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身边的小细节,体会生活中的点滴滋味。写总结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避免空泛的陈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社会篇一
心理学是一门学科,它的学科生命力寓于全不同个人和由这些个人所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要和应用之中。心理学是指因素引起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事物及关系并对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对发生影响的心理活。通过读这本书可以让我明白心理学伴随发展,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寓益突破历史上形成的“心理—或—心理”这种心理学框架,用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去研究心理状态、过程和对行为的内在规定性,将会推动心理的进一步发展。
人是性的动物,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因此,人际关系是心理学中的中要内容之一。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实际是人与人的利害关系。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你满足了别人的需求,别人便同样会满足你的需求。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的人,是迷失于方向的人,只会把你原来的想法颠倒过来,只有给予、给予、再给予,那么你就会赢得别人的喜欢。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的维度是:感情上的“亲疏“和地位上的“尊卑“。在交换理论看来,人际交往是一个交换的过程,人们之间的所有活动都是交换,是一种经济交易,人们试图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并使自己的成本最小化,从而确保交换结果是一个正的净收益。交换的东西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性的,包括信息、地位、情感、服务和物品等。不过当人们建立关系后,分歧就难免,冲突也就可能出现。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关于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一种整体性的知觉,人们也由此形成判断,并进一步对他人作出有根据的归因。它主要包括对他人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对群体的认识,对因果关系的认识。自我知觉的内容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自尊。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象镜子那样是从别人那里发现自己的“。人们对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坚强的自信是成功的源泉,其实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能力低下而是信心不足,还没有上场,精神首先败阵。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的自暴自弃。所以我们要有自信。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或看法。对他人的知觉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而我们也应该在“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得到启示,对他人要有医生的心肠,但不能有医生的眼光。我们需要被别人信任,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积极的肯定与评价的一种精神需要。有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人由于受到信任和期望的激励而迈上了成功之路,也有许多一时的误入歧途的人因受到信任和期待的激励而重返正道。因此,我们要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从客观上去看待别人。
通过看这本书,虽然没有完全读懂,但是可以学到和我们的交际心理学一脉相承的知识内容,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的知识,让我获益良多。最后希望学好心理学,我想以后应该很有用的,至少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
社会篇二
为丰富学生的.暑假生活,拓宽学生视野,感受阳江龙头企业文化和民族工业的力量,在校团委的策划和组织下,我校师生共40多人于xx年7月9日来到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以“感受龙头文化,领略制刀精工”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为实地参观阳江十八子刀具的制造车间、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及一系列的文化展览。
当天上午,参加本次活动的全体师生在校行政楼前集合后,由学校党委谭映红副书记为本次活动授旗。随后,政教处梁峻荣主任在发言中提出要发扬团队意识,虚心学习,并对本次活动表示期待。
简短的授旗讲话仪式后,我们来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阳江十八子集团总部。在解说员的带领讲解下,我们参观了以“中国第一刀”、“十八子唐都”、“十八子文化艺术长廊”、“十八般兵器”、“时光隧道”等十多个文化展点,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唐代建筑为特色的“十八子唐都”中,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挑选各种各样的官帽拍照留念。“时光隧道”中场景恢宏,造型逼真,向我们形象地阐述了从树皮、禾草、竹、木、陶瓷五个时期的人类居住环境和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同时,我们还进入文化影视中心观看十八子集团宣传片,宣传片主要讲述了十八子集团的发展历程和品牌荣誉,使大家对十八子集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了解阳江刀具文化历史。
接着,我们进入“水磨”生产车间,对十八子刀具产品的制作过程进行实地参观。同学们看得非常入迷并在一旁不断地询问相关的生产过程。在车间里,没有舒服的空调,只有一直轰轰作响的机器。工作人员在炎热的夏日依旧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做着自己手中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做着同一道工序。数万张刀经过他们的手,用他们的汗水成就了如今的十八子刀具,成就了阳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看到他们额头上留下的汗水,我们十分敬佩他们的工作态度。
随后,我们进入了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音响设备和唱片。我们在这里领略到世界众多经典音响品牌的无限魅力,并被庞大的黑胶唱片和绝版cd的收集量深深折服。
最后,阳江十八子总经理、我校83届校友——李积回先生和我们合影留念,勉励我们要积极进取,珍惜在校时光,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感恩母校。同时,还赠送我们《中国刀王》一书作为留念。至此,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加深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刀具文化、古兵器文化的了解,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和文化涵养,树立了我们更加宏大的理想。
