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唐诗作文字(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1:09:59 页码:13
最新唐诗作文字(汇总9篇)
2023-11-27 01:09:59    小编:夜紫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总结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范文来获取更多的写作技巧和灵感。

唐诗作文字篇一

本以为诗都是枯燥乏味的,可你却带给了我不同的风韵。你邀我共赏山水之气,你伴我共品风月之韵,你陪我共唱云天之歌。

轻轻翻开唐诗,与王摩诘一起畅游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明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锦锻上,自然而不虚夸,纯朴而不媚俗。一泓清泉静静地柔柔地穿梭在林间,有的轻轻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美好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浅淡的思绪。

唐诗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静静翻开唐诗,与李商隐一起沉湎风月之中。“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是他的痴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他的感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他的祈愿;“春心若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他的不羁。那缕坚贞的信念,那份美好的情愫,在历史的尘埃中弥漫成了永恒的缠绵缱绻。

唐诗让我体味如此悱恻的风月之韵,妙哉!

缓缓翻开唐诗,与韩昌黎一起放歌云天之上。韩昌黎是尘埃里一朵不败的圣洁之花,他铭记着“达则兼济天下”,冒死劝谏宪宗不迎佛骨入京,最终被贬潮州。这八百里的潮州路,走亡了爱女,走短了春秋,走白了双鬓,却没有走灭这忠贞不渝的赤胆忠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在潮州,他兴教育,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

唐诗让我感悟如此忠诚的云天之歌,壮哉!

诗中自有别般风韵,它改变了我浅陋的见闻,丰盈了我稚嫩的羽翼,充实了我枯竭的内心。

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诗三百,听一听巴山夜雨,看一看长风万里,竟忘了今夕何夕。

唐诗作文字篇二

我以为诗意是诗歌的韵律,是诗人写诗时的满腔情感,是读者的同理心,更是一种中华民族传颂千年代代相传的文化情怀。

今我以张九龄之诗,解我心中诗意。

何以诗之韵律。亦不是“天对地雨对风”的朗朗上口,亦不是“泛爱众而亲仁”的戒律教条。对子有意而无情,经文有理却无情无意。所谓韵律应是显中华汉字之美,现华夏之深情。论风流多情最是唐诗,唐人将盛唐的富贵繁华,晚唐的落寞凄凉用婉转优美亦言简意赅的诗丝编进唐朝280年的历史篇章。“唐之诗,宋之词”论诗意,应访问最有话语权的唐朝诗人。

“娇娇珍木颠,得无金丸惧”。孤雁站在珍木之颠,本应是欢喜之事,诗人却并没有对其表示欢喜,而是严肃的告诫,究竟是什么使诗人的心境竟如此悲凉?此诗的最后一句“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完美地诠释了诗人的凄凉:受奸相李林甫的排挤,诽谤,被贬为荆州长史,这是对一个忠臣的讽刺更是诗人饱受不公后的淡然。心中的愤懑化作首首诗作亦是“飞沉理自隔,和所慰吾诚”的悲伤,亦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感叹。诗人的一思一想一情的感慨都融进了句句诗赋中,真情的融入与思绪的凝聚,朗朗上口的旋律与内心最微弱的牵动,化作所谓唐山韵律,鼓动着中华文明的脉搏。

中华民族历史五千年,多少人文墨客,多少侠义英雄,挥笔成文,洋洋洒洒写下万丈诗篇,有战国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有汉高祖的“大风起兮与飞扬”,有郑燮的“任尔东西南北风”,更是有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几百年过去,几千年过去,这些历史绝唱仍在我们的耳边回荡。这是罢黜百家罢黜不掉的情怀,革不掉的文化精神。

历史书写下的千古绝句为何至今仍在书籍中游动,为何在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文明沉沦时,中华文明却悄然崛起又屹立不倒?因为中华文明中有为人民苦难歌唱的诗人,有书写民众疾苦的英雄豪杰。科考为了选拔散落民间而满身才华之人,门客制度更让各路英雄有寄居之所。晚唐的消逝随着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之声,中华文明每一个朝代的泯灭都伴随着百姓忍无可忍的怒吼。没有人民的文明注定走不到最后,没有百姓的文明注定不成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年绝唱,诉说的是同理心,诉说的是以人为本的道义。唐有张九龄“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和杜甫“安德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聚欢言”之叹,现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平凡之人亦可作不平之事,寒士中榜,高考成名,千古中国总有广阔的胸怀。同理同心是诗意,更是文明传承之本。

何以诗意?是同理同心,是包含情感与文化之美的韵律,亦是中华民族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文化情怀,是这片广大土地上的黄皮肤的百姓内心的骄傲。

唐诗作文字篇三

有的人喜欢《弟子规》,有的人喜欢京剧,有的人喜欢国画,有的人喜欢《三字经》,而我最喜欢的是唐诗。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而唐朝则是一个诗的时代。在那样的一个盛世中,涌现出了许多名垂千古的诗人,为后人留下了保贵的精神财富。

