朋友口中得知,现在年轻人不会留在家里耕田了,宁愿出外找500元一个月的工都好过在家耕田种地(因为搞养殖业一没技术二没有本钱且很辛苦)现在都留下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在家了,偏僻点的地方都没人耕作了,老人带着小孩在家养些家禽罢了。
不过我看见很多人把田租给别人耕做,有些被别人承包统一耕作;有些就起了很多猪舍养起了数十到数百条猪,在镇的集市上政府还用广告做各方面的宣传,近年来国家免学杂费,免税收对很多家庭的贫穷状况有很大帮助且镇上新兴起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一些家庭的收入。
总体上来说,经过党和政府的努力,我们镇的总体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这是很多村民一至同意的)现在普遍家庭都盖了洋楼了,且交通通讯设备都跟上来了。但与此同时我也深深的认识到,我们镇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也就是说我们镇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我在寒假里发现的一点问题:
a全民总体素质底,特别是农民;
b收入微薄且单一,农产品种类少且粗,收成底;
c人口多,劳动力少;
d交通算不上方便;
e没有自身特色产业,自身资源没利用好。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e整顿党员政府干部不良作风,严惩污吏,真真正正为人民服务。
当然的,要克服自身不足是不易办到的事,但我相信只要有步骤的实施,一定会发挥好我们镇优越自然生态环境的,我们的镇也会更加富裕的!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十三
[提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本文就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够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离不开经济支撑,经济能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一切物质所需要素。比如像日本、美国这些发达国家,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十分健全,覆盖比较全面。在美国,居民遇到危机情况可以拨打911呼叫求救,短时间内公民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这是其他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难以达到的高度。在非洲、印度这些欠发达的国家,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够健全,总会有小孩因为饥饿失去生命,而政府却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可见,经济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能够使社会始终处于健康、协调发展过程中。中国的gdp总值比较可观,但人均生产总值比较低,根源就在于国人的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提高农村的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市场内需,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此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老百姓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能够解决社会矛盾,稳定社会。整个社会达到相对和谐的状态,更能拉动经济的平稳增长。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水平有差别。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的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高于乡村的生产总值,城市的人均消费总值也高于乡村的人均消费总值,相应的,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普遍高于乡村,比如城市的环境有统一规划,有清洁人员负责城市环境的绿化与整洁。城市有公园,并配备相应的公共设施,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条件;而在农村,农民的垃圾通常是自己随处扔置、无人管理,也没有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对比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社会保障水平高低不同。
(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步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比如,人们存在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一方面虽然公民的平均工资有所增长,但与此同时,物价也不断上涨,特别是房价的飞涨,很多人成了房奴、车奴;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导致现在的80后和90后都要面临两个人赡养4个老人1个小孩的巨大生活压力,国家却没有相对健全的制度来缓解这种社会矛盾。在看病方面,很多公民表示“病不起”,一个轻微的感冒,到医院去做个检查、拿副药就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更别说什么大病了。这说明我国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在就业方面,很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很早以前一则闹得沸沸扬扬的关于“清华大学毕业生当屠夫卖猪肉”的新闻,还有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等新闻报道,这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也说明了我国在就业方面的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各方面的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
三、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建立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根据城乡人民的收入状况、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调整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让社会保障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比如,城市居民的收入高,但物价也高,如果看似不断增加的工资只能勉强与不断上涨的物价持平,这样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就会加大,并不能过上和谐舒适的生活。根据经济的发展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求物价部门根据居民收入情况和消费情况对商品价格作出规划,防止因物价过高导致居民生活艰难的局面。
(二)构建城乡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生活群体,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社会财富再次统筹分配的作用,为农村居民和生活没有保障的居民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这样能够缩小城乡的贫富差距,构建社会和谐。比如,现在实施的田地补助保障措施,就是保障农民在自然灾害的意外情况下,尽管没有收入来源,但有政府的补贴来维持生活。又比如农村合作医疗的举措,就是为农村居民看病求医承担一部分费用,为他们的健康提供资金上的保障。
(三)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一方面要使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到农村及边远地区,让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这种社会保障福利。比如,山区的孩子上学难,政府应该派相关人员深入基层,详细了解山区的情况,根据当地的情况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山区建设学校等,让孩子接受教育。此外,也应该建立相关的教师志愿者保障制度,鼓励城市的年轻教师去山区支教,提高山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社会也应该建立全套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居民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享受到社会保障,比如从就业到住房、从医疗到养老等等,使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
(四)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政府在合理的情况下,应该增加社会保障方面财力的支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文明和进步,更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平衡和稳定是极为有利的。比如,现在最紧要的住房难和看病难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这两方面的资金投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针对住房问题,可以推出经济适用房这些社会保障措施;针对看病难问题,可以发放医疗卡等社会保障措施。
四、结语。
