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5 21:54:04 页码:12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优质19篇)
2024-03-25 21:54:04    小编:QJ墨客

影视剧是一种通过影像和声音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写总结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连贯性。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一

“把最危重的人送到我这来。”

——题记。

“钟爷爷是谁?”对于母亲说钟南山院士出来治疗“新冠”了,我表示疑问。“钟南山”不是一座山吗?我自己琢磨着。后来,母亲讲述了十七年前的那场无硝烟的战争。

那是在20,钟院士出来抗击“sars”,他成为了人民心中的“战斗英雄”。而这次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这个84岁的老爷爷又来到了一线。我对于这个感染人数显眼的数目所产生的害怕、紧张和忧虑的心态,突然在聆听了这段故事后松弛了下来。

他是一座山,是人们心中可以信任的依赖。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出现,人们的忧虑和愁苦好像风似的一下就飘走了。当在手机上近距离的看到他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的次次身影后,我不禁为此敬佩与感动。

接近九十,耄耋老人,银丝飘飘,头发散而不凌乱,眉头半锁,好像思考着:怎样才能治愈患者。眼光深邃,目向远方,带着一丝对人民的愁苦和战胜疫情的自信。嘴巴紧闭,为人民为国家鞠躬尽瘁,青筋暴露,喉结突出,显示出他的坚持与他84岁的高龄,者就是钟南山院士,一个令人敬佩与感动的无双国士。

自从武汉“失守”后,很多人逃出来,而他却走进去,他是一个勇敢有担当的逆行者。“新冠肺炎”是一个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从每天像火箭一样上升的数字上能够看出来。但他毫不畏惧,奔抵武汉。他只戴了一层薄薄的口罩,但是他仍然去传染性最强的医院。

他告诉我们“没事不要进出武汉”,他却无私奉献直奔武汉。

他告诉我们“出门要戴口罩”,但他去传染性极强的医院却没穿防护服。他曾说过“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短短几个字却流露出他的担当与毫不畏惧的风采。

他告诉我们“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他却不顾自身安危去了患者极多的医院——金银潭医院。

他那种捐身赴国难,视死如忽如归,无私无畏,勇于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让我不禁敬佩与感动。“为天地应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就是一座“山”。一座不会倒得山,一座人民的靠“山”。但,铁打的人也会累倒,愿钟爷爷保佑身体,寿比南山。

致敬钟南山院士!这是一座坚强的山!也是一座让我为之敬佩的山!更是一座让我励志学习,发愤图强想要成为的山!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灯塔老人一一钟南山【四】。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三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尽管这样,却依然有人不畏不惧,挺身而出。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短短十二字,落地有声,铿锵有力。

十七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了出来。从非典出现到消失的一年时间里,他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将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顾风险地救治病人、寻找治疗的方法。在上级说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衣原体时,说非典得到控制时,他顶住压力,说了真话。他说:

“非典的元凶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

“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没有到位!”

两句话,犹如平地惊雷,响得叫人害怕。

非典消失后,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荣誉。他却重归于寂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今,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蔓延至全国,来势汹汹。耄耋之年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出山抗击疫情。他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说这句话的两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汉。在疫情面前,他同十七年前一样,实事求是。坦然道出这次肺炎会人传人,叮嘱大家出门要戴口罩。

他,犹如在无边阴霾中生出的丝丝光线,驱赶了黑暗。而人们只要见了“钟南山”三字,便不觉惶恐,只觉心安。

他是“身着白衣,心有缎锦”的白衣天使;是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刚正之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无双国士。他是钟南山院士。

令人更加动容的是,我们中国,有无数个“南山”。

他们在国难面前,在酷暑与严冬中逆着万千车流,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勇敢交锋,以自己的身躯为大家小家筑起守护的长城。他们将自己放下,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

