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1 18:34:28
- 小编:zxfb
- 文件格式 DOC
总结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的作用。写总结时要注意结构清晰、言简意赅,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目的和要点,从而写出更好的总结。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一
本节课王xx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但是世间事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面我就个人观点说一下这节课中,还有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1、平板答题的利用。
课前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录制的微课进行预习,这节课如用平板答题代替学生汇报环节能更节省时间更高效。
2、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较多。
本节课有三处设计了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环节,合作学习起到绑带的作用,学生发言更充分,但是本课中这样的环节我认为有些多。
3、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应多些展示汇报小组。
当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环节,一般只有一个小组进行汇报,如再找几个小组,这样展示的孩子能多些,并且可以汇报不同验证方式。
4、教材课上利用率不高。
教材在课堂中应充分利用,本节课只在练习画圆时使用了教材使用率不高,我觉得还可以在概念教学时使用教材。
以上是我粗浅的看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给我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课也可以这样上。
1、有效的预习。
李老师让学生做的预习构图,不仅让学生主动学习并记录,而且大大节省出了课堂的时间来共同探究。使预习真正落到了实处。
2、李老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整堂课教师都是用一游戏贯穿始终,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和学生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在游戏中,李老师问的问题引导性强,如:“球框放在哪最公平?”一句话引出了学生的思考,引出了学生的争议。“为什么你们老跟着球框动呢?”“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什么?”“为什么离圆远了,圆就变大了?”等等。
使学生觉得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而然,不像上课,倒真的像在游戏中遇到了问题大家在共同解决。贴近生活,记忆深刻。
3、学生做笔记的习惯,非常好。
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预习,自己发现问题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1、李老师的课由判断套圈游戏的公平性引入圆,通过课件出示银河系、一些圆形建筑等图片、再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看到的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李老师让学生通过摸、折、画等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去学习。首先通过组织学生摸摸自带圆形物体的边,注意与其他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小结出圆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对手上的圆形纸进行折、画,从而介绍圆心、直径、半径,改变了教材三个概念的呈现顺序;最后对例3通过画、折、比的方法进行探究,得出圆的有关特征,同时进行了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全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目标达成度较高。
3、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演示突破了知识的难点。比如,教学“直径、半径有无数条”这样的特征,学生想象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就采用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的演示,从而非常直观地凸显了这一知识点。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同圆内每条直径都相等”时,屏幕上的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重合,相信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4、用数学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从课始问题的提出到课末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数学知识。
建议:在理解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时,最好能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去证明在同一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的规律,如可以让学生去量长度、或通过动手折等。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二
教研组今天的教学研究活动,全体数学老师聆听了朱建平老师的新授课《圆的认识》,朱老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四大理念:
1、数学生活化使教学更加有效:结合生活创设情境——牛吃草,在了解了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在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首先采用牛吃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圆是由无数的点围城的曲线图形,然后在了解学生已有对圆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各部分名称。
2、利用学生动觉智能来促进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使教学更加有效。
这个理念在教师的本堂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圆的对折;测量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画圆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学习和了解圆的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感性认识增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积极主动的建构。首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去自主探索和发现。然后开展交流讨论。交流分两层次:第一层是,全班讨论圆的特征;第二层是,与古人的“圆,一中同长也。”进行交流。如此,进一步明晰圆的特征,并且渗透了思想教育。
3、在画圆的技能培养过程上,采取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总结画法,然后在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中初步掌握画圆的方法。
4、强调知识的实践运用。引用生活中学生喜欢的投圈游戏,让学生解释围成圆形能使游戏更公平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而且引导画游戏中的这个圆,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本堂课的建议:
圆的单元我们班学生已经学完,根据学生学习结果反馈,感觉圆的特征、直径和半径的数量关系等基本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整堂课效果反馈下来学生也掌握得非常好,朱老师是不是可以在以下方面再强化一点。
1、学生作图的规范性。对于有数据要求的画圆,标出o,写上r=厘米。
2、圆的部分特征要强调在同圆和等圆中。
3、新课拓展方面:用好课本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圆的特征来探究怎么在现成的圆中、圆内外最大和最小的`正方形,来找圆心,直径。
11月5日上午第二节,我们裴主任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让听课老师和六年级同学一起认识了圆,认识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认识圆,会画圆。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2、认识事物间——圆的特征、直径和半径的数量关系和基本特征;
3、学会用字母表示圆的有关知识,主要是指:2r=d;。
4、会画圆;
5、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
6、增强民族自豪感:祖冲之和圆周率。
关于教学任务,老师们一般都很容易把握,更重要的是,大纲提出的教学方式为我们的“有效教学”的提供了思考:
1、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2、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
3、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
日常生活、实际操作、直观学习虽然简简单单的12个字,却值得我们数学老师时时为之警惕,因为在我听过的数学课中,很多老师如能做到其中一点都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今天的课堂中,老师的三大理念使《圆的认识》更加有效:
1、数学生活化使教学更加有效;
2、利用学生动觉智能来促进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使教学更加有效;
这个理念在教师的本堂课中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如:圆的对折;测量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画圆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学习和了解圆的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感性认识增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积极主动的建构。
3、直观教学相得益彰:
这主要是借助于课件,如:老师在教学"同一圆内每一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时,结合学生动手测量,屏幕上的多条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完全重合,非常直观地凸现出这一知识点。类似之处还有很多。
由此看来,这堂数学课在教法上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看来真是值得我们多加揣摩!
