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课本第4页例1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课本第5页例2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篇二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过程与方法:
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掌握线段使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工具。
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
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
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板书课题: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
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
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
3、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4、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7)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的两个特点:
1、线段都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交流自己对线段的看法。
三、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你会画线段吗?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吗?
2.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
3.你能画一条比刚才更长或者更短的吗?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特征:
(1)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
板书。
认识线段。
特征:
线段是直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二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篇三
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1米=(100)厘米。
6米=(600)厘米。
700厘米=(7)米。
400厘米=(4)米。
数学书长26(厘米)。
房间高3(米)。
教室长10(米)。
语文书厚1(厘米)。
一步长40(厘米)。
课桌高60(厘米)。
床长2(米)。
二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篇四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二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篇五
教学内容:
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分一份,8个分成这样的4组,就要分4份。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二第6题。
(1)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篇六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篇七
这部分教材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环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一、检查作业。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
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板书其中一题:200×43。
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
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
(板书竖式,强调0先不要对齐)。
(2×4300,20×430)。
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
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要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例题。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擦去多余的0)。
指出: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
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
2、第3题。
学生独立分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四、布置作业。
第2、4题。
二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篇八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
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
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篇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加法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估算的实际应用。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扎实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设计了“估估物品的价格”富有趣味性的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解决“估估购买物品的价格接近几百整”的实际问题,通过“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有创造性地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出示卡片:小朋友们,请看数字卡片,你知道它们分别接近几百整吗?(“想想做做”第1题的数字制作成卡片)。
指名说。
3、大家回答的真不错,老师这儿还有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请大家估估他们分别接近几百,比比谁估的最准确。
图片出示。
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电风扇。
98元192元403元105元。
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每一样物品的价格。
【设计意图:由估计商品价格接近几百而相机出示商品价格,让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始就得到较好的激发。为估算两件及两件以上的商品的价格是几百元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进入情景,探索算法。
1、出示电话机、电饭煲等物品及价格图。
估计一下,买一个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
学生自己读题目,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估计一下,就是不要算出准确的钱数,只需要估算出大约需要几百元。
2、讨论:用什么方法能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呢?
(1)分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从上面估每件物品的价格接近几百的方法进行思考。
(2)交流汇报。
98元接近100元,192元接近200元。
100+200=300元,大约需要300元。
(3)小结:上面这种算法就叫做加法的估算。你能说说刚才是怎样估算的吗?(学生练习说)。
3、教学“试一试”
(1)第一题,把你是怎样估算的说给同桌听,同桌可以互相补充。
再指名说,相机纠正。
(2)下面请小朋友购买你最想买的两件商品,估算大约需要几百元。
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理由。
指名学生回答。
三、组织练习,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及时纠正。
2、“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要求: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3)告诉学生:今后做题目的时候要学会用估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的结果。
3、“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自由读题目,看清题目的意思,说说这一题和上面的几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指几名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的理由。(弄清判断计算的结果比估算的结果多还是少,再回答。)。
四、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师:最近,我上街的时候,看上了几样喜欢的东西。
微波炉《十万个为什么》旅游鞋榨汁机复读机。
305元98元112元186元201元。
你们能帮我迅速地估算出总价钱吗?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师:总价钱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参与估算的加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估算的方法是怎样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学生作业评语十字 学生作业评语(模板18篇)
- 企业经理述职报告(大全11篇)
- 做资料员的心得体会(优质20篇)
- 2023年悲伤爱情的短句文案 爱情经典短句悲伤(模板17篇)
- 2023年师德师风演讲主持稿串词(模板10篇)
- 最新最令人感动的一件事 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日记(通用11篇)
- 最新茉莉花花语 品茉莉花茶心得体会(模板11篇)
- 2023年管理岗位述职报告(模板10篇)
- 2023年惹老婆生气的检讨书(优秀12篇)
- 最新商务服务合同需要印花税吗(通用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