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3 09:51:06 页码:8
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精选8篇)
2023-10-23 09:51:06    小编:琴心月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篇一

首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使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缺陷,促使小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在实践训练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进行学习,以此培养他们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二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应该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效果有限,而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具体应用

(一)教师充分备课,以学定教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学环节变化较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提前充分备课,而且备课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熟悉掌握教材内容,还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对小学生的预设,制作教学视频编制测试题。特别是讲解计算机操作步骤和技巧的视频需要规范化,最后根据学生对测试题的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特殊讲解,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因此,完美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教师的精心预设,学生在课前可以学习到部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而他们在有目的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技能与知识短板能够有效暴露,教师的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二)利用教学视频,学生先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导学资料,然后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从旁辅导学生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导学资料的运用和课堂教学环节的变化。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预习环节一般只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环节则对教师与学生提出更明确、更高的要求,学生在阅读导学资料之后,应该完成配套的测试题,并且对于不解的地方提出质疑。以问题为引领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或者尝试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计算机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困难能够促使他们深入思考,进而产生打开教学视频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力,然后根据视频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

(三)自主选择学习,提升成效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采用先学后教的策略,可以把大量的学习资料上传到服务器上,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操作,以此提升学习效率,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优等生来说,可能无需教学视频的帮助就能轻松掌握学习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中等生则可能需要看完教学视频,在视频的引导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对待优生来说,即使有教学视频辅助,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也难以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与同学应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前提,突出先学后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起到主体作用。

(四)教师精准引导,科学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精准引导和科学评价十分重要。学生通过课堂预习,对于一些疑难点容易陷入思维瓶颈,难以继续深入,其原因在于一些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对部分信息技术知识点充分理解与掌握,而这些问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包括其引导能力、互动能力和启发能力等。教师应该精准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学评价也十分重要,应该让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应该客观地评价,以网络为载体的交流模式可以让学生大胆发表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弥补不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时代的需求。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篇二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也挺高了,从教学方式到教学目的再到最终的教学评价,其标准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能力培养将逐渐成为教育重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中,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者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紧跟教育发展潮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发展模式。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观念并没有跟上新的教育标准。绝大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只注重向学生灌输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而对学生对于知识的原理的理解、知识的适用范围理解和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理解知识或者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而在课堂外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这与信息技术教学原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教师依然维持着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评价方向造成了误导,使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标准围绕书面成绩展开,从而对真正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得不到有效验证。因此,这种不正确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情况,不能通过评价来调整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因此,调整完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评价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

1.发展评价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评价需要起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作用,而不单单只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发展评价目标,使评价目标符合新的课程标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以往只看成绩的方式,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小成就加以鼓励,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掌握上的不足也不要加以批评,而是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所善于的知识点加强引导,并弥补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目标。

2.拓宽评价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拓宽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倡学校拓宽评价方法的种类,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中获得更好的成长方式。教师应当在单一的依靠成绩评价方式之外发展更多的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达到评价的目的。如以小组形式让学生相互评价、以班会形式进行师生互评、以班级为群体开展班级竞赛,对各个班级进行评价等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乐趣,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更好的态度投身于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评价方法应当是积极的,应当尽量鼓励学生,在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外同时对学生的优点予以肯定,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习的信心得到增强,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并接受评价进行反思改正。

3.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式而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校应当将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纳入评价主体中来。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学生清楚认知自身的优缺点,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方案;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能够更好的发现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足,能有效弥补自己在学习上不易发觉的遗漏点;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有个客观的了解,同时根据学生学习进度来调整教学进度;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帮助教师在校园之外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辅导学校与教师共同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不断进步。因此,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利于全方位、全面的了解师生共同在信息技术教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篇三