当然,课堂中存在的诸如:教师的语言还要更加严谨、有些局部处理是否可以更加有效等等,那都是难免的事情,这就无伤大雅了!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三
本节课教学设计别具一格,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采用的是新方法,呈现出了新气象。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新知,积累方法,分层练习,发展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与统一。其突出特点如下:
新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森林里几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小车进行比赛的情境,并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最后的结果谁会赢得第一,为什么?”此时有学生说坐车轮是圆形的那辆车最平稳、最舒服。教师立即设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思考价值,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立即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到了新知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些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例如在将圆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你们发现了什么?从而概括出圆心和直径的概念。在归纳圆的直径的特性时,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空间,而且还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圆内,直径有多少条?这无数条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最后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的特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圆心是让学生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从折痕中发现的;半径等长,直径相等是通过学生用尺测量后知道的;圆中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无限多,是反复画、合作讨论悟出来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揭示是引导学生推理判断产生的;圆心和半径对圆的决定性作用是让学生在画圆中体察出来的。总之,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很自然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
径的关系。为了突破“圆的画法”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先示范画圆,引起学生注意观察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尝试画圆后,再引导归纳画圆的步骤,从而掌握方法。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通过每一单项的“练一练”和拓展应用,达到夯实学生的双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特别是解决新课伊始提出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数学问题。学生能从半径的特征上去理解和运用。这样一个问题,既统领了全课,又加深了课本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做到了开课是数学问题生活化,课末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
本课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用计算机呈现教学材料,使之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信息集中,化动为静,打破了常规手段的局限性,显示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无可争辩的优势。如创设情境时的三辆车,为了建立圆的表象演示一条曲线围成圆的过程,探究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的动态展示,以及练习设计的动画显示等等,无一不体现出多媒体的不可替代性。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手段现代化的乐趣和魅力,从而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四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直线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对圆有了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三个知识点:一是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二是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三是圆的基本特征的认识。从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圆这样的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能够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抽象能力还比较弱,对圆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具体的物体的面上,“物”和“图”分辨不清,导致他们对“圆上”和“圆内”分辨不清,这样就必然影响到他们对半径的正确认识。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圆心、半径,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我打算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2、在这一过程中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四、教学策略。
为此,本节课我将重点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的策略。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从中找圆,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圆,再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找圆丰富表象;二是,以画圆为主线认识特征的策略。第一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画圆,初步感受特征;第二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第三任意画圆,通过折一折、比一比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三是,自主探究的策略。引导学生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自主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提问,引入新课。
课堂伊始,首先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这种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关于圆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什么是圆?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探究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认识圆的特征。
1,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圆形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这些物体中的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把圆从实物图中抽象出来,同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圆。然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圆,问学生:你在哪些地方还看到过圆?通过观察交流,丰富学生关于圆的表象,为进一步认识圆打下基础。
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事先准备的图钉、线、圆形硬片等学具自己动手画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圆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将重点关注利用图钉和线画圆的方法,并着力引导学生把这种画法说清楚。因为这种画法是对圆心、半径的形象感知的过程,为他们认识圆心与半径提供经验。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提问: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都是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2,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首先借助四幅连续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的用圆规画圆。然后,老师用圆规画圆并告诉学生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d表示。
3,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在画圆感知特征的基础上,出示例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老师通过巡视了解情况,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及时提出问题:根据(1)你能发现什么?组织班内交流。
本环节的设计力求以画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感知,提高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三)、应用练习,巩固拓展。
设计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拓展有关圆的知识。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指出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它们的长度,意在巩固基本特征。第2题巩固画圆方法,进步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练习十七第一题进步认识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第二题感受圆的大小与半径有关。第三题进一步体会圆心确定位置,半径确定大小。这些练习都应该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引导点拨,提高练习的效率。