学生会副主席冯慧婵同学的体会。
看到他们在制刀车间额头上留下的汗水,心中百感交集,敬佩他们的工作态度,同时也为自己感到羞愧。作为一名学生,在舒适的学习环境中汲取知识,竟还能经常抱怨学习辛苦,抱怨环境的恶劣,实在是羞愧。我们得到的东西,常常会误将把这些当成了理所应当,不加珍惜;没拥有的东西,却不会通过自身努力去得到,总是依赖父母。然而,这样的人总是成不了大事的。从这些一线工人的身上我懂得了:如果连一点点困难都忍受不了,一点点汗水都不舍得流下,哪有什么理由值得让你拥抱成功呢!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能学习到课本的知识,但在生活实践中,我们能学习到为人处事的道理。在这次实践中,我得到最深刻的道理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想成功,就必须付出汗水!很庆幸这次能去十八子企业进行社会实践,让我见识了世面,增长了才干,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拥有了为之拼搏的动力。
学生会学习部学生干部的体会。
在影像室中,老师、同学们欣赏和享受到了世界顶级音响和顶级的家庭影院设备,并认真倾听了我校89届校友张韶威和01届校友陈理成对音响设备的知识普及及明白了音响的真正价值,每个人都沉浸在音响设备发出的美妙的声音及回味并尝试理解着师兄告诉我们的那些对于音响的真正解读。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阳江十八子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到了刀具制作过程,还欣赏到了世界顶级音响的美妙音效及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音乐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感觉自己的知识得到了丰富并且自己的心理得到了升华,每个人都感觉到这次活动令自己收益匪浅。
此次社会实践,既充实了我们学生的自身素质,又培养了我们的创业意识,具有深刻的意义。希望阳江一中学子这种敢于为理想拼搏的优良传统能一直发扬下,并且一代一代做得更好!
在本次活动中,参观文化展览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刀具文化、古兵器文化的了解,进入生产车间了解十八子刀具制作的独有核心、创新技术满足了同学们对“好刀是怎样炼成的”的好奇之心,拓展了活动参加者的知识面和文化涵养。
社会篇三
学习了《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这本书,书本里面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很多,特别是书里用很多的小故事,来展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俗易懂,容易使我们接受。
人生面对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在短短的一生中总会留下遗憾、失落、悲哀,但人们必须找到短暂人生的意义或价值,才能化解这种种精神失落,从而获得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马克思写《资本论》,我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它能给我们无穷的动力,能让人克服一切困难。马克思坚持了四十年才完成了《资本论》。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他能用德、法、英三种不同的文字写作,如果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做支撑,马克思早就放弃了艰苦的写作工作,转行别的工作来改善生活条件了。
有迥然不同的人生。正确的人生观能够激励人们奋发进取,创造有价值的幸福的人生,能够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光彩。
我们满怀理想,充满活力,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有利于更好地形成的文明道德风尚。我们是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一代,国家需要我们,我们要努力学习。实现富强、民主、文明、法治、和谐的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先进的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先进文化的核心,起着教育民众造就主义新人的重要功能。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其重要作用就在于教育民众、造就新人。
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形成深刻的影响,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思想意识成长,从而造就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工作中遇到任何挫折都不能退缩,要勇敢面对,坚信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同过学习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也看到: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如果马克思只是发现人类进化规律,却没有付诸实践的话,也许人类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人类进化的规律。我们要确立远大的理想很容易,但是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却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这就像我们登山,想要登山很容易,但是上山的路却是崎岖的、难走的,只有努力刻苦,才能到达理想的高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实践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明确了,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要在人生的舞台上奋力搏击,让祖国的未来洒满阳光。
社会篇四
彼得·m.布劳是美国当代著名学家,曾先后任教于康乃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曾任美国学协会主席。先不论彼得·布劳在学术界的成就有多非凡,单从他的学术影响就可以看出他对整个学尤其是他所研究的领域作出的贡献,他的著作广泛而深刻,所以在理解中需要多费脑筋。在笔者看来,学与哲学一样是影响整个人类进步的助推力。不仅如此,布劳还是是交换关系的微观学研究的创始人,并且在阶层分析理论、组织学等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其他著作有《官僚组织动力学》、《不平等和异质性》和《机会的结构脉络》等。
整本书的内容中彼得·布劳都在思考一个基本的问题:生活是如何被组织成由人类交往构成的日益复杂的结构的?人们为何愿意在生活中进行物质与非物质的交换?一个个在思考中循序渐进的问题开始使这本书闪耀着睿智、深刻的人文见地。本书已成为学学科的基本文献,包含着丰富的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宝贵思想。
现在我们先就前面提到的交换的定义来作初步的分析。两种期望,两种吸引,交往是一种内在性的报酬体验。交换的前提是交换物质的存在,没有交换物质存在就谈不上交换。当然交换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单方面是不能完成交换的,交换是交换双方在某个时间内进行的活动。布劳试图从交换关系的理论视角来解答这一问题,既通过对人们之间交换关系的微观学分析,为发展对结构和制度的宏观学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交换的主体是什么呢?既然是在整个进行的交换其交换的主体必然是生活在这个的自然人。只有人有主观能动性,才能在生活总进行自愿自主的交换。因为人是有一定的意识,他具有判断力也才能作出正确的交换。