摘要:信息技术的引进,给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逐渐表现出弥补传统教育方式单一所具有的明显优势。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丰富的网络资源,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要做到利弊取舍,合理利用,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优势;利弊取舍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来,必然会引发教育领域的新一轮改革和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将数学抽象性的特点具体化,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数学教学得到质的提升,为素质教育注入活力。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范畴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的范畴。课程整合是指突破原有教学方式单一的特点,将各种技术手段与课程相结合,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开展学科教育的全过程。它是以各种媒介及现代技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指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融入到传统数学教学中来的动态过程。这种有效融合是数学教学在信息时代的自身要求,也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必然结果,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1.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相对于枯燥呆板的传统教育模式而言,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其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特点很容易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尤其是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解题过程,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最核心的一点是逻辑思维的养成,而计算机技术可以创造更加丰富形象的教学情境,通过视频演示、模拟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过去单凭教师单一的教学,学生思维很容易受阻,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突破思维障碍,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难题,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3.有助于满足数学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要求。常规的教学中,教学手段无非是老师的板书、课本、笔和尺子,工具单一,这对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进而构建整个数学知识体系造成很大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发展多种获取信息及丰富学习内容的渠道,例如可以运用网络搜索引擎大大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微信平台搭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通过形式各异、种类众多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二要行之有效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前期备课和课前准。备工作中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明确要达到的效果,理清思路后,根据内容和需求通过互联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和资源,接下来可用多媒体ppt制作课件,在制作课件时,要充分利用图形、曲线、图片等音像工具提高课件的趣味性。在备课中引进信息技术,这本身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的好时机。(二)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备开展教学,通过课件的多媒体功能尽量把数学演算、逻辑推理、图形变化等过程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等技术,运用猜想论证、推理论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计算与检验,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数学思维及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尽量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被动局面,而是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练习,让其在亲自获取丰富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探索,激发求知欲望,把未知转化为已知。(三)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作业批改、课后交流、效果反馈中。大力开发多媒体教学网络的辅导答疑功能,运用诸如bbs论坛、微信、博客等现代通讯工具,及时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帮助其解决学习的困难。运用现代技术可以及时直观的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可以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得到适合自身的发展。

三应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教学中容易“误入歧途”

(一)对信息技术过度依赖,主旨把握偏失。网络技术给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但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资源,不能将课程的讲授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十分重视发挥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因此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做出精美的教学课件上,为此耗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从而影响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在课堂上,老师也是跟着鼠标走,眼睛跟着屏幕跑,学生一起图热闹,貌似课堂气氛活跃,实则达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这种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本末倒置的现象,都是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不正确造成的。(二)对信息技术的不恰当应用,会限制教师思维。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把课堂讲授的内容全部进行课前预设,而数学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要思维灵敏,并配以生动的语言、适当的肢体动作,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而多媒体技术把这一过程简单化、程式化,无法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作用,老师在讲的过程中也将受制于技术而变得被动、呆板没有热情,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三)对信息技术的不恰当应用,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老师教学相对应的是学生的接受过程,如上所言,在课堂上老师如果一味依赖课件,那学生就会感觉枯燥、乏味,即使多媒体的新颖性会激发学生一时的学习兴趣,但是面对繁复单调的ppt以及老师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变得不集中。课后如果一味的让学生浏览网页、查找资料,而直接减少了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时间,学生则变为被动接受信息的一方,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互联网,久而久之代替了思考,这与我们的教学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四)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决定了课堂容量过大,违背了小学生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规律。采用多媒体教学,老师用不着花时间书写板书,加大了课堂知识容量,加快了教学进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是不利的。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数学这种注重逻辑思维的课程,思考和探索比单纯的知识接受所需的时间更长,如果只是机械的ppt翻页,课堂节奏就会加快,学生稍有疏忽,前后的内容就衔接不上。课堂容量过多只会导致学生学习混乱,看似涉猎广泛,实则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实际掌握的知识更是少的可怜。

