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6:44:04 页码:10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模板11篇)
2023-12-05 06:44:04    小编:琴心月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作者为什么以主要篇幅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的内容。

【】两课时。

】生字词黑板、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飞”、“夺”)。

2、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组织自读:

1、学生小组学习:

(1)学习生字词;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对课文再质疑,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交流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情况。

(2)刚才提出的问题,哪些已经读懂了?

(3)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3、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重点写了“飞”、“夺”:

§2——5:飞。

§6——8:夺。

学生根据重点分清课文的条理:

§1:起因。

§2——8:经过。

§9:结果。

三、学习起因:

1、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学生找出课文中说明“天险”的词句。

2、朗读体会。

四、引导学生理解夺桥的艰难:

1、布置自读:找出描写泸定桥的句子,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组织交流,重点体会夺桥的艰难:

(1)分小组阅读,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夺桥的困难?

(2)交流:桥险、水急、敌狂。

(3)朗读体会。

3、作者是怎样介绍泸定桥的?有没有顺序?

先写桥面——下——岸(近——远)。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指导学生理解“飞”: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指导学生理解“夺”: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的枪弹,()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结果。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击溃敌人。

忘记饥饿疲劳。

抢时间点起火把赶路。

摸黑冒雨前进。

攀着——铁链。

攻天险穿过——大火。

冲进——城里。

展开——搏斗。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

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

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撤che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

1、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2、交流:a、“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b、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么“飞夺”的?

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题目“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夺,“夺”就是攻下天险。“飞夺”就是神速地,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

2、交流“飞夺”的原因。

a、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读读第一自然段。

b、读读第二自然段,弄清抢时间的原因。

(1)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画下来。

(2)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画出有关词语。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1)、分别用“”和“~~~~”画出有关句子。

(2)、理解“困难”、“克服”:

困难:a、饥饿和疲劳b、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不顾吃饭b、冒雨前进c、点火赛跑d、智斗敌人e、敌宿营,我照进。

b、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

“抛”说明红军在抢时间,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

(1)、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2)、读第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读有关词句。

敌人喊的“飞”指“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极快。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则,决不可能。

(4)、读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

画出夺桥动作的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红军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词语。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紧扣文章题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谈谈学习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后自己的感受。

四、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琢磨表达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语文课文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本课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通过不断的质疑解疑,使学生深刻领域课文的主旨。

教材分析:《飞夺泸定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感知课文内容的方法,也初步具有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尤其在“读”方面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加上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德育目标的实现应该是水到渠成。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课件。

:批注发、环境描写法。

讲授法、多种形式朗读法、批注发。

课件出示做批注的方法。

看修辞,看写法,懂质疑。

生交流感受,师相机板书桥高、水急。

1.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红军战士的勇敢,并做上批注”

2.生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红军是一群怎样的军队?”

生:勇敢、英勇大无畏。

师相机板书:英勇大无畏。

运用金钥匙,展开联想,红军和敌人是如何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的,请你用笔写下来。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红军叔叔这种精神,战胜学习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最后,让我们以少先队员的队礼致以红军叔叔最崇高的敬意。起立,敬礼,下课。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团结一心、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先写和敌人抢时间,接着写巧夺泸定桥,最后写夺下泸定桥。全文紧扣“飞”、“夺”二字,重点写了夺桥的困难和怎样夺桥两部分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飞夺泸定桥》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在北上抗日的过程中,红军为了夺取泸定桥,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终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执教了《飞夺泸定桥》一文。按照通常的教法,是先让学生把书读一遍,来个整体感知,接着是疏通词句,理清线索,弄懂大意,再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逐段学习,理解感悟,交流分享,最后总结全文,“挖”出中心,畅谈感受等。

这次,我由课题入手,发散开来,由题入文,质疑读悟,再由文到题,归纳总结,这样文题对应,环环紧扣,逐层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板书“泸定桥”几个字,引导学生先理解“泸定桥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去读第六自然段,并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险,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急,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狂。