你可曾醉心于李白的潇洒肆意,可曾沉痛于杜甫的深沉雄浑,又或者融化在王维的诗情画意之中,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他们就像满天的星斗,熠熠生辉,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抒发爱国情怀,表现出了铮铮傲骨;有的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此多娇;有的表达儿女私情,诉说人间悲欢……,这些作品无论是浪漫主义的肆意汪洋,还是现实主义的针贬时弊,都触动了我们的心。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分为两种,一种叫绝句,一种叫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唐诗不仅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作,也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我们作为中国人,都应该好好欣赏,细细品味。唐朝289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但它确在身后留下了李白、杜甫、柳宗元、白居易、杜牧等文学巨匠及其作品。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读唐诗,品唐诗。

读了唐诗,让我觉得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更加饱满了。

唐诗作文字篇四

秋天来了,洛阳城里,诗人张籍像往常一样正坐在家中的书房里看书。这时,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张籍不禁打了个冷战,他站起来,慢慢走到窗前,轻轻掀开窗帘,望了望窗外,桔黄的.树叶随着风纷纷落下来,院子里的那几株花早已经露出了光秃秃的枝丫,那小草正在风中瑟瑟发抖,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

忽然,一个想法油然而生:他想要写一封家书给自己的亲人。想罢,便铺开信纸,一边磨着墨,一边自言自语:“这里的事情那么多,要先写哪一件呢?”

张籍准备好一切,慢慢坐下,右手握着毛笔,左手提着袖子,闭起眼睛,陷入了沉思当中。许久,他睁开眼睛,快速地写了一句话,觉得不满意,就将纸揉成一团,扔向一边,然后喘了一口气,摸着额头,摇起头来。但他还是冷静地想了想,继续写起来。

不知不觉的,已经到了夜晚,信也终于写好了,张籍又不放心地看了一遍,修改了几个字,就小心翼翼地把信装进信封,然后才吹灭了油灯,开始休息。躺在床上的时候,张籍还在回忆着,想想哪里还漏写了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捎信人便敲开了张籍家的门。张籍突然想起了什么,赶忙拆开已经封好的信封,把信取出来,又添上了一句话后,才慢慢叠起,装入信封,递给捎信人时,还要千叮咛,万嘱咐,说一定要把信成功送到,捎信人连连答应。

捎信人骑上马,渐渐消失在张籍的视线中。张籍望着捎信人消失的背影,想到,再过一个月,家人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来信,不禁欣慰地笑了。

唐诗作文字篇五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唐诗便是诗中的精品。唐诗分为许多诗派,不同的诗派有着不同的魅力,我最喜欢的几个诗派让我一一讲述吧!

首先是盛唐时期的浪漫主意诗派,“诗佛”李白是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风格很豪放,让我非常喜欢,他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诗风很吸引我。

接着是现实主义诗派,“诗圣”杜甫和“诗魔”白居易都是其中之一。杜甫写的诗沉郁顿挫,都以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当时朝廷的腐败、社会的黑暗给予揭露和批评;白居易写的诗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他措辞激烈,毫无顾忌。他的诗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些诗人的爱国情怀深深地吸引着我。

还有山水田园诗派,“诗佛”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诗人都是这一诗派。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等特点是我喜欢这个流派的原因之一;对宁静平和的向往这种感情是我喜欢你这个流派的另一个原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分有韵味。

最后是边塞诗派,这一诗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这个诗派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体现了阳刚之美。我喜欢这个诗派的悲壮、格调雄浑等特点。

总而言之,唐诗的魅力相当相当大,不同的诗派有着不同的魅力,唐诗永远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诗作文字篇六

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叫我读了《唐诗三百首》,美妙的诗歌打破了我沉睡的心灵,让圣洁的阳光照进来, 滋养着我的情操。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就使我心旷神仪,一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我对大自然充满憧憬。特别是有 一首叫做《劝学》的古诗。我觉得这首诗既朗朗上口又有深刻的寓意,特别经典。“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诗歌的内容是说三更半夜灯火通明,五更时天快亮了,这正是好男儿读书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没好好读书,到头发白了后悔就很迟了。

这首诗启发我们一定要珍惜大好的年华,不能让时间匆匆地流逝,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不至于到年老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唐诗作文字篇七

唐诗,是我们中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艺术花园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朵艳丽的奇葩,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起点。千百年来,我们传涌不衰。我也喜欢拿着一本本唐诗书籍,一遍遍翻阅,每次翻阅都像去了不同的地方旅游,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还记得你们第一首学的诗吗?我学的第一首是《咏鹅》你看!一只只大白鹅在碧绿碧绿的湖中伸出那长脖子欢快的叫着,用他那红色的脚掌拨动湖水,静静的,犹如童话一样。

下面给你们猜一首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没错,这就是《望庐山瀑布》这是我最喜欢的两句诗词,每当我读起这段文字,仿佛看到了在三千尺高的山脉上,一座瀑布飞流而下,乍一看,怀疑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真壮观啊!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就是这短短的四句诗,却能让人很清楚的知道诗的意思,不愧是诗仙啊!

唐诗,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承载了作者心中所想,所做,更是另一种纪念古人的方式,所以,我们要让唐诗永远的流传下去!