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整合的利弊取舍及对策分析

(一)创造性的制作课件,把握教学的主旨。一定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肤浅的追求课件的形式美,而忽略其改进传统教学模式这一任务。要在备课时融入自己对课程的设计和思考,需要什么做什么,不能为了做而做。在运用课件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授课模式的综合运用,黑板、板书、提问、互动依然是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元素,有效糅合才能达到目的。(二)调动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必须要明确课堂教学中的主角依然是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只是手段。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主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于不同的课程,不能简单粗暴的逢课必用多媒体,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如何提高学习效果上来,老师们要积极探索二者的主动对接和深度融合,而不是简单应用,喧宾夺主。(三)多媒体应用要适度、适时不能让多媒体信息满堂灌,过犹不及。尽管丰富多彩的画面,有声有色的资源有助于将学生带入情景设置,但另一方面教师更应配合这些图片、动画适时讲解,点拨。严格控制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讲授,更要注重吸收和消化,不能违背了小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篇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阅读教学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词汇以及语法应用,对于提高我们的英语写作能力,词汇积累能力以及语法使用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一般情况下是听录音,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一个十分死板的学习过程,无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的情况。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极大程度的丰富了课堂形式,培养了学生对于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

1.阅读方式不科学

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下进行的学习,老师通过统一的布置,将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忽视学生的个体特点,只是简单进行统一方式的教学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这种情况下,极大部分的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每个同学自身状况不同,基础不同,如果没有一个合适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阅读习惯,高效率的阅读学习根本不会出现。

2.阅读过于目的化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多数学习都是为了考一个好的成绩,很少存在因为喜欢,因为兴趣所以学习这种情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也一样,很多人去阅读,不是因为兴趣爱好,而是因为必须要完成认为,想要有好成绩,强迫自己进行阅读学习。这样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实际上根本没有十分好的学习效果。

3.阅读材料本身趣味性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英语的阅读材料来源十分有限,除了书本的阅读多数就是一些历年测试题、试卷的阅读,内容十分枯燥,学生根本没有耐心进行阅读学习,极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甚至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恶情绪。

4.高中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阅读

英语阅读分为课堂阅读与课下阅读,但是由于我国普通高中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考上大学,学校在十分紧凑的教学设计之下,还安排了许多课下作业,导致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课下阅读学习。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过多的英语阅读学习,而课下学生也没有实践,就导致了学生阅读量十分低的情况。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带来的是丰富的教学模式和资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动画、视频短片等各种形式的资源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让英语的阅读教学过程变的更具趣味性,将枯燥的书本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场景环境的再现,让学生在更加形象化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高中英语的阅读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之后,就会影响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己在网络上搜寻一些英语阅读材料进行学习,网络上的阅读材料十分丰富,有利于学生丰富自身阅读内容,开拓视野。

2.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单一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因为枯燥无味,导致教学质量极低,学生阅读的动力就是考试考个好成绩,或者必须完成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将整个阅读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不再是简单的听和学,而是通过老师进行相关信息资源的整理,做出课件,在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相关阅读知识的同时,将课堂板书等时间节约出来让学生进行相互的阅读交流,或者通过一些课堂小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之后,对一些有对话的阅读材料进行现场模仿,来增加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学习欲望,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

1.收集类别丰富的阅读材料

类别丰富的阅读材料高中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是一定意义上的放松,而单一的阅读材料则是为了学习。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收集类别丰富的阅读材料对于学生自身兴趣的培养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关注和爱好的`东西,例如借助信息技术将日常生活整理成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或者借助一些外国的搞笑杂志等。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这些阅读材料多样性的展示,有助于在各个学生的身心特点下培养其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当兴趣培养起来的时候,高中英语阅读学习就不再是简单的目的性极强的为了高分而进行。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转变其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针对性的英语阅读指导

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灵活性比较强,而高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词汇量积累,但是在课下阅读学习过程中,往往还是会遇见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没有信息技术条件情况下,有些学生会将问题列出来拿到学校问老师,大部分的学生会直接跳过,不进行深入思考研究,时间久了,不会的问题就越来越多,也就会导致英语阅读能力出现问题。在现如今信息技术环境下,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学生在课下进行交流辅导,老师要主动的和每个同学进行沟通,切实的了解其阅读现状,及时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在这种十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学生会逐渐的提升英语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篇五