(四)、总结反思,梳理知识。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进行总结反思,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知识系统,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觉建构知识的良好习惯。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圆的认识一节的教学设计坚持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核心,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线,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的特征,努力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预期应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中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专家批评指正。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五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圆形物体,在低年级也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是都是直观的表象认识,这节课将更深入的去认识圆。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个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经历圆的认识过程,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圆的大小的关系。
三教法学法。
设计具体有现实意义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着痕迹地将学生带入圆的研究之中。六年级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交流思考、讨论归纳等活动,自主探索,深入地认识圆,了解圆。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小明家距离学校300米,分析小明家的具体位置这一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得出小明家的位置实际上是在以学校为中心,300米为半径的一个圆上,让学生感知圆心,半径,圆是有无数个点组成,从而揭示本课的学习任务——圆的认识。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发现,折痕都交于一点,即圆心。所有折痕都经过圆心,引出半径直径的感念,并且得出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再通过量的方法和分析推理的方法讨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从而得出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3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1)设计在一个圆内找半径直径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半径直径概念的理解:直径和半径都是经过圆心的线段,半径的两个端点一个是圆心,一点在圆上,直径是经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2)归纳小结本节课中学生对圆的认识,并提出墨子的“一中同长”的说法,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对比,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中同长”就是对圆的特征的最好诠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六
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实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的认识以及半径、直径长度间的关系。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与直径;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使学生能正确地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组织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懂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2、在交流和沟通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画圆工具、圆形实物、剪刀、卡纸、图片、课件等。
从素质教育着眼点来看,要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使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去学。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创设多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分组合作探究,自主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的说、摸、剪、折、画、辩、议、展示、欣赏等,使学生在学法上,得到培养和锻炼。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了餐盒、蛋糕等与现实生活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此过程设计为五步,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第一步学生摸圆,感知;第二步尝试画圆;第三步引导学生剪圆、反复对折、观察、发现、,汇报;第四步,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第五步,师生合作,引导学生画圆.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环节,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精选适量的联系生活的,形式多样的习题,例如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找出圆形物体的圆心,车轮为什么要作成圆形等,讲练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重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把所学知识延伸到了课堂之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欣赏“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在探究圆的本质特征时结合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从历史的视野上去丰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用数学的眼光解释生活中圆的应用,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让学生的数学成长与美丽同行。
让学生回家设计由圆(或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回与同学、老师交流。
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是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教师只是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而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没有刻意去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教师灵活把握。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在练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也经常要用到,同时感受圆文化带给我们的美感和振憾。我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走出课堂,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学生对圆的历史、圆的美丽有着深刻的感悟,觉得数学课堂丰厚有趣,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地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学生觉得数学非常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这样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七
地位学情: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积淀。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育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理念设想: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数学教学应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及知识经验上。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及方法经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彰显美学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圆与人们的生活、建筑、人文艺术和实际应用等息息相关。
(二)、目标设置。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技能目标: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即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三)、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难点特制定。
1、教法: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如情景陶冶法等。
2、学法: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二、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现大自然中随时都有圆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课件展示,宇宙星际、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等美景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如鲜花等)。
(二)、探究新知。
1、创作圆:
学生在准备好的纸上作圆,方法工具不限。同时教师课件演示一两种作圆的过程方法,以启迪学生。)。
2、学生完成后我会提问:
r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课件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展示)。
(2)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请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再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3、学生探索。