你听,那一个个热血的心跳,那一次次跳动的脉搏。你看,他们是无畏的勇士,他们是逆行者。逆行者,永不被打败。

人的一生是万里山河,来往无数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哪怕用微弱光芒,也要把天地开创,这便是中国的脊梁。

愿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愿我们可以常见“南山”,愿南山之外更有南山。

2020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我敬佩那面对元朝高官诱惑仍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我敬佩那面对弹尽粮绝仍坚持抗日的杨靖宇,我敬佩那面对凶恶的反动派仍宁死不屈的夏明翰……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都值得我们敬佩。可我心中的英雄,还有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而且是当之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

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与死神争夺生命——老人,变成了战士。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时,他依然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现在,在肺炎的情况危急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的信念。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让我们向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四

1936年10月出生,福建厦门人,侨眷。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南山,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并留校任教。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到广州医学院进修。1975年与人合作从扁桃体中提取出转移因子,并应用于临床。1979年至1981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伦敦大学圣巴费勒姆医学院学习。钟南山在英国进修期间,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钟南山暗下决心为祖国争口气。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1981年回国。1983年研制成功微型最高呼气流速仪,填补了国内空白。

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分会理事。

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

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

1998年6月起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

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医学会七任会长中的第二位学者,此前多年,中华医学会会长一直由各任卫生部部长兼任。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现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医学院院长、广州市科协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高氧/低氧与肺循环关系研究。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学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中国呼吸疾病科研与临床医疗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

钟南山-抗击非典。

2003年中国局部地区发生sars疫情,国外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势力借机丑化中国。钟南山作为防治sars的权威专家,利用经常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机会,实事求是地告诉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发生的sars事件,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2003年5月28日,钟南山应邀在全美胸肺学会(ats)上作了《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发病情况及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他专业、开放、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的辩论风格,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著名的cnn电视台在《今日美国》中评论“中国大陆的sars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令人鼓舞”。钟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势力借sars事件丑化中国的“话语垄断”企图,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五

84岁,耄耋之年,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不禁让网友慨叹:“大国重器,国士无双。”

照片中,钟院士坐在嘈杂的餐车一角,他正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面前摆着文件和电脑。又是行程满满的几天,连轴转的会议、奔赴疾控中心、上媒体直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恐怕年轻人也吃不消。

不少网友说,“听见这个名字,犹如吃下定心丸”;但也有人表示,“年轻人也要赶快成长,钟教授如此辛苦,除了敬意,怎能没有愧疚?”

的确,照片之所以刷屏,因为它表达出了人们的复杂心情,这里面既有对这位高龄院士的崇高敬意,有对奋战在一线的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敬意;也是在传递一种相信——在疾病面前对医学科学研究者的相信,对战胜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的相信,更是对广大医护工作者平安归来的相信。

钟南山院士,成为这场对抗肺炎战役中的一个清晰身影。然而还有很多的医护工作者,在蓝色口罩和厚重的防护服下,被模糊成统一的形象。

人们或许辨别不清他们每一位的模样,但崇高的医师职业道德却闪烁在每一位普通的医护人员身上。

当医护人员在发热病房坚守432个小时夜以继日,人们能感受到他们身心的疲累。当同济医院志愿者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申请书,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女医生写下现代版“与夫书”时,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他们也是父母、孩子、伴侣,却选择在生命危险面前,兑现救死扶伤的诺言,承担医者父母的责任。

面临危险,始见英雄,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是隔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防护服后凝重的眼神、坚毅的表情,与时钟争分夺秒的身影,凌晨时依旧灯火通明的医院……这一切,让这场战役变得不再抽象。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单单是政府部门或者医务工作者的事情,它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

谨遵医嘱,这四个字在此时格外具有分量。

平时热衷养生、迷信野味滋补的人,要提高警惕,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尤其是在春节、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大,更不能轻视疫情。

无特殊事项不要去武汉,武汉市民尽量留在武汉,有疑似症状及时到医院门诊检测,每个人加强防护戴上口罩,少去人群扎堆的地方,养成勤洗手、不吐痰的好习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在保护他人,保护那些奋战在生死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

