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
一、兴趣引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活动2:画出85°的角。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活动后师及时问,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归纳总结
1、先让学生说说画角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2、让学生同桌讨论:画角时,当量角器有两圈刻度时,是看里圈还是看外圈?
小结:当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内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如果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外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
3、用量角器画55度和140度的角,说说画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4、初步判断所画的角是否正确。
学生举例。例如要画一个120度的角,结果画了一个锐角出来,利用角分类来判断就知道是画错了。
三、巩固练习。
1、用一副三角板画出75和45度的角。
2、用量角器画出15、80和165度的角。
(1)合作交流;
(2)集体校对。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45、135的角,让学生演示其折角的过程。
板书:
画角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二
自读:例5教学面积公式的应用。求出学生最熟悉的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小,并用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去测量课桌的面积。
做一做,用学生身上的尺子来测量长度,进而求出教室的面积。(反思:知道了这样做,要再深入问:为什么要这样做?)
细读:例5的编排意图与前面“做一做”的编排意图基本相同。在计算数学书封面面积后,又安排利用计算结果估计桌面面积的活动,一方面体现了上面计算的价值;另一方面提示,可用自己熟悉的物品面积作为“非标准”的面积单位,估计其他面积,从而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与能力。
“做一做”利用学生自己的“步长”作为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估测教室面积。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标尺”,随时随地地认识更多的事物,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与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公式的含义;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公式的计算;
【教学流程】
一、面积公式的复习
1.出示:练习十五的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
如果满铺是这样的 如果半铺又是怎样的 你会选择铺吗?
2.完成练习第2题
出示:两个信息,学生提出问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题目
读题计算
468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熟悉的数学书封面是500平方厘米,估计一下我们的课桌面积大约有多少?
师:你是怎么估测的呢?
小结:我们可以用尺子量出长和宽计算出桌面面积的大小;但当没有尺子时,可以用已知的数学书封面面积来测量桌面面积。
2.做一做
如果没有尺子,如何测量我们教室的面积呢?
生预:用课本面积;
生预:用课桌面积;
生预:用身上的尺子。(脚步的“尺子”)
小结: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标尺”,随时随地地认识更多的事物。
3.目测实物面积和测量计算面积
黑板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地面方格的面积。
猜测 依据 测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第7题,面积和周长(练习本上)
2.第9题,知道周长,如何求面积?
3.第8题,选择。1.全部的面积;2.正方形的面积;3.剩下的面积
四、拓展题
练习第10题:面积减去后,面积相等,周长变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三
教科书第106109页,例题、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五第14题。
本课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教材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教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体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旧知识性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学生在学习中,应该能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1、通过实例和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3、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和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选一名学生做主持人,统计全班喜欢的各项运动的人数。(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直接出
示条形统计图,如右
图。)板书课题统
计,小黑板出示学 习目标。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1、学生观察并讨论
(1)观察条形统计图,你 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
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2、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出示扇形 统计图,如右图。 讲述:这个统计图叫做扇形 统计图,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 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人数,其 它各部分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 总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 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 息?(学生根据直观观察,发表见解)学生根据信息同桌互提问题,互答。
4、回顾知识生成,并通过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读出很多数学数学信息。)
5、多媒体投影出示做一做, 如下图。
(1)学生自主看图,说一说, 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 学信息?
(2)根据题意自主计算,选五 名学生分别板演五种营养成分各 多少克?