(1)此时我会播放课件--以半径旋转并标有直径的圆,请学生观察分析并且提问你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
给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课件展示两个分别以半径和直径旋转的圆)。
4、知识延伸。
(1)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时都用到些什么工具和方法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再课件播放(可能会用到的工具如硬币、线、笔、圆规等)。
(2)此时我会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直径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块钱的硬币?为什么啊?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半径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生:可能会比较为难(我再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
(3)接下来我再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重复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越大。半径越小、圆越小)。
(三)、知识反馈。
1、请同学们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之后相互检查以巩固刚才所学的方法。
2、解释生活中的圆的相关运用如:
(1)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2)飞标标靶的靶圈为什么是圆的?我会适时引导加以巩固。
(四)、知识拓展。
1、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名句以及网页链接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课件展示)。
2、圆与生活:(课件展示圆与人们的生活如鲜花、日落、小桥流水、雄壮美丽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体现有圆的应用的物体等等,使本课知识得以拓展,学以致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三、板书设计。
无数条r=d/2d=2r。
直径半径。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八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环节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关于《圆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该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再引导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并学会用圆规画圆。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加强操作、研讨等数学活动,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这次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一个圆内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构成。
3、通过课堂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圆的美学及人文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如何启发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圆的特征。
我们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在“我要学——三段一思”模式下,以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分享,实现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从培养学生主题参与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我来学。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我来用。
(四)概括升华,感受圆文化——我来思。
(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学什么。
1、猜想:首先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等,让学生想象,当正多边形越来越多时,它就会越来越接近什么图形?从而引出圆形。
2、举例:对于圆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举出一些例子来。此处我设计了一个德育渗透点---“井盖”。联系生活中雨水过大,井盖会被冲走的现象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3、展示: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和神奇。
这3个环节的设计,唤起了学生对生活中圆的认识,强烈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知的探索阶段。引出课题:人们不仅用圆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还巧妙地将圆的特征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绚丽多彩,圆的更多奥妙正等着我们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同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感受“圆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士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战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此环节的设计,就是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我来学。
1、尝试画圆,掌握方法。
第一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方法画圆,然后引出用工具圆规画圆。在学生认识了圆规后,设计了一个德育渗透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随机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含义,对学生进行遵守秩序的教育。接着让学生第一次尝试用圆规画圆。
说说画圆的情况。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激励其他同学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培养了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且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对圆的特征的思考。知道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的表面非常光滑。初步感受了曲线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2、在“做”中探究。
顺着学生在画圆中产生的模糊认识结合教材自主学习三个概念:圆心、半径、直径。并探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自学提示:
(1)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怎样表示?
(2)组内合作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剪下来,沿着直径折一折、量一量,思考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强调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同时整理板书。
3、内化知识,再度画圆。
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研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突破了重、难点,学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我来用。
为了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本课重点、难点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把练习分为基础练习、深化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我能找。
出示一些圆的半径与直径,请学生分辨。
此练习强调半径与直径的特征。
2、我能说。
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此练习强调对圆各部分特征。
3、我能填。
同一个圆内。
r(米)。
0.24。
1.42。
2.6。
d(米)。
0.86。
1.04。
此练习强调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二)深化练习。
1、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操场做游戏,需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可是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画呢?请学生们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可任意选择一题解答,也可全选。
这一环节的安排,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精选了一些联系生活的习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重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并把所学知识联系到了课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概括升华,感受圆文化——我来思。
1、分享收获。
2、感受圆文化。
教学结束,请学生分享收获,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将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最后设计一个德育渗透点,出示圆形的古钱币,教育学生“外圆内方”做人,方就是方正,具有优秀品质。圆就是圆通,善于与人交往。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板书也是一处德育渗透,通过看老师的板书让学生感悟到写作业要像板书一样有建筑美,不仅字要美、格局也要美。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行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基奠,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程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使学生认识圆的个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在技能目标方面,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我通过生动画面,图象,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涵的美学价值。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既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教学难点于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的画圆。