社会保障的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发展。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相应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更多的公民享受到更多的社会保障福利。
主要参考文献: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十四
良好的商务环境是企业进行投资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政府努力的`目标.本文从广义的商务成本出发,从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市场条件、国际化程度、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部门服务和居民生活5个维度建立城市商务环境的指标体系和理论评价模型,并选取长三角洲的11个城市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作者:刘斯敖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24刊名:北方经济英文刊名:northerneconomy年,卷(期):2008“”(12)分类号:x3关键词:商务环境指标体系长三角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十五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达到一定阶段的的产物,市场经济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上起到了调节功能。我们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很多地方都为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使其不断地发展,其中表现在:市场范围的扩大、种类的增多、法规的完善;市场的发育程度、主体的自律自主意识以及消费者的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的自律、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等。进而对其进行了优化和改良。而且市场经济的合理性、有序性的发展是依附于工商管理的不断发展,其两者是互补和相互完善的,进而实现了共同发展的关系。在一个良好信誉制度的经济环境下,如果缺少相应的法律制度,那么这个经济将无法运行下去,难以使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只有交易的双方充分的自觉维护信誉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才能上去,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发展。在政府,各部门职能是一一对应的,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工商管理部门在经济行政管理系统上有着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经营主体都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仅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在另一方面还要贡献于社会。就长远来看,工商管理部门要做好市场经济主体的引导,使其向目标的长远发展努力奋斗,还要以安全、公平、诚信的环境为前提,使他们在良好的信誉和经济秩序下发展。所以在经济环境下,要充分的强调信誉制度,在强调的同时,也应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制约,是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这就体现了工商管理的地位,只要双方在交易过程中自觉地维护信誉,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和发展才能提高。工商管理部门在对待管理和引导的关系上,一定要以正确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发展经济,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从大的层面来讲,利益是共存的。在当今市场经济中,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牵制着所有的经济主体,而工商管理部门对待经济主体的问题上必须监督到位、严格要求,要明确国家的利益最大,但是事实表明商品经营者的最终目的是将自己的利益最化,就会不顾国家的利益来实现自己利益,继而使国家利益受损。与此同时,我们要早发现对他们进行劝导纠正,引导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我们要对症下药,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1)对于他们产业的发展我们要引导其向最基础的方向发展。(2)引导产业转行对其严格把关,比如象一些设备陈旧、销售效益不佳、污染厉害的产业进行引导转行,在其转行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使企业的改革科学妥善地进行。
二、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进行完善有着推动作用。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是互补的,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的不断提高,其生产关系同时也要进行调整和提高,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类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从一开始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商品经济还不复存在,直到进入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时,商品经济才活跃了起来,并在交易的活动中,经济主体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独立的现状,其主体的利益关系在两者之间产生的,其渠道是通过商品交换和生产进行的,但在这样的模式下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了。首先,鉴于经济主体的单一性,其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然而在满足了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却与国家的整体经济目标相违背了,所以对于这类情况我们要及时调整和整顿,但是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再加上市场的手段也是力不从心,不尽人意,市场的弊端还是存在的。这时就需要工商部门的管理,在其管理范围内有效地运用其手段和政策措施进行协调和监督。另外,单个经济主体以谋求自身的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加之在其相互间的交易活动之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差异,会促使激烈的'市场竞争,会直接导致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出现更加激烈的矛盾,甚至激发新矛盾的出现。这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对实际市场的现有情况加以考虑,以建立和维护有序、公平和开放的竞争型经济市场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干预各个利益主体进行的交易活动。最后,我们将范围扩大到世界市场领域当中来,世界性的市场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进行交易活动。但是和个体经济一样也有自己的利益需要。对商品市场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冲击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外汇制度、倾销以及资本流动贸易的限制。所以工商管理要扩大、提高,解决和协调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交易的公平性、交往秩序的和谐性进行更好地维护。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经济主体在对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化了,引起矛盾的根源是生产力的进步、发展和生产关系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由于市场的调节机制过于单一、不够完善,其制约力度有限,所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效地维护、管理监督市场经济,就势必要求工商管理的机制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发展。
三、结束语。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工商管理部门要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就要对各项的职能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整合。这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使得工商管理部门有了创新意识,加快了管理的步伐。为此,我们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使经济建设发展更快的同时,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职能的发挥的力度最大化。总之,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发展是相依附的,工商管理牵制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它的完善是重要的。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十六