现在我们才来探讨这本书的另一大重要的概念:权利。生活在这个世界,给以我们权利。我们可以在中自助的选择我们的人生道路,选择我们的人生伴侣。在本书里我还发现布劳有一部分专门从学的角度剖析了爱情。很少有人在学领域对爱情这一话题作分析。爱情是变换并且是模棱两可的,它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它的分析与把握都是很难做到适度的。
关于本书的见解因为读的不多所以见解也颇浅,只有把书读透了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所感所悟。
社会篇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开放经济,完善社会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惊叹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奇迹。
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其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成果丰厚,可谓硕果累累,从宏观上看,当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最重要的领域即为基本民生建设。因为只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会安定和谐,各项相关社会建设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逐步推进、落实。
所谓基本民生,就是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大计的主要民生领域。就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说,基本民生应当包括劳动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与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重要领域。这些领域也就是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1中对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是人民的最基本需求。本文主要从民生建设领域着手例举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三方面基本民生问题的现状,并分析相应民生建设领域政府出台有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一、全民医保制度。
在现代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外部效益,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根基。在不同社会事业领域,社会建设的模式应当有所不同。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机会结构,需要更多地重视公平。
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主要标志就是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与此同时,针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缺陷,逐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并针对弱势群体建立了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尽管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覆盖农村居民,但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保留或新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上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经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过5年多的实践,截至到2003年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达1.0094亿。全国大部分地区(98%)都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标志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统一的医疗保障管理系统基本建立;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基本平稳;医疗保险的保障机制基本得到发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首先,它对促进国企改革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作用。在一亿多参保人员中,65%是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二是促进了参保人员的就医方式和医疗消费观的转变,参保人员比过去有了更多的就医选择权。三是推进了医疗服务和药品服务市场的竞争和健康发展。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等管理措施加强了对医疗服务供方的约束,促使其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服务;四是抑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势头。据统计,1900-1998年卫生系统综合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年增长率分别为25.0%和23.7%,2001年分别降低为9%和5%。
二、科教兴国战略。
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策略,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各级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办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
教育是中国的未来,在教育建设方面,我国仍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尤为突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体现在偏远地区的农村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城市教师的超编和农村教师的缺编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在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的教育更是关键。作为农村教育核心的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可以作为晴雨表直接反映出来农村的教育质量。师资力量的匮乏、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还体现在城市的择校问题上,城市中少部分的学校集中了相应地区绝大部分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造成学生报考目标集中,引发应试学生应试教育高分数、录取高择校费等教育问题。
教育内容过度注重于书本也是中国教育现阶段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正是因为前文所提及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为了保证更优质的升学率,以吸纳更好的生源,各学校的教育内容过分重视书本,应试教育的形式化没有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