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点难点特制定教法:以学定教,综合探究如情景陶冶法,学法是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现大自然中随时都有园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园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的导入到新课之中。
然后课件展示,宇宙星际。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等。
接着,我会让学生在准备好的纸上作圆,方法工具不限。同时我通过课件演示一两种作圆的过程方法,以启迪学生。
学生完成后我会提问,你是用怎样的方法画的?在学生作答间我会适时作出科学的评语"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让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在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总结:圆的半径在旋转中与圆的直径重合时,半径只有直径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给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再次,我会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向外延伸。
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和工具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在课件播放(用到工具如硬币、线、笔、圆规)等。
生:可能会比较困难。(我在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圆)。
接下来我在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_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重复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最后,我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两道习题,来加深所学的知识。
一是让同学们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之后相互检查以巩固刚才所学的方法。
二是解释生活中圆的相关运用如车轮,飞标靶圈为什么是圆的?我会适时加以巩固,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以及网页链接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圆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
圆与生活又有很大的联系。通过课件展示圆与人们的生活如鲜花,日落,小桥流水,雄壮美丽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中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本课设计把网络环境下的探索学习和认识活动想整和,让学生在发现中研究,在研究中创造,使发现与创造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在坐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十
《圆的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最后一单元第一教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平面图形。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根据课标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等圆和同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画圆的步骤和方法。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在发现,在创造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3)让学生从欣赏中体验圆的美。总的来说,通过让学生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看,使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使学生从操作中理解半径、直径、圆心以及等到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其次,课堂中我让学生从操作中去发现,去理解圆的特征。在画圆时,我运用直观演示法,给学生演示怎样画圆。使学生看得清楚直观。另外,课堂中我借助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能直观的感知圆的特征。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动手操作法、同桌交流互动法、对比法、归纳法。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同桌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从对比中使学生感知到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区别。课堂中,教师始终引导学生归纳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从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本节课上,师生先一起玩“甩小球”,让学生观察小球运动的轨迹,从中引出“圆”。接着师生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共同欣赏生活中的圆。(古代人们在发明指南针之前,发明了指方向的罗盘。古代的圆形建筑、奥运会吉祥物、圆桌、水波纹、碟片、车轮、圆形项链坠。)从欣赏中让学生体验圆的美。接着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对比以前学的平面图形与圆的区别,使学生从对比中感知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然后我重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圆内、圆外、圆上以及圆的特征,并明确同圆等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认识了圆的特征后,我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接下来,我问学生:“这么美的圆,你们想画吗?”然后很自然的引入怎样画圆,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画圆工具——圆规,接着讲画圆步骤,并给学生示范画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画圆的方法还有哪些?从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练习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还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学完本课,我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并布置作业(1、用圆拼图案;2、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体现出数学的实用价值。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十一
《圆的认识》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学的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是小学数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二、教材思路。
借助实物揭示出圆;再借助实物、圆规画圆;折画量等活动,帮助认识直(半)径、圆心及特征。
不足:学生的理解处于教师的调控和指引下,独立空间不够,对圆的文化及圆与人类的不解之缘受深。
三、创新利用。
1、拓展空间,置学生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
2、借助多媒体,将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通过画圆经历认识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
4、逐渐养成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初步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点: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难点:。
画圆。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法:分组教学;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自学;分组实验;讨论。
教学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介绍中国古代圆的记载——最后,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散发圆的文化特性。
一、导入。
1、从生活中引出圆。
(1)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圆。
(2)播放动画:石子入水后荡起的水纹——从中发现圆。
(3)播放动画:向日葵、鲜花、光环、波——感受美丽的圆。
2、导入语: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奥妙。
二、新课教学。
画圆。
圆的特征教学。
游戏。
练习。
回归生活。
(一)画圆阶段。
1、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用其他材料画圆。
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提出挑战。
3、分享交流学生的创造。
4、穿插情感教学。
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题引起思考。
(二)圆的特征教学。
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由此:
一、剪圆——摸圆——圆的概念。
二、小组自学研究,完成学习卡——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四、介绍中国古代圆的记载。
板书(略)。
墨子“圆,一中同长也”
解释----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
《周髀算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
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
告知正方形的长。
(三)游戏,四)练习。
1、做一做:判断,理由,归纳要点。
2、直径最长。