拾桥中学唐东梅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学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二、运用“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互教互学,以便促进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其实,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学习条件、理解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而造成的,只要给予他们适当、适时的帮助,再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信息技术课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教学设施尚未完善、采取班级教学形式的条件下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却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而且一般学校都不给予信息技术教师安排课下辅导。而“伙伴教学”形式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公布给学生,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回归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这样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合课堂教学的相关游戏或其它内容。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四、自主学习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新课标心得体会

拾桥中学z张道雄

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新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技能,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让我清晰理解到: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同时要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并且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能力。

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无结束,不仅要把本次培训的内容、精神传达其他信息技术教师,且要保持学习的持续性,继续领悟、理解新课标,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拾桥中学唐东梅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篇六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效果的根本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言;教学效果

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扩散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情况也是如此。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是许多教师的重要选择,但也有一些教师不习惯现代信息技术,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图形知识、交流活动等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呈现会更加生动,尤其是在使用音频、视频和图片等材料时,会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一些教师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些老师大多数都是年纪较大的老师。他们不太熟悉现代信息技术,而且很难使用它,所以他们选择不直接使用它。另一个原因是这些老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板书和教材的教学方法,学生也适应了他们的教学方法。他们自由地使用它们,不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些老师认为使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汉语本身。他们很容易受到视频或图片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很难集中在文本本身。这些教师具有很强的语言描述能力,能够形象地表达,所以他们不选择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师很少。

(二)现代教育技术处理能力薄弱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但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薄弱,许多教学资源无法适当选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和升级速度非常快。许多丰富的教育技术需要研究才能更好地应用。小学教师几乎没有接受专门培训的机会。此外,他们缺乏信息技术基础,难以学习。许多老师只能掌握简单的图片应用。没有多少教师擅长音频和视频编辑,更不用说其他困难的教育技术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足够的信息教育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发挥更好的教学作用。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思想内容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但许多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缺乏思想内容。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都依赖信息技术,没有传统的板书,教学重点不突出,这在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中更为突出。有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度使用信息技术,甚至有些教师不经选择直接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源,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导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困难,教学效果不明显。

(一)制定符合学习情况的教学设计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解决课文中的难点,获得新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案,然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来指导学生学习汉语。然而,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应用信息技术或不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主要体验和感知事物,并记住相关知识。他们的思维能力不足以适应直接记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时,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充分收集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资源,将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学习。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二)转变观念,提高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是信息时代发展的结果。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转变观念,结合传统和现代教育方法,不断创造与时代和学生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积极抓住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的机会,提高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以便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教学。

学校应积极宣传有利于教学的新信息技术,并请信息技术专家向教师解释信息技术的使用,以便教师能够及时接受新的教育方法。学校力求让教师走出去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回到学校让教师进行中学学习,这有利于学校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形成与时俱进的理念,接受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

(三)创设积极的情境教学课堂

学生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利用好奇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非常适合创造情境教学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把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无限乐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轻松、主动的学习情境,要求教师精心选择符合课堂的视频、音频或图片制作课件。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感染教师。学生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获得轻松愉快的感觉,获得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真实地感受课堂视听等学习资源,并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

[1]王云峰.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电子教育(下半年),20xx(12):61.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篇七

上传:李延林

更新时间:2013-1-1611:59:25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学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二、运用“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互教互学,以便促进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其实,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学习条件、理解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而造成的,只要给予他们适当、适时的帮助,再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信息技术课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教学设施尚未完善、采取班级教学形式的条件下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却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而且一般学校都不给予信息技术教师安排课下辅导。而“伙伴教学”形式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公布给学生,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回归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这样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合课堂教学的相关游戏或其它内容。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四、自主学习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如何把握好信息技术的教学