但在近年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国的教育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例如进入新世纪,我国义务教育迈入巩固提高和全面普及的新阶段。逐渐达成义务教育免费是政府的基本公共职能的共识。提出普及教育、强制教育和免费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免费的步骤可以根据国情来分步实施,但必须坚持免费的特点。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将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这彰显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直面教育投入相对不足问题,加大投入、加快节奏的决心。从2006年到2008年,我国义务教育用三年的时间,逐步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010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66%,2011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相比2010年增长14.6%,中国的教育经费支出不断增长是中国普及全民教育,发展优质教育的根基。
三、住房与社会保障体系。
住房问题近期已经成为社会反响巨大的社会问题,以南昌地区房价发展走势为例,南昌楼市在2000-2007年间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在2008年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与国内经济震荡、楼市反复的困局,在之后的2008年年底至2009年年初房价筑底之后的强劲反弹,并持续一路飙涨。南昌楼市近十年的走势基本代表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近十年的房价走势,房价过高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居民买不起房子。
中国政府为了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多次出台楼市调控措施,其中,2009年7月首套房贷款利率7折回调至8.5折,成为楼市新政转折的一个分水岭。国家在2010年4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俗称“新国十条”政策),与此同时,政策调控还打出了组合拳:央行3次加息、6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购房优惠利率被取消、房贷利率上涨,严格首付比例、限制二套房贷„„直至2010年4月,我国首个限购令在京正式出台,上海、广州等几十个大小城市递次跟进,2011年1月21日,南昌房产限购令出台,房价涨势才被基本控制住。调控期间,房价并没有明显的下跌,虽然房价不再高速增长,但是经过几年疯狂的涨势,楼市调控并没有给居民带来几年前的房价,仍然有大部分居民买不起房子。
从表面看,是房价过高导致需要购房者买不起,实质问题则是缺少对保障性住房与市场化房产供给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因此房产政策改革的方向应当是以此为突破口,促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除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问题之外,应当说,中国社会保障建设从种类上看已经相对齐全,但存在着尚未实现全民覆盖、水平较低以及各项目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要注意到,中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在落实转移支付时还具有某种程度的收入分配逆向调节效果。有鉴于此,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建设的下一步工作,一是要继续扩大覆盖面,二是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三是要逐步建构相对统一的全国城乡保障体系,四是要提高社会保障供给的公平公正性,解决目前社会保障存在的逆向调节问题。
四、小结。
中国的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全世界有目共睹,加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建设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来,多次被国家领导人重点提及,强调其重要性。本文选取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生建设领域是因为其所涉及的范围广、影响深,是当今社会矛盾主要集中的领域,切实的发生在每一个人身边,关乎每一位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国家在医疗、教育、住房与保障方面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都是从大局出发,权衡社会群体之间的利弊,慎重作出的改进举措。所以和谐社会民生领域的社会建设更被大家所关心与重视。本文即契合社会舆论关注重点,简要分析了中国社会医疗、教育、住房与保障方面的社会现状,并根据各现状政府出台的改进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得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仍然面临挑战,中国政府为建设和谐社会所做出的努力值得充分肯定的结论。
社会篇六
核心主义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我们要了解各个字的意义,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当然,你必须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我在没看《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直到我买了这本书,那时我认为这本书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但是当我真的开始看的时候,这本书就像打开了我的新大陆一样,让我倍感新奇。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把它读完,我细细品味着书里的一词一句,当我从书海里回过神来,发现书已经看完了。但我却还没看够呢!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我明白了价值观不仅是做人的道理,还是做事的道理。它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几个字,或者是几个词,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让我们优秀的力量,更是一种带领祖国走向强盛的力量。这些力量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
阅读完这本书,让我联想到了本周三发生在我放学回家路上的一件事。当时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公园的时候,我听到了一阵哭声。我走进公园想一探究竟,看到了一个小妹妹蹲在地上哭。我走过去问她“:小妹妹,你为什么哭呢?”小妹妹抽泣着说:“我……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又询问她家在哪里,她回答说不知道。我想,这下我也没办法了。只好呆在那里陪她一直等,看是否有她的家人过来寻找。小妹妹还在哭,我心里也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下意识地摸摸口袋,发现口袋里还躺着两颗糖果。灵机一动,对小妹妹说:“小妹妹,我给你变个魔术吧!”小妹妹顿时停止了哭泣,好奇地看着我。“看!变变变!”我变魔法似的变出两颗糖果,小妹妹破涕为笑,我也开心地笑了。突然,小妹妹向前奔去,边跑边喊:“妈妈!”前面的一个阿姨正冲她奔过来,俩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幸福极了。这种幸福感深深地感染了我,顿时让我感觉世界是那么的美好。原来这就是帮助别人的感觉,我喜欢这个感觉。
这就是友善的力量,但核心主义价值观里可不止这一个力量。当所有力量聚集到一起,这个世界就会变成天堂。让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吧!