三、解决问题,展示提升
1、多媒体投影出示练习 二十五第13题,如下图。 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完成这三 道题。
2、完成后小组选题汇报。(小 组汇报时可让学生从板书汇报 和多媒体投影展示汇报中任选 一种方式进行展示和讲述。)
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1、回扣目标谈话:通过这一 段时间的学习,结合本节课的 学习目标说一说你觉得你有哪 些收获?(让学生充分发表见 解)
2、根据课前收集到的信息,在 组内交流,教师可选择几个同 学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进行 展示。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 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 父母、对家庭的爱。
3、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统 计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教学后记:
在统计教学中,学生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有一些基本认识。但学生没学扇形,却要学习扇形统计图,这就要老师居高临下,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基于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圆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扇形的知识尚属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从扇形的感性认识入手组织教学。
首先,我带领学生复习我们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让他们回忆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
接着,我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扇形统计图,让学生紧扣学习目标学习本课内容。并把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分割成几部分来完成。
1、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中总数与各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寻找直观的数学信息。
3、训练学生根据直观信息互问互答,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感性认识。
4、通过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深刻理解扇形统计图。
5、新知生成后,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五13题),从而检测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坚信,娴熟的知识储备和教材体系的熟练程度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教材版本不断更换和教材不断修订的教育现状,我们教师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有备无患。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纸板,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片(硬卡纸做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
1.情境导入
2.出示问题,明确要求。(理解重点要求,如整分米数,整块)
3. 学生猜测可选用几分米的地砖。
4.介绍教具,明确活动要求.5.小组活动。
二、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1.展示学生作品,得出结果。
2.教师将不同铺法展示到课件上。
3.明确王叔叔对地砖的要求必须符合什么条件。(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4.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揭示课题。
5.巩固练习课本80页做一做。
三、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出示例2,独立思考,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归纳方法,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之间的关系。(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他们公因数的倍数,他们的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四、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1.81页做一做,独立思考,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总结规律。(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那他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五、小结
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教学中渗透文章的写作方法,安排小练笔,发挥学生的想象。
在朗读中感悟五花山的美
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众多的名山大川,你们在假期里和自己的父母去过哪些名山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黑龙江的伊春市去看看,那里有一座风景如画的山,这就是:五花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课文最后一段)
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还有其他什么词语可以形容呢(五彩缤纷)
五彩缤纷是形容哪个季节的五花山呢(秋天的五花山)
这五彩兵分的色彩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五花山的秋天吧!
三、品读课文重点段落第四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找一找秋天的五花山有哪些颜色你喜欢什么颜色,划出来自己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
(金黄,杏黄,火红,紫红,翠绿)
2、你喜欢什么颜色,能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吗(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及与句子有关的图片)
3、指导朗读学生喜欢的句子。
如:金黄色(觉得耀眼,阳光明亮。)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多人读)
杏黄色(指名喜欢这个颜色的学生读)
让学生说说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你的感受吧!
指名读
火红色:用了比喻写的.非常生动,写树林跳舞非常活泼、轻快。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指名读,男生齐读
紫红紫红:注意重复紫红这个词还有幕布,可提醒学生。颜色浓烈。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
翠绿:写出松柏不畏严寒。能读出坚定的语气吗
齐读
4、五花山美不美作家写的美,摄影家拍的美,相信我们能读的更美。
全体起立齐读第四段。
四、学习第二、三段
1、五花山的秋天的确美,那么五花山的春天和夏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读描写五花山的春天和夏天的段落,找一找春天和夏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绿)
2、那这两种绿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春天(出示课件)
(1)、春天的五花山是一种什么样的绿呀(淡淡的绿,嫩嫩的黄)
自己读一读,划出让你有感触的字词,说说你的体会。并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
(2)、夏天的五花山也是绿色的,但是绿得不一样,那是一片怎样的绿呢(浓浓的绿)
自己读一读告诉我夏天的五花山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重点指导学生感受“像被绿油彩涂过”这句。
指名读
五、拓展延伸,安排小练笔
1、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五花山的春天、夏天、秋天的美丽景色,那么,五花山的冬天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播放五花山的冬天的课件,让学生观看。
2、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五花山的冬天。
3、汇报交流
板书:
春天:淡淡的绿嫩嫩的黄
五花山夏天:浓浓的绿
秋天:五颜六色(金黄,杏黄,火红,紫红,翠绿)
冬天: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六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 认一认
课件出示人民币图片学生认识(夸奖学生)
其实在生活还有很多地方要用一个比100大得多的数来表示。
活动二:猜一猜 课件出示体育馆图片。
师:这是哪里?