3、找直径,找圆心。
(五)回归生活。
1、解释自然中的圆。
播放动画: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
2、欣赏人文中的圆,给学生想象空间。
圆形拱桥,圆形建筑,圆形中国节,圆形剪纸、圆形标志设计。
3、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结束本课。
1)学生谈感受。
2)结束语:在我们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这其中的原因就留等同学们课后进一步调查,研究了。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十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93页—94页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教材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讨论、观察发现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
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发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1、圆形实物、直尺,圆规,圆形纸片等。
2、多媒体课件。
这一节课,我们安排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寻找圆,欣赏圆。第二部分,感知圆,认识圆。第三部分,学画圆,探究圆。第四部分,巩固圆,拓展圆。
(一)寻找圆、欣赏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我们五年级数学组确定不需要任何花俏的东西来导课,只是让学生通过黑板、课件或桌面上的学具片等看到圆,直奔课题——圆。接着老师借助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的“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这句话,带学生一起走进圆的世界(课堂),这样导课直接、简单、有效。
(二)感知圆、认识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根据这一理念,设计了一个摸圆游戏,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分一分,说一说,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回忆起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又能帮助学生从感官上体验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圆摸上去是弯弯的,学生对圆有了初步感知。接下来老师让学生对这些平面图形分类,要求分成两类,学生也很容易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归为一类,把圆单独归为一类,再问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分,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对圆和其它平面图形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第一类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三)学画圆、探究圆。
实践是认知的来源,孩子们的智慧,集中在手尖上,手是意识的培养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所以,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动手操作(画圆),自主学习(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2)由教师直观演示画圆,学生掌握圆规的使用方法后,安排学生第二次自由画圆。
(3)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再通过交流反馈来及时检查自学的效果。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在自己画出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o、r、d表示。
(4)实践出真知。在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后,安排了一定练习来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判断半径,认识直径。
第一幅的线段,两端都不和圆心、圆上相连,第二幅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内。第三幅图,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外。第四幅图是半径。学生在这四幅图的判断过程中,认识圆内、圆外、圆上的点,进一步明确半径的意义,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圆上有无数个点,圆的半径也有无数条。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在探究圆内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以四人小组合作形式,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的方法来探究: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设计意图:在实物画圆时,让学生说出画圆的办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现方法的多样化。从实物画圆到用圆规画圆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受用圆规画圆的普遍性,使方法得以优化。在学习圆各部分的名称时,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可以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在研究圆的特征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新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
(四)巩固圆、拓展圆。
我们安排了三个环节,第一,练习。第二,总结。第三,拓展。
及时的反馈练习,可以巩固新知,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练习,注意把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有机结合,设计了三组练习。
练习后老师让学生说收获、提疑问。
学生回顾总结之后,出示了生活中美丽的圆让学生欣赏。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前后呼应,通过回顾总结,对知识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将“圆”再次回归生活,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及时的反馈练习,可以巩固新知,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练习,注意把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有机结合,设计了三组练习。
圆
圆心位置。
半径(直径)大小。
(同一圆内)r=d/2。
d=2r(无数条,长度相等)。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这节课我们设计的意图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
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开创。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十三
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积淀。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育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数学教学应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及知识经验上。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及方法经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彰显美学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圆与人们的生活、建筑、人文艺术和实际应用等息息相关。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技能目标: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即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1教法: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如情景陶冶法等。
2学法: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一)情景导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现大自然中随时都有圆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课件展示,宇宙星际、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等美景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如鲜花等)
(二)探究新知
1、创作圆:学生在准备好的纸上作圆,方法工具不限。同时教师课件演示一两种作圆的过程方法,以启迪学生。)
2、学生完成后我会提问:
(1)你是用怎样的方法画的?在学生作答间我会适时做出科学的评语“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课件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展示)
(2)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请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再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3、学生探索
(1)此时我会播放课件--以半径旋转并标有直径的圆,请学生观察分析并且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
(2)我再结合课件图片总结:圆的半径在旋转中,与圆的直径重合时,半径只有直径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给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课件展示两个分别以半径和直径旋转的圆)
4、知识延伸
(1)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时都用到了些什么工具和方法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再课件播放(可能会用到的工具如硬币、线、笔、圆规等)。
(2)此时我会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直径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块钱的硬币哦?为什么啊?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半径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生:可能会比较为难(我再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