社会篇七
摘要:实现和谐发展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追求目标,而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基础与必要条件,它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它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促进共享国民财富的基本制度安排。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
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相关关系,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并通过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化解现实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中国近二十多年来总体上是一个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阶级斗争年代逐步向和谐社会迈进的进程的同时,还必须承认现阶段确实存在着差距、矛盾、冲突,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格局日益显现,部分社会矛盾甚至在日益尖锐化。中国进入21世纪后所面临的既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分化加剧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得以化解的敏感、复杂时期。
一、问题提出背景。
在中国现阶段面临的诸多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中,贫富差距的扩大化,劳动关系的失衡,流动人口与固定户籍人口之间的利益冲突,城乡发展差距、地区发展差距的客观存在等,都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着直接的负面影响。而在这些差距、矛盾与问题中,又几乎都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残缺不全、有效性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农业弱质、农村落后、农民弱势、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不时还有扩大的趋势,使得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和谐。
二、城乡和谐发展的策略。
(一)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中必须认真解决的突出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拉大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按照六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城乡之间差距的持续扩大,也与国家福利资源分配的不公直接相关。如国家财政中的公共福利资源(包括教育资源、公共卫生资源、住房福利资源等)主要用于城市居民,占总人口40%的城市居民至少占有70%以上的国家公共福利资源,而占总人口60%的农村居民只占有不足30%的国家公共福利资源,这种长期畸形的公共福利资源分配体制,进一步弱势化了农村居民的经济社会地位。教育福利资源、公共卫生资源、住房福利资源等配置的失衡,揭示了这些基本福利制度的非公平性,它已经成为拉大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城市、轻农村和重工业、轻农业的城乡差别发展战略所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居民的两种身份、两种教育体制、两种就业制度、两种财政税收体系等不平等的制度,导致了中国城乡之间的隔阂,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已成为农民问题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如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解决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是能否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大问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平稳,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问题,也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大问题。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六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这是因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的重点。要把节水灌溉、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通讯通电、医疗卫生设施、中小学校舍及教学设备、农民培训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作为投资重点。国家应该改革目前城乡二元公共产品供给政策,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农民投资建设为主变成以国家财政投资建设为主,让农民在公共产品享用上能够获得“市民待遇”。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始终坚持农民自愿、政府支持、项目支撑的原则,采取农民出工出力、社会扶智扶资、市场方式运作的办法,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
与城乡之间经济上的差距相比,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更为突出。促进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抓紧解决农村教育和卫生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如果不加快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但不能解决农村现在的贫困,注定将来还会贫困。加快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除增加对农村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外,还要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改革的力度,以改革促发展。通过增加投入与改革并举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加大政府对农村卫生的投入,把增加公共卫生资源和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到农村,引导农村建立医疗保障;加快构建最基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家庭保障为主,与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现代化事业的一个伟大创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大的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加速推进中,让农业生产兴旺发达起来,让农村经济繁荣进步起来,让农民生活文明富裕起来,让农村社会和谐发展起来,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农村社会建设的现代化,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要把新农村建设变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村民自治,加强民主监督,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现代化事业的一个伟大创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大的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加速推进中,让农业生产兴旺发达起来,让农村经济繁荣进步起来,让农民生活文明富裕起来,让农村社会和谐发展起来,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农村社会建设的现代化,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要把新农村建设变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村民自治,加强民主监督,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总结实事求是地讲,能够适应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还未真正形成。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残缺不全、漏洞很大,大多数城乡居民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等事实,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适应城镇化步伐加快的需要,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维护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改变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使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积极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实现城乡利益关系的和谐。
参考文献:
社会篇八
虽然还没进入社会,还是一个在学校读书的一名普通学生,但是通过这个学期的毛论课的学习,我明白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以下就是我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见解。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高高地举起了和谐的旗帜。对外,我们倡导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对内,我们把建设和谐社会摆上突出位置。和谐,成为中国内政外交重要的价值追求,也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的新智慧。