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是人们容易混淆的两个社会学概念。其中社会保障是国家或政府通过立法的手段,保障社会贫困群体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安全性制度模式;而社会支持,是指社会网络通过一种物质或精神化的手段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进行无偿性支持的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模式,这两种行为模式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合理运用,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保障形式以及社会支持这两种制度形式是截然分开的形式,但是,在运行及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以及相互融合的关系。这两种社会形式会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但两种形式在针对主体时,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于社会保障而言,是制度化的经济资源分享机制;社会支持,主要是指广泛的正式或是非正式的融合机制形式。因此,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两种形式的发展需求,正确认识社会保障以及社会支持的基本内涵,掌握内在的联系性以及主要的区别。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
社会保障,也被称作社会安全。其主要的内容是指,国家通过基本的立法,积极动员社会中各个方面的资源,确保没有收入、低收入或是遭受意外的公民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可以保证劳动者在年老、失业、生育等情况下可以确保自己的基本生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提高我国国民的基本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或政府,其中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过程中最高的权力机关,而政府作为执行国家基本权力的集体代表,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是其主要的职责,社会保障是国家或政府政策建立以及立法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形式。而社会保障的客体,主要是社会中的贫困群体。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整个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全面满足社会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而社会保障中的具体内容,是根据基本方式的差异性划分为四种基本的模式,分别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社会保障的基本手段,主要的形式是立法,国家或政府所实施的社会性行为,是通过法律得到充分保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通过制定法律形式的建立,为社会中贫困群体的日常社会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二、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制度形式。社会制度以及社会行为,这两种实施形式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中社会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之上的基本社会结构,主要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以及基本的制度模式及规则,是社会行为中的规范性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立法而形成的基本模式,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活动形式,社会保障具有一定的.变异性、稳定性和阶段性。这种保障形式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平,在根本上保证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稳定。
三、社会支持的基本内涵。
社会支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是客观支持的,主要包括援助以题与对策问及社会中网络化以及社团性的服务关系;另一种是主观支持的社会模式,这种形式主要是指个体所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在整个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要科学进行相关制度形式的界定,从根本上保证社会支持的周延性、确定性,从而为整个社会支持制度性的建立提供充分的保证。对于社会支持的主体而言,主要是社会支持的实施者,将这种主体界定为社会网络是较为合理的,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网络是范围相对较为广泛的,在这种网络形式的建立过程中,可以充分满足社会关系的稳定性发展。社会支持的客体,主要是社会支持的接受者或对象,有些学者将这种群体称之为社会的脆弱性群体,对于这类群体而言,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自身的力量很难维持基本的社会生活,所以是社会支持的主要对象。社会支持的基本特征通过对社会支持中主体、客体以及相关内容的充分了解,可以充分地掌握这一内容的周延性、确定性,但是在整个内容界定的过程中,应该准确认识到其中的周延性以及确定性只是基础形式,而抽象性只是表述性的要求,本质性的问题是关键性的因素,因此,在研究社会支持的过程中,应该站在社会行为的角度对整个内容形式进行充分了解。
四、社会支持的本质性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社会性,也就是说社会支持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模式,在内容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社会行为以及历史条件的约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社会性的基本特点;第二是选择性,也就是说,在社会支持制度建立的过程中,社会主体在执行社会支持的过程中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这种选择性主要是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相互制约所产生的;第三是无偿性,也就是说,社会支持是对社会中弱势群体进行无偿性的社会行为,社会支持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并没有经济学中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无偿性的支持模式。
五、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的联系。首先,对于两种制度形式而言,历史的起源是相同的,这两种制度形式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在整个社会形式形成的同时,人们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就是通过相互支持、相互依存而生活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人类社会建立之初就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其次,整个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其客体是相同的,只是内容表述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虽然存在着内在性联系,但是,在整个内容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性。首先,对于这两种制度形式而言,主体存在着差异性,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而社会支持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及政府,还包含着群众及个体;其次,内容制度上存在着差异性,对于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而言,主要是满足贫困群体的基本物质生活,而对于社会支持而言,既要满足社会弱者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社会弱者的精神生活需求。
六、把握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内在联系的意义。
对于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而言,在整个内容形式的建立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社会保障是一种内在的社会支持,主要是指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支持的历史起源、客体形式以及目的都保持一致,只是在主体的认知过程中存在着外延上的差异性。而在现实的生活过程中,人们比较重视社会保障内容形式的建立,对于社会支持没有得到更多的认识,从而出现了用社会保障取代社会支持的现象。通过对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的分析可以发现,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大于社会保障中的相关内容,所以,若想通过社会保障取代社会支持是不合理的。因此,应该正确认识到这两种形式的联系性,从而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建立起系统性的制度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存在的基本问题,从而为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的重要作用,通过两种形式的充分应用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将基本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有效结合,从根本上实现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保证。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十七
