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一方土地作文(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1:22:40 页码:11
最新一方土地作文(大全8篇)
2023-11-09 21:22:40    小编:zdfb

总结可以给予我们反馈和启示,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在写总结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正面的经验和教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笔者整理了一些写总结的要点和范例,供大家借鉴和学习。

一方土地作文篇一

我愿做一个无休止的梦。

我沿着通往山顶的山路走,路边野花散发出山野的清香,迷醉了不归家者的魂,一阶一阶通向云端,伸向自由。我站在山顶企图伸手触摸天空,用最简单的方法向世界证明我的存在,我俯瞰升起炊烟的小山村,将系结灵魂的根深入它的土壤,将自己的归属融入这交错的阡陌里,我拥抱这一切,因着一份纯净,一份自然。

我总坐在石阶上看屋对面的大榕树,苍翠覆上它的叶,它风姿不减,挺拔是它的光华——坚忍交予它,它立在原地很多年,仿佛誓要与岁月对抗。我仰仗着我的闲暇,数着大榕树被营养蒸发出的枝桠“一、二、三、四……,”一股烟忽而飘然而上,接着一缕一缕,袅袅而上,绵绵交错,仿佛生生世世缠绵交织的情缘,一个踉跄的孩子捡起榕树下的枯树枝,跌跌撞撞走进榕树而筑的瓦房。接着,许多房屋亦升起炊烟,呛人的味道使我流下泪来——尝遍人间疾苦而来的食之香,怎能使人不流泪?村落里响起了绵长的呼唤“吃饭了,”这声音仿佛能冲破了一天的辛劳——给人精神的补给,因着接下能享受物质的补给,这是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刻,而我,亦听到了属于我的幸福之声,拖得长长的`、清晰的、对未归者的招唤。

榕树下的瓦房里住着老阿公和他的儿子,老阿公声音大且亮,带着京腔味,亮噪整个村子都听得到,他尤其爱唱“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仿佛化身为那戏中人,铁骨铮铮。闲下来时他总坐在盘结着露出土壤的榕树根上抽卷烟,猛地吸一口,烟头上的火星亮得耀眼,他满足的合上眼,紧闭上嘴,塌下肩,烟从鼻中涌出,弥漫住他的脸,笼罩住他的孤独。

村落傍山而建,所以各家的房屋是顺着山高而参差,房屋密集在一起,又是青砖白瓦,便无形的散发出一种深刻的古朴幽远,沿着石板阶梯而上,正好通向这份幽远,我总是带着一颗闹腾的心走上阶梯,去寻一块石头,那石嵌在一块石板阶梯上,带着细微的水波纹,浮动着温润,仿佛大江淘尽后仅剩的一块石——沉淀之后的遗存。我偶然发现了它,莫名的喜欢上了它,却不想与人分享,便总是独自来瞧它,仿佛无声的契合。我总认为是我在守护它,可我在长大,它依旧如初,如当初看着我,看着我一天天变化。

我去找一条路,通向山顶,可站在荒草中间的我,却只能看着肆意疯长的草吞噬那条长满鲜花的路,最后亦找不到逃出去的方向;我听着呼啸的风鸣,远处奏起了哀乐,被风摇曳的榕树咆哮着,哀楚又凄凉;呛人的炊烟味亦越来越淡,山里人跌跌撞撞往外涌去,他们的身影亦越来越淡,入了浮华;阶梯上密布了青苔,仿佛凝成的一大块一大块的荒凉,我去看那块石头,它还在,可又是谁抽离了它的温润,偷换成了沁人的寒冷,陌生的姿态,隔着距离的相见。于是梦境被悲怆点上乌色的墨,悄无声息的渲染开来,现实来换梦境。

于是梦醒了,我,回不去了,找不到了,走不到了。

一方土地作文篇二

说起我的家乡,我就会想到家乡的那一片海岸。我的家乡是在文昌。因为家里离海边住得近,一推开窗户就可以看见一大片海岸,那片海岸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那里留着我最美好的回忆,当然,我也很爱很爱那片海岸。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那片海。