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是相互关联的整体。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和谐社会整体的要求,归根到底,要靠千千万万个体的人去践行。一方面,建设和谐社会是亿万群众的实践,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能不能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他们能不能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自觉实践者,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另一方面,个体内心世界的和谐及同外部环境的和谐,也就是人生的和谐,本来就是整个社会和谐的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人生和谐,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就越来越高;和谐人生的代际交替和传承,就是和谐社会的永续发展。因此,在从宏观上准确把握建设和谐社会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高度重视个体和谐,切实关注个体和谐,着力促进个体和谐,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和引导,帮助尽可能多的人们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以个体人生的和谐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当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民主法制。民主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和政治保障。“民主”一词的原意,就是“大多数人的统治”。民主一定要尊重和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民群众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民主是体现绝大多数人意志的新型民主。我们党在总结国内外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六大把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届六全会再次强调,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发展形式,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各项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公平正义作过深刻和全面的系统论述。他们认为,人类千百年来所追求的真正公平,“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公平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的前提取决于可供分配的产品;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公平及其实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他们还认为,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公平及其实现还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分配的依据只能是劳动,也就是马克思讲的“按劳分配”。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劳动能力和家庭状况不尽相同,分配的结果必定是不公平的。二是机遇和环境是公平的,社会主义社会最大的公平就是阶级差别已经不存在。只要是有劳动能力的人,社会都会为他们发挥才干提供平等的条件,也就是马克思所讲的“各尽所能”。三是社会调剂,也就是说,在社会成员分配之前必须作必要的扣除。扣除下来的劳动产品用于再分配,包括救济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从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规则看,它必须包含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四个原则,是一个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这四个原则是:第一,保证基本权利的原则。这里所讲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存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和受教育权利等。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这就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建立在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得到保证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必须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避免只有少数人受益的“有增长无发展”的情形。第二,机会平等的原则。也就是说,要从总体上保证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大致相同的平等发展机会,具有大致相同潜能和相同意愿的社会成员应当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在参与社会财富等社会资源分配之前,机会平等的原则要求摒弃先赋性因素(比如身份、家庭出身、性别等)的影响,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有一个平等竞争的条件,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能力。第三,按贡献分配的原则。也就是说,要根据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具体贡献进行有差别的分配。在社会财富等社会资源的形成过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所投入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所投入的生产要素是有差别的,因而,每一个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有差别的。按贡献进行分配,就是要把每一个人的具体贡献同自身的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调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利于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第四,社会调剂的原则。也就是对一次分配后形成的利益格局进行必要的调整,使社会成员普遍地共享发展的成果。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人们能力、机会以及具体环境的千差万别,由于制度和规则等方面的不完善、不配套,由于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中存在种种不确定性因素,在初次分配之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合理乃至不公正现象。因此,在初次分配之后,社会有必要进行再调剂。这就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特别是建立健全有效的以所得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转移支付体系。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只能是相对的公平。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社会公平问题,比如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农民、工人(特别是失地农民和下岗失业工人)等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应得到的补偿不对等。对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公平问题,要做全面、科学的分析,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坚持依法、及时、合理解决的原则,采用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来解决。对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来解决,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对一些敏感性问题,既要克服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的官僚主义,又要防止进行人为炒作,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
社会篇九
中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其成立至今,经历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再到以人为本的转换。今天,有中国特色主义核心价观的内容是“弘扬爱国主义,提倡荣辱观,以人为本,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在这一思想体系中,弘扬爱国主义是前提与核心,提倡荣辱观是最新教育方式,以人为本是主体,发展生产力是手段,实现共产主义是最终目标。
每一个制度或同一个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挂吧、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能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少年就是赢得未来,我们以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转型给青少年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转型期,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观趋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对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责任感。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建立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主义和谐提供重要保证。
社会篇十
实际上兴趣只不过是对于可能发生的经验的种种态度;它们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东西;它们的价值在于它们所提供的那种力量,而不是它们所表现的那种成就。
任何一种能力,无论是儿童的或成人的,如果在意识上满足于一时的现有的水平,就是放任。这种能力的真正意义是在于为达到较高级的水平提供一种推动力。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对于孩子而言,因为处于教育阶段,所以兴趣的.作用是促使孩子去不断学习、提高,所做之事只是作为一种动力,一种为了完成此事而学习的动力,而非事情本身。
孩子毕竟认识有限,他需要合理的引导,而给予的如果只是“成败论英雄”的标准,那他只有服从。而这种服从的结果就是“急功近利”的作品和“三脚猫”的功夫,靠这些大学是无法认可的。
如果问题如此,应该如何做呢?
书中对于兴趣的合理引导作了如下阐述:
预先计划,注意发生的事情,将发生的事与努力达到的事联系起来,都是一切理智的或有目的的活动的组成部分。教育家的任务就在于看到表现实际兴趣的情况是否能鼓舞活动的这些理智方面的发展,因而促使它逐渐向理论性的兴趣转变。一个普通的常识是,科学的基本原则是与因果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一方面的兴趣从实践开始。人们视为目标、欲求得到的并为之工作的是某种结果,而注意力是指向产生这个结果的各种条件。起初,兴趣在于达成支配地位的目的;但随着兴趣与富于思考的努力紧密结合,对目的或结果的兴趣必须转变为对产生结果的方法——原因——的兴趣。
述描述可以得出,如果想让一个有强烈兴趣爱好的孩子健康发展,他的老师、家长必须有意识的引导之,让其从对作品痴迷转向对实现作品的内在知识的痴迷,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所收获,才能一步步地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使其逐步适应更高的要求。
此时,多数家长所面临的矛盾——爱好与学习的对立——也许就化解了。
但愿每个有爱好的孩子都能得到指点,更希望我们的能改变只看结果的风气!科技活动输送的不是科技成果,而是制造成果的人!