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而形成的凝结在人体内的知识、技术和健康的总和,它具有不可转让性、收益递增性、外部性、可积累性等特点.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动态性、风险性、投资者与收益者的不完全一致性以及收益的时滞性等特点.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它有利于知识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吸引外资,实现收入平等化,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平衡发展.
作者:石修俊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300074刊名:孝感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xiaoganuniversity年,卷(期):200323(5)分类号:f240关键词:人力资本作用经济发展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十八
摘要:详细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用、集安市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的做法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产业化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利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通俗地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是将发展方向一致,或在一个发展链条的农户或经营个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比较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用。
1.1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使特色农业得以发展,围绕人参、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1.2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搭建了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得小打小闹的分散经营得到整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取得了一定的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农民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1.3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挥本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优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1.4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改变了观念,使农民意识到组织起来加强合作的巨大力量,增强了他们致富的信心。
2集安市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
集安市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本土特色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使辖区专业合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三个方面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2.1培育本土特色经济,壮大产业链条。
针对辖区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帮扶成立一批特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惠丰人参专业合作社、小江南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冰葡萄专业合作社等。
合作社的成立既解决了产品卖难的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像这样针对本村特点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在很多村实行,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
在加强合作社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财务人员培训工作,并多次组织人员发放宣传单、相关法律文件等形式进行入社服务,集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朝着特色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前行。
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帮扶措施。
集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争取资金,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每年都争取到省政府扶持资金,如为开发区隆盛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开发区福田养猪专业合作社争取了省级项目资金30万元。
同时以建行为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业务开通,多措并举进一步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争取资金的同时还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在集安市农村经济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各乡镇农经站为第一服务点,近距离、无保留地帮助和指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并为其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咨询等服务。
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协调相关部门适当降低登记准入“门槛”,使农民尽快的组织起来,走合作之路,让农民真正触摸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2.3加大“典型社”宣传,提高辐射带动作用。
选取部分组织完善、独具特色、经营规范、效益突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宣传,使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典型户”的发展及其收益,激发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热情。
同时加强对各合作社的账务指导工作,帮助收集相关致富信息及相关惠民政策,为他们提建议、想点子,及时化解经营中遇到的难题,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
据统计集安市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15个,加入农户15750名,带动农户1万余户。
3今后发展方向。
3.1提高认识、加强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市委、市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2典型带动、全面推进。
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做好典型的培养、宣传和推广工作,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此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目的。
3.3规范管理、创新机制。
要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合作社的规范工作,在发展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运行机制,指导合作社向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济共同体,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2]毕洪波.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17):10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十九