有网友说,妈妈本来有点为疫情恐慌,但在电视里看到钟南山,就跟她爸说:看到钟南山,我心里就踏实了。她爸说:我也是。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六

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

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七

近日,钟南山院士团队通过实验室分析,新冠疫苗第三针接种异种疫苗可增强效果。钟南山院士认为,加强免疫势在必行,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

据“广州新闻发布”微信视频号4月11日消息,钟南山院士近日表示,“最近刚刚在《naturemedecine》上发表研究结果显示,巴西很多老百姓打中国的疫苗,打两针的(科兴灭活)疫苗,对新冠病毒的感染起到55%的预防(作用),对重症起到82%的预防(作用)。在180天后,第三针接种mrna疫苗,它的预防作用和对重症的预防作用,都有明显的增加。加强免疫势在必行。”

“根据在真实世界里观察的结果,三针灭活疫苗和三针mrna疫苗,对奥密克戎重症发生率的结果是相似的。”钟南山表示,“通过我们实验室对疫苗免疫原性的分析,观察其抗体的产生以及细胞免疫的能力,两针灭活疫苗接种以后,使用一针的异种疫苗,不管是mrna疫苗,或者是现在已经有的腺病毒疫苗,或者是国产已经有的亚单位蛋白疫苗,不管是哪一种,不要往同一种打,而是混打,其中中和抗体水平、特异性cd4水平的活性,都比三针的灭活疫苗高。”

钟南山院士表示,“根据这个情况,我自己第三针打的是智飞的疫苗。所以根据我国动态清零的战略,不单是要减少重症率和死亡率,同时要减少感染率,这样才能够达到动态清零的目标。所以从目前学术看法,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是比较可取的。当然,这需要更多的真实世界证实。”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八

84岁,耄耋之年,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不禁让网友慨叹:“大国重器,国士无双。”

照片中,钟院士坐在嘈杂的餐车一角,他正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面前摆着文件和电脑。又是行程满满的几天,连轴转的会议、奔赴疾控中心、上媒体直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恐怕年轻人也吃不消。

不少网友说,“听见这个名字,犹如吃下定心丸”;但也有人表示,“年轻人也要赶快成长,钟教授如此辛苦,除了敬意,怎能没有愧疚?”

的确,照片之所以刷屏,因为它表达出了人们的复杂心情,这里面既有对这位高龄院士的崇高敬意,有对奋战在一线的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敬意;也是在传递一种相信——在疾病面前对医学科学研究者的相信,对战胜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的相信,更是对广大医护工作者平安归来的相信。

钟南山院士,成为这场对抗肺炎战役中的一个清晰身影。然而还有很多的医护工作者,在蓝色口罩和厚重的防护服下,被模糊成统一的形象。

人们或许辨别不清他们每一位的模样,但崇高的医师职业道德却闪烁在每一位普通的医护人员身上。

当医护人员在发热病房坚守432个小时夜以继日,人们能感受到他们身心的疲累。当同济医院志愿者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申请书,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女医生写下现代版“与夫书”时,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他们也是父母、孩子、伴侣,却选择在生命危险面前,兑现救死扶伤的诺言,承担医者父母的责任。

面临危险,始见英雄,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是隔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防护服后凝重的眼神、坚毅的表情,与时钟争分夺秒的身影,凌晨时依旧灯火通明的医院……这一切,让这场战役变得不再抽象。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单单是政府部门或者医务工作者的事情,它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

谨遵医嘱,这四个字在此时格外具有分量。

平时热衷养生、迷信野味滋补的人,要提高警惕,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尤其是在春节、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大,更不能轻视疫情。

无特殊事项不要去武汉,武汉市民尽量留在武汉,有疑似症状及时到医院门诊检测,每个人加强防护戴上口罩,少去人群扎堆的地方,养成勤洗手、不吐痰的好习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在保护他人,保护那些奋战在生死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九