一方土地作文篇三

我游览过许多地方,但让我最难忘的还是我的家乡————青岛,那片辽阔的,一望无际的大海。

中午,太阳高照。撒下无数条金丝,缠住贝壳,闪闪发光;照到海面,波光粼粼;撒向沙滩,金光灿灿。三五成群的游客来了,他们换好游泳衣,“扑通”“扑通”,投入大海的怀抱。沙滩上的小孩和妇女,有的堆城堡、有的建沙滩“地下室”、还有的捡来美丽的贝壳,做成一个美丽的贝壳圈。

下午,大海涨潮了。波涛汹涌,一浪高过一浪,把沙滩上那坚固的礁石掩盖了,把美丽的贝壳卷走了,吓得游客们赶紧朝岸上跑去。

夕阳来了,她把大海的脸照得红红的,太海不由自主地把发怒时“偷”走的贝壳还回来,把“囚禁”的礁石“释放”了。

夕阳下山了,夜晚来临了,大海退潮了。它不再顽皮了,静静地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星星笑眯眯地望着*静的海面,指明灯又亮起来了。

啊!美丽而宁静的黄海之滨———青岛,我赞美您!

一方土地作文篇四

我爱这土地--《脚踏一方土》设计与实施(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我爱这土地。

----。

[设计目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把中心内容定位为了解土地,教材列举了三个参考活动项目:看看我们的土地,讲讲土地的故事和谈谈土地的含义。

本设计就以此为蓝本和参考。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关键词设计为:回顾历史、锁住现实、重温经典。

本活动的目标设计为: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土地资源状况,增强忧患意识,培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

2、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认识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加强对文化现象的理性思考。

4、通过对话,课堂作文,增强环保意识。

[参加人员]。

语文教师、九八班全体学生。

[实施过程]。

一、预习。

1、查找地理方面的书籍,搜集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土地数,土地减少率等数据。列出表格,并思考数据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原因。

2、整理以前学过的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故事,讲给大家听。

3、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艺作品,思考土地的象征意义及产生的原因。

4、大胆想象:“假如我是一抹绿色”,该如何面对现实、面对人类。

二、开场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这句肺腑之言,让无数人为之感动、流泪。对于土,掉落脐带的我们是断不了奶的孩子,它有着可贵的卑微,可喜的质朴,可塑的纤柔,即使远离故土,人们也总是对它魂牵梦绕。今天,让我们走进“土地世界”。

三、金色的土地。

1、用数据来显示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土地数、土地减少率等,结合这些数据,谈谈自己获取的主要信息,再来谈自己的感受,如我们的耕地每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什么,政府做了哪些工作。

2、展示现实生活中你所拍到的照片,讲述你的见闻,面对满目疮痍的土地,面对不断被侵占的土地,你有何感想?认为应该实施哪些具体措施来改善这一局面。

3、为保护土地写一则宣传语。

四、土地的故事。

1、成语、俗语大比拼。

全班被分为北半球与南半球进行抢答,并累计,说说你积累的有关土地的成语或俗语。

2、故事会。

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告诉了我们祖先对土地的顶礼膜拜;社稷坛的五色土诉说着开拓疆土、成就霸业乃统治者的目标;而自古以来,保卫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土地”的故事。

五、土地之韵。

1、交流碰撞。

中国自古有“安土重迁”的传统,有的人甚至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离开故土,这样的文化品格造成了中国人的执著和坚忍,同时也带来了保守与闭塞,请同学们谈谈这样的现象该如何看待。

2、土地之韵。

在文学家看来,土地是一种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表现对象,他们的创作往往赋予土地以特殊的含义,请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喜爱的有关土地的文艺作品,其他同学思考土地的含义并与大家交流。

六、作文和要求。

人类文明的迅猛发展,常常带来环境的严重破坏,“假如我是一抹绿色”,该如何去做呢?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大胆构思。(注意不要空谈)。

[有关资料]。

1、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表。

土地利用状况面积/108hm2占全国土地面积%。

耕地。

牧场。

有林地。

茶果热作等园地。

疏林、灌木林。

江河水库等内陆水域。

宜农荒地。

城填道路及工矿用地。

沙漠。

戈壁。

沙漠化土地。

永久积雪和冰川。

岩石裸地。

其他1.33。

2.86。

1.22。

0.02。

0.44。

0.27。

0.35。

0.67。

0.60。

0.56。

0.17。

0.05。

0.46。

0.5913.9。

29.8。

12.7。

0.2。

4.6。

2.8。

3.7。

6.9。

6.3。

5.8。

1.7。

0.6。

4.8。

6.2。

全国土地总计9.59100.0。

2、愿化泥土巴金(节选)。

现在我明白了。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这不是形式,不是装模作样。主要的是严肃地、认真地接受痛苦。“让一切都来吧,我能够忍受。”