唐诗作文字篇八

思念像一缕清风缠绕在渔人码头,思念像一方凌霜冻结在月台阑干,思念像一曲羌笛关山月回响在荒芜沙漠。思念就是一种难以释怀、难以割舍的情怀。

——题记。

离别的码头。

清晨的薄雾像一层纱蒙住了码头,杨柳如丝随风飘断,江水如纹惊起层层涟漪。泊好船的船家吆喝着岸上的客人,王右丞的依依不舍唯有化作一园春色祝福渐渐远去的友人。“唯有相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这是何等的惆怅!悠悠江水,缕缕清风,一道道思念也像波澜不惊的涟漪在水中回荡、缠绵。

“移船泊江渚,日暮客愁新。”相似的码头,却是截然不同的时节。夕阳沉淀出一层微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唯有一叶扁舟与君相伴。诗人远眺若隐若现的天边,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油然而生。枫叶飘落,落叶归根,而诗人只能寄于相思。“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渐渐月色亲近,诸多的纠结才得到些许慰藉。

相思的横栏。

八月既望,寂静宁人,幽暗的天际又挂起一轮孤月。入夜渐深,床上的儿女早已进入梦乡,思妇孤身凭栏远望。夜深天寒,女人发上玉钗和纤细的小手渐渐冰凉,这样的苦愁又有几人知晓呢?然而远方的夫君也未能入眠。“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夫妇心有灵犀的相思不约而同地化为泪珠,一点一滴坠落在横栏上。

思念的羌笛。

北风凛冽,深秋的黄昏苍凉、肃杀。一名士兵独戍楼台,烧着干枯的枝条,双手搓着暖意。回望背后,军营中烟火袅袅,热气腾腾,战士们围成一团吃着热乎乎的汤水。楼台上的那名戍卒不禁拾起羌笛吹起《关山月》,千丝万缕的思念在荒漠中飘扬。“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正是那名戍卒的心声,也是千千万万士兵的呐喊。

仅仅是八月,塞外就飘落纷纷大雪,北风将一本贫瘠的黄土地肆虐地不堪一击。帐篷中将军的角弓冰冻地难以张开,银亮的盔甲结了层白霜。主帅营中为来行的武判官饯行,不知是谁,不知何处扬起《关山月》。笛声悠扬,撩动起来战士们的热泪,眼眶的泪化作思念,手中的热酒变作久久不归的伤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再美的梨树花开都不抑制不住羌笛的催人泪下,压抑不住那份思念亲人、牵挂家乡的游子情怀。

走进唐诗,走进唐诗中的思念,走进唐诗中的码头、横栏、羌笛、塞外边关、山水田园……似梦回唐朝。

唐诗作文字篇九

一江春水淹不尽六朝的哀怨,千里运河载不动隋朝的悲怆。拂去尘埃,大唐的江山与宋朝的明月悄然独立,细雨蒙蒙的早晨,唐诗遇见了宋词。

唐诗壮阔,伫立江畔,抱着琵琶,煮一壶浓酒,高唱道:念天地之悠悠,独创然而泪下。宋词婉约,微风徐来,柳絮纷飞,抿嘴低吟: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唐诗遇见宋词,没有剑拔弩张的争锋,只有伯牙子期的契合。

唐诗也曾浪漫,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宋词也懂豪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事变迁,唐诗只得站在玉门关外,俯瞰楼兰;宋词只能西北望去,久久凝眸。

落日余晖,大漠孤烟,那是唐诗自南向北的终点;莺飞草长,断桥残雪,那是宋词自北朝南的脚步。在浪漫与现实的交界,在豪放与婉约的边境,唐诗遇见了宋词。没人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地点,那个特殊的时间,唐诗和宋词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唐诗倾慕宋词,宋词欣赏唐诗。

漫山遍野,山花烂漫,榭宇楼台中,唐诗击缶,宋词抚琴。唐诗有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宋词便拿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汕头斜照初相迎与之相对。末了,唐诗泼墨挥毫,有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春意,宋词清唱一曲,有满地黄花堆积的哀怨。

唐诗懂宋词的哀愁:江南烟雨,故国神游,花柳巷内,遗下多少风花雪月?宋词也知唐诗的辛酸:楼兰城上,阴山脚下,一将功成万枯骨,几人得归?大漠,那有唐诗的血泪,假使这世道太颠沛,唐诗定要寻你将军百战穿金甲的雄浑,江南,那有宋词的离欢,纵然这人间多流离,宋词也要拥你西城杨柳弄轻柔的暧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诗自知留不住宋词南行的脚步,宋词也知拗不过唐诗北去的心意。唐诗与宋词的分离,没有伯牙绝弦的悲恸。唐诗不曾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留恋,宋词也未曾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缠绵。唐诗与宋词深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只要心相知,何须身相近。纵然有天涯之隔,也似咫尺之间;纵然再无相见,可曾遇过也不再遗憾。

该上路了,唐诗喝了一杯烈酒,迈着微醺的'步子向北走去;宋词补一阕新词,收拾惨妆向南踱去。

江南还是杨柳依依,大漠还是长河落日,都未曾改变什么,可当唐诗遇见了宋词,江南不再是江南,大漠也不再是大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