(3)接下来我再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重复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三)知识反馈
1、请同学们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之后相互检查以巩固刚才所学的方法。
2、测试、学生举手回答并说出理由(课件展示)
a.图(1)中直径是(),半径是()
b.圆规两脚分开距离是4厘米,画出的圆直径是()
c.图(2)中长方形的长是(),宽是()
3、解释生活中的圆的相关运用如:
(1)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2)飞标标靶的靶圈为什么是圆的?我会适时引导加以巩固。
(四)知识拓展
1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名句以及网页链接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课件展示)
2圆与生活(课件展示圆与人们的生活如鲜花、日落、小桥流水、雄壮美丽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体现有圆的应用的物体等等,使本课知识得以拓展,学以致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圆的认识
直径半径无数条r=d/2d=2r
本课设计把网络环境下的探索学习和认知活动相整合,让学生在发现中研究、在研究中再创造,使发现与创造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十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他们的周长、面积计算,也直观地认识过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开始正式学习圆的有关知识,这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从研究直线图形到研究曲线,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因为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
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因此,通过对圆的研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通过学习,感受“化曲为直”“等积变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掌握三种画圆的方法。
(一)口算练习。
(二)板书课题。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圆的物品,老师搜集了一些,请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
同学们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有的物品的.例子吗?同学们刚才你们都谈到了有关圆的物品的面,是的圆是平面图形,以前我们还学过很多平面图形,谁能举例?(同学们可能会谈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如果让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剪一个图形,你剪哪个图形?为什么?进而引出圆是曲线图形,有别与前面学过的直线图形。
(三)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三种画的方法;
2、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准备的工具画圆,看哪个小组方法多,圆画的最好。
(五)各小组汇报。
1、实物画圆。
2、绳子画圆。
3、圆规画圆。
4、教师总结,画圆的历史。
文档为doc格式。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十五
课始的引入执教者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做游戏,根据学生已有的对圆的认识经验,从肢体阅读图形开始,让学生从袋子中摸图形,从接触中感受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其次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圆,唤醒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最后再展现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有关圆的画面(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记得北师大周玉任教授曾说过,我们教师要善于“往平静的水面投进石子”。这节课的新知引入,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时,从中发现有关数学的成分——几何图形。这样设计就为学生从已有的对圆的认识经验到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到认识数学上的几何图形,架起了一座桥梁,即突出了几何建模的过程,又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第一层动手操作执教者让学生两次画圆,从中学会用圆规画圆,并掌握圆的特征。首先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动手画圆,不会的请教会的同学或请教书本。讲解画圆的步骤,问“我发现有几个同学画得不够圆,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很好的解决了圆规画圆的难点。其次,在学生初步会画的基础上提出要求“画同样大小的圆”。然后进行剪圆。层层深入,在掌握画圆的同时还感知到了圆的概念。第二层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从让学生描述圆的大小引出这三个概念,然后组内交流自学认识,做到人人参与学习。再读读书上的说法和判断哪些是直径、半径中进行巩固,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三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以剪的圆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教师作为指导者与参与者,自然的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来认识。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统整在综合性和探究性的研究活动中,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过程就是一种研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一种对话与共享的过程。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本课练习设计执教者通过指导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回顾与反思,增强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课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还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良好习惯。之后,通过古代太极图与墨子对圆的描述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悠久萌发民族自豪感。最后,又回到生活中解释其中的奥秘,注重应用性再次让学生感受圆的独特魅力。
创造”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还给了学生。
探讨的问题与不足:当然,“理想的课程”如何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这当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深切关注的话题。就拿本课教学而言,实施下来,应该说,学生对于“圆”这一冰冷图形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性的感受还是十分真切的,然而,作为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后的反馈中也确实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进行圆的圆心、直径和半径等概念教学时,似乎扶得过多,以至于课堂显得不够开放探究味不是很浓。如果改成让学生剪了后先折,在折中感知直径和半径的特征,是否会让学生掌握得更扎实课堂或许会显得更活跃。还有,欣赏部分放于课的结尾处可避免欣赏得漫无目的。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十六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直线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对圆有了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三个知识点:一是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二是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三是圆的基本特征的认识。从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圆这样的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能够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的基础。
小学生的抽象能力还比较弱,对圆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具体的物体的面上,“物”和“图”分辨不清,导致他们对“圆上”和“圆内”分辨不清,这样就必然影响到他们对半径的正确认识。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圆心、半径,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我打算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2、在这一过程中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为此,本节课我将重点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的策略。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从中找圆,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圆,再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找圆丰富表象;二是,以画圆为主线认识特征的策略。第一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画圆,初步感受特征;第二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第三任意画圆,通过折一折、比一比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三是,自主探究的策略。引导学生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自主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一)、揭题提问,引入新课。