根据投影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桥的险要,体会出红军夺桥的任务有多么艰难!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且生动,在好奇心与兴趣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铺垫。而直奔“天险”这一主题,则是在学生对环境有了一个直观而且深刻的感受后,再深入到人物的行为,起到了反衬作用,更突显人物,同时学生学起来更符合认知规律。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其次,我再板书“夺”字,让学生谈谈这个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课文中来理解。通过讲述石达开的事例说明红军夺取泸定桥的必要性。通过过渡语强调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接下来,我再板书“飞”字,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让学生自渎课文以同桌互动的形式讲讲红军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并通过朗读来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上完课后,我觉得留下了一些遗憾:在遣词造句和优美句子的分析上功夫没有到位,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其次没有事先在班级试映课件,导致上课的时候才发现屏幕模糊,学生在课上无法深入情境。最后,学生对批注法的运用浮于表面,没能及时深入,加以巩固。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一.按课文叙述顺序排列下面语句。

( )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4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 )红军主力渡过了大渡河,奔赴抗日前线。

( )红军跟敌人在泸定桥激战,夺下了泸定桥。

( )红军抢在敌人前面赶到了泸定桥。

( )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就像     似的。现在连   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    。向   一看,真叫人       ,     的河水   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   下来,   在岩石上,  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       。桥   的泸定城背  着山,西门正 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  工事,  着天险,   地向红军    :“来吧,看你们 过来吧!”

这个自然段从泸定桥的     、泸定桥的     、泸定桥的     三个方面写出了泸定桥      ,突出了红军夺桥的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红军战士          和         的精神。

三.把表示突击队员动作的词用“    ”标出来,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四.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红军“抢时间”“夺天险”两部分写得详细?

2.红四团战胜了哪些困难才抢在了敌人前头?战士们表现出了什么精神?

五.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六.阅读习作,回答问题。

我当家。

青岛碱厂子弟小学四年级一班 于颖。

我呀,平时总喜欢让爸爸、妈妈给我买零食吃。有时还向爸爸、妈妈要钱自己买。爸爸妈妈经常劝我改掉吃零食的习惯,可我就是不听。于是,他们就采取了一个措施:让我当一次家。

周五晚上,妈妈交给我四十元钱,对我说:“这四十元钱是我们家四天吃喝的费用。这四天呀,你当家”。爸爸在一旁说:“让你尝试一下当家的难处。”我想,当家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掌管一下花钱吗。四十元钱花四天,一天十元刚合适。我打算了一下。

周六早晨,爸爸对我说:“于颖,今天咱们要去你爷爷奶奶家,得给爷爷和奶奶买点东西吧。”“好。”我边说边取出十元钱给爸爸。“这怎么够,一斤虾就二十元,不够。”爸爸说。我犹豫了一会儿又取出两元钱给爸爸。爸爸刚走妈妈又提着篮子走过来说:“今天我要包饺子,支付点钱我去买菜。”我取出了五元钱给妈妈。四十元钱只剩下二十三元了,省着点花吧,我这样想。真不巧,晚上家里又来了客人,爸爸向我要钱去买酒,妈妈向我要钱去买火腿肠。哎!四十元钱一天下来只剩下三元钱了,以后几天怎么办?我只好把剩下的三元钱给了妈妈。这个家我当不了。

我体会到了当家的难处,从此我再也不向爸爸妈妈要零食吃了。

发表于《小记者报》第126期。

朱维山指导。

1.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自己当家这件事的?

2.哪里写得具体?哪里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处理?

六.写一件你很想告诉别人的事。要想好写的顺序,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说清楚。写完以后加个题目,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多媒体设备及本课课件。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学习第三段。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学习第四段。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的枪弹,()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第五段。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二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

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

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撤che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学要求:

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

1、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2、交流:a、“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b、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么“飞夺”的?

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题目“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夺,“夺”就是攻下天险。“飞夺”就是神速地,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

2、交流“飞夺”的原因。

a、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读读第一自然段。

b、读读第二自然段,弄清抢时间的原因。

(1)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画下来。

(2)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画出有关词语。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1)、分别用和“~~~~”画出有关句子。

(2)、理解“困难”、“克服”:

困难:a、饥饿和疲劳b、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不顾吃饭b、冒雨前进c、点火赛跑d、智斗敌人e、敌宿营,我照进。

b、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

“抛”说明红军在抢时间,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

(1)、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2)、读第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读有关词句。

敌人喊的“飞”指“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极快。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则,决不可能。

(4)、读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

画出夺桥动作的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红军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词语。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2、谈谈学习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后自己的感受。

四、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琢磨表达方法。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多媒体设备及本课课件。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学习第三段。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学习第四段。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的枪弹,()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第五段。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小黑板重点字词。大渡河的图片。资料及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讲授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区西边,有一座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学习当年红军战士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释题什么叫飞?什么叫夺?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归纳整理。

1.为什么夺,为什么飞夺。

2.怎样飞,怎样夺?