钟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内科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9至1981年公派英国进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起任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工作,是近10余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通过创制的“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法”及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型哮喘”的概念,该观点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所采用。通过研究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他创制的“运动膈肌功能测定法”,首次证实即使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病人也有60%存在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制定了补充其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迄今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medicine、lancet等国际刊物,被引用次数达438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20余项奖励。

钟南山院士献身医学教育事业。1992年至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50年,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1名、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后4名。其中,2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sars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sars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sars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sars患者,获得了96.2%的国际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

钟南山院士199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2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因抗击非典功勋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荣获全国卫生系统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领衔获得南粤功勋团队奖。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十

为什么还是他17载,两次关乎生死的重大疫情,是他,为什么还是他?总结起来,让钟南山院士始终如一的是这四大特质:有本事,讲真话,敢担当,医天下。我们在书里首次公开的前的院士自述中,可以看到这些特质。钟院士是一段跨越的传奇,让我们记住这位不老的民族英雄,这位抗疫战士的青春之路。最美逆行,不怕牺牲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坚持真理,敢说真话,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武汉不收泪,我们不后退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此话不无道理。武昌首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自此,武汉就成为了英雄城。本次疫情,武汉封一座城,护一国人,这种“壮士断臂”,必然也会意味着牺牲。对此,我们不能旁观,全国上下都在援助,武汉不收泪,我们不后退,湖北不晴空,我们继续冲。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十一

(你是如何看待偶像的?究竟什么是偶像?)

(只有一个钟老,在扛起国运,作为冲锋战士;国家应该重视医护行业;重点对于青少年做出好的价值培养。)

无事小鲜肉,有事钟南山。国人的这种德性要改!

疫情风暴中的逆行者;和平年代真正的英雄。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十二

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特别的人,这个人便是他的偶像。我的偶像呢,他很特殊,他并不是像那些明星一样在演艺圈工作的,他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医务工作者。在这次疫情中他对我们的付出之大,贡献之多,都是无法估量的。他就是——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出生于1936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到现在,他已经84岁了。已经到了耄耋之年的钟南山,在别人都害怕的躲在家里的时候,带领着科研团队直奔疫情灾区,去查证病毒的起源,丝毫没有畏惧。查到了以后,他带领着团队立即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工作。曾经我看到了一则新闻,写的是“钟南山从武汉坐飞机回北京,与其他专家开会,凌晨两点才睡下,刚睡了三四个小时又起来工作,这不是他这个年纪该承受的工作量”。是啊,正常来说,八十多岁的老人应该退休了在家里休息,而他却仍然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他可以为了人们,为了国家,不顾自己的身体,没日没夜的工作。当年非典爆发的时候,他竟曾连续38个小时没有合眼,他的身上,有一种令我敬佩的坚毅的精神。

钟南山院士现在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的权威。现在中国人民就如一支队伍,而钟南山院士就是这支队伍的领导人,他说我们要勤洗手,我们就要勤洗手;他说我们不能干什么,我们就不能干什么。这些都因为当年非典的时候他为整个疫情所作出的贡献!

但是,曾经的钟南山碌碌无名。他父亲的一番话点醒了他:“35岁了,真可怕。”从那以后钟南山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对这份工作有了更强烈的渴望,他想要把失去的时间都抢回来,想要成为更优秀的医生。

钟南山院士还有敢于批判、敢于质疑的精神。“他勇敢地否定了卫生部所属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他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他带领课题组,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这套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型肺炎有指导意义”;“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然而,在那些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他成了一名骁勇的战士。抗击非典,也就是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争。钟南山以自己的精湛医术和坚强斗志,成为了“非典”战场的不倒红旗”。这是钟南山院士得到的评价。没错,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当时和现在的奋勇拼搏,中国还陷在水深火热之中!