摘要: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基础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基础设施的投资方面起到调节的作用,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逐渐成为了我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关键领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利用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实现内部需求的扩大、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以及研究。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前言:
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存在着间接性和直接性的促进作用,对于整体提高交通运输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城市如果想获得快速的发展,就应该先解决其交通运输方面的问题,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练习,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资源的有效利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外交流开放扩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都与交通运输紧紧相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路运输与轮船、飞机、火车等相比更加灵活,能够覆盖和延伸的范围比较广。
一、交通运输是社会生存的关键基础。
交通运输实际上就是指运用运输工具和设备,在消费、交换、分配以及生产四方面领域之内,有效实现物和人进行位移的过程和活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都与交通运输。人类在发展中为了生存应该进行不断的物质生产,在实际的生产活动当中,劳动者、劳动产品、劳动对象以及生产工具等都会发生一定的位移。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所具有的重要性也在日渐提升[1]。
任何的企业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通过交通运输在市场当中获得工具、设备以及原材料,将产品转变为商品,想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要通过交换或者是买卖,而这样的运输过程就是需要交通的参与。因此,是社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不能够缺少的关键环节。针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也发挥了非常大的支撑作用。交通运输对于地区的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等不同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和保障的作用。因此,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是不能够缺少的前提和基础。
二、交通运输的发展应该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运输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量将相应增加。我们把交通量增长率和这种关系的国家的经济增长被称为运输弹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要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它要理顺生产关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增长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这种关系限制了二者并将它们连接起来[2]。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增长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给运输带来了更大的需求,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交通会导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交通发展的具体表现,导致产业结构的改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改善城乡结构,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消除贫困是投资型政府扶贫,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质量,大大缩短了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促进人民生活水平m入高质量阶段。由于国民生产总值始终反映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因此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可以清楚地看出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作用。
区域经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交通运输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是复杂的、密切的,二者是多层次、多层次的互动关系。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整体,与一定的空间范围相联系,由经济单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双重属性结构特征和空间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大面积发展,区域经济运输的好坏往往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有没有保证一个良好的运输系统,这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没有劳动量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现实,最终将难以成功的大规模发展,更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对区域经济产生了反作用力。区域经济是交通运输子系统的基础和服务对象,各经济部门的原材料和产品在运输领域的人员流动是由区域运输子系统完成的,区域经济水平决定着区域运输的发展水平。
不仅要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还需要考虑协调交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研究交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遵循交通运输业自身发展规律。交通运输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以满足需求为目的,在运输需求的规模上发展。在任何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和物空间置换的需求,是交通运输业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基础。没有运输需求,没有运输的运输业是不可想象的'。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西方发达国家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产生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高潮。因此,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需求规模适度,是交通运输业发展最基本的边界。众所周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力量[3]。发达国家先进的运输系统使发展中国家的运输系统相形见绌。人们往往比较发达国家的人均道路长度为目标。但是先进的交通系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技术、资金和丰富的资源,这就需要经济的发展。毕竟,交通运输业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才能成长的行业。
结语: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的增长过程中交通运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生产、消费、交换以及分配有机融合的载体,促进交通运输的经济发展有助于我国社会稳定与和谐以及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对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交通运输以及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进一步发展、培育以及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并且在这过程中还应该实行非常有效的管理和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长远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二十