3.飞夺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尽情的读课文,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1)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来解决。

(2)读了课文你从课文里面知道了什么?

2、再读课文出示小黑板填空。

文章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的事。(小组合作交流)。

三、研读泸定桥的情况。

找找课文哪些段落是写泸定桥的?

第一、第五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写了大渡河的险?

第五自然段写了桥的哪些地方?桥上,桥下,对岸。

通过学习研究出桥的险。

有感情的读一、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桥的险。

一、复习导入。

红军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飞”,为什么要“夺”?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

红军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飞”?研究怎样“飞”?

(一)学习“抢时间”部分(2至4自然段)板书:抢时间。

1.红军在飞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1)敌人的阻击击溃。

(2)饥饿疲劳不顾。

(3)天雨路滑点火把与敌人赛跑。

2.你佩不佩服红军战士的这种精神,佩服什么?

红军为什么能神速的飞?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2至4自然段。读出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二、研究怎样“夺”

1.师引述泸定桥的结构,渲染气氛。

2.读课文5至7自然段学习夺桥的过程,理清夺桥的过程。看看他们是怎样攻天险,板书:攻天险。

发起总攻——二连突击,三连铺桥——穿过大火与敌人搏斗——夺下泸定桥。

那些句子使你感动?有感情的朗读。

3.这一段主要写夺桥,但作者花大量笔墨写桥,为什么?

三、最后结果如何?

红四团的战士们英勇夺下泸定桥,取得长征途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主力浩浩荡荡奔赴抗日最前线。板书:夺胜利。

“又”说明什么?

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浩浩荡荡”什么意思?

四、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抢时间。

攻天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夺胜利。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教学目标内容认知情感技能。

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接受反应态度领悟模仿练习创作。

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1。

教具小黑板、录音机、vcd、电视教具。

板书设计15、飞夺泸定桥为了北上继续北上必须夺桥渡过天险(起因)(结果)飞--抢时间(大智大勇)夺--攻天险(不怕牺牲)。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作者为什么以主要篇幅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的内容。

【】。

两课时。

生字词黑板、课件。

一、导入新课: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飞”、“夺”)。

2、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组织自读:

1、学生小组学习:

(1)学习生字词;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对课文再质疑,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交流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情况。

(2)刚才提出的问题,哪些已经读懂了?

(3)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3、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重点写了“飞”、“夺”:

2——5:飞。

6——8:夺。

学生根据重点分清课文的条理:

1:起因。

2——8:经过。

9:结果。

三、学习起因:

1、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学生找出课文中说明“天险”的词句。

2、朗读体会。

四、引导学生理解夺桥的艰难:

1、布置自读:找出描写泸定桥的句子,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组织交流,重点体会夺桥的艰难:

(1)分小组阅读,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夺桥的困难?

(2)交流:桥险、水急、敌狂。

(3)朗读体会。

3、作者是怎样介绍泸定桥的?有没有顺序?

先写桥面——下——岸(近——远)。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指导学生理解“飞”: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指导学生理解“夺”: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的枪弹,()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结果。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一

作者:青水。

前言: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经常困绕着我们的老师:课文长,课时少,怎么处理?特别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有些课文篇幅较长,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而学生年龄又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师教起这类文章来,往往感到难度较大。如果逐段讲来,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如果不这样,又觉得好像没有讲深讲透,学生也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云。怎样将长文教好,便于学生接受呢?我认为应该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出发,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 。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转换角色,优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阅读教学的规律,努力构建有立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阅读教学这个对话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对教材进行面面俱到的、繁琐的分析,对学生来说,他所获得的信息是繁杂的,缺少秩序的,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基本是围绕文本(教材)来进行的。教师利用教材来教育学生,学生凭借教材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从学生的“学”着眼,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把课文“嚼”得支离破碎,再“灌”给学生的做法,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从而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课程标准》指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可以说,长文短教是必然的选择。

一、教材简析:

《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第八册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条理清晰,思路工整,文题合一,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真实地记录了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为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二、学情分析: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之后写下的诗句,“飞夺泸定桥”就是发生在这漫漫长征途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翻开课文,我们能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红军战士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感受到他们在生与死的关头,那种义无反顾的抉择。读着,读着,我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与感动。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经历一次战火的洗礼,从而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和平的可贵,幸福的可贵,体味到“英雄”二字的凝重与内涵。