社会篇十一
1.中国历史上主要的理想社会类型。
2.西方历史上主要的理想社会类型。
二.理想社会的基本内涵。
1.社会要素兼容共生。
2.社会结构合理。
3.社会秩序规范。
4.社会运筹得当。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3.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一、中国历史上主要的理想社会的类型。
(一)协和万邦型:如《尚书尧典》的描述是“百姓昭苏,协和万邦。”《周易乾》的描述是“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左传襄》中“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则描述了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周礼》“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的描述是对当时理想社会秩序的具体勾画。这一类型,带有明显的普世思想。
(二)小国寡民型:道家极力反对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争斗。所以,老子构想的是“小国寡民”的老死不相往来的一种原始的高度自治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理想社会里,人们“甘其实、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在这个理想社会里,要形成和谐人格,要做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在这个理想社会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不仅人与人要和谐,而且人与自然更要和谐。
(三)兼爱型: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非命、非乐、节用的理想社会方案。提倡尚贤,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治理国家的人必须是一批有能力的贤者。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否定等级制度。这一思想富含哲理,曾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四)小康社会型:秦朝统一中国后,“小康社会”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理想之一。据儒家经典记载:小康社会最初是指一种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礼仪周到的社会。
(五)大同社会型:“大同社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比“小康社会”更高的公有共享,即是“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礼记礼运》里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户外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在两千多年的延续过程中,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从康有为的《大同书》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等,无不体现出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著名的理想社会模式。
二、西方历史上主要的理想社会类型。
(一)平等者公社型:在古希腊斯巴达,作为斯巴达政治制度的创造者,来库古创建了“平等者公社”。在这个理想社会里,一是平等,二是集体主义。在这个理想社会里,实行土地平均、消灭商品货币,人们集中在军营里过集体生活,通过对公民教育、训练,使他们成为公社机器上的一个个齿轮和螺丝钉,为公社奉献自己的全部身心。
(二)理想国型:柏拉图描绘的“理想的”或是“第一等好的国家”,归结点是“公正”,公正是维系社会的纽带。他阐述了“公正即和谐”的观点,提出统治者、军人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应各司其职、互不干扰、都有节制的“理想国”构想。
(三)优良城邦型: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开宗明义表明国家必须追求“最高度的善”。他所指的善可理解为外物的善、身体的善和灵魂的善三者的和谐,是人类优良生活各个方面的和谐的体现。亚里士多德和谐社会思想体现在他所提出一种理想的“优良城邦”的设想中。“优良城邦”就是“优良生活、优良政体、优良品德”三位一体的理想社会。
(四)罗马民主共和制型:古希腊之后,随着城帮制时代的衰落和罗马帝国时代的兴起,在继承发展古希腊民主制的基础上,罗马斯多葛派产生了自然法思想、人精神自由的思想、人人平等的思想,罗马帝国创造了较为发达的民主共和制。罗马民主共和制正是当时人们渴望平等、追求和谐的产物。
既包括社会经济有序,也包括社会政治有序。然而,自由经济的“自然秩序”自然会引导资本所有者在为自己的私利活动时也会对社会作出贡献,增加社会福利,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统一。
(六)空想社会主义型:作为反对资本主义,向往理想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主要有:
1.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他针对16世纪初期的欧洲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建立“最完美最和谐的社会制度”的“乌托邦”理想。
2.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了《全世界的和谐》,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提出了“和谐制度”与“和谐社会”的构想。他认为,必须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残酷和不公,构建工业与农业、家务与教育、生产与消费的联合体,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各阶级的融合。
3.另一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也曾试图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工作与生活和谐的社会。1824年,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就是以“新和谐公社”命名的。
4.1842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明确也提出了“和谐社会”思想。他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他说:“每个人的自由和福利以及全体人的和谐必须得到保证”。“人类每一代的能力的总和与它的需要的总和永远是一致的。如何使这种总的一致和每一个个人的能力与欲望的不相等互相和谐,这就必须是社会的任务。”
二.理想社会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要素兼容共生。
物质要素(生产资料、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和精神要素(哲学、艺术、宗教、政治、文化)各自内部及相互之间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与矛盾,但是它们都是共存、共生于一个社会之中,各有各的生命力。从历史上看,什么时候社会要素间相互协调,兼容共生,达到平衡,什么时候社会就往理想方向发展。理想社会应当给各类人谋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提供精神和文化的多元选择和自由,引导共同发展方向从而把各类社会资源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形成各类社会要素互相制衡而又互相促进的经纬交织的理想社会。
(二)社会结构合理。
所谓“合理”,是说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子系统之间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这些子系统通常指的是人口结构、阶级结构、民族结构、职业结构、地区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合理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社会结构不合理,必然会把社会距离和社会矛盾拉大,与此相应的是社会张力也大。社会张力一大,社会冲突一触即发;反之,社会结构合理,社会距离适当,社会矛盾也会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社会管理、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的难度比较小,成本比较低,社会模式更为理想。
(三)社会行为规范。
中国有句话,叫做“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社会的规矩是社会行为的准则。大家都按规矩办事,社会就会井然有序。规范的内容很广泛,风俗、道德、法律、纪律、宗教都属于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控制的防火墙,是社会发展的支撑点。社会在前进,社会规范会更新。更新后的社会规范依然是推动整体前进的推进器。
(四)社会运筹得当。