我多么想再见到我童年时期的脚迹!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的故乡,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只给剪掉了翅膀的鸟,失去了飞翔的希望。我的脚不能动,我的心不能飞。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会冲破一切的阻碍,会闯过一切难关,会到我怀念的一切地方,他们会像一股烈火把我的心烧成灰,使我的私心杂念化成灰烬。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3、地之子李广田。

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的,这大地,我的母亲,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我的襁褓;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保姆的怀抱。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生长又死亡。我在地上,昂了首,望着天上。望着白的云,彩色的虹,也望着碧蓝的晴空。但我的脚却永踏着土地,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息。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4、三代臧克家。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

[活动收获]。

顿时,我听见了艾青啼血的呼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随着戴望舒残损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体会了爱的坚贞伟大,同舒婷一起呐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师手记。

[课前引导]。

有一种情怀总是令人感动不已,有一种思念总是令人魂牵梦绕,有一种东西总是在心中挥之不去,土地,一个普通的词汇,却在无数人心中显得那样神圣,不可动摇。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山海经》中“息壤”的传说,历代帝王把开拓疆土作为毕生的追求目标,无数赤子抛头胪、洒热血,誓死保卫它,文人墨客尽情赞美它……土地以它特有的魅力征服着每个人的心,然而,在现代文明迅猛发展的今天,土地却惨遭践踏,变得满目疮痍,让人不寒而粟,尤其是在学习了这一单元的课文之后,学生在感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波。带着这样的惊奇与疑惑让学生去收集资料、整理素材,学生会更有激情和欲望,在活动的过程中,才会积极地思维、交流和合作。

[实施指导]。

按照好、中、差及男女生搭配的原则,把学生分为六大组,每组9个人。各自确定自己小组的活动主题、活动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分头去收集、整理材料,组内交流,丰富并充实材料,统一思想观点,并推举发言代表。各组代表发言时,要讲清道理,列举实例。数据要充分、准确;例子要鲜活,有代表性;朗读文章要准确、流畅,有感情。各组间可就同一问题展开辩论,同学之间自由交谈感想和认识,在别人发言时要保持友好、礼貌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同时做好活动笔记。

[课后感悟]。

真是太令人意想不到了,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课堂效果来看,这堂课真的很精彩,它来自于好的创意;来自于充分的准备;来自于蹲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关注;来自于对学生世界的凝视和尊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突出学生“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综合性学习的原则是:重过程而非结果;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感悟而非老师的讲解传授;重全员参与而非面问少数。本着这样的指向和原则,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放手发动全体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搜集、整理材料。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获得的知识是鲜活的、深刻的,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与合作,学会了交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增长了见闻。通过这次活动,也让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对自己如何做到环保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建议。这次活动,更坚定了我的“每个学生潜力无穷”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不能代替学生去动手、去实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千万别小看任何一个学生,只要他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千方百计地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都得以丰富、提升,要记住: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决不可代替。

一方土地作文篇五

在诗歌里,诗人愿意化作一只鸟,喉咙嘶哑,依旧歌唱,羽毛腐烂,也要含泪热爱,这就是艾青爱着的那片土地,现在,我正踏在这一方土地上,和诗人一起,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生活在一片光明的土地上,也许无法理解诗人那样深沉的爱,在近代历史的课本里,列强分割、外邦侵害,那是一片狼藉的土地,充斥着血与泪,伤与痛,河里流着的是血,地里埋着的是肉,那里是诗人生活的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奔腾的河流是悲伤的,刮来的风是暴戾的,只有那林间的黎明,才有无比的温柔。

我愿化作一只鸟,飞遍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我的双脚踏遍每一寸的土地,用我的双眼记住每一处的风光。这片土地有诗人们的梦想和希望,是那道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照亮了这片土地。所以,我要用我的歌声,唱给每一位沉睡在这片土地里的人们听,因为你们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才让这片土地有了千千万万蓬勃生长的幼苗,才让这片土地有了今天郁郁葱葱的森林。