在我校一周只安排一节信息技术课,是作为所谓的副科来上的,但学生们是非常的喜欢。信息技术课一到,学体们是欢呼雀跃。教室里是充满了一派“喜庆”气氛。但作为教师,这时就不能任由他们胡闹了,要认真的上好这节课,让学生要学到一点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任由他们上上网就算了。所以作为教师,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不只是上上网

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改革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全程的状况,至今仍然得不到

根本的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限于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

发挥,甚至被严重削弱,这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严重抑

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宰,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

学习的作用。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下面就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需要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错误、障碍等)

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

例如:在学生陆续进入机房的过程中,我通过教师机循环播放清新悦耳的乐曲,使同学们进

入机房就有一种平和舒缓、愉悦的心情。在上课前我让几分钟时间给学生玩一些小的益智游

戏,指导他们进行鼠标操作练习、了解计算机界面性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给他

们创设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轻松氛围。

二、引导探究,学生欲学

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取得有

效教学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但也不是任由学生的思维走

向歧途。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启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

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导。因此,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

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上课时,我首先展示了两幅图表,一张是经过修饰的图表,而另

一张没经过修饰处理。学生看后,自然是喜欢经过修饰处理的图表,我看得出,他们那一双

大家一起来学习《图表修饰——修饰产量增长表》,使我们的图表更加美观、形象、生动、活泼。”在学习动机、欲望都达到十分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自主”地探求知识、掌握方法,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主动探究,学生会学――培养“课堂小老师”

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问题化预习提纲,学生从

而真正收到自主学习的实效。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收到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自我管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

较大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来,体验当老师的乐趣,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增强了那些平时在老师、同学眼中

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布置任务,体现层次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创设情境并提出任务

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学生的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例如:我在修饰图表

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并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

形势,比如分组完成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使其更高质量的

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贵州省罗甸县第二中学莫会恂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观感知法。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类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虽然一节课我只讲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同学们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自由作业法。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的内容已掌握,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四)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互动式合作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1.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3.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时,我在课下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有电子邮箱,并经常收、发邮件。在备课时,我把本课的知识点做成专题网站,在课上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

(四)重交流评赏,轻定位评判。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多引导同学们去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教师,我们都将和新课程一道成长。在这漫长的征途当中,我们都会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成长和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出自:本网网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如何教好信息课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

二、信息技术教学要采取分层教学

在实际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却是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象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有意穿插工具软件教学,教学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四、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信息技术教学要采用多元化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把学生分等或分类。而是用来改进教与学。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上课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从不训斥,而是鼓励和耐心辅导他,即使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也会真心地表扬。事实证明,信息技术教学采用多元化评价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六、信息技术教学课采用学生辅导学生,减轻教师辅导压力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时间是在机房上课,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教师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广播功能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减轻了教师的辅导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问的友谊,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

总之,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这是我国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信息技术课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时兆慧.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浅谈》.十堰市郧县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郑兴安.

[5]《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乔志强.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篇八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开展信息技术课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组装电脑、编排打印文字材料、设计学校网站、举行班内小组比赛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操作竞赛,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寓教于乐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教学时间只占30%。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上机课中应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时间一长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二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1.应给予第一节课足够的重视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怎样的密切配合等,先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开个好头。

2.课堂教学应以能力培养为主

对于新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时要坚持以鼓励为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而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要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三注重上机课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对暂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机房,也应常备一台投影仪,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投影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教学的需要。

1.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精少而简单,待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2.注意巩固性练习和知识的整合创造

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学习。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psforwindows或word设计贺卡、海报,用music作曲、用foxbase分析班级成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注重程序设计的培养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选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只需学习十几个简单的语句,即可编出多种多样的程序。让学生学一点logo语言和basic或foxbase语言的程序设计,学生用所学语句自己组合成程序,用来解决某个问题。如画图、奏曲、进行成绩分析等。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就是创造,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是很好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指导今后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