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0 10:25:25
- 小编:雅蕊
- 文件格式 DOC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二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
(1)纯净物、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
5、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三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四
1.离子的概念: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cl-(或so42-)等。
2.离子的分类: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4.离子和原子的转化:
阳离子: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电子,使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少,使原子带上正电荷,就变成了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使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多,使原子带上负电荷,就变成了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可表示为: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离子考点分析】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有些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而离子的类别与离子的性质相联系,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离子的符号及其意义。
【离子知识点误区】
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改变
c.水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直接构成的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而改变的缘故
解析: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a正确;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改变,b正确;水是由水分子直接构成的,c错误;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分子间隔改变了,d正确。
答案:c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五
caco3+2hcl=cacl2+co2+h2o
(1)实验步骤:
连:按要求把装置连接好。
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把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小块装入广口瓶;
注:向广口瓶内注入稀盐酸;
集:收集二氧化碳。
注:
a.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较好。因为粉末状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速度相当快,且形成大量泡沫,进入导管甚至集气瓶。
b.制取二氧化碳,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挥发性强。
c.制氢气,通常用不具有挥发性的稀硫酸,而制二氧化碳时,却不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成为薄膜包住碳酸钙,使反应很难继续进行。
d.二氧化碳气体中往往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有时,在制得二氧化碳后,要除去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氯化氢)
(2)验满: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果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已充满二氧化碳。
(3)灭火原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六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七
导语: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初中的化学知识点总结,以供参考。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磷(暗红色)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无色酚酞试液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含有铜离子)
13、浅绿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含有亚铁离子)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含有铁离子)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蒸馏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八
它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对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的记忆外,还要了解研究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的方法。这些内容包括:
空气的组成;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水的组成;某些天然水(包括硬水)和纯水的区别;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溶解现象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及溶液配制;结晶现象;乳化现象;溶解现象和溶液的重要应用。
金属与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铁和铝等金属的矿物,还原铁矿石的方法;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溶液的稀释;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常见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和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进行有关组成的简单计算。
.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初步了解各种微粒的基本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能从微观角度来说明物质的状态变化;结合有机物,了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了解元素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及其内在联系;粗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结合元素概念的学习掌握地壳中、生物体内元素分布。
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点,理解现象和本质间的联系;了解人们如何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和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认识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反应类型,了解它们遵循的基本规律。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够书写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计算。
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与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都有联系,应注意相互渗透,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知道天然气、石油、煤等化石燃料,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能从保护环境的角度选择燃料,知道利用氢气、酒精等清洁燃料的可能性;认识缓慢氧化、燃烧、爆炸的区别和发生条件,懂得燃料的合理安全使用、灭火和防爆的基础知识。
了解我国的资源现状(水资源紧缺、能源危机),认识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知道家庭、社会使用的塑料制品、纺织用品、橡胶用品的情况,认识“白色污染”问题,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了解合成材料使用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了解某些元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某些有机物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知道某些物质损害人体健康,初步认识化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的重大贡献。
: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危害和来源,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原则,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检测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九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极性键: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
非极性键: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
极性: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全部成键;
非极性: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全部成键;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n、f、o)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或同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
2.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劝斥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到,则说明含有。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
空气
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物、酸雨-----来自于含硫燃料的燃烧。
6.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不可以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7.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8.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一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九、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十、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二
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14、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15、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用手拿着酒精灯或者酒精灯的位置不当,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三
1、镁条燃烧: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烟
2、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3、铜丝加热: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8、白磷燃烧: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斑斓
9、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10、铁钉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11、镁条放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12、co还原氧化铁: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蓝色沉淀生成。
15、c和cuo高温加热: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6、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红
17、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18、co2通入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0、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四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五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学名:一水合氨)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七个常见的沉淀物: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不溶于酸的沉淀
3、四个微溶物:
中考范围: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口诀:复分解要进行,溶液中才可行;交换成分价不变;生成水、气或沉淀;不溶物溶于酸除了氯化银和硫酸钡。
2、复分解的tips: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四、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3、中考中常考:溶液为中性的盐——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为碱性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五、离子的检验
1、原理
3、加入金属氧化物(氧化铜),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4、难溶性碱(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性碱不行),蓝色固体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5、加入碳酸钠或碳酸钙,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oh-(溶液中):1、酚酞、ph值试纸;2、可溶性cu2+、fe3+的盐溶液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cu2+、fe3+(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可溶性强碱(如氢氧化钠),有蓝色或红褐色沉淀产生。
【以下两种离子的检验,中考不要求,高中必知】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nh4+(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微热溶液,若产生一种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固体):铵态氮肥的检验;取样品与熟石灰充分混合,研磨,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
2、正确的操作:取样-溶解(样品为固体)-滴加-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六、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2、溶液(多为无色);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
七、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3、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4、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与熟石灰混合制成碱石灰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5、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用于检验水蒸气。
6、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
7、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八、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记中考常考反应方程式及实验现象】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
(3)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6)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7)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史上最牛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8)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9)有关盐的其他反应
九、有关酸碱盐的反应伴随的实验现象的总结。
1、溶液变色;(如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2、固体(沉淀)溶解;(碳酸钙、难溶性碱、金属、金属氧化物溶于酸)
3、有气泡产生;(碳酸盐与酸的反应)
4、产生沉淀;(溶液中,钙离子遇到碳酸根离子)
5、固体析出;(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6、溶液升温(金属镁与酸反应放热、生石灰遇水放热、中和反应放热)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六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八、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十、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大全8篇)
- 最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员工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汇总14篇)
- 最新团队精神总结口号 团队精神总结(汇总19篇)
- 幼儿园小班工作计划第一学期(通用18篇)
- 最新在家抗击疫情 小学生在家抗击疫情日记(优质12篇)
- 高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5篇)
- 2023年年度物业工作计划 物业年度工作计划(通用13篇)
- 第七个近视防控宣传月活动总结 宣传月活动总结(实用14篇)
- 年度双拥工作计划表(实用18篇)
- 幸福的演讲稿(大全11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