此时的我,脚踏祖国大地上的一方土,回望历史,感念先人,俯身捧起一抔土,那样深沉的色泽里埋藏了诗人多少的爱与恨,我又能读懂多少的伤与痛,喜与悲,我爱这土地,却不知如何爱得深沉。

也许有一天,我的羽毛也会腐烂在这片土地上,化作春泥,让这片土地,开出更美丽的花朵。我不需要像诗人一样眼含泪水,我要一边微笑,一边爱着这片土地。

一方土地作文篇六

水是生命之源,而土地是生命之根。

当一个人远离故乡,都会思念故土。正如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虽然我还未曾远离生我养我的地方,但我知道为了梦想,终有一天我将去远行,也不知要去多久,何时才能归来。我会想这土地如同想着我的母亲。

我和父母亲住在太平乡的一个山村里,屋边多山多树,每天都能享受来自林间那无比悦耳的虫鸣鸟叫,这应该是一种恬淡的幸福。大城市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很美丽,令很多人向往。于我,家里的一豆灯光就足以照亮我的心房。我想走出山村,是远方有一种力量在召唤,但我知道根就在这里。

一方土地作文篇七

烈日,炎热,透不过气,汗浸透了整个身子,脸充当了散热工具,任它红得发烫,烫得发紫。天空没有一件东西可以阻挡直刺的阳光,大地祼露在肆虐的火球下,河边有几棵树可以乘凉或歇息。忍!还是得忍!不乘这个时候抢时间,到天黑就不好做了。还是直一下身子,喘口气吧,随便撸一把,手掌上全是汗,撩起衣角来擦一下,手也趁势在衣服上磨一下,深吸一口气,握紧镰刀,还是叉开两腿猫下腰去,任稻穗在头顶跳动,草帽上簌簌地响。

“现在至少连割二十把再直起来!”我下定了决心。左手的虎口张得不能再大,粗糙的手已在与稻秆的摩擦中变得麻木,两株一割,两排12株稻,我能在右手镰刀的移动中六下便收入虎口,再用左手的余力顺势一甩,将稻齐整地放在身后。一口气完成了自己的计划再努力地直起腰板,望望身后“开辟”出来的近六七米长的“跑道”煞有成就感。一丝凉风轻得不易让人察觉,但汗湿的衣背、脸颊立刻如沐冰雨,深深地吸气,似乎空气中充满了清凉,但吸入胸中,依然是那么燥热,口干得不行,虽然肚里已被水灌得“泛滥成灾”,不住地要溢出来,但嘴巴还是想喝。

望着长达百米以上的目标,总觉得在煎熬一般,更觉得漫漫无期的是每一块田都会有这样的十条“稻路”。父亲决定在一天半割完,他是中午从工厂里下班扒一口饭后开始到晚上七八点,天完全黑了,这样算是半天。一天呢,早上看不见五指的时候他的小船开始动了,我和母亲在小船上吃早饭,父亲划大半小时的船到达田边,我们便乘着曙光开始劳作,中饭在铝锅里,铝锅用好几层破衣服包裹着,等到中午吃的时候还会有一点热气。这样三人到傍晚基本能割完了,因为有三亩多地嘛。我和母亲虽然很努力,但总没有父亲割得多。

母亲以前只是在家绣花,从未下过地,也从未干过农活,嫁给父亲后,什么累活苦活都学会了,都承受了,都精通了,一个清瘦的女子便变得粗黑而虚胖了。每每想到母亲坚忍的样子,痛苦而强颜的表情,我忍不住想哭。泪水湿透了我的心脏,浸润了我的灵魂。

那一天半过后,便是看老天爷的脸色了,如果脸色好,就让稻子在地里躺上一两天,如果不好,那就在第二天进行紧急的.脱粒工作了。父亲准备好所有的东西,像脱粒机、电线、排风扇、长凳、竹榻(用来筛谷)、竹垫、蛇皮袋、麻袋、绳子、竹箩筐、扁担等,因此前一天晚上要到半夜才能睡,而且第二天要很早装上大水泥船(两吨半的),我们总是叮叮当当地在晨曦中提携着从家里走向河边大船。父亲也会请舅舅他们来帮忙。那时候我总以为他们这些大人的力气是用不完的,总是不会累的。