三、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让学生凭借文本在有限的时空里与红军战士进行心灵的对话。其二,“飞”与“夺”是一个凝固的整体。第一课时,教师重点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第二课时,教师在学生动心动情的基础上,让他们用笔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读延伸到写,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地统一起来。

四、教学目标 :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体味“英雄”二字的凝重与内涵。

2、学习按一定顺序叙事的表达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红军战士言行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六、教学难点 :

创设情境,拉近时空,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八、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红军长征及泸定桥的相关资料。

九、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在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将“飞”和“夺”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阅读和体验。

教学要求: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体味“英雄”二字的凝重与内涵。

(一)、谈话导入  ,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师:(课前师生一起唱歌)同学们,我们多么快乐!是啊,当我们吃完早点,背上书包蹦蹦跳跳上学的时候;当我们的爸爸妈妈匆匆忙忙赶去上班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街心公园的老人在悠闲地吟诗舞剑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这种安宁、祥和其实就是一种幸福。而这种幸福又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60多年前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那硝烟弥漫的战场。(课件出示课题)。

2、学生读题,“课题中哪两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教师相机板书“飞”和“夺”。)。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围绕着“飞”和“夺”主要写了些什么?

2、教师深情述说,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师: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并不难,但我每次读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内心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

(三)、自主阅读,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细细地读,看看围绕着“飞”和“夺”,文中哪些地方令你非常感动?一边读,一边作批注。

2、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读中指导。

(四)、集体交流。

说明:一篇文章无论篇幅多长,总有其重点内容。重点内容总是为中心服务的,叙述都比较详细。抓住了重点内容,就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就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涵。教学中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

a、关于“飞”这一部分。

[评析:这一部分学生对内容感知的重点是:为什么飞?(事情的起因)和怎样飞?(事情的经过)。对这一部分处理的重点有:

起因:红四团28日早上接到任务,29日早晨必须赶在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的前面赶到泸定桥。抢在敌人的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教学构想:

1、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相机用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中议,议中读,联系上下文,谈自己对人物的认识与感受。

(1)当学生谈到“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相机补充在行军途中,一位小战士吃生米的故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文中人物近距离对话。

(2)当学生谈到“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和对岸的敌人赛跑”时,相机让学生理解“索性”这个词的意思。

(3)当学生的阅读体验涉及到其它的点时,教师相机做弱处理,师生共议、共读。

2、回归整体,融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中感受红军战士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精神。

3、回扣“飞”的起因——“红军战士为什么要这样赶时间呢?”

学生齐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教师板书:28日早上29日早晨。

4、(课件出示红军战士冒雨行军的场面)师: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同样的山路,同样的抢时间,同样的火把被浇灭,可不同的是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说明:这一部分学生对内容感知的重点是:体验泸定桥的险。对这一部分处理的重点有:“13根铁链;并排9根;摇摇晃晃;心惊胆寒、直泻、撞击、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聋”等。

1、自由朗读,说说自己读了之后,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中“泸定桥离水面……涛声震耳欲聋”这段文字,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师生共读、共议,再借助课件身临其境,感受泸定桥的险。

3、自由读;齐读,感受桥的“险”。

c、关于“夺”这一部分。

说明:这一部分学生对内容感知的重点是:红四团的战士是怎样英勇夺桥的?在这一部分中处理的重点有:其一,22位英雄英勇夺桥的壮烈场面;其二,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奋不顾身冲进火海的英勇场面。

教学构想:

1、学生在读完第六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之后,教师接着读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相机播放课件——嘹亮的军号声、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师:在“夺”这一部分,哪些地方让你最为感动?引发学生的自主表达。

2、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选读相关语句,谈感受。

(1)、当学生谈到22位英雄英勇夺桥的壮烈场面时,课件相机出示课文第七自然中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战斗场景,想象22勇士英勇夺桥时的壮烈场面,有感情朗读。

(2)、当学生谈到战士们奋不顾身冲进火海的英勇场面时,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相机重点词语的的意思,感受红军战士在生死关头的英勇无畏。(板书:冲)。

3、借助课件,再现课文七、八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战斗场面,升华情感,师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五)、回归整体。

1、师生共读首尾两个自然段,抒发情感。

2、再读课题。师:多少年过去了,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让咱们再读课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读写结合。

教学要求: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凝练、准确,以及场面描写的真实与感人,并在动心动情的基础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读延伸到写。

一、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进一步体会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二、再读课文,体验情感,并联系课外资料写自己的读后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