课堂伊始,首先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这种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关于圆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什么是圆?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探究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认识圆的特征。
1,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圆形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这些物体中的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把圆从实物图中抽象出来,同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圆。然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圆,问学生:你在哪些地方还看到过圆?通过观察交流,丰富学生关于圆的表象,为进一步认识圆打下基础。
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事先准备的图钉、线、圆形硬片等学具自己动手画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圆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将重点关注利用图钉和线画圆的方法,并着力引导学生把这种画法说清楚。因为这种画法是对圆心、半径的形象感知的过程,为他们认识圆心与半径提供经验。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提问: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都是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2,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首先借助四幅连续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的用圆规画圆。然后,老师用圆规画圆并告诉学生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d表示。
3,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在画圆感知特征的基础上,出示例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老师通过巡视了解情况,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及时提出问题:根据(1)你能发现什么?组织班内交流。
本环节的设计力求以画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感知,提高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三)、应用练习,巩固拓展。
设计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拓展有关圆的知识。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指出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它们的长度,意在巩固基本特征。第2题巩固画圆方法,进步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练习十七第一题进步认识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第二题感受圆的大小与半径有关。第三题进一步体会圆心确定位置,半径确定大小。这些练习都应该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引导点拨,提高练习的效率。
(四)、总结反思,梳理知识。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进行总结反思,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知识系统,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觉建构知识的良好习惯。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圆的认识一节的教学设计坚持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核心,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线,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的特征,努力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预期应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中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专家批评指正。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十七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提出了这样一条具体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白纸若干张、彩笔、圆规、直尺、圆形物体一个。
教师: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本节课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具体特征。用“小组合作法”让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学会画圆。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教师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着实实在在的孩子,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二个主要环节。
首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1、初步感知圆。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小组议一议,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能画无数条,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这里因为有半径的知识做基础,我会尝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直径的知识,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也能画无数条,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分组讨论在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2r与r=d/2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3、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2)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3)旋转画圆。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1、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圆的直径。
(2)半径是连接圆心与圆上的直线。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4)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2口答:
r(米)。
0.24。
1.42。
2.6。
d(米)。
0.86。
1.04。
1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5)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6)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2、选择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a.直线b.线段c.射线。
3、想一想1: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想一想2: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这些题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圆的认识说课稿篇十八
1、学生用橡皮筋画圆,我觉得不妥。我认为违背学生的思维模式,有点画蛇添足之嫌。
2、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老师在这部分没有讲到位。我认为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
1、学生用橡皮筋画圆,我觉得不妥。我认为违背学生的思维模式,有点画蛇添足之嫌。
2、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老师在这部分没有讲到位。
我认为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圆”,这节课不仅要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而且还要渗透“在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一个圆的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打下基础。所以整节课的'设计是将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圆,自己动手操作画圆,学生自己演示,通过自己语言表达及小组内合作交流结合在一起来认识圆。
1、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
2、尝试用圆规画圆,并认识圆心、半径;
3、尝试指定半径是3厘米的画圆;
4、探究同圆半径相等;
5、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6、最后用圆还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特别在第5个步骤进行很大的变化。我准备请学生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问:看了这两个圆你有什么想法?再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再问:看了这两个圆你有什么想法?并让学生交流。得出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总之我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美丽起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心愿作文500字六年级评语(精选14篇)
- 对话作文300字初中(优质15篇)
- 2023年国庆节发朋友圈的句子(精选18篇)
- 最新魏书生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大全9篇)
- 2023年舞队周年庆典主持词(优秀20篇)
- 最新中秋节祝福语修辞手法(精选18篇)
- 最新在路上作文600字开头(优秀14篇)
- 2023年学校总务工作总结标题(汇总16篇)
- 最新高中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50字(通用8篇)
- 应届大学生简历在校经历(三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