首都北京体育馆,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生猜的各不相同)
活动三:数一数
(一)、多媒体演示,进一步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
师:俗话说积少成多,其实大的数也都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的,咱们看看它们是怎样组成的(电脑演示。)
1、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并得出10个一是一十。(板书)
师:看看现在灰太狼把它变成了什么形状?(课件变成10×10×10立方体方块图),让学生回答,了解掌握情况,如一百为一层,2层是几个百?3个百后面是几个百?5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谁能继续一百一百地数?重点强调9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然后思考:10个一百是(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观察板书后小组讨论。(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师引领生从188数到204。(课件演示) 师小结:灰太狼看大家表现的这么好,想给大家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大家自己在组内练一练。
活动四:练一练 小组学习任务: 你来数一数
一个一个地数,从三百九十八数到四百零七。(课件演示)同桌用计数器一个拨数一个说(集体一边看课件演示一边说)
1、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针对难点,进行计数器演示。
2、请出数朋友师:让咱们再一起请出数朋友来吧(课件)
3、摘苹果
(课件出示:苹果落地的动画,学生从989数到1000。)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森林运动会师:灰太狼看大家表现的这样好,想带大家一起到喜羊羊课堂去。想参加吗?谁就请举手,这么多人都想去,那一定要认真听要求。
3、掀起红盖头(猜一猜,五角星后面藏着哪个数字?)
4、我说你猜
5、寻找幸运儿
6、激流勇进
师:同学们真的表现得很棒!喜羊羊就向大家发来了祝贺(课件)看来喜羊羊是难不倒大家了,但是喜羊羊并没有放弃,它还出了一道更难的题目,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要不咱们不看了吧。
___ ___ 800 ___ ___(答案不唯一) 师:这道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哦,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吧。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今天的学习愉快吗?
2、有什么收获?
3、想到了什么问题?
4、画珠子
板书设计: 10个一是一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七
1、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4、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电脑、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1、出示课件,描述景色:在田野上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滩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羊在吃草,鹅儿在休息,草地上还盛开着一些美丽的野花。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创设活泼而又鲜明的活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兴趣。
2、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小组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比一比哪一小组所提的问题最多(每一小组请一代表将小组所提的数学问题写在纸板上)。
2、每一小组出示自已的成果,全班讨论交流各组所提的数学问题。根据每一小组的不同成果进行适当的表扬。
3、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4、交流。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
(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2、指导第2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导第3题。
(1)观察图,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换一个数,说一说。
(3)交流,(利用数字卡片)师出数字卡片,学生说一说。(合理就应鼓励)
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
8+7=15,你能根据这一道算式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从生活情境中走进数学。
以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以小组合作讨论来完成任务。(如:对各种动物之和这一类问题学生难以提出,老师就应该进行引导。)
挖掘学生的个性化内容,及时进行表扬。
学生不仅会提数学问题,还应能尝试去解决问题。
采用独立思考与回答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提数学问题的能力。
此题较为简单,学生能独立完成是的。
先理解题意,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数的延伸,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提出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回头看一看,对自已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
目的在于加以巩固。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八
本节内容的要点是乘法结合律。它是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既要使学生懂得算理、知识迁移的道理,又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还能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各类简便计算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开拓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是一个新的教学内容,虽然交换和结合在生活中接触很多,但它比较抽象,要建立此概念对学生可能有点难度。所以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体验学习方法。让学生自我感知,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学习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54名学生中,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整体看来很不错;百分之四十学生踏实、认真但接受新知的能力较慢;百分之十五的学生属于聪明却不好学的类型;还有百分之十五的学生是学困生。我相信,通过本节课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引导教学,小组讨论交流等的方式,班级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能在轻松,快乐氛围中掌握新知。而百分之十的学生经过“一帮一”的学习也没有问题,难的是百分之五的学生(基础差,不好学,加上智商不同常人)。虽然班级两极分化严重,但若通过努力,能达到预期效果,我也很满意。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九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 = 960万
10000000000 = 100亿
这部分的知识虽是新知识,就知识本身而言,学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比较好,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怎样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本案例中做的还不够,需要大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十
(1)计算出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课后反思:
本课我把众数放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学习。在认识众数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在新课的引入中,我利用平均数和中位数制造了认知冲突;在新课的学习中,注重了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数学意义和统计意义的比较;在新课的练习中,强化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一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
(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
几条边
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
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
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
你是怎么办的
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
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
用什么方法比较
还是一样大呢
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
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图表描述事件或行为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确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直观、简明的确特点,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数学应用的意识。
认识图表,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怎样看图,如何用语言去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
1、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小的游戏:
游戏一:考听力(出示幻灯二)请你用语言把你听到的描述一下。
游戏二:考眼力(出示幻灯三)请你用语言把你看到的描述一下。
2、刚才,同学们分别利用听觉和视觉描述了公交车的运动过程,表现得很好。不过,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更简洁直观的方法来表示公交车的运动过程,通过预习,你知道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吗?(图表)(出示幻灯四:观察)
3、这张图表示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时间和速度)
你是从图上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点幻灯四:介绍横轴、纵轴和折线)
4、观察这张图,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呈怎样的变化。(板书:看图找关系)
1、学生看图找信息,自由发表,教师适时插问,如“你从哪里看出汽车的速度在上升、在下降或汽车速度不变?线往上画往下画分别表示什么?”“纵轴上的400表示什么意思?”“横轴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速度最快达到多少?” “为什么图的上面是平的?” “第4分钟时,速度降为0表示什么意思?”等。
(1)、现在谁来比较完整地对着这张图来说一说时间和速度间的变化关系?(请学生回答)
(2)、大家来看一下老师是怎样用语言来叙述这张图所表示的事件:公共汽车从解放路车站到商场站共行了4分钟,从0分到1分,汽车的速度从0提高到400米/分,1到3分,汽车的速度保持400米/分不变,3到4分,汽车的速度在下降,第4分钟,汽车的速度降到0,汽车在商场站停下。
(3)、让学生观察图表和文字叙述表达的是同一事件,但图表更直观、简明。图表叙述则显得抽象、繁杂。从中感受到用图表来描述的好处——直观、简明。
3、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了解到的信息,完成书本61面的的填空。(点幻灯五:我会填)
(1)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___分。
(2)在第1分钟内,汽车行驶速度从0提高到____米/分。
(3)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增加。
(4)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少。
(5)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____米/分。
(1)从0到第一分钟,汽车从解放路车站出发,速度从0提高到400米/分,从第1分钟到第2分钟汽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前进,从第二分钟到二分半钟汽车的速度从400米/分下降到0,第3分钟又开始行使,到第4分钟汽车从0又提高到400米/分,第4到第5分钟汽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前进,第5到第6分钟汽车速度减少到0,第6分钟汽车到达商场站,停下来。
(2)、为什么会中途停车?可能是遇到红灯,教师顺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1、提供信息:小明的父母一起出门散步,走到读报栏后,小明的母亲独自返回家中。小明的父亲看了一会儿报后回家。下面的两幅图,哪幅图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哪幅图描述的是小明母亲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出示幻灯七:试一试1)
在观察图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两张图表示的是哪两个数量间的变化关系。(离家的距离和时间的变化关系)
第一副图,离家的距离变远,再变近,符合小明母亲到读报栏后直接回家的行为。
第二副图,中间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是不变的,这和父亲在中途读报的行为相一致。
2、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3、适当拓展:
(1)、仔细看图,(出示幻灯八:
老师对刚才反映父亲和母亲行为的两副图做了些修改。大家仔细观察,两副图有哪些区别?说明了什么?(父亲回家的线段图坡度放缓了,是因为父亲回家用的时间比母亲长。)
(2)、大家再看图,现在请同学来分别说说父亲和母亲离家的距离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小结:所以我们在观察图表是一定要认真,仔细。要能看到图表的细微差别。
1、阅读书62面试一试2,独立思考:学校教学楼有四层。五(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到四楼上音乐课,第四节课回到三楼上语文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出示幻灯九:试一试2)
集体反馈,说说排除另外两幅图的理由。
为了看起来方便,老师可以给这张图加些辅助线。这样,可以更直观的反映楼层的变化。
1、(出示幻灯十一:实践应用):
(1)登山活动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2)登到山顶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中途休息了几分?
(3)下山用了多少时间?
2、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事件或行为可以用图表来表述?
3、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觉得用图表来描述事情有什么好处?(简洁、直观)生活中有很多用图表描述的情况,只要用你的慧眼去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图表的美,数学的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冲刺精彩演讲稿(汇总10篇)
- 最新保护海洋环境的宣传语 保护海洋环境(实用10篇)
- 如何教好学生写级 如何写好学生评语(优秀11篇)
- 最新冲刺精彩演讲稿(优质9篇)
- 最新村信访维稳工作表态发言材料(实用13篇)
- 2023年北师大版初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大全13篇)
- 最新幼儿园大班家长发言稿分钟(实用15篇)
- 入职工作总结个人 入职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0篇)
- 创新项目申请书(通用15篇)
- 最新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计划(优质2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