所谓“社会运筹”,就是“社会整合”,即在调节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利益时,运用自如,运筹决胜。有了合理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如果没有高明的社会运筹,社会仍然难以和谐。社会结构是人搭起的架子,社会规范也是人制订的。运筹得当,兼顾各方,兼容并包,各得其所,人与人和睦,人与社会融洽;运筹得当,方能用尽可能低的社会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易经》六十四卦中,首卦为“乾”,文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说的是天道变化中,万物各自遵循着自然生长消亡的规律,保持着合和的关系,知道这个道理才会办事顺利,吉人天下。这是已知的中国古代史书对“和文化”的最早记载。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的关于“和”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天人合一、保合太和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认为,根据天道的变化,人获得自己的命运和本质,变化会有差异和冲突,但是冲突又要融合,即走向太和,而和的价值指向是万国安宁与繁荣,这是符合天地变化之道的。
二是合二而。
一、仇必和而解的辩证法。强调阴阳互补,才能发生变化;强调刚柔相济,才能融合和谐。
三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观。两千多年前,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发展的真谛。
四是和为贵、泛爱众的处世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思想和语言,重视建立融通的人际交往、有序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社会关系。
五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集中体现于《易经》中的两个命题,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者讲的是进取精神,后者讲的是宽容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可以看作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核心。而所谓“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就包含了“和”的内涵、“和”的理念。
六是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孔子的《礼记礼运篇》描绘了重诚实、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的社会蓝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2004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六大重点。2006年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作出《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包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等相关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
1.理论基础。
底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不同的历史环境,因此,它必然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继承和发展的统一。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它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的创造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和谐社会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传。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探索,是当前中国“活的马克思主义”。
2.时代背景。
我国现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是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而概括出来的。国际经验表明,从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阶层结构等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甚至于剧烈变动,国家引导得好,处置得当,就能顺利地度过这个关键时期,进入中等发达的阶段。但如果搞得不好,就可能出现经济社会失调,经济和社会矛盾冲突频发,以至出现徘徊倒退。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看,再翻两番是完全可行的。难点在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体制的改革,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建成和谐社会。现在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为了要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战略目标有利于把力量放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有利于我国的持续发展。
(三)和谐社会基本内涵与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社会协调等各个方面,千头万绪。从其内部联系来看,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做到“五个统筹”。应在已有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在研究“五个统筹”的内在机理上下功夫,并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统一考虑,寻求更大范围的统筹。
2.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应该着眼于人。这不仅仅是因为社会是以人为细胞组成的,而且因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们还不能完全做到人的全面发展,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必须担负的历史责任。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要相应提高人自身的各种素质,同时在体制上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权利的实现。这应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
3.以市场取向的改革为动力。在经济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方面诸多不和谐的深层原因之一是体制性原因,有相当多的社会矛盾与体制不完善有关,包括农村土地制度、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以及政府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将是一个深刻的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的制度变迁或体制创新的过程。要以体制改革为动力,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克服影响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弊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规范,为和谐社会提供新的体制保障。
4.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国家长治久安为着力点。当前,总的来说,我国社会是稳定的,但社会的公正程度与和谐程度还不够理想,有些方面潜伏着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社会关系本身来说,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搞好社会管理,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尽量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初始状态,以免酿成大的事端。同时,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真正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篇十二
现在,更多的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卖弄感情,,,而我并不喜欢这样子,因为我始终坚信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总会换回真心相待!这样的社会,这样的大学,不是我所向往的,我改变不了社会的现状,改变不了大学的现状,但我可以改变我自己,但我不会还变成我原本不喜欢的那个样子,尔虞我诈我学不会,勾心斗角我也更不会学,卖弄感情就更加不会了,我会让自己尝试着去接受这个社会,会在自己受委屈或则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从侧方入手,减轻自己的受伤值,因为自己永远永远永远都应该对自己好一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职业规划?(精选13篇)
- 最新媒体销售工作总结(优质20篇)
- 最新土木工程实习报告5篇(实用16篇)
- 最新幼儿教师心得体会和感悟模板(实用10篇)
- 最新会计实训心得字左右(优秀12篇)
- 企业员工拓展训练心得体会优质(精选13篇)
- 河长制工作总结报告大全(优质10篇)
- 2023年it业年终工作总结报告实用
- 最新读书倡议书字(通用17篇)
- 2023年农户转非农户申请书(通用13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