钟南山院士,为我们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有着坚毅的精神;他,敢于直面问题,不服输;他,勇于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他,有着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他,是我们伟大的英雄!这就是我的偶像——钟南山院士!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十三

2020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灾难肆虐武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批令人敬佩的英雄,有交警叔叔、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其中也有已经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

说起钟南山爷爷,那就众人皆知了,2003年,非典爆发,是钟南山爷爷奋力冲在最前线,所有重症患者全送到钟爷爷那里治疗,是他从死神手里抢回一个又一个病人,圆满取得了kang非典的胜利,被评为“kang非英雄”。

如今,17年过去了,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从武汉蔓延至全国各地,钟南山爷爷第一个发声:“不要去武汉”。而他自己却不顾高龄连夜坐高铁挂帅出征,赶往武汉,再次身肩重任,成了人民的主心骨!

疫情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钟南山爷爷更是牵肠挂肚。一个月了,他仍然奋战在最危险的第一线。看望病人,研究治疗的良方,指dao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在一次采访中,他曾表示:“武汉本来就是个很英雄的城市,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武汉是一定能够过关的!特殊时期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呆在家里,不出去添乱。”说着说着,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满了泪花,他的话语铿锵有力,是那么决绝,那么坚定,那么令人信赖!

84岁啊!本该是一个在家安享天伦之乐的悠闲年龄,但钟南山爷爷每天依然不顾劳累冲在前线,冲在最危险的地方,锐气丝毫不减年轻人。

什么是英雄?所谓英雄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把什么都担在自己身上的坚强;有困难时第一个挺身而出的勇敢与坚毅,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英雄!

在我心中,他舍己为人,先人后己,全力以赴,勇敢无畏,鞠躬尽瘁······我们应该向他致敬,向这位可敬的英雄致敬!钟爷爷,我们向您致敬!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十四

在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

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扩展资料: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届全国运动会上,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栏冠军,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十五

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曾说过:“中国人一直都是幸运的,他们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的确,马邑之谋失败后,卫青霍去病出现了;中国需要原子弹时,邓稼先回来了;新冠病毒袭来时,钟南山院士站出来了。他如一位掌舵人,带领着人民,带领着白衣天使团队,在抗击疫情的路上劈波斩浪地向前航行。

钟南山院士,一位爱国,心系百姓的国士。前些日子,钟院士被采访的视频刷屏了各大社交媒体。视频中,当他提到武汉人民开窗高唱国歌时,他那平日坚毅,不屈的目光变得平缓,疲惫的双眼中泛着泪光,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有些颤抖,他用激动而坚定的语气说道:“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说完,一颗在眼中徘徊许久的泪珠终于夺眶流出。这泪必是热泪,是一位院士拳拳爱国心的流露。钟爷爷不顾个人安危,为国为民,勇敢的站在抗疫第一线。相信,有了钟院士的这句话,医生护士们有了斗志,人民群众们有了战胜病毒的信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钟爷爷济世救人,国家有您,何其有幸!

钟南山院士,一位敬业,忘我的医者。新冠病毒在武汉爆发,人们想的是寻找庇护,向后撤退。与其相反,钟爷爷想的是冲在一线,坚守奋战。还记得17年前,他说:“把重症病人送到我这儿来。”17年后,他依然逆行冲在前线,恪尽职守。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他始终坐在座位上看文件,研究病例。下了高铁,迎来的是昼夜奋战,与病毒击战的日子。累了,小眯一会儿;醒了,带领着医护人员继续投身于重症监护室。这,就是钟爷爷。虽荣誉加身,仍砥砺前行;不舍初心,治病救人,为医学奋斗。

钟南山院士,一位敢医敢言,实事求是的领头人。17年前,非典袭来,时任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的钟院士,在记者会上否定了“权威人士”衣原体感染的说法,提醒人民群众应对这种罕见病毒提高警惕。他言“无人敢言”之言,担“无人敢担”之责,将名誉置之脑后,追求真理。17年后,他亦是如此。首先确定“新冠人传人”,告诉大众应“早防预,备护具”。这个时候,最有权威的他,就是信念。人们相信他,才能众志成城,抗“疫”新冠。钟爷爷“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用依据说话,实事求是。这,就是科学家的闪光点。