脱粒是很扎人的活,稻穗上下来的芒刺会进入全身,只要是裸露的地方总是又红又粗又痒,难受得很。不过,累的不是这个,是不停地弯腰起身脱粒、在泥泞中艰难地来回走动,拉动脱粒机、挑起沉重的谷担、排筛、装袋、扛入船中。几个人一天下来都能倒下不动了。

等谷收了,晒谷就又得天照应了。田里的草还要晒干拿回家来烧。

又过上几天,是酷暑难当的日子,便要赶着插秧。上午是不能插秧种田的,因为怕被下午的太阳晒死,只有下午种的能在晚上的工夫活过来。所以一早拔秧、扎秧、砌成垛,下午一到一点过了,就立刻抓紧时间插秧,否则等到晚上插不完,秧就不好用了。那水高出泥土几公分,比田埂稍低一些。人一踩上去,像踩在沸腾的开水中似的,脚都要烫着,幸好泥下是凉的,所以烫红的不是脚掌,而是与水接触的脚脖子。

“汗滴禾下土”,一点也不过分。仔细点,你可以看得到水在向上蒸腾着热气,袅袅上升地泛着晕,低下头,整个脸就像在与蒸屉接触。背上是无法躲避的恶毒的太阳,地上是不断蒸发的热水,有时还有一两只蚂蟥叮住你的腿不放,非得将它扯下来不可,血便顺着伤口汩汩地流。

哦,忘不了的岁月,忘不了的黑土地,忘不了的背影!

一方土地作文篇八

社会实践蔬菜课的老师略微发福,头发稀疏。他将教我们种地,尽管西装革履的他很难让人联想到农民。

心目中农民的形象该是爷爷那样——消瘦的身上总是穿着一件泛黄的汗衫,上面有几块洗不去的汗渍和几个烟蒂烧出的洞。单薄的身子一年四季淹没在山坡上、田野间,没有西北汉子的豪野粗犷,却有江南特有的硬朗清爽。

老师领我们到了一片荒野,目之所及尽是野花杂草,恍惚间看到了爷爷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就像这方荒野失去了水的滋养,老年斑像散沙似的衍生在岁月的褶皱里,稀疏的胡须生长着野草的沧桑。

我家的地也荒着。早些年父亲在外工作不便照看农田,想把田地转给别人,爷爷硬是一个人揽下了所有农活。那时他的身体还硬朗,所以父亲也就由他去了。那时我还小,常常会跟着爷爷一起下地。

记得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田哪个好不种,不种田饭都没得吃。小小的我也不懂是什么意思,只是胡乱地点头。爷爷见了却很高兴,沧桑的脸幻做一朵灿烂的菊花。有时他还会变戏法似的从不知哪个口袋里摸出一块糖果给我,算对我的奖赏。我就嚼着糖果坐在田埂上,痴笑地看着他在禾苗垄间往来穿梭。这时刻,田泥上覆盖着的那一层肥水,就会映照出两张甜甜的笑脸了。

锄头起落,光阴荏苒。这些年,爷爷岁数大了,腿脚也有些不便,在父亲和伯伯的几番劝说下,他才终于答应不再种田。当时他同样说了那句话:哪个好不种田,不种田饭都没得吃。只是眼神里少了当年的清亮,多了让人心酸的无奈。尽管如此,他还是会时常整个上午或下午泡在山上,那顶污黄的草帽浮游在家对面的翠山上,却足以让周围明亮的绿色刹那间黯然失色。

扛着锄头走过一辈子的爷爷,在年复一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辛劳而快乐,平淡而知足,对土地自然产生了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正因为这样,他希望这份感情可以延续,同时又希望后代能比自己出色。

种田的子孙没出息,这是如今父母们大同小异的教子良药。其实现如今,利用科技手法种田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代的隐士不也扛起锄头,清苦却享乐于田园之中,任这厚德载物的大自然陶冶性情么?就像爷爷说的那样,没了种田的人,我们便要没饭吃。

无论现在将来我做什么,我只知道要专心地做好本分的事,像爷爷那样足够平凡。

揩去汗水,我弯下腰干得更卖力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