论文摘要:地级威海市建立以来,在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威海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威海市生产总值以年均18%的速度递增,先后荣获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优秀旅游城市群、联合国“人居奖”等称号。坚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一、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坚持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生态建设,二者相互促进和互利双赢。主要抓四个重点。建立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和节约型产业结构。按照“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发展思路,通过建设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和海产品加工出口“三大基地”,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积极培育运输设备、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群”,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层次。优化生产要素投向。从资源小市的市情出发,优先把土地、淡水等要素向投入产出率高的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知名品牌集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加大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集约利用资源,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为避免陷入“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在产业项目审批上,坚决实行环境一票否决制,所辖三市综合经济实力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在经济长足发展的同时,城市空气质量全年有一半时间达到一级,达到了国家自然风景区标准。
二、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世界精品城市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促进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相得益彰,努力打造“居住在威海、创业在威海、成功在威海”的城市品牌。突出抓了五方面工作。提升规划的龙头地位。树立“一体化威海”发展理念,编制覆盖全市范围的城市总体规划,促进中心市区与所辖市区间的对接,建设组团式的城市群。大力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围绕打造世界精品城市,以公路升级、铁路提速、港口扩建、机场开放为重点,展开了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坚持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空间结构融为一体、基础设施系统配套、生态环境相互融合、环境面貌各具特色、城乡人口素质优化的城乡发展新格局。积极稳妥地调整镇级区划。根据发展的需要,将原有的72个镇合并为50个,鼓励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聚集、转移,努力把乡村建设成城市的生态圈。优化整合工业园区。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原则,采取“小园拼大园、大园接大区”等方式,对全市的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避免要素分散、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
三、生态改善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威海得以扬名、聚集人气、创造商机的重要优势。这一优势既要靠现有的环境资源在利用中不受破坏,同时又要不断改善和培育。多年来,以创建生态市为目标,将改善生态与保护环境摆上同等地位,同步推进。重点做到“三个提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广泛开展了“碧海、蓝天、青山”行动,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五小”工业、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强化滩涂、湿地和海岛的保护。实施“绿化、美化、精品工程”,提升城市的精美程度。搞好城市绿化立体化、园林化、森林化和城郊一体化,从在城市里建花园,转变为在花园中建城市;先后实施了“换新装”、“戴红帽”、“改门脸”和“光亮工程”,城市旧貌换新颜;坚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雕细琢,精挑细选,努力做到件件是精品,处处有文化。围绕建设现代人居城市和旅游目的地,提升城市的生态优势。中心市区体现“海在城中、城在山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风格,形成高处山头翠绿、中间红瓦淡墙、低处碧波荡漾,山衬水托、交相辉映,全年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市整体风貌。
四、政府推动与社会行动的关系。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公益性、社会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主要建立完善了“五个机制”。政策协调机制。把生态市建设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在实施中坚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建立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领导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纳入考核体系,与经济建设成效同等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政绩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多元化投入机制。在保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生态建设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上。舆论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环境安全和生态忧患意识。社会化参与机制。建立了城市容貌义务清洁日、生态绿化包山头等制度,设立了多渠道的监督网络,调动社会公众积极投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伟大事业。
社会帮助与经济发展篇二十一
针对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人才引进战略的实施,加快科技进步,促进高科技、高消耗、高环保技术的开发,通过加强教育发展和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2加快产业化结构升级,推进企业清洁生产。
加快产业化结构升级,加速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进程,逐步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重点调整高污染、高耗能的老旧工业企业。以“耗能减量化,回收再利用、资源节约化”为原则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
3.3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将和谐观念深入实践,把环保意识深入群众,形成全民参与的环保行动。摒弃城市发展的效率模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城市经济环境进行系统的协调,建设和谐美好的城市家园。
4结束语。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和明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相辅相成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好,经济发展才有后劲,经济发展的成果才有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才能不断得到改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关系处理得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处理不好则一损俱损。
参考文献。
[1]龚大金.谈谈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j].经济师,,(4).
[2]万黎琴.浅谈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j].经济纵横,2007,(6).
[3]林道辉,沈学优,刘亚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
[4]张金华.正确处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几个内在关系[j].中国商界,,(12).
[5]李永军,侯文超.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并重[j].河南城乡经济报,,(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想(汇总17篇)
-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热门17篇)
- 研究报告的写作要点(精选23篇)
- 乡镇极端天气灾害的应急预案演练方案(汇总17篇)
- 钢铁企业员工的先进事迹材料范文(20篇)
- 三年级机器人作文技巧(热门17篇)
- 教育管理部门通知函范文(模板13篇)
- 物业管理实训报告总结(优质14篇)
- 历史类作文主题推荐及写作方法分享(热门16篇)
- 民政局工作计划解读(优质21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