他,就是钟南山。为国分忧,为民奔波,为医学奉献。这就是镌刻在他生命中的品格。

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十六

钟南山院士关于肺炎疫情给出的建议是: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是他却在1月18日傍晚,出现在去往武汉的高铁的餐车上。今年他八十四岁,再一次义无反顾地挂帅出征,前往危机重重、他都不愿大家去的武汉。

我看到过这样一张图片,他靠在火车的座位上,头微微仰起,似乎是在打盹。身穿花格子外套,他几乎是车厢里唯一的老人。面对疫情,八十四岁的他选择逆流而上,守护苍生。

无私的奉献和现在学术上的成果是他现在最闪耀的光辉,但我想,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拥有的不仅仅是现在看上去铺天盖地的闪光点,还有许多我们都了解的榜样的魅力。

对职业的理解和对学术的追求是那样纯朴,炽热。我看到一篇光明日报的的报道:钟南山的家安在有水泥外墙的旧楼当中,他在家里和家人谈的是医疗,谈的是学术追求,从来不谈钱,钟南山连自己的工资是多少都不知道。也许是他对学术的专注让他走向了山峰,也许是利益的羁绊让许多人留在了半山。用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来形容的确不妥,但他的治学精神与颜渊确有神似。

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在体育界也算是一个名人。钟南山在首届全运会上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400米栏的全国纪录夺冠,还获得过北京十项全能的亚军。如今的钟南山也没有在运动场上展现飞奔的英姿,却也仍然坚持锻炼。也看到过一张钟南山健身的照片,青丝中多了白发,依然坚持跑步、举铁的他仍然身形健硕,完全没有耄耋之年的老态龙钟。这也许就是他在疫情中如此高强度工作的体力和毅力的支撑吧。奔走于各地之间,仍然脚下生风。

他的那股冲劲和牛劲超乎想象。只认真理不认权威是他无疑。早年研究人工呼吸对肺部影响的时候,他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克尔教授的论文结论完全相反,但他坚决的、毫不犹豫的提笔写了论。,台上,在大家的质疑之中一一回答克尔教授助手的连珠炮一般的8个问题,台下,鸦雀无声,继而是评委们高高举起的赞同的手,向科学致敬。还有在研究一氧化碳对血液氧气运输影响时,他拿自己当作实验品,让其他人像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测。为了得到完整的曲线,他让自己体内血红蛋白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了22%才停止了向体内输入。这样连命都不顾的献身精神,为了真理可以拼上命的冲劲和牛劲,让所有人都为之赞叹,为之感到钦佩。

钟南山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已经八十四岁了,却在他的人生中贯穿了对学术的纯真,对生活的认真,对真理的较真。他也许从不会,也不愿说自己是成功的,但在我看来,他的真,就是我人生的标杆,是我将永远追求的远方。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十七

毕业季,各大高校开启校长毕业典礼致辞模式。作为校友的院士们也常被邀请参加,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学弟学妹们助攻。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

志远,德厚,才盛,应是知识分子追求的三大品性。

所谓大知识分子,其内心本质是以无我为自我。现在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把那点“聪明才智”太用在自己身上,考虑自己的利弊得失、争取个人利益用情用智过多。

志远、德厚、才盛,是成就知识分子的三大品性。志远,不是志大,志大和才疏如果加在一块,那是人生与社会之害。志远是指的价值取向,是能够穿越世俗、穿透“红尘”、引导终生的价值观。德厚,有其厚才得其稳固,才积其高。才盛,知识分子无其能者无以济世,而协和的校训就是:“科学济人道”。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

如果说独立是成功的前提,那么合作就是成功的催化剂。

“群居不倚,独立不惧”。这是我喜欢的苏轼以竹喻人的句子:丛生时自主自立,独自时无所畏惧。实际上,小到个体,大到国家,没有独立的品格,必将随波逐流,失去方向。

独立不迁的品格能让你们在纷繁复杂的时代和社会中,正直敬业,“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

当代世界的大事业、大项目、大工程,都需要凝结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协作与合作需要优势互补,也需要求同存异。如果说独立是成功的前提,那么合作就是成功的催化剂。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不断追寻意义和终身坚守价值,就是求解命运之谜的最好方法。

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你们要学会选择,把握住命运的方向。命运虽然充满变数,但实际上是有迹可寻的。对意义的不断追寻和对价值的终身坚守,就是求解命运之谜的最好方法。在面对选择时,要追寻意义,不因名利熙攘而困扰;要坚守价值,不因境遇改变而动摇。不同的选择会将人们引向不同的人生。

要消除命运的不确定性给人生带来的迷失,就必须超越当下和自我的局限,以长远而坚毅的目光审视自己的内心和未来,在起伏难测、激荡不停的命运之海中,在一次又一次的人生选择中,把握住前行的方向。

杭州师范大学校长尚永丰:

没有高比例的考研率,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杭师大。

没有一流的校友就没有一流的学校,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一流的大学呼唤一流的学生、一流的毕业生、一流的老师、一流的管理服务。杭师大的学生要不甘平庸,努力到高水平大学去深造,没有高比例的考研率,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杭师大。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

世界越是复杂多变,就越需要尽快打开视野和开拓眼界。

在变局甚至乱局中更加需要我们既审时度势、又顺势而为,更加考验我们的系统思维和意志品质,更加需要我们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

有三点是我特别想强调的:一是越是形势复杂打开视野就越是紧迫,二是越是事情复杂追求卓越就越是重要,三是越是情况复杂就越需要简单地表达出来。

世界越是复杂多变,就越需要尽快打开视野和开拓眼界;事情越是千头万绪,就越需要保持专注和追求卓越;情况越是盘根错节,就越需要三言两语能把事物的本质规律给总结出来。

除了校长寄语,代表最高学术水平的两院院士对毕业生们又有何期待和忠告?

刘忠范(中国科学院院士):

希望你们做一个思想者、实践者和担当者。

刘忠范作为教师代表在北京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上表示,借此机会,愿提三点希望与你们共勉。

希望你们做一个思想者。今天的我们,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更加需要冷静地思考、理性地行动,去应对复杂多变的挑战。

希望你们做一个实践者。因为没有实践的思考是苍白的。

希望你们做一个担当者。丘吉尔曾说过,责任与担当是通向伟大的代价。我一直认为,兴趣可以带你走得很远,而担当则会带你飞得更高。

在结束我的发言之际,我愿意把我坚守的一个理念分享给你们,“永远不要给自己设置天花板”。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关键在于你去挖掘,不要轻易地说自己不行。只要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担当,你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李儒新(中国科学院院士):

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

李儒新作为天津大学校友代表,在该校2020年毕业典礼上表示,我高中时就把“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贴在家里的墙上。这句话源自于著名的教育家、我国现代物理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严济慈先生。

学习工作一定要设立高的标准、大的目标,如果定100分的目标,努力后可能能得90分,如果定60分的目标,最后可能也就是50几分。

只有高远的目标是不够的,母校的校训“实事求是”要时刻放在心上,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就是要能够顺势而为,能够因陋就简,就是要埋头苦干,就是要多干少说。这里“因陋就简”说的是,做一件事,如果等条件都具备了再动手,也许就错过时机了。

我的时间不多了,但我还是有目标。

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毕业典礼上表示,我希望同学们在工作里头要学会不满足现状,要学会创新。不但对自己有要求,而且还要有追求;不但要有志气,而且还要争气;不但要有热情,还要有激情。

我的时间不多了,但是我还是有目标,要往前走。大家要记住,你们有这个心态,你们会活得长点。

丘成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若到国外普通高校留学,清华的水准和氛围比它们好很多。

丘成桐在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毕业典礼上表示,今日的毕业生要面对第一个现实是:华裔学者在美国高校生存的能力将比从前差很多。因为美国的高校除了经济困难以外,现在还遇到种族平等的问题。

对于今年毕业的学生,若要到国外去留学,我赞成,但请你们不要忽视上述的现实。假如你们要去的是第一流的学校,像harvard、mit、princeton、stanford等,我觉得还是很值得去的,因为那里有很好的老师和环境;但如果是去普通的高校,清华大学的水准和氛围其实比它们好得多。

朱邦芬(中国科学院院士):

拒绝狭隘民族主义,更加坚定地面向世界。

朱邦芬在寄语2020清华学堂毕业生时表示,比较4个庚子年,我们祖国虽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毕竟是大大前进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很少是一蹴而就的,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我给大家第一句临别赠言。

第二句临别赠言是,拒绝狭隘民族主义,更加坚定地面向世界。

我们一部分同学将出国留学,我们也有一部分留在国内继续学习工作。可以肯定,许多人将面临新的局面,遇到许多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我想中国对世界开放这个基本决策不会改变,我们依旧要具有国际视野,孤立主义是没有前途的。

你的毕业典礼上,哪些致辞曾打动并影响了你?欢迎分享。

(文中图片均来自各高校官网)。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十八

钟南山院士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医生,他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海外也颇有名气。

他哭了。

2月14日,钟南山院士受记者采访时,忍不住哭了。他热泪盈眶,眼圈有一点儿泛红,虽然在哭,但也能看出,平日里他的刚强。他为什么哭呢?他在为他的病人而心疼,他说:“我实在没有想过,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会这么强!这让我十分的意外。”从他颤抖的声音可以听出他很悲痛。他继续说着:“所以我推测,这种病毒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只是一种没有被他人注意的新病毒。”说着他抹了抹眼泪,不想让他人看见,接着抿了抿嘴唇,觉得非常不甘心。

他笑了。

2月18日,广东省新型冠肺炎疫情发布会上,钟南山院士终于笑了!他正在通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究的最新发展。他很欣慰,他很高兴,所以他笑了!这是他投入“抗疫”以来,第一次面露出笑容。我觉得这是最治愈的笑容,没有之一。这笑容让人心中一暖,让人十分的快活。

钟南山院士,也敢于讲实话。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反对他,他也会一无反顾地站在正确的那一边。他十分的公正,并且,总是全心全意的为自己的病人着想。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爱护、关照。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无止境。——钟南山”我觉得钟南山院士写的这一句话正好可以用来形容,他自己……一个八十四岁还奔波在与疫情拼杀的第一道壕堑的人,一个年逾古稀还勇敢地升起注定在巨浪中颠簸的风帆。

中国钟南山院士作文篇十九

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奉献)

什么时候,你把体质锻炼和功能锻炼看成跟吃饭、工作、睡觉一样,那么,你的境界将会达到一个新高度。

体育培养人的三种精神:一是竞争精神;二是团队精神;三是高效率。把体育精神拿到工作、学习上来,是极为可贵的。(团结合作,相互竞争)

人最关键的需要一个是呼吸的空气,一个是吃的食物,一个是喝的水。这些都不安全,什么幸福感都没有。(食物安全——健康的重要性——政府如此关心民生——民生幸福)

环保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靠政府,这是个全民的问题。

健康是一所学校,人,应该学会关爱自己。

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什么是道德标准的核心?简单一句话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到别人。

空气好了,老百姓会觉得政府了不起。

健康是一颗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会粉碎;工作只是一个皮球,掉下去后还能再弹起来。(健康和工作的关系)

若想身心松,三乐在其中: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奉献